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7 09:28: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管理科學與工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帶來了挑戰與機遇,如何將相關專業進行融合已成為學科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在分析現有學科課題體系與培養計劃的基礎上,提出了以ERP為主線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多專業融合路線圖,并以安徽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為例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管理科學與工程 專業融合 路徑 安徽工業大學
目前學術界和理論界關于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體系及建設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及其體系研究;熱點問題及發展趨勢分析;定位、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設置;交叉特征、創新軌跡及演化分析研究等,并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和科研成果。然而,成果大多集中于課程建設與課程體系的設計,缺乏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對各相關學科進行融合以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等方面的探討。本文立足于安徽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各專業之間互補性強,工管交叉融合的特點,以ERP為主線對學院的工業工程,物流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三個專業進行融合,最終實現以信息化為基礎,以專業技能培養為核心,以相關學科為輔助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并形成規范的、多學科融合的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從而改變目前學生知識面窄、專業知識單一、缺乏實踐能力的現狀。
一、安徽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科建設基本情況
安徽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于2004年,是國內成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較早的院校之一。學院擁有工業工程、物流工程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三個本科專業,以及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物流工程和工業工程兩個專業碩士點。近年來,學院以扎實的科學理論知識為基礎,緊密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安徽工業大學的綜合資源和良好聲譽,突出學院在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流工程等方面的專業特色,實現了在人才培養質量上的創新和突破,培育了能夠滿足安徽及周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大批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人才。
二、現有教學體系及培養計劃中存在的弊端
安徽工業大學的管理科學與工程是一個融合了工業工程、物流工程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三個專業的交叉學科,各學科專業知識需要高度融合、知識結構需要符合科學比例才能培養出有專業特色的創新人才。但目前三個專業各自為政,在培養方案設置、課程體系設置、師資共享機制等方面還有很大欠缺,影響了學科專業建設水平的提升。在人才培養方案設置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學科間的滲透和融合,導致專業課程體系封閉,各專業間存在壁壘;在課程體系設置中沒有很好把握各學科專業知識在交叉學科專業知識中所占的比重,沒有形成科學的知識結構,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單一,缺乏創新能力和知識更新能力;在師資共享機制方面不健全,學院按照系別管理師資的方式與專業要求相沖突,使教師固化在某一個系,阻止了師資有效的流動和調配,多數教師知識結構單一,只承擔一至兩門課程的教學任務,無法滿足交叉學科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此外,配套教材、實踐環節、學生培養模式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
三、以ERP為主線融合不同專業的課程體系
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是指對企業所擁有的人、財、物、信息、時間和空間等資源進行綜合平衡和優化管理,協調企業各管理部門,圍繞市場導向開展業務活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ERP不僅是一個軟件系統,更是將企業資源進行集成管理的思想。借助于ERP,可將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目前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和物流工程三個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有效融合。
四、結論
鑒于管理科學與工程屬于多專業交叉融合學科,本文立足于安徽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科建設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通過ERP對各學科進行有效融合,力圖實現以專業為核心、以學科為基礎、以相關學科為輔助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形成規范的多學科整合的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并形成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的“通識+專才”的人才培養模式,使畢業生不僅精通本專業方向,掌握現代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理論手段和方法,同時能夠進行多學科交叉融合,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通識工業工程,物流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三個專業知識技術,能在所從事領域將各專業知識融會使用。
摘 要 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是一級學科,涉及管理學、經濟學和系統科學等方面的知識,是交叉學科,就業面比較廣。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變化,必將有許多新的管理問題出現,需要有技術的人才。因此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還是比較寬的。接下來,本文將結合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就業情景,探討該專業的人才的培養方案。
關鍵詞 管理科學與工程 專業 就業前景
一、引言
近幾年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與提升,各行各業對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而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是為研究人類組織管理活動規律及其應用提供理論和方法的學科,更側重于管理科學的基礎與前沿,因此更加滿足社會對管理人才的需求條件。由此可見,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比較明朗,但是由于很多學生對具體的學科應用方向以及就業范圍還不是很明確。因此,本文有必要為大家做一個詳細的分析,并根據這些就業要求,提出具體的人才培養方案。
二、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分析
若想探討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分析:第一,專業具有特色,應用范圍比較廣泛;第二,滿足社會對高等專業人才的需求;第三,就業環境具有優勢。
(一)專業具有特色,應用范圍比較廣泛
管理科學與工程及管理學、經濟學和系統科學等方面的知識聯系緊密,屬于一門交叉學科。因此,與其他的專業相比,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就業面要更寬廣,且由于管理科學與工程無論是在管理學、經濟學還是系統科學方面都是偏向策劃與管理方面的教育。因此該專業屬于比較特色化的管理專業,因此相對于其他專業來說,該專業的就業方向會更明確。
(二)滿足社會對高等專業人才的需求
管理、技術、工程是支撐該學科的三大支柱,而這三個領域也是目前我國最稀缺的人才方向。隨著經濟的發展,大量的工程應運而生,而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無論是哪個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技術的支持。尤其是信息技術的存在,既大大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又為很多企業的發展以及管理帶來了一定的便利性。因此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其不僅需要具備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更需要的是集管理、工程、技術于一身的全能人才,科學管理與工程專業的人才恰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實現了高等人才的培養,順應了社會的發展需求。由此可見,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一定特別明朗、寬闊。
(三)就業環境具有優
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的學生一般都會在企業集團、政府決策部門和金融部門從事相關的經營策劃或是決策管理工作,還有一部分學生都到科研機構中進行科研教學工作。無論是這其中的哪一種,與其他的小企業相比,這樣的企業都能夠讓其得到更多的歷練,且相對來說,待遇福利以及發展前景等各方面也更好。由此可見,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環境更好。
三、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比較寬,但并不代表每一個畢業生都能滿足社會的發展與需求。若想拓寬畢業生的就業之路,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率,除了要保證該專業的就業前景比較好外,最重要的是采用適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多適合社會需求的畢業生,進而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率。
(一)“通識+專才”的人才培養模式
21世紀的今天,僅僅具備理論基礎,不具備實踐能力的人才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今天,競爭如此激勵,企業沒有精力去花時間培養新人的實踐能力,更加需要的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人才,可以隨時適應崗位的工作。尤其對科學管理與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來說,由于畢業以后大都是管理層的人員,因此更沒有時間培養其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保證學生的知識面,更要注重培養與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通識+專才”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理論+實驗+實踐”三結合的教學形式,先是講解基礎知識,在學生全面了解了基礎知識以后,再展開實驗,進行深一步探究,最后利用實踐活動驗證知識的準確性。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理論與時間的雙培養,又可以起到強化記憶的作用,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交叉教學,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雖然本學科要涉及經濟、管理與科技等多個方面,但是由于這幾個專業之間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各個學科之間進行有效的鏈接,實現交叉式教學。建立以專業為核心,以學科為基礎、以相關學科為輔助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與學校相關的部門進行協調,舉辦聯合教學。例如,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可以和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一起上課,互相探討與經濟學相關的問題。同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也可以選擇到計算機專業學院去進行交流或學習,一方面增進他們的計算機技術知識;另一方面,也讓他們通過與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的交流,了解自己專業的技術與他們之間的技術學習之間存在哪些異同點,同時還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最后,學校應該想辦法與社會中的企業進行合作,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銀行、工程項目施工單位等。總而言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培養與提升復合型人才的能力,進而為將來的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由于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應用范圍比較廣,且專業方向比較明確,最重要的是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社會對該專業的人才的需求量也比較高。因此,對于該專業的學生來說,就業的前景比較寬廣,學校教師更應該想辦法建立更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從多方面培養與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使學生的就業有一定的保障。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也迎來了發展期。為了更好地促進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發展與壯大,必須對近幾年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究熱點進行詳細分析,找出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為實際工作提供寶貴經驗。本文以近幾年來引用頻率較高的分析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熱點的期刊論文為基準,用軟件對數據進行詳細的分析,找出各高頻詞之間存在的外在與內在的聯系,最終對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熱點進行確定和分析。
關鍵詞:管理科學;工程領域;熱點;分析;數據
根據不同時期的對外政策和社會發展特點,我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曾經出現過幾個不同的階段,包括建國初的計劃管理階段、之后的重建管理階段以及當今的管理科學繁榮發展階段。每個時期內都有學者通過各種不同的方法對當下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熱點問題進行過分析,比較普遍的方法是借鑒權威期刊和論文中的數據,通過對收集到的關鍵詞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熱點。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環境的變化為管理科學與工程帶來了變化,也為其帶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要進一步完善管理科學與工程工作,將挑戰變為機遇,就必須對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熱點進行全方面詳細的研究,對其發展趨勢做預測,做到時刻掌握有效信息,促進管理科學與工程行業的全面發展。
1 以往的數據研究與文獻分析
回顧以往的相關文獻我們不難發現,對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熱點分析的文獻綜合起來大致都離不開兩個內容:對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熱點的對比研究分析和國內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熱點分析。就前者來說,以張玲玲為例等學者采用關鍵詞作為數據的收集分類方式,在數據庫中搜索關鍵詞后將相關論文歸類到一起,對于那些文中出現不止一個關鍵詞的文獻,則將其分類到不同的學科領域中去。最后再加權平均論文的增長速度,用最終數據來得出該時期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熱點,并對國內外熱點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出國內外差異形成的原因與差異表現所在。同樣研究國內外熱點比較的還有李群霞等,他依據文章關鍵詞的檢索量,以論文總量和論文增長速度兩個因素作為基準總結出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熱點;后者的代表人物有繆園等,他以管理科學與工程科學代碼為基礎,收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資助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科學項目的統計數據,建造評價模型,對國內管理科學與工程熱點進行非線性評價,最終得出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熱點,并對其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分析。
2 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熱點數據的研究方法
2.1 共詞分析法與矩陣的構建。共詞的含義就是共同出現的詞語,共詞分析法主要是對同時出現在不同文獻中的各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專業性詞匯進行分析統計,通過對共詞出現頻率的分析,研究各學科之間內在的聯系和交叉特征,展現學科內在的結構和組成脈絡。使用這種方法時要注意,文章的關鍵詞必須是能概括出文章中心內容和整體思想的濃縮詞,這時如果兩篇文章之中包含多個相同的關鍵詞即“共詞”,那么就可以說這兩篇文章在研究的主題和內容方面有相通之處。對所有的關鍵詞進行統計之后,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的高頻關鍵詞就會出現。而靠簡單的排列方式遠不能準確分析出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熱點,這時,要構建共詞矩陣和相異矩陣,通過直觀的矩陣來反映關鍵詞之間的關系。在矩陣的基礎上對關鍵詞進行多元統計,有共同關鍵詞的文章數量越多,其共詞之間的“距離”也就越小,在此基礎上采用聚類分析,就能夠清晰的顯示出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熱點與發展趨勢。
2.2 繪制戰略坐標圖。戰略坐標圖是由二維坐標演化而來的一種直觀表示因素之間內在聯系表現形式,最早由Law等人提出。在戰略坐標圖上,同樣分為X軸(向心度)和Y軸(密度),代表不同的主題要素。向心度表示一個因素與其他多因素相互聯系的程度高低,密度表示各因素之間內在聯系的強度高低,一般情況下,密度與向心度的計算都是采用取平均值的方法。
3 分析研究結果并得出結論
3.1 聚類分析法。聚類分析顧名思義,就是將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或者同類事物劃分到一類中再進行分析,這種方法是根據“變量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的思想演變形成的。在同一批任務變量中找出統計量來測量任務變量之間的相似程度,并根據統計量依據相似程度的不同將變量歸為不同的類團,直至將所有變量歸類完畢。在選定好關鍵詞后,繪制高頻關鍵詞詞頻值的折線統計圖以及聚類樹狀圖,就可以直觀得看出,近幾年激勵機制、委托和不對稱信息關系強度居高不下,說明未來一段時間內這些內容仍舊會是研究的熱點;而在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方法方面,層次分析法逐漸被冷落,車輛路徑算法和蟻群算法逐漸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3.2 多維尺度分析法。通過對觀測個體之間的距離進行準確的測定來發現個體之間存在的結構關系和數據聯系,是多維尺度分析法的運行原理。多維尺度分析法旨在用二維或三維的空間距離形式表現出個體之間的關系,并根據相似度將個聚合為不同的類別,接近中心的個體則越接近核心。這時引用SPSS軟件,將繪制好的矩陣導入并根據多維尺度分析功能對矩陣進行分析,最終得出直觀效果圖。通過效果圖就可以看出每一個類別中的核心詞語,距離核心較遠的關鍵詞則依舊不夠成熟,無法成為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熱點和發展趨勢,而那些越接近核心的關鍵詞則為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熱點。
綜上所述,通過采用共詞分析法、共詞矩陣與相異矩陣的構建以及戰略坐標圖的繪制等方法對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熱點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近年來,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熱點從以前的“信息技術”“知識管理”等詞匯,轉變為現在的“博弈”“激勵機制”“委托”“電子商務”“信用風險”等多個新的關鍵詞。除此之外,單靠關鍵詞頻數來判斷熱點仍舊存在單一性和局限性,對共詞分析法進行改造和完善也是大家義不容辭的責任。
摘 要 本文首先研究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發展史,分別從國內外角度出發,探討該學科的發展歷程并總結其規律。然后對該學科的相關專業進行具體劃分,對其特色進行分析,最后對管理科學與工程在新時期的發展提出一些展望。
關鍵詞 管理科學與工程 發展史 特征 展望
1管理科學與工程概況
管理科學與工程從字面上講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即科學管理與工程方法,可以理解為綜合運用系統科學、管理科學、經濟學等相關知識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一門交叉學科。屬一級學科,下設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研究方向。
2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發展史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已逐步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理論基礎和多角度的研究方向,成為了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學科支柱。
2.1西方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形成及發展規律
2.1.1學科形成
以蒸汽機的改進與廣泛應用為標志的工業革命預示著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文化總是可以為科學和技術的進步創造條件,伴隨而來的是一系列的管理問題和管理思想的發展。100多年前的泰勒正是科學管理的代表性人物,他將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動作進行分解并系統地研究工作效率。在泰勒的影響下,吉爾布雷斯夫婦從“運動研究”的角度出發改進了泰勒的方法,將人的所有動作歸納成17個動素,那么工人的作業就分解成一些動素的和。這是工業工程開始的標志,因此泰勒和吉爾布雷斯夫婦是最著名的工業工程創始人。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電子技術得到空前發展,電子計算機的出現以及信息論、系統論等學科的應用使得管理理念進一步現代化。二戰結束后的經濟恢復期,工業工程與數量分析、運籌學等學科不斷融合。進入21世紀,管理也逐漸進入到人本管理的階段,該學科的覆蓋面不斷擴大,延伸到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金融工程等眾多研究領域。尤其在今天的大數據時代,該學科為大交通、大數據等熱點問題引入了很好的應用方法。
2.1.2規律總結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發展有其歷史原因,包括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方式、社會經濟形態的演變以及需求的改進。從蒸汽時代到泰勒的科學管理再到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科技的發展帶來生產方式的變化,對整個社會經濟形態的演變也起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從而共同作用于學科的發展。
2.2中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形成及發展規律
2.2.1學科發展
20世紀中期,我國開始建立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80年代初期,開始對工業工程有所認識并不斷發展。到今天該學科涵蓋了工業工程、管理科學等18個分支學科,包含了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交叉融合。
2.2.2規律總結
該學科在中國的發展可以歸因于管理學在中國的發展以及改革開放后社會生產水平以及社會需求的不斷改進。
該學科發展的基礎是管理理念的引入與更新,中國的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儒家學說―以和為貴,與西方的人本管理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可以說管理思想的發展并沒有伴隨著管理活動的更新與創造,直到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我國才開始了真正的管理活動。改革開放是個重要的轉折點,對西方管理及技術理論的重視開始引導國人加強該學科的構建。
2.3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的發展概況
2.3.1工業工程專業
1908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首次開創了工業工程課程,這是工業工程學術化的開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的許多大學先后成立了工業工程系。今天,美國已有150多所大學設立了工業工程專業。汪應洛教授是我國工業工程學科的帶頭人,提出企業柔性戰略概念以及“精簡、靈捷、柔性”的生產準則。
2.3.2管理科學專業
上世紀30年代霍勒斯卡文森將復雜的數學模型應用于數據工作,50年代開始出現了管理科學的教科書。60年代初,運籌學開始進入美國大學的課程規劃中。在我國,錢學森是系統工程界的代表人物,他提出航天系統工程的理論,并致力于將系統工程的概念推廣到整個國民經濟建設中。
2.3.3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
上世紀60年代起美國開始在大學設立管理信息系統專業,計算機的普及是該專業產生的直接原因。1985年,管理信息系統的創始人――明尼蘇達大學的管理學教授Gordon B.Davis為管理信息系統給出了一個較完整的定義,各種管理信息系統也應運而生。
3管理科學與工程的學科特征
(1)跨學科性;
(2)拓展性;
(3)實踐性。
4從辨證發展的角度分析新形勢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
技術的創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繁榮,同樣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學科發展也是如此,我們應該學會用辨證的方法去剖析,認識到其中的不足與挑戰。在當今大環境下,該學科應與國家社會發展目標緊密結合,跟蹤國際研究的前沿,推進國際學術交流,同時加強人才隊伍的培養以此發揮學術團體的積極作用。
新時期下更需要我們轉變思維模式,加大創新力度,唯有實現真正的創新才能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與工程體系。
摘要:隨著我國行政管理機構改革的不斷進行,行政科學化管理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在建筑工程中應用廣泛,在建筑工程行政管理工作中,積極有效地應用行政管理科學化的手段與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推進我國行政機構的改革與發展,保證國家行政機構的工作質量與效率。基于此,本文就建筑工程行政管理科學化的手段及應用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建筑工程;行政管理;科學化
引言
近年來,建筑企業經濟規模快速增長、企業收入和產業延伸加速跨越。但由于行業特性,許多煤炭企業仍依然面臨著行政管理科學化的障礙。企業行政是企業的中樞神經系統,推動和保證著企業的計劃、生產、財務、營銷等的順利、有效進行和相互之間的協調溝通。建立適應行業特性、市場實際和中國國情的行政管理新體制,已經成為建筑企業的重要課題。
一、行政管理的基本理念
我國現行和應用的大多數行政管理制度與方法都是學習與借鑒國外的一些方法與理念,很少是本土化的理論。泰羅開創了科學管理時代以來,萊芬韋爾和庫克加以發展,并加以英語與行政管理方面,這此時他們都取得了卓絕的成就,使行政的工作效率不斷提高、使良好的形象得以展現,至此,科學管理的理論便被普遍應用與推廣,逐漸的被行政管理所吸收與借鑒,在行政管理方面,科學管理也日益展現其優勢,受到一致好評并備受關注。
二、行政管理科學化的主要方式
(一)堅持科學的行政工作方法。倡導以科學的行政工作方法進行行政管理。將工作人員與科學連接在一起,對行政工作進行科學的分工,同時,行政人員承擔相應分量的責任,保證權責對等、統一。只有權力與責任相符合,這樣才能形成公平行政的組織紀律,保證組織的穩定。
(二)建立行政人員的選拔、培訓和考核機制。堅持建立行政人員的培訓開發與考核機制是實現行政管理科學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科學地選擇和和不斷地培訓行政人員。管理人員有責任細致地研究每一個行政人員的性格和工作表現,不斷開發出他們的能力。通過對行政人員的選拔和培訓,在精神上、思想上對行政管理人員進行引導,督促其樹立促進行政管理科學化的理念,同時,需要培養行政人員的獨立人格,使其能夠有效的掌握相應的制度規章,并運用規章制度獨立行使執行權。
實行行政人員的績效考核,通過對行政人員進行內、外部考核;定量、定性考核;考核與測評相結合,可以使考核的科學性、公平性、公開性、真實性有效的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三)完善監督機制。早在西方行政管理科學化手段中,便在威爾遜時期提出了行政監督的思想,強調行政管理必須對任何方面的公眾輿論都保持敏銳的反應。現今,隨著我國行政管理實踐中行政裁量權的不斷擴大,在行政執行中凸顯除了較多的問題,諸如:行政管理中行政人員濫用權力、違法亂紀、無視公民權力、管理混亂、不負責任等導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不良情況。行政人員在行政執行中,雖然制訂了執行標準和考核標準,但執行起來存在很大的彈性空間,部分行政人員指國家利益于不顧,在行政管理中以權謀私,不合法的行政行為長期存在,嚴重損害了政策本身的科學性及公民與國家的利益,行政機構立法規制的缺失與有效行政監督機制尚待完善,行政監督力度不夠,導致行政管理科學化路程受阻。所以,在行政管理的科學化過程中,有待于監督體制的監測和督促。因此需要建立以立法、司法、行政三位為一體的較為完善的行政監督體系,從各個層面進行強化分支,增取將每一個監督對象進行細化,確保行政系統高效地運作。對于行政管理相對薄弱的化解必須對其實施經常性、反復性的監督,避免不些潛在因素、突變因素造成行政管理的混亂性。因此,在行政管理中,要不斷發揮群眾監督對行政管理的促進作用。同時,行政機構必須加強內部監督,充分利用社會監督,將行政彈性過大所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扼殺在潛伏初期。
三、提高建筑企業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路徑
當前企業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陳舊僵化,僅注重行政規章和行政命令,無法調動行政官員的積極性。所以要有的放矢,找準提高建筑企業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路徑:
(一)明確各層級的職責、工作目標與權限方位。建筑企業對安全工作特別重視,基本上所有部門都有安全管理的相關職責。遇到研究安全問題時,幾乎素有的行政單位都要受到這樣或那樣、或大或小的責任。所以,面對像安全工作這樣的事情,要對不同的行政管理層次、不同的管理部門,明確工作職責,重點從組織結構、決策程序、信息反饋等方面提高效率。
(二)建立健全建筑企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和認真執行行政部門的各項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規范化表格、圖表等,從而建立起行政部門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必須加強行政管理法規的建設,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規章制度的形式促進行政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素質。每一個行政工作人員都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斷得到提高。作為企業行政管理人員,應該是知識水平高,各方面素質優良的公共管理者。企業行政人員素質的提高可以提高組織管理的有效性,能夠實現科學而又藝術的管理。經濟的全球化企業行政管理人員在未來的管理中必須有國際眼光,熟悉國際游戲規則,適應國際競爭的需要。
(四)引入科學的建筑企業管理方法。引入目標管理、績效評估、成本核算、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等等。轉變以往反正企業的原料成本很小,企業總可以旱澇保收的錯誤觀念,要運用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指導企業的投入和產出,可以提高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責任感,同時科學衡量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業績,最終提高行政效率。
(五)利益科學的方法將行政管理的流程加以精簡,提高工作效率。行政管理科學化管理一個關鍵且重要的環節便是精簡機構,這對于優化管理流程至關重要。在對行政管理工作進行優化與精簡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程序簡化、權責明確的標準與要求,保證行政管理的各個環節與流程能夠有專門的責任人與負責部門,實現流程中各部門資源的信息共享,從而呈現相互協助、促進與制約的局面,保證行政管理的質量與效率。并且,在新的行政管理形勢下,要對行政人員的相關管理規章與制度加以調整,充分利用新的科學化的理論、手段在行政管理上的應用。
(六)利用科學化手段建立行政信息化系統。目前,我國行政機構正在整合資源,爭取實現網上辦公應用系統的早日實用,行政管理信息化、網絡化系統的建立可以靈活運用信息網絡傳遞行政決策、制度變更等重要行政信息,加強各行政部門信息溝通的及時性,使行政管理過程的事中、事后管理者隨時得到確切、全面的信息反饋,提高決策的的準確性。在管理中要注重行政管理消息的反饋,通過行政中出現的情況以便隨時調整行政管理的目標與方式,達到科學化管理的最終目的。
(七)利用科學化手段實現文化在行政管理中的應用。在推行科學化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過程中,科學化管理已然成為一種文化,是行政管理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利用文化建設引導行政機構干部形成效率最高化、服務最大化和管理標準化的行政管理理念,與此同時,還應促使行政人員形成雷厲風行和嚴謹細致等行政管理核心價值觀,把行政管理科學化融入到生活中去,并把實現行政管理科學化的應用當作一種工作要求和文化素養,不斷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積極的投身行政工作實踐。
結束語
建筑企業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的各項工作的開展。但是,當前我國建筑企業行政管理存在著機構龐大臃腫、人員眾多、權力集中缺乏制約、企業行政管理人員觀念陳舊保守、運轉不靈、效率低下、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是由于缺乏經濟效益觀念、行政體制不健全、舊觀念的束縛等原因造成的。為此,廣大建筑企業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企業行政管理模式,以人為本,健全企業規章制度,逐步提高行政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發揮和利用人的內在潛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獲得最佳管理效果。
[摘要]管理科學與工程具有交叉融合、領域寬廣以及實踐性強等學科特點,致力于培養管理理論與工程技術相結合的復合型創新人才。通過制訂培養方案,建設特色學科,在實踐教學、學生創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隊伍以及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創新,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關鍵詞]管理科學與工程 學科特點 研究生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一、學科特點
管理科學與工程是應用工程科學、技術科學、數學、系統科學及社會科學知識,對人員、物資、設備、技術、能源和信息等組成的各種系統進行設計、評價、決策、改進、實施和控制的一門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在管理學中具有較為明顯的區別于其他學科的特征,具體表現如下:
l)學科交叉與知識融合。作為管理學里的基礎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自其誕生就呈現出學科交叉與知識融合的特征,為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建立、發展與完善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理論、技術與方法,如現代數學的發展為研究復雜性管理問題提供了方法與理論基礎,現代信息技術拓展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研究領域,現代心理學為人因工程提供了研究手段。作為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重要組成的工業工程專業,其學科交叉與知識融合的特征表現得十分明顯,不僅利用自然科學知識和技術進行觀察、實驗、研究、設計,同時還需應用社會科學及經濟管理知識。同樣,工程管理、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等專業,其學科的發展與科學研究也需要綜合工程技術和信息技術與管理理論。
2)基礎學科與領域的拓展性。管理科學與工程是管理學的理論基礎,是管理學體系的基礎學科,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定量方法與定性方法、工程方法的結合,其解決的問題是管理學的基本問題,其研究成果可為管理學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提供理論支持與策略指導。同時,管理科學與工程本身的研究方法與技術以及其它領域尤其是工程科學領域的技術與方法的發展,使得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領域具有拓展性。例如,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并得到廣泛應用,工業工程的研究領域不斷擴大,數理統計、工程技術、運籌學、系統工程、現代心理學、信息技術等都在工業工程的研究問題中得到很好的綜合應用,其研究領域也從制造業擴展到商業、運輸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和政府部門。
3)理論研究與應用的結合。管理科學與工程是管理學門類的基礎學科,為其它管理學問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技術與方法。管理科學與工程也是為解決現實問題而誕生的,例如工業工程的目標是為了提高系統生產率與優化資源配置,對各種生產要素統籌分析、合理配置,促進系統協調有效的運行,追求系統整體優化。從以上特征可以看出,工業工程是一個工程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專業,離開產業應用的純方法或理論研究,是與這些特征不相容的。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專業則主要是利用信息技術來解決管理問題,通過建立信息系統來優化管理效率。而管理科學專業則是以數學、經濟學及計算機應用為基礎,去分析企業活動和社會經濟活動,更強調的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二、人才定位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各種培養模式的交叉和融合成為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復合型人才培養是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生教育的必然方向。其復合性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管理科學與工程科學的復合。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而管理科學與工程就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學科,融合了管理科學、經濟科學和工程技術,在人才培養中注重培養學生對管理知識和工程技術的掌握,才能大道復合型人才培養目的。
2)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復合。管理能力是一項應用性、實踐性、技能性等特點很明顯的復合能力,管理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必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驗與生產相結合、設計與操作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應用基本知識和方法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3)專業性、創新性和創業性復合。專業性是指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創新性是指管理科學與工程人才要求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業性是指管理科學與工程人才要求具備創業意識、開拓能力。
高校有責任加快培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需要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復合型人才,滿足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管理科學與工程的人才需求。
三、培養模式
研究生培養模式是指遵循高層次人才成長規律和社會需求,為研究生構建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總體運行方式。課程體系設置、特色學科建設、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方式、導師指導作用的發揮、形式多樣的考核方式和提高培養質量的途徑等內容構成一個完整的培養模式。復合型培養模式將有效整合這些要素,協調作用以實現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研究生的人才培養目標。
1)培養方案制訂。培養方案指引著研究生培養的方向,因此一定要從學科的發展概況、優勢和特色,培養目標、研究方向、培養要求、課程設置、學位論文全過程管理進行科學整體規劃,其中培養目標是指導方向,課程設置是主體框架,學位論文全過程管理是重點。在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案中,應該明確其人才培養目標是在培養能運用管理理論進行和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具有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方法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課程設置應體現理論性和應用性。核心課程包括管理學、經濟學、運籌學等;主干課程因專業而有所差異,如工業工程專業可以設置人因工程、物流工程等課程;課程體系還應該包括方法論課程,如系統工程、決策方法和模型、預測方法、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等。學位論文的過程管理是指論文選題緊扣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發展前沿,追蹤研究熱點并結合中國工程、技術、管理中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開題報告形成論文的基本框架;中期報告是對所研究的問題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學位論文是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對所研究的問題有深入的分析和闡述,提出創新性的觀點和具有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
2)特色學科建設。學科是大學的基本組成部分,是承載培養人才、科技創新和加強社會服務功能的平臺,是大學建設的核心和根本。加強學科建設是實現大學使命和價值的必然要求,是實現高質量研究生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基礎,是進行高水平的科學研究,產生創新成果和造就學術大師的前提,是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一體化的核心環節。加強學科建設就是要培養一些特色學科。只有形成特色學科,才能實現特色教育,從而體現出整個學校的辦學特色。如重慶理工大學圍繞“理工+經管”建設特色學科,形成車輛工程、機械裝備、材料科學、電子及自動化、會計、經濟管理等特色學科,形成了鮮明的學科特色。
3)創新能力培養。創新能力是高素質人才的核心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針對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專業學科交融和應用性極強的特點,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加強其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①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教學基地化、教學實訓企業化。創新教學模式,改革傳統的以課堂講授為主,實驗、實踐教學為輔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將大量的實驗實習環節搬到實踐基地,聘請實習基地的管理專家和技術人員作指導老師,一方面提高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讓他們切身體驗到一個管理者應具有的能力和素質,一個優秀員工應具備的能力與職業素養。通過潛移默化,完成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生企業管理者素質和創業精神培養。
②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創業特色突出化、創業方向多元化。根據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分析,基于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交叉、滲透和融合的特點,對工業工程、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等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增加創業教學模塊融合于整個教學體系之中,重點培養學生從工業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等幾個方向突破,培養適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業人才。
③教學內容創新――教學過程實踐化、實踐教學崗位化。充分利用教學基地打造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業型”教師,進而改進教師“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將課堂教學與企業創業、經營管理等密切聯系,教材內容與崗位(職位)管理實踐相互融合。同時,鼓勵和引導學生提前加入教師們的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帶動和促進創新創業型管理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
④教學方法創新――授課形式多樣化、學生體驗主導化。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鼓勵專業教師采用“學生體驗主導”方式,通過軟件模擬、企業場景模擬、企業運作模擬、企業角色模擬等形式,將創業教育與科學知識、管理能力相互滲透。尤其是案例教學形式多樣,通過大量案例教學,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業創新的激情會得到顯著提高。
⑤師資隊伍建設――走出去、請進來、產學互動。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生教育,不僅要充分發揮校內優勢,更要充分利用校外資源。本著“走出去、請進來”原則,鼓勵教師將科研應用于實踐,到企業兼職,再反過來充實和豐富教學。另外,聘請校外的企業家、成功人士到學校開設講座,與學生對話、溝通和交流,啟發和鼓舞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
⑥教學管理創新――教學管理服務化、評估反饋循環化。將學生和教師的組織與管理與教學評估反饋緊密結合,轉變教學的“管理”功能,增強教學管理的“服務”功能,形成“計劃-執行-評估-反饋”的良性循環系統,在總結經驗、剖析教訓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效果。
四、結論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領域寬、分布廣、招生多,在高校研究生培養中占據重要地位,根據其學科特點與人才定位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對于培養社會急需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作者單位:重慶理工大學 工業工程系 重慶)
摘要:建筑企業的工程施工質量策劃是建筑項目施工質量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目標設計與控制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策劃的關鍵,本文介紹了根據建筑工程的特點,所進行的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目標設計和控制管理的措施,同時提出了這期間所涉及到的問題以及改進方法。
關鍵詞:建筑工程;管理科學;質量控制
前言
隨著國內建筑業的快點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建筑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我國也將建筑施工工程質量與安全作為發展中頭頂事情來抓,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建筑行業發展過程中雖然精品工程不斷涌現。.房屋建筑工程作為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項目.從政府投資的房屋建筑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不僅關系到項目投資能否成功.更為重要的是.建成后的項目直接參與到人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中去.這就還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在工程管理的眾多方面中,質量管理是關鍵和核心。房屋建筑工程產品質量來不得半點馬虎.不允許出現次品.更不允許出珊‘豆腐渣”工程。而工程質量的好壞.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施工單位。
1、影響建筑工程施工質量與安全的因素
施工質量與安全意識、管理體系、人員的構成、素質及配備、設備配置及使用等方面因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企業自身綜合實力不足, 質量意識淡薄, 質量監管體系不全, 監管力量及力度不足;二是價值取向偏差, 從質管人員配備和素質提高、質量措施的采取、先進設備的配置等方面, 在經濟利益趨動下投人不足或更有甚者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 以次充好等,房屋建筑工程質量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我國目前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質量問題.是由于諸多因素混生互動、惡性循環、相互影響的結果。參與建設各方責任主體不能正確履行職責,存在違法質量行為。
2、加強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措施
房屋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方法加強工程過程的管理,保證房屋建筑工程質量過程控制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只有保證施工過程的質量,才能確保最終建筑產品的質量。施工過程的質量, 首先必須控制工序的質量。工序質量包含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工序活動條件的質量;二是工序活動效果的質量;從質量控制的角度來看, 這兩者是互為關聯的, 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動條件的質量, 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質量( 即人、材料、機械、方法和環境的質量) 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動效果的質量, 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產品是否達到有關質量標準
2.1質量控制點的設置及工程質量的預控
設置質量控制點的目的:是根據工程項目的特點,抓住影響施工質量的因素,對施工中重要部位和薄弱環節事先做出相應的預防措施,以便對其進行預先控制,并在施工過程中作為重點,嚴格控制。通過質量控制點的設置,質量控制的目標及工作重點就能更加明晰,加強事前預控的方向也就更加明確。
2.2施工過程的質量檢查
質量管理人員主要采用的檢查方法有目測法、儀測法、實驗檢驗法等。在施工過程中,應重點進行以下方面的檢查:a.施工操作質量檢查:對違章操作及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應及時糾正。b.工序質量的交接檢查:指前道工序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移交下一道工序。c.隱蔽工程的檢查與驗收:這一部分是防止質量隱患和事故的關鍵,隱蔽工程必須經質量檢查人員檢查合格確認后,才允許加以覆蓋進行下一道工序。d.施工過程中的監控:對某些重要的分項工程應特別注意經常進行預檢和復核。e.成品保護的質量檢查:必須對已完成部分采取妥善措施予以保護,以免造成損壞,影響工程整體質量。
3、施工過程工序質量控制
質量控制工作的重點,也就是質量控制點,其涉及面較廣,可能是結構復雜的某工程項目,也可能是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的某一結構件或項、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響質量關鍵的某一環節。
3.1工序的質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項目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作業過程(工序)所構成的,事中控制的核心是控制各道工序的施工質量。首先每道工序開始前及施工過程中都要對影響工序質量的條件或因素進行控制;其次每道工序完成后要運用一定的檢測手段對其進行檢測,確保能夠達到預定的質量標準。
3.2質量控制點的設置及工程質量的預控
設置質量控制點的目的:是根據工程項目的特點,抓住影響施工質量的因素,對施工中重要部位和薄弱環節事先做出相應的預防措施,以便對其進行預先控制,并在施工過程中作為重點,嚴格控制。通過質量控制點的設置,質量控制的目標及工作重點就能更加明晰,加強事前預控的方向也就更加明確。
3.3施工過程的質量檢查
質量管理人員主要采用的檢查方法有目測法、儀測法、實驗檢驗法等。在施工過程中,應重點進行以下方面的檢查:a.施工操作質量檢查:對違章操作及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應及時糾正。b.工序質量的交接檢查:指前道工序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移交下一道工序。c.隱蔽工程的檢查與驗收:這一部分是防止質量隱患和事故的關鍵,隱蔽工程必須經質量檢查人員檢查合格確認后,才允許加以覆蓋進行下一道工序。d.施工過程中的監控:對某些重要的分項工程應特別注意經常進行預檢和復核。e.成品保護的質量檢查:必須對已完成部分采取妥善措施予以保護,以免造成損壞,影響工程整體質量。
4、工程質量的檢測技術
對于住宅施工質量控制來說,我們希望能夠不斷地、定量地、非破損地確認工程質量。所以施工現場應大量地采用非破損檢查技術手段,來定量地確認工程質量。首先要加強管理,建立科學的管理模式,在現有的管理水平的基礎上,針對影響工程質量的一些關鍵問題,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學的管理體制,從而達到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然后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作為技術管理人員,要善于不斷的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在施工中常見的問題主要包括電氣部分與土建的協調、給排水與建筑結構的協調、建筑的外表功能與結構的關系、各種預制件、預埋件、裝飾與結構的關系、施工的特點、要求、還有就是個輔助專業之間的協調等,對于這些常見的問題有了一個認識之后,就能吸取經驗然后及時的實施補救措施等;最后要注意提高專業管理人員、施工人員業務水平、綜合素質,因為產品質量的好壞與從業人員的素質不可分,所以在搞好管理的同時,應加強施工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和專業水平的提高,以及對新技術產品的了解掌握。培養施工人員的敬業精神與細致的工作作風,施工中不遺瑣碎,不留任何后患。工程質量既關系到整個工程建筑效益的發揮,也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關系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通過事前有策劃,過程有控制,事后有檢查,重視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強化項目質量計劃階段的質量控制意識,促使工程建筑各個環節的質量管理均得以充分的保證;注重過程質量控制,把質量管理的關注焦點從事后的檢查轉移到事前的策劃和過程的控制上來。
5、總結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目標設計、控制和管理是一項復雜多變的過程系統管理工程,其特點是牽扯的部門多、環節多等,成功的完成一個項目,也不僅僅是承擔基本職責,要從一開始就協調好施工過程中所能涉及到任何的方面,前期的施工質量目標的設計至關重要,后期的施工質量的控制和管理也同等重要。只有把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所涉及到的內容都考慮周全之后,按照目標的設計,加以有效地實施建筑工程施工的控制和管理和其他各個方面的配合,才能使得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有效的進行結束語房屋建筑工程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命安全、財產的損失和正常的生活秩序。所以一定要嚴格把好施工質量關。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有效地進行質量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工程施工質量的管理.關鍵在于針對不同類型的房屋建筑特點。制定切實有效的質量監督、管理計劃,并通過建立項目部這一級的質量管理、監督、檢測體系最終達到項目工程質量控制目標。
【摘 要】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是廣西財經學院自治區級優勢特色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立項建設學科,在學校學科布局、專業建設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在廣西具有該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高校較少背景下,分析了廣西財經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發展現狀、研究地位與學科發展契機,最后提出了學科今后的發展潛力和方向。
【關鍵詞】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建設;發展潛力
管理科學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必要的數學、經濟學、計算機應用基礎,具有扎實的管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用先進的管理思想、方法、組織和技術以及數學和計算機模型對運營管理、組織管理和技術管理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決策和組織實施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主要學習數學、計算機、經濟學、統計學、運籌學、生產與運營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學、國際金融與貿易等管理基礎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定量分析、決策、管理溝通和組織實施的能力以及計算機應用的能力,熟練掌握英語。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①掌握管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方法;②具有定量分析和計算機應用的基本能力;③具有基本的管理溝通、協同合作和組織實施的工作能力;④熟悉有關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規;⑤了解管理科學的應用前景;⑥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一、國內外發展現狀
從國外的研究情況來看,運籌與管理、信息技術與管理、管理對策理論與模型、知識管理是國內外共同研究的主要內容,持續的研究熱點將集中在這些領域;決策理論與技術、供應鏈管理是當前國外主要的研究內容,可以預見,受國外的影響,國內未來3-5年內在這方面的成果將大量出現;風險管理、預測理論與技術、管理心理與行為理論、管理科學思想與管理理論在國內有較強的應用背景,是國內研究的熱點。當前,國內院校建設管理科學與工程科學有兩個顯著特點:
(1)重點綜合類大學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和財經類大學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發展,都注重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滲透及理論應用;
(2)重點綜合類大學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偏工程應用,更重視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并以此為發展重點方向;財經類大學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偏財經應用,更重視本學科方法在財經領域的應用研究。
二、目前學科在國內同類學科中的地位
廣西財經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2011年被評為自治區級優勢特色重點學科;在國內、區內同學科中,本學科的優勢集中體現在理論應用的領域及其應用的方法、研究領域和地域相結合、研究方向獨具特色等方面。學科針對我區學科點在廣西新興、急需研究領域布局的缺失,依托我校經濟學、管理學的學科優勢,將管理科學的研究手段與方法應用于廣西社會、經濟發展中急需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實施以產學研協同驅動、項目協同驅動、團隊協同驅動、成果協同共享的研究模式開展交叉應用性研究,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其中商貿物流管理方向研究水平居全區前列。學科針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三基地一中心”、西江經濟帶、資源富集區產業發展需要,依托已建成的中國物流學會全國首批“產學研基地”、自治區政府相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協同共建的20余家產學研基地;已經在北部灣經濟區商貿物流發展問題、西江經濟帶系統性融資問題、基于土地資源生態安全問題、深化中國—東盟區域經濟合作的貿易、投資與環境關系問題、綜合運用“3S”集成技術(RS/GIS/GPS)實現物流信息化的問題等領域取得了區內領先的研究成果。
三、學科發展的契機
目前,制約廣西發展的一大瓶頸是缺乏高層次的人才,尤其是缺乏既掌握定量分析工具,又精通經濟、管理理論,能夠用定量分析工具深入分析并解決經濟管理活動中實際問題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在一些新興產業(如物流業與信息服務業等)中,區內只有少數高校設有碩士點,每年培養的人數十分有限。不能滿足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根據國家發展戰略和自治區黨委工作布置,結合我校應用性、地方性的辦學特色,我校擬建設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下設置的5個研究方向(商貿物流管理、資源環境管理、財經智能信息處理、工程造價管理、區域發展理論優化與方法)充分考慮了廣西的現狀及未來的前進道路,考慮了廣西高層次管理人才的實際需求,考慮了我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定位,是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黨委今后經濟建設的切實舉措。
四、學科今后的發展潛力
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建設今后的發展趨勢如下:
一是強調學科方向與廣西經濟社會建設實際的相結合。我校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所設置的4個研究方向具有前瞻性和地域性,且都是廣西建設與發展中急需的,能夠填補廣西目前在這些方向上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方面的空白。因此,無論是在學科本身的理論發展還是在學科知識的實踐應用上,我校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都有著廣闊的空間和良好的發展趨勢。
二是強調學科融合和以管理科學方法論研究為導向的學科本質特征。由工商管理系和計算機與信息管理系聯合建設,有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作為支撐,在4個研究方向上都強調管理科學的方法論研究,體現學科的本質特征。
三是在學科發展中,突出學科研究的本質特征,通過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產生一系列的學科新增長點,給我校相關管理學科領域提供新的有效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與新的管理平臺,提供新的應用示范。
五、就業方向
(1)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方向。適應在大中型企業特別是合資類與外向型企業、金融機構、政府機關、其它社會經濟單位的信息管理部門、綜合管理部門、計算中心等相關部門從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建設、運營等管理工作。
(2)電子商務專業方向。在大中型企業特別是合資類與外向型企業、金融機構、政府機關、其它社會經濟單位的信息管理部門、營銷管理部門、物流管理部門、計算機中心等相關部門從事電子商務系統的建設、運營等管理工作。
(3)工程管理專業方向。工程管理專業就業率進入了前20名。工程管理的對象是房屋建筑、道路交通,或者橋梁建設、船舶建設。管理的內容包括:工程項目管理,如工程項目的投資、進度、質量控制及合同管理;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如,房地產項目的開發與評估、房地產營銷、房地產投資與融資、房地產估價;投資與造價管理,如,編制招標、投標文件,評定投標書,編制和審核工程項目估算、概算、預算和決算;國際工程管理,如,國際工程項目招標與投標、合同管理、投資與融資。
(4)工業工程專業方向。培養具備現代工業工程和系統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素質和能力,能在工商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服務等管理系統的規劃、設計、評價和創新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摘要:這篇文章對近十年來年在各個領域發表的文章進行了關鍵詞的檢索,并通過對這些檢索的文獻進行閱讀和比較,充分了解了在這十年的時間內國內外的管理科學與研究的基本現狀和特征,并對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比較分析,發現了國內外之間的差距,對我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研究具有指導性的作用。
關鍵詞: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熱點;發展趨勢;比較分析
管理科學是研究管理過程中的帶有普遍性的客觀規律的科學。我國對管理科學的廣義范疇上的理解不同于國外管理科學的狹義范疇,國外的管理科學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科學管理、行為科學、管理叢林三個階段;我國的管理科學發展同樣也經歷三個發展階段:改革開放以前的仿蘇模式,1977-1995年發展重建和現在的繁榮創新三個階段。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管理科學進入科學管理和管理叢林階段的時間晚于西方國家,而且二者研究的主要內容也有很大的差異。
一、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現狀特征
進入21世紀財富和經濟價值的創造都依賴于信息、金融資本、智能和觀念,使經濟社會跨進了信息與知識經濟時代。新世紀的到來,迫切的需要對適應信息時代知識經濟特點的新型管理科學的探討和研究。管理科學與工程主要是指通過吸收、改造、轉換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為管理科學的其他兩個領域提供基本技術、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
1.國外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現狀特征
本文首先選用了60種有代表性的國外期刊,然后利用關鍵詞檢索的方法總結了在這十年的時間里被SCI和SSCI收錄的全部論文。從研究總量上來看,國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決策與對策理論、組織理論、運籌與管理;次之的是信息技術與管理、管理系統工程、評估技術、復雜性研究和一般的管理理論。而關于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與行為理論、工業工程、預測技術等發面夫人論文相對來說要少很多。這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國外管理科學的研究重點是運用運籌學和系統工程等數量分析方法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決策的精確度,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而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與行為理論并沒有得到新學科的支持,所以其研究力量相對來說就會減弱。縱觀歷史的發展變化,所有領域的論文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根據歷史的發展趨勢來看,運籌與管理、信息技術和管理將會保持繼續上升的發展態勢,得到研究人員的高度重視。
2.我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現狀特征
這篇文章通過關鍵詞檢索,對在這十年里被中國期刊網收錄的44種期刊論文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我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中研究數量最多的內容是信息技術與管理和管理系統工程,然后是評估技術、預測技術和運籌與管理。而管理科學與管理思想史和管理心理與行為理論的數量只有不足20篇,不能發展成主流思想。這主要是基于信息技術的影響和國家對信息化戰略的高度重視,從歷史的縱向發展變化規律來看,信息技術與管理、管理系統工程、評估技術和預測技術的增長速度是最快的。在近幾年的發展變化中,管理系統工程、組織理論和預測技術保持持續穩定的上升趨勢,由此可以預見出未來的幾年中,他們將會成為研究的主要領域。此外,受政府政策和資助環境的影響,不同領域的論文數量增長波動大,落差也大,不利于學科的健康發展。
二、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熱點問題比較
“研究熱點”是反映在某一個時間范圍內,學術界對一些特定問題的關注程度。可以用在某一個領域內的情況和關鍵詞出現的頻率來說明對某一個理論研究的重視程度。熱點問題是隨著社會實踐的需要和理論研究的發展而發生變化的。研究熱點問題和研究的主流領域是相通的,也就是說一個問題成為研究的熱點問題,必然會引起該領域的專家學者的關注,必然推動了這一領域成為研究的主流領域。
1.國外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熱點問題
對于一個問題的廣泛關注,必然會引起這個問題所屬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們高度重視和研究,也必然會使這個領域快速發展成為主流領域。通過對國外在這十來年收錄的論文的研究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國外研究的熱點問題主要是一般管理領域的知識管理問題、管理系統的哲學屬性研究、和團隊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方法論。
2.我國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熱點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程度的不斷加深,現代科學管理理論在我國的管理實踐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受到理論界與決策接的高度重視。根據這十年收錄的重要的論文研究成果,我們得出結論是在一般管理理論領域中,我國研究的熱點問題是人本管理理論、管理模式的研究、知識管理的初步理論和基于知識的管理激勵。其次是運籌與管理領域的動態規劃、線性規劃、生產系統庫存優化理論和各種限制條件下的排隊系統。
3.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差異比較分析
根據這篇文章對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各個領域的分析,可以發現國內外在研究內容、發展趨勢和熱點問題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別。國內外共同的研究領域主要是運籌與管理、管理系統工程、組織行為和組織理念、評價理論與技術,這些也將是未來幾年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而一些在國外進行的復雜性研究、決策理論與技術等領域,在我國并沒有發展起來。但是受國外研究的影響,我國也將這兩個領域的研究作為熱點研究對象。
三、結語
進入21世紀以后,信息技術和知識資本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擴大了管理學科的研究內容,促進了改革方式的變革。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理論研究的進步,誕生了很多新的領域,舊的領域逐漸被淘汰。而且國內外的管理科學研究的熱門話題也不斷變化更新。每一次新的研究都會促進管理學科與工程的進一步完善和創新,為今后的研究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內容摘要:本文利用《CNKI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收錄的4537篇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論文,以其中的高頻關鍵詞為研究對象,對能反映學科研究熱點的高頻關鍵詞進行共詞聚類分析,研究各高頻關鍵詞之間的內在關系,探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論文研究現狀、熱點和變化趨勢等,以期對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關鍵詞:管理科學與工程 學位論文 共詞分析 聚類分析
問題的提出
管理科學與工程是綜合運用系統科學、管理科學、數學、經濟和行為科學及工程方法,結合信息技術研究解決社會、經濟、工程等方面的管理問題的一門學科。該學科研究廣泛的內容和豐富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領域不斷擴展,新技術、新思想的不斷融入為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關注該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研究熱點是十分必要的。
博士學位論文的主題和內容展現出作者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卓越的見解,這是因為博士論文的選題新穎,論文的內容信息量大并且專業性強,既有研究的深度又有研究的廣度,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在衡量學科發展水平和科技產出的指標時,學者經常以博士學位論文的發表狀況作為參考和衡量依據,其研究內容可以反應出該學科近期的發展趨勢和研究熱點。本文采用共詞聚類分析法,對CNKI中收錄的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博士學位論文進行定量分析,通過數據研究與分析,找出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博士研究生所關注的研究熱點。
共詞分析法是一種內容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對能夠表達某一學科領域研究主題或研究方向的專業術語共同出現在一篇文獻中的現象的分析,判斷學科領域中主題間的關系,從而展現該學科的研究內容與結構。其立論的假設條件是:文章的關鍵詞是文章主題內容的濃縮,共詞文章數量越多,表明這類關鍵詞“距離”就越近,利用現代的多元統計技術如因子分析、聚類分析和多維尺度分析等,則可以按這種“距離”將一個學科內的重要關鍵詞加以分類,從而分析出該學科領域的研究現狀與內容。
數據來源
《CNKI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簡稱CDFC)是目前國內相關資源最完備、質量最高、出版周期最短、數據最規范、最實用、連續動態更新的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本文選擇中國知網的《CNKI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的免費題錄數據庫,于2011年9月9日為時間截點,以“學科專業名稱”作為檢索途徑,輸入“管理科學與工程”作為檢索詞,共檢索到4537篇博士學位論文。
用Excel和ROST內容挖掘工具對檢索結果進行文本合并與數據統計,共得到23564個關鍵詞,人工反復進行校對,剔除了對反應主題沒有積極意義的決策、現狀、影響因素、模型等高頻詞,最后選擇詞頻數大于等于20的高頻關鍵詞共得到68個,如表1高頻關鍵詞所示。
數據分析
(一)構建共詞矩陣
表1中統計的這些關鍵詞是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論文中出現頻次較高的詞,它們在較大程度上反映出當前該學科博士研究生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由于許多相關知識和其他熱點會與這一研究熱點有交叉,并且不同的學者在研究的過程中對關鍵詞的把握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我們需要預處理得到的這些高頻關鍵詞,從而進一步反映這些關鍵詞之間的關系。
根據表1中的統計數據,對68個關鍵詞兩兩配對,統計它們在4537篇文獻中共同出現的頻次,形成68×68的矩陣,如表2所示。
(二)構建相關矩陣
為了消除關鍵詞詞頻懸殊造成的影響,利用SPSS 19.0對共詞矩陣進行相關分析,得到相關矩陣(見表3),相關矩陣的數據很重要,它是后面進行聚類分析的基礎數據。
(三) 利用spss進行聚類分析
將表3所示的相關矩陣導入SPSS19.0進行層次聚類分析,選擇“組間平均鏈鎖(Between-group link-age)”,即個體與小類中每個個體距離的平均值。此種方法利用了個體與小類的所有距離的信息,克服了極端值造成的影響。得到的凝聚狀態表,如表4所示。
在表4中,第一列(階)表示聚類分析的第幾步;第二、三列表示本步聚類中哪兩個樣本或小類聚成一列;第四列(系數)是個體距離或小類距離;第五、六列表示本步聚類中參與聚類的是個體還是小類,0表示樣本,非零表示由第幾步聚類生成的小類參與本步聚類;第七列表示本步聚類的結果將在以下第幾步中用到。例如,第一步中,53號關鍵詞(風險控制)與68號關鍵詞(風險評估)聚成一類,它們的個體距離是0.997,這個小類將在第12步中用到。同理可得其它聚類。這個聚類可以從圖1所示樹狀圖中展現出來
層次聚類分析的樹狀圖是以躺倒樹的形式展示了聚類分析中的每一次類的聚合情況。SPSS重新調整距離進行聚類合并,自動將各類間的距離映射到0-25區間之間,并將聚類合并過程近似地表現在圖上。53號關鍵詞(風險控制)與68號關鍵詞(風險評估)距離最近,首先合成一類。其次是54號關鍵詞(復雜網絡)和62號關鍵詞(電子政務),其條以此類推。可見聚類過程與表4所示的凝聚狀態圖是一致的。
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論文的研究熱點
(一)供應鏈管理研究
供應鏈管理研究,包括關鍵詞1和5。主要圍繞供應鏈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實踐展開研究,尤其供應鏈管理技術在實際企業中的應用、操作等方面是很多研究者關注的熱點,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有涉及供應鏈優化、創新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二)博弈論的應用研究
博弈論的應用研究,包括關鍵詞6、7和關鍵詞57和61。主要將博弈論的思想運用到企業或項目的管理、相關對策和制度的制定中以及決策行為的研究,針對企業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博弈模型的構建以及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博弈分析。
(三)風險管理的研究
風險管理的研究,包括關鍵詞3、53和68。風險管理的研究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如何有效進行風險規避和風險控制。本文選取的數據庫中的文獻主要是針對一些企業和證券公司、銀行等機構創業投資的風險管理研究,特種設備的風險管理和投資項目的風險管理,還是少數文獻的研究涉及自然災害的風險管理和文物典藏機構的危險管理等。
(四)績效評價研究
績效評價研究,包括關鍵詞2和36。績效評價的研究主要涉及企業公司和相關管理組織結構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評價理論和評價方法的研究,還有部分研究者關注人力資源績效評價的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管理績效評價研究等。
(五)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應用研究
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應用研究,包括關鍵詞9。從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出發,分析該理論在自然資源、能源、農業、鋼鐵等行業,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教育等行業領域的應用研究,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和實施建議。
(六)產業集群及產業集群技術創新與競爭優勢
產業集群及產業集群技術創新與競爭優勢,包括關鍵詞4、8和19。產業集群是近幾年的研究熱點,也得到博士研究生的青睞,主要研究產業集群的理論和實踐,不同性質行業的產業集群及其生態演化發展和技術創新與競爭優勢等。
(七)遺傳算法、神經網絡和數據挖掘的關系
遺傳算法、神經網絡和數據挖掘的關系,包括關鍵詞10、11和15。數據挖掘是一個從大型數據庫中抽取隱含的、事未知的、具有潛在有用的信息或知識的非平凡過程。數據挖掘應用涉及的領域范圍比較廣,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學位論文的研究中采用較多的數據挖掘技術是神經網絡和遺傳算法,分析研究對象間的關系和數據信息,從而構建研究體系或模型。
(八)企業知識管理研究
企業知識管理研究,包括關鍵詞12。主要圍繞知識管理在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展開研究,探索知識管理的方法、知識體系創新、知識轉移、知識共享、文本挖掘和人才管理耦合研究和其他實證研究。
(九)系統動力學理論的應用研究
系統動力學理論的應用研究,包括關鍵詞13。主要是汲取系統動力學的思想,把企業或運營的項目本身作為一個系統來進行研究,根據企業的性質和從事的行業來有針對性地分析信息流、物資流、資金流、人力流和設備流,提升企業的自身的競爭力,創造更多的價值。
(十)實物期權理論的應用研究
實物期權理論的應用研究,包括關鍵詞16。對實物期權理論的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產經營決策,戰略研究,資產價值評估,自然資源開發,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投資,技術創新等方面。
(十一)公司治理研究
公司治理研究,包括關鍵詞44。 關于公司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內外公司治理的對比研究,公司的治理機制和治理結構,以實際的案例分析公司治理中的利益沖突與平衡,總結公司治理中的經驗,并根據經驗進一步探索如何進行公司治理的創新研究。
(十二)在產業研究分析中層次分析法的使用
在產業研究分析中層次分析法的使用,主要包括關鍵詞31、33、40和51。層次分析法是在對復雜的決策問題的本質、影響因素及其內在關系等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將上述信息進行量化處理,從而為多目標或無結構特性的復雜決策問題提供簡便的決策方法。主要是針對產業系統的設計、管理和評價研究,風險評估研究和策略研究等。
(十三)其他研究主題
其他研究主題。例如,關鍵詞34分別與關鍵詞33、36、43和49聚合成小類,這就表明風險投資也是其中一個研究熱點。
結論
共詞聚類分析法跟普通的文獻計量方法不同,它把數據庫中的關鍵詞進行量化處理,通過定量分析反映出關鍵詞與關鍵詞之間的親疏遠近關系,進而反映高頻關鍵詞所代表的主題內容的結構。從上面總結的研究熱點可以看出,有部分關鍵詞自己單獨成小類,經過多次聚類后才與其他類聚成大類,但是大類不能準確地反映研究的主題,因此就將這些關鍵詞自身單獨成類,歸納出研究的熱點。
本文通過分析高頻關鍵詞來反映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論文的研究熱點,并且通過共詞聚類分析反映出這些研究熱點之間的結構關系。選擇關鍵詞的多少會造成聚類結果有所不同,因此不排除某些頻次較低的關鍵詞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研究熱點。目的是通過對我國管理科學與過程博士學位論文的研究熱點分析,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趨勢,并且將文獻計量學中的共詞研究方法移植到該學科領域,豐富本學科的研究方法。
摘要:所謂管理科學與工程就是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綜合運用管理科學、系統科學、數學科學、經濟學和行為科學以及工程方法等各種相關學科,來研究解決社會、經濟、工程、教育、財務等方面的管理問題的一門學科。其目的是通過加強對社會、經濟以及教育、工程等方面的控制、計劃、決策、調整、改進、組織、協調,將有關的各個部分組合起來進行系統的管理,達到資源優化配置和管理的目的,從而達到最大發揮個體功能,以最小的資源消耗來達到最大限度的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
關鍵詞:管理科學;研究現狀;信息管理;發展趨勢
科學管理與工程這一學科是我國管理學類中唯一按一級學科招生的學科,覆蓋面廣,其研究的側重點是結合現代化的科技技術和信息技術、現代化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當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來研究適合與現代化的管理理論、方法與工具。并且對系統的科學管理活動的規律加以概括,以為提高科學管理效率提供依據。
1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現狀
1.1信息管理與工業工程的研究取得了優秀成果。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領域非常廣,覆蓋面非常大,其中信息管理與工業工程是其中的重要研究龍域。在工業工程方面,科研人員結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工程設計與分析的方法和原則,加強了對工業工程中工作人員、無聊、機械設備、信息以及能源等各方面的系統研究,從而為實現最大效益的資源優化合理配置提供了條件,也為工業企業的科學管理和管理系統的設計和改進提供了方法和理論。此外,管理科學與工程中與工業工程密切相關的其他研究領域,如管理服務系統的設計、管理技術的評價決策、生產計劃、質量管理和控制、財務管理系統的設置、交通管理和人事管理等方面也取得長足的進展。而在信息管理方面,對于在現代知識經濟和信息技術環境下企業等組織的采集信息、加工信息、開發信息產品、整合優化配置信息資源、服務信息、知識與信息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并且把人員、技術和組織系統有機的結合起來達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網絡電子商務、移動設備商務、智能化商務、知識管理、信息開發與整理等領域也取得一定的成績。
1.2新理論、新方法、新手段的不斷發展。通過管理科學與工程相關方面的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領域涌現出了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手段。這些新手段、新理論和新方法對于促進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主要的新理論和新方法、新手段成果有:未確知數學理論(unascertained mathematics)、灰色系統理論(grey systems theory)、集成分析方法(set pair analysis)、模糊數學理論(fuzzy mathematics)、粗糙集理論(rough sets)以及可拓學理論(extenics)等等。其中我國學者首創的有灰色系統理論(grey systems theory)、可拓學理論(extenics)和未確知數學理論(unascertained mathematics)。目前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最為活躍的就是粗糙集理論、灰色系統理論和可拓學理論。這些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手段為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原則與方法,提供了新的研究領域與范圍,從而很好的促進了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與發展。
2 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發展趨勢
2.1 科技發展和學科交叉擴大了研究領域。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學科交叉,擴大了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研究領域。其中在線風險管理(ERP和BRP系統)和虛擬組織與虛擬企業等相關問題的研究領域得到很大的關注。此外,管理科學與工程和系統科學、行為科學等相關學科的交叉又引申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其中行為經濟學、企業并購行為的研究、網絡招標行為研究以及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激勵行為研究等等研究方向也得到發展。
2.2 網絡信息環境下的管理系統研究成為重點。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技術,互聯網手機等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加快了管理科學與工程的變革,網絡環境下的信息下的信息管理系統研究成為當前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重點。此外,與之相關的網絡電子商務管理理論和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發展。在網絡信息環境下,國內外的研究熱的和重點主要有運籌與管理、信息技術與管理、信息和網絡管理對策理論和模型、知識管理和信息管理系統工程等等。
3 結論
管理科學與工程主要的專業要求是結合現代的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加強對科學管理活動的研究,從而概括出管理活動的規律,為現代的科學管理提供有效的理論和工具。其覆蓋面非常廣,涉及到資源優化管理、決策管理科學、項目風險管理等等方面。為了更好的促進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發展,對其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掌握具有重要意義。
[摘要] 信息網絡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潮流,并引起了人類生產方式與管理方式的革命。一般認為,國外和我國管理科學的產生與發展,都經歷了三個階段。國外的三個階段分別是科學管理、行為科學和管理叢林,而我國管理科學的產生與發展,經歷的是初創、重建發展和繁榮三個不同階段。
[關鍵詞] 管理科學 工程發展 國內外
一、背景
中國從21世紀以來,一直以穩健的步伐發展,但是在該領域,國內基本上是在學習引進西方的理論和方法;而國外許多管理學大師提出的管理科學技術理論都是由實踐中總結而來。因此,我們更要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更要注重自己的創新。隨著理論研究自身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許多舊的領域在逐漸淘汰許多新的領域誕生并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內外研究問題和研究熱點也在不斷變化。
二、內容
國內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的定義基本是一致的,管理科學與工程是綜合運用系統科學、管理科學、數學、經濟和行為科學及工程方法,結合信息技術研究解決社會、經濟、工程等方面的管理問題的一門學科。覆蓋面廣,包含了資源優化管理、公共工程組織與管理、不確定性決策研究和項目管理等眾多研究領域,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該學科從定性分析趨向定量化研究,從宏觀研究逐步深入到微觀研究,側重于研究同現代生產經營、科技、經濟和社會等發展相適應的管理理論、方法與工具,應用現代科學方法與科技成就來闡明和揭示管理活動的規律,以提高管理的效率。該學科的發展趨勢是以管理科學為基礎,以多學科知識為支撐,利用現代化手段和技術,解決管理中的科學決策及風險研究,管理實踐中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管理的績效研究,管理的戰略研究等。
國外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決策與對策理論、組織理論、運籌與管理;其次是信息技術與管理、管理系統工程、評估技術、復雜性研究和一般管理理論。國外管理科學的研究重點在于運用運籌學、系統工程等數量分析方法來提高決策的精確度和管理的效率,這些領域一貫以來都得到人們的重視和資助。而工業工程、預測技術、數量經濟分析方法則更多的被從工程角度和經濟學角度進行研究。
中國管理科學的戰略目標為:提高水平、走向世界。提高水平是中國管理科學走向世界所必需的發展過程,而走向世界則是中國管理科學發展戰略的長期目標。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信息技術與管理和管理系統工程,其次是預測技術、評估技術、運籌與管理領域。
三、熱點問題
1.國外研究熱點問題
一般管理理論――知識管理、團隊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方法論、管理系統的哲學屬性。
運籌與管理――隨機多目標問題及算法、生產系統的調度優化、網絡沖突分析和資源罪優分析、交互式組和優化、金融/保險市場的定價模型。
決策與對策理論――多目標決策、不確定性方法、神經網絡、多參與主體信息不對稱決策問題、風險和微機決策分析。
組織理論――組織變革與創新、網絡組織的組織結構、組織行為、知識經濟及經濟全球化對傳統組織的影響。
管理系統工程――系統分析方法、模擬技術。
評估技術――評估指標體系的構造、評估技術在項目投資和人力資源方面的應用。
工業工程――并行工程、供應鏈、人因工程。
信息技術與管理――面向應用的決策支持系統、電子商務、數據挖掘、信息系統開發的全面質量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的設計方法和可擴展數據庫模型領域。
2.國內研究熱點問題
一般管理理論――人本管理理論、人性假設及管理研究方法論、管理模式的研究、知識管理的初步理論、基于知識的管理激勵。
運籌與管理――動態規劃、線性規劃、生產系統庫存優化理論、多重運輸調度算法、各種限制條件下的排隊系統。
決策與對策理論――實際管理問題的決策模型、群體決策(委員會決策)問題研究、決策準則、多目標決策、模糊決策、公共選擇的方式及決策規則的選擇、可拓學在決策中的應用、事元、物元分析與決策過程、博弈分析。
組織理論――組織結構、組織變革、基于流程和信息技術的組織再造、虛擬企業的組織管理模式。
管理系統工程――管理系統分析方法、系統最優控制、網絡計劃技術、灰色系統與灰色理論、系統效能分析、系統模擬與仿真方法。
評估技術――評估指標體系、綜合評價方法、灰色關聯評價模型、模糊評判、數據包絡分析、人工神經網絡的應用、風險評估、具體對象的效益與競爭力等指標的評估。
預測技術――神經網絡預測方法、預測模型、灰色預測、模糊預測、數據包絡模型、因子分析、灰色預測、遺傳算法。
數量經濟分析方法――經濟計量模型、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的統計方法、投入產出模型、生產要素對經濟效益的貢獻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工業工程――敏捷制造、ERP、并行工程、生產調度模型、先進制造技術及其評價、質量成本模式研究、制造系統的可靠性研究、供應鏈管理、先進制造系統的抓鉤排序問題。
信息技術與管理――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模式與安全研究、組織決策支持系統、數據挖掘技術。
3.國內外的區別
國內在前沿的研究問題上要明顯落后于國外,而在一些國內關于一般管理理論、組織理論等一般理論的研究,主要是介紹國外的研究成果。現在,我們已基本了解了國外相關理論的研究狀況,所以對這些理論的介紹在國內不會成為熱點,但其應用研究在國內還有前景。國內的資助機構應加強對研究熱點問題的資助,因為研究熱點與管理實踐聯系得最緊密,而且也容易在管理實踐中產生效益。特別是那些國內外共同的研究熱點,其所在領域將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起到示范作用。
四、結語
綜述,管理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導下為了實現既定目標的系統工程,并需要通過組織綜合運用來實現這一系統工程的實踐。這是一種基于辯證法和系統論觀點的創新理論。由于文化背景和歷史背景的不同,西方現代管理學重實際管理方法的運用,以績效管理為基本方式,以數學和統計分析為主要工具。中國的管理學重理念,并且同時重視管理過程的系統性和管理藝術的綜合運用,認為管理藝術是貫徹和實現管理理念的關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貫徹思想。
管理科學在工程科技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管理能夠提高效益。將工程科技管理放到科學體系應有的位置上,同時,促進中國企業由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的過渡。深化企業制度與體制改革,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摘 要:文章論述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與本科專業的發展概況,并結合當前高校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分析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與本科專業協調發展的必要性,同時對協調發展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管理科學與工程 學科建設 專業建設 協調發展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是高等學校的三項基本職能,而高校這三項基本職能需要通過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來實現。反映一所高校辦學水平的標志是學科建設水平,反映一所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高低的則是專業建設水平,學科是“源”,專業是“流”,學科是專業的靈魂,專業是學科的載體,高水平的學科衍生高起點的本科專業,也決定了高水平的本科教學。重視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的協同發展,以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并重,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謀求學校發展,形成辦學特色和優勢的一項重要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具有學科交叉與知識融合、基礎學科與領域的拓展性、理論研究與應用的結合等區別于其他管理學科的特征,因此,該學科與本科專業的協調發展不但有利于實現學科資源的優化和教育體系的完善,而且還對相關學科領域的發展起到輔助作用,進而加強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有機結合。
一、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與本科專業發展概況
管理科學與工程是綜合運用系統科學、管理科學、數學、經濟學和行為科學及工程方法,結合信息技術研究解決社會、經濟、工程等方面的管理問題的一門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管理科學從定性分析趨向定量化研究,從宏觀研究逐步深入到微觀研究,使管理科學與工程成為一門實證學科。本學科主要從事管理理論的應用研究,其發展趨勢是以管理科學為基礎,以多學科知識為支撐,利用現代化手段和技術,解決管理中的科學決策及風險研究、管理實踐中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管理的績效研究、管理的戰略研究等。
20世紀中期在中國管理學界建立與發展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到今天該學科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與完善,目前我國有200余所高等院校開設了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根據國家教育部1998年7月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專業調整情況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見,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所屬專業是由原工學、理學、經濟學、歷史學、農學等學科門類調整組合而成,因此目前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類本科專業設置與分類情況也比較復雜,學科之間的界定、區分并不十分清晰,經、管、文、理、工等學科門類的院校均開設有本屬于管理和工學學科門類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
二、學科與本科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我國高校在學科與本科專業建設的實踐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將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割裂開來的現象,主要表現在建設過程中分別立項、分開論證、分部門管理等,盡管有時也要求共建共享,但由于是各自獨立實施,很難實現融合,尤其像管理科學與工程這中專業分類復雜的學科,以上問題表現得更加突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的原因有兩個:
1.高校管理體制及歷史原因。我國高等教育專業設置一直處在調整之中,有的院校雖然根據1998年新的專業目錄改變了專業名稱,但專業培養目標和內容并沒有本質的變化,專業設置也仍然保留在原來院系中。另外,國家對高等院校的專業設置往往以一紙文件進行規定,而對于這些高等院校是否具備開設專業的條件以及其培養目標和培養質量是否符合要求等關鍵指標,卻缺乏必要的評價和監督機制,即使有監管制度,也是教育行政的監管,而沒有體現社會對專業的評價和監督。
2.學科與專業建設成效失衡。學科建設在內容上更加突出科學研究,而專業建設在內容上更加突出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在發展過程中有追求自身的發展、專注科學研究而淡化人才培養職能的傾向。學科建設的成效、成果顯性較強,自然更容易得到關注和重視,專業建設的成效更多地體現在人才培養的質量上,具有隱性和滯后性,在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上便產生了重學科建設,輕專業建設和將兩者區別對待的現象。
以上問題存在于當前大多數學科與專業建設過程中。我們不否認學科建設是站在學科前沿,關注知識的創新和發現,重視高水平的成果,它直接關系學校的聲譽和影響力,但我們也應看到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是高校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我們在正視現實中存在的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的問題的同時,更要從戰略高度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堅定實施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策略。
三、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與本科專業協調發展模式探索
筆者對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與本科專業的特點及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結合當前學科與專業建設中的共性問題,探索該學科與本科專業的協調發展模式。
1.樹立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理念。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協協調發展既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保障,也是高校以教學促進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學改革的基本教學原則,更應是高校的一個基本理念。只有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互相支撐、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推進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所以,高校必須樹立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理念。
2.構建學科專業協調發展的組織體系。一個具有活力的、能有效促進學科與專業之間相互協調與相互支撐的組織環境,對于學科專業協調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為適應高校學科發展的總目標,促進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這個組織環境應該是“學校―學院(學科群)”組織結構。這種組織以相近學科群和相似專業組織到一個學院,同時以學院為組織實體,對教師和學科群進行統一管理,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率,改變目前條塊分割、分散辦學的局面,有利于相關學科資源的共享。
3.創建學科專業協調發展制度環境。建立富有激勵性的學科專業發展制度,促進正激勵,抑制負激勵,是激發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促進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建設與本科專業建設協同發展的重要保障。此外,還要創造優越的科研環境和教學環境等,有效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有效促進學科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動力。
4.加強專業的特色化。專業特色在本質上就是學科特色,專業的特色化可促進學科知識的豐富與發展。實現專業特色化的主要途徑在于專業教師依據一定的學科方向開設相應的本科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跟蹤學科前沿動態、發現學科問題、拓展新的學科方向,聯合師、生深入開展學科研究,通過教學促進學科研究、科研與教學工作相結合來形成專業的特色基礎。此外,通過有特色的專業教學培養專業學生的學科方法、學科思維,達到學科的知識創新,也是專業促進學科知識豐富與發展的途徑。
5.完善學科專業協調發展評價機制。自我評估是高校自我調整、自我建設學科和專業的“催化劑”,如果不進行自我評估,學校就不會發現學科的問題。對高校來說,隨著知識的創新、市場對人才質量的需求變化、人才隊伍的老齡化、人才的流失、學科專業課程基礎設施的老化,一個優勢的學科專業、一門優秀的課程也有可能變成一個弱勢的學科專業課程,如果不及時發現,就得不到重點建設和投入,從而趕不上社會經濟對學科專業建設的變化與要求,因此要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的自我評估制度。建立和完善自我評估的長效機制,使自我評估逐步做到制度化、規范化。
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存在天然的聯系,兩者的良性互動可以有效地解決高校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兩者的協調發展已成為大多數院校提高辦學水平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作為多學科交叉而形成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更需要建立促進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相互協同的新模式,進而實現該學科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目標。
(責編:賈偉)
提要 鄭州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人才的培養同河南省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緊密結合,以培育具有“企業家潛質”的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創業型復合人才為培養目標,對人才培養進行詳細定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設計人才培養方案。
關鍵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
鄭州大學是河南省唯一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全國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鄭州大學管理工程系承擔著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人才培養的任務,遵循國家人才培養要求,結合河南省情,充分發揮鄭州大學的多學科優勢,以“創建一流大學、培育創新型人才,立足河南,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智力、科技支持”為目標追求、教育理念和服務定位,通過“基本知識+專業特色+創業精神”的教育方式,確立了以培養具有企業家潛質的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創業型人才為目標的創新培養模式。
一、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人才培養目標
鄭州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將以扎實的管理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理論知識為基礎,緊密結合河南省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充分利用鄭州大學的綜合資源和良好聲譽,突出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在工業工程、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專業特色,實現在管理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質量上創新和突破,培育能夠滿足河南及周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具有“企業家潛質”的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創業型復合人才。
二、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人才的定位
1、管理科學與工程科學的復合型創業人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對創業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口文/李冰多。而管理科學與工程就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學科,融合了管理科學、經濟科學和工程技術科學,因此在人才培養工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們的創業精神和企業家潛質,培育復合型的創業人才。
2、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復合創業人才。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而管理能力是一項應用性、實踐性、技能性等特點很明顯的復合能力,因此管理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必須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驗與生產相結合、設計與操作相結合。在注重學生全面系統學習理論知識和方法的同時,需要注重落實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培養學生應用基本知識和方法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3、專業性、創新性、創業性復合型人才。專業性是指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各課程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基本實驗和實踐技能。創新性是指管理科學與工程人才要求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學習新知識、應用新知識的精神。創業性是指管理科學與工程人才要求具備創業意識、開拓能力,具有拼搏、冒險、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學生的情感、道德、藝術、體格、事業心、行動力、執行力等綜合素質,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和人際關系等,事實上都是創業素質的培養。
鄭州大學作為省部共建的“211工程”高校,有責任加快培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需要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的復合型創業人才。鄭州大學“企業家潛質創業人才培養”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的建立,不僅能夠培養大量具有企業家潛質的優秀創業人才,滿足河南省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管理科學與工程的人才需求,而且其研究教學成果與教學實踐還能夠為其他學科和高校提供示范。
三、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1、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教學基地化、教學實訓企業化。創新教學模式,改革傳統的以課堂講授為主,實驗、實踐教學為輔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將大量的實驗實習環節搬到實踐基地,聘請實習基地的管理專家和技術人員作指導老師,一方面提高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讓他們切身體驗到一個管理者應具有的能力和素質,一個優秀員工應具備的能力與職業素養。通過潛移默化,完成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學生的企業管理者素質和創業精神培養。
2、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創業特色突出化、創業方向多元化。根據對河南及周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人才需求的分析,基于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交叉、滲透和融合的特點,對工業工程、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5個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增加創業教學模塊融合于整個教學體系之中,重點培養學生從工業工程、煤礦物流、運輸物流、信息管理、網上營銷、項目管理等幾個方向突破,培養適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創業人才。
3、教學內容創新――教學過程實踐化、實踐教學崗位化。充分利用教學基地打造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業型”教師,進而改進教師“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將課堂教學與企業創業、經營管理等密切聯系,教材內容與崗位(職位)管理實踐相互融合。同時,鼓勵和引導學生提前加入教師們的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帶動和促進創新創業型管理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部分由學生、教師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完成的課題獲得了省市創新大獎,受到了企業的好評。
4、教學方法創新――授課形式多樣化、學生體驗主導化。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鼓勵專業教師采用“學生體驗主導”方式,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通過軟件模擬、企業場景模擬、企業運作模擬、企業角色模擬等形式,將創業教育與科學知識、管理能力相互滲透。尤其是案例教學形式多樣,如教師案例講授和分析討論、實驗室模擬案例訓練、學生不同企業角色的扮演和體驗、企業家真實案例剖析,通過大量案例教學,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業創新的激情得到了顯著提高。
5、師資隊伍建設――走出去、請進來、產學互動。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創業教育,不僅要充分發揮校內優勢,更要充分利用校外資源,注重打造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業型”師資隊伍。本著“走出去、請進來”原則,學院鼓勵專業教師走出去,將科研應用于實踐,或有計劃地派出教師到企業兼職,然后再反過來充實和豐富教學。另外,一如既往地聘請校外的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等到學校開設創新創業講座,與學生對話、溝通和交流,用他們創業成功的生動案例,啟發和鼓舞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
6、教學管理創新――教學管理服務化、評估反饋循環化。將學生和教師的組織與管理與教學評估反饋緊密結合,轉變教學的“管理”功能,增強教學管理的“服務”功能,形成“計劃一執行一評估一反饋”的良性循環系統,在總結經驗、剖析教訓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效果。
實驗區建設將形成鄭州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的特色和優勢,建成河南省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創業人才”的培養基地,并在全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領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為同類型高校尤其是中部高校
相關專業建設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四、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根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要求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將通過構建創業型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規范和制度建設、實驗室建設、實習基地建設、設立創業創新學分、開展創業誠信教育,努力使本專業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理論和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最終實現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業人才培養質量上創新和突破。具體方案設計及可行性分析如下:
1、制訂創業型人才培養方案。將采用滲透模式,根據創業教育的目標和內容,通過調整完善,設置較完善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將創業有關的內容和知識滲透在相應的專業教學內容中,這樣既不打亂原有的教學計劃和秩序,又通過專業教育的滲透,豐富學生創業知識。將《創業學》列為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各專業的必修課,增設與創業學密切相關的核心課程,如創業與風險投資管理、公司注冊與登記、工商行政法律法規等課程,給各專業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機會,系統學習創業理論、知識技能和方法。
2、加強創業師資隊伍建設。創業師資隊伍是保證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業人才培養的關鍵。創業教育對師資要求相對較高,要求既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又要擁有一定的創業經驗。根據目前國內外創業教育的成功實踐,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構成要素應當多元化,既包括學校“雙師型”的教師,也包括校外的經濟管理類專家、工程技術類專家、政府經濟部門的專家、成功的企業家、孵化器的管理專家、創業投資家等。因此,一方面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密切聯系,聘請一些在創業熱潮中身經百戰的成功人士、投資專家、管理專家作為學校的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專題演講和培訓,介紹創業經驗與教訓,以現身說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提高創新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多種渠道對教師進行創業教育方面的培訓,使他們接受創業觀念,具備創業教育的知識,并且鼓勵教師參與社會實踐。目前,已經有多位老師創業成功或在大型企業兼職。
3、科研創新促進創業創新教學。實行科研實踐與理論教學相結合,促進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業創新教學與專業建設。在創業創新專業建設過程中,將在成立管理工程研究所、控制與決策研究所、管理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等的基礎上,適時成立工業工程研究所、物流工程研究所、電子商務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積極爭取科研項目和橫向項目,努力開展對外服務,為學生創業創新實踐提供機會,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水平,并及時將科研成果融入教學,轉化為創業創新教學內容,達到科研、教學相長的目的。同時,院系將繼續對教師高層次的創業創新科研成果進行獎勵。
4、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管理理論教學是先導和基礎,案例教學是深化、繼承和發展;理論教學顯得枯燥乏味,而案例教學則顯得生動形象。積極探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有利于其創業思想和能力表達的教學方式,如探究式教學、開放式教學和個性化教學,企業家創業真實案例的剖析,學生們不同企業角色的扮演和體驗,教師案例講授和分析討論,實驗室模擬案例訓練,成功與失敗案例的對比等。通過案例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和成就感、創新運用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業創新的激情得到了顯著提高。
5、加強管理科學與工程實驗室建設。由于管理科學與工程是一個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必須通過演示、操作、仿真、模擬等實訓過程(如ERP沙盤推演、系統分析與仿真、模擬決策與經營等),學生們才能夠領悟其中的要義和訣竅,才能夠把握現代管理的要領,才能夠更快地成長為合格的企業管理人才。目前,正積極籌資進行管理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的二期工程建設,加強和完善管理實訓實驗。同時,將不斷改進與更新實驗項目,開發創業創新實驗項目,推動管理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由驗證性實驗向學生自主設計的綜合性、創業創新性實驗轉變,提高學生們的運作實務、操作技能和創業創新能力。
6、加強創業實習基地建設。建立一批校外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創業活動提供實際的訓練和演習場所。在已經與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亞洲最大客車生產企業)、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中國最大皮卡車生產企業)、中國一拖集團公司(中國最大農業機械生產企業)、許繼電氣集團公司(中國最大繼電產品生產企業)、鄭州煤礦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鄭卅『白鴿集團公司(中國三大磨料生產企業)、河南省豫鑫物流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物流實驗基地,4A級物流企業)、河南長通物流有限公司(4A級物流企業)、雙匯股份發展有限公司、平煤集團、永煤集團、瑞貝卡發制品集團、黃河模具股份有限公司、鄭州金蝶軟件有限公司、中華糧網、商都信息港、河南思達超市配送中心、河南建業集團、河南龍湖置業有限公司等單位簽署實習基地協議的基礎上,進一步密切同實習基地的關系,通過共同開發實驗、共同指導實驗、企校合作建設實驗室等方式,提高同管理科學與工程實習基地的合作深度與合作水平,滿足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創業創新的實習實訓要求,并通過實習實踐,激發同學們的創業創新意識和能力。
7、開展不同層次虛擬創業活動。結合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特點,定期組織專題創業設計方案大賽,如人因工程方案設計、校園超市配送方案設計、物流規劃設計大賽、電子商務競技大賽、廣告策劃大賽、公共策劃大賽、社團立項大賽、企業管理軟件大賽、旅游線路創新大賽、薪酬設計方案比賽、模擬期貨貿易等活動。通過虛擬創業活動,使學生在大學校園這個“微縮”社會環境中得到創業鍛煉。
8、建立創業孵化器(實驗室)。爭取政府、風險投資商和學校資金,建立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業孵化器(實驗室),對其實行“院領導一主管教師一創業小組負責人,,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院領導從總體上負責孵化器(實驗室)的發展方向,提供創業基金和各種資源,為孵化器(實驗室)的發展搭建溝通平臺;主管教師負責指導創業小組,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適時解決學生在創業學習中的種種難題;創業小組負責人負責小組的學習和日常事務管理。同時,注意形成梯隊,每年在新生中招收有熱情和潛質高的學生進入創業小組,保證孵化器(實驗室)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結合河南省大學科技園創辦管理科學與工程創業園,以各種方式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創辦、經營商業企業或科技公司,從事商務活動、技術發明、成果轉讓、技術服務等。
9、設立“創業創新學分”,鼓勵創造發明。結合學校出臺的《鄭州大學創業創新學分制度實施辦法》,學院正在制定本院的實施細則,授予創業創新學分的成果范圍包括各類競賽獎勵、公開發表的作品、教學、科研成果、進行創新性實驗、發明創造、人文實踐成果等。鼓勵學位論文、畢業論文采取提交企業案例調查報告或提交一份富有創意的“創業計劃書”、“商業策劃書’’等方式完成,由企業家、學科專家、教師參與考評。創業創新學分記入學生成績檔案,將被列入獎學金、三好學生評比和推薦免試研究生的有關條款。
【摘要】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現狀進行了剖析,用Logistic回歸方法分析了該專業研究生科研實踐水平的影響因素;探討了增強操作實踐能力的途徑;提出了加強實踐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管理科學與工程;影響因素;實踐能力
我國目前研究生培養中還存在諸多不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問題,比較突出的是碩士研究生大多書本知識豐富,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足,從而直接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我國研究生實踐能力欠缺主要體現在在校學習期間和畢業離校后兩個方面。在校期間的表現為:參與科研訓練的時間不夠,科研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畢業工作后的表現為:缺乏獨立工作能力,缺乏直接上崗的能力[1]。本文主要針對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特點,結合該專業培養現狀,分析造成研究生科研實踐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對策,探討增強研究生操作實踐能力的途徑,以期促進研究生培養機制的改革,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一、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模式的現狀
管理科學與工程是管理學下的一級學科,其覆蓋面廣,包含了資源優化管理、公共工程組織與管理、不確定性決策研究和項目管理等眾多研究領域。下面結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實際,從課程學習、實踐活動、論文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這四個方面說明該專業培養現狀。
1、課程學習方面
研究生所修課程主要分為:學位課、限選課、任選課,課程實行學分制管理,如表1所示。學位課主要包括英語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基礎課,共計12門,占課程數量的54%,大約590學時,占學時的76%。限選課主要包括實驗、文獻閱讀、科研學術活動和體育等,共計6門,占課程數量的27%,約80學時,占學時的11%。任選課共計3至4門,占課程數量的19%,約106學時,占學時的13%。任選課數量根據課程所占學分不同而略有差異。導師可以根據方向指導研究生在全校范圍選擇適合的任選課課程,為接下來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限選課中,科研實踐、學術活動和專業文獻閱讀這3門沒有硬性學時要求。為了避免數據失實,沒有在學時比較中計算。
2、學術交流方面
學院會不定期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和企業家舉辦講座、報告會等學術交流活動。除了可以參加管理類的學術交流活動之外,還有少數符合條件的優秀學生可以參加國外大學的交流培養。
3、論文研究
主要是導師一人指導的專業式培養方式,學生以科研助手的身份在參與科研過程中加以培養。還有一部分研究生導師是其他學院教師或外聘導師。這部分研究生一般會在做論文之前更多的接觸相關領域的工程實踐,有利于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拓寬知識領域,為今后工作或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這種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這些導師具備自己所從事的專業方面的雄厚基礎,具有在此基礎上向縱深方向發展的特長,但他們不可能精通每門學科,不一定對管理學科熟悉[2]。這往往會導致研究生對管理學科理解不深,失去了培養交叉學科人才的意義。
4、實踐活動
絕大多數研究生主要是科研實踐,參與由導師指導的理論研究等活動。有少數研究生參與了企業實習,對于全日制統招研究生有這種實踐經歷的機會并不多。在研究生期間能接觸企業中的實務,有助于了解企業的運轉、人員層次結構、規章制度等諸多在學校里接觸不到的信息。這對于管理類的研究生無疑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這種培養機制也存在很多問題。研究生培養應該通過多種途徑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課程學習、實踐活動、論文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都是研究生提高學術水平、產生創新思想的基礎。企業并不能完全提供這些途徑,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在企業中實習更多的是根據企業需要完成任務,這種完成任務的過程往往和學校的培養過程存在差異,在校所學的專業知識,在企業不一定能學以致用,因而培養質量難以保障。
其次,企業作為一個盈利性機構,學術氛圍不強,很難提供學術交流的條件。而在企業實習一般要求按時上下班,研究生也沒有時間參加學校的學術交流活動。企業這種時間和任務的硬性規定也會一定程度的影響到研究生的論文研究。
學院目前采取的是參加過實習的研究生,其學位論文必須在答辯前進行盲審。以此來保證培養質量,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這種培養機制的問題。
二、造成實踐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總的來說,當前的研究生培養和質量評價體系都是在培養學術性研究人才的指導思想下構建的。由于近年來社會對高學歷高層次人才的需求,研究生的培養方式也應隨著社會需求進行調整,隨著研究生畢業去向的變化而改進。針對在校學習期間的科研實踐能力和畢業離校后操作實踐能力的情況,下面將分別對這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衡量科研實踐能力的主要標準是情況。在做論文的過程中,作者認為性別、導師、學位成績、本科專業、是否保研這些因素與論文成果可能有關。為了找出各種因素與情況的關系,作者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對近4年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數據做出分析。
論文成果評價是以核心期刊數和學文論文是否優秀來綜合考慮的,具體評價方式為:核心期刊的發表篇數作為小論文的得分,此得分加上學位論文評分即為總得分。學位論文獲學校優秀論文為2分,學院優秀為1分。性別1表示男,2表示女。導師1表示本院導師,0表示外聘導師。學位成績為學位成績的平均值。本科專業1表示本課所學為相關專業,0表示所學為非相關專業。保研1表示保研,0表示考研。(具體統計數據表請參見文章最后的附表)
使用Minnitab15中的Logistic回歸來分析數據,結果如表2:
其中,導師是否本院的系數-1.13233絕對值最大。這一系數表明其它協變量及因子保持恒定,當導師為本院(值為1)與導師非本院(值為0)相比時,累積論文水平概率的Logit變化的估計。由于估計系數的p值為0.016<0.05,因此有足夠證據可以斷定導師因素顯著影響論文水平。系數為負且優勢比小于1,表明若導師為本院,其學生的論文水平低的概率就比較小。
性別的系數-0.869542相對其它因素的系數的絕對值也比較大,說明這一因素可能對論文水平也有顯著影響。但由于估計系數的p值為0.061>0.05,因此沒有足夠證據斷定性別因素顯著影響論文水平。其他因素系數絕對值較小,且p值較大,因此沒有足夠證據斷定這些因素顯著影響論文水平。
G=11.116且p值為0.049<0.05,表明有足夠證據斷定至少有一個估計系數不等于零。
由以上分析表明導師對論文水平的影響最大,可以從以下角度解釋這種影響:本院導師有更多精力來指導和督促學生;而外聘導師大多是兼職,雖然在自己研究的領域頗有造詣,但在指導和督促學生做論文的方面沒有更多精力,倘若學生自己不能嚴格要求自己,科研水平往往不盡如人意。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只是在上述因素中做出的判斷,有可能因為其它不能量化的因素未加考慮而做出與實際有偏差的估計。
對于操作實踐能力欠缺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課程設置中實踐型的課程偏少、理論研究課程設置偏多
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課程學習中,主要以傳統的老師講授的方式進行,缺乏調動學生的主動發現探索問題的方式,課程中有實踐活動的也不多。從表1中不難看出學位課在課程學習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總共需要590學時,占到了總學時的76%。在這些課程中數學英語等基礎性課程占到了452學時,約占總學時的58%;專業基礎課只占138個學時,僅占總學時的18%,這對于跨專業報考的學生來說補強專業知識還要花不少精力。而限選課和任選課的學時就更少。專門的實驗課程只有一門,而且僅有40學時,僅有總學時的5%。所以在課堂上缺乏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實踐能力的指導和培養是導致研究生操作實踐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2.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偏重理論,缺乏實際運用的研究
在導師指導學生完成論文時,采取的模式主要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目的。對于社會上的多層次需求來說,這種模式存在著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不符、培養模式單一的問題,有一定重理論、輕實務的傾向。研究生培養過程主要是一種研究型培養模式,即在本科的基礎上通過一些相關課程的深度學習,在一定的方向上做理論研究,大量的研究生在畢業后并不從事理論的研究工作而是面臨實際的運用,因此這種培養模式往往會導致理論研究與工作實際脫離[3]。下面結合近兩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研究生畢業去向來做進一步說明和分析。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近幾屆畢業生去企業工作的研究生占有很大比例,而在高校、研究所和讀博繼續深造的人數并不多。這種畢業生去向情況在近期很可能不會有太大變化,如果依舊按照培養學術型人才的模式進行研究生教育,顯然不能滿足一些企業對于研究生實踐能力的需求。
3.管理科學與工程本身的學科特點,具體實踐活動難于操作
管理學是教育部1997年頒布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增加的學科門類,是現有學科設立最晚的一個。管理科學與工程屬于交叉學科,其覆蓋面廣,包含了資源優化管理、公共工程組織與管理、不確定性決策研究和項目管理等眾多研究領域。學科特點是以管理科學為基礎,以多學科知識為支撐,利用現代化手段和技術,解決管理中的科學決策及風險研究,管理實踐中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管理的績效研究,管理的戰略研究等[4]。雖然該學科是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但在教學中卻有許多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困難。
首先,管理學作為偏重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進行實踐的可操作性比起工科專業要差很多。實踐的形式更多的是案例分析之類,而分析結果又不可能在實際中檢驗。因為即使企業有需求,也不會請沒有相關行業背景且缺乏實際經驗的學生來做相關項目。
其次,學科研究的問題多涉及企業核心信息,如資源、組織結構等;研究生即使在企業進行實習也很難短時間了解,所以更不用談把握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和改進了。這也是造成理論難以聯系實踐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實踐能力的對策
1.明確培養目標、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增強實踐能力
教學方面可適當根據以往研究生去向來適度調整,結合專業需要加強應用軟件學習。加強軟件學習不僅有利于加強研究生軟件使用方面的技能,而且還可以借助軟件來增強本學科知識應用能力。譬如在“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的課程中,使用Flexism軟件平臺。通過創設教學情景和現場設施模擬,使學生置身于企業生產活動和供應鏈運行過程的虛擬環境里中,參與供應鏈設施規劃與設計,從而產生企業物流和供應鏈運行的真實感覺,增進生產實踐的感性認識。借助軟件平臺,在接觸不到實際環境的情況下,能較大限度的令學生接觸相關行業、參與相應流程。
在平時學習中研究生應多使用一些辦公軟件和專業性工具軟件。在課堂上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多介紹些與之相關的國內外應用軟件,教學過程盡力做到使學生在理解專業知識原理的基礎上,能應用軟件工具解決實際問題。
除了教學方面,還要重視學術交流在培養實踐能力的作用。學術交流不應僅僅是講座報告這樣的信息單項傳播形式,還要考慮增加研究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專業內部進行交流,可以集中起來,每人各自談研究過程中的成果和遇到的問題,其他人補充或提問。這樣不僅有學術探討,還能開闊思路,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2.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創新培養模式,規范實習制度
在培養模式方面,由于管理科學與工程是新興學科、邊緣學科,可以探索教師指導和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法,由導師和相關學科的教師聯合指導培養,可以使學生不局限于某一導師的理論、知識,能夠充分了解并運用各種新知識和新技術[2]。從而更好的處理外聘導師指導時間不足的問題。有條件還可以請企業中的有經驗的專家進行指導,這也更有利于培養研究生的實踐能力。
在實習方面,關鍵是加強學校與企業的溝通,完善參加實習活動的制度,規范參加實習的研究生和實習企業的行為。實踐活動可以借鑒校企聯合培養的實現方式,例如簽訂實習合同。明確企業需求和學校培養目標,以便使實踐活動有章可循,從而保證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