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6 07:44: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林業與生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本文簡略分析了當代林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研究發展當代林業的有效辦法,對大力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與全力創造時興中國有著重要并且深刻的含義。
關鍵詞:林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
前言
當代林業進步迅速,然而有數據顯示,林業發展是以生態文明的破壞為代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泄問題十分緊迫,生態文明的惡化越來越嚴重,故生態文明建設地位與效果日漸顯露。時代的持續進步,民眾的環保認識也跟著進步,生態文明建設慢慢被納入國家工作的計劃當中,變成了往后的重要研討工作。
1 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的關系
1.1 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
在全體社會發展中發展林業起到的影響相當重要,林業建設可以有效防治自然災害等問題,如:空氣污染、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及洪澇災害等,在維護濕地和森林資源方面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林業除了整治生態問題之外,還有構建及宣揚生態文明的職責。
1.2 生態文明是林業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及方針
實行林業建設的目的主要是加強植樹造林的力度,普及植被的覆蓋率,因而解決各種濕地銳化、沙地石漠化等生態問題, 而且恐怕存留損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災害,充分表現林業在生物多樣性維護、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潔凈空氣、節能減排、調整氣候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只能經過加強林業建設才可以實現社會生態文明的建設,推進人與自然的諧和發展。
1.3 林業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保證
生態文明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體系,加強林業建設不僅可以處理各種生態問題,還能為社會的發展供應各種物質資源。林業的各種材質在當今社會的發展中表現著重要的作用,可以普及民眾的生活水準,例如平日生活中用到的桌椅、竹炭纖維衣物等的來源都是從林業生產材料得到的。
2 發展當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的對策提議
依照當代林業與生態文明高度緊密的關系,與當代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體性,個人覺得發展當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應當采用以下的對策。
2.1 強化林業資源維護與管理
最近幾年,在各級有關林業主管部門不斷努力下,我國的森林資源維護管理持續強化,森林面積不斷擴大,森林積蓄穩步提高,森林質量慢慢提高,為開展生態林業以及民生林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基礎??墒牵S著我國城市人口與工業迅速擴大,森林資源管理的諸多新情況、新問題慢慢顯露出來。要是任由其問題持續發展必定嚴重影響林業 “雙增”方針的實現,嚴重妨礙當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進度。充分認識維護發展森林資源對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時興中國的重要含義,穩當解決好經濟發展和森林資源維護的關聯,用力強化對森林資源維護管理工作的引導。嚴格按照林地維護利用規劃審核建設項目林地的使用,掌控用地范疇,固守林地紅線。要踏實推進地方人民政府森林提高指標年度審核評價事務,把森林資源數目增減、質量起落與維護管理當作目的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嚴苛審核,嚴苛賞罰,推進責任落實。要把維護發展森林資源當作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建設的重點工作,突出工作目標、簡單強化管理,為生態文明建設付出新的貢獻。
2.2 加強林業投入幫助力度
林業生態建設是全世界公益工作,所以,開展當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一定提高政府的投入和支持,保證生態工程所在地方財政配套資金落實到位,實在加強對林業部門的幫助力度,保證生態林業建設成功推進。
2.3 加速林業科技改進
科學技術日益滲出于經濟開展與社會生活每個范疇,變成促使當代生產力進展的最生動的要素,而且歸根結底是當代社會發展的決定性能量。所以,發展當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科學進展,基本出路在于科技。加速林業科技改進,是建立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的重要支柱,是改變進展方法、促進林業產業進級、實現綠色提高的龐大動力,是強化林業變革、實現林業發展以及對民有利的有效辦法。更進一步普及對林業科技改進重要性的意識,加強責任感和職責感,堅決推行通過科教的興林策略。
3 結語
建設生態文明是執行落實科學進展觀的新使命,經過將林業和生態文明相互融合的方法,能實現社會經濟的連續性發展。隨著世界文明的發展,生態文明在林業建設進程中的影響是決定性的,為生態文明建設物質的供應得到保證,在創新優良生態環境和經濟開展中有著無法替換地位。
摘 要: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環境的不斷破壞,林業生產也受到了很大影響。森林在生態環境建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林業生產的效益主要來源于森林,因此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是相輔相依的,既要發展林業還要保護生態環境,為我國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貢獻力量。林業生產應該是在保護生態環境前提下開展的,比如進行合理采伐、分類經營、建立生態保護區、加強林業生產的體制改革等,通過這些方法和手段,既滿足林業生產的需求又保護了生態環境的建設。
關鍵詞:林業生產;生態環境
1 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的現狀
目前我國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諧的問題。我國的森林總量達90多億m3,植樹造林是林業生產的主要效益來源,由于自然生態環境遭受破壞,雖然森林的面積在不斷擴張,但森林的質量水平卻不斷降低,林業生產的資源在結構組成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國每年因為荒漠化的原因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數十億美元,荒漠化造成的土地丟失、河流阻塞等問題經常發生。
2 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不和諧的原因
我國仍處在發展階段,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各種原材料的大量支持。目前我國對林木資源的生產利用技術相對落后,無法將林木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得消耗大于生產,造成林業生產不良狀況的出現。由于我國人口的快速增長,使得土地資源越來越少,很多地區占用森林種植糧食,森林資源的面積不斷減少,帶來生態環境的惡化。此外人們不注重保護土壤,在耕作時造成土壤的破壞,對今后植被的恢復與利用也是非常不利的。
3 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的對策
3.1 合理采伐保護生態環境
合理采伐樹木保護森林生態系統,避免消耗大于生產的現象發生。在林業生產計劃采伐生產時,不僅要考慮獲得足夠的木材還要綜合考慮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及樹木種類的搭配、森林的整體景觀等多方面的因素。生態采伐計劃的實施需要涉及到幾個層面,首先林分層面需要綜合考慮林木的物種、產量及品種的選擇搭配,還要考慮生態環境物種的多樣性、森林的景觀等,只有將這些因素合理考慮才能進行合理的采伐。合理的采伐生產完成之后,要保證生態系統不被破壞,保證生態系統的結構合理,還能滿足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景觀水平層面上,在實施采伐時模擬自然的景觀特征。還可以模仿自然界的干擾,比如模仿樹木生長會遇到的自然現象,狂風、暴雨、自燃等情況,通過對樹木進行這些外力的干擾從而促進樹木的有力生長。對林木進行有目標有計劃的人工助燃,可以減少林木的害蟲、去除生長密集的物種。風可以為不同的物種提供生長的環境,由于物種大小的不同,風可以形成林隙為植物生長提供需要的環境,促進林木的快速生長。
3.2 合理經營保護森林資源
在林業生產中要保證生態環境的建設,既要保證經濟效益做好林業生產的分類經營還要不斷完善森林資源的建設。在保證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的前提下,根據區域劃分,科學的管理控制好森林的分類經營??梢园凑丈鐣洕l展和生態環境建設對森林進行分類經營的管理方式,按照資源的自然屬性進行區域的劃分,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林業生產計劃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礎上的,制定出的計劃體系是具有權威性的,這對森林資源管理起著重要的作用,保證了計劃體系的有效實施,明確了任務目標。林業計劃體系是將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既保證林業生產的順利進行滿足市場需求又保證了生態環境的持續發展,加強種植與生產,對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我們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實現林業生產的計劃體系,將計劃落實到位,維護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4 結束語
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是同等重要的,在發展林業生產時不能忽略生態環境的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的同時也要促進林業生產。要在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的大前提下推動林業生產,不斷增加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資源的質量,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不斷推動我國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摘要:從林業產業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入手,剖析當前農村林業產業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現狀,明晰林業產業化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聯系,并提出今后發展的應對策略,推動林業產業化進程,建設美好家園。
關鍵詞:農村;林業;產業化;生態文明;建設
植被是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球生態系統的調節起著重大作用,而林業產業化對整個農業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因此,保護植被,發展林業關系到國民經濟的長足發展。
1 農村林業產業化與生態文明建設
1.1 林業產業化的內涵
林業產業化作為林業發展的高效方式,以植被為基礎,對森林資源進行規劃布局、嚴格管理、專業生產和規模經營,充分利用現代企業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形成全方位、立體化、多方面的一體化經營,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整個林業生態系統的健康運行。
1.2 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提上議程,旨在保護自然環境,建設美麗和諧的新中國,為人民創造一個幸福的生活。生態文明建設就是保護植被、保護動物、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為全球生態環境的改善做出貢獻。
2 農村林業產業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現狀
2.1 林業產業化發展受阻
相比于城市,農村的經濟水平、設施建設和醫療水平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農民對“產業化”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因此,技術上的落后和觀念上的落伍使林業產業化在農村的發展受到阻礙。
2.2 缺乏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農村的教育水平有限,農民的知識水平也不足,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較為薄弱,甚至一些農民還保留著“要想富多砍樹”的落后思想,無規律、無節制地伐木,造成生態系統失衡。
2.3 林業產業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留于形式
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及目標在農村的落實情況沒有引起政府的足夠重視,把經濟增長看作是第一指標,林業產業化與生態文明建設僅留于形式,而沒有實質性的成果。
3 農村林業產業化與生態文明建設間的聯系
3.1 林業產業化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1)林業產業化將森林資源統一管理,可以治理亂砍濫伐的現象,同時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有利于農民樹立環保意識,自覺保護植被資源。(2)林業產業化最終受益的還是農民,農民的收入增長,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就會積極擁護林業產業化的政策,有利于農民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生態文明建設才能得到民眾的支持。
3.2 生態文明建設加快農村林業產業化進程
(1)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生態環境的改善會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的涌進,為林業產業化發展提供基本條件。(2)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有利于農民的身心健康,農民的身體好了、心情好了,才會把更多精力放到工作上,更好地促進林業的發展。
4 農村林業產業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策略
4.1 引導農民樹立正確觀念,保護生態環境
農村教育水平低,使得農民對林業產業化與生態文明建設間的關系認識不足,要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引進人才,鼓勵大學生下基層、當村官,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養,樹立生態環境保護觀念。大力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培養農民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
4.2 改革林業生產方式,發展生態林業
把粗放式生產轉變為集約化生產,提高資源利用率,形成完整的林業產業鏈,加強區域之間的聯系,科學有效地進行經營管理。結合當地生態環境因地制宜,設立防風固沙等生態工程,建設青山綠水的美好家園。
4.3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推進法制建設
無規矩不成方圓,加快完善各項法律法規,使林業產業化有法可依,遏制破壞環境的現象,嚴懲違法分子,警示民眾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辦事。通過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保護生物多樣性。
4.4 不斷創新,完善林業體系
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大膽創新,摸索出一條新型林業發展模式。同時,大力發展科技,建設林業科技園區,建立信息管理平臺,利用大數據實現林業的系統性、科學性、有效性管理。
5 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林業發展步入新階段,農村經濟水平顯著提高。走林業產業化之路,搞好生態文明建設,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必由之路。未來一段時間內,農村林業發展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各級政府應積極應對挑戰,推進林業產業化進程,建設生態文明新農村。
摘要:從我國的環境狀況來看發展生態林業已經成為了非常必要的事情,因為現在的環境污染真的是非常的嚴重,也只有發展生態林業才能夠達到對森林資源進行整合的目的,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傳統的林業資源管理方法與手段已經無法達到一定的社會需求了,因為這難以保證森林資源與生態林業的全方面統一,因此,現在的林業建設要以提升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且在此基礎上形成經濟水平的穩步提升。對林業的建設是對整個國家來說都非常重要的大事,一個沒有生態林業建設的國家一定就缺少一個和諧的社會,因為林業資源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
關鍵詞:生態林業;建設意義;發展前景
近幾年的生態林業建設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因為我國的森林資源呈現出的狀態是非常積極的,資源是逐漸增長著的,雖然如此,對森林資源的管理與控制工作卻不盡如人意,存在真資源浪費等負面現象。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地域也非常的寬廣,但在森林資源的分布上卻不是非常合理,分布很不均勻,且隨著大家對林業資源的疏忽對其進行的管理工作存在著各種問題,除了管理力度不合格之外管理的力度與水平也是非常有限的,存在局部破壞嚴重的問題,且有地區的林木砍伐是非常嚴重,這樣的現實不得不讓我們產生擔憂之情,因為這是一種在自毀家園的行為。
1. 我國生態林業建設的現狀
1.1面積擴展水平有待提高
現在我國的生態林業建設的重點還處于逐步擴大的境況,相關人員的建設意識比較薄弱,缺乏長遠的眼光看待林業經濟,所以造成目前生態林區建設面積不夠,環境改善不足的情況。我國的很多生態林業建設的主要目的還是盈利,在林區的作用上的考慮并不到位,且對啦砍濫伐的行為沒有加以控制與懲罰,依舊有很多地方的水土流失嚴重,對洪澇災難的抵抗能力減弱甚至喪失,讓保護林業資源的思想成為了一種大家熟知的口號。此外,生態林業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國家不健全的森林資源相關法律法規的影響,出現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與問題。在法律表現上依舊是那種一人為主體的狀態,在森林資源出現狀況時無法根據合理的法律給予正常的解釋,產生很多漏洞,無法不依的現象無處不在。這都是目前生態林業建設所面臨的問題,沒有在責任、權利、利益三者之間處理好關系,讓國家一級個人或者單位集體遭受到了不必要的損失。
1.2對生態林業管理的技術不專業
我國是一個林業經濟發展出現問題比較多的國家,且隨著技術的改進與學習在管理上的水平還是有所提高的。但在生態林業的管理水平上還是非常落后的,目前仍然沒有一個符合實際需要的技術管理手段,在日常的林業資源的調查、計劃、兼管、規劃以及采伐的工作過程中都沒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評價系統,致使這種管理方式對生態林業產生了負面的影響作用,無法達到讓信息得到共享的目的。因此,要提高林業管理手段的水平,要讓管理工作更加穩健和高效,并結合全面的計劃去進行有效的監測,達到在科學管理的基礎上讓林業資源得到高效率的利用。由于很多地區的林業管理缺乏具體科學的經營方案,且林業資源的使用會由于主觀或者客觀的原因有所限制,最終的結果就是森林的砍伐早已經超過其負荷,負增長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
2. 生態林業帶來的好處
2.1讓林業效益更加顯著
生態林業的建設重點就是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的需求為導向,并結合科技的力量去建設一種具有科技性質的林業體系,這樣的林業發展是最有利于經濟效益的提高的。對于有實力的企業或者單位可以去嘗試建立以數字化為基礎的生態林業工程,以推動生態林業的經營進步并實現管理的規范化、精確化以及科學化,致力于對林業現代化的建設。此外,對生態林業的建設可以實現對林業科技進行改革的目的,用實踐去檢驗相關科研結果,如果結果是一致的就可以把該結論應用到之后的林業管理工作當中去,可以起到科學管理的導引作用,進而去解決林業生產與科學研究體系具有差距的問題。在生態林業的管理過程中要注重對技術人員的培訓與管理,以創造一個具有經濟實力的組織,并達到為林業經濟的發展做貢獻的目的。
2.2可以更好的實現景觀效益
在林業建設方面其生態價值與效益方面是大家關注的重點內容所在,且相關的專家已經就此問題進行了相當多的實踐活動,找到了很多促進生態林業建設的方法與手段,在林業與農業結合的情況下,使用科學的方法可以實現生態林業的多樣化經營,在開發利用資源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很多的經營模式,讓林業工程更加具有社會效益與價值。此外,生態林業可以實現林木與矮草的巧妙結合、林木與藥材的合理搭配、林木與家禽的順利生長以及林木與蔬果的巧妙融合,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調整林業產業結構的作用,在增加收益的同時產生更加具有意義的生態效益,對實現林業的規模化做好的鋪墊的準備,并且對果林的建設與速生物種的建設具有極其巨大的正面作用。
小結:
綜上所述,我國的森林資源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真的是非常的巨大,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生活用水的質量,且會影響到社會的經濟發展,一個協調統一的林業區域是非常值得建設的,其所產生的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國的生態林業發展前景一定時非常廣闊的,且會實現林業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讓社會效益得到極大的改善。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社會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推進,促使社會各行各業都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隨之而變。我國的林業發展,受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生產水平及管理水平一直處于低運作的層面,產出效率不高,仍然是以造林、采伐為主要經營模式。林業事業發展的市場化程度較低,特別是近些年人類活動的日益頻繁,對環境破壞的程度越來越重。如何在大的環境下確保林業生態的相對穩定,同時又能促進營林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是每個林業工作者都要深入研究的課題。本文主要針對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林業生產的可持發展問題及林業生態的穩定發展問題進行分析,為林業事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生態
1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可持續發展是個動態的概念,對于林業發展來講,主要是指在經濟、生態、社會等方面都要具備可持續性,每個環節的發展,都會為下個環節提供基礎或保障,不會因為此環節的發展而成為下個環節的阻礙。經濟方面:主要是指在林業發展過程中,具備可持續使用的資源、能源以及資金投入,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具備長期投入的能力,同時林業經營具備一定的效益產出,能夠補充到后續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經濟的有序循環;在生態方面:通過科學的營林生產,調整林業布局,達到林業生態的自我還原、修復、調節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時提高環境資源的承栽能力;在社會方面:協調各部門,通過林業生產的不斷進行,使環境極大程度改善,對于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及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營林生產及林業生態的發展,并非孤立進行的,需要社會多方力量的參與,要通力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促進營林及生態的長足進步。營林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必然要依靠林業生態的良好發展,只有良好的生態,營林生產才可以正常進行,而營林生產的順利開展,又能促進林業生態的良性化轉變,二者之間是一種互相影響,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通過科學的規劃和合理的布局,進行有序的營林生產,才能確保營林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實行可持續發展,同時促進林業生態的改變,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又能促進營林生產的效益提高。兩者只有相互實現了良性互動循環,才能從根本意義上獲得可持續發展。
2 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營林生產及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自身要不斷進行轉變,發揮資源優勢,創造經濟效益。要借助當地的經濟發展,在生產經營模式上進行轉變,同時也要轉變觀念,不斷優化林業生產布局,調整林業經濟結構,協調經濟、生態及社會三方面的利益,不斷探索,改革優化,找到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發展之路。
2.1 調整林業產品結構
營林生產中,要不斷結合市場需求,對林業產品的結構進行優化,認真學習先進的營林生產技術,特別是一些先進的營林生產管理理念和技術,在林木品種上進行調整,引進易培植、成活率高的具有較高經濟價值,能滿足市場需要的產品,以促進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2.2 加大林產品的開發力度
目前我國的林產品加工仍處在相對落后的層面,僅限于初級產品的加工階段,許多林產品生產企業在林產品開發、加工方面缺乏開發力度,多以提供原材料為主。產品進入市場的方式相對單一,缺乏競爭力,同時也滿足不了市場日益豐富的林產品需求,對林產品開發的落后,不僅造成資源浪費,同時競爭力也不足,經濟效益不明顯。在今后的發展中,林業企業要認真研究市場,加大開發力度,生產加工更高附加值的產品。
2.3 增加營林生產的附加值,加快特色林業的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自然的渴求日益增長,這給營林生產帶來了巨大商機。林業企業要抓住這一機遇,在營林生產過程中注重林業附加值的開發,加快林下經濟的發展步伐,大力發展林下種養殖業,開發特色的林業旅游資源,科學優化林木產品的配置,同時結合花卉園藝的培育,大力開發營林生產的旅游市場。在營林生產的同時,不但對環境做了美化,同時也進行了保護,提高了林業生產的經濟效益,使林業生產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時兼顧,協調發展。
2.4 提高林木產品科技含量,完善林業生產制度
營林生產及林業生態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進步,林業生產的發展必須要依靠科技,作為林業生產企業,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林業生產技術,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不斷加大林業生產的科技投入力度,這樣才能促進林業生產的科學發展。要加快林業生產的科技理論研究,結合當地的林業資源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用科學生產技術指導林業發展。同時要借助高科技手段培育新的林產品,以市場為先導,以科技為基礎,不斷培育具有較高市場經濟價值以及綜合生態效益的林產品,不斷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加大林業法律法規的完善,認真落實林業法規,完善林業生產制度,健全林業生態的評價機制,協調好營林生產及林業生態多方的關系,促進林業生態雙方的可持續發展。
3 結語
林業經濟在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林業的發展事關環境生態,必須要努力抓好。在林業的發展中,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在發展林業經濟時,一方面要搞好營林生產,另一方面還要兼顧林業生態,只有協調好二者的關系,通過優化林業產品結構,調整經濟構成,不斷加大林業生產的科技水平,進一步完善林業制度,才可以確保二者相互促進,相互補充,走上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實現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簡介:宋曉艷,本科學歷,鎮賚縣林業局,副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營林生產。
摘要 2005年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在我國的發展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之一――林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國林業當前的主要目標是向現代林業發展。闡述了現代林業與生態文明的基本內涵,探討了現代林業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關系,以期對我國林業的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現代林業;生態文明;生態保護
1 現代林業的基本內涵
現代林業的概念是近年才被提出的,它的內涵是以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基礎,以生態建設為核心,重點發展森林植被的水源涵養、凈化空氣等多種價值為目標,并依托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滿足當前社會快速發展對生態及社會的各種需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代林業越來越被世界各國家所重視。
林業對于國家層面來說不僅是非常重要的公益性事業,還是重要的基礎產業,在國家發展中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在我國的可持續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近年來西部大開發以及荒漠化治理過程中,現代林業被賦予了重要的地位,也是十八大以來,加快生態文明建設中,現代林業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被提升到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位置[1]。
2 生態文明的基本內涵
生態文明指的是社會在發展的同時,人們積極地改善發展時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形成人與自然、自然界的各因素之間的良性發展關系,從而建立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發展的關系。簡單的說,生態文明就是要人們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保護生態,促進自然生態的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生態文明是人類在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總結反思的結果,它是人類在物質和精神層面達到一定層次后產生的,是人類對于自然的理性認識,它提倡保護環境,保護各類不可再生資源,反對所有破壞環境、不利于自然發展的行為,提倡在社會發展的同時注重生態的建設,實現社會、經濟、生態共同發展的可持續化目標。隨著當前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越來越高,生態文明也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
3 現代林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
3.1 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兩者相互依存
林業在人們的生活中不但可以提供各種林業產品,還可以提升空氣質量,保持水土,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通過各種森林樹木也可以為人們提供生活品質及文化修養得到一定的提升。因此,可以說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生態建設方面,全國每年的造林綠化,對人們的生活環境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生態保護方面,全球現在正面臨著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嚴重、動植物滅絕或數量減少、環境污染、溫室效應等各類生態危機越來越嚴重,而林業在以上所有生態危機的改善上都起到了絕對的主體作用;在文化建設方面,林業為人們提升了林業產品、生態產品,人們還要積極地傳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觀,對樹立良好的林業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2]。
3.2 林業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良性發展
自從2005年總書記提出生態文明建設之后,經過了10年的發展,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林業起到了先鋒的作用,林業主要承擔了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和林業生態文化體系的重要歷史作用[3]。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主要從林業的以下4個方面進行了推進:一是在林業生態發展中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國民了解、重視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識。二是大力推進我國的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加強了生態保護和生態治理的力度。為此,國家林業部開展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建設等各大項林業工程。三是大力發展我國的林業產業,改變原有粗放式的林業產業生產方式,加快向現代林業產業化的發展進程。四是大力發展我國的林業生態文化,弘揚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價值。
3.3 生態文明是當前我國林業的發展目標,是我國生態林業建設的最終目標
建設生態文明是2005年以來我國生態建設的目標,這對于林業來說,既是一個新的要求,也給林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從根本上說,建設生態文明是不斷解放和林業生產力的過程,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用現代林業的技術和方法提高林業造林的質量和效益,保護森林,保持水土,從而提高我國的森林質量和生態文明水平,對于我國人與生態、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進程起到重要的作用[4]。
4 加快構建林業三大體系,努力建設生態文明
4.1 加快構建完善的森林生態體系
加快構建完善的森林生態體系最主要的工作是提升我國森林的質量和水平,重點建設和保護我國的森林、荒漠和濕地生態系統,要將森林主體打造成以森林生態為主、林草結合的生態林業系統[5]。
4.2 加快構建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
林業產業發展在我國的第一產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強產業建設發展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意義重大。因此,我國要轉變原有的林業產業發展方式,向現代化、集約化的林業產業化方向發展,充分發揮當前我國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要盡最大努力鼓勵發展綠色、無污染的林業產品,鼓勵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促進我國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6]。
摘 要:林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作為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承擔著建設林業生態體系、林業產業體系和生態文化體系的歷史重任,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負有重大的使命和光榮的任務。
關鍵詞:林業產業化;生態文明;動因分析
森林是地球之肺,濕地是地球之腎,土地沙化是地球的癌癥,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統,這個形象的比喻,說明森林在維護地球生態平衡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縱觀甘肅省各地,自然條件嚴酷,森林植被稀疏、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仍未有效遏制,生態問題仍是長期制約甘肅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造成這種局面的形成,除了自然條件惡劣外,另外原因有如下四個方面:
1、人們對森林認識上的不足。特別是農村,對原有森林不加以保護,任意砍伐樹林,隨意侵占林地。把生態的日益惡劣歸罪于自然條件的嚴酷。
2、林業生態工程沒有放到議事日程上來加以重視。一些生態工程也只停留在表面現象上,或只作為地方官員的政績來加以粉飾,或因資金的缺乏沒有讓生態工程進一步持續深入下去。
3、林權制度改革還有待于深入推行。因歷史的原因,集體林權的所有制深入到基層還麻煩多多,制約了農民植樹造林的積極性,無法實現林業分類經營走,轉換經營的機制,增強發展的活力。
4、對大力發展林業生態產業。改革林業生產方式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我們要充分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加快林業發展和搞好生態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盡快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全省構建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以大地增綠、農民增收為目標,進一步調整完善林業建設思路,明確發展目標、戰略重點,落實推進措施,以加快發展、提高質量為重點,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保護與發展并重,質量與效益并舉,加快推進現代林業建設,努力構建全省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不斷提升林業功能,充分發揮林業效益,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良好的生態保障。由此,提出采取以下五個方面的措施:
1、要大力加強生態教育,通過各種形式提高全民族的生態道德素質。可以通過各種媒體,舉辦關注森林、森林論壇、森林城市建設等等活動。讓全民都參與進來,提高他們愛林護林的認識,更要讓他們投身于全民植樹活動中去。
2、要大力實施林業生態工程,推進生態保護和治理,主要建立一些大的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防沙治沙等大的生態工程。從全省的地理的實際情況出發,采用點線面結合的方式,推進森林的覆蓋面。
3、要大力深化林權制度改革,改革林業生產方式。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體系,拓展林業資金投入渠道,積極探索政府扶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業主投資興林的路子,逐步建立起國家、集體、農民及各種非公有制經濟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體系。把林業生態建設放在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中去謀劃,堅持“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方針,全面推進“綠色小康村”和“綠色小康戶”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不斷發展壯大林業特色產業。造林綠化既要加快生態建設,又要充分發揮區域優勢、自然優勢,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步伐,尤其要擴大特色經濟林建設規模,充分利用豐富的林下資源,加快中藥材、山珍、干鮮果品以及地下礦藏的系列開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增加林業行業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收入。多爭取林業外援項目的同時,進一步擴大林業對外開放,加大對外交流力度。
4、要大力弘揚創新生態文化、弘揚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價值。要積極探索全民義務植樹新辦法,建立健全造林綠化的長效機制,深入推進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把植樹造林、綠化祖國變成全社會的自覺行動,盡快在全省范圍內掀起聲勢浩大的全民義務植樹新高潮。
5、要大力推進法制建設,不斷地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體系和法律體系。主要體現在推進依法治林進程,依法規范造林、管林、用林行為,把林業各項工作納入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軌道。要進一步完善各項森林災害應急預案,強化森林災害防控能力,不斷提高發現、控制和處置突發性事件的應急能力。要加大依法治林力度,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保障森林資源安全,構建平安和諧林區。
如果上述5個方面的措施能夠得到落實,那么多年后,應該會取得一些比較顯著成效,可以預見的是:
一是生態體系建設會持續加強,全省森林資源會持續增長,生態功能不斷增強
二是產業體系建設成效顯著,林業產業發展勢頭很強勁
三是生態文化體系建設會出現一個好的開局。生態文化建設的管理機構、基礎設施建設都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生態文化產品也會不斷日益豐富,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也會在不同層面、廣泛深入地開展。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觀在人們心里也越來越得到強化
摘 要:現代林業由過去的樹林的認識轉變為向整個生態系統的轉變,建立全新的林業生態系統理念,發展和諧林業,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逐步實現生態林業與現代人類的和諧共存,體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F代林業的基本特征包括:高效性、系統性和生態性。
關鍵詞:現代林業;生態文明;發展;關系
生態的含義是指自然界的主體、要素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文明是指人們在生產實踐活動中產生的文化成果,是文化、物質、精神和制度等方面優秀成果的綜合。生態文明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原則,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引導人們走上持續和諧的發展道路。生態文明是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展物質生產力,提高人的物質生活水平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強調以人為本的原則,認為人是價值的中心,人的全面發展必定遵循自然和諧發展的規律。
一、現代林業向生態林業發展
我國現代林業發展相對來說比較緩慢,森林資源自然增長率與人類社會對林業的需求之間存在著矛盾。森林自然資源增長率滿足不了現代林業對森林資源的需求。而當下現代林業建設是生態建設的重中之重,單純為了達到現代林業的需求,勢必會造成生態林的破壞。生態林業與現代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必定會產生相互沖突。正確認識生態文明建設與現代林業建設的發展關系,有機協調,就會抓好林業發展過程中的矛盾沖突,這也是研究確定現階段林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現代林業的發展建立在生態林業發展的基礎之上,建設生態林業的方針是長遠發展的需要,發展建設生態林也要服從于生態建設的大局。加強監管和引導林業產業的發展,加大林業的高端化、高科技投入,將林業產業發展對生態建設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生態文明建設,要用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視野,建立新的森林資源管理系統,建立提高森林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新的管理體系,調整資源結構模式,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森林資源的綜合運用效益。生態系統化和理念是根本。利用生態理論系統發展生態林業,建立現代林業,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也是現代林業發展的必然過程。生態林業的重要地位已經不容置疑,應通過采取有效措施來進一步推進林業生態工程的發展。
二、用建設現代林業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1.建設生態文明要遵循自然生態發展規律
建設生態文明,要建立在自然生態的建設和發展的基礎上。生態文明的建設過程是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協調和適應自然生態規律的發展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必然推進生態規律的能力提升。研究林業建設的發展戰略問題,是適應發展生態林業的建設和發展的戰略問題。探索生態合理性平臺上的重大決策和重大項目,是建立在資源和環境和承載與恢復的范圍之內的。合理解決森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問題,也是增加經濟總量的合理需求。從杜絕資源浪費和角度,杜絕資源耗竭和破壞環境的現象。建設生態文明要遵循自然生態發展的規律,保持生態文明和經濟效益的和諧發展。
2.建設生態文明要節能降耗,完善森林資源管理體系
完善森林資源管理體系,要探索新的森林資源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創新技術,推廣利用木材的利用率的項目,調整森林資源使用結構,提高森林木材的利用率。新設備會盡快取代落后的舊設備,對一些粗獷型設施要加大維護力度。新工藝需要的新設備的投資需要加大。這些都是建立在森林資源和生態林業資源的有機整合的情況下的。前提是森林自然資源與現代林業資源相結合,調整林業的產業和經濟結構,逐步擴展林業的發展空間,形成多策并舉的發展格局。努力實現現代林業的經濟增長,現代林業的經濟資源優勢體現生態型發展。發展現代林業的同時推廣特色林業、可再生林業和循環林業經濟。提高林業資源的利用率。
構建生態文明的林業理念,積極開展生態文明活動,推廣森林文化活動和生態系統工程建設。提倡建立生態文明的道德觀和消費觀。提倡全民形成尊重自然、善待環境的好習慣。在全社會開展綠色教育,構建綠色經濟,建設綠色家園,增強全社會的生態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提倡全民參與建設生態文明。
三、現代林業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是相互促進的
1.現代林業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都是以森林為基礎的
從獲得經濟效益的角度上來看,需要大量的木材。從生態的角度上來看,需要龐大的森林覆蓋率。所以生態林建設和經濟林的需求勢必要出現沖突。這個問題要找準平衡關系,現代林業建設要為生態文明建設服務,同時也要實現特色經濟林的創新發展。在建設現代林業,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注重生態效益的長遠效益。實現現代林業與生態林業的統一協調發展,實現林業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同步增長,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發展目標。
2.建設生態林,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
發展生態林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前提。發展現代林業的同時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這就是兩者的關系。林業的生態化發展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生態效應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而大量的木材運出,林業的經濟效益凸顯。而林業的生態效益需要假以時日,才能體現出來。大量的木材產出,林業的經濟效益才能體現出來。如果只為了追求生態林建設就會抑制經濟林發展。現代林業的正常運行就會受到影響。所以要平衡生態林和經濟林的關系,找到平衡點,達到經濟利益與生態林的同步發展。
3.建設現代林業與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是和諧發展的統一體
建設現代林業與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都離不開森林。從獲得經濟效益的角度上來看,需要大量的木材。從生態的角度上來看,需要龐大的森林覆蓋率。所以生態林建設和經濟林的需求勢必要出現沖突。這個問題要找準平衡關系,現代林業建設要為生態文明建設服務,同時也要實現特色經濟林的創新發展。在林業建設中,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注重生態效益的長遠發展。建設現代林業和實現生態文明需要協同發展,共同建設成生態與自然的和諧平衡發展。
四、建設生態文明是推動現代林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1.森林生態系統是現代林業的資源儲備
森林生態系統在自身的運作過程中,能源資源自身消耗減低,廢棄物重新利用變為可利用資源,一部分資源是可以重新循環利用的。所以森林生態自然資源的重復使用成為常態。當前生態文明建設要重視氣候變化的影響,氣候變化會影響森林資源。要正確應對氣候的變化。森林生態系統可以提供陸上需要的碳資源。所以森林生態系統具備的再生性和可降解性,這一項能源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以視為另一項能源資源。
2.現代林業對生態文明建設起到決定性作用
現代林業建設的同時要保護森林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也是現代林業建設的資源儲備庫?,F代林業對恢復生態系統擔負著重要的任務。生態林業一直擔負著保護地球的重要職責。生態林業擔負著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態的職責。生態森林有森林、濕地,荒漠、草原。其中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發揮著決定性作用??茖W研究證明,70%以上的森林和濕地起到了決定生態平衡的化學循環作用,對生物界與非生物界之間的物質和能量守恒起著主導作用,對維護生態平衡系統起到調節作用。這樣看來,現代林業必將是調節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工程。
3.建設生態文明是發展生態林業的追求目標
森林生態資源是建設生態文明的資源庫,生態文明建設是現代林業的追求目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面臨著林業發展和建設的挑戰。建設生態林業的同時也是林業發展的機遇。全面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也是實現現代林業的發展過程。我們要利用現代林業的新科技對植樹造林的質量和效益進行評估。利用新技術手段對森林、濕地、沙漠的生態系統進行維護。從而提高森林整體質量,提高系統生產力。建設生態文明是現代林業發展的前提。最終目的是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是建設現代林業的基石,實現生態文明系統要保障生態林業的質量。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現代林業科技對植樹造林的質量和效益進行維護。所以,對濕地、森林、沙漠等生態系統的建設和保護,就是提高森林的整體質量。
總而言之,現代生態林業的發展必將推進市場化、工業化、經濟化的發展,結合我國林業資源的現狀,合理調整林業經濟架構,拓展現代林業的發展空間,形成多策并舉的發展格局,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利用循環資源發展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
結語
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前提下,建設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文明。
建設生態文明和建設現代林業要共同協調發展,保持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的相互并進?,F代林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用現代科學技術為前提,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理念,在提高效益的同時發展生態林,最終建設成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
[摘 要]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國將根據現代林業科技發展的特點和總體規劃,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圍繞生態環境效益的目標,全面推進現代林業科技事業以又好又快地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
[關鍵詞] 林業科技 生態壞境
國家林業局的《林業科學和技術“十二五”發展規劃》表明,到2015年我國林業科技發展的貢獻率將達到50%。其中突出創新、強化應用、升級產業、服務林改為林業科技發展的四大主題。堅持繼承發展,注重長短期戰略結合、堅持統籌兼顧,注重整體與區域協調、堅持需求導向,注重生態與產業科技相結合、堅持優化配置,注重科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自主創新,注重高新與實用技術相結合、堅持服務全局,注重自然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六個結合。在此基礎上,國家進一步提出促進林業科技發展的任務以及發展林業科技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1 在林業規劃基礎上提出的促進林業科技發展的任務
一是將突破林業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作為重要任務。這要求擴大資源總量、提高產業效益、服務林權改革以達到增強生態服務功能的目標。
二是超前進行林業高新技術研究的產業化部署任務。圍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瞄準高效分子育種及轉基因技術研究、創制新型生物質材料與綠色化學品研究、生物反應器規?;铣闪衷椿钚晕镔|技術研究、林業生物質能源多形態等高新技術研究、高性能納米生物基新材料制備、生物質定向解聚與分子重組、以木質纖維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質能源產品開發研究以及探索林木光合作用調控等國際前沿技術的研究。
三是積極開展前瞻性的林業基礎科學研究。以增強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和林業原始創新能力為目標,展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林業生物災害防控、林木種質創新、森林資源培育和高效利用等方面的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基礎性的理論研究。
四是加強推廣應用林業科技成果。以科技示范和技術服務為核心實施項目帶動和政策引導,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林業科技創業活動以加強林業科技推廣體系的建設。
五是全面加快建設林業技術標準化的質量監督體系。深入貫徹林業標準戰略并加強修訂和實施完善的林業標準體系,加強林業檢驗檢測機構和健全林業質量監督體系的建設,不斷開展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以全面提升我國林業標準化和質量監督的水平。
六是進一步建設好林業科技創新平臺。著力加強科技創新團隊和研究實驗平臺以及科技信息共享平臺和產業技術平臺的建設,從而提升林業科技基礎條件水平,不斷完善提高林業自主創新能力。
七是不段完善林業科技發展的保障服務體系。加大林業植物新品種權和生物安全管理、生物遺傳資源保護與管理以及林業認證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工作力度以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并推動林業產業發展,從而把握國際林業科技發展動態和新趨勢。
八是進一步推進現代林業發展戰略理論的研究。這要求必須不斷前瞻世界林業發展的新趨勢,系統化地開展林業發展戰略理論和政策模式研究,進一步構建完備的林業發展理論導向、政策保障體系、以及決策支持體系,從而為維護國土生態安全、轉變林業發展方式提供理論支持和政策保障。
2 林業科技發展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自然生態系統也遭到了重創,尤其以林業資源為主要代表。傳統的林業產業化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結合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因此促進現代化林業科技產業的發展成為二十一世紀以來的重大課題。林業作為生態文化的源泉需要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建設道路,這需要通過不斷革新的科學發展現代林業以摸索出一條適合的生態建設之路。因此,林業科技發展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林業科技發展是構建林業生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環節
當前社會的和諧社會發展的重要建設目標之一是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因此,促進生態環境建設是切實做好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重要任務。森林生態系統作為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的代表性產業必須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這就需要加強科技創新的生產力促進林業進一步革新,從而保障現代林業的生態發展之路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2 加強林業科技發展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現代林業產業化的基礎
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生態科技作為一種新型的科技發展方向在林業發展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仿生科技的發展一直是我國近年來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并對于我國的科技進步有重大貢獻意義。林業科技在提高資源的有效生產效率、豐富我國生態系統內的生物多樣性,以及我國自然生態環境中排污減排事業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林業科技對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提高我國人民生活品質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這表現在純天然無污染的農林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因此加強林業科技發展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現代林業產業化的基礎是貫徹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國家發展戰略的表現。
2.3 加強林業科技發展對于低碳經濟的推動性作用
低碳經濟是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要求我們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應當注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而其中森林樹木對于環境的保護以及低碳經濟做出突出貢獻。低碳經濟是以科技為發展的原動力,林業科技的充分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現代林業的生態化建設之路,在保障發展低碳經濟中具有無法估量的作用。
林業科學發展既然對于我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那么重要,我們就應該在今后的工作中積極采取必要的措施大力發展林業科技,這要求從基本上提高林業科學工作者以及科研界的生態意識,只有意識到了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才能夠在具體的科實踐當中為生態環境的建設做出努力。大力發展林業科技要求我們不僅僅要提高受破壞林業的修復工作,還應該開發技術保護已有的林業產業資源進而促進全面的生態環境建設。要把握好林業生態建設中生態和經濟效益的平衡,林業科技的發展重心就不應該僅僅圍繞著林業的經濟效益進行建設,更應該注重生態效益方面的技術開發使得林業資源在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服務的同時積極促進我國各項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摘 要]我們的社會文明正處于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過渡的階段。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的時代產物,走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必須繁榮生態文化。生態文化將是未來文化的主流,是全社會參與的一項重要工程,而林業在生態文化建設中具有主體地位和作用。本文結合了我國現代林業發展的歷史考查, 對我國現代林業的發展方向作出了有益的探索。闡述了林業經濟和生態林業發展的概念、意義、任務及其發展基礎和目標。
[關鍵詞]現代林業;生態經濟林業;理論研究
一.生態經濟林業的意義
生態經濟林業是以生態學與經濟學相結合,將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觀點為指導的新型林業發展模式。當人類的生產活動進入到森林的生態系統中后,森林的生態系統即與人類的經濟系統緊密聯系起來。人類的生產活動對森林生產力的過度開發導致了森林生態環境的破壞,森林生態環境的惡化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土地生產力嚴重下降。地表植被被破壞之后,泥石流、洪澇和干旱等自然災害發生率提高,對人類生產活動造成損失,形成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生態經濟林業的發展模式即人類生產活動效益與森林生態效益并重,在開發利用森林生產力的同時維護生態平衡,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利關系。
二、我國林業與生態經濟理論
1.近幾年我國開始住意了生態效益,如何協調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之間的關系,已成為我國林業發展現代化的戰略核心問題。生態經濟學在我國并非紙上談兵,在林業生產實踐中已有所體現。根據我國國情與林情,摸素出,自己的林業發展道路,建立自己的林業生態經濟理論與模式,對發展我國綠化事業,解決現在和將來出現的生態、經濟中的一系列問題,是很有必要的。就目前來說,我國尚無完整、系統的林業生態經濟理論。國外流行的幾種理論及模式也都是各國國情的產物,各有優劣,我們可以研究、借鑒其中的有價值成份。在我國,一方面在理論界模索研究自己的理論模式,另一方面,在現實生產實踐和現行政策、規程、規劃中,實際上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體現和檢驗著現有幾種主要生態經濟理論。
2.我國林業生產中的“船跡”理論與木材培育理論在我們的林業發展戰略規劃和國家與各地的林業區劃中,生態原則同經濟指標往往相脫離?;蛘咧饕獜娬{生態原則,或是著重注意經濟指標。在這些區劃、規劃、決策中,提高生態效益只是用一大堆漂亮的語言支撐起來的海市屋樓,最終仍是具體的指出了如何提高經濟效益。對于經濟方面,有具體措施,反復推敲的目標數據,生態效益只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書面語言。很明顯,只要擁有大片的森林,生態效益自然會產生。至于生態學原則,在追求大量木材生產的過程中,肯定是需要的。因此,在運用生態學理論解決林業科研和生產問題方面,我們做得更主動、更實際,而利用這些理論來尋求經濟效益實現的途徑方面,就要消極得多了。“隨著森林產量提高、覆被率的增大,就能更充分地發揮生態效益”,這一大多文章的結論性語言,不是反映出某種“船跡理論”嗎?在南方適生區,大力發展集約化程度較高的人工速生豐產林,在一些山區大量營造見效快的薪炭林,以解決群眾燒柴問題,在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營造和劃分出水源涵養林;在風沙侵蝕嚴重地區種草種樹,建立防護林帶。這些實踐活動,同木材培育理論的觀點是類似的??梢钥隙ǖ慕Y論是,隨著人類社會的作用,凡有森林就有經濟和生態雙重效益,在一定社會經濟水平下,產生相應的社會效益。由于人類對森林的不同功能的利用程度不同,經濟和生態效益體現程度也出現差別。水源涵養林、防風固沙林偏重于生態效益的要求,但它也能提供相當的經濟價值,如為提高生態效益、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進行撫育等經營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少量間伐材以及林下林副一知一產品,從而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樣,木材培育部門經營的以生產木材為目的的人工速生豐產林,按木材培育理論,無需考慮其生態效益。實際上,要想使木材產量盡可能高,材質,盡可能好,則必須在集約經營條件下,使林分具有相當高的組成和結構質量。在這種林分生長過程中,將體現出相當可觀的生態效益。
三.生態經濟林業的發展原則
生態經濟林業的發展,需要遵循如下六點原則:第一,發展經濟效益兼顧經濟效益,以生態效益為基礎,可持續發展林業的經濟效益;第二,人類生產發展協調環境保護,尊重自然規律,在林業的發展上采取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第三,以自然資源開發為主要目標,兼顧人與自然和諧全面的發展。在利用林業資源時,將保護與開發并重;第四,促進區域社會能源自給化、多元化,最終達到區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第五,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能動作用;第六,在高速度發展林業的前提下,堅持生態建設與林業發展的高效益。
四.對于加快森林生產力發展的意見
4.1 發展山區生態經濟林業
中國西南林區占全國林區面積近半,并且林區土壤肥沃,十分適合作為建立林業產業實行點。在山區林業的發展中,應以林業為主,同時發展農牧漁業DD在山區種植經濟果林,在林間植草以發展畜牧業或在林間種植人參、天麻等藥材;在河谷地帶利用其交通便利的優勢條件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在平原地帶則以農業為主,林業為輔,形成生態農業。在發展林業的同時,達到護山、治山和保護水土的目的。
4.2 加強林業產業建設,形成大生態產業
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設現代新型林業產業,對全國林業發展科學布局。樹立建立生態文明的理念,將生態建設向產業化發展,林業的產業建設生態化,注重效益更注重質量,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并重。發展完整的產業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在引進投資時,應該同時引進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形成完整的加工產業鏈,豐富林產品種類,以此帶動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形成繁榮的林業產品市場,提高資源整合率和資源再利用率,帶動林農生產積極性。
4.3 調整林業經濟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
首先要保護好現有自然林地,禁止采伐原始林地;其次要推行封山育林政策;再次要提升林業產品附加值,建立相關深加工生態工業,提高林業資源利用率。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最終建設林業經濟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得以保護的新型生態經濟林業。
結語
隨著對林業本質認識的深入,林業生態文化就必然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因而,實現對林業本質認識上的升華是林業發展的必然, 這種升華又是一種生態文化向傳統文化的發展性回歸。以森林文化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林業生態文化體現了鮮明的符合國情和林情的文化特性。而傳統林業的缺陷恰恰是生態文化理念的缺欠。彌補這一缺欠的是林業生態文化。國家林業局提出的三大體系, 即產業體系、生態體系與文化體系協調發展完全適應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需求,也自然地成為我國現代林業發展的歷史必然。
[摘 要]在農業生產中,農村林業產業化占據重要地位,而林業又是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主體工程,與生態文明緊密相關,也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因此,在農村進行林業產業化發展的同時,必須做好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生態文明的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本文分析了農村林業產業化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現狀,兩者的關系,并通過加強農村林業產業化從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相應措施,改善農村林業產業化發展不足問題,保證生態文明建設的長足發展。
[關鍵詞]農村;林業產業化;生態文明
1、引言
黨的十八大正式將生態文明建設歸入我國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有利于促進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有利于促進世界文明發展。林業發展有利于維護地球生態平衡,保持生態整體環境健康發展。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林業產業化經營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與生態文明建設密切相關,在開展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林業產業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而近些年的大開發、大改造使得大量的自然資源被消耗,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資源污染、大氣污染等環境惡化問題,使得環境承載力下降,生態平衡被打破,嚴重危害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健康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林業產業可持續發展。
2、農村林業產業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現狀及關系
2.1 農村林業產業化含義
農村林業產業化是基于森林資源,通過市場的導向作用,科學化的林業布局下采取集約化生產模式,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并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即不僅有效地提高農民經濟收入,且實現生態保護。林業產業化主要通過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和先進的技術方法,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培育和利用,充分發揮林業的多種效益,使林業資源在之后的發展中得到持續經營,從而保持社會、環境、人口和資源之間的協調發展。
2.2 生態文明建設含義
生態,廣義上指的是人與生物系統共同生存和發展的環境、空間,狹義上指的是人的生存和發展所處的自然環境。生態文明建設是促進人與自然、社會的協調發展,保護環境并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建設內容包括增長森林覆蓋率、保護濕地、保護野生動物等,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之間的關系,避免對環境造成傷害,維持生態平衡的一系列措施。
2.3 發展現狀
(1)對林業產業化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認識不足。農村對林業的重視程度不夠,時有發生隨意砍伐和侵占林地現象,使得林業覆蓋率大幅下降,造成樹木種類減少,生態環境惡化。當農村用地開發建設與林業產業化發展相矛盾時,往往選取開發建設而犧牲林業,進一步惡化了生態。
(2)生態文明建設浮于表面。一些生態文明建設工程還浮于表面,有的只是作為地方官員政績,有的只是一種新鮮說法,有的卻由于缺乏經驗、資金等因素而阻礙了生態文明工程的進行,使得很多的工程建設演變為爛尾工程,不僅沒有優化生態環境,反而加重了環境負擔。
(3)林權制度改革缺乏深入基層。林權制度改革缺乏深入基層,阻礙了農村對林業產業化的積極性,無法實現林業分類經營,又制約了經營機制的轉換,讓林業產業化缺乏生機與活力。在之后的發展需要不斷對林權制度進行改革,并深入到基層,讓群眾普及接受。
(4)林業生產方式改革存在問題。對農村林業產業化發展和林業生產方式改革存在問題,不利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落后的生產方式讓農民對林業發展缺乏信心,也沒有建設生態文明的責任感,科學發展觀沒有落實到每個農民的心理,林業生產與農民收益關聯不大。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調整林業生產方式,明確發展戰略和目標。
2.4 農村林業產業化與生態文明建設關系
林業產業化主要是對森林進行管理,而森林包括各種樹木、植物、哺乳動物、鳥類、昆蟲等,可以說90%的生態系統生物都在森林中,構成了生態系統的主體,可見森林在生態系統中占據重要地位,對森林的發展也是對林業的發展,對林業的發展也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部份。農村在我國占據了大部分土地面積,林業產業化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展,也是實現林業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發展方式,從而提高農民收入,促進生態健康發展。
3、加強農村林業產業化,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1)對人民進行生態教育,提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
對人民進行生態教育,并增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并形成良好的輿論導向,鼓勵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加速林業產業化發展。如采取電視播放、報紙展示、電臺傳播等形式,廣泛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和作用進行宣傳,提高生態文明意識普及率,從而形成人人參與建設生態文明,創建美好家園。定時全國性的舉辦關注森林活動,建設森林論壇讓人們參與森林發展活動、森林建設活動等,鼓勵全民參與,讓人們提高森林保護意識,懂得愛林和護林,并鼓勵全民植樹,維持森林投入與產出平衡,共同建造和諧的生態家園。
(2)建設林業生態工程,加大力度保護和治理生態
建設林業生態工程,主要是建立天然防護林、防沙治沙、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等工程。從我國實際情況和需求出發,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和綠化面積,做好防風防沙,減少土地沙漠化面積,擴大綠地覆蓋面,加大力度保護和治理生態,促進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在建設過程中,要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生態建設是一個長期建設過程,效果顯示也需要時間,因此,投入過程要有耐心和信心,更加科學化的進行生態工程的建設。
(3)改革林權制度,改變林業生產方式
改革林權制度,建立的投入體系更加多元化,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重視全社會參與,增加林業產業化投資渠道,加大林業產業化效益路徑,從而逐步建立由國家、集體、農民等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的投入體系。地區林業生態建設應該進行總體布局,縱觀當地經濟政策和社會發展,堅持全民綠化,推進建設林業產業化建設,形成綠色健康農村建設,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并在林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加大農民經濟收入,開展林業特色產業,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發揮地區、地域優勢,讓農民更有熱情去建設林業。特別是特色經濟林的建設規模要不斷擴大,不僅實現林中資源的利用率提高,而且能開發一系列的藥材種植、果品等增加農民收入。
(4)建立和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政策和法律體系
依法治林才能讓林業產業化發展更加長久和完善,才能更好的構建林業生態體系,才能促進林業產業發展,才能改善生態環境和繁榮生態文化體系,而這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政策和法律體系。在之后的發展中,要根據法律、法規和政策,有條理的進行植樹造林、管理林業和林業開發工作,并規范化和制度化各項林業工作。設置各項林業災害應急預防策略,增強林業預防災害能力,并有應急突發事件能力,同時加大治林力度,嚴厲打擊一切破壞林業資源行為,保護林業資源,促進構建和諧生態。
4、結語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森林,生態文明建設也離不開森林,且隨著不斷的發展,森林與人們的生活、生存、生態的聯系更加緊密。我國必須全面布局生態文明建設,這也是全世界要進行的建設活動?,F如今,面對如此多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們必須加快林業產業化發展,保護自然,增強生態功能,共同建設良好的生態文明局面。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生態環境建設遇到了嚴峻的挑戰。林業生產在生態環境發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林業生產工作質量的好壞對于生態環境建設有重要影響。基于此,本文對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思路進行研究討論,并分析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林業生產;生態環境;建設;思路
林業生產是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一項重要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為人們生產活動提供重要的林木產品,同時它在環境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林業生產水平的提高,對于我國社會文明發展有重要意義,社會生活以及環境建設都離不開林業的發展,為此,本文對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進行分析。
1 目前林業生產中存在的基本問題
1.1 林業覆蓋率下降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對林木產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斷上升,這就導致了我國林業生產面積的覆蓋率下降。近年來,根據林業局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全國的森林資源覆蓋率持續下降,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的砍伐數量,這樣不僅影響林業的生產,同時也會對地球生態環境帶來不良影響[1]。
1.2 林業生產方面存在的問題
現如今,林業部門為了滿足環境要求,局部地區森林面積有所擴大,但是在森林質量方面卻存在一定問題。植樹造林是林業生產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氣候條件以及地質條件等方面的原因,阻礙了森林資源的有效增長。氣候條件不斷惡化,給林業生產帶來了一系列問題,造成森林退化比較嚴重,林業生產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僅會引發環境問題,還會阻礙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
2 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之間的聯系
2.1 林業能提高空氣質量
在一些重工業基地大氣污染比較嚴重,大氣污染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阻礙社會環境保護進程。不同的林業植物會對大氣環境起到保護作用,減少大氣污染物,有益人類健康。
2.2 林業能改善全球變暖問題
全球變暖主要是因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過高,進而產生溫室效應,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林業可以減緩全球變暖的進程,森林資源可以貯存大量的二氧化碳。與此同時,林木在生長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吸收,改善空氣質量,降低溫室效應的危害,所以,林業與生態環境建設有密切關系。
2.3 林業能保持水土治理沙漠化
林業的生產可以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理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在傳統的林業生產過程中人們只注重林木的自身價值,對林木進行砍伐,這樣就會導致土地荒漠化,因此,林業部門在生產的過程中要注重大環境建設,從根本上發揮林業生產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2]。
3 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的對策
3.1 加大對植樹造林的投入力度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發揮了作用。因此,在未來的林業生產中,林業部門要加大對植樹造林的投入力度,林業部門可以開展一系列活動,增強社會公眾對林業生產的認識,減少森林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林業部門要根據政府相關法律部門建立相應的林業管理制度,從而提升林業的生產質量水平,為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有利保障。
3.2 城市工業園建設與園林建設相結合
城市工業園的發展目的是改善人們生活條件,如果把園林建設融入到其中,能夠從根本上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問題。因此在城市工業園建設過程中,林業部門在進行園林建設過程中,合理利用每一塊土地,利用林業生產推進社會生態環境建設的進程。
3.3 要增強監督檢查力度
在林業生產過程中,政府以及林業部門要增強對林業資源使用效率的監督檢查力度,這樣可以提高森林資源的使用效率,從而促進林業生產的快速發展。林業部門在提升監督力度方面,可以和公安部門進行配合,制定相關的法律制度,對于破壞森林資源的不良行為給予處罰。林業生產部門要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與當地相關機構進行協作做好交流工作,為林業生產工作制定出良好的管理制度,確保林業生產穩步發展,為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以及經濟建設奠定有利條件[3]。
3.4 提高國民素質,促進林業生產發展
林業生產在促進我國人口、經濟、社會、環境以及資源協調發展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林業產業在我國社會發展中屬于一種公益事業,所以在林業生產的過程中,林業的相關管理部門要提升自身素質,穩固林業產業在經濟社會中的發展地位[4]。同時,要提高國民素質,呼吁人民群眾保護林業生產,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比如,林業部門可以組織保護森林資源的相關活動,讓人民群眾參與其中,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減少對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這樣不僅可以促進林業生產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促進生態環境建設。
4 結語
林業生產對于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以及改善生態環境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要重視對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的協調發展,提高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為人們創造良好的綠色生活環境。
作者簡介:薛海龍,大豐市草廟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生產;沈莉,大豐市草廟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生產。
摘 要:在可持續發展深入人心的今天,人們對山區林業今后的發展越來越保持高度重視。湖北省五峰縣是山區林業作為經濟發展支柱的地方,五峰縣當地山區林業在當地經濟結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為了適應經濟新常態,今后工作中就必須要不斷加強對其山區林業可持續發展以及生態保護的研究。本文將結合五峰縣實際案例來重點探討如何實現山區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生態保護。
關鍵詞:五峰縣;山區林業;可持續發展;生態保護
山區林業是一種重要產業,山區林業的發展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過去由于受粗放式經營方式的影響,在山區林業開采運營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資源浪費、環境破壞、污染等問題。從今后的發展要求來看,只有不斷改變這種情況,積極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夠真正適應時展的要求。對于今后的工作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
1 五峰縣山區林業現狀
五峰地處鄂西南山區,東鄰宜都、松滋;西接鶴峰、巴東;南連湖南石門;北毗長陽,轄5鎮3鄉,總人口21萬人,農業人口18萬人,五峰素有“八山半水一分半田”之稱。全縣林地面積19.88萬hm2,占國土總面積的84%,其中集體林面積17.41萬hm2?;盍⒛拘罘e668萬m3,森林覆蓋率80.86%,居全省之首。當前五峰縣重點發展的林業產業主要是油茶、紅花玉蘭、五倍子,山桐子將是今后發展的重要產業。從當前五峰縣山區林業發展現狀并結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來看,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以下二個方面的問題是非常典型的:
1.1 結構不合理,管理體制不完善
當前山區林業的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就五峰縣本身而言林業資源分布也不均勻。從當前的發展現狀來看,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資源補償機制。林業的管理也沒有能夠實現責權分離。當前的實際情況仍然存在著條塊分割,產銷脫節的情況。在利用林業的時候往往是重采輕育,實際利用過程中往往是只索取,而不顧及森林的生態平衡。長期實行的單一產業結構對于今后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1.2 發展林業意識同可持續發展戰略不相適應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五峰縣的營林工作存在著急于求成的傾向,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森林環境建設以及發展后勁存在著嚴重不足。森林植株密度也不是非常合理,森林病蟲災害嚴重,經濟效益差。當前發展林業的意識同林業地位不相適應是比較典型的一個問題,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長期以來宣傳教育工作不夠深入引起的。對于這樣的情況,今后就必須要進行研究。
2 多路徑實現山區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今后工作中應該從多個方面采取措施來促進山區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促進五峰縣山區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傳統的林業經營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實際形勢,今后的林業生產產前、產中以及產后這三個環節都應該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體系,各個環節之間應該相互連接、相互促進。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生態效益補償機制的建立對于今后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在這方面還存在著一定困難,沒有界定補償對象,還尚未確定資金來源是當前表現比較典型的問題,對于這二個問題在今后必須要進行一系列改革,生態效益補償機制應該得到財政部門的有力支持,財政部門應該為其建立提供可能。逐步完善林業產權制度。完善林業產權制度是今后發展的必然選擇。只有不斷明確所有權關系,才能夠由所有者自由處置,只有這樣才能夠明確所有者個人勞動的代價以及同收益之間的關系。
3 加強對五峰縣山區林業的生態保護
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還應該注重生態保護,在今后工作中應該進一步加強羌胡林業生態建設,增強五峰縣的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實際工作中要能夠積極爭取國家提高林業生態建設項目標準。今后應該積極鼓勵群眾實施退耕還林工作,要把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還應該建立起護林員補助制度,對于護林員每人每月都應該進行補助。
還應該不斷完善環境監管機構,逐步提升環境污染防治能力。今后為了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就應該建立起完善地環境監管機構,有這些機構來對五峰縣山區林業進行有效監管,同時還要加強對環境監測站公共服務能力建設,通過這樣的措施來保證該機構能夠有效履行環境監管責任。在實際工作中還應該逐步探索市場化補償方式,通過探索市場化的補償方式更有助于其長期實施。今后要不斷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強化林業生態建設,要通過各種措施來加強生態建設。
可持續發展與生態保護是五峰縣山區林業今后發展的必然選擇,只有選擇這樣一種發展方式才能夠適應實際要求,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今后要不斷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作者簡介:楊武松(1968-),男,土家族,湖北省五峰縣人,畢業于湖北民族學院,現任林業局資源股副股長、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工程。
摘 要: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承擔著生態建設和林產品供給的重要任務,做好林業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關鍵詞:林業生產;環境保護;森林資源;生態建設
1 目前中國林業生產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中國林業現狀
根據第六次(1999-2003年)全國森林資源清查資料顯示,中國森林面積達到17491萬公頃,比第五次(1994-1998年)全國森林資源增長10.0%;森林覆蓋率為18.2%,增長1.7個百分點。2003至2006年全國共完成營造林面積2 901萬公頃,年均完成725萬公頃;2006年六大林業重點工程營造林面積320萬公頃,占全部營造林面積的76.3%。
1.2 存在的問題
當中國林業從大規模的植樹造林中受益時,天然林的破壞情況正在惡化,導致在森林面積總體擴大的情況下,森林質量下降。中國森林資源的結構性變化體現為成、過熟林的比例下降。森林退化的后果主要表現為水土流失與生物多樣性的喪失。2006年全國累計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到9749萬公頃,1998年長江大洪水與松花江洪水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森林質量退化。此外,中國森林資源人均占有量很低,見表1。
1.2.1 荒漠化。中國是第三大荒漠化國家,現有荒漠化面積約153.3萬km2,并以每年約2500 km2的速度發展。荒漠已對大約4億人口造成威脅,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65億美元,包括農作物和土地的喪失、公路和鐵路的阻塞及埋沒、灌溉壩和運河被淤泥堵塞等等。
1.2.2 洪澇和沙塵暴。洪澇災害每年威脅著約1億人的生活,也限制了主要河流流域的經濟發展,每年由于沙塵暴的經濟損失估計為45億元。潛在損失估算表明,護牧林、沙漠恢復綠洲支持了畜牧業和果樹,每年因此而增加的收入約200億元。
1.3 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
人類對直接利益的需求往往掩蓋了保護資源所帶來的長期利益;對直接利益的需求錯誤地將環境和林業生產割裂開,而人們一般選擇短期利益。森林的急劇減少是造成環境不斷惡化的主要原因,因為森林可以起到保持水土,凈化空氣,改善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功能。在中國森林減少主要原因有:
1.3.1 林木生長量低。長期以來由于樹木存在重采輕造,加上國家資金投人不足,大部分幼林沒有進行撫育,致使林分質量差,林木生長率很低,見表2。
1.3.2 資源消耗量大。中國目前正處于經濟發展快速時期,各種原材料需求量大,加上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沒有按自然規律和林木生長特點辦事,生產加工技術比較落后,不能充分利用各種林業資源,所以造成現在林業資源消耗量大于森林生產力的水平。據統計,中國森林在10年間銳減了23%,可伐蓄積量減少了50%,云南西雙版納的天然森林,自50年代以來,每年以約1.6萬公頃的進度消失著。當時55%的原始森林覆蓋面積現已減少了一半。
1.3.3 開墾林地。由于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快,土地資源有限,為了滿足人口增長對糧食的需求,中國開墾了大量的林地,特別是農民非法燒荒耕作,刀耕火種,造成了對森林的嚴重破壞。隨著人口增長,所開墾林地的耕作強度和持續時間都增加了,加劇了林地土壤侵蝕,嚴重損害了森林植被再生和恢復能力。
1.4 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問題的解決措施
由于現階段中國林業生產出現嚴重問題和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嚴峻形勢。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這與林業資源的過量開發有直接關系。
1.4.1 合理的生態采伐。生態采伐的原則是,采伐不影響或盡可能不影響森林生態系統,不造成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的損傷。其采伐設計不僅考慮木材收獲,而且要考慮維持天然林固有的生物多樣性、樹種組成和搭配、林相和森林景觀及其功能等因素。這也正是這種理念與傳統采伐方式的根本區別。
1.4.2 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自然保護的宗旨就在于管理和保護整個生物界和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大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使之可持續合理利用。保護森林資源,已成為實現自然保護宗旨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自然保護區則是世界各國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手段。中國的自然保護區發展很快,截至2003年,中國自然保護區已發展到1538處,總面積達到1.18億公頃,占國土面積12.3%。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164處;全國擁有國際重要濕地20處,面積有303公頃。設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起一定的組織機構、管理隊伍、管理規則和資金來源渠道,有利于防止人為干擾破壞和任意改變林分的經營方向,還有利于保護珍貴樹種,特別是稀有種和瀕危種。自然保護區的發展對環境資源林建設,有很大推動作用。
1.4.3 對森林資源進行分類經營管理。以生態和社會需求為主,兼顧經濟利用,對森林實行分類經營管理,分類發展。一是按生態、社會和經濟利用的要求,將森林按區域進行分類經營和管理。區域的劃分不是按行政區域,而是按資源的自然特征劃分,更有利于提高資源的管理效率。二是林業計劃體系應有權威性、持續性和有效性。林業的規劃是建立在嚴格的法律制度上的,這是森林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它保證了林業計劃制定和實施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任務明確。三是林業計劃體系將基本森林資源計劃與重要林產品長期供求預測聯系起來,作為林業發展的長期方向和制定林業政策的指南,這樣的計劃體系既突出生態建設,又強調了林產品生產的重要性,用材與生態利用兼顧,有利于引導林產品生產經營者,根據市場供求預測,組織森林培育和經營,使培育與生產不脫節。四是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證林業計劃的實施和目標的實現,使計劃落到實處,并充分尊重生產經營者的權益。
1.4.4 加快國有林改革。第一,明確國有林的地位和作用。國有林的作用已向生態環境、游憩娛樂、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文化教育等多用途利用發展,其地位就是擔負著為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提供生態環境支持,同時,也承擔著相當的木材生產任務;第二,改革國有林經營機制減員增效,提高國有林的經營效益;第三,增強國家對國有公益林的財政支持。中國的國有林承擔著巨大的生態環境保護任務,沒有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強有力的支持,中國國有林森林生態防護功能將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應當增強國家對國有公益林的支持。
2 結論
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能清楚地認識到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是息息相關的,一方面我們要利用林業資源發展經濟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我們又要保護林業資源來維護生態平衡。為了改善生態環境,我們必須加強教育,加強環保、法律、經濟方面的專業學習,培養技術管理人員,提高技術人才的比例,加強城市綠化,有計劃植樹造林,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使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與環境質量水平協調增長。
摘要:林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作為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承擔著建設林業生態體系、林業產業體系和生態文化體系的歷史重任,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負有重大的使命和光榮的任務。
關鍵詞:林業產業 生態文明
森林是地球之肺,濕地是地球之腎,土地沙化是地球的癌癥,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統,這個形象的比喻,說明森林在維護地球生態平衡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林業不僅是我國一項基礎產業,更是一項事關生態環境建設的公益事業。貴州是一個較為森林資源豐富的省份之一,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構筑了一道綠色生態的天然屏障。因此,進一步加快推進現代林業建設,著力構建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對全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引言
生態文明是在十七大報告中第一次明確提出的新論述,是繼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個新亮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為其中一項新的要求。由此可見,生態文明建設賦予了林業光榮而艱巨的重大使命。林業是人與自然和諧的關鍵和紐帶,是生態建設的主體,在調節人與自然和諧中起到關鍵和紐帶的作用,它不僅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也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大力推進現代林業發展,用現代林業理念構建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重中之重。
二、發展林業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首要任務
(一)林業的決定性作用
林業不僅肩負了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的使命,還擔任了保護和拯救生物多樣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態系統的職責。被譽為“地球之肺” 、“地球之腎” 、“地球的癌癥” 和“地球的免疫系統” 的分別為森林、濕地、荒漠和草原,它們作為陸地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4個子系統,發揮著主導和決定性的作用的為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經科學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濕地參與了地球化學循環過程,對生物界與非生物界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發揮了重要作用,并維護了生態系統的平衡。因此,林業不管在當前還是在今后,都將是一項調節人與自然的關系的重要條件。
(二)林業的推動潛力
森林生態系統由于其自身在運行過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則,即降低資源消耗的Reduce原則、重新利用廢棄物并使之資源化的Recycle原則、重新建立再循環的Reuse原則。并且森林生態系統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僅具有可再生性,還具有可降解性。從再生性來看,森林在支持經濟發展中,是一項用之不竭的能源資源,被稱為第4大能源資源。
(三)林業的特殊任務
當前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和建設生態文明需要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就是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其中森林生態系統不僅為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其還是最經濟的吸碳器。經科學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長11TI蓄積,就能將1.83t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時釋放1.62t的氧氣。當前約有2.48萬億t碳儲存于全球陸地生態系統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統中就有1.15萬億t。只有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才能維護全球氣候安全。
(四)生態文明是林業生態建設追求的目標
在建設生態文明的同時,不僅使林業建設和發展面臨新的挑戰,也給林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全面實施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的過程也即建設現代林業的過程,為此,要用現代林業科技對植樹造林的質量和效益進行全面支撐,對森林、濕地、沙漠等生態系統進行建設和保護,以此來提高森林整理質量和綜合生產力水平,從而為建設生態文明奠定基礎,最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三、用現代林業理念構建生態文明建設
(一)遵循自然生態規律,促進林業持續發展。一是堅持采用生態文明思維,對林業建設與發展進行謀劃。二是在構建生態文明建設中樹立生態生產力理念,以此人們協調、保護、適應自然和自覺遵循自然生態規律的能力有所提高。三是在生態合理性平臺上對關系到林業建設發展的戰略問題、重要決策以及重大項目進行認真的研究和探索。四是在資源和環境可承載與可恢復范閘之內進行森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增加經濟總量時杜絕單純依靠資源投入來實現,避免出現耗竭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要以自然生態規律為依據,以保持生態、經濟、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
(二)培育生態文明觀念。積極開展創建生態文明的活動,并組織開展對森林文化和生態文化工程的建設,通過各種媒體,舉辦關注森林、森林論壇、森林城市建設等各種形式提高全民族的生態道德素質,讓全民都參與進來,提高他們愛林護林的認識,更要讓他們投身于全民植樹活動中去,逐漸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環境的良好習慣,積極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來。
(三)實施林業生態工程。進一步建立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防沙治沙等重大的生態工程,推進生態保護和治理。從全省的地理的實際情況出發,采用點線面結合的方式,推進森林的覆蓋面。
(四)深化林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體系,拓展林業資金投入渠道,積極探索政府扶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業主投資興林的路子,逐步建立起國家、集體、農民及各種非公有制經濟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體系。把林業生態建設放在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中去謀劃,堅持“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方針,全面推進“綠色小康村”和“綠色小康戶”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不斷發展壯大林業特色產業。
(五)弘揚創新生態文化。積極探索全民義務植樹新辦法,建立健全造林綠化的長效機制,深入推進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把植樹造林、綠化祖國變成全社會的自覺行動,盡快在全省范圍內掀起聲勢浩大的全民義務植樹新高潮。
(六)推進生態法制建設。加快依法治林進程,依法規范造林、管林、用林行為,把林業各項工作納入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軌道。要進一步完善各項森林災害應急預案,強化森林災害防控能力,不斷提高發現、控制和處置突發性事件的應急能力。要加大依法治林力度,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保障森林資源安全,構建平安和諧林區。
總而言之,大力發展現代林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我們堅信,通過不斷加強和發展現代林業,全省生態體系將會建設會持續加強,森林資源會持續增長,生態功能不斷增強;產業體系建設成效顯著,林業產業發展勢頭很強勁;生態文化體系建設將會出現一個好的開局;生態文化建設的管理機構、基礎設施建設都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生態文化產品也會不斷日益豐富,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也會在不同層面、廣泛深入地開展,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觀在人們心里也越來越得到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