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6 08:54: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淺談排水工程師的現代設計意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今后給水排水工程專業辦學理念轉變和教學思路改革的主導方向。給水排水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包括學術性標準和職業性標準。作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基本要求,如何建立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是擺在每位大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全新的難題。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 給水排水工程 人才培養模式 教學方法
一、前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實施卓越工程師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是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主要內容之一”。2010年6月,教育部在全國開設工科專業的1003所本科高校中批準了61所高校為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試點院校,其中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卓越計劃”的高校共有4所。[1]經過幾年的發展,全國現已有10余所大專院校開展了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卓越計劃”,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這其中除了既包括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老牌重點院校外,也涵蓋了諸如山東建筑大學、安徽建筑大學、天津城建大學等新興力量。可以看出,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卓越計劃”是大勢所趨,也是今后給水排水工程專業辦學轉變理念和改革教學思路的主導方向。
創辦于1952年的武漢理工大學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有著長達60余年的辦學歷史和較為豐富的培養經驗,曾被譽為全國高校給水排水專業中的“老八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大學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發生了較大變化,我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在全國的排名和影響力已今不如昔。為了貫徹落實綱要精神,配合教育部開展的高等學校“卓越計劃”,我們以培養造就具有創新能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給水排水工程技術人才為教育目標,對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行了研究,力爭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發展和壯大我校的給水排水工程專業。
二、給水排水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
“卓越計劃”是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一種新探索,重在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2]其主要目標是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3]與此同時,人才培養質量標準也是保障和評價教學質量最重要的依據。結合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自身特點,參考國內已開展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卓越計劃”院校的相關有益經驗,以及本專業主要就業單位對畢業生要求的反饋信息,我們主要從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的學術性標準、職業性標準等方面,建立兼具工科專業普遍特點和給水排水工程專業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
(一)學術性標準
大學教育首先是學術性教育,而“卓越計劃”最大的特點則是在學術性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和自主性,給予學生寬松和諧的學術環境,鼓勵學術創新,促進其專業化、個性化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發現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保證“學術為本”這一根本價值,建立合理的學術型標準,構建適合的知識結構系統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必要條件。結合給水排水工程專業自身的特點,相關的學術性標準既可包括廣泛的通識性知識(諸如人文社科知識,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等)、專業基礎知識(諸如水力學、微生物學等)、專業性知識(諸如給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給水排水工程等),也應涵蓋具有實踐性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知識(諸如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而如何將這些知識點進行有機組合,將創新能力作為系統的核心,則是構建完善的學術性標準體系的一大難點。
(二)職業性標準
所謂職業性標準,就是以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所發揮的作用和崗位適應性程度來評價高校的教育質量。[4]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職業性標準制定,應樹立服務于市政工程行業、給水排水工程行業和水污染控制工程行業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會需求(供水、排水)和環境需求(水源保護、水體修復)為導向,以就業單位對畢業生要求的反饋信息為補充,以各種實際的給水排水工程實例為依托,以水處理技術為主線,通過校企聯合、校企互助,統籌規劃學生應達到的培養目標,著力提升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
三、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培養計劃
基礎課程教學、專業課程教學和實踐實訓教學是工程類人才培養的基本要素,是能否培養出合格的工程技術型人才的關鍵。傳統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已經不能適應“卓越計劃”對工程人才培養的要求。[5]我們以現行的《武漢理工大學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培養計劃》為基礎,以培養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為目標,提出“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多交叉”的培養目標,并據此進行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培養計劃的修訂,鞏固培養計劃中的多種類基礎課程,強化培養計劃中的實驗類課程,增加培養計劃中的創新性課程,注重培養計劃中的實踐實訓性課程,以此構建跨學科交叉整合的課程體系。
(一)“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多交叉”的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定位是實施人才培養的綱領,“卓越計劃”的培養目標和定位就是要培養具備健全人格,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強,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的棟梁人才。因此,我們制定了“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多交叉”的培養目標。
首先“寬口徑”,即不拘泥于給水排水工程行業內的知識,引導學生廣泛涉獵各個專業,使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個性突出,具備不同行業發展的潛力。其次“厚基礎”,要求學生對基礎性知識牢固掌握,為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再次“重實踐”,即對學生進行給水排水工程理論與實踐的訓練,通過校企聯合、產學研結合等方式的引入,突破以往“填鴨式”課程教學為主的模式,強化工程實踐和工程應用能力,強化動手能力而。最后是“多交叉”,通過對交叉學科的學習,幫助學生找尋不同學科的交叉互通點,以引導式思考、案例式教學等為中心的多元培養模式,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研究、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造就具有給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工程經濟等專業學科背景,滿足給水排水工程各關鍵技術領域及其相關不同行業需要的基礎寬厚、創新意識強、工程素養突出、綜合素質優秀具有發展潛質和國際競爭力的卓越工程人才。
(二)跨學科交叉整合的課程體系
作為“卓越計劃”的培養對象,拔尖創新人才必須具備不同知識的交叉融合,有較強的研究創新能力。因此,構建跨學科交叉整合的課程體系是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卓越計劃”培養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參考和借鑒國內外高校同類專業的建設經驗,以給水與污水處理為核心技術來進行專業定位、專業發展和專業交叉滲透融合,從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入手加以優化。在重點介紹基礎內容的同時,強調水處理工程的最新進展情況及相關專業的行業動態,如新增設了水環境化學、建筑暖通空調、水工程新技術與新材料、環境監測與評價、給排水工程監理、人工濕地技術等課程,著力改變以往單純以本學科知識點為標準構建課程體系的觀念,按照“卓越計劃”培養目標和培養標準的要求,以滿足學生自身未來發展和行業當前需求為目的,進行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增加選修課程、綜合性課程的數量,讓學生自主選擇,引導他們自主地確定今后的發展方向。同時,通過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著名高校的緊密聯系,加強外文教材的引進和修訂工作,進一步提高雙語教學的質量,使學生能夠真正接觸到國際最新專業進展情況。
四、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方法
在“卓越計劃”通用標準討論稿中,對本科層次工程師的知識與能力要求包括“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參與生產及運作系統的設計,并具有運行和維護能力”。[6]實踐是工程的靈魂和根本,實踐類教學是大學工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加大了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踐類教學的改革力度,以期通過增設“工程實踐課群”和建立“1+1+1”培養模式,加強和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一)工程實踐課群
產學研結合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特征和本質要求,我們設立了以課程實踐、項目實踐和工程實訓為基礎的工程實踐課群,涵蓋與基礎理論相關的實驗課程(如水處理實驗、給水水質檢測實驗)和課程設計(如自來水廠設計、污水處理廠設計)、與實際工程相關并到實地參觀、親身參與的實習課程(如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及實訓課程(如給排水基礎強化訓練、給排水能力拓展訓練);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踐教學內容,整合相關的課程實踐、項目實踐和工程實訓課程,創建工程實踐課群;合理分配實踐類課程的課時及開設時間,使學生在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后,馬上通過工程實踐課群的鍛煉,加深印象,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1+1+1”培養模式
“1+1+1”培養模式即將課堂教學―實踐操作―企業實訓三者有機結合,從這三種不同類型培養方式的教學方式、教學設計、教學評估及教學保障入手,建立完善的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培養模式和實踐教學體系,解決當前實踐性教學的結構不完善、教學內容單薄、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依據培養內容在不同時間點上所處的不同階段和層次,我們按照理論學習、動手操作、實踐創新層層推進的方式構建“1+1+1”培養模式,使學生通過學習―動手―實踐層層推進的方式,完善工程創新能力的形成、培養和訓練過程,在理論學習―模擬試驗―工程現場相結合的學習環境中逐步造就成一名合格的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
五、結語
作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基本要求,如何建立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是擺在每位大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全新的難題。本文針對我校開展的相關教育改革研究工作,從給水排水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培養計劃、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方法等三個方面對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種瑕疵及未能深入研究的內容。在此僅希望能拋磚引玉,為新形勢下我國大學工程教育的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發展探索新的思路。
摘要:高等工程教育主要是培養應用性的工程技術人員。文章提出了一些與注冊工程師制度相適應的工程教育改革措施。結合通過專業評估的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建設過程,指出進行專業實踐教學計劃改革、加強專業實習基地建設和提高專業教師工程能力的實踐教學改革是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質量,培養一流工程技術人才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注冊工程師制度;給水排水工程;實踐教學
高等工程教育主要是培養應用性的工程技術人員,其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對于培養高質量、高水平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有著重要的意義。現代社會高科技產業的迅速發展,生產方式的迅速變革對工程技術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適應時代的發展,分析傳統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讓高校高等工程教育與企業生產發展接軌,滿足工業現代化發展需求,培養出一流的工程技術人才是一般工科院校普遍面臨的問題。
注冊工程師制度是一種執業資格制度,是國家對某些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執業人員實行的一種準入控制[1]。我國于2003年頒發了“關于印發《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和《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執業資格考核認定辦法》的通知”[2]。注冊工程師制度包括專業評估、職業實踐、資格考試和注冊四個過程。專業評估是為了保證未來的工程技術人員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達到必要的教育水準,而實施的對專業高等工程教育的質量監控認證制度[3]。注冊工程師制度基本內容涉及要求專業課程內容及時反映學科的新發展,包括新領域、新技術、新規范;要切實加強工程訓練,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等。將注冊工程師制度要求和工科專業學生的培養掛鉤,實施在專業評估的基礎上,實施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對提高高校工程專業教育質量,實現我國工程教育創新與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桂林理工大學給水排水工程專業于2007年通過了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評估。近年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學校結合專業評估存在的問題、注冊工程師制度要求,對專業實踐教學有的放矢地進行了一些工程教育改革。
一、專業實踐教學計劃的改革
我校給排水專業實踐教學計劃包括社會實踐、測量實習、認識實習、課程設計、金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原計劃36個學分,其中課程設計安排包括水泵與水泵站課程設計1周,給排水管網工程綜合設計3周,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設計1周,水處理工程綜合設計3周,水工程經濟課程設計1周。專業業務實習安排包括認識實習1周,生產實習4周,畢業實習與設計17周。為了加強基礎工程能力訓練,通過分析多年來各實踐環節教學效果與存在的問題,專業對實踐教學計劃進行了調整,增加了實踐教學環節學分,并根據畢業生反饋信息和用人單位的需求,調整個別環節的周數安排,強化部分內容訓練。修改后實踐教學環節44個學分,建筑給水排水課程設計改為2周,水處理工程綜合設計改為3周,生產實習改為8周,并增加了市政工程軟件應用實習2周。調整后學生在第七學期實踐周數達到13周,基本上以工程設計與現場工作為主。學生在實踐中得到充分鍛煉,也為畢業迅速進入角色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加強專業實習基地的建設
專業實習基地是學生們進行工程訓練的一線,如何做好實習基地的建設,從根本上解決實習走馬觀花、工作蜻蜓點水的實訓狀態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專業實習基地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建設,涉及實習基地實踐環節教學內容的設置、實習工作方式與考核制度的完善與建立等方面。
1.專業實習基地實踐教學內容設置。注冊工程師制度要求高等工程專業教育要切實加強工程訓練,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根據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水排水)考試要求,專業考試內容和所占比重分別為給水工程(占30%)、排水工程(占30%)和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占40%)。以前,我校給水排水專業實習的地點基本上以污水廠、自來水廠為主。近幾年,學校不斷加強專業實習基地建設,先后與桂林、柳州、南寧等多家設計單位、施工企業建立聯合培養方案。學生在實習期間可從事給排水設施運行管理、建筑給水排水設計以及給排水工程項目施工與概預算編制等多個領域的實踐工作。同時,細化實踐教學內容,增加新領域、新技術、新規范的學習,結合實習基地工作特征,制定配套的教學目標和培訓內容,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投入到工作中,通過實踐與理論的相互印證,深化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
2.改變實習方式和考核制度。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校外實習主要包括三個環節,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傳統的實習方式中認識實習采用大班實習,由指導教師帶隊集體到企業進行參觀實習,增加感性認識;生產實習采用分組實習,往往一個廠安排1組15名同學左右,進行崗位實習,學生根據廠里的崗位設置輪崗頂班實習;畢業實習多結合畢業設計課題或就業去向到單位實習。由于認識實習一般設在第一學年,學生尚不具備專業知識,因此我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習改革的重點放在生產實習與畢業實習。傳統的崗位實習學生安排到崗位常出現學生無所事實,變成近距離參考工人操作的環節。而畢業實習又由于涉及單位過多,缺乏系統監督,流于形式。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我們引入研究生學術培養的方法,采用導師培養制,并制定小組討論制度。學生可以主動聯系專業相關企業,也可由學校落實實習單位,實習過程嚴格控制小組人數,一般不超過4人。導師隊伍由專業老師和實習單位指導老師構成。按照實習要求導師負責實習任務的安排與落實,通過工程人才培養的“傳幫帶”模式,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成長。同時實施小組討論制度,學生和導師一周一次定期交流與討論,這樣即開闊了師生的視野,也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實習考核制度是學生提交實習報告,指導老師根據實習報告和實習出勤情況進行考核。采用導師培養制實習方式,實習考核相應地完善了考核指標。增加了實習小組討論、實習答辯、導師鑒定、實習單位鑒定意見和設置實習過程解決實際問題加分項目等多方面考核指標,使實習過程成為一種工作業績的考核,讓學生能夠體驗到工作的成績與投入精力、工作態度和工作的成果有關,增強了實習的實戰性。
三、提高專業教師工程能力
工程專業教師沒有實際工程經驗是國內高等院校工程教育普遍面臨的尷尬問題。基于高等院校辦學水平評價的一些參考性指標,及高校教師職業的發展特征,近年來高校引進新教師,強調高學歷及其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背景。工作中,教師的考核評價指標也傾向于科研項目多少、學術論文的水平等方面,結果出現了教授工程專業的教師缺乏工程經驗,實踐教學紙上談兵,脫離生產實踐的現象。教師工程能力欠缺已成為制約高等工程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建立一支工程能力強,專業素質高的高水平教師隊伍非常重要。筆者所在學校從教師隊伍工程能力培養、專業教師的考核以及企業兼職教師的遴選幾方面入手,完善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制度。
1.教師隊伍工程能力培養。學院制定政策,鼓勵教沒有工程經歷的教師參與企業實踐。創造機會讓教師定期到不同企業掛職鍛煉。給排水工程專業工程能力的培養涉及多個領域,從目前社會需求來看,給排水專業在企業可能從事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科技攻關和技術開發等方面工作。定期走出去不但讓教師們在不同領域獲得工程訓練和實踐鍛煉的機會,拓寬了教師的視野;同時還可以利用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工程實踐單位生產運行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參與企業的職工培訓與技術咨詢。
2.遴選企業兼職教師。企業一線高級技術人員一般具有豐富的工程經驗,聘請這些人員參與到工科學生的培養,對學生的實踐環節的培養和工程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我校給水排水專業近年來遴選了一批設計單位的工作人員,作為生產實習和專業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取得良好的效果,深受學生歡迎,也為學生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工程能力基礎。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由設計單位人員參與培養的學生,40%以上的學生在畢業實習與設計階段就簽署了就業意向,其他的學生也在求職過程中體現出較強的工程設計能力與優勢。
3.專業教師考核方法。完善工程專業教師考核管理方法。工程專業教師需要具備較高水平的科學研究能力和較強的工程能力。學校應逐步改革配套的師資考核管理辦法。對教師的考核從側重評價研究課題和為主,轉化為多種指標共存的考核體系。目前,我校專業教師個人考核主要依據教學和科研工作兩方面計算工作量而定。其中,科研工作量擴大了考核指標范圍,申請專利、工程項目設計、技術咨詢服務等工作均可折算為科研工作量。該舉措為教師投入工程實踐教育免去了后顧之憂。
四、結論
我校根據專業評估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改革實踐,總結出依據注冊工程師制度進行專業實踐教學計劃的改革、加強專業實習基地建設和提高專業教師工程能力的實踐教學改革是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質量,培養一流的工程技術人才的有效措施。實踐也證明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幾年筆者所在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學生一次就業率均在90%以上,就業單位涉及設計、施工、管理等各個領域,學生所在單位對畢業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給予了高度評價。然而,注冊工程師制度的實施將對高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影響重大,如何進一步切實加強工程訓練,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建立起與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水排水)制度相適應的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教育將是我們需要不斷思考與長期實踐的教學改革課題。
摘 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我國工程教育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這為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根據該計劃對工程型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從實踐基地建設、學生工程能力培養、教師隊伍工程素質塑造幾個方面,對給水排水工程學科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發展策略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給水排水工程;實踐教學基地;聯合培養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該計劃以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強調了高校和企業對人才的聯合培養。在實施的層次上,該計劃包括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個層次,要求培養現場工程師、設計開發工程師和研究型工程師等多種類型的工程師后備人才。
我國的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從1952年正式命名,至今已經在高校開設了60年,為水行業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培養了大量高級人才。多年以來,從傳統意義上的水量輸送,到以水質為核心的水工業概念的提出,該學科研究的對象和內涵發生了很大變化[1]。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也對該學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滿足新形勢下社會的需求,響應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培養出高質量的給水排水工程技術人才,是給水排水工程學科需要考慮的緊迫問題。
1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1.1 工程實踐教學基地體系建設不夠完善
目前的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側重于理論教學,在實踐教學方面相對薄弱[2],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由于實習經費緊張,導致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困難,一般來說,一個企業作為高校的實習基地特別是對于和給水排水相關的企業單位,例如給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等,并不會帶來什么效益,因此企業對于成為高校實習基地沒什么積極性。許多企業之所以同意接納高校學生到單位進行實習活動,常常是出于企業負責人和高校教師之間的個人關系。當企業或者高校因人事變動而影響到這種聯系時,就會給后續的實踐教學帶來很大不便,因此,高校同企業之間如何建立長期、穩定的“官方”合作模式,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要求對學生的培養采用雙導師制,這就對企業方的指導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企業內不乏具有經驗的高級工程師,但在對于如何教育學生方面,卻沒有多少經驗。另外,企業指導教師對于學生的指導要付出很多辛勞,相應的費用和報酬問題如何解決還有待于落實。
1.2 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環節相對薄弱
從本科生培養來說,目前針對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學生的教學,在基礎理論知識方面一般比較完善,但對于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相對薄弱。由于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本身就不高,學生接觸工程實踐的機會也很少,即使到生產單位進行實習,也多為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出于安全等多種因素的考慮,企業很少給在校學生提供實戰的機會,這些都限制了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提高。
對于研究生的培養,目前高校還多側重于科學研究,涉及工程實踐的課題較少。雖然國家推行了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型研究生的分類培養模式[3],但是許多指導教師對此了解不深、重視不夠,在指導研究生過程中,對于兩者沒有區別對待,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受到的教育和參與的實踐活動基本相同。特別是應屆畢業的全日制專業型碩士與以前非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學生相比,基本不具有專業實踐的經驗。但是在教學方法方面,應屆全日制專業型碩士自入學開始,依然沿用學術型碩士的教學方法[4];進入到碩士畢業論文階段后,多數和學術型碩士生一樣從事基礎研究等內容,結果是科研能力較強,工程能力較弱。
1.3 教師隊伍的工程實踐能力亟須加強
許多教師由于本身工程實踐經驗匱乏,對于分析和解決工程實踐中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了解不多,影響了對學生的指導。即使采用雙導師制度,由于往往以校內導師為主,也會影響到學生在企業的實踐活動。特別是青年教師,在工程實踐能力方面尤為欠缺。目前,大多數高校要求青年教師具有碩士、博士學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單位人才的進入,多數給水排水相關企業單位(例如設計院、自來水公司、環保公司等)的待遇遠遠好于高校,企業的人才很少有愿意跳槽到高校的,使得高校內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變得鳳毛麟角。早年進入高校的企業人員,經過在學校的教學工作后,既具有工程實踐能力,又具有教學經驗,但是這方面的人才在高校內十分少見。并且,由于行業的生產技術日新月異,曾經在企業工作過的教師,由于教學和科研的壓力,多年不再和原行業接觸,難免對行業最新工程技術了解得不夠全面。沒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上課容易照本宣科,使得學生興趣不大;另一方面由于理論知識和實際結合得不夠緊密,使得學生失去對工程實踐知識了解的機會。
2 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改革思路與措施
2.1 積極推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要求高校同企業聯合培養人才,這就要求高校要努力尋求和相關企業建立長期的、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與企業協商制定可操作性強的人才聯合培養方案。這樣一方面可以為學生創造實踐鍛煉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依托高校的科研教學平臺,為企業培養人才,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政府管理部門甚至可以考慮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使企業將高校學生培養當作一種義務和責任[5],利用行政干預手段促使企業和高校之間的深入合作。企業也要轉變觀念,不僅要創造直接經濟效益,也要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創造社會效益和間接的經濟效益。畢竟從長遠來看,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是對整個行業和社會有利的事情。各級部門特別是政府主管部門要增加對高校實踐基地建設的經費投入,以保障高校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及高校同企業間長期合作的開展。
2.2 認真實施專業型研究生教育
高校要加強對專業型研究生的教育和培養,切實按照國家要求,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制定科學可行的專業型研究生培養方案,構建相應的課程體系,加強實踐環節的培養。例如,對于專業型市政工程研究生,要以工藝開發和應用類(水工程設計、水工藝調試等)的課題作為其畢業題目,并且和工程實踐緊密結合,可以是污染水源水的處理工藝開發,也可以是工業廢水的預處理技術應用等,即解決給水排水工程行業實際問題的相關題目。對于導師的分工要明確,校內導師側重于理論知識培養,校外導師側重于實踐能力培養,兩者分工合作,并充分發揮專業型研究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共同來完成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學校要積極進行國際交流合作,特別是與國際水行業企業進行合作開發,為學生提供接觸國際給排水工程的機會,既可幫助海外企業在國內開拓市場,又可以促進學生國際化合作能力和工程能力的提升。這對于培養高素質給水排水工程人才,滿足社會對各類給水排水工程研究生人才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給排水工程師不僅要對專業的各類技術熟練的掌握和運用,還要有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現代設計意識。
一、不斷更新的知識結構
一個合格的給排水工程師,他的知識結構應該既嚴謹又開放。知識結構的核心部分是專業的基礎理論,基礎理論扎實,可以保證設計無誤,而對相關專業知識的了解,則能保證與其他專業配合起來得心應手。不斷改進自己的設計及設計思想,使設計的工程既實用,又有超前意識。作為一個給排水工程師,應不斷地完善和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使之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
二、“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
中國人講求“天人合一”,給排水工程師也要師法自然。在進行多方案比較的設計中,確定的方案應該是在保證功能的前提下,系統最簡化。根據系統工程的觀點,在同等條件下,系統愈復雜,可靠度越低。在設計文件及圖紙的表示方法上,不防借鑒魯迅的觀點,能速寫的決不拉成小說。繁瑣、繁復是設計文件及圖紙的大敵。它占用了設計人員的繪圖時間和精力,也占用了視圖人員的腦空間,而人在同一時間內吸收和消化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設計者應為用戶著想,用最簡潔的線條和文字表達最豐富的設計思想是判別優秀工程師的條件之一。
三、善于協同與合作
作為一個整體的工程,是各個專業協作的結果。現在能一個人包攬各專業設計的人極少,因而在確定方案時,應時時想著工程的整體。有些方案在專業的角度看起來好一些,但對工程整體的影響就不一定如此。為工程的整體計,寧可選那個對專業說來稍有缺點卻對工程整體大有好處的方案。可以說,一個工程各專業協同度越高,它的整體效果就越好。合作與協同的藝術對給排水工程師至關重要。
四、設身處地為甲方著想進行設計
現代社會是一個相互依存的社會,別人為我們服務,我們也為別人服務,服務質量高低標志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作為設計人員,服務于業主,向他們提供優良的服務是職責。因此,在設計前,必須明了他們的要求和意圖,以便在確定方案時根據他們合理的愿望和要求來決定取舍,這就要求在設計之前不僅僅只收集技術資料,還要充分聽取甲方的意見和要求,并在設計中盡可能滿足之。設身處地為甲方著想,應成為設計人員的座右銘。
五、獨立思考
市場經濟使得給排水專業各種產品源源不斷地開發出來,并推向市場。一個新產品的推出,可能解決了過去存在的問題,但也可能派生出其他問題,在使用之前,對其優缺點要和代換產品進行全面比較,要使其納入系統中比較。要看透商業推銷煙幕下實質的東西,要把外行人說的外行話和內行人說的內行話區別開來,重要的是要警惕內行人說的外行話。當然,并不是要食古不化,重要的是對新東西要有敏銳的覺察力,要看到事物的實質一面。這里舉個例子,變頻調速技術運用到給水工程上,還不到10年,其優點是在系統用水量少時水泵低速運轉能達到節能的效果。既然節能,那就用吧,不分青紅皂白地用,甚至一般的辦公樓給水系統也用,辦公樓里十幾個小時沒人用水,那水泵還在轉,盡管是低速的,這樣的系統談何節能?
六、站在時代前沿進行創新設計
市場經濟給國家注入了活力,各個領域的變化日新月異,設計思想也應及時調整。
1、給排水工程屬于公用工程,過去學校里學的是蘇聯的模式,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錢是國家的,且國家又窮,給國家節省每一個銅板幾乎成了所有設計人員的價值取向。但用戶稍有變動,系統便顯得捉襟見肘,馬上就需要擴容、需要改造。從長遠地看,反而浪費了財力物力,因之,合理系統應使系統有較強的抗沖擊負荷的能力。眾所周知,過去制訂的用水量標準往往偏低,而對排水系統來說,堵塞必然縮小過流斷面,再者給排水系統(如果不是專門的給水及排水工程)在整個工程造價中占的比例不大,為增大一號管徑多花的錢所產生的效益遠遠高于它的投資。
2、重視時間的作用。時間就是金錢,這是經濟社會的鐵律。對于投資商來說,你精打細算地為他設計省下的幾個錢還不如早點給他圖紙,讓他早點開業。這樣,他寧愿浪費些投資也要求你的速度。從商務角度上講,一個滿足甲方時間要求但相對粗糙的設計要比因精打細算耽誤了時間的設計更能滿足甲方要求。雖然,從技術角度講,評判標準不同。
3、時間要求的緊迫決不意味著可以允許你出一個系統不合理的設計,時間再緊,保證系統合理也是最重要的。時間緊,設計可以粗一些,但只能是細節上粗,大樣圖可以少出,其實,具體安裝,現場有經驗的管道工要比設計人員更有發言權。
4、對規范的態度。國家規范是設計工作的準則,必須執行。但是,由于規范修訂的周期太長,一些條文落后于實際工程的要求,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徹底吃透規范條文的制定背景和邊界條件。只要設計合理,系統優化,在設計中可以不拘泥于個別條文的規定。
綜上所述,一個給排水工程師的現代設計意識是由嚴謹而開放的知識結構、簡潔而實用的表示方法、工程整合、良好的服務意識、獨立思維和與社會發展同步諸方面構成。具有現代設計意識的工程師拿出的設計多半是優秀的。有無現代設計意識,是區分一個優秀工程師和一個平庸的繪圖匠的重要判別條件。作為一個給排水設計入員,應注意在工作中樹立現代設計意識,以期拿出更好的設計。
(作者單位:雞西市建筑設計院)
加強設計規范條文學習
建筑給水排水的設計、施工必須嚴格遵循國家制定的規范。與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施工密切相關的規范很多,例如《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建筑中水設計規范》等。很多畢業生在校時由于對規范不熟悉,甚至不知道需要遵循哪些規范,導致了走向工作崗位后不僅不能立即進入工作狀態,甚至還會發生很多錯誤。針對這一現象,在建筑給排水工程課程教學體系中,應該在理論教學的同時,不僅要向學生明確設計和施工需要遵循的規范文本,而且要結合教材理論知識對基本的、重要的、強制性的條文進行講解,加深學生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設計規范水平。
增加與其他專業配合知識,完善建筑設備工程知識體系
建筑給水排水的設計必然要和建筑、結構、電器及通風空調等專業有交叉,作為一個優秀的建筑給水排水設計工程師,必須要了解其他相關專業的知識,對建筑物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完整的知識構架才能和其他專業配合好,完成一個合理的高質量的設計[4]。從就業反饋的信息來看,大多數學生進入設計或施工單位后,不僅要從事給水排水工程設計和施工的工作,在單位技術人員不足的情況下,經常還要擔負起供暖、通風、空調甚至包括煤氣系統等的設計和施工工作,這種現象在北方地區的設計院或施工單位尤其普遍。對此,當地設計院和施工單位中俗稱:水暖不分家。為了充實學生的理論知識,使學生成為工作崗位上的高素質綜合人才,有必要在該門課程開課之前或之后,指導學生選修建筑、結構、電器及通風空調等專業課程,尤其是通風空調工程知識的學習很重要。
明確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指導方法,抓住重點指導學生
由于學生在課程設計之前沒有接觸過建筑設計圖紙,也不了解相應的制圖方法。雖然學生在大學一年級時學習過工程制圖,但是部分學校的工程制圖并不是專業的建筑專業人員教學,所以其教學大綱內容偏向于機械,與建筑識圖、制圖有一定的脫節,所以學生拿到圖紙后很茫然,不知從何處下手。教師指導學生首先從熟悉識圖、制圖方法開始,浪費了大量時間,其次才進入到給水排水管道的設計和計算,這就使得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能夠完成的工作量較少,不能完成一個包括建筑給水、排水、熱水、消防等系統的完整的設計,也就得不到完整的訓練。改善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在給水排水工程大一專業學習時,要對學生明確工程制圖課程在本專業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在工程制圖的教學大綱制定中側重建筑圖紙的識圖和制圖,使學生在完成工程制圖學習后具備較好的建筑識圖能力和基本的建筑制圖能力。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快速進入到建筑給水排水課程設計的訓練環節,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畢業設計是建筑給水排水工程教學的另一個將理論運用到實踐,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畢業設計針對特定專題,作為“卓越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師培養計劃”的終端,綜合、全面地將已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使學生工程能力在此階段從認知、理解、應用、創新全面得到升華。大部分高校的畢業設計選題包括了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設計、城市給排水管網設計和水處理工藝設計3個方面。其中建筑給水排水方向是實踐性最強的,因為部分選擇做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設計的學生已經與建設設計院或建筑施工相關單位簽訂了就業協議,畢業設計是上崗前的熱身,完整、準確地完成一個高層建筑的給水排水工程設計對學生快速適應崗位進入工作狀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想充分發揮畢業設計的作用,結合我校近幾年畢業設計的情況,應該抓好以下幾個重點:第一,在畢業設計開始之前,首先安排學生熟悉理論知識、設計規范和設計制圖方法。我校的給水排水工程教學體系中建筑給水排水課程安排在第六學期,而畢業設計安排在第八學期,由于中間相隔半年,學生對課堂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有所遺忘,有必要安排3~5天的時間回顧理論知識。建筑給水排水設計遵循的規范很多,有關于基本給水排水系統設計的,有關于消防給水系統的設計,有關于施工驗收規范的。設計必須在熟悉這些規范條文的基礎上。在課程教學中已經對基本的、重要的、強制性的規范進行了講解,但是并沒有對所有的規范進行解讀,而設計的時候需要了解所有的條文,這部分需要指導學生在畢業設計開始之前花費1周的時間進行閱讀,并通過相關的考察后才能開展畢業設計。第二,畢業設計不僅要求學生按照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設計基礎理論和方法,在遵循規范的前提下開展設計,還要求有創新。
由于設計的方法和理論都比較成熟,而高效節能的給排水設備則日新月異,所以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設計的創新主要體現在新型的供水設備的選用和新型的管材的選用。由于現有的教材和設計手冊中并沒有列出各種新型的設備和管材,這就需要學生通過網絡查尋或者期刊閱讀或者與設備廠家溝通等途徑多方面了解給水排水技術的前沿信息。第三,畢業設計對學生的要求不僅是理論運用方面的,而且還要求學生的規范作圖。學生在工程制圖及課程設計中接觸到的是AUTOCAD,而設計院普遍使用的給排水設計軟件都是在AU-TOCAD的基礎上加載的,比如說天正給排水、鴻業給排水、浩辰給排水及理正給排水等。這些給排水的軟件對給排水的專業設計提供了很多便捷的功能,學生使用先進的給排水軟件進行設計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但是作為指導老師應該正確指導學生使用制圖軟件,因為一些軟件雖然提供的便捷命令很方便,但是里面附帶的一些計算軟件需要學生在掌握理論計算方法后再結合實際情況使用,對結果的正確性、合理性需要甄別,要防止盲目套用計算軟件得出不合理的結果。比如天正給排水軟件中泵的選型,學生計算出消防系統所需的壓力是650kPa,而通過軟件選出泵的揚程高達1050kPa,這明顯與實際不符,需要調整。“培養卓越土木工程師計劃”提出的土木工程人才要會設計、能施工、懂管理、善創新,建筑給水排水工程作為土木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5],也必須要以這四大核心能力為目標來培養實用型的人才,以學生為本,教學培養方法改變為手段,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指導學生選修相關課程,加強規范條文學習,高效完成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教學目標,采取多層次系統訓練方案,培養實用型和創新型的卓越的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師。
作者:曹世瑋 王鄭 荊肇乾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