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高中政治論文

高中政治論文

時間:2022-03-29 06:12: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中政治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中政治論文

高中政治論文:對提高高中政治教學效率的探究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思維活力

在進行高中政治教學時,教學工作者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擺脫傳統課堂中教學工作者作為課堂主體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愿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去,進而享受自主的學習過程,搞活學生的思維,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效果。教學工作者在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多地安排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活動,使學生對與政治相關的課堂活動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活力,進而使政治教學效率有所提升。在學生中開展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盡可能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學工作者一定要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觀點主要是學生不具備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需要教學工作者盡可能多地灌輸相關知識才能有所改進。這種錯誤的教學理念嚴重制約著當代高中生潛能的挖掘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而影響到高中政治教學的教學效率。為了改善這樣的狀況,教學工作者需要用科學合理的觀念來衡量學生,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

二、鼓勵自主學習,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開展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將教學工作者的主體地位替換成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參與的較為融洽和輕松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幾點:

(1)爭取讓每個學生都做一次教師。

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前,教學工作者要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準備課堂教學活動的材料,做課前備課準備。學生在進行課前準備的過程后,應該單獨整理學習資料,積極發現、分析和解決各種問題。課前準備完成后,要安排學生在自己所在的組內進行彩排,安排在課上教學的時間最好限制在10分鐘以內,以便學生能夠分清教學的側重點。

(2)在進行完課堂教學的過程后,教學工作者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打分,優點進行表揚;存在的不足幫助學生改正。

通過這樣的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進行獨立思維的能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3)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

教學工作者需要為學生營造一種較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之下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學習。教學工作者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創設問題情境,多為學生設置懸念,進而激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進行專題探究,深化教學內容

鼓勵學生進行專題探究,主要是按照學生的實際狀況、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來為學生安排具體的專題,每個學生都有適合各自特點的專題進行研究。安排完專題后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多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和調研,通過書籍和網絡收集相關的資料。在擁有足夠的資料支撐的情況下安排學生對其進行知識網絡的建立。在建立知識網絡后,學生就可以進行專題探究。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想象思維能力,進而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

四、改變授課方式,提升教學實效

教學工作者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擺脫傳統的單純依靠黑板和粉筆的教學方式,要盡最大可能運用與時俱進的教學方式,而多媒體教學就是教學工作者進行課堂教學的不二選擇。通過這樣的授課方式,可以大大節省教學工作者板書所浪費的課上時間,進而使得課堂的教學內容得以擴充和豐富,最主要的是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使得學生的思維得以激活,最終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效果。結語綜上所述,教學工作者在開展初中政治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對其教學理念產生的束縛和影響,在頭腦中形成將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主體,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升高中政治教學效率的教學模式。只有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的開展,才能夠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政治論文:高中政治學生主動性的發揮

一、教師提問的語言要準確,避免模凌兩可

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語言的準確性,教師只有清楚地表達了自己的問題學生才會明白教師的問題,該從什么方面去想,該怎樣回答。這樣學生的思考就不會走彎路,也加快了學生的學習。例如已知ABAC,我們就可推知∠BAC=90,就可推知ABC是直角三角形。對于這一結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這樣的問題:“滿足什么條件,才能得到這個結論呢?要證這一結論只需證什么?”教師的提問要滴水不漏,不能有空子,更不能出現錯誤。教師的提問還要言簡意賅,直截了當地讓學生抓住問題的要害。這樣學生自然也就目標明確,在學習中有的放矢了,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還有在學習特殊的平行四邊形一節課中,我提問道:假如平行四邊形一組邊垂直,例如鄰邊;四邊形的形狀可能發生什么改變?相等時呢?想一想各種各樣的情況;除了邊改變,還有什么替代,例如對角線;會有什么改變?把這些組合條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會有什么特征?比較各種特殊四邊形的異同點。在這個問題中開始的“假如”以及后面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隨著教師的思路一步步地走向了知識的比彼岸。

二、教師提問要把握好時間,抓住時機

教師的提問時間也是一門藝術,教師可以在剛剛講解過的概念或原理后進行提問,但并不是“聽清楚了沒有?”“聽明白了沒有”、“聽懂了嗎?”這樣的問題,而是針對所講內容的具體性的問題,這算是剛剛講過的內容的一個復習和鞏固了。例如剛學過等比之后就可以找一個學生問問他等比性質是什么?學生如果聽懂了就會輕松地打出來:“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讓學生抓住了這節課的重點內容,也復習鞏固了要點。學生上課難免會出現打盹或犯困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在這個時間給學生設置一些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刺激下,消除困意,積極思考問題。或者是在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清醒一下,能夠更好地學習接下來的內容。教師的問題也不要設置的太多,那樣就是去了問題對學生的刺激,滿堂灌的問題只會讓學生感到乏味。

三、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提問情境,激發學生思維

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的環境,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問題的激發下,積極地思考。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情境可以是所學的知識概念,也可以是一些練習題,來激發學生的思維。例如:一位農夫建了一個三角形的雞圈。雞圈是用鐵絲網綁在插入地里的樁子而圍成的。其中,沿雞圈各邊的樁子間距相等。等寬的鐵絲網綁在等高的樁子上。這位農民在筆記本上作了如下的記錄:面對倉庫邊的鐵絲網的價錢:10美元;面對水池邊的鐵絲網的價錢:20美元;面對住宅邊的鐵絲網的價錢:30美元;他買鐵絲網時用的全是10美元面額的鈔票,而且不用找零。他為雞圈各邊的鐵絲網所付的10美元鈔票的數目各不相同。在他記錄的三個價錢中,有一個記錯了。這三個價錢中哪一個記錯了?學生看到問題后首先應該就產生了興趣,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總之,課堂提問是一種特殊的教學語言,是啟發式教學的重要形式,是通過師生相互交流,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行為方式。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堂時間,通過問題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提問已成為體現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學習的主要手段,教師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高中政治論文:淺談高中政治“五段式”教學法

1. 提示

所謂提示就是教師確定好一堂課的教學內容,認真備課后,以問題的形式向學生作出提示。提示的問題,以能調動學生認真看書、積極思維、產生興趣為目的。

以高一教材第五課《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框題為例,向學生提示如下:①什么是資源配置?資源配置的手段有哪些?②市場經濟與商品經濟是不是一回事?③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是否存在著矛盾?④物價放開后,某些商品的價格上漲幅度較大,有人借此來否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性,對此你有何看法?教師提示的問題,要有新意,應符合學生的一般思維規律,要注意思想性、知識性及能力的培養。

2. 讀議

讀議就是學生圍繞教師提示的問題,前后兩桌為一組,邊讀邊議。通過讀議,一方面,學生對教材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得到認知,對難度稍大的一些問題也能各抒己見,學生錯誤的認識得到了糾正,正確的認識得到深化。另一方面,教師也從中獲取了學生疑點、難點、熱點的反饋信息。在此基礎上,教師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解。

3. 激勵

就是運用一定的手段,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熱情和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誘導學生對“提示”的問題談出自己的見解,對主動發言的同學給予鼓勵鞭策,對口頭表達能力強、語言邏輯水準高的學生予以表揚,從而激勵全體同學增強自信心,積極思維,踴躍發言,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

4. 講練

講,主要針對學生讀議時反饋出的疑點、難點、熱點進行講解點撥,切忌面面俱到。教師講解后,應使學生在重點、難點的掌握上,在思想知識水平上,達到新的升華。

練是講的深化與鞏固,也是學生形成自己能力的關鍵。教師在組織練習時,要瞄準和覆蓋教材的基礎知識、重點、難點,也要注意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社會實際,在題型設置上,除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外,還應設置一些有難度深度的題目。

5. 評定效果

評定效果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必須注意三個環節:

首先,運用提問、答辯、筆答等形式,看學生是否存在觀點性錯誤;

其次,運用各種題型的練習,看學生是否存在知識性錯誤;

再次,運用國內外時事資料和社會現象分析,看學生是否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中政治論文:對高中政治課程的研究

1、高中政治優質課教學過程分析

1.1教師要對課堂資源進行充分利用。1.1.1教師對自身資源的開發。教師可以和自己家鄉的地方文化、山川風景進行聯系,教師對內容的熟知、情感的真摯流露,可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1.1.2利用學生資源進行講授,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調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課堂氣氛得以活躍。1.1.3對師生關系資源的開發,是教師將自身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相聯系、結合,使師生關系更融洽來推動教學進展。1.1.4對學校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成的資源的利用。1.2對政治學科正面教育的育人特色進行突出。1.2.1思想政治教育要潛移默化的進行。高中政治課應找到合適的媒介載體來讓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教學情境或話題中,使教育無痕同時又有說服力,并有意識地把教學上升到黨的方針、路線、政策上,使課堂教學意義深刻。1.2.2進行道德教育要真情實意。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來實現德育的目標,教學內容要情感豐富,還要師生間精神相互融通,產生心靈共鳴。1.3教師的板書要條理清晰,完整立體。1.3.1教師的板書要簡單直觀,使學生看得明白,增強記憶,加深理解,板書的內容要明確實在,言之有物,能夠補充和輔助教學,聚焦在核心知識點上。1.3.2板書不單要展示知識點,還要完整立體地反映思維過程,也就是體現知識點形成的動態過程,學生從板書中能夠重現知識建構的過程。

2、高中政治優質課的教學技能

2.1新課程的導入技能。首先要讓學生真實深刻地參與和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起話題,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其次導入的材料要承上啟下,使舊課和新課有個過渡,導入的情景和新課的教授建立聯系,使學生的學習有較好的條件,自然高效的推進教學過程,層層遞進的展開教學思路。2.2課堂提問技能:一是選擇難度適宜的問題,但要有一定的挑戰性。問題的選擇要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精神,激發學生思考,挖掘學生潛力;二是提出的問題要邏輯嚴密環環相扣,教師要提出有相當思維含量的問題,有效地激發學生進行思考;三是提出的問題要務實,可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利用已學的知識去探索發現新知識,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會綜合運用習得的知識去解決。2.3情境設置技能。選用一個事例或是一系列相關的事例,使教學情境貫穿全課,利用事例講清知識點,完成該課時的教學任務;情境內容生活化,高中政治課要把理論邏輯和生活邏輯相統一,抽象復雜的知識存在于鮮活的實際生活中,政治教師要盡可能找到兩者之間的聯系,這個聯系是通過情境教學生活化來實現的。2.4課堂小結技能。作為課堂教學中最后的環節,課堂小結是教師對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鞏固、延伸、擴展、遷移、深化的行為,是教師要掌握的技能。精要完善的收尾可使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得到升華。課堂小結應做到:再起教學波瀾,讓注意力和思維保鮮;余味悠長,富有啟發;節奏恰當,言簡意賅;首尾呼應,完整明確;由內而外,學以致用。

3、高中政治優質課生成策略

3.1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3.1.1教學目標的優化:一是對三維目標要相結合還要有側重,三維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是統一的,在這樣的總思想指導下,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條件進行具體分析,以某個目標的達成為主進行有針對性有偏重地選擇,其他目標的達成為輔,講求實效重點突出;二是制定分層的學習目標,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發展的需要和實際的能力,對學習目標進行合理的分層的設計,使教師清楚教的內容、方法,不同的學習路徑和難度。3.1.2優化問題設計。教師對問題的設計要體現出幾個特性:目的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設問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啟發性,有啟發性的問題能夠使中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起探究欲望,對知識融會貫通獨立思考;趣味性,問題帶有趣味性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在抑制的狀態中激奮出來;適當性,對于問題的設定,應該有適當的數量以及適當的難度;系統性,問題之間要有難易深淺的梯度,還要有內在聯系,保持連貫性、環環相扣、層層遞進。3.2教學方法的優化。有三種教學方法,分別是:行政式教學方法、解放式教學方法、促進式教學方法,三種方法各有利弊,教師要綜合使用這三種教學方法。3.3教學過程的優化。一是對教學課堂提問進行優化,要做到抓住興趣點提問、對疑難點提問、對矛盾點提問、抓住發散點提問、對關聯點提問;二是教師對課堂反饋的優化,應做到教師候答時要有足夠的停頓時間、對學生的回答要有鼓勵又中肯的評價、對學生的作答能提出有必要的高質量追問。

高中政治論文:高中政治的探究式教學

一、合作性探究學習,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個學生的知識總是有限的,但是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會永遠不干涸,一個人只有在集體中才能充分展示自己全部的才能。教師也要調動學生集體的能力,在合作中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通過對問題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在學生的討論和爭辯中形成正確的觀點,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例如在學習尊重客觀規律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相結合的關系原理的時候,我讓學生討論一下這個原理的應用范圍并舉例說明。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開始了熱烈的討論,你一言,我一語,氣氛十分融洽。在集體的合作下,他們提到了運用此原理分析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如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計劃生育與人口老齡化等問題,這些都說明人類各項成功的活動都是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相結合。教師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要注意觀察,確保人人參與,生生發言,共同學習,相互討論。不要被表面的“熱鬧”所迷惑,因為有些學生可能會渾水摸魚,不認真討論問題,使探究活動空有其形式,所以教師要做好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和引導,使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體驗、內化,獲得真切的探究體驗,使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落實到實處。

二、問題性探究學習,鍛煉學生的思維

探究的基礎就是設置合適的問題,教師要精心給學生設置探究的問題,讓學生針對問題去探究找出問題的答案。在尋找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同時被調動起來了,所以教師要注意問題的設置,不要太難也不要太容易,讓學生能夠通過問題進行思考,結合新舊知識,分析問題,探究問題,最后達到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文化生活時,我就給學生提出了“為什么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越來越突出?我們應如何增強文化競爭力?”學生被問題所吸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積極參與到了問題的探索中,層層深入,逐漸掌握了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推理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逐漸形成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實踐性探究學習,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社會責任感

政治課是一個和生活很接近的學科,教師要運用政治原理指導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學生的探究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同時通過探究實踐活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社會責任感,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例如在講授《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第三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后,教師可幫助學生去匯總本月自己家庭消費的明細,經歸類整理后計算出家庭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然后給家長提出調整家庭消費的建議。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還有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選擇》的時候,學生會學到存款利息的計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把學生平時的零花錢都存起來,自己計算一下在存了一年或幾年后的利息是多少?或是把這些錢根據當前經濟發展中各種投資方式的收益與風險現狀,自己做一些投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依據生活實際,去分析感悟生活實際,去親自探究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一教學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學實效,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總之,在高中政治課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從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還有問題的設置,以及社會實踐等幾個方面來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中感受政治學科的神秘和深奧,促進學生學會主動探究、獨立探究和有效探究。

高中政治論文:高中政治教學的瓶頸及突破

1高中政治教學的瓶頸

高中政治的教學內容具有抽象性和時效性。首先,高中政治教學內容主要有:政治學、經濟學、文化生活以及哲學等幾個部分,這些繁雜、抽象而無規律的內容都離還是高中生的現實生活較遠,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片面的認識。在學習政治理論知識時,要求學生在結合自身經驗的基礎上來理解教學內容,并充分將理論運用到實際當中。但是由于學生接觸的政治不多、生活經驗不豐富、知識面得局限性以及綜合分析能力不高,致使學生在用哲學的角度來分析社會主義文化、理解哲學中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辯證法時有一定的難度。例如:在學習價值規律時,其涉及到的價值、價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以及供求關系都不是實體存在的,進而加大了學生對這些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理解難度。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其次,雖然教學內容中所涉及的多數規律和原則等短期內沒有變化,但是與政治相關的材料不斷更新,教材內容不能及時的反映最新的創新的成果以及理論發展的情況。因此,缺乏更新的教材就表現出明顯的滯后性,雖然在新課程的改革之下,教材結構和內容都在凸顯“新”字,但是在分析同一個問題時也具有時效性。比如,這需要教師不斷關心時事政治,在課堂上充分合理的運用身邊的材料對教材進行補充,以突破因政治時效性導致的瓶頸。

2高中政治教學瓶頸的突破的幾點思考

2.1創新高中政治教學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為改變落后教學方法,對高中政治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創新:一是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改為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通過語言和眼神等方式鼓勵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為主體打下良好基礎。二是為培養學生探討問題而獲得答案的思維模式,教師應該營造一個自由、輕松的氛圍,鼓勵學生對問題的答案大膽假設并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在學生進行討論時,教師應積極巡視進行監督和管理,對學生適時做好啟發點撥,在討論結束之后,教師應該運用自身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及時、認真地進行總結和指導,對學生的討論成果進行歸納和補充,得出準確而完整的學習成果。三是要積極開展各類實踐活動,把課堂上的理論學習內容應用到生活的實踐中,以理論支撐實踐,在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的同時有效的培養學生對理論的踐行能力。例如,調查當地青菜價格的波動情況,或讓學生參與近些年來的時事新聞挖掘大賽等活動時,教師可以在活動開始時提供簡單的活動框架,進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2.2采用先進教學設備優化教學內容,保持政治教學的時效性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在教育教學各個層面的使用,為了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的深度,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比如: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可以在網絡中尋找與教學內容相關且學生感興趣的圖片、動畫和視頻等文件資料,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可視化,對學生的視、聽、說進行刺激進而強化感知,與此同時,還能增強學生想象力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針對“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的理解,教師可以在課件中插入一個“鴨和鵝的孵化過程”的動畫,對比得到:鴨蛋可以孵出小鴨,而鵝蛋的最后結果是小鵝,從而揭示“內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礎”的基礎理論。然后根據視頻繼續引導學生:在合適的溫度和濕度環境下鴨蛋才能孵出小鴨,外部環境不合要求就不能孵出小鴨,而且,在任何條件下,鴨蛋都不能孵化出小鵝。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外因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外部條件,它可以通過內因影響事物的發展,但不能改變事物的根本性質”。針對教學內容滯后的瓶頸,教師在平時就要加強對時事新聞的關注,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存在的問題,聯系當前的熱點和難點話題以及黨的十八大精神,并融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緊密結合課本理論進行多方位、多層次的分析講解。

3結語

總之,為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要加強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統一,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內容的優化,以期突破高中政治教學中的瓶頸。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緊密聯系時事政治,創新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政治論文:對高中政治課堂的探究

一、尊重學生主體性,調動學生積極性

1.利用課堂問題,增強師生互動。

政治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課堂教學顯得空泛乏味,學生學習起來也不易記憶和答題。所以要想打造高效的政治課堂,就必須先調動學生政治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政治教師要避免一堂言,必須時刻強調加強師生互動,利用有效的課堂問題來激發學[:請記住我站域名/]生的政治思維,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為高中生的政治學習提供不竭動力。

2.尊重學生主體性,關注學生差異性。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肯定個體差異,在滿足學生身心需求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創造和諧民主的課堂學習環境,全面激發學生政治學習興趣,有效培養和提高高中生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發展。

二、打造和諧師生關系,加強思想情感教學

1.師生平等互敬,課堂民主愉悅。

要想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就必須構建平等互敬、友好合作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摒棄傳統的師生觀,改變以往獨裁者居高臨下的態勢,少一些主導,多一些指導,將快樂帶入課堂,將期望帶給學生,以包容、尊重和期待的心態對待學生。鼓勵學生要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不可盡信書,要學生合理質疑,并尊重學生的意見,打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

2.提升自身素養,彰顯個人魅力。

經調查研究表明,學生越是喜歡某位教師,就越喜歡上他的課,而學習成績也會大幅提升。教師要取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提高教學感召力,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教學水平。用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去感染學生,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素養去感化學生,以無私的奉獻精神和默默無聞去感動學生。不斷學習、完善和提升,以過硬的教學能力去征服學生的心。充分尊重和關愛學生,以自身人格魅力去吸引學生。

三、利用激勵機制,提高課堂參與度

1.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參與興趣。

競爭機制的合理引入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在競爭中,學生為了充分展現自我,或是為了自身面子,基本上都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利用高中生想要吸引異性注意的心理,將學生分為男生組和女生組進行競爭,以此來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

2.完善表揚機制,鼓勵學生參與。

新課標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和差異性,強調采取激勵性評價。成功感的滿足能夠產生巨大的情感力量,教師一個會心的微笑、肯定的話語、滿意的點頭和中肯的評價都能有效滿足學生的成功感,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發揮教學主體性作用。學生若是回答錯了,教師切不可加以嘲笑,而是要以包容的心態看待,為水平較低的學生搭建好臺階,不斷鼓勵他們大膽參與到課堂互動中。課堂成績加分屬于一種行之有效的激勵方法,將學生日常的課堂表現作為一項主要的成績考核要素,進而有效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總之,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是構建磁性、高效高中政治課堂的關鍵。教學情境的設計、課堂活動的組織、教學節奏的掌控、教學語言的藝術等都直接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高中政治教師必須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理論體系,不斷加強學習和積累,才能打造磁性、高效的高中政治課堂。

高中政治論文:高中政治研究性學習的路徑創新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在國外各領域教學實踐中經過多年的運用,在理論及實際操作方面已經比較成熟,被公認為是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一種學習方式,不失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好方法。“研究性學習”就是教師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

研究性學習在高中政治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習政治的興趣,加深知識的理解,促進合作探究意識的提升,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改強調“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其中的重要一種。這種學習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過程性的特點,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自主學習精神,培養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及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近年來,我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將變革學習方式,把研究性學習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強調在學科領域,要為學生創設研究性學習的空間。根據全國基礎教育會議精神,我國新頒布的課程標準和相應教材都將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和實踐能力放在了突出地位。《普通高中政治學科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倡導開放互助的教學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通過研究性學習在高中政治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破除教師中心論,建立教師為主導,學生主體參與、主動探究的多維互動,由機械模仿變為合作、探究學習,實現學生敢于質疑、勇于探索、善于合作、勤于創新的教學目標,創設學生為中心的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和氛圍,建立平等、民主和互相尊重、互相負責的交往式師生關系。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使學生有創新的興趣,有求異求變、求新求奇的心理,敢于向書本、向教師、向權威質疑的勇氣,逐步提高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適應時展、社會進步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課程與各門學科課程存在著內在聯系,是相輔相成的:“研究性學習”課程中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在各學科領域內得到拓展、加深;各學科領域的知識,可以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在某些情況下,“研究性學習”課程也可和某一些學科教學打通進行。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與思想政治課的教與學有著天然的匹配性。“研究性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理解。政治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并不容易掌握。長期以來,我們對政治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要么劃劃背背,要么就理論講理論。但是,高中學生的閱歷淺,對理論問題的理解比較膚淺,泛泛而談,就本論本,只能使學生更加模糊,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更無法為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覺悟打下理論基礎。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學生學習政治課后應養成以下能力:自學能力;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比較鑒別、判斷是非、正確觀察問題的能力;運用歷史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創造思維能力;參加社會實踐的能力。”“研究性學習”理論的提出,“研究性學習”方式的橫空出世,為我們找到了解決這一難題的良好契機。我們不反對學習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相反,“研究性學習”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知識之上的,但是,作為一種學習理念、學習方式,它更關注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探究性學習應包括探究性學習方式和探究性學習課程兩個層面。作為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完全可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作為課程形態的“探究性學習”是為“探究性學習方式”充分開展所提供的相對獨立、有計劃的學習機會,即在課程計劃之中規定一定的課時數,以更有利于學生從事“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無論是作為學習方式的探究性學習,還是作為課程形態的專題探究性學習,對著眼于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都有著重要意義。

“研究性學習”首先要選擇研究課題。不管學生的興趣、愛好、家庭背景如何,不管選擇何種類型的課題,如果想提出具有研究價值和可行性的課題,學生除了需要仔細觀察、積極思維,能從尋常現象中發現不尋常之處的能力外。“還必須具備一個重要的道德品質,即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自然的愛及對生命和人生的關懷”。否則就選不出有價值的課題。同時,在尋求課題的過程中,學生會主動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思考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研究性學習”是由學生自己負責完成的。學生在獲得最大限度的自主權的同時,也意味著要承擔比平時更大的責任。因相互的分工合作,每個成員的研究狀況直接影響著整個小組的研究進程和質量。每個小組成員的努力,既是對自己盡責,也是對小組和其他成員盡責。

綜上所述,政治學科研究性學習不以掌握系統知識為主要目的,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進行多向思維,從多角度、多層面地認識同一事物,并善于把他們綜合為整體性認識,能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去對新情況做出價值判斷、經驗組合和改造,其結果不是現有的知識的積累,而是在深刻的求知體驗中不斷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不斷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

高中政治論文:探討上好高中政治第一課方法

這里所說的“高中政治第一課”,是指高中政治教師面對高中新生所組織的第一次課堂教學。一般而言,學生對新教師的第一節課往往抱有巨大的希望和特別的興趣。這為教師抓住學生、吸引學生提供了契機。

心理學上的“首因效應”告訴我們,當人們第一次與某人或某物接觸時會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這比以后得到的印象對事物產生的作用更強、持續的時間更長。可見,教師在學生面前的第一次亮相非常重要,會直接、持久地影響到學生對教師本人及其所教學科的印象和態度。同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磨刀不費砍柴工”,這些道理也提醒我們,作為教師,應充分認識“第一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去計較“課時”或“進度”的一時得失,圍繞“第一課”的特定目標和任務精心準備、精心組織,使其產生最大化的效果。

一、課前:認真準備

1.科學定位目標和任務

高中政治第一課的目標和任務是讓學生初步了解教師、課程、學習方法和學習要求,充分認識學習高中政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表達自己的訴求,產生較為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2.精心預設環節和內容

高中政治第一課的主要環節或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開場白;教師介紹自己的有關信息;教師介紹高中政治課的構成、地位和作用;教師介紹高中政治的基本學習方法并明確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學生提出要求和建議(為了提高效率,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建議和要求,教師可事先設計、制作好一份調查問卷);教師介紹本學期的課程(一般是《經濟生活》)和教學計劃。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和需要增減、調整以上內容或環節。為了提高“第一課”的效率和效益,教師可考慮制作相關課件來實施教學。

3.努力調整形象和情感

心理學家認為,性別、年齡、衣著、姿勢、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也是人們“第一印象”中的重要內容,因而教師除了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外,還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和精神風貌。這樣才能使學生“親其師”,然后“信其道”。

從形象上看,教師的衣著、發型等要干凈整潔、自然樸素、得體大方,力求與環境、身份相符。從精神上看,教師要情緒飽滿、眼神親切、聲音洪亮、話語真誠,不要試圖通過板起面孔、不茍言笑來樹立自己的威嚴。

4.初步了解班級和學生

認識學生、了解學生、記住學生,是教師與學生建立良性互動關系的重要前提,也是高效課堂形成的重要條件。從“第一課”的角度講,教師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感知到自己對他們的了解,有利于迅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甚至使學生佩服教師,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雖然后者本身不是目的,但這樣的結果無疑有利于今后的教和學。

教師可通過與班主任和課代表交流,查看學生的學籍資料,了解班級、班干部、特殊學生的情況,(盡量)記住學生的姓名,但不要過于在意學生的考試成績,尤其不要在“第一課”中流露出自己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態度。

二、課中:有效實施

1.對學生充滿期待

“第一課”的開場白可以多種多樣,但筆者認為,教師借此表達對學生應有的禮遇、尊重和期待應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內容。這里的關鍵詞應該是“祝賀”“祝愿”和“希望”:祝賀學生順利地實現了從初中到高中的人生跨越,進入學習生涯的新階段;祝愿學生在新的學校、新的環境中面對新的同學、新的教師、新的任務能夠身心愉快、學習順利、收獲成功;希望學生相信學校、相信教師、相信自己,多多支持和配合教師。

2.讓學生了解教師

教師鄭重其事地向學生作自我介紹,既是一種禮貌和尊重,也有利于師生間的合作。教師在作自我介紹時,不應過于簡單,至少要讓學生知曉自己的姓名、聯系方式(電話、電子信箱甚至QQ號)、辦公室地點。此外,教師可向學生適當介紹自己的生活情況、簡單履歷、特點以及重要的學術頭銜。教師通過介紹自己的“光榮史”,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自己的信心和信賴,但要掌握分寸,防止夸大和炫耀。

3.向學生提供建議

盡管學生在初中學過思想品德課,但高中政治與初中政治在內容、程度、要求、地位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所以,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盡快地適應差異,使其學有方向、學有方法。如,筆者在上高中政治第一課時,就向學生提出了如下學習建議和要求:

培養興趣:積極期望、樹立信心;相信高中政治是有意義和有意思的;明確學習目的;設定合理的目標并努力實現;多思考、多提問、多探究;經常想象學習任務完成或學習成功時的情景。

認真對待:認真預習,掌握基本知識并提出問題;認真參與課堂教學,提高學習效益;認真復習,完成各種形式的作業;認真參與學習小組活動,做到互幫互助。

學以致用:主動用所學知識聯系實際、思考問題、規范言行、指導人生。

4.帶學生走進課程

向學生介紹高中政治課的整體構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為例,教師可向學生展示表1,讓學生了解高中政治課的主要內容和整體結構。同時,教師可用精練的語言、生動的事例對每一門具體學科進行描述。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大致了解自己在高中政治課上將要學習什么以及能夠學到什么,從而使學生對高中政治課產生這樣一個“第一印象”,即高中政治課是一門豐富、生動、深刻、實在、有用的學科,絕非可學可不學的“假大空”課程。

向學生介紹學好高中政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學生對政治課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有不少學生完全是在應付和敷衍。因此,教師在學生對高中政治課產生上述“第一印象”的基礎上趁熱打鐵,進一步強調學好政治課的意義,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是很有必要的。如,筆者在第一課上,一般會從高中 政治課的教化功能和實用功能兩個角度結合實例向學生說明政治課的重要性:教化功能——有助于大家明確方向目標,樹立理想信念,提高人格修養等。這是學生成才、成功的前提條件,實用功能——有助于大家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寫作水平,提升綜合素質等。這是個人全面發展乃至立身處世、升學謀生的必要條件。總而言之,教師應結合實際,向學生講清高中政治課有關內容對社會發展、個人發展的作用,展示政治課的獨特魅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向學生介紹高中政治課在高考中的地位及考試要求。以江蘇省為例,筆者會在第一課就跟學生講清楚江蘇的必修以及選修科目學業水平測試政治學科的考試模塊和基本要求,強調無論選文科還是理科,都應該認真對待政治課。鑒于許多地方的政治中考采用的是開卷考試形式,因此,教師要注意讓學生明確高中的政治課考試一般為閉卷考試,事先給學生打好預防針。

向學生介紹具體的教學設想。一開始就讓學生知曉本學期要學習的內容、目標、進度,了解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特點和教學要求(如學案的使用要求、聽課和作業的規范、學習工具的準備等),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盡快適應教師、適應高中政治課,更好地進入角色、進入狀態。在提出學習要求時,教師應以嚴肅的、不容置疑的語氣向學生提出合理的學習要求,但要避免以勢壓人、以試(考試)唬人,杜絕威脅性語言。

5.請學生表達訴求

教師在“第一課”中拿出時間讓學生表達要求、參與討論,既是今后上好政治課的需要,又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表現,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和習慣。

教師可引導學生集中表達以下方面的內容:一是簡短的自我介紹;二是討論教師的教學設想并對教學提出建議和要求;三是提出有關高中政治課的問題;四是介紹自己學習初中政治的方法,分析自己學習高中政治的優勢和不足;五是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如果時間較緊,教師可組織學生側重于討論教師的教學設想和要求,這樣有利于今后教學的順利開展,其他方面則可通過書面或課前設計的問卷調查等形式加以了解。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建議和要求,既不可隨意否定,也不可隨意承諾。

三、課后:充分反思

1.反思教學,完善教案

課后,教師應認真反思“第一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完成,教學方法的使用是否恰當,教學效果是否達成;特別要注意反思其中的亮點、悟點、疑點、敗筆;認真分析和吸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第一課”的教學設計,進一步充實其教案及課件,使“第一課”成為學生美好的“第一印象”,成為學生喜愛高中政治課的“第一推動力”。

2.分析建議,研究學生

教師要認真梳理學生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并在下一課時中進行必要的反饋,以示對學生的尊重。教師要進一步了解并盡快熟悉自己的學生,注意在動態中把握學生、引導學生。教師要注重對課代表的培養,對其工作提出明確而又可行的要求,并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形成并鞏固其“權威”。除了課代表以外,教師還要注意物色對政治課感興趣而又負責任的學生,使之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

高中政治論文:強化高中政治教學效率的方法

新課程政治課程重視學生三維目標的實現,培養學生的知識獲取的能力,相對于單一的高考而進行的知識的講解和傳授而言,新課程重視反映學生學習活動的本質和目標。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學,學生的學習貴在探究活動中實現學生知識的自我構造,也教育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能力,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因此,高中政治教師要將學生的三維目標統一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來實現,并通過統一的課堂教學過程實現三個維度。要實現高中學生政治學習三維目標的高度和諧的統一,高中政治教師要處理好以下的一些矛盾:

1.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相輔相承

教學設計是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整合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設定研究主題,多角度多層次地挖掘知識性的含義,教師的教學設計要體現啟發性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有效學習。

2.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矛盾解決

政治學科中的很多知識依賴于教師講解,思想教育性的、有理論深度的知識、重點的知識都需要教師的講解,學生的探究和自主性學習是輔助的。教師不僅為了研究課而設計很多精彩的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的過程,但是學生的理解畢竟幼稚而生澀,也顯得略微粗糙,教師要進行深化和點撥、總結,將課堂教學的效率充分發揮,并發揮好常態教學的作用。對于政治理論知識,教師要進行引導,注重對學生進行邏輯分析和講解,而理論知識的鞏固和加深認識則注重讓學生在自我探究中實現自我感悟,自我提升。

3.學習形式和內容實現高度統一

熱鬧的課堂不一定就有效果,政治教學要重視收放自如地講解,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活動,教師再進行歸納和小結。例如,教師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提出一些重要的問題,引起學生分析和思考,參與和研究,保證學生高質量地參與。教師不能讓學生停留在學習的形式上走過場,片面單純地只是追求活動的熱鬧和學生的參與度,為了學生參與而參與,只圖熱鬧,這樣的教學對實現學生學習的三維目標沒有好處。

4.注重知識的傳授和知識的生成

教師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生成過程,突出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教師要教會學生政治的結論,更要教會學生主動學會建構知識體系。

5.處理好價值中立和判斷中立的關系

長久以來的理性主義認為,人們確定地認為普遍的、確定性的、客觀的知識的存在。教師要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知識的建構,教師更要重視對學生的價值觀的引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要發揮出學生在自我探究過程中教師的巨大作用。因此我們要說,政治教學要實現馬克思的基本觀點教育和現代社會時展的統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的成長相結合,相促進。因此,高中政治教學教學設計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和疑點糾正澄清,發揮出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新課程課堂教學中,高中政治教師要正視教學中的問題,追求常態課的質量,加強教學反思,重視實踐中追求創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的新課程的教學走向深入,走向扎實化、常態化、效率化。

高中政治論文:對實施新課程來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幾點反思

內容摘要:我省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實驗工作于2008年秋季全面展開,本次課改實驗的改革力度大,面臨矛盾多,各界議論多。一學期來,筆者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嘗試和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談幾點想法,以期對順利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有所裨益。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教學氛圍 教學策略 引導

傳統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存在著諸多的弊端,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不高,主動參與意識不強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政治教師,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新標準的試行為我們解決這一弊端提供了機遇。可當我們冷靜、仔細地觀察作為培養人的主陣地之一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時,發現存在著如下兩種情形:一是在各類公開課、優質課、評比課中存在著以追求吸引和滿足學生感官刺激為目標的教學傾向,還美其名曰為“新課程理念的課堂教學”。二是在日常教學課堂中存在著以各類考試分數為目標的教學追求,彌漫著一心提高考試技能的濃厚氣氛。這些值得提醒廣大一線教師。

一、“吹氣球式”課堂教學

在許多常規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教師大多數時候只采用講授為主的單一形式傳授知識和解題技能,學生得到的是暫時性的知識擴充和解題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試過后大部分還給了教師。我們稱之為“吹氣球式”課堂教學,即學生如同“氣球”,在學習期間,教師不斷地對著“氣球”吹氣,吹到一定程度后,放手讓其沖出去,即參加各類考試;不論沖得遠還是近——考上或考不上,沖完后,氣球中的氣也就泄完了,學生腦中仍空空如也。這是完全背離新課程理念的。

這些教師一般采用這樣的講解策略:首先檢查學生過去已經學習過的內容,然后呈現新的內容,并使用大量的時間予以講解;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以鞏固新的學習內容;最后布置較多的作業來強化訓練,提升學習效果。

我們都知道,在不同的課型下存在著因采取不同教學策略而產生不同教學效果,但就此就認為策略和效果之間存在著機械的一一對應關系,則是一種簡單化思維。一位優秀的教師面對日益豐富、充滿靈性的課堂教育教學實踐,必須在課堂教學策略上樹立“棄佳求適”觀念。換句話說,教師在實際教學時面對眾多的教學策略,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應該針對不同教學內容,依據教學設施、自身及學生特點加以分析、選擇,經過長期的實踐與思考而形成適合自己的教學策略。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例如,在教學《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一課時,我有意識地組織了一次關于價值取向的討論。我讓同學們在課前對社會上流行的一些價值取向進行分析,形成觀點,然后拿到課堂上進行討論。上課了,我讓同學們自由交流,分組討論,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觀點的同學集聚在了一起,幾個討論小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們在小組內通過討論把各自的思想迅速進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組的鮮明觀點。十五分鐘后,科代表作為主持人宣布全班討論開始,各小組分別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陳述了他們各自的觀點,然后大家開始對這些觀點進行討論。有趣的是大家討論的焦點并不是拜金主義或享樂主義價值取向,而是一個小組提出的“利他而無回報的活動是無意義的”這樣一個觀點。為什么這個觀點會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討論熱情?我想,正是因為這個觀點就來自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并且在社會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會現象給學生在價值取向上帶來的困惑,因此必然會引起大家的思考。討論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學會想問題、辦事情,這樣的討論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不讓學生去思考和討論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或者僅僅把討論當作是一種形式的話,書本上的知識就會變成死的教條,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就純粹是應試的需要,那么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又從何談起呢?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操作時,筆者以為堅持以下做法很有必要:1.教學策略要與教師的教學風格相對應。不同風格的教師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對同一教學目標也會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策略才會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既讓教師自身得到成長,也使學生得到發展,以杜絕“東施效顰”的不良現象。2.教學策略要與學生的學習方式相匹配。這里的相匹配主要指教師所采用的教學策略對學生來說不很熟悉,帶有一定的不適應性和挑戰性。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戰勝不適應性和挑戰性以顯示自己能力的渴望,滿足自己的成功欲,從而得到發展。3.教學策略要與學生的天性相符合。人的天性一般而論主要涉及人的行為方式、思維習慣、語言交流及價值觀等。不同的教學策略所提供的環境會對學生上述天性的發揮產生不同的影響,既可能使學生原有的天性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潛能受到壓制甚至被扼殺。所以不論是發現策略還是講解策略,對不同的學生和教師而言,都存在著合理性,只要應用得當都能成為最佳的教學策略,不必強硬搭配。

我們經常看到教師采用如下課堂教學程序:教師先拋出帶有爭議或有新意的問題引發學生好奇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等活動;在討論期間教師關注學生的具體反應,適時通過提問來了解學生是否達到要求;最后設置情境,為學生將新學到的內容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提供機會。很明顯,上述課堂教學活動反映出教師的課堂教學以發現教學策略為主,這不失為一種合理的構想。

二、“洋蔥式”課堂教學

在各類公開課、比賽課中,我們經常看到很多教師采用非常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思維,極力營造熱鬧的教學氛圍,以此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進而爭取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時候,我們卻發現實際教學效果和主觀期望并不一致,學生得到的可能多為頭腦中的快樂體驗。我們把他稱之為“洋蔥式”課堂教學,即如果我們將教師的教學形式一層一層剝去,始終不會出現有價值的“內核”。換句話說,只見各種形式的輪流上場表演,不見真實的教育教學內容,存在著很大的缺陷。

筆者曾聽過一位老師的公開課,講授高一經濟生活《多變的價格》,該教師設想借助《老漢殺雞》漫畫創設《蛋市》情境,讓一名同學扮演養雞場的老板,部分同學扮演成賣雞蛋的,另外一些同學扮演成買雞蛋的,模擬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據“蛋市”供求關系的變化和雞蛋價格的變動及時作出是擴大規模多養雞多生蛋以賺取利潤還是殺雞以減少損失的決策,并要求大家對“老板”的決策進行評價。按照設計,“老板”的每一次決策都由學生激烈的討論。本來這種情境設計貼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的設計有利于學生在濃厚的興趣支配下,成為課堂的主體,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相當不錯的教學創想。然而實際效果 是整堂課過于活躍,學生發覺象在“演戲”,故而極力做秀一番,隨意添加莫須有的場景,全然拋離了書本知識。特別是后來還出現了一個插曲:當“老板”發現雞蛋價格下跌時,突然大喊一聲“殺!”,并且做了一個夸張的下砍動作,結果同學們哄堂大笑,隨即就有不少男生學做下砍動作,口中大喊“殺!”,此時,該教師未能及時引導學生以實現教學效率。

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主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教學的主體角色,但如果營造氛圍只是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會形成放任自流,一盤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們在營造氛圍時要牢記自己“組織者”的身份,我們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確定合適的教法,結合學生特點對課堂教學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組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形象,及時發現“散漫”的苗頭并加以制止。因此,氛圍的營造要堅持適度原則,我們應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卻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學生,這樣才能課堂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這個問題,筆者在教學時也經歷了。如前文提到教學《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討論教學中,前15分鐘小組討論時,我就到各個小組了解了他們的觀點,并簡要地作了些指導。當全班討論開始后,大家對“利他而無回報的活動是無意義的”這個觀點的討論漸趨激烈,有同學嘗試著從理論上駁斥它,但持贊同意見的同學不斷用事實講話:“中午放學我把一輛倒在地上的自行車扶起來時,車主卻責怪我推翻了他的車,你說我這不是活該嗎?早知如此我就不管閑事了”,“你幫助別人卻不圖回報,這不是鼓勵小人嗎?”,結果,反對者的聲音越來越小,大家開始不斷訴說他們在生活中所聽到遇到的“利他而無回報的活動”,討論學習逐漸變成了“訴苦大會”。我一直在旁邊聽他們討論,一來是被討論的內容所吸引,二來也想借此機會聽聽他們的心聲,但是當聽到一個同學說“學雷鋒也要與時俱進”時,我意識到這次討論教學失敗了,因為這句原本正確的話竟然通過討論被理解成了“雷鋒過時了”。我趕緊以討論者的身份發言,試圖扭轉大家的思想,但是沒等我說幾句,下課鈴響了。盡管我后來又精心準備了一堂課,繼續討論這一問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這一次不成功的討論課的教訓卻是深刻的:個人情感體驗或觀點在集體討論交流中會產生集體認同的放大效應,如果當錯誤的情感或觀點有可能被放大而我們卻沒有及時因勢利導的話,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會背離我們的教育教學目標。

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重要的是老師們能夠腳踏實地地不斷進行教學實踐和創新嘗試。有些老師認為教科書厚、教學內容太多,而課標規定的課時太少,實際上這有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在教教材的理念作用下老師仍逐頁逐句照搬教科書,加上一開始試用高中政治新課程教科書時,擔心高考,不少老師“舊鞋”之外套“新鞋”。我們高中政治教師要更新觀念,轉變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學改革的實踐者,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學會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發展。

高中政治論文:論高中政治教師的角色轉變

一、由傳統的知識傳播者轉變為學生的引導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許多高中政治教師喜歡用灌輸式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他們誤把學生當成了待灌水的瓶子,認為只要把水倒進去就行了,就完成了他們的教學任務了。可事實上,學生們并不是瓶子,他們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他們有屬于自己的想法,也不會一味的接受一切。相比之下,在高效課堂改革后,教師的角色就轉變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老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老師的職責是引導大家如何思考問題而不是直接幫學生去解決問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從本質上去掌握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在問題的表面上下功夫。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建立現實的目標,制定可行的方案,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怎樣學習,找到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其次,要在課堂內外的學習過程中,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制造有趣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獨立學習。第三,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學會做學生的傾聽者,傾聽他們內心的想法,讓他們敢去想敢去說,然后耐心的與他們交流、溝通,引導他們獨立,培養他們的哲學思維、理性思維、多元思維。最后,要教會學生自我管理,學會克制自己,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力,讓他們學會管住自己,管好自己。

二、由權威者轉變為交流者、探究者

教師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職業,但是這常常會誤導我們不敢對教師質疑,讓學生們對教師、對權威望而卻步,不敢挑戰。顯然,這并不適合高效課堂改革后的教師和學生。在高效課堂改革后,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學會與學生探討問題,交流問題,認真聽他們最真實的想法,找到問題的根源,然后總結出最好的方法,最后解決問題。此外,學生在與教師的交流過程中也不會被那些外表嚴肅的老師所嚇倒,相反,他們會更加倍受鼓舞,力量倍增,學習的興趣也會大大增加,比以前學習更加主動,更愿意配合老師在課堂上,也更愿意舉手發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四、由教師向“父母”、“朋友”的角色轉變教師向“父母”的角色轉變是指教師要讓學生在學校感受到在家一樣的溫暖,感受到教師對他們像父母一般的呵護。這樣,他們就會知恩圖報,努力讀書回報教師。關愛學生可以通過一些家訪、私聊、幫助困難學生等形式,讓學生在心靈上或者物質上得到關愛。教師向“朋友”的角色轉變是指教師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和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學習,沒有尊卑,沒有約束,讓他們和老師在一起沒有壓力,就像好伙伴一樣親密無間。這樣一來,學生會在老師身上找到親情、友情,他們的心靈得到了如此多的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效課堂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師應該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轉變教學觀念,盡快轉變角色,推動高效課堂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高中政治論文:時事政治教育和高中政治教學結合的重要性

前言

高中政治教學不僅是宣揚我國政治文化理念的綜合型課程,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質的主要渠道,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融入時事政治教育,對提高學生政治思想覺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現階段單純的政治理論學習已經難以滿足教學發展的需要,因此深入分析高中政治教學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時事政治教學與高中政治教學結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剖析問題的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階段高中政治教學已經不僅僅在于對教學內容的講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傳統高中政治教學主要針對課本內容的解析,并輔以一定的習題練習,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聯系與背誦才可以掌握政治理論知識。通過將時事政治教學融入進高中政治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時政分析能力,打破傳統政治理論的限制,有利于學生將教材中的理論內容同現階段的時政情況結合起來,從而提出創新性的理論觀點。將時政教學同高中政治教學進行結合,可以讓學生在看待時政熱點問題時擁有自身的見解與觀點,不被固有的答案所限制,從而學會用政治性思維分析問題。

(二)有利于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

傳統的高中政治教材主要都是按照《課程標準》進行編訂的,具有穩定性以及理論性的特點,可這也就造成教材內容存在滯后性的問題。由于高中政治考試時主要會運用時下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局限于課本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同試卷考核內容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生難以及時獲取時事熱點問題,也難以準確把握時事政治的發展節奏。高中政治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偏重理論背誦,脫離應有的實踐分析,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影響其時事政治分析能力。因此,將時事政治教學與高中政治教學結合起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以有效地對教材內容進行擴展,通過引入黨和政府的新政策與新觀點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從而提升高中生對政治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

二、時事政治教育與高中政治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策略

(一)設置相應的時政討論環節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我國新聞媒體每天都會播報相當多的時事政治新聞。高中政治教師可以根據新聞播報這一特點,將新聞報道作為時事政治教學的數據庫,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進行教學。例如筆者在教授“中國外交政策”這一知識點時,就通過對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進行解讀,深入分析了閱兵式前來觀禮的國家政要,從而深入分析了我國現階段的外交政策以及外交情況。通過將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時政熱點與政治理論相結合,不僅可以有效地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時事政治的了解。通過設置相應的時政討論環節,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教學質量。

(二)鼓勵學生課下搜尋新聞熱點

為了加強時事政治教育與高中政治教學的結合,高中政治教師還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在課下搜尋相應的新聞熱點,并在課前抽取一定時間鼓勵學生們上臺對課下搜尋的新聞熱點進行朗讀。在朗讀了新聞熱點之后,高中政治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新聞熱點進行討論,深入分析新聞熱點中包含了哪些國家政策方針,包含了哪些高中政治教學內容。通過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尋新聞熱點,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政治敏感思維;而通過課前對新聞熱點進行小組討論,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內完成對高中政治內容的學習。

(三)高中政治教師應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

在素質教育不斷推廣的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對教師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下政治教師雖然對理論內容有著較為深刻的見解,但是卻缺少對時事政治的相應評價。隨著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學質量,就需要政治教師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自身的政治覺悟,改革自身的政治教學模式,從而實現自身教學水平的成長。為了加強時事政治教育與高中政治教學的結合,高中政治教師除了要提升時事政治的分析能力,還應當在理論教學過程中主動聯系時政,并在討論時政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觀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時事政治教學與高中政治教學進行結合,需要高中教師提高自身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度,從而提升其政治素養。

結論

總而言之,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世界政治形勢與政治格局瞬息萬變。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時政分析能力,提高高中生對國際政治走向的關注度,在教學過程中將時事政治教育與高中政治教學融合起來,通過不斷的理論實踐使學生掌握政治的內涵,從而發揮出時事政治的優勢,提升高中政治教學的教學效率。

高中政治論文:高中政治教師探究式教學存在問題和解決方法

伴隨著素質教學的施行,新課改要求學校提高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力度,重視鍛煉學生的學習技能。由于學生的很多活動都是在課堂上開展的,因此,將探究式教學模式融入課程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于高中階段的政治學科來講,授課老師應清楚了解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及學習標準,應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探究水平,幫助學生為以后的學習及生活奠定基礎。以下簡要論述高中政治教學過程應用探究教學法存在的不足及應對策略,供相關人士參考。

一、當前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法存在的不足

(一)在備課階段,沒有給予重視

以現今的狀況看來,很多高中的老師在施行探究模式的教學時,一般都是以教學大綱中的內容為基礎來推進進程,并沒有在備課階段給予相應的關注,缺乏老師本身的情感投入及思想理解。另外,也沒有對學生的內在需求進行細致考量,極容易導致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出現分歧,使學生討厭學習,降低教學質量。例如:在講解“金錢”觀念的課程時,其教學任務為:讓學生就其內容進行細致分析,同時聯系身邊的真實事情進行比較與體會。但是,在一般情況下,教師在備課時沒有予以重視,在教授課程時,老師僅讓學生掌握了金錢的定義,并沒有予以學生充足的體會時間與空間,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對金錢觀念認識淺顯,無法建立準確的價值觀。

(二)在課程講解過程中沒有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

在高中政治課程講解過程中應用探究教學模式,許多老師都采用親力親為的方法指導學生掌握知識。卻殊不知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與積極性,如果長時間如此,就很可能導致學生喪失主動探索的精神。教師仍然作為課程活動的主體,并沒有真正在探究式教學中把課堂交還學生。這是由于一般情況下老師在課堂中所選用的參考資料都是親自查閱得來的,學生參與內容極少,雖然學生可以更好的將有限的時間用于學習已經成型的知識方面,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會削弱學生對未知的好奇心,降低學生的探索精神及動手積極性。就算記憶了知識,也不能完全理解,靈活應用,同教學大綱的標準相違背。同時,教師在開展探究式教學時還存在教學過程單一的不足,老師沒有高效的將學生劃分成小組,進行合作,利用網絡收集信息等,從而造成探究式教學失去重要意義,對教學質量及教學內容都造成影響,不利于幫助學生完善自身成長。

(三)學生的參與興趣不高

在高中的政治課程教學中應用探究模式,是以學生的主動性為基礎。但是,在現實教學中,許多學生缺少探究的積極性,不愿意參[第一論文 網 ]與其中。這主要的原因體現為以下內容:其一,學生的思想受以往教學模式的束縛,無法與新的教學模式相適應;其二,大多數學生缺少在公共場所表現的機會,不敢或者不愿意在老師及同學面前表露觀點;其三,教學評估模式還沒有創建完全,學生依舊承受升學、考試等壓力,認為探究式教學是在浪費時間,教師也把應查閱資料、相互討論的時間用于講解知識方面。

二、高中政治課堂應用探究模式進行教學的具體方法

(一)創建輕松、歡快的課堂氛圍

優良的課堂氛圍可以為學生的思維活躍提供支持,同時,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可以更主動的開展自主學習,二者形成良性循環。因此,作為高中政治教師,應為學生創建一個輕松、歡快的課堂環境,同時不斷提升自身文化修養與品德,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榜樣力量、人格魅力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一項神圣、崇高的職業,有時,課堂氛圍就會因老師的一個笑話、一個動作而發生改變。從中可以看出,唯有創建輕松、歡快的課堂環境,建立師生平等、和諧的關系,才可以使學生更主動的進行探究學習,為未來的學習及個人發展奠定基礎。

(二)利用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在探究模式的教學過程中,其關鍵的內容就是老師可以高效的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特別是對于高中政治教學來講。所以,老師應讓學生針對生活中的不同情況進行分析,再予以相應的解釋,從而提高政治課程的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應用探究模式進行政治課程“企業性質”的教學時,讓學生仔細觀察身邊的生活,特別是家庭周邊的企業性質,同時結合自身的理解提出相應的觀點,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并記憶不同企業的性質區別。當學生存在一些新奇的觀點時,教師不應馬上進行否定,而是應該仔細傾聽學生的觀念,肯定學生的大膽猜想,同時引導學生就自身觀點進行探究,找尋其中存在的問題,予以改正,從而使學生更深入、準確的掌握相關知識,為以后的學習奠定扎實基礎。

(三)深入挖掘教材資源,開拓教學空間

以某一層面看來,高中的政治課程知識及教學活動的時間與空間都是存在界限的,但是,就探究的思想來講,其是沒有界限的。所以,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資料,不僅讓學生掌握基礎性的知識探究,同時還可以沖破教材內容、課堂環境的局限,引導學生參與到社會活動中,進行探究學習。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中的各項活動,鍛煉學生的勇氣與創新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更加靈活的掌握相應的基礎性政治知識,同時還能夠豐富自身見識,拓寬知識寬度,鍛煉多方面的能力。

總結:

總而言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法可以增強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提高成績,為未來的學習及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相關工作人員應深入研究其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法,從而促進探究教學方法的高效應用。

高中政治論文:高中政治的有效教學

一、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

政治課的教材理論性強,枯燥乏味,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單憑教師講解是遠遠不夠的。而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提供生動、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簡單到復雜的案例,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如在講解“公民作為納稅人應依法自覺納稅”時,可選用馮小剛拍攝的《甲方乙方》后納稅的正面案例和廈門特大走私案偷逃稅款300億元的反面案例。選用學生較感興趣的案例,會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厭學為愿學,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學習。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做好上課的各種準備,通過講述、板書或提出問題引入教學內容。比如在內容上,可以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與實際生活相關的知識;或者提供學生平時并不一定了解,但能很快激發學習熱情的新領域信息,使學生迅速集中對新課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循循善誘,并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

二、巧妙提高和認真傾聽,提高教學有效性

對話式和互動式教學是有效教學中最常見的。“提問”作為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的主要形式,可以使教師將關注的焦點從教師轉移到學生身上。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問題”的有效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另外,“問題”的有效性還在于提問方式的選擇、詞句的深刻、音調的變化及問題的語境等,都能決定它是否會被學生理解為一個問題,會被理解成一個怎樣的問題,會通過怎樣的方式思考和研究。有效的“問題”提出了,教師還應善于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聲音,關注學生的想法。在學生思考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讓學生感到教師一直在關注問題的進展,這樣會自然而然地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傾聽是一種對話,好的對話者總善于傾聽,善于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的資源,這是許多課堂中生成的一個亮點。

三、理論聯系生活實際,提高教學有效性

政治課教學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自然現象及社會相結合。“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政治課課程改革注重學生個體的發展,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它根據高中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特點,突出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能力;主動參與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關系的能力;自主學習、選擇、探索的能力;采用多種方法,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收集、篩選社會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和人文素養。1.理論聯系實際要體現教育性、科學性。政治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充分發揮其在培育新人素質方面的作用。因此,在理論聯系實際中,要以科學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理論聯系實際還要注意科學性,某些教師備課不充分,教材未能吃透,實際材料處理不當,繼而盲目聯系實際、牽強附會,讓學生懷疑理論的科學性或對實際問題的認識感到迷惘,從而不利于形成正確的政治思想素質。2.理論聯系實際要與實際相結合。政治課的理論觀點,通常給人以抽象、單調、枯燥乏味的感覺,這就需要我們理論聯系實際,用生活中的事例說明觀點。理論聯系實際還必須把握學生思想認識的疑惑點,例如:“市場經濟講求物質利益原則,為什么還要講發揚集體主義大公無私的精神?”“公民有信仰自由,為什么還要對中學生進行馬列主義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社會主義目標是共同富裕,為什么允許一部分先富起來?”這些都是學生在理解理論觀點的同時,思想上常出現的疑惑點,只有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才能使理論觀點與學生思想認識撞擊產生共鳴。這時教師適時加以引導、解惑,就能使學生心悅誠服,自覺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3.理論聯系實際要有歸宿。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原則和根本方法,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書本理論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還有助于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提高,使他們自覺指導自己的行為,實現知識、能力、覺悟和行為的統一。更重要的是理論聯系實際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生動活潑地學習,最大限度地開發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是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與方法的目的與歸宿,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進行有效教學的根本途徑。總之,案例教學法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宗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其實屬于研究性學習,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注入式為啟發式,因此,在政治課教學中應大力推廣。

高中政治論文:高中政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政治教學現存問題

教師的地位是主導和引導,并不是撒鴨子不管,放任自流。很多教師因為看到新課標講到要弱化老師精講,于是,就過于弱化了教師主導職責,把課堂全部交給學生,殊不知,學生畢竟是學生,他的知識面和知識深度始終會制約他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當今課堂并沒有弱化,反而,對于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再者,就是出現了穿老鞋走老路的現象。即政治教學課堂看起來生動活潑,但是,教師總會不給學生展示機會,迫不及待地說出總結結果,最后,政治教學課堂依然是滿堂灌。

二、解決問題的詳細策略

1.提高教師自身素質,認真領會課標精神。

作為教師,首先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養,以期盡快跟上教育嶄新形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落后和老舊,早已不適合現代中國國情。教師首先要打破自己早已習慣的教學壁壘,盡快融入到現今科學的教育活動中來。教師需要多方面進行自我素養提高,可以多多觀摩優秀示范教師的經典講義,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直觀理解優秀示范課的實現形式,還可以通過教師研討和在課堂上的孜孜不倦地探索,達到對于新課標的逐步理解和很好實施。在政治課堂教學上,首先,教師必須要認真完成課前備案,學生動手可以得到知識的,放手讓學生去準備,如果某些資料的獲得對于學生來說,收效不大,那么老師就來做這個資料查找人。其次,課堂上,學生自主探究的同時,老師并不是無事可做,教師應該密切關注學生們遇到的難題和情況,對于每種活動對于學生學習過程的有利無利做到盡快的評價,以便及時調整,對于如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獲得知識和技能進行不斷地反思和探索。

2.學生充分探究,目標直指教學要求。

在現代高中政治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探究是教師的職責,也是新課標對于政治課堂的明確要求。現代政治課堂,不再是傳統的一言堂,不再是傳統的朗朗背誦,現代政治課堂更應該是學生們積極主動地討論,是學生們智慧閃爍的平臺。在政治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探究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前有效資料的查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全班討論等多種討論形式,可以引導學生對于現實突發政治事件進行及時評論,總之,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很多學生處于青春期,其心理散漫、放蕩不羈,如果老師硬性分配任務,那么往往會引起這類同學的強烈反抗。在以學生自主自愿的小組形式和各種其它形式中,這類學生出于自尊心和與同學生能友好相處這一出發點,往往也能迅速投入到這種對于知識和技能的探究中去。無論是哪種形式,教師都不要讓學生忘記,學到知識,掌握技能才是根本目的,只有這樣,學生的政治課堂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學生總結,引領學生走敢說之路。

一節課的總結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既能使教師對于學生本節課的理解情況達到一個全面的了解,又能使學生對于整節課的教學要求和所獲知識有一個更高層次的理解。很多教師認為,多種形式的討論和引導探究已經十分浪費課堂資源了,如果再不把知識總結出來,就會白白浪費掉整堂課時間。其實,這種做法是十分錯誤的。為了避免學生們來不及總結的情況,教師就要在課前和課內對于學生自主探究過程加以控制,留出充分的總結時間,以便真正實現教學目的。在總結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說,激發學生大膽說,以便對課堂效果和學生掌握情況得到一個最清楚的把握,也讓學生從中獲得學習的喜悅。當然,教師的總結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的總結應該是畫龍點睛式的,提綱挈領式的,和學生總結互相補充式的。在最后的師生總結中,不僅體現了現代政治教學的師生和諧關系,更加讓學生加深了對本堂課程的深刻印象。總而言之,打破傳統壁壘,科學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實現新課標對于政治課堂的全新要求,對于我國政治教育是一個好的開始,對于政治教師也是一個巨大挑戰。

高中政治論文:高中政治中設問與提問的思考

一、設問要有思維性

教師所提問題要符合高中生正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實際情況,既不能簡單地讓全體學生回答是或否,也不能讓學生都抓耳撓腮、無從回答,要遵循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原則,即所提問題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戰性,使學生思維處于“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達”的憤悱狀態,通過積極探究,調動已學知識解決問題,“跳一跳,能夠得著蘋果。”例如,某位教師講授“按勞分配為主體”這一目時,向學生提了一個問題:“什么是按勞分配?”學生很快在書上找出來讀了一遍。而另一位教師這樣提問“你認為按勞分配的含義要注意哪些方面?”學生通過看書、思考,答出了“公有制經濟”“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教師又問:上面幾個方面是從什么角度講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回答出了按勞分配的范圍、尺度、對象和結果。把兩位教師的提問相比較,很顯然,第二位教師提出的思維層次要高出一籌,學生的收獲和感悟也會多出一些。

二、設問要有開放性

教師所提問題可以是封閉性的問題,它需要學生直接運用教學內容作出回答,目的是檢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也可以是開放性的問題,它要求學生運用教學內容創造性地形成自己的解釋和說明,答案是多樣的,是教師和學生在問題回答中逐漸形成的,目的是鼓勵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提問目的,選擇適當的問題類型,避免只提封閉性問題,并處理好問題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正因為如此,通過設計開放性問題營造自主、合作、探索的互動空間特別重要,學生有問題隨時提出,有感受隨時發表,教師因勢利導,抓住疑點、重點、閃光點,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互動,碰撞出思維、情感、認識的火花,從學生的質疑問難和獨特體驗中發現學生在知識、情感和心理上不斷生成的需要,并對自己預設的教學作出富有創意的調整,那么,我們一定能收獲無法預約的精彩。

三、提問要有科學性

真正有效的提問,原來只是傾聽。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善于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傾聽是一種對話,好的對話者總善于傾聽。這需要教師在提問之后,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等待的時間,為學生的回答提供及時的反饋。關鍵的策略是,要讓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和傾聽。頻繁的提問往往被人們理解為是討論式的課堂,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事實上,成功的教學經驗表明,提問過多不僅煩瑣費時,而且會導致學生“隨大流”,增加回答問題的盲目性,使課堂教學重點不突出,難點得不到化解,從而制約教學目標的實現。因而課堂提問的次數應當適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抓住知識的重點、難點,設計思考量大的問題,注重提問的質量和效率,避免問題過于繁瑣、直白。這樣的提問才能夠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探索新知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才可能成為有效的課堂提問。

高中政治論文:對高中政治自主合作學習綜述

1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型學習

首先,加強指導,為學生自主探究型學習提供條件。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改變自身角色,在探究型學習過程中,老師所起的作用是組織者和指導者。探究型學習是全新的學習模式,一些學生由于缺乏對政治學習的興趣,容易導致思維受限,在學習過程中也會產生諸多疑問。因此,老師必須做好指導者,引導學生漸漸進入自身的角色。同時,老師也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以全新的視覺帶領學生進行創新式教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其次,學生提高自主研究性學習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必須改變以往學習的觀念,提高自主研究性學習意識。新課改的推進,為學生自主性探究學習提供了條件。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已經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因此學生必須做好成為課堂主體的準備。老師對學生進行全程指導和管理,學生應該自行做好科學調查,搜集調查資料,以提高自主研究學習的科學性。另外,老師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必須盡可能地對學生所提出的方案提出改進方案,了解學生研究的動態,并且對學生進行動態性指導。最后,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機會。只有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才是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中必須保證師生平等。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師生之間的互動才是最有效的,老師才能夠和學生達成共識,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效率更高。在交往條件平等的情況下,老師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機會,善于把機會留給學生,這樣才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能夠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也能夠使學習效率提高。

2以問題教學帶動政治教學

問題教學是從問題出發,以問題帶動科學調查活動,促進學生領悟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情感體驗。自主合作探究性課堂不僅僅是知識的交流與合作,更包括語言和思想上的交流溝通。問題教學則是將師生在探索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經過彼此之間的交流后進行解決的教學過程。問題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去了解問題、解決問題。在進行問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以學生熟悉的社會生活的實例進行探討,這樣更加容易貼近學生,多注重實例的內在價值,選用一些重點難點問題與學生進行討論,這樣的教學模式會更有教育價值,也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3了解政治教材和探究性學習的關系

教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經濟學、哲學和政治學基礎才能夠促進科學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教師應注重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政治教材和探究性學習整合起來,不僅能夠改善學生的思維方法,還提高了學生的政治覺悟,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材是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有效工具,能夠促進學生加強對學習的研究和探討,更能促進學生將理論用于實際的經驗研究,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提供保障。

4小結

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是高中政治教學的有力手段,能夠改變學生知識為本的觀念,提高學生對知識技能和實際運用的能力。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老師作為指導者輔助學生繼續科學調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能夠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中政治論文:高中政治課“寓教于美”的實踐的路徑建設

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政治課課堂教學要實現輕負高效,必須搞活課堂,讓學生置身于美的享受之中。馬克思認為,“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本文擬對政治課“寓教于美”的實踐路徑進行初步的探討,冀能有利于在政治課中把學生帶入美的境界,愉悅其心靈,開發其智力。

一、挖掘教材內涵,凸顯思想之美

高中政治課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美。其中,自然的美、社會的美、人文的美和生活的美交相輝映。在政治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充分利用高中生對美好事物向往迫切、反應熱烈、接受快捷的特點,深入挖掘教材中潛在的美育內涵,培育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在政治課教材里,無論是“經濟生活”“生活與哲學”還是“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除了涉及許多自然景觀的內容,還提到許多描寫人工創造的具有文化價值和觀賞意義的建筑和場所,比如我國蜿蜒起伏的萬里長城、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鐵路、雄偉壯麗的三峽大壩、2008年落成的奧運場館——鳥巢和水立方等等,它們已經打破了民族、階級、時空、地域的局限,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我們要引導學生觀察,在大自然為人類提供的素材上,造就了多么奇偉的人工美!從而感悟到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美。相信只要通過刻苦學習,培養聰明才智,我們青少年就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創造更美的事物,為中華民族和全人類做出貢獻。其次,教學是知情意行統一的過裎,除了拾取教材中顯性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還可挖掘和提煉教材中的深刻的思想內涵,讓學生的情感世界激發共鳴效應。例如,在教學政治生活“聯合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看一張中國代表團團長喬冠華和副團長黃華在聯合國會議上開懷大笑的圖片,然后進一步渲染:我們的兩位代表團團長的笑聲至今還縈繞在聯合國的上空,請大家猜猜他們為何笑得如此開心、笑得如此自豪?然后,在學生的情緒大受感染、思想受到震撼之時,再引出相應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對國家尊嚴和主權尊嚴的重要性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激發為祖國強大而自豪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錘煉教學細節,凸現語言之美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在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錘煉教學細節,凸現語言之美。

首先,要善于運用教學語言創設情境,讓學生的心靈深處受到強烈震撼而產生共鳴,從而和教材傳達的信息相呼應。如在高三時政復習階段,背景資料的介紹可像《新聞聯播》李瑞英一樣語調半穩;聯系相關知識分析時可如《開心辭典》王小丫般語速略快;組織討論時可如辯論賽的主持人那樣控制時聞,適當總結;講到重點時語氣加重引起注意;講解難點時略帶停頓,以賣關子的方式激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大腦皮層始終處于良好的興奮狀態,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其次,要幽默詼諧和通俗易懂。法國著名演講專家海茵茲·雷曼麥說:“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道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能為人接受。”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幽默是啟迪學生思維、增強學科教學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其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是以一種輕松、詼諧、歡樂的情調來表示深刻的內容,運用尋常的事例解決難題,走出困境。如在回答“為什么’類題目時,有些學生常顧此失彼,不能從“原理——必要性——重要勝”的角度回答,那么教師可以說:“小時候就會講的話怎么現就忘了呢?那時你了小朋友,問你為什么打他?你說:‘他先打我的’(講明必要性);‘打了他,他就不敢欺受我了(說明重要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上升到理論高度)。”學生哈哈大笑之,會豁然開朗,基本上把握了這類題的解題思路。

第三,要注意巧用典故和精煉新鮮。精心設計或運用典故,可與教學內容相映成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在哲學教學中用得較多,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從實際出發,是物質決定意識的具體應用;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決定認識……等等。這樣,能營造一種新鮮又融洽的氛圍,令大家興趣盎然。

三、精心設計問題,體現策略之美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思維的推動力。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及書面訓練題,不但能激活學生思維,還能使他們體會到教師的策略之美。

1、美在提問內容的設計上:深淺之間有坡度。課堂所提問題應該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而不宜停留在“已知區”與“未知區”。在教學“公司的經營”一框時,教師可將該框教學分成基礎知識檢測、走進公司、公司的經營、知識回歸生活等四個層次,由淺入深地設計了“海爾為什么要進行公司制改革”“你認為海爾是哪種形式的公司”“海爾是怎樣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取得成功的”等問題,所提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發性、思考性和趣味性,考慮了學生思維發展的深刻性、變通性和獨創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美在提問對象的選擇上:隨意之間有玄機。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選擇哪些學生來回答問題,需要認真琢磨。總的原則是面向全體,因人而異。面向全體,就是在提問時既要顧及到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也要照顧到學習較困難的學生。而且在提問的時候不能顯露出明顯的次序和規律,要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隨意”點名的,任何人都有被提問的機會,使學生避免形成思維的惰性。因人而異則表現在提問內容上,要根據學生的學業水平情況“分層提問”,對優秀生可以合理“提高”,對中等生可以逐步“升級”,對學困生可以適當“降低”。在教學實踐中,我將班里的學生參照高考重點、本科、專科的選拔標準分為高、中、低三類,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提問后,優先選擇那些嘴微張、眼睛睜大、身體稍前傾的學生來回答。

3、美在提問時機的捕捉上:冷熱之間有講究。提問時機要一冷一熱。”熱是從教學內容的角度而言,即要把握教材知識的“熱點”,如知識的關鍵處(重點難點)、內容的矛盾處(疑點)、 事物的聯系處(對比處)。如在“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這一框教學中,可針對知識的關鍵處(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設計“怎樣預防和治理政府的腐敗行為”這一問題;針對內容的矛盾處(學生容易將司法機關的監督等同于法制部門的監督)設計“司法局對政府的監督屬于什么監督”這一問題;針對事物的聯系處(政府接受監督的意義與第二課民主監督的意義)設計“政府接受監督與公民進行民主監

督的意義有何異同”這一問題。“冷”是從教學進程的角度而言的,即要選擇學生精神不夠集中、思維較“冷”的時候進行提問。同時要把握好節奏,控制好提問的頻度和速度,決不能從“滿堂灌”走向“滿堂問”。

最后值得重視的是,教師良好的師德和高尚情操,以及端莊得體的儀表、自然開朗的教態,還有嫻熟的教學技術和獨具匠心的板書等等,這些都能使學生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使政治課教學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只有認真鉆研教育和教學過程的微妙細節,不斷探索塑造人的靈魂藝術的新境界,才能攀登寓教于美的新境界。

高中政治論文:和諧理念下高中政治的有效教學

一、師與生、生與生的和諧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首先要贏得學生對自己的尊重與信賴,在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交流,這是形成和諧政治課堂氣氛,使學生獲得發展的前提保證。思想政治課教學擔負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功能,更需要采用和風細雨的方法,遵循情感滲透的原則,才能達到育人的目的。實踐證明,專制或放縱的教學方法,是無法構建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的。如教師在上課時可以用親切的微笑、飽滿的精神、期待的眼神代替辱罵和嚴厲的批評。課余時間可以發揮政治教師的特長,與學生談心交流,從身邊小事到國家大事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師生關系和諧,教師的言行舉止成為學生的楷模,教師的知識成為引領學生探索追求知識的鑰匙了,這種師生和諧的氛圍就成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力保障。當然,這種和諧不是無標準地迎合,不是無原則的溺愛,不是課堂上嘻嘻哈哈,松松垮垮,課后總結,腦中空空。如果是這樣的話,與我們的有效教學是南轅北轍的。和諧的課堂需要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樣需要和諧的生生關系,即生生之間要形成有效的互動。和諧的生生關系主要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機制實現的,通過建立學習小組,相互間的討論,達到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共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大膽地將教學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中感悟知識,接受知識,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使學習成為輕松之事。

二、教與學的和諧是有效教學的關鍵

2010年秋季政治新課程的亮點之一,就是以生活為主題統籌教學內容,積極體現和反映時代精神;轉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生知識的促進者,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要實現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整合,教師應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將課堂學習和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他們在與生活的溝通中真正感受到政治學習的意義和價值,進而獲得個體的自由和發展。

1.目標分層導課堂,讓每位學生感到學有成效

和諧的課堂應該是讓全體學生都參與,讓每位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收獲。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該分層教學,制訂分層目標。特別是面對新的高考錄取方式,政治教師在教學中可能更多的關注達B的邊緣生,讓一部分“精英學生”和“后進生”失去聽課的興趣,這顯然不是和諧的課堂,不是有效的教學。因此,教師既要考慮全局,又要照顧特殊的局部,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力求每個學生都能感受課堂上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2.興趣引導課堂,讓學生在快樂中提高效率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有這樣的斷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哲理性的語句都強調了興趣、激情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興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學校、社會、家庭環境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學習實踐中逐步培養的。

首先,要在教學內容上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思想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倡導真實生活情境中教學,縮短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講授“消費心理”的內容時,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消費觀念,讓其他同學對其進行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和自己生活的緊密相連。

其次,政治教學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平時,傳統教學中“一支粉筆一本書”進課堂是很常見的,這種忽視了學生形象思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須創設條件,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運用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們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漫畫插圖、寓言故事、名人名言的作用;另一方面,努力創設條件,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增強課堂教學的形象性、生動性和趣味性。政治教材內容通常抽象、枯燥,教師如果簡單地照本宣科,學生很難產生學習興趣。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時,若能靈活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電子課件,就能使抽象的知識原理變得簡單通俗,讓政治學習變得輕松簡單,同時大大加快了課堂教學節奏,還能最大限度拓展教學內容,有效地擴大課堂容量,完美和諧地實現政治課堂教學要理論聯系實際的特點。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也要注意避免“喧賓奪主”、“嘩眾取寵”,要適時、適度地運用,否則將會適得其反。心理學家認為,和諧是真善美的統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現形態。和諧能產生美,產生最佳效益。在和諧的課堂中,讓我們不斷地探索發現,實現教學的最大效益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 熟妇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精品亚洲欧美无人区乱码|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乱码|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视频|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蜜桃| 男男啪啪激烈高潮cc漫画免费|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址| 三年片高清在线观看大全|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 男人激烈吮乳吃奶动图|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 日出水了特别黄的视频| 国产精品户露av在线户外直播 | 日韩大片高清播放器大全| 香蕉久久久久久av成人| 两个人www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桃花岛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兔费综合|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边打电话|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林ゆな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 美女高潮无遮挡免费视频|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网站|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欧美巨大另类极品videosbest| 狼人无码精华av午夜精品| 成 人 在 线 免费观看| 欧美 国产 综合 欧美 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蜜桃精品成人影片| 亚洲av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手机版| 99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