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經濟生活論文

經濟生活論文

時間:2022-03-14 05:59: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經濟生活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經濟生活論文

經濟生活論文:體驗式教學在高中《經濟生活》教學中的應用

【摘 要】本文論述在高中《經濟生活》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必須讓學生課前充分預習,做好體驗準備,然后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直接體驗,并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加深體驗,最后在總結階段讓學生深入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

【關鍵詞】經濟生活 體驗式教學 創設情境 親身經歷

體驗式教學強調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實踐,獲得對相關事物、現象和知識理論的相應感受和認識,使認知世界、意義世界、情感世界得以建構。高中《經濟生活》貼近生活,內容豐富,應當積極探討應用體驗式教學,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認同課程價值觀。

一、充分預習,準備體驗

體驗式教學強調在生活情境或者生活化情境中圍繞相關知識理論進行體驗,而一定的知識理論則是開展體驗式教學的基礎,這就使得體驗式教學的體驗要有針對性和實質性內容,而不是僅具有體驗的“形”。

首先,合作預習教材。合作預習強調發揮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通過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分享,提高預習能力和有效性。筆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圍繞學習內容,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預習教材,發揮學習基礎良好的同學的作用,帶動學習基礎較差的同學。如在第一課“神奇的貨幣”的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圍繞“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這一學習內容,對“貨幣的本質”“貨幣的基本職能”“紙幣”等模塊的內容進行預習。為了提高預習效果,筆者要求學生在預習中了解貨幣、紙擰⒁話愕燃畚锏牧系與區別,了解價格與價值的關系等內容。學習基礎較好的合作學習小組對這些內容形成較清晰、準確的認知,而學習基礎相對較差的合作學習小組則相反。

其次,分享合作預習。為了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和強化預習意識,筆者引導學生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圍繞學習難點、學習重點和學習優化策略,通過PPT展示、個人發言等方式分享預習經歷。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分享了預習過程和預習結果,如預習分工、預習的疑惑之處、預習展示等方面。通過分享,學生對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交換、貨幣交換等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對貨幣的基本職能,如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價格、價值與價格等方面有了良好的認知。通過分享合作預習,各合作學習小組對教材的基本知識點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和認知,為開展體驗式教學建立了基礎。

二、親身經歷,直接體驗

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親身經歷體驗,借助視覺、觸覺、嗅覺,調動情緒、情感,借助直觀印象而交流、思考,形成感性認識,使他們的情感、價值觀在親身經歷中得到新的元素。

首先,筆者帶領學生親身經歷。筆者發揮自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在深入分析教學知識理論的基礎上,圍繞一定的授課內容,帶領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的學生親身經歷,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理論的體驗。在第五課“企業與勞動者”的教學中,筆者圍繞“公司的經營與發展”這一教學內容,選取了本地最大的民營企業作為教學資源,并組織學生實地參觀調查。通過實地參觀、聽取企業負責人的介紹,學生對民營企業、公司的經營與發展、生產成本、市場競爭、市場規則與經濟倫理、公司發展戰略、公司經營目的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通過參觀,學生的見識得到豐富,使學生加深了對家鄉的了解,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強烈情感,不僅達到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理論的目的,而且也達到了情感、價值觀教育的目的。

其次,筆者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筆者堅持把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作用,圍繞教學任務引導學生親身經歷,以到達教育教學目標。筆者在第六課“投資理財的選擇”的教學中,圍繞“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這一學習內容引導學生親身經歷。一方面,筆者引導學生通過辦理銀行賬號、支付寶賬號,對商業銀行及其主要業務進行了解;另一方面,筆者引導學生辦理個人儲蓄存款,使其有儲蓄存款、利息、利息率的直接體驗。到了期末,學生通過查詢銀行賬號、支付寶賬號余額、提取現金等,對商業銀行、儲蓄等知識理論有了更清晰的體驗經驗。

再次,引導家長帶領學生親身體驗。家長是教育學生的好幫手,對學生的成長發展至關重要。筆者在第二課“多邊的價格”的教學中,圍繞“價格變動的影響”這一教學內容,引導家長帶領學生親身體驗,幫助學生體驗瓜果蔬菜、蛋奶禽肉類等價格的變動及其影響。為了更好地了解“價格變動的影響”這一主題,筆者特意延長了家長帶領學生親身體驗的時間,到了期中,學生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形成了調查報告,在調查報告里,學生區分了淡季和旺季,對影響商品價格的各因素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對物價變化給家庭生活帶來的影響也有了新的認知。

三、創設情境,加深體驗

體驗式教學強調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接觸實物、直觀形象的生活場景中獲得知識、培養情感,養成(下轉第97頁)(上接第91頁)健康的價值觀。

首先,筆者創設生活情境,加深學生的體驗。如在第三課“多彩的消費”的教學中,筆者圍繞“消費心理面面觀”創設了生活情境小品。小品立足不同的消費心理,創設角色,通過編寫劇本、表演排練、角色扮演、演后分享等環節,使學生對不同的消費心理有了新的認識,自然而然地認識到了應該做理智的消費者、踐行正確的消費觀。

其次,筆者創設實物情境,加深學生的體驗。如在第一課“神奇的貨幣”的教學中,筆者圍繞“紙幣”這一內容,創設實物情境,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紙幣,了解紙幣與金屬貨幣 、電子貨幣、紀念幣等的關系。相關實物包括:人民幣、美元、日元、越盾,等等。通過創設實物情境,學生初步掌握了不同紙幣的真偽識別方法,對紙幣的形成、發展、發行、使用等方面有了進一步了解。而在“信用工具和外匯”的教學中,圍繞“信用工具”這一內容,筆者向學生展示了不同商業銀行的信用卡,展示了支票,同時,筆者還通過課堂演示信用卡消費讓學生了解信用卡的功能,讓學生對這些常見的信用工具形成直觀認識,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區分信用卡和其他銀行卡,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為他們進一步增加信用工具方面的體驗提供了基礎。

再次,筆者創設形象情境,加深學生的體驗。利用視頻、影像、音樂、圖片等,增加學生的感官刺激,加深學生的體驗。雖然學生并沒有出現在這樣的情境中,但由于它引起了學生視覺、聽覺等感官的注意,激起學生認知、理解、體驗課程知識的興趣。筆者在第五課“企業與勞動者”的教學中,圍繞“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這一教學內容,選取了農民工維權的視頻、為農民工討工資的新聞等視頻、圖片,引導學生了解勞動法、了解勞動者享有的各項權利,知道如何規范和協調勞動關系、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勞動者則要不斷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通過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學生對勞動法、勞動者權利、依法維權等有了體驗,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得到增強。

四、合作總結,深入體驗

合作學習有利于發揮不同學生的長處,使知識、經驗、體驗得到分享,不僅有利于形成和諧的生生關系,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是高中《經濟生活》的應有之義。筆者在教學中嘗試引導學生合作總結所學所見所感,提升他們的體驗。

首先,筆者引導學生合作總結課堂活動。如在第三課“多彩的消費”的教學中,圍繞“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內容,引導學生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總結課堂教學。他們總結了不同的消費心理、消費觀,深化了對正確消費觀的認識,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使他們不僅“知”,而且“行”,做到知行合一。

其次,筆者引導學生合作總結實踐活動。筆者引導學生合作總結關于價格、消費、企業經營、儲蓄等與課程知識相關的實踐調查活動,使他們對這些知識有更深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和體驗這些知識,如賣東西應該明碼標價、買東西需了解價格、消費需結合自身家庭經濟水平、創業經營應當講究誠信、需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等,為他們的日常生活提供指導。

(責編 盧建龍)

經濟生活論文:高中政治經濟生活課程中的生活化教學運用

摘 要:生活化教學旨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不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升,強調經濟生活課程的生活化教學,是符合教學目標、學生的思維和年齡特征以及教師實際情況的,貫徹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教學效果;教學理念;教學方法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合理整合課本內容,以高超的技巧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并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參與課堂,從而有效完成教學任務。

傳統理念認為,課堂是教師的課堂,學生的一切活動均需圍繞教師的要求展開,在這種情形下學生的創造性、自主性被完全忽視。政治課上的學生被看作是一個個接受知識的“容器”,是在“高考工廠”制造出來、符合考試挑選的“產品”。政治課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課堂上一潭死水,教師的教學不受學生的歡迎。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越來越重視把課堂還給學生,將教材中的經濟現象和規律生活化,讓政治課生動有趣,不再讓學生感到空洞難懂,不再是教師曲高和寡。因此,高中政治經濟生活課程的生活化教學理念顯得越來越重要。在經濟生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手段的應用策略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利用現實生活資源

進一步注重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接受以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以教育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方面轉變等,這是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方向。在教授“多彩的消費”這一課時,筆者有意將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兩個班的教學中。其中一個班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授課,下載課件,然后根據家鄉的實際情況略做調整,理論講解再加題目練習完成這節課;另一個班在上課之前就讓學生自行分組進行家庭消費調查。在上課過程中,前者平淡無奇,后者熱鬧有趣;前者收效甚微,后者既能做出概括分類,又有了對父母辛勞認識的情感升華。

教師充當課本知識的留聲機,過多理論知識的分析和講解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使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也會使學生逐漸失去自己學習的能力,更無從談起潛能的開發。一堂高效、有質量的課在于能否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內在的動力,否則就陷入了形式主義。例如,筆者在教授“貨幣的職能”一課時,首先讓學生思考討論,并在日常生活中樹立正確的花錢意識;其次讓學生歸納總結;最后引入課本理論知識進行小結。那一節課,學生思維活躍,課后學生記憶深刻、領會透徹,教師教得輕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貼近生活的內容和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化繁為簡,一切從實際出發,從自己的教學特長出發,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地調整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鼓勵學生深入生活,提高課堂教學時間的有效利用率

“人以其需要的無限性和廣泛性區別于其他一切動物。”傳統的高中經濟生活課基本上是教師“滿堂灌”經濟學理論和不斷練習,脫離時代、脫離生活,完全以應試為目的,沒有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和消化的時間,只剩下一味地說教。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同時也是滿足人類需要的一種實踐活動。經濟生活課程注重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性,讓高深的經濟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回歸到生活中去,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使學生的綜合能力不斷提升,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選擇”這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在課前深入銀行、保險公司進行實地調查,了解其業務內容和基本范疇、工作流程、存貸款利率、理財產品等;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家庭經濟收入或個人零用錢制訂一個理財方案。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改變了許多家長和學生對政治課的看法,一致認為此類教學活動非常好。經濟活動來源于現實生活,教師可以“化”經濟生活課程的基本觀點和原理于生活之中,把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讓學生學會從觀察現象到把握事物本質的方法。

三、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

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必注重合理構建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判斷能力、靈活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這是經濟生活教學不斷改革、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不斷創新的目標。總之,經濟生活課程是高中政治課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師創新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等,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才能有益于學生的成長。

經濟生活論文:在經濟生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課堂是學生素養發展的主要陣地,也是師生生命發展的必要場所。在政治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是我們每一位授課老師需要擔負的使命。

理性思維作為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主要依賴于學科的培養,集中表現為學生的學科思想和方法。學科思想和方法是“具有學科特點的關鍵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最能夠體現“帶得走”的特征,具有讓學生受益終身的意義。基于此,教師透過教學內容深究學科思想和方法,探尋學生掌握學科思想和方法的途徑,就成了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重要話題。

《經濟生活》作為高中政治的一大板塊,涉及到數學和計量的有匯率、價格、價值、儲蓄、比較優勢中的商品交換等知識。在這些知識中,有的涉及到計算、有的涉及到圖表,都是高考必考的內容,也都與理性思維密切相關。本文擬以《經濟生活》模塊為載體,以學科內容中蘊藏的邏輯思維、綜合思維以及辯證思維和創新意識為抓手,談談如何涵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一、培養邏輯思維

從一定意義上說,判斷人的素養如何,不能只看他一時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而要看他面對問題時習慣用什么思維方法去分析解決。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長期的引領和教化,更需要學生在反復練習中深層次領悟,歷經“外部推動――內在自覺――自發首選”的過程。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契合《經濟生活》的學科目標。高中《經濟生活》是大學經濟學理論的普及版,邏輯推理是其最基本的學科思維。從理性思維對學生終身發展的意義看,掌握邏輯思維對學生發展具有全局性意義。高中邏輯教學的要求,主要是掌握基本的形式邏輯,集中表現在培養學生從概念、判斷到推理的把握,幫助學生理清基本概念、重要原理背后的邏輯演進,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判斷和推理。

我們以《揭開貨幣神秘的面紗》教學為例,在這一課中,學生對貨幣概念的理解是關鍵。教材編寫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對經典定義進行了發展。現在的定義是“貨幣是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它比舊定義多了“世界”兩個字,從邏輯上講,其內涵和外延發生了質的變化。如一般等價物,從原來的貨幣只能以金銀為載體,發展到現在涵蓋紙幣及虛擬貨幣(少數國家已經確認其合法性)。

如何幫助學生從邏輯的視角掌握概念,科學地把握其內涵和外延呢?我的備課和上課是從補充“題外”的邏輯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等內容開始的。從經典的“人是兩腳站立的沒有羽毛的動物”這個關于人的錯誤定義出發,分析什么是概念、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理解概念、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然后將之運用于對貨幣定義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我展示與貨幣定義相關的判斷題,讓學生加深理解,推動學生進一步掌握定義的一般規則。當關于定義的思想方法為學生掌握后,我把對定義的思想的理解推廣到對“商品”“使用價值”“價值”的理解,鼓勵學生用邏輯去思考問題,并讓學生掌握邏輯思維。

堅持一段時間后,我發現學生用邏輯的方法理解概念從自發變成了自覺,說明他們已經養成了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在一定意義上,當這種習慣外化為他們常態的行動,說明他們具有了邏輯思維的素養,也證明我們培養了學生的理性思維。

二、提高綜合思維

一方面,信息時代的特征之一是知識的碎片化,多數學生因為不具備系統綜合的能力,面對眾多碎片,只有處于無休止的忙碌之中,這也成了教學活動面臨的一大難題。另一方面,低層次的教學滿足于拆分概念、原理來幫助學生理解,學生掌握許多各自獨立的東西,表面上理解了,結果面對的仍然是“一盤散沙”。因此,無論從教學的要求,還是學生素養發展的要求來看,我們都要把如何“串起珍珠”的辦法教給學生,即將系統論的思想和方法教給學生。

系統思想和方法是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與部分關系衍生出來的重要的認識方法,也是《經濟生活》教學內容重要的思想方法。運用系統思想和方法,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形成關于這一事物的完整準確的認識。對經濟生活中許多實務,我們必須要用系統思想,進行優化取舍。

比如人作為投資者面臨投資理財的選擇,我們通俗地說“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多數學生從每種投資的特征出發理解為投資的多元化。其實這是不夠的。如果學生真正領會了系統優化的思想,他們不僅會堅持多元化投資,更會在此基礎上進行優化組合,爭取收益的最大化和風險的最小化,這才是系統論思想和方法的要義所在。

再如對待市場經濟,用系統思想組織教學,我們就從市場經濟的優點和不足兩條線來認識。從優點看,市場經濟能更有效地進行資源配置,從而提高生產力。所以,我們要發展市場經濟。從它的不足來看,由于它存在一些調節的盲區,加之固有的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所以一方面要有健全的市場規則,另一方面要有科學的宏觀調控。

2013年上海市高考政治試卷第36題,就是圍繞市場經濟來命題的,其評分要點是要求學生把市場經濟、收入分配兩方面的理論和知識系統地呈現,如果能達到把市場經濟的知識系統化、綜合化就可以獲取較高等級的分數。其背后的考察要點就是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思想和方法。我們現在流行的思維導圖教學,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教學生掌握系統思維。

三、培育辯證思維和創新意識

我們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將目標之一定位于培養“合格公民”,表面上看降低了培養要求,其實,解放學生、培育學生的辯證思維和創新意識,才是真正的目標。因為創新才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資本所在。而創新是與辯證思維、批判思維聯系在一起的。

矛盾無處不在,換言之,教育教學在一定意義上看是教師領著學生認識矛盾、分析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過程。《經濟生活》承載經濟學道理,如果我們帶著學生剖析經濟現象背后的矛盾,并恰當地運用矛盾的方法去分析、解決,就會觸發學生新的思考。從學生的生活看,他們一直生活在矛盾之中,學習活動就是認識矛盾和解決學習中的矛盾的過程,處理人際關系的活動就是認識矛盾和解決人與人之間矛盾的過程。因此,他們對理解和運用矛盾分析法有一定的生活基礎。

在《經濟生活》教學中,我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這兩個重要思想。如講到一般等價物的變遷,從早期的牲畜、布帛、貝殼,到后來的貴金屬金銀,再到金銀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等等,這都是基于每一作為等價物商品自身的二重性,即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替代背后的動力就是矛盾。如果只是列舉事例,學生很難理解。當我們帶著學生發現一般等價物替代背后的矛盾時,學生解開了“整個鏈條”,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在教學中,有學生質疑,從牲畜到紙幣都是以實物為載體的,假如有一天資源枯竭了,我們用什么來作交換的媒介?面對質疑,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組織學生討論。討論中他們互相批判、反詰,不斷閃現智慧的光芒。其中,有個學生提出用電腦編程來解決,我便借此介紹了虛擬貨幣。學生興趣高漲,課后,我建議學生去了解虛擬貨幣。

回顧這一過程,我認為這一討論中就有創新的火花。其實,當學生用矛盾的觀點去詮釋經濟現象時,當他們用批判性思維質疑某一觀點時,他們不再延續初中階段的機械思維,表明他們需要并正在運用辯證思維指導他們處理成長中的困惑。教學中,只要大膽嘗,我們完全可以用矛盾的思想,幫助學生真正揭示經濟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奧秘。這種辯證思維不僅促進了學生學業水平的發展,更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總之,學生理性思維的涵養一定要基于教學內容、學生現狀、核心素養發展的需要。課堂是學生素養發展的主要陣地,也是師生生命發展的必要場所。在政治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是我們每一位授課老師需要擔負的使命。

【周步兵,江蘇省高郵市第二中學,教師】

經濟生活論文:重新整合經濟生活教材內容的思考

[摘 要]現行經濟生活教材雖為佳品,但也有不如人意之處,如其對理論邏輯注意不夠,對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與路徑選擇的闡述不夠清晰,講述各種經濟角色必須掌握的知識不夠集中。重新整合經濟生活教材內容的基本思路:將理論性相對較強的一部分經濟學原理集中講述;更加明確地揭示我國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與路徑選擇;將各種經濟角色的必備知識集中講述。

[關鍵詞]經濟生活;理論邏輯;發展路徑;經濟角色

在所有的課程資源里,教師與教材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資源。教材是承載課程目標具體要求的文本資料,對學生學習本門課程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所有的文本資料都無法企及的。現行經濟生活教材系根據教育部在21世紀初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編寫而成,已經使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其精粹所在與不足之處均已充分顯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對教材進行適度整合,方可盡揚其長而力避其短,更好地做到物盡其用。

一、現行經濟生活教材的瑕疵所在

毫無疑問,現行經濟生活教材可謂佳品,但是,用辯證法的觀點來看,十全十美之物畢竟不存在,教材也一樣。筆者個人就覺得,現行經濟生活教材在以下幾方面存在瑕疵。

1.教材內容的結構強調生活邏輯甚足,而對理論邏輯顧及不夠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標準,思想政治學科的課程模塊要求將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地結合起來,現行經濟生活教材對生活邏輯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從微觀來看,幾乎所有知識的問題情境都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來設計;從宏觀來看,教材的知識結構也高度地生活化了,縱觀其內容,依次講述的是:生活與消費,生產、勞動與經營,收入與分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這樣的宏觀安排,從生活邏輯的角度來看,確實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從理論邏輯的角度來看,則無疑是很大程度地碎片化了。這些碎片化的知識,盡管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感覺輕松,但是,在學習完成之后,學生卻不能建構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會導致他們無法準確而靈活地運用知識。

有些專家認為,現行教材的內容本來就不是很多,即使不構成嚴密的體系,教師在復習時再做一定的梳理或者指導學生自己梳理來形成體系,也不是一件難事。這種想法實在是太脫離實際了!對教材內容的認識,從專家的視角來看與從學生的視角來看,絕然不是一樣的。專家是對這一學科的內容極為熟悉且極有研究的行家,在這一行業中浸潤了好些年,而學生是未成年人,且是這門學科的初學者,更何況,優秀的學生畢竟只是少數,絕大多數的學生,學習能力很一般,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很弱。在專家眼里極為容易的內容,在學生眼里,卻猶如天書般難懂!

2.對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與路徑選擇的闡述不夠清晰

我國經濟發展的目標是要實現國家富強。“富強”,排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之首。經濟發展的路徑,也就是通向富強的路徑。對這一路徑的充分理解,有助于學生增強制度自信與道路自信,從而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增強政治認同,這正是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B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生活重要的教育價值所在。

教材對這些內容也使用了一定的篇幅來論述。實質上,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正是經濟發展極其重要的決定因素,教材在這些方面所費的篇幅不可謂不多,而且,在第四單元中,教材還專門設置了一課的內容來闡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主題與主線等問題。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這一課的內容只是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鱗半爪,且沒有與相關內容聯系起來并形成體系。

盡管教材的論述并不系統,但是高考命題在考查這些知識時卻毫不含糊。歷年高考的非選擇題在涉及這些內容時,均有不低的要求,學生如果對這些內容沒有深刻的理解,就根本拿不到高分。

3.講述各種經濟角色必須掌握的知識過于零散,不夠集中

“切實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是課程標準在界定思想政治學科這門課程性質的時候明確提出的要求。現行經濟生活教材對在社會上擔任一定經濟角色所必備的知識也有所論述,譬如作為消費者、勞動者、投資者、經營者等角色,在碰到某些常見的問題時應當怎樣應對,也做了一些說明。但是,這些知識給學生的印象仍然比較零碎、散亂,需要重新梳理形成一定的體系后,學生才能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

既然教材存在上述瑕疵,我們就有必要對癥下藥,對教材內容予以重新整合,以提高其效用。

二、重新整合經濟生活教材內容的基本思路

1.將理論性相對較強的一部分經濟學原理集中講述

現行經濟生活教材文本中散布著許多經濟學原理,但它們在教材中的地位各不相同:有的原理是服從于一定的主題的,比如市場機制的運作原理、政府干預的原理等;有的原理是直接與實踐結合在一起的,比如金融投資的基本原理等。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將所有的原理全部抽離出來。但也還有一些原理理論性相對較強,在教材體系中,與實踐的關系也不是十分緊密,例如:價格的含義、形成機制及其影響,關于分配的基本理論,關于全球化的基本理論等。把這些原理集中“打包”,學習效率可能更高。

2.更加明確地揭示我國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與路徑選擇

如前所述,我國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與路徑選擇具有極其重要的教育價值,需要將現行經濟生活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重新整合來使其體系化。

首先,我們要強調,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是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決定因素,因此要將我國的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的內容整合在一起。之后,將第十課的全部內容(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與第十一課最后一目的內容(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整合在一起,作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讓學生學習。第十一課最后一目的內容,其理論依據已經在集中學習部分經濟學原理的時候學習過,這里的實踐要求,與我國經濟發展的主題、主線等具有極為密切的關系,整合在一起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意義,并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形成更加完整的認識。

3.將各種經濟角色的必備知識集中講述

關于公民作為消費者、勞動者、投資者、經營者必須掌握的知識,現行經濟生活教材已經講了許多,將這些內容及其相關理論重新梳理、集中、整合,學生在學習時目標更加明確,學習結束后也能形成更加完整的印象。

綜上所述,經濟生活教材整合后的基本結構可以設置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講述基本的經濟理論,第二單元講述我國的經濟制度、經濟體制與經濟發展戰略,第三單元講述各種經濟角色的相關知識。這樣的整合,完全不會增加知識數量與難度,也基本保留了現行經濟生活教材的生活邏輯,但整個教材的理論邏輯卻更加清晰,學生在學習之后能夠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有效地防止知識碎片化。

經濟生活論文:經濟生活中的決策分析

摘 要:文章利用概率論的思想及應用方法,研究其在實際經濟活動中對企業決策、損失評估、最大經濟利潤、經濟保險等問題的影響,從而幫助企業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關鍵詞:概率論;市場預測;最大利潤;經濟生活

一、概率中的經濟決策問題

由于市場存在不確定性,企業的決策者在經濟決策之前,需要利用概率論的相關知識做出決策,來規避風險,以達到利潤的最大化。

小李大學畢業后自主創業,申請大學生貸款,得到了一筆創業資金。他選定三個投資項目:餐飲業、養殖業和種植業。要是小李的收入與其對市場開辟的水平有關,把此后的市場分為優、良、差三個品級,概率依次為P1=0.3,P2=0.5,P3=0.2,已知不同品級下投資的年收入(萬元)如表1,問:小李如何投資?

分析:我們先看一下數學期望,就可以得知E(x)=4.3,E(y)=6,E(z)=5.6由上述的計算結果可以得知,投資養殖業的平均收入最大,它們的方差依次為:D(x)=14.98,D(y)=14.1,D(z)=17.44。因為方差越大,收入的波動就越大,既投資的風險就越大。從上述方差來看,投資養殖業的風險比其他的方差都小。若從收入與風險兩個方面總體考慮,小李應投資養殖業,因為投資養殖業平均收入最大,風險最小。

二、概率中的經濟損失估計問題

商人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也會有相應的損失,有些無法避免。使用概率論來評估損失,可以規避一些風險。香蕉市場不景氣,大量香蕉滯銷。假設某蕉農的倉庫里積壓了大量香蕉,因為不可抗力很多香蕉腐爛,損失重大。要是損失的金額正好服從正態分布N=(μ,δ2),隨機抽取10次貨損資料,獲得庫存香蕉損失金額如表2:

可知平均估計值1400元,標準差估計值331.66元,這直接反應了損失情況和每兩次損失之間的波動情況,這樣的損失是否能夠承受,哪些損失可以減少或消除,從而有利于決策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三、概率中的求解最大濟利潤問題

某地產公司房屋竣工后向外售賣,假設需求量(單位:套) 服從(100~300)上的平均分布,如果賣出1套房,獲得10萬元,積壓1套,少得3萬元,該公司應修建多少套房,才能使利潤最大?

分析:設該公司建設經濟實用房a套,則有100≤a≤300,設y為賣掉a套經濟實用房所獲得的利潤,則利潤為需求量的函數。

當x≥a時,則a套房都被賣出,得利潤10a;當時,設賣出x套,利潤為10x,還有a-x套積,利潤為-3(a-x),最終獲得利潤為,由此得:

四、經濟保險中的概率問題

購買保險是不少單位和個人規避風險、減少損失的一種方法,中心極限定理可以對保險收入進行預測。

五、結語

本文列舉了四個概率論知識在經濟中的實際應用,借助概率論的思想及相關的知識,為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實現利潤的最大化、損失最小化提出了指導性建議。

經濟生活論文:經濟生活形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三維分析

[摘 要]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形式,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們日常的社會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經濟生活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滲透,全面地融合在了人們的生活實踐中,具有生活性和滲透性的特點。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經濟生活形態中開展的根本就是對其滲透性的掌握,同時將其利益屬性也充分地反映出來,從而使人們對物質利益的需求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實現高度契合。文章基于歷史維度、現實維度和理論維度這三方面分析了經濟生活形態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希望能夠為我國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值得借鑒的思路。

[關鍵詞]經濟生活形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三維分析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有著有機融合、互相滲透的關系,它潛移默化地在人們的經濟生活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人們通過在實際生活中耳濡目染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識和政治素質,從而實現思想政治的教育目標。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規避了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從而使顯性與隱性之間可以協同發展、優勢互補。深入研究經濟形態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基于歷史維度的經濟生活形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古往今來,經濟生活形態中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存在。古代的經濟生活往往非常簡單,這主要是因為生產水平低且生產力不夠發達造成的,因此,缺乏典型的在經濟生活形態下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

當我國處于革命時期的時候,偉大領袖同志就強調過“所有的空話都毫無作用,只有創造更多實際的物質福利才是最真的”,他指出要充分地重視人民的生活問題及其切身利益,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也應該有效地結合人民的生活問題和利益問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可以幫助人民大眾對自身利益有明確認識,只有團結一致才能爭取最大的利益。如果想要動員人民大眾積極參與到革命戰爭中,毫無疑問必須要對其進行革命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因為有這些正確積極的思想政治理論指導,才推動了我國革命的進一步發展。

當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依然對思想政治教育非常的關注。鄧小平同志曾經強調我國上層建筑與生產關系的改革涉及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因為其非常廣的涉及面導致其必然不會很順利,肯定會有很多復雜的問題出現,一定需要經歷很多的障礙。從群眾的思想層面解決其實際困難,也就是在人民群眾的經濟工作和物質活動中逐漸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當我國處于改革開放新時期,我黨重點強調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與群眾的切身物質利益及其經濟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同志曾指出“應該把為人民解決實際問題和對群眾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不僅要講道理而且還必須能解決實際問題,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到實際解決問題中去”。事實上,很多思想政治方面的問題都是通過人們的物質利益派生而來的,這兩者之間是互相聯系的。

2 基于現實維度的經濟生活形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究其本質,經濟生活形態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上就是在物質生產實踐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經濟工作的“用”,將經濟工作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體”。就其形式而言,思想政治教育這項實踐活動具有唯一性,它是物質生產活動。但是從其實質和內容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具有二重性,它不僅是思想政治實踐活動而且也是經濟活動。經濟生活形態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把經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進行深度的融合。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與經濟工作單獨進行或者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口號和標簽貼在物質生產實踐和經濟工作中,像這種生硬的做法并非是在經濟生活形態下真正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真正意義上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與經濟生活實際上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這個整體的靈魂是思想政治教育,寓體是經濟工作,前者比較“軟”,而后者卻比較“硬”。我們也可以將這兩者形象地比喻為有血肉和骨骼,而經濟生活形態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則是有血有肉具有生命的物體。

基于經濟生活形態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切不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被利益物質所取代。在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物質利益為原則,它充分地考慮到了人們在生活中追求物質利益的需求,而非僅僅是單方面的重視物質利益。換言之,也就是在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保證有物質利益方面的關懷,但這并不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被物質利益所取代,切勿出現唯物質利益論。任何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物質利益,而這并不意味著人們可以將別人、集體和國家的利益拋開,而僅僅注重自身的物質利益。要不然群眾在個人的經濟工作中就會堅持實用主義原則,其人生觀也奉行物質主義,這就使得很難提升群眾的精神境界。如果是這樣,人們的眼光就會被限制在那些細小利益或某個時間和事件中,計較狹隘的利益,從而導致其無法正確地處理和區分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長久利益與眼前利益之間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被物質利益所取代,物質利益也不可能被包辦。

3 基于理論維度的經濟生活形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把人們的道德規范、政治觀念以及思想觀念問題解決掉,經濟生活則主要是把群眾在物質需求和物質利益方面的問題解決掉,這兩者之間具有彼此獨立又互相區別的關系。因為物質利益問題是經濟生活最核心的內容,因此,研究經濟生活形態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討其如何成立的基礎就是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與物質利益兩者的關系。

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始終都會貫穿利益問題,人類發展和存在的動力和基礎就在于對利益的滿足、追求和需求。縱觀國內外歷史的發展,機械唯物論和唯心主義是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形成的,這兩種利益觀念是根本對立的。前者的利益觀將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物質與精神之間的關系進行割裂,它將個人利益無限夸大,強調個人利益的重要性,將唯物論庸俗化、教條化,而且它還否認或輕視道德和精神存在的作用,把個人利益視為唯一的利益。后者的利益觀則是將精神的作用片面地夸大,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精神與物質對立起來,對物質利益存在的合理性置之不理,它堅持的是精神萬能論。唯心主義認為能夠支配人們日常生活行為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道德和精神,而非群眾的物質利益。

利益在社會和個人生活中的現實作用和歷史地位得到了馬克思主義家的充分肯定,他們強調個人行為最根本的動力就是利益,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所努力爭取的都是圍繞其切身利益展開的。著名的思想家恩格斯和馬克思曾經指出“人類生存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能夠生活進而創造歷史,而為了能夠生活首先必須要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由此可見,作為思想方面的上層建筑,思想政治教育和物質利益這兩者的關系非常密切,它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它的主要內容涉及了意識、觀念以及思想方面的精神問題,而它們產生伊始與群眾的物質活動有直接的關系。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把我國統治階級的思想反映出來,社會統治階級的思想充分地體現了其利益觀念。

4 結 論

綜上所述,在經濟生活形態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對精神萬能論的觀念持反對態度。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觀點就是社會意識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但它又反作用于社會存在,它的特征是具有能動性。誠然在經濟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能動作用,但是需要強調的是物質因素不可能被精神因素所代替,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萬能的。因此,作為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經濟活動中最主要的途徑,經濟生活形態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強的能動作用,但是切不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經濟生活造成沖擊,不可以將其能動作用片面夸大。

經濟生活論文:發現教學法在高中“經濟生活”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摘 要: 由于受制于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當前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工作主要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存在著過 于重視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的問題。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政治課堂有了一定程度的開放性轉 變,但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仍然是配角,沒有充分發揮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發現教學法是當前新課 改理念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能為傳統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帶來更加有效的教學。

關鍵詞: 發現教學法 經濟生活 教學應用

1.發現教學法的簡要概述

發現教學法最初是由美國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杜威的理論基礎上形成發展而來的,其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即是對知識探索發現的過程,這就需要老師作為引導者,協助學生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自主觀察和認識學科的知識結構,并結合老師所提供的資料進一步“發現”事物變化的因果關系及事物內在的相互聯系,從而得出結論。這個過程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發現學習這種方式在學生學習知識中的作用。發現教學法最核心的理念是讓學生從“被動學習”的狀態轉化發展到“主動發現”,讓學生在這個階段的好奇心等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啟發和指導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發現”、“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逐漸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2.發現教學法在“經濟生活”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2.1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經濟生活”教材編寫內容方面,重點結合了當前高中生變化性極強的思想和可塑性的特點,這些內容通過情景內容的安排,再到問題的設置,然后得出觀點和結論的結構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其中,問題的設置上都相應的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能有效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且教材所涉及的材料類型非常豐富,以數字、表格或者漫畫等多種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出來,強化和突出重點和主題,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2在經濟生活的基礎上更為重視生活實踐性

“經濟生活”在教材編排方面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更加注重對學生周邊生活實例的選取,然后把教材中相對抽象性的經濟理論觀念滲透到實際的日常生活場景中,并結合學生生活中的實例、日常用語的教學引導,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生活與消費”單元的編排設計,學生在完成學習后,掌握了基本的消費知識,同時懂得了如何在日常生活理性、正確地做一個消費者。

3.發現教學法在高中“經濟生活”教學中的應用

3.1發現教學法的準備階段

3.1.1強化探尋教材編寫的意圖,選擇恰當的內容進行發現教學。政治老師應深入探究教材編寫的意圖,并確立教學的目標,選取適合運用發現教學法教學的章節。政治學科本身在知識方面更多的部分是體會和感悟,因此在應用發現教學法前應全面了解和熟悉教材,然后選擇適合發現教學法的內容,如對“價格變動的影響”、“公司的經營”、“國家財政”及各單元后的綜合探究,全面而客觀地考慮這些章節的編寫安排是否具備邏輯性和目的性,然后在教學應用中讓學生發揮“發現”、“探索”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真正引導學生開展“發現式”學習。

3.1.2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尋找學習知識的“發現點”。應用發現法教學,很大程度上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首先要求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要有合理的難度,使得這種難易程度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其次,善于抓住有利而恰當的時機,促使學生思維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在“經濟生活”的學習中,其所得到的經濟結論是經過自己努力思考和實踐解決問題的過程得出的,而不是老師主導一切。因此,這就要求老師有效確立學生獨立探究完成的“最近發展區”,而且應對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予以了解和熟悉,并結合學生已學到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安排教材,找到可發現的問題,制定出相應的具體要求。

3.1.3積極搜集材料,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在學習“經濟生活”時,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教學任務是積極搜集各類資料,這些資料包括理論性較強的時政材料及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老師在搜集整理了這些資料的基礎上,再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這些資料有效地把理論性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能讓學生根據這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材料鍛煉有效解決實際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勞動與就業》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創設了下列問題情境:大學生就業問題是當前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一方面大學生就業難,另一方面存在很多招聘會的冷清,不少本科畢業生甚至研究生都在感嘆如今的就業形勢,同時給學生展示一些就業現場的圖片、近年來的就業走勢圖及相關大學生找工作的體會短片等,然后請學生思考: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何在?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如果是你,你該如何應對?高中生同樣面臨著高考和就業的選擇與壓力,選擇相關資料設置問題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3.2組織實施發現教學法的階段

3.2.1確立探究目標,倡導學生自主發現并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發現教學法不僅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只有相互配合協作,才能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老師在實施這種發現教學前,在確立教學目標的同時,應把握好學生探究發現的方向和目標,以此保障學生發現的效率和質量。發現法更重視學生發現問題的主觀能動性,但由于學生知識結構受限,因此更加提倡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問題,必要時教師可輔助式地補充,并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質疑。

3.2.2通過老師搜集的資料解答學生在“發現”中的疑問。教師在課堂提供的材料,也是為了引導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消化和分解。在學生對資料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時,老師應幫助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體系與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對材料中事物之間的比較,并從材料中找到疑點進行思考,逐漸讓學生養成發現的好習慣。例如在學習《依法納稅》這一課時,讓學生全面而透徹地理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含義,相對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對這句話的具體表現的理解更是相對抽象和困難,那么此時可以這樣引導學生:縣城的道路可以實現四通八達,這一建設工程主要是誰的功勞最大呢?政府還是民間?學生回答是政府。那政府的資金來自哪里呢?此時即可將這句話非常清晰而明確地解釋完整。然后進行另外一個思考比較:稅收的本質和我國稅收的性質之間的區別是什么呢?通過創設這種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解決問題時產生矛盾和沖突,或者是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無法解決現有的實際問題,就可以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挖掘和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探索和發現的嘗試。

3.2.3通過練習對知識予以深化鞏固。發現教學法的應用,同樣需要進行相應練習的鞏固深化。學生只有在經過一定的練習訓練后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剛學過的知識,進而漸漸學習如何學以致用,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作為教學工作者,教師只有通過練習,才能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不斷改善和調整教學。課堂教學因為時間有限,練習作業的布置可將課上沒來得及解決但又是重點的問題延續到n下,讓學生的發現學習拓展延伸到課下。

通過反思,才能不斷改善和校正優化教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教師在結束一節課的教學后或者是一個階段的課程教學后,最好對整個上課過程進行回顧、總結和評估,認真分析上課過程的成與敗,這些反思內容包括:學生是否發揮了學習主體性?課堂組織氛圍如何?教學能否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的參與狀態如何?然后在此基礎上,不斷尋求完善和優化教學的對策,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最佳效果。

經濟生活論文:契約精神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的作用

摘要:契約精神是經濟生活中契約關系的表現。從契約自身的角度來說,和諧經濟生活的實現必須以契約精神作為鋪墊。本文重點闡述契約精神在當今經濟生活中的作用。

關鍵詞:契約精神;經濟生活;作用

一、契約精神為經濟生活和諧提供觀念保障

契約精神的本質就是自由意志的表達,就是每個人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壓力、影響和制約,自由充分地表達自己意愿的一種行為和制度。換句話說就是,締結契約關系的雙方或多方當事人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即具有法律意義上的獨立的個體,而每個個體之間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每個個體都無權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另一方,每一個締結契約的當事人都有充分表達自己意愿的權利,同時,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又必須承擔因享有某種權利而被賦予自身的某種義務,正是這種內心的自愿維持著契約精神的本質,即交往主體雙方自身自由意志的表達。

如果說和諧經濟生活的有序化運行需要多種要素來共同維持,那么在現代市場經濟生活的運行過程中,如果用契約來管理、協調和維護這種經濟生活的有序化運行,那么,這種契約就需要一種制度保障,即法律保障。我們不妨從這樣一個角度來思考,為了實現或保障契約的有序化運作,同和諧經濟生活的有序化運行一樣,和諧的契約的有序化運行同樣也需要諸多的要素來共同維護,法律作為現實公民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為約束力量之一,不論在人與人之間的簡單的交往行為關系中,還是在復雜的商品交易過程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這種簡單的或復雜的活動不論以什么方式出現,其基本前提必須是在雙方或多方自愿基礎上的合意,為實現這種自愿基礎上的合意,首先需要實現的條件之一就是雙方或多方有各自充分的自由,而這種自由必須是在法律框架之內的自由,只有這樣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在這個合理的框架之內,才能以一種更加自由、自愿、平等協商的姿態來實現并維持這種交易關系的正常運行,即契約關系的有序化運行。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全民的契約道德精神建設,運用有效的措施或制度來保障契約精神在現代市場經濟生活中的不斷發展。如若在契約交往或締結過程中不講信用,不講道德,不建立有效的信用體系,沒有尊重契約的精神,就不可能存在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同時“由于契約范疇以特定的方式在當事人之間公平地分配權利和義務,并最大限度地反映人們的自由意志和利益追求,因而契約關系所蘊涵的自由平等、等價有償、權利義務對等等一系列規則和精神,是符合人們的精神追求的,這些原則和精神內化為人們的契約觀念和契約精神,并以此來規范自己的契約行為。因此,只有以法律作為交往主體雙方締結權利與義務為保障,同時以契約精神和契約道德自律作為雙方締結權利與義務的基礎,在市場經濟生活中交往主體雙方才能維護有序化的利益交換關系的正常進行,市場經濟生活建設才能有更加和諧的發展。

現代市場經濟行為變得越來越復雜化、多樣化,而法律能做到的只能是提供一套評價、規范、約束市場經濟行為的基本機制。因而必須在市場經濟行為發生過程中樹立人人平等和機會均等的理念,以保證起點平等與行為過程平等,同時在建立和諧的人與人之間的契約關系過程中必須依賴并貫穿其法治精神和契約精神,依賴契約精神所蘊含的自愿平等理念、制度規則和信用機制,以此來增強雙方契約規則與契約意識的認同感,從而更有利于雙方的和諧相處。這本身就是一種民主秩序,意味著平等協商和相互尊重,預示一個社會的民主化和自由的進行程度。

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緊跟著我國法制化的不斷深入,公民維護契約權利的意識也正在不斷增強,但履行契約義務的觀念卻沒有相應跟上,導致契約權利與義務相互脫節。例如,有很多公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中只強調待遇和福利的公平,卻不能恪守職責、敬崗愛業,脫崗、離崗現象時常存在。我們可以這么說敬崗愛業精神的普遍缺乏就是未將契約精神內化為公民自身職業道德的一種表現,而其他諸如闖紅燈、偷稅漏稅、交易過程中的爾虞我詐等之類的現象在現今的經濟社會中仍然比較普遍,這也是沒有將契約精神內化為公民職業道德的一種表現。從契約的成立到履行完成這一切的前提之一就是契約雙方互相有人身信用關系。從倫理角度講,契約的完成過程就已經潛在地把這種信用的要求浸入雙方的意志之中,雙方已經成為一個指向某個統一意志和任務的旨在實現彼此契約中所要求利益的合作共同體,在這些契約的履行過程中,當事人的相互信任以及由此產生的合作精神比嚴密的契約條款起著更大的保障作用。在F代社會中,迫切要求全體公民不斷強化契約、誠信意識,并使之成為公民自身職業道德的普遍要求。只有將守約、誠信的契約意識轉化于公民的道德意識,轉化為一種能在全社會得到認同,并將其引以自律的這樣一種社會風尚,我們才有理由相信會打造出一個友愛和諧的經濟生活環境。

二、契約精神為經濟生活和諧提供制度保障

市場經濟行為的正常運行,主要依靠的是在經濟行為交往過程中利益需求主體之間在自愿的基礎上,以平等的、自由的心態經過充分的協商后所訂立的契約(合同),而這種契約的訂立或履行并不是簡單的一種協議,需要的是利益交往主體之間都要具備一種契約觀念意識、契約行為意識、契約道德自律意識,在雙方合意的前提下去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契約精神是一種平等、尚法、守信的精神品格,和諧社會需要契約精神。我們說和諧是一個安定有序的、理想的狀態,那么和諧的經濟生活則是一種有秩序的經濟活動,即和諧的經濟生活具有契約性。就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而言,契約能公平、合理地化解和調解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矛盾沖突,通過契約能對締結利益主體雙方的利益需求進行合理的分配,從而實現主體雙方自身利益的滿足,因而在現今的市場經濟生活中更能進一步維持這種交往雙方利益關系的正常化;契約能進一步指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利益觀,能使交往雙方能正確認識到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在市場經濟競爭和利益追求過中達到和諧相處。就人與政府的和諧而論,信用特別是政府的誠信極其重要,政府必須守信,防止權力失衡,才能不負民眾對它的信任,從而才能使個人與政府和諧共處,為實現社會和諧創造條件。就人與自然的和諧而言,契約精神有助于規范人類的生產活動,合理地開發、利用、分配自然資源。

市場經濟關系的發展已經逐步走向契約行為化,與在市場經濟生活中作為評價和規范一種具體經濟行為的基本準則的法律相互作用,共同維持著某種經濟活動的發生,而法律在經濟行為的發生過程中做到的只能是提供一種具體的評價和規范機制,它不能為利益主體雙方制定某種具體的協議內容,這時就需要契約,通過契約對交往主體之間發生的權利與義務做出具體而明確的規定,以此作為雙方經濟利益活動發生的行為標準,這樣,在契約依法訂立后對利益主體雙方均具有法律約束力,依靠這種合法的經濟契約來引導經濟行為。

總之,契約精神及其制度建設,是促進社會和諧經濟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條件。,使之形成一種有序化的經濟生活秩序,這對維護社會經濟生活的和諧狀態具有重要的意義。

經濟生活論文:淺析《經濟生活》教材資源的重新整合

【關鍵詞】 政治教學;教材資源;整合;優化;備課;探究活動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學最重要的責任不在于“教教材怎樣”,而在于“怎樣用教材教”;教師的最大價值體現不在于對教材本身的解讀,而在于用課程改革理念來對待課程資源的使用,對待學生的學習狀態。新課程要求政治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樹立符合課改理念的教材觀:立足于學生現實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發展要求,把理念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將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相結合。下面就高一《經濟生活》教材資源的重新整合與優化,談幾點筆者的粗淺認識。

如,《經濟生活》第八課“財政與稅收”,第一框國家財政,第二框征稅和納稅,主要講述國家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國家的收入從何而來,但是第一框國家財政的編寫思路是,第一目財政及其作用,第二目財政收入與支出,在思路上不是很流暢,需要教師重新整合。

筆者在備課時,是這樣處理的:讓學生結合64頁的材料,直觀感受國家財政在生活中的重大作用,然后引出財政的含義,自然過渡到財政收入和支出概念,著重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國家的收入從何而來?第二,國家的收入花在哪里?第一個問題,解決財政收入的四個來源:稅、利、債、費;第二個問題,弄清楚財政支出的幾個方面:經濟建設支出、科教文衛支出、國防行政管理支出、其他支出,然后提問學生:國家的收入和支出有什么作用?引出國家財政的重要作用。其一,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其二,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其三,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按照這樣的思路去處理,學生很容易明白這一框題主要要掌握國家的錢怎么來的,花到什么地方,起到什么作用。

《經濟生活》全書共有96個探究活動,這么多的探究活動,在課堂上該如何取舍、如何運用,同樣需要教師對教材資源重新整合。

筆者在備課時,對探究活動的取舍、運用,有這樣一些原則:第一,對每一框的探究活動進行歸類整理,做到重點突出。例如,“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一框設計了8個探究活動,若全部選用,時間肯定不夠用,只能選取重點的材料,做到詳略得當,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我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的實際情況,筆者有側重地選用了33頁和34頁兩個探究材料,學生比較熟悉,活動參與性高,探究效果好;第二,注重時效性,對于教材中過于陳舊的材料,則棄之不用,另外選用;第三,離學生生活太遠的材料不用,選材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例如,對于農村學生,就要選用符合農村學生實際生活的材料,才有說服力和可信力;第四,探究活動注重“全體參與”,防止主體缺失,參與面窄。主體性是探究活動的核心。探究活動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主體參與度。在探究活動中,只有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防止“無業游民”的出現,才能切實避免高中政治課堂上的學生主體缺失,才能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

《經濟生活》全書在每個單元之后,都安排了綜合探究課,這是幫助學生體驗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這四框內容怎么處理,仍然需要教師對教材資源進行重新整合。筆者在備課時,是這樣處理的:第一個綜合探究“正確對待金錢”,學生感興趣,問題不難,比較好掌握,查找資料也容易,可以讓學生撰寫一篇小論文――《怎樣正確對待金錢》;第二個綜合探究“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準備”,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也是學生比較關注的話題之一,可以作為各班的研究性課題布置下去。當然,在研究過程中,仍然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最終課題成果可由學校進行匯總,各班出一次板報予以展示。第三個綜合探究“提高效率 促進公平”,比較難掌握,可事先布置下去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在課堂上由教師引導學生適度探究,讓學生明白效率與公平是人類面臨的兩難選擇,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又有利于保持社會穩定。第四個綜合探究“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數字鴻溝、綠色壁壘、反傾銷等概念,在搜集整理相關案例的過程中,體會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知道如何應對挑戰,按世貿組織規則辦事。總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去體驗,去感受,去搜集整理,去歸納組織,去分享。

經濟生活論文:《經濟生活》在高考政治選擇題中命題特點探析及應對策略

摘要:掌握高考政治經濟生活選擇題命題特點,對做好高考政治經濟生活選擇題具有重要的意義。縱觀近五年高考政治經濟生活選擇題,呈現出試題相對穩定,貼近生活,突出能力等特點,針對這些命題特點,我們可以有的放矢的采取策略。

關鍵詞:高考;政治;經濟生活

縱貫2012―2016年近五年新課標全國二卷高考政治《經濟生活》選擇題,高中思想政治《經濟生活》在選擇題命題上呈現出以下特點:

1.穩中有變,變中求穩

(1)從分值看,分值穩定的基礎上有微調

高考政治選擇題在全國二卷都是從12題――23題,共12道選擇題,每題4分,共48分,《經濟生活》選擇題占16~20分,其中2012年20分,從2013――2016年均16分,分值在穩定中有微變。

(2)從考查知識點看,突出對重點難點知識穩定考查的基礎上側重點略有調整

從《經濟生活》各章節知識點在高考政治新課標全國二卷選擇題中的分布來情況看,教材第一單元和第四單元依然是考試的重點和難點所及,第一單元主要突出ι唐芳壑怠⒓鄹竇盎醣業認喙刂識的考查,第四單元集中在對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等內容的考查。此外,第二單元的企業經營和銀行等理財產品和第四單元的收入分配公平及財政政策也是考查的重點所在。試題在保持對重點難點相關知識考查的基礎上側重點又略有調整。比如對價格的考查,2016年考查了供求曲線,2015年考查了影響價格的因素等。

(3)從難易度來看,試題在難度適中的基礎上個別題目難度略有提升

縱觀《經濟生活》近五年新課標全國二卷高考政治選擇題,總體難度適中,保持穩定態勢,但個別題目由于出題方式比較新和靈活,難度略有提升。比如:2016供求曲線,2015年的收益率計算,2014的信息傳導,2013年的均衡價格等。這一部分題目由于比較新和靈活,對部分考生來說稍微偏難。

2.立足基礎,貼近生活

(1)試題進一步加強與現實生活的對接

從2012-2016年近五年《經濟生活》新課標全國二卷高考政治選擇題的命題內容看,高頻命題點有:貨幣、價格、價值、供給需求、社會公平、市場經濟、對外開放和小康社會等,試題突出對教材基礎、重難點知識考查的同時也緊密結合實際生活。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推進,供需矛盾、分配公平、市場經濟與宏觀調控的關系、對外開放、小康社會建設都是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所以試題突出了對這部分內容的考查。比如:2012、2014和2016年分別考查了經濟全球化、國際競爭與合作等相關內容,2012、2014、2015和2016年分別考查了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等相關內容。

(2)緊密結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和考試大綱

試題突出與現實生活的對接的同時立足基礎知識,圍繞教材和考綱考查。以2014年新課標全國二卷第15題為例:經濟活動中各產業之間的技術經濟聯系被稱為產業關聯,關聯性強的產業發展有利于帶動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如房地產業的發展向上可帶動建筑業,向下可帶動家電業,形成建筑業―房地產業―家電產業協同發展。下列選項中構成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關系的是:①鋼鐵產業②信息產業③保險業④汽車產業。A.①-②-③B.①-④-③C.②-③-④D.④-③-①。此道題目選項似乎很難定位到教材某個知識點,但根據題目的意思可以和教材第二單元第四課《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聯系起來,“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所以只要考生基礎知識扎實,理解教材內容,熟悉考綱要求,做起類似題目來還是得心應手的。

(3)試題考查不刻意追求熱點,但也不回避熱點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旨在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對于一些社會熱點,試題不刻意為了熱點而考熱點,但是也會以社會熱點為背景知識,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比如新課標全國二卷2016年考查了考生對人民幣加入SDR的認識,2015年以政府簡政放權為背景考查了考生對市場經濟和宏觀調控的認識,2014年以PM2.5為例考查了考生對政府宏觀調控理解等。

3.考查能力,突出選拔

2009年新課標全國卷使用以來,試題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考查學生的能力。

(1)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

縱觀新課標全國二卷高考政治近五年《經濟生活》選擇題,試題單純考查學生記憶力的題目并不多,很難找到書中知識和選項完全對應的選項,干擾項排除難度也比較大。比如:2013年新課標全國二卷第15題:支持價格是指一國為了支持農業的發展而對糧食等農產品所規定的最低收購價格。我國某農產品的需求曲線(D)和供給曲線(S)如圖2-1所示。該產品的支持價格和供給數量分別為(橫坐標從左到右依次是Q1 Q2 Q0 Q3 Q4,縱坐標從下到上依次是P2 P0 P1)

A.P0,Q0 B.P1,Q2 C.P1,Q4 D.P2,Q1

這道題目是西方經濟學最低價格的一個典型例子,學生要作答此題就需要在記住價格與供求相關知識點的基礎上,深入理解其關系,并反思政府定價的目的,所以此道題目學生僅僅靠單純記憶是很難做出的。題目中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交點是價格均衡點,這就意味著,在價格均衡點,商品的價格對于供給者和需求者來說都是最公平的,而題目中最低價格的定義是指政府為了扶持農業發展而設定的價格,所以其出發點是維護農產品供給者的利益,那么價格的制定就不應該低于均衡價格,否則就會損害供給者的利益,和最低價格的出發點也就違背了。這樣正確選項必須在價格均衡點之上,定位為P1,而題目中主要指供給價格,所以就找P1對應的供給曲線上的供給量,正確答案便是C。在平時復習中,像此類題目師生不可能窮盡,題目不可能完全靠記憶去解答,所以關鍵在于對教材知識的深刻理解。

(2)考查學生的審題能力

在新課標全國卷《經濟生活》選擇題中,有的選擇題選項都正確,很難排除干擾項,這種題目就突出了對考生審題能力,甚至是文W基本素養的考查。比如新課標全國二卷2013年14題:當前我國農業補貼的重心已由流通環節向生產環節、由消費者向生產者轉變,初步形成了支持價格、直接補貼和一般服務支持相結合的農業補貼模式。我國農業補貼重心轉變的目的在于:①增加農業生產者收入②優化農產品需求結構③縮小農產品供需缺口④穩定農產品市場供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單純從選項看,題中①②③④四個選項均正確,不能直接判斷出選項,這就需要答題者仔細審題,提取題目的核心思想,題目強調的是農業補貼向生產者、供給者的轉變,所以與需求沒有關系,這樣正確答案就鎖定在B.①④ 了。

(3)考查學生的運用能力

近幾年高考政治加大了考試內容與社會實際的對接,考查學生運用教材相關原理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新課標全國二卷2016年12題價格曲線的考查、2013年5題均衡價格的考查等,類似的題目都突出了學生能夠運用教材相關知識去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針對以上命題特點,筆者建議在應對新課標全國二卷《經濟生活》選擇題時,在牢固記憶知識點的基礎上還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聯系生活、準確理解

隨著近年來新課標全國卷高考政治與現實生活的對接越來越緊密,這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在講授新課時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運用教材解釋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遷移能力,尤其是對于一些與教材知識相關的社會熱點要足夠關注,并將時政熱點引入課堂,讓學生去理解。比如價值觀、人生價值的實現可以和“工匠精神”聯系起來,外匯可以和人民幣加入SDR聯系起來,供求和價格可以和“供給側”改革聯系起來等。另一方面,學生也要練習運用教材知識分析現實生活,根據現實生活聯系教材的能力。

2.夯實基礎、形成體系

由于高考政治要和地理、歷史合考,題量便不能太大,新課標全國二卷選擇題對經濟生活的考查一般為4道,為了突出對學生知識點的考查,所以試題就會在一個題目中盡可能多的覆蓋考點,這就要求考生要在夯實基礎的同時形成知識體系,構建知識的脈絡圖。比如2016年新課標全國二卷14題,試題選項①市場調節存在滯后性②企業和社會組織均以盈利為經營目標③法律是解決市場失靈問題的有效手段④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需要發揮政府的作用,涵蓋了《經濟生活》第四單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二單元企業和勞動者,第三單元收入分配,選項跨度非常大,這就要求考生在基礎扎實的基礎上形成知識體系。

3.總結方法、形成技巧

(1)排錯驗證

排錯驗證是做選擇題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高效的方法,排錯可以從兩個維度來排,一種是選項本身知識點存在錯誤,比如2016年新課標全國二卷14題,試題選項②企業和社會組織均以盈利為經營目標,表述本身就錯誤,社會組織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另一種是對表述太過絕對的選項,諸如“必須”“完全”等以及表示完成時的“已經”等表述時要審慎對待,比如2012年高考政治16題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這種表述顯然和現實不符,故應將其排除。為了確保題目正確率,建議采用此方法時一定將正確選項在帶入題目中最后做出驗證。

(2)問、題對應

遇到選項全部正確,難以采用排除法,尤其是材料很長時就應該注意問題和選項意思的對應了。比如2012年高考政治15題:2011年11月,美國發起了針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2012年1月,美國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風力發電設備――應用級風塔發起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美國頻頻發起針對中國新能源產品的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限制中國產品進口,主要是因為:A.美國欲以貿易保護措施扶持國內新能源產業發展B.新能源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美國需要其提供就業崗位C.美國需要通過減少中國新能源產品進口摩擦能縮小與中國的貿易逆差D.美國的新能源產業能過剩,不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相關產品。該題雖然材料很長,且比較亂,但是問題指向卻十分明確,美國反對進口中國商品的原因,B、D突出新能源、C突出貿易逆差都不是問題所指,故選A。

(3)抓關鍵詞,提主旨

此類方法主要適用于干擾選項很難排除,材料關系復雜,這時候就可以抓住題中關鍵詞。如:2012年高考政治14題:2012年1月,中國混凝土機械行業龍頭企業之一的S公司宣布,將斥資3.6億歐元收購德國P公司100%股權,P公司憑借領先的技術優勢在全球混凝土泵車市場占有率曾高達40%左右,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公司出現嚴重經營困難。S公司并購P公司的積極作用在于①形成行業壟斷格局②開拓國際市場③加速資本周轉④促進產品升級換代。題中主旨是P公司曾經技術領先如今經營困難,被S公司收購。所以與資本無關,③排除,問題關鍵詞積極作用,所以①排出。故選②④。

(4)限定范圍

當遇到材料比較簡單,選項又完全正確這類題目時就可以采用此種方法。比如:2014年14題:近年來,我國多地多次出現了空氣嚴重污染的霧霾天氣,PM2.5(細顆粒物)是導致霧霾的重要因素。圖5為某市PM2.5主要污染物來源的構成圖。治理空氣污染,該市政府可采取的經濟措施是:A.提高燃煤企業排污標準B.加強環境保護執法力度C.增加財政投入扶持清潔能源技術研發與推廣D.限制企業和居民對機動車的購買和使用解答此題限定范圍“經濟措施”,就很容易對上選項C。

(5)選項代入

在做選擇題時,通過以上方法都難以推出選項,這時候不妨試試逆向思維,將選項帶入。比如2014年15題:經濟活動中各產業之間的技術經濟聯系被稱為產業關聯,關聯性強的產業發展有利于帶動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如房地產業的發展向上可帶動建筑業,向下可帶動家電業,形成建筑業―房地產業―家電產業協同發展。下列選項中構成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關系的是:①鋼鐵產業②信息產業③保險業④汽車產業A.①-②-③B.①-④-③C.②-③-④D.④-③-①通過題目直接對選項進行排序,難度比較大,這時候可以嘗試將答案帶進去,會很容易鎖定B選項,汽車向上帶動鋼鐵,向下帶動保險。

總之做選擇題的方法靈活多樣,但切不可套用公式,需要平時做題時多總結形成自己一套做題方法,這樣就能高效準確的作答,但前提條件是對教材基礎知識準確的記憶,深入的理解,形成知識體系。

經濟生活論文:經濟生活大調查:感知民生冷暖

圍繞“齊心奔小康”、“財富新發現”、“市場新發現”、“民生熱話題”、“社會新焦c”五大主題,在經濟生活大調查之夜,重磅推出50個核心數據發現,用獨特的民生感受型數據,多維度透視老百姓心中最真實的小康圖景

創業者希望能夠站在風口,然后“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90后新手渴望一種“走在路上能被人認出”的全新生活方式;職場“老炮兒”希望能夠升職加薪,工作越來越有勁兒;而對于很多家庭來說,要不要再添一個孩子,也并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選擇題。

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目標”。

央視財經頻道重磅推出120分鐘特別節目――《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6―2017)數據之夜》,權威全球最大規模融媒體民生調查結果,用數據表達了10萬中國家庭的心聲和心愿,用數據呈現了7億中國網民的選擇和態度。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著名專欄財經作家吳曉波、資深媒體人張春蔚等諸多業界名人齊聚現場,分享了2016年他們的感受,并且都帶來了自己2017年的“小目標”。

用大數據“測量”小康生活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由中央電視臺、國家統計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發起,每年面向全國104個城市和300個縣的10萬中國家庭,進行明信片入戶問卷調查。

本屆大調查,中央電視臺首次聯手國家權威機構、頂級智庫,十大互聯網大數據研究院,進行聯合調查、聯合分析、聯合――線上線下參與總人數超過57萬,線下回收率超過90%,線上回收率超過30%,均創下了業界紀錄。大調查還攜手國內頂級科技實景演出團隊,通過全息、激光、AR等前沿技術,為觀眾呈現一場數字和數據的視覺盛宴,讓數據背后的故事和溫度得到更加充分的呈現。

圍繞“齊心奔小康”、“財富新發現”、“市場新發現”、“民生熱話題”、“社會新焦點”五大主題,在大調查之夜,重磅推出50個核心數據發現,用獨特的民生感受型數據,多維度透視老百姓心中最真實的小康圖景。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今年特別聯合《小康》雜志社對百姓的小康生活感受進行了調查。《小康》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舒富民受邀出席數據之夜,并為獲得中國幸福城市殊榮的城市頒獎。

“大調查”顯示,中國人的理財偏好、消費熱點、民生焦點都有新變化,不變的是,人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始終密切相連。

2016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全年經濟增速6.7%,位居全球第一。這給百姓未來一年收入預期平添了更多支撐,這在大調查數據中有直觀的反映――55.28%的受訪者預期2017年收入會提高,與過去10年的數據對比,處于中高位置。

從省份看,收入信心排名前十的是青海(67.77%)、西藏(64.89%)、海南(64.86%)、吉林(64.34%)、寧夏(64.00%)、安徽(62.79%)、山東(61.79%)、陜西(60.38%)、貴州(59.80%)和重慶(59.41%)。細心的人會發現,這十個省份大多屬于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分布數量多的省份。

那么哪些人的收入信心最高呢?大調查數據顯示,90后年輕人和60歲以上老人在預期收入增長超過20%中的占比最高,分別達到16.06%和13.37%;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收入信心更足,預期增長超過20%的占比超過17%;有創業意愿的受訪者,預期收入增長超過20%的占比則高達30.03%,大致3倍于沒有創業意愿的人群占比(11.73%)。

大調查還發現,自2013年以來,農村居民收入信心持續高于城市居民。本屆大調查中,55.01%的農村受訪者認為,2017年收入會提高,高于城鎮受訪者53.44%的比例。這證明,隨著近年各項扶農惠農政策落實到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持續縮小,農民增收信心更強。

大調查通過數據洞察消費者行為,精準預測市場熱點和趨勢。數據顯示,旅游(45.52%)、電腦等數碼產品(42.33%)、家電(40.42%),被受訪者列在了2017年預期消費的前三位。這與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發力領域相當吻合。

對比大調查歷史數據發現,旅游、家電、數碼產品、保健養生均已連續三年呈上升態勢,其中,“旅游”持續三年被受訪者列在消費意愿的首位選項。這些表明,百姓收入水平提高后,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追求,消費升級正注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攜手十年數據,放眼未來十年

此次大調查設置了專門的問題――“消費者愿意為商品的哪些因素買單”,結果顯示,受訪者最看重的是質量和耐用性(71%)、安全可靠性(53.4%)、品質和質感(31%),“明星效應”排位最低。把握這些來自消費者的數據,有利于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更精確的方向。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民生是為政之要,必須時刻放在心頭、扛在肩上。在當前國內外形勢嚴峻復雜的情況下,更要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該辦能辦的實事要竭力辦好,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最近幾年,國家扶貧攻堅力度不斷加大,2016年農村脫貧人口1240萬人,易地扶貧搬遷249萬人。

調查結果顯示,家庭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困難群體,最關注的精準扶貧政策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異地扶貧搬遷/職業教育培訓/扶貧小額貸款”。這為扶貧攻堅決勝階段的精準施政,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數據與扶貧工作成效成明顯正比,低收入人群(家庭年收入低于1萬元的受訪者)的幸福度上升,2016年感覺幸福的比例遠高于2014年。

從衣食住行到信用環境,從民生期待到幸福感,大調查通過數據,尋找實現全面小康的抓手。大調查發現,“健康狀況”已經在百姓心中成為影響幸福感的首要因素(54.19%),其他因素是:家庭關系(47.79%)、收入(43.81%)、婚姻或感情生活(41.86%)。

由此可見,“十三五”規劃提出健康中國戰略,或將成為提升小康滿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政策抓手。大調查細化對比發現,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工作壓力(53.97%)、空氣質量(43.79%)、情緒心態(41.82%)、食品安全(37.26%)、飲食習慣(35.54%),選擇這五項的受訪者均超過三分之一。

大調查通過數據洞悉百姓財富觀的變化,發現過去三年,百姓購房意愿持續下降,將近八成的年輕受訪者表示,如果租房子品質足夠好,或者租期足夠穩定的話,愿意一直租房。這個結果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可以預見“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正在深入民心,中國房地產業租售并舉的時代已來臨。

經濟的發展需要全面的分析,一方面是頂層的設計,另一方面則是群眾的聲音。

“真正對經濟生活擁有評價權利的應該是廣大的人民群眾。”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制片人姜詩明說,他經常看到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到央視提供新聞素材,“我們的節目能夠采用的數量是有限的,還有那么多的聲音怎么辦?”懷著這樣的初衷,和媒體從業人員的責任感,姜詩明在2006年策劃了“經濟生活大調查”項目。而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這個項目一做就是十一年。

從2006年到2016年,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已經連續進行了10年,完整跨越了“十一五”、“十二五”兩個五年規劃,建立了規模龐大的民生感受型數據庫,為政府績效評估、企業市場決策、百姓消費投資,提供了大量標準化、可衡量的數據參考。

2017年,是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的第11個年頭,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和起點。大調查將攜10年民生數據積累,放眼未來10年,為“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立民聲和民意的數據坐標系。

經濟生活論文:如何學好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

[摘 要]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這本教材最難教,也最難學。學生要學好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就必須注意區分經濟學中的各種概念,弄清經濟生活中的各種關系,構建經濟生活的知識體系。

[關鍵詞]經濟生活;概念;關系;知識體系;答題技巧

在多年的高中政治教學生涯中,筆者發現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這本教材最難教,也最難學,成為教師和學生心目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而在每年的高考試卷中,經濟生活所占的比重很大,因此學好經濟生活顯得很關鍵。筆者根據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體會,總結了學好經濟生活要注意的問題,現概括如下。

一、區分經濟學中的各種概念

經濟生活中有很多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混淆,在考試過程中容易出錯。比如商品、貨幣和一般等價物,使用價值和價值,價值和價格,貨幣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職能,個別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勞動生產率,替代品和互補品,從眾消費心理和攀比消費心理,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股票和債券,按勞分配和按勞動要素分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宏觀調控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市場調節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引進來”和“走出去”等。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把這些概念進行對比,找出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再結合具體的題例加以講解,以使學生掌握和理解這些知識。

二、弄清經濟生活中的各種關系

經濟生活中各種概念的關系錯綜復雜,有的是正相關,有的是負相關,有的是無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迷失方向,在考試的過程中會錯誤百出。現將經濟生活中常見的各種關系總結如下。

1.價格由價值決定,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價格不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更不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質量好的商品價格不一定高,物美也可以價廉。

2.單位商品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與個別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時間無關。

3.商品價值總量與個別勞動生產率成正比,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無關。

4.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的需求量影響比較大。

5.一種商品價格上漲,對其替代品的需求量會增加,對其互補品的需求量會減少。反之,一種商品價格下跌,對其替代品的需求量會減少,對其互補品的需求量會增加。

6.一般說來,一種商品的價格上漲,人們對它的需求量會減少。反之,會增加。(價格影響需求,價格與需求成反比。)

一般說來,一種商品價格上漲,有利可圖,企業會擴大生產,增加供給。反之,會減少供給。(價格影響供給,價格與供給成正比。)

一般說來,某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供不應求,價格會上漲。(需求影響價格,需求與價格成正比。)

一般說來,某種商品的供給量增加,供過于求,價格會下跌。(供給影響價格,供給與價格成反比。)

7.人民幣升值,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吸引外資;有利于進口,有利于出國留學、旅游,有利于對外投資。反之,人民幣貶值不利于進口,出國留學、旅游,對外投資;有利于出口,吸引外資。

8.人民幣升值,國內商品價格下降;人民幣貶值,國內商品價格上漲。

三、構建經濟生活的知識體系

首先,要求學生一定要熟悉教材的目錄,熟記單元標題、課題乃至框題,學會根據目錄回憶教材的內容。這是因為在近幾年的高考及各種模擬考試中,很多試題直接用單元標題、課題、框題作為考試范圍,有很多學生因為不熟悉教材目錄,而出現漏答、錯答,甚至答非所問的現象。

其次,要求學生一定要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么粗枝大葉隨便把書翻一遍,看完一點效果都沒有;要么從頭到尾把書背一遍,背得很累、很痛苦,效果卻不好。櫬耍筆者要求學生在每一單元學習結束之后,自己總結,畫出該單元的知識網絡構建圖,然后按照網絡構建圖去回憶課本的內容,這樣做比單純的死記硬背效果要好很多。

最后,幫助學生總結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主觀題,以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例如:影響價格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企業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取得經營成功?怎樣才能實現收入分配公平?如何規范市場秩序?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求學生熟記這些主觀題的答題提綱,在遇到和它們類似的題目時,能做到活學活用,舉一反三。

總之,要想學好經濟生活,高中生必須能做到上課認真聽講,課后認真鉆研。以上是筆者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的一點心得體會,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經濟生活論文:經濟生活大調查:感知民生冷暖

圍繞“齊心奔小康”、“財富新發現”、“市場新發現”、“民生熱話題”、“社會新焦點”五大主題,在經濟生活大調查之夜,重磅推出50個核心數據發現,用獨特的民生感受型數據,多維度透視老百姓心中最真實的小康圖景

創業者希望能夠站在風口,然后“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90后新手渴望一種“走在路上能被人認出”的全新生活方式;職場“老炮兒”希望能夠升職加薪,工作越來越有勁兒;而對于很多家庭來說,要不要再添一個孩子,也并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選擇題。

每個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目標”。

央視財經頻道重磅推出120分鐘特別節目――《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6―2017)數據之夜》,權威全球最大規模融媒體民生調查結果,用數據表達了10萬中國家庭的心聲和心愿,用數據呈現了7億中國網民的選擇和態度。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著名專欄財經作家吳曉波、資深媒體人張春蔚等諸多業界名人齊聚現場,分享了2016年他們的感受,并且都帶來了自己2017年的“小目標”。

用大稻蕁安飭俊斃】瞪活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由中央電視臺、國家統計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發起,每年面向全國104個城市和300個縣的10萬中國家庭,進行明信片入戶問卷調查。

本屆大調查,中央電視臺首次聯手國家權威機構、頂級智庫,十大互聯網大數據研究院,進行聯合調查、聯合分析、聯合――線上線下參與總人數超過57萬,線下回收率超過90%,線上回收率超過30%,均創下了業界紀錄。大調查還攜手國內頂級科技實景演出團隊,通過全息、激光、AR等前沿技術,為觀眾呈現一場數字和數據的視覺盛宴,讓數據背后的故事和溫度得到更加充分的呈現。

圍繞“齊心奔小康”、“財富新發現”、“市場新發現”、“民生熱話題”、“社會新焦點”五大主題,在大調查之夜,重磅推出50個核心數據發現,用獨特的民生感受型數據,多維度透視老百姓心中最真實的小康圖景。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今年特別聯合《小康》雜志社對百姓的小康生活感受進行了調查。《小康》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舒富民受邀出席數據之夜,并為獲得中國幸福城市殊榮的城市頒獎。

“大調查”顯示,中國人的理財偏好、消費熱點、民生焦點都有新變化,不變的是,人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始終密切相連。

2016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全年經濟增速6.7%,位居全球第一。這給百姓未來一年收入預期平添了更多支撐,這在大調查數據中有直觀的反映――55.28%的受訪者預期2017年收入會提高,與過去10年的數據對比,處于中高位置。

從省份看,收入信心排名前十的是青海(67.77%)、西藏(64.89%)、海南(64.86%)、吉林(64.34%)、寧夏(64.00%)、安徽(62.79%)、山東(61.79%)、陜西(60.38%)、貴州(59.80%)和重慶(59.41%)。細心的人會發現,這十個省份大多屬于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分布數量多的省份。

那么哪些人的收入信心最高呢?大調查數據顯示,90后年輕人和60歲以上老人在預期收入增長超過20%中的占比最高,分別達到16.06%和13.37%;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收入信心更足,預期增長超過20%的占比超過17%;有創業意愿的受訪者,預期收入增長超過20%的占比則高達30.03%,大致3倍于沒有創業意愿的人群占比(11.73%)。

大調查還發現,自2013年以來,農村居民收入信心持續高于城市居民。本屆大調查中,55.01%的農村受訪者認為,2017年收入會提高,高于城鎮受訪者53.44%的比例。這證明,隨著近年各項扶農惠農政策落實到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持續縮小,農民增收信心更強。

大調查通過數據洞察消費者行為,精準預測市場熱點和趨勢。數據顯示,旅游(45.52%)、電腦等數碼產品(42.33%)、家電(40.42%),被受訪者列在了2017年預期消費的前三位。這與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發力領域相當吻合。

對比大調查歷史數據發現,旅游、家電、數碼產品、保健養生均已連續三年呈上升態勢,其中,“旅游”持續三年被受訪者列在消費意愿的首位選項。這些表明,百姓收入水平提高后,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追求,消費升級正注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攜手十年數據,放眼未來十年

此次大調查設置了專門的問題――“消費者愿意為商品的哪些因素買單”,結果顯示,受訪者最看重的是質量和耐用性(71%)、安全可靠性(53.4%)、品質和質感(31%),“明星效應”排位最低。把握這些來自消費者的數據,有利于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更精確的方向。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民生是為政之要,必須時刻放在心頭、扛在肩上。在當前國內外形勢嚴峻復雜的情況下,更要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該辦能辦的實事要竭力辦好,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最近幾年,國家扶貧攻堅力度不斷加大,2016年農村脫貧人口1240萬人,易地扶貧搬遷249萬人。

調查結果顯示,家庭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困難群體,最關注的精準扶貧政策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異地扶貧搬遷/職業教育培訓/扶貧小額貸款”。這為扶貧攻堅決勝階段的精準施政,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數據與扶貧工作成效成明顯正比,低收入人群(家庭年收入低于1萬元的受訪者)的幸福度上升,2016年感覺幸福的比例遠高于2014年。

從衣食住行到信用環境,從民生期待到幸福感,大調查通過數據,尋找實現全面小康的抓手。大調查發現,“健康狀況”已經在百姓心中成為影響幸福感的首要因素(54.19%),其他因素是:家庭關系(47.79%)、收入(43.81%)、婚姻或感情生活(41.86%)。

由此可見,“十三五”規劃提出健康中國戰略,或將成為提升小康滿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政策抓手。大調查細化對比發現,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工作壓力(53.97%)、空氣質量(43.79%)、情緒心態(41.82%)、食品安全(37.26%)、飲食習慣(35.54%),選擇這五項的受訪者均超過三分之一。

大調查通過數據洞悉百姓財富觀的變化,發現過去三年,百姓購房意愿持續下降,將近八成的年輕受訪者表示,如果租房子品質足夠好,或者租期足夠穩定的話,愿意一直租房。這個結果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可以預見“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正在深入民心,中國房地產業租售并舉的時代已來臨。

經濟的發展需要全面的分析,一方面是頂層的設計,另一方面則是群眾的聲音。

“真正對經濟生活擁有評價權利的應該是廣大的人民群眾。”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制片人姜詩明說,他經常看到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到央視提供新聞素材,“我們的節目能夠采用的數量是有限的,還有那么多的聲音怎么辦?”懷著這樣的初衷,和媒體從業人員的責任感,姜詩明在2006年策劃了“經濟生活大調查”項目。而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這個項目一做就是十一年。

從2006年到2016年,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已經連續進行了10年,完整跨越了“十一五”、“十二五”兩個五年規劃,建立了規模龐大的民生感受型數據庫,為政府績效評估、企業市場決策、百姓消費投資,提供了大量標準化、可衡量的數據參考。

2017年,是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的第11個年頭,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和起點。大調查將攜10年民生數據積累,放眼未來10年,為“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立民聲和民意的數據坐標系。

經濟生活論文:思想政治綜合探究內容教學初探――以“經濟生活”綜合探究為例

摘 要:綜合探究課的開設,能夠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不僅學習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把所學知識加以運用,能夠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高考的實際也要求教師必須認真研究綜合探究題,上好綜合探究課,提高應對能力。

關鍵詞:政治綜合探究課;應對能力;實際問題

高中政治綜合探究課的開設,能夠解決目前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大量問題,而且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意愿,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讓知識得到更好的應用。在江蘇省高考考試說明中,明確把綜合探究題作為高考的一種題型,分值18分,而高考的實際也要求我們上好綜合探究課,提高應對能力。

從綜合探究課本身看,一方面,它是該單元學習內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身就是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它貫穿或拓展本單元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有益于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參與實踐的能力。

以下是本人在經濟生活綜合探究課中的一些做法。

“經濟生活”第二單元設計了“走創業之路”的綜合探究課,我運用了多媒體展示,社會調查、角色扮演等方法,先將學生分成4個小組,去收集崗位成才,創業成功人士的事例,同時,去自己所在的地方,根據地方實際,寫一份模擬創業方案。

第一環節:先給學生展示我國目前就業形勢、就業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介紹在就業中應該懂得的一些求職知識與技巧。緊接著讓各小組選出代表介紹自己組收集的崗位成才、創業成功人士的事例,結合教材中的“不具備自行創辦企業素質的十種人”的介紹,由學生總結并由老師補充自行創辦企業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第二環節:創業模擬,學生表現得非常積極,在創業點子上,他們的表現給了我很大的驚喜,結合本地特色,“鄉村旅游”“疊石橋家紡城”“海門山羊”“萬年螃蟹”等等,都在他們所想之列,而且他們還能利用前面所學的相關知識談到注重產品質量、誠信經營、推出新產品等措施做大做強企業。從他們所談到的創業點子里可以看出他們是認真去做市場調查,并積極思考的,決不是隨便應付了事,他們是真正融入角色中去。

“經濟生活”第三單元“提高效率、促進公平”的綜合探究課,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采用了辯論賽的方式。所以,事先我把班級的同學整體劃分成兩個小隊。然后又從中讓學生推舉出4名代表擔任辯手,最后是選擇各自的辯題。一方:維護公平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先決條件;另一方:效率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先決條件。老師為學生提供了辯論的相關方法和技巧,并讓學生自己觀看一些辯論賽視頻,利用課余時間全組人搜集資料,提供辯論的論據。這樣全都行動起來,提高了學習熱情。

“經濟生活”第四單元“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綜合探究課,結合“上海成立自由貿易試驗區”這一熱點問題,讓學生做報告,“假如我是總理”,看看學生如何發展自貿區,利用目前的條件如何讓自貿區發揮更大的作用,如何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對我國的影響等。這樣的話,學生對于課本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時學習的意愿就更加強烈,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綜合探究課要充分發揮其優勢,真正取得實效,還有賴于活動過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調控。在綜合探究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切實解決好下面幾個問題。

首先,要調整課堂角色。探究式教學法一定要突出學生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然后教師要確保自己的引導職責。這樣就能讓探究課堂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課堂要達到老師搭臺,學生唱戲的效果。老師為了課堂的成功,需要準備大量的工作,包括課程的設置,并在活動中擔當領路者的角色,適當地給予學生幫助。這就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上的體現,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控制課堂。

其次,學生全面參與問題。要切實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活動。因此,設計政治綜合探究活動方案時,應注意使活動具有較廣泛的適應性,能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動精神。在組織活動時,應按照分類要求、分類指導的原則,根據探究的內容構成和學生的情況適當分工,適當輪換,從而既發揮各類學生的特長,又能促使全體學生得到學習發展的機會。

再次,學生要主動參與。探究式課堂不是老師的一言堂,而是全體同學的活動課。所以,我們在設置課程的時候,一定要讓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活動中來。這樣才能讓全體同學體會到這種教學方法的作用。老師要根據情感調整學生的分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各個環節,并且能夠發掘學生的特長,這樣才能讓所有學生有發展的機會,能得到全面提高。

第四,教學應注意生動性和有效性。政治課如果是死板的內容,死記硬背,學生肯定無法提起興趣。課堂一定要做到嚴謹的內容與活潑的形式相結合,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內容,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熱情就高,學習效果就能得到保障,從而讓學生擺脫沉悶的教學。

最后,實施可行性問題。要把政治綜合探究課的開展納入整個政治教學體系,要有全局觀念,要有計劃,必須根據教學目的、內容的實際需要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設計具體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別要考慮什么樣的政治教學內容適宜采用什么樣的活動形式,怎樣的活動過程對提高學生政治素質有促進作用。

經濟生活論文:淺談經濟生活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摘要]作為思想政治學科教材的使用者,政治教師首先應該對教材文本進行深度的研讀和理解。以經濟生活為例,對教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主要包括:把握教材的正文部分資源;拓展使用教材輔文資源;充分利用單元綜合探究資源。

[關鍵詞]經濟生活 教材資源 正文 輔文 單元綜合探究

作為思想政治學科教材的使用者,政治教師首先應該對教材文本進行深度的研讀和理解。解讀“教材編寫了什么”“教材為什么這樣編寫”“教材這樣編寫對教學有什么樣的啟示”,從而明確要“教什么”;然后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對教學素材做出選擇,才能進一步明確“怎么教”,最終引導和幫助學生掌握并運用學科知識。現以經濟生活為例,談談教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一、把握教材的正文部分資源

教材是進行教學活動的藍本,經濟生活正文部分包括問題情境部分和經濟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部分,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的依據。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問題情境切不可簡單處理,首先要引導學生閱讀并吃透情境材料,其次要把問題層次化,根據學生已有知識、思維水平和固有能力逐步解決問題。教材中既有日常生活的場景,也有對某一現象的不同看法,還有以文字和圖片為背景的素材,正是這些互動設計,使教材成為一個引領思考過程的平臺。就基本概念、基本觀點而言,也應當對其進行恰當的解讀,特別是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學生平時接觸得少,可以通過演繹的方式或從學生既有的認知水平入手,使學生了解這些概念。

比如,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內容教學中,筆者以中學生著奇裝異服為切入點來分析求異心理在消費中的表現。先讓學生簡述,然后引導學生得出以下觀點:肯定張揚個性的必要,但又不能過分追求穿著打扮;肯定人們尋求差異的心理在推動新工藝和新產品出現上的作用。最后組織學生調查本校學生對穿校服的態度。這樣剛學過的消費心理知識就派上了用場,學以致用,還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二、拓展使用教材輔文資源

經濟生活中還設置了輔助教學的內容,輔助文是指經濟生活中“專家點評”“名詞點擊”“相關鏈接”部分。輔助文對正文內容起到補充作用,利用好這部分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基本經濟知識。

例如,在經濟生活“價格變動的影響”教學中,“相關鏈接”部分對互為替代品和互補品作了名詞解釋,在教學中就必須拓展這一內容。筆者引用了有關“廣東液化氣漲價”的視頻并出示問題:該視頻告訴我們什么內容?液化氣價格上漲后,煤、電磁爐的需求量有怎樣的變化?通過學生分析回答,教師得出結論:一種商品的價格上漲,該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另外相關的商品需求量上升,這種商品叫互為替代品。再引導學生看書本上互為替代品的概念。接著引用有關“汽油價格上漲”的視頻,提出問題:汽油價格上漲對汽車銷售有影響嗎?汽油和汽車是什么關系?引領學生掌握互補品的概念。最后歸納:商品價格的變動不僅受商品本身價格的影響,也受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相關商品價格的變動會影響既定商品的需求。

三、充分利用單元綜合探究資源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選擇空間與交流機會,能夠從自己的特長和實際出發,主動經歷觀察、操作、討論、質疑、探究的過程,富有個性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方式,使學生積極進行探究式學習。經濟生活每一單元后都設置了綜合探究活動,明確了探究活動的目標、建議、路徑和內容,并提供了與單元教學相匹配的情景材料及知識內容,為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提供了必要的素材。教師應當很好地加以利用,讓學生主動求知和思考,使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開展綜合探究活動主要有四個環節:一是設置問題情境,引領學生以問題探究的形式展開;二是以恰當的方式呈現學習目標,幫助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任務;三是以問題探究為載體,展開學習過程;四是組織學生進行自我小結、反思,及時鞏固所學內容,及時發現存在問題。

例如,在開展“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綜合探究活動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真正實現了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在成果展示的那節課上,班上一位平時成績并不是很突出的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誦了他小論文中的精彩片段:“金錢可以買到房子,但買不到幸福;金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金錢可以買到紙筆,但買不到文采;金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金錢可以買到諂媚,但買不到尊敬;金錢可以買到伙伴,但買不到朋友……”朗誦結束,全班學生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筆者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對于樹立怎樣的金錢觀,已經不需要用過多的語言去說教。在經濟生活中運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就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培養學生深思熟慮的良好習慣;就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敢想敢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總之,研讀教材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快車道”。教師只有認真研讀教材、感悟教材、領會教材,才能挖掘教材資源的深層價值。

經濟生活論文:低碳經濟生活對園林景觀設計的影響

摘 要:“低碳經濟”近段時間在國內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呼聲,這也一定會為中國掀起一場低碳風暴大潮。因此,在本研究當中,將主要針對低碳經濟生活和園林景觀設計之間的關系作出簡要分析,希望所得結果能夠激發大家的閱讀興趣,為大家提供一些靈感。

關鍵詞:低碳經濟生活;園林景觀設計;影響

全球變暖的趨勢正在不斷加快,這也使得人們對環境的保護和對能源的節約意識不斷提高,低碳概念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成為了一個不斷提升的話題。在中國,也必將會掀起一場低碳風暴,而低碳這個話題也勢必會漸漸和我們的生活緊緊聯系在一起。在人們正常生活當中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盡可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對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新能源的開發等都是進行提高低碳經濟效益的有效方式,而低碳經濟生活也和我們的園林設計存在一定的關系。

1 園林景觀設計當中的低碳經濟理念

1.1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當中的低碳理念

在對園林植物進行選擇的時候,需要重視固碳能力更強的植物種類應用,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將園林綠地的固碳效益提升起來,從而為營造低碳園林綠地創造條件。而營造科學合理的低碳園林景觀,需要從以下5個方面來進行合理搭配:①重視常綠灌木和落葉喬木的搭配,灌木的固碳釋氧能力要比喬木更顯著。②重視慢生樹種和速生樹種的搭配,速生樹種的固碳能力要高于慢生樹種。但是有些速生樹種雖然有很強的固碳能力,但是固定后也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1]。③重視落葉植被和常綠植被的搭配,相比常綠植被,彩葉植物的固碳釋氧能力更強。④重視高齡樹木和低齡樹木的搭配。年齡低的樹木固碳能力要高于年齡高的樹木固碳能力。⑤重視常規園林植物行業鄉土植物的搭配,因為鄉土植物是當地產物,這類植物經過漫長演化,其適應能力將會更強。

1.2 園林水體景觀設計當中的低碳理念

水景也是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現代的園林設計當中對水體景觀的應用越來越多,因此,需要將地毯的理念和水體景觀的設計融為一體,這需要考慮其景觀效果,也需要注重生態性、親和性和創造性。在選址上,需要依靠主要的地形和自然水源來對水體景觀的設計進行考慮,就地取材能在很大程度上將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

1.3 園林景觀材料選擇當中的低碳理念

在園林景觀的構建過程當中,無論是對園林的道路進行鋪設,還是對碳排放量的降低,最為直接的辦法就是選擇低碳型材料,這樣能夠更為直接達到低碳發展的目的[2]。對于低碳材料來說,主要是新型材料的研發和木質材料的使用。而且采用木質材料還能夠更好地固碳排放,有效提高低碳經濟的效益。

1.4 園林景觀施工和養護管理當中的低碳理念

將低碳理念引入園林的設計當中,最重要的除了上述需要考慮的以外,還需要對高水準的施工質量以及其長久有效的景觀效果做出充分考慮。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最好能夠盡量減少機械操作部分,以此來減少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效果,也能夠減少因為機器對周邊生態景觀所造成的破壞。

2 低碳經濟生活對園林景觀設計的影響分析

在園林景觀設計當中,將低碳理念注入其中是符合時展潮流的,也是時展的必然結果。設計師在園林景觀的設計過程中為了達到低碳要求,急需要對碳的排放量做出充分考慮,因此,在計算和設計的時候,就需要對二氧化塔的排放量做出精密的計算和控制,只有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才能夠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低碳理念對園林景觀設計的影響也可以從4個方面說起:①低碳理念能夠促進園林景觀使用的持久化。因為園林設計當中需要對資源進行有效利用,更需要創造出最佳的園林景觀,這才能夠使各個方面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量減少到最低,可以延長園林景觀的使用壽命,有效降低園林的成本,促進園林景觀的持久化[3]。②低碳理念更有助于園林景觀的維護。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如果想要減少碳的排放量,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選擇低碳型園林材料。采用這些材料對園林中所有涉及到的植物、水和石頭等進行設置,能夠更加有助于園林景觀的維護。③低碳理念可以加大園林景觀的綠地面積。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之前,相關設計師就需要對設計的必要性和相關設計情況做出充分考慮。在設計的時候因地制宜,盡量減少動工程序,采用低碳理念,對園林原有植被進行養護和管理,再配合粗放型管理,便能夠增加綠地面積,達到低碳的目的。④低碳理念對園林景觀綜合價值的影響。在園林景觀低碳設計中,不僅需要考慮怎樣才能夠達到低碳的目的,還需要對園林景觀的實用價值做出考慮和顧及。合理采用低碳理念能夠更好地使園林景觀的實用價值得以提升,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們之間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

3 結語

本研究主要針對低碳經濟生活和園林景觀設計之間的關系作出了簡要分析和探索。希望在當前這種低碳生活的背景之下,各個行業都能夠做好低碳方面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人類社會更好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 亚洲女人被黑人巨大进入|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欲香欲色天天综合和网| 欧美草b内射在线aaaaaa|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无码内射成人免费喷射|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 伊人天堂av无码av日韩av| 欧美a∨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公车上拨开她湿润的内裤的视频 | 中国老太婆bb无套内射| 成人午夜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www电影 |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真实的国产乱xxxx在线|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 手机看片国产av无码|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视频| 欧美大成色www永久网站婷|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 久久久久久曰本av免费免费| 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精| 国产色婷婷五月精品综合在线| 日日噜狠狠噜天天噜av| 日射精情感性色视频| 免费看国产精品3a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