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1 03:31: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國家安全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進入21世紀,多維化的國家安全威脅使中國各高校的國家安全教育問題日漸凸顯,僅將大學生國防教育等同于國家安全教育的做法已無法滿足國家安全教育現實需要。本文根據黑龍江省部分高校實證調研,統計并分析國家安全問題多維化時代下我國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所處的困境,為新形勢下完善高校國家安全教育體系、增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問題意識提供數據分析與理論依據。
關鍵詞:大學生;國家安全;國家安全教育;困境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安全”和“國家安全”兩個概念是解讀國家安全教育的核心。所謂“安全”是指某一安全指涉對象處于沒有危險或者雖有危險但有充分的應對手段的狀態,具體包括安全的指涉對象,威脅的來源、應對威脅的手段、應對威脅的行為主體等幾個因素,簡單地說就是誰的安全、威脅是什么、應對威脅的手段、誰來應對威脅。
“國家安全”是一國最根本的國家利益,是指一個國家處于沒有危險或者有充分的應對手段來應對危險的客觀狀態。國家安全的指涉對象是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國家核心利益。
國家安全威脅的來源包括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傳統安全威脅指的是外部武裝入侵或者武裝入侵威脅,應對手段主要為軍事、政治手段,行為主體是國家。而非傳統安全威脅則包括經濟安全、社會安全、文化安全、糧食安全、環境安全、生態安全等各個領域,如果說傳統安全威脅主要來自于外部敵對軍事力量,那么,非傳統安全威脅則既可能來自于外部,也可能來自于內部,甚至內部非傳統安全威脅與外部威脅的勾結。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主要手段則為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硬實力和軟實力,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行為主體也相應的多元化,每個公民、每個企業、每個公民組織都應擔負著應對各類非傳統安全威脅,以維護國家安全的使命。
二、新形勢下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民族、宗教、國際金融風險、互聯網黑客等長期以來被列為“低政治”范疇的非傳統安全問題日益威脅著我國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領域的國家利益。應對此類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手段亦有所改變,由原有的單一軍事手段漸漸擴展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軟、硬實力的增強,每個公民,特別是作為信息技術時代主角的大學生都已成為國家安全的行為主體。
面對多維化發展態勢的國家安全問題,豐富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內容勢在必行。有效的國家安全教育一方面能夠培養大學生為國防事業貢獻力量的使命感,使大學生在學習、工作和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時刻具備對不同國家安全威脅的警惕性和責任意識,以自己的言行維護國家安全;另一方面使大學生具備對非傳統安全威脅保持警惕的主觀意識和客觀能力,絕不能成為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助力者。
三、新形勢下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所面臨的挑戰和困境
本文通過對部分高校學生及教師的問卷、座談及訪問,了解到各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的教學內容、形式及課時等教育現狀,同時窺見,新形勢下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仍面臨諸多挑戰與困境。如大學生對我國國家安全常識有大體了解,但個別同學還存在著盲區和誤區,暴露出安全常識知識掌握還比較碎片化,不夠持久與系統;在國家安全問題多維化時代條件下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供給雖然存在但還不足,未能提供足夠的理論工具幫助理解國家安全問題,使大學生雖對國家安全熱情關注但卻無法從高校課程中系統掌握相關知識。以下分別從大學生國家安全常識的了解、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的開展、國家安全意識的養成三方面內部存在的矛盾入手,對新形勢下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所面臨的挑戰和困境展開分析:
(一)大學生國家安全常識――基本了解與理論碎片的矛盾
國家安全常識對大學生來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對其詳細內容缺乏深刻的了解與感悟,一部分大學生未能站在時代背景從當今國際環境角度審視國家綜合安全,對“非傳統安全威脅”在國家安全中的作用認識不足,由于政治與軍事與大學生生活存在一定距離造成大學生潛意識中認為國家安全與自己關聯不大,國家安全意識不足,缺乏歷史使命感與自我責任感。
調查問卷中96.5%的學生認識到國家安全包括傳統安全及非傳統安全;3.5%的學生將領土主權安全問題看成是我國的國家安全問題的唯一因素,忽略民族分裂主義、極端宗教主義、環境問題、生態問題、金融秩序問題等各個維度的綜合安全問題。5.7%的大學生認為當前我國的國家安全威脅是以敵對武裝力量入侵為主的傳統安全威脅,安全威脅的主要行為體是軍隊或國家,主要解決手段是軍隊;而并未認識到民族分裂勢力、恐怖主義、跨國犯罪、洗錢等構成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同時也未考慮到應對每個公民、企業、組織經濟實力是就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主要行為體,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社會文化、政治制度的健康穩定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法治建設的全面推進等軟實力與硬實力的增強是解決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有效手段。
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生對國家安全理論的核心四要素,即國家安全的指涉物、國家安全的威脅來源、應對國家安全威脅的手段、應對國家安全威脅的行為主體有基本了解,但并未形成系統化、理論化的認識。
(二)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供給不足與兩軌平行的矛盾
國家安全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高校必須認清境內外形勢,基于地區實際情況在實踐中探索與運用各種教育渠道,并融合互動,形成新國家安全觀教育的合力。目前許多高校已經意識到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進行了一些嘗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在實際進行過程中諸多渠道各自為陣,在內容實踐形式等方面沒有實現有效的融合與銜接,缺乏整體目標統籌與詳細規劃,各活動與各環節錯位缺乏有效協調。
大學生國家安全常識之所以不夠系統化、理論化與高校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供給不足有著直接的關系。
調查顯示,59%的學生指出自己所在學校并未開展過專門的國家安全知識教育;94%的學生認為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形式僅為開設軍事理論課,并未開設專門的國家安全教育講座;76%學生反映在《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鄧小平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并未能提供足夠的理工具來幫助理解傳統國家安全問題和非傳統國家安全問題,并未將熱點的國家安全問題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擔負著立國樹人、鞏固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重任,但國家安全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兩軌平行”現象嚴重。據調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多維的國家安全教育內容脫節嚴重,并未完全融入高校教學實踐之中,因此缺少為大學生提供持續的、系統的、多維的國家安全教育,使許多學生僅通過網絡、電視媒體等途徑掌握國家安全教育的碎片化常識。
這一困境的有效解決途徑之一就是盡快按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及特點梳理整合相關內容,結合我國國家安全威脅的新形勢、新特點,從情感、理論、歷史與現實等各個角度探索將國家安全教育內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體教學的方式,為大學生提供多維、系統化的國家安全教育,使大學生更全面、準確地看待我國的國家安全問題,并為應對我國所面臨的各種安全威脅作出自己的貢獻。
(三)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熱情關注與無所適從的矛盾
多元化文化背景、多元化的價值觀、高速發展又日益復雜的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以及國家安全問題本身的敏感性、復雜性,使大學生在國家安全問題上表現出熱情關注卻又無所適從的內在矛盾,并由此產生諸多困惑。
調查顯示98%的大學生對于國家安全的相關知識有強烈的學習愿望,大部分學生對國家安全問題比較關心,認為自己與國家安全有一定關系,但因目前了解相關知識的途徑單一、掌握知識碎片化,所以接受效果不好,缺乏系統性與持續性,特別是網絡、電視等傳播媒介不能提供理解國家安全問題的基本理論工具,使大學生出現無所適從的心理。因此,高校應努力將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到各門課中,使國家安全教育在內容上應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國家安全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高校應在認清國內外形勢基礎之上,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在實踐中探索與運用各種教育渠道,融合互動,形成新國家安全觀教育的合力。
摘要: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響了社會生活,也給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加了新的挑戰。在社會信息化、受眾個性化、“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做好高校的國家安全教育,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國家安全教育
G641;G206
2014年4月15日,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首次召開會議,把“國家安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分量極重,這標志著中國特色國家安全機制正式運轉。高校信息資源豐富,對新事物和新思維的接受程度較高,意識形態領域極為敏感,歷來處在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前沿,是關系國家安全的重要的群體【1】。在高校中,新媒體普及速度快,在為信息共享和傳播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對國家安全構成新的威脅和挑戰?!?】高校中的國家安全教育,能否發揮應有作用,不僅關系到學生能否健康成長和進步,也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穩定、和諧。
一、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現狀
(一)人員隊伍不強。一是專業水平欠缺。高校中從事國家安全的人T,大部分是“半路出家”,專業性先天不足,且受到內外環境、個人成長發展等因素影響,人員流動較快,工作銜接傳承不好容易出現斷層,人員在熟悉業務、摸索流程上消耗時間精力較多,導致隊伍整體水平始終在較低層次徘徊。二是部分高校對國家安全教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對專職人員重使用、輕培養,導致專職人員提升能力素質的渠道匱乏,能力素質提升無法進入“快車道”。
(二)教研水平滯后。一是起步較晚,基礎不厚。部分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研究起步較晚,系統性、專業性均有所欠缺,研究領域覆蓋不全面,在國家安全面臨的威脅種類多、領域雜、變化快的情況下,針對性研究跟不上,教學時效性不強,難以應對全球化趨勢給國家安全帶來的挑戰。二是偏重理論,實踐不足。高校從事國家安全教育的工作者往往偏重于理論研究,實踐上有所欠缺,開展工作存在找不到切入點、隨意性大、“打亂仗”的狀況。
(三)機制不夠健全。一是定位不準。針對黨和國家的關于加強國家安全教育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部分高校在貫徹落實上缺乏制度設計,對思想政治教育中有關國家安全教育的課程設置不夠科學,僅開辟了獨立篇;在《形勢與政策》教材編寫上,考慮國家安全教育內容不足;在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有機融合上,開展研究不夠,導致國家安全教育始終難以納入到規范的高等教育體系中。第二,缺少規劃。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缺乏長遠設計規劃,甚至存在“甩手”現象,把國家安全教育工作當成了少數專職人員的“分內事”,沒有形成抓建合力,導致國家安全教育開展渠道不暢、協調困難。
二、新媒體時代對高校國家安全工作的挑戰
縱觀當前高校校園,越來越多的學生沉溺于網絡、手游、曬照、刷朋友圈和網絡直播不能自拔,“低頭族”、“拇指族”、“手機黨”越來越壯大。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具有傳播自發性、內容交互性、跨時空、傳播快以及匿名性等特點,極易成為謠言助推器和事件放大器,增大了高校國家安全工作風險,對安全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新媒體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新媒體的最大特點在于虛擬性和開放性,參與者可打破時空以虛擬化的身份參與社交活動,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社交APP的廣泛使用,使人們擁有了信息和傳播的權利。西方國家憑借在網絡技術方面的絕對優勢,通過網絡實施政治煽動和文化滲透,擾亂經濟秩序,削弱文化認同,竊取尖端技術和軍事情報,對國家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
(二)新媒體對高校學生安全教育模式的挑戰 。傳統大學生安全教育習慣于采用說教方式,通過學校傳統媒體宣傳、開辦講座、召開主題班會等模式展開。而新媒體的出現和快速發展,使大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出現了很大變化,絕大多數人通過網絡論壇、社交媒體軟件、微博微信、百度搜索、新聞終端等方式獲取安全資訊和知識,傳統的封閉式與課堂同步進行的安全教育模式被逐漸打破,給學生直接灌輸結論的方式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甚至容易招致大學生反感并產生逆反心理。
(三)新媒體對高校學生安全教育工作者提出挑戰 。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安全教育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何更好的利用新媒體,范安全風險,給我們安全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網上信息紛繁復雜,而當前國家對個人信息保護又不盡完善,沉浸其中的高校學生思想單純,又無足夠社會經驗,如果不及時給予指導,很容易被網上散布的虛假、色情、暴力和詐騙等負面信息所迷惑,從而影響人身和財產安全。這些新情況和新挑戰要求高校學生安全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新媒體的作用及其對學生安全產生的深遠影響,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水平。
三、新媒體視閾下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對策
(一) 加強安全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為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要,打造一支現代化、專業化的新型安全教育工作隊伍勢在必行。在新媒體高度發展的今天,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做到與時俱進,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素養,培養互聯網意識,結合當代大學生教育工作的特點,把新媒體作為開展安全教育工作的手段和平臺,創造性地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使教育貼近學生,增強感召力,增加代入感,變“堵”為“疏”,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育,積極應對新媒體時代快速多變的復雜局面。
(二)依托高?,F有教育陣地,建立完善的國家安全教育體系
新生軍訓入學教育、高等教育課程教育、校園課余生活等三個教育陣地囊括了高校師生在學習和生活上時間和空間的全部,這三塊陣地也是高校開陣各類主題教育的基礎平臺。[4]此外,由于國家安全教育的特殊性,以及與高校軍事教育的相似性和重合性,利用高校軍事武裝工作的既有平臺,能夠在短時間推動國家安全教育的開展。因此,以上“三主一輔”四個教育陣地是當前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核心環節,同時也是保障國家安全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
摘 要:國家安全教育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教育不容樂觀,存在學校重視不夠、學生意識不強、教育途徑單一、非傳統安全教育缺乏等問題。高職院校應從提高認識、加強總體安全觀教育和拓寬途徑等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提高教育實效。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觀;國家安全教育
國家安全關系到一個國家的興衰成敗和生死存亡,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1994年8月,中共中央在《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強調:“要進行國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1]。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不斷完善國家安全保障體系;2013年成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國家安全指導思想;2014年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制定國家安全戰略;2015年審議通過《國家安全戰略綱要》、完善國家安全法規;2015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公布實施,中國的國家安全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然而,當前我國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存在學校重視不夠、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淡薄、教育途徑單一、非傳統安全教育缺乏等問題,因此,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概述
(一)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由“國家”和“安全”兩個概念組成?!鞍踩褪且环N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狀態,既包含沒有外部威脅的狀態,也包括沒有內部威脅的狀態”[2]。安全有主體,當安全主體為國家時,便構成了國家安全。國家安全是一個國家處于沒有危險的客觀狀態,也就是國家既沒有外部危險也沒有內部危險的客觀狀態。國家安全涉及傳統安全領域和非傳統安全領域。2014年4月在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講話中,首次提出:“國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軍事安全、國土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以及核安全等十一大領域”[3]。其中政治、軍事、國土等安全為傳統領域安全;經濟、文化、科技、信息、社會、生態、資源、核等安全為非傳統領域安全。當前,傳統領域安全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內部威脅與外部威脅并存。2014年《中國國家安全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國內最受關注的國家安全問題是暴力恐怖和社會穩定,國際上大國戰略的競爭、美俄歐盟對華政策及領土、海洋權益的爭端等都成為中國重要的安全威脅?!盵4]
(二)國家安全教育
國家安全教育是指根據維護國家安全的目的和要求,以一定的國家安全觀念、國家安全知識為內容,對全體國民的思想和行為施以影響的一種有計劃的活動。國家安全教育客體包括幼兒、中小學生、大學生、社會從業人員等,其差異性決定了教育內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不同。例如,中小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側重增強國家認同感、愛國主義情感、國家安全基本知識方面的教育;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則側重與專業教育結合的能力提升方面的教育。
當前,國家安全教育戰略地位不斷上升。1994年8月,中共中央印發《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要進行國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要根據新時期的特點,重視現代國防教育,增強全民的國防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5]。2015年國家頒布新《國家安全法》規定:“每年的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了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工作,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強調:“加強國家觀和民族團結教育,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堅決抵御敵對勢力滲透。”[6]
(三)高職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內容
高職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是根據維護國家安全的目的和要求,以一定的國家安全觀念和國家安全知識對高職學生品德、智力和體質等施以相應影響的一種有計劃的活動。國家安全教育應包含認知、意識、能力、行為四個層面的內容。具體包括:第一,通過國家安全基本理論知識教育、法律知識教育、形勢與政策教育,使高職院校學生獲得與國家安全相關的基本認知;第二,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使高職院校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產生維護國家安全的情感;第三,通過憂患意識、防范意識、保密意識、法律意識、責任意識教育,使高職院校學生養成維護國家安全所需的相關意識;第四,通過責任感教育、國家安全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危機應對教育,使高職院校學生具備應對國家安全威脅和維護國家利益的行為能力。
二、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現狀分析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總體狀況不佳。從教育層面看,還處于宣傳階段,遠未達到有計劃、有目標、規范化教育的層次[7]從學生層面看,大學生對國家安全認知片面、意識淡薄,還停留在軍事、國防、情報、間諜等傳統安全和局部認識層面。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高職院校國家安全教育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從學校層面看,部分高職院校管理者的防范意識和憂患意識受到當前和平形勢的影響而有所淡化,認為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國家安全教育、國防教育等德育工作可有可無。學校領導層面的認識偏差導致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把國家安全教育當成任務和指標來完成,甚至只為應付上級檢查,或在出現問題和危急情況時,才關注此項工作,致使學生很難形成良好的國家安全意識和自覺行為習慣。從學生層面看,高職院校生源主要是普高生(大部分高考分數達不到本科錄取分數線)、三校生(中專、職高、技校)和3+2分段制高職生(前三年在普通中專學習,后兩年在相應的高職院校學習),與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存在社會認知度不高、自卑心理強、素質參差不齊、學習動力不足、理想信念缺乏、文化基礎薄弱,整體上缺乏對國家安全基本知識的認知。同時,國家安全工作的隱蔽性使學生感到陌生和遙遠,進而認為維護國家安全是國家安全機關和軍隊的職責,與己無關。
(二)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意識不強
高職院校囿于職業教育和技能培養的局限性,學生對國家安全教育重視程度較之本科院校更為不足。學生的國家安全觀念不強,國家安全意識薄弱。由于高職學生缺乏國家安全基本理論知識,僅將其等同于情報間諜活動、國防安全和國土安全,認為只有在戰爭年代才存在國家安全問題,或只有戰爭年代國家安全才顯得急迫、才需要去維護的片面認識,使學生不能自覺地將維護國家安全與自身責任聯系起來,缺乏應有的憂患意識、防范意識、保密意識、責任意識。同時,由于缺乏相關法律知識的普及與教育,使學生在處理與國家安全相關問題時缺乏法律意識。
(三)高職院校的國家安全教育途徑單一
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國家安全教育僅限于教師在學生入學教育、軍事訓練等課堂講授一些相關文件和政策法規,途徑單一、流于形式、枯燥乏味,這對于個性鮮明、思維活躍、自我約束力稍弱的高職學生來說沒有吸引力,難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因此,探索利用網絡、電視、報刊等大眾傳媒,通過知識競答、劇情表演等校園文化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教育途徑對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顯得十分迫切。
(四)高職院校學生“非傳統領域安全”教育缺乏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教育以軍事訓練、國防教育、保密教育、政治教育等傳統領域國家安全問題為主,對經濟、文化、科技、信息、社會、生態、資源、核等非傳統領域的安全教育缺乏。但伴隨著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非傳統領域的安全愈發重要。近年來,涉及非傳統領域安全事件爆發頻率上升明顯,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愈來愈大,特別是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程的不斷加大,國際非傳統領域安全事件對我國造成的影響愈加頻繁。如中東政治局勢惡化,影響到我國的海外投資、能源安全、海外中國公民安全等,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三、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思考
(一)增強高職院校學生對國家安全教育的認識
新時期國家安全維護不僅需要國家建立機構,制定戰略,完善法律,也需要發揮教育作用,使公民樹立良好的國家安全意識。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院校數量與學生數量已占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提高高職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將對維護國家的穩定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應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技能人才和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高度,充分認識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二)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
冷戰結束前,國家安全主要指政治安全、軍事安全的傳統領域國家安全,這一時期,軍事安全幾乎成為國家安全的同義語。冷戰結束后,人口老齡化問題、生態危機、氣候變暖、貧富分化以及恐怖主義等非傳統領域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9?11”事件、“非典”事件后,此類問題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經濟、信息、文化等非傳統領域的安全與政治、軍事、國土等傳統領域的安全同等重要,國家安全由“傳統領域國家安全”轉變為“綜合國家安全”。為此,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出“我國國家安全體系包括政治安全、軍事安全、國土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盵8]高職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既要繼續重視傳統領域國家安全教育,還要重視非傳統領域的國家安全教育,實施以“總體安全”為特征的國家安全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新的國家安全觀。
(三)優化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教育途徑
1.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相結合。高職院校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均有與國家安全法律、國家安全形勢、國家安全政策、國家安全觀等國家安全教育相關內容。因此,將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之中,是加強高職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徑。
2.國家安全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校園文化活動是進行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資源和載體。以團總支、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學生組織為依托,舉辦與國防、保密、環境安全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建立國家安全宣講團、環保協會、軍事愛好者協會等有影響力的社團,大力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活動。如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演講比賽、知識競賽、情景劇表演、國防電影賞析等,將國家安全意識教育有針對性地融入到科技、文化、社團、班團活動等,提高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效。
3.國家安全教育與軍事訓練相結合。依據《兵役法》、《國防法》、《國防教育法》、《關于在普通高等學校和高級中學中展開學生軍事訓練的意見》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當前所有高職院校都將軍事訓練作為必修課,進行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教學是高職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隊列、匕首操、戰地救護、實彈射擊、軍事理論、野營拉練、緊急集合、禮節禮貌、內務衛生等軍事技能訓練科目增強學生維護國家安全所需的國防意識和軍事技能。同時,通過對國防歷史、軍事思想、周邊安全環境、軍事技術等軍事理論問題的講解,使大學生充分了解我國軍事安全的總體狀況,增強憂患與危機意識。
4.國家安全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相結合。與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相比,高職院校學生實習期較長,且大多為頂崗實習。大多數高職院校學制為3年,針對這部分學生學校采用2+1模式,即大學第一年、第二年在學校學習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大學第三年去企事業單位參加專業實習。五年一貫制學生在高職院校的學習年限總共只有2年,針對這部分學生一些高職院校普遍采用1+1模式,即一年在學校學習,一年去企事業單位參加頂崗實習。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學生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都不在學校,對于這段時間的國家安全教育應通過校企合作方式加強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教育,其中滲透維護國家安全教育所需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
摘 要:高校的國家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整體上趨同,二者有融合的可能。在中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中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不僅具有迫切的必要性,也具有極強的現實可行性。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必須正視新時期所提出的新要求,尋求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 國家安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一、問題的提出
從我國外部環境看,國家的安全形勢面臨較大問題,國家安全情況多變而復雜,國家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第一, 在當今的國家安全中,國家的經濟安全居于日益重要的地位。如果說在全球化以前,國家的軍事安全是國家安全中的比較傳統和重要的國家安全,那么在當今時代,國家的軍事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傳統國家安全中的軍事安全則面臨地位日益下降的趨勢。國家的經濟安全因素在一國的國家安全中地位日益凸顯,經濟因素在國家安全領域一直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國家也會把經濟發展作為確保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和首要任務。國家大力發展經濟、增強經濟實力,以使國家的安全有雄厚的經濟力量予以保障,免受他國的經濟威脅,從而真正確保國家安全。第二,在當今時代,由于社會的多元化,影響國家安全的主體范圍在不斷擴大。伴隨著國際主義的觀念在全球的傳播與日益盛行,在全球化日益加劇的過程中,在國際舞臺上,除了國家之外,非政府間國際組織、跨國公司、非政府組織等主體的影響日益加大,其在國際領域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其對國際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著日益深遠的影響,成為維護國際安全不可忽視的考量因素??梢姡菄抑黧w在國際社會上也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們在考量國家安全問題時,除了看到傳統國家行為主體的作用之外,還要看到那些來自非政府間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跨國公司等帶來的影響與挑戰。第三,國家間在爭奪國際規則的主導地位,國家間的國際規則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在當今的國際社會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相互關系日益表現得相互依賴、相互依存,任何國家與別國發生沖突與矛盾都會產生巨大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使國家間實現力量的平衡、協調,為了各國的長遠利益與整體利益,各國經過相互之間的復雜的、長期的斗爭與協調,在國際間逐漸形成了一套適用于國際社會的規則。這些國際間的規則與制度,如國際法、國際公約、國際協議、國際慣例等使國家之間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交流有了國際規范的保障,大大提高了國家間相互交往的效率,促進了國家間在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這樣,國家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在國際規則的競爭,而不是表現在直接的武裝斗爭與沖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環境問題、反恐問題、能源問題、國際犯罪等問題都需要國際間形成合力去治理,這些因素已經日益成為全球化時代影響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信息化、網絡化、全球化的世界里,如何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是一個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當今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特征,使得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教育面臨著從未有過的挑戰與危機。我國的大學教育承載著造就和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愛國敬業的高級人才的重大使命,通過有效的教育方法大力加強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和理念毋庸置疑地成為當務之急。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必須正視新時期所提出的新要求,尋求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徑。
二、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一體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可行性
眾所周知,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 我國的國家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國家安全形勢日益復雜,情況多變,不容樂觀。西方國家和敵對勢力不斷加強對我國意識形態的滲透,不斷進行和平演變,而中國高校的青年大學生無疑成為他們進行和平演變和意識形態滲透的重要對象和首選目標。當今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在國際網絡環境一體化的情況下,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極易受到西方國家和敵對勢力的影響與誤導,使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面臨著重大的沖擊。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問題上,最終會影響到國家的安定和長遠發展,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從戰略的高度、從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去認識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問題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通過合理有效的途徑與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以使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不再淡薄,使國家真正實現長治久安。其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也正是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的絕好平臺,將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一體化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具有較大的可行性。
(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題中應有之義
相對來看,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比較淡薄。第一,青年大學生在當今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感受到的是國際化、全球化的巨大影響,其思想文化都受到時代的深深影響。面對豐富多彩的開放世界,青年大學生往往不容易想到世界的不好、不安的一面。在傳媒誤導之下,青年大學生只會看到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表象,很難看到世界各國之間隱藏在合作、共贏背后而須臾不停的斗爭、矛盾與沖突。這樣,青年大學生就會忽視國際社會所存在的不安定因素,看不到國際社會存在的各種危機,對我國所面對的西方敵對勢力、周邊國家的威脅與不穩定因素缺乏認識,國家安全意識比較淡薄。第二,青年大學生由于國防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比較淡薄,往往缺乏對那些破壞國家安全的行為的警惕性,缺乏保密意識。在我國國際化程度日益加深,改革開放腳步進一步加大的背景下,我國的國際交往活動也日益增多,青年大學生較易受到西方國家和敵對勢力的誤導,以為國際社會形勢一片大好和歌舞升平,而極易在不知不覺中泄露所知道的國家秘密,從而危害到國家安全。第三,當代大學生對國家安全所面臨的危機認識不夠,缺乏危機意識。由于危機意識的淡薄,對國家安全狀況缺乏足夠的認知,一旦出現國家安全方面的突發事件,青年大學生往往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應對突發事件時會產生過分恐慌、緊張的心理,而這種心理狀態對社會能產生影響,容易蔓延、擴大而導致社會群體性恐慌,從而不利于國家安全突發事件的應對。第四,青年大學生對國家安全的內容認識不到位,缺乏全面而清晰的認識。例如,很多青年大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認識還停留在傳統的軍事、國防、主權、領土、秘密、情報、間諜等方面的認識,而對諸如信息、科技、文化、金融、網絡等方面的安全缺乏認識。這樣,青年學生往往能夠認識到國防安全、政治安全、主權安全、軍事安全等問題,而對信息安全、網絡安全、科技安全、產業安全、金融安全等新的國家安全問題缺乏警惕,不能把相關領域的國家安全問題與日常社會生活活動聯系起來,認為國家安全離自身存在較遠的距離,與自己毫不相關,沒有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與責任感??梢?,雖然國家安全問題十分突出而嚴峻,但是,面對國家安全所面臨的復雜形勢,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還比較薄弱,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這樣,加強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培養和提高其國家安全意識,樹立嶄新的適應社會發展的國家安全觀,具有極大的現實緊迫性。在當今國際社會的背景下,伴隨著國際化、全球化、網絡化的迅速發展,使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這對高等教育中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提出了較高的新的要求與挑戰。嚴峻而復雜的國家安全現狀需要高等學校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情況進行切實的改革,作出與時俱進的有效應對。可以說,隨著國際社會信息化、全球化、網絡化的發展,強化青年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增強青年大學生的國家安全觀念,是高等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與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是,現實的情況是,有些高等學校對國家安全的理解也存在片面、模糊的認識,比如,對國家安全僅僅停留在國防安全、軍事安全、外交安全等方面,而對金融安全、文化安全、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國家安全內容認識不足。有些高校僅僅通過向青年大學生進行一些國防教育或形勢政策教育的途徑,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把國家安全教育簡單化。有些高校則把對青年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等同于進行幾次關于國家安全的宣傳和講座,把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看成是可以突擊完成的任務與活動。而面對青年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普遍模糊和不足的現狀,一些高等學校的所謂的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往往達不到使學生對國家安全的復雜、嚴峻狀況有切身的感受和共識。因此,毋庸置疑,高等學校要轉變觀念,要從確保國家安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認識到對青年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的現實緊迫性和必要性。而伴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國家安全教育所包含的內容呈逐漸增多之勢。在國家安全教育中處于重要地位的國防安全教育、軍事安全教育的內容,也屬于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內容,可以說,中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與其在整體上是趨同的,二者有融合的可能。在中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中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不僅具有迫切的必要性也具有極強的現實可行性。
國家安全的觀念已經隨著時代的發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國際上的國家安全觀念受到多種新時代的因素的影響,新時代的國家安全觀與傳統的國家安全觀相比,增加了諸多新的因素。新時期的國家安全觀包括的內容已經遠遠超越了軍事安全、外交安全等內容。新時期的國家安全思想涵蓋著軍事安全、國防安全、外交安全、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金融安全、網絡安全等等內容。新時代國際上的諸如信息網絡安全、金融安全、恐怖活動、環境保護、能源、人口等新的問題和因素,使得國家安全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有待于人們對國家安全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研究。而這些問題,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課里自然都是應該進行教學的內容,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與內容從整體上與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是根本一致的。國家安全教育內容應是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內容中的題中應有之義。考查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學生的國家安全觀念、國家安全意識應該是重要的一項內容。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中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具有較大的現實可能性。將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有利于真正使國家安全教育保持長期性、持久性,有利于讓大學生真正形成正確、合理的國家安全意識和國家安全觀念。
(二)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與高校政治理論課具有內容上的一致性
如上所述,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有關愛國主義方面的重要教學內容,這使得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基于內容的一致性。當今時代,中國青年大學生成為西方國家與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和平演變和意識形態滲透的首要對象與目標。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決定著這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青年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大學是西方國家進行宣揚其價值觀、意識形態的重要的首要的陣地。青年大學生的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在全球化、網絡化的時代,青年大學生十分容易接觸到灌輸西方意識形態的書畫資料、影音作品等,青年大學生極易受到西方社會宣揚的自由、人權等價值觀的影響,尤其是在意識形態領域,會使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收到不可想象的沖擊與影響。全球化雖然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是西方國家卻試圖用全球化的思想使其自身的價值觀、意識形態國際化、全球化,從而在全球竭力宣揚其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同時對與其相異的價值觀、意識形態進行攻擊、詆毀、破壞。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商業交易的背后,西方國家對我國的和平演變與意識形態的滲透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使我國的國家安全面臨著潛在的威脅。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上,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改變錯誤的觀念,糾正其不良思想,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國家安全觀念,增強其國家安全意識,具有較大的現實可行性。
(三)互聯網技術使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一體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具有技術可行性
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上進行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澄清西方國家和敵對勢力對我國的攻擊、詆毀,使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一體化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具有技術可行性。在當今互聯網的時代,國家安全受到來自互聯網的挑戰?;ヂ摼W使得國際間的信息傳播變得迅速、及時,任何一條信息都可以傳播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這種國際化、現代化的信息傳播技術,使得國家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技術與信息的威脅和挑戰。西方敵對國家或敵對勢力,利用互聯網傳播對我國進行和平演變、意識形態滲透的各種信息,并且在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宗教、人權等領域大肆滲透和宣揚,對中國的相關民主、人權、民族、宗教等問題進行攻擊、詆毀、丑化,對中國民眾進行煽動、蠱惑、歪曲事實、妄加評論和任意干涉。由于青年大學生是網絡上的主要人群,其又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對西方文化具有探索、了解的欲望,也會最直接地接觸到反映西方思想意識形態的商品與文化資源,從而成為最容易受到西方思想影響的人群。而西方國家和敵對勢力一般具有強大的網絡技術優勢,其憑借技術工具對青年大學生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將網絡犯罪、網絡謠言、網絡恐怖信息向青年大學生擴散和傳播,使得青年大學生喪失對自己國家、民族的自豪感,從而認同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以及某些價值觀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中,通過互聯網絡中的正面信息,使學生去偽存真,認清問題的實質,看清事實的真相,使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一體化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具有技術方面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重要方面,是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理論教學的題中應有之義,將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具有極大的必要性和較強的現實可能性,有利于培養合格的適應新時代的國家建設者。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方面,以培養和提升青年大學生的國家觀念、安全觀念、法律觀念、環境意識。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使青年大學生樹立民族國家觀念、國家安全觀念,將國家安全視為最高國家利益,將維護國家安全作為自己的義務,積極主動地通過自己的言行維護國家安全。但是,在當前高校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方面,由于各種主觀和客觀的條件與因素的限制,效果并不明顯。囿于教學規模、教學力量、教學經費、教學目標等因素,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教學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缺乏在大學生中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的長效機制。筆者認為,將大學生安全教育內容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的基本路徑是在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平臺上,將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適當加強并不斷推進,直至最終形成健全的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教學體系。
“我們都是印度人,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我們是多彩的燈,我們聚集在一起?!边@不是一首普通的愛國歌曲,而是大名鼎鼎的印度國民學兵團團歌。
新華社記者日前來到位于印度南部果阿邦一個鄉村中學,聽到激昂的歌聲響起,便知道這所學校國民學兵團的學員正在進行訓練。
歌聲過后,才是例行操練。在拖著長腔但極具穿透力的喊號聲中,幾十名男女學生在一名女領操員的帶領下一絲不茍地訓練:向左轉、向右轉、前踢腿、分列式……炎炎烈日下,大地幾乎成為烤爐,雖然不少學生赤著腳進行訓練,但所有人目光里都透著一種堅毅。
這所鄉村中學的學兵團只是印度國民學兵團的一個小小縮影。
在印度,青少年主要通過加入國民學兵團來接受軍事訓練。國民學兵團被納入二線預備役部隊,由國防部直接管理,面向印度在校中學生和大學生招生,司令由一名具有中將軍銜的高級軍官擔任,學生自愿申請加入。
學兵團學員根據年齡和性別被編入初級班(13~17歲)或高級班(18~26歲)。同時,學員還能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加入陸軍、空軍或海軍兵種。目前,印度國民學兵團學員遍布全國各地,總人數達130萬。
學兵團高級班需培訓3年,初級班培訓2年。在培訓期間,所有學員每周都必須至少參加4個小時的訓練課程。此外,每個學員還要至少參加一次為期9至10天的年度訓練營。很多學員告訴記者,“共和國日訓練營”是最令他們向往的,如果能夠入選,就意味著可以參加一年一度在首都新德里舉行的國慶閱兵表演,表現出色者還可能獲得印度總理頒發的特別優秀學員獎。
為把學員打造成合格的預備役成員,印度政府為學兵團制訂了嚴密的訓練大綱,對每一種具體科目都規定了課時。其中普通訓練占70%,包括隊列操練、武器訓練、個性和領導力發展、災難管理、探險等;特別訓練占30%,針對學員所選擇的不同兵種而設置,陸軍訓練包括車輛駕駛、地圖判讀、電報抄收等,海軍訓練包括航海、導航、反潛作戰等,空軍訓練則包括飛行導航、氣象、無線電通信等。
半個多世紀以來,通過國民學兵團這一政府出錢、專門機構出力、青少年廣泛參與的國防教育方式,印度國民的國防觀念和意識得到不斷強化,同時它也為印度武裝部隊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后備力量。
印度國民學兵團走出過不少出類拔萃的人才,總理莫迪、國防部長帕里卡爾等都曾經在學兵團接受訓練。學兵團宗旨非常明確:培養青年的領導能力、良好品德、友誼、體育技能和為社會服務的思想;建立一支有組織、有紀律、能在國家危急時為國效力的生力軍;通過訓練,激勵學員未來加入武裝部隊。
(摘自:中國教育新聞網)
摘要:冷戰后,國家安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被學者分為十二類。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中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然而,目前我國文化安全的現狀并不樂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高校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可見,高校英語教學完全能夠起到提高文化安全教育的作用。分析目前高校英語教學文化安全教育現狀及其原因有利于教育工作者采取措施,加強文化安全教育。
關鍵詞:高校英語教學 文化安全教育 國家安全
一、國家安全
冷戰后,國家安全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國家安全屬于我國基本利益范疇,狹義上的國家安全是指國家處于沒有危險的狀態,廣義上的國家安全是指國家不受外部威脅也沒有內部混亂的客觀狀態。吉林大學出版社的《為國家安全立學――國家安全學科的探索歷程及若干問題研究》中指出,構成國家安全體系的要素包括國民安全、國域安全、資源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主權安全、政治安全、軍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態安全和信息安全。與高校英語教學緊密相關的國家安全主要指文化安全,與科技安全和信息安全相關。
文化安全是于1999年開始被提出的,指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政治價值觀念、信仰追求的存在和發展不受威脅,屬于客觀范疇。此外,文化安全還包括主題對客觀狀態的價值判斷,屬于主觀范疇。良好的文化安全可以保證一個國家免受內部、外部其他文化因素的入侵,保持原有文化體系,并可進一步發展。文化安全可被細化為價值觀念、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的安全,是每個主權國家都應該全力維護的領域。
目前,我國文化安全受到國內和國外的影響,其現狀并不樂觀。一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產業發展落后;此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部分偏遠山區的少數民族自身文化發展較慢,出現國內個民族文化斷層的現象。加之,我國國土廣袤,我國文化傳播力度不足,導致個別地區文化較沿海發達地區慢。另一方面,全球一體化導致國際上的強國通過與我國的往來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這直接影響了我國的核心文化價值體系。
全球一體化不僅使得各個國家之間的交流和傳播越來越頻繁,還加速了各國間經濟互通,這就為各國在政治、文化、社會、思想等方面的交流提供了保障,進而影響國際上文化格局的重組。歷史上,西方資本主義強國恰恰是利用在殖民地推行語言,進而重組世界文化格局,最后威脅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梢?,文化已經成為國家競爭和國際沖突的一個方面。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從某種角度,語言文化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組成成分,屬于“軟實力”范疇。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是指一個國家通過自身吸引力而達到目的的一種能力。語言文化這種軟實力可以通過學習而增強的,可以避免由于對國外文化和語言知識的缺乏而導致的公共外教失敗。美國教育部部長查理?賴利在國際安全會議上指出,加強全國外語教學,將會使美國的勞動大軍更加出色,國家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梢?,西方發達國家認為外語教學與國家安全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是一種形式的語言教學,語言教學的目的不僅傳遞目標語言的相關知識,還是教會言語習得者通過語言這一形式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各個民族不同的生態、物質、社會和宗教等語言環境不僅導致各個民族具有不同的社會文化因素。這表明,我國高校英語教學與文化安全教育的密切關系。
二、高校英語教學文化安全教育現狀及原因
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中,一方面,呈現出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越來越弱的趨勢;另一方面,呈現出雖然學生英語水平很高,但卻無法用英語準確的表達母語文化。我省高校英語教學對文化安全的重視力度也不夠。
學校的因素。雖然,大部分高校開設跨文化交際課程,但是,受到課時量、教學日歷、教學大綱的影響,高校英語教學的重點還是落在了基礎知識傳遞和應試能力培養上,而忽視了文化的導入。
教師的因素。雖然部分教師意識到了文化對語言教學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也開始積極進行文化滲透,但只關注了英語語言國家文化的滲透,勢必導致學生對本族文化的忽視甚至遺忘。長此以往,導致年輕人對其他國家文化的盲從,不利于本族文化的傳承。
三、如何加強文化安全教育
高校英語教學中加強文化安全教育勢在必行。2015年,《大學英語教學新指南》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英語應用能力的基礎是英語基礎知識,文化加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新指南同時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包括“在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時,能夠觀察到彼此之間的文化差異和價值觀差異,并能根據交際需要運用有限的交際策略?!备咝S⒄Z教學工作者必須要采取措施,加強文化安全教育。
學校方面,首先,要意識到高校英語教學可以加強學生文化安全教育。其次,要為高校英語教學提供更好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教室、自主學習平臺等,保障其更好的發揮其文化安全教育的作用。
教師方面,第一,教師要提高意識,認識到文化安全教育的意義,及時更新文化安全教育的理念。第二,教師要準確的認知。教師是大學英語教學的組織者,起到指揮的作用。只有教師對文化安全擁有積極的準確的認知,才能指引學生關注并進行文化安全學習。第三,教師的積極文化安全態度。教師的積極態度才能確保文化安全教育理念的落實。第四,關注多元文化。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關注不同民族對同以問題的不同認知,以反應出其不同文化底蘊,并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不容民族文化的認知。第五,教師要重視母語文化。要培養學生把英語當做一門工具,來表述母語文化,不僅傳承了母語文化還可傳播母語文化。
四、結語
全球一體化促進各國頻繁交流,大學生必須具備國家安全意識。高校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可傳遞文化,有助于提高學生文化安全意識。只有在校方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文化安全教育才能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得到重視,并順利開展下去。
摘 要:近年來國際上興起了一個熱點問題,即非傳統安全。非傳統安全主要是指除軍事、政治和外交沖突以外的其他對主權國家以及人類整體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的因素。對國內及國外社會情況的了解、解決當下危機及配合政府解決當下危機的能力都能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對非傳統安全的認知程度,以及其應急的能力和自身的綜合素質。因此,在社會的新形勢下,非傳統安全教育成為培養大學生的重要課題,成為新時代對國家安全形勢的新要求。本文對非傳統國家安全教育的具體內容進行闡述,對我國當代大學生的非傳統國家安全教育提出個人的策略建議,從而表達非傳統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非傳統國家安全 大學生 教育
經濟迅猛發展的當今社會,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在冷戰的結束和經濟全球化的驅使下發生了全面性的變化,由側重于軍事和政治的傳統安全視角轉變為對國家經濟、社會環境、人才培養、社會文化及信息等各個領域安全的重視。這就是學術界如今熱議的話題——非傳統國家安全。當代大學生是我們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其在大學這個相對自由的學習領域快速地進行知識的累積和沉淀,形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國家的教育模式及教育程度是決定其國家安全意識高低的決定因素,也是關系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穩定、長久與否的關鍵所在。
一、非傳統國家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非傳統國家安全是一種新型的安全威脅,在過去的人類社會里很少遇到或幾乎沒有遇到。非傳統國家安全是指除去軍事、政治及外交沖突,在別的領域中,一個國家和另外一個或多個國家在相互作用下產生的對本國的發展及存在構成威脅的安全問題。其特征主要有:安全主體的多元性、安全問題及解決方式的多樣性。根據非安全國家教育的這些特征,其具體內容主要覆蓋了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安全教育: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交易頻率日益提升,對國外技術及資金等資源的引進量也在同時不斷增加,這就使得國家不得不面對更大更復雜的經濟安全所帶來的威脅和挑戰。我們必須要認清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對我國的影響。目前國內許多人喜歡購買國外的一些產品,盲目追求海外知名品牌,認為國外的產品比國產的更具優勢,甚至以此作為炫耀。這就是經濟全球化為我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具體表現。因此,我們要從國家本身存在的優勢入手,扶持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族企業和民族品牌,促使特色民族企業不斷發展,根據國家優勢不斷改革創新,全方位推動國家科技的發展,擴大內部需求,減少對外來資源的依賴。
(2)科技發展過程中的安全教育: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競爭是以經濟和科技為重點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科技水平決定的。由此可見科技水平對國家發展有著極大作用。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加速了科技這一生產要素在國際間的流動。但許多發達國家為了抑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勢頭,讓發展中國家能夠長期受制于它,便采用對先進技術進行限制和封鎖等方式來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科技發展受到約束。此外,大多發展中國家的技術人才都因為受到發達國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先進操作設備的吸引而選擇留在發達國家發展,造成發展中國家人才流失較快,科研技術無法取得飛躍。因此,做好科學的非傳統安全教育是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至關重要的任務。
(3)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安全教育:
生態文明建設已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中被明確列入黨章。生態環境的保護是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貫徹執行的任務,其對國家的發展及人類生活的影響不言而喻。我國生態環境已經進入較為嚴峻的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任重道遠。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發達國家利用自身技術以及資金上的優勢,在發展中國家建廠生產,利用發展中國家急需壯大國家經濟的心理特點,將質量差、污染重等產業牽至發展中國家進行生產,促使國家快速增強經濟實力,這就為發展中國家造成了更加沉重的生態文明建設負擔。作為我國未來的中堅力量,高校必須對現代大學生進行全面的生態環境安全教育,讓其盡早確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
(4)網絡信息的安全教育:
二十一世紀的一個劃時代的標志就是信息和網絡的迅速普及,在這個靠信息和網絡高速運轉的時代里,網絡和信息已經在全球各個領域都留下了足跡,并快速地滲入到政治、經濟、科技及文化等各個方面,大范圍地覆蓋了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但是同時也產生了許多負面的影響。作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中堅力量,無論是八零還是九零后的大學生都對電子通訊、網絡信息太過依賴,甚至達到了形影不離的程度。網絡信息安全就是其中較為突出的一個問題。當代大學生作為網民主體成分,他們的言論稍微不負責任就會對他人的尊嚴名譽等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有可能危害到社會乃至國家的聲譽和安全。所以,社會群眾應該提高自己對網絡信息的安全意識,提升所用網絡的安全度,防止病毒入侵,減少不良的網絡信息給國家、社會及個人帶來的危害。
(5)文化安全教育
自改革開放以來,外來文化大量地涌入我國,中西方文化相結合的多元化價值取向已經成為我國發展的必然趨勢,80后90后作為這一時期成長的群體受到了影響。傳統文化教育在面對多元文化教育時受到挑戰,不同文化倡導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對大學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必須加強文化安全的教育,清晰正確的認識到外來文化的優劣,取其精華而用之。
二、對當代大學生進行非傳統國家安全教育的策略
非傳統國家安全觀的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從教育內容來看,高校的老師不需要依賴具有軍事知識和技能的人來完成,教學所需的設施及條件也相對較低,無需特定環境。非傳統國家安全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其與傳統的國家安全教育的區別。筆者認為對大學生的非傳統國家安全教育應該注重以下策略的運用。
首先,非傳統國家安全教育必須要在國家安全教育中凸顯其存在的地位。我國的內涵和外延在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和世界格局地快速轉變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各高校將軍事、政治等作為國家安全教育重點,忽視非傳統安全教育的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國家對國民安全意識認知程度的需求,非傳統國家安全所涉及的問題也已經不單單是經濟、科技及生態環境的安全了,還延伸至恐怖主義、核武器擴散等對人類具有毀滅性打擊的領域,其所產生的影響和后果絕不會亞于傳統的國家安全問題。所以,對當代大學生進行非傳統安全教育已經迫在眉睫。非傳統國家安全教育必須重視課程內容的設置和調整,保障一定數量的國家安全教育課時,加強非傳統國家安全教育課程體系進入到國防教育相關的課程內容設置中。注重突出非傳統安全教育的比重。非傳統安全問題涉及的多樣性與國際性能夠使大學生們站在民族利益的視角進行考慮。有利于他們樹立宏觀的國家安全意識和把握非傳統國家安全的思維,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去關注這個世界的整體利益。
其次,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作為信息化時代,當代大學生接受知識的渠道十分多元化。非傳統國家安全的內容大多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要根據大學生自身特點和學習特點來進行與他們的生活相貼近的非傳統國家安全教育,根據他們的主題意識進行雙向交流與互動,用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教育方式引起學生的思考和領悟。還要組織學生走出校門,深入社會,建立一種學校與社會緊密結合的開放型國家安全教育系統。
最后,發揮互聯網優勢,拓展教育的新空間。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離不開網絡。與傳統的國家安全不同,非傳統國家安全深入到社會大眾生活的各個領域,得當地利用大學生進行學習和人及交往的網絡途徑,將會成為高校進行非傳統國家安全教育開拓一個更寬更有效的教育途徑。因此,高校要加強校園網絡的建設,適當在校園網內設置集非傳統安全的專業性思想與服務性于一體的國家安全教育站點,開辟國防教育的新陣地。
結束語:
現代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發展及建設的希望,其對國家的關注,其非傳統國家安全意識的優劣將直接關系到我國發展的穩定性和現代化特色社會主義建立的成功與否。因此,對大學生進行非傳統國家安全意識的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保護我國各領域安全的重要教育課程,更是促進我國持續穩定發展的戰略之一。
摘 要:大學生作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不僅要搞好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還要注重自身思想品德修養地提高,隨時準備為祖國的發展奉獻自己的熱情。本文就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加強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旨在引導大學生自覺關注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增強憂患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
關鍵詞:國家安全 憂患意識 愛國情操
一、前言
作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大學生不僅要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更上一層次,為報效祖國增磚添瓦,還要更加注重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隨時準備為祖國的發展奉獻自己的熱情。這是時展的需要,也是國家的殷切期盼。在所要求具備的各項思想品德中,自覺關注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增強憂患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方面,也是國家安全地位及當代大學生肩負歷史使命和自身的健康成長所決定的。
二、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應該重視國家安全教育
1.國家安全是民族利益的根本所在,關乎著每一個人的生死存亡
自從國家在地球上誕生以來,維護國家安全就成了一個永恒的話題。當下大學生作為跨世紀的一代人,是未來中國參與國際競爭、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骨干力量,其精神風貌如何,直接關系著將來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關系著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鞏固和發展。早在20世紀,中共中央就已經制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綱領》、《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等綱領性文件,明確指出要規范國防教育,提高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由此,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應該成為大學生必修的重要內容。
2.世界多極化發展態勢明顯,國內外仍然存在著各種不安定因素,威脅著我國國家的安全
自從冷戰結束以來,世界多極化發展態勢日趨明顯。各種力量相互合作、相互制約,共同貫穿于整個國際關系變化的始終,并維持著世界和平發展的態勢。但是,在和平和發展之下,國家的安全問題并沒有因此而變得無足輕重。隨著而來地是,國內外環境的日趨復雜化。從國際形勢來看,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策略一致沒有改變;印度迅速崛起并把中國作為其主要競爭對手;臺海局勢幾度緊張。從國內形勢來看,極少數敵對勢力及民族分裂分子不斷挑起事端,肆意破壞搗亂,威脅著國家安全。國內外新情況的出現,要求我們的大學生要不斷地提高憂患意識,強化國家安全意識,在神州大地上構筑一道堅不可摧的人民防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保駕護航。
3.大學生正值人生發展的黃金時節,也是愛國觀念和意識形成的關鍵階段
在大學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是各種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成的關鍵階段,這些觀念正確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其健康成長和成才。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時刻把國家安全、民族安危作為其行為準則的出發點??梢钥隙ǖ氖?,目前大部分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意識是樂觀積極向上的,很多學生也有著高昂的愛國情懷。但是,我們也必須要看到,在世界一體化的發展潮流中,西方各種文化思潮、價值觀念以及一些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正在無時無刻地侵蝕著我們的大學生。個別學生很有可能就此疏忽,放松警惕,憂患意識就此淡化。由此,在大學這個關鍵階段,非常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
三、大學生在校期間如何增強自己的憂患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
1.要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民族安危、國家安全涉及到一個國家發展的方方面面,可以說,這是關系著民族存亡的關鍵。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我們要始終把國家主權、安危放在今后社會發展的第一位上”。同時,把國家安全放在首位,將國家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安全的需要,更是全世界各個國家的一致要求。所以說,無論是在今后的求學中,還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學生都要牢固的樹立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
2.密切關注國際局勢,增強防范意識
作為大學生,要時刻關注國內外發展動態,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觀點和方法,從紛繁復雜的國際斗爭形勢中認清敵對勢力對我們進行滲透、顛覆和破壞的險惡用心和真實面目。克服麻痹思想,保持清醒頭腦,增強責任意識,充分認識西方不良文化的惡劣影響,堅決抵制不良文化觀念的侵蝕。在對外交往中,既要熱情友好,又要內外有別、不卑不亢;既要珍惜個人友誼,又要牢記國家利益;既可爭取各種幫助、資助,又不失國格、人格。
3.加強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的學習,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責任
自從建國以來,中國制定了諸多維護本國安全的法律、法規以及其他一些規范性文件。在黨中央各級領導及廣大人民群眾的不懈努力,基本上形成了較為完整地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體系框架,為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的開展,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行為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撐。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必須要積極學習并努力掌握這些關乎國家安全的法律法規,負其維護國家安全的神圣職責,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異物感和榮譽感。
4.積極配合國家安全部門,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的一切行為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同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國家安全機關是國家安全工作的主管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在國家安全工作中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動員、組織人民防范、制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作為大學生一定要意識到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積極配合國家安全部門,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的一切行為
四、結論
總之,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非常有必要對其進行國家安全性教育。大學生要提高認識,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密切關注國際局勢,增強防范意識;加強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的學習,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責任;積極配合國家安全部門,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的一切行為,切實為維護國家安全作出應用的貢獻。
1 國家安全教育和危機意識
國家安全是國家民族安全所系,國家利益所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居安思危,可是現在國家經過了一段和平發展時期,很多人思想便松懈下來,特別是現在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一代大學生,既沒有像建國50年代中期以前的老一輩戰火中生與死的考驗,60、70年代經歷的那種劍撥駑張的陣勢,也沒趕上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周邊沖突,甚至都很少碰到巨大的自然災害或政治危機。有的只是在改革開放承平繁榮中成長起來的經歷,從他們出生開始到上大學,都沒有什么國家安全的體驗與親歷,很少有對國家安全重要性的體會。在意識形態上又受到各方面的沖擊,也沒有多少兵役和國防、軍事知識、救災知識的受訓與教育,在現代國家安全教育這方面還存在很大的缺失,如果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國際和平的表象所蒙惑,如果真的有什么變化來了,突發事件來了,很容易驚慌失措,手足無策。相反,如果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訓練經歷則一般能沉著冷靜,從容不迫,即使國家遭遇突然不測,只要有一批有思想有準備的“生力軍”存在,國家就會很快重新恢復、崛起,在世界范圍內有很多國家和民族都有這樣的先例。所以,在和平年代,我們仍然要重視對當代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科學家們做過一個試驗:如果把一只青蛙放進一鍋已燒好的熱水里,青蛙會奮然一躍,死里逃生;但如果是把青蛙先放在冷水里,然后慢慢加熱,青蛙則渾然不覺,等到水已燒開時,青蛙已沒有逃生的機會了。國家社會都是這樣,承平日久,日益松懈,問題堆積越來越多,各種情況也越來越嚴重,而人的思想意識反而越來越松懈,結果事情一發生,如決堤之水,不可扼制。正所謂: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歷朝歷代的更替無不應證這一規則。在外在敵人比較明確的情況下,大家還有可能團結一起,聯合起來抵御共同的敵人,但當外在的敵人一旦消失后,反而有可能馬上陷入內斗;長期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能夠長期保持警惕,反而能夠預備和應付各種突然打擊和未知局面,存在和發展下來。實際上不斷斗爭和交流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完善和提高自我的過程,美洲和非洲以及亞洲在19世紀之所以遭到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既和帝國主義侵略性有關,也與他們長期與世界潮流隔離,安全意識長期消失殆盡有關,結果不言而知,甚至有滅絕的可能?,F在的中國自20世紀80后代改革開放以來在相對和平的國內國際形勢下經過了相對平靜的30多年時間。而現在的大學生絕大部分都是在這過程中出生和成長起來的,他們很快就要承擔起維護國家的安全的責任。如果他們還沒有對國家安全的憂患意識,那對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來說將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2 國家安全形勢分析
國家安全教育不簡單是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不僅是對國家的熱愛,而且要知道怎么去愛,做的具體內容有哪些,怎么樣把祖國保護得最好。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首先是要讓他們清楚地認識到我國現在的國家安全形勢:
經過新中國來幾代人的努力,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的增長的基礎上,我國的國家安全形式有很大改善,但我國的國家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從地理上講,我國是一個易受攻擊的國家,和二十幾個大大小小國家接壤,有些軍事實力強于我國,在近現代也有侵略過我們國家的歷史,潛在的侵略勢力也大量地存在,并且很多國家都有不斷上升追趕我們的實力,中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趕上和超越;經濟上,這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很快,經濟總量上是增長了不少,但平均水平仍然很低,資源消耗水平卻很高,經濟和產業結構也不甚合理,環境污染問題仍然很嚴重,可持續發展壓力很大,中國已是經濟大國,但并非強國,現代各國的國家安全更多是經濟科技實力的比拼,而我國在這方面,特別是科技方面與發達國家,甚至是與周邊國家差距都很大,這導致我國在軍事科技上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社會上,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差距也很大,社會貧富差距、地域差距、文化差距、工農差距、城鄉差距也很大,就業、社會保障醫療扶助等制度也有待健全,治安壓力不小,自然災害頻發,社會上不穩定因素都大量存在,要解決好這些問題,面臨的挑戰不小。
意識形態上,自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以來,我國是世界范圍內最主要的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仍時常用意識形態來衡量制約我國,并在人權、自由、民主等問題上對我國大肆渲染,對我國青年一代更是念念不忘“誘導”,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以防東歐劇變這樣的事情重演;國家政權組織上,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健全的政權組織體系,國家政權比較穩固,但在民主、法制、權力監督、政黨的建設過程中仍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和完善,特別是“依法治國”更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國家統一民族問題上: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我國順利發展的保證,但是目前海峽兩岸仍然沒有統一,臺灣島內的分裂分子和分裂勢力蠢蠢欲動,極端民族主義分子和恐怖勢力仍然威脅著民族團結和國家的邊疆;軍事科學技術上,我國現在的軍事技術水平與軍事強國有著明顯的差距,特別是在電子裝備、作戰飛機、船艦技術上,與軍事強國差距仍然較大。在創新能力和創新體系以及成果利用轉化方面,也急需發展提高。
總之,從總體上比較看來,這些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為國家安全提供的扶持進步顯著,但與軍事強國的差距仍然明顯,并在相當長的時間存在,我們只有不斷地努力才能盡量縮短這個追趕時間,況且,現代社會科技變化一日千里,形勢更多變,挑戰壓力極大。我們只有在各方面做足功課,掙足資本,取得較多的比較優勢,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掌握國家安全形勢的主動權。
3 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要求和措施
從以上對國安全形勢分析的嚴峻情況來看,對現代的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既不能是簡單的“軍訓”后了事,也不是單純的說教理論,而在原來的基礎上,廣泛深入地了解我國的國家安全形勢,探尋我國的國家安全對策,并以自身切實的本領和行動從大學開始起貫入到實際生活、學習、工作中去。具體要做到:
首先,深入進行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和教育,讓大學生樹立起維護和爭取國家榮譽的責任意識。上世紀60年代蘇聯美國大搞意識形態的對立,美國特別重視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肯尼迪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曾有一句名言:“不要問國家為你們做了些什么,而要問你們為國家做了些什么”。在那時成長起來的一代成為如克林頓、布什等維護國家安全、重新振興美國的堅定力量,他們并不是“迷惘的一代”,而是成功的一代。相反,蘇聯等國家的那一代青年反而成為自身政權的掘墓人,這給我們很大的警示。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除兒童少年等時期外,大學時期是愛國主義精神和實踐報效祖國結合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進行國主義教育,要從以前的愛國之心轉變為愛國之志,為投身愛國之行做好準備。要從簡單了解愛國人物,愛國主義歷史事跡,深入轉變到愛國主義和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上來。對國家安全了解得更加深入、透徹、全面、客觀,能看到問題,也能分析情況,還能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和實際行動,身體力行,努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在經濟全球化的社會中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國家安全教育在高校進行的成功與否不僅影響到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也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穩定、和諧。高校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合格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歷來處在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前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具有十分重大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國家 安全教育 意義
一、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背景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注重國家安全意識的培養,增強國家安全觀念已經日益成為高校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高校應當適應新形勢的發展,結合素質教育的開展和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明確教育要求,努力實踐探索,積極推進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
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在為國家保持經濟軍事優勢的同時,也扮演著危及國家安全的角色,如破壞勢力通過技術竊密危及國家安全。全球化中發達國家還引發人才爭奪戰略,導致發展中國家大量人才流向發達國家,我國信息安全與人才外流現象都很嚴重,科技安全形勢嚴峻;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信息傳播快捷與自由交流帶來方便,使傳統意義的文化繼承在全球化模式下失去原有空間,國家和文化邊界正在消除,而文化生存是國家生存的前提條件,一旦文化遭遇威脅,必然給國家帶來危機。綜上所述,經濟全球化時代,我國的國家安全面臨嚴峻挑戰。有挑戰就有應對。
二、當代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現狀
國家教育部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主流積極健康,但也有跡象表明,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尚很薄弱。
第一,大學生對國家安全認識模糊。大學生對國家安全還停留在軍事、領土、情報這樣一些傳統的、局部的認識上。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既沒有外部的威脅和侵害,也沒有內部的混亂和失序的客觀狀態。當前,國家安全既包括國土安全,主權安全、政治安全等傳統內容,也包括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新內容,全方位理解國家安全有助于端正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增強國家安全意識。
第二,價值取向多元,原則性衰減。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呈多元態勢,雖其價值取向主流積極向上,但功利色彩較濃厚,實用享樂主義為大多數學生推崇。這些急功近利的價值取向,無疑會削減主流價值的原則性,最終導致社會價值的散亂,使國家精神意識方面的安全面臨消解危險。
第三,安全教育研究水平落后。當代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現狀顯然不能適應時代要求,無法應對全球化對國家安全的挑戰。
三、如何開展國家安全教育
1.高校要提高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的思想認識
目前,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還處于宣傳階段,遠未達到有計劃,有目標,規范化教育的層次。國家安全意識是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內容,是衡量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高校要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認識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對國家安全的憂患意識,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意識和保證國家安全的法治意識。
2.結合“兩課”建立長期有效的國家安全教育機制
(1)國家安全教育與“形勢與政策”課結合
目前高校普遍開設《形勢與政策》課,要利用《形勢與政策》課加強以國家主權、國家利益、國家尊嚴和國家安全意識為主的國家安全教育,這不是一時一事的突擊性活動,也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知識傳授和情況通報,而是一種政治性戰略性和現實性很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堅持國家安全教育與形勢政策教育相結合,在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熱點和重點問題的宣講中,滲透國家安全教育,使大學生了解我國面臨的安全環境,增強對國家安全的憂患意識。
(2)國家安全教育與“法律基礎”課相結合
把宣講《國家安全法》和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為法律基礎課教學的一項內容。使學生了解、掌握《國家安全法》,增強國家安全的法制意識。自覺遵紀守法,依法同一切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作斗爭。構建以國家安全法制教育為主干、國家安全形勢教育相配套的教育內容體系,把國家安全教育與普法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結合起來。
(3)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要注重把國家安全教育由課堂延伸到課外使國家安全教育與課外法制宣傳活動以及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比如,舉辦《國家安全法》圖片展覽、宣傳板報或知識競賽,邀請校內外有關專家作當前國內外形勢報告,以及組織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夏令營或利用暑期開展包括《國家安全法》在內的普法宣傳活動等,都是在課外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良好形式。
3.開展多層次的國家安全教育
建立長期有效的國家安全教育,不僅要在教育的內容體系、方式方法上下功夫,還要在不斷深入加強三個不同層次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
一是結合軍事訓練,使學生初步樹立國家安全意識。堅持國家安全教育與國防教育相結合,利用學生軍訓進行國防教育的有利時機,拓展國防教育內容。根據教學計劃安排,大學生入學后首先要進行軍事訓練,這成為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的一個良好的切入點。這一層次主要是在新生入學后,通過開展國防教育滲透國家安全教育,從而在他們的頭腦中初步建立起國家安全意識。
二是開展自我教育,使學生主動深入了解國家安全法律。這一層次主要針對一、二、三年級的學生來實施。在高校內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組織,并采用學生參與自我管理的組織形式,實現自我教育。如華北電力大學在2000年組建了大學生安全保衛委員會,在大學生中開展日常的安全知識自我教育且形成了規模,每年兩次規范的安全教育月活動,通過組織國家安全專題講座,使學生對國家安全知識有了系統的了解,同時還組織各個班級治保委員進行國家安全知識培訓,確保每個班都有部分國家安全意識較高的學生,并且通過安全知識競賽、演講等大型活動帶動整個學校師生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國家安全知識。
三是結合畢業教育,使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進一步鞏固。這一層次針對畢業生來進行。即在畢業生離校之前,通過學校邀請、國家安全機關派員作隱蔽戰線形勢報告等形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教育他們在今后工作中,時刻牢記“國家利益高與一切”,自覺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家安全面臨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多變,中國國家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作為國家高層次人才主體的大學生,其國家安全意識的強弱,對國家是否安全有著更直接的影響。面對現代大學生相對淡薄的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大學生樹立新的國家安全觀已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關鍵詞:新形勢下;國家安全;教育途徑;大學生
一、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緊迫性
1.面對嚴峻的國際環境,需要加強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社會長期保持穩定。在這樣的和平環境下,大學生往往認識不到國家安全面臨的嚴重威脅,思想上麻痹模糊,缺乏應有的憂患意識。主要表現為有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國防意識淡漠、國家安全意識不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減退。一些大學生把國家安全看成是國家軍隊與安全部門的事,不能自覺地把維護國家安全與自身的責任聯系起來。有些大學生在社會價值取向日益多元的態勢下,推崇急功近利及實用享樂主義。這無疑會削減主流價值的原則性,最終導致社會價值的散亂,使國家精神意識方面的安全問題面臨消解的危險。同時,隨著中國國際競爭力、綜合國力和國家地位的空前加強,一些發達國家別有用心地提出了“中國威脅論”。以美國為首的一些發達國家開始以各種手段遏制中國的發展。近來美國與我周邊國家頻繁舉行聯合軍演,使中國國家安全存在不少隱患。南沙群島被東南亞小國強占,臺灣問題尚未解決,中日東海問題和釣魚島爭端也日益升級。最近有媒體報道日本有20余人把戶籍遷往釣魚島,成為法律意義上的島民,并表示日本對釣魚島擁有主權 [1]。但當代大學生對此嚴峻的國際環境,大多缺乏清醒的意識。面對國家安全現狀顯然不能適應時代要求,更無法應對全球化對國家安全的挑戰。
2.為培養合格接班人,需要加強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從近幾年的相關報道中我們也看到,有些大學畢業生由于國家安全意識的薄弱,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缺乏警惕,往往在不經意間泄露國家機密,甚至經不起金錢、美色等種種誘惑,不惜喪失國格人格,出賣情報,給國家安全造成重大損失。有的大學生在得到國外有些公司及機構資助自己出國進修,或推薦國外科研機構做學術研究時,就只看到友誼的一面而忽視國家安全。把一些認為無關緊要的資料或文件隨便對外泄露。更有一些畢業生由于受金錢侵蝕,主動把國家重要文件出賣給境外機構而受到法律的制裁。有些留學海歸無視國家法律,回國后不惜余力拉攏、腐蝕在國家軍事、經濟、科技等重要崗位的同學或老鄉。為境外機構收集情報資料,使中國經濟、軍事、科技領域等遭受泄密重大損失。有些大學生對老同學、老鄉需要一些資料、數據,明知違法但認為情面難卻而所為。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如何,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健全國家安全體制,高度警惕和堅決防范各種分裂、滲透、顛覆活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2]為此,必須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使其時刻保持高度警惕,自覺承擔起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和義務。
二、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對策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實施國家安全教育責任心
高校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合格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歷來處在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前沿。在新形勢下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是十分緊迫的任務,也是高校義不容辭的教育責任。在網絡全球化的今天,互聯網雖然縮小了世界各國間的空間距離,但國家主權與國家安全仍然是國家的根本所在。信息的溝通、經濟的融合并不代表政治、文化的完全融合。和平發展的世界并不意味著絕對安全,戰爭和恐怖主義活動依然存在。高校要切實將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滲透到日常教學和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要教育大學生明確維護國家安全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是黨和國家對每個大學生的基本要求。
隨著中國在世界格局中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對青少年的國家安全和國家意識教育。早在1994年8月,中共中央印發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要進行國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要根據新時期的特點,重視現代國防教育,增強全民的國防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3] 兩年后的1996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強調:“要把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和宏偉目標,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國防和國家安全,作為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4]在以后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2004年8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也提出了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的要求。200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與教育部牽頭,分別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課程改革與完善。對其中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程,增加了“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的內容章節,目的就是著力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知識的學習與國家安全意識的培養??梢?,黨和國家關于青少年國家安全教育的一系列要求,是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及現實的需要而不斷變化、補充和完善的。這也正是當下高校開展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有力理論依據。高校在實施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的工作中,首先要增強學校黨政干部與教師員工的政治敏銳性,以此提高責任意識。把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工作看成自己責無旁貸的重要任務來實行,使各部門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過程中真正承擔起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責任。
(二)齊抓共管分工合作,不斷提高國家安全教育實效性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安排下,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的工作由來已久,但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筆者認為要提高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效性,必須注意三個結合。
1.國家安全教育必須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愛國主義包含著情感、思想和行為三個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礎,思想是靈魂,行為是體現。” [5] 所以教師必須以三個基本方面為教學目的。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及新形勢的需要,在講授愛國主義章節內容時可結合增強國家安全意識來展開。通過愛國主義這條主線,把增強國防觀念與國家安全意識結合起來,在教學上可以達到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效果。因為愛國主義教育與國家安全教育有著密切聯系,愛國主義教育是國家安全教育的核心和靈魂,國家安全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永恒主題。對大學生來說是否愛國不僅僅是道德要求,同時還是政治要求和法律要求。使大學生認識到沒有國家安全意識就不會形成真正的國家意識,因而也就很難產生真正的愛國主義情感,也就很難在理性層面和整體意義上確立科學的國家安全意識。在激發大學生愛國情感的同時,更要激發起他們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
2.國家安全教育必須與國防知識教育相結合。目前高校的國防教育仍然是以單純軍事技能和軍事常識的傳授為主要內容,而沒有將國家安全涉及的有關內容融入到國防教育課程中去。在課程設置上兩門課分別有武裝部的軍事理論教研室和社會科學部的思政教研室承擔,基本上是以各自為政的教學模式展開。這就要求高校在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與《軍事理論》課中,加強聯系與溝通,使兩門課的教學內容既達到有機融合又克服無謂重復。在《軍事理論》課中,教師除了系統論述世界軍事、中國國防、軍事思想、軍事高技術和高技術戰爭這五大領域的前沿問題外,更要讓大學生了解和體會人民解放軍的光榮傳統,激發起大學生的愛國熱情與愛軍情感。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則側重于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對國家安全的憂患意識,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意識和保證國家安全的法治意識等。在不斷增強大學生的國家安全與國防意識的同時,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國防建設與軍隊建設來報效祖國。國家安全教育只有緊扣中國的國防建設與發展的實際及國家安全面臨的挑戰來展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求得教育的實效性。
3.國家安全教育的主渠道必須與多渠道相結合。高校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的主渠道應該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通過授課要求大學生“確立新的國家安全觀、掌握國家安全法律知識、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6]。但是,以國家主權、國家利益、國家尊嚴和國家安全意識為主的國家安全教育并不是一時一事的突擊性活動,也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知識傳授和情況通報,而是一種政治性、戰略性和現實性很強的思想政治教育 [7]。因此,必須堅持主渠道的國家安全教育與多渠道的潛移默化教育相結合。高校必須充分發揮各級黨團組織的作用。在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的活動中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學??衫蒙鐖F活動、學術報告、外出參觀等形式滲透國家安全教育的相關內容。引導大學生正確科學地理解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國家安全形勢,逐步增強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軍事安全、科技安全、能源安全、文化安全和網絡安全等新國家安全觀念。使每個大學生都清楚的認識到國家安全不僅關系到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也事關每個大學生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