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3 04:16: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計算機學習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實施,要求中學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來為自己的教學服務。下面我就自己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課件制作方面的有關情況談以下三點體會。
一、中學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要善于學習、樂于學習計算機多媒體技術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的一項輔助手段,對我們的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我們用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問題直觀、形象地展現給學生,有助于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在教學過程中把豐富多彩的視頻、動畫、圖片等資料展示給學生,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某些問題的設置,可以培養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意識,加深他們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程度;選擇合適的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增大我們的課容量,節約時間。
如果沒有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單純靠粉筆、黑板等教學工具來進行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顯然是跟不上現代化教學的要求的,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提高自己的課件制作水平對青年教師來說勢在必行。
學校為青年教師學習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一是學校積極營造學習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氛圍,大力提倡使用多媒體技術,并且進行專門的課件制作輔導;二是學校準備給每個辦公室都配備計算機,這為青年教師學習多媒體技術提供了物質基礎。
青年教師作為學校教學的新生力量,有著充沛的精力和積極的創新精神,從這一點講,青年教師也應該成為學習和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先行者。
二、我是如何學習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課件制作的
1、培養興趣,循序漸進
剛剛參加工作時我對多媒體技術和課件制作幾乎是一竅不通。可是當我看到有的老師把多媒體技術引進課堂教學時,我就覺得課件制作作為一門技術對教學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必須掌握這門技術。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了興趣我就開始下功夫學習計算機的使用和課件制作。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好多以前根本沒有接觸過的東西,比如制圖軟件photoshop,網頁制作軟件frontpage,還有各種課件制作軟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3d max、flash等,現在又在老師的專門指導下學習了“課件平臺”。在學習
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們常用的課件制作軟件有好多相通之處,學好了其中的某一個,其他的自己動手、多進行嘗試也會慢慢掌握。
2、善于研究,多問問題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習和使用各種軟件制作課件的時候,我遇到了很多的問題,遇到問題首先我就自己先琢磨,每個軟件的功能都很多,我們學會的可能只是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有好多功能需要靠自己嘗試、研究和琢磨。當然也有好多問題自己解決不了,我就虛心請教別的老師。我相信,只要我們樂于嘗試,善于思考問題、詢問問題,難題是沒有解決不了的。
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可能都有這種感覺,我們覺得很簡單的東西有的學生還要問,我們認為簡單的東西學生們說不定覺得挺難,所以我們鼓勵學生多提問問題。課件制作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初學者覺得不好解決的問題在別人看來也許是簡單的,所以在學習課件制作的過程中多問問題是必要的。
3、親自動手,樂于嘗試
哲學上講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和來源,也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把這一觀點應用到課件制作上就是要親自動手制作課件。也許我們在某一方面的創意是非常好的,可不親自動手,這方面的創意就實現不了。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做起,由簡單到復雜,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動手制作幾個完整的課件,只有這樣,自己的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第三,課件制作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選擇合適的媒體
現在開發的課件制作軟件有好多,每一種軟件都有它的優勢,當然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我們在制作課件之前,應該通盤考慮所要講授的課程的特點,需要處理的內容,然后根據不同的軟件的優點來選擇使用什么平臺。 “課件平臺”還有flash等都是功能強大的軟件,它們的動畫效果、交互性、對圖片和聲音的處理,都是powerpoint和“蒙泰瑤光”包括authorware所不能達到的。但powerpoint等也是很好的課件制作工具,我們可以有選擇地加以利用。
2、簡潔實用是課件制作的重要原則
不少老師在制作課件時往往將自己的課件做得特別“好看”,在課件中加入大量的小動畫和艷麗的圖片以及很刺激的聲音,我認為這樣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可能會沖淡主題,這些與課堂無直接關系的東西會過多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畢竟是一種輔助手段,它是用來輔助我們的教學的。一個好的課件關
鍵在于它的實用性,應該說只要是有助于突破重點難點、有助于引起學生的深刻思考、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問題的認識的課件就是好課件。
另外,我認為不要試圖每堂課都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來處理,這樣既沒有必要,也不現實,制作一個好的課件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是對傳統教學的否定,而是對傳統教學的有利補充,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還是在課堂,我們在制作課件時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3、在制作課件的時候,應該考慮學生的參與性
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參與能力、動手能力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有的文章中稱過去的教學模式是“人灌”,而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的應用變成了“機灌”,這種錯誤做法其實是對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一種誤解。制作一個課件前我們就應該考慮到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可以適當加入一部分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內容,讓他們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使學生明白問題“原來如此”,而不是“的確如此”,培養他們思考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在某些問題的設置上,不要將答案直接告訴學生,應該給學生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只有這樣做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才會起到好的效果。
我相信,只要我們對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有了正確的認識,加上我們的正確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必將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相關閱讀: 多媒體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摘 要 基于b/s的開發模式和.net架構的設計思想,我們開發了一個針對計算機編程類課程特點的輔助學習系統。系統將練習的形式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演示型,演示和練習型,講解型等,并且嘗試建立了學習評價的量化標準。本文闡述了系統的設計思想以及系統的特色功能。
關鍵詞 輔助學習系統 計算機課程教學 學習評價標準
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與教育的有機結合逐步成為教育領域的一種發展趨勢。現代遠程教育具有傳統教學模式無可比擬的優點,它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在時空上的限制,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可以實現適合學生個體發展的教學,因此,與網絡相結合的學習系統的開發與利用越來越受到歡迎和重視。
計算機類的課程與其他學科,如管理類和經濟類課程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上有所不同,特別是計算機編程類課程偏重實踐,利用傳統的試題類型,如選擇、判斷等客觀試題和問答等主觀試題等,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也不合適考核學生的編程能力。因此,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師也在積極探索新的考核形式,開始嘗試使用上機考試的方法來考核計算機類編程課程。但在改變考核方法后,如何幫助學生在課后的自學練習,也成為了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本系統的開發就是針對計算機類編程課程改變為上機考核形式,為方便學生在課后進行學習和練習的背景下進行的。
本系統的開發是基于b/s的開發模式和.net架構的設計思想,采用 技術設計動態網頁,利用技術訪問數據庫中數據,后臺使用sql server 2005 數據庫管理系統。本文接下來將主要介紹以c++程序設計課程為例的輔助教學系統的設計開發內容以及首次嘗試對學生練習進行自評系統的研究。
1 輔助學習系統前臺設計
針對程序設計課程設計的網絡課堂,與其它類型課程的網絡課堂在系統結構上相似,也具有課程資源共享,課后練習以及課程復習自測的功能模塊。但課后練習的功能模塊中,針對課程特點,設計了多樣的練習形式。接下來,筆者將介紹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在下面將重點介紹本系統的特色:課后練習模塊功能以及練習評價系統設計。
從圖1我們可以看出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課程簡介,課程練習,課程復習,幫助四個模塊。其中課程簡介模塊,主要是包括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教學資源以及學習方案四個方面的相關介紹。課程復習模塊主要包括考核大綱,考題分析,模擬考題,歷年考題四個部分。主要是針對學生在考核前的復習工作。通過考核大綱模塊使學生能了解課程重點考核的內容和考核形成;通過考題分析模塊使學生能對歷年考題中出現的重點和難點有所了解,并且通過對考題的講解,使學生掌握試題解答,學習到相關知識點的內容。通過歷年考題模塊學生可以了解歷年考試的題型以及考試的形式,在考試前可以用于模擬練習。通過模擬考題模塊,學生可以在考試前對自己進行自測,從而了解自己的學習掌握程度以及學習中存在的薄弱環節。
2 課程練習模塊設計
本系統的最大特色是針對計算機編程課程的特點設計了專門的練習模塊,并且針對每次練習,對學生的練習效果進行評價,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能了解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根據c++程序設計課程的特點以及主要知識點,課程練習模塊的內容以及結構設計如圖2所示。
首先我們設計了分章節的練習題,分為主觀題部分和客觀題部分。主觀題提交后,教師需通過后臺管理系統進行批改,而客觀題學生練習結束后將給出參考答案以及成績。我們在下一節介紹的學習評價系統,主要是用于客觀題練習部分。學生通過客觀題的練習后,還將得到學習評價,便于學生掌握自己的學習程度。
圖1 輔助學習系統前臺部分系統結構
然后將課程的知識點按照基本理論基礎,基本編程操作,深入概念學習三個部分進行分類。對基本理論概念的實際操作采用視頻演示的方法,提供給學生進行學習。如程序的安裝和程序的調試。對基本編程操作主要采用演示和練習的形式,學生可以參考視頻演示程序,進行相應的程序設計練習。采用這樣的形式,學生通過視頻自學編程過程,并且可以反復觀看視頻演示,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掌握編程方法。對于深入的概念學習,如類、繼承等概念,教師通過視頻講解知識概念,并且提供了課堂外的知識幫助學生擴展思路,開闊眼界。 采用本系統的方法,對計算機編程課程內容的學習脫離了只采用書面練習,如選擇題,簡答題進行練習的形式。在過去編程課程的學習中,一般會采用編程題對學生的實際編程能力進行考核和練習,但做完編程題后,學生并不清楚自己是否正確,只有等教師批改后,才清楚其程序正確與否。然而如果直接采用上機練習的方式,學生對自己編寫的程序是否正確有直觀的認識。學生再通過網絡平臺上傳自己的程序,方便教師直接在計算機中進行驗證和批改。
圖2 課程練習模塊功能結構
3 練習評價系統設計
為了方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所了解,我們建立了練習的評價系統。我們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為:很好,一般,需要努力。將練習題根據不同的知識點進行劃分,根據學生的答對情況給出評價。表1是部分知識點與其評價標準。
表1 知識點評價標準
表1中我們可以看到,知識點是數據類型,對應的練習題是1-3,10,11,如學生全對,則評價為很好,如回答正確在3題以上,則評價為一般,如回答正確在2題以下,則評價為需要努力。學生通過練習,可以得到學習的評價,也是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所了解。但對于編程操作題的解答情況和主觀題,因為不能實時得到成績判別,因此比較難進行量化評價,該評價系統當前只針對客觀試題部分。在以后的研究中,將進一步完善評價標準,特別是針對編程題目練習的評價標準。
4 后臺管理系統設計
前臺系統主要包括對課程的介紹,課程練習以及課程復習模塊。這些模塊的功能都能以教師身份在后臺管理系統中進行管理。后臺管理系統主要包括對前臺各功能模塊的內容的編輯功能,練習習題的上傳,復習考試試題的上傳,演示和講解視頻的上傳功能,學生上機練習教師的評分功能等。在這里我們就不再詳述了。
5 結束語
我們針對計算機編程類的課程特點設計了一個輔助學習系統,重點是對課程練習系統的設計,我們針對不同的練習類型開發了不同的學習模式,并且初步嘗試對學生的練習進行量化評價。雖然本系統當前開發的是針對c++程序設計課程,但我們認為可以將其系統結構以及設計模式推廣到各種編程類課程,從而加強了編程類課程學生的實踐練習能力,也方便學生自學程序設計。但本系統的設計中,由于程序設計的特點,編程練習還是必須上傳給教師進行批改,無法讓學生實時地得到練習成績。這在以后的學習系統的研究中是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摘要: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21世紀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計算機這門課程不能只單單地停留在課本中,這門課程的實踐性非常強,要讓學生多多地練習。在實踐中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就形象地說明了傳授知識與培養學習能力的關系,更強調了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性。計算機的教學與其他學科還是有區別的,我們在課堂上必須講解和實踐相結合。一般學生都喜歡動手,但是動手能力的提高需要理論講解得透徹。因此,理論與實踐操作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而這二者最好的結合點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會主動地去學習和探討。我就該如何培養職校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做了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興趣 計算機教學 習慣 實踐 探討
一、通過興趣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選好材,舉好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強烈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學科和教師都有深厚的感情,從而好學。有的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對計算機的學習有一些誤解,以為前面的知識沒學好,后邊的內容就無法學好了;有的因為一兩次沒有考好就認為自己永遠學不好計算機了,從而喪失學好計算機的信心,這種認識是錯誤的。計算機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從易到難、從淺入深,素材要豐富多彩,并精心設計教學方案,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在課堂上眼、耳、手、腦并用,強化課堂知識密度,認真做好演示操作,讓學生對計算機產生好奇、想學、主動去學的興趣。
2.穿插游戲,激發學生興趣。學校機房取消了不裝游戲的規定,取而代之的是不僅安裝了各種教學軟件,還安裝了很多有益的游戲軟件,如打字游戲、生死時速、太空大戰、激流勇進、鼴鼠的故事、拯救蘋果等。這些游戲不僅情節活潑生動,而且還配有節奏歡快的背景音樂,使學生可以跟著音樂的節拍進行練習,使枯燥的練習變成了一種美的享受,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練習了打字。
3.組織競賽,誘發學生興趣。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教學,教師可定期在班內或校內舉行計算機比賽,如打字比賽、圖文的排版與處理、班級網站設計與管理、flash動畫作品設計比賽、圖形圖像處理比賽等。對成績優異者給予表揚和獎勵,并選拔成績優秀的學生參加區里及市里組織的計算機競賽。這些活動深受學生喜愛,使學生從中獲得了成功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而且也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對計算機學科的學習能力。
二、計算機教學要運用正確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
1.課前要有預習的好習慣。“預習”是學習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計算機教學中的“預習”與其他課程的預習還是有區別的。計算機中的“預習”不單單是看課本。應了解這堂課要學習什么新知識,然后有目的性地去了解新知識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便捷。例如,在學習frontpage之前,應該了解這一軟件是用來制作網頁的,且方法較簡單,很適合初學者使用。了解了這些后我們會有目的去學習和操作,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2.目標學習:任務驅動。“任務驅動”學習方法,就是指先有結果,再研究實施策略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式改變了以往的由淺到深的基本順序,有的時候“任務驅動”學習方法可以更好地刺激學生學習計算機內容。
3.動手操作:實踐。計算機的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要將所學到的知識真正靈活運用,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行。為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師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要對每一位學生嚴格要求。細心地去指導學生的每一個操作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講究學習的方法是培養計算機學習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三、增強教師的個人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的時候,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與不同的教師有很大的關系。有的學生因為喜歡一位教師而喜歡他所授的課程。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個人的修養。通過幽默風趣的教學方式去感染每一位學生。教師要深入學生生活,與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所想、所感,與學生一起活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講解、示范的位置、角度要讓學生看
清、準、真,也是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產生“愛好”的重要因素。學生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不斷地給學生自信心,讓他們樂于學習,只有這樣才會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通過必要的考核進行學習評價
要樹立教育好每一個學生、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念,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體差異,促進學生主動、和諧地發展。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自己的信任、關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創造欲。學習還需講究方法,最終的成績還需要考核來衡量。考核雖然很難有定量的標準,但還是能通過一定的形式反映出來的。這種考核也是必要的,通過考核,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以便因材施教;學生也能通過考核,從中看到成績,增強自信心,并能找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對于任務完成不好的學生,也能發現問題,找到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考核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太難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太簡單又起不到考核的作用。
總之,計算機應用技術是一門比較綜合性的學科,它與各個學科都有聯系,已應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因此,學好計算機至關重要。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引導學生在學習計算機中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逐步培養學習計算機的能力。學生具有了較強的學習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對學生畢業后走向社會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責編 田彩霞)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以下簡稱call)的研究在國內外日益加強。在國外,對call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當今在一些發達國家的眾多高校中正在向常態化邁進。call在我國的研究同樣始于20世紀60年代,但直至80年代才有了較快的發展。如今在各個高校的教學活動中,call已經廣泛應用到英語教學的聽、說、讀、寫、譯等方面。
1.call的定義與特點
call是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的簡稱,指的是“把計算機運用于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學”,利用計算機幫助教師進行語言教學或以計算機為中心組織語言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在英語教學中,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模式、方法和媒體,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自由式教學模式,優化了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主要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文字、聲音和圖像融為一體,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積極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有效提高學習效率。call集文字、音頻、視頻、動畫為一體,能夠使大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知識和信息,因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call通過視聽結合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有利條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內容、安排進度、自我測試,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自主發展。
2.call環境下英語教學的優勢
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英語教育界的共識,運用call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教育目標,諸多的專家和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深入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證實了call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有一定的優勢。首先,豐富了教學內容。在call環境下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把音頻、視頻等多種素材有機地整合于課件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視覺、聽覺的潛能,把圖形、文字、聲音和圖像融為一體,創造形象直觀的學習環境。學生在獲得聽覺的同時,還能通過視覺信息強化其聽覺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學生也可以拷貝相關課件,以便自學沒有完全聽懂的部分,避免知識的遺漏。其次,拓寬了學生學習渠道。越來越多的視聽網站為大學英語的課外學習提供了平臺,學生可以通過登錄互聯網或局域網獲取大量的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最后,便于師生交流、溝通。互聯網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時空界限縮小,學生在教師創建的教學網站上瀏覽學習,也可以通過郵件及在線聊天的方式向老師詢問相關問題,為教師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打下基礎。
3.call環境對高校英語教師的要求
傳統教學中,由于受到國內外語政策及外語教學理論的影響,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傳授者和管理者的角色。call的出現,對高校外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因為在call環境下,由于計算機和網絡的出現,學生本身在認知、情感、學習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二是因為計算機和網絡僅作為一種工具,只有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使用下,才能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師。因此,在call環境下,高校外語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不僅是“教師”,而且應扮演諸多角色,比如模范、榜樣。在網絡的影響下, 英語教師作為學生的模范,應該在做人、學習、做事等方面為學生樹立榜樣,不斷提高個人修養,為學生在專業知識、社交等方面指明方向。教師還應扮演課程設計者和計劃者,教學管理者和組織者,學生的交流者和合作者,信息資源提供者等角色。因此,在call教學環境下,教師必須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以及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網絡資源的利用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不斷開發、改進,讓教學軟件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
4.call環境下的教學策略
4.1注重師生間的溝通、交流。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是一種情感交流的過程,這種交流比人與機器之間的互動更具感染力。運用到教學中的多媒體只不過是一種輔助工具而已,教師所做的課件只是一種機器語言,沒有任何感情色彩,想要真正發揮多媒體的作用,還要靠師生間的互動。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優化教學手段、提高課件質量外,還要提升自身的親和力,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環境。
4.2 積極籌劃,強調評價。
教學籌劃是教學活動的前提,關系到教與學目標的實現。教師應以教學要求為主線,利用電子媒介,對教學目的、內容、活動、媒介、策略、應變措施和預期效果等進行具體籌劃。在call環境下,把教學活動建立在建構知識、優化教學環境、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必然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學評價旨在檢驗教學效果,因此在call環境下,教師既要進行總結性評價,又要實施形成性評價,構建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積極參與的評價體系是增強教學效果的有力保障。
4.3充分利用電子網絡。
在call環境下,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電子郵件、電子布告欄等電子載體,進行適度的人機交互。要在網絡技術與外語教學之間建立邏輯連接,運用聲音、圖像、動畫、音樂和色彩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為學生創設生動逼真的交際情境,使學生獲取外語知識,提高交際能力。
計算機應用對幼兒學習的意義
一、計算機信息的應用引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家夸美紐斯也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幼兒大腦外于初級認識階段,對各種事物好奇以好動,他們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受著興趣的支配,計算楊教學它能使幼兒在活動中使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保持愉快的情緒,從而激發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引發他們主動學習和求知的愿望,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的趣味情、游戲情,引發了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如大班的探索活動《祖國山河》,小朋友們收集了許多圖片和動畫資料,當我將鼠標輕輕一點,屏幕上展示出了黃河波瀾壯闊的風光,幼兒的注意力被黃河水時而洶涌澎湃、濁浪滔天、一泄千里;時而波浪不驚,打著旋渦,緩緩流淌的黃河氣勢牢牢吸引到了大屏幕上了,他們眼睛緊緊的盯著屏幕,完全沉浸于黃河哪一片景觀中去了,當觀看完黃河風貌,孩子們已是興趣盎然,我也倍感輕松,在活動中,他們積極參與,思維十分活躍,大多數幼兒能用他們稚嫩的童話語言表達自己對祖國江河的熱愛。運用計算機教學,通過生動形象的藝術效果和動人的魅力,把幼兒的興趣,激勵到如程度,使我深深體會到了"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二、教學課件的交互性與動態性,提高幼兒自主學習實踐
計算機教學都是以圖文的形式提供信息,具有聯想性和悲苦線性,符合認識規律,有利于幼兒對知識的獲取和保持,圖片的動態性也使幼兒可能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認識特點重新組織信息,以不同的學習路徑進行學習。計算機教學課件為幼兒設置了很多與教學知識有關的問題,讓幼兒在活動中能夠發現問題,并進行主動的探究,借助媒體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在網絡環境下,計算機與每位幼兒之間形成的"反饋循環交互",即幼兒給出一個答案,計算機做出判斷并給予反饋,如果答案不正確則要求幼兒重新給予一個答案,計算機再給予反饋,這是計算機教學所有的有效的互動形式,也是其他教學形式所無法比擬的。在《小花送給誰》活動中,幼兒通過課件中設置的情境進行點擊或是拖動圖標的操作,如點擊紅花圖標,出現語音提示"我是紅花,我該送給誰?"幼兒根據自己的思考判斷出紅花的位置,并將圖標拖到相應的位置,電腦又以聲音和圖像來響應幼兒回答的正確與錯誤,如果錯誤便會提示幼兒再操作一次,這種有聲有色、輕松活潑的人機交互的學習方式取代了以往我們對幼兒答題的判斷形式,使幼兒充滿了新奇感,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可嘗試錯誤,再進行自我修正;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反復練習;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選擇游戲內容。幼兒在歡快有趣的情景中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自我學習的能力也不知不覺的提高了。
三、網絡的開放性與交流性,創設幼兒協作學習的環境
網絡的協作學習是利用計算機網絡以及多媒體等相關技術,由多個學習者針對同一個學習內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達到對教學內容比深刻理解與掌握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多個幼兒共同完成某個學習任務,讓他們發揮各自的認知特點,相互爭論、相互幫助、相互提示或者是進行分工合作。如在學習幼兒非常感興趣的蠶寶寶的知識時,我們就提代供了多個有關網頁,讓幼兒自己收集圖片、資料、并進行討論,互相學習,共同總結,從而得更廣泛的知識經驗。這種基于網絡的協同學習系統,可讓多個學習者通過網絡來解答同一問題,每個學習者都必須與其它學習者討論,交流彼此的觀點并共享集體的智慧。在《給小動物穿衣服》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小組協作學習活動中,幼兒可以觀察了解同伴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可以與旁邊的小朋友共同進行了游戲,可以以競賽的形式進行操作練習,也可以通屏幕切換了解同伴游戲中遇到問題的以及他們自我學習的方法,這樣就為幼兒創設了協作學習的環境。
四、計算機教學的個別性與獨立性,促進幼兒學習的個性化與創新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幼兒教育應關注個別幼兒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計算機教學中,幼兒的學習是在計算機上完成,一人一機使學習不再是集體的,而是由個體獨立去完成。與其他的教學形式相比,這種教學面向不同層次的幼兒,每位幼兒可以按照自身的知經驗、學習能力進行新知識的學習,避免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統一講解、統一要求的"一刀切"現象,在有限的活動時間內,給不同層次的幼兒充分活動的機會與條件,體現各類幼兒不同特點與水平,使得到充分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同時這種個別化的學習也可以使教師更詳盡的觀察每個幼兒,讓幼兒的個性在學習中得以發展,以此促進幼兒學習的個性化與創新性。
同時,計算機活動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促使思維保持積極主動狀態,同時也能使幼兒在獨立操作的同時產生大量觀念、疑問,并且不受固定模式約束,變思維的單一性為多向性,克服操作定勢的阻礙作用,從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引導幼兒尋找新方法,解決新問題,最終培養幼兒創造性能力。在我們進行了《小動物找家》的教學活動之后,幼兒都對其中生動有趣、富有挑戰的游戲感謝到意猶未盡,有的幼兒向我們建議"這些小動物一直住在一個地方,肯定覺得沒意思了,我們給他們搬搬家吧",根據幼兒的提議我們又設計了"小動物搬家"的游戲,設計了具有更高層次要求的游戲內容,這也是幼兒在計算機活動中思維活躍、富有創造力的表現。
在培養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幼兒的活動比以往更加主動、更加自由、更加富有創造性。多媒體網絡環境充分的調動了幼兒主動嘗試、主動探索、主動體驗的興趣,使幼兒的聰明才智和各種潛能得到開發,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實踐能力得訓練,通過自己的操作實踐得結論。讓我們積極發揮計算機教學在幼兒學習過程中的作用,讓幼兒不斷的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網絡時代獲得更加全面、自由的發展。
新課程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1],其主要任務是促進、推動、鼓勵、激發學生學習,而不僅僅充當著“傳道授業”的角色。
“誘導自主學習”既是教師角色的基本職責,又是教師為學生服務的基本行為方式;既充分肯定教師的專長和作用在于“誘導”,又明確突出“誘導”的目的在于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其間教師要在充分認識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誘導”學生熱愛學習,“誘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做學習的主人,自信自覺自修自省,有主意有主見地主動學習“自己的課程”[2]。
那么,如何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中運用“誘導自主學習式”教法?
一、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新課的導入應著眼于創造一個探求新知識的環境,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將興趣演變成一種學習的動力。例如:在學習項目三“word文檔的操作”中第三個任務“制作職業健康小報”時,就可創設這樣的情境:高三的同學馬上就要踏上社會,各種職業問題會接踵而來,職業健康不容小視,為幫助他們了解與此相關的知識,為不久的將來做好準備,學校準備布置一個櫥窗專欄作有關職業健康的介紹并附有實例,以小報的形式展出。你能為此出份力嗎?這時學生就會躍躍欲試,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全校展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來導入新課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設問激趣,誘導閱讀
導入新課后,出示能體現教學目的,遵循知識發展規律,溝通各部分內容間聯系,且形式新穎、難易適度,有針對性、啟發性的閱讀提示,誘導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抓住疑難問題去探究知識,自覺地進入認識過程,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閱讀情況,巧做課件引出問題,促使學生自學興趣高漲。例如:在學習項目二“internet的利用”的第四個任務“創建個人博客”時,可先提出問題:“微博是現今非常流行的一個網絡平臺,不管是明星大腕還是普通百姓基本都擁有自己的微博和粉絲。在網上創建個人博客,可以邀請朋友前來參觀,也可吸引陌生人前來造訪,同學們你也能創建一個自己的博客并在上面與他人交流和分享知識嗎?”這樣的問題一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二來可以指導學生帶著問題科學地閱讀書本內容。
三、提疑議論,精講答疑
學生閱讀教材后,讓學生提出自學中的疑問,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疑問和本節的重難點,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通過具體的問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或展開議論,并在議論過程中,適時設置障礙,制造矛盾,盡可能地導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學習情景,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議論過程中不要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發言抓不住中心的學生,教師應在關鍵時搭橋鋪路,幫助學生掃除思維障礙,然后根據學生議論的結果進行精講答疑。
四、誘導總結,加深理解
通過提疑議論,精解答疑,學生頭腦中對本節內容和重點有了初步印象,但整體思路還比較零亂,這時就要充分應用板書或圖表,誘導學生在積極動口、動手的基礎上,運用分析、比較的方法,發現規律,形成知識體系。
五、查漏補缺,練習強化
教師布置一些經過精選的能緊扣教材、由簡到繁、由淺入深、題型多樣的練習題,讓學生在課堂上盡力完成(上機),不要求每位學生都全部完成,而是根據自己的能力盡力多做。教師巡視課堂,查看學生做題情況,并解答學生的疑問,也可以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業作評價(學生與教師評價相結合),以檢查教學效果。通過強化練習使學生透徹掌握知識,并形成技能。
總之,“誘導自主學習式”教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中的應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它還不是非常成熟,仍處于一個探究階段,在教學實施環節等方面還有待繼續實踐和改進。所以我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多加完善,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摘 要】教師在項目教學的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合作學習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習效率。筆者認為,合作學習需要做到以下四點:一、明白什么是合作學習;二、合作學習的形式;三、合作教學課堂的構建;四、合作學習中的評價手段。
【關鍵詞】課堂教學 合作學習 教學手段 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學的主陣地。無論是舊的教學模式還是新的課程標準,他們都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新課改要求我們教師徹底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我們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課堂還給學生。在此情況下,項目教學應要求而生。在項目教學的課堂中,合作學習是被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學習形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發展 交往能力。合作學習需要體現一個平等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平等參與,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對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和綜合能力的提高。為了更好地進行合作學習,筆者做了粗淺的研究:
一、什么是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使本是一個孤立的個體,在合作問題的聚集下,群策群力,在各自中取長補短、團結合作。課堂上的合作不僅可以讓學生嘗到知識面更廣,思維角度更多的甜頭,而且可以培養他們兼容并蓄,有序競爭的精神素質。
二、合作學習的形式
首先是師生合作,這個合作要體現一個平等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其責任是組織,引導,應用更多的智慧,在平等參與,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對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和綜合能力的提高,以達到教學相長。
其次是學生與學生的合作,在今天,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積極的競爭心理至關重要,即競爭決不排斥合作,而是在與他人的合作中謀求更大的提高。學習上的競爭也是這樣,必須先合作后競爭再提高,在積極的課堂小競爭環境中形成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大提高。
三、合作學習課堂的構建
1.合理的構建合作小組
合作學習的重要而有效的形式是“合作小組”,小組成員的搭配直接關系到合作學習的效果。比如在windows xp中賀卡的制作,我將全班48名同學分成12小組,每4人一組。在組建的時候,在課前將學生自由分組,教師決不獨裁,但可以給出建議:男女搭配、性格互補、學習基礎相協調等供學生 參考 。總體原則是每個同學在課堂討論中都能夠發揮自己的作用且參與其中。
2.明確小組內的分工
合作學習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所以在合作前進行分工,合作中各負其責,逐漸體會到群體合作的氛圍中學習的樂趣與收獲。每組需要有一名小組長,小組長應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小組長的主要職責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一名發言人,負責對本組的合作過程和合作結果向其他組展示。一名記錄人,專門記錄本組在討論合作的過程中產生的想法和數據的記載。一名評價人,對本組和其他組的成員工作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要求每個小組成員都要承擔一些責任,既要積極完成自己的任務,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明確自己的任務后,還要制訂出學習過程中應遵守的規則。當然,為了使得每個學生得到全方面 發展 ,組內成員分工必須輪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現在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經常能看到程度好的學生能積極參與,很好地開展活動,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很好的與別人交流,以旁觀者的身份自居,使學習合作流于形式,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有很多方法,以下方法我覺得很有效:經常組織一些需要團結合作才能開展的游戲,比如經常舉行一些以小組為單位的各項競賽,看哪一小組能取得名次,以此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
4.精選合作內容
在教案設計時,提供給合作小組學習的學習任務必須依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開放性,僅憑個人的力量難以考慮周全,須發揮小組集體智慧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不要只顧形式而形同虛設。比如賀卡的制作,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市場上的賀卡,或者自己制作賀卡,務必使種類多種多樣。
5.教師加強指導
在活動前一定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比如在本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小組成員展示本組收集的賀卡之后,讓小組成員去研究、探索,到底有多少種制作賀卡的方法。小組成員明確自己的任務后,還要制訂出學習過程中應遵守的規則。在課堂中,避免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有的小組兩三個人同時搶著發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不聽誰的;有的小組始終只有一兩個人發言,其他人一言不發,只是心不在焉地坐著。這是我們現在合作學習中出現的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要避免出現這種現象,教師首先要確立一套合作學習常規:一是要求學生獨立思考;二是積極參與,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但發言要按一定次序進行;三是尊重他人,認真傾聽,別人發言的時候不插話,有不同意見等他人說完再說。
四、合作學習的評價
組活動后,教師要及時進行 總結 評價,一方面指導學生統一認識,得出結論。另一方面對小組中成員的表現也要進行評價,主要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尤其要關注那些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對他們的絲毫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評價包括師生之間的評價和生生之間的評價。師生之間評價,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進行多方面的評價。生生之間的評價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知識 網絡 ,養成一種公正、全面評價同學的態度,能夠流利表達自己想法的過程。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不斷地改進教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嘗試性學習機會,使他們的個性在嘗試中得到發展,為學生提供相互合作的機會,讓他們學會與人合作,學習在競爭中求發展,把獨立學習,小組學習,班集體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使學生在生動活潑地學習中主動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成為21世紀的創新人才。
信息時代下的職業教育迅猛發展,專業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基礎應用課程卻日漸暴露出眾多問題,教學質量不盡人意,以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來說存在如下問題:
(1)學生厭學情緒明顯。由于外界誘惑及學生個人叛逆意識的影響,學生對于純知識純理論的學習十分反感,對于不太熟悉的知識雖有新奇感,但極易遇難即返;而一般意義上的項目教學,只考慮知識點的應用環境,未考慮學生的切身感受和接受能力,嚴重削弱了學生的參與性和理解力。加上長久以來傳統教學一直以講授知識點的形式來組織教學,枯燥的教學過程使得學生厭學情緒更加嚴重;(2)由于中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高職學生都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但絕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的應用僅僅局限于上網聊天、看電影、玩游戲等,而對計算機的應用能力普遍不強,且學習方向不明確;(3)重視專業學習,忽視工具課程學習的重要性。針對以上日益突顯的問題,我們對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施情景式項目教學改革(這種情景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知識點應用的情景,而是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真實情景),選取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情景引入項目,拉近知識點與學生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于知識點實際應用的理解程度;并針對學生厭學情緒,將單一、枯燥的知識點貫穿于趣味性強的項目情景之中,使知識點巧妙融合打包集成在項目中;并由師生共同實現整個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了解知識點的實用領域,從而融會貫通。
本課程以常德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開設一期48課時為基本背景,展開研究與設計。課程共分為四大模塊24個項目,其中:(1)我的e海導航—計算機基礎知識與網絡應用模塊,包含:項目一迷人的計算機世界—認識計算機,項目二配置屬于自己的計算機—微機軟硬件基礎,項目三管理我的個人文件—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項目四暢游網絡世界—網絡應用基礎,項目五玩轉常用工具軟件—常用工具軟件操作5個項目。(2)我的大學生活—玩轉文字處理軟件word模塊,包含:項目六給高中同學的一封信—word 2010基本操作,項目七籃球大賽活動海報制作—word文檔圖文混排,項目八競聘簡歷制作—word文檔版面設計與簡單表格制作,項目九競聘演講成績匯總—word表格處理與復雜表格創建,項目十同學聚會邀請函制作—word郵件合并,項目十一畢業論文的版面設計—word長文檔版面設計,項目十二畢業論文的整體優化—word長文檔整體優化,項目十三職教新干線學生個人空間基本建設—學生個人空間基本建設,項目十四職教新干線學生個人空間管理應用—學生個人空間管理應用9個項目。(3)我的大學班級—玩轉電子表格處理軟件excel模塊,包含:項目十五建立班級成員基本信息表—excel2010基本操作,項目十六管理班級成員的基本信息—excel基本數據處理,項目十七班級成績的統計與分析—excel公式與函數的運用,項目十八班級之間比一比—excel圖表的應用,項目十九班級理財—excel高級數據處理5個項目。(4)我的大學專業—玩轉演示文稿制作軟件powerpoint模塊,包含:項目二十我的專業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 2010基本操作,項目二十一我的專業演示文稿美化—powerpoint演示文稿美化操作,項目二十二:專業知識講座—powerpoint演示文稿切換方式與動畫設置,項目二十三畢業論文答辯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放映操作,項目二十四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題型分析與指導—課程考核指導5個項目。
24個項目均由項目情景、項目分析、項目實施、項目拓展、項目小結、創新作業等部分組成,都是精選了貼近學生生活的典型項目,有利于激發學生對項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巧妙的將知識點融入在項目中,更好的讓學生理解了知識點的實用領域;并注重引導學生一起完成項目發生、發展、結束的一個完整過程,讓學生在實際項目實踐中親身體驗,增強了操作技能。例如項目十《同學聚會邀請函》,首先通過敘述同學聚會的情景,勾起學生對高中同學的思念之情,并引發聚會的沖動,從而引起學生對同學聚會邀請函這一項目的關注。再巧妙地將word郵件合并的知識點融入到了邀請函制作、信封制作的任務中,并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共同完成任務,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技能。再通過超市的標簽制作進行應用拓展,教會學生舉一反三,將知識應用到其他領域。最后以成績通知書作為創新作業,幫助學生鞏固和吸收。
綜上所述,本門課程至少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立意新。課程團隊巧妙地將課程知識點融入到了學生大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不僅選擇了學生感興趣易接受的事件作為場景,還結合實際操作形成了一個個生動的項目,做到了趣味、通俗、實用的高度統一,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相當適用。二是內容實。這門課程不僅融合了該課程的知識點,還注重學生的實際運用。諸如,如何搜索網絡資源,如何運用科技文獻,如何建立個人空間,如何面對相關考試等等知識和技能,在課程中均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三是起點高。課程以office2010作為基礎,對課程進行了全新構建,對office新功能講授較為適應市場需求,讓學生更為受益。四是形式好。該課程的知識點化作了24個項目,由教師和學生一同完成,知識點化為無形,不再枯燥單調,也不再抽象難懂,項目完成,學生在做的課程中就輕松理解了知識點及其適應領域。
總之,基于學生學習生活真實情景的項目教學法實施于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不僅改變了信息時代下傳統教學的弊端,更有利于吸引學生課堂興趣,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中應用、在生活中也能自如應用所學知識技能。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是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與核心問題,在高職院校教學改革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有利于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師資隊伍建設,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學管理的深化改革,豐富和發展現有的課程和教學理論論文。
《計算機網絡》課程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課堂教學與上機實踐相間的方法(一次理論課,一次上機實踐課);二是多媒體演示加練習的方法。這兩種方法主要存在下列弊端:(1)角色的錯位。以教師為中心,完全由教師主宰課堂,而學生只是作為“觀眾”,忽視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2)無法適應學生的個別化需求。由于學生基礎和素質的差別,存在“有些學生吃不飽,有些學生吃不了”的情況。(3)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于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缺少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和動力。(4)對計算機網絡實驗的認識不足。一直以來,人們觀念中的計算機網絡實驗主要是驗證性實驗,實驗課依附于理論教學,實驗內容不系統,形式松散,隨意性大,結果使學生普遍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在實際應用中不能學以致用。學生迫切希望教師以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模式來傳授知識。這就需要教師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在學科教學中更自覺地推進素質教育。另外,有必要在幫助學生接受知識的同時,使其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求、發現和體驗的欲望和精神,學會對信息獲取、分析、判斷、選擇,并重視解決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的內涵和特征研究性學習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采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從自然、社會和專業領域中發現問題并選擇研究課題,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形成理念、提高技能、優化思維、培養情趣、習得方法、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發展為主”的現代教育理念,并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認同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研究性學習一般包括如下五個環節:提出問題、搜集資料、形成解釋、評價結果、檢驗結果。研究性學習的特征主要包括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自主性。研究性學習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實例
《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本課程的教與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分層體系結構,掌握各種網絡操作系統軟件的使用與互連、網絡功能組件配置、網絡性能的調整方法和網絡安全的設置,具有分析和維護二、
三、四層網絡設備產品的能力,以及學習、掌握和應用現有網絡設備和軟件,特別是具有組織構造系統應用環境的集成摘要:針對《計算機網絡》課程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提出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應用研究性學習,并列舉了“校園網絡規劃與設計”課題的應用實例。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研究性學習;教學改革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解決實際應用的問題。本文以“校園網絡規劃與設計”課題為例,對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作簡要論述。
(一)研究課題的目標
對“校園網絡規劃與設計”課題的學習與實踐,通過實際的開發與研究活動,加深學生對枯燥的網絡理論知識的理解,鞏固計算機網絡中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科研創新的素質;從實踐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優化學生的素質結構、能力結構和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
(二)研究課題的內容
“校園網絡規劃與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校園網絡的規劃為即將建立的網絡系統提出一套完整的設想和方案,其中應包括網絡系統的可行性研究與計劃、需求分析、網絡中軟硬件設備的選擇、網絡系統的選擇、網絡結構設計的確定、投資估算、網絡建立文檔的規范等等,即它是網絡系統集成的整體規劃。校園網絡的設計指根據用戶的需求,充分考慮到建網環境,對網絡系統進行設計,包括選擇合適的網絡拓撲結構、確定開發方法或對原有系統的升級改造、網絡服務器和工作站的選型、系統的結構化布線、網絡系統的集成、應用軟件的集成與開發等。
結構化布線與設計綜合布線設計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符合樓宇管理自動化、辦公自動化、通信自動化和計算機網絡化等多功能需要。
設備選型設備選型是指根據前面的分析和設計,選擇合適的路由器、交換機、網絡傳輸介質、集線器、服務器、配套設備(如電源等)等各種硬件設備。
軟件及網絡應用系統設計除了規劃硬件平臺、選擇硬件產品外,還需要認真選擇軟件產品,完整的網絡環境應該是軟硬件的有機組合。軟件系統包括網絡操作系統、單機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教學管理系統、綜合辦公系統、防病毒系統等。投資預算網絡投資預算包括硬件設備、軟件購置、網絡工程材料、網絡工程施工、安裝調試、人員培訓、網絡運行維護等所需費用。
編寫網絡系統文檔系統文檔是整個網絡系統的文檔資料,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國內各大網絡公司提供的文檔內容也不一樣。一般包括用戶需求說明書、可行性分析報告、網絡拓撲結構設計圖、網絡布線設計圖、設備配置表、網絡建設費用預算表等。網絡系統性能評價包括綜合布線系統的測試、網絡基本應用測試、可靠性測試、安全性測試、網絡負載能力測試等。
(三)研究課題的實施
該課題的實施可以分四個階段進行:課題引導階段、課題準備階段、課題研究實施階段和課題總結評價階段。各階段的主要任務和活動形式如下:課題引導階段介紹課題的研究意義,提出主題課題或系列小課題供學生選擇。如主題課題“校園網絡的規劃”,系列小課題:校園網絡的規劃、校園網絡的設計、結構化布線與設計、設備選型、軟件及網絡應用系統設計等。
題準備階段讓學生對該課題進行多方面考察和思考,主動通過各種途徑解決以下問題:該課題具體要實現什么?怎樣來完成課題?具備了什么基礎?哪些方面需要加強與充實?對有可能出現的難題是否有相關的解決措施?等等。課題研究實施階段由學生分工協作完成以下內容:網絡系統的可行性研究與計劃、需求分析、網絡中軟硬件設備的選擇、網絡系統的選擇、網絡結構設計的確定、投資估算、網絡建立文檔的規范等等;在研究和測試的基礎上,寫出具有一定質量的研究性學習報告。在課題準備階段和研究實施階段,教師要跟蹤活動進展,檢查課題組成員活動日志的填寫情況,了解學生對文獻、軟件及儀器設備的理解與運用情況,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動手能力、歸納提煉能力、假設驗證能力等。課題總結評價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對研究成果進行總結、評價與展示交流。在對研究課題進行評價時,可以采用定性的評語式評價與定量的記分式評價相結合的方法。評語式評價主要指出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的特點和有創意的地方,記分式評價則從內容、方法、總結報告三個方面來考查研究成果的質量;其中,“內容”、“總結報告”兩點重結果,而“方法”主要考查研究過程。為了突出研究過程的獨創性,還可以設計附加分,與以上三點不掛鉤,重在考查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是否有獨特的觀察視角、選用知識是否超前、所用方法是否有創新。教學效果分析
研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發現、自我學習、主動建構認知結構、合作切磋、協作學習的平臺。經過一年來的實踐,我們取得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設計、創新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體會到了自學和動手實踐的重要性和樂趣。學生在選擇課題后,對很多技術都不是很了解,必須進行討論、搜集資料、咨詢老師、自行實驗、再討論、再搜集資料,充分領略了學習和實踐的過程,為走上工作崗位積累了寶貴的知識和經驗。(2)改變了接受學習、死記硬背的狀況。改“教師講、學生聽”為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的開放式動態教學,使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改變了課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的傾向,呈現實踐性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應用計算機網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實現了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綜合培養。(4)增強了網絡應用方面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其實是一個模擬實際應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認識了理論學習與實踐環節的不同,從實踐的角度培養了工程意識,提高了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5)學生充分意識到了團隊協作、合作的重要性。研究課題的內容覆蓋面廣,各環節環環相扣,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其他環節,學生體會到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
實踐證明,實施研究性學習,可以改變學生以單純接受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興趣,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通過親身體驗和對相關內容的學習,積累和豐富了直接經驗,促進了學生個性的健全發展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隨著計算機科學的迅猛發展,計算機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社會對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而我們的教學方法卻顯得有些滯后。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計算機只是一個專業工具,計算機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如何使用這個工具。隨著學生入學計算機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何更好地調動學生意識和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以及用所學的計算機知識解決具體問題非常重要。具體本人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這項工作:
1 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
高職院校的學生與其他普通高校學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即學生層次的不同、社會認知度的不同、自我目標定位的不同、心理素質、自我控制能力的不同等。高職學生的這些特點,使高職院校的工作具有了特殊性。具體分析如下:目前,各種主客觀因素決定了高職學生的層次參差不齊,報考高職高專的一般是達不到普通高校分數線的高中生和職專、職高、技校的“對口生”。降低層次的壓力使他們內心自卑,情緒低落,入校后的思想波動較大。學生層次的不同,要求高職院校對學生的教育,針對其特定的特點,必須先分析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特點及其存在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德育工作是前提,后一步來談學習的事。
2 高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現狀
2.1 入校新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 由于基礎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教學條件好的中學里,學生已經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文檔編輯、演示文稿制作、網上瀏覽等基本應用,而教學條件差的中學學生往往很少接觸到計算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如果用同一個標準對不同層次的入學大學生進行要求,對于層次較高的學生就會感到有些內容太簡單,學習是在浪費時間;對于層次較低的學生又會感覺有些內容太復雜,對學習計算機課程產生厭煩心理,這都會扼殺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2 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培養 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部分高職院校就統一要求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前必須通過計算機一級考試,否則不能畢業。這種方法對普及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時存在造成學生的不理解、應試教育、強迫式學習,學的快、忘記的快等一系列弊端。
3 具體實操過程
3.1 深入了解學生 通過多次訪問學生,了解到部分學生對于計算機這門課程大部分學生歷來都感到懼怕,說句實話,他們的接受能力可能比較差,而且對于計算機這種高科技的產物,這方面就顯得更突出。這也并不是因為他們天生智障反應能力低人一等,而是因為我們大部分家庭是傳統的中國家庭,對新生事物并不那么熱忠,比一般人更難以接受,并把這種思想當作家庭教育的范疇,以之給我們的腦海打下深深的烙印。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他們看到一些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網絡內容,才以偏概全,“一竿子打翻一船的人”,其他的原因也不便也無必要枉自揣測了。
3.2 分層次教學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好”與“樂”就是指學習興趣。學習動機是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關鍵作用的一個,它是有意義學習活動的催化劑。計算機應用已經是所有非計算機專業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現院校對本課程的重視程度可想而知。針對此門課程的開設情況,可以進行前期調查,然后讓對計算機認識參差不齊的學生進行分班教學,對學生對計算機興趣的培養可在了解每個學生特點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意境、直觀形象、理解知識、應用實踐、積極評價等環節進行,其關鍵是應用實踐。應用實踐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兩部分,是通過對計算機認識——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計算機的應用,并理解知識間的銜接關系,將新知識及時納入已有知識體系。生活實踐是運用計算機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這也是學習計算機的最終目的。因此,實現這個目標的核心是計算機應用意識的培養。《計算機應用課程標準》指出:“計算機應用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以體會計算機應用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意識,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3.2.1 明確計算機知識的實用性和廣泛性 計算機是一種工具、也是一種語言,是認識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被社會重視。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形成應用計算機的意識,這是培養學生計算機興趣的一個重要措施。計算機與現實生活緊密相聯,其應用是廣泛的。因此,計算機教師要結合課程標準,真正實行“教,學,做”一體化,結合實際工作需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設計實例,實現真正的“工學結合”,將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溶入工作任務中,根據專業要求和特點,課程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能滿足后續課程的要求及實際工作崗位的要求。使學生感到計算機就在自己身邊。在遠古時候人們為了計算日子,在繩子上打個結就表示一天,如今人們購物后需記賬以便年終統計查詢,去銀行辦理儲蓄業務查收住戶水電費等這些因計算機的存在節約了大量時間和人的精力。
3.2.2 養成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 從知識的掌握到知識的應用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實現的,沒有充分的應用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是不會形成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注意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用已學的計算機知識加以解決,這有助于學生計算機應用意識的形成。因此,對于計算機知識不要停留在一級計算機題上,更要明確它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這也正是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目的所在。
3.2.3 注重動手實踐,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習興趣 實踐對于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能夠更深刻的理解知識,并能有效地應用,這有助于學生計算機應用意識的形成。開展動手實踐活動和課程“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2.4 開展計算機技能比賽 計算機課基本操作有些乏味,有了這個活動老師和同學之間也有了更好的交流。在計算機教學中,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動手實踐活動,動手操作一些具體的實物,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從中發現規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像這樣類似的數學知識可以通過動手實踐操作加以實現,更有助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計算機知識應用比賽,實際是由“應用型人才”向“創新型人才”過渡的教育策略。適當開展應用比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學生在應用比賽中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在比賽中,由于學生有很強的好勝心,總希望爭第一,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善于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而開展計算機知識應用比賽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定期開展教學知識應用比賽活動,是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意識的有效形式。應用知識比賽既能檢驗學生的訓練效果,也能增強數學教師們重視學生思維訓練的意識。
例如,在一次打字比賽中,有的學生應用最新的“搜狗拼音”輸入法,打字速度進一步提高,最終取得好成績。應用不同的輸入法,接收最新事物的速度也提高了。在每次實踐比賽中學生都積極參與,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興趣,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為激發學生參與比賽的熱情,要擴大獲獎面,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比賽樂趣。教師通過開展這樣的比賽,可以拓寬學生計算機學習的領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計算機應用活動的意識,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同時也增強學生競爭意識,形成奮勇爭先的好學風。通過開展計算機技能比賽,引導和激發我校青年學生學習與應用計算機的興趣和熱情,全面提高青年學生計算機應用的水平和能力。
總之,計算機教學應盡可能地引入更多的具有實際意義的問題、案例,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應用計算機,并從中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多方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堅定學習計算機的信念。
[論文關鍵詞]計算機網絡 學習模式 因素 研究
[論文摘要]計算機網絡的高速發展為現代教育提供一種全新的教育形式網絡教育。在分析學習模式和教學模式關系的基礎上,對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學習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并從學習者、教師和計算機網絡文化等角度探討影響學習模式實施的主客觀因素。
一、引言
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產生了一場巨大變革,隨之誕生了一種全新的教育形式網絡教育。近年來,我國學者依據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心理學理論,在“以學習者的學習為中心”的理論指導下,針對學習者的特點提出了多種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學習模式。各式各樣的學習模式讓教師和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本文試對其中主要的學習模式的特點和影響學習模式實施的因素作一淺析。
二、學習模式與教學模式的關系
關于學習模式和教學模式的關系,美國學者喬伊斯(brucejoyce)有以下觀點:教學模式就是學習模式,在幫助學生獲得信息、思想、技能、價值、思維方式及表達方式時,我們也在教他們如何學習。當代美國杰出的教學設計理論家羅伯特.m.加涅(robertmillsgagne)提出的一句響亮口號:為學習設計教學!可見,學習模式和教學模式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整體,而學會如何學習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
三、基于計算機網絡具代表性的學習模式
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學習模式研究是近幾年來討論得最多的話題,前后出現了數十種學習模式。有些模式只是英譯不同,其基本形式相同,比如合作學習模式和協作學習模式;有些模式名稱相近,但區別不大,后者是前者進一步發展的結果,比如自主學習模式和自導學習模式,探索學習模式和探究學習模式;有些模式實際上是另外兩種模式的組合,比如基于問題的協作學習模式、協作式自主學習模式。因此,許多模式存在或相似或重疊或交叉或遞進的情況。現對3種具有代表性的學習模式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自主學習模式
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自主學習模式就是學生利用網絡環境提供的學習支持服務系統,主動地、有主見地、探索性地學習。其實質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從以教為中心走向以學為中心,從以教師為中心走向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主體認知生成過程中融入學生自己的創造性見解。需要注意的是,自主學習不等于“自學”,個別化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pbl)都是它的子模式。自主學習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習者獲取知識和建構知識的能力,鍛煉學習者搜集資料、加工資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協作學習模式
協作學習是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一種學習策略。在協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來組織學習,小組成員的協同工作是實現學習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習者之間保持融洽的關系、相互合作的態度,共享信息和資源,共同擔負學習責任,完成學習任務。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協作學習模式,是指借助一定的網絡交互平臺,建立協作學習環境,使師生、生生針對同一學習內容彼此討論、交互與合作,以達到對教學內容比較深刻的理解與掌握的過程。協作學習模式強調學習者的創造性、自主性和互動性。可以采用的策略包括小組分工、小組游戲競賽、共同學習、小組調查等。協作學習模式在具體應用中的一個典型特點是常和其他學習模式組合使用,如協作式自主學習模式、協作探究式學習模式等等。
(三)研究性學習模式
基于計算機網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是指教師提出某個研究課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實地考察(實驗)、資料檢索、網上調研、討論研習等方法,對各種材料進行分析、綜合、評價,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其特點是:利于發現生活中的問題;支持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更有效地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便于發表研究成果,共享學習成功的快樂。研究性學習模式有利于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機會,促進學習者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習者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影響學習模式實施的主客觀因素
(一)學習者
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模式下,學習者處于主體地位,其自身素質和學習能力對學習模式的實施至關重要。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特別是處理信息能力、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是擺在教育者面前的頭等大事。同時,有學者對學習者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滿意度、學習適應性和學習障礙表示擔憂。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學生的學業適應不良是一個普遍性問題。國外研究顯示,約有22%的學生具有中等的或嚴重的情緒缺陷。對于網絡學習障礙,建議從學習者自身原因、教學人員、課程和機制等方面進行分析,并通過提供完善的學習支持服務系統來消除障礙。
(二)教師
在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學習模式下,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主導地位體現在對教學方向的把握、教學節奏的調控和教學環境的創設上。教師不僅要不斷學習,而且要善于將所學的知識和信息傳授給廣大學生。因此,教師一定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促進學習模式的有效實施。
(三)計算機網絡文化
現代學習模式是在計算機網絡這個大環境下提出的,因此對學習模式的研究和實施同計算機網絡文化建設密切相關,學習者所處的文化及社會學習環境等因素將直接影響到網絡教育的有效性。同時,由于計算機網絡上一些不健康信息的傳播,會對學習者的網上學習產生消極影響,也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應當盡快完善相關法規和管理,加強計算機網絡文化的建設。
五、結語
隨著網絡教育的發展,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學習模式還將不斷發展,其可能是在原有的學習模式上進行變換組合、綜合生成,也可能是結合新理論進行創新。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學者不必拘泥于一種學習模式,應該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媒體、學習者以及環境因素等,有針對性地采用一種或幾種學習模式,進行大膽突破和創新,以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摘 要:在對混合學習理論進行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指導成教“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結合成人教育和課程的特點從課堂教學、網絡學習和實驗教學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改革的實施過程。實踐證明,改革符合成教學生的學習需求,發展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混合學習;計算機網絡;教學
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學中,“計算機網絡”作為計算機及相關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具有理論復雜、概念抽象、實踐性強等特點,學生普遍反映教學內容生澀難懂、學習興趣不高、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學效果不理想。同時,成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知識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差、學習能力較低等問題。因此,有針對性地對成教“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開放型、實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混合學習理論
混合學習起源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企業培訓[1]。企業培訓的對象均是在職人員,屬于成人教育范疇。因此將混合學習原理應用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的實際當中,對指導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適用性。
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基于對傳統的面對面教學(face-to-face)和遠程在線學習(e-learning)深刻反思后形成的,是指綜合運用不同的學習理論、不同的技術和手段及不同的應用方式來實施教學的一種策略[2]。它通過整合面授學習與在線學習,將二者的優勢結合起來,有效地運用各種現代化傳播技術、教學模式、學習環境,達到適應學習者需求,促進學習的目的。采用混合式學習,在教學觀念上,可以有效避免只以教師或以學生為中心的片面思想;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既體現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又能充分發揮教師啟發、引導、監控的主導作用。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有機統一、優勢互補,能夠獲得單純的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都無法達到的效果。[3]
二、混合學習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內容多、涉及到的知識面廣,基礎理論和原理抽象。而成教學生年齡偏大、記憶力下降,基礎較差、學習上缺乏自信等特點,更加大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難度。因此,我們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調整的基礎上,基于對混合學習理論的分析與認識,著重從課堂教學、網絡學習和實踐環節三個方面對教學進行了改革。
(一)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
在教學方法上,將傳統的講授式與類比式、案例式、啟發式、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靈活運用。例如對于“網絡分層”、“數據交換”等抽象的原理和概念,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通過用“郵政系統分發郵件” 、“電話局接線員”等日常生活中人們熟悉的事務作類比,就達到了降低難度、加深印象的目的。由于成年人性格獨立、希望與教師進行平等交流并得到認可與尊重,而且普遍具有職業背景。因此,啟發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非常適合應用在成人教育教學中。例如在講解局域網、無線網絡、internet應用技術等內容時,以學生所在單位的網絡和因特網作為剖析對象,從拓撲結構、網絡組建技術、協議的運用到網絡管理、安全問題等等一一與學生進行探討。這些身邊的案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網絡知識和技術主動探求的欲望,認識到學習內容對實際工作很有幫助,充分調動了學習興趣。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通過案例陳述、設問、研討等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探究、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手段上,通過ppt、視頻、flash動畫等多媒體技術的混合運用,將教學內容形象化、擬人化,把生澀的書本知識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表現出來,降低了理解難度,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打破了沉悶的學習氣氛,營造了形式活潑的學習空間,突出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受到成教學生的普遍歡迎。
(二)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
自主學習是成教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也是成人教育的一大特點。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因特網的普及,在線學習已經成為成教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形式。它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學習時間上的靈活性、空間上的方便性、方法上的自主性,為成人學習者提供了便利的學習平臺。
但由于成教學生學習能力較弱,自我規劃、自我調控能力較差,簡單地要求學生利用因特網進行在線學習效果不理想,而且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也無法及時得到他人的幫助。可見,網絡環境下的成人自主學習模式應是一種系統化、規范化的學習行為體系[4]。因此,我們建立了“計算機網絡課程”網上學習系統。該系統主要包括學習支持、學習交流和學習跟蹤模塊。學習支持模塊不僅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而且允許學習者建立自己的學習檔案、上傳作業并對學習效果進行自測。
學習交流模塊為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及時溝通提供了渠道,為網上協作學習的開展搭建了平臺。學生間通過論壇、qq、msn、e-mail等形式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展示學習成果。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把握討論的方向,還可以在第一時間幫助學生回答、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學習跟蹤模塊為提高在線學習的效果提供了個性化服務。它通過對學習者的學習時間、學習內容、作業提交情況等進行記錄,實時監督學生自主學習的進度和效率,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特征,為教師適時調整學習任務、進行在線學習評價和教學反饋提供依據。網上學習系統的應用使原來松懈、效率低、效果差的自學形式轉變為在教師指導、監督下的系統化學習行為,對幫助成教學生進行學習規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協作學習精神,改善學習效果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三)“三結合”原則的實驗教學
“計算機網絡”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驗教學必不可少。經過對成教實驗課程開設情況進行認真分析總結的基礎上結合成人教育的特點,我們提出了“計算機網絡”課程實驗教學的“三結合”原則。所謂“三結合”是指實驗內容與學生工作實際相結合、實驗與虛擬仿真技術相結合、單元實驗與課程設計相結合。
1. 實驗內容與學生工作實際相結合。由于多數成教學生有工作經驗,且有通過實驗指導實際工作的需求。因此,我們在設計實驗時盡量選擇應用性、趣味性強,能激發學生的靈感和創造欲的實驗題目。這樣,既能充分挖掘學生潛能,調動學習積極性,又能幫助解決他們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對做實驗感興趣,樂于動手完成。
2. 實驗與虛擬仿真技術相結合。用于成教的實驗場地和實驗設備緊張、學生普遍希望能夠根據自己的業余時間來安排實驗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成教實驗課程的有效實施,甚至有些專業因此而取消了實驗課。將網絡仿真技術應用于實驗教學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利用虛擬工具構造虛擬實驗環境,充分擴展了實驗室的內涵與外延,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既節約了場地和設備學生又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安排做實驗的時間。在計算機網絡實驗中通過虛擬工具(如ns2)對網絡協議、拓撲結構、網絡性能進行模擬分析,使學生直觀地看到網絡協議的行為,了解各種因素對網絡性能的影響,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枯燥的原理具體化。[5]這既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加深了對網絡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單元實驗與課程設計相結合。根據網絡課程的特點,有些實驗內容需要運用不同章節的知識點。采用課程設計的方式能夠很好地將各個知識點有機地貫穿起來,使學生通過實踐從整體的角度體會和感知網絡技術的應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為了保證課程設計的質量,達到教學目標,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題目的難度應適中,要根據成人學生的學習程度、實踐能力和業余時間等因素設置題目的難度。(2)精心組織安排實施過程。在課程教學之初,教師就要向學生布置設計題目,按照工作量大小以自愿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分組。伴隨著教學和單元實驗進度,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完成課程設計。(3)教師要不定期地檢查各組的進度和完成情況,主動尋找學生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課程設計不僅使學生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在單元實驗中獲得的實踐經驗進行了綜合的運用,而且有效結合了不同層面、不同行業的知識,使成教學生各自的專業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增強了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的協作精神,提高了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實踐證明,這種以混合學習理論為指導,融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實踐性于一體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發展成教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創新意識起到了積極作用,提高了教學質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理論概述與基本特點
1.1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理論概述。
自主學習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適當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模式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重要方式,它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并且通過發揮自主能動性解決實際問題。
1.2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基本特點。
自主學習模式具有明顯的自身性學習特點,在該種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必須得到良好保障。教師的職責由原來的教學轉變為教學加引導,通過妥善的引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最終學生通過對知識的掌握運用確保教學有效性。
2.高中計算機教學引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2.1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當下的高中生在功課學習方面普遍缺乏自覺性,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在高中生計算機教學過程中采用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自我思維,逐漸培養自主學習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有利于計算機知識的學習掌握,而且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2保證教學質量,強化教學效果。
在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之下,高中計算機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采取有效的引導策略,并且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可以在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改變課堂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
3.高中計算機教學中運用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具體策略
3.1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計算機教師應當改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思維,充分學習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精神內涵,積極考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計算機學習的重點。在計算機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過程中都應當保持與學生的良好關系,使教學氛圍寬松化,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的學習營造民主、活躍、輕松的教學氛圍。在講述計算機鍵盤操作時,可以從學生比較喜歡的計算機游戲入手,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3.2教師改進計算機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
計算機教師應當逐漸擺脫以講述為教學重點的境況,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在課堂上表現的機會,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通過參與各種課堂教學活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計算機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多種學習模式,充分豐富課堂教學層次。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分組學習法、合作討論法、課堂教學互動和情境教學法等,讓學生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與同學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全面強化自主學習意識。
3.3科學合理利用計算機教學資源,擴寬自主學習空間。
計算機理論教學不可忽視,但計算機實踐教學更重要。計算機教師應當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在計算機操作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學校的機房資源,盡量增加計算機實踐教學課時,為學生提供充分的集體實踐教學機會,并且把大量上機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計算機操作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加深記憶。也可以通過廣闊的網絡資源拓展自主學習空間。
3.4學生要自我砥礪,強化自主學習意識。
由自主學習整體看,畢竟是學生個人的事,因此,自主學習成效如何最終取決于學生個人。計算機教師應當加大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鼓舞力度,使學生養成自我學習與自我約束的良好習慣。學生應當正視計算機實踐,在學習過程中盡量克制自己,抵制網絡游戲等網絡誘惑,掌握計算機技術。
3.5創造更多自主學習機會,鍛煉學生創新能力。
教師根據教學具體內容,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更多機會。可以在辦公軟件的運用學習過程中制定相應的學習任務,在基本理論知識講解完畢后,讓學生完成,并進行學習成果展示。這樣不僅能夠復習所學內容,還能夠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強化教學效果。
4.結語
高中計算機教師應當抓住新課程改革的大好時機積極推進自主學習模式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在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善于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并充分運用計算機教學資源,拓展高中生計算機自主學習空間。另外,高中生應當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只有這樣,可能夠全面保證計算機自主學習效果。
作者:李永紅 單位:貴州省石阡民族中學
一、分組協作式學習
分組協作式學習是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的一種方式.利用分配的形式將學生分成幾個以多名學生為單位的團體,作為中職計算機教學手段之一的分組協作式學習方法的基礎就是分組,除此之外,對于中職計算機教學來說最關鍵的手段就是分組協作式學習.協作式學習要求各個小組內的成員相互配合、共同協作,進而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對于中職計算機教學來說,利用分組協作式學習方法進行教學,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計算機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進小組內的成員共享自己收集的資料與學習方法,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能使學生懂得合作、共享的意義.分組協作式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小組內學生團結合作,相互學習的能力,進而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分組協作式學習打破了固有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能力,營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意義.
二、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落實分組協作式學習
要想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廣泛應用分組協作式學習,首先要將學生進行分組,在各個組內開展協作式學習,當然在進行協作式學習時,教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
1.分組
分組協作式學習方法的基礎是將學生科學、公平的分成若干組,首先要利用上課等方式初步了解班上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再具體的研究分析班上學生的整體水平,最后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計算機水平進行分組.獲取學生計算機學習水平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掌握學生是否對計算機學習感興趣、是否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以及學習計算機的方法等.通過上述方法對學生的基本信息掌握后,教師可以將基礎差與基礎好的學生分配到一組,也可以將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的學生分配到一組,進而達到相互監督、共同學習的目的.例如,在講解《網絡數據庫》這一節內容時,教師首先要制定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目標了解、分析學生,全面掌握學生對《網絡數據庫》的興趣所在后,制定一份分組規劃,將學生分成5-6人的小組,并在每個小組中選出一名學習能力強、動手操作能力強、計算機基礎好,同時樂于幫助同學的學生作為小組組長.組長要善于幫助基礎較差的同學,及時解決同學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較為簡單的問題.對于分組協作式學習來說,分組只是其最基本的一部分,而其最主要的部分就是使學生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共同學習,要想真正的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就必須要科學的進行分組.總而言之,分組協作式學習方法的關鍵就是分組.除此之外,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各個階段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小組內的成員與組長,不要使組長與小組成員一直不變,只有這樣,才能使各個小組更加科學合理,才能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2.協作式學習在小組中的實施
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應用分組協作式學習的方法還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就是教學的內容.在應用分組協作式學習方法之前,教師應認真分析本學期的學習內容,再根據上述方法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分組是前提,只有確保分組的科學性、合理性,才能使協作式學習充分發揮其作用.對于中職計算機教學來說,協作式學習是穿插于教師的教學內容中的.教師要做好授課前的準備,首先將需要講解的內容分成幾個部分,講課時按照分好的內容,一部分一部分的講解,一邊傳授課本上的基礎知識,一邊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當學生學會操作后再進行下一部分的講解.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時,學生必然會遇到一些小的問題,這時分組協作式學習方法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如何解決出現的問題,這樣既解決了一個學生的問題,也減小了其他同學遇到此類問題概率.當出現較難的問題時,小組內學生討論不出解決方案時,教師應當將該問題作為重點內容進行講解.為進一步發揮分組協作式學習的作用,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爭,表揚作業完成的好的小組.例如,在講解Word這一節內容時,學生的學習任務較為繁瑣,既要學會編輯Word文檔,還要掌握插入藝術字、頁眉與頁腳、文本框、圖畫的方法.如若教師在傳授這一節時,只是單純的講解,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習動手操作.教師可以將資料發到每位學生手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資料設計一份海報,學生既能體會到設計海報帶來的新鮮感,還能將課堂所學的知識運用熟練,同時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各個小組分別進行小組討論,研究如何設計出一份最好的海報,當遇到問題時,以小組為單位解決,當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可以向老師提問,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統一的講解.當學生將海報設計完畢,教師應當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分析,將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統一講解,同時評選出完成作業質量最好的小組并對其進行表揚與鼓勵.
三、結語
有些學生較為懶惰,利用小組的關系,不進行動手操作;盡管這種教學方法存在此類問題,卻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得到改善.分組協作式學習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這使學生對教師講解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提高了教學質量;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合作,使學生認識到團結合作的意義.總而言之,對于中職計算機教學來說,只要教師充分發揮分組協作式學習方法的優勢,就一定會使我國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作者:江明 單位:江蘇省射陽中等專業學校
本文作者:劉亞軍 單位:廣東科技學院計算機系
一、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學習質量現狀分析
我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平面設計方向)創建于2004年,主要培養掌握計算機軟、硬件知識,計算機藝術設計基本技能,并能從事計算機平面設計、廣告設計與制作、包裝設計、室內設計、網頁設計等方面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學生的學習質量是決定其能否成功就業的有力保證,所以在學習質量監控方面,從學院高層到系領導層面一直把關比較嚴格。計算機應用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專業技能較強、能體現出比較高的職業綜合素質,但從最近幾年的學生學習質量監控環節來看,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現有質量評價體系已不符合現代職業教育學生發展需求
計算機應用專業現有在校學生主要由“90后”構成,“90后”職教學生從自身發展特點來看思想活躍、頭腦靈活、有通過學習取得成就的渴望,但普遍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貪玩思想嚴重,而傳統學習質量監控體系側重點在評價學生的技能發展提高方面,忽視了“90后”學生的自身特點,學習質量評價的主客體之間存在了意識形態及理念的差距。所以現有學習質量評價體系已經不適合現代職教學生了。
2.現有質量評價體系存在生搬硬套嫌疑
珠三角地區職業教育和江浙沿海一帶職業教育一起引領了全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珠三角職業教育專業的設置、培養目標的設定一般都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導向,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圍繞企業生產展開,廣東東莞地區經濟目前正在轉型之中,產業升級要求該地區職業院校也參與其中,現有的學生學習質量評價體系基本上是針對產業升級之前的中小企業服務的,部分內容過分依靠用人單位提供現成模版,存在生搬硬套嫌疑,把粗放型經濟中的一些弊端帶入了職業院校教學中。一旦產業升級,經濟轉型成功,原有的學生學習質量評價體系就不再適合時代的需求。
3.現有質量評價體系重結果輕過程
部分高職院校建校時間太短,但發展比較迅速,客觀上就要求盡快通過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工作,在學生學習質量監控細則方面設計的比較粗放,整體來說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監控,對于過程的監控力度不夠大,這樣就從客觀上造成了學生學習主動性下降,存在消極怠倦的情況。
4.嚴重束縛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以我院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為例,要求實現專業教育的開放性。例如,可以引入藝術設計類行業資質比較好的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專業課程的設置針對學生技能素質的提升,以就業為抓手設計一套社會認可度比較高,覆蓋面比較廣的學生學習質量評價體系。評價機制設計靈活、方案多樣科學,這樣可以一改傳統的做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改革現有評價體系并建立科學的有地域特色的職業院校學習質量評價體系
1.改革的可行性
從我院計算機應用專業現有的學習質量評價體系來看,開始以教學改革為契機,大力建設和探索具有東莞地方特色的職業院校學生學習質量評價體系具有可行性。首先,高職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手段改革勢在必行,這從客觀上就加速了改革的迫切性。其次,從大的地域來講珠三角制造業發展迅速,各種企業及用人單位用工需求要求高職院校必須改革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體系,從這兩方面來看,在社會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改革可行性比較高。
2.改革的科學性探索
如何驗證改革措施的科學性,首先要體現職業院校的特點特色。例如,傳統的學習質量評價手段中較為重視的就是考試,通過考試來評判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熟練掌握程度,但作為職業院校學生,僅僅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還是不夠的,社會發展比較迅速,知識和技能會很快老化,如何保證讓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技能能夠不斷升級,為職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這就要求建立一整套完整科學的、現代化的學習質量評價體系。可以從企業及用人單位為源頭,首先提出對學生的職業素質要求,再以工作崗位及職業素質需求設置人才培養方案,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必然要求要有良好的教學手段方法內容來實施,以實施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為出發點,勢必會催生一套與人才培養方案配套的學生學習質量評價體系,該體系應該以評價學生的學習是否可以可持續性發展為重點,制定可以量化的評價細則,以數字的形式反應評價結果。使評價科學,可量化,操作性強。
3.改革的地域特色和專業特色探索
從某種意義上說,特色就是質量,沒有特色就沒有質量。辦出特色是高職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區域性和技術應用性是高職教育的主要特點。首先,從地域來看,東莞作為珠三角地區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之一,大部分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優越,很多學生在校期間可以通過配備高科技電子產品如筆記本電腦及其他電子學習產品來幫助課外學習。其次,學校周邊的企業比較多,有利于學生的業余實踐,由此學生的課外學習也可以納入學習質量的評價之中,用量化的方式考核。再次,學習應該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它包括理論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學習,也包括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學習,理論技能的學習易于考核量化,但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要考核量化就顯得比較抽象模糊,傳統的思政課程教學顯得說教因素比較大,無法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學習質量評價這一塊,可以通過設置譬如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等活動環節,讓社會參與對學生思想道德學習的評價,具體的實施細則有待于繼續研究探討。
三、結論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體系研究是一項緊迫性高、重要、艱巨的任務,作為職業教育比較發達的珠三角地區,盡快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學生學習質量評價體系具有給全國其他地區職業教育做出表率的作用。從長遠角度考慮,各個高職院校之間的綜合競爭與差距已經不是非常明顯,如何在與兄弟院校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學生的學習質量評價體系的改革與否至關重要。改革與創新要至上而下,從領導到教師再到學生都行動起來,校內校外一起參與,創建出一條富有地域特色的新的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質量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