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團隊建設論文

團隊建設論文

時間:2022-04-23 05:20: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團隊建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團隊建設論文

團隊建設論文: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課程團隊建設研究—以外貿英語課程群課程團隊為例

論文關鍵詞:高職外貿 英語課程 群課程團隊 建設效果

論文摘要:高職院校課程團隊建設有利于整合教學資源,推進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在分析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課程團隊構建的前提條件及建設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外貿英語課程群課程團隊的工作重點。

1外賈英語課程群的提出

所謂課程群是指,課程群是以一門以上的單門課程為基礎由三門以上的性質相關或相近的單門課程組成的一個結構合理、層次清晰、課程間相互連接、相互配合、相互照應的連環式的課程群體。2009年筆者發表了《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課程群建設探討》一文提出了包括外貿英語函電外貿英語視聽說和外貿崗位英語三門課程的外貿英語課程群的概念,即以外貿英語視聽說為核心涵蓋基礎課程“外貿英語函電”和對其進一步拓展延伸的“外貿崗位英語”作為三門外貿英語課程群課程,目前已經取得了初步效果。

2.課程團隊構建的前提條件及建設目標

2.1構建前提

(1 )成員間相互補充的知識技能。這里主要是指在成員組成上要特別強調有一定數量的來自企業行業的技術骨干和專家融入到課程團隊能夠實現理論性和實踐性的有機結合。

(2)團隊成員的相互信任。課程團隊中的每個人對其他成員都應該尊重和信任對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深信不疑。

(3)成員能夠實現有效的分工合作。面對教學改革目標團隊的每個隊員都有明確的教學改革任務,但任務聯系緊密,成員之間相互支持配合,能夠服從大局為了共同目標的完成能負起工作與配合其他成員工作的責任。

(4)成員內部能夠進行良好的溝通。團隊成員之間、團隊成員與團隊帶頭人之間都能以他們可以清晰理解的方式傳遞信息.大家暢所欲言,及時消除誤會.達成一致。

2.2建設目標

課程團隊是以教書育人為共同的遠景目標以開展教學研究與改革為主要途徑為完成目標任務而進行分工協作共同承擔責任的部分知識技能互補的教師所組成的團隊。高職外貿英語課程團隊建設要遵循高職教育教學規律根據語言類課程的特點及其內在聯系,在將單一課程整合成課程群的基礎上進行。通過團隊合作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3建設外貿英語課程群課程團隊的工作重點

3.1吸收企業人才。形成專兼結合的課程團隊

對高職院校的課程團隊強調專兼結合實際上是根據高職院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思想和鮮明的辦學特色以及人才培養目標將行業、企業的技術骨干和專家納入課程團隊,實現深度的校企合作。這有利于改善雙師結構,推進師資隊伍建設特別是雙師型隊伍建設,保證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3.2增加團隊教師培訓與學習機會

具體措施可以包括:選送教師參加外貿英語或商務英語培訓:購買相關外貿英語學習資料。(2)定期選派教師去國內外貿專業建設較好的學校作訪問學者或參加其他短期交流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水平。

3.3針對人才需求變化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

外貿英語課程群課程團隊.應緊密結合外貿專業的發展趨勢,積極進行本課程群教學研究開展教學改革的討論和實踐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幾個方面實現課程群教學的改進.加強與其它高校相關專業.學科教學的經驗交流探索適合本課程知識特點和學生特征的啟發式教學研究式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

3.4完善教材及其他教學資源

課程教材方面。三門課程均應選用高質量的教材和教輔資料在經驗充足和時機成熟的時候組織團隊成員可以分工合作進行教材的編寫把優秀的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其他教學資源。除了教材之外還要廣泛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如建設學校共享教學資源平臺、教學論壇與教學網站:推薦優秀外貿英語課程與相關知識網站等。

3.5合理分擔課程增進協作提高教學水平

總結以往授課情況進一步結合團隊成員各自的優勢合理分工,相對固定成員的任教課程同時注意相互配合。尤應強調的是.第一外貿英語課程群所包含的三門課程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可能有重疊的地方因此課程組成員在確定教學內容的時候要統籌兼顧,要盡量拓展整個課程群的覆蓋面.減少課程之間的重復。第二、三門課程之間教學難度是有所區分的.外貿英語函電作為基礎課程學生掌握相對容易難度較低外貿英語視聽說培養聽說能力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語言運用能力 外貿崗位英語作為外貿英語知識的綜合運用難度最高所以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難易程度.選用適當的教材內容及教輔材料逐步培養學生的一聽說讀寫譯技能。

3.6以科研促教學,把科研成果引入課堂

團隊各成員應及時將自己的科研成果恰當地引入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理論知識并啟迪其創新意識.以科研促教學的作用。團隊教師可將自己的研究體會傳授給學生激發其學習外貿英語的熱情,引導學生進行外貿英語學習方法等研究。

4、結語

課程團隊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不僅有學校行政部門的協同配合而且有賴于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只有團隊成員不斷吸收教學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充分發揮創造力,才能實現課程團隊建設的目標。

團隊建設論文:試論地方普通高校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論文關鍵詞:地方普通高校 專業教學團隊 研究與實踐

論文摘要:從探討教學團隊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總結了教學團隊的五個基本特征;以某普通高校園藝專業教學團隊為例,探討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五大基本內容和任務,并結合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實踐,論證了教學團隊在專業建設、教育教學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快速發展,教育教學質量問題已成為目前教育界關心的主要問題。2007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頒布了《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簡稱“質量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對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明確提出:“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重點遴選和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的機制,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開發教學資源,推進教學工作的老中青相結合,發揚傳、幫、帶的作用,加強青年教師培養。”教學團隊建設是推動高等教學改革與教育創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本文在其它學者關于教學團隊的基本概念研究基礎上,分析了教學團隊的基本特征,結合園藝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對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基本內容和任務及教學團隊在專業建設、教育教學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教學團隊的概念與基本特征

近年來,學術界對教學團隊涉及到的理論問題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教學團隊的概念及內涵;教學團隊的基本特征;教學團隊建設的內容;教學團隊的構建原則;教學團隊的價值取向;教學團隊在教學改革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中的作用;教學團隊的管理以及我國在教學團隊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等方面。

1.教學團隊的概念。綜合現有的文獻資料,對教學團隊概念的界定,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基于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中從“團隊”的概念延展的“教學團隊”概念。該理論認為“團隊(Team)”是由員工和管理層組成的,具有一定互補技能,愿意為某一共同目標而相互協作組成的一個共同體或正式群體。有5個基本構成要素(5P),即目標(Purpose)、人員(People)、定位(Place)、權限(Power)及計劃(Plan)。“教學團隊”作為團隊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具有團隊的一般屬性,同時體現“教學團隊”的特殊性。因此,從這一理論延展,“教學團隊”的概念較多的表述方法是“教學團隊是由教學科研實踐能力互補,并為負有共同責任的統一目標和標準而協作的教師組成的正式群體”;“是以學術帶頭人為核心,以知識技能互補的教師為主體的學術組織”;“由少數技能互補,愿意為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而分工明確,相互承擔責任的教師組成的隊伍”;“指在高等院校中,由一定數量業務能力互補、教齡年齡梯次和職稱結構合理的教師組成。他們認同于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等方面的共同目標,并能夠積極配合、密切協作、分擔責任,其行為和諧統一,為共同打造品牌專業和精品課程而努力的集體”。另一種是基于教育部、財政部“質量工程”中對教學團隊的要求進行的概念界定。“教學團隊”是“由某一專業或某一課程的教師組成,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而相互協作,共同承擔責任的教師群體”;“以教學工作為主線,以先進類重大的教學改革項目為牽動,以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基地等建設為重點,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建設的核心隊伍”;“為完成共同的教學目標、建設目標,由教學任務相近的教師組成,由教學水平高、學術造詣深的教授領銜與負責,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與年齡結構,有效的溝通與合作機制,有合理配置教學資源的途徑,經常性地開展教學內容與教學改革的教研,經常性地開展教學經驗交流,經常性地開展學術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實現攜手前進的教師群體”。

2.教學團隊的基本特征。近來來,不少學者根據教學團隊的概念的界定,對教學團隊的基本特征進行了較多的探索,筆者認為,教學團隊最主要的基本特征體現在五個方面。①有明確的建設目標。明確的目標是教學團隊組建和形成的原動力,也是教學團隊建設的歸宿。目標應是多層次的,如專業教學團隊,其目標是建設具有示范和輻射功能的達到某一等次的品牌專業、特色專業或優勢專業,由于專業建設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可以有下一層次的目標,如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基礎條件、師資隊伍、課程建設、實踐教學、教學管理等均是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目標;但不論組建何種類型的教學團隊,其頂層目標應該只有一個,就是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社會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②有結構合理的人員梯隊。人是決定性的因素,團隊目標最終是通過人去實現的。因此合理的人員梯隊,其合理性體現在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專業領域結構,甚至性別結構等多方面。一個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是完成團隊目標的根本保證,也是團隊建設是否可持續的決定性因素。③有分工協作的團隊精神。團隊的意義所在是成就事業,盡管在成員類型上,有團隊負責人、團隊核心(骨干)人員和一般人員,在分工上承擔不同的任務,但教學團隊所承擔的任務和所實現的目標隨著學科領域的發展、交叉和融合,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需要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共同攻關。分工明確又相互協作,才能形成“整合效應”,達到1+1?2的效果。即使團隊成員是強強組合,但各自為政,一盤散沙,也很難完成團隊目標。④有保證團隊持續運行的長效機制。教學團隊的最終目標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達到這一目標,教學改革是必由之路,改革的結果或是成功或是失敗,成功的成果如何分享、失敗的風險如何分攤,如何發揮團隊成員的積極性,能動性,就必須建立完善的保證團隊持續運行的長效機制。它是實現團隊目標,保持團隊協作精神的制度保證。⑤有明顯的績效或取得績效的趨勢。績效明顯是衡量教學團隊建設成效的指標,教學團隊的成果應在教學水平、教學效果、人才培養質量、教學條件建設等方面加以體現,如在具體的教學建設中取得的各級教學成果獎、精品課程、示范中心、品牌(特色)專業等。或者通過教學團隊的短期建設,有取得明顯績效的良好趨勢。

二、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主要任務

教學團隊的建設任務,由不同的學者給予了不同的論述,我國目前對教學團隊的建設任務大部分集中在課程建設的研究上,而對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任務的研究報道不多。以湖北省省屬普通高校湖北民族學院的園藝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為例,我們根據園藝專業建設的基本內容確定的園藝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其基本目標是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根據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趨勢,適時跟蹤人才需求狀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生產實踐、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在校級、省級、國家級品牌專業、特色專業建設中取得明顯績效。

2.專業辦學條件的建設。其基本建設任務是加大教學經費的投入,加強教學科研設備、專業圖書、網絡資源和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在校級、省級、國家級等各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習實訓基地、重點實驗室建設及教學研究成果方面取得明顯績效,達到“設備精良,條件優越”的目標。

3.課程建設。其基本任務是加強課程體系的改革,構建適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和規格的核心課程群;深化教學內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教材的選用與建設。在校、省及國家級精品課程,優質課程的建設中取得明顯績效。

4.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其基本任務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宗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驗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教學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明顯績效。

5.教學管理建設:其基本任務是修訂和完善教學規章制度,改革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系統;使教學管理、教學運行、教學評價達到規范化、系統化。在教學管理方面取得明顯績效。

三、專業教學團隊在專業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根據教學團隊的基本特征和教學團隊建設的內容和任務,本文以湖北民族學院園藝專業教學團隊為例,論述專業教學團隊在專業建設、教育教學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的重要作用。湖北民族學院園藝專業教學團隊,在園藝專業開辦20年后于2003年開始組建,經過7年的建設和發展,目前已成為一支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良好,精誠團結,開拓進取,相對穩定,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該團隊現有專任教師19人,平均年齡41歲,其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講師3人,高級職稱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4.2%;有博士11人,碩士以上學歷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3.7%;有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省級突出貢獻專家2人,湖北省優秀教師1人,學校第一、二、三屆教學明星3人。該團隊于2004年確定了園藝專業建設的總體目標:“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提高本科人才質量、培養一批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專門人才為核心,加強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專業建設工作,使我校園藝專業達到設備精良,條件優越,師資雄厚,教學優秀,在同類型高校中具有輻射示范作用,具有自身特色與優勢,且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本科專業。”并在總體建設目標基礎上,確定了五項專業建設的基本任務,根據分塊目標和任務,在專業教學團隊中,按照團隊成員的專業技能和分工,確立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專業辦學條件建設、課程建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和教學管理建設等五個小團隊。發揮各負其責和通力合作的團隊精神,制訂了《園藝專業教學團隊運行的管理機制和實施辦法》,通過七年的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通過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研究,先后于2004年、2006年、2009年和2010年4次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四年的立項建設,2008年完成了“湖北省生物學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建設任務。隨著“高海拔地區蔬菜產業模式的建立與推廣”、“武陵地區柚類種質資源圃”和“農業現代化工廠育苗基地”的建立,園藝專業的本科教學實驗室、科研創新基地以及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得到了根本改善。在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管理制度、課程與教材建設、實驗及實踐教學、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進行了深度改革;近五年來先后承擔湖北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7項,校級教研項目14項,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及教育研究成果3項;共建設省、校、院三級精品及優質課程10門,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該專業2008年被湖北省教育廳授予“湖北省高等學校本科品牌專業”稱號,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園藝專業教學團隊也被確定為“湖北省教學團隊”。

團隊建設論文:淺析基于知識管理的大學學科團隊建設研究

論文關鍵詞:知識管理 學科組織 知識人 人性假設

論文摘要:遵循學科的本源是知識,學科團隊是“知識人”的邏輯,論述了大學學科團隊的特點,并以此為基礎,深入探討了學科團隊知識管理的內涵和知識管理策略。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學科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融和綜合越來越突出,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科的知識創新能力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對大學學科團隊知識進行高效管理,提高學科的集成創新能力,既是知識管理的出發點,也是學科團隊建設的根本目的。

1學科的知識原性意義

首先,從學科的知識形態和詞源學的角度來看,“學科”這一概念的起源與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科”一詞譯自英文的discipline,該詞源于希臘文didasko(教)和拉丁文( di) disco(學)。薩美爾的《英語詞典》(第一卷)、《世界辭書》、《牛津大詞典》(第一卷)、《蘇聯大百科全書》等都對discipline進行了注解,一般都包括科學門類或某一研究領域、一定單位的教學內容、規范懲罰等含義。因此,從其本源來說,學科作為一定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它的發展遵循人類的認識規律,其本質特點是不斷探討,發現新知識,不斷加深和拓寬人類認知領域。

其次,從學科的組織形態來看,學科是一種知識密集型組織,其基本特征在于:知識是學科組織運作的核心資源;學科組織創造價值的核心資產是知識;而相應地,學科組織應將對知識的管理作為其管理活動的焦點。在現代大學,教學與科研成果絕大多數都不可能是個人努力的結果,而是需要一種團隊協作。就知識的基本特性來說,知識共享對于知識的創新和應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劑。作為一種生產要素,知識的特殊性在于,其應用不是收益遞減而是收益遞增的。知識在應用過程中不斷增值,知識管理對于學科的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作為知識人的學科團隊

人性假設是指對人的本性的認識。正如道美國管理學家道格拉斯·麥格雷戈所說:“每一種管理決策或管理行動都以關于人性及人的行為的假設為后盾。”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經濟人”、“社會人”、“自我實現人”、“復雜人”等不同的人性假設導致了不同的管理理論與實踐。但是,這四種人性假設理論都未能很好地揭示學科團隊的特性。

弗·茲納涅茨基把“知識人”作為自己在知識社會學領域中的研究對象。在弗·茲納涅茨基角色分類框架中,教師被劃歸在“學者”類型中的“知識的傳播者”亞類型中。根據弗·茲納涅茨基的知識人角色分類譜系,知識人的社會角色劃分類別的依據是其參與的知識系統和對知識的參與方式。學者參與的知識系統是科學知識領域,參與的方式是專門致力于知識的開發,是知識的創造者。教師依賴的是對學習者有幫助的知識,包括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參與知識的方式是“傳播知識”。因此大學教師是真理的發現者、知識的傳播者的結合體。大學學科團隊是為適應學科的教學、科研、服務工作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有形或無形的教師組織形式。作為個體的學科團隊成員,在素質方面,他們擁有知識資本,具有學習能力,擁有創新能力;在心理方面,他們具有高層次的心理需要和價值追求,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眷度方面,他們具有較強的協作能力,通過分工合作,彼此分享與束換知識,進行知識的使用,實現知識的創新。學科團隊中的每個成員作為一個知識節點,通過網絡的方式聯系在一起,平等互聯,不存在任何層級,構成一張對等的知識網。這種對等知識聯網使知識的流動性和共享性大大增加,正是這樣的知識體系,使得團隊及以此為基礎的組織有更大的“能動性”。

同時,作為一種學科組織的教師群體,學科團隊又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學科團隊是以學科為依托的,沒有學科也就無所謂學科團隊。團隊所依托的學科,一般也就是其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學術領域。其次,由于學科團隊建立在學科的基礎上,就使它具有了相當大的學術上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使得學科團隊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隊伍本身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學科文化中共同的價值觀、情感模式等引導學科團隊,熏染著他們的意識,形成他們的習慣,激發他們的思想,成為理解、傳承學科精神和學科精髓的知識人。再次,學科團隊不是一種行政組織,但是學科帶頭人以他的學術思想、人格魅力和權威影響團隊成員,在學術上充當著管理者的角色。另外,學科獨有的思維方式、研究方式、語言系統熏陶著學科成員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方式、工作風格和行為模式,使學科成員帶有明顯的學科特征。

3大學學科團隊知識管理的內涵

學科團隊的“知識管理”范式是指一種有目的地解決學科整體的價值創造、組織學習、知識創新和知識運用問題的模式,是一種貫穿知識的產生、傳遞及至運用的效果等整個過程的形式和規律對知識管理范式的研究。具體而言,學科團隊的知識管理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3. 1促進學科成員個人的知識成長

個人知識管理的目標是建立個人專業知識體系,有針對性地吸收和補充所需要的知識資源,持續學習;將知識資應用于實際工作,在實際的教學和科研中便捷地應用知識資源,提高效率及效果,并有效地參與知識共享和交流,謀才長期持續發展。

3. 2促進學科組織的知識共享

學科知識管理一方面要建立促進和保障團隊成員之間識共享的機制,同時積極建立在團隊學習和團隊合作基礎配文化創造,使得學科成員通過彼此合作和分享的過程來學習創造新的知識。

3. 3促進學科知識創新

通過知識管理達到對知識的主動引導,并進行科學規劃:分析知識地圖,了解學科間知識的交叉規律,將知識與知識.知識與個人、知識與學科聯系起來,進行學科知識創新。

3. 4促進學科建設的管理效能

一個學科組織,如果能夠做好知識管理,建立知識管班系統,隨時收集和整理學術前沿進展信息,則學科建設的開展將更有指導性,從而提高學科建設的管理效能。

4大學學科團隊的知識管理策略

4. 1團隊成員個體的知識管理策略

作為學科團隊成員個體,要在分析個人對專業知識資源的需求的基礎上,建立和維護自己的知識管理體系。學科成員在不同層面的人際網絡中獲得大量隱性知識,而隱性知識往往是最直接最深人知識的來源;建立和維護學術領域知識體系,引人BLDG WIKI等網絡平臺,對個人的專業知識資源進行具體分析,確定相關知識的專業分類和每個知識類別下的知識要素類型,將所擁有的知識資源分類納人個人知識管理體系,以便在教學和研究中使用。維護和不斷提高個人專業知識體系,與他人進行互動知識交流。

4. 2學科團隊的知識管理策略

學科團隊作為知識的生產、創新及傳播的基地,學術資源的擁有者,其對于知識的管理也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團隊內部進行著知識創造、知識積累、知識共享及應用。它們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支撐著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個人知識轉化為團隊的知識等具體環節。

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形成團隊共同愿景。學科團隊成員間的相互信任是學科成功的關鍵,缺乏溝通與合作,整個團隊就猶如一盤散沙,會極大影響團隊整體效能的發揮。學科團隊之間通過有效的溝通方式,培育與其他成員的信任關系,實現知識的共享,提高行為與決策的透明度;學科團隊要營造一種寬松的合作環境,在一種和諧的氛圍中參加問題解決和決策;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創設一種有感召力的團隊文化,高度認同團隊目標、規范和價值觀,對提高團隊創新績效具有重要意義。

注重培養學科團隊的知識管理理念,并建立一種包括物質和精神獎勵在內的多層激勵機制,使每一個成員意識到自己是學科組織中的一員以及自己在組織中的價值,讓他們建立起對識別、保持和擴展自身知識以及更新和共享知識的責任感。只有這樣,學科成員才會主動與他人進行知識交流和共享,這也是隱性知識管理成為知識管理重要內容的主要原因。

5結論

當代科學的重要發展趨勢之一是學科間不斷交叉、集成和融合,不斷產生出一些新的學科、新的領域,我們要適應這種發展趨勢,重視學科團隊的知識管理,分析制約學科團隊知識管理的不利因素,形成學科團隊的相互信任機制,并制定相應的知識管理策略,以促進學科整體水平的提升。

團隊建設論文:關于高等學校高績效教學團隊建設初探

[論文關鍵詞]教學團隊 團隊建設 教學質量

[論文摘要]建設高績效的教學團隊,對于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師專業發展以及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化工原理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經驗,教學團隊建設的主要任務包括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實習實訓仿真等基地建設、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建設高績效的教學團隊,應該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素質;發揮團隊作用,形成合力;規范教學過程,加強管理。

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把發展高等教育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教育部、財政部決定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明確提出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并將其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一條重要舉措。毫無疑問,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在教學管理中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團隊并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提高教學水平,是加強學校學科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為此,開展教學團隊建設研究、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是擺在高校面前的一項兼具理論與實踐意義的重要工作。

一、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意義

教學團隊是高等學校開展教學工作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它可以增進學校各方面的協作和整體能力,有效地提高組織效率。實際上,就高校教學而言,教學計劃的制定、課程建設、教學的組織實施等都需要教師的團體合作,單靠教師個人是難以完成人才培養任務的。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教學觀的影響,人們過分強調教師個體在教學中的作用,績效考評和激勵制度主要以教師個人為基礎,教學團隊的建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實際上,建設以任務為導向的高績效教學團隊,對于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學科建設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教學團隊必須承諾在一定的工作時間內完成規定的目標任務,要完成最低建設條件并能成功沖刺相應目標。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是學科建設的重要支撐,是整個學校上水平、上檔次的必要保證。如果一個學科中沒能建成與教學和科研相適應的教學團隊,沒能將學科中的教師凝聚在最佳學術方向上,沒有學術造詣深、學術道德良好、能團結本學科教師的帶頭人,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這樣的學科是難以發揮重要作用的。只有以合理的規劃來提升教學團隊的水平,學科建設才能落到實處。以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化工原理教學團隊為例。該團隊不僅在教學中承擔了大量的教學工作,同時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也開展了大量積極而富有意義的工作。2005年,以化工原理團隊的主要教師為支撐,成功申請成為化學工程與工藝品牌建設專業,極大地促進了學科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在科學研究方面,尤其是在清潔燃料技術開發中,充分發揮了教學團隊在科學研究中的骨干作用,團隊的成員結合北京市經濟建設和石化行業發展特點,在能源、燃料、環保、催化劑材料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6年該團隊以其研究方向明確、特色突出、成果顯著等特點而躋身于“北京市屬市管高校人才強教計劃”資助的第一批學術創新團隊行列,并獲得連續三年的經費資助,這對學科建設和教師整體科研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2、有利于精品課程的后續建設。

教學團隊建設與精品課程建設互為依托、相輔相成。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對于精品課程的后續建設無疑起著非常重要的智力保障作用。化工原理是化工類及相近專業繼高等數學、物理化學課程之后所開設的一門專業技術基礎理論課,它在化工類專業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中承擔著培養學生具有工程科學和技術知識及能力的雙重教育任務,即化工原理課程強調培養工程觀點、定量運算、實驗技能及設計能力等綜合能力,是化工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以化工原理精品課程后續建設為依托、以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以及認識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為拓展,組織相關專業教師建設成化工原理教學團隊,對于推進課程的后續建設、推動學校產學研合作辦學、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化工原理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表明,通過抓教學團隊建設,有利于精品課程的后續建設,使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有較大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認識實習及專業實習的過程中也明顯加強。同時,通過抓教學團隊建設,精品課程的后續建設如課程的網絡建設、課程的教材建設、課程的實習基地建設等都得到了具體落實,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實驗室建設得到了明顯加強,教學管理更加規范、科學,教學團隊建設在高等教育教學中確實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

3、有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

隨著學生對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教學內容不斷增多并加深,現代信息技術引入教學過程中的任何一個教學系統、即使是一門課程,也會變得非常復雜。形勢的發展要求高校教師必須樹立專業發展的意識,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在專業意識、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等方面得到不斷發展,成為學生學習的領航者、未來發展的預測者、信息資源的整合者和課程教學的研究者。

教學團隊的組建為所有教師的學術交流與研討搭建了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教師有更多的機會調研或參加學術會議,還可以通過課程網站及教育在線等途徑與團隊成員進行交流,最大程度地實現了信息溝通、資源共享,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更為重要的是,教學團隊的組建讓教師們在合作性的團隊工作中品嘗到人生的愉悅和工作的快樂,將教師的發展與學校的發展融為一體、和諧一致,使學校成為發揮教師智慧和創造力的舞臺。

4、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以教學團隊為基礎的工作方式,強調的是團隊成員在工作中的配合與協作。從效率的角度看,團隊可以通過內部的整合在成員之間實現人才培養技巧與經驗的互補,這為分層次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創造了條件。化工原理教學團隊由于吸收了青年教師和其他相關專業的教師,為團隊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實現了人力資源的共享,教師相互配合體現出了明顯的優勢,有力地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二、教學團隊建設的主要任務

教學團隊建設應以課程建設為重點,以學科專業建設為導向,以人才培養為目的,最終實現資源共享、聚集優勢力量、形成有一定影響力的教學研究隊伍。根據我院化工原理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經驗,教學團隊建設的主要任務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課程建設。

教學團隊建設應以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為切入點,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增加案例教學,注重工程觀念培養,努力培 養學生分析、解決化工單元操作中各種問題的能力,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同時加強網絡課程建設,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及資源,建設多媒體課件、網絡課堂、實驗仿真等教學環境,強化教學手段,實現立體化教學,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

2、實驗室建設。

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建設,構建全新的實驗教學模式,由單一的驗證型實驗向綜合型、開發型、設計型實驗轉變,實驗室全方位、全時段面向學生開放,使之成為本科生綜合性、創新性、研究型的實踐教學基地。

3、實習、實訓、仿真等基地建設。

加強實習、實訓、仿真等環節訓練,建設燕化化工原理認識實習基地、計算機仿真培訓基地。調整認識實習內容、重視認識實習環節、改善認識實習條件,構建全新的實驗、實習教學模式。

4、教材建設。

加強教材建設,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修改教學大綱。并爭取在近三年內編寫應用型化工原理教材或課程設計、習題輔導等參考教材。

5、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養,鼓勵并支持教師定期參加各種課程研討班、學術交流會,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質量。對青年教師要有培養計劃、有專人指導,使其盡快成為團隊的中堅和骨干力量。總之,要通過各種途徑,努力建成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和學緣結構比較合理,工程實踐能力較強的學術梯隊,保證課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將課程建設成為國家級化工原理精品課程。

三、關于教學團隊建設的幾點思考

1、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素質。

能否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課程建設的關鍵。教學團隊建設應以梯隊建設為核心,全面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目前,化工原理教學團隊通過優化組合及補充,使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明顯改善、教學理念得到進一步提升,現已形成了以課程負責人、骨干教師為主要教學力量、青年教師為基礎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合理的教學梯隊。通過參加國內外各種培訓及學術會議,教研室的每位教師在各自的教學科研崗位上都已取得顯著成績,為教學科研水平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發揮團隊作用,形成合力。

團隊是由具有一定的互補技能、愿意為了共同目標而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團隊與群體不同,所有的團隊都是群體,但只有正式群體才是團隊。化工原理課程由于課程性質決定了其屬于技術基礎課,學生受益面廣,參與的教師多,尤其是實驗課和課程設計,更需要全體教師的共同參與及協作,因而團隊的作用顯得至關重要。

3、規范教學過程,加強管理。

科學的管理是教學團隊建設的制度保證。教學管理與教學工作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同時,規范教學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必要保證。近年來,我們通過直接參與教育部確立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規范”教改課題,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專業規范可以幫助建立良好的課程體系,使教學過程更加規范、課程教學更加系統、培養目標更加明確。

勿庸置疑,高等學校高績效教學團隊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能畢其功于一役。面對21世紀高等學校教學改革與發展任務,高績效教學團隊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面臨一些挑戰,比如網絡教學亟待加強、應用型教材建設進展緩慢、實習實訓基地的條件有待完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的教學內容、豐富的教學實踐以及科學的管理體系是高績效教學團隊建設永遠努力的方向,唯此,高績效教學團隊建設才能起到切實推動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作用。

團隊建設論文:關于高校創新團隊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論文摘要:隨著國家對科研項目的加大投入,一批重大項目不僅僅從單一的科研方向開展研究,研究方向從單一性向綜合性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而學術創新團隊符合了這種趨勢,并發揮著愈來愈大的作用。通過對目前高校創新團隊建設的調研和分析以及團隊引進、團隊聘用、團隊考核等手段分析,從而進一步探索當前師資隊伍建設的方向、協同創新的途徑。

論文關鍵詞:創新團隊;團隊聘用;團隊考核;協同創新

管理學上對“團隊”一詞有很多定義,喬恩·R·卡曾巴赫(Jon R·Katzenbach)所給出的概念是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成員愿意為了共同的目的、業績目標而相互承擔責任,互補技能組成的群體。而高校創新團隊是高校圍繞國家重大應用基礎研究、重大工程項目以及重點學科、專業、課程,以科研項目為紐帶,根據合理的學緣結構、年齡結構、專長特點等有利于創新成果產生的制約因素而組建的一種團結合作型的高校基層學術組織。它的目標就是重點培養各類科技拔尖人才,力爭取得重大標志性成果,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筆者單位作為一所水利特色的高校,要圍繞水利特色有效整合一切創新力量和資源,以水利及其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和創新成果,探索契合中國水利事業發展和區域經濟建設需求的協同創新新模式和新機制,努力成為中國水利事業發展的促進者和相關領域發展的助推器。

一、國內外高校創新團隊建設實踐

1.國內高校創新團隊建設的現狀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高等教育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時期,各高校都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對于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加大,高層次人才相對缺乏。而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高校處于資源劣勢,高校要想挖掘優秀人才就必須依靠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發展留人等手段。同時現行激勵機制更多的是強調個人的業績,造成除科研項目組外的教師學術組織松散,而個體時間和精力上的限制又使得原創性成果很難依靠個人的力量來實現。教師自身學術組織管理的變革也從另一方面體現了高校教師創新團隊產生的必然性。創新團隊這一基層學術組織可以通過加強教師間的溝通交流、合作使教學科研創新成果更上一個層次。

在實施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和崗位聘任制度改革的同時,國內一些著名大學和研究院所也開展了創新團隊建設工作。他們一般以院士、長江學者、杰出青年等等高層次人才為團隊帶頭人,選取一批關鍵性的重點學科和研究方向,組建創新團隊,促進高層次人才團結協作、聯合攻堅,爭取承擔關鍵領域的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從而探索出新的科研方向和學科點。國內雖然已有一些成功案例,但由于創新團隊還僅限于課題組、重大項目等現存的學術實體,處于探索型階段,并且基本上都不滿足創新團隊建設的內涵要求,所以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體制機制。

2.國外高校的團隊建設

國外高校學術組織形式多樣,其基本行政組織分為三級,分別是:大學、學院、學系或學部。目前國內高校運行的形式上也大體采取此系列設置基本教學和科研單位。但國外的大學里的教師由于科研的需要,部分學科交叉以形成學部,學部在科研項目的基礎上形成了基層學術組織——創新團隊。研究成果主要是在此過程中通過知識的交叉和整合形成的,而教學主要是在團隊的整體教學計劃中完成。實驗室、研究所和項目貫穿于三個行政級別之中,相互融合發展于各個交叉學科。它們性質和目標相同,通過研究課題整合相關高層次人才隊伍,通過多方協作形成創新型成果。區別就在于行政關系和范圍不同。國外成功的創新團隊存在于各級實驗室、研究所以及項目組的方方面面,充分融合于各個團隊中,從而形成基層學術組織研究單位。組織管理模式是PI負責制,即首席專家負責制。PI具有較大的人事和學術權威,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優化團隊結構。同時也承擔負責課題申報,搞好內部體制管理和改革。

二、創新團隊建設的分析和思考

實施團隊引進、聘用、考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共性問題和不足。

1.個人和團隊的關系不清

目前的崗位聘任和考核體系注重個人短期工作業績,鼓勵教師公平競爭、擇優上崗,這就在制度上鼓勵個體競爭,對團隊建設有利有弊。傳統意義上的傳幫帶脫節,而現行的層級初聘制度也無形中在創新團隊中造成競爭的局面。團隊結合得不夠緊密,由于溝通不到位致使團隊深層次的和諧理念薄弱,團隊缺乏高凝聚力,科研模式也是小作坊式、各自為政。主要表現在:團隊成員自身素質的信息溝通不充分,成員對自身的優勢以及如何通過合作整合團隊而形成合力的認識模糊;團隊成員之間的科研工作進展以及團隊努力方向認識模糊;團隊成員之間思想動態的交流不到位,成員個人的思想沒能與團隊的奮斗目標完全一致,致使成員對團隊的認同感缺乏,團隊彼此依靠、相互協作的程度不夠。

2.教學和科研的關系不清

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在教學科研型高校中普遍存在。教學和科研孰輕孰重在此不好定論。教書育人、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是高等學校的三大功能,教學和科研本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目前重科研的大環境下,客觀上給教師造成了某種導向。在任職條件中重點是科研能力和業績為主來體現,教學缺少量化指標或者說相對科研來說不構成競爭力。當團隊聘任后勢必造成了團隊成員間的矛盾和無序競爭,團隊的凝聚效應無法形成,從而影響整個團隊任務的完成。

3.創新團隊的責權利不清

科研環境得不到領導的重視,相關職能部門不配合,行政手段干預過多,導致一些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無法有效開展。團隊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這種現狀是高校目前必須面對的深層次問題。這將直接影響到學術團隊內部的合力形成和協同創新的有效開展,很難形成科研能力強、特色鮮明的學術團體,科研成果的層次和水平也很難有所提升。另外,團隊領導過度重視外聯而輕內部體制管理,在團隊運行機制和體制方面沒有深入思考和推進,很難形成有特色的團隊文化,團隊的凝聚力建設等方面往往重視不夠。另一方面,團隊學科帶頭人的人、財、物支配權力有限,也是團隊建設不能很好開展的一個方面。

三、創新團隊建設的措施

1.建立合理的引進、培養機制

近年來,各高校高度重視已經磨合成熟的海外或校外創新團隊的引入工作,在師資隊伍建設上都采用了“成建制引進”的方式。這種引進方式的成功案例國內也有很多。其優勢在于:團隊成員在自身素質和工作特長方面很熟悉;科研方向明確,科研成果產出效率高;在國外科研前沿的基礎上易于凝練出新的學科增長點。在引進方式上可采取人才剛性流動或柔性流動,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前者有利于學科的長遠發展,但會增加經費的支出;后者雖在人員經費的支出方面占用優勢,但很難保證引進人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在團隊的協同創新工作中,同時也不利于團隊成員之間密切的協同創新意識。在學校內部管理結構上,要提高協同創新的動力。要建立以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為核心的政策引導和協同創新機制,開展校內部門之間、二級單位之間深度合作,打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促進優質資源的全面共享,充分釋放人才、資本、信息、設備等要素的創新活力。

2.建立合理的績效評估體系

隨著團隊規模擴大,尤其是協同創新體系的構建,完善創新團隊績效評價體系勢在必行。同時要結合團隊自身特點,合理制訂團隊績效評價體系,不同性質的團隊應有各自不同的測評體系。制訂時要堅持“團隊評價和個人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在設計測評體系過程中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充分考慮團隊成員的建議,要對團隊所做工作做出相對公正、客觀的評價。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可以用量化和非量化指標等指標體系組成。此外,團隊評價體系的高校還要以相關的規章條約作為制度保障,創新團隊的參與者要做好自律,降低團隊評議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影響。同時建立更加有層次性和針對性的激勵機制。

團隊定量考評可考慮聘期考核這一方式,主要考評指標包括科研、論文、指導學生等指標。定性考評可采取年度考核方式,要以團隊所在學科的學術專家的指導性評價和團隊成員之間的參照性評價等指標作為主要指標。在團隊考評中結合聘期考核和年度考核,能起到很好的指導和監督等作用。

3.營造和諧的創新環境

創新團隊建設的環境分為內、外兩個環境。外環境主要是指學校管理層或其他相關單位給予創新團隊必要的硬件和軟環境的支持等。學校和團隊之間的責權利關系要明確,學校應基于團隊承擔的任務量,給予適當的資源和權力,不進行過多的行政干預。內環境主要是指創新團隊自身的文化精神、規章制度等。只有團隊內外環境健康和諧,團隊才能高效運行,才能體現個人努力所不能達到的優越性。要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的優勢,獲得1+1>2的效果。團隊成員也應資源組合,相互信任和尊重,技能互補,要懂得溝通。領導者除了要有協調并處理矛盾的能力外,還要正視自己的過失,檢討自身不足,能使用正確的方法化解團隊中的內部矛盾,并要學會運用恰當的績效考核激勵隊員的工作熱情,共同承擔責任和分享成果,從而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4.加強自身建設,創建學習型團隊

創新團隊為了提升其競爭力,通過萃取高于個人智慧之和的團隊智慧,使學習成為既有創新性又有協調性的一致行動,是團隊不斷努力改變或重新設計自己以適應持續變化的環境,同樣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團隊學習方式主要是深度討論,團隊學習是學習型團隊的本質特征。作為學習型團隊必須有團隊合作的學習能力,團隊學習表現為團隊對問題的反思與探詢,當意見出現不一致時不是妥協而是進行更深入的討論,有利于激發個人的學習潛能,提升團隊學習能力。合作的團隊學習能力才能保證學習型教師團隊具有完善的知識結構、豐富的信息資源。一個團隊能不能發展關鍵看成員間的互動是相互促進的關系還是對抗阻礙的關系,是合力還是分力。學習型創新團隊必須具有強勁的團隊發展動力,團隊成員間都是正向的互動,團隊成員彼此視作工作伙伴、真心朋友,共同深入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團隊也因成員的互動而得到創新發展,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團隊文化。

綜上,高等學校要在人才競爭的大背景下有所作為,必須在團隊建設方面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建立以團隊建設為導向的團隊聘用、考核機制和合理的基層學術組織形式,有效整合一切創新力量和資源,探索建立協同創新的運行模式和機制,實現創新能力的顯著與持續提升。

團隊建設論文:試析復雜性視閾中的高職院校教師團隊建設

[論文摘要]文章運用復雜系統觀,從教師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兩方面,分析了高職院校創新型教師團隊建設的重要性和復雜性,指出高職院校創新型教師團隊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解讀了創新型教師團隊建設的整體性與非線性作用、動態性與不確定性作用、開放性與主動適應性作用、自組織性與協同性作用、突變性與連續性作用,進而就如何建設高職院校教師團隊提出了五項策略。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 教師團隊 復雜性視閾

教師團隊是現代高等學校中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它能增進高校的整體實力,極大地提高組織效率。就高職院校而言,專業發展、課程及教材建設、教學組織實施和科研創新等都需要教師團隊的合作。但由于我國高職院校多半是以“學院—系科—教研室”為特征的團隊組織模式,而非以“學科”為基本單元、以“學院”為管理實體的團隊組織模式,尚未完全克服人才資源利用效率較低的弊端,暴露出諸多問題:多學科交叉滲透、協同工作不夠;資源整合共享難;技術性、原創性成果不多;集成創新能力不足等。如何通過教師團隊建設創新,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已成為提升高職院校創新能力的一項重要議題。

一、高職院校教師團隊的主要特征及功能

目前,雖然教師團隊在表面上具備了團隊的基本特征,但卻缺乏團隊運作的內涵,合作教學及協作研究的效果較差。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與科研均呈“個體化”模式,教師隊伍缺少足夠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學科之間的開放性不足、張力不夠,缺乏交流并缺少交叉優勢、新的學科增長點與技能提升點。

1.高職院校教師團隊的主要特征。團隊是由少數具有互補技能,愿意為了共同的遠景目標、業績目標和方法而相互承擔責任的個體所組成的群體。高職院校教師團隊不僅是為了達成共同目標,而彼此分工協作、相互依存的教師群體,還是一個有持續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團隊。團隊內部能建立完善的自我學習與適應機制,將教師的學習和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促使教師個人、團隊和整個學校得到共同的發展。高職院校教師團隊有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組織創新性。教師團隊的成員必須具有積極創新精神,并通過團隊的努力,將科研成果與發明創造融入課程教學內容;在教學中開展研究性教學、實踐教學等系列教改項目,大力改革實踐教學環節,從而最終通過這些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的創新來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學生。

第二,結構合理性。教師團隊的成員應在年齡、職稱、教學經歷等方面形成梯隊,既可保證團隊在教學交流中各層次的全面性,又可避免出現團隊人才的斷層。同時,團隊規模應適宜,學術背景要互補,以保證成員之間能有充分的溝通與交流,能實現專業互動和學術對話。

第三,持續發展性。教師團隊成員既要開展教研與科研,又要將相關科研成果作為提高教學水平的深層次動因,產生一批精品課程、優秀教材、專利與專有技術、教研和科研項目等標志性成果。

2.高職院校教師團隊的功能。高職院校的教研室、課題組以及由教師組合而成的同學科、近學科或跨學科的教學研究組織都是教師團隊的組成形式。教師團隊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實現教師專業成長。隨著學生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以及教學內容越來越綜合化,高職院校教師應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樹立專業發展的思想,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使自己在專業意識、知識、技能等方面不斷發展,成為信息資源的整合者和課程教學的研究者。然而,教師的專業發展僅憑個人的學習和探索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通過團隊學習實現知識交流和信息共享,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青年教師的成長需要老教師“傳、幫、帶”,老教師也需要在與青年教師的知識共享中更新觀念和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可以由此實現自己的精神需求,將自身發展與學校發展融為一體,使學校成為發揮教師智慧和創造力的舞臺。

第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無論是教學、科研、技能培訓還是行政管理,都不能僅靠個人的力量完成,而是需要依靠團隊的團結協作。以團隊為基礎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有利于處理復雜的教學問題,進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并推動教師教學合作、科研協作的氛圍和機制的形成。

教師團隊能大大擴展團隊領導人的輻射作用,形成綜合實力,有效促進課程系統的優化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教師間的相互啟發和激勵,不僅可提高個人效能,而且還有利于形成積極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培養教師團結協作的意識和技巧,這種非正式培訓的方式,顯然有助于改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提升學校創新實力。教師團隊多為依托教學與科研任務而形成的教學與科研的實踐群體。一方面,它適應了“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趨勢,有利于教學資源與科研能力的優化整合,特別是有利于教師在教學與科研上的跨學科、跨專業、跨部門合作,從整體上提高育人效果和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它以團隊的方式,促進知識在團隊內部的創造、儲存、轉移、轉化和應用,從而獲得創新優勢。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各學科不斷交叉、集成和融合,一些新的學科和領域不斷產生,需要多學科合作、團隊合作攻關,實現信息、知識、經驗、資源的共享與互補,使個人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模式得到改善,從而減少知識生產成本。“知識生產一旦具有團體特征,便會很快地顯示出其巨大的生產能力”,并能夠提升整個高職院校的創新實力。

二、高職院校教師團隊建設的復雜性分析

復雜性科學包括控制論、信息論、一般系統論(簡稱“老三論”)和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突變論(簡稱“新三論”)以及混沌論、超循環論、自組織論等復雜性系統理論。復雜性科學認為復雜系統具有開放性、異質性、層次性、非線性、動態性和不確定性等特性,必須以整體的觀點和系統的思維看待復雜事物并指導行動,并指出應采納“復雜系統觀”揭示事物發展的一因多果、多因一果或多因多果等復雜關系,采取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法(含微觀分析與宏觀綜合、還原論與整體論、科學推理與哲學思辨相結合),著重揭示客觀事物構成的根本原因及其演化歷程。

從復雜系統觀來看,人本身就是開放的復雜系統,教師團隊成員在知識、技能、年齡、個性特征、對團隊目標的理解、對團隊定位的認同上也是多樣化的,其復雜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師團隊建設中,應充分認識高職院校教師團隊的系統特性及其復雜作用。

1.整體性與非線性作用。教師團隊建設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和多功能結構的復雜系統,包括團隊共同的愿景與目標、成員的多樣性與差異性、分工協作與溝通、學校制度和組織文化等可分解要素。高職院校應以整體的、系統的觀點看待團隊建設,既要關注系統各部分的屬性,又要了解各部分之間的關聯。以團隊的共同愿景為目標,以嚴格有序的分工與協作為基礎,以學術與技術為紐帶,共享創新資源,共促創新成就,使教師團隊成為不可分割的學術共同體。顯然,這樣的學術共同體能使每一個教師在團隊中充分展現多方面的創造潛能,團隊的創新能力必將大大超過個體的總和。非線性作用還啟示我們,團隊絕非個體的簡單集合,需要精心組織和建設才能形成。不能用線性思維解釋非線性作用,簡單預測團隊建設的進展和結果,否則會誤以為只要有人員組合或采取某項激勵政策就能形成教師團隊效應。

2.動態性與不確定性作用。系統的動態性決定了要用動態發展的眼光分析教師團隊的形成及發展,控制影響團隊建設的負向因素,尋找建設創新型教師團隊的最佳途徑。系統的動態性還意味著多個子系統有機組合而成的復雜系統永遠處于一種運動狀態,各子系統間的相互作用造成“混沌”現象,使系統具有整體穩定性和局部不穩定性,例如教師團隊建設與外部環境的關系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與復雜性。混沌運動在微觀上可預測而在宏觀上不可預測,例如團隊建設的模式有若干種,但采用哪種模式需要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不確定性作用的啟示在于,教師團隊建設中的具體問題一定會在一個“長程傳播”之后出現一個放大的結果。

3.開放性與主動適應性作用。“開放性”意味著系統處于動態的非平衡狀態,會不斷出現新現象和新問題,并且各子系統可通過主動行為獲得信息,通過相互作用交換信息,具有一定的主動適應性,在遠離平衡狀態下保持系統生命力。開放性啟示我們,系統與外在環境存在著輸入和輸出的關系,各種突現性因素可以便捷地對系統進行干擾,因此,要以“開放的心態”處理新現象和新問題。教師團隊建設也是一個非平衡態的開放系統,系統內外不斷進行著信息和人員的交流,并具有很大的協同力和促進力,形成了一個耗散結構型生態系統。因此,教師團隊建設既需要系統內教師的協作,也需要外部環境的配合;既要加強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專業對話、溝通與合作,也需要獲得學校組織文化的支持。

4.自組織性與協同性作用。教師團隊是一個自組織系統,在一定條件下能夠自發地產生協同有序的結構、功能和行為,在自適應、自組織的過程中,以不斷“涌現”的方式形成獨特的整體行為和特征,并向有序化方向發展。教師、團隊領導、團隊規范、溝通能力等因素在不同層次的系統中以及在特定的場合中,都有可能成為關鍵的“作用者”。協同性啟示我們,教師團隊系統內的各子系統間并非平均、相等地發展,而是彼此協調發展,例如團隊成員在形成共同的愿景后能夠自發地產生協同力量(資源共享、組織氛圍和學習能力),并向教師團隊的方向發展。

5.突變性與連續性作用。系統“連續的作用可能導致結果的突然變化”,例如教師團隊的形成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既可取漸變方式,又可取突變方式。動態的、累積的效應有助于形成教師團隊,例如團隊成員間長期的相互幫助、鼓勵和支持,有利于共同實現團隊發展目標。為此,團隊建設可以采取各種措施和策略:鼓勵教師公開自己的教學,相互觀摩學習;開展教研活動,相互評論與幫助,以增強教師間的信任感等,促進團隊形成。此外,教師團隊建設不僅具有整體穩定性,還有局部不穩定性,這與事物固有的差異性、多樣性相關。教師團隊建設也是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統一,既要為促進教師團隊建設而采取連續性建設措施,又要重視非連續性作用,例如建立教師團隊的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從而促進教師團隊整體創新水平的提高。

三、基于復雜性思考的教師團隊建設策略

創新是一個系統進步的“靈魂”,它直接影響著系統存在和演化的方向,并可以此判斷系統所具有的發展潛力。復雜性科學認為,真正的復雜性應具備自身特有的規定性,即使已被人們認識甚至找到解決辦法,它仍然是復雜的;主張“把復雜性當做復雜性處理”,保留系統產生復雜性的根源(如非線性、遠離平衡態、混沌、分形、模糊性等)。因此,探討高職院校教師團隊建設這一復雜現象,就不能運用簡單性、唯一性、單向性和確定性等線性思維模式,而應充分借鑒和運用開放性、層次性、動態性、非線性和不確定性等復雜思維模式與后現代意識開拓思路,從不同的層次、角度和途徑認識復雜事物,進而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1.以共同愿景的達成為基礎。每位教師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個人愿景,當趨向一致時就形成了組織的共同愿景。組織的共同愿景既來源于個體成員的愿景,又高于其愿景,它會改變教師和組織的關系,使教師對組織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教師團隊需要具備的目標是:(1)促使教師增強合作學習的能力,并將之運用于其整個職業生涯;(2)促使團隊協作制度化,例如規定合作學習的時間,管理者創設合作性氛圍,指導教師不斷提供智力與精神上的支持等。相應的,建立在組織基本目標基礎上的教師個人目標是:(1)主動在課程設計、教學與科研中進行合作性溝通;(2)不斷實踐合作直到成為習慣;(3)能夠深入理解教學與科研的目的,并能清晰地告訴同事如何在教學與科研中實施合作。實際上,團隊成長與個人成長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共同愿景的達成就是使教師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發生變化,成為一個高效、協作的學習者,并以參與者的姿態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教師團隊的發展中,最終促成教師團隊的發展和高職院校的整體發展。

2.以專業發展的協作為重心。團隊雖然由教師個體組成但卻以整體的形式存在并呈現,發展的重心不再是教師個體,而是圍繞著專業發展的協作,團隊中的教師成為承擔整體發展使命的成員。整體發展必然要求團隊協作,而協作的意義在于強化專業內涵建設,通過相互支持和鼓勵形成對教學與科研的集體責任感,最終形成若干善于學習與探索、合作與分享的專業教師團隊。

首先,團隊協作要加強專業互動。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小組學習、學術研討、教學交流、課題攻關等形式,分享經驗,促進教師群體的開放性交流。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能進行智慧分享和思想交流,而且能逐漸習慣通過研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團隊協作應多涉及批判性反思、合作教學和科研協作等根本性問題,以利于新老教師間的互相學習。其次,團隊協作應基于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主動性。團隊整體的學習意愿和能力植根于每個成員的學習意愿和能力,即基于教師自身對教學與科研的信念和情感。團隊協作下的個體發展應更具有方向性,使教師能夠從更廣闊的視野審視自身的發展,找到自己在專業協作中的位置和歸屬感。

3.以教師資源的整合為平臺。雖然教師個人擁有較新知識,但如果不能在團隊中進行交流與分享,就會影響知識的應用與創新。“盡管知識被視為是個人的資產,但很多知識卻是集體地產生與持有,只有成員在緊密聯結的團隊中一起工作,才能產生這樣的知識。”在共享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發現對自己有用的知識,而且可以從中獲得啟發,生成并建構出新的知識,這是教師團隊創新的基礎。

由于團隊的力量來自于成員之間的協作與配合,因此,成員之間在知識、技能、個性等方面是否存在互補性決定了團隊績效的高低。教師團隊建設應從人才培養、課程教學和科研協作的需要出發,在全校范圍內整合教師資源,鼓勵組建跨學科、跨專業、跨部門的團隊。同時,為了充分發揮教師團隊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還要注意教師梯隊建設,力爭帶好一批青年教師,團結一批學術骨干,建設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隊伍。

4.以團隊精神的凝練為動力。高職院校教師團隊是以共同的教育活動為載體,相互密切配合、分工合作的知識型集體。團隊成員的創造力、成員之間的互動頻率與互動質量決定團隊創新的水平。因此,團隊精神是教師團隊的靈魂,也是一種動力,是影響團隊績效的一個重要變量。

為提升團隊的創新水平,首先要倡導團隊精神。教師個人應克服只講競爭不講協作的狹隘科研觀念,培養彼此支持、互相配合、相互信任的價值觀;要有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襟懷,圍繞共同的目標,加強實質性的合作研究,通過知識、經驗、資源的分享,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其次要以團隊精神為動力。通過加強內部溝通逐步達成共識,增強教師的認同感、責任感和歸屬感,使教師能夠在團隊精神的激勵下,潛心鉆研,不斷創新。

5.以學術氛圍的營造為底蘊。教師團隊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學習性,團隊學習的形式可以是常規的教研組學習、工作任務式(不同學科的組合)的團隊學習、課題項目合作式的團隊學習,也可以是與專家的合作學習、與家長的合作學習、與社區工作者的合作學習。

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取決于教師個體,還取決于學校文化和結構。因此,學校要提供教師對話、交流、觀摩、評鑒的活動和時間,要在教師中倡導團隊合作的、自由的學術研究氛圍,團隊共享教師的學術成果,讓教師能分享共有的信仰和價值,感受學術的真諦,追求學術的最高境界,形成良性互動的學術文化,以提高教師團隊的學術水平。這種基于新的學習思維、變革理念及有效專業發展的實踐提出的教師團隊專業發展,已超越了傳統模式下的個體被動發展,轉而關注教師協作文化的形成及教師專業背景的改造與重構,即從以往關注教師的個體發展轉而強調教師專業發展的整體環境,最終形成教師共同體的協調發展。

團隊建設論文:關于高職導游專業教師團隊建設現狀綜述

論文摘要:旅游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與高職教育相結合,使得高職導游專業必須要適應市場需求,與時俱進,以“學以致用、實踐性強,能適應現代旅游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旅游技能型人才”的目標來確定和規劃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要實現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建設一支優秀的導游專業教師團隊是最重要的保障條件。然而,高職院校導游專業教師團隊現狀還存在著種種問題,制約了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論文關鍵詞:高職導游專業;教師團隊;現狀

高職專業教學團隊是影響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中的意見》各類高職(高專)院校要按照培養高素質實用性人才的要求,從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認識全面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實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的力度,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教育觀念新、改革意識強、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

為了配合示范院校建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教育部又專門制定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進一步強調要“加強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提出“高等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要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內在要求……建設一批優秀教學團隊”。

一、高職導游專業教師團隊建設的內涵

所謂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是指以專業和課程為基礎將教師劃分為不同的群體,并將該群體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團隊進行建設。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既是高職教育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在全球化教育競爭格局中展示新面貌的需要,也是高職院校強化內涵發展、加強專業建設、提升辦學實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高職教師隊伍自身建設、提高水平、凝聚內力、培養人才的需要。

高職導游專業教師團隊建設應結合導游專業的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以培養優秀專業教師為立足點,緊密結合旅游行業的市場需求,加強專業建設,提升專業辦學實力,擴大專業知名度和影響力,給予導游專業教師團隊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實現打造高職導游專業教師團隊的良性發展。

二、高職導游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現狀

(一)教學團隊結構不合理

1、教學團隊專業結構不合理。由于導游專業是一個新設專業,教師團隊中絕大多數都是由歷史、地理、中文專業轉行的教師,專業對口的少,更談不上有旅游行業的社會從業經驗。這直接導致了教學質量不僅在理論方面無法實現完全的專業對口教學,同時教師行業經驗的缺乏也使得學生無法學到導游的真正實踐操作技能和業務技術。

2、新教師多,老教師少,是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由此導致高職教學團隊出現嚴重的年齡結構斷層。因旅游院校導游專業設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招生規模逐漸擴大,新進教師占整個師資隊伍比例超過60%以上,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少。由于新引進的青年教師大多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任教,理論知識方面是過硬的,但卻不熟悉崗位實踐,因此出現了“一條腿走路”現象,理論教學水平高卻不能開展實踐教學。

3、學歷結構有待調整。高職教師的學歷層次是反映高職教師團隊建設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職業教育特別是高職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及其家長在選擇高職院校時,師資力量如何也是他們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說,社會對職業院校教師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掌握本行業最新科技發展動向,而且要具有隨時將新的理論和技術滲透到教學中去的能力。學歷偏低是高職院校導游專業師資存在的共同問題,主要表現在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較少,博士更是鳳毛麟角。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中的意見》中提到,至2005年,獲得研究生學歷或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應基本達到專任教師總數的35%。要實現這個目標,對于職業院校來說,仍然有一定的難度。而且由于旅游職業教育起步晚,教師隊伍梯隊結構中高級職稱少而中低級職稱多,使得整個教師團隊的師資質量受到很大限制。

(二)“雙師型”教師比例較低

由于高職導游專業具有突出的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的要求,故“雙師素質”是高職導游專業教學團隊的主要素質特征。作為高職導游專業教師,必須具備“雙師素質”,并要求其職稱、素質、知識和實踐能力結構合理。具體的說,“雙師素質”主要表現在專業教師素質與能力兩方面的要求,即較強的教學、教研方面的能力、素質和廣博的專業基礎知識、實踐操作技能。

但就目前狀況來看,高職導游專業的師資要么是由歷史、地理、中文專業轉行,要么就是剛從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的研究生。他們從學校走向學校,從課堂走向課堂,既沒經過系統的師范教育訓練,又缺乏企業工作、生產實踐的經歷和閱歷,實際動手能力較差。據遼寧省統計,大學畢業直接擔任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師的占86.5%,而從企業調入的教師僅占7.4%,高職院校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僅占教師總數的18.5%,多數教師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實訓教學、現場指導都處于弱勢,與社會需要的那種既有淵博的理論基礎知識,又有豐富實踐工作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差距明顯。

(三)教學團隊教育理念陳舊

高職導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學以致用、實踐性強,能適應現代旅游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旅游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在進行專業教育時,應強調以能力本位,要求以活動帶動教學,通過行為引導、技能示范的方式使學生對理論與技能融會貫通。

而現實情況是,很大一部分教師沒有改變傳統教育觀念,教學方法還停留在照本宣科上,教學內容既不聯系實際,也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倡導教學方式方法多樣化的時代,他們在多媒體教學、語音教學等方面無法與時代接軌。同時,由于還有一部分研究生畢業的教師沒有經過高等職業教育的專門學習,雖然有著多年專業理論學習的經歷,卻不知道如何開展高職導游專業教學,于是只能照搬普通學歷教育的方式,甚至是研究生階段導師對他們的教育模式,這顯然與職業教育的特點格格不入,其教學方法和內容根本無法被高職導游專業的學生所接受,就更談不上能獲得知識和技能了。

(四)教學團隊輕視科研

在國家大力推進教育創新、科技創新的新形勢下,高職導游專業只有使科研走在教學的前面,把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教學內容才能不斷更新,也才能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創造性旅游人才,更好地服務社會。

高職院校強調職業教育,以培養具有高水平的實踐操作技能人才為目標,這使得高職院校教學團隊首先缺乏科研意識。有些教師認為在高職院校,主要是要提升自己的專業業務水平,其次才是理論和科研水平。科研意識的缺乏是導致高職院校教學團隊輕視科研的一個重要原因。其次,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導游專業缺乏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專業教師團隊在尋求橫向縱向科研項目方面有一定困難,教師團隊師資力量的匱乏使得該專業無法形成一支強有力的教學科研團隊,教師隊伍整體教學科研水平偏低。

三、高職導游專業教師團隊建設的對策

(一)抓專業帶頭人培養以促進優秀教學團隊建設

優秀教學團隊梯隊建設的重點應放在專業帶頭人隊伍建設上,它是旅游院校導游專業迅速發展的根本,是教科研水平提高的源泉,是樹立專業形象的關鍵所在。專業水平、專業成就比較高的專業帶頭人在教師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視的。專業帶頭人在教學引領和教學發展中的獨特作用,可以更好地立足教學實際,促進主體參與,發揮引領示范。

(二)培養“雙師型”骨干教師隊伍

要根據“雙師型”骨干教師的標準,以實訓基地為依托培養導游專業“雙師型”教師并達到規定比例。首先,要充分利用實訓基地的作用,有計劃地選派專業骨干教師到實訓基地掛職頂崗鍛煉,即以脫產或半脫產形式在旅行社、旅游景區景點受聘為導游、講解員等職,積累教學所需的職業技能和專業技能,以提高其實踐教學能力。其次,實行校企緊密合作的橫向項目或產品技術開發,鼓勵專業教師為旅游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強有力的科研技術支撐,強化鍛煉專業骨干教師的創新和科研能力。再次,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旅游企業培訓工作,走出學校,面向企業,參與旅游企業的員工培訓及產品客戶培訓,提升旅游企業的員工素質和理論水平。

(三)建立一支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

高職導游專業教學團隊在結構上應注重專兼結合,逐步加大聘請旅游企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專業課、實踐技能課兼職教師的比例,逐步形成實踐技能課程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建立一支數量穩定、技能高超的兼職教師隊伍,為導游專業優秀教學團隊的打造注入新的血液。

(四)完善專業教學團隊的目標考核機制

團隊教師培養目標能否實現,需要有科學的目標考核機制來激勵和保障導游專業優秀教師團隊的打造。例如,在實踐教學、校企橫向科研、社會實踐、綜合評價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目標考核機制,并將每一項按照其對優秀教師團隊的權重設定評分系數,在月度、季度、年度進行綜合評分。這樣,有助于清楚發現問題,在下一輪的團隊建設中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

團隊建設論文:關于高職院校生態教學團隊建設的外部環境探析

論文摘要:針對目前高等職業院校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建設基于“工學結合”與“專兼互融”的教學團隊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內外部環境作為支撐平臺。文章通過剖析當前高職院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生態環境現狀及存在問題,引出生態教學團隊的內涵特質和外部環境建設意義,提出外部環境優化方案,并以此為基礎從汲取師資力量、營造建設環境、健全保障機制、開拓發展空間、創造培訓條件五個方面進行策略研究,同時在專業教學團隊建設過程中展開實踐,為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提供一套外部生態環境優化參考模式。

論文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團隊;外部環境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不斷探索和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各高職院校在完成辦學定位、辦學理念的確立后,逐步將工作重心轉到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上來,尤其是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已經成為各高職院校的重點問題和熱點問題。打造高水平的專業教學團隊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及實施“工學結合”的重要保障,近幾年來,各高職院校在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方面都有一些嘗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時間和條件的限制,在專業教學團隊建設過程中考慮得比較多的是團隊自身的建設,而對團隊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內外部環境考慮得比較少,致使團隊建設受到環境的制約,建設效果不理想。

一般來說,人長期在什么樣的環境里工作和生活,就會形成什么樣的精神面貌,直接影響人的成長和工作效果。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充分認識到環境對人具有強大的壓力和動力,因此,在教師隊伍建設中,高度重視宏觀環境的建設,努力營造一個使人奮發向上,深感必須迅速提高自己的環境。構建生態教師團隊所需要的宏觀環境主要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其中外部環境即企業環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一、電力高職院校生態教師團隊建設外部環境分析

1.地域環境

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隸屬于國家電網湖南省電力公司,是湖南省唯一的電力類高等職業院校。作為湖南省電力公司的直屬部門,能與湖南省超高壓管理局、湖南省輸變電公司、湖南省電力公司實驗所等專業性很強的直屬部門同在一個城市,也就為學院與這些單位在業務上的溝通與交流提供了便利。

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歷史悠久,在電力高職類院校有一定的知名度。中南地區(包括6省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以電力類為主的職業院校主要有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相較而言,學院處于偏上水平,在中南地區具有相對較強的影響力。雖然湖南省內也有別的電力高職類院校,如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也設有一定電力類的系部,但是學院是省內唯一專業化的電力高職院校,有著先天的優勢。學院與省公司同在一城市,更能得到上級部門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

2.師資隊伍建設的外部環境

湖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原電力部直屬的長沙電力學院)、武漢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高校的電力類專業在全國同類大學中有著較強的影響力,學院長期與它們保持合作,在師資隊伍的引進上得到了強有力的保障。學院經常從這些高校聘請專家到學校進行理論培訓,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同時從電力行業建設和試驗單位聘請一線專家到學院進行專業實踐技能培訓。通過這些措施提高了學院教師的理論和實踐能力。

另外,學院依托湖南省電力公司,培養各類生態教師團隊中所需要的,具備實際操作技術和工藝的教師,同時從湖南省電力體系的一線兄弟單位聘請專業的兼職教師,補充生態團隊。通過安排在校專職教師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到生產一線學習,逐步形成實踐技能課程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專業課程由到一線學習過的專職教師講授的機制。

3.電力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

電力企業的招聘需求一直都很大,尤其是對具有工作經驗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更多,如設計工程師、電力廠長等核心崗位。電力行業人力資源教育培訓與企業需求不對等,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總的來說,電力行業人才現狀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電力企業規模較大,但是職工整體文化素質偏低,具有研究生和本科學歷的高素質人才不到25%。另一方面,電力行業基層崗位高素質人才具有不穩定性,在湖南省電力公司最近組織的一次調研中發現,目前電力行業基層組織的本科生、研究生一般工作2、3年便流向更高一級的崗位或者是管理層,這就造成基層高素質人才的缺乏。電力行業這種人才狀況的出現也為高等職業技術人才教育提供了契機。大力培養專業電力人才,建立和完善電力行業人才選拔機制,將是未來提升電力行業人才素質的一大發展方向。

4.電力高職院校教師團隊建設的行業環境

(1)學院與企業合作開發科研項目已形成常效機制。學校與企業合作開發科研項目是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與湖南省省內電業局合作開發了多項實訓項目并已投入使用,取得了專業經費投資和教學培訓的良好效果。同時,學院利用寒暑假安排專業教師團隊下現場學習調研,結合工作現場的一些實際問題,提出相應解決的科研和技改項目。

(2)學院與企業簽訂教師下現場掛職的協議。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依靠自身行業背景的優勢,與各地區電業局簽訂協議,不定期地指派專業團隊教師下現場進行掛職鍛煉,一方面解決了目前電力系統生產一線部門專業技術員工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師直接參與生產一線工作的機會,提高了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

(3)學院承擔了部分電力企業的員工培訓和技能鑒定工作。學院與企業緊密聯系,根據企業對員工的培訓需求,不定期委派團隊的專業教師到各地區電業局開展有關職業技能培訓。另外,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也是湖南省供用電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可同時對電力類學生和電力行業職工進行專業技能鑒定。學院利用供用電職業技能鑒定考評認證的平臺,要求專業教師參與考評工作,并通過規范考評員培訓制度,引導專業團隊的教師努力學習行業標準和新知識新技術,從而有效提升了整個教師團隊的專業技術水平。

(4)學院從企業一線聘請優秀的專業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高職院校教師團隊的建設始終圍繞“雙師”結構和“雙師”素質這一主線,不斷優化生態教學團隊的師資結構,注重專兼結合,逐步加大聘請電力行業、生產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專業課、實踐技能課兼職教師的比例。這批來自電力行業、企業精通生產操作技術、掌握崗位核心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有效地提高了學院電力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水平。同時,學院統一安排青年教師與兼職教師簽訂師徒合同,通過“一幫一、結對子”的方式幫助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為“雙師”型教師。

(5)學院為電力行業提供相關司法鑒定的技術支持。學院成立了專業的司法鑒定機構,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電力行業供用電事故、電力設施保護、電磁場和電氣噪音、電能不明損失等司法鑒定工作。通過對實際的相關電力司法案件提供專業技術咨詢,教師將理論知識應用到生產與現實生活當中,提高了學院的知名度,同時也密切了學院與電力行業的關系。

二、構建高職院校生態教師團隊建設環境的幾點思考

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還必須注意以下的問題:

(1)團隊的目標應根據團隊及其企業現有內外部環境資源及市場進行綜合評判,在團隊確實能做到的基礎上建立目標,目標不能定得太高,也不應太低,教師團隊建設目標應切實可行。

(2)目前崗位技術、專業、操作等能力是現有專業教師所欠缺的,所以必須保證有足夠數量的、來自行業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充實到教學團隊中來,結構上要專兼結合,比例上爭取各占50%。

這些師資環境可以如此搭建:第一,實施訪問工程師項目。訪問工程師項目旨在提高專業教師真實生產環境下的操作技能,掌握本專業在企業行業實際工作崗位的核心能力,制定符合企業需要的、滿足學生未來發展的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如每位二產類新進教師須在企業掛職鍛煉一年,三產類新進教師須在企業掛職鍛煉半年以上。第二,在校教師到一線行業企業兼職。積極鼓勵專業教師到行業企業兼職。專業教師需到人力資源處、教務處備案,教師至少參與一項與本專業有關的企業科研項目或技術、設備、工藝改革創新項目。第三,從企業招兼職教師。到企業招聘近幾年社會比較熱門崗位的一線員工。第四,在校建立熱門崗位相關的技術實驗室或校辦企業,讓在校教師積極參與。

(3)進行教師理念文化建設:第一,轉變教師的職業價值觀和相應的行為方式,提升職業境界;第二,要關注教師的反思和體驗;第三,經常組織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問題的研討,在教學中研究,以研究促進教學;第四,重視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第五,加強校外專業學者、教授及學術團體的指導;第六,加強優秀教師的培養。

(4)結合實際推行行之有效的激勵制度。采用從企業招兼職教師的激勵制度:給兼職教師一定的薪酬激勵,使其能拿企業和學校兩份薪水;采用教師到企業兼職方式的激勵制度:由人力資源處跟蹤掛職學習情況,隨時檢查到崗情況,不定期走訪新教師掛職鍛煉企業,通過企業人事部門、實踐崗位主管了解新教師掛職學習情況,并由企業人事部門、實踐崗位主管給出評價意見,將此作為新教師轉正、進編及確定崗檔的重要依據。另外,學校教師在電力企業的勞動不要企業支付報酬,學校給予教師一定的補貼;采用訪問工程師項目的激勵制度:為了更有效地調動專業教師的積極性,根據其所創造經濟效益的多少由學院進行表彰,并將此項列為職稱晉升的考核項目;采用在校建立熱門的崗位相關技術實驗室或校辦企業的方式的激勵機制:對取得的技術研究成果給予獎勵,并對在實驗室或校辦企業的教師一定的經濟補貼;對高新技術實驗室的研究進行獎勵,實驗室取得的成果對應國內省內的科技成果給予相應的獎勵。

(5)完善經費制度,確保經費充足。學校所需引進的兼職教師的費用;高新技術帶頭專家引進費用;高新技術成果獎勵;外送學校的兼職教師去企業的費用;高新技術實驗室建設費用及新型電力設備采購費用;學校教設備的升級費用;給與教師提升實踐能力及知識的各類方法的獎勵。

從社會需求來看,中小型城市技術性較強的崗位將是電力高職院校可以與高等院校競爭的主要市場。這類電力一線崗位具備技術性強、專業性高、良好的操作性等特征,這些方面也將是高職院校必須著力培養學生能力的方面。

三、結論

總之,高職院校教師團隊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培養適合理論教師成長為“雙師”型教師的生態環境,并利用校企合作,促進教師參與企業生產實踐,提高教師專業技術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反哺教學。同時,在進行高職院校教師團隊建設的時候必須因地制宜,緊跟時代步伐,依托企業,以人為本、人才強校,通過提高教師德育素質、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營造良好的團隊建設環境等一系列舉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專業能力強、結構優化、有企辦高職特色的精品師資團隊,從而達到企業和高職雙贏的目的。

團隊建設論文:論高校教學質量工程中的高效教學團隊建設

論文關鍵詞:質量工程 教學團隊 學術帶頭人 教學實踐平臺

論文摘要:教育部近期開展的高校質量工程建設中明確提出建設高效的教學團隊的任務,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文章通過對教學團隊內涵及特征的界定,探析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的途徑。

2007年7月教育部與財政部聯合了《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該意見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教學團隊與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意見中指出“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重點遴選和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的機制,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開發教學資源,推進教學工作的老中青相結合,發揚傳、幫、帶的作用,加強青年教師培養。鼓勵和支持校內及聘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高水平專業人才承擔教學任務和開設講座,推動雙語教學課程建設,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每年評選100名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大力表彰在教學和人才培養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教學團隊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強調,其重要地位得到了肯定。

一、團隊與教學團隊的涵義

美國學者卡曾巴赫和史密斯(Katezenbach and Smith)1993年提出的團隊定義認為“團隊就是由少數有互補技能,愿意為了共同的遠景目標、業績目標和方法而相互承擔責任的個體所組成的群體。”這個定義是目前大多數人認同的定義。另外,還有一些關于團隊的定義概括的也很好,如團隊是指具有共同的目標并為實現該目標而共同負責,成員之間相互分工協作而形成的正式群體。具有目標明確、相互依存、分工合作、責任共擔等特征。所謂團隊,是指在心理上相互認同、在行為上相互促進、相互作用,在利益上相互關聯、互為依存,為了共同的目標而結合在一起、具有共同歸屬感和完整的組織結構的群體。所謂團隊,是指一些才能互補、團結和諧并為負有共同責任的統一目標和標準而奉獻的一群人。團隊不僅強調個人的工作成果,更強調團隊的整體業績。以上的定義都體現了團隊是具有共同愿景、相互依存、技能互補、分工合作、共擔責任的一種組織。

對于教學團隊,目前并未形成統一的定義。劉寶存在《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促進本科教學質量提高》一文中認為“教學團隊是以教書育人為共同的遠景目標,為完成某個教學目標而明確分工協作、相互承擔責任的少數知識技能互補的個體所組成的團隊。”馬廷奇在《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目標定位與策略探析》一文中認為“教學團隊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推進教學改革為主要任務,由為共同的教學改革目標而相互承擔責任的教師組成。”孫麗娜、賀立軍在《高校基層教學組織改革與教學團隊建設》一文中認為“高校教學團隊的概念為:由某一專業或某一課程的教師組成的、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而相互協作、共同承擔責任的教師群體。”教育部《關于組織2007年國家級教學團隊評審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號)中對于教學團隊的組成是這樣規定的,“根據各學科(專業)的具體情況,以教研室、研究所、實驗室、教學基地、實訓基地和工程中心等為建設單位,以系列課程或專業為建設平臺,在多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中形成團隊,具有明確的發展目標、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隊結構,老中青搭配、職稱和知識結構合理,在指導和激勵中青年教師提高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方面成效顯著。”

本文中,筆者認為高校教學團隊是以教研室、研究所、實驗室、教學基地、實訓基地和工程中心等為建設單位,以系列課程或專業為建設平臺,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推進教學改革為任務,由跨院系、跨專業、跨學科,甚至跨校的教師組成的知識技能互補的、梯隊結構合理的組織。

二、高效教學團隊應具備的特質

劉寶存認為高效的教學團隊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共同的目標;(2)知識技能互補;(3)分工協作;(4)良好的溝通;(5)有效的領導。高水平教學團隊的績效才會產生乘數效應。這個關于優秀教學團隊特質的規定筆者認為特色不足,沒有能夠明確的概括教學團隊的特質,一般的團隊都具備以上幾個特點。

馬廷奇認為優秀的教學團隊具備以下特質:清晰的教學改革方向、合理的教學團隊組成結構、良好的教學實踐平臺、明確的教學改革任務要求。

《高校基層教學組織改革與教學團隊建設》一文中,認為高效的教學團隊具備以下特征,“一是成員的同質性和穩定性。二是目標的明確性和單一性。三是技能的學術性和弱差別性。四是協作的緊密性和互動性。教學團隊的建設應更加注重協作精神的錘煉和塑造。”

通過對以上觀點的比較分析,筆者認為,一個高效的教學團隊應該具備以下特征:一是具備清晰的教學、教改目標并且該目標被團隊成員普遍接受。只有在團隊內部形成了共同的愿景,團隊成員才能整合力量,實現乘數效應。二是具備合理的組織結構。首先要有出色的團隊領導,團隊中要有帶頭人,帶頭人應為本學科(專業)的專家,具有較深的學術造詣和創新性學術思想;品德高尚,治學嚴謹,具有團結、協作精神和較好的組織、管理和領導能力。其次團隊要具備合理的梯隊結構,團隊成員在年齡、職稱、知識結構上要科學合理,充分發揮名師的傳、幫、帶作用,實現團隊的技能互補和成員技能的共同提高。成員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特別是以名師為中心而形成的教學團隊可以充分發揮名師的傳幫帶作用。培養出一批批教學科研骨干力量。三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團隊應該具備較強的伸縮能力,尤其注重學科間的橫向聯系。隨著教學活動的日益復雜與深入,對于課程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僅靠一個院系的教師甚至一所高校的教師無法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這就需要組建跨院系、跨學校的教學團隊。所謂“跨學科的‘團隊教學’,則強調不同學科、專業或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師組成一個教學團體,面向一個課室的學生,聯合開設一門課程,協同完成教學任務。課程的進行方式可以豐富多樣,既有教師的聯合講授,又有學生自己對課程的參與,既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又有教師之間對講題的現場討論,既注重課堂內理論知識的學習,又強調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用于社會服務。”“有時候,教學任務不是完成一門課程的教學任務,而是完成一系列課程或者一個課程模塊、系列專題講座。甚至僅僅是一節課或者一個講座.也需要由具有不同知識技能的教師組建一個教學團隊。”劉寶存在文章中還提出了虛擬型團隊的概念,即“在遠距離通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將地理上、組織上分散的教師組織起來從而完成某一教學任務的組織形式.這種團隊很少面對面地一起工作。主要是借助遠距離通信技術和信息技術進行跨空間的教學。”四是團隊在教學工作和教學改革工作中成績突出。“教學工作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了解學科(專業)、行業現狀,追蹤學科(專業)前沿,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科學,教學手段先進,重視實驗/實踐性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在教學工作中有強烈的質量意識和完整、有效、可持續改進的教學質量管理措施,教學效果好,團隊無教學事故。積極參加教學改革與創新,參加過省部級以上教改項目如面向21世紀課程改革計劃、新世紀教學改革工程、國家級精品課程、教育部教學基地、國家級雙語課程改革、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計劃、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等,獲得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勵。重視教材建設和教材研究,承擔過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和國家級規劃教材編寫任務。教材使用效果好,獲得過優秀教材獎等相關獎勵。”

三、高效教學團隊建設路徑探析

筆者認為建設優秀的教學團隊必須重視團隊的內部建設及其外部環境建設,為其發展提供有力的內外部支撐。

對于內部來說,要打造結構、規模合理的教學團隊。

1.出色的團隊帶頭人。學術帶頭人是教學團隊的核心。團隊的學術帶頭人除了具備出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是某一個學科領域的學術權威以外,還要具備較強的領導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以及其它領導特質:“(1)誠信。信任是人們協作的前提。要贏得團隊成員的信任,領導者本身必須誠實、可信賴。研究表明,一個人能否獲得他人的信任,取決于以下五方面:①正直:誠實、可信賴;②能力:具有處理技術問題和人際關系的技能;③一貫性:行為的可預測性;④忠實:愿意為別人維護和保全面子;⑤開放:愿意和別人自由地分享觀點和信息。這五方面的重要性順序是:正直、能力、忠實、一貫、開放。(2)自信。古人云“自知者明,自信者強。”自信是人格魅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領導者要敢于和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3)親和力。領導者應當善于降低自己與下屬的心理距離,使下屬覺得自己平易近人。親和力有利于領導者與下屬的及時和有效溝通,為領導者正確做出各種決策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學術帶頭人要熱愛教學工作,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嫻熟的教學技巧,品格高尚,具有吸引人、團結人、凝聚人的品行修養和人格魅力。同時引導學術方向相同或相近的骨干教師向學術帶頭人靠攏。

2.合理的團隊結構。建設合理的團隊結構,團隊成員在知識技能、年齡、個性、職稱上要有較強的互補性,這將直接決定團隊的績效。同時,為了充分發揮教學團隊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教學團隊一定要注意教師梯隊的建設力爭帶好一幫青年教師,團結凝聚一批學術骨干,建設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隊伍。

3.有效的內部管理和運行機制。教學團隊的順利運轉,必須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與運行機制。教學團隊的建設是長期的過程,在于不斷的積累,不能急功近利。

在團隊內部要建立明確的活動規則,如明確的活動時間、活動地點、活動內容以及團隊協作的方式、溝通途徑和處理矛盾的原則等。完善團隊的運作機制,如帶頭人責任制,內部的目標激勵和競爭激勵制度,教學和教改問題的定期學習、研討制度,重大問題的民主協商制度,青年教師的培養制度,團隊自我評價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要使團隊的運行做到有法可依,在團隊內部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同時教學團隊的建設要同學生評教制度相聯系,教學改革以及人才培養效果的優劣,學生最具有發言權,通過分析學生評教中發現的問題有利于團隊工作的改進,對于長期健康發展作用重大。

4.良好的教學實踐平臺。高效教學團隊的建設必須同實驗教學基地、精品課程建設、教學改革項目、教材建設相聯系。這些教學實踐活動一方面為團隊建設提供了自我建設、自我發展的機會,更為建設成果提供了檢驗的平臺。在教學改革方面,學校要為團隊的平臺實踐提供政策傾斜,經費保障,保證團隊的教學改革研究工作順利開展。團隊成員必須在教學實踐平臺建設上不斷探索,緊密配合,創新思想,積累經驗,提煉特色,力求進步。

對于團隊建設的外部環境而言,學校必須為其提供強有力的外部資源支持,包括物質支持和制度支持。

(1)物質支持包括,為團隊提供活動需要的場地、設施、條件以及團隊成員的培訓機會等。學校要重視優秀團隊的建設,為建設提供專門的經費支持。

(2)政策支持。學校在政策方面要給予有力的支持。在教學團隊的組成上,引入競爭機制,遴選一批教學經驗豐富,學術能力突出的帶頭人,團隊成員知識和年齡結構合理,富有創新意識。學校要給予教學團隊充分的授權,如教學改革的自主權、經費與教師資源的使用權等。在學校的整體教學改革規劃上,要將建設一批高效的教學團隊作為學校長期建設規劃的一部份,制定合理的短、中、長期建設規劃,把教學團隊建設納入學校的整體建設規劃,給予充分的重視。學校要注重為團隊成員提供規范、長期的培訓計劃,為團隊提供定期的校際學習交流機會。學校要制定有利于教學團隊發展的激勵政策,對于有突出成績的團隊帶頭人和團隊成員給予物質待遇、職稱評聘等方面的支持與鼓勵,從而為教學團隊的健康發展營造具有競爭性的政策環境。要將教學團隊建設與現有的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驗教學基地建設結合起來,并把是否擁有優秀的教學團隊作為衡量這些項目建設成效的標準之一。學校要建設對于團隊的科學的評價機制和評價體系,即團隊外部對團隊整體進行評價的標準和方式,學校通過定期的教學評估檢測其成效。

團隊建設論文:論本科教學質量提升的教學團隊建設

論文關鍵詞:教學團隊;內涵;特征;作用;路徑

論文摘要:教學團隊是以教學工作為主線,以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及實踐基地建設、教學研究等為重點,以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為主要任務,以院、系、中心(所、室)等為建設單位,以教學科研等各方面優勢互補的教師建構的核心隊伍。在高校教師隊伍中,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從整體上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是貫徹落實“質量工程”、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水平的關鍵。

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強調加強教學團隊建設,要求“重點遴選和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開發教學資源,推進教學工作的老中青相結合,發揚傳、幫、帶作用,加強青年教師培養。”這表明,加強教學團隊建設是提高本科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

一、教學團隊的內涵與特征

教學團隊是以教學工作為主線,以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及實踐基地建設、教學研究等為重點,以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為主要任務,以院、系、中心(所、室)等為建設單位,以教學科研等各方面優勢互補的教師建構的核心隊伍。教學團隊具備5個方面的特征:

(一)有明確的教學建設目標

就高等學校發展的任務需求而言,教學團隊是以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為主要任務,由為共同的教學改革目標而相互承擔責任的教師組成。因此,教學團隊的建立應有一個明確的教學建設發展目標,即教學團隊應以學校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等教學基本建設項目為目標,開展教學研究,進行教學改革,有計劃、分階段地提高教學團隊的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教學團隊應在校級、省級和國家級的特色專業建設、精品課程建設、優秀教材建設和實踐教學改革工程中充分發揮作用。

(二)有清晰的教學改革方向

教學團隊建設要緊跟時展的趨勢,準確把握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方向,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不斷提高本科教學質量。

(三)有合理的教學梯隊

合理的教學梯隊是形成和建設教學團隊的基礎,為發揮教學團隊的作用,教學團隊的成員應在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和職稱結構等方面進行優化。教學團隊應由學術帶頭人領導,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體,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及教輔人員組成的梯次合理的人才隊伍,其中既有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優秀的名師,又有科研能力強的學術骨干以及實踐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的教輔人員。

(四)有優良的教學建設成果

優良的教學建設成果是衡量教學團隊建設成效的指標,教學團隊的建設成果應在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效果、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加以體現。在具體教學建設項目中應取得校級、省級或國家級的標志性成果,如教學成果獎、精品課程、特色或示范專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或者顯示出取得優秀成果的良好趨勢。

(五)有優良的學術研究成果

教學團隊應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工作,教學水平高、學術造詣深的優秀教師應發揮學術引領作用,帶領青年教師積極主動地進行科學探究,力爭取得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研究成果,并能夠將學科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學領域,有效促進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教學團隊建設對提升本科教學質量的作用

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教學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學團隊建設是提升本科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

本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取決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在教學團隊建設中,教學名師領銜擔任首席教授,發揮感召引導作用,支持團隊成員尤其是年輕教師赴國內外知名高校進修、攻讀學位,積極開展傳幫帶等形式的幫扶活動,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從而實現老中青相結合,不斷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責任意識,將年輕教師真正培養成為一線教學工作的中堅力量,努力培養結構合理、水平較高的中青年教師骨干隊伍,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

(二)促進教學拔尖人才(國家名師、省級名師)和骨干教師的成長

教學團隊中教學名師和其他具有高級職稱的團隊成員深人教學工作第一線,承擔本科生教學工作,使學生最大限度地享受優質教學資源,使教授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團隊成員在教學實踐和教學改革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僅能提升本科教學質量也為教學拔尖人才和骨干教師的成長提供良好的土壤。

(三)促進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提高

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提高是教學團隊實施實踐教學的目標,實踐教學是提升本科教學質量、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礎,是創新教育的平臺。教學團隊根據教育改革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以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通過實驗及實踐基地建設,培養大學生進行科學實驗和社會實踐,引導大學生進行科學研究,達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最佳結合,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四)促進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改革

教學團隊建設以推進教學改革為主要任務,在實踐中實施素質教育,用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最新的教學成果,使學生獲得新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國家培養大批的實用性人才。

三、建立高水平教學團隊的對策分析

高水平教學團隊的組建對提升本科教學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提高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一)以學術帶頭人和教學骨干為中心組建教學研究團隊

學術帶頭人和教學骨干是具有豐富知識,在教學、科研、服務、創新等方面能力突出的教師,但教師個體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形成以學術帶頭人為核心、以骨干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團隊,以教學科研為龍頭,才能使教學團隊的能力得到提高進而促進學校層級的提升。選擇好團隊帶頭人是培育高素質教學團隊的關鍵。團隊帶頭人是團隊的引導者、組織者、推動者,其作用主要在于設定團隊目標,制定計劃,組織協調,不斷創新進取。在高素質的教學團隊中,團隊帶頭人應為本專業領域的專家,具有教授職稱,具備豐富的教學、科研經驗和較深的學術造詣及創新性學術思想;致力于課程建設和科學研究,熟悉本學科的發展和教育改革趨勢,堅持在教學第一線授課;品德高尚,治學嚴謹,具有團結、協作精神和較好的組織、管理和領導能力,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創新能力強,具有親和力,善于同團隊成員溝通、調解內外關系,能夠營造和諧愉快的工作氛圍。團隊帶頭人要帶領教師不斷拼搏進取,要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根本上提升本科教學質量。

(二)以課程群組為單位建立教學團隊

傳統意義的教學團隊往往以教研室為單位,把一個教研室的全體教師稱為一個教學團隊。其實,真正意義的教學團隊應打破團隊成員的行政部門的劃分,而是以課程群組為單位來組織團隊成員,教師可能來自不同的教研室,甚至不同的系或學院。這樣建立起來的教學團隊其成員才能圍繞課程群組的教學建設工作發揮各自的特長和優勢,并在教學及教學改革工作中優勢互補,緊密協作,推動教學建設工作的開展。

(三)按“重點建設,分層推進”原則建設教師團隊

教學團隊的建設并不是遍地開花、廣種薄收之事,而應按“重點建設,分層推進”原則進行。通過教學團隊的建設,一方面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投身到本科教學改革、教學質量提高的“質量工程”中去;另一方面,應分層次建設教學團隊,在建設好學校級的教學團隊的基礎上,要選擇一批工作基礎好、建設目標明確、成效明顯、發展趨勢好的教學團隊進行重點扶植,沖擊省級、國家級教學團隊,并對不同層次的教學團隊給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和專項經費支持。

(四)加強交流溝通,增強教學團隊的凝聚力

教學團隊的凝聚力是指團隊成員間相互吸引、共同參與團隊目標的程度。教學團隊的凝聚力是團隊的粘合劑,是維持教學團隊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教學團隊的凝聚力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團隊內部的人際關系質量,即情感因素、價值觀念的一致性以及團隊目標內化為個人自覺意識與動機的程度。因此,在教學團隊的建設過程中,要十分重視團隊凝聚力的培育,使團隊形成一種榮辱與共、休戚相關的利益共同體。

(五)以學生為本,教師為主體,營造良好的教學團隊建設氛圍

教學團隊的建設離不開良好的氛圍,包括學校的大氛圍和團隊內部的小氛圍。從學校方面來看,學校應真正營造出一種以學生為本,教師為主體,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學術氛圍。學校相關部門應為教學團隊的建設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和幫助,積極協調各方面力量,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良好的工作平臺、充足的軟硬件條件、周到細致的服務。這樣才能使教師潛心研究和創新,嚴謹治學,施展才能。從團隊自身方面看,團隊內部應形成一種暢所欲言、寬宏包容、團結協作的工作氛圍,讓每個成員的優勢都得到充分發揮,形成合力,發揮團隊的巨大作用。

(六)建立有效的教學團隊內部管理及激勵機制

有效的教學團隊內部管理機制是教學團隊健康發展的關鍵。教學團隊要積極參加教學改革與創新,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方案、教學制度、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考核方法、教學建設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的研究,如建立學校評價、學生評價以及團隊內部自我評價相結合的制度,促進專業課程建設,鞏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也要給予教學團隊充分的授權,如教學改革的自主權、經費與教師資源的使用權等,經費主要用于教學改革與研究、團隊建設與教學質量考核獎勵等,在教學改革目標與模式確定之后,教學團隊應緊跟教學改革的步伐,了解專業、行業現狀,追蹤專業前沿,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的規律和趨勢,不斷吸收教學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在教學團隊內部要通過目標激勵和競爭激勵等方法,強化團隊帶頭人的責任機制和團隊成員的末位淘汰機制;要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智慧和創造力,建立教學改革問題的定期研討機制、民主協商機制,形成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建設高水平且富有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是提升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也是深化教學改革、推動教學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決定著高校的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也是國家基礎研究和高科技領域創新的一支生力軍。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人才培養的認識、更新觀念、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高水平教學團隊建設,為提升本科教學質量提供根本保障。

團隊建設論文:試論地方普通高校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論文關鍵詞:地方普通高校 專業教學團隊 研究與實踐

論文摘要:從探討教學團隊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總結了教學團隊的五個基本特征;以某普通高校園藝專業教學團隊為例,探討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五大基本內容和任務,并結合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實踐,論證了教學團隊在專業建設、教育教學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快速發展,教育教學質量問題已成為目前教育界關心的主要問題。2007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頒布了《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簡稱“質量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對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明確提出:“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重點遴選和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的機制,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開發教學資源,推進教學工作的老中青相結合,發揚傳、幫、帶的作用,加強青年教師培養。”教學團隊建設是推動高等教學改革與教育創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本文在其它學者關于教學團隊的基本概念研究基礎上,分析了教學團隊的基本特征,結合園藝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對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基本內容和任務及教學團隊在專業建設、教育教學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教學團隊的概念與基本特征

近年來,學術界對教學團隊涉及到的理論問題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教學團隊的概念及內涵;教學團隊的基本特征;教學團隊建設的內容;教學團隊的構建原則;教學團隊的價值取向;教學團隊在教學改革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中的作用;教學團隊的管理以及我國在教學團隊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等方面。

1.教學團隊的概念。綜合現有的文獻資料,對教學團隊概念的界定,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基于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中從“團隊”的概念延展的“教學團隊”概念。該理論認為“團隊(Team)”是由員工和管理層組成的,具有一定互補技能,愿意為某一共同目標而相互協作組成的一個共同體或正式群體。有5個基本構成要素(5P),即目標(Purpose)、人員(People)、定位(Place)、權限(Power)及計劃(Plan)。“教學團隊”作為團隊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具有團隊的一般屬性,同時體現“教學團隊”的特殊性。因此,從這一理論延展,“教學團隊”的概念較多的表述方法是“教學團隊是由教學科研實踐能力互補,并為負有共同責任的統一目標和標準而協作的教師組成的正式群體”;“是以學術帶頭人為核心,以知識技能互補的教師為主體的學術組織”;“由少數技能互補,愿意為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而分工明確,相互承擔責任的教師組成的隊伍”;“指在高等院校中,由一定數量業務能力互補、教齡年齡梯次和職稱結構合理的教師組成。他們認同于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等方面的共同目標,并能夠積極配合、密切協作、分擔責任,其行為和諧統一,為共同打造品牌專業和精品課程而努力的集體”。另一種是基于教育部、財政部“質量工程”中對教學團隊的要求進行的概念界定。“教學團隊”是“由某一專業或某一課程的教師組成,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而相互協作,共同承擔責任的教師群體”;“以教學工作為主線,以先進類重大的教學改革項目為牽動,以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基地等建設為重點,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建設的核心隊伍”;“為完成共同的教學目標、建設目標,由教學任務相近的教師組成,由教學水平高、學術造詣深的教授領銜與負責,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與年齡結構,有效的溝通與合作機制,有合理配置教學資源的途徑,經常性地開展教學內容與教學改革的教研,經常性地開展教學經驗交流,經常性地開展學術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實現攜手前進的教師群體”。

2.教學團隊的基本特征。近來來,不少學者根據教學團隊的概念的界定,對教學團隊的基本特征進行了較多的探索,筆者認為,教學團隊最主要的基本特征體現在五個方面。①有明確的建設目標。明確的目標是教學團隊組建和形成的原動力,也是教學團隊建設的歸宿。目標應是多層次的,如專業教學團隊,其目標是建設具有示范和輻射功能的達到某一等次的品牌專業、特色專業或優勢專業,由于專業建設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可以有下一層次的目標,如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基礎條件、師資隊伍、課程建設、實踐教學、教學管理等均是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目標;但不論組建何種類型的教學團隊,其頂層目標應該只有一個,就是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社會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②有結構合理的人員梯隊。人是決定性的因素,團隊目標最終是通過人去實現的。因此合理的人員梯隊,其合理性體現在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專業領域結構,甚至性別結構等多方面。一個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是完成團隊目標的根本保證,也是團隊建設是否可持續的決定性因素。③有分工協作的團隊精神。團隊的意義所在是成就事業,盡管在成員類型上,有團隊負責人、團隊核心(骨干)人員和一般人員,在分工上承擔不同的任務,但教學團隊所承擔的任務和所實現的目標隨著學科領域的發展、交叉和融合,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需要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共同攻關。分工明確又相互協作,才能形成“整合效應”,達到1+1?2的效果。即使團隊成員是強強組合,但各自為政,一盤散沙,也很難完成團隊目標。④有保證團隊持續運行的長效機制。教學團隊的最終目標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達到這一目標,教學改革是必由之路,改革的結果或是成功或是失敗,成功的成果如何分享、失敗的風險如何分攤,如何發揮團隊成員的積極性,能動性,就必須建立完善的保證團隊持續運行的長效機制。它是實現團隊目標,保持團隊協作精神的制度保證。⑤有明顯的績效或取得績效的趨勢。績效明顯是衡量教學團隊建設成效的指標,教學團隊的成果應在教學水平、教學效果、人才培養質量、教學條件建設等方面加以體現,如在具體的教學建設中取得的各級教學成果獎、精品課程、示范中心、品牌(特色)專業等。或者通過教學團隊的短期建設,有取得明顯績效的良好趨勢。

二、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主要任務

教學團隊的建設任務,由不同的學者給予了不同的論述,我國目前對教學團隊的建設任務大部分集中在課程建設的研究上,而對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任務的研究報道不多。以湖北省省屬普通高校湖北民族學院的園藝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為例,我們根據園藝專業建設的基本內容確定的園藝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其基本目標是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根據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趨勢,適時跟蹤人才需求狀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生產實踐、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在校級、省級、國家級品牌專業、特色專業建設中取得明顯績效。

2.專業辦學條件的建設。其基本建設任務是加大教學經費的投入,加強教學科研設備、專業圖書、網絡資源和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在校級、省級、國家級等各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習實訓基地、重點實驗室建設及教學研究成果方面取得明顯績效,達到“設備精良,條件優越”的目標。

3.課程建設。其基本任務是加強課程體系的改革,構建適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和規格的核心課程群;深化教學內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教材的選用與建設。在校、省及國家級精品課程,優質課程的建設中取得明顯績效。

4.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其基本任務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宗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驗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教學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明顯績效。

5.教學管理建設:其基本任務是修訂和完善教學規章制度,改革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系統;使教學管理、教學運行、教學評價達到規范化、系統化。在教學管理方面取得明顯績效。

三、專業教學團隊在專業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根據教學團隊的基本特征和教學團隊建設的內容和任務,本文以湖北民族學院園藝專業教學團隊為例,論述專業教學團隊在專業建設、教育教學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的重要作用。湖北民族學院園藝專業教學團隊,在園藝專業開辦20年后于2003年開始組建,經過7年的建設和發展,目前已成為一支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良好,精誠團結,開拓進取,相對穩定,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該團隊現有專任教師19人,平均年齡41歲,其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講師3人,高級職稱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4.2%;有博士11人,碩士以上學歷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3.7%;有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省級突出貢獻專家2人,湖北省優秀教師1人,學校第一、二、三屆教學明星3人。該團隊于2004年確定了園藝專業建設的總體目標:“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提高本科人才質量、培養一批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專門人才為核心,加強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專業建設工作,使我校園藝專業達到設備精良,條件優越,師資雄厚,教學優秀,在同類型高校中具有輻射示范作用,具有自身特色與優勢,且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本科專業。”并在總體建設目標基礎上,確定了五項專業建設的基本任務,根據分塊目標和任務,在專業教學團隊中,按照團隊成員的專業技能和分工,確立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專業辦學條件建設、課程建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和教學管理建設等五個小團隊。發揮各負其責和通力合作的團隊精神,制訂了《園藝專業教學團隊運行的管理機制和實施辦法》,通過七年的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通過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研究,先后于2004年、2006年、2009年和2010年4次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四年的立項建設,2008年完成了“湖北省生物學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建設任務。隨著“高海拔地區蔬菜產業模式的建立與推廣”、“武陵地區柚類種質資源圃”和“農業現代化工廠育苗基地”的建立,園藝專業的本科教學實驗室、科研創新基地以及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得到了根本改善。在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管理制度、課程與教材建設、實驗及實踐教學、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進行了深度改革;近五年來先后承擔湖北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7項,校級教研項目14項,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及教育研究成果3項;共建設省、校、院三級精品及優質課程10門,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該專業2008年被湖北省教育廳授予“湖北省高等學校本科品牌專業”稱號,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園藝專業教學團隊也被確定為“湖北省教學團隊”。

團隊建設論文: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課程團隊建設研究—以外貿英語課程群課程團隊為例

論文關鍵詞:高職外貿 英語課程 群課程團隊 建設效果

論文摘要:高職院校課程團隊建設有利于整合教學資源,推進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在分析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課程團隊構建的前提條件及建設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外貿英語課程群課程團隊的工作重點。

1外賈英語課程群的提出

所謂課程群是指,課程群是以一門以上的單門課程為基礎由三門以上的性質相關或相近的單門課程組成的一個結構合理、層次清晰、課程間相互連接、相互配合、相互照應的連環式的課程群體。2009年筆者發表了《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課程群建設探討》一文提出了包括外貿英語函電外貿英語視聽說和外貿崗位英語三門課程的外貿英語課程群的概念,即以外貿英語視聽說為核心涵蓋基礎課程“外貿英語函電”和對其進一步拓展延伸的“外貿崗位英語”作為三門外貿英語課程群課程,目前已經取得了初步效果。

2.課程團隊構建的前提條件及建設目標

2.1構建前提

(1 )成員間相互補充的知識技能。這里主要是指在成員組成上要特別強調有一定數量的來自企業行業的技術骨干和專家融入到課程團隊能夠實現理論性和實踐性的有機結合。

(2)團隊成員的相互信任。課程團隊中的每個人對其他成員都應該尊重和信任對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深信不疑。

(3)成員能夠實現有效的分工合作。面對教學改革目標團隊的每個隊員都有明確的教學改革任務,但任務聯系緊密,成員之間相互支持配合,能夠服從大局為了共同目標的完成能負起工作與配合其他成員工作的責任。

(4)成員內部能夠進行良好的溝通。團隊成員之間、團隊成員與團隊帶頭人之間都能以他們可以清晰理解的方式傳遞信息.大家暢所欲言,及時消除誤會.達成一致。

2.2建設目標

課程團隊是以教書育人為共同的遠景目標以開展教學研究與改革為主要途徑為完成目標任務而進行分工協作共同承擔責任的部分知識技能互補的教師所組成的團隊。高職外貿英語課程團隊建設要遵循高職教育教學規律根據語言類課程的特點及其內在聯系,在將單一課程整合成課程群的基礎上進行。通過團隊合作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3建設外貿英語課程群課程團隊的工作重點

3.1吸收企業人才。形成專兼結合的課程團隊

對高職院校的課程團隊強調專兼結合實際上是根據高職院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思想和鮮明的辦學特色以及人才培養目標將行業、企業的技術骨干和專家納入課程團隊,實現深度的校企合作。這有利于改善雙師結構,推進師資隊伍建設特別是雙師型隊伍建設,保證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3.2增加團隊教師培訓與學習機會

具體措施可以包括:選送教師參加外貿英語或商務英語培訓:購買相關外貿英語學習資料。(2)定期選派教師去國內外貿專業建設較好的學校作訪問學者或參加其他短期交流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水平。

3.3針對人才需求變化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

外貿英語課程群課程團隊.應緊密結合外貿專業的發展趨勢,積極進行本課程群教學研究開展教學改革的討論和實踐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幾個方面實現課程群教學的改進.加強與其它高校相關專業.學科教學的經驗交流探索適合本課程知識特點和學生特征的啟發式教學研究式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

3.4完善教材及其他教學資源

課程教材方面。三門課程均應選用高質量的教材和教輔資料在經驗充足和時機成熟的時候組織團隊成員可以分工合作進行教材的編寫把優秀的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其他教學資源。除了教材之外還要廣泛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如建設學校共享教學資源平臺、教學論壇與教學網站:推薦優秀外貿英語課程與相關知識網站等。

3.5合理分擔課程增進協作提高教學水平

總結以往授課情況進一步結合團隊成員各自的優勢合理分工,相對固定成員的任教課程同時注意相互配合。尤應強調的是.第一外貿英語課程群所包含的三門課程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可能有重疊的地方因此課程組成員在確定教學內容的時候要統籌兼顧,要盡量拓展整個課程群的覆蓋面.減少課程之間的重復。第二、三門課程之間教學難度是有所區分的.外貿英語函電作為基礎課程學生掌握相對容易難度較低外貿英語視聽說培養聽說能力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語言運用能力 外貿崗位英語作為外貿英語知識的綜合運用難度最高所以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難易程度.選用適當的教材內容及教輔材料逐步培養學生的一聽說讀寫譯技能。

3.6以科研促教學,把科研成果引入課堂

團隊各成員應及時將自己的科研成果恰當地引入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理論知識并啟迪其創新意識.以科研促教學的作用。團隊教師可將自己的研究體會傳授給學生激發其學習外貿英語的熱情,引導學生進行外貿英語學習方法等研究。

4、結語

課程團隊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不僅有學校行政部門的協同配合而且有賴于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只有團隊成員不斷吸收教學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充分發揮創造力,才能實現課程團隊建設的目標。

團隊建設論文:試析地方本科院校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師資團隊建設

論文摘要:師資是高校最重要的資源,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基礎,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師資團隊建設作為地方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成為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資源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地方本科院校應該制定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對策和師資團隊建設的運行機制。

論文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高層次人才引進;師資團隊建設;運行機制

在2010年5月26日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在講話中指出:“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問題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人才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高校而言,師資是最重要的資源,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的主體力量。作為大眾化高等教育主力陣地的地方院校,對于擴招后面臨的人才競爭壓力,在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同時,也應重視自身師資的培養,把構建學術團隊、增強師資隊伍的競爭力量作為地方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頭等任務。

一、對地方本科院校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思考

(一)地方本科院校引進高層次人才的重要性

地方本科院校大多都是近年來由專科院校升格而成,這類院校的師資力量都比較薄弱,高層次、高職稱人才缺乏,不能滿足本科院校所必需的教學和科研要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引進人才已成為此類院校的重要工作,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引進高層次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除了充實師資隊伍數量,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引入不同的思維方式,通過引進人才與原有人才的交流融合,使原學科得到突破和創新。其次,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可以使地方本科院校特別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迅速組建和帶動一批學科的發展,開展與國內外接軌的教學和研究活動。再次,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可以促進本校教師迅速成長,可以使現有教師在科研上少走彎路,其知識得以交流和快速更新。對于年輕教師,通過高層次人才的傳、幫、帶,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他們的求實精神、科學態度也將潛移默化地影響本校的青年教師。最后,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可以給現有人才帶來壓力,促進了學術上的良性競爭。

(二)對地方本科院校引進高層次人才工作的體會

1.建立適合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定位的高層次人才的評價機制。要對高層次人才有一個正確理解,一般來說,高層次人才是指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的學歷學位或副高以上職稱,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具有出眾才智、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技術技能,這些人才通常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骨干、教學骨干和學科帶頭人等。因此,在引進高層次人才時,要根據這些特性,建立高層次人才引進的評價程序和機制,對人才的素質、知識、能力、水平綜合進行客觀、科學的評價,真正引進符合學校要求的人才。這首先要做到公開透明,面向全社會招聘,廣納賢才;引進人才機構要健全,各個環節考慮周全,程序嚴格。然后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考核機制和評價體系,主要以業績和能力為導向。要針對科學的不同特點,根據崗位類別、層次的不同要求,建立和完善不同層次和不同專業的人才評價標準和符合高層次人才特點的考核機制,制定以業績為核心,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人才考核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使考核方式和評價指標要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出高質量、高水平的學術和研究成果。

2.引進高層次人才人做好科學的規劃,避免人才的高消費。首先,在高層次人才引進中,學校要根據自己的發展規模和學校的特色,制定好科學的、遠近適宜的人才引進規劃,既要適度超前,更要滿足緊缺需要。如對傳統優勢學科專業教師,可以引進高水平并對前沿研究領域成果豐富的高層次人才;對新辦專業的高層次人才要加大力度,引進有足夠數量的人才來滿足基本的教學和科研。不管是傳統優勢學科專業還是新辦專業的高層次人才的引進,都必須考慮梯隊的建設,將梯隊建設納入規劃之中,使人才隊伍可持續發展。其次,在制定人才引進規劃的過程中,要根據本校所處地理區位、層次規模、財務狀況,分析學校當前已有人才的能力、結構和學科布局,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人才引進政策,包括為引進人才提供的經費額度以及優惠的項目類別,避免重復引進和人才高消費。最后,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可采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兼職、雙聘、短期工作、長期交流合作、交叉任職等各種方式合理引進高水平人才和學術權威,引智不引人,達到人才資源共享的目的。

二、地方本科院校師資團隊建設的培養及運行機制

引進高層次人才作為學科(術)帶頭人對帶動整個教師隊伍水平的提高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師資團隊建設已成為地方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地方本科院校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來構建師資團隊、增強師資隊伍的競爭力是首要的任務。

(一)明確辦學定位,建設適合自身校情的師資團隊

我國本科類大學主要分為研究型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和教學型大學。地方本科院校一般都屬于教學型大學。所謂教學型大學,就是以本科教學為主,培養本科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同時進行一定教研和科研任務及承擔地方社會的橫向科研項目,個別專業可以承擔少量碩士生教學和少量的專科教學任務。教學型大學是實現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主力軍。教學型大學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在辦學類型上,以教學為主,科研規模小;在辦學層次和人才培養規格上,以培養本科生為主,經過批準也可以培養少量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規格是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辦學特色上,主要是打造教學工作特色;在科學研究上,立足教學研究、服務人才培養,立足應用研究;在服務社會方面,立足地方實際,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因此,根據教學型大學的特點,地方本科院校的學科師資團隊應是教學型的,在建設師資團隊時要充分考慮這些特點,在引進、培養和選拔師資團隊人選時應注重教學為主,重點考核成員中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當然也要兼顧其科研能力,因為科研和教學之間是可以相互促進的。

(二)重視制定科學合理的師資團隊“隊長”的培養和選拔機制

師資團隊“隊長”就是平常說的學科帶頭人。由于學科帶頭人是師資中的骨干力量,是學科團隊的核心,他的水平直接影響該學科發展的方向和力度。因此,選好學科帶頭人對一個學科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要制定一套科學的培養和選拔學科帶頭人的機制,要充分考慮培養和選拔對象在學術界知名度,了解其學術水平和開拓精神,科研能力及已經取得過的科研成果,考核其協調管理能力和團體協作意識,了解其師德和教學水平。由于學科帶頭人綜合水平高,一般地方本科高校自身產生學科帶頭人有較大困難,因此,此類高校的學科帶頭人一般都靠引進高級人才來實現。但自身可以有目標來培養自己的學科帶頭人,依據帶頭人應具備的條件和標準,評選出一批本院成績突出、潛力巨大的青年骨干,明確培養目標,落實具體培養措施,盡最大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學科帶頭人。對已選出的青年教師,領導們應予充分信任,大膽使用,并實行目標管理。

(三)建立師資團隊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師資團隊成員在專業建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各院校要盡可能創造條件,使他們能夠安心教學、努力鉆研。為此,學校應采取多種激勵機制,鼓勵教師間的合作,用政策傾斜的方式引導和支持教研團隊的建設。比如,對在團隊合作領域中所出的科研和教研成果給予大力獎勵,通過團隊力量申請到的高水平的科研和教研項目給予高規格的獎勵。學校制訂計劃,分批分期安排學科帶頭人和團隊中的骨干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以此拓寬視野,提高學術水平,了解學科前沿;主動承擔所在學科的協會會議,通過會議,交換學術想法,共同提高學科研究的水平。鼓勵團隊中的其他成員積極參加教師進修班,參加國內訪問學者培訓,同時,鼓勵他們在職攻讀高學位,特別是到知名大學博士后流動站進行科學研究,擴充專業知識,以此進一步提高教學、科研能力和水平。另外,為了使團隊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學校要注重后備隊伍人員的引進和培養,對定為后備隊伍的成員,在導師的指導下,加強“站講臺”環節的訓練,積極參與教育教學實踐,通過申請校級教改課題和校級科研項目的立項,給自己壓擔子,從而提高教學和科研能力和水平。當然,在給予團隊激勵的同時,也要重視對團隊績效的評價。要制定一個明確的團隊戰略目標,建立團隊成員績效評估體系,包括社會評價、教師能力、教師的成長與學習、學生評價,同時,組織專門的工作績效評估委員會來進行評分,實行評價維度多元化,進行全方位的績效評價。通過這些更可信、更公平、更有效的評價得出的結果,作為激勵團隊及其成員的依據。

總之,就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狀況而言,師資學科團隊的建設是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其艱巨性主要體現在選擇培養對象、引進團隊帶頭人、全方位培養教育及穩定這支隊伍等方面,這就需要廣大教學管理工作者的艱苦努力和長時間的堅持不懈的細致工作。

團隊建設論文:試論小學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

論文摘要:教學團隊建設已成為當前學校提高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抓好教學團隊建設,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利于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有利于復雜的教學問題的解決處理和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教學團隊的建設要從建立首席教師負責制、團隊管理自主制、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和形成合理的團隊結構幾個方面著手。

論文關鍵詞:教學團隊;教師隊伍建設;教師專業發展

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始終是學校改革發展的永恒課題,其中關鍵一環就是加強教學團隊建設。

一、教學團隊的內涵與意義

教學團隊是以學生為服務對象,以自主發展意識較強的善于相互協作、溝通的一線教師為主體,以教學工作為主線,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為指導,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為目標,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為主要途徑,以學校的基于問題的學習及科研項目為牽動,以專業自主發展、生成職業幸福感為重點的開展教學研究和提升辦學質量的核心隊伍。建設師德高尚、業務精湛、規模適度、結構優化、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學團隊,有利于教師間的相互協作與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利于發揮名師的引領示范作用,促進青年教師的培養,有利于復雜的教學問題的有效處理和實現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

二、教學團隊的建設與管理

為了保證教學團隊的有序運行,必須加強教學團隊的管理,完善教學團隊建設的相關制度與政策,建立一套有利于教學團隊發展的政策和制度,確立名優骨干教師在團隊中的權利和地位,擴大教學團隊的管理自主權。

1.首席教師負責制

制定團隊首席執行教師聘任細則和團隊發展保障細則,對聘任條件、聘任方法和學習制度、管理考核制度做出詳細的說明;建立由領導班子和團隊首席執行教師組成的團隊學組,對學習共同體實行扁平管理,負責督促、指導教學團隊開展學習研討。這樣,領導不再搞行政干預,而是作為學習者、引領者,與教師共同參與學習研討,在活動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同時角色的轉換,也使教師群體更愿意接受和吸納指導者的意見,使團隊學習更具實效性。

2.團隊管理自主制

教學團隊負責人在改革教學模式、內容和方法,制定團隊工作計劃、決定團隊成員的組成、調控內部經費使用、考核與評價成員、制定分配辦法等方面均應有相當的自主權。而學校管理層則從發號令者變換成團隊的指導者、支持者和服務者,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體制與機制來為團隊建設提供保障。每年初,由首席執行教師提出自己年度主攻的課題,并向全校教師進行闡述,教師自愿申報參加課題研究,首席執行教師將申報者組成一個團隊,共同開展該課題的研究,共同提升,共同發展。

3.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

要使教學團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吸引力,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必須建立有效的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在職稱評聘、外出培訓、人才選拔、科研立項、年度績效考核等方面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使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學校對自己貢獻的認可和客觀、公平的評價,保證教學團隊的高效運轉。在教學團隊內部,實行教師競聘上崗,促進專業教師的合理有序流動;建立學校評價、學生評價與團隊內部自我評價相結合的評教制度,為教學團隊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運行機制的保障。

4.形成合理的團隊結構

教學團隊應根據專業、課程建設的需要,及時提出隊伍培養、調整、補充的意見和建議,有計劃地進行骨干教師、教學名師的選拔與培養。制訂青年教師的培養、進修規劃,充分發揮有經驗的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

5.提升團隊整體的教學水平

要積極了解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信息,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圍繞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考試方法,促進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積極開展集體備課、觀摩教學、經驗總結、試講、教師培訓、專家報告、專題討論等教研活動。通過各種切實有效的活動,加強教學經驗的交流,提高教學水平和師德水平。要鼓勵團隊教師積極參與科學研究,提高學術水平,以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教學團隊的運營

1.引入“六頂思考帽”方式,不斷提升教師思考問題的能力

所謂“六頂思考帽”方式,即六種特定類型的思考方式,用不同顏色的六種思考帽,代表著六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它提供了“平行思維”的工具,運用的關鍵是思考者要學會將邏輯與情感、創造與信息等區分開來。戴上任一頂帽子都代表著一種特定類型的思考方式,它只能允許思考者在同一時間內只做一件事情,從而避免將時間浪費在無意義思考和互相爭執上。如:評課時大家首先都戴上白帽子,向每位評課者提供自己發現的信息,接著又同時戴上紅色思考帽表達自己的感受;接著戴青色帽子的教師提出自己的建議,戴黑色帽子的教師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最后由戴藍色帽子的教師綜合大家的意見,揭示問題,引發大家的思考。

通過六頂思考帽引領教師從不同的思維角度,以不同的身份,參與到研討評議活動之中,關注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產生的新問題、新困惑,在實際場景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推動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觀察和反思,幫助教師制訂改進計劃,實現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2.開展“觀課議課活動”,不斷提升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團隊的工作重心要放在改進課堂教學方法上,以教學方法的改進為切入點,著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在“觀課議課”活動中,講課教師完成問題積累,形成改進策略,逐步實施,形成風格雛形;聽課教師對比提升,幫助教師尋求最佳解決策略;團隊首席執行教師幫助團隊教師識別問題真偽,判定策略得失。三方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團隊觀課議課要關注教者的設計意圖,圍繞所用的教學方法談其優勢和劣勢所在,同時對別人的思考進行不斷的反思,切實提高團隊每一位成員的研究力和學習力。

這里的觀課議課不再是簡單的看和評。而是構建了四個板塊的立體流程,即研課——問題預設、磨課——加工生成、觀課——課堂“捉蟲”、議課——思辨達成。基本做法是:1)先由團隊教師以六頂思考帽的形式研究怎樣開展教學,利用課前測查找學生存在的問題,確認學生知識前量的儲備情況;2)利用模擬課堂發現預設中的問題,研究解決的方法,共同確立教學目標,設計核心問題;3)團隊教師課堂“捉蟲”并一起共同制作視頻案例進行提升,教師們通過研討共同明確視頻案例中的問題,確定案例主題和案例重點分析解決的問題;4)結合案例主題形成問題的解決策略。

3.搭建互助共進平臺。不斷提升團隊教師的學習力

(1)自悟研訓平臺

旨在提高教師的本體性知識的水平,更新條件性知識,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提高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水平。主要包括閱讀和培訓。其流程為:

獨立閱讀的流程為:個人閱讀—做筆記一寫讀后感一與其他教師交流學習心得。要讓《靜悄悄的革命》、《誰動了我的奶酪》、《魚的故事》、《這是我們的船》這類引發思考、催化團隊共進的書籍成為每位教師的枕邊讀物;要讓名師成長系列叢書,成為校內骨干教師模仿、津津樂道的共識;要使各學科課程標準成為教師教學的行動指南,要讓每位教師對各學段目標爛熟于胸。

集體培訓的流程為:專業引領下的課標解讀一案例研究一網上學習一問題解答一個人實踐。可以邀請學科研究人員對教師進行培訓,對課標進行重新解讀;教師要對個人進入課改幾年來的教學行為進行回顧,審視自己落實學段目標的程度和能力,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2)問題驅動平臺

旨在使教師利用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自悟和合作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使每位教師緘默性知識得以豐富。主要方式為發現、自省、主題交流和交互提升。

發現的主要流程為:集體備課~常態教學~同伴“捉蟲”一集體會診一二次備課一二次教學。自省的主要流程為:教前反思與設計一教學實施(教中反思、二度設計)一六帽評課(教后反思)一敘事研究(記錄反思)一共享收獲。主題交流的主要流程為:預設主題一課例實踐一集體研討一生成新主題一新課例實踐一再次研討。要力求在發現、自省流程中通過個人反思、團隊互助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教師對學段目標和教材的把握能力。交互提升包括兩條渠道,即對話渠道和網絡渠道。對話渠道:提出主題(主持人)一各抒己見(沙龍)一提煉共識;網絡渠道:個人發帖(論壇、博客)一參與者自主交流一專家點評。

要發揮校園網上的BBS論壇的作用,構建學校內部的博客群和網上備課系統,充分利用學校的網絡資源,使之成為教師進行交流互動的平臺。學校還可承辦區級uc專題論壇和備課活動,為教師的學習和展示搭建平臺。

四、教學團隊的提升與發展

教學團隊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學團隊無論從形成上還是從取得一定成就上都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團隊發展的規律,長遠謀劃,細心呵護,使教學團隊得以健康有序的發展。另外要擺正學校管理與教學團隊行使自主權的關系。教學團隊的發展主要取決于團隊及其成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的發揮。學校要正確處理學校管理與教學團隊行使自主權的關系,充分放權給教學團隊,激發其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內在的潛力得以釋放。學校需要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整合學校資源、調控資金投入等宏觀層面對教學團隊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指導、監督和支持。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在于簡單地縮小名優教師與普通教師之間的差距,而在于追求教師整體素質的高水平。教學團隊建設的價值就在于對教師素質的全面提升。

團隊建設論文:論企業團隊建設

摘 要 近年來,團隊這一概念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依靠團隊推進,促進企業各項工作健康而順利地發展,已經成為現代企業堅定不移的戰略選擇。介紹了團隊的概念及特征,在分析團隊建設的重要性的基礎上,就企業如何塑造高績效團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企業 團隊建設 高績效團隊塑造

團隊作為一種組織形式在很久以前就出現在了體育、軍事、經濟領域,近年來,這一概念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它幾乎成了將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相統一,從而實現組織高效率運作的理想工作狀態的代名詞。依靠團隊推進,促進企業各項工作健康而順利地發展,也已經成為許多現代企業堅定不移的戰略選擇。

1

團隊的概念及特征

斯蒂芬·羅賓斯認為,團隊是為了實現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也就是說,團隊是由一些具有共同信念的人為達到共同目的而組織起來的,各成員通過溝通與交流保持目標、方法、手段的高度一致,從而能夠充分發揮各成員的主觀能動性,運用集體智慧將整個團隊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于某一方向,形成比原組織具有更強戰斗力的工作群體。

在現實企業組織中,團隊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團隊的組織形態也各不相同,歸納來看,主要有以下四種常見類型:①項目團隊。它通常是基于完成某項專門任務而組建的,具有明確的目標與任務以及完成任務的時限。團隊成員來自各個不同的職能部門,每一個成員具有獨特的技能和知識背景,彼此之間具有知識與技能的互補性;②固定工作團隊。這種團隊的成員主要從事的是專業化或例行工作以保證生產和服務流程正常運轉。這類團隊一般比較穩定,很少變動,團隊成員具有相似的知識背景,并掌握多項技能;③功能團隊。包括因某種特殊需要或突發事件而臨時組建的快速應急團隊,比如談判團隊、事故處理小組、競技團隊等;④網絡化團隊。這類團隊是基于信息系統的發展,成員配置不為時間和空間所限制,團隊成員合作往往處于虛擬狀態的一種團隊組織形式。團隊成員的配置隨任務的需要而改變。

一般來講,不論屬于哪種類型,一支高效團隊都具備以下幾個特征:①相互依賴與協同。每個人都依靠與他人的合作才能完成預定的工作目標,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氛圍將為團隊協同提供必要的社會基礎;②角色定位與責任分擔。每一個團隊成員都擔當不同的角色,承擔相應的責任,團隊每一個成員必須具備勝任工作的核心專長與技能;③信息溝通與知識共享。每一個團隊成員必須通過分享信息和資源來協調他們的各項活動,每一個成員有責任以一種適宜的方式向其他成員提供信息,傳授經驗;④自我管理與授權。團隊成員在團隊工作中既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也享有相應的管理自己的工作和內部流程的自主權。因此,團隊管理既要依靠制度與業務流程來實現團隊的有效運作,又要充分授權,以發揮每個成員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2

團隊建設對現代企業的重要性

經濟全球化的壓力以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迫使現代企業不斷地對低效的經營管理過程進行重組,以加快企業對外部市場環境的反應速度。此時,把擁有專門知識、技能,具有強烈的成功愿望、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員工組成高效團隊就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1)團隊可以產出大于個人績效之和的群體效應。團體與個人的關系就如同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團隊模式使組織結構大大簡化,領導和團隊、團隊和團隊以及團隊內部成員之間的關系變成伙伴式相互信任和合作的關系。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礎上的團隊可以起到功能互補的作用,因而決策合理、科學,士氣高漲,從而產生了比個體簡單相加高得多的勞動生產率。

(2)團隊可以提高企業組織的靈活性。企業團隊的共同價值取向和良好的文化氛圍,使組織能更好的適應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以其敏捷、柔性的優勢,增強企業的應變和制變能力,提高企業組織的靈活性,提高企業競爭的效能。

(3)團隊有著極強的凝聚力。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人們的思想得到了極大的解放,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別人對自己的控制和管理,他們不僅僅把工作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更希望在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樂趣,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發展。團隊強調溝通協調,成員之間相互信任、坦誠溝通,人際關系和諧,這樣可以提高員工歸屬感和自豪感,大大激發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

(4)團隊注重對成員的培養,鼓勵成員一專多能,并對職工進行工作擴大化訓練,持續學習完成目標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使得團隊成員迅速進步,從而帶來團隊工作效率的成倍增長。同時,團隊在文化氛圍上既強調團隊精神,也鼓勵個人的完善與發展,從而激發了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得企業員工從機器的附屬中擺脫出來,充分體現了人本管理的思想。

3 高績效團隊的塑造

在企業中塑造高績效團隊是目前許多企業管理者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對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的一種特殊的挑戰。筆者認為,企業在塑造高績效團隊時主要應從下列幾方面入手:

(1)確立清晰明確的愿景和目標。共同的目標是團隊存在的基礎,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杰出團隊的顯著特征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望與目的。由于人的需求不同、動機不同、價值觀不同、地位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對企業的目標和期望值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要使團隊高效運轉,就必須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和愿景,就是讓大家知道“我們要完成什么”、“我能得到什么”。這一目標是成員共同愿望在客觀環境中的具體化,是團隊的靈魂和核心,它能夠為團隊成員指明方向,是團隊運行的核心動力。為了使團隊的目標更具激勵作用,在設計目標和愿景時,必須堅持以下原則:①明確原則。必須明確確定團隊的目標、價值觀以及指導方針;②激勵性原則。制定的目標愿景必須能夠激勵成員,使每位團隊成員都相信團隊的愿景并愿意努力去實現它;③切實可行原則。團隊的目標應該根據團隊及其企業現有內外環境資源及市場機會理性分析,綜合評判,必須建立在團隊確實能做到的愿景的基礎之上,目標不能定得太高,也不應太低;④共識原則。團隊目標應該是團隊成員利益的集中體現,不僅要合乎社會規范,具有時代性,而且要與團隊成員的價值取向相統一。須知對于一個團隊來說,所有的團隊成員都支持一種觀點是至關重要的;⑤未來潛力原則,團隊發生變化以后,理念和目標也必須獲得刷新,否則,就會喪失其導向功能和動力作用;目標必須得到有效地貫徹推行。

(2)培養良好的團隊氛圍。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能使團隊成員之間從生疏到熟悉、從提防到開放、從動蕩到穩定、從排斥到接納、從懷疑到信任,可以在長時期內使人們保持親密。團隊關系越和諧,組織內耗越小,團隊效能就越大。信任對于團隊的健康發展和效率提高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要使團隊健康發展,企業高層領導之間就應該團結一心,按時、按量履行對團隊的承諾,管理層在實施企業政策要公正、公開,從而使團隊成員對企業領導的信用以及企業的政策產生信心。同時,企業管理者應該在團隊工作范圍內充分授權,并向團隊公開團隊工作所必需的信息,盡量創造機會,與團隊成員進行交往、溝通,注重員工工作滿意度和生活滿意度的提高。團隊是每個成員的舞臺,個體尊重與滿足離不開團隊這一集體,要在團隊內部經常性地倡導感恩和關愛他人的良好團隊氛圍,尊重員工的自我價值,將團隊價值與員工自我價值有機地統一起來,通過實行良好的工作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環境、職位調換等手段使成員感受工作的樂趣以及挑戰性,從而提高團隊的工作效率。

(3)建立健全有效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健全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勵機制是團隊精神形成與維系的內在動力。一個高效的團隊必須建立合理、有利于組織的規范,并且促使團隊成員認同規范,遵從規范。合理的制度與機制建設主要包括:①團隊紀律。有了嚴明紀律,團隊就能戰無不勝;②上級對下級的合理授權。這樣就能明確責任和義務,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③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要建立科學的工資制度以及公平考核與升遷制度,在實施激勵時,要充分考慮人的需求的多樣性,激勵形式要豐富多樣,注重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并舉并重,不論是正激勵還是負激勵都應該做到及時,這樣才能促進團隊不斷發展。

(4)注重培訓。要有效的提高團隊的整體素質,提高團隊競爭力,學習是一個重要方面。在知識經濟時代,唯一持久的競爭優勢是具備比競爭對手學習的更快的能力。對于現代企業來說,企業培訓已經成為持續不斷地學習和創新的手段和工具,培訓對于團隊目標的實現非常重要。在團隊中,應該營造積極的培訓氛圍,使團隊成員樂于培訓,確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企業要在生產經營的同時有計劃的實施企業的員工教育培訓,把企業辦成一個學習型企業。必須重視并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員工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經常開展崗位練兵與技術比武活動,為其提供各種外出進修和學習的機會,提高員工的知識、技能和業務水平,使他們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同時,要加強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員工的職業道德建設,培養員工愛崗敬業、團結拼搏精神,使企業內形成和諧、友善、融洽的人際關系和團結一心、通力合作的團隊精神。

(5)提高團隊領導的領導力。領導力是指領導在動態環境中,運用各種方法,以促使團隊目標趨于一致,建立良好團隊關系,以及樹立團隊規范的能力。優秀的團隊領袖往往充當教練員和協調員的角色,他能在動態環境中對團隊提供指導和支持,鼓舞團隊成員的自信心,幫助他們更充分認識自己的潛力,并為團隊指明方團隊領導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團隊精神的建立。人人都知道,一個優秀的團隊領導能夠帶動并且提高整個團隊的活力,指導并幫助團隊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績。由此可見,團隊領導首先要懂得如何管人、育人、用人;其次,必須加強自身素質和能力的修煉,要善于學習、勤于學習,懂得運籌帷幄,懂得把握方向和大局,研究事業發展戰略;同時,還要加強自身的德性修養,懂得以德服人,做到開闊胸襟、講究信譽,發揚民主,敢于否定自己、檢討自己,善于集中團隊成員的智慧、采納團隊成員的意見,發揚民主管理的作風,不斷提高領導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网红女主播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帅男男gay网站视频| 18禁黄污吃奶免费看网站|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果冻传媒|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2021 | 又色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水蜜桃av无码一区二区| 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 亚洲精品夜夜夜|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六月丁香婷婷色狠狠久久| 亚洲gv猛男gv无码男同短文|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影音先锋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国产内射合集颜射| 少妇高潮惨叫喷水在线观看|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黄频视频大全免费的国产| 末发育娇小性色xxxxx| 欧洲肉欲k8播放毛片| 三年片高清在线观看大全| 国产成人无码av|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州少妇无套内射激情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 欧美色图片区| 99国精产品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 台湾佬中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