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13 04:53: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史探討

一、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949-1956年)

從建國到三大改造基本落實,當時的中小學音樂實現了對就有教育體系的系列的沿襲和改造:

(一)逐漸形成穩定的音樂學科:1949到1956的七年間,音樂課一直被作為中小學教育的固定科目,總體課時量也較為穩定。

(二)音樂教學模式已基本建立:雖然最初缺乏基本的音樂教學模式,但是教育部在1950年正式了暫行的音樂教學標準,并于1952年談到了美育的重要性,并將音樂教育作為開展美育的主要手段。

(三)音樂教育服務于政治教育:根據對當時公布的系列文件的研究發現,音樂教育中也包括了大量突顯政治特色、強化國家觀念的相關內容,當時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是以服務國家建設需要為主旨的。

二、社會主義探索時期(1957-1966年)

1957-1960間爆發的“教育大革命”給我國當時的教育事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此外,由于并沒有明文規定“美育”的必要性,當時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并不很受重視,音樂教育的總課時量有了明顯的減少,很多學校壓縮了音樂教育的所占比重,甚至曾經一度被部分學校取消過。直至1963年國家教育部正式了工作條例文件,中小學的正常教學工作才得以逐漸恢復,音樂教育的教學質量才有了相應的制度保障。這十年是我國包括了中小學音樂教學在內全體教育界曲折發展的十年。雖然也曾歷經波折,但是其發展整體方向還是積極向前的,也為后來音樂教育的逐漸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歷史經驗。

三、改革開放初期(1978-1990年)

適時正逢全國推廣改革開放和落實現代化建設的大好時期,我國的經濟水平和文化事業都有了較長足的發展:

(一)教學整體內容日益豐富,并得到了很大的改進,音樂教育的具體內容所占的比重也有了詳細規定,這些改進都有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學考核體系也日益完善,具體的考核要求、方式以及時間都有了較為精準的規定,明晰了音樂課程的考核必要性和實踐性。

(三)音樂教育的內在功能也日漸被認可和接受,音樂教育不僅有利于讓中小學生學會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更有利于完善中小學生精神世界和道德體系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改革開放飛速發展時期(1991-2000年)

上世紀末我國的中小學教育進入了飛速發展階段,音樂教育也得到了很顯著的提升。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在歷經多年的摸索和調整后,迎來了迅速提升發展的階段,并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一)將音樂教育納入藝術教育范疇:長期以來,我國習慣將音樂教育劃分到文化課范圍內,不能體現音樂教育的特殊性。如果將音樂教育納入藝術教育范疇,則可以很清晰地體現出音樂教育的藝術特點,并且將知識學習和技能學習同時囊括在內,實現了與其他藝術教育課程的具體區分。

(二)音樂教育的功能、目標、內容、方法、評估等具體環節的相關體系逐漸形成并得到了較好的完善。音樂教育為培育人和發展人而服務,音樂相關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很有必要,樹立并形成了應有的音樂教育系統理念,同時還增添了必要的教學評估體系。

(三)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大重要組成得到了深入發展。我國的教委會于1989年了國內第一部明確藝術教育的總體規劃要求和執行標準的規定文件,具體闡述了藝術教育在我國整體教育體系中的重大作用和重要位置,分析了藝術教育對于提高人才綜合素養和總體競爭力的戰略意義。1993年中共中央更是針對“美育”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大作用正式了我國的教育發展及改革綱領文件。

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時期(2001年至今)

當今社會對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的認可度及推崇度越來越高,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美育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并步入了全面改革的新階段。

(一)教育部頒布的最課標為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評估體系提供了建設和完善標準。新課標強調要發展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擴充音樂教學效果評估成員的規模和構成。與此同時還要設立和發展多元化的評估方式,例如開展老師與老師、老師和學生的互評、自評,以及上級部門的和學校高層的跨越評審。新課標的頒布和推廣、落實不僅對各位老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學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提出了一定要求。

(二)我國的音樂教學實現了以老師講解為主到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模式轉變,“以生為本”的教學新理念不斷被學校和老師認可和實行。時至今日,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培育目標已經發展為從學生角度出發、為學生創造學習條件,引導學生形成和加強正確的道德意識和個人三觀理念,培樣學生尊重和理解差異性文化等等思想高度層面的相關要求。

六、結語

總結歷史是為了更好的反思和創新,本文希望通過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發展歷史的研究,能促進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更進一步發展。

作者:關群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教師專業發展學院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傳統音樂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傳播

一、師志傳承,提高素養

教師作為培育祖國花朵的園丁,他們的一舉一動將會影響著學生們的思想和認識。所以,教師自身的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據調查目前我國音樂教師在課堂上更多的是以傳授西方音樂體系為主體。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三點:首先,自1840年以后,國人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其中中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方面也頗受影響。因此,當面對學生時,他們教授更多的是歐洲音樂體系。其次,由于打開國門后的中國人為了使國家富強起來在各方面向西方學習,卻忽視了中國傳統文化,音樂領域也是如此,因而造成了國人對我國的傳統音樂知之甚少。再次,音樂教師由于自身長期生活在這種重視西方輕視傳統的環境中,沒有意識到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得知,如果想提高我國中小學學生對傳統音樂的興趣,首先必須提高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師在傳統音樂方面的素養。關于如何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師在傳統音樂方面素質的途徑和方法有不少學者對此提出觀點。馮光鈺提出從音樂教育的“母體”出發,即從師范類院校的音樂系入手,此類高校在培養中小學及幼兒教師時,應當注重類似傳統音樂文化等課程的開設和培養。從而使從師范類院校畢業的學生在未來的教師崗位中可以有能力傳授中國傳統的音樂文化給予學生。

二、尊重傳統,把握方式

目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時大部分是按部就班的遵循教學大綱完成教學任務,并通過鋼琴精準的音高和準確的節奏節拍教會學生演唱歌曲。然而,當學生在學習中國傳統音樂時,我們最好較少的運用鋼琴和固定的節奏節拍教授學生。其原因有兩點:一是我國傳統音樂的律學運用的是五度相生律,而鋼琴則是十二平均律;二是我國傳統音樂中民間音樂有許多都是以自由的節奏節拍表現的。所以,較多的運用鋼琴教學會導致學生在學習傳統音樂時失去最初的音樂風格。我國傳統音樂的教學方法主要是以“口傳心授”為主,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能夠整體把握音樂感覺,而且可以直接通過音樂和語言交流從而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心靈溝通。在學生學習傳統音樂時,我們應該遵循“口傳心授”的教學方法,以便學生更好的把握傳統音樂的學習。除此之外,由于中小學音樂課程本身的內容是讓學生感受和欣賞音樂。所以,作為中小學音樂教師應當盡量的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和欣賞到最真實的音樂。由此我們應當提倡“請進來,走出去”的教學方法。“請進來”是指在有限的條件下,可以請一些民間藝人走進課堂,為中小學學生講述我國傳統音樂的歷史與發展。“走出去”是指我們應該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去感受我國最純真、最淳樸、最淳厚的傳統民族民間音樂。通過實地觀看傳統音樂的形式,體會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學生從理論到實踐感受和欣賞我國傳統音樂,從而提高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

三、堅持方向,實現創新

在當今全球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下,我國各領域各部門分都應該充分加強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視,要堅持中小學傳統音樂教育的正確方向,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本文的目的并不是簡單地恢復中國傳統音樂的統治地位,忽視西方音樂,搞文化復古主義。我們并不是要原封不動地繼承傳統音樂,而是要實現要對傳統音樂教育的創新。立足于當代中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踐,是進行創新的基本要求。我們一方面不能離開傳統音樂,空談教育創新,任何形式的音樂,都不可能摒棄傳統音樂而從頭開始。這是我們進行音樂教育創新的根基,這其中蘊含了太多藝術家們一生的積淀。另一方面,在音樂教育創新的過程中又不能過分拘泥于傳統音樂,也要隨著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體現出新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這就需要不同民族音樂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在音樂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音樂為營養,充分吸收西方音樂中的有益成果,海納百川、熔鑄百家,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國音樂教育的發展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大河,要想讓這條河流越流越大、越流越長,就必須保護好它的源頭和支流,也就是說我們在音樂教育創新的過程中,既要反對一味固守本民族傳統音樂,拒絕接受任何外來新音樂的“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傾向,又要反對一味推崇西方音樂,根本否定傳統音樂的“民族虛無主義”和“”傾向。

作者:蘇杭 單位: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探析

一、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黨組書記徐沛東在2015年兩會期間提出,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茁壯成長,培養孩子的藝術素質,但每個時代都有明顯時代特征的教育方式。在計劃經濟時代,有各級少年宮和文化館,現在變的更家庭化、個性化,有些家長互相攀比,花了很多錢,負擔很重。徐沛東認為,要加大社會對兒童藝術教育的力度,不能光靠家長。應該由國家來負責,不是蓋幾個圖書館,弄些設施就可以,而要真正的把實際有用的教育讓孩子們學習。徐沛東還建議,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藝術修養是好事,針對特殊的藝術天才,可以特殊培養。

二、讓中小學音樂課“活起來”

在大多數學生家長的意識里,我國的中小學音樂課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等同于“唱歌課”。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打著節拍唱,學生跟著教師唱,毫無新意可言。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模式并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熱愛音樂的本性,反而會增加學生對藝術的厭惡和排斥。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熱愛音樂的情感受到極大的抑制。而素質教育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要讓課堂“活起來”,要滿足學生自我表現欲,讓音樂課堂煥發活力。

(一)突破傳統音樂教學,寓教于樂

中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性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充分展示智慧,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較為寬松和自由的課堂氛圍和表現平臺,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寓教于樂,展示才華。

(二)為音樂教學注入鮮活氣息

素質教育下理想的音樂教學應該是將歌唱、身體律動、游戲、表演、即興創作等形式相結合,這樣可以統一調動孩子們的聽覺、視覺、身體動作與心理情感,讓孩子們理解復雜的韻律的同時,得到完整的音樂體驗。這一教學過程的最大優點是將枯燥的教學活動變得輕松和快樂,引發孩子們對音樂藝術的興趣,從而自覺自發地學習音樂,并逐漸形成其全面的音樂素質。作為一名中小學音樂教師,只有不斷探索和實踐,才能讓音樂課真正活躍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說:“我的科學成績很多是從音樂啟發來的。”實踐證明,音樂可以啟迪智慧、開發智力,在提高人的創造力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音樂教育是中小學必備課程之一。音樂中樂曲的旋律美、歌詞的語言美、音響的意境美、是其它學科難以比擬和代替的。音樂教育不僅能夠陶冶兒童情操,活躍思想,還能激發創造想象力,放松自己,使學生在享受音響美、配器美、意境美的過程中以美怡心,徹底放松。

作者:蔡珍 單位: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中學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中小學學生音樂教育論文

一、創新教育應樹立新的教師觀

在時代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不單單只是傳道、授業及解惑,而是不僅要教書育人,還要具備視野開闊,學科專業水品要高,有較高的職業道德,較高的理論水品以及溝通能力。當然,總結下來要想當好新時期的教師,無疑就是要樹立新的教師觀。

1.教師不代表權威

陳舊的教育比較強調教師的尊嚴,學生對于教師的一言一行需要聽取,非常注重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這也導致了教師的權威地位,致使學生的想法被忽略、拒絕,長此下去對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都會失去。因此,要讓學生與教師之間是對等的關系,就要把學生當成有主見、有思考能力的人,尊重他們的選擇,對學生自己的意見要允許他們發表。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主動性及創造性。

2.教師只是作為對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

識能力的一個培養者現今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實施,網絡教育也逐漸開展起來,科學文化知識覆蓋面也不斷擴大,且速度也逐年上升。在短短的幾年間,教師不可能完全把學科的所有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也不是過去單一的角色,即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而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培養各種能力與積極個性的人。所以,其教學中心應是“學”。

3.在學生的人生中,教師只是引路人

教師為了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潛能有更好的掌握,觀察及交流溝通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讓學生能正確把握人生目標、方向,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及能力等特點,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地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學生有更高遠的奮斗目標。當然,另一面上,教師要想作為學生健康心理、良好品德的促進者、催化劑,就需起到自身經驗與榜樣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調試、自我選擇,鼓勵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和個性發展的動機,并能使其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

二、創新教育應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在傳授知識及培養能力兩者之間把關系處理好,就一定要在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上加重培養,從而引起學生的質疑,進而去調查、探究。教師應做到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對不同的需求都要滿足,對個體之間的不同也要關注。在教育環境的創設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主動參與,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很好運用知識、掌握知識。

三、只有對教學方法設置的加強,才能創新教育

(一)為激發興趣應采用背景音樂,創造藝術氛圍

學生上課進出教室時,其背景音樂一定要選擇明快、活潑且節奏感強的優美歌曲或者是樂曲。這樣在音樂課中可以創造不一樣的藝術氛圍,對學生在學習音樂課的過程中會激發起興趣與向往。

(二)為引發興趣應采用范唱、范奏

為了使中小學學生的情感得到共鳴,可以采用教師或學生范唱、范奏。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甚至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對《天鵝》欣賞時,會大提琴的學生可以進行演奏,這對課堂教學會有明顯的促進效果。

(三)為增加興趣應采用電教、媒體等教具

對音樂教育的感染力、時效性的增強離不開電教及媒體。教師可以在開頭,就創設出引人入勝的效果,在中間營造出花團錦簇,結尾時拋磚引玉,這樣能讓音樂課更加形象、生動,讓知識成為一體化、網格化。這樣,在現代化的音樂教學實踐中,可以讓學生產生愉悅之感。

四、結束語

為了讓中小學音樂教育得到創新,對學生的創新意識有所培養,就需要在中小學音樂教育基礎之上,對其課程、課堂教學、學科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對其內容開始拓展,對其學科的特點優勢充分利用。這樣可以對科學文化的發展有所推進,也可以讓人類歷史向前邁進一大步。

作者:盧君 單位: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七小學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國內中小學音樂教育狀態研究

什么是音樂?識譜、樂理究竟是學生學習音樂的一把鑰匙,還是一堵墻?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有三把: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美國一科學家對學生做了多次實驗,結果表明:每天堅持聽十分鐘音樂的學生,比不聽音樂的學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拓展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大力發展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是當前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

1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1.1學校音樂教育不夠普及、不夠深入

基礎差,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蘅,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管理機構和管理隊伍仍不健全,音樂課開課率不平衡,有的還很低,音樂師資缺額大,外流情況嚴重,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真正的投入少,整體上教學設備奇缺等等。面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由于主觀和客觀等方面的原因,我們的教育觀念、課堂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對滯后,仍然沿用以前的模式:重理論,輕實踐;重廣度,輕深度;重傳統,輕創新。音樂教師常為“陣地被占領”(音樂課被“主課”占用),“地盤被侵略”(音樂教室被挪做它用)而苦惱和嘆息。這種現象在高中階段尤為普遍與嚴重。這種為了提高升學率,忽視音樂教學的現象大量存在,從而音樂教學也就走了過場。

1.2社會主流媒體的責任心不強

社會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學生有更多的條件和機會去獲得自己喜愛的音樂。電視、錄音機早已司空見慣,復讀機、隨身聽、mp3、電腦等都已成為學生們獲取各種社會信息的渠道,音樂也不例外。近幾年網絡歌曲、超級女生已風靡全國各地,這些新時代的產物對我們的中小學生及社會青年一代無疑造成了一股很強的沖擊影響。運用這些音樂資源的時候,要注意給學生以必要的指導,不能放任自流。首先要提供好的內容和引導正確的藝術觀,在這些資源庫中,存在著良莠并存的無序狀態,對藝術鑒別能力有待提高的中小學生來說,如不加以引導,勢必會受到一些低級庸俗音樂的消極影響,以致產生負面效應。因此傳媒對于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

2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2.1中小學音樂是中小學生人格、品質的凈化劑冼星海說得好:“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音樂課是一門具有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綜合性育人功能的課程,它主要是通過美的滲透來影響青少年的精神境界,也是他們心靈的凈化劑。教師應該用音樂藝術那獨特的藝術魅力去感染學生,使他們的思想受到震顫,心靈得到凈化,情操得到升華。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藝術,特別是音樂,道德內容是其靈魂,是其存在的意義。可見,音樂在凈化人類靈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學校音樂課的一切形式都應當宗旨在發展學生的精神生活,幫助他們的道德水平,讓學生在音樂課內感受美,欣賞美,識別美,創造美,并在教育過程中滲透思想品德的教育,使音樂教學真正成為靈魂的凈化劑。

2.2音樂教育有利于培養和開發中小學生的音樂潛質

音樂教育觀念的轉變是改革的首要任務,藝術教育不應只注重知識技能,而更重要的是藝術感受,培養人的創造性。音樂課不單純是教學生唱歌,學生還要看、要聽、要動。要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參與,破除學生對音樂的神秘感,使學生對音樂感到十分親切,在多聽、多唱、多想、多做、多動中進行音樂的學習和創造。聽賞課曲目的選擇則要為學生提供多聽、反復聽、對比聽的可能。還有,新教材中出現了一種新穎的教學活動形式——綜合表演,小學低年級主要安排了“歌表演”、“隨著音樂表演”、“音樂網頁”等活動形式,教師則在具體環節上給以指導。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同時,還應著重學生音樂潛能的挖掘,激發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質,為學生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3加強中小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有利于培養人的綜合素養

俄國音樂理論家霍姆斯基說過“音樂教育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應該是人的教育。”這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學校音樂教育的目的是除了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修養之外,更重要的是使人的綜合素質得以培養與提高。但是喜歡音樂卻缺乏音樂素養的人卻很多。現在的中小學生都是偏愛流行歌曲,無論是在放學的路上,還是課后,你都能聽到學生哼唱的總是流行歌曲,甚至在校園歌曲大賽上也聽不到民族風的藝術歌曲,取代的都是通俗和搖滾樂。怎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呢?教師應從“多聽、多練、多看”這三點來抓起。多聽:聆聽能使學生欣賞和理解音樂;多練:練習識譜,視唱,節奏與和聲等;多看:看音樂方面的書,比如音樂專業基礎知識,音樂文化書籍。學校應以多種手段來鼓勵學生提高音樂素養。

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與創造美,塑造美的心靈、美的人格,讓學生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這個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這就需要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為培養造就適應新時展的具有高尚審美情趣的高素質人才而奮斗!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中國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創新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民族文化,中國民族音樂更是絢麗多彩,在世界樂壇獨樹一幟。中國民族音樂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形成而形成,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氣質的象征。今天民族音樂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意義,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象征符號,是各個國家、各民族之間增進了解的通用語言。中國民族音樂為其他國家和民族打開了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的窗口,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學生中進行中國民族音樂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不僅可以讓中小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民族音樂、民族文化,拓展他們的藝術視野,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更是一種極為有效的審美教育形式。

一對中小學生進行民族音樂教育的意義

民族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審美教育手段,它的作用不只是美育本身,而且有益于中小學生的德、智、體全面提高。首先,民族音樂教育對提高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我國的民族音樂在給中小學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時,也教育中小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劉天華先生作于1931年春的二胡獨奏曲《光明行》。1931年的中國正處于內憂外患之中,內有軍閥混戰,外有日寇入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對生活都抱有一種悲觀情緒,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偏移。劉天華先生的這首《光明行》就出現在這個時期,是一首振奮人心的進行曲。旋律明快堅定,節奏富于彈性,用主和弦分解進行構成的號角式音調,在樂曲中占主導的地位,這一切都使全曲生氣勃勃,充滿勇往直前的進取精神和對光明前途的樂觀自信。劉天華先生借這首樂曲來鼓勵國人,并且告訴國人,只要我們努力奮斗,我們的未來就會充滿希望。中小學生們在學習這首樂曲的過程中,通過老師的正確引導,很容易理解這首樂曲的中心思想。這樣一來,中小學生通過民族音樂不僅接受了審美教育,同時也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其次,民族音樂教育對提高中小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有積極的作用。民族音樂賞析是一個全面的過程,它可以讓中小學生在賞析民族音樂的過程中了解音樂家以及音樂作品的意義、價值,使中小學生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如在欣賞二胡曲《二泉映月》的過程中,老師可以講講其作者華彥均的故事,通過對曲作者生平的講解,讓同學們了解到《二泉映月》并不是一首贊嘆美景的作品,而是一首作者吐露心聲的作品。通過這種方式,同學們不但懂得了《二泉映月》這首樂曲的真正意義和價值,還學會了應該如何去賞析其他同類型的樂曲。所以說,民族音樂教育對提高中小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是很有幫助的。再次,通過民族音樂教育可以培養中小學生發現美、認識美的能力。前面已經提到過,民族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小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的同時,老師還應該教授一些基本的音樂知識,讓同學們通過這些基本的音樂知識去發現民族音樂之美,并學會怎樣認識民族音樂的美。綜所上述,民族音樂教育對中小學生各方面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應該在中小學教育中受到更多的關注。

二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雖然現行的音樂教材中,民族音樂的內容占了很大的比例,各地音樂教材中都增加了鄉土教材的內容。這表明教材編寫者的基本方針是正確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卻是另外一種情況。那么我們的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到底面臨著什么樣的問題呢?

第一,我國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受到了流行音樂和西方音樂的強烈沖擊。現在大多數的中小學生張口就能說出一大批流行歌星的名字,他們平日里主動接觸的也僅限于流行音樂。因此現在大多數的中小學生對音樂的了解僅限于流行音樂,而對民族音樂的了解少之又少,在中小學生的音樂生活中民族音樂已經變得無足輕重。另外,現在很多中小學生熱衷于鋼琴、小提琴等西方樂器的學習。而在對民族音樂的學習上,尤其是民族器樂的學習上,很多家長和學生視民族樂器為“土”樂器,不愿意學習。這樣就造成了某些民族樂器后繼無人,乃至失傳。

第二,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中小學生民族音樂教育不被重視。雖然現在的中小學教育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在很多地方的中小學實際教學中看重的還是升學率,把升學率看作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這樣一來,不屬于升學考試課程的音樂課自然而然地就受到了其他“主課”的排擠。很多中小學的音樂課可有可無,音樂課的情況無人問津、無人監督、無人關心。使得音樂教育無法按照《課程標準》執行,更不用說完成《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了。

第三,在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中過分地注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忽視了中小學生在民族音樂教育中應該得到的審美體驗和情感體驗。雖然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原則,并且許多中小學校都摒棄了以往把音樂知識和技能作為音樂課程的首要目標的做法,而是強調音樂興趣愛好與審美能力的培養,強調通過音樂教育開發創造潛能,培養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的個體。但還是有很多的中小學校在民族音樂教學過程中違背了“以審美為核心”的原則,依然過分地強調知識點的掌握,從而忽視了中小學生在欣賞和參與中體驗、探索、感知民族音樂。

第四,現代社會過分地看重音樂的功利性。因為學習民族音樂不能給人帶來現實的利益,從而使得中小學的民族音樂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很多人不注重民族音樂的審美價值,而是用其他音樂所帶來的現實利益來與民族音樂作比較。人們逐步遠離民族音樂是因為學習民族音樂不能給人帶來現實的利益,人們不會只重視審美的價值而對民族音樂的深遠意義發生興趣。這種思想也影響到了一部分中小學生,使得一些中小學生對學習民族音樂產生了抵觸情緒,進而影響到了民族音樂教學的正常進行。眾所周知,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它帶給人們美的享受,而不是某種現實的利益。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音樂帶給人們的現實利益,那么我們就偏離了音樂的本質,曲解了音樂的真正價值。

第五,音樂的娛樂功能被過分地放大,主要表現為“快餐式”的流行音樂盛行。這種音樂的確可以起到為高節奏生活減壓的作用,但其內容大多與愛情有關,且傳遞的音樂思想過于低俗,所以并不適合中小學生。如果中小學生過多地接觸這種“快餐式”的流行音樂,首先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其次會影響到他們學習文化的態度,再次會對他們學習民族音樂形成障礙。舉個例子,近幾年來類似于“超級女聲”等平民選秀活動特別火爆,無論是參賽者還是觀眾,學生都是活動的主體。這其中有個重要原因是一賽成名的選手幸運地過上了他們夢寐以求的生活:前呼后擁、光彩照人、名利雙收等等。而且這一切似乎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往往是被星探相中,然后重金包裝就行了。由此可見,過分放大音樂的娛樂功能會對中小學生產生負面影響。以筆者之見,現在的中國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上述幾個問題是最為突出的,也是亟待解決的。

三解決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所面臨問題的途徑

民族音樂是本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是民族意識與民族精神在音樂領域的積淀,它體現著本民族的民俗、民情,具有巨大的教育價值。

第一,我們要創造良好的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氣氛。學校可利用廣播、報刊等各種宣傳手段宣傳民族音樂,傳播民族音樂的知識,組織民族音樂知識講座,成立民樂學習興趣小組,組織民族樂隊,舉辦民族音樂演唱、演奏比賽,組織學生下鄉采風,廣泛收集本地區、本民族的民歌。在這些活動中培養學生興趣,傳授音樂知識,提高民族音樂的演唱、演奏能力,真正繁榮民族音樂的教育,提高學生的民族音樂素質。

第二,加強對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視。各中小學校應該意識到民族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樂課和其他課程一樣,是同等重要的,不能片面地為了提高升學率而忽視甚至放棄對中小學生進行民族音樂教育。因為弘揚民族音樂文化還是要從中小學音樂教育做起,從娃娃抓起。我們應該繼續發掘民族音樂教育的巨大價值,肯定民族音樂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地位。

第三,培養中小學生賞析民族音樂的能力,增強中小學生的感性經驗。民族音樂的欣賞應本著以主觀體驗為主,增強學生的感性經驗,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民族音樂的美,領悟民族音樂的妙,體驗民族音樂的情,感受民族音樂的真的原則,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氣質和藝術神韻。在欣賞的過程中,不要拘泥于樂曲結構、旋律發展手法等內容的分析講解,以學生自我感受為基礎,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令學生將民族音樂與自我的情感認識不斷協調起來,使民族音樂的欣賞成為學生情感體驗的活動,在活動中令學生自我振奮、自我感動。鄉土教材的挖掘和利用,可使學生從自己生活的區域中、從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獲得民族音樂的素材,更加愉悅地接受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

第四,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民族音樂教育。我們不應該用功利的目標去衡量民族音樂教育,應該認識到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審美”,重在培養中小學生的民族審美觀,加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了解、繼承和發展傳統音樂文化,提高中小學生的民族音樂素質,開創民族音樂文化繁榮的新局面,培養中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第五,突出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面向中小學生的音樂應該承載更多的文化傳遞的功能。我國的民族音樂不僅包含了我們民族特有的審美觀念、審美表現意識,而且各種傳統文化都可以在民族音樂中找到縮影。所以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學會辨別音樂,使學生能分辨出什么樣的音樂才是好音樂,并且帶領學生深入地挖掘民族音樂中的文化內涵,使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的同時受到文化熏陶、提高文化素養。這并不是說中小學生的音樂不可以娛樂,但不能只是娛樂,必須在娛樂的過程中提升文化,提高素養。

建國以來,我國的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不斷地發展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雖然仍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但我們還是應該看到我國的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正在探索中穩步前進,我們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也為之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我國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的美好!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國內中小學音樂教育現況探索

什么是音樂?識譜、樂理究竟是學生學習音樂的一把鑰匙,還是一堵墻?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有三把: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美國一科學家對學生做了多次實驗,結果表明:每天堅持聽十分鐘音樂的學生,比不聽音樂的學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拓展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大力發展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是當前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

1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1.1學校音樂教育不夠普及、不夠深入

基礎差,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蘅,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管理機構和管理隊伍仍不健全,音樂課開課率不平衡,有的還很低,音樂師資缺額大,外流情況嚴重,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真正的投入少,整體上教學設備奇缺等等。面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由于主觀和客觀等方面的原因,我們的教育觀念、課堂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對滯后,仍然沿用以前的模式:重理論,輕實踐;重廣度,輕深度;重傳統,輕創新。音樂教師常為“陣地被占領”(音樂課被“主課”占用),“地盤被侵略”(音樂教室被挪做它用)而苦惱和嘆息。這種現象在高中階段尤為普遍與嚴重。這種為了提高升學率,忽視音樂教學的現象大量存在,從而音樂教學也就走了過場。

1.2社會主流媒體的責任心不強

社會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學生有更多的條件和機會去獲得自己喜愛的音樂。電視、錄音機早已司空見慣,復讀機、隨身聽、mp3、電腦等都已成為學生們獲取各種社會信息的渠道,音樂也不例外。近幾年網絡歌曲、超級女生已風靡全國各地,這些新時代的產物對我們的中小學生及社會青年一代無疑造成了一股很強的沖擊影響。運用這些音樂資源的時候,要注意給學生以必要的指導,不能放任自流。首先要提供好的內容和引導正確的藝術觀,在這些資源庫中,存在著良莠并存的無序狀態,對藝術鑒別能力有待提高的中小學生來說,如不加以引導,勢必會受到一些低級庸俗音樂的消極影響,以致產生負面效應。因此傳媒對于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

2中小學音樂教育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2.1中小學音樂是中小學生人格、品質的凈化劑冼星海說得好:“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音樂課是一門具有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綜合性育人功能的課程,它主要是通過美的滲透來影響青少年的精神境界,也是他們心靈的凈化劑。教師應該用音樂藝術那獨特的藝術魅力去感染學生,使他們的思想受到震顫,心靈得到凈化,情操得到升華。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藝術,特別是音樂,道德內容是其靈魂,是其存在的意義。可見,音樂在凈化人類靈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學校音樂課的一切形式都應當宗旨在發展學生的精神生活,幫助他們的道德水平,讓學生在音樂課內感受美,欣賞美,識別美,創造美,并在教育過程中滲透思想品德的教育,使音樂教學真正成為靈魂的凈化劑。

2.2音樂教育有利于培養和開發中小學生的音樂潛質

音樂教育觀念的轉變是改革的首要任務,藝術教育不應只注重知識技能,而更重要的是藝術感受,培養人的創造性。音樂課不單純是教學生唱歌,學生還要看、要聽、要動。要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參與,破除學生對音樂的神秘感,使學生對音樂感到十分親切,在多聽、多唱、多想、多做、多動中進行音樂的學習和創造。聽賞課曲目的選擇則要為學生提供多聽、反復聽、對比聽的可能。還有,新教材中出現了一種新穎的教學活動形式——綜合表演,小學低年級主要安排了“歌表演”、“隨著音樂表演”、“音樂網頁”等活動形式,教師則在具體環節上給以指導。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同時,還應著重學生音樂潛能的挖掘,激發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質,為學生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3加強中小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有利于培養人的綜合素養

俄國音樂理論家霍姆斯基說過“音樂教育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應該是人的教育。”這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學校音樂教育的目的是除了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修養之外,更重要的是使人的綜合素質得以培養與提高。但是喜歡音樂卻缺乏音樂素養的人卻很多。現在的中小學生都是偏愛流行歌曲,無論是在放學的路上,還是課后,你都能聽到學生哼唱的總是流行歌曲,甚至在校園歌曲大賽上也聽不到民族風的藝術歌曲,取代的都是通俗和搖滾樂。怎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呢?教師應從“多聽、多練、多看”這三點來抓起。多聽:聆聽能使學生欣賞和理解音樂;多練:練習識譜,視唱,節奏與和聲等;多看:看音樂方面的書,比如音樂專業基礎知識,音樂文化書籍。學校應以多種手段來鼓勵學生提高音樂素養。

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與創造美,塑造美的心靈、美的人格,讓學生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這個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這就需要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為培養造就適應新時展的具有高尚審美情趣的高素質人才而奮斗!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中國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創新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民族文化,中國民族音樂更是絢麗多彩,在世界樂壇獨樹一幟。中國民族音樂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形成而形成,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氣質的象征。今天民族音樂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意義,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象征符號,是各個國家、各民族之間增進了解的通用語言。中國民族音樂為其他國家和民族打開了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的窗口,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學生中進行中國民族音樂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不僅可以讓中小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民族音樂、民族文化,拓展他們的藝術視野,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更是一種極為有效的審美教育形式。

一對中小學生進行民族音樂教育的意義

民族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審美教育手段,它的作用不只是美育本身,而且有益于中小學生的德、智、體全面提高。首先,民族音樂教育對提高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我國的民族音樂在給中小學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時,也教育中小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劉天華先生作于1931年春的二胡獨奏曲《光明行》。1931年的中國正處于內憂外患之中,內有軍閥混戰,外有日寇入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對生活都抱有一種悲觀情緒,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偏移。劉天華先生的這首《光明行》就出現在這個時期,是一首振奮人心的進行曲。旋律明快堅定,節奏富于彈性,用主和弦分解進行構成的號角式音調,在樂曲中占主導的地位,這一切都使全曲生氣勃勃,充滿勇往直前的進取精神和對光明前途的樂觀自信。劉天華先生借這首樂曲來鼓勵國人,并且告訴國人,只要我們努力奮斗,我們的未來就會充滿希望。中小學生們在學習這首樂曲的過程中,通過老師的正確引導,很容易理解這首樂曲的中心思想。這樣一來,中小學生通過民族音樂不僅接受了審美教育,同時也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其次,民族音樂教育對提高中小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有積極的作用。民族音樂賞析是一個全面的過程,它可以讓中小學生在賞析民族音樂的過程中了解音樂家以及音樂作品的意義、價值,使中小學生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如在欣賞二胡曲《二泉映月》的過程中,老師可以講講其作者華彥均的故事,通過對曲作者生平的講解,讓同學們了解到《二泉映月》并不是一首贊嘆美景的作品,而是一首作者吐露心聲的作品。通過這種方式,同學們不但懂得了《二泉映月》這首樂曲的真正意義和價值,還學會了應該如何去賞析其他同類型的樂曲。所以說,民族音樂教育對提高中小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是很有幫助的。再次,通過民族音樂教育可以培養中小學生發現美、認識美的能力。前面已經提到過,民族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小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的同時,老師還應該教授一些基本的音樂知識,讓同學們通過這些基本的音樂知識去發現民族音樂之美,并學會怎樣認識民族音樂的美。綜所上述,民族音樂教育對中小學生各方面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應該在中小學教育中受到更多的關注。

二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雖然現行的音樂教材中,民族音樂的內容占了很大的比例,各地音樂教材中都增加了鄉土教材的內容。這表明教材編寫者的基本方針是正確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卻是另外一種情況。那么我們的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到底面臨著什么樣的問題呢?

第一,我國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受到了流行音樂和西方音樂的強烈沖擊。現在大多數的中小學生張口就能說出一大批流行歌星的名字,他們平日里主動接觸的也僅限于流行音樂。因此現在大多數的中小學生對音樂的了解僅限于流行音樂,而對民族音樂的了解少之又少,在中小學生的音樂生活中民族音樂已經變得無足輕重。另外,現在很多中小學生熱衷于鋼琴、小提琴等西方樂器的學習。而在對民族音樂的學習上,尤其是民族器樂的學習上,很多家長和學生視民族樂器為“土”樂器,不愿意學習。這樣就造成了某些民族樂器后繼無人,乃至失傳。

第二,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中小學生民族音樂教育不被重視。雖然現在的中小學教育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在很多地方的中小學實際教學中看重的還是升學率,把升學率看作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這樣一來,不屬于升學考試課程的音樂課自然而然地就受到了其他“主課”的排擠。很多中小學的音樂課可有可無,音樂課的情況無人問津、無人監督、無人關心。使得音樂教育無法按照《課程標準》執行,更不用說完成《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了。

第三,在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中過分地注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忽視了中小學生在民族音樂教育中應該得到的審美體驗和情感體驗。雖然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原則,并且許多中小學校都摒棄了以往把音樂知識和技能作為音樂課程的首要目標的做法,而是強調音樂興趣愛好與審美能力的培養,強調通過音樂教育開發創造潛能,培養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的個體。但還是有很多的中小學校在民族音樂教學過程中違背了“以審美為核心”的原則,依然過分地強調知識點的掌握,從而忽視了中小學生在欣賞和參與中體驗、探索、感知民族音樂。

第四,現代社會過分地看重音樂的功利性。因為學習民族音樂不能給人帶來現實的利益,從而使得中小學的民族音樂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很多人不注重民族音樂的審美價值,而是用其他音樂所帶來的現實利益來與民族音樂作比較。人們逐步遠離民族音樂是因為學習民族音樂不能給人帶來現實的利益,人們不會只重視審美的價值而對民族音樂的深遠意義發生興趣。這種思想也影響到了一部分中小學生,使得一些中小學生對學習民族音樂產生了抵觸情緒,進而影響到了民族音樂教學的正常進行。眾所周知,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它帶給人們美的享受,而不是某種現實的利益。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音樂帶給人們的現實利益,那么我們就偏離了音樂的本質,曲解了音樂的真正價值。

第五,音樂的娛樂功能被過分地放大,主要表現為“快餐式”的流行音樂盛行。這種音樂的確可以起到為高節奏生活減壓的作用,但其內容大多與愛情有關,且傳遞的音樂思想過于低俗,所以并不適合中小學生。如果中小學生過多地接觸這種“快餐式”的流行音樂,首先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其次會影響到他們學習文化的態度,再次會對他們學習民族音樂形成障礙。舉個例子,近幾年來類似于“超級女聲”等平民選秀活動特別火爆,無論是參賽者還是觀眾,學生都是活動的主體。這其中有個重要原因是一賽成名的選手幸運地過上了他們夢寐以求的生活:前呼后擁、光彩照人、名利雙收等等。而且這一切似乎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往往是被星探相中,然后重金包裝就行了。由此可見,過分放大音樂的娛樂功能會對中小學生產生負面影響。以筆者之見,現在的中國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上述幾個問題是最為突出的,也是亟待解決的。

三解決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所面臨問題的途徑

民族音樂是本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是民族意識與民族精神在音樂領域的積淀,它體現著本民族的民俗、民情,具有巨大的教育價值。

第一,我們要創造良好的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氣氛。學校可利用廣播、報刊等各種宣傳手段宣傳民族音樂,傳播民族音樂的知識,組織民族音樂知識講座,成立民樂學習興趣小組,組織民族樂隊,舉辦民族音樂演唱、演奏比賽,組織學生下鄉采風,廣泛收集本地區、本民族的民歌。在這些活動中培養學生興趣,傳授音樂知識,提高民族音樂的演唱、演奏能力,真正繁榮民族音樂的教育,提高學生的民族音樂素質。

第二,加強對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視。各中小學校應該意識到民族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樂課和其他課程一樣,是同等重要的,不能片面地為了提高升學率而忽視甚至放棄對中小學生進行民族音樂教育。因為弘揚民族音樂文化還是要從中小學音樂教育做起,從娃娃抓起。我們應該繼續發掘民族音樂教育的巨大價值,肯定民族音樂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地位。

第三,培養中小學生賞析民族音樂的能力,增強中小學生的感性經驗。民族音樂的欣賞應本著以主觀體驗為主,增強學生的感性經驗,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民族音樂的美,領悟民族音樂的妙,體驗民族音樂的情,感受民族音樂的真的原則,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氣質和藝術神韻。在欣賞的過程中,不要拘泥于樂曲結構、旋律發展手法等內容的分析講解,以學生自我感受為基礎,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令學生將民族音樂與自我的情感認識不斷協調起來,使民族音樂的欣賞成為學生情感體驗的活動,在活動中令學生自我振奮、自我感動。鄉土教材的挖掘和利用,可使學生從自己生活的區域中、從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獲得民族音樂的素材,更加愉悅地接受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

第四,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民族音樂教育。我們不應該用功利的目標去衡量民族音樂教育,應該認識到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審美”,重在培養中小學生的民族審美觀,加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了解、繼承和發展傳統音樂文化,提高中小學生的民族音樂素質,開創民族音樂文化繁榮的新局面,培養中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第五,突出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面向中小學生的音樂應該承載更多的文化傳遞的功能。我國的民族音樂不僅包含了我們民族特有的審美觀念、審美表現意識,而且各種傳統文化都可以在民族音樂中找到縮影。所以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學會辨別音樂,使學生能分辨出什么樣的音樂才是好音樂,并且帶領學生深入地挖掘民族音樂中的文化內涵,使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的同時受到文化熏陶、提高文化素養。這并不是說中小學生的音樂不可以娛樂,但不能只是娛樂,必須在娛樂的過程中提升文化,提高素養。

建國以來,我國的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不斷地發展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雖然仍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但我們還是應該看到我國的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正在探索中穩步前進,我們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也為之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我國中小學民族音樂教育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的美好!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創新探討

摘要:

中小學現代音樂教育的實施狀況處于不斷完善的趨勢,課堂教育和課外教育相互補充,給學生營造一個持久的學習氛圍。本文通過對泰安市幾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學進行調研,對課時量、課程內容、授課方式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總結,并提出創新性思考觀點。此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也給現代音樂教育打開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關鍵詞:

音樂教育;信息化;學生

一、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施現狀

中小學現代音樂教育的實施狀況正處于不斷完善的趨勢,不論是從師資配備方面,硬件設施提供方面還是授課方式、音樂活動展開情況等都優于過去。筆者走訪了泰安市多所中小學,了解到,音樂教育領域的師資力量正在逐漸強大起來,學校廣泛招聘業內優秀教師,形成了越來越強大的教師隊伍,在文憑、學歷、從業經驗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學校對于音樂類課程的授課方式也在與時俱進,大力倡導使用新媒體,實現現代化教學。不僅多媒體教具廣泛運用到教學中來;藝術活動使用的會堂、多功能廳、活動教室、排練教室等也在不斷進行修建或者翻新、完善,甚至各種藝術活動學生所需要的用具也越來越充盈,服飾、舞臺化妝品、合唱譜夾、譜架、音樂情景劇道具等等。由此一來,藝術活動的展開就更加豐富、更加便易,學生的積極性也逐漸提高。不過,當前音樂教育在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具體的問題,筆者選了泰安市三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學作為例子來進行比較分析,在下面將做詳細闡述。

1.1課堂教育課堂教育

一直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對于學生的覆蓋面廣,而且易于管理,易于形成系統性、規范性,對于教育成效也相對直觀,通常來講,學生呈現出一定的積極性和紀律性,尤其是對于音樂學科興趣濃厚的學生來講,他們往往能從課堂教育中收獲大量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興趣稍淡的學生也能夠在紀律的約束和規范下很好地完成學校設置的課程學習,并在長時間的音樂熏陶中有所改變、提高,受到良好的影響。課堂教育在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實施中起著重要作用,也是學校慣用的傳統方式。

1.2課外教育藝術教育

除了傳統的課堂教育以外,課外教育也逐漸被重視起來,并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常用的方式有各類大小型活動,例如校園音樂戲劇節活動、六一兒童節文藝展演等等。這些藝術活動、講座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讓他們在不經意間便接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對于傳統式教育而言,這些方式更靈活、新穎,更加有利于他們的學習。課外教育是課堂教育的輔助和補充,也是良好的實踐,已經逐漸被綜合性大學的師生重視起來,并且在年復一年的活動中不斷的完善和創新,在音樂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中小學現代音樂課程的潛在問題

首先是受重視程度不夠。中小學教育對于音樂類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依然存在,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認識上。他們通常認為語文、數學才是應該努力學習并且花費時間的科目,從而忽視對自己審美能力的培養和藝術熏陶。對于上課的紀律往往也容易忽視,甚至有些同學一到上音樂課的時間就去做數學作業。課程內容較單一也是綜合性大學藝術教育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據問卷調查顯示,平均20%--35%的學生表示對于音樂學科的學習感覺有些枯燥。而音樂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本應該起著平衡、調劑的作用,又有35%以上的學生希望再增加一些和現有學科相關的內容,使音樂課的內容更豐富一些。再就是實踐的機會相對較少。由于繁重的學習任務,學生總是缺乏課余參加音樂實踐的時間和精力。例如,文藝演出的排練,這就需要花很大部分時間,有些學生因為面臨期中考試或者感覺近期學習任務較重,就選擇放棄。有些學生總認為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即可,實踐是可有可無的事情。這是由于他們對于音樂學科的特點還認識不夠。

三、創新性思考

3.1多樣化設置

音樂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必須是一個長期緩慢的熏陶過程。筆者認為,在現有的日常課程安排基礎上,可繼續增加一部分音樂類課程的時間。此外授課方式也可多樣化一些。音樂學科需要融入學生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這樣才能將學科優勢最大化發揮出來。吸引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培養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很重要的。近年來很多教師在摸索總結下對于課堂教學都進行了創新和完善。音樂活動的開展也可多樣化,例如加強校與校的交流與合作等等。

3.2客觀需求與主觀愿望相交融

在實施音樂教育過程中,需結合本校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工作的開展,學校可參考學生自己的學習愿望來調整學科設置的比例和分量。例如,有一些學生對某一種學習方式尤其感興趣,而他所在的班級又沒有或者缺少相應的學習機會,針對這一類學生,筆者認為學校應該考慮到他們的訴求,多提供一些機會,鼓勵師生之間加強交流和探討。再比如對于課余實踐活動更加重視起來,配備好的指導老師,創造更多藝術實踐的平臺,滿足學生自身的需求。總之,音樂教育的實施要將學生的客觀需求和主觀愿望相交融,過分地強調客觀需求或者主觀愿望都難以達到最佳成效。

3.3學生受益,變化顯著

3.3.1積極性提高

通過對音樂類課余活動的更新、課程設置的改進,再融入學生自己的主觀愿望。筆者認為,學生對于音樂教育的接受程度和參與積極性會大幅度提高。選課會更加主動積極,上課會更認真投入,課外活動的學生覆蓋面也會擴大不少。對于開展音樂教育的老師們而言,效果也是顯著地,學生課余生活、課堂氛圍都更加豐富了起來,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到與自身興趣愛好相契合的接受音樂教育的方式,這是尤其重要的,只有學生的主動性被激發出來了,才有利于更好地發揮音樂教育的作用。

3.3.2學生身心受益

良好的音樂教育帶給學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它能使其輕松愉悅地浸泡在藝術氛圍中進行耳濡目染地感受和熏陶,長時間維持這樣的狀態之后,對于學習壓力較大的同學來說都是一種極好的釋放和調節途徑,也為他們投入到日復一日的繁重學習中不斷儲備新的能量。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中小學教育很重視的工作,藝術教育作為重要途徑之一,一定會發揮著更大的作用。在接受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有所共鳴,心靈得到凈化,各種負面情緒也能很好地舒緩。參與一出勵志音樂劇的排演可能讓人重新燃起對理想的追求,一段詼諧幽默的歌劇片段也許能讓人開懷一笑……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音樂教育對于二者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音樂教育在現代中小學教育中的前景展望

4.1被重視程度大大提高

隨著精神文明建設愈發被重視,國家的大力倡導,人們對于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不論是學校領導、教師,家長還是學生,都從思想上、工作學習思路上有很大的轉變。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所認識,他們對于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會日漸提高。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培養,尤其是在城市,從一線大城市到縣級市,家長們通常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最大努力給孩子提供一個從小接受音樂熏陶的機會,例如,在藝術培訓中心學習鋼琴、聲樂、古箏等等。對于中小學階段,家長和孩子自身對于藝術教育的重視將會呈緩慢上升的趨勢,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

4.2現代化、信息化

信息化網絡時代的到來加快了我們的生活生產方式改變的步伐,教育事業也很快隨著進入了改革的進程。隨著現代化信息化的推進,音樂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局面,學生可以輕而易舉地在互聯網上找到各種信息,有譜例圖片、視頻、教學視頻、教學文案、各學科專家的講座視頻等等。并且,也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愿意加入優質課程視頻分享的活動中來。日前,國內外很多知名學校正在推廣一種名為MOOC的教學方式,也就是“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中文昵稱“慕課”①。據了解,以后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情形是老師在網絡上通過視頻給學生講課,甚至連校外的人,只要打開電腦,連上網絡,即便不是該學校的學生,也完全可以享受到名校名師的講課。互聯網深度介入教育領域的時代勢不可擋地到來了。借助于網絡的便捷傳播,能聽到優質課程的人數會翻倍,能吸引人們的各種藝術呈現形式越來越豐富,接收起來方便快捷,視覺沖擊力更強,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訓練極其有利,專家大師們的學問和精神也將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對學術振興、文化繁榮、社會進步也就順理成章了。更重要的是,互聯網的介入為學生的藝術創作提供了極為廣闊的空間和平臺,在那里,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嘗試、創造、展示,互相學習、互相借鑒。與此同時,這種新形勢下的教育模式對傳統的師生關系也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對于教師們是機遇,也是極大的挑戰。這就需要教師們在熟悉掌握學科構架的同時,不斷熟悉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時俱進,吸納學科最前沿的理念,對學生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當然,這樣的信息化教學和學生的年齡有密切的聯系,太小的學生只能在老師和家長的輔助下完成,較大一點的則可以獨立進行學習和資源利用。

五、結語

本文主要以泰安市幾所中小學為例,做了相應的問卷調查,進行綜合比較。較為仔細地分析了中小學現代音樂教育的實施現狀,參考結合多位國內專家教授們的文獻著作,提出了一些對于現代音樂教育的創新性設想及看法。音樂教育的不斷完善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一代又一代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廣大學生、家長的密切配合下,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一定呈現出樂觀的走勢,更加光明的前景。

作者:胡薇 單位:山東服裝職業學院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中小學音樂教育哲學觀分析

中小學音樂教師作為兒童音樂素養發展的促進者,其專業的發展是個“動態”的過程,它是在研究自身教學經驗和改進教學行為的過程中實現的,是在不斷學習和完善自身素質的過程中實現的。在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過程中,由于缺少對音樂教育基礎理論的學習,其專業化發展歷程被動且遲緩。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已經實施了十五年的時候,一些問題就顯現出來,即中小學音樂教師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的改變均來源于官方“外驅力”的驅使,大部分中小學音樂教師改革意識被動,教學實踐呈現出機械模仿,甚至是換湯不換藥,應付檢查的現象。究其深層原因,是因為中小學音樂教師專業化的發展缺少內動力。因此應尋找到中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動力,增強其專業發展的自覺性,最終使其在職業成長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作為音樂教育的基礎理論———音樂教育哲學,應該受到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普遍關注,因為堅實的哲學基礎可以幫助教師形成獨特的教育觀點和有效的教學策略。對于中小學音樂教師來說,缺乏對音樂教育基礎理論的研究,尤其對音樂教育哲學思想的無視和冷漠,導致音樂教育哲學理論與音樂教育實踐之間長期得于隔離狀態。中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尊重當今國內外音樂教育哲學思想的觀點,對音樂教育哲學研究成果做出正確的鑒別和選擇,并在教學實踐中加以驗證與運用,使其成為自身專業化發展的內動力,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一、建立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觀

在當今音樂教育發展歷程中,出現了多元的音樂教育哲學觀,其中影響在我國較大的有“審美的音樂教育哲學”“功能(社會)的音樂教育哲學”“實踐的音樂教育哲學”“文化的音樂教育哲學”“以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觀”等[1]。我國魯東大學的崔學榮在深入研究以上音樂教育哲學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觀[1]。

(一)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觀的理論基礎1.多元音樂教育哲學思想之間存在兼容性縱觀多元的音樂教育哲學思想,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其哲學思想呈現出普遍的兼容性。比如美育音樂教育哲學觀兼容了審美哲學與功能哲學的思想,主張音樂教育既要培養人的審美觀和欣賞能力,又要培養人的健康人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審美音樂教育哲學在強調音樂教育首先是審美教育的同時,認同音樂教育同樣具備教育、社會、文化、創造等功能。實踐音樂教育哲學兼容了文化音樂教育哲學的思想,在強調音樂是多樣化的人類實踐與學生的親身參與的同時,提倡在特定的文化語境中理解音樂。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哲學觀既從審美、實踐出發,又超越審美和實踐,達到審美與創造的高度,主張音樂教育重在培養人的創造能力與創造性思維能力,把音樂教育提高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標上。縱觀多元的音樂教育哲學思想,既各具特性,又存在相互兼容的性質。2.課程標準中體現出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思想在“新課標”中所確立的課程性質以及課程理念中,均以“美育”“文化”“審美”“實踐”“創造”的音樂教育哲學思想作為基礎。比如,在“新課標”課程性質的人文性中就是這樣表述的:“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無論從文化中的音樂,還是從音樂中的文化視角出發,音樂課程中的藝術作品和音樂活動,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創作者、表演者、傳播者和參與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張,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文化發展脈絡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現,具有鮮明而深刻的人文性。”[2]在“新課標”的課程總目標的表述中融入了“功能”音樂教育哲學的思想;在三維目標視閾以及在教學內容所指向的“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四個領域,進一步體現出以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思想作為理論基礎。廣大中小學音樂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制定與修訂課程標準背后的哲學理論基礎,深入、透徹地把握其內涵,認同并理解課程標準中所體現的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觀,才能從更深層次上解讀課程標準,才不會出現教學行為的機械模仿、盲目跟風的現象,才會避免出現諸如關注了學科綜合與文化的多元性、卻偏離了音樂本體,強調了音樂實踐活動而導致音樂活動的花哨作秀等一些較為極端的現象。

(二)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觀的哲學主張魯東大學崔學榮提出的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觀,從三個層面闡述了其哲學觀點:第一個層面,是從音樂教育的內容層面進行闡述,即“在音樂實踐與音樂創造的過程中,體現音樂審美與文化的統一、美育論與功能論的統一。也就是從音樂教育的內容來看,要以審美的音樂教育哲學和文化的音樂教育哲學為基礎”[1]。第二個層面,是從音樂教育的過程來闡述,即“從音樂教育的過程來看,以實踐的音樂教育哲學和創造的音樂教育哲學為載體”[1]。第三個層面,是從音樂教育的目標進行闡述,即“從音樂教育的目標來看,以美育論哲學和功能的音樂哲學為指導”[1]。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觀融合了各種哲學思想的合理性,規避其局限性,向我們提出了開放哲學視野下的音樂教育哲學觀。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建立起“基于音樂學科本體及其文化語境的,以音樂的實踐和創造能力培養為重點,同時使學生受到美育的和功能的音樂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觀”[1],才能將其轉化為專業發展的“內動力”,從根本上實現音樂教育的優質教學,使自身成為推進基礎音樂教育改革的踐行者。

二、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思想在基礎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廣大中小學音樂教師要充分認識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和音樂教育的多維性,丟棄“非黑即白”的單一思維慣式,運用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思想來指導教學實踐。

(一)以文化為引領,以審美為核心“文化中的音樂與音樂中的文化”理念已廣泛地被運用于基礎音樂教學中,一些中小學音樂教師也在不斷探索著文化的切入點與音樂審美的融合與貫通。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首先要以文化為切入點,通過創設相應的文化情境,引領學生在音樂文化的“原始語境”中進行音樂性的審美,促使音樂“原始語境”與學生“主題文化語境”的融合。要始終沿著文化的主線展開,不能偏離軌道。其次,要以音樂為本體,堅守音樂藝術的獨特稟賦,引領學生探索音樂的內在表現力,使學生深入到作品內在的音樂性中,培養學生對音樂表現要素的精確體驗,充分領略音樂要素所蘊含的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深刻領悟音樂藝術的獨特美。同時,要避免文化淹沒音樂審美,或音樂審美沒有文化的現象,從而達到音樂審美體驗的真正目的。例如,在全國第六屆中小學音樂課評比中獲得一等獎的課例《跳竹竿》,就是以彝族民歌為教學內容,通過用方言朗誦歌詞,用驚鐘、椰殼為歌曲伴奏,跳彝族竹竿舞等,將學生帶進了彝族的文化語境中,充分體現了以文化為引領的教育理念。該課例在演唱、伴奏、跳舞等藝術實踐中處處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突出了以音樂為審美本體的教育思想。

(二)強調音樂實踐,突出創造能力培養在基礎音樂教學中,引領學生參與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樣性的音樂實踐活動是教學的主體內容,要使每位學生都做到情感參與、行為參與和認知參與是音樂實踐的關鍵所在。首先,教師既要有精心設計音樂實踐活動的能力,又要有探索教學中新生成的教學資源的勇氣,只有如此,才能不斷將實踐活動推向縱深。其次,創造力的培養是兒童內在發展的需要,音樂是極富想象力的一門藝術,能刺激兒童產生豐富的想象,是培養兒童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要使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始終保持持續的興奮度,就要不斷地給予學生新刺激與新挑戰,精密設計每個環節的創新點,不斷給予學生更多的創造機會,“使音樂創造即貫穿于‘立美’的音樂創作、音樂表演,也貫穿于‘審美’的音樂鑒賞”[3],使音樂活動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與能力的有效途徑。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音樂實踐與創造活動的設計要緊緊依托學生的音樂認知能力,契合學生的內在需求和知識儲備,只有如此,才能深深吸引學生,使其投入其中,樂此不疲。例如,全國第六屆中小學音樂課評比中獲得一等獎的課例《月亮月光光》,教學緊緊圍繞為臺灣民歌《月亮月光光》配伴奏而展開,教師精心設計了聆聽、演唱、演奏、音樂編創等層層遞進的實踐環節,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活動形式靈活多樣,使全班學生做到了人人參與,親身體驗,實現了音樂實踐活動的有效教學,充分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每位學生都做到情感參與、行為參與和認知參與。另一方面,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教師引領學生探索三角鐵、蛙鳴器、小紙片、鋼片琴等打擊樂器的音響特點,使學生創造性地用它們來模擬月光、蛙鳴、風聲、流水聲,進一步烘托了歌曲意境,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以美育和功能為借鑒,實現育人目標教育是人類最具目的性的一項社會活動。對于音樂教育來說,它綜合了音樂和教育兩種實踐活動,也就是說,我們除了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審美情感、音樂技能外,還要關注學生接受音樂教育后會成為什么樣的人的問題。音樂教育不僅要培養人的審美觀和欣賞能力,還要培養健康人格。廣大中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借鑒古今中外的美育哲學思想和功能的哲學思想,將教育理念提升到培養人的層面上,使音樂教育成為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全面發展的育人教育。總之,通過音樂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成為熱愛音樂的人,更要成為人格健全、富有創造力的新時代的謙謙君子。例如,全國第六屆中小學音樂課評比中獲得一等獎的課例《三只小豬》,在教師的積極引領下,學生們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即有秩序,又有合作,他們快樂地表演,并在表演中享受著快樂,在愉悅的氛圍中認知曲式結構、樂句、音樂情緒等音樂基礎知識,整個課堂和諧、友善。

三、結語

面對國內外多元音樂教育哲學思想并存的總體態勢,我們的基礎音樂教育實踐中應該尊重和學習當今國內外音樂教育哲學思想的觀點,對音樂教育哲學研究成果做出正確的鑒別和選擇,以發展的眼光,融會貫通的智慧,建立起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觀,在教學實踐中靈活地加以運用,并不斷針對個人所處的教學環境與社會文化環境做出修正與完善,做到研究和教學一體化、理論和實踐一體化。不斷增強專業發展的自覺性,尋找到專業發展的內動力,使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對我國的基礎音樂教育起到真正的指導作用,使我國的基礎音樂教育朝著理性的、合理的和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方向發展。

作者:王景 單位: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音樂學院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

一、音樂教育的方法

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將音樂旋律當成調動聽眾的工具,進而使其進入一種新的情緒狀態。中小學音樂教育需要用演唱以及美妙的音樂來感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所以要積極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強化學生自身情緒的管理。目前,在音樂教育的方法上,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方法不夠靈活,教學手段單一。目前,中小學音樂課的教學大多比較死板,教師教學過于看重書本教學。在調查中我們常常發現,有很多學生雖然喜歡音樂,也有音樂特長,但當問起他們的音樂課堂學習時就會搖頭。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大多是音樂教師沒有把音樂課所特有的輕松活躍氛圍帶到課堂上,從而使很多學生根本不喜歡上音樂課,提不起積極性。音樂課的教學方法應該是多彩的,多樣的,而不是單一的。不能只以教師為中心,要看重學生學才是有效的教學思路。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給學生足夠的創新和思索空間,進而挖掘出學生的潛能,發現并培養音樂人才。二是共同參與不夠,雙向互動匱乏。為什么學生普遍喜歡音樂但仍有相當多的學生總是不愿意上音樂課呢?可見我們的音樂課教學方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弊端。青少年學生簡單、天真,他們對課堂的要求其實也很簡單,尤其是音樂課堂,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美麗的夢,那就是期待被老師提問和重視,期待在課堂上有所表現,期待參與到音樂課堂互動中。事實上,也只有他們積極地參與進來,音樂課堂教學才是成功的、有效的,學生的潛能才能開發出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重學生的參與接觸狀態,不僅要為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環境,同時也要為學生參與溝通提供合適的、有自由發揮空間的課堂氛圍。總之,“教學”包括了教與學兩個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顧自己在講臺上講,還要與學生互動,重視學生的反應狀態,看學生是否接受。如引導學生討論一些音樂問題,應盡可能使學生的思維過程得到釋放與開發;還可讓學生簡單評賞一首樂曲或對某一位歌唱家的藝術特點進行簡單點評等等。從整個教學過程來說,教師不能時時處處包辦,應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和空間,學生始終應該是主體,主動性也始終屬于他們,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則是拋磚引玉,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有效,這樣的教育才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二、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建議

1.優化組合,最大限度利用現有資源一是教師要有分工。一般城鎮中小學設有音樂教師三人左右,這對于只在低年級開設音樂課,且每個教學班每周只有一節音樂課的中小學來說,師資也不算緊張。重要的是現有的音樂教師一定要分工明確、合理負擔,這樣才有利于中小學的整體音樂教育質量提升。據筆者調查,不少中小學音樂特長班的教學幾乎全由老資格的音樂教師承擔,而其他幾位較年輕的音樂教師則閑置一邊,這樣一來,不僅他們的音樂才能得不到發揮,還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等于是資源浪費。如果讓僅有的幾位教師聯手合作,把試唱、樂理、聲樂、鋼琴、加試等項目加以分工,這樣中小學特長班的成績肯定會更加輝煌,資格較老的教師壓力也會緩解很多。另外,在負責組織學生課外娛樂活動的時候,這幾位音樂教師也能各負其職,分工明確,共同完成任務。二是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如樂器、教室等)。對于提高整體音樂教學質量來說,有良好的硬件設施作保障是不可或缺的條件。但由于不少地區經濟條件有限,音樂教學設施普遍不足,所以筆者建議在資源利用上多做文章。如不少鄉鎮學校還沒有舞蹈房和排練房,每到有大型文藝活動,學生一般在露天場所排練,如遇刮風下雨天氣就無法正常進行。為了解決這種不便,我們可以把學校的閑置房簡單布置成舞蹈房和排練房,供學生平時學習或排練時使用。三是合理利用課外活動。調查發現,很多愛好音樂的學生都盼望著過十一、過元旦,這樣就可以有文藝晚會之類的音樂活動。這個問題引發了我們的深思,如果我們能給學生們多一些展示自我的機會和空間,學生也許對音樂教育的感觸會有另一番反應和見解。筆者建議平時可以組織業余的合唱團、舞蹈隊之類的團體,以提升整個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氛圍。對這一方面,江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就做得非常好,他們利用周六下午組織愛好音樂的學生排練合唱、學習樂器,還組建了合唱團、小樂隊,經常演出,在江西省中小學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名氣。四是適當添置基礎設施,改善辦學條件。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領導應盡力改善音樂學科的教學條件,籌備音樂教學用具專項資金,對教室環境、教師用具、音響設備、多媒體等方面逐漸進行補充、配套,使之適應素質教育下的音樂教學。此外,學校還可發動一些有條件的教師和學生提供自己多余的音樂器材,如手風琴、電子琴等常用樂器及教學掛圖、教學光盤等教學用具;還可自制一些道具、教學掛圖等,以填補音樂課教具的不足。

2.對教學系統的建議一是課程方面的建議。中小學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的限制和目前社會、家長雙方面的升學壓力,在音樂教育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存在著許多不足。對此,建議教育當局一定要轉變對音樂課的態度,方能使這一現狀得到改觀。首先,要把音樂課放在恰當的位置上,做到既不抬高,也不壓制。其次,保證每周的音樂課有足夠的課時。在課時上努力做到既不能取締,也不能虛位。最后,讓音樂課成為活躍和拓展師生業余文化生活的陣地。二是教師方面的建議。教育當局應當給音樂教師提供進步的時機,如進修、培訓、交流等,經過一些專業院校的培養、培訓,使之成為業務精、素質高的骨干音樂教師。目前,在新課改的沖擊下,全國上下掀起了教師繼續教育、學歷培訓等熱潮。在各級各類培訓中,利用現有資源,通過雙休日、寒暑假、節假日等課余時間來給音樂教師隊伍充電,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另外,如能給音樂教師一定量的工作壓力(申報課題、寫學術論文),也可使之有一種責任感,容易發揮主人翁的精神。

3.對改變教學觀念的建議“蹲下來,同孩子一起看世界。”作為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老師,要以學習為本,克服對學生音樂學習所帶來的各種束縛,要創新學習方式[。一是積極引導,尊重學生天性。教師雖然要時刻把握學生的學習方向,正確引導學生學習,不能完全按照他們的喜好,由著性子發展,但同時也要尊重他們的學習天性,更不能抹殺他們的個性。這讓人想起流行于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由徐楠、尚紀元作詞,谷建芬作曲,蘇紅演唱的《我多想唱》,在當時唱出了那個時代中小學生的心聲,成為他們掙脫束縛在身上那根無形鏈條的吶喊。轉眼已經過去20多年了,當年正值中小學生時代且備受壓抑的少男少女們,如今已經為人母、為人父或為人師了,他們的孩子也多半都處于高中即將畢業或已經邁入大學門檻的青春期,如何處理當年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是再次跳入自己父母當年的思想舊巢里、壓抑孩子的個性發展,還是思想解放地任由他們發展,值得我們深思。看來壓制打擊、回避無視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尊重學生活潑愛唱的天性、積極引導才是最佳的出路和歸宿。按我國的傳統觀念,認為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就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所有目標了,但新課標實施后,我們發現中小學音樂教育不再只是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和發聲技能就可以的,新課標更加注重創新,注重個性的發展。這樣的課標也要求我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學生學會聽懂還應該做一些調研,深入到學生中去,看看他們是否感覺到了音樂課堂的輕松和愉悅,以及唱好了的那種成功的喜悅感,或者聽到美妙音樂的那種憧憬和朦朧的幸福感。二是開放辦學,實踐多練。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給中小學生較多的嘗試機會,讓學生自身感覺不到老師先入為主,而是嘗試自己試一試。所謂開放辦學,就是在充分發揮學校師資資源的基礎上,邀請社會知名音樂人及本地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奏家、歌唱家、戲曲家參與學校教學,如開演奏會、演唱會、辦講座等,藉以豐富學校音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彌補課堂教學單一化產生的疲軟效應。還可邀請兄弟學校的音樂老師來交流學習,并給同學們介紹他們是如何上課、培養學生的,這種新鮮感會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讓本校一些具有音樂特長的學生現身說法,談談自己是如何利用業余時間達到現有水平的,并通過他們的表演,使具有同樣愛好的學生找到自己的差距,努力克服困難以達到自己的目標。有了以上眼見為實的成功范例,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平臺,老師精心輔導,學生多實踐練習,在學校的各種文娛活動舞臺上給予展示,同時也走出去,到社區、工廠、企業、部隊等單位慰問演出,提升學校的知名度,給特長學生更多鍛煉機會,把音樂課堂無限延伸擴大到社會上……這樣,才能讓老師贏得學生的尊重,而學生也喜歡上老師和音樂這門課程。

三、結語

我國自古就十分重視音樂教育,音樂不僅可以培養人的鑒賞、表現和創造能力,還可以培養人的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重視音樂教育應是教育界的神圣職責和義務。因此,就目前音樂教育的情況來看,我們不僅要把中小學音樂教育開展得紅紅火火,還要努力把城鄉差距縮短,讓遠在鄉下的孩子們也能公平地享受到接受音樂教育的權利,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公民,才能全面提升國民的整體素質。

作者:王媛媛單位:河南鄭州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中小學音樂教育近況與策略

1南充地區農村音樂教育現狀

(1)在教師方面問題突出。首先,音樂教師負擔繁重。由于農村地區中小學師資極其有限,特別是在小學里,音樂教師往往除了要任教音樂課程以外,還要肩負起語文、數學等文化課程,有的音樂教師甚至還同時兼任班主任工作。繁重的文化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讓音樂專業畢業的教師無法顧及音樂課教學。其次,音樂教師非常缺乏。由于南充農村地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生活設施落后,對優秀師資的吸引力有限,所以大多數南充地區農村中小學都只配備了一名音樂教師,而且以女性居多,如果這名教師遇到休產假或者因其他情況請假,音樂課就會無限期停上。再次,音樂教師待遇較文化課教師有所區別。如今南充地區義務階段的教師都實行了績效工資,其中有30%是根據教學成績來考核和發放的,雖然需要音樂教師組織或參與的學校文體活動較多,但均未折算和納入績效考核的課時數,而音樂教師卻因為課少甚至沒課可上,導致這部分工資無法發放,音樂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嚴重下降。此外,音樂教師不重視科研與再教育。筆者通過與部分教師的交談中了解到,南充地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不開展教研活動,對“國培計劃①”也反應平淡,報名并不踴躍。很多年才搞一次區域性的競教比賽,完全是應付評職稱而進行的競教,也不需要精心的準備,目的只是去拿個證書,達到評職稱的基本要求就夠了。在發表教育科研論文方面,就少之更少了,筆者詢問了數名音樂教師,他們在近5年內的科研成果基本都為0。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南充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的科研要求不高,沒有像中東部部分地區按年劃撥科研任務及目標,教師只要上好自己專業領域的課程,具備基本的專業技能就算合格。

(2)社會捐贈系統不完善,常常贈非所需。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受到影響的學校,大多都得到了國家災后重建資金的扶持。南充地區很多的農村中小學都重建了新的教學樓,并由其他省市和地區的援建單位捐助了最新的教學設備、儀器等等。數碼鋼琴教室、多功能排練廳、舞蹈房等在經濟較發達地區學校才具備的教學設施開始在四川農村中小學中普及。另外,南充雖然是個人口大市,但經濟卻欠發達,許多農村孩子的家長為了生計都遠赴沿海或經濟較發達地區工作,留下子女在家鄉跟著爺爺奶奶們學習和生活,也就是俗稱的“留守兒童”。專門針對四川地區留守兒童就讀學校而定向扶持的“陽光育苗工程”、“彩虹工程”等項目,也給南充地區的農村中小學提供了各種先進的教學設備。設備先進了,但問題也隨之產生了。就是想要的設備得不到,不想要、不會使用的設備又源源不斷送過來。這不僅是南充地區中小學教育中的單獨現象,而是已經成為社會捐贈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這也暴露出了我國社會捐贈中流行粗放型捐贈方式的一大弊病。送來的電吉他、電貝司、數碼調音臺等設備,農村音樂教師沒有經過培訓根本就不會使用,更別說教孩子了。本來學校需要幾臺古箏,結果送來幾臺架子鼓;需要一臺鋼琴,卻送來一批吉他,很多時候都是贈非所需。究其原因,社會捐贈的物資和設備一般都由捐助單位或企業自發購買,然后捐獻到市一級的教育主管部門,然后由教育主管部門分配給各個轄區的農村中小學,這種捐贈都只能是被動的接受。因為這個問題,筆者專門走訪了本地教育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得到的答復是:“別人有心捐贈都不錯了,也不好意思找捐贈單位主動要求什么。”

2針對南充地區農村音樂教育存在問題的思考和發展對策

(1)改變社會各界對音樂課程歧視的觀念,共同提高對音樂教育的認識。音樂課程是藝術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南充地區的農村中小學中根本沒有意識到開展音樂課程的重要意義。孔子曰“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音樂課程的價值在于審美體驗、文化傳承、社會交往和創造性發展四個方面。農村地區的學校教育中,必須有音樂教育的一席之地,以促進音樂教育與其他各科教育的共同發展,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因此,首要的問題是改變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領導、教師及家長在農村音樂教育中的不良教育觀念,讓他們意識到素質教育在農村音樂教育中同樣重要。要著眼于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并能夠積極而正確的處理文化課與藝術課程的關系,實現以知識本位向發展本位的轉變。同時,在學校教育中要充分認識音樂教育在農村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和積極作用,及其在農村青少年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讓農村音樂教育正常而有序的開展起來,使其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發展的主力軍,著力培養適應未來發展的新一代,達到共同構建和諧社會的深遠意義。還要通過舉辦一些有意義的文藝活動和比賽積極的向家長宣傳藝術教育的功能,爭取獲得家長的認同和支持,為學校的音樂教育奠定堅實的社會輿論基礎。

(2)為農村地區音樂教師減負并提高待遇,同時重視音樂教師的科研與再教育。首先,要著力解決音樂教師負擔問題,使農村音樂教師從繁重的文化課和班主任工作中解脫出來,讓他們將自己的專業優勢發揮出來,并有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音樂課程的教學與研究中來,從而實現新課標中普及素質教育的目標。其次,應該按付出教師付出勞動的多少,而不是完全以“主科”和“副科”來劃定績效工資的發放標準。應將音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的各種文體活動也納入績效工資的考核中去,努力提高音樂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再次,中小學音樂教師除了具備一定的教學水平以外,科研能力也不能忽視,開展科研,可以促進教師教學水平往深層次發展。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明確的之處:教師職業是一種“專業”。說明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的知識和學問,同時還要兼備與教師職業相應的品格與專業技能,要有對基本教育規律和兒童成長規律的深刻認識,還要有不斷進行思考和改進教育工作的能力。科研就是培養教師進行思考和改進工作的最直接最合理的方式。隨著中小學新課程標準實施的深入,音樂教師面對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材的變革及課程功能的轉變,這就要求如今的中小學音樂教師不僅要科學的使用教材,而且還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甚至根據民族、地域等特點開發出最合適的校本教材,這些都是需要有科研能力的應用。此外,還要鼓勵教師多參與各種形式的再教育活動,隨時進行必要的知識更新,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將教材中有限的知識拓展到無限的生活當中去。

(3)建立捐贈需求制度,避免盲目捐贈造成資源浪費。民政部在2012年針對社會捐贈制度混亂的情況,下發了關于完善捐贈導向機制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捐贈需求的制度,及時將受捐地區所需的物資公布,以引導公眾有針對性地捐款捐物,避免物資浪費。相關教育主管部門也應效仿民政部的舉措,建立捐贈需求制度,避免受捐學校“需要的得不到,不需要的對成山”的情況重復發生,要減少甚至杜絕“贈非所需”現象。因此,必須構建捐受雙方的溝通機制。受捐方應派出代表,與捐獻方進行討論和協商,將最需要的設備提供給捐助方,由捐助方自主選擇所要捐贈的設備。

3結語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長期的實踐,充分證明了只要重視音樂教育,就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養符合時展要求的綜合性人才。本文通過調研的親身體驗,分析了南充農村地區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認真細致的分析了導致這些問題的源頭所在,以期能引起廣大教育界同仁的關注,共同推動南充地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

作者:李嵬單位:西華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我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研究

摘要:在我國素質教育的號召下,農村教育的差距也在進一步拉大。素質教育的其中一部分就是音樂教育。本文根據我國農村音樂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措施。為了更好響應國家號召,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進程中,農村音樂教育應該是義不容辭地承擔了歷史責任,足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農村;素質教育;音樂

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

1、滯后的教育觀念

我國號召全面的素質教育在農村中小學中并沒有得到及時的實施,多數農村中小學中學生的個性發展幾乎被忽略,學校領導和教師一味追求所謂的升學率,學校中大量的音樂教室占用學生。音樂課的重要性常被老師們忽視,甚至有些教師認為音樂課是無關緊要的,與其花費時間學音樂不如多做幾道數學題實際。殊不知,美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比數理化的小。。落后的教育理念,不進行升級,不只對音樂教育的發展和我國的教育質量有影響,而且對學生的害處也很大。應試教育在我國仍然被運用,而應試教育的實施使得學生的全面發展受到限制,大部分老師忽略了音樂的特殊功能,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它具有任何科目不能替代的作用,它不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能給學校帶來輕松的環境,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但是現在忽略音樂在農村中小學的作用,有限的條件,上課時間不能保證,教師專業素質偏低,各種因素使音樂教育的作用不能很好的發揮

2、音樂教師素質較低

在許多農村學校音樂課大部分是主課教師代課進行的,教師的專業素質十分低,課堂上的音樂課只是教師用敷衍的態度進行的簡單的聽歌或者唱歌課。不僅如此,許多農村音樂教師的空缺使得音樂課被取消。底下的教學素質和敷衍的態度根本無法使音樂課的意義得到體現,更保證不了音樂的課的教學質量。師資短缺的問題和低質量、教學模式的呆板也影響到學生的素質發展。據我所知,許多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都沒有正式的音樂訓練,職業素質低,教師的水平相對較低,教學過程的隨機性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其他任課老師兼職音樂課的現象并不罕見,學生從根本上得不到正規的音樂訓練,這也是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因素。

3、教學設備落后、經費不足

目前制約我國大部分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學設施落后、經費不足。我們都知道,音樂課不僅僅是單純的老師教、學生常的科目。在我國城市中小學,教學設施十分齊全,這也使城鄉差距一步一步拉大,城鄉教育發展步伐不一致。目前,當地政府對農村小學和中學音樂教學的投資仍然非常有限,基本的教學不能別滿足。另外,偏遠的農村財政收入是非常困難的,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是比較低的,更何況在投資的音樂,這是非常小的,這樣也使音樂教育受到了限制。

4、偏遠農村家庭收入低

有些偏遠的農村家庭條件艱苦,經濟水平遠遠落后城鎮,沒有文化的父母從小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主要是教育孩子學好主課,一門心思把主課學好,考個好成績從而走出貧窮的農村,在他們看來音樂不能養家糊口,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只有學好數理化才有出路。孩子們受家人的影響,對音樂不感興趣,這也是導致中小學音樂教育難以順利發展的原因。

二、改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措施

1、更新教育觀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在迅速發展的素質教育過程中,音樂教育在城市里額外的受關注,城市音樂培訓也在逐漸增加,在審美享受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們的素質。在農村地區,強調音樂的力度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要注意培養農村小學和初中音樂,音樂教育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強音樂教育的力度可以激發學生的審美能力。如果想改變農村音樂教育的現狀,首先,教育部門和音樂教育工作者轉變觀念,教師更應該從根本上提高意識,有長遠的眼光、盡快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音樂教育倡導者的作用,建立正確的教師評價機制消除對音樂課的偏見,音樂課與其他同樣重要的科目都應該被受到同等的重視,并允許農村音樂教育的正常有序的進行,讓小學和中學音樂成為教學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2、加強師資隊伍

教師是學生最好的引導者,教師身上具備的素質應該是全面的,而且在本專業領域,教師的專業知識面也應該非常廣泛,能夠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為了很好的引導學生,教師自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而且不斷擴大知識的范圍,加強對使用音樂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加強音樂技術與音樂文化的理解,盡可能在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另外學校應該增加對兼職教師的專業培訓;充分發揮專業能力強的教師做好帶頭作用,通過走出去學習和請進來更好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校的教育水平。

3、加大音樂教育投入

在小學和中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學設備是確保正常教學的重要條件,為了能夠達到良好的結果,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努力,地方財政補貼不足的部分投資,改善辦學條件,使中國的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主要是在有效地執行多種教學硬件設施,使教學過程所需的各種樂器的音樂已達到規范要求,在檢查和維修定期對樂器的同時,保證音樂教學的正常開展。中小學有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學校和教師應該根據他們的成長特點積極引導,而在音樂教學中很好的利用音樂教學設施,吸引學生的眼球,增強他們的好奇心,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增加更多的音樂資料使教室有更多更新的信息來豐富學生的視角。

三、結語

在發展的過程中,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教材的安排是不是合理,教師、教學設備短缺和低的水平,不僅解除了距離對城市和農村發展,不利于有效的傳播和弘揚中國音樂文化。因此,要想促進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需要從根本方向入手,不斷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適時的引進優秀的音樂教師,學校領導要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在教學設備上也兼顧。[2]總之,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為了更好的響應國家號召,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進程中,農村音樂教育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了歷史的責任,以滿足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作者:趙浩雨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中小學音樂教育具體性和不平衡性特點研究

摘要: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存在著具體性特點和不平衡性特點。本文認為進行綜合課程理念的應用,可以縮小中小學音樂教學水平的差異,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內外中小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與審美意識,提高其綜合的理解力,在不斷進行綜合知識的擴寬和延伸過程中,提高中小學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教育;具體性;不平衡性

我國當前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具有很大的復雜性、不平衡性特點。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不僅是一門包含教學規范理論、實踐操作的理性學科,同時它更是一門關于創新力與創造力培養、實現教育理念公平和教學資源平衡配置等諸多要素在內的社會學科,還是涉及學生情愫發展與審美意識培養的一門高級別的感性學科。

一、城鄉間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不平衡性

鑒于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意義,我國多年來在推行這門課程的教育教學活動方面,一直是不遺余力的。但是目前我國城鄉間的中小學音樂教育依然存在著很大的不平衡性特點。首先,課堂活動作為我國中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主要模式,依然具有重要影響。體現在這方面的不平衡,主要是在我國創新教育教學的新時代背景下,各地配置的教師資源和硬件資源方面的差異,導致當代城鄉中小學生接受音樂方式、信息的不均衡。其次,我國開始推行新的中小學音樂教育課標,這次課標的主要目標是針對城鄉間中小學生的音樂教育情況,推廣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學,實現對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農村則面臨著設備設施缺乏,無法有效進行音樂教育,更無法保質保量地完成教育目標。

二、城鄉間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具體性

首先,很多的農村音樂教育教學,需要根據師資的具體情況和教學目標、設備等情況做出具體的教學設計,尤其需要針對教學的具體方法進行全新的探索,很多客觀條件的限制需要通過在音樂課程實踐中發揮教師的能動性,針對很多需要補充和完善的因素進行彌補。其次,當前我國的城鄉中小學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還常常出現對音樂教學模式多樣化、片面化理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進行不斷嘗試和改革,實現包括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思路和具體方法等在內的素質教學觀念的轉變。

三、城市間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不平衡性

相對于城鄉間的具體性、失衡性,城市間的不平衡性特點則更多是由于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原因引起的。城市間的不平衡性,主要體現在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大城市與中小城市間。首先,針對上述情況,需要教師們著眼于各城市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進行失衡情況的完善和改革,需要通過多維努力、多種模式探討,從當前中小學音樂教育城市差距的具體問題著手,對需要改革的環節和涉及的參與人群、因素、單位機構等進行立體化統籌。其次,還需要教師從社會、教育機構、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等多個維度來綜合考量中小學生的音樂接受問題。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全方位地進行多種具體要素的調動,將這些不同層次、類別的人群和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實施對中小學生音樂教育目標的補充性改革和教學策略性改革,從這些方面出發才可能讓社會對中小學音樂教育有更多關注,才可能在音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實現更多因素的支持,才可能進行更好的思維發展與模式探索,才可能在教育理念和機構要素等硬件和軟件兩方面都獲得社會廣泛的支持。

四、鄉村間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具體性

首先,一方面新型的教育者往往留在了大中城市,鄉村普遍缺乏專業音樂教育者;另一方面是新型的教師培養機構與傳統培養中小學教師的中師相比,雖然專業的具體課程、模式、知識結構、技能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但是在培養優秀教師的目標模式與層次方面依然還未有根本的改進與提升,因而體制內的改革很難完成所有城鄉中小學教育發展的新型師資需求,也很難在教學思路與模式等方面實現徹底的顛覆。其次,中小學教育專業的音樂課程建設在這些年獲得了一定發展,但是針對全國城鄉間差異性問題的教學并沒有獲得徹底解決,人才流動和流失反而導致了情況的加劇,這是尤其值得重視與探討的問題。音樂教學教育目標的實施過程中,需要音樂教師綜合各類課程的結構特點,綜合多種不同專業的特點,進行以音樂為主體的多種知識內容的綜合,準確地進行綜合性教學目標的定位,在具體的課內與課外教學、輔導過程中,實現興趣的培養和網絡教學平臺的運用,進行富有個性和針對性的課堂內容設計。總之,綜合課程,不是各類課程的形式上的綜合,而是一種內容的兼容與設計,需要教師在深思熟慮和縱觀所有教學課程特點的基礎上進行音樂為主題的課堂內容設計和目標設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性色av |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aaaaa|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在线视频| 草草久久久无码国产专区|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成人国产精品日本在线|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老熟女免费 | 黑人刚破完处就三p|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 国模小黎自慰gogo人体|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sm捆绑最大网免费站|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欧美 日韩 国产 亚洲 色|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内射高潮福利炮| 宅宅少妇无码|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欧美饥渴熟妇高潮喷水水| 亚洲裸男gv网站| 欧美疯狂做受xxxx高潮小说|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欧美黑人巨大xxxxx视频| 忘忧草在线社区www中国中文|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四卡| 无码av高潮喷水无码专区线| 国产猛男猛女超爽免费视频 |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 成 人 h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香蕉在线 亚洲 欧美 专区| 亚洲综合天堂av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秋霞| 欧美做受又硬又粗又大视频| 中文字幕热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