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經濟專業論文

經濟專業論文

時間:2022-04-01 06:18: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經濟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經濟專業論文

經濟專業論文:論人本管理

管理理論的發展,在經過三個階段之后已出現了第四階段,即對人的認識有了升華,提出人是最重要的資源,最寶貴的財富。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內涵及精髓,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工程和機制,是時代的要求,企業成功的關鍵。關鍵詞:管理;人本管理;內涵;精髓;機制一、管理理論發展的新階段按照一般管理學論述,當代西方管理理論與管理學派的形成,已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本世紀初所形成的以泰羅等人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論。泰羅等人倡導的科學管理,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目標,在操作規程、工作定額、差別工資制度、職能分工、管理原則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開創了科學管理的新時代。但對人的認識是有缺陷的,一是把人看成經濟人,過分強調物質刺激;二是把人看成和機器一樣的工具。

第二階段,是本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的行為科學理論。行為科學側重研究人的需求、行為的動機、人際關系、激勵理論等,主張通過多種方式激勵人的積極性。但當時仍把對人的激勵看成是管理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三階段,是戰后出現的以廣泛運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機為特征的管理科學學派。這一階段,出現了許多新的管理技術,推進了管理手段現代化與管理方法現代化,提高了管理工作精確化、科學化的水平。但實踐表明,盡管現代管理技術是有效的,卻不能代替管理思想現代化和人員的現代化。人們曾經預想,新技術和現代管理方法的大量應用,人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將可能下降。但競爭的現實使人逐漸認識到,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的人以及使用產品和享用服務的人。

恰恰相反,在新的階段,或者也可以稱之為管理思想發展的第四階段,對人的認識有了升華。在這一階段,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資源、最寶貴的財富,提出了個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論,提出了更多依靠員工的自我指導、自我控制以及順應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觀點、新思想;在實踐中積極推行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以說,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是新階段的重要特征之一。

總之,管理理論的第四階段,是第二、三階段管理理論的延伸與升華,可以歸納為兩大趨勢或兩大特征:

一是由行為科學升華的人本管理;二是在管理科學眾多流派基礎上,把系統管理提到新的高度。

二、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內涵所謂人本管理,不同于“見物不見人”或把人作為工具、手段的傳統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認識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作用的基礎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實現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如下幾層涵義:

(1)依靠人——全新的管理理念。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人們曾經熱衷于片面追求產值和利潤,卻忽視了創造產值、創造財富的人和使用產品的人。在生產經營實踐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決定一個企業、一個社會發展能力的,主要并不在于機器設備,而在于人們擁有的知識、智慧、才能和技巧。人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是一切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歸根到底,一切經濟行為,都是由人來進行的;人沒有活力,企業就沒有活力和競爭力。因而必須樹立依靠人的經營理念,通過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去創造組織的輝煌業績。

(2)開發人的潛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務。生命有限,智慧無窮,人們通常都潛藏著大量的才智和能力。管理的任務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們的積極性,釋放其潛藏的能量,讓人們以極大的熱情和創造力投身于事業之中。解放生產力,首先就是人的解放。我們目前所進行的改革,從根本上說,正是為億萬人民聰明才智的充分發揮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機制。

(3)尊重每一個人——企業最高的經營宗旨。每一個人作為大寫的人,無論是領導人,還是普通員工,都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都有做人的尊嚴和做人的應有權利。無論是東方或是西方,人們常常把尊嚴看作是比生命更重要的精神象征。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理所當然地應當使人受到最大的尊重,使人的權利得到更好的保護;不允許任何侮辱人格、損害人權的現象存在。一個有尊嚴的人,他會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當他的工作被充分肯定和尊重時,他會盡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應盡的責任。作為一個企業,不僅要尊重每一名員工,更要尊重每一位消費者、每一個用戶。因為一個企業之所以能夠存在,是由于它們被消費者所接受、所承認,所以應當盡一切努力,使消費者滿意并感到自己是真正的上帝。

(4)塑造高素質的員工隊伍——組織成功的基礎。一支訓練有素的員工隊伍,對企業是至關重要的。每一個企業都應把培育人、不斷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作為經常性的任務。尤其是在急劇變化的現代,技術生命周期不斷縮短,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每個人、每個組織都必須不斷學習,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并重新塑造自己。提高員工素質,也就是提高企業的生命力。

(5)人的全面發展——管理的終極目標。改革的時代,必將是億萬人民精神煥發、心情舒暢、勵精圖治的時代;必將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創造出廣闊的空間。進一步地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高目標,從而也是管理所要達到的終極目標。

(6)凝聚人的合力——組織有效運營的重要保證。組織本身是一個生命體,組織中的每一個人不過是這有機生命體中的一分子,所以,管理不僅要研究每一成員的積極性、創造力和素質,還要研究整個組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形成整體的強大合力。從這一本質要求出發,一個有競爭力的現代企業,就應當是齊心合力、配合默契、協同作戰的團隊。如何增強組織的合力,把企業建設成現代化的有強大競爭力的團隊,也是人本管理所要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人本管理的精髓筆者曾與臺灣著名管理學家陳怡安教授討論人本管理,陳教授把人本管理的核心提煉為三句話,即:點亮人性的光輝;回歸生命的價值;共創繁榮和幸福。筆者認為,這就是人本管理的精髓與最高宗旨。根據筆者的理解,闡釋如下:

1.點亮人性的光輝順應人性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類文明史,就是更人性化的過程,是人的本性不斷升華的過程。人有光輝的一面,也有懶散、消極、陰暗的一面,問題在于如何誘導。點亮人性的光輝,是管理的首要使命,即激發人對真善美的追求。所謂真,就是要做一個真實的人、真誠的人、真正的人,即真實地對待自己,說真話、辦真事、追求真理,也真誠地對待別人。所謂善,就是要有一顆善良之心、仁愛之心;不僅自尊自愛,而且愛別人、愛企業、愛國家;關心人、關心集體、關心大局。所謂美,即對美好的理想、愿望、事物和事業的追求。真善美的統一,是人的本性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的追求的最高層次。

2.回歸生命的價值對于人生的價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金錢、官位、奢侈、淫欲,可能是有些人的追求,但絕不是有意義的人生。人生的真正價值,可以歸納為:(1)回歸生命的尊嚴。尊嚴被看作是人性重要的特征之一,每一個員工,都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理應受到尊重。當一個人被尊重、被肯定時,會產生一種自尊的意識,會盡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應盡的職責。(2)合理的人生定位。社會是由許多人構成的,他們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個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誰活得更有價值,在于他是 否盡職盡責地去演好那個角色。對于企業與員工關系來說,首先,員工不是工具,而是人,是大寫的人,是應當受到尊重的人;其次,精心設計每一員工最能發揮其專長的崗位,使之能人盡其才,各得其所。(3)實現自身的價值。把自己融于工作與事業之中,干出一番成就。有這種追求的人,常常是視事業為生命,視工作為樂趣的。(4)積極奉獻于社會。人生不僅應追求個人需求,追求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且更應積極回報社會,為社會、為別人奉獻自己的力量。生命的最高價值在于奉獻,生命的最大快樂也在于奉獻。正如著名作家肖伯納所說的:“生命中真正的喜悅,源自于你為一個自己認為至高無上的目標,獻上心力的時候”。

3.共創繁榮和幸福企業是人的集團,企業是由全體人員共同經營的。在一個企業里,如果每個員工都有一種“這是我們的公司”的意識,如果企業經營者把員工看作是同舟共濟的“伙伴”并“以感恩心創造和諧”,那么,這個企業必定是一個成功的企業,是一個共同創造繁榮和幸福的企業。把個人生命價值與企業價值融為一體的團隊,首先取決于企業領導者本身的品格、才能和形象。勤奮、正直、真誠待人、受人尊敬的領導者,本身就是一種動力,它能使員工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其次,應通過各種方式,讓員工了解公司的目標和發生的種種問題,使每一員工和總經理一樣,思考并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不僅為企業貢獻勞動而且貢獻智慧,形成“千斤重擔千人擔,千人工廠千人管”的管理格局;再次,讓員工與企業共生共長,讓員工能夠分享企業的經營成果,真正形成命運共同體,在共同創造的繁榮中共同獲得幸福。點亮人性的光輝,回歸生命的價值,共創繁榮和幸福是一個整體,比較全面地體現了人本管理的目標和宗旨。

四、以人為本的管理工程以人為本的管理,涉及到人的培育與成長,人的選聘與任用,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以及員工參與管理、人際關系、團隊建設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它們又受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技術的、心理的等諸多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又相互交織。可見,人本管理,是一項多目標、多因素、多功能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人本管理工程作為總的系統,包括一系列分系統,每一分系統有不同的功能和目標;在各分系統有效運行的基礎上,使之互相協調,互相配合,形成人本管理總系統的更大的整體功能,以達到人本管理的預期目標。這些分系統主要是:

1.行為規范工程。沒有人喜歡生活在吵吵鬧鬧之中,也沒有人愿意生活在一片混亂之中。出入戲院、影院等公共場所,如果依次魚貫而入、魚貫而出,速度是很快的;如果一擁而上,則誰也進不去、誰也出不來。可見,制度、秩序是一種文明,也會產生效率,是人們行為合理化的保證。我國由于長期忽視管理,相當一部分企業紀律松弛、秩序混亂,所以,當務之急是嚴字當頭,強化管理。

2.領導者自律工程。企業領導人的德才學識,關系到企業的成敗。那些全身心投入事業的企業領導人,其無私奉獻精神和對公司的狂熱,會使員工受到強烈感染,使整個企業充滿朝氣。即使是虧損企業,如果領導能與員工同甘共苦,也會激起員工的熱情。

3.利益驅動工程。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是基本需求,因而對一般員工來說,利益驅動仍是最重要的努力因素。我國目前在企業內部,仍存在著平均主義傾向;在企業外部,社會上的分配不公和畸形現象,也必然影響到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機制包括:一是確定合理的工資差別,力求使每個人的收入與他們的實際貢獻相稱;二是實行彈性工資制,使員工收入與企業實際效益緊密相連;三是在利益分配上引入競爭機制,通過競爭使收入分配趨于合理化;四是以工資為杠桿,引導人們積極解決公司所面臨的難題和關鍵問題,對解決這些問題作出顯著貢獻的人,加大獎勵力度。

4.精神風貌工程。這不僅是指通過各種精神激勵手段,如給予表揚、榮譽稱號或肯定、尊重、信任、賞識等等,還包括更為廣泛、豐富的內涵,如振奮人的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事業心、責任感、職業道德以及樹立良好的廠風和社會風尚等。

5.員工培育工程。全面提高員工素質,不斷培育員工成長和進步,這是企業發展的長遠大計,必須予以足夠重視。目前我國企業職工整體素質較差,據統計,現有3億職工中,70%為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實際上是文盲和半文盲;中高級技工嚴重短缺,高級技工不足2%。這種狀況,遠遠不能適應現代化、知識化、智能化社會的要求。這一問題,既要引起國家、社會的高度重視,也應引起每一企業的高度重視。

6.企業形象工程。企業形象是社會對企業的整體評價,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一種分析方法是,產品形象+人員(包括領導者與員工)形象+服務和信譽=企業整體形象。筆者認為,產品形象是企業形象最主要的因素,從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國家的形象。例如,人們首先是通過松下、東芝、豐田等名牌產品來認識日本的。當然,造產品又要先造人,沒有優秀的員工,造不出優質的產品。同時,現代市場競爭,也越來越重視信譽。另一種分析方法是CI理論分析。企業形象包括理念識別、行為識別和視覺識別三大系統,這三者是統一的整體。視覺識別,給企業以外在的包裝,如商標、廠標、品牌、標語等等,給人以鮮明的特色和個性,這是必要的。但筆者認為,企業理念是企業的靈魂,是內在的形象,理應受到更大重視。有些企業過分重視外在包裝而忽視內在形象,這是片面的。

7.凝聚力工程。凡是成功的企業,都是凝聚力很強的企業。影響企業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有:(1)目標的共識;(2)明確的責任;(3)領導者的影響力和威望;(4)嚴明的紀律;(5)員工的參與度;(6)對人的責任與尊重;(7)利益共同體的形成狀況;(8)企業績效的增長;(9)員工的理想、追求與思想境界;(10)和諧的人際關系;(11)工作本身的吸引力;(12)員工實現自身價值的環境。

8.企業創造力工程。創新是企業家的基本特征。西方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認為,一般的廠長、經理,不能稱之為企業家,只有能持續創新的經營者,才能稱之為企業家。也只有這樣的企業家,才能推動企業不斷向前邁進。例如,豐田汽車公司由于創造了準時制管理,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才擠進世界市場,成為強大的汽車集團;通用汽車公司由于創造了分權制管理,才能戰勝強勁的競爭對手——福特公司;而臺灣著名企業家許文龍,則以他領先的經營觀念而稱霸世界ABS市場。激發全體員工的創造力,是 開發人力資源的最高層次的目標。作為企業,需要塑造激發員工創造力的環境和機制:一是創造一個鼓勵員工開拓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的寬松環境以及思想活躍和倡導自由探索的氛圍;二是建立正確的評價和激勵機制,重獎重用有突出業績的開拓創新者,讓那些墨守成規,無所作為的人難以立足;三是強化企業內的競爭機制,激勵人們去研究新動向、新問題,并明確規定適應時代要求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具體目標;四是要求企業必須組織員工不斷學習以更新知識,并引導他們面對現實去研究市場的新變化、技術的新動向,研究現實經濟生活所提出的種種挑戰。上述八個子系統工程必須互相協調,互相配合,以推進和增強人本管理系統的總效能。

五、人本管理的機制有效地進行人本管理,關鍵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機制和環境,使每一個員工不是處于被管的被動狀態,而是處于自動運轉的主動狀態,激勵員工奮發向上、勵精圖治的精神。人本管理主要包括相互聯系的如下一些機制:

1.動力機制。旨在形成員工內在追求的強大動力,主要包括物質動力和精神動力,即利益激勵機制和精神激勵機制。二者相輔相成,不可過分強調一方而忽視另一方。

2.壓力機制。包括競爭壓力和目標責任壓力。競爭經常使人面臨挑戰,使人有一種危機感;正是這種危機感和挑戰,會使人產生一種拼搏向前的力量。因而在用人、選人、工資、獎勵等管理工作中,應充分發揮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目標責任制在于使人有明確的奮斗方向和責任,迫使人去努力履行自己的職責。

3.約束機制。制度規范和倫理道德規范,使人的行為有所遵循,使人知道應當做什么,如何去做并怎樣做對。制度是一種有形的約束,倫理道德是一種無形的約束;前者是企業的法規,是一種強制約束,后者主要是自我約束和社會輿論約束。當人們精神境界進一步提高時,這兩種約束都將轉化為自覺的行為。

4.保證機制。包括法律保證和社會保障體系的保證。法律保證主要是指通過法律保證人的基本權利、利益、名譽、人格等不受侵害。社會保障體系主要是保證員工在病、老、傷、殘及失業等情況下的正常生活。在社會保障體系之外的企業福利制度,則是作為一種激勵和增強企業凝聚力的手段。

5.選擇機制。主要指員工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力,有應聘和辭職、選擇新職業的權力,以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與此同時,企業也有選擇和解聘的權力。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競爭機制,有利于人才的脫穎而出和優化組合,有利于建立企業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群體。

6.環境影響機制。人的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必然受環境因素的影響。主要指兩種環境因素:一是指人際關系。和諧、友善、融洽的人際關系,會使人心情舒暢,在友好合作、互相關懷中愉快地進行工作;反之,則會影響工作情緒和干勁。二是指工作本身的條件和環境。人的大半生是在工作中度過的,工作條件和環境的改善,必然會影響到人的心境和情緒。提高工作條件和環境質量,首先是指工作本身水平方向的擴大化和垂直方向的豐富化;其次是指完成工作任務所必備的工具、設備、器材等的先進水平和完備程度;再次則指工作場所的寬敞、潔凈、明亮、舒適程度,以及廠區的綠化、美化、整潔程度等。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和工作條件環境,讓所有員工在歡暢、快樂的心境中工作和生活,不僅會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會促進人們文明程度的提高。

經濟專業論文:對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統計學教學策略研究

統計學是一門方法論科學,是我們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手段。它提供了關于搜集、整理、匯總、描述和分析數據資料的方法和過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推斷和決策,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它不僅是高校經濟管理類的核心課程,而且也是此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由于統計學本身具有概念多、復雜難記、公式多,難以理解、容易用錯、實際應用比較靈活等突出特點,所以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應引起教學者的注意。

一、培養學生的統計理念

統計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統計理念。學生應能看懂大部分統計學課程教材的內容,不需要教師照本宣科。統計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通開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不僅要教授學生統計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學生具備一種統計理念,養成定量思維的習慣和掌握定量思維的基本方法。我國的大部分經濟理論研究偏重于演繹推理,較少用數字說話,有時由于數據不足使讀者懷疑其科學性,大大降低了說服力。為了避免此種情況,在教學中就應培養學生用數據說話的習慣,學會搜集、整理和分析使用數據的技能,通過調查或試驗,搜集某方面研究的數據,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整理和分析,并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由數據到結論,才能得到對此項研究的正確認識。即在統計學的教學中,教師應將講授課程作為手段,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傳輸一種定量思維方式或一種定量分析工具。

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統計學教師應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 在教學過程中找到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師應先簡明直觀地介紹基本內容,并突出重點、講清難點,力求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礎上,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分析,既可以加深學生對基本內容、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的理解,又可以使學生體會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應用,最后及時總結基本內容,一個知識點應有一個小結,全部的內容應有一個總結,小結和總結是對基本知識點的強調和歸納。

(二) 在教態上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適當的教師用語,來提高學生對統計學課程學習的興趣。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語言表達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如對基本知識介紹時,教師用語的使用必須準確、嚴謹,節奏平緩,以期達到學生能夠準確無誤地理解。作案例分析時,教師的語言則應輕松、活潑、幽默,節奏富于變化,以活躍課堂氣氛,但對基本內容總結時,教師用語則應簡潔精練、濃縮概括,節奏稍慢一些,這樣有利于學生記憶和應用。

2.通過對知識加工,增加知識的應用性和趣味性。統計學是一門夾雜數學內容的學科,大部分學生都很畏懼繁瑣的公式,所以在講授統計學時,教師必須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教師應盡量列舉統計與社會、統計與經濟、統計與日常生活相關聯的事物,引導學生用統計的眼光認識世界。在搜集案例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搜集資料的途徑, 如國家公布的國民經濟各種統計資料或各類媒體報道中的統計調查數據,以及在實際調查中得到的各種資料和生活中學生認為有意義的案例等,如用本班的出勤率、團員所占百分比來講解“結構相對數”。

(三)在統計學考試試卷安排上來說,可以借鑒西方經濟管理類專業統計學考試的方法,把考試中可能用到的主要公式在試卷上直接給出。

事實上,這與強調學習統計學重在能使用統計方法處理具體統計數據的要求是一致的,對公式的推導證明是統計專業的學生要掌握的東西,而非統計專業的學生只要能熟練使用統計公式,能注意到不同公式的特定應用條件就可以了,這種將統計學的相關公式給出的做法,在國內統計學考試中幾乎沒有出現過,而在西方的相應課程考試中則是普遍現象,如英國的一些課程的考試就是如此。

(四)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在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普遍采用的,統計學也可以借鑒這種形式。這里指的是在統計學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對案例情況的熟悉,運用所學的統計理論和統計方法對案例中待解決問題進行思考、分析、研究和辯論,并選擇若干統計方法進行實際計算和分析,對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進行討論、分析、比較和評價,從而選擇一個比較優良的解決方案的過程。

三、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素養

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在新形勢下,教師不僅要有牢固的本專業知識,還要具有足夠的經濟管理知識,能在實踐訓練中指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要做到這些,教師的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統計教師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綜合知識,加強各個方面技能的培訓。

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的統計學教學,雖然對學生不需要講授過多復雜、高深的統計理論和方法,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降低了對統計學授課教師的要求,相反,對教師的知識結構和知識更新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統計學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對統計學學科知識結構的把握。

在統計學學科上要達到一定的積累,及時更新和完善知識框架,不但需要掌握統計學原理、概率論、數理統計及相關的統計知識,還要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相關的統計軟件,如Excel、Eviews、SPSS等,了解統計學科的發展動態。

(二)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能。

教師在上崗前必須經過教學理論的培訓,對學生的心理進行 剖析,結合學科的特點,針對學生的屬性,采取不同的教學技能,必須能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組織教學,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 對任課班級的專業相關課程的了解。

教師應對所授班級的專業核心課程有所了解,盡量利用學生熟悉的專業實例來講解統計理論方法,在介紹最新統計知識時能與學生熟悉的專業應用相聯系。這樣,不但使學生將知識貫穿起來,應用自如,而且還可以加深師生間的感情,更便于與學生溝通,進而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提高與統計學課程相關的實踐活動能力。

統計學教師多數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的,他們長期從事教學活動而缺乏統計實踐活動的鍛煉。因此對企業經營的規劃、預測和管理的統計工作,教師的實踐經驗明顯不足。這樣統計課程就無法和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實際聯系起來,教師的講課無法給管理的專業實踐提供幫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很難得到提高,這恰恰是一些統計學教師需要提高的方面。

學習理論是在課堂,檢驗是否掌握了知識理論一般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活動中,這就需要教師注重理論與實際之間的關系。運用案例教學法時,可以把案例設計成問題,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嘗試解決問題,把學生的各種解決方案與實際解決方案進行比較并開展評價,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鞏固專業知識,提高判斷能力。

四、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來源于實際,又高于實際,在實際中完善理論,反過來理論還應應用于實踐中,指導實踐。在統計學課堂上,傳授理論的同時,還要注重統計學理論與現實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一)課前準備方面,在每章結束的時間,安排學生對下一章預習,除了對新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外,更重要的是找到該章在現實中的應用體現,為自己和他人提出相關的問題,引起大家的思考。

(二)課程安排方面,在統計調查、抽樣調查等章節的教學中,安排學生以組為單位,對周圍的企業單位或社會進行問卷調查。每一小組通過設計調查問卷的問題、確定調查方式等,整理調查問卷數據,歸納調查結論,為企業和社會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促進企業或社會在某方面的發展。

(三)教材設計方面,設立附錄收集一些從政府部門的統計信息,及報刊雜志中有關企業管理等方面的資料,說明如何利用統計知識解決經濟管理專業方面的實際問題;還可列出典型案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如5月12日四川大地震截止到5月22日的死亡人數為55 239人,后期統計捐款總數為441億元;受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影響,我國共持有美國國債5 187億美元,較6月份大幅增持149億美元,中國仍是美國國債第二大持有國;世界上每4個新生嬰兒中有一個中國人等。

五、結論

在統計學教學中,針對學生的特點,教師需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還需要不斷的提高統計學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知識素質,進而使統計學的教學得到進一步發展。

經濟專業論文: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思路

由于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它的發展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這既有內部因素,如機構設置不夠合理、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等;又有外部因素,包括要正確理順與農村其他組織的關系等;既有宏觀的原因,如缺乏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也有微觀的原因,如內部活力不足、民主氛圍有待加強等。因此,需要全面認識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這一新生事物,也需要更多的人士獻身到這項偉大的事業中去。現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確立,這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下一步,就是在農村改革與發展的進程中,遵循自然和經濟發展的規律,積極借鑒國內外有益的經驗,穩步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健康發展。

1.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必須從我國農村的實情出發

我國12億多人口,9億為農民,農民約占全國人口的80。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地區間發展極不平衡,一部分地區農民的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市場化發展受到較大的限制;其次,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不高,文盲半文盲數量較大。當務之急,是加大基礎教育力度,努力改變目前這種現狀;再者,一部分先富起來的農村能人或專業大戶要真正意識到,只有周圍的農民都富裕起來,整個經濟發展水平才能上一個新臺階。先富起來的農民通過興辦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吸引廣大農民,實行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下而上,循序漸進,已經在一些地區的農村形成了一種氣候,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在看到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存在著艱巨性和長期性的同時,也要看到它的發展又孕育著巨大希望。

此外,從實地考察和中外合作社發展比較來看,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也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這些條件主要是:市場發育程度、專業化生產水平和規模、農民參加合作的積極性,還要有一批熱心合作事業的帶頭人以及當地政府的引導和扶持等。

2.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還應該考慮到:一是組織類型多樣化。很多地方是利用和依托了目前農村豐富的組織資源,發行和興辦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類型可以多種多樣。二是民辦公助。這是由我國的經濟體制所決定的。目前我國正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各種利益關系相互交錯,也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部門之間的制約,單靠農民自己的力量辦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有許多困難。因此,在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起步階段,需要政府的正確引導、扶持和保護。三是服務的多樣性。由于各地經濟發展程度不一樣,農民的需求不一樣,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經濟實力不一樣,服務的內容和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不要強求一律。四是脆弱性。從宏觀環境看,由于我國目前還沒有《合作社法》以及相關的配套法規,也沒有系統的扶持政策;從微觀組織看,由于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處在初步發育階段,整體實力不強,人員素質也不太高,如何管理也缺乏經驗等。因此,它的發展還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發展過程。文秘站版權所有

3.根據我國國情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特點,現階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總體思路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發揮資源優勢,培育支柱產業,在鞏固試點成果和總結各地經驗的基礎上,穩步地辦好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中,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示范作用,自下而上、循序漸進、實事求是地引導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健康發展。根據這個發展思路,結合各地的具體情況,我們要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的一些基本要求,逐步向多模式、網絡化、區域化的方向發展。

經濟專業論文: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特征、原則和作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由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農民自愿組織起來,在技術、信息、資金、購銷、加工、貯運等環節開展互助合作的經濟組織。它以服務成員為宗旨,以生產經營活動為紐帶,以銷售、加工環節為合作重點,以維護成員利益為主要目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進行自我服務、自我發展、自我保護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組織形式。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我國是一項新生事物,目前還處于探索發展階段。但它作為各國農業和農村經濟走向現代化所共同的、不可缺少的組織形式,在國際上已有較長的發展歷史。這幾年在我國山東、上海、江蘇、河北、安徽等地區也出現了一批初具規模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業生產專業化與市場化的必然要求。由于各地自然、經濟、社會條件不同,產業、產品存在差異,其建立與發展不可能采用統一的模式,所以要堅持多種形式共同發展,要尊重農民的創造。

一、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特征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建立在農民自助、自主、平等基礎上的經濟組織,其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農民為主體,自愿合作。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由農民自愿組成,從提供信息、種子種苗、技術輔導入手,逐步擴大服務領域,積極為農民提供加工、貯運、銷售和原材料采購等社會化服務。合作經濟組織尊重農民群眾的意愿,堅持農民自主原則,實行加入自愿、退出自由。農民參加合作經濟組織并不改變他們現有的土地承包關系,不改變生產資料的產權關系,不對他們發展自營經濟產生任何限制。合作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實行分散生產,對外統一經營,體現出分工合作的特點。

(二)以維權為目的,保護利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對內堅持非盈利原則,以服務每個成員為根本宗旨,協調行為,統一標準;對外統一經營,直接進入市場,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所以改變了農戶在市場競爭中的弱勢地位,排除中間商人,降低進入市場的成本,讓農民直接分享到農業生產后續環節中的利潤。

(三)以利益為紐帶,市場運作。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以利益為紐帶的互惠互利共同體,其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參加農戶利益的實現程度。合作經濟組織內部的每個成員,既是利益的共享者,也是風險的共擔者。他們根據交售農產品的數量、質量返還利潤,根據勞動和資本的投入量分紅。并實行民主管理,讓農民參與經營監督和民主決策,增強農民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體現出一種“主人翁”精神。

(四)以產業為依托,逐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圍繞主導產業發展,在產業發展中壯大自己。特別是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與主導產業緊密結合的,多數地區是有什么主導產業,就有什么專業合作組織,農民有什么要求,專業合作組織就開展什么服務,圍繞主導產業發展專業合作組織,帶動農民增收。在專業合作組織的推動下,產業發展步伐加快,產業化水平提高。

(五)以合作為前提,能人牽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雖然是由農民自愿組成,但大多是在能人的牽頭下組織起來的。這些能人一般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人,在當地有威信、有組織能力和凝聚力。能者牽頭大致有三種類型:一是由部分種養大戶、營銷大戶牽頭,網絡區域內的農戶,通過利益紐帶把小規模農戶聚合成大規模的群體,實行適度規模經營。二是由龍頭企業牽頭,龍頭企業由“公司+農戶”逐步發展成為“公司+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的產業化運行格局。三是農業技術部門或者流通部門骨干牽頭組建的經濟和技術組織。

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

從理論上講,農業是一個基礎產業,也是一個弱質產業,面臨著自然和市場兩種風險。抵御這兩種風險,一家一戶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自愿的方式把農民組織起來,實現弱質產業的弱小經營者的協作聯合,聯合的過程就是一個由弱變強的過程,對于抵御自然和市場風險、增加農民收入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從實際情況看,當前農民“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務,缺的是技術,愁的是銷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能適應農民的致富愿望,自我服務、推廣技術、開拓市場,實現自我發展,正是解決這一系列難題的有效組織形式。

從效果上看,一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科技服務,提高了農業的產出水平;通過銷售服務,促進了初級農產品價值的順利實現;通過加工服務,實現了農產品的轉化增值;通過內部利益機制運作,擴大了農民受益的機會;通過聯合協作,降低了經營風險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打破所有制、區域和行業界限,緊緊圍繞某一產業,實現生產要素在更大范圍、更大領域的流動重組,有利于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要從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特點出發,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把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活力激發出來。

三、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原則

(一)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原則。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得動搖農民家庭經營的基礎地位,不得改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不改變農戶土地承包關系。合作經濟組織的成員是獨立的財產主體,參加合作經濟組織并不對他們發展自營經濟產生任何限制。在這基礎上,可實行跨區域合作。

(二)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堅持“民辦”就是要尊重農民的意愿,以農民為主體,實行加入自愿、退出自由。農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可參加一個或同時參加多個合作經濟組織;堅持“民管”,就是實行民主管理和民主決策,嚴格按照合作章程辦事,堅持成員大會制度,一人一票;堅持“民受益”,這是核心,農民之所以愿意加入合作經濟組織,就是因為農民從中可以得到實惠,這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生命力所在。

(三)堅持對內提供服務,對外參與市場競爭的原則。在合作組織內部,以服務成員為宗旨,積極創造條件為成員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對外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在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上下功夫,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四)堅持合作制分配方式的原則。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盈利和積累歸全體成員共有,在分配利潤時,應在保證合作組織發展的基礎上,按照交易額的比例返還給本合作組織成員。

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類型

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組建形式多種多樣,但無論選擇哪一種組織形式,其基礎都應是農戶,經濟發展的起點也應是農戶。如果忽視了農戶這個基礎,再好的組織形式,也不能起到引導農民發展生產、順利進入市場的作用。根據其特征,結合當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現實情況,歸納起來大體有五種類型:

(一)企業帶動型。這種形式是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依托,組織農戶共同參與而建立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龍頭企業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向農民提供服務,利用契約關系,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共建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形成規模化生產,達到共同發展。

(二)農戶聯合型。由能人 牽頭,農民自愿組織、自主管理,在組織內部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系列服務。文秘站版權所有

(三)專業協會型。即圍繞某項生產經營或服務項目而形成的合作經濟組織。一般由當地能人自發組織,通過農戶入會,交納會費,共享信息,協調行動,實現對會員利益的共同保護。協會著重為會員提供技術、銷售等服務。

(四)股份合作型。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大家自愿聯合起來,借鑒股份制出資的形式,由農戶共同出資而建立,通常以股份合作形式運作。股東交售的農產品數量與其持股數額相互掛鉤,資本在生產經營活動和收益分配中占有重要地位。收入分配實行按產品分配和按股分紅相結合的方式。

(五)產品購銷型。由農產品產銷大戶和龍頭企業為主體,按照“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原則,集產、購、銷于一體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它在農產品的購銷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開展有償服務,重點在市場調查、信息反饋、營銷策略、商品促銷等經營方面發揮作用。農戶將農產品交給合作組織,合作組織按照保底價承諾服務,并按照實際銷售價為農民返還利潤。

經濟專業論文:試論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必然性

一、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理論依據

由于農業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我國農業生產尚處于傳統農業、混合農業、現代農業并存的狀態,這種狀態將在相當長的時期繼續存在下去。實現傳統農業向混合農業,再向現代農業的發展是世界農業發展的一般趨勢,這個制度變遷過程,必然遵循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規律性,績效較低的農業制度必然向績效較好的農業制度變遷。推行農業制度創新是中國發展農業的根本戰略選擇。我國在數十年的農業發展歷史中,農業制度改革歷經坎坷和曲折,也積累了經驗和教訓,包括農業市場化、對土地占有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農產品價格制度、建立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農業信貸制度等。但總的一條,根據社會發展水平特別是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不斷進行農業制度創新是根本的經驗。

按照制度變遷理論,制度創新方式有誘導性制度變遷和強制性制度變遷。林毅夫在《關于制度變遷的經濟學理論:誘致性變遷與強制性變遷》中陳述:"誘致性制度變遷指的是現行指導安排的變更或替代,或是新制度安排的創造,它由個人或一群人,在響應獲利機會時自發倡導、組織和實行;與此相反,強制性制度變遷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實行。誘致性制度變遷必須由某種在原有制度安排下無法得到的獲利機會引起。然而,強制性制度變遷可以純粹因在不同選民集團之間對現有收入進行再分配而發生。"

我國目前正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包含有誘導性和強制性制度變遷的兩方面的內容。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強制性推行家庭聯產承包制度,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我國農業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日益突出,從八十年代開始,一些地方立足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進行農業合作化經營的有益探索,取得了許多經驗,并在發達地區有一定的規模。1993年新修訂的《農業法》第二十條規定:"國家鼓勵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有關組織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的社會化服務事業。"從而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農業專業化經營組織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近年來,國家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在相當程度上促進了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可以說這是農業制度創新的具體體現。

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客觀必然性

我國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業生產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我國加入WTO后農業所面臨的形勢,分散的家庭經營方式表現出生產的盲目性、隨意性,"小生產-大市場"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農民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難以對接。市場信息滯后,一方面造成品種單一,許多農產品供大于求,超出市場容量。另一方面,由于農業生產者質量安全意識淡薄,優質安全的農產品卻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嚴重制約著農業商品化的進一步發展。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作為生產者主體的農民積極性難以調動。保持這種細小分散的生產經營方式產生的直接后果是農業生產成本增高、土地生產力和有效利用率降低、農業生產者素質難以提高,不易形成產業化、規模化效應,極大地約束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因此,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顯然無法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同時由于我國9億農民的巨大基數,農業生產整體水平還比較低下,這種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格局仍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存在。將家庭生產經營單位有效組織起來,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我國農業制度創新的重要內容。鄧小平同志說過,中國農業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一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二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鄧小平文選》第三卷,355頁)。產業化、規模化生產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何立足于我國農業人口眾多、生產能力低下的現實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改革和發展的第二次飛躍是當前我國農業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三、國內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狀況

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在美國、日本、意大利、新西蘭、韓國等國家發展較為廣泛,其中以日本發展較為完善,全國基層農業合作組織有4000多個,99的農業生產者加入了農協組織。日本在1947年就頒布了《農業協同合作法》,通過法律形式確定了農協組織的特殊地位。上述國家是世界上農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各國因農業經濟條件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農業結構形式。日本從事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的顯著特點是集約化生產農戶、農產品進出口公司與產業化加工企業緊密相聯,成立學會或協會組織,組織成員按統一的要求進行生產,有效地控制和約束了農業投入品的使用,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由協會或學會采取不定期到產地(超市)抽樣監測和經常性引導經營者、消費者到生產現場參觀考查,以取得生產者與消費者、經營者的共鳴,讓其產生信任后,簽訂供銷合同,明確農供給產品的種類、數量、時間、方式等。美國是一個人少地多、技術先進、產業化程度高、經濟發達的國家,是世界上農產品出口大國,農業生產集約化程度相當高,很多農產品加工廠就是家庭農場,大規模農場化生產十分便利于美國農業生產技術的研究推廣,并保證從源頭上進行農業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和全面管理,農業發展和生態保護得到較好的協調。意大利多倫特市在100年前就以分散的農業種植者為主體組成了農業合作社,百年來逐步發展成十分健全的三級組織形式:農業合作社二級合作社農業聯盟。組織成員按統一要求進行生產,打造統一品牌,按統一的渠道銷售,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十分明顯。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由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組織,由科技人員參加,以農業生產龍頭企業、營銷大戶、農民為主體,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自愿組織起來,以增加成員收入為目的,在技術、資金、信息、購銷、加工、儲運等環節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農村經濟組織,代表農民意志和利益,代表農業發展方向,是農村組織制度的一種創新。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起步較晚,但在北京、山東、河北、遼寧、江蘇、浙江等地有一定規模。北京市近兩年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700多個,參加農戶22.3萬戶,占全市農戶的1/3,全市80的鮮奶、50的蔬菜、47的果品、30的水產品都是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生產的。北京、浙江、江蘇、河北四省都出臺了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意見,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極大地促進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

云南省農民專業合 作經濟組織現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在一些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經濟作物上產生了不同形式的農業經濟合作組織。呈貢縣成立了花卉產業聯合會,運轉狀況良好;陸良縣成立了蔬菜協會,在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保山市成立了咖啡商會,對組織咖啡生產管理、市場銷售起到了極好的橋梁作用。

近年來,云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公司 農戶 基地"的模式發展較快,在農業產業化調整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相對于全省廣大農村而言,這種模式覆蓋的范圍仍然十分有限,而且由于公司和農戶均有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趨向,必然產生利益矛盾,這種矛盾不易調和,所以公司加農戶的鏈接容易斷裂,加上云南省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發展步伐明顯落后于全國,這種方式不可能在近期內得到更大的突破。市場與農民之間的嚴重脫節,迫切需要農業企業或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為農業生產與市場需求的紐帶,來適應農業商品化、國際化的要求。

由于我國農業現階段仍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為基本生產方式,各地的農業發展水平差異十分明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規模、組織形式、行為方式等各有不同,要發展成為相對完善或廣泛適用的模式還需時日。浙江溫嶺地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形式值得借鑒,當地農民以農業企業或種植大戶為龍頭,組成農業協會,按照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栽培技術、統一田間管理、統一病蟲害防治的措施組織生產管理,并逐步向統一市場銷售、統一包裝標識、統一產品認證的方向發展,取得顯著效果。協會留有部分成員完成本地種植任務后,還組織其他成員赴俄羅斯租地種植。

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職能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將在組織農業生產、推廣農業新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素質、組織市場開拓等方面將發揮其重要作用,它是成員意志的統一體,代表著成員的利益,維護成員的權益,反映成員的意見、要求和建議,其職能主要有:

(一)組織生產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根據訂單及其它市場信息組織成員按生產技術規范、產品質量要求進行生產,并按市場需求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利用自身優勢,推動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達到組織成員的經濟效益、生產區域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完整統一。

(二)生產資料的集中采購和統一使用

根據組織成員的要求,對農用物資如農藥、化肥、薄膜等進行集中采購,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農用物資向農業生產者的有效讓渡。同時統一農業投入品的使用技術,推行病蟲害的統防統治,推廣平衡施肥技術,提高農業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農業生產的相對成本。

(三)進行技術培訓

組織成員中應保證有部分的科技人員,以指導其他成員推廣應用優良品種、應用平衡施肥技術和農業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對農藥、肥料及其它生產資料的使用進行具體指導,對一些重要生產環節、重點技術(如危害與關鍵控制點HACCP)進行培訓,提高會員生產技術水平。

(四)組織農產品銷售銷售是農業生產實現價值的關鍵環節。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將利用自身優勢,組織銷售,避免中間商壓質壓價,也避免農戶間壓價銷售,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市場之間建立相互依存、相互依賴的關系,確保農民的穩定收入。

(五)塑造統一的農產品品牌隨著農產品商品化、市場化進程的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品牌價值在市場流通中越來越突顯,將組織成員生產的農產品打統一的品牌標簽,統一組織產地和產品質量認證,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價值。

(六)建立信息網絡市場經濟一定程度上就是信息網絡經濟,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生產者與經營者、消費者之間的橋梁,承擔著生產信息與市場信息的有效對接,按市場需求組織會員生產,實現產銷對路,有效規避市場風險。

五、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農民為主體,為農業生產服務,與農民結成經濟利益共同體,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系統化、規模化、產業化,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將起到越來越顯著的作用。

(一)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組織形式

農業產業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種新型的經營方式,其組織形式有龍頭企業帶動型、能人帶動型、專業市場帶動型、科技帶動型、協會帶動型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即組織 農戶)是以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龍頭,以農業技術人員為骨干,聯結千家萬戶組成"民辦、民營、民受益"的群眾性經營實體,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不斷拉長產業鏈,擴大產業規模,實現農業生產效益的最大化。

(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載體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長期任務。產業結構調整的主體是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載體,通過農業組織圍繞市場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品種結構、整合生產和流通資源,組織農民生產適銷對路的優良品種,以達到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文秘站版權所有

(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抵抗市場風險的減振器

近年來,基層政府為了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往往采取行政措施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實施,農民作為主體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是被動的、不自覺的。而政府職能決定了政府不可能參與或完全參與到市場經濟中,難免出現決策滯后甚至失誤。由于農民是被動接受政府的決策,在出現風險后往往消極對待,甚至逃避,將風險轉嫁給政府,造成政府經濟損失和形象的負面影響。如云南省某縣農業局組織農民發展了5000畝蘿卜生產,但因當年氣候等因素的影響,產品質量達不到買方要求而失約,千家萬戶的農民不愿承擔責任也無法追究責任,造成了農業局上百萬元的經濟損失。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為中介組織在組織農業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組織成員主動地成為了產業結構調整主體,既承擔自然風險,又承擔市場風險,在有風險出現時,易于組織采取挽救措施,同時易于組織農民分擔風險,減少或免除政府承擔的風險,便于政府在引導、促進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實現農業標準化生產的重要途徑

當前,農產品品質問題成為限制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業生產必需向無害化方向發展,要實現農業安全生產的目標,就必需實現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我國現行農業生產主要是家庭的、分散的形式,難以實現生產技術、生產品種、農業投入品和產品包裝等的統一。要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就必須實現種植(養殖)品種、生產技術、市場銷售的標準化和統一化,而這些措施的實施,單靠技術推廣單位或行政手段難度很大,農民被動應付,由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來落實,使之成為組織成員自己的事,充分發揮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則相對要更靈活、更容易。

(五)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產品參與國際國內競爭的橋梁

我國農業以家庭聯產承包為基本單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形式是促進分散生產經營向標準化、產業化、規模化、社會化發展的有效途徑。立足于家庭生產為主要形式這個實際,參照意大利多倫特實行的三級農協組織形式,借鑒日本農協管理辦法,逐步摸索和建立符合我國農業發展實際的農業協會組織形式和運行方式,以改善和發展我國農業經濟結構形式,使我國農業產業更好地適應加入WTO后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我國加入WTO后,農產品貿易日益國際化。通過合作經濟組織形式,把一家一戶的農民在自愿、合作、互助、民 主管理的基礎上組織起來,形成有一定生產規模、具有相當經濟實力、能夠參與市場競爭的新的農業經濟組織,搭起生產與科研、推廣之間和生產與市場之間的橋梁,組織各方面的力量進行更有效更便捷的工作機制,形成名優農產品的規模化、產業化種植,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增強農產品在國內外的優勢,產生規模效益,為更有效地參與國際貿易、應對入世后國外農產品的競爭提供技術依據和可靠渠道。

六、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前景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我國是一個新生事物,涉及到農業生產、加工、儲運、銷售、信息等方面。從其形式上看,與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初期實行的相類似,但從實質上講卻大不相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產生和發展是建立在農業生產發展到一定水平、社會物資相對豐富、農業市場相對建立的基礎上,為適應農產品商品化進程的發展,農業生產者自愿、自覺組成的社會組織,這個組織以市場為軸心,不斷向規模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為了達到生產資料、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特別是農村勞動力資源)的綜合利用,適應農村經濟的逐步社會化、全球化的目的,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產生和發展,應在政府的引導下,按照市場規律來運作。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應當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特別是意大利三級組織結構形式,并結合我國農業經濟結構現狀和發展水平,探索和研究以家庭為基本生產單位、以農業標準化生產為紐帶、以農業生產協作制度為載體,注重農業環境生態的保護,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我國農業健康、穩定、持續地發展創造條件。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是個漸進的過程,從我國內農業發展的趨勢看,這個過程在生產力發達的地區將用20--30年的時間發育成熟,而在生產力相對滯后的地區則需要30--50年。

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將"三農"問題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引導和推動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措施,必將得到全社會的認同和支持。

經濟專業論文: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統計學教學方法思考

在知識經濟的今天,科技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社會的日新月異。統計學作為一門收集、整理和分析統計數據,通過探索數量的規律性來認識社會的方法科學,在各行各業、尤其是在經濟管理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培養統計思維,提高學習興趣

由于統計學與數學的密切聯系,往往在沒學統計之前,學生已經用自己的思維定式認為統計學是一門與數字打交道的課程,既枯燥又抽象。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對于經濟、管理專業這樣文理兼收的學生來說,首先是“怕”字當頭,從而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學起來自然吃力。因此,培養統計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是學好、用好統計學的首要條件。

1、消除怕字,拉近與統計學的距離。要打破學生所認為的統計學即是一門數學課的思維定式,在緒論中把數學與統計學的聯系與區別講清楚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兩者的區別:數學研究的是抽象的數量規律,而統計學研究的是實際現象的數量規律;數學家可以坐在屋里研究數字規律。而統計工作者則必須深入實際收集數據,并與具體的問題相結合,通過大量的歸納才能得出結論。比如,經濟、管理專業都關心的市場,要想了解市場,必須進行市場調查,對市場調查取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認識市場,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策。教師還可以在講完緒論后,讓學生自由發言:找找生活中或你理解的統計,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拉近學生與統計學的距離,消除學生怕學統計學的心理。

2、培養統計思維,強調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統計學是一門通過現象的數量方面認識現象本質的學科,要與數字、計算打交道,學生覺得枯燥和乏味是難免的。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傳輸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統計理念,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為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正確使用統計工具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統計對事物的認識,不是憑主觀臆斷,不是想當然,而是建立在對事物所表現出來的數量進行觀察和分析,重視數量的研究,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增強認識事物的客觀性和科學性,使決策的正確性大大提高。反之,統計數據來自于實踐,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時不能脫離定性分析,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滲透這些理念,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如何去做對某一道題,而是學會了如何思考、如何正確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

3、激發學習興趣,考慮統計學的應用背景。對于經濟管理類專業來說,開設統計學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種正確地認識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規律的理論、方法,解決的是經濟、管理方面的問題。因此,要求教師明確培養目標,結合學生的專業及應用背景組織教學,要時刻關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熱點問題,善于使用統計方法分析這些問題。對于概念公式的掌握,強調理解和應用,有的放矢,學以致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專業的適應性和應用性。

二、改進教學方法,合理采用先進教學手段

在傳統的教與學中,基本形成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的模式,導致了學生的被動學習習慣:習慣于死記概念,硬套公式,學生掌握的知識只局限于應付考試,并沒有真正理解消化,加之所學的課程之間缺乏銜接,往往在實際問題面前茫然不知所措。因此,統計教學的改革應立足于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統計學教學應考慮其專業特點,把握社會經濟動態及實際應用組織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合理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時俱進,緊跟時代脈搏,培養具備一定統計理論知識、技能,能在社會發展變化中活學活用、不斷創新的高素質人才。

1、注重教與學的交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空間。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與學的交流,將嚴肅的“講授式”與生動活潑的“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方法結合使用。教師講授基本知識時,要強調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結合自己的專業去思考,發表獨特的見解,展開討論,教師進行指導并解疑。教學相長,教師要及時了解、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進教學中的信息交流與溝通,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此外,統計學作為經濟管理類的專業基礎課,教學中還要考慮到整個學科知識鏈的銜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注意與基礎課、專業課的滲透與過渡,對于有重復內容的課程,各科教師之間要一起討論,對重復的內容整體協調,強調知識的整體優化,使整個知識鏈節奏明快,節省時間,學生了解了學科之間的交叉與過渡,才能將所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增強專業綜合能力。

2、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統計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培養學生的統計技能、實踐能力是統計教育的目的,統計工作是一項群體活動,組織工作復雜,學生的組織能力將在日后工作中接受考驗。但因在高校教學計劃調整中整體課時縮減,統計學課時也一減再減,課時少,學生多,組織難成為在教學中鍛煉學生組織能力、實踐能力的障礙。教師面對客觀現實,靈活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統計教學中通過采用案例教學及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并在教學工作中逐步落實。實施案例教學,是對實踐活動的真實模擬,可以營造實踐的條件和環境。案例的搜集最好選擇統計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實例,每個統計應用實例都應簡要地描述公司背景及該統計方法應用的情況,真實的案例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將所學知識與經濟現象聯系起來。針對課時少、學生多的問題,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及認識實習環節,發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可以將案例及有關資料事先發給學生,學生自組團隊,利用課余時間針對案例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討論,分析,教師上課時,安排每一個團隊派一個代表在固定時間內講述自己團隊的分析過程及結果,團隊成員可以做補充發言,教師做最后 總結分析,同時針對各團隊的發言情況,結合團隊成員的參與程度,給每一位同學打出平時成績。在教學中適當地采用這種方法,不但可以使學生對案例有一個熟悉消化的過程,節省了課堂上的時間,大大豐富了學生的信息量,還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增強了團隊精神,使其創造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發揮,使素質教育不再成為空談。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各專業知識實習的環節,進行一次統計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用統計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為學習專業知識做鋪墊,也為在以后的工作實踐中正確使用統計方法打下扎實的基礎。

3、注重現代先進技術的合理使用,提高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科技的發展為統計學的教學和應用帶來了快捷和方便,主要體現在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統計軟件的應用,在統計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公式、枯燥的數字變得直觀生動,可以在課堂上使用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資料,可以展示復雜的圖表,將圖表的制作過程演示給學生,加深了學生的感官認識,也節省了板書時間;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使用文字、圖表、色彩、聲音、動畫等形式傳輸教學內容,不但可以創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多媒體的使用要考慮到其合理性:若課件制作得太花哨,可能會誤導學生的注意力,過于關注圖像的豐富多彩;而課件制作得文字太多,過于呆板,則又成了變相的“填鴨式”,學生只顧記筆記,缺乏思考理解。因此,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注意把握尺度,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的時間,合理編排講課內容,做到嚴肅活潑、有主有次,形成交流互動,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統計軟件有許多,如Excel、SAS、SPSS等,并已經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因此在統計學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對數據處理能力的培養,掌握統計軟件,使數據處理變得快速簡單,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率。對于非統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掌握Excel統計軟件是最基本的要求,結合案例教學學會用Excel創建表格,制作圖表,可以學習到解決現實問題的有效方法。同時,通過學生上機環節的練習,提高學生處理數據的能力。

三、追求教學的藝術性,提高教師的素質和修養

統計學課程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起著主導作用。統計學是經濟管理類的專業基礎課,面對經濟管理專業的專業特點,需要統計學教師不斷拓展和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既要精通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又要具備經濟管理學知識,注重理論水平提高的同時,也要關注實踐,投身實踐;關注國內外統計學學術動態,將新的知識及時地融入到教學當中,與時俱進,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不斷創新。“學博者為師”,教師高深的學術造詣、敏捷的思維方式、廣博的知識面、勤于學習、敢于創新的精神直接影響著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講課技巧:一方面要學習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注意教與學的交流和反饋,要善于捕捉學生在課堂上流露的疑惑信息,抓住機會,引發討論,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把握課堂節奏,營造輕松、開放的課堂氣氛;其次,教師還要注重語言藝術的學習和運用,語言的準確簡練,語氣語調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有充分準備,還有即興發揮,以及教師的神情語言、行為語言等無不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他們的智慧之門產生影響。此外,教師自身的品德修養,人生觀、價值觀、風度氣質、自身形象、甚至穿著打扮等都會給學生留下印象。“德高者為范”,教師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才能更好地將素質教育貫穿在言傳身教中。

總之,經濟管理專業的統計學教學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作為組織者,應注意其應用背景,涉及的領域,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藝術等方面的整體優化,發揮主導作用,勤于學習,勇于探索,大膽實踐,開拓創新,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經濟專業論文:論國際經濟與貿易特色專業的建設

摘要:隨著國際經濟發展的進一步深化,國際經濟和貿易專業的學生培養必須能夠適合新形勢的需要。煙臺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特色建設方面具有自身獨特之處。其人才培養方案、師資條件、學生培養效果都具有明顯優勢,并在學生技能培養、加強國際合作、開展雙語教學方面形成了鮮明特色,其專業建設思路和保障措施對國內其他相關院校也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特色專業;煙臺大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主要培養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對國際經貿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辦學特色,不斷增強辦學實力,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本文主要介紹煙臺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發展特色,以期對國內同類院校的專業建設起到借鑒作用。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建設現狀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應煙臺、青島、威海等開放城市的需求于1993年設立的,為國家,特別是山東省培養輸送了大批外向型、復合型外經貿人才。自辦學至今,一直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的辦學思路和注重素質、培養能力、強化基礎、嚴格管理、提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的培養突出質量要求與綜合素質要求;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把知識、能力與素質融為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擺到突出位置。較高的英語水平、扎實的理論基礎與較強的綜合素質,使畢業生在就業時深受歡迎,在考研和出國留學方面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本專業教師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積極研究和探討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實驗課教學以及專業設置,取得了明顯成效,保證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積極從事科學研究,并強調教研相長。

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發展特色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形成了以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為前提,以市場對國際貿易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多途徑培養高素質外向型人才的專業特色。

1.注重學生實際技能的培養。為了提高學生的業務素質,本專業的雙語課、專業外語課比重不斷提高,課堂上,鼓勵學生參與英語課件制作和發表報告,用英語進行專業問題的討論。課后,為學生參加報關員考試、商務英語證書考試提供專題輔導,以增強其未來就業競爭力;實踐環節,通過模擬實驗,讓學生熟悉貿易流程,并帶領學生到海關、港務局、出口加工企業、貿易公司等單位進行實地觀摩和業務操作。近兩年還帶領部分學生到韓國仁川港、韓進航空公司、韓資企業進行參觀考察,以了解沿海地區韓資企業的經營方式,明確學生的就業方向。

2.積極開展對外合作。自2004年開始,學院與韓國仁荷大學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師生連續五年成功接待仁荷大學國際通商學部師生訪問團,并自2007年起赴韓回訪,成功實現了學術和文化方面的互動交流。在韓期間,師生參觀了首爾東大門流通市場、GM大宇科技園區、仁川自由經濟區,進行中國特色小商品展賣活動,雙方教授和學生舉行學術講座。與韓國仁荷大學的系列交流活動為學院實現跨國合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學院還與澳大利亞Edith Cowan大學建立合作關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在四年級時可以參加合作培養班的學習,通過考試的課程可以免學分,第二年在澳大利亞學習其他專業課程,通過后獲得澳大利亞Edith Cowan大學頒發的學位證書。已有多位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生踏上了赴澳洲留學之路。

3.以雙語教學為重要支撐。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學校最早實施雙語教學,至今有4門課程采用雙語授課:現代物流、全球公司戰略、國際企業管理、國際商務。具有良好的雙語教學師資條件,每門雙語課都形成了教學團隊,課程負責人都具有較高的教學和學術水平,并積累了豐富的雙語教學的經驗。雙語課均采用原版外文教材,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自編了高質量的輔助教材。教師均利用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授課,深受學生歡迎。這些條件都為雙語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培養出高素質的外向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撐。2009年現代物流被評為“國家雙語示范課”。

三、專業建設思路及保障措施

本專業的建設目標是,及時把握國際貿易學學科的發展趨勢和前沿問題,從自身已有的基礎和可獲得的資源出發,著力狠抓教學梯隊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幾個基本環節,力爭實現“專業建設科學化,實踐無國界化,核心課程雙語化。”

(一)專業建設思路

為了發揮專業優勢,突出專業特色,進一步增強專業競爭力,我們擬采取以下專業建設思路:

首先,加深認識,準確定位,全面把握專業培養目標,進一步強化“國際化、全球化 ”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第二,夯實基礎,更好地實施核心課程雙語化,突出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第三,圍繞“經濟、貿易、商務”的知識結構,加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相關課程的交叉與滲透,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第四,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市場要求,重點從課程、師資隊伍、教材等基本環節加強專業建設。最后,不斷拓寬專業口徑,優化知識結構,在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和管理等方面大膽改革和創新。

(二)保障措施

在上述建設思路的指導下,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采取具體措施: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1)努力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對在學科建設、學位點建設和教學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術帶頭人,按照全校的統一政策在科研經費和津貼方面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并采取超常規措施引進人才。(2)優化教師隊伍結構。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采取資助科研經費、改善工作條件、構建學術團隊等辦法,促使他們盡快出成果,幫助他們創造條件,晉升職務;對申請優秀課或精品課形成團隊所急需的教師要優先予以配備;新補充教師的來源要多樣化,鼓勵中青年教師外出進修,提高學術水平,更新知識結構,了解學科前沿發展動態。(3)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建設,將師德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內容和職務聘任的重要條件之一;提高教師業務素質,鼓勵教師在職攻讀研究生學位和參加以提高專業知識水平為目的的各種業務培訓,做到教研互相促進;提高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和外語水平。

2.優化課程設置,加強課程群建設。明確各門課程和各教學環節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地位、要求,突出主干課程和拓寬知識面;加大英語授課以及實務操作、模擬教學和案例分析的分量,以求更好地體現國際貿易專業所具有的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特點;增加校級優秀課和精品課的數量;充分研究課程內容及其各門課程之間的銜接關系、減小不同課程中內容的重復,提高教學效率;對課程進行整合與重組,建立相關課程小組,形成國際商務英語、現代物流(雙語授課)、國際貿易、國際市場營銷四個課程模塊,完善初步形成的教學梯隊,統一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考試做到統一出題、統一判卷,并以申報優秀課或精品課為努力的方向;發揮首席教師在教學和課程群建設中的作用,建設好學科課程群、專業課課程群。

3.引進與自編相結合,加強教材建設。大力提高“面向21世紀”規劃教材或高等教育出版社重點教材的使用比重,保證高質量教材進入課堂。雙語教學課程全部采用國外原版教材,同時提高自編教材的質量和水平,修訂和編寫出適應我專業培養人才需要的系列配套教材,最終建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教材新體系。(1)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全國統編教材的編寫,或結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學科專長和教學經驗,獨立編寫高水平的教材。本專業將編寫出一部適應貿易發展和教學改革需要的國內先進水平的教材。(2)以講課用的基本教材為中心,加強教材的配套建設。鼓勵教師編寫適合我專業特色的教學參考書、習題庫、試題庫等教學資料,并建立質量評價制度。(3)加強國外教材的引進工作。結合本專業課程建設的需要,通過深入調查和專家論證引進國外優秀教材,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4)大力加強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積極制作精品課件,編制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電子教材。(5)結合課程組建設的需要規劃教材的建設。對于有教學和科研優勢、團隊整齊的課程組在出版教材方面優先給予經費支持,重點發揮學科帶頭人的引領作用。

4.課內外結合,加強學生實際技能的培養。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要繼續以雙語教學為重要支撐,增加雙語精品課的數量,在三四年級每學期都要安排專業外語課,加強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的培養。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避免“填鴨式”教學方式。實踐環節,繼續加強國際經濟與貿易模擬實驗室建設,使實驗教學達到開放教學的要求;繼續穩定實習基地,進一步擴大基地的覆蓋面,改進實習條件;進一步加強與韓國仁荷大學的交流與合作,將學生一年一度的到韓國參觀考察的實踐活動實現常規化并推向深入。加強與其他國外高校的合作,拓展海外實習基地,提高人才培養的國際化程度。

5.完善教學管理。結合教育部的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的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教學管理,加強過程控制和督導,嚴肅教學紀律,提高教師的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保證教學工作規范有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建設一支專家型的教學管理隊伍,既能夠嚴謹認真地做好教學管理工作,又能夠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研究和改進教學管理。(2)通過制度建設、加強管理和過程控制,不斷提高教師的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嚴肅教學紀律,杜絕教學事故。(3)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評估方法和教師的教學質量考核制度與考核辦法。如通過召開學生評教會、抽查學生作業、檢查教案、組織聽評課的方法等及時分析評估教學質量,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教學工作。(4)加強網絡建設,提高教學管理的信息化水平。(5)改革人才的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制定新的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全面的培養方案。(6)改革考試方式。變單一的閉卷筆試方式為允許采用多種靈活的考試方式,如口試、分組辯論、專題演講、撰寫調查報告等。

經濟專業論文:透視四川大英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以生產經營活動為紐帶、以維護成員利益和增加成員收入為目的、由農[,!]民圍繞某個專業領域或產品自愿聯合組織起來的,在技術、資金、信息、購銷、加工、儲運等環節開展互助合作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目前我國已出現18種類型的專業化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協會多達16萬余家,覆蓋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科技等諸多領域。

至去年底,大英已有19家農村專業合作經濟協會登記在冊;有跡象顯示,這個數字今年將進一步增長。

捏拳頭拓市場富萬家

在今年的“兩會”上,“三農”問題再次吸引了眾多代表、委員的注意。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秦池江等代表建議,應加快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立法步伐,幫助其盡快融入市場。

無獨有偶,農業部決定在今年將為農民辦理的15件實事中也透露出這樣一個信息,將在全國范圍內培育100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示范點,重點選擇農民領辦的專業合作組織,對其在生產、加工、儲藏、運銷、信息、培訓等方面給予財政重點扶持。這100個示范點除了圍繞11個優勢農產品區域的35種主導產品展開外,還涵蓋各地名特優產品及非農工業類專業合作組織。

由此可見,完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大勢所趨。作為遂寧的傳統農業縣,大英在這方面又會有哪些舉動?據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__年底,大英已登記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協會達19家。

20__年,大英縣從全縣農村產業布局的實際出發,按照科學的發展觀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農村專合經濟組織的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已逐漸成為發展農業生產、助農增收致富的一支重要力量。短短一年時間,大英縣已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9個,占全縣運行組織總數的32.6%,帶動農戶120__戶,幫助農戶戶平增收360元。

前路漫漫

專業合作組織助農增收

四大問題不容忽視

由農村居民自發成立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大英地區不斷涌現,并日益發揮作用。但由于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游離于傳統農業并相對獨立的非農類經濟組織仍需進一步加強管理和規范。

在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欣欣向榮不斷壯大的同時,存在的問題也悄悄浮出水面。針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情況,專家指出,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目前存在四個問題,應引起重視。

認識不明確

部分鄉鎮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缺乏基本了解,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意義和作用認識不足。全縣還有部分鄉鎮在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上還處于空白。

建議:加強宣傳引導,進一步統一思想,使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到新形勢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推動農村經濟健康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歸口不統一

目前大英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機構缺乏統一規劃、管理及考核。各部門各自為陣,多頭管理,無具體承辦單位,既浪費資源還使信息不暢。出現“部門口號響,相互協調難”的局面。

建議:規范全縣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的組織機構,明確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管理機關。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審批、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考核”的管理方式。

運作不規范

部分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內部還存在管理不規范,規章制度不健全的問題。“無服務公約、無利益分配方法、無財務帳目管理”等情況嚴重影響著組織的發展。

建議:加強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指導管理,建立健全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管理體制,明確管理職能。積極做好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扶持、引導、服務和規范工作,指導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強內部制度建設。文秘站版權所有

抗風險能力弱

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流通渠道不暢,規模小,抵御風險能力較弱。各自為政的局面致使專合組織生命力極弱,部分經濟組織一旦遇到大一點的風險就有面臨倒閉的危險。

建議:將專業合作社聯合起來,實行產銷互動,建立市場風險保障機制。加大扶持力度,將符合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條件的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納入支持范圍,做到項目跟著組織走。

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壯大,對壯大大英縣域經濟、穩定農村大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把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抓實、抓出成效,才能真正使農民得到實惠,過上小康生活。

經濟專業論文: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理論探究

摘 要:首先從宏觀的角度分析了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法律體系、政府部門的干預、政府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扶持政策制度以及宏觀經濟、教育制度等四大方面的外部制約因素。其次,就其外部制約因素為基礎,闡述了政府應采取的相應措施。

2.4 積極組織培訓,普及合作組織知識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為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新生事物,對其有一個不斷普及和深化的過程,而培訓工作則是普及合作知識,培養合作企業家的有效手段。第一,應對各級農業部門主管領導、合作組織的負責人,以及從每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一定比例的農戶成員,分期分批進行有計劃的培訓。第二,可考慮在全國建立幾個合作教育學院或在已有的農業高校設置合作經濟專業,專門承擔有關農業合作組織的研究和培訓工作。第三,要充分利用政府的農村社會化服務網絡體系,結合農業技術普及與推廣工作,對廣大農民開展合作教育。

2.5 推動對外開放,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注入新活力

(1)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活動地域空間過窄,影響其快速發展。經有關部門調查表明,目前有561%的合作組織的業務覆蓋范圍在縣域之內,僅265%的合作組織實現了跨省經營。這既制約了合作組織之間的互利互助與優化組合,又影響到合作組織之間經驗、信息的交流與借鑒,不利于合作組織又快又好地發展。因此,實行對外開放,推動合作組織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特別是推動合作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2)大力推動東、中、西地區間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交流合作。從目前情況看,沿海發達地區合作組織的發展,起步較早,組織形態比較成熟,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經驗等比較充足,具有暢通的市場渠道和較好的商品品牌,但土地、勞動力等資源相對缺乏。而中西部地區的合作組織則起步較晚,組織形態和經營管理水平較低,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缺乏,但具有比較充裕的土地、勞動力資源。兩者合作,有利于優勢互補,而且兩地的基層干部、農民都具有交流與合作的強烈愿望。因此各地政府應審時度勢,做好組織推介和穿針引線工作,促成這種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各級政府,應從本地實際和特色出發,主動組織招商展團和優勢項目,搭建招商平臺,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積極推動合作組織之間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使合作組織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發源,湯建軍,黃志云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調查與建議[J].湖南社會科學,2007,(1).

[2]張朝兵.論政府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中的角色定位 [J].江西農業學報,2006,(18).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制約因素

1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外部制約因素

1.1 法律體系不健全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戰略選擇,為了達到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目標,不但要有國家的政策支持,而且需要確立起基本的法律框架。但這兩個方面的現實情形皆不容樂觀。雖然2006年10月31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并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這一專門法規的出臺有利于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中的諸多問題。但還沒有出臺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配套實施辦法。

1.2 政府部門不適當的干預

作為一種政府主導性的制度安排,我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從一開始就與各級政府部門衍生出十分復雜的關系。有別于西方各國以寬松的政策環境來支持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我國各級政府更多的采取了行政介入方式。這種行政式的介入不可避免的也產生了許多問題,例如:在扶持過程中行政介入太多、力度過大,在管理上沒有很尊重農民的意愿,從而事與愿違;或者是因為精力有限,由政府牽頭組建后就無暇顧及,使其處于松散狀態,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或者是不加干預也不加扶持,任其自生自滅。但從某種程度上說,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當地政府的制度框架下創建與發展的,需要政府合理的扶持。

1.3 政府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扶持政策制度不完善,扶持力度小

據調查,當下國家財政部給予其扶持的每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項目資金一般為20萬元,農業部為10萬元,省約3萬元,到市、縣一級政府大約1萬元。其資金來源主要以農民自籌和各種形式的混合出資為主,由于社員不穩定,所籌集的股金遠不能滿足需要,導致在設備技術引進與改造、農產品質量檢測與標準化、市場開拓與信息收集等與專業化的大公司差距太大。沒有自己的銷售網絡,難以單獨拓展市場,很難向農戶提供有效的服務,使農戶對組織缺乏信賴,兩者聯系不緊密。沒有財產作為抵押,交易中承諾的可信度低,履行合同規定義務的可約束性很脆弱,很難與其他市場主體確定經濟合同和從事大規模的銷售活動。

1.4 宏觀經濟、教育制度對其發展存在諸多不利因素

(1)國家壟斷糧棉等大宗農產品的收購體制和農用種子、化肥等專營制度等,限制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合法涉足這類物資購銷的權利。農地流轉制度改革滯后也制約了土地資源的適度規模集約經營,從而影響了農民生產的商品化程度,削弱了農民參與的積極性。

(2)對農民合作知識的培訓、教育制度不健全。眾所周知,我國農 民對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認識不夠,同時,也缺少這方面的專家。大多數農民合作組織還是通過某個致富帶頭人發起的,其組織結構、組織形式、產權關系等方面需要完善和專業指導。然而,全國還沒有農業高校設置合作經濟專業,而具有較高合作經濟理論和實踐水平的人才缺乏,難以向廣大農民進行教育和宣傳,對其實踐進行指導。

2 政府相應的解決措施

2.1 加快立法建設,優化法制體系

責任明確、法律形態清楚是市場經濟對市場主體的本質要求。農民合作經濟組建運營必須納入法制化的軌道,這既是組織本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政府有效維護農村市場經濟秩序的要求。基于非農業領域中的合作經濟組織尚未普及,缺乏綜合立法基礎,同時也無法將農村社區合作經濟組織、供銷社、信用社、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納入一部法律,國家已于2006年10月31日頒布《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并已于2007年7月1日實施。因此,在現在已經制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情況下,國務院等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出臺該法的實施辦法,從制度上明確合作組織的性質、法人地位、產權制度、成員資格、登記程序、運行機制、分配方式等,是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迫切需要。同時,各級政府要盡快明確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多渠道金融支持和服務的辦法、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做到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農民合法經濟權益、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2.2 規范政府行為,合理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

政府與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關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農委、科協、農技站、經管站、供銷社等職能部門和實體,往往通過興辦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有效行使其職能;另一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成立與運行需要政府在財政、管理等各方面的支持。其實,基于中國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現實,行政組織的介入與影響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需要的,問題的關鍵在于,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創建和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對自身角色定位的認知和介入方式的把握。我國政府應始終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和“扶持不干預,引導不參與”的基本準則,規范政府行為。

2.3 改善宏觀政策環境,規范和加強政府扶持

(1)從財政資金扶持來看,財政支持既是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舉辦各種事業穩定的資金來源,也是政府通過合作組織落實有關政策、興辦公益事業的重要保障。中央財政已列專項資金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予以扶持,許多地方政府把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扶持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明確使用重點,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目前政府要重點對符合以下條件的組織予以財政支持:①以享有家庭承包經營權的農民為主體,初具規模且產權明晰、成員股權相對平均;②以當地主導產業和名優特產品為依托,符合優勢農產品區域規劃;③對促進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有較強帶動能力;④規范執行合作制原則,運行機制合理,財務和分配制度健全,實行贏余返回,具有良好示范作用;⑤服務網絡健全,有統一質量標準、注冊商標和產品包裝。扶持的主要目的要定位于增強生產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將采取多種形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資金支持。同時,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采取多種形式,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務;并對合作經濟組織內部融資和保險的風險準備金補貼等給予支持。這樣多股力量形成合力,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健康發展。

(2)從稅收優惠看,借鑒國外經驗,我國政府也應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支持力度,提供稅收優惠。學者認為,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組織生產、銷售自己的產品及其加工品,應免征營業稅和所得稅,或者實行低稅率;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因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需要從國外進口的設備和技術,應免征關稅和進口增值稅;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員的股息、紅利等資金收益,應免征個人所得稅,以促使更多的農民參加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3)從宏觀政策環境看,政府還要推動完善有利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合作知識普及、技術推廣、內外貿易等制度,同時提供業務支持,扶持相關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大政策、法規宣傳力度,堅決遏制各種向其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行為,同時指導其照章辦事,依法經營;打破條塊分割格局,建立規范的農產品貿易體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為一個以服務為宗旨,推動農產品有效交易,增加成員收入為目的的社會組織,合理的國內外貿易體制是其功能發揮的必要外部條件。只有打破條塊分割格局,建立自由的農產品國內貿易和規范的市場運行規則,其購運銷核心功能才能正常發揮。

關于培育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調查與思考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我縣廣大農村應運而生。最近,筆者就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通過調查后認為,我縣群眾自發組織起來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出現時間雖然短,但已逐漸顯示其蓬勃的生命力,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促進農業產業化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一、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形式及其運作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把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加工、經營、服務的農民、組織或其他人員自愿組織起來,以搞好服務、促進發展、增加收入為目的,通過提供技術、信息、購銷、加工、儲運等服務和其他方式,實行自我管理、民主決策、互助合作的經濟組織。我縣第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1998年成立的郭家壩鎮原桐樹灣村科普協會。截至20__年底,全縣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已達30多個,加入組織的農戶有1180戶,輻射和帶517878秘書網動周邊農戶近120__戶。從組織類型上看,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具有多元化的特點。

1、龍頭企業依托型。由龍頭企業(公司)牽頭發起,創建“公司 基地 農戶”模式的組織。其特點是:通過訂單的形式,連基地連農戶連市場,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如楊林橋鎮以富鋒魔芋公司為龍頭組建的天鵝魔芋生產加工營銷合作社等。

2、主管部門扶持型。依托政府或財政、農業等主管部門組建起來的農民專業組織。其特點是:在資金籌集、內部管理等各方面較多地依賴于政府或各部門。如郭家壩鎮童莊河臍橙生產營銷合作社、梅家河板栗協會等。

3、基層組織主導型。基層組織結合本村產業實際組建起來的專業組織。其特點是:村“兩委”干部為合作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一并行使合作組織的各項管理職能。如梅家河鄉鄭家嶺村西瓜協會則為這種類型。

4、能人效應帶動型。在一些具有生產技術專長的鄉土人才或銷售能人的帶動下,周邊農民在技術、銷售等方面以其為依托自發組建起來的組織。其特點是:完全由農民自發組建而成,并以能人為依托發展。如楊林橋鎮響水洞村第十三社區桑蠶協會就是這種類型的組織。

盡管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17878秘書網建設尚處于摸索起步階段,且這些組織也僅具備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雛形,但在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1、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利用自身的優勢,及時掌握生產技術和市場動態,組織和指導廣大農民生產適銷對路、技術含量較高的新品種,形成規模化生產,帶動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為形成主導產業和專業生產提供了物質基礎。如梅家河鄉鄭家嶺村農民專業協會自20__年成立以來,按照“遠抓柑桔、近抓瓜果、狠抓畜牧、多經致富”的思路,帶動農民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調出了特色,調優了結構,調富了農民。

2、推廣了農業生產技術。農民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在技術和品種改良方面,亟需提供服務,但現有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從服務手段、方法及內容方面,都遠遠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的要求。而各類專業合作組織成立后,在農業技術推廣中顯示出獨有的優勢。如全國百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試點單位之一的郭家壩鎮童莊河臍橙生產營銷合作社,自20__年成立以來在指導農民生產、促進科學技術和生產標準化應用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該社在華中農業大學引進“紅心”臍橙枝條,聘請專家現場傳授柑桔嫁接技術,再通過社員輻射全鎮柑農,不僅提高了童莊河流域17個村的柑農種植技術,而且為全鎮乃至全縣起到了引導和示范作用。

3、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與農戶建立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在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前提下,將分散經營的農戶組成聯合體,聯合起來闖市場,實現了分散經營的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連接,降低了市場風險,增加了農民收入。如20__年剛成立的梅家河鄉板栗協會,積極主導全鄉的板栗銷售,改變了過去外地商販、本地小販各自為陣的混亂收購局面,維護了栗農的利益,全鄉通過協會有組織地銷售板栗,均價比上年提高了0.4元/公斤,僅此一項栗農增收近20萬元。

4、發揮了能人帶動效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以一大批農村經紀人、專業大戶、致富能手為主心骨,產生了“能人”聚集效應,促進了資金、技術、信息合理流轉和發揮更大的作用。如童莊河臍橙生產營銷合作社把全鎮90多名柑橘銷售大戶吸納到合作社,充分整合這些大戶的市場信息資源,主導了全鎮的柑橘銷售。20__年該鎮臍橙社會產量達6萬噸以上,有近60是通過合作社有組織地銷售出去的,其中僅該社理事長韓永武為外地客商代收和自行組織外銷就達4000多噸。

二、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亟待規范完善

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組織與國內外先進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相比,其組織方式、管理辦法、合作形式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組織形式上的依賴性。一是組建上依賴。我縣現有的初具發展規模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絕大多數由政府及農業、財政等部門及基層組織創建而成。二是管理上依賴。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組建起來以后,仍由政府、主管部門或基層組織行使管理職能,背離了“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理念和原則。由于這種從組建到管理自始至終純粹的依賴性存在,導致行政色彩濃厚,許多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重大項目和活動中決策不民主,社員(會員)沒有自主活動的空間,沒有表達自己獨立意志的途徑,民主性得不到充分體現。

(二)合作形式上的松散性。517878秘書網一是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沒有在管理部門登記,其名稱極不規范。二是絕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目前仍處于“三無”狀態,即無章子、無牌子、無場所。三是90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內部管理極不規范,有的沒有制定《章程》,有的缺乏具體的管理制度等,最關鍵的是組織與社員(會員)間的利益聯接和分配機制不健全,沒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緊密聯合體。

(三)生產經營上的局限性。一是合作范圍上的 局限。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全部為鎮、村內合作,沒有擺脫行政區域的圈子,合作范圍較窄;產業也只局限于柑桔、魔芋、桑蠶、高山蔬菜,且大都為同一產業內合作,沒有跨產業合作。二是產業規模上的局限。我縣除柑桔產業外,大多數產業尚處于發展階段,不能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供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三是服務手段上的局限。我縣95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自身無收益,服務功能較弱且服務手段落后,難以實現“產供銷、農工貿、產學研”一體化的目的。四是人員素質上的局限。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大多數文化素質較低,懂技術會經營市場開拓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

(四)發展規模上的艱難性。一是資金瓶頸制約。全縣95以上的合作經濟組織自身無經濟收益,由于資金運作困難,許多想辦的事情辦不成,更談不上發展。二是配套的法規政策不到位。國家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立法進程緩慢,遠遠不適應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迅猛發展,致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身份、登記等一些老大難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三是缺乏政策支持。雖然中央、省、市出臺了一系列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政策性文件,各級財政每年拿出部分資金專門用于扶持合作經濟組織,但仍不能滿足經濟組織發展的需要,同時,地方也沒有結合實際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

三、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有可為

(一)加大宣傳教育,提高思想認識。進一步加強對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的宣傳教育,宣傳教育的對象應當分層次,宣傳內容應當有所側重。一是對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主要領導進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意義和合作經濟基本知識的宣傳教育,使其明確政府部門在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中的作用。二是在擬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的地方,對農民群眾進行合作社基本知識的宣傳,使其明白合作社的性質和作用,以達到喚起或增強農民群眾的合作社意識的目的。三是對已經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的地方,則主要是對合作社成員特別是管理人員進行合作社基本制度和經營管理技能的教育,以提高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規范性和經營水平。四是在合作社基本知識宣傳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合作社骨干和合作社企業家(發起人)的發現和培育,通過他們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和發展。

(二)抓好現有典型,總結經驗推廣。現階段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不能片面追求數量,大面積推開,而必須是認真培育好現有的經濟合作組織典型,注重成效,通過成功個案的示范作用,幫助農民認識合作經濟,帶動農民開展專業合作。具體到某一個地方,農民專業合作要注意產業種類、服務領域和領辦主體的多樣性。要從實際出發,選擇合作的切入點。要針對農民的意愿,把重點放在技術服務、生產資料供應和農產品銷售上。可以首先重點開展某一個方面的合作,取得經驗后逐漸擴大合作領域。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還應當包括組織制度規范性的建設,要始終堅持自愿、民主、互助、平等以及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則,突出農民專業合作的民間性和服務性。

(三)加大政策扶持,優化517878秘書網發展環境。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情況,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實際,出臺優惠政策及辦法,將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同企業、社團組織區別開來,在工商登記、稅收優惠、信貸扶持、教育培訓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特別是要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資金扶持力度,千方百計突破發展的資金瓶頸障礙,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供優良的發展環境,鼓勵相關部門牽頭興辦或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引導現有的農村經紀人逐步過渡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吸引更多的農民加入到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中來,促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跨區域跨行業發展,不斷壯大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隊伍。

(四)堅持因地制宜,探索發展模式。從我縣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多種形式探索,多種模式發展。比如在合作組織形式上,可以興辦農產品專業、銷售協會,也可以興辦中介、科技服務型協會;在合作機制上,可以是以產品或生產要素為紐帶的股份合作制,也可以是其他靈活多樣的激勵機制;在合作層次上,堅持多層次并舉,可以由農村經營大戶、有專長的農民牽頭興辦,可以依托龍頭企業、生產基地興辦,也可以依托農技部門、供銷部門興辦;在合作范圍上,可以由村(組)、鄉(鎮)舉辦,也可以跨村(組)、跨鄉(鎮)舉辦;可以圍繞第一產業辦,也可以圍繞第二、第三產業辦,還可以與外來農戶或外地企業辦。

(五)把握發展重點,提升產業層次。一是圍繞地方優勢資源特別是特色優勢產品、產業來引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二是與龍頭企業結合起來。只有與龍頭企業結合起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才能做大做優、上規模上水平。三是發展多種形式的專業組織。圍繞農業生產資料、市場需求,發展農資消費合作社;圍繞優質資源和主要產品,發展專項的生產加工企業,通過一體化加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高效益;圍繞交通優勢和物流,發展運輸合作社;圍繞社區服務,發展農村綜合服務社。四是實行標準化生產。把產品標準化生產作為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環節,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成為推廣新技術、新標準的載體,并在引導標準化生產中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協調能力和發展水平。

(六)加強部門指導,完善內部管理。明確合作組織的業務指導部門,改變多頭管理,缺乏有效指導的現狀,強化部門責任,搞好對合作社的指導、協調、監督和服務,做到“搭臺不登臺、參與不干預、服務不增費”,為合作社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一是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內部管理機構517878秘書網,選舉產生理事長、監事長,明確其職責任務。二是指導會員在民主議定的基礎上,制定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章程》,明確發起人、合作內容、經營要素、權利及義務、經營目標等方面的內容。三是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圍繞《章程》建立健全內部風險儲備、利益分配、契約約束機制,真正讓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會員形成“利益共同體”,確保為社民服務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在保護社(會)員利益的基礎上,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經濟專業論文:經濟管理類專業教育的發展思路

摘 要: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經濟管理類專業以它對社會生產的作用表現出重要意義.經濟管理類專業對實踐性教學環節有特殊的要求。目前在教學實踐中,對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多流于形式。使得該類專業的畢業生偏離了高職教育的目標。本文通過考察分析,就如何為高職學生提供實踐教學環境,如何加強實踐性教學做了相關的總結。

關鍵詞:經濟管理;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

1 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等職業教育的意義

1.1 重要性。目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的主流形式之一,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也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1.2 培養目標。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能熟練運用經濟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決經濟管理中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以適應企業對一線操作人員和中基層管理人才的需要,并為企業提供高級管理人才的后備力量。

1.3 培養方向。經濟管理類專業應明確定位在技術實施型教育這一類型,并辦出自己的特色。這就要求在辦學過程中應特別注重管理技術知識的運用,為學生營造一種真實的職業環境,使畢業生就業后能在具體的崗位上迅速開展工作。

2 職業環境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影響

我院高職教育的改革目前尚處于初級階段,改革不系統、不深入。以前我院對高職高專教育工科類人才的培養研究較多,但對經濟管理類人才的培養研究較少。與工科類人才的培養模式比較,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顯得非常薄弱,特別是沒有與工商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系,因而使得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與其培養目標存在偏差。

2.1 專業設置相對滯后于企業需求

2.1.1 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環境的不確定性程度越來越高。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競爭環境的變化、產品需求的變化、企業體制的改革、管理理念的更新、企業的大規模改造、管理技術的提升等,導致企業對管理人才的需求日趨不穩定。比如,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概念的導入與實施,使企業增加了對具備相應現代管理技術人才的需要。

2.1.2 穩定的專業教學內容、實踐性教學計劃、從業教師、教學環境、教學理念、教師知識體系等適應不了企業的要求,出現了教學內容與實際需要的斷裂。

2.2 職業環境對學生就業的行業特征的影響。我院所設置的經濟管理類專業都是通用專業,如電子商務、會計、商務管理、市場開發與營銷等,其行業特征不明顯。但學生畢業后都會在一個特定的行業就業,學校與企業聯系松散,不能使學生熟悉就業的行業背景,如國家的產業政策、競爭格局、需求特性、生產工藝、技術水平等等,從而影響學生上崗的能力。

2.3 職業環境對管理工作藝術性的影響。由于教育資源的有限性和傳統教育模式的制約,使得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職教育仍然處于標準化的階段。具體表現在:主講教師單一,甚至沒有專門的實訓老師;每班學生人數較多;教學環節程序化、標準化;實踐性教學也多采用案例教學、模擬實驗等,且由系部統一安排。這種教學模式往往造成畢業的學生一致性太強。而經濟管理工作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工作,特別講究根據不同的情境因素而采取靈活多樣的工作方法。忽視個體教育的模式必將影響畢業生的工作能力。

2.4 實訓場所的模擬性與職業環境的真實性的偏差。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實訓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實訓教師缺乏,實訓基地難以建立,實訓方式單一。目前普遍采用案例教學、模擬實習的方式,這兩種方式具有模擬實習的性質,即使是高度仿真,提供的模擬背景會因設施的不齊全和費用的昂貴而有所簡化,因此與學生將來就業的真實環境有很大的差異性。

3 校企合作是解決職業環境的最佳途徑

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與企業進行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特色的合作,實現教育資源的有償互享,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高等職業教育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是實現其教育目標的最好選擇。

3.1 有利于培養目標的確定。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學校可以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包括需求的種類、結構,以及各類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的變化,掌握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規律,以適時調整專業教學計劃,設置新的專業,培養更加適用的人才。

3.2 資源優勢的利用。通過與企業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社會教育資源。目前我院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起步較晚,教育資源短缺,具體表現在雙師型教師少,實驗實習場所緊張等。而企業積累了大量的生產、建設、經營、管理技術人才,他們可以為職業教育所用。學校與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可以將學校的科研理論優勢與企業的資金優勢、生產優勢、管理實踐優勢相互結合,提高老師的實踐能力,又能為企業及時輸送適用性人才。

3.3 提高學生的就業技能。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我們強調職業教育的技術技能性特色,而參與整個企業的運作過程是學生實訓、實習的最好機會,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具體崗位,這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和學習,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采購、生產、 銷售、財務會計等環節中的具體問題,以及解決現場突發性問題,培養應變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等。例如:市場開發與銷售的學生協助企業對本市各大型商場進行調查,寫出詳細、全面的調查報告,并可在有經驗的銷售人員的帶領下進行實際推銷工作;財務信息與管理的學生進行成本調查,根據考查結果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議。總之,通過實訓學生切實體會了企業間競爭的形勢、職工就業的艱辛、企業管理的難度,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有很大促進作用,極大地縮短了學生與現實之間的心理距離,提高了學生自主處理問題的自信心。

3.4 提高了教師的實踐能力。企業是教師開展調研活動的基地,可以為實例、課題、情景模擬等教學方式提供更多的素材。教師、學生與企業頻繁而緊密的接觸,可以提高教學方式的真實性、具體性和案情的完整性。

經濟專業論文:國民經濟學專業之論文的范文

建設國際性旅游城市的戰略思考

內容摘要:本文闡述了國際性旅游城市的特征與內涵,分析了湖北省宜昌市建設國際性旅游城市的比較優勢與主要差距,指出宜昌建設國際性旅游名城,關鍵是要塑造城市國際性形象,打造具有國際吸引力的旅游產品,發展城市旅游并營造國際旅游環境,構建環壩國際旅游圈和環城休閑度假圈,實現從三峽旅游觀光地向休閑度假地轉變、從三峽旅游過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轉變。

關鍵詞:宜昌,國際性旅游城市,發展戰略

以中心城市構建區域性旅游目的地已成為21世紀旅游發展的新趨勢。我國旅游業正從點線旅游向板塊旅游轉變,城市在區域性的板塊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大。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建在宜昌,宜昌是大三峽旅游圈新的增長極,具備了建設國際性旅游城市的潛質,2000年至2002年接待境外游客和旅游創匯均以80%的速度持續增長。中共宜昌確立的創建世界水電旅游名城的三個目標之一,就是要把宜昌建成國際性旅游名城。把宜昌建成國際性旅游城市,不僅是宜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三峽旅游由點線旅游向板塊旅游轉變的現實需要。

國際性旅游城市的特征與內涵

從理論上講,國際性城市具有明顯的國際比較優勢,包括實力優勢、體制優勢和特色優勢,在世界或世界的某一區域范圍內成為國際事務的服務中心、國際資源的交換樞紐、國際利潤的創造中心或國際影響力的擴散高地,分綜合性和專業性兩大類。國際性旅游城市是在發展旅游方面具有國際比較優勢的專業性的國際性城市,是指具有國際性影響力、吸引力、聚集力和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宜昌確立的國際性旅游名城這一目標具有空間開放性、產業特色性和品牌擴張性等特點。“國際性”體現了空間的開放性;“旅游”體現了產業的特色性;“名城”體現了品牌的擴張性。“國際性城市”是共性;“旅游城市”是個性;“名城”是城市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

一般來說,國際性旅游城市應以國際游客為目標市場,按照國際公認標準或慣例提供旅游產品或服務,其基本內涵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城市旅游形象國際化,具有國際性的感召力。國際性旅游城市應通過特色鮮明的城市文化、城市景觀、主題活動、形象標識和口號等整體塑造城市旅游形象,產生國際性的感召力,并形成國際性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游客滿意率在90%以上。

核心旅游產品國際化,具有國際性的吸引力。國際性旅游城市應擁有世界級的高品位的旅游資源和世界罕見的旅游景觀,更要按照國際標準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核心產品,至少要有1個國家AAAAA級旅游區和若干AAAA級旅游區,能夠產生國際性的旅游吸引力。

旅游服務環境國際化,具有國際性的接待力。國際性旅游應擁有滿足國際游客旅游消費的環境,即城市的基礎設施、接待設施、服務設施以及語言環境、旅游服務、市民素質等都應遵循國際慣例和國際標準,能滿足主要客源地國游客的旅游消費需求,具有國際的接待能力。

旅游運作模式國際化,具有國際性的適應力。旅游運作模式符合國際慣例,開放旅游市場,引進國外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以國際游客為目標市場,旅游產品設計要適應國際旅游市場的需求;旅游開發與經營應高度開放,具有國際性的適應力。

價值觀念國際化,具有國際性的親合力。國際性旅游城市要有國際化的價值觀念,才能具有國際性的親合力。衡量一個城市的旅游國際化不能用純經濟的標準,而要用城市文化、城市經濟、城市生態的協調發展來衡量,因為旅游更多的是體驗經濟、精神經濟。

旅游活動國際化,具有國際性的影響力。國際性旅游城市會舉辦較多的國際活動,多渠道參與國際交流。通過舉辦國際影響力的大型節慶活動、國際交流活動,并形成品牌效應,從而產生持續的國際性影響力。

游客構成國際化,具有國際性的聚集力。國際性旅游城市具有國際性的凝聚力,城市吸引力和游客市場輻射到海外,接待的游客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并在各大洲都有分布。年接待國際游客數占當地居民總數的比重達60%以上。

旅游經濟國際化,具有國際性的主導力。城市產業結構優化,旅游外匯收入占當地進出口總值達30%以上,旅游業與相關產業的協調度和整合度高,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高,旅游業總收入占GDP的比重超過10%,成為城市經濟的主導產業。

宜昌創建國際性旅游城市的優劣勢分析

比較優勢

在發展中國家城市現代化、國際化普遍不高的情況下,考察國際性旅游城市,更主要的考察一個城市在發展國際旅游方面的國際比較優勢。宜昌建設國際性旅游城市優勢突出,主要表現為:

獨具個性的國際性比較優勢。宜昌城市與三峽工程、葛洲壩以及西陵峽(東段)融為一體,工程文化、山水風光、歷史文化交相輝映,長江三峽、三峽工程等世界級旅游資源品位高,在建設現代工程型國際性旅游城市方面具有顯著的國際性比較優勢。宜昌在三峽旅游格局重構中已成為三峽旅游重要的增長極,成為國際旅游發展的優勢增長區。

富有魅力的國際性交流平臺。三峽工程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工程,將與北京的長城、西安的秦兵馬俑一道成為中國旅游的標志性產品,具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此外,宜昌舉辦三峽國際龍舟拉力賽、三峽旅游節等國際性的活動,構建富有魅力的國際性交流平臺。

優美的人居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生態化是所有國際性城市的共同特征,旅游是“眼球經濟”、“環境經濟”,國際性旅游名城更要有優美的生態環境。宜昌城市山水交融,城區綠化率高達40%,水資源與電力資源豐富,山水園林城市特色鮮明,人居環境優越,這些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為宜昌市建設國際性旅游城市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開放的移民城市文化。開放是國際性旅游城市的基本特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地理環境,宜昌歷史上乃兵家必爭之地、貶官經停之地;1876年開埠成為長江上重要的港埠城市;葛洲壩的建成使宜昌從一個小城鎮轉為中型城市,如今三峽工程的興建正使宜昌向較大的城市邁進。宜昌是名副其實的移民城市,具有濃厚的開放意識和開放性、兼容性、多元化的國際性城市文化特征。

不斷增強的城市國際機能。城市國際機能是一個城市參與國際性競爭的功能。自2003年三峽工程蓄水發電起,三峽工程進入收益期,宜昌城市經濟實力正處在快速增長期,城市現代化水平日益提高,城市旅游功能日益完善,旅游產業集群優勢逐漸顯現。三峽機場國際口岸升級、城市旅游步行街、游客中心、旅游超市等項目相繼建設,宜昌城市國際機能正日益增強。

劣勢分析

與國內外發達的國際性旅游城市相比,宜昌要建設國際性旅游城市還存在著以下差距:

城市現代化綜合水平較低。現代化是國際性城市的基礎與前提。宜昌的城市經濟發 展、城市建設、城市文明、科技發展等現代化綜合水平較低,尤其是入境游客進入條件、旅游接待服務能力等還有待改善,宜昌還未開通國際航班,至今還沒有一家五星級酒店,還沒有一家進入全國“百強”的旅行社。

城市形象國際知名度不高。城市形象是社會公眾對城市的綜合評價和總體認識。宜昌城市形象在策劃、塑造、推廣及其影響力的國際性水平不高,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有待提升,宜昌仍處于中國發展國際旅游的第四集團,還不是境外游客游覽中國的首選目的地。2004年來宜境外游客中80%為一日游,在宜花費167.32美元/人天,停留時間僅1.21天/人,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旅游產品國際吸引力不大。宜昌有國際影響力的資源開發不夠,三峽工程游仍是初級觀光產品,對具有國際吸引力的屈原文化、昭君文化、三國文化的旅游開發重視不夠,城市文化娛樂項目配套不足,缺乏能留人的旅游度假產品,現有的旅游產品國際吸引力不大。而國內同類旅游城市如桂林、三亞、黃山等已經實現由觀光旅游地向休閑度假地轉變,而宜昌還是三峽旅游的觀光過境地。

城市文化國際性氛圍不濃。國際性文化氛圍包括語言環境、國際旅游要素、市民國際素養、運行國際慣例等,宜昌在這些方面均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缺乏外向型人才和國際交流場所,難以適應建設國際性旅游城市的需要。

中心城市旅游集散功能不強。宜昌中心城市的旅游凝集力和擴散力不夠,入境游客幾乎都集中在長江三峽線,環城旅游交通網絡還未形成,城市布局、產業結構、旅游功能有待完善,中心商務區(CBD)、旅游服務設施仍需進一步配套。宜昌尚無大型國際性的會展場所,這些都制約了會展旅游、商務旅游的發展。

旅游產業關聯帶動作用較弱。宜昌旅游經濟還是數量擴張型,對第三產業以及GDP的帶動效果不明顯;旅游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協調程度有待增強,宜昌旅游經濟還是孤立的產業體系,旅游與相關產業加強互動與整合,還沒有形成以旅游業為主體的產業鏈和產業群,旅游發展實力不強。2004年宜昌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13.4:54.6:32,旅游業總收入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足8%,與國際性旅游城市的要求還有相當大差距。

宜昌建設國際性旅游城市的戰略部署

發展目標

抓住三峽工程建設的最佳戰略機遇期,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加快宜昌旅游產業發展,力爭進入中國最佳旅游城市行列,建成三峽地區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成為中國重要的國際性旅游城市。爭取到2010年,實現年接待游客1000萬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1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100億元,旅游業逐步成為宜昌經濟的支柱產業。

發展戰略

形象提升戰略。在旅游進入形象傳播時代的今天,塑造和推廣特色鮮明的旅游形象,對于國際性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建設與營銷至關重要。為此,要通過形象設計、形象塑造、形象推廣等,整體提升宜昌城市的國際旅游形象;借助舉辦國際性的活動和奧運旅游的機遇,加大“靈奇三峽?激情宜昌”宜昌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推廣力度,使宜昌與長江三峽一道名揚中外。

產品打造戰略。宜昌要融入國際旅游經濟圈,關鍵是要有核心競爭力產品。宜昌應著力開發三峽大壩、長江三峽、昭君和平文化三大品牌資源,圍繞三峽大壩實行環壩突破,舉市場之力建設三峽環壩旅游圈,同時要發展宜昌城市旅游,建設與國際性旅游城市和三峽工程相匹配的國際性旅游產品。

區域聯合戰略。加強區域聯合,呼應漢渝,借勢發展,特別是要加強宜昌與武漢、重慶的旅游合作,實現三地旅游的交通互動、產品互動、市場互動、營銷互動、管理互動,形成區域旅游整體的國際競爭力。同時要通過線路組織與營銷,加強與張家界、神農架、武當山和西安的聯動,推出富有特色的國際旅游線路。

協調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協調國際旅游與國內旅游、觀光旅游與度假旅游、城市旅游與縣市旅游、旅游發展與城市建設、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開創宜昌和諧旅游的新局面。

人才興旅戰略。旅游的競爭更是人才的競爭,國際性人才帶來國際性理念。宜昌建設國際性旅游城市,人才是保障。為此要加大人才培育和引進力度,遵循國際慣例,推行國際性機制,提供國際性標準的服務,營造國際性人才的成長環境、創業環境和發展環境。

發展布局

根據宜昌旅游資源分布、交通條件、文脈特征和產業發展現狀,發揮宜昌中心城區旅游接待中心和三峽大壩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確立“一心二圈三片五線”的發展布局。

一心。即以宜昌中心城區為旅游接待服務中心。重點是增強宜昌城市旅游功能,改善國際游客進出條件,完善城市游憩系統,營造國際性旅游氛圍,提高旅游接待服務水準,提升宜昌市國際旅游整體競爭力,使之成為三峽國際旅游區的重要接待服務中心。

二圈。即構建三峽環壩國際旅游圈、宜昌環城休閑度假圈。三峽大壩已成為三峽國際旅游新的核心吸引物,重點是發揮環壩旅游產業的集群優勢,圍繞大壩工程旅游配套文化和生態旅游產品,積極推進環壩旅游經濟一體化進程,構建三峽環壩國際旅游圈,使之成為三峽國際旅游新的經濟增長區。加快宜昌環城休閑度假產品開發,重點開發清江水色風情、五峰原始生態、大老嶺森林避暑、城郊生態農業等休閑度假產品,使宜昌從觀光過境地向休閑度假目的地轉型。

三片。即三峽大壩國際旅游區、清江風情度假區、三國文化體驗區。重點開發完善三峽大壩國際旅游區,形成以三峽風光為背景,水電文化為特色,三峽大壩、葛洲壩和宜昌城區為依托的綜合型旅游區,成為宜昌推向國際旅游市場的龍頭產品;突出土家風情和湖光山色,建設清江風情度假區;突出關公文化和宗教文化,建設三國文化體驗區。

五線。加強橫向聯合,跳出宜昌重組旅游線路,以三峽大壩為核心構建五條國際旅游線,即:中線——三峽大壩?西陵峽?葛洲壩“兩壩一峽”旅游線;西線——三峽大壩?長江三峽?重慶“高峽平湖”旅游線;北線——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一江兩山”旅游線;東線——長江三峽?三國?西安“朝秦暮楚”旅游線;南線——長江三峽?清江?張家界“兩江一山”旅游線。

戰略重點

高起點規劃,塑造國際性城市形象。樹立“城市就是旅游景點”的城市旅游發展觀念,把宜昌納入國際國內旅游經濟發展圈,把宜昌旅游放在國際國內旅游經濟發展圈內進行定位,堅持旅游發展與城市建設一體化,城市規劃建設要突出水電特色和旅游功能,使宜昌成為最適宜人類旅居的城市。宜昌作為世界最大的水電之都,無論是三峽風光、三峽工程,還是三峽文化,都能給游客以“激情”的感受,英文ELECTRIFYING可譯為“電”或“激情”。確立“靈奇三峽?激情宜昌”城市形象,既一語雙義,又將宜昌與三峽緊密結合,便于推廣。

高標準建設,打造國際性旅游產品。大力實施旅游精品名牌戰略,多渠道籌集資金,建設高檔文化、娛樂、體育設施以及大型 城市標志性建筑;重點建設“兩壩一峽”和“高峽平湖”旅游區,加快清江休閑度假產品、三國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發揮三峽工程巨大旅游磁場效應,形成環壩國際旅游圈、環城休閑度假圈,促進宜昌從三峽旅游觀光地向休閑度假地轉變、從三峽旅游過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轉變。

高水平管理,營造國際性旅游環境。重點營造國際性創業環境、國際性語言環境,提高城市的國際化管理素質。通過建立跨部門、跨行業的協調管理機制,優化配置城市服務業的各類資源,城市道路、機場、火車站、碼頭及旅游景區、公園的路牌和標識、公共信息圖形符號要符合國際標準。增強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旅游意識,強化市民的城市形象意識和國際性旅游名城的公民意識,增加宜昌城市旅游的親合力。早日解決宜昌三峽機場的口岸升級,簡化出入境手續,創造條件實施落地簽證制度,使國內外客人進得來,散得開,出得去。

高水準營銷,擴大國際性客源市場。調整宣傳思路,改變以往突出宣傳三峽而忽視宜昌的宣傳策略,多渠道營銷“靈奇三峽?激情宜昌”城市旅游形象。抓住北京奧運機遇,倡導“北京觀奧運盛會,宜昌攬世紀工程”。特別是要通過舉辦三峽國際龍舟拉力賽、三峽國際水電旅游節、世界臨壩城市發展論壇、國際水電經濟論壇、國際和平論壇等國際性的活動,提升宜昌旅游的國際注意力和影響力,使更多的境外游客來宜昌,看大壩,游三峽。

高質量發展,增強旅游國際性競爭力。建設國際化旅游運行機制,大力培育市場主體,通過引進、聯合等多種途徑,使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大企業、大集團落戶宜昌。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標準化建設工作,逐步完善“食、住、行、游、購、娛”的旅游配套功能,壯大旅游核心產業群。探索旅游與相關產業之間的整合與互動機制,延伸產業鏈,擴大產業群,提高第三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增加游客在宜昌的停留時間、增加游客在宜消費、增加旅游收入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增加旅游業對第三產業和國民經濟的貢獻率

經濟專業論文:正確處理好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過程中幾個方面的關系

1、國家技術經濟部門、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都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要注意發揮各自的優勢,搞好分工協作共同為農業和農民服務

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一種新型的農民合作組織,它和原有的社會經濟組織有著密切的聯系,有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本身就是原組織職能轉化或體系分化的結果。還必須看到。在現階段乃至今后一個很長的時期,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整個農村組織資源中比重不會很大;同時,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也只能起到補充和載體作用。所以,必須加強與其他組織的合作,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才能搞好服務,才能促使它健康發展。現階段,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迫切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2、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的關系

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圍繞專業生產經營開展服務,其成員往往是跨社區的,然而又不可能脫離社區開展服務,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成員既是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又是某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成員,所以,它要在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的配合支持下開展服務。在一些由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牽頭興辦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更是如此。

3、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科技部門的關系

這種關系實際上是指導與被指導,互為支持的關系。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積極爭取科技部門的支持,主動承擔技術推廣的中介和組織任務,建立科研開發、示范基地,聘請科技人員直接參與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工作,充分發揮科技部門在指導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普及科技知識、發展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骨干作用。文秘站版權所有

4、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各級政府的關系

從目前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與引導,這和民辦原則并不矛盾,這種扶持與引導需要把握住幾點:l)政府要制訂必要的適度干預與扶持政策,予以正確引導;2)政府部門切不可包辦代替,把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搞成官辦的組織;3)當地政府領導不要在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中擔任實職;4)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可以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兼職或任職;5)充分尊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經營自主權和財產所有權,不能搞“平調”,不能加重其負擔;6)絕不能一哄而起。

經濟專業論文:區域優勢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特色培育及實踐

引言

“十一五”期間,中國高等教育迎來了新的機遇和發展階段,提高教學質量和培育特色成為高校的共識。對于中國較早開辦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要辦出特色確實面臨著較多的困難,如何發揮特長,確立競爭優勢,以差異化競爭策略重塑專業特色,從而贏得生存與發展空間形成特色,是擺在所有高校面前的重要課題。

由于各高校對專業特色的含義理解不清,指導思想不明確現象比較普遍,導致各高校在專業特色的建設過程中重宣傳、輕建設,或者只是簡單模仿名校,并不清楚到底什么是專業特色,到目前為止,只能在教育部2004年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當中找到辦學特色的解釋:“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優質風貌。特色應當對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作用大,效果顯著。特色有一定的穩定性并應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得到公認。”該方案認為特色可體現在不同方面:治學方略、辦學觀念、辦學思路;科學先進的教學管理制度、運行機制;教育模式、人才特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以及解決教改中的重點問題等方面。對辦學特色的解釋涵蓋了專業特色、人才培養特色以及各學校的特色定位,但是作為專業特色來說,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長期積淀出來的特有的東西;二是要對提高教學質量發揮重要作用;三是特色要有一定穩定性,并被社會認可。

有關特色專業建設的研究,國內學者謝朝陽等(2009)、馬晶(2008)等結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育現狀,主要從教學理念、教學計劃、教學管理、實踐教學等方面提出了特色專業建設的思路,在目前的研究中把專業特色等同于人才培養特色,把特色定位與特色本身相混淆,很少有基于區域經濟優勢對本校的特色專業進行規劃建設,本文擬以河南工業大學為例,結合河南省新型工業化和糧食核心區建設研究國際經濟與貿易特色專業建設問題,在此基礎上,著手培育師資隊伍、教學方法、專業課程與教學實踐特色。

一、依托區域優勢培育專業特色

1.打造食品工業強省的戰略機遇。河南省基于全國糧食主產區和糧食核心區建設的戰略要求,力求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轉變,從普通農產品到優質農產品生產,從初級農產品到深加工增值,從“賣原料”到“賣產品”,河南省農業產業演繹著深刻的嬗變,向農業強省進一步邁進。2012年河南省食品工業經濟總量居全省工業行業首位,居全國食品工業第二位,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第一糧食轉化加工大省、全國第一肉制品加工大省。河南食品加工業的迅速崛起,是河南由農業大省邁向農業強省的一個標志性變化,這種源自農業的經濟增長,為向經濟強省跨越,實現“中原崛起”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河南省在2009年在《河南省食品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明確將食品工業列為省戰略支撐產業加以支持。規劃明確指出,以河南省糧食核心產區建設為契機,極力推進食品工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相結合,今后十年依然要把食品工業作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中原崛起的重要戰略支撐產業,把河南建設成為全國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食品工業強省,實現從“中國糧倉”到“國人廚房”和“世界餐桌”的跨越。

2.建設鄭州中原國際物流園區。河南作為全國交通樞紐,一直努力打造全國乃至國際物流園區,《鄭州現代物流中心發展規劃綱要(2006—2010年)》,指出,要以圃田為中心,在鄭汴路、金水東路(鄭汴快速通道)、京珠高速公路兩側區域,并逐步向開封方向展開,規劃建設集市域、區域和國際物流于一體,具有多式聯運、集裝箱中轉、貨運、保稅倉儲、分撥配送、流通加工、物品展示、信息服務等功能的中原國際物流園區,成為鄭州中心物流樞紐主要的功能載體、中西部地區優勢突出的國際貿易窗口和全國重要的商品集散加工地。

河南作為全國第一農業大省、第一糧食生產大省和重要的經濟大省、新興工業大省,在全國的戰略地位舉足輕重。因此,河南省必須以發展新型工業化為契機,抓住國家糧食戰略工程——糧食核心產區建設的機遇,以及河南省開放帶動戰略對人才的需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進行特色專業建設時必須考慮我省新時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提供河南省實現新跨躍、新崛起的“動力源”。 因此,以河南省新型工業化和糧食核心區建設為背景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特色專業建設問題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專業特色培育的實踐

河南工業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經過長期的積淀,專業凸顯了河南工業大學在國際物流和糧食產業研究領域的學科優勢,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的學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河南省對國際物流和國際農產品貿易方面的人才需求。但是在新的歷史機遇下,基于以上河南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分析,我們認為河南省新型工業道路、糧食核心區建設、以鄭州為中心的物流樞紐中心建設,進一步加大了對國際物流和國際農產品貿易人才的需求,但現有的專業培養模式不能滿足河南經濟發展的實踐要求。

因此,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必須緊扣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突出河南省貿易的區域性貿易特點,加大與相關行業協會、用人單位的溝通力度,廣泛征求相關業務部門意見,集思廣益,以河南省經濟建設與發展為導向,推動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特色建設,以培養具有較系統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及實務知識,具備國際商務溝通能力、國際 物流管理、國際市場分析能力、國際貿易運作能力、從事國際農產品貿易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服務于河南區域經濟建設。特色專業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用人單位訪談等途徑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規格定位進行調研,進而對該專業特色培育開展規劃等工作,圍繞該專業特色培育的需要,我們主要在師資隊伍、教學方法、專業課程與教學實踐等方面進行特色培育,并將教改成果體現在最新版的專業培養方案中,期待落實到教學實踐并接受實踐的檢驗、評價,不斷完善,直至最后得到社會公認并產生一定影響。

1.師資隊伍:企業家進課堂。河南省獨特的區域優勢造就了一大批國際物流、糧食期貨貿易以及國際農產品貿易方面的專家和企業家,企業家在多年的創業與經營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引入企業家進課堂,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課本上無法學到或體會的知識,而且一定程度上改變“實踐型”教師缺乏的現狀。具體做法是,由專業教師牽頭規劃,開設專業選修課,邀請企業家通過專題講座方式給學生講學。經過多年的實踐,本專業不僅已邀請多位外向型企業的知名企業家和高層管理人員進入課堂講學,而且還與他們建立了較為穩定的合作關系。

2.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將案例教學法引進課堂是許多院校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常用的教學方法。案例如何體現“典型性、時代性、貼近性、借鑒性”卻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尤其是貼近性往往是一些國內外經典案例所不具備的。而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將河南省企業的對外貿易、境外投資和國際物流等典型案例引進課堂,不僅增加貼近性,而且更具有借鑒性。通過實地調研、高層訪談或當地商業媒體等多種渠道挖掘河南企業國際化經營案例,并按不同課程匯編成分冊,現已有“實用國際貿易實務案例”、“國際物流教學案例”、“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案例”等,將案例實實在在地融入理論教學,很好地為理論教學服務。

3.專業課程:地方課程。專業課程是專業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培養學生專業素質的特質課程。為適應新型工業化、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糧食生產核心產區建設和鄭州市物流樞紐中心的建設,按照我校在國際物流和糧食產業的學科優勢,進一步強化專業特色,課題組通過長期的準備與就地取材,已經先后開設《糧食期貨貿易》、《國際農產品貿易》、《糧食經濟》、《國際物流》、《國際采購》等課程。具體實施過程是,本專業教師(課程負責人)負責組織策劃,專業教師與校外專家、企業家共同對中小企業創業及經營活動進行深度挖掘,形成課程教學體系,組織自編講義,通過專題講座的方式向學生講授,拓展了學生的專業知識。

4.實踐教學:仿真實訓。利用外貿實習平臺、外貿單證實習平臺、電子商務模擬實驗平臺、國際物流運行平臺,通過整合各類軟件,形成高度模擬的國際貿易實務、海關實務、國際結算、國際物流、電子商務相關課程的實驗環境。

5.實踐基地:對接+滾動式。作為專業教學的重要部分,實踐教學日益受到各方重視。實踐基地更是夯實實踐環節的基礎。以專業人才培養為依托,該專業與相關外向型企業實行對接,建立長期穩定的實踐基地,隨著畢業生人數的增長,不斷創建新的實習基地從而保持其數量的滾動增長,我們稱之為“對接+滾動式”實踐基地。這樣,學校與企業為學生共同構建了穩定的合作基地。通過多年的運作,該專業已與本地20多家有影響力的企業建立了該種類型的實習基地,從而保證專業實習“有組織、有保障、有內容、有收獲”。

結論

高校如何辦出特色,確立競爭優勢,以差異化競爭策略重塑專業特色,是各高校面臨的共同關注的問題。普通院校如何通過培育專業特色,挖掘本校不同于其他學校的“差異化優勢”顯得尤為重要。河南工業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以河南省新型工業化和糧食核心區建設為背景,依托區域經濟發展在師隊資伍、教學方法、專業課程與教學實踐等方面的特色培育,為地方院校的特色專業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可供借鑒的經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人网站18禁|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公的大龟慢慢挺进我的体内视频|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免费下载|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码在线| 福利100合集 在线播放| 熟女自慰30p| 国精品99久9在线 | 免费|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制服|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757|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av|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色偷偷www8888| 男人天堂网2017| 日本高清另类videohd| 7777奇米四色成人眼影| 成 人免费va视频| 中出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 三年片中国在线观看免费大全|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国产精品毛片大码女人 | 成人国产欧美大片一区| 国产又a又黄又潮娇喘视频| 亚洲av男人电影天堂|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好大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视频 | 欧美裸体xxxx极品少妇|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 性开放的欧美大片黑白配| 学生妹亚洲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