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中國古典園林論文

中國古典園林論文

時間:2022-05-24 10:10: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中國古典園林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國古典園林論文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音樂美探討

摘要:基于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之美以及園林美與音樂美之間的關系,對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音樂凝固之韻和律動之美進行了簡單介紹和探討,以期增進人們對古典園林藝術的認識。

關鍵詞:古典園林;藝術美;園林美;音樂美

就審美原理角度來看,園林和音樂雖屬于2種不同的藝術形式,但是二者之間卻存在很大的關聯性和共通性,這在結構、創作法則、處理手法上都有所體現,從音樂藝術角度來理解和品鑒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更能夠為人們所接受,而且對現代園林設計也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

1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音樂凝固之韻

1.1園林藝術和音樂藝術有著相同的節奏和韻律

園林藝術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與音樂藝術的節奏和韻律有共通之處,二者都集點、線、色彩、質感等效果于某一特定空間,繼而營造出或是表達出特定的思想情緒、格調氛圍,景觀配置和音樂韻律的高與低、曲與直、完整或零散、嚴肅或活潑,都帶給人一種美的感受。中國古典園林的景觀配置,具體細化為各要素的布局,都是通過對局部的建構來達到整體的平衡,其中運用到的結合、對比等創作法則和藝術處理方法,都是通過形象思維產生的藝術效果,符合音樂藝術傳遞出的節奏和韻律的藝術效果,由此可見,二者存在著內在的聯系。

1.2古典園林音樂化的藝術處理和樂律性的景觀編排

音樂藝術中有強弱、緩急、重復、高低、曲折、停頓等創作手法,這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中也有所體現,如景觀的高低配置能夠在空間上產生層次感,內外配置能夠給人一種曲徑通幽的感覺,樓臺亭榭便是園林藝術的停頓,這些都與音樂化的藝術處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走進中國古典園林,領會園林藝術巧妙的布局,仿佛間是在聆聽一首讓人賞心悅目的樂曲,換言之,游人是在音樂化的空間里行進。以蘇州留園為例,該園雖小,卻將時空化的藝術處理方式體現得淋漓盡致,別開生面,錯落有致的空間體系賦予了整個園林豐富的色彩感和節奏感,仿佛是一首輕音樂,收放自如的藝術處理手法,讓人嘆為觀止。中國古典園林在景觀編排上更具樂律性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時空的連續和變化上,都與音樂的節奏感不謀而合[1]。

2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音樂律動之美

2.1古典園林的布局章法

古典園林的布局章法可以分為動靜交織、虛實相濟、曠奧有度、曲直對比、大小相宜、開合聚散等6種表現方式,這些藝術處理手法的應用,賦予了古典園林一種音樂律動之美。動靜交織是中國古典園林整體布局的一個顯著特點,主要體現為動靜區域的劃分,如可供游戲游賞的山水就屬于動的區域,可供休憩坐賞的亭榭就屬于靜的區域,動靜區域的劃分根據園林規模的大小,各有側重,通常規模較大的園林,游覽路線比較長,且有回旋的余地,主要以動觀為主,靜觀相輔,規模較小的園林正好相反。從整體布局來看,園林有動、靜兩大區域,這兩大區域又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各種景象混合交替,動與靜也處于交替變換之中,使得園林的藝術結構就有了向音樂一樣的動靜對比和轉換的律動之美。至于虛實相濟,主要體現在近景和遠景、景處和留空處的對比布局的關系上;曲直對比,講究一個“藏”字,曲徑通幽,方顯其中韻味,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情況下,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更能夠給人以心靈上的震撼[2]。

2.2古典園林的結構韻律

古典園林的結構布置都圍繞一個“韻”字展開,“園韻”是園林的“魂”,也就是園林藝術的風度和氣質,這主要體現在“獨奏”和“協奏”2個方面:園林景觀的“獨奏”有3種表現形式,一是重復、變化和齊一,這種節奏形式是音樂節奏的基本形式,但也常出現在古典園林藝術中,其中,游廊就是最有節奏的景觀;二是層遞,這種形式是由重復衍生而來,音樂節奏比例的層遞與園林空間造型的層遞極為相似,在藝術上是相通的,都能夠給人以美的感受;三是循環和回旋,園林結構也具有曲式結構中起、承、轉、合的特點,這屬于音樂性的循環和回旋,其作用于立體結構中,更富有音樂抒情的樂感。園林景觀的“協奏”體現在“動”上,移步換景取得的觀賞效果與音樂的流動性特點極為相似,游人在感受到各種景致之美的同時,仿佛是在聆聽一部大型的協奏曲,具有濃郁的樂韻[3]。

3結論

藝術是共通的,具體體現為結構、創作法則、處理手法上的共通,園林藝術和音樂藝術是緊密相連的,中國古典園林不僅具有音樂凝固之韻,也具有音樂律動之美,雖然實現路徑不同,但都遵循著美的法則,在藝術上都以實現美為目標。

作者:謝潔 單位:西南林業大學

中國古典園林論文:中國古典園林的營造路徑思考

中國古典園林以儒家、道家思想等作為園林設計的指導思想,不斷從中汲取營養,以豐富古典園林的意境。通過山石、水池、花鳥樹木等自然元素,可以產生“小橋流水、荷花飄香”的意境;通過亭臺樓閣等建筑物,可以營造小巧精致、錯落有致的環境;通過詩文、篆刻、匾額、字畫等藝術品,可以增添園林的文化情趣,產生詩情畫意的境界。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園名、假山、樹木、建筑物等都滲透著文人的人生態度,充滿了詩情畫意;自然山水、樓臺庭院等都寄托著造園者的理想與審美境界,在有限的空間中表達著無限的思想情感與意境。可以說,古典園林是自然美、建筑美、文化美的完美結合,是一種有格調、有品位的園林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美的具體表現

(一)理念上師法自然

中華文明是農耕文明,中國人有著強烈的自然崇拜意識,在民族的長期發展中逐步積淀為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這種文化心理在哲學上表現為“天人合一”的思想。莊子曾言,“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天人合一”思想已深深滲透到民族文化之中,成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因而,古典園林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在造園過程中設計師極力模仿自然,以表現和模仿自然山水本色為特色,并將文人雅士的理想追求、思想境界等融入園林設計之中,用自由的方式實現建筑與山水花木的交融,體現生命的勃發自然生機,使園林之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深刻表達了人們對自然的崇敬之情。“師法自然”卻又不拘泥于自然,人工設計卻又不留人工開鑿痕跡,充分表現了設計者對自然山水的崇拜之情。在古人看來,自然山水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境界,園林之美不在于它的外在形式和對自然本身的模仿,而在于它體現了“返璞歸真”、“無為而無不為”的道的境界,以及通過感悟自然中蘊藏的道,體現設計者對自然生活、人與自然和諧理念的追求,從而使中國古典園林具有了獨特的藝術追求。

(二)文化上詩情畫意

中國傳統文化是孕育中國古典園林的沃土,使中國古典園林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藝術生命力。我國擁有大量的、優美動人的詩詞歌賦,這些古典藝術被廣泛應用于造林中,造就了一種獨特的意境。藝術之間都是相通的,書法是一種有民族特色的抽象藝術,運用筆墨可以對漢字進行藝術加工,使之成為蘊涵著生命力的、鮮活的藝術形象。書法藝術也被廣泛應用到園林設計之中,在設計園林時將中國的書法詩詞銘刻在園林中,既可以增添園林的詩情畫意,又可以起到點景的作用,還可以使觀賞者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與陶冶。“無文景不意,僅景景不情”,詩文書畫在造林中具有潤飾景色和揭示意境的作用,因而,也成為我國古典園林意境美營造的一種重要元素。

(三)建筑形式上順其自然

中國古典園林的建筑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亭、臺、樓、閣、榭等,這些建筑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和巧妙布局的,這些建筑融合在自然山水之間,給人以天然生成之感,毫無造作之感,這也表明了中國園林對自然的崇尚。園林中建筑布局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結合”的美學思想。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用虛實結合的方法,在有限的環境中創造出無限意境,實現了建筑形式美與山水美的有機結合,創造了中國古典園林特有的意境美。

(四)君子比德的思想

比德就是寓意于物,從山水花草等自然景物中體會人格美。君子比德思想是園林設計的重要理念,也是古典園林意境美的重要表現。君子比德思想可以引導觀賞者感悟園林的主題思想和品格,使園林擁有較強的藝術生命力,如歲寒三友、四君子等,這些植物都象征著一種品質和性格,造園者抓住了自然形象的詩意特征,使這些自然形象具有了主觀色彩,實現了融情于景、以景傳情的目的,產生了余言未盡的韻味。

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美的營構

意境是一個有著濃厚民族特色的審美范疇,古老的園林藝術清晰記載著時代的更迭與文化的嬗變。園林中處處蘊藏著詩情畫意,正如計成在《園冶》中所言,溶溶月色,瑟瑟風聲,靜擾一榻琴書,動涵半輪秋水。因而,意境營造成了古典園林設計、建造的重要內容。

(一)用多種元素營造詩情畫意的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造景多從大自然中選取素材,將自然山水、花草樹木作為造景的基本元素,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模擬、概括與藝術加工,實現“縮千里江山于方寸,一拳則太華千尋”的目的,創造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效果。在園林有限的空間內,通過人工造景讓人產生廣袤自然的意境,領略無限的空間。水體、山石、花木等是古典園林的基本構成要素。水體是古典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嫵媚而有靈性,常令人陶醉。園林中的山石不僅源于自然,還有著自然山石的形與神,古典園林也常常借助山石來抒發情懷,如在個園中就用不同的背景陪襯春、夏、秋、冬四種石頭,以顯示一年四季的景象。花木是古典園林空間環境建構的直接參與者,對園林景點的意境表達有著重要意義。如拙政園的雪香云蔚亭周圍有許多高大喬木與臘梅,在大雪紛飛的冬季,梅花與瑞雪交相輝映,成為欣賞冬景的絕佳之處。古典園林中的建筑物與周圍的山水、植物等相融合,能夠形成完美的意境,如拙政園中的香洲就是一座畫舫狀的建筑物,三面環水,水中長滿了荷花,能使人產生一種置身于畫的感覺。中國古典園林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時,賦予自然更多的意境,使園林中的景物充滿了象征意義。

(二)在暗示對比中營造意境

古典園林建造時講究“欲露先藏、欲顯故隱”,常用引導、暗示的表現手法,讓人們按照游廊、小路、曲橋等順序欣賞景色,使人產生一種空間縱深感。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等都處于城市之中,空間面積較小,常用花墻、曲徑、游廊等來擴大園林的虛化空間,產生一種耐人尋味的意境美。當游人循徑而去時,會感到空間有曲有直、時放時收,猶如音樂中流動的音符。空間對比也是古典園林中常用的表現手法,如通過大小空間相連來以小襯大。留園的設計就用了空間對比的方法,入口部分空間狹窄、封閉,當走到園林之內就會有“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感覺。此外,對比還表現為情趣對比,如相鄰的、不同情趣的院落會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三)用情感空間來營造意境

中國有著文人造園的傳統,山水園林多為仕途坎坷的文人所建,這些園林的立意較高,表達著一種人格理想與審美情趣,有著借物言志的目的。如蘇州的耦園中“耦”就有著夫妻同耕、雙雙歸隱的含義;蘇州的拙政園就取名于潘岳《閑居賦》中的“是以拙者之為政也”,表現了園主仕途不順的宦海經歷與自命清高的性情;吳江的退思園則取自于《呂氏春秋》中的“進則盡忠,退則思過”,這與園林主人任蘭生的人生經歷有關,任蘭生因貪污而被罷免官職,回到故里之后建造了退思園,以表達自己的反思與懺悔。園林風景題名也是營造園林感情空間的重要方法,匾額、題記等可以反映出園林主人高雅的情趣與景觀特色。承德避暑山莊的“萬壑松風”建筑群,就因遠處的巖壑、附近的古松而得名,當清風吹入松林時,就會發出瑟瑟的濤聲,正如康熙皇帝所言,“云卷千松色,泉如萬籟吟”。在拙政園的遠香堂上,環視四面景物定會有“香遠益清”的感覺;登上繡綺亭,則“綺繡相展轉,琳瑯衾青熒”的詩句定會涌上心頭。這些園林借題名點題意,產生的意境遠遠超越了自然空間本身,在情景交融中讓人浮想聯翩,感受那種詩情畫意的意境美。

中國古典園林是我國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氣質和精神,它有著以小見大、托物言志、以景傳情的特色,并可以營造出千變萬化的意境美。意境美是園林創作的靈魂,是主客觀相統一的藝術境界,沒有意境的園林只是景物的堆積而已。中國古典園林“詩情畫意”意境體現了人們對自然美的探索,有著陶冶情操、凈化思想的作用。(本文作者:薛俠 單位:安陽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中國古典園林論文: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形式和風格

一、古典園林建筑的特點

建筑與環境的結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與基址的地形、地勢、地貌結合,作到總體布局上依形就勢,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筑體體量是寧小勿大。因為自然山水中,山水為主,建筑是從。與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對體量和絕對尺度以及景物構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園林建筑在平面布局與空間處理上都力求活潑,富于變化。設計中推敲園林建筑的空間序列和組織好觀景路線格外突出。建筑的內外空間交匯地帶,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轉移的地方。虛與實、明與暗、人工與自然的相互轉移都常在這個部位展開。依次過度空間就顯得非常重要。中國園林建筑常用落地長窗、空廊、敞軒的形式作為這種交融的紐帶。這種半室內、半室外的空間過渡都是漸變的,是自然和諧的變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為解決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問題,中國園林建筑還應考慮自然氣候、季節的因素。因此中國南北園林各有特點。比如江南園林中有一種鴛鴦廳是結合自然氣候、季節最好的離子,其建筑一分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別適應冬夏兩季活動。

總之,園林建筑設計要把建筑作為一種風景要素來考慮,使之和周圍的山水、巖石、樹木等融為一體,共同構成優美景色。而且風景是主體,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二、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形式

廊有覆蓋的通道稱廊。廊的特點狹長而通暢,彎曲而空透,用來連結景區和景點,它是一種既“引”且“觀”的建筑。狹長而通暢能促人生發某種期待與尋求的情緒,可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彎曲而空透可觀賞到千變萬化的景色,因為由可以步移景異。此外,廊柱還具有框景的作用。

亭子是園林中最常見的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息觀景,兼做景點。無論山嶺際,路邊橋頭都可建亭。亭子的形式千變萬化,若按平面的形狀分,常見的有三角亭、方亭、圓亭、矩形亭和八角亭;按屋頂的形式有掂尖亭、歇山亭;按所處位置有橋亭、路亭、井亭、廊亭。總之它可以任憑造園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豐富它的造型,同時為園林增添美景。

堂往往成封閉院落布局,只是正面開設門窗,它是園主人起居之所。一般來說,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用作會客之用,有用作宴請、觀戲之用,有的則是書房。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體情況而定,相互間不盡相同。

廳堂是私家園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常為全園的布局中心,是全園精華之地,眾景匯聚之所。廳堂依慣例總是坐南朝北。從堂向北望,是全山最主要的景觀面,通常是水池和池北疊山所組成的山水景觀。觀賞面朝南,使主景處在陽光之下,光影多變,景色明朗。廳堂與疊山分居水池之南北,搖搖相對,一邊人工,一邊天然,既是絕妙的對比。廳的功能多作聚會、宴請、賞景之用,其多種功能集于一體。因此廳的特點:造型高大、空間寬敞、裝修精美、陳設富麗,一般前后或四周都開設門窗,可以在廳中靜觀園外美景。廳又有四面廳、鴛鴦廳之分,主要廳堂多采用四面廳,為了便于觀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閉的墻體,而設大面積隔扇、落地長窗,并四周繞以回廊。鴛鴦廳是用屏風或罩將內部一分為二,分成前后兩部分,前后的裝修、陳設也各具特色。鴛鴦廳的優點是一廳同時可作兩用,如前作慶典后作待客之用,或隨季節變化,選擇恰當位置待客、起坐。另外,賞荷的花廳和觀魚的廳堂多臨水而建,一般前有平臺,供觀賞者在平臺上自由選擇目標,盡情游賞。

榭常在水面和花畔建造,藉以成景。榭都是小巧玲瓏、精致開敞的建筑,室內裝飾簡潔雅致,近可觀魚或品評花木,遠可極目眺望,是游覽線中最佳的景點,也是構成景點最動人的建筑形式之一。

閣是私家園林中最高的建筑物,供游人休息品茗,登高觀景。閣一般有兩層以上的屋頂,形體比樓更空透,可以四面觀景。

舫為水邊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分作三段,前艙較高,中艙略低,后艙建二層樓房,供登高遠眺。前端有平?與岸相連,模仿登船之跳板。由于防不能動又稱不系舟。防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臨其中,使人有蕩漾于水中之感,是園林中供人休息、游賞、飲宴的場所。但是舫這種建筑,在中國園林藝術的意境創造中具有特殊的意義,我們知道,船是古代江南的主要交通工具,但自莊子說了“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邀游,泛著不系之舟”之后,舫就成了古代文人隱逸江湖的象征,表示園主隱逸江湖,再不問政治。所以它常是園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合適世隱居之意。因為古代有相當部分的士人仕途失意,對現實生活不滿,常想遁世隱逸,耽樂于山水之間,而他們的逍遙伏游,多半是買舟而往,一日千里,泛舟山水之間,豈不樂哉。所以防在園林中往往含有隱居之意,但是舫在不同場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蘇州獅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園,所以其中之舫含有普度眾生之意。而頤和園之石舫,按唐魏征之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

三、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風格

1、表現含蓄

含蓄效果就是中國古典園林重要的建筑風格之一。追求含蓄乃與我國詩畫藝術追求含蓄有關,在繪畫中強調“意貴乎遠,境貴乎深”的藝術境界;在園林中強調曲折多變,含蓄莫測。這種含蓄可以從兩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從園林布局來講,中國園林往往不是開門見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測。往往巧妙地通過風景形象的虛實、藏露、曲直的對比來取得含蓄的效果。如首先在門外以美麗的荷花池、橋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緊緊吸引住,但是圍墻高筑,僅露出園內一些屋頂、樹木和圓內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這就會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園林景色的興趣。北京頤和園既是如此,頤和園入口處利用大殿,起掩園主景(萬壽山、昆明湖)之作用,通過大殿,才豁然開朗,見到萬壽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覺美不勝收。江南園林中,漏窗往往成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觀通過漏窗,隱隱約約,這就比一覽無余地看有生趣得多。如蘇州留園東區以建筑庭園為主,其東南角環以走廊,臨池面置有各種式樣的漏窗、敞窗,使園景隱露于窗洞中,當游人在此游覽時,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橫生。而今天有許多好心腸的人,唯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裝了人工大魚,熊貓館前站著泥塑熊貓,如做著大廣告,與含蓄兩字背道而馳,失去了中國園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風景。魚要隱現方妙,熊貓館以竹林引勝,漸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

2、強調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園林為主一般來說,園中應以自然山水為主體,這些自然山水雖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在園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須要有自然的趣味。為了使園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園林中必須建筑各種相應的建筑,但是園林中的建筑不能壓倒或破壞主體,而應突出山水這個主體,與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達到自然與建筑有機的融合,并升華成一件藝術作品。這中間建筑對意境的表現手法如:承德避暑山莊的煙雨樓,乃仿浙江嘉興煙雨樓之意境而筑,這座古樸秀雅的高樓,每當風雨來臨時,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凈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詩情畫意圖,見之令人身心陶醉。

園林意境的創作方法有中國自己的特色和深遠的文化根源。融情入境的創作方法,大體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體物”的過程。即園林意境創作必須在調查研究過程中,對特定環境與景物所適宜表達的情意作詳細的體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達個性與情意的特點,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如人們常以柳絲比女性、比柔情;以花朵比兒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將軍、比堅貞。比、興不當,就不能表達事物寄情的特點。不僅如比,還要體察入微,善于發現。如以石塊象征堅定性格,則卵石、花石不如黃石、盤石,因其不僅在質,亦且在形。在這樣的體察過程中,心有所得,才開始立意設計。

“意匠經營”的過程。在體物的基礎上立意,意境才有表達的可能。然后根據立意來規劃布局,剪裁景物。園林意境的豐富,必須根據條件進行“因借”。計成《園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說“取景在借”,講的不只是構圖上的借景,而且是為了豐富意境的“因借”。凡是晚鐘、曉月、樵唱、漁歌等無不可借,計成認為“觸情俱是”。

“比”與“興”。是中國先秦時代審美意識的表現手段。《文心雕龍》對比、興的釋義是:“比者附也;興者起也。”“比是借他物比此物”,如“蘭生幽谷,不為無人而不芳”是一個自然現象,可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興”是借助景物以直抒情意,如“野塘春水浸,花塢夕陽遲”景中怡悅之情,油然而生。“比”與“興”有時很難絕然劃分,經常連用,都是通過外物與景象來抒發、寄托、表現、傳達情意的方法。

3、突出宗教迷信和封建禮教

中國古典建筑與神仙崇拜和封建禮教有密切關系,在園林建筑上也多有體現。漢代是園林中多有“樓觀”,就是因為當時人們都認為神仙喜愛住在高處。另外還有一種重要的體現,皇家建筑的雕塑裝飾物上才能看到的吻獸。吻獸既是人們對龍的崇拜,創造的多種神獸的總稱。龍是中華民族發祥和文化開端的象征;炎黃子孫崇拜的圖騰;龍所具有的那種威武奮發、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無所畏懼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龍文化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至今日,人們仍可見到“龍文化”在新建的仿古建筑上展示,如今的龍文化(裝飾)不僅僅是為了“避邪”;而且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征(在海內外,凡飾有“龍避邪”的,一定是華人宅府),凝聚了民族的魂之所在。吻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筑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這在中國宮殿建筑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里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金鑾寶殿(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個。其它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天安門上也是九個小獸。北京故宮的金鑾寶殿“太和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獸最多。金鑾殿是“廡殿”式建筑,有1條正脊,8條垂脊,4條圍脊,總共有13條殿脊。吻獸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兩端有正吻2只,因它口銜正脊,又俗稱吞脊獸。在大殿的每條垂脊上,各施垂獸1只,8條脊就有8只。在垂獸前面是1行跑獸,從前到后,最前面的領隊是一個騎風仙人,然后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行什,共計10只。8條垂脊就有80只。此外,在每條圍脊的兩端還各有合角吻獸2只,4條圍脊共8只。這樣加起來,就有大小吻獸106只了。如果再把每個殿角角梁上面的套獸算進去,那就共有114只吻獸了。而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乾清宮,地位僅次于太和殿,檐角的小獸為9個。坤寧宮原是皇后的寢宮,小獸為7個。妃嬪居住的東西六宮,小獸又減為5個。有些配殿,僅有1個。古代的宮殿多為木質結構,易燃。傳說這些小獸能避火。由于神化動物的裝飾,使帝王的宮殿成為一座仙閣神宮。

因此吻獸是中國古典建筑中一種特有的雕塑裝飾物。因為吻獸是皇家特有的,所以也是一種區分私家和皇家園林及建筑的一種方法。

4、平面布局簡明有規律

中國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這就是每一處住宅、宮殿、官衙、寺廟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單座建筑和一些圍廊、圍墻之類環繞成一個個庭院而組成的。一般地說,多數庭院都是前后串連起來,通過前院到達后院,這是中國封建社會“長幼有序,內外有別”的思想意識的產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應和外界隔絕的人物(如貴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離外門很遠的庭院里,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層層深入的空間組織。同時,這種庭院式的組群與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對稱的方式,沿著縱軸線(也稱前后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比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縱軸線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兩側的橫軸線上,北京故宮的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體現這一組群布局原則的典型實例。這種布局是和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和禮教制度密切相關的。它最便于根據封建的宗法和等級觀念,使尊卑、長幼、男女、主仆之間在住房上也體現出明顯的差別。這是封建禮教在園林建筑布局上的體現。

5、地域文化不同園林建筑風格有異

洛陽自古以牡丹聞名,園林中多種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藥為盛,對比之下,亭臺樓閣等建筑的設計疏散。甚至有些園林只在花期是搭建臨時的建筑,稱“幕屋”、“市肆”。花期一過,幕屋、市肆皆被拆除,基本上沒有固定的建筑。

而揚州園林,建筑裝飾精美,表現細膩。這是因為,揚州園林的建造時期多以清朝乾隆年間為主,建造者許多都是當時巨商和當地官員所建。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財富、粉飾太平,因此帶有鮮明的功利性。揚州園林在審美情趣上,更重視形式美的表現。這也與一般的江南私家園林風格不同,江南園林自唐宋以來追求的都是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圓風格。

四.結論

縱觀中國古典園林發展,我們可以看到,表現在古典園林中的這種具有古代中國人審美特征的園林觀,絕不僅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視覺感受以及一般意義上的對人類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還是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即通過園林藝術對人的生活環境的調節,來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義。

中國古典園林論文:剖析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功能與類型

中國古典園林是建筑、山池、園藝、繪畫、雕刻以至詩文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觀、可居,另一方面使園林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同時,更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我國現存的古典園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藝術瑰寶。它不僅是人們審美要求的體現,也是特定歷史時期文化、權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價值。可見,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下面,結合古代園林建筑實際情況,就古典園林建筑的功能和類型問題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功能

園林建筑按照所屬性質和地域的不同,風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園林建筑體量大,裝飾豪華,色彩金碧輝煌,表現出恢弘的皇家氣派。而江南園林建筑突出“玲瓏、活潑、通透、淡雅”,將秀麗、雅致的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盡管風格迥異,但建筑在園林中的作用卻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個方面:一是突出其實用性。根據人們的休憩及活動需要而設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賞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賣亭、游船碼頭等用途。二是強調其獨特性。配合園內風景布局形成的游覽路線,在人們視線所達不到地方,園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獨特的造型,為人們展現出一幅幅或動或靜的自然風景畫,并與廊、墻、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動路線。三是提升其園林意境。我國園林通常在園名、匾額、楹聯中反映出其意境來。正如《紅樓夢》中說大觀園:“若大景致,若是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從而營造了園林意境。

二、園林建筑的特點

經過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園林建筑有如下特點: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觀賞和被觀賞的特點。園林建筑既要滿足各種活動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園林景物布局原則,同時,也要給人們帶來感官上的愉悅。因此,園林建筑既是物質產品,也是藝術作品,這就要求園林建筑要適合游人在或動或靜中觀景,又要使景色富于變化,達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為環境服務,與自然景致充分結合。我國古典園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為景觀構圖的主題,建筑只為觀賞風景和點綴風景而設置。園林建筑是人工因素,與自然因素有對立的一面,但如果處理得當,也可使自然環境增添情趣,這就要求園林建筑的設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做到布局上依形就勢。這種自然美與人工美的高度統一,正是中國古典園林不斷追求的境界。

3、園林建筑獨立性和組合性。我國的古典園林建筑一般體量較小,按大小、形狀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據使用上的需要,既可獨立設置,又可用廊、墻、路等不同的建筑組合成一個群體,這種組合群體形成了富于變化的建筑外形輪廓,使建筑與風景相得益彰。

三、我國古典園林建筑的類型及應用

中國古典園林在設計時采用了濃厚民族風格的各種建筑物,將建筑物與自然環境相一致。因此,其類型十分豐富,主要有亭、廊、榭、橋、墻、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種類型。

1、園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觀景的園林建筑。它的特點是周圍開敞,在造型上相對小而集中,常與山、水、綠化結合起來組景,作為園林中“點景”的一種手段。亭的體量雖不大,但形式多樣,其造型取決于它的平面形狀、平面組合和屋頂形式。亭具有豐富變化的屋頂形象和輕巧、空靈的屋身以及隨意布置的特點,很適合“觀景”和“點景”建筑的需要。單體亭的形式有四方亭、圓亭、多角亭等形體,在亭與亭、廊、墻、房屋的結合上,又創造出了重檐、三重檐、攢尖頂、歇山頂及組合亭等。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觀景點和風景點上,或作為主體建筑陪襯。在規模較小的私家園林中,亭常常成為組景的主體和園林藝術構圖的中心。在一些風景游覽勝地,則成產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點綴。設計中經常運用“對景”、“框景”、“借景”等手法,創造風景畫面。

2、園廊。屋檐下的過道及其延伸成獨立的有頂的過道稱為廊。它不僅是聯系室內外的建筑,還常成為各個建筑之間的聯系通道,是園林內游覽路線的組成部分。它既有遮蔭蔽雨、休息、交通聯系的功能,又起組織景觀、分隔空間、增加風景層次的作用。廊的形式和設計手法豐富多樣。按結構形式分有雙面空廊、單面空廊、復廊、雙層廊和單支柱廊等五種,按造型及所處環境可分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疊落廓、水廊、橋廊等。

3、水榭。它是供游人休息、觀賞風景的臨水園林建筑。其典型形式是在水邊架起平臺,平臺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臺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設于水面上。平臺臨水部分圍繞低平的欄桿,或設鵝頸靠椅供坐憩憑依。平臺靠岸部分建有長方形的單位建筑,面水的一側是主要觀景方向,常用落地門窗,開敞通透。既可在窒內觀景,也可到平臺上游憩眺望。屋頂一般為造型優美的卷棚歇山式。

4、園橋。即園林中的橋,可以聯系風景點的水陸交通,組織游覽線路,變換觀賞視線,點綴水景,增加水面層次,兼有交通和藝術欣賞的雙重作用。園橋在造園藝術上的價值,往往超過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園林中,橋的布置同園林的總體布局、道路系統、水體面積、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關。其位置和體形要和景觀相協調。大水面架橋宜宏偉壯麗,小水面架橋宜輕盈質樸。水面寬廣,橋宜較高并加欄桿,水面狹窄,橋宜較低并可不設欄桿。水陸高差相近,宜平橋貼水,過橋有凌波信步親切之感,水體清澈明凈,橋的輪廓需考慮倒影,地形平坦,橋的輪廓宜有起伏,以增加景觀的變化。園橋的基本形式有平橋、拱橋、亭橋、廊橋、汀步等。

5、園墻。園墻在園林中起劃分內外范圍、分隔內部空間和遮擋劣景的作用。精巧的園墻還可裝飾園景。中國古典園林中,按材料和構造可分為版筑墻、亂石墻、白粉墻等。分隔院落多用白粉墻,墻頭配以青瓦。用白粉墻襯托山石、花木,猶如在白紙上繪制山水花卉,意境尤佳。園墻的設置多與地形結合,平坦的地形多建成平墻,坡地或山地則就勢建成階梯形,為了避免單調,有的建成波浪形的云墻。此外,中國古典園林中,園墻還通常設有洞門、洞窗、漏窗以及磚瓦花格進行裝飾。

6、舫。依照船的造型建在水面上的園林建筑物。供游玩宴飲、觀賞水景之用。舫是中國人民從現實生活中模擬、提練出來的建筑形象。處身其中宛如乘船蕩漾于水中。舫的前半部多三面臨水,船首常設有平橋與岸相連。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為船頭、中艙、尾人民從現實生活中模擬、提練出來的建筑形象。處身其中宛如乘船蕩漾于水中。舫的前半部多三面臨水,船首常設有平橋與岸相連。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為船頭、中艙、尾艙三部分。船頭作成敞棚,供賞景用,中艙最矮,是主要供休息、宴飲的場所,艙的兩側開長窗,坐在里面有寬廣的視野,后部尾艙最高,一般分為兩層,下實上虛,上層狀似樓閣,四面開窗以便遠眺。艙頂一般作成船篷樣,首尾艙頂則為歇山式樣,輕盈舒展,成為園林中的重要景觀。

7、園林小品。是園林中供休息、裝飾、照明、展示和為園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設施。一般沒有內部空間,體量小巧,造型別致。園林小品既能美化環境,豐富園趣,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動的方便,又能使游人從中獲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中國古典園林論文: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特征論文

中國古典園林是建筑、山池、園藝、繪畫、雕刻以至詩文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觀、可居,另一方面使園林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同時,更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我國現存的古典園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藝術瑰寶。它不僅是人們審美要求的體現,也是特定歷史時期文化、權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價值。可見,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下面,結合古代園林建筑實際情況,就古典園林建筑的功能和類型問題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功能

園林建筑按照所屬性質和地域的不同,風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園林建筑體量大,裝飾豪華,色彩金碧輝煌,表現出恢弘的皇家氣派。而江南園林建筑突出“玲瓏、活潑、通透、淡雅”,將秀麗、雅致的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盡管風格迥異,但建筑在園林中的作用卻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個方面:一是突出其實用性。根據人們的休憩及活動需要而設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賞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賣亭、游船碼頭等用途。二是強調其獨特性。配合園內風景布局形成的游覽路線,在人們視線所達不到地方,園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獨特的造型,為人們展現出一幅幅或動或靜的自然風景畫,并與廊、墻、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動路線。三是提升其園林意境。我國園林通常在園名、匾額、楹聯中反映出其意境來。正如《紅樓夢》中說大觀園:“若大景致,若是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從而營造了園林意境。

二、園林建筑的特點

經過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園林建筑有如下特點: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觀賞和被觀賞的特點。園林建筑既要滿足各種活動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園林景物布局原則,同時,也要給人們帶來感官上的愉悅。因此,園林建筑既是物質產品,也是藝術作品,這就要求園林建筑要適合游人在或動或靜中觀景,又要使景色富于變化,達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為環境服務,與自然景致充分結合。我國古典園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為景觀構圖的主題,建筑只為觀賞風景和點綴風景而設置。園林建筑是人工因素,與自然因素有對立的一面,但如果處理得當,也可使自然環境增添情趣,這就要求園林建筑的設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做到布局上依形就勢。這種自然美與人工美的高度統一,正是中國古典園林不斷追求的境界。

3、園林建筑獨立性和組合性。我國的古典園林建筑一般體量較小,按大小、形狀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據使用上的需要,既可獨立設置,又可用廊、墻、路等不同的建筑組合成一個群體,這種組合群體形成了富于變化的建筑外形輪廓,使建筑與風景相得益彰。

三、我國古典園林建筑的類型及應用

中國古典園林在設計時采用了濃厚民族風格的各種建筑物,將建筑物與自然環境相一致。因此,其類型十分豐富,主要有亭、廊、榭、橋、墻、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種類型。

1、園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觀景的園林建筑。它的特點是周圍開敞,在造型上相對小而集中,常與山、水、綠化結合起來組景,作為園林中“點景”的一種手段。亭的體量雖不大,但形式多樣,其造型取決于它的平面形狀、平面組合和屋頂形式。亭具有豐富變化的屋頂形象和輕巧、空靈的屋身以及隨意布置的特點,很適合“觀景”和“點景”建筑的需要。單體亭的形式有四方亭、圓亭、多角亭等形體,在亭與亭、廊、墻、房屋的結合上,又創造出了重檐、三重檐、攢尖頂、歇山頂及組合亭等。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觀景點和風景點上,或作為主體建筑陪襯。在規模較小的私家園林中,亭常常成為組景的主體和園林藝術構圖的中心。在一些風景游覽勝地,則成產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點綴。設計中經常運用“對景”、“框景”、“借景”等手法,創造風景畫面。

2、園廊。屋檐下的過道及其延伸成獨立的有頂的過道稱為廊。它不僅是聯系室內外的建筑,還常成為各個建筑之間的聯系通道,是園林內游覽路線的組成部分。它既有遮蔭蔽雨、休息、交通聯系的功能,又起組織景觀、分隔空間、增加風景層次的作用。廊的形式和設計手法豐富多樣。按結構形式分有雙面空廊、單面空廊、復廊、雙層廊和單支柱廊等五種,按造型及所處環境可分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疊落廓、水廊、橋廊等。

3、水榭。它是供游人休息、觀賞風景的臨水園林建筑。其典型形式是在水邊架起平臺,平臺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臺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設于水面上。平臺臨水部分圍繞低平的欄桿,或設鵝頸靠椅供坐憩憑依。平臺靠岸部分建有長方形的單位建筑,面水的一側是主要觀景方向,常用落地門窗,開敞通透。既可在窒內觀景,也可到平臺上游憩眺望。屋頂一般為造型優美的卷棚歇山式。

4、園橋。即園林中的橋,可以聯系風景點的水陸交通,組織游覽線路,變換觀賞視線,點綴水景,增加水面層次,兼有交通和藝術欣賞的雙重作用。園橋在造園藝術上的價值,往往超過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園林中,橋的布置同園林的總體布局、道路系統、水體面積、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關。其位置和體形要和景觀相協調。大水面架橋宜宏偉壯麗,小水面架橋宜輕盈質樸。水面寬廣,橋宜較高并加欄桿,水面狹窄,橋宜較低并可不設欄桿。水陸高差相近,宜平橋貼水,過橋有凌波信步親切之感,水體清澈明凈,橋的輪廓需考慮倒影,地形平坦,橋的輪廓宜有起伏,以增加景觀的變化。園橋的基本形式有平橋、拱橋、亭橋、廊橋、汀步等。

5、園墻。園墻在園林中起劃分內外范圍、分隔內部空間和遮擋劣景的作用。精巧的園墻還可裝飾園景。中國古典園林中,按材料和構造可分為版筑墻、亂石墻、白粉墻等。分隔院落多用白粉墻,墻頭配以青瓦。用白粉墻襯托山石、花木,猶如在白紙上繪制山水花卉,意境尤佳。園墻的設置多與地形結合,平坦的地形多建成平墻,坡地或山地則就勢建成階梯形,為了避免單調,有的建成波浪形的云墻。此外,中國古典園林中,園墻還通常設有洞門、洞窗、漏窗以及磚瓦花格進行裝飾。

6、舫。依照船的造型建在水面上的園林建筑物。供游玩宴飲、觀賞水景之用。舫是中國人民從現實生活中模擬、提練出來的建筑形象。處身其中宛如乘船蕩漾于水中。舫的前半部多三面臨水,船首常設有平橋與岸相連。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為船頭、中艙、尾

人民從現實生活中模擬、提練出來的建筑形象。處身其中宛如乘船蕩漾于水中。舫的前半部多三面臨水,船首常設有平橋與岸相連。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為船頭、中艙、尾艙三部分。船頭作成敞棚,供賞景用,中艙最矮,是主要供休息、宴飲的場所,艙的兩側開長窗,坐在里面有寬廣的視野,后部尾艙最高,一般分為兩層,下實上虛,上層狀似樓閣,四面開窗以便遠眺。艙頂一般作成船篷樣,首尾艙頂則為歇山式樣,輕盈舒展,成為園林中的重要景觀。

7、園林小品。是園林中供休息、裝飾、照明、展示和為園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設施。一般沒有內部空間,體量小巧,造型別致。園林小品既能美化環境,豐富園趣,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動的方便,又能使游人從中獲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中國古典園林論文:從中國古典園林美學看現代酒店中庭設計

摘要: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藝術體現了中華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對現代設計也有著深遠影響。文章介紹了現代酒店中庭設計的兩種趨勢,并闡述了中國古典園林美學中六個主題思想對現代酒店中庭設計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古典園林美學;現代酒店中庭設計;現代設計

我國的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古典園林藝術源遠流長。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藝術受我國古代諸子思想和佛道文化的影響甚重,體現了中華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我國輝煌燦爛的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在世界園林藝術的長河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古典園林美學思想也正是在這種深厚的傳統文化的浸染之下所逐漸形成,而我們不僅僅是要看我國古典園林的美學思想,更為重要的我們要看到這種美學思想對園林以外的現代設計產生了什么

性質的影響。

一、現代酒店中庭設計的兩種趨勢

現代酒店中庭設計是現代公共場所中室內設計與室外設計的一個結合,特別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建筑師波特曼提出的中庭空間理論之后,大量的公共建筑比如酒店、旅館、博物館等空間里就運用了中庭空間理論,不管是哪種公共建筑的中庭空間里都大量的采用了綠化植被來營造一個室內環境室外化的特點,因此綠化植被成為現代酒店中庭設計的一個主角,而隨著人們的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酒店中庭也成為設計師費盡心思要考慮的重點,縱觀國內的設計形式,總的來說現代酒店中庭設計朝著兩個大的趨勢發展,其一,隨著經濟全球化,我國對外來文化的不斷吸收,現代酒店中庭設計追逐西方酒店的設計方式,在植物的選擇上大都采用外來植物品種,在設計風格上追求西方的華麗、規則的設計方式,使得酒店中庭呈現出一種異域色彩。其二,盡管異域色彩的酒店中庭設計成為一種潮流,可是這種設計風格卻不占主導地位。隨著我國對古典文化的不斷開發、研究與繼承,現代酒店中庭綠化也逐漸受到中國古典園林文化的影響,逐漸出現了一種“園林式”的中庭設計,其主要體現在酒店中庭的植物與空間序列上,這樣的酒店中庭設計宛然就是一幅中國古典的山水畫:含蓄、合適、豐富。起初這種酒店中庭設計在沿海的廣州地區發展較為迅速,然后逐漸傳播至內陸地區。

二、中國古典園林美學中六個主題思想對現代酒店中庭設計的影響

中國園林美學思想的精髓在于意境,而意境的產生體現為六個具體的設計手法,這六個設計手法也可以說是五個主題思想,它們分別是指:師法自然,巧奪天工;以退為進,鏡像萬千;曲徑通幽,步移景易;氣韻生動,物我合一;無中生有,虛實相生。下面我就分別以這五個主題思想為基礎來闡述現代酒店中庭設計。

(一)師法自然,巧奪天工

在中國古代造園的過程中,童總結出中國古典園林造園要素:一為花木池魚;二為屋宇;三為疊石。這里第一個要素指的是自然要素,第二個要素指的是人工要素,由此可見我國古典園林在布局上首先講究的是自然美,“中國造園藝術,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為最終與最高目的,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目標。”(余曉川:《中國園林藝術淺說》)。

我們以廣州市的白天鵝賓館為例,它就是一個典型的“自然式園林酒店”,它的中庭設計體現了人類的自然價值觀:其一,造型不一的本土植物,廣州白天鵝賓館里植物內容豐富,有天門冬、南天竹、棕樹、文竹、蘭花等,且這些植物很少人為修剪,而是根據每種植物的特性來配置,高低起伏,疏密變化;其二,自然曲折的水岸線,廣州白天鵝賓館水池岸線每個凹凸半徑不等,長短有異,水中種植有荷花、睡蓮等水生植物,呈現出野生態的氣息,與之迥異的是具有異域色彩的酒店中庭水體設計往往非常規整,水中常不種植任何水生植物而是配以噴泉雕塑與之搭配,顯然為人工斧鑿的痕跡;其三,有天然雕飾的石景,以廣州白天鵝賓館為代表的現代“園林式”酒店中庭的置石的造型要求也很高,雖沒有古典園林里以“怪、透、漏、瘦”為顯著特征的太湖石那樣講究完美,但作為室內局部的主景,它的藝術造詣要求更高。“一拳石則蒼山千仞,一勺水則碧波萬頃;層巒疊嶂,長河巨泊”廣州白天鵝賓館中庭積石成山、跌水相置,這是對自然景觀濃縮的模擬。

(二)以退為進,鏡像萬千

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土地資源利用率也越高,用地的緊張狀況也隨之增大,南北造園也受其土地限制的影響,逐漸便產生了一種關于空間延伸的美學思想,這一思想即指“在有限的空間里,創造出視覺無盡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環境”(張家驥《中國造園論》)用以退為進的設計手法產生鏡像萬千的自然生態的效果。

植物則在這一有限的空間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是由于大量的綠化植物經過合理的配置才盡可能的創造出這一美學效果。以退為進其實就是為了改善空間的氛圍,廣州地區是東南部沿海人口稠密的地區,人均用地相對緊張,因此人們無形中就產生了對于土地渴望,對空間的控制感,廣州白天鵝賓館的中庭設計正式在這一形式下孕育而生,廣州白天鵝賓館的中庭設計把古典園林的美學要素自然加以運用,我們可以清楚的從圖1看到它中庭四周的回廊上種植有大量的天門冬,長長的枝條懸掛在樓層之間,對中庭四周的回廊進行一部分遮擋,設計師們除了在中庭的地面空間營造出高低有落的植物空間效果以外,還考慮到垂直空間的綠化布置,考慮到了人們仰視的效果,這樣既讓人能在高處俯視中庭的美麗景色,也能讓人站在中庭的平面空間上仰視垂直的綠色景觀讓人浮想聯翩,從而產生空間延伸的視覺效果,達到以退為進的美學目的。

(三)曲徑通幽,步移景易

“曲則全,枉則直”(老子 《道德經》),因此中國古典園林小徑都很曲折,曲折的路面一是能夠產生路徑的動感美,其二曲折的路面還能夠產生步移景易的效果。我們在江南的私家園林中就能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我們來看廣州白天鵝賓館,雖然受場地的制約,無法設置非常曲折的小徑,但由于植物的疏密搭配,近景和遠景的創造,一路觀景也能產生步移景易的效果。我們從圖1中可以看到植物主要集中在中庭兩側和假山處。游人從室內空間走到中庭空間,中庭的景致豁然開朗,遠觀假山跌水到假山腳下游人的視、聽、觸覺又是另一番感覺。對于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現代酒店中庭設計則不太講究這種“步移景易”的效果,中庭植物只是作為配景起到一個綠化效果。

(四)氣韻生動,物我合一

在中國的山水畫理論中,“氣韻生動”為“荊浩六要”的第一要點。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氣”,一是植物產生的“內氣”,二是中庭景觀所產生的 “外”氣。

“內氣”指的是植物的文化內涵,中國古典園林植物往往都是文人墨客因自己對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而栽種,用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與志向,因此植物不僅僅只是悅目,每種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比如梅、蘭、竹、菊,被認為是清高雅逸的“四君子”,蘭花則因孔子的“且夫芝蘭生于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的詩句,被視為學者不追求名利的高貴品節;竹子因高直挺拔、中空有節、質地堅硬等特征,被人賦予“正直,堅貞”的高貴品質。再如蓮花因“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的經典名句,象征著文人不畏權貴的高貴品節。植物成為了自然有情觀的一種體現,在中國人眼里植物就是感情和吉祥的化身。在廣州白天鵝賓館里植物的選擇也根據植物“內”氣而來,蘭、蓮、竹、菊也成為了廣州白天鵝賓館首選的植物,蘭花和菊花主要是以盆栽的形式擺放在中庭水池的兩岸以及酒店室內空間,蓮花則漂浮在水池上。

“外氣”我們指的是水流動的韻律感,眾所周知江南園林中水貫穿了整個園林,于是才有了“無園不水”的說法,可見水也是產生氣韻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從圖二中可以看出廣州白天鵝賓館中庭利用假山產生的地勢高差設計了一處跌水效果,水的流動打破了整個空間的寂靜,讓人欣賞此番美景,參與此番美景,讓人有身臨大自然的感覺,達到物我合一的效果。

(五)無中生有,虛實相生

我們知道在圍棋里有一項常識是“金角銀邊草肚皮”,即應盡量占據角地,想在中腹活棋是不明智的。我國古典園林里有許許多多的角點是來限制空地,再在這空曠之處產生活路來。現代的設計也受我國古典園林這一美學思想的影響,在廣州白天鵝賓館的中庭,假山亭閣即是它的角點,換句話說就是它的焦點。把其它的地方留出來透氣,讓原本虛無的空曠之地產生美景來,我們可以把假山亭閣之處看作是水墨畫里的黑色,而中間的空地可以看作是留出的白色,黑色即實,白色即虛,虛的部分往往更令人浮想聯翩產生意境,這就是所謂的無中生有。不僅僅是廣州白天鵝賓館如此,受這種美學思想影響下的中庭設計也很多,它們大都采用一兩顆高大的植物比如有毛竹、棕樹等作為主景,這些高大的植物正是運用了無中生有的美學特點占據有利的角點而給中庭的中腹地區打開了良好的視野景觀,讓人觀看過后有主有次、循序漸進。

三、結語

通過以上對我國古典園林美學思想的五點分析,我們逐漸可以看到一個現代“園林式”酒店中庭是如何孕育而來,酒店中庭設計不斷被賦予文化的內涵,繼承了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魅力,隨著時間的推進也逐漸朝著更精更細的園林景觀特色發展以此來滿足現代人的心理需求。

作者簡介:曾增(1985-),女,湖南婁底人,西南林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內設計與理論。

中國古典園林論文:文人山水畫與中國古典園林

中國的山水畫不同于西方的風景畫,前者重寫意,后者重寫形。中國的畫家游名山大川,研究大自然的千變萬化,領會在心,歸來后于幾案之間揮灑而就。這時候所表現的山水風景已不是個別的山水風景,而是畫家主觀認識的、對時空具有較大概括性的山水風景。因此,能夠以最簡約的筆墨獲得深遠廣大的藝術效果,這種情況與園林藝術對大自然的概括、抽象從而獲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特點十分相似。造園與繪畫的創作原則是一脈相承的,從立意構思直到具體技法全面借鑒于繪畫以增強其藝術表現力。

周維權認為中國古典園林被分為五個時期,即生成期(殷、周、秦、漢)、轉折期(魏、晉、南北朝,也稱快速發展期)、全盛期(隋、唐)、成熟期(兩宋至清初)、成熟后期(清中葉到清末) 。陳傳席則指出中國山水畫可分為:山水畫的產生(魏晉時代)、山水畫的停滯發展和突變(六朝后期至隋初,隋至唐初,唐中)、山水畫高度成熟并居畫壇之首(唐末、五代、宋初)、山水畫的保守復古和變異(北宋中,后期)、抒情寫意山水畫的高峰(元)及派別林立的明清山水畫等六個階段。由此可以看出文人山水畫在古典園林的轉折時期產生并對成熟時期的中國園林風格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黃長美系統地概括了山水畫和中國古典園林的歷史發展上的關系:“周秦以前,人民生活困苦,無暇作此類發展,待社會逐漸穩固之后,傳統又以人倫政教為先,教誨人們:“卑宮室”、“居勿求安”(帝王苑園不在此限),故建筑和園林的發展都受到了限制。繪畫上也是如此,中國早期的繪畫以人物動物為主體,直到魏晉南北朝之時,社會動亂,老莊思想抬頭,才形成了山水畫和園林產生的背景。至唐宋之時,文治武功均發達,山水畫因而大盛,園林也日益普及,其后二者風格的發展,元尚寫意,明趨秀潤,均有相似的歷程。當然山水畫和庭園的發展并非全然吻合,抑或有相違相異的地方,然而因為二者需要的文化背景相似,義理相通,故大致發展趨勢相近”。山水畫的發展和變化對中國古典園林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成為聲勢較大的獨立畫種;而宋元以降,人物畫、宗教題材繪畫漸漸淡出中國畫壇。而以氣勢磅礴著稱的宋元山水畫逐漸成為繪畫的主流。

宋王朝統一中國后,以崇文抑武為國策,對外雖屈辱求和,對內則造就了長期安定的社會局面,促進了經濟的持續增長和文化藝術的高度繁榮。社會的審美意識也漸漸移情于表現大自然的情趣,追求超凡脫俗的山水畫中。

中國山水畫至北宋初,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說:“唯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范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又說:“夫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者,營丘之制也;石體堅凝,雜木豐茂,臺閣古雅,人物幽閑者,關氏之風也”。北方山水畫派宗師有李成、范寬等人。李成清勁,范寬雄偉。李成傳派更廣,著名的有郭熙、許道寧、王詵等人。另有來自南唐的僧巨然,則繼承董源,專畫江南平遠山水,所謂”淡墨輕嵐“,自成一體。蘇軾作畫,古木竹石,簡練瀟灑,又拈出”不求形似“和”文人畫“等說法,在畫壇上起了很大影響。宋徽宗趙詰,最喜愛繪畫,他擴充了皇家畫院,提高了畫家們的地位和待遇。由他親自構思設計的萬歲山艮岳氣魄恢宏,構思縝密。其藝術手法一改漢唐園林對于宏偉、壯闊、天然之美的單純模仿,轉向對于細膩、幽深、自然之美的高度提煉。自此以來,富有意境追求的景觀審美已成為園林藝術的根本目的,而皇家園林也于此時完成從畋獵、游樂向自然、人文藝術創造的轉變。

這時期繪畫上崇尚細節的真實和詩意的表達,我們可以從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看到宋代文物昌明,蒸蒸極盛,千里江山,處處皆有園林,盡情享受造物之無盡藏,人與自然達到高度的和諧。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汴京的街鋪市肆,無不在門前、庭中植樹栽花,不是園林,通于園林。

著名山水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論山水畫的功能,在于“不下堂筵,生窮泉壑”以滿足“太平盛世”的文人士大夫的“林泉之志,煙霞之侶”。造園藝術作為立體的山水畫,“可行、可望、可居”所體認的也正是這一文人的高致。沈括《夢溪筆談》以為山水畫之法,要在“以大現小”“如人現假山”,而造園之法,自然也與山水畫的構思經營一脈相通。所以,此時的園林不僅止于自然之美的追求,而且進一步突出了以園明志的人文氣象。

如果說北宋山水畫藝術以雄渾、遼闊、崇高勝,南宋山水畫則以秀明、工致、優美勝。這種風尚同樣潛移默化地出現在江南園林的構造中。

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被稱為“南宋四大家”。 劉畫工整,馬、夏簡勁或蒼率,趨向又各自不同。以四人為代表的院體山水畫開創了南宋山水畫藝術的新風格。他們的作品往往從一個獨特的視點出發,以少概全,言簡意賅,隱現參半,以少勝多。畫卷上常表現的主題,也被嫁接在園林中,“柳溪歸牧”“風雨歸舟”“秋江暝泊”“云關雪棧”等等畫題,也就常被用來作為構園造景的素材,以體現園林意境情趣的內容和追求的目標。這種對景造意轉入自然寫意,抒情達意的表現手法,寓細節的真實和詩意的完美于一體的追求,正是他們的美學特色。

這一時期的園林對于景觀極盡雕琢,無論在技巧和結構的處置上,毫不失嚴謹和睿智的作風,對山石、樓臺、亭榭的布局構思上都極具匠心,以茂林修竹山清水秀的湖光山色為描繪對象,呈現出桃李爭妍,山巒疊翠,青山渺渺,水波漾漾的園林景象。

明清山水畫藝術追學宋元,獨創一格。后世并稱“二石”的僧髡殘,僧原濟的山水畫,別開生面,雄奇縱逸;朱耷山水,源出董其昌,變為崎險。

明清園林繼承宋元文人山水園林求意境求形勢的特點,使山水意境與園林意境有機結合在一起,把畫卷中的奇、險、怪引入疊山、引水、鑿石、飛瀑等之中,具有曲折、得宜、借景等特點,置園林如立體的山水畫卷及自然的畫廊中。

此時更多的文人畫家參與了園林設計與造園實踐,出現了一大批既善長繪畫又是文人的造園家,如計成、張南陽、米萬鐘、張漣、石濤等。使造園藝術染上了濃郁的文人色彩和詩情畫意。

(作者單位: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

中國古典園林論文:論山水畫和中國古典園林的關系

【摘要】被譽為“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最”的中國古典園林,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遺產和絢麗瑰寶,其發展也離不開山水畫的影響與推動。中國古典園林更是與山水畫合稱為“姊妹藝術”,由此可見二者間的密切聯系。在新時期,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以促進現代園林創作的發展更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從山水畫的視角入筆,從創作背景、創作理念及創作手法三個方面出發,通過對山水畫與中國古典園林之間聯系進行闡述,對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山水畫;中國古典園林;創作理念;創作手法

一、創作背景

(一)歷史淵源

綜觀山水畫與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出這二者間深厚的歷史淵源。在先秦兩漢時期,山水畫尚未出現,此時缺乏二維理論支撐的中國古典園林,也處于探索萌芽狀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各種山水畫意趣理念的出現促成了山水畫的獨立與形成,同時也推動了以意趣欣賞為主的私家園林的涌現。唐以后山水畫迅速發展,以其多姿多彩的風格充實了古典園林的藝術源泉,山水畫更是為畫壇之首,于唐末至宋初進入到高度成熟期。與此同時,山水畫于北宋中、后期進入變異期,抒情寫意山水畫成為繪畫的高峰。而古典園林的發展進程與山水畫相互對應,相繼出現了園林規劃設計的新形式,相互滲透,相互聯系,而對園林的規劃設計又反作用于山水畫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畫入園,因畫成景,因景成畫”的造園藝術傳統。由此可見,山水畫與中國古典園林之間的歷史淵源之密切。

(二)畫家的雙重身份

圣人云:“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古人謂追求山水為追求良好的德行,一些文人畫家亦以園林為載體寄托個人情懷,而親自參與到古典園林的規劃設計中去,以二維的繪畫理論支撐三維園林的創建,使古典園林充滿“詩情畫意”,達成“形外之意,象外之象”的效果,具有獨特魅力。如輞川別業“水墨渲染”,艮岳“括天下美”、退思園素凈淡雅、獅子林清淡簡遠……諸多種種難以盡言。可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些文人畫家在古典園林的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謂山水畫稿為建園粉本,山水畫論為造園理論。畫家的雙重身份在無形中極大地推動古典園林發展進程。

二、創作理念

(一)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觀

古人構園置景,以立意為先。立意即通過對客觀事物的細致觀察而得出的主題思想,在繪畫中體現為對自然的藝術概括“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園林中則表現在對自然的規劃設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由此可見,這二者在表達主旨上的一致性,都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崇尚自然而妙造自然。在山水畫的創作中,畫家將胸中意氣賦予筆端,于揮毫潑墨中展示自然山水的靈氣,在抒情達意中揭示自然風光的美妙,達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效果。同時,造園之理與繪畫之道極其相似。中國造園首先從屬于繪畫藝術,是一幅壯麗的三維風景畫,“雖由人造,宛自天開”是每個園林設計師的藝術追求。在傳統自然觀的影響下,古典園林將自然美與人工美巧妙地結合,顯得渾然一體,呈現自然的質樸美感。

(二)營造“詩情畫意”的優美意境

“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山水畫和中國古典園林創作中的共同藝術追求,營造“詩情畫意”的優美意境亦是這二者所關注和實際運用的內容。山水畫追求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審美享受,以“胸有成竹”“意在筆先”的繪畫手法,于揮筆自如中表現造化自然的生動氣韻,于描繪有致中展示自然的理想圖景。山水畫的創作,并不拘泥于固有的形式,而講究發散思維,充分利用想象力,于無形的空間中顯示出有形的獨特韻味,言有盡而意無窮。在繪畫中,既描繪自然景物,又寄托個人情思,充分利用自然景物進行巧奪天工的布局,創造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獨特意境,使身之所容、目之所矚,即意之所游。古典園林建造中亦如此。園林的規劃設計充分吸收了山水畫中的藝術源泉,“寓詩情畫意于自然景物中”,古典園林的意境不僅體現在自然的原有景物的格局中,更是體現在對細微之處的精確變動,哪怕一樹、一花、一水、一草的細小擺動,都蘊含著特殊的美感,體現著園林設計者的縝密思緒,形成一幅有機和諧的構圖畫面,渾然一體。

三、創作手法

(一)虛實結合、有無相生

山水畫和中國古典園林在設計中都采用了虛實結合的創作手法,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在古典園林中,格局為實,畫景為虛。在山水畫創作中,山為實,水為虛;景為實,物為虛;近為實,遠為虛……在此不一一而論之。山水畫的畫面層次表現離不開虛實相間的表現手法。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如畫面中會有留白,此處的“留白”表面上為虛,其實為實,以無的空間描繪出有景的畫面,虛實中自為一體,不著點墨,而意味悠長。在園林建筑中亦如此。作為三維的物化形態,古典園林亦借助“實者虛之,虛者實之”表現手法,構建一幅壯美的三維立體畫。在山水景致中,山實水虛;在顏色搭配中,亮為實暗為虛;在排列布局中,密為實疏為虛。依據各種藝術表現手法,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在對自然山水的真實展示中,也有意識地呈現出虛幻的景致,以求得以假成真的效果,給觀賞者以獨特的審美享受,增強藝術感染力。

(二)主次分明、動靜有序

繪畫之道與造園之理有其相似的成分。在山水畫中,畫家往往注重格局的分布排列,力求與自然融為一體,灑脫自然,妙不可言。繪畫者將自己對壯美山川的主觀意識聚以筆端,輔以個人的情感,探究自然的特征,構建整體的和諧統一之美。古典園林的設計中也遵循山水畫講究主次分明的布局特點,高低有致、錯落有序。在建造中依據原有地形基礎,而進行有意識的修整與規劃,對自然進行概括展現自然的美感。中國古代匠人利用獨具特色的理景手法,動與靜、高與低、遠與近、俯與仰,各種手法層層遞進,甚至于不同植物的配置也暗含著時季的不同變化,在紛繁雜亂中蘊含著錯落有序的韻味,在園林營造中推進層次空間的變幻。畫面的內容與園林的整體構成要素具有一致性,“擇成館舍,舍構亭臺”。順應自然之勢,布局山水之利,參差有致,構建和諧的共生之境。

(三)小中見大,咫尺山水

山水畫與古典園林都采取了小中見大的手法,于咫尺中再造乾坤,于有限中揭示無窮。正所謂,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在山水畫中,有些具有極高藝術修養的畫家甚至“搜盡奇峰打草稿”,一張薄薄的畫紙已裝載厚重的自然之萬物。在有限的畫紙中,借助對山石、花竹、流水等自然美景的描繪,賦予畫面鮮明的主題和美感,看似平凡之景,實有不凡之韻味。同時,山水畫又往往為古典園林的建造提供一個理想狀態的規劃藍圖,是其理論指導的來源。人們追求“居城市而有山林之樂”,故古典園林設計中遵循山水畫的小中見大的特點,人工美與自然美的有機結合,使自然美景幾乎全聚集在一起,令人心曠神怡,從而達到“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山林之樂”的效果。古典園林在山水畫的寫意風格影響下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建筑技巧和增添人文內容,將自然意趣濃縮在這“咫尺”的建筑中,以小見大,意味無窮。

C上所述,山水畫藝術形態的不斷發展也在無形中推動著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趨勢,為其提供理論支撐,使古典園林朝著重寫意、貴意境的方向持續發展。山水畫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理想模式,古典園林又是山水畫的物化形態,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為推動現代化城市的和諧發展,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構建良好的生態文明社會,來進一步探討山水畫與中國古典園林這二者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將是不變的主題。

中國古典園林論文:論中國古典園林構景處理中的主從原則

杰出的藝術家善于運用巧妙的手法將事物聯系在一起,從中獲得一種和諧的效果。這就是他們善于處理主從與重點的關系,達到了多樣統一。多樣就意味著變化,園林中的花木、水景、亭榭、疊石等構景元素以及巧妙的構景手法構成了豐富的變化,但如何在園林構景處理中建立良好的主從關系以達到統一則更為重要。

主從原則在古典園林構景處理中的普遍運用

對于小型園林如寄暢園,將其劃分成四個規模大小和景物的豐富程度都不同的院落,其中位于秉禮堂前的庭院不僅地處仝園中心位置,面積也更大,四周山石環繞、花木蔥穎,在視覺和心理上吸引人們的注意,從而成為仝園的重點;中型園林如蘇州的怡園,全園分為若干景區,其中藕香榭是其中最大的庭院,坐落在水池旁,相互襯托,烘托出景區的主體地位;對于大型園林而言,如北海,它并沒有像寄暢園和怡園那樣刻意突出某個景區以求得主次分明,而是借助大型園林特有的豐富的地形變化,選擇高地建造建筑群或風景點,如瓊華島和島上高大突兀的的白塔,可以通過它俯覽全園,從而起到很好的控制全園的效果。

由此可見,主從原則在中國古典大、中、小園林中都有著廣泛的運用,但由于規模、地形的原因,具體處理的方法不盡相同,下面就詳細分析這些具體運用方法。

主從原則在古典園林設計中的具體運用方法

(一)軸線處理

軸線處理的方法,是將主體和重點至于中軸線上,利用中軸線對于人視線的引導作用,來達到突出主體景物的目的。最典型的是北海的畫舫齋,由于畫舫齋是行宮,因此主體建筑群必須保持嚴整的中軸對稱布局,正方形水池的軸心正好與全園的中軸線相吻合,圍繞水池設置建筑,產生出一種明顯的向心作用,加之方正形態的強烈對比,從而使全園正院主景重點突出,不顯呆板。

(二)主景抬高

對于特大型的皇家園林,主體景區必須有足夠的體量和氣勢,增加主景區的高度成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其中最典型的是頤和園,萬壽山是頤和園中的高地,佛香閣便建立在萬壽山上,利用山的高度增強了它作為制高點的控制力。與此同時,昆明湖寬闊的水面降低了視點,與高大的佛香閣形成鮮明對比,有力的烘托出佛香閣作為制高點的宏偉氣勢,從而增強主體景物對于全園的控制力。

(三)幾何中心

利用園林區域的幾何中心在中小型園林中較為常見,這些園林面積較小且形狀較為規則,利用幾何中心可以很好的達到突出主體的作用。如怡園和留園。對于大型園林來說,園區的邊界模糊且不規則,很難確定具體的幾何中心。鑒于此,大型園林多將主體景物至于園區的構圖重心,如北海的瓊華島位于園東南水域,島的面積比較大且建筑密集,成為全園的重心所在,加上高高矗立的白塔,起到很好的控制全園的作用。

(四)循序漸進

中國古典文化有欲揚先抑的思想,即通過抑來達到感情的升華。這同樣是中國古典園林造園的手法。相對而言,配景多采取降低、小化、側置等方式配置,納入到統一的構圖之中,形成主從有序的對比與和諧,從而烘托出主景。典型的如留園,其人口的地方十分狹長、曲折、封閉,人在其有沉悶壓抑之感,但當走到主體空間時,便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開始的抑使隨后的揚更為強烈。

中國古典園林主從原則的思想淵源

中國古典園林設計者多是一些文人如畫家和學者,一些優秀的畫家在設計園林時,將繪畫的理念和手法運用到園林的創作中去。所以,中國古代畫家所尊崇的主從統一的思想,也滲透到古典園林設計中去。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明代畫家文征明。他的作品《真賞齋圖》以其簡潔的構圖,突出的主體,不知不覺中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于山間的庭院和人物,顯示出畫家杰出的整體把握能力。

這種思想和能力也在他設計的園林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這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蘇州的拙政園,拙政園屬大型的私家園林,它不能簡單的以園林某個獨立的部分作為全園的重點。在這個問題上,文征明將其高超精妙的繪畫思想融入其中,在重點的景區將強調的范圍更為縮小,形成了重點中的重點,從而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整個拙政園分東中西三個部分,中部為全園的重點,其中遠香堂雖是園中最大的庭院,但景色卻不如南軒以西以水景為主題的景色更富有變化,遠香堂以東的景色相較于南軒也顯的較為平淡,由此可見,南軒便是中部景色中重點中的重點。通過對于中心景區的巧妙規劃,使整個園林雖然面積很大,但重點突出,富有層次感和整體感,讓人印象深刻。

對現代園林設計的借鑒意義

隨著功能的擴展以及各種新材料、新工藝不斷涌現,現代園林逐漸與城市建筑和城市設施融合起來,這就導致現代園林構景元素相較于傳統園林更為復雜,如何使其呈現出良好的主從關系,顯得十分重要。我們可以從古典園林的處理手法和理念中獲得啟發。例如中國古典園林循序漸進的空間序列,通過有意的設置序幕來引出主體,達到高潮。現代園林同樣可以使用這樣方法,營造自然到人工的過渡性空間,使整個園林通過自然的過渡突出主題。

總結

綜上所述,主從原則源于中國古代繪畫的思想,并在古典園林的設計之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在現代園林的設計中,不僅應當遵循這種原則,更要深刻理解其中的思想內涵,使得中國古典園林精髓在現代得以傳承和發展。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中國古典園林論文:中國古典園林造園藝術淺析

摘要:縱覽中國古典園林之大觀,從源于自然山水的皇家園林,到后期巧奪天工的私家園林,師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園內景觀,曾引得無數文人望景抒情,駐足留墨。本文以蘇州拙政園為例,從造園緣起、元素和手法三方面,基于時間和空間緯度的造園緣起,結合山之瑰麗、水之靈動、筑之精巧、植之多彩四個造園元素的特點,總結出對景、障景、借景、框景等造園手法。文章最后指出,因地制宜、主次分明、以人為本、巧于組景的設計理念是造就中國古典園林這一藝術奇觀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中國古典園林 造園藝術 拙政園

一、引言:園林之美,師法自然

提到“園林”,相信多數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類似的畫面:一方綠土,山水相間,或曲徑通幽,或亭閣林立,“園”、“林”二字字形字義盡顯。而在眾多形式的園林中,浸潤著悠久漢文化的中國古典園林,則是中國園林、乃至世界園林中獨樹一幟的藝術奇觀。有那絢麗恢弘的皇家園林頤和園,也有那精巧雅致的私家園林拙政園;中國古典園林之絢麗,已不知引得多少文人墨客在園內駐足觀賞,以景為題,以文會友:“疏影橫斜水清淺”之輕盈,“庭院深深深幾許”之幽然,“山重水復疑無路”之含蓄……細數起來,怕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道不盡。中國古典園林,也是承載著華夏文化的自然瑰寶。

園之景色,雖變幻無盡,然無外乎是在時間的變遷中,由基本的造景元素經由特定的造景手法組合揉捏而形成。池水、假山、建筑、植被作為園林景觀的基本要素,配合得當的布局原理與造景手法,方筑就了拙政園這般的園林經典。

二、中國古典園林造園藝術淺析:以蘇州拙政園為例

拙政園坐落于古城蘇州東北角,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作為中國四大名園之首,拙政園已有五百多年歷史。走進拙政園,就仿若走進了中國古典園林的教科書。筆者懷著對園內奇觀的憧憬,通過實地走訪,試圖從緣起、元素、手法三方面,揭開這座江南園林的神秘面紗。

(一)造園緣起

1.歷史演變

拙政園為明王獻臣官場失意還鄉后所始建,其名取自晉潘岳所著《閑居賦》:“筑室種樹,灌園粥蔬,此亦拙者之為政耳”,暗喻園主向往淡泊名利,歸隱山林生活之意。然而,不似園名之淡然平和,而如園主仕途之坎坷,拙政園也屢經易主:藩王吳三桂、忠王李自成、巡撫李鴻章……遍歷滄桑,如今之拙政園,其明代建院伊始容貌僅在中部尚有留存。園主友人文征明曾在此園落成后繪制《拙政園三十一景圖》,畫中之景現也多難尋其蹤。

2.空間格局

幾經易主,分分合合,經歷數次重建與修繕,原先渾然一體的園林景觀也屢改屢變,演變為現如今相互分離、自成格局的東、中、西三部分。東部多為近代根據《歸田園居記》重建,已非原貌,多以平崗草地為主,具有開朗明快的田園風格;中部為全園之精華,山水交融、建筑處理、植物配置與庭院布置均顯雅致精巧,尚可窺見些許明代遺風;西部則建筑華麗,布局稍擁擠,較東、中兩部分而言,清代景象及韻味略顯濃重。

(二)造園元素

水體為靈魂,山石做骨干,建筑為主題,植物做點綴。水、山、筑、植四大造園元素緊密結合,共同構成了拙政園層次豐富、步移景異的園林空間。

1.水之靈動

江南水鄉,因水而興。拙政園也因水成園。全園面積約六十二畝,水域面積即占到其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園內水路縈回,島嶼間列:東部的一彎清流,中部的開闊水域,西部的幽然曲折――既不乏化整為零的水池溪流,又有主題突出的大面積水景。“凡諸亭檻臺榭,皆因水為面勢”。水之靈動,構成了拙政園成園的主體靈魂。

池水營造上,造園者因地制宜,借助場地原有地勢低洼多水的特點,參考自然水系形態并予以加工,形成園林與會曲折的水體形態,一覽不盡,是蘇州園林內分散理水典范。池塘、小湖泊、溪澗等多種水體形式環繞園中,結合場景主題輔以獨具特色的山石、建筑、綠植,使得水體營造疏朗自然,源遠不盡。

2.山之瑰麗

“疊石造山”是中國古典@林中常見的造園手法。山體空間的營造,不僅可使園林內形成高低錯落,豎向空間層次豐富的景觀界面,也可起到分隔空間、設置觀賞景點的重要作用。若說水為拙政園的靈魂,則山石則形成了拙政園的骨干。

拙政園內共有九座假山群。中部園林開闊水面上疊有兩座主體山石,構成整座園林的制高點,四周水面被劃分為南北兩部分,溪澗串流其間;山頂建有觀賞亭,與四周水面交相呼應。東部園林與西部園林另有大小山體七座,有的通過點植幾株高達喬木,增加了山勢;還有的形成小丘,點綴在庭院之中,塑造微地形,并結合植物配置形成園中主要的景觀,不僅使得豎向變化豐富,營造出豐富的天際線的同時引導著游園者的視線。水面、山體、植物、建筑、天際線間通過山體分隔空間自然過渡,山水相依而又妙趣橫生。

3.筑之精巧

作為住宅建筑向園林的延伸,園林建筑通常承載著觀賞性與功能性的雙重屬性。經過歷朝歷代時間的洗禮,拙政園內部的建筑也呈現出風格多變特征:既有臨水而建的觀景樓閣,傍山而設的亭臺榭宇等小體量觀賞性建筑,又有廳堂、園中園等大體量功能性建筑。建筑布局整體呈現由南至北的序列變化:南部建筑體量大、密度較高,實用性強;而北部建筑體量小、密度較低,觀賞性更高。根據環境與造景需要,建筑也呈現出豐富的建筑形式:四面為廳的遠香堂、氛圍清幽的聽雨軒、見山樓旁的爬山廊……廳、堂、軒、館、廊等多樣的建筑類型貫穿院內,共同構成了園內淳樸整體的建筑空間。

4.植之多彩

“園林”之“林”,乃園內之植被群落形成之景。不似山石障景的“密不透風”,植被后隱藏的園林之景,多有“若隱若現”之朦朧美。拙政園內四時之景各不相同:春之盎然,夏之濃厚,秋之明亮,冬之淡雅。不同時節的植被在季節交迭更替下,綻放著自身的勃勃生機。

時間維度的變化為園內植被景觀定下色彩轉換的主基調,而空間維度的交融則為園內花草樹木構建高矮錯落的視覺美感提供可能。喬木、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不同物種的植被在造園者的手下,或垂柳岸邊,或草木幽深;或荷塘浮萍,或花團錦簇。山水建筑,因植被點綴而虛實相接;場所意境,因植被配置而鮮活多彩。

(三)造景手法

四大造園元素構成了拙政園園林景觀的主體空間。而運用豐富的造景手法,充分整合并發揮各元素特色,在有限的空間內構造并創造妙趣橫生的無限空間意識,這是拙政園造園史的又一藝術成就。拙政園的造景手法豐富,粗粗品來,大體可分為對景、障景、借景、框景四大類。

對景,多為運用軸線關系確定造園元素的主從關系。拙政園內的對景多見于主體建筑之間,隨著曲折的平面,在游客正前方徐徐展開:由四面廳遠香堂向北面遠眺,西山之上云蔚亭躍然眼前。亭堂交相呼應,悄然入畫。

障景,屏障景觀之意,又做抑景。中國傳統文化多中庸含蓄,見之于拙政園――經過園門入口假山“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嬌羞遮掩,暮然窺見園內一彎池水“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開朗新奇。藏景障景欲揚先抑的手法,在引導游賞者視線變換的同時,也為游園景致增添新奇有趣的觀賞效果。

借景,《園冶》所贊“園林之最要者”,在加強空間聯系時突破場地限制,無限延伸空間境界。拙政園內的借景,不僅有遠借北寺塔深遠的倚虹亭,有鄰借荷花柔情的荷風四面亭,也有巧借松枝蒼然的松風水閣。遠景、植物、聲音……借景內容之豐富,使得拙政園園內院外空間氣氛巧妙結合,相映成趣。

框景,通過有意識的設置框洞結構,引導游人賞框內之景。拙政園內方亭上的圓洞門、漏窗等,均采用框景的造景手法,使園景產生繪畫般的藝術效果。

除此之外,還有漏景、點景等在上述四類手法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來的其他造景手法,在此僅選取四類拙政園之主體造景手法稍作闡釋,余下暫且不表。

三、結語:因地制宜,巧奪天工

朝代更替、時代變遷,歲月并沒有洗去拙政園原有光彩,相反,歷史的沉淀和文人墨客佳句點綴,更為拙政園園林景致增添了厚重與幽韻。雖為私人建造而成,但如今的拙政園,早已成為一個開放的公共園林,成為蘇州的形象代言之一。@林之美,師法自然,作為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藝術杰出代表,拙政園因地制宜、主次分明、以人為本、巧于組景的設計理念貫穿其造園始終,其深刻的造園文化、精湛的造園藝術、豐富的造園意境表達也引領這座私家園林走向公眾的視線,使之成為現代園林的學習典范,接受世界的關注與贊嘆。

(作者單位:杭州第四中學)

中國古典園林論文:色彩組合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應用

[摘要]:中國的古典園林在歷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現代景觀學科的規劃設計上,還是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缺乏系統的景觀理論體系。同時,在很多作品上,受西方影響過重,缺乏了景觀設計的民族性特征。針對于現代景觀規劃設計中對于視覺沖擊理念的重視,研究與分析中國的古典園林文化與手法,通過對于中國古典園林中色彩的常用搭配與綜合應用的分析,尋找出符合于中華民族景觀審美要求的色彩應用形式,是對于古典園林文化繼承與發展十分有效地手法。同時,結合現代景觀設計的理念與手法,綜合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對于新時期中國特色現代景觀風格的形成與發展,也應該具有積極地意義。

[關鍵字]:古典園林;色彩;組合

[引言]:

中現代的景觀規劃設計學科,植根于中國古典園林的山水情懷,融合了大量的國外現代景觀規劃設計(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先進理念。與傳統的中國古典園林的咫尺山林的方寸之間精致繁瑣的設計不同,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強調在大尺度大范圍的空間中,以簡單的手法,簡潔的線條,快速形成景觀美學與景觀生態學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學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應用性學科,與傳統的中國古典園林相比,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在價值觀念、判斷尺度、實踐范圍、專業背景和理念方法上都有了極大的擴展和變化。

相比起步于十九世紀中葉的美國現代景觀設計學,國內在這一學科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晚,學科建設真正的高速發展應該在改革開放以后的三十年的時間內,但依托輝煌的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理念,還是創造出了很多中國特色的景觀規劃作品。在這樣的大環境的影響下,講中國古典園林中優秀的設計元素,融入到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的實踐之中,應該是一條適合于中國國情的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的特色之路。

1、研究綜述

1.1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隨著中國中國聚居環境建設的不斷擴展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大量的景觀作品涌現出來。在這些作品中,有古今結合的典范,但也有很多在內容和形式上存在較大的缺陷。中國的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學科還沒有能夠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框架,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深受美國景觀學的設計理念,于是,現代景觀作品很大程度上缺乏了民族的特色。

中國的古典園林在歷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現代景觀學科的規劃設計上,應該還是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缺乏系統的景觀理論體系。起始于十九世紀中葉的城市公園運動中頁的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力求達到視覺景觀形象,環境生態綠化和大眾行為心理三要素的和諧統一,在這個過程中,色彩作為對于視覺形式最強烈最直接的刺激,對于視覺形象跟環境行為心理,都存在著很大的影響,對于整個景觀設計作品優劣最后的評定,應該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1.2研究目的

通過對于中國古典園林中常用的色彩在相互之間的組合形式上所產生的視覺效果,結合環境行為心理學的相關理念,講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優秀設計元素加以概括和凝練,運用到現在景觀規劃設計的工作中去,以期創造出具有中國的民族風格特色的現在景觀規劃設計的優秀作品,這正是論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圖1)

在快速發展的現代景觀學科背景下,中國的園林營造已經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在方案的競爭中,常常在與國外景觀事務所的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同時,現在的景觀作品,過于西化,缺乏了民族的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古典園林中設計元素的提取也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應該是中國的現代景觀設計沖破枷鎖,走向世界的重要路徑。

1.3研究范疇

本文的研究,目標在于對于景觀色彩組合的分析與探討,研究范圍主要針對成熟期的經典的古典園林作品。主要針對北方地區的皇家園林和江南地區的私家園林展開。

中國的古典園林,歷經兩千多年的延續性發展,終于在清朝中葉達到了她的鼎盛時期,在這個過程中,涌現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北京地區的皇家園林,主要集中在京城的西北郊,在這兒,筑山理水,連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園,頤和園處在中間的位置,是幾個園區連接的樞紐。同時頤和園是這里面最晚建成的,屬于真正集大成者,乾隆將他全部的景觀修養在這山水之間盡情展現,應該是最能代表中國古典園林風格的意見藝術與技術并存的作品。

江南的私家園林,風格較為相似,個人認為留園屬于這其中之冠,在咫尺之間,講空間變換運用到極致,在色彩上,結合光影的變化,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藝術境界。

1.4研究方法

在具w問題的研究上面,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實際考察中的感受結合相關的環境行為心理的理論加以概括與凝練,最后形成幾種色彩組合形式與其所產生的心理感應,這應該是問題研究的具體思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大致遵循如下的步驟:

(1)實地考察同時搜集相關的資料,整理圖片與文件(如無特殊說明,文中所使用圖片均為作者實地拍攝)

(2)對于實際考察中所形成感受,結合圖片、資料加以總結

(3)得出結論報告

1.5研究框架

2、現狀及存在問題

中國現階段的城市化建設進程逐漸加快,城市景觀也被帶動而急劇建設。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對于色彩應用的雜亂無序,使得各地區的景觀建設缺乏個性。在景觀色彩的研究與應用方面,國內的研究相對空白,缺乏指導性的原則與法令。同時,由于過多的引進美國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文化,在某些方面完全舍棄了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精華理念,由此而產生了沒有的地域差異性很民族特色的景觀。民族景觀文化中的色彩應用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被美國現代景觀中的應用方式所取代。(圖2)

在國外的城市與景觀建設中,日本在這方面做的較為出色。早在1981年,日本就出臺了《城市空間色彩規劃》法案,對于城市中的色彩應用,通過立法的形式進行城市規劃與景觀的設計,2004年的《景觀法》,更是法律形式規定城市建筑環境與色彩的典型代表實例。

在這種大的時代背景與學科發展環境的狀態下,研究與分析中國的古典園林文化與手法,通過對于中國古典園林中色彩的常用搭配與綜合應用的分析,尋找出符合于中華民族景觀審美要求的色彩應用形式,是對于古典園林文化繼承與發展十分有效地手法。同時,結合現代景觀設計的理念與手法,綜合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對于新時期中國特色現代景觀風格的形成與發展,也應該具有積極地意義。

3、基本理論研究

3.1色彩的基本理論

對于色彩的應用于變化,本質而言,是對于色相、明度和純度三個因素的變化應用。色相是區別色彩最主要的因素,是色彩對于視覺的直接沖擊,有色彩的三原色相互疊加組合而成。明度是對于色彩亮度的修飾,不同明暗程度可以使人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而純度更多的是對于色彩的飽和程度的修飾,其結果形成的是色彩的鮮艷或者純凈程度。三者之間相互作用,對視覺形成沖擊作用,最終產生了繽紛的色彩世界。

3.2色彩組合形式在古典園林中的應用

中國的古典園林,產生于商周,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在清朝中葉達到其發展的頂峰。在造園的理念上,中國古典園林強調天人合一的境界,要求的是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藝術。于是,自然的色彩在整個空間中占據了主導大地位。造園要素主要由山石、水體、植物與建筑構成,在園林的營造中,建筑往往依附于整體景觀規劃之中,山石的灰或黃,植物的蒼翠,水體的淡藍色,往往是整個園林空間色彩構成的基礎,自然的顏色在園林營造中占據著主導的地位。(圖3)

中國的古典園林,依據風格因素的差異,在表現形式上,以北方地區的皇家園林和江南地區的私家園林最為出名。江南的私家園林,是咫尺之間營造古典園林空間意境的典范,強調的是“一拳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頃”的營造手法;北方的皇家園林,則是大范圍、大尺度的空間營造,強調的是真山真水的意境,在大自然的環境背景下,依山就水,山環水繞,將自然美與中國古典的園林意境結合到了極致,應該是輝煌的東方古典園林藝術的杰出代表,在營建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創作手法與表現形式,對于后代的景觀創作于營造,應該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的作用。

就風格而言,北方的皇家園林和江南地區的私家園林是典型的代表之作。皇家園林園林在大范圍大尺度的空間中營造,強調真山真水,于是山體的綠色和水體的藍色,形成了主要的色彩構成,其間有建筑和金黃琉璃瓦面和朱紅建筑主體的襯托,整個環境大氣和諧,彰顯皇家氣派。江南的私家園林,往往處在高深的院墻的環繞之中,整體空間較小,便在抽象化的構筑之間做文章,對于山川與水體的凝練與概括,整體色彩樸素、雅致、天然。兩者也就分別形成了中國園林具有代表性的兩種區域色彩風格。

4.實踐研究

4.1頤和園

作為中國皇家園林的最后的大手筆,頤和園可謂是皇家園林藝術手法設計的集大成者,乾隆在北京城的西北郊,依萬壽山和昆明湖之勢,將自然環境與建筑環境完美結合,創造出的是意境豐富的古今藝術與技術的大成之作。頤和園應該是最適合與對于色彩組合的分析研究,以期概括凝練。

萬壽山昆明湖區域,是頤和園景觀區域的主體,是整個園區色彩搭配的中心環節。昆明湖面積廣闊,湖面的藍綠色與天空的藍色遙相呼應,形成的是強烈的基底色調,但由此也帶來了整個區域環境較為平淡,于是采用堤壩和島嶼的形式進行分割,區域的空間層次性得以加強。在色彩方面,用反光性較好的白色作為鋪裝和假山配色,結合灰色建筑與清翠的柳樹,富有很強的視覺沖擊效果,在萬壽山方向有很強的觀賞性。(圖4)

萬壽山是頤和園的景觀核心分布區域,對于山的處理,在其間廣泛種植松柏 一類的植物,以茂林形成的是深綠色的圖底色彩,在這樣的環境之間,進行的是山體空間的布置和建筑空間的營造,很容易形成突出的效果。(圖5)皇家園林講求軸線關系,在萬壽山的中心區域,自下而上的建筑空間組合,形成的是統領整個景區的建筑軸線,通過階梯式的上升,在佛香閣的位置達到空間變化高潮。整體的前山建筑群,形成的是朱紅色的建筑主體色彩,與背景色對比明顯,加金黃琉璃瓦屋頂,配以綠色的邊緣修飾。在深綠色植物的背景襯托下,色彩突出,有很強的對于整體景觀區域的控制感。軸線兩側對稱分布的附屬建筑區,屋面形式不再采用金黃色的形式,而以綠色代替,與周圍環境較為協調一致,同時,在屋頂色彩上,也是對于明度和純度都相對較高的金黃色的突出。(圖6)

后山區域有很多獨立園區,在造園風格上一改前山中軸對稱的風格,尺度變小,具有更強的親和性,很多都是單獨形成園中園的形式。在空間風格上,與江南的私家園林相近,在私家園林中一并分析。

4.2留園

在造園藝術手法的應用方面,江南的私家園林做的同樣優秀。由于是在小范圍的尺度進行山水空間的營建,不可避免的會跟周圍的建筑環境相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達到相互之間的協調處理,園林與周圍環境無論是在空間組合還是在色彩搭配的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留園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也是中國古典園林發展到最高峰r期的杰作。在建筑的空間形式以及色彩光影的變化上,當推江南園林之冠。就整體而言,可分為中部、東部、北部和西部四個景區,每一部分都體現出不同的風格與表現主題。中部筑山理水,營造山水空間,是全園造景的中心部分,(圖7)最能體現私家園林的特色,也是色彩搭配研究的中心空間區域。

在白墻灰瓦與廳臺建筑的圍繞下,園林空間在這一區域展開,江南園林筑山理水,空間的基礎色調建立山石水景之間,灰色的太湖石結合土黃色的黃石,相互交錯搭接,在極小的空間范圍內模擬自然山石之妙。其間點綴可亭,尺度適中,灰色頂棚,結合周圍淡雅的建筑外墻,整體色調搭配協調,體現出的是江南園林淡雅的色彩風范。

在基本色調的基礎上,需要靈動的顏色來打破這一平淡,留園中假山上悉數天然的植物便起到了這一作用。喬木種植疏朗,綠色的樹冠幅大而色調深,形成的是強烈的背景色調,靠近廳臺的區域植物多采取嫩綠色,明度的純度相對較高,有很突出的感覺。這在色彩的襯托與對比上,與北方的皇家園林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色彩明暗的變化上面,漏窗是最常用的形式。區域的東南角,是入口空間與山水空間的過渡轉化區域。漏窗的存在,使得兩空間之間隔而不阻走廊內光線明暗變化,使得相同的景觀色調在觀賞的過程中,也產生了不同的視覺感受。(圖8)

5、結論

總體而言,皇家風格的景觀色彩營造,通常使用大范圍的深色作為基底,使用色彩明度和純度相對較高的顏色打破這種平淡的色彩布局,同時突出所要表現的景觀內容,從深層的意義上來看,這與皇家園林的皇家氣質與唯我獨尊的造園理念是分不開的。而江南的私家園林在造園的過程中,理念則要低調很多,黑白灰的簡單結合,營造的是疏朗、雅致、天然的藝術境界,以綠色色彩的純度與亮度的變化,打破這一色調的單調組合,應該是造園過程中色彩的常用搭配形式,而漏窗這一景觀構筑物,則是對于光影變化的靈活運用于體現。

針對于現代景觀設計中不同設計理念的需求,結合古典園林中的色彩搭配方式的應用,對于景觀整體中國風格的形成,應該會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也不失為園林設計中古今結合的一條思路。

中國古典園林論文:中國古典園林分析

[摘 要]本文首先對中國的古典園林的形式進行大體上的說明,依次回顧了各個朝代的經典園林。再以中國古典園林杰出的代表蘇州園林為例,詳談它的布局特色。最后,指出人們對待傳統建筑所應持有的態度和保護方法。

[關鍵詞]古典園林的形式、園林建筑類型、蘇州園林、人們的態度和保護方法

1、中國古典園林的形式

中國古典園林的形式通常有:堂、廳、樓、閣、館、軒、齋、榭、舫、亭、廊、橋、墻等。

首先,堂是古典園林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常與廳合稱為廳堂。堂有很多不同的用途,多用于主人宴請賓客、觀賞景色。建筑總體造型典雅、端莊,堂前廣植花木,疊石為山,用于觀賞。在曹雪芹先生的《紅樓夢》中曾提到了不同地位的人物的不同廳堂,其中從對榮國府上大扁上“大紫檀雕螭案上,設著三尺來高青綠古銅鼎,懸著待漏隨朝墨龍大畫,一邊是金V彝,一邊是玻璃海。”[1]的描寫可以看出當時榮國府的尊貴與氣派。故古典園林中的廳堂可以象征著一個家族的興旺(圖1)。

樓也是古典園林建筑中的主要形式。古時有“重層曰樓”的說法,樓平面為方形或多邊形,四面開窗,以保持有良好的光照情況。隨著朝代的變更交替,人們往往對樓的外檐和屋脊也做出了藝術上的創新。《滕王閣序》中的“披繡闥,俯雕甍”形容的就是滕王閣屋脊的形態。樓在園林中通常作為臥室、書房或觀賞風景。為了觀賞更遠處的風景,古典園林建筑中的樓也通常建得很高,以至于人們在很遠處就能看到。因此樓漸漸也成為了園林的標志性建筑。閣的基本形態與樓相同,多用于藏書,后期與閣合稱為樓閣。

軒,《園治》中說“類車”“去軒軒欲舉之意,宜置高敞,以助勝則稱。”意思是說軒這種建筑形式像古時候的車,取其空敞而又居高之意。把建筑至于高曠之處,可以增添觀景之效果。這里的“軒軒欲舉”,指虛敞而又高舉之意。取自《酉阻雜俎》:“明皇召李白便殿,神氣高朗,軒軒欲霞舉。”[2]軒多用于休閑和觀賞,它講究的對稱也不如廳堂般拘謹,分布比較隨意,相對于其它一些古典園林建筑來說,比較輕快、不受拘束。就拿蘇州網師園中的竹外一枝軒來說,不但兩邊不對稱,而且做得很狹長,外觀上看起來像是一條廊。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也是一種對傳統建筑的創新,它打破了傳統建筑的格局,在外在形式上可以有多重變化。這種形式既繼承了傳統建筑的意蘊,又有它獨特的創新,促進了中國古典建筑的發展(圖2)。

亭:體積小巧,造型別致,它有平面構型和立體構型兩種。平面構型即是指的是它的平面形狀,立體構型則主要指的是它的立體結構。《釋名?釋宮室》云:“亭,停也,人所停集也。”亭原是供旅人途中遮蔭避雨,稍事停憩的簡易建筑。大多坐落在村頭,路旁,渡口和山野之間,供過往行人歇腳,稱為路亭。有些路亭會有壁畫和雕刻,有文人墨客途經此處,觀其景致,品其聯額,亦會借題發揮,即興作詩,題于亭壁。而有不同見解者,便又加以點評,路亭成了詩亭。[3]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曾創造出了經典之作《蘭亭集序》,其中的蘭亭也就是古典建筑中一個很好的代表。其中的蘭亭是一些文人雅士的匯集之處,是他們商討文義之處。從其中對蘭亭周圍“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4]”等優美環境的描寫更是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再加上蘭亭曾有多位文人雅士的足跡,由此能夠感受到豐厚的文化底蘊更是令人向往與陶醉。所以說,古典園林中的亭這種形式,也是古典文化的一種寄托和象征(圖3)。

橋,是古典園林建筑的一大標志,同時也是能體現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一種建筑形式。橋可以分為:石梁橋、平拱橋等類型。石梁橋則以洛陽橋最為著名。洛陽橋的尖劈形橋墩更是有效的分開了江流的沖裊Γ達到了減緩阻力的目的。由此可見,一些有特色的古典橋,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超群的智慧,也推動了中國古典建筑的發展與進步。

橋早期很大一部分主要是用于各地之間的交通、經濟文化的交流,但是,在后期古典園林建筑中,橋也成為了一處供人們觀賞的景點。現在的人提到古典園林中的橋也會自然而然的聯想到橋下池塘里清澈的水流,池塘中自由游動的錦鯉和亭亭玉立的荷花,沒錯,古典園林建筑的橋與它們相映成趣,互相點綴渲染,構成一幅優美的自然畫卷(圖4)。

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走廊,用于連接各個房間供人行走的通道。一說到廊,也許就會自然地聯想到蘇洵在《阿房宮賦》中所寫道的“廊腰縵回”,其中把廊描述的像綢帶一樣蜿蜒曲折。這描述的蜿蜒曲折就是古典建筑中廊的一大特點,一些較為豪華的園林里的走廊甚至會讓人繞來繞去,例如《紅樓夢》中對一些豪宅的園林中廊的描寫,讓人仿佛陷入一個仙境般的迷宮之中。不過廊除了起連接作用之外,還起到一個分割布景的作用:將一個區域的景色和建筑布局與另一個區域的景色和布局所分割開來,比如:在這一塊區域以種植桃樹為主,在與之被一個走廊分開的另一塊區域以種桂花樹為主,以達到調節景色布局的目的,這樣也能使園林顯得更有系統和規律性(圖5)。

2、各個主要朝代的經典園林

秦、漢、唐、清這幾個朝代是我國歷史上較為強盛的時代,縱使它們仍有些不足之處,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對我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首先是秦,秦朝可謂是屬于中國古典園林的生成時期一個代表。在秦朝,園林建設通常是與宮殿建設一起進行的,真正意義上的“皇家園林”的概念也從此出現。其中當時最大的一座皇家園林是上林苑。上林苑原為秦國的舊苑,至晚建成于秦惠王時,后來秦始皇再加以擴大、充實。它的范圍,南面包括終南山北坡,北界渭河,東面到宜春苑,西面至周至。[5]其中杜牧的《阿房宮賦》中“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的阿房宮也是上林苑建筑的核心。據《漢書》史實記載,當時的上林苑還有專供君主使用的狩獵場,渭、涇二河一直在這種建筑群中流動,甚至困于其中,無法流出。由此,當時最大的的皇家園林建筑群的規模之大可見一斑,放眼秦漢兩朝,這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著名園林建筑群。

中國古典園林論文:“虛實相生”哲學思想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體現

摘要:園林是時空的藝術,造園處處涉及虛實。“虛”與“實”是中國古典造園理論中一對重要的理論范疇。實是指物鏡的建造,而虛可指意境和情境的開拓。化虛為實,虛實相生,由觸景生情到情景交融,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虛實相生;古典園林;造園藝術

道家的虛實相生觀促進了中國藝術境界的生成,也產生了中國美學獨有的意境論。虛實相生是意境的結構特征。虛境指由實境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的空間,虛境通過實境來實現,實境要在虛境的統攝下來加工,虛實相生成為意境獨特的結構方式。兩者存在辯證關系。

在中國造園藝術中,虛實關系的處理到處可見。這是一種手法,所謂疏與密、藏與露、淺與深都是相互聯系的。虛就是空,是空靈或者說是無;實就是實在、質實,就是有。造園講究虛實結合,留出間空。下面將從園林的構成要素和造園手法方面來分別闡述虛實在造園中的運用。

1.園林構成要素的虛實相生

1.1建筑

古典園林中建筑以其豐富多彩的造型詮釋著“虛與實”的妙處。以建筑來看,實可以指建筑本身的形體,而它所構成的空間,則為虛。老子曾說:“鑿戶書墉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對于內部空間以開放為主的私家園林來說,其中的建筑物更是強調空靈、通透。“雖數間小筑,必使門窗軒豁,曲折得宜。”(錢泳《履園叢話》)對于古典園林建筑物來說,往往以粉墻為實,廊或其它透空的部分如門窗、孑L洞等為虛。而漏窗、隔扇等則屬于半虛半實的要素,往往起到調和與過渡的作用。古典園林建筑的里面處理常常使用虛、實及半虛半實這三種要素的巧妙組合形成虛實相生、妙趣無窮的效果。如無錫寄暢園東部的廊院,(圖1)清響小院以粉墻所圍合是實,上開圓形月洞門及棱形門與外相通為虛,西靠三面臨水的知魚檻,以虛為主,而郁盤廊由粉墻構成,上有漏窗,是實中有虛的范例。

1.2疊石

古典園林中的疊石同樣體現虛實結合,園中掇山講究“片山多致,寸石生情”。中國欣賞太湖石瘦、縐、漏、透的特點,它的千竅百孑L打破了石頭的頑笨。假山的堆疊切忌布置迫塞,“宜上大下小,似有飛舞勢”玲瓏動感才具有生意。密集的山石可以給人千巖萬壑和咫尺山林的感覺,但處處都是山石林立會讓人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如獅子林的山石分布就有明顯的留白,疏密對比強烈,密的地方讓人如置身茂密的山林,疏的就如同數峰兀立。(圖2)假山的放置也要和周圍建筑保持適當的距離,留下空白,否則影響石的觀賞和審美效果,給人以擁塞的感覺。

1.3理水

理水的虛實處理主要體現在水面集中與分散的關系中,力圖體現所謂的“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種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和實中見虛的表現手法。明末清初的著名造園家張南垣通過江南真山真水所得到的啟示,“師法造化”而獲致其自然神韻,盡收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奠定其一代掇山大師的地位。古典園林的理水,是對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煉和再現。古典園林中的各種水景形態,并不刻意追求水體的絕對體量接近真實自然存在的大小狀態,而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如何表現各種水體的藝術特征和內在精神上。(圖3)這是“小中見大”、“以少勝多”的藝術表現手法。

2.造園手法中的虛實相生

中國造園手法中有夾景和框景,這兩種景觀處理手法同樣體現了虛實相生的哲學思想。在人的視野中,兩側夾峙而中間觀景為夾景,四方圍框而中間觀景則為框景,這是人們為組織視景線和局部定點定位觀景的具體手法。類似照相取景一樣,往往達到了增加景深、突出對景的奇異效果,夾景多利用植物樹干、斷崖、墻垣、建筑等形成;框景多利用建筑的門窗、柱間、假山洞口等。選擇特定角度,瀕取最佳景觀。夾景和框景都是利用“無”而實現“有”,利用“虛”而看到“實”。

3.結語

有了虛,才能顯出實的自然生趣,有了實,才能體現虛的空靈有致,這便是“虛實相生”的道理。虛實是相輔相成的,處理得當,便是對立統一的整體。如果處處實,則僵硬,處處虛則形神俱散,只有虛實相生才氣韻生動。充分掌握、利用好虛實處理手法,將有助于現代風景園林設計創作和審美水平的提高。

中國古典園林論文:淺析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植物應用

【摘要】:植物是園林五大要素之一,對園林空間的構成,聲色的營造,意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對于西方園林和現代園林,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植物應用具有獨特性,體現在植物的選擇搭配,造景手法等諸多方面。從外在美到風韻美,中國古典園林植物都具有明顯的美學特征。本文將從美學特征和造景手法兩個方面對中國古典園林植物的應用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古典園林;植物;美學特征;風韻美;造景手法

1、中國古典園林植物的美學特征

1.1形態美

形態美是指植物的形狀和姿態美,不同形狀的樹木經過科學的配植,可以產生韻律感和層次感等藝術組景的效果 。[1] 植物的形態美給人直接的視覺感受和空間感受。松柏類植物具有筆直蒼翠的形態美特征,給人以整齊規則,莊嚴大氣的視覺震撼,古典皇家園林中常大量應用,來體現皇家高貴的姿態,嚴肅的氛圍和弘大的氣勢;龍爪槐又叫盤槐,形態奇特多變,樹冠優美,網師園中照墻前就有對植兩株龍爪槐,蟠曲如龍,蒼桑古樸;青楓葉形爪狀,果形翅狀,在避暑山莊的青楓綠嶼大量種植,葉茂蔭濃,景色宜人。形態美包括植物的樹形美,葉形美,花型美,果形美等諸多方面,在古典園林中皆有體現。

1.2聲響美

植物的聲響美給人以直接的聽覺感受,可形成獨特的聲景。中國傳統園林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植物造景理念,將自然中的聲響組織到園林,并升華聲音的審美內涵 ,形成獨特的聲音意境 。[2]尤其是利用植物形成聲景,營造意境。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王維的“雨打芭蕉葉帶愁”;唐順之的“風來松濤生”無不體現著人們對植物聲響美的獨特喜愛。承德避暑山莊的“萬壑松風”;拙政園的“留聽閣”和“聽雨軒”等,都是中國古典園林中對植物聲響美的應用實例。

1.3色彩美

色彩美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人們在進行園林審美活動時,色彩美所引起的視覺震撼和視覺沖擊占有很大比重。北京香山靜宜園的黃櫨,紅色盡染;滄浪亭“翠玲瓏”的竹葉,碧綠青翠;獅子林、拙政園等古典園林中的銀杏,葉色金黃;杭州西湖的桃柳,紅綠交融。還有常見的荷花,牡丹,秋楓,南天竹等植物,都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展現著自己的色彩美。

1.4風韻美

美的形式分為外在形式美和內在形式美。形態,色彩,聲響是植物的外在形式美,那么植物被賦予的品格,寓意則是內在形式美。如果說外在形式美給人的是視覺聽覺的震撼,那么內在形式美則是給人心靈上的震撼。

風韻美,也就是意境美,是中國古典園林植物的最大亮點之一。利用特定的植物來進行風韻意境的營造是中國古典園林中常見的手法。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君子比德思想;佛家的神仙思想都對中國古典園林意境風韻文化的產生具有深遠影響。中國還有花神文化,有花朝節這一傳統節日,極具浪漫主義色彩。古人對植物進行擬人化,賦予一定的文化寓意,并融入自己的主觀情感,抒發自己的理想抱負和生活情趣。比如常見的玉堂富貴(玉蘭、海棠、牡丹、桂花)、歲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梧桐,比喻為官清正;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玉蘭潔身自好;拙政園蘭雪堂之春蘭,象征超塵脫俗、孤芳,高潔的隱士之美;菊“超脫傲俗,不趨炎附勢”,是高傲、隱逸的代名詞。[3]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可以巧妙地形成各種意境,無論是靜謐幽深的風韻美,凄涼蕭瑟的風韻美還是莊嚴肅穆、雄偉壯闊的風韻美。

2、中國古典園林植物的造景手法

2.1空間的營造

園林植物對空間的營造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植物的不同高度,冠幅大小,顏色差異、形狀變化進行合理的分層和色彩搭配,疏密有致,錯落有序,使得空間層次和色彩更加豐富。[4]孤植和選用低矮植物一般可以產生開闊的視野和空間感,形成舒展自由的意境;叢植和群植可以圍合空間,形成相對封閉的空間感,形成幽靜深遠的意境。高度不同的植物的配置可形成不同的空間,還有樹種的選擇,種植的位置都決定了最后的空間效果。另外,因色彩具有距離感和運動感,對空間的營造也會產生重要影響,可對植物的色彩進行對比,互補,調和等處理,來達到想要的空間效果。

2.2與其他園林元素的搭配

園林植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常與其他園林要素進行搭配的,如建筑,水體,山石。在與其他園林要素進行搭配的過程中,植物的地位或為主要,或為次要,合理的搭配既能襯托出其他要素的生機活力,又能展現植物本身的美感。

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常與園林植物結合搭配,甚至很多以植物來命名,比如拙政園的玉蘭堂和梧竹幽居;留園的小桃塢;圓明園的牡丹臺;怡園的藕香榭等。植物可以軟化建筑物本身生硬的線條,突出建筑的主體。比如王安石的“墻角數枝梅”,梅花打破了墻體生硬的線條,并形成了藝術構圖,還得到了梅花色彩的點睛之筆。建筑的形態是固定的,而園林植物可以利用其年周期和生命周期的變化賦予建筑景觀更多的變化,使得建筑更活潑生機。

中國古典園林中很重視水體的應用,處理好植物與水體的搭配很重要。根據水體的面積和深淺選擇合適的植物,因水制宜,配置時應采取自然式,并能夠合理利用水的倒影功能。池中放蓮,岸邊植柳,柳間夾桃,是園林中常見植物成景方法,也可起到線條構圖的作用。[5]園林植物可以軟化生硬的駁岸,豐富水體景觀,使得園林環境更加的活潑有趣、生態自然。

山石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園林中的山石因其具有形式美、意境美和神韻美而富有極高的審美價值。[6]但在山石上加以植物的應用會使得山石更樸實自然。巧妙地運用植物的形態色彩可以襯托山石的形態和氣質。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山石常常作為障景,起引導視線作用而設立在入口處,如果把植物作為山石的背景或前景加以豐富,就會使得山石更有層次感和空間感。

結語: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植物因其獨特的美學特征而被廣泛應用,尤其是他的風韻美,使園林有了靈魂,賦予了園林更多精神層面的內涵。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的巧妙搭配,可形成良好的景觀效果,使得園林更加的生機自然。現代園林如果能吸取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應用的精華,那將促進園林事業的不斷前進。

中國古典園林論文: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的若干美學思想分析

摘 要:園林設計是現代設計領域中最重要的設計門類之一,對其美學的理論進行深刻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園林是一個寬泛的、多學科交叉的概念,它和自然、建筑、生態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連。并且,園林美學需要考慮具體的土地和人的關系,絕大多數都是“人化的自然”,甚至就是“人造的自然”,是人和自然相協調的產物。

關鍵詞:園林設計;環境;美學

園林設計可以給人們提供良好的棲居生活環境,保持人與自然的最佳關系,并且促進人類、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是景觀設計不懈的追求。隨著工業的高速發展,人口高度集中,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等問題不斷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人們希望創造出一個健康而舒適的生存環境,以便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園林設計可以使人的內心獲得寧靜、滿足并產生一種愉悅和美的體驗。

1 園林美學思想

中國美學的起點是從老子提出和闡述的一系列概念開始的,老子的概念對中國古典美學形成自己的體系和特點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數千年來,大量的哲學家、美學家、藝術家不斷地在這個領域探索,從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美學體系。以“和”為美,就是在進行審美創造和評價時要具有整體意識,譬如,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正是整體意識的體現。儒家從“天人合一”的角度論證了其環境美學的思想,這一理論對園林設計美學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啟示與指導作用。道家老子認為,自然規律是宇宙萬物普遍存在的,主宰萬物的運行,如果從道家的觀點出發,園林設計最大的道就是順應自然。順應自然,遵循自然規律行事,做合乎道的園林設計,符合傳統美學思想和現代設計發展潮流,違背自然之道的園林設計必然會使人類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建立在古代中國哲學“氣”的概念基礎上的風水學說,是一種傳統的文化思想,也是一種廣泛流傳的民俗。從客觀角度上可以反映古代中國人追求自然環境協調統一的思想真諦,其中的某些觀念,如生態環境理論,與現代園林設計中的一些美學主張不謀而合。

2 園林設計中意境的表達

中國美學思想中有一種西方所沒有的“意境”之說,意境是什么?有人認為,意境是內在的含蓄與外在的表現之間的橋梁。自然美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美的范本,其中穿插著設計者、施工者個人創作的主觀感受,并在創作過程中很自然地傳達他的創作情感,借景傳情,使其成為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美感。而意境可以從詩、畫的游覽中獲得。它們產生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社會,當我們再去欣賞、吸收、品評它們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得到樸素的自然美和出水芙蓉的美。因此,意境是景觀設計的根本目的所在,它引導人們由滿足心理需求到深化心理需求,從而達到情境交融的至高境界。

意境在達到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容納一定行為功能以及符合具體物質條件限制的空g場所內,用一切可能的條件讓使用者產生美的聯想,它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心理和哲學意味,而不是簡單地將觀念與場景疊加。在古人留下來的園林作品中,我們時常看到傳統的“借景”設計手法在空間布局中起到的作用,借景對空間的暗示,使得狹窄的園林獲得無限的眼神,這也是中國古典美學中強調的虛實關系。莊子是最早提出虛實相生的哲學家和美學家,他曾提到“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有無相生,道以‘無’為基礎,沒有虛空的存在,萬物就不能生長”。借景在于把觀者的目光引向園林之外的景色,從而突破有限的空間而達到無限的空間,把遠處之“虛”化為園林之“實”,使園林之“實”擴充到外界無限之“虛”中,這樣可以擴大觀者的審美感受。在園林中,雖然都有山水花木、小橋流水等,但是景物的疏朗與緊密、光滑與粗糙以及色彩的純度和冷暖的不同組合給人以輕重、遠近、華麗與樸素等不同的聯想,園林中的花木配置也獨具一格,植物的有機結合,高矮和疏密的變化令人層次分明、豐富。這種造景手法為中國畫的層次變化奠定了基礎。

3 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美學分析

園林是建筑和人居環境設計中的精髓與明珠,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蘊含的美學思想,也是祖先智慧和文化的寶庫。例如,“曲徑通幽”的空間組織手法、個體景物和整體布局的平衡與協調、造景的同時對自然形態本身的學習與尊崇等都可以提煉出經典的美學原理思想。

“曲徑通幽”是中國古典園林常用的空間組織手法,通過設置曲折的路徑,使人們從嘈雜的環境進入幽靜之處,這也體現了古代造園家“出世”的思想,以及道家“清靜無為,修身養性”的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在景觀的組織上把園林的墻、廊、景等分割開來,化整為零,變單一為多樣,在迂回中取得層次,讓人感受庭院深深,因此常有“不盡盡之”的說法。在植物的配置上,綠樹把邊緣隱藏起來,用化有為有的手段,變化有邊無邊,使空間變化豐富,在游覽的同時,回味無窮。

另外,中國古典園林的美不僅在于個體景物的美,還在于整體的布局與規劃,以及不同景物的形態、材質、色彩的對比與協調。在園林的設計中,景與景之間都是環環相扣的整體聯系。以“網師園”為例,網師園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于變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致幽深之至,建筑雖多,卻不擁擠,山池雖小,卻不覺得倉促。另外,從蘇州園林來看,中國古典園林的美在于比例、尺度、均衡、韻律、對比等形式美法則的運用。無論是規模宏大的拙政園,還是小巧靜雅的網師園,無論是建筑在整個園的比例,還是花木的配置和材料的對比運用,都體現出形式美的法則。

中國自古以來都崇尚自然,在哲學上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說:“人法地,地法人,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代造園家計成在《園冶》里提到了“隨由人做,宛自天開”的思想,在藝術上一直提倡“師法自然”,認為自然是藝術的源泉。由于造園的主要材料是運用自然材料、造景方法上更多是以自然景觀為參照,甚至有時是模仿自然,如假山、盆景等都是對自然的模仿,所以,在造園的領域也強調“師法自然”。

4 結語

藝術設計在經歷了由傳統手工藝美術向現代設計的過渡與發展后,逐漸壯大和豐富。設計領域擴展到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設計門類的豐富帶來了設計理論的完善。它的理論研究對園林設計的總體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和積極的意義,景觀園林設計是為人服務的,它的設計不僅滿足了人的物質需求,也滿足了人的精神需求,使園林成為人的“心理對應物”,并產生共鳴。運用美學的觀點指導景觀設計,可以使景觀園林設計更加注重景觀體驗者和審美者的感情心理因素,真正地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使人與園林協調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麻豆一区二区在我观看| 性生交片免费无码看人| 国产精品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国产av新搬来的白领女邻居| 色妺妺视频网|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欧美性猛交xxxxx按摩欧美| 偷偷要偷偷鲁影院|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噜噜网站在线观看| 苍井空高潮喷水|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欧美国产国产综合视频| 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男人扒开女人腿做爽爽视频| 午夜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又色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欧美三根一起进三p|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 中文无码制服丝袜人妻av| 好深好大好长好爽18禁| 欧美日韩不卡视频合集|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a级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制服 丝袜 亚洲 中文 综合|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成人在线| 麻豆av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av色影在线| 久久躁狠狠躁夜夜av| 色屁屁www影院免费观看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