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8 11:26: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數學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興趣能激發大腦進行組織加工,有利于發現事物的新線索,并進行探索創造;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維活動是最積極最有效的,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以下所談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感悟。
1 立足課堂教學,感受數學趣味性
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增加教學容量,設計實際問題情景,重新組織教材結構網絡,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應用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學會在觀察時透過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質,發現規律,達到不斷獲取新知,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的目的。觀察能力是認識事物,增長知識的重要能力,是構成智力的重要因素。課堂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而活動的主體應該是學生。在教學中,教師單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直觀上下工夫還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還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具有看的見,摸得到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樂趣。考慮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做到生動形象,是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時常思索的問題。而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題。課堂中學生如果老是聽著老師來說,思維肯定會很疲倦。剛開始組織時是會有困難的,課堂可以用“喧嘩”來形容,可是,當學生掌握了“游戲的規則”,知道自己的位置之后,整個課堂完全就屬于學生了,教師則可以真正體會“無為而為”的樂趣了。多媒體的使用,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們在每一個課件的適當位置給予學生思考與活動、討論的時間,既讓學生積極參與,又注意學生的學習反應,克服因人機對話造成的情感淡薄的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情商。
2 注重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趣味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重視直觀教具的使用,還要盡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活動,僅教師的演示,沒有學生的親自操作,學生獲得的知識還比較膚淺的,只有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實踐操作,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才可能使所有學生獲得比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儲存和提取信息。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發展學習興趣,獲取知識。數學教學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主動積極的學習,才能有效的培養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知識獲得與興趣關系密切,小學生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們的情感來支配的,教師應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產生熱愛學習的情感,并對所教學科產生興趣,因此,老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順利掌握知識,體驗成功后的樂趣,增添學習興趣,使設計的教法符合學生的學法,持之以恒地結合知識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引和訓練,使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鑰匙,增添學習興趣。
3 緊密聯系生活,尋找數學趣味性
數學給人的感覺往往是抽象的、高不可攀、深不可測的,甚至不少學生覺得數學是枯燥的,難以將數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其實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數學源于生活,許多數學知識與生活有密切聯系。如果能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不僅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領會知識,而且也回答了為什么學數學的問題。現代心理學認為:教學時應設法為學生創設逼真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讓學生置身于逼真的問題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品嘗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感受到借助數學的思考方法,我們會對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數學現象,如優惠措施、行程問題的最佳選擇、物品的分配等理解得更深刻,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把數學“蘊藏”于生活常見的游戲中,無疑是讓學生樂學、愛學的最佳途徑。以游戲形式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使整個學習過程生動活潑、主動而富有個性,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經常用數學的“眼光”看身邊的事物,讓孩子對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斷旺盛成長,使學生對數學有一個較為全面、客觀的認識,從而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談論數學,對數學現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而這顆“好奇心”正是一個孩子身上最重要的素質,他將使一個人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得到發展,還可能使一個人走進科學的殿堂。為此,應根據教材設計相關的生活調查報告,引導學生注意身邊的數學。這反映了生活中處處遍布著數學的足跡,使數學教學更加貼近于生活。
4 生動風趣的語言,展現課堂趣味魅力
蘇霍姆林斯曾指出:“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師抑揚頓挫,和諧悅耳的聲音,生動活潑、簡潔練達的表述,根據需要學生注意的內容、知識,采用不同的語速和音調,根據內容適當插入一些頗具情趣的比喻、典故,并在應用比喻時選擇生動貼切、淺顯熟悉的事物去比喻說明那些抽象深奧的事物或原理等等,都是語言美的良好體現,可以為課堂增加生動性,避免學生產生聽覺疲勞。要做到這些,也為教師的索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通過普通話到成長為一位能夠引經據典、表述生動的教師,還需要付出不斷的努力。
5 平等的師生交流,讓學生收獲趣味體驗
放低姿態,與學生站在同一水平線上討論問題,分享方法。現代學生多崇尚個性,對于教師“強加”的方法、內容,易產生抵觸情緒,而當教師轉換角色,與學生并肩站在問題面前,一起去探究打開問題大門的方法之時,學生會更樂于參與討論、一同思考,老師是會適時給予提醒幫助的朋友,也是考驗解題策略的競爭對象,這本身也為課堂平添了許多樂趣。但與此同時,如何控制課堂紀律,避免過熱的氣氛,如何引導學生不斷接近本質而非遠離討論本 意,都是需要進一步設計完善的。以上是筆者對于怎樣使數學課堂更加有趣的一些較為膚淺的思考,所總結的一些為課堂增加趣味的方法僅是作為教師在備課時可作參考的選擇,如何為數學的課堂添加趣味性仍是值得老師們共同探索和豐富的問題。
小學數學教育怎樣面向新世紀的挑戰,這是教育現代化工程的二個重要問題,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我認為主要應從八個方面著手:教學內容現代化我國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沿襲了本世紀三四十年代原蘇聯的數學課程,雖經過幾次較大的變革,但基本內容和體系沒有實質性的變化。在構建2l世紀小學數學教學體系時應考慮幾個問題:
1.適應21世紀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和對人才的需求。
用越來越大。數學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人的整體素質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新世紀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膽創造,不斷進齲因此,小學數學課程應以未來社會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數學思想為主線精選教學內容,力求加強基礎,反映本質,建立新的知識結構;著眼于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創造意識和開拓精神。
2.充分體現數學的基礎工具性。
是人們進行交流的工具。數學的符號、圖象、術語和表格是一種專門性的科學語言,這是信息交流中必不可少的語言。數學課程應當讓學生掌握這種科學語言,并運用它去理解和表達思想,運用它儲存和傳遞信息。
3.突出數學在實際中的應用。
生活中、生產中和市場流通中所遇到的數學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課程應精選出最具有實用價值、最基礎的知識作為教學內容。
教學方向大眾化
近年來,國際數學教育界提出“大眾數學”、“人人都要學會的數學”等口號。“大眾數學”主要針對以前數學太難、太深、要求太高,只有少數學生能學好,大多數學生望而生畏,對數學產生冷漠、恐懼、討厭的狀況而提出來的。其含義有兩層:一是數學要為大眾所掌握;二是大眾所需要的數學,要為大眾所利用。事實上,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所規定的數學課程內容應當是人人都能學,人人都需要學的。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已使數學從神秘走向現實,從書齋走向社會,從學者走向大眾,21世紀的數學課程,應該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好,學得主動、生動活潑。
教學方法自主化
近十幾年來,各種新教法不斷產生和引進,如發現教學、嘗試教學、愉快教學、情境教學等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但從總體而言,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基本模式,仍然是僅僅著眼于學生數學知識的增長和積累,滿足于學生對知識的機械記憶和學會模仿解題。
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已沿襲了千百年,有著極大的慣性。有些課,看上去有了啟發提問、課中游戲、學具操作等,顯得熱熱鬧鬧,但還是按照教師預先設計的框框在運行,學生仍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
新世紀的數學教育,在教學方法上應該有所突破,關鍵在于真正做到自主化。
所謂自主化,簡單他說,是在教師指導下,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過程是學生在一定的條件下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過程,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作為認識對象的知識并不像實物一樣,可以由教師簡單地傳遞給學生,必須靠學生自己來建構,并且納入他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別人是無法代替的。數學教學主要是思維活動的教學,教師應要求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自由地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勇于提出猜想,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課堂結構高效化
教改的關鍵是教師,教改的核心在課堂,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它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其他如課外活動、個別輔導、家庭作業等僅是教學的輔助形式,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因此,教改的重點應該放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上。
新世紀的數學教育,必須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教改的首要問題,向課堂教學時間要質量,向教育科學和教學方法要質量。用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犧牲學生的健康來提高教學質量的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也是不允許的。
課堂結構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節奏和高要求,衡量課堂結構達到高效化有五個主要因素: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程度;學生掌握知識、能力和方法的水平,學生當堂練習的數量和質量;課堂信息反饋暢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時反愧及時調節;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學時間。
基本訓練序列化
小學數學教育中的一條成功經驗是加強雙基(基礎知識教學、基本能力訓練),使小學生打好扎實的知識基礎,有良好的數學基本功。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什么時候加強雙基,教學質量就提高;什么時候削弱雙基,教學質量就下降。從第二次國際教育成就評價課題測試結果看,在參加的2l個國家或地區中,我國小學數學成績名列第一,表明我國小學生有扎實的數學基本功。
新世紀的小學數學教育,應該繼承和發展我國抓雙基的成功經驗,為了加強基本能力的訓練,必須先解決基本訓練的規范化、序列化、科學化問題,其中關鍵的問題是序列化。首先應確定哪些是基本訓練的內容,然后根據各年級的教學要求,由淺入深地安排,形成一個符合小學數學特點和兒童年齡特點的基本訓練序列,使基本訓練走上科學化的道路。
教學手段多樣化
傳統的數學教育,從概念到概念,教師靠粉筆和黑板講解,學生靠筆和紙學習。這種落后的辦法沿襲了幾百年。
新世紀的數學教育必須采用新技術使教學手段現代化和多樣化。小學數學的教學手段主要有教具、學具、電教手段以及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等。
小學數學教學中使用教具有重要作用:為學生提供數學模型和豐富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和潔則;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利于節省課堂教學時間,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因此,應該積極開展研制工作,為學校配置全套數學教具。
教師有教具,學生應該有學具,教師演示教具,學生看得見,摸不著,有一
定的局限性。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學具,一邊操作,一邊思考,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思維品質的發展。因此,應該抓緊對小學數學學具的研制和開發,通過試驗,逐步推廣使用。
電教手段和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在21世紀數學教育中將被廣泛應用,目前也應抓緊研究開發,并注意規范、系統,逐步積累經驗和推廣應用。
計算工具電子化
21世紀的數學教育,必將從原始的紙筆計算轉到使用計算器和計算機,這是新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關于計算器是否適合小學生使用,國際上曾有三派意見第一派主張小學生可以使用計算器。理由是:①適應時展的需要,社會上已普遍使用計算器,小學生學會使用計算器是一種必要的能力;②可以減輕學生的計算負擔,使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概念和進行推理思考上;③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二派主張禁止小學生使用計算器。理 由是:學生會依賴計算器,造成學生計算能力低下。
第三派是既不反對又不主張,采取等待觀望態度。“文秘站”版權所有
經過多年的爭論和實踐,目前已逐步趨向一致意見:計算器必須進入小學數學課堂。各國在做法上有所不同,有的從一年級就開始使用;有的在低、中年級不用,到高年級開始使用。我贊成后一種做法,在低、中年級不允許使用計算器,可以使學生集中精力學好練好基本的計算技巧,養成一定的口算、筆算能力。到高年級允許學生使用計算器,有助于學生解決比較復雜的數學計算,減輕負擔,把主要精力放在思維活動方面。
考試方法標準化
減輕學生的過重課業負擔問題已經強調了多少年,社會各界人士大聲疾呼,教育行政部門也三令五申,為什么學生的過重課業負擔始終降不下來,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深思。
追究原因,有的責怪教師,片面追求升學率;有的埋怨出版社,濫編復習資料、練習冊。我認為這些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考試命題超大綱、超教材,要求過高,題目又多又難。
我分析了前幾年一些地區的畢業試卷,大都有10%左右的題目超出大綱要求,題量也很大,教師心中無數,就用題海戰術來對付,求助于各種復習資料和練習冊。因此,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關鍵是把好考試關,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命題。
現階段我國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畢業升初中并不是選拔考試,而是學習水平考試,因此考試必須嚴格依據大綱和教材命題,不能為少數重點中學而影響整個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
考試方法標準化主要是命題標準化,把命題的標準(要求、題型等)公布于眾,教師按標準教,學校按標準考,大家有章可依。因此,考試方法標準化問題亟待解決。
論文摘要: 教學本身是在不斷變化,不斷創新的,創新教育其實就是把學生的創造力解放出來。新課程教學的實施者,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己任,營造和諧氛圍,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利用反饋信息,設計多樣化的練習等方面著手,來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使創新落實在教學的始終。
眾所周知,創新教育是指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創新,則是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如果一個教師不明確創新是什么,要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話。許多人都以為,只有科學家、發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現出來的偉大創造性,才算得上創新,而忽略了自我實現的創造性也是一種創新。就小學而言,只要是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歸納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為知識的創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是進行創新教育的重要途徑。如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進行創新教育,我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激發主觀能動性
教師必須尊重受教育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此要盡一切可能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剛入學的兒童具有好奇、愛動、爭強、好勝的特點,他們的求知欲強,愿意參加形式多樣的活動,喜歡研究新問題發現新規律。我在“口算、筆算相結合”教學中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一入學就把學具引入課堂,使學生充滿了好奇和新鮮感。我首先教會他們如何操作。對于他們來說,小棒、圖形不僅是一種學具和算具,還是一種“玩具”。當他們得知這些學具可以幫助學好數學,深深地為它們所吸引。課堂上的自由擺、集體擺、小組比賽擺,既具有游戲的色彩,又富有比賽的氣氛,學生擺小棒、擺圖形,行動迅速,興趣很高。時而看數擺小棒,時而聽數擺圖形,時而動口陳述操作過程,眼、耳、手、口、腦多種器官協調活動,符合兒童單項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點,從而形成了廣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維處于異常興奮的狀態。同時,三種計算方式的結合,相互交替的學習、練習和運用,使兒童的腦神經的興奮與抑制相互調節,學習情緒高漲,氣氛活躍,寓學于樂,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兒童的心理要求,從而激起他們濃厚的興趣,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為使學生的思維逐漸活躍起來,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我采用線段、圖像、實物(自制教具)等直觀形象教學。如,充分發揮學具的作用,在教學“34+28”時,我按以下步驟:(1)動手操作小棒練習,學生擺小棒;(2)先擺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擺28根小棒,并注意整捆和整捆對齊,單根和單根對齊;(3)啟發學生,先把單根小棒合起來有12根小棒,把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這時還剩2根小棒。
教學中由教師講,再由學生跟著擺,小棒算式對照,使學生理解筆算豎式和計算法則,最后通過計算強化練習,形成計算技能。在這一過程中,由實物操作——揭示算理——鞏固練習,促進了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使學生容易接受。[二、啟迪創造思維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能力就必須將基礎知識學深、學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擴大思維的覆蓋面,產生豐富的聯想,使思維深刻,認識升華,進而達到發揮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目的。例如:對分數應用題中乘除法意義的理解是解答分數應用題的基礎知識。對于這樣的基礎知識,教學上教師就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深入理解。如:“弟弟比哥哥矮1/6,弟弟是哥哥身高的()/()?”我首先讓學生根據題意(即條件、問題),用線段圖或實物表現出來,然后根據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列出算式,得出結果。在學生深入理解數量關系的基礎上,對于中等以上的學生我還讓他們進一步分析、推理,進行如下聯想:弟弟比哥哥矮1/6,哥哥比弟弟高1/5,弟弟是哥哥身高的5/6,哥哥是弟弟的6/5倍,弟弟是兄弟倆身高之和的5/11,哥哥是兄弟倆身高之和的6/11。
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分數意義、整數“1”的概念和分數中常見的數量關系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為靈活解題打下了基礎。
三、發揮想象力
想象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是創造性思維的前提,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因此,我注重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應用題的教學中,針對數量關系抽象、隱蔽、條件變化等特點,我既讓學生掌握一般分析方法,還教學生應用轉化、假設、消去、逆推等推理方法開拓解題思路,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啟發鼓勵學生有創見地解答問題。當學生掌握了多種推理方法就可以廣開思路,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例如:1.理解表面積的意義,(1)學生通過觸覺,感知長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實物的六個面,并標明“上、下、前、后、左、右”。(2)學生通過視覺,觀察了解表面積的意義。學生觀察教師的演示:出示長方體模型,沿著棱剪開,再展開,并貼于黑板。(3)學生動手操作,理解表面積的意義。(4)學生獨立動手操作正方體模型,鞏固表面積的意義。(5)教師引導學生看兩個展開圖得出結論。2.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1)讓學生分組討論、動手操作,探索各種求法,教師再用電腦演示驗證。(2)借助學生熟悉的環境——教室,引導學生弄清長方體六個面與長、寬、高的關系。讓學生嘗試計算,然后對照課本自我檢查,最后引導學生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當學生回顧探究的過程,尋找自己的發現,欣賞自己的“杰作”時,臉上都表現出喜悅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樂趣。
當前高等數學的版本有很多,這些版本大都是針對綜合性的院校開展的,知識的編寫與開發對于農業院校缺乏足夠的專業性與針對性。農業院校在使用高數教材時大都是沿用以前的版本,沒有進行選擇上的創新,雖然高等數學教材的改革一直在進行,但這種改革對于農業院校的實際效用并不大。教材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學生接受數學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對于學生的數學興趣的培養也有著重要影響,難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另外,作為農業院校的高等數學,針對農業院校的自身特點進行的校本教材的開發與研究不夠深入,適合自身特點的高數教材甚少,這種沒有適合自身特點的數學教學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不利于實現課程利用的最大化。
1.數學教學的手段與方法有待進一步提高
大學階段的教學會明顯的區別于中學階段,在數學教學中,不可能再用知識的灌輸等填鴨式的方式進行,大學階段的教學應從適應學生接受的角度進行有區別的優化教育,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學方法與手段也應隨著時展而不斷的進行改革,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化發展,農業院校中的數學課堂也應充分體現出現代技術的教學手段,這對于知識的有效傳輸、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數學教學的科學進行都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2.高等農業院校數學教學對策
針對在農業院校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積極的進行相關對策的探索與研究對于數學教學的開展與農業院校的整體發展都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當前存在的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數學教學的效果,對大學生的數學學習乃至大學的教育階段都是一種缺失,積極的進行數學教學的相關改革與探索對于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
2.1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被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在高等院校中的教學也是如此。學生在教學中始終是處于主體地位的,尤其是大學階段,學生的知識儲備與性格的不斷完善使其能夠進行獨立的、有針對性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更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在教學中,以學生的基礎為依據,進行相關的講解。教材的開發應不斷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以學生的需求為綱,教材的選擇與開發應以適應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
2.2不斷強化教師的業務與道德素質
教師在教學中占據重要的角色,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對于高等數學而言,數學教師還是學生認識知識,把握人生的重要啟蒙者。教師在課堂中不僅完成了數學知識的傳遞,還從做人的角色進行了人格的教育,因此,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全方位、多層次的。這就需要不斷強化教師的業務與道德素質,使其能夠在溝通與交流中實現知識的傳遞,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從知識與人格方面進行全面的教育。這種素質的提升不僅在教學上起到明顯的積極作用,也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不斷完善。不斷增強教師的在職教育,使其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知識,不能強化教學能力,實現教學效果的優化推進。
2.3強化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大學教育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實踐當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目標。農業院校的數學教學也是如此,數學的教授時間也是短暫的,在這短暫的時間中如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對于大學生的終身學習有著關鍵性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充分的激發學生的思維,不斷地強化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采用積極主動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不斷加強學習的個別指導,針對學生的數學基礎進行有針對性的區別對待,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3.小結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推進,高等數學在農業院校中的教學必將進行新一輪的嘗試與實踐,這些探索與實踐是數學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對于數學教育的時代性與科學性都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針對當前農業院校中存在的教學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優化,是當前大學數學教學的需要,是時展的呼喚。
學習的目的之一是為提高自身素質。“如何把素質教育融與數學教學之中,使數學能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是作為一名正在努力貫徹執行新課程改革的初中數學教師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同時也是一項極為迫切的任務。筆者就這一問題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更新觀念,樹立數學教學的素質觀
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而轉變觀念的關鍵在于努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處事、學會健體、學會創造。中學數學教學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僅要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而且要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具有一定創造力的人。但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就應該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同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覺地把素質教育融于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學生的素質在主體發揮的過程中得到提高。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內容和實施途徑
中學數學具有內容的抽象性、應用的廣泛性、推理的嚴謹性和結論的明確性等特點。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數學本身的特點,在傳授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積極探討數學知識與素質教育的最佳結合點,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我認為,素質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內容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培養
數學教學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幾點:
1.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可通過對我國古今數學成就的介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還可以通過教材中的有關內容編些既聯系實際有具有思想性的數學題目,反映我們國家的富強與發展。讓學生更加的熱愛祖國,自愿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而獻身。
2.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中學數學本身蘊涵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因素。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注意挖掘,自覺地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闡述教學內容,就能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領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學好數學知識,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教育
數學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數學學習和實踐,使學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其終身受用。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也是數學教學工作的一項基本任務和目標。
(二)應用數學能力的培養
數學是一種語言,是認識世界不可缺少的方法。運用數學的能力是未來公民應當具有的基本素質之一。在教學中我認為應從這幾方面來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1.重現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概念和規律大多是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在講授這些知識時,我們不應只一味地向學生講授,而忽視對其原型的分析。我們應該從實際事例或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逐步的引導學生。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能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2.加強建模訓練,培養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
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是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是運用數學能力的關鍵一步。如解應用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建造一個數學模型的過程。教學中,我們可根據教學內容編一些應用問題對學生進行模建的訓練,來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
3.創造條件,讓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中我們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環境,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把學數學和用數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用數學的快樂,學會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達到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數學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數學。因而數學思想方法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在新教材中蘊涵了多種數學思想和方法,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把數學基礎知識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挖掘出來,設計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進行滲透,反復強化、及時總結,用數學思想方法武裝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的主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能夠最佳的接收教學信息;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激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活動之中。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發現的快樂;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起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從而培養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迫切而艱巨的任務。它需要我們去積極地探索,努力地實踐,切實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教學中,為培養振興中華的高素質人才作出自己的貢獻。大家一起努力吧!
一、轉變教育觀念,增強素質教育意識
實施素質教育是針對我國基礎教育嚴重存在“應試教育”的傾向而提出的改革舉措,其目的在于真正落實 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同時實現個性發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素質。
九年義務教育從根本上來說是國民最基礎的素質教育。小學數學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理應 堅持聯系教學實際,堅持面向全體,堅持全面發展,堅持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個性發展,堅持打好基礎、發展 智能、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作為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實施素質教育是深化每一個學科改革的必然 要求和緊迫任務。
二、明確培養目標,促進全面發展
1.繼續切實抓好基礎知識教學。大力推行素質教育與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并不矛盾,而且,基礎的數學知識 和基礎的數學技能是我國公民應當具備的文化素養之一。因此,必須繼續扎實抓好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 實掌握好基本概念、性質、法則、公式、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等基礎知識。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加強直觀,重視過程;②突出重 點,分散難點;③重視對照比較,區分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④重視歸類整理,使之序列化、系列化;⑤重視 網絡化,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⑥注意鞏固、運用。
2.重視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智力指的是人的認識方面的能力,它是各種認識能力的綜合,主要包括注意 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其中思維力是核心。能力指的是一個人順利完成各種活動所必需的、 影響活動效率的個性心理特征。數學能力是一個復雜的整體結構。從教材的角度說,小學階段應著重培養學生 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具有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 際問題的能力。
重視發展學生智能,教師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堅持啟發式教學,善于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引 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新知識的過程;②重視知識結構,給學生系統的規律性的知識;③堅持有意義的獲取知識 ,使新知識能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表象、符號、概念或命題建立聯系;④強調方法,使學生明確解決 問題的思路;⑤堅持發展性,使教學目標既符合現有的發展水平,又高于學生原來的發展水平;⑥加強訓練, 特別要重視基本計算訓練、基本數量關系訓練、數學思維訓練、解題思路訓練、數學語言訓練等。
3.結合學科特點,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素質是學生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小學數學教 學與其它學科一樣,也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適時適度地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師必須注意以下 幾個問題:①聯系實際向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意義,從而產生正確的學習動機,提 高學習的自覺性;②結合教材的德育因素,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產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 科學的情感;③結合數學知識、數學方法的教學,向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4.重視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培養。興趣是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參與某項活動和渴望探求真理,并具有積極 情緒色彩的意識傾向。學習興趣與學生的學習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學習入門的先導,是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 核心因素。特別是小學生,對學習數學是喜歡愉快,還是厭倦畏難,直接影響知識的掌握和智力、能力的發展 。教學中,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①以教師愉快、喜悅的情感影響學生;②以教學方法 的生動性、啟發性吸引學生;③以鼓勵、表揚的方式激勵學生;④以學生思維的成果刺激學生的認知內驅力; ⑤以學習目的教育啟發學生的求知需要,以便形成長期的穩定的動力和興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加強品質修養的起點。兒童的可塑性很大,小學階段是 各種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學中,教師要嚴格要求、科學引導,巧妙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根據數 學課的特點,小學階段主要培養以下習慣:①上課認真,注意力集中;②認真閱讀課本;③主動參與學習,積 極探索和思考;④敢于大膽發言,勇于質疑問難;⑤虛心聽取別人意見,善于從不同渠道獲取知識;⑥與人合 作,知識互補;⑦作業整潔,格式規范、計算細心、解答正確、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作業。
三、遵循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
1.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學生 是學習的主體,教和學是辯證統一的。教,不是把現成的數學概念、定律和公式傳遞給學生,而根據知識的內 在結構和學生的學習規律,提供現象和問題,創設思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探索。學,不是吞咽現 成的數學概念、定律和公式,而是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全身心地投入到聽課、討論、問難、解答、實驗操作 、練習、總結評價等系列學習活動過程中。
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一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有自信、自強、自我實現的需要 ;二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樂于參與;四要保證時間, 如觀察的時間、思考的時間、討論的時間、操作的時間等,使參與落到實處,不走過場。
2.堅持面向全體,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義務教育是全民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面向 全體的教育。為了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確立基本的學習水平標 準,以構成學習目標的第一層次,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通過標準。在此基礎上,提出更高層次的學習水平 要求,構成第二層次的目標體系,以滿足學有潛力的學生深入學習。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熱情關懷,要分析 產生困難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補差,堅持每個例題、每個小節、每個單元的知識及時補救,及時過 關。
數學往往因其枯燥而不被學生喜歡,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心理和心理素質還不夠健全,讓他們去學一種他們并不感興趣的東西,必然會引起他們的反感。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厭學。因此掌握兒童的心理,用適當的手段來改變這種情況是至關重要的。在實踐中,我越來越感到“激勵教育”就是這樣的良藥。
一、以愛“激”學。
兒童從家庭來到學校,老師成了他們最親近的人,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對孩子們的學習和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師愛”猶如母愛,又勝似母愛,學生在他喜歡的老師面前不會因為“怕”而不得不學,而是更主動地去表現自己,這就由“被動”的學而變為“主動”的學。這恰恰是老師的愛,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熱情。
那么,怎樣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呢?我體會最深的一點是要“見縫插針”,因為數學教師 一般都不是班主任,和學生接觸的機會比較少,所以更需要人為地創造一些機會,在生活等各個方面去關心學生,尤其是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他們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都能縮短師生心靈間的距離,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而建立起愛的氛圍。
二、以趣“激”學。
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的求知欲望,針對兒童的特點,可以采用猜謎、講故事、對口令、游戲、操作等多種形式,無論哪一種形式,只要恰到好處,都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學“7加幾的加法”時,設計了一個猴子摘桃的游戲,讓小朋友來扮演小猴子,每個小猴子拿著一個“7加幾”的算式,去摘寫著這道題答案的桃子,誰摘對了桃子就歸誰所有,小朋友們爭先恐后熱情可高了,學生在游戲中深深地感受到“湊十法”的妙用,接著我又用趣味性的語言說:“猴王看到小猴子們又對又快地摘到了桃子,非常高興,他又給小猴出了一道難題。”接著,我出示算式“6+7=”,結果,小朋友們在高漲的情緒下,一下子就想出了三種方法。這樣,既復習了看7想3的湊十法,又順帶復習了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知識;聰明的小朋友還類推出看6想4的方法,為下節課學習6加幾做了良好的鋪墊。可見良好的教學方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疑“激”學
學起于思源于疑,采用設難質疑的方式,激發學生渴求新知識的心理。例如:我在教“面積和面積單位”時,開始,我拿出一個正方形的框,然后演示把一只球放在框的中間,球掉下去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回答:“球為什么會掉下去?”進而再問:你能想一個簡單的辦法,讓球不掉下去嗎?,學生會想到在框的的中間加一片硬紙擋住球就不會掉下去了,從而引出了“面”,通過這樣的置“疑”,使學生對“面”有了一個感性認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激發了興趣,使之樂于學。另外,在課結束前,出一道難易適當的思考題,也可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善于設“疑”的教師,無疑是一個好老師。
四、以“信”激學。
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在每個學生不同的起點上提出不同的要求,給以不同的幫助,使他們樹立起堅強的信心。這樣他們才會在以后的學習中勇于戰勝困難,才能不斷進步。
學生獲得自信的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成功的體驗,誰都知道,再也沒有比失敗和挫折所引起的精神負擔更能使人喪失動力的了,因此,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就能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如:在教學中設計一組適合各種能力水平的練習題。上課時照顧一下差生,給他們提一些稍容易的問題,在他們回答出后,給予表揚,讓他們也體會一下成功。同時,讓他們在獲得成功的快感后產生強烈的不滿足感,穩定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他們不斷進取。
“激勵”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向上的氛圍,可以使他們更健康茁壯的成長。為了我們的明天,行動起來吧!
如今,現代教育技術越來多地被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在數學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多種媒體,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有效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
1 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幾年的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筆者發現低年級的學生往往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他們在幼兒園習慣了以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故事形式進行學習,而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相對是系統的、枯燥乏味的。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經常利用多媒體把一個個的數學問題放在生動形象、有聲有色的故事情境中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更符合低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征,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比較數的大小”一課時,筆者創設了這樣一個故事情境:“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灘上露出了美麗的貝殼。一會兒,沙灘上就來了很多的小動物,可是它們在吵什么呢?原來小松鼠、大白兔都撿了一籃貝殼。小松鼠數了數說:‘我撿了46個貝殼。’大白兔數了數說:‘我撿了38個。’小松鼠說:‘我撿得多。’大白兔說:‘我撿得多。’沙灘上的小動物們各有各的理。到底誰撿得多呢?還是我們小朋友來給他們當一下裁判吧?”通過比較小動物之間拾貝殼的多少來教學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 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彌補傳統教學的局限性
傳統教學中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足以滿足現在的教學需求了。傳統教學由于教學形式單一,很難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而多媒體教學則能有效地改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方式,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數學課堂上,有很多“認識圖形”的課是需要學生動手操作完成的。上這樣的課之前,教師要事先準備好教具和學具,但是往往單一的教具和學具并不能說服學生。筆者曾經執教了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認識”一課,因為是公開課,所以經過了反復試上。在準備的過程中就為制作4 cm、5 cm、6 cm、10 cm的小棒而犯愁,一開始想到用彩紙分別卷成4種不同長度的小棒,這個時候小棒的問題是解決了,可是后來在操作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大的誤差。因為小棒稍微有點粗,學生用4 cm、6 cm、10 cm三根小棒輕而易舉地圍成了三角形,也就是說讓學生誤認為“當兩邊之和等于第三邊的時候也是可以圍成三角形的”。這個時候,教師再滔滔不絕地強調這種情況在理論上是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學生難免不服,這一次操作以失敗而告終。
后來,在師傅和同行們的建議下,考慮用竹簽、鐵絲、細線……作為學具,這些學具相對來說比較細,誤差較小。最后,筆者想到用小時候玩的“彩色簽子”(一種細長的小棒,有很多種不同的顏色)來制作學具。這一次原以為萬無一失了,學生在操作的時候還是比較順利的,但是還是傳來了兩種聲音:有的學生認為“兩邊之和等于第三邊能圍成三角形”,也有的學生認為“兩邊之和等于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小棒雖然很細,誤差很小,但是還是很難說服全部的學生,這樣的課堂很顯然還是有遺憾的。在實際操作中要避免絕對的誤差也是不可能的。
當傳統的教學用具不能完全解決操作中的誤差時,多媒體動畫演示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多媒體課件中,筆者制作了不同長度的小棒圍成三角形的三種情況,其中最長的一根小棒是固定的,而較短的兩根小棒是可以活動的,讓學生明確了當兩邊之和等于第三邊的時候是不能圍成三角形的。整節課學生的興趣很濃厚,由于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分歧,所以對多媒體動畫演示時的結果尤為關注,最后也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
3 運用白板教學,實現課堂交互性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教學也逐漸呈現出了它的局限性。PPT課件是教師提前精心制作的,課件中可以展示教師“預設”的資源,卻不一定能體現課堂上學生的“生成”。因為學生的思維是開放的、活躍的,教師不可能預設出學生的每一種思考方式,總有很多“意外”生成。這時,交互式電子白板作為一種新型的現代技術手段走進小學數學課堂,它不僅能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還能彌補多媒體教學中不足的地方。
首先,白板教學是創設情境的有效手段。交互式電子白板不僅有多媒體所具備的視頻、播放等功能,還可以隨時暫停,根據學生找到的信息進行圈圈、畫畫、復制、黏貼等,喚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和積極思考中來。
比如,在教學“找規律”時,筆者創設了下面的教學情境。
師:今天,老師帶了一個故事給大家,這個故事里蘊含著一些數學的道理,看看大家能不能觀察出來。(把魔法數學故事屋中的一本《小刺猬的項鏈》以視頻、動畫的形式插入白板課件中,教師可以在白板上一邊翻故事書,一邊講述,配上輕柔的音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把學生帶進數學的課堂。)
故事說的是一只小刺猬,一天……,來看一看他們各自穿成的項鏈吧!這是小刺猬的,這時……,大象看到了……,于是小動物們行動起來,它們決定要給大象一個大大的驚喜。它們做了一條最最與眾不同的項鏈掛在了大象的脖子上。(故事中小動物們帶的項鏈的顏色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
師: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小故事,你從中讀出了它蘊含了哪些數學道理?(出示小動物帶項鏈的圖片)仔細觀察,它們的項鏈到底有什么規律呢?
學生同桌討論,集體交流,分別說一說有何規律,白板操作演示(圈出學生發現的規律,并復制黏貼在空白的地方,方便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進行比較和分析)。
師:那這些項鏈共同的特點是什么呢?
板書:幾個為一組,不斷重復出現。
照這樣的規律擺下去,小刺猬第4組珠子有哪些?小白兔第6組的第一個珠子是什么顏色?大象的項鏈第50組的最后一個珠子是什么顏色?
小結:正是這些圖形排列有規律,我們才能很快確定后面其中某個位置上是什么顏色。
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故事中感受生活中的規律,為本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其次,利用電子白板,可以改變單一的課堂訓練模式,提高練習效率。
例如,筆者在教學“認識多邊形”時,就設置了下面的練習形式。
1)運用拖動功能,將預設的問題或情境先隱藏起來,根據教學需要隨機提取。拖出預先隱藏的蜜蜂蜂巢的圖片,讓學生猜一猜蜂巢是由許多的幾邊形組成的?學生由于之前已經有了認識四邊形、五邊形的認知經驗,很快猜出是六邊形。然后教師拖出:由六條邊圍成的圖形是六邊形的定義。
2)無限克隆和書寫功能,既節約了在黑板上一次次畫圖的時間,又能將學生不同 的答案一一呈現出來。出示想想做做中的最后一題:“把下面的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幾個?”因為分法不唯一,所以可以運用白板的無限克隆技術復制幾個圖形讓多個學生在白板上操作分一分、畫一畫,出現錯誤也可以用橡皮擦功能擦掉并及時糾正。
3)運用白板中現成的評價模板,學生做完之后,可以直接check答案的正確與否,方便又直接。現代教育技術為師生、生生互動構筑了一座堅實的橋梁。有聲有色、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讓小學生從單調、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的學習中解放出來,讓他們體會到數學課堂也是多姿多彩且趣味無窮的,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所以,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努力提高自己的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教育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必將改變課堂教學的模式、課堂教學手段,促進教師教育思想的轉變和教育觀念的更新。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巧借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現式學習。
論文關鍵詞:初中數學,信息技術,整合,運用,效果
在知識更新、信息爆炸、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數學教學工具有了劃時代的突破,數學教學從單一的教學逐步入聲、圖共存的多媒體教學時代。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以不可阻擋之勢快速走進中學數學課堂教學領域,它必將改變課堂教學的模式、課堂教學手段,促進教師教育思想的轉變和教育觀念的更新。下面根據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經驗,談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幾點嘗試。
一、巧借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1、人機交互是多媒體計算機的顯著特點,多媒體計算機可以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聲色并茂的、感染力強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這種交互方式對于數學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因而形成學習動機。
2、人機交互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師是主宰,學生是配角,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練習作業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參入這個過程。而優秀的多媒體課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學的內容的深淺,來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作業。
初中數學復習課或習題課,特別適合人機交互的學習環境,因為初中數學教師完全有能力制作這類課件,從前置知識復習,精選例題講解,到鞏固練習作業,每一教學環節都可以設置成不同的層次,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性地進入相應層次,當然還有機會進入高一層次。這種交互性所提供多種的主動參與活動,就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使學生能真正體現出學習主體作用。
二、巧借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見(視覺),聽得著(聽覺),還能用手操作(觸覺),這種多樣性的刺激,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解強得多。同時信息技術的豐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動性、可控性、參入性大大強化這種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
1、化無形為有形。初中數學理性知識成分太重,傳統的教學只片面強調邏輯思維訓練,缺乏充分的圖形支持,缺乏供學生探索的環境,于是只能靠學生的死記和教師的說教了。比如,初三幾何“點的軌跡”,學生最終會知識“軌跡”是一些直線或射線,但學生對“軌跡”是毫無想象力的。《幾何畫板》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它顯示的“點”一步步地動態有形地組成直線或射線,旁邊還能顯示軌跡中“點”的條件,這種動態的有形的圖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遠遠超出老師“把軌跡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為直觀。初中數學的概念教學是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幾乎被動地從教師那里接受數學概念,只有靠強化記憶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質特征。初三代數“函數”,就是一個典型的概念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對“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有一個明晰直觀的印象。運用多媒體的直觀特性,分別顯示解析式y=x+1,數學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氣晝夜變化圖象,用聲音、動畫等形式直觀地顯示“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最后播放三峽大壩一期蓄水時的錄相,引導學生把水位設為y,時間設為x,就形成了y與x的函數關系。不僅引起學生的自豪感,而且對函數概念理解非常透徹。
3、化靜止為運動。運動的幾何圖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腦視覺神經元,產生強烈的印象。初中幾何《圓》這一章,各知識點都是動態鏈接的,許多圖形的位置發生變化,圖形間蘊藏的規律和結論是不變的。熟悉《幾何畫板》的教師,無一例外會用《幾何畫板》來演示“圓冪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線定理切割線定理切線長定理,鼠標一動,結論立現,效果相當好。其實象“垂經定理”、“圓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關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轉”“平移”等知識證明的定理,都可用《幾何畫板》動態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有些題目,不經意用鼠標移動一個點,圖形變化了,結論仍然成立,比如:圖形中移動C點或E點始終有CE∥DF
4、化繁瑣為簡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是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初三代數“頻率分布”,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引著學生在“60名女學生身高”數據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組;一個一個地數出每組中數據的個數;計算頻率;繪頻率分布表,畫頻率分布直方圖,既繁瑣又費時。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簡潔明了,把60個數據輸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組中的頻數,一目了然,用Excel還能方便地繪出柱狀圖,類似頻率分布直方圖。若教師重點講透步驟、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過程交給計算機處理,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是信息社會對基礎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現代化的需要。
三、巧借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現式學習
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能為數學教學提供并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能創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開闊學生數學探索的視野。
十多年來,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發展,經歷了一個逐步深入而又十分艱苦的探索過程。人們的注意中心先是放在“加強雙基”上,進而重視“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以及如何教學生“學會學習”,現在又在探索如何用“素質教育”的思想來進一步指導小學數學教學改革,這是具有深遠意義的一種有益嘗試。
其中,從素質教育的高度來重新認識“非智力因素”,進一步充分發揮數學教學的情感教育功能,已成為數學教學研究的“熱門”話題之一。
首先,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并不是一個“純認識”的過程。正如人文心理學家羅杰斯所指出:學習本身就包括認識和情感兩個方面。作為學生(學習的主體)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其智力因素擔負著信息加工的任務,即對信息進行感知、加工、識記、保持和應用。它可以使人類積累的經驗轉化成個體的知識結構,屬于主體的操作系統。而非智力因素擔負著信息選擇的任務,即對信息進行鑒別、篩選,當認為是有趣的、有價值時,主體便主動而有效地吸收,否則反之。這就是為什么有的教師一味加大知識信息量而不能真正進入學生頭腦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對操作系統起著始動、定向、維持和調節的作用,它屬于主體的動力系統。我們的教學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統的過程,即認知過程,而忽略動力系統的過程,即情感過程,或者雖然有時也講興趣、動機、情感、意志,但充其量只作為吸引學生注意,保證上課不走神的一般條件,作為附加于教學活動之上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東西,就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缺陷。從現代教學觀看,在教學過程中兩種系統是協同作用、互相依存、相互促進、密切配合的,因此數學教學必須努力實現學生的認知與情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培養的和諧統一,在充滿活力的教學過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學效果。
其次,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小學階段不僅是智能發展的關鍵期,也是情感和人格發展的關鍵期。數學教育的目標不只是傳授知識和發展能力,也應該著眼于學生的整體發展。在傳授某一知識,培養某一能力時,應注意使學生的知情意行各個方面都能得到協調發展。因而,情感教育應該成為數學學科教學整體目標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數學課堂教學不僅應該是進行情感教育的陣地,并且有發揮情感教育功能的條件與可能。教學過程不僅是師生雙方信息交流的過程,同時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人總是有感情的,教師對數學教學業務的精益求精、對數學學科的熱愛,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積極的鼓勵、會心的微笑、殷切的期望,教師為學生創設的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必然會給孩子們創設良好的心理條件,1987年北京市曾對9所中小學學生進行過問卷調查,其結果反映,學生對“最喜歡的老師”與“最感興趣的學科”的一致性高達99%。因此我們可以說,教師對事業和兒童的熱愛,是數學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總源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必然激活和加速學生的認知活動。正如贊可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法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因此我們可以說:通過教學設計和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成就動機,是數學教學中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徑.那么如何發揮數學教學的情感教育功能呢?
1.首要的是師生合作。教學中要重視師生之間的積極的平等的情感交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親其師,信其道”,當學生對老師產生積極情感,那么他們就容易將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內容上去,這就是情感教育的遷移性功能。
2.要充分利用教師自身的體態。情緒是感情的外在表現,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情緒活動總是在互相影響、互相感染的。老師的面部表情、言語動作,甚至衣著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的情緒,這就是情感教育的感染性功能。
3.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結合教學內容揭示數學美,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無窮奧妙,促進他們對數學的熱愛;應注意向學生提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應注意通過巧妙的設疑,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應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提高學習的自信心,激起他們繼續學習的熱情,等等。這就是情感教育的情境性功能。
4.學生的天性是好動。我們的教學應以學生這一心理特征為出發點,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多種器官并用,為他們動手、動口、動腦提供足夠的素材、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為他們自我表現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種多樣的機會,努力營造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課堂氣氛,以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自主性功能。
5.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階段,離不開教師的誘導,所以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強調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小學生對待老師的表揚獎勵、批評懲罰和漠不關心有著絕然不同的心理體驗。如果教師對學生漠不關心,學生有了進步不能及時得到表揚獎勵,有了不足也不能及時得到批評和糾正,那么學生(尤其是自制力差的學生)也同樣會以無所謂的態度對待學習。因此從教學藝術的角度看,就要求教師必須有強烈的責任感,在教學中能以表揚獎勵為主、批評教育為輔,表揚與批評有機結合的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心理學實驗表明,學習者如果能通過及時反饋知曉自己的學習狀況,比不知曉者學習動機強。因此從教學藝術的角度看,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能及時向學生反饋學習成就的評價形式,不斷強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或糾正不健康的學習情緒,以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可導性功能。
一、初中數學創新教育的重要性
數學教育是要讓學生掌握生活和學習中所需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在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方面發揮作用。指出:“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使學生對數學領域有新發現、新思想、新方法,具備應用意識,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二、充分利用生活情境,營造數學創新教育的課堂氛圍
1.從生活實例中抽象數學概念,營造數學創新教育的課堂氛圍。如《5.2.1平行線》,引入概念前,先讓學生熟悉實例:鐵路的兩條鐵軌、道路上的斑馬線等,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再討論兩直線的位置關系,從而得出平行線的概念。2.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活躍的課堂氣氛和融洽的師生關系,適宜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有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如《5.1.3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教師教學生用大拇指和食指構造三線八角(大拇指代表截線,食指及其余三個代表另外兩條直線)。根據八角的特征,用大寫英文字母表示位置關系,同位角呈“F”型,內錯角呈“Z”型,同旁內角呈“U”型。
三、在數學教學中有效進行創新教育
1.利用空間觀念,培養創新思維。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而空間觀念是指根據物體特征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等。發展空間觀念,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13.1.1軸對稱》學生探索風箏、剪紙等圖片中蘊涵的軸對稱關系及性質,學習小組列舉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引入問題:為什么飛機的設計要采用軸對稱?有何意義?經過學習,學生不僅獲得知識,也提高了對數學價值的認識。另外,空間觀念是發明創造必需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以實物呈現。如水杯﹑熱水瓶等裝液體的容器,為什么液體容器是圓柱體?從圓和正多邊形的面積和周長比較,面積為1m2的正三角形的周長約為4.56m,正方形的周長為4m,正六邊形的周長約為3.72m,圓的周長約為3.54m。可見面積相同的正多邊形邊數越多周長越小,圓的周長是最小,所以相同體積和高度的容器,表面最省材料的是圓柱體。從數學方面考慮,還有更省材料的球體,但是球體放不穩,實際生活中不用球體做液體容器。
2.在演變或拓展中形成創新意識。
數學課本的例題或習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學中針對性地講好這些題,并把題目適當演變或拓展,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如學完《18.2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引入此題:順次連接四邊形四邊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如變形1條件改變,結論讓學生探討;如變形2結論不變,讓學生探討條件。也可讓學生自己演變或拓展。變形1順次連接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邊的中點得到什么樣的圖形?變形2順次連接哪些圖形四邊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在猜想與探索中培養創新能力。
每個學生都具有創新潛能,要把潛能轉化為創新能力,教師組織探索型問題,激發學生求奇之心,直覺觀察,大膽猜想,實現認知與思維品質發展的和諧統一,從而形成創新能力。4.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創新技能。數學廣泛的應用于生產和生活中。現實生活中與數量和圖形有關的問題,教師挖掘有價值的實踐活動,學生主動嘗試,抽象成數學問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培養創新技能。如學完《11.3.1多邊形》引入此題:十人參加一次會議,每個人都與其他九人握一次手,問總共握手幾次?分析:利用數形結合,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十邊形的十個頂點分別代表十個人,握手總次數就是十邊形的邊數加上對角線的條數,即:10+10×(10-3)/2=45教學中,教師結合具體教學內容,不斷引入生動的實例,通過數學知識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字,而是貼近生活的知識,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總結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培養學生敢于求異、自主探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勇于創新的情感和個性品質,努力為學生營造創新教育的情境,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實現,素質教育才能得到實施,這是一件長遠而艱巨的任務。
1對數學文化的理解
南開大學數學科學院顧沛教授在南開大學開設多輪“數學文化”課時是這樣說的“:‘文化’一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狹義的‘文化’僅指知識,說的是一個人有文化就是說他有知識;廣義的‘文化’,則泛指人類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積淀。數學文化中的‘文化’用的是文化的廣義解釋‘,數學文化’的解釋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指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廣義的解釋除這些外,還包含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與人文的交叉,以及數學的各種文化的關系”。
2中職數學教育活動中數學文化的滲透策略
加強學習,轉化觀念。教師應注重數學文化價值的作用,從而讓學生受數學文化影響,使學生思維能力與數學素質得到提升,為終身學習做好鋪墊。作為數學教師,自身應廣泛閱讀各種各類的著作,如一些數學著作,與數學有關的邊緣著作,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方法書籍,其他科學及文化修養等不同類別的書籍。通過閱讀學習,改變自我的片面教學狀態,實行多元化的數學知識傳授,了解更多的數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數學文化修養,從而優化職高數學教育活動。培養學生數學化的思維方式:用數學的意識。這是指通過把背景材料抽象成數學問題來研究還要結合實際來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教師要鼓勵學生接觸社會,參加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作為數學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用數學的意識,例如,如何進行班級值日表的安排,能讓每一組的同學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值日工作。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考慮選拔有責任心和領導能力的組長,愛勞動和不愛勞動的學生的分配等等方面出發,讓學生利用數學分類方法,數學最優化選擇,統籌規劃等思維能力進行問題的解決。作為數學教師應高度贊揚用數學的意識進行生活的學生,比如,A同學在進行黑板報的圖案設計時,完全采用了數學中的對稱方法;B同學在班規的指定中,充分考慮了扣分和加分的必須平衡,采用了數學中的定理守恒規律,等等諸如此類的生活小事,我們都可以對其行為進行贊賞,并給予理論的指點。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處處用數學,用數學意識理念來處理生活小事,讓職高的學生能更好的認識數學,更好的應用數學,擺脫抽象的數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以文化傳播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如果教師在傳授一些常見的數學概念、理論和方法時,能夠指出它們的來源、典故及歷史演變過程,將會使學生興趣昂然。例如我在講到解析幾何這一章時,我先講了解析幾何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當然我也介紹了解析幾何的創始人笛卡兒,也講述了笛卡兒發明坐標系的過程。在我們講到概率論時我談到了概率論的起源問題,當同學們知道他源于一場賭博游戲時,特別驚訝進一步感慨數學真是無處不在。通過這些背景知識的介紹,同學們不僅增長了見識,同時也提高了興趣。另外在函數表示法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從數學美的角度出發,欣賞函數圖像的直觀美,函數表格動與靜結合的美,函數關系式簡約美,學生更愿意從美的角度欣賞函數的表示。通過多種課外活動傳播數學文化。利用校園的文化藝術節,推出數學文化周,旨在通過此活動傳播數學文化。在數學文化周中,我們舉辦多種多樣的活動,如偵探故事有獎問答,讓我們的學生做一回大偵探,體驗數學嚴謹的邏輯推理文化。闖關玩魔方,讓學生動手比比誰的手快腦快,感受數學邏輯思考和立體思維的文化。《數學園地》讀本和數學知識為主題的黑板報,讓學生欣賞美麗的數學圖形和數學故事及著名的數學問題,領略數學的美、數學的科學、數學的再創造等文化。數學趣味知識競賽,讓學生做中認識數學的趣味,數學的多面性文化,獲取到課上沒有學到的數學知識。
3結語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在職高數學教育活動中,中職數學教師應正視數學文化在中職數學教育中的不可替代。讓數學文化在中職數學教育活動中大方光彩,讓我們的中職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以數學文化為載體提高中職學生的數學素養,讓我們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教師達成育人的目標。
眾所周知,例題教學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可是在日常教學中,部分教師的例題教學具有太多的隨意性,影響例題教學功能的正常發揮.帶著這個問題,筆者不拘泥于校內,廣泛學習,開展教學研究,有所領悟.下面以一節高三復習課為例,探討例題教學的功能問題.
一、聽課筆錄
1.流淌一題多解,打開解題思路
教師:零點問題是函數的重點問題,也是高考的熱點問題,請大家一起來探討題目:“已知函數f(x)=2a+2x-3-a在區間[-1,1]上有零點,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的解法.
學生1:當a=0時,函數在區間[-1,1]上沒有零點,不合題意,故a≠0.
當a≠0時,二次函數f(x)在區間[-1,1]上有一個零點或兩個零點,故f(1)f(-1)≤0或
教師:好!一人一種方法,兩位同學就給出了兩種解法,打開了解題思路.學生1根據二次函數的圖象,將零點分布問題轉化為解不等式組的問題,自然流暢.學生2巧妙地將零點分布問題轉化為考察兩條曲線交點個數問題,數形結合,進一步轉化為解不等式組的問題,一氣呵成.兩位同學勇于探索,殊途同歸,都是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將問題轉化為解不等式組的問題,值得大家學習.但是答案不同,問題出現在哪里?你還有不同的解法嗎?
2.審視思維過程,利用錯解資源
學生3:學生1的思路容易想到,不但利用了數形結合思想,還用到了分類討論的思想.但是解不等式組時出現了計算方面的錯誤,結果是“1≤a≤5或或a≥5”,即學生2的答案是對的.
學生4:學生2得到的不等式組有些突然,兩個同學的答案不同,使我懷疑學生2的結果,順著他的思路想下去,通過畫圖,感到思路其實也很簡單、自然.當a>0時,拋物線的開口向上,頂點在y軸的負半軸上,拋物線與直線的交點的橫坐標在區間[-1,1]上;當a<0時,拋物線的開口向下,頂點在y軸的正半軸上,要以直線的縱截距為分類標準展開討論.當a≤-3時,與a>0時的做法類似;當-3
學生5:之所以感到這種問題的挑戰性,錯誤常發生在所列出的不等式(組),但是,有時也發生在解不等式組.因此,解題時既要重視解題思路的探求,也要重視運算、變形等操作層次的基本功訓練.當答案不同時,可以運用“一題多解”進行驗證,把思路打開.
教師:有見解!學生3和學生4不但審視了兩位同學的思維過程,而且從宏觀著眼,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從微觀入手,提出了問題解決過程中的細節問題.學生5從學生1的錯解和自己的解題經歷出發,談解題心得體會.請大家重新審視學生1和學生2的解題思路,思考得到的不等式組的合理性,驗算結果,看看從中還能得到什么啟發?
3.多向提出問題,溝通因果關系
教師:好,有點探索的味道.不過,這個問題與所討論的題目有什么關系呢?
教師:好哇!學生7建立了與已有問題的聯系,利用學生1的方法求解,體現了一法多用.學生8更是另辟蹊徑,將零點分布問題轉化為求函數的值域問題,讓人耳目一新.但是,兩人的結果又不一樣,怎樣評價?
教師:學生9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驗算能夠“吸取精華,去掉糟粕”,誰又能夠解答學生9的困惑?
學生10:問題發生在轉化的等價性方面,即不是充要條件.因此,對于區間端點,還是要進行檢驗.
4.聚焦解題智慧,升華數學思想
教師:不錯,學生10既找出了錯因,也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幾分鐘就要下課了,大家發掘一下,可能得到更多啟迪,受到更多啟發.
學生11:解決函數零點問題有三種途徑,一是直接根據函數零點存在條件得到不等式(組);二是轉化為兩個函數圖象的交點問題,按照交點位置建立不等式(組);三是分離參數,轉化為求函數的值域.
學生12:溝通了函數的單調性與函數零點的關系,函數在給定區間不單調,其本質是它的導函數在這個區間有零點,且沒有相同的零點,2009年高考數學浙江卷文科第21題第(Ⅱ)問、理科第22題第(Ⅰ)問(其實就是學生6給出的題目)都是這樣的問題.
學生13:我用學生8的方法求解第一個題目,能夠得到正確的答案,但是在分離參數時遇到要考慮系數不為零的問題.
學生14:學生11概括的三種方法,都是在化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指導下,得到不等式(組),體現了數學思想在數學解題中的指導作用.
學生15:說實在的,這些問題我感覺較難,難就難在如何正確得到不等式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找到了破解“含參函數零點(不單調)問題”的思想方法.
學生16:當我們遇到不太容易的問題時,我們要聯想與之相關的問題,用熟悉問題的處理方式、已有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當不太容易的問題得到解決后,我們還要聯系與之相關的問題,比較分析,組題研究,以尋求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和解題規律.
教師:真是太好了!學生12溝通了函數的單調性與函數零點的關系,多題歸一,有化歸意識;學生15給這節課的問題“命名”,給出了問題的識別標志;學生11總結得到這類問題的三種解法,為大家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14結合探索過程,概括了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經過學生16的升華,升格為我們處理不太容易問題的思想策略;請大家關注學生13的問題,作為研究性學習課題,對這節課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我想大家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教研思考
1.生“動”:發揮例題教學的基本功能
文[1]認為,“生動”課堂的內涵還應涵蓋學生的表現,要看學生是否積極參與了課堂,即“生動”課堂要求生“動”,這里的“動”不僅要有“學生的說、學生的做”這些顯性的動,更要有“學生的思、學生的想”這些隱性的動.
應該說,案例中教師給出的例題對學生具有智力挑戰性.但是,作為高三第一輪復習的一節綜合應用課,具有思維訓練的價值.本節課中,“學生的說、學生的做”這些顯性的動比較多,有15位學生上黑板進行板書或發表意見,教師給出例題后,學生進行了8分鐘的自主探索,就是學生5談解題心得體會后,教師還要求學生“重新審視學生1和學生2的解題思路”,進行驗算.生“動”,增加了學生的體驗、說的底氣;生“動”,提供了思的素材、思的線索;生“動”,帶動了學生的思、學生的想”,發揮了例題教學導思、導行等方面的基本功能.
其實,例題教學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例題教學是使學生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形成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方法,發展數學能力,改變學習方式的重要環節.按照一定的教學意圖設置一定的例題,是發揮例題教學基本功能的基礎.正例可以同化知識,強化數學概念;反例可以順應知識,重組認知結構;匹配好的例題、練習題的解題教學,可以訓練思維,引領研究性學習.
當然,一個例題不可能承載眾多的教育功能,就是有較多的教學功能也不可能在一節課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畢竟一節課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要按照教學目標設計例題教學,以發揮例題教學的基本功能、保障教學意圖的落實.對于學生確有困難的題目,可以引導學生先審題,探求出解題思路后,再讓學生動手去做、去落實.對于一般的例題,可以讓學生先做、先嘗試,積累一定的經驗后再組織學生去研討.
2.“互動”:突出例題教學的主要功能
文[2]認為,“在培養思維能力的成效上,對一個問題從不同層次和維度上開掘100次,比對100個問題各只淺挖1次的效果要好得多”.
案例中,對例題的“開掘”有獨到之處.教師給出例題后,學生進行了8分鐘的自主探索,從不同維度進行“開掘”.15位學生上黑板進行板書或發表意見,在互動中 匯集他們從不同層次和維度上“開掘”得到的信息,生成新的“開掘”點和“開掘”方向,引發思維“風暴”,時而發生認知“沖突”,引出探索問題;時而產生思維“碰撞”,閃爍理性智慧.互動,增添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心靈感應;互動,產生了各種“意外”、探索氛圍;互動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熱情,促進了學生的思維運動,突出了培養思維能力的主要功能.
一節課,例題教學的主要教育功能是什么?這既取決于教學目標,又取決于學生的現實水平,還取決于教師對課標的理解及教學立意.從聽課筆記中可以看出,本課例中教師試圖通過解剖所提供的問題,引導學生探求解決“含參函數零點問題”的思想方法,以此為“抓手”,培育、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從學生課堂上的表現也可以看出,素材選擇符合學生的實際,教法有利于落實教學意圖、突出思維訓練功能.
3.“聯動”:追求例題教學功能最大化
所謂聯動,狹義上講,是指知識之間的前后聯系、個體的思維運動,前面的積累是后續學習的基礎,后續學習又不斷深化對前面所學東西的認識,相互聯系,形成學習觀點的變化,促進個體思維進動;廣義地說,是群體的價值聯系、聯合行動,它得到群體認同,產生群體行動,形成一定的氛圍,促進群體思維運動.
案例給人的感覺是“聯動”效應.從學生6提出的問題可以看出,學生6注意積累、關注知識之間的前后聯系,由當前問題能夠聯想到與之相關聯的問題.他的問題得到了群體的響應,有學生7利用學生1的方法所進行的嘗試,還有學生8“另辟蹊徑,將零點分布問題轉化為求函數的值域問題”求解的探索.從而溝通了函數零點與函數單調性的關系,為群體提供了研究性學習材料和研究方法.特別是課堂的“后半段”,學生參與小結,一個個來自學習過程的真實感受,一個個閃爍著理性與智慧的發言,得到了群體的呼應,推動著群體的思維運動。
新課程倡導“以學論教”,主張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課例中教師不拘泥“預設”,實行教學民主,尊重學生的首創精神,以學生的問題、觀點為出發點,生成教學資源,引領探究活動,引導學習方式,為落實新課程教育理念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積極的嘗試.當然,不能說課例盡善盡美,比如學生12說“2009年高考數學浙江卷文科第21題第(Ⅱ)問、理科第22題第(Ⅰ)問”就是相關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展示給學生看,以此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聯系的學習觀點和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問題的觀念.
不應該苛求一節課例題教學功能的全面性,但要追求例題教學功能,特別是主要功能的最大化.我們應該將課程目標分解到各個教學模塊、各節數學課,不斷強化導學、導思、導行功能,以追求“不教而教”的終極目標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感受不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這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很不利的。新修訂的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這就要求數學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一、技能訓練“生活化”
技能訓練“生活化”要求訓練著眼于學以致用,而非學以致考,訓練材料應盡可能來自生活。 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這樣設計:請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并仔細聽老師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很快伸出2(1)個手指。教師接著說現在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伸出彎著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欲望。再 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可以充分運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數、小組人數之間的關系設計練習。
二、思維訓練“生活化”
思維訓練“生活化”,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內容要面對生活實踐,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平等而又充滿智力活動的氛圍,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創新性思維的訓練。由于學生的思維的創造性是一種心智技能活動,是內在的隱性活動,因此,必須借助外在的動作技能、顯性活動作基礎。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通過“再創造”來學習知識,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的,達到能力的創新。如在學習“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中,有這樣一題“165-97=165-100+3”,學生對減100時要加上3,難以理解,可以讓學生聯系買東西找零的生活實際想:媽媽帶了165元錢去醫藥商店買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參,準備給爺爺補身體。她付給營業員一張百元鈔票(應把165元減去100元),營業員找回3元,(應加上3元)。所以,多減去的要3應該加上。這樣教學,抽象的運算獲得了經驗的支持,具體的經驗也經過一番梳理和提煉,上升為理論上的簡便運算。
三、應用題訓練“生活化”
應用于題訓練“生活化”是指把應用題與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數量關系,理解了的數量關系再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教了“兩步計算應用題”后,教師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個簡易花店,標上“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問:老師想買7支菊花可只帶了30元,你們說老師帶的錢夠嗎?那你能幫老師想辦法嗎?老師又想買一束又漂亮又實惠的花,請你幫老師設計一個買花方案。此時,學生的學習欲望大增,學習興趣高漲。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點,更重要的是通過它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掌握了技能,激發了他們的自主創新意識。
四、日常生活“數學化”
日常生活“數學化”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須須臾離不開數學”,要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例如,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你今年幾歲啦?多高呀?身體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誰重……這些都是小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而要準確地說出結果,就需要我們量一量、稱一稱、算一算,這些都離不開數學。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問題均發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離不開數學。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走向生活。
“生活數學”強調了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相接軌。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這樣的設計,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學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給學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們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得更緊密。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要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在課堂上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來啟發誘導,在課外要積極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親自探索、發現、解決問題,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思想家”,享受創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情感教育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方式和方法
1.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有助于情感教育
有的老師教的數學課非常受學生們的歡迎,而有的則相反。學生們評價最多的就是“老師上課很有趣,很有意思,既學了又樂了!”或“這老師講的課干巴巴的,一點意思都沒有,我都沒聽懂。”這就說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視,而在其中表現出來的情感也非常明顯。在數學教育中增加趣味性,如數字游戲(例:在數字1,10,100后面加上不同的單位,使這三個數相等,或在不同的位置加上小數點和單位,使三個數相等),動手實際操作(例:用尺子量出課桌的周長),情景教學,故事教學,等等,這些都有助于情感教育,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用適度的語言評價去激發學生的情感
老師的言行舉止會給學生帶來很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先要以身作則,尊重愛護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要優等生和差等生區別對待,教師的話語會影響小學生幼小的心靈,也許你的一句無心的語言會影響學生的一輩子;教師不能僅通過一次考試、一次答題或測驗考評而對學生予以否定。考試考好的或回答正確的,要及時予以肯定,激發他們的更多進取心,多用贊揚的評價,如“考的真好”、“這道題回答的很棒”,等等。而對于考試考不好或回答錯誤的學生,就要有耐心,用平和的心態糾正其錯誤,并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讓大家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說出各自的理由,然后取長補短,讓學生自己明白自身的不足。這樣學生更易于接受自己的錯誤,從而愿意改正自身的缺點。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就是啟發、滲透、激勵和感染的過程。學生通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來親自體驗、感受、和領悟其中的奧妙。在數學教學中用語言評價來滲透情感教育,對數學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和效果,增強了數學教學的感染力。
3.教師用自己的熱情和成功的經驗去維持學生的情感
學生用真心去體驗和感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才能沉淀到他的內心深處,獲益終生。每個做學生的都有這種體會,如果完成學習任務,就會感到滿意、愉快和有成就感;而學習任務失敗時,則會感到痛苦和懊惱。作為教師,要善于利用自身作為數學教師的優勢,言傳身教,擺事實講道理,用自身對教育的熱情去感染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自身對數學的情感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學生對數學的情感,你把講數學知識當成是一種享受,學生也會把你的課當成是一種視覺和聽覺盛宴。如果你作為數學教師,沒有嚴謹的教學態度,那么你的學生也不會在你的教學過程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熱愛數學的樂趣和情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用你的教學熱情和學習數學的成功經驗去維持和鼓勵學生的情感,你的數學教育和情感教育就是比較成功的。
二、結論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作用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學生處于少年階段,在教學中把認知和情感融為一體講給學生,讓學生能體會和感知老師的情感在里面,這樣學生的情感和內心世界才會向老師敞開心扉,這個過程和情感都是相互的。只有把學生真正當朋友,用自己的教學熱情和真誠去激發學生的情感,才能使學生樂觀進取,學到的知識才能終身獲益。作為21世紀的數學教師,我們要盡快的成長起來,不斷地充實自己,學習和積累經驗教訓,順應教育改革創新的趨勢,使情感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