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科技創新發展研究

科技創新發展研究

時間:2022-07-16 11:39: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科技創新發展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科技創新發展研究

科技創新發展研究:企業科技創新發展方向研究

一、科技創新是企業實現質量、效益目標的主要路徑,科技創新企業效益是一般制造業的三至六倍科技創新企業產品利潤率大多在15%~30%區間,是一般制造業平均利潤5%的3~6倍,有的企業利潤更高,如浙江歐威科技有限公司年利潤達53.66%,申甌通訊設備公司年利潤為50%,生產熒光顏料的萬隆化工有限公司,年利潤為103%,浙江長城換向器有限公司,年利潤為113%。在100家問卷調查中,大約有10%左右的科技創新企業處在微利、保本或略微虧損狀態?,F在,我國經濟發展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科技創新是實現質量、效益目標的主要途徑。

二、科技創新企業在金融危機中抗風險能力強,實現了可持續發展據溫州100家企業問卷調查,2008年經濟危機的第一年銷售收入合計202.99億元,經過5年發展,到了2012年100家企業銷售收入合計為346.83億元,4年增長70.86%,平均每年遞增率14.33%,有的企業發展更快,如蒼南的浙江強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34%的增長速度持續發展,平陽的佩蒂動物營養科技公司以42.34%的增長速度持續發展。

三、科技創新企業擁有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同程度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據對溫州100家企業調查,有79%科技創新企業擁有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研發中心,5年投入研發資金12.22億元,5年平均每家企業投入資金3094萬元,其中投入最多是正泰電器股份公司,年投入26845萬元。79家企業獲得科技成果737項,獲得專利3403項,其中發明專利350項,實用新型專利1610項,外觀專利1443項。技術知識積累是技術創新的前提,企業創新活動高度依賴企業以往積累的專利知識和經驗。有技術知識積累,企業創新才有堅實基礎。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國際性、階梯式的研發機構,掌握國內外前沿技術。在美國硅谷,建立電氣前沿技術研發中心,為企業技術發展發揮導向領航作用;在上海,建立企業研究院,成立六大專業研究部進行自主創新研究,使產品開發從“跟隨型”向“領先型”發展。公司重獎科技創新有功人員,現在,公司最受尊敬的是科技人員,收入最高的也是科研有功人員,公司醞釀股份重新配置,讓科技“頂尖人才”擁有“恒產”,從而保持他們在公司繼續作貢獻的“恒心”。

四、科技創新企業技術標準明顯提高,部分企業主持或參與了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或修定技術標準決定著行業的技術路線,是現代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最終決定產業和產品發展方向,它影響著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誰掌握了產品標準制定權,誰的技術就成了標準,就掌握了經濟競爭主動權。據調查,溫州企業主持或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定、修定的有100多項產品,其中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和參與行業標準體制修訂60項。德力西電氣有限公司近三年參加13個國家行業標準制定和修訂。浙江華夏閥門有限公司參加國家行業標準制定修訂31項。實踐證明,溫州企業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應該振奮企業的信心和勇氣。

五、科技創新企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高,不斷推出適銷對路的科技新產品許多企業引入國內外先進設備,進行機器換人,采用生產流水線,有的企業產品進入軍工領域,有的生產機械手,生產堅持國際標準,與國際接軌。企業推出適合市場需求的科技產品是科技創新企業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蒼南的天信儀表集團生產的燃氣計量儀表居全國首位,為同行的領頭雁,有1個產品列入國家火炬計劃,有2個產品列入國家重點新產品開發項目。瑞安的嘉利特荏原泵業股份公司,聘用海外5位專家開發新產品,多項成果填補國內空白。蒼南的浙江熊貓乳業集團,2011年與上海交大合作,成立“聯合乳品技術中心”,由張小輝博士牽頭,4位博士3位碩士參加,該中心每年為熊貓集團公司提供2~3種新產品,累計已為公司提供10個新產品,對提升公司市場占有率起到關鍵性作用。蒼南的“鮮八里”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產品進入世界零售巨頭500強。浙江正泰儀器儀表有限責任公司,自2006年以來自主研發新產品200多項,其中列入省級新產品開發計劃并通過驗收59項。浙江中龍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抽油機用三相永磁同步電動機,經省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六、科技創新企業的資產質量普遍良好,具有優良的資本流轉積累機制科技創新企業多數不缺資金,有好多企業沒有銀行貸款,即便有銀行貸款的資產負債率也很低,一般在10%~30%區間。個別、少數企業資產負債率高達70%的,是因為科技產品尚未打開市場銷售時出現,這說明科技創新企業具有良好的資本流轉積累機制。實踐表明,科技創新型企業,無論是企業規模、企業效益、抗風險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制定技術標準能力、企業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企業良好的資本流轉積累機制,都明顯高于其它類企業。實踐證明,抓科技就是抓效益,抓創新就是抓發展;科技創新是打造溫州實體經濟的“升級版”的正確路徑;科技創新,是解決溫州“低、小、散”產業結構的有效途徑。

作者:徐賢俊 單位:溫州木材集團公司

科技創新發展研究:科技查新在科技創新發展中的作用

摘要:文章結合科技查新工作的實際,從為企業選擇合適的科研項目,為企業的成果鑒定、評估、獎勵提供客觀依據,為企業申請專利提供信息支持,以及為企業提供競爭情報服務等四方面闡述了科技查新在科技創新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科技查新;企業;創新;作用

引言

科技查新是科技查新機構以反映查新項目主題內容的查新點為依據,以計算機檢索為主要手段,以獲取相關文獻為檢索目標,運用綜合分析和對比方法,對查新項目的新穎性作出文獻評價的情報咨詢服務。作為科技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科技查新不僅為科研立項,項目的評估、驗收、獎勵,專利申請,技術交易等提供客觀評價依據,而且更應融入企業技術創新的全過程中。隨著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查新工作在科技與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2014年10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9號)中指出:“加強科技信息資源的市場化開發利用,支持發展競爭情報分析、科技查新和文獻檢索等科技信息服務。”進一步明確了科技查新在科技活動工作中的地位??萍疾坑?015年9月11日重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標準《GB/T32003-2015科技查新技術規范》,標志著我國科技查新工作步入了更為規范和健康的軌道。目前,很多企業對科技查新的認識相當有限,尤其是初創的小微企業往往到了科技立項或成果鑒定時,才知道要進行科技查新,而一些大中型企業由于創新的動因主要來自政府的扶持政策,其查新往往也是被動開展,主動將查新納入技術創新過程的企業寥寥無幾。據統計,我國科研項目重復率高達40%,另外60%中與國外重復約占30%左右。脫離查新的盲目創新造成企業大規模重復性投入,增加了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費,提高了企業發展風險。為提升企業和社會對查新重要性的認識,文章將結合實際工作,闡述科技查新在科技創新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1科技查新為企業篩選合適的科研項目

任何一家企業,要想展開科學研究,正確選擇科技項目是關鍵。科技查新可以幫助企業快速了解和分析所屬領域的技術發展態勢,確保企業選擇正確的研究項目。選題是否新穎,是否先進,有無立項的必要,除了依靠一些資深專家,多數企業可以依靠科技查新的功能。項目承擔單位需要通過科技查新對科研項目的新穎性作出判斷,提高申請課題的中標率。例如:武漢**生物制品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3月提出了“生產用血漿的流行病毒快速檢測方法、人纖維蛋白原的制備方法、Cohn'sFⅣ沉淀中白蛋白回收工藝研究、血液制品病毒滅活技術研究、抗結核桿菌感染免疫球蛋白、破傷風免疫安全血漿的制備方法、α1-抗胰蛋白酶的制備方法、血液制品生產中乙醇添加方式的優化”等8個立項查新申請,經過我們與企業技術人員的溝通,對所有8個項目的創新點確定后進行檢索、對比、分析,發現其中“人纖維蛋白原的制備方法”和“Cohn'sFⅣ沉淀中白蛋白回收工藝研究”2個項目的查新點已有相似的研究報道,并有詳細的數據可做參考。查新報告對項目的新穎性予以否定,及時為企業避免重復研究,節省人力、物力的投入提供了決策參考。

2科技查新為企業的成果鑒定、評估、獎勵提供客觀依據

長期以來,科技管理部門在組織科研項目結題驗收及成果相關評價活動中將科技查新報告列入必不可少的提交文件之一,是因為科技查新報告能為科技管理部門在科技成果評價中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提高科技成果鑒定、評估、獎勵的質量和水平。在系列科技成果評價活動中,如果缺乏查新機構提供準確客觀的查新報告,單憑專家組成員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評價結論難免會有失公正、準確。科技成果評價結論的偏頗,既不利于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又不利于成果后續的推廣應用,結果就是導致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開發出的科技成果無人問津甚至不了了之。高質量的查新,結合專家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可最大程度避免上述現象的發生,從而保證科技成果鑒定、評估、轉化、獎勵的科學性、嚴謹性和權威性。通過對武漢市科技查新數據進行統計,2014年申報各級各類科技查新項目1100余項,科技成果鑒定242項,其中企業類127項,約占成果鑒定總數52%;2015年申報各級各類科技查新的項目1000余項,科技成果鑒定285項,其中企業類170項,約占成果鑒定總數的60%,企業主動查新的比例較2014年增加八個百分點。由此可見,科技查新工作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只有通過科技查新與企業技術創新的有機結合,才可以幫助企業順利開發出研究成果。例如:武漢**科技有限公司最初提交的“近紅外光譜結合化學計量學用于植物食用油摻假分析技術的研究”項目查新委托表,其創新點只有一句話即“將近紅外光譜結合化學計量學用于植物食用油摻假分析”,經過查新員對該創新點進行檢索,發現有應用類似技術對食用油真偽及摻雜進行分析的文獻報道。為客觀、真實反映項目成果水平,查新員及時與項目技術人員進行溝通,對其項目的新穎性重新進行分析、評價和建議,將原來簡要的查新點根據項目實際細化為“用化學計量學方法,偏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機(LSSVM)和人工神經網絡(ANN)兩種模型對食用油種類進行鑒別”,最終得出“未見與委托單位集成上述多項技術于植物食用油摻假進行分析相同的報道”的結論,對該成果的水平認定給出了公正客觀的評價依據。

3科技查新為企業申請專利提供信息支持

專利申請已被企業看作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企業要想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不斷開發出屬于自己的專利產品。有些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缺乏專利意識,不懂得通過申請專利來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盲目開發,常常遭遇技術侵權,導致企業損失慘重??萍疾樾拢梢詭椭髽I了解專利背景,及時調整創新方案,避免侵權風險,有效獲得知識產權保護。通常在企業申請專利之前進行科技查新,在科技查新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開展企業專利信息服務,以便更好、更有效地為企業技術創新做好服務。當企業研發出新技術、新工藝或新產品,通過科技查新之后,及時進行專利申請。例如:武漢**橋梁防撞設施工程有限公司的“浮式變截面橋墩防撞裝置”項目提出了“以變截面橋墩外表面作為導向滑道,在通航水位范圍內,浮式防撞體能夠隨著水位變化,自動調整結構尺寸,實現變截面橋墩的防撞保護功能;在浮式防撞體內,設置有可沿橋墩外表面滾動的滾動組件,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減少運動阻力,保護橋梁安全;滾動組件設置有安全銷,當碰撞力達到設定力大小(400噸),安全銷斷裂,滾輪組件退出工作狀態,從而達到保護橋梁作用”等3個查新點,查新員與委托單位技術人員就其創新之處進行了反復多次的溝通,對其新穎性作出了肯定的結論,并提醒該單位應及時申請專利保護,該公司聽取查新建議及時申請了與該項目創新點有關的幾項專利均獲得授權。

4科技查新為企業提供情報信息服務

競爭情報服務是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社會逐漸趨于多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的信息服務活動,是科技咨詢服務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通過對武漢市中小企業的調查發現,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對自己研究領域的競爭情報并不是很了解,只是簡單地借助互聯網搜索引擎獲得一些信息資源,但往往無法得到真正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究其原因,一是信息資源不足,二是沒專業人才。因此,科技查新機構可以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和人員優縶,在發展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利用合法和道德的手段,主動為企業搜集、整理、分析、加工所需要的情報信息資源,為企業領導集團在經營戰略和競爭決策過程中提供有力的情報保障。

5結束語

科技查新在企業從事科研活動、提升自身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地位和作用,其在科研立項、成果評價、知識產權保護等活動中的作用已逐漸被企業認同??萍疾樾虏粌H為企業的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便捷高效獲取信息的途徑,而且為科技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嚴謹化、規范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政府職能部門應引導企業更進一步樹立“要創新,先查新”的意識,鼓勵企業堅持走不斷創新之路,才能使企業在“商場如戰場”的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張文蓮 單位:武漢科學技術情報中心

科技創新發展研究: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對策

1農業科技創新內涵

對農業科技創新問題的研究,首先要深入剖析農業科技創新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對農業創新體系進行系統分析,才能地揭示農業創新過程中的規律,針對農業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地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便使農業科技在農業國際化、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支撐作用。目前,我國很多學者對農業科技創新內涵有較為深刻的認識,高布權[4]認為農業科技創新表述為將農業科技發明應用到農業經濟活動中所引起的農業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吳林海[5]認為農業科技創新實質就是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創造及向現實農業生產力的轉化;王豐等[6]從農業生產方式、經營管理模式和生產工藝等方面創新來解析農業科技創新的內涵,劉春香等[7]則從技術研發、品種改良、資源配置、市場設備、綜合效益等角度認識農業科技創新的內涵。以上學者從不同角度刻畫了農業科技創新的內涵,本質基本上趨于一致,也就是對農業生產要素重新組合,以達到農業效用的最大化。有關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研究,劉愛群等[8]從研究和成果轉化、推廣角度來認識,朱玉春等[9]則強調農村公共服務功能,段莉[10]則認為是網絡關系系統。以上學者對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認識有獨到見解,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的吳敬學研究員則認為,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是一個涉及多部門、跨學科、跨地區的系統工程,以中央政府統籌為主,主攻方向明確、核心支撐突出、布局結構合理、區域分工明確、資源優勢互補、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管理科學、運行高效、研究開發一體的國家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這種見解更為全面和深刻,說明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是復雜和系統工程,應舉全國之力做好農業科技創新工作,農業科技創新不僅僅是農業科技在農業生產經濟中的活動,更是事關國家經濟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大事。

2SWOT分析

SWOT分析框架是1979年由Steiner提出的一種戰略管理分析框架,這種框架是對被分析主體處于內、外部環境下的競爭力態勢分析[11]。SWOT分析是一種較客觀的態勢分析方法,通過調查的形式挖掘與研究對象發展相關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遇(Opportunities)與挑戰(Threats),從而根據找出有利因素以及不利且需要回避的因素,發現問題,調整發展思路,制定發展策略[12]。運用SWOT分析框架對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問題進行分析,就是要對農業產業本身的優勢、劣勢有比較客觀清晰的認識,做到知彼知已、趨利避害,進而把握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問題和外部發展機遇,時刻警惕并化解外部威脅,以便及早發現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根源,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做到有備無患、防患于未然。目前,大多數學者對農業創新問題的研究都是偏重于對存在的不足提出對策,沒有對農業科技創新存在優勢、機遇及挑戰進行深入剖析。因此,運用SWOT分析方法,把握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的機遇,充分發揮優勢,克服不足,化解威脅,做到揚長避短,從而提出合理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對策。

2.1優勢

2.1.1經濟優勢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科技創新又為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和《2011年中國統計年鑒》,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397983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農業增加值40497億元,增長4.3%;耕地面積12172萬hm2,林地面積30590萬hm2,水資源總量30906.4億m3,森林覆蓋率20.36%,內陸水域面積1747萬hm2,草地面積39283萬hm2,海水可養殖面積260萬hm2;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987萬hm2,糧食產量達54641萬t,棉花產量達596.1萬t,油料產量達3230.1萬t。木材總產量8089.6萬m3,飼養牲畜12238.5萬頭,水產品總產量5373.0萬t,農用機械總動力達92780.5萬kW,農村用電量6632.3億kWh,鄉村辦水電站裝機容量5924萬kW。由此可見,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經濟實力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了必備的條件。2.1.2科研優勢一個國家要想在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方面取得長足的發展,農業科研人員及農業科研機構是主要因素。據統計,我國現有農業科研機構1144個,農業科研機構從業人員約9.6萬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3.7萬人,科研管理1萬人,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近70萬,在農業主管部門注冊的種業公司8700家[13]。其中,專門從事農業研究的大學有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沈陽農業大學等高等農業院校,研究所以中國農業科學院為龍頭的農業信息研究所、農業經濟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畜牧獸醫研究所、棉花研究所、草地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及省市地方農業科學研究院所等,為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培養人才和創新提供了支撐?!半s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農業昆蟲學家邱式邦院士、畜牧學專家張子儀院士、作物遺傳育種學家莊巧生院士、核農學家徐冠仁院士、土壤肥料植物營養學家劉更另院士、植物生理學家施教耐院士、農業工程學家陳秉聰院士、土壤與環境微生物學家陳文新院士、農業工程與農業機械化專家曾德超院士、昆蟲生理學家欽俊德院士等農業科技創新領軍人物,以及大批在各自農業科研及農業推廣應用行業的廣大科技人員,他們是科學理論的探索者,是新生產力的推進者,是農業科學知識的擁有者,是農業實用技術的傳播者,對農村經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有 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4],正是他們在農業科技創新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掀起了我國農業科研創新的新篇章。

2.2劣勢

2.2.1理論研究相對薄弱自從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瑟夫?阿羅斯?熊彼特(SchumpeterA.J)最早提出“技術創新”的概念以來,繆爾塞(MueserR)、格溫(GerwinD)、庫姆斯(CoombsR)、施穆克勒(SchmooklerJ)、莫厄里(MoweryD)等國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科技創新進行廣泛的理論研究,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奠定了理論基礎。我國對技術創新的研究始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從介紹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到論述技術創新理論與方法等。在農業科技創新研究方面,理論研究則相對較晚。1993年《上海改革》刊登了“讓農業健步進入市場———各地加快農業走向市場的做法”,這是較早對我國農業走向市場的報道;中國農業大學推廣與創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高啟杰教授從20世紀90年代就進行農業科技創新理論與實驗探索研究,從介紹澳大利亞[15]、德國農業技術[16]創新及推廣到我國農業技術推廣模式的優化[17]等,為農業科技創新理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新世紀以來,周波(2004)、紀紹勤(2005)邢廣智等(2006)、李圣軍等(2007)、李哲敏等(2008)、張正卓(2009)、陳燕娟等(2010)、呂姍等(2011)、張世煌(2011)等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創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進行了系統研究。但總體來說,我國對技術創新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及其模式相對成果較少,與國外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而理論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特別是缺少量化分析研究。理論研究是基礎,只有踏踏實實做好基礎理論研究,再借鑒國外經驗,結合國情,才能探索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2.2.2農業基層從業人員素質相對不高農業的發展一方面需要從事科學理論探索創新高層次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農業基層從業人員,即從事基層的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的科技工作者和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農村勞動力。在我國廣大農村,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市場經濟的調節,特別是城市化建設、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大部分年富力強的年青人在城市、城鎮打工創業。多年來由于勞務輸出力度加大、不少地區出現了大量的“空心村”,留守農村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從事農業生產經濟活動的往往是老人和婦女,只有農忙時年輕人才回家幫一下農活。據《2011年中國統計年鑒》,我國2012年鄉村人口達67113萬人,而全國文盲人數達5466萬人,文盲人群基本在廣大鄉村。廣大農村人口中,除了沒有受過教育的文盲外,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茖W文化知識的匱乏,使農業科技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無從談起,這勢必影響到農業技術推廣和應用?;鶎拥霓r業科技工作者大部分是農村土生土長的,具有一定的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經驗,但理論知識不夠扎實,對新技術、新設備應用能力還有待提高。

2.3機遇

2.3.1政策機遇發展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中央政府對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十分重視,2007年、201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把農業科技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凸顯了農業科技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的引領作用。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特別強調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國家加大農業科研投入,加強農業科研中心創新能力建設,支持農業科技項目,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資金,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提高重要支撐。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農業科技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支撐,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決定力量,要努力明確農業科技創新方向,改善農業科技創新條件,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機制,突出農業科技創新重點。緊緊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的歷史機遇,堅持科教興農戰略,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財政對農業科技的進一步保障,大幅增加農業科技投入,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跨越式發展。2.3.2戰略機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第七篇第二十七章明確提出了堅持自主創新的方針,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國家創新能力建設重點有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等。《農業行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則強調農業科技發展的原動力,如分子生物學、生物組學技術、干細胞技術、轉基因技術、數字農業技術等為農業科技創新孕育新的戰略機遇,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農業科技的財政保障力度將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進步的政策環境將進一步優化,凸顯了農業科技創新戰略地位。

2.4威脅

2.4.1市場風險在國際市場上,目前我國農業市場化尚未完全完成,農業國際化條件相對不太成熟,國際農產品市場必將對我國農產品市場造成巨大的沖擊,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能否經受住考驗,最關鍵的要看其競爭力[18]。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的大多數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弱、質量差、價格低,賣難的問題時常發生,農業市場風險較大[19]。由于主要農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中活勞動投入比重較大、中間生產成本高,而相應的科技水平較低,導致我國主要大宗農產品國內價格明顯高于國際市場,價格競爭處于不利地位[1]。還有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農業從業人員缺乏市場意識、不愿承擔風險,把農產品價格的提高、農民致富的希望都寄托在當地政府上[20]。再者,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往往導致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得不到保障,這勢必會影響農產品的市場競爭。此外,農產品銷售缺乏有效的網絡渠道,出現豐收不增收的現象,也是市場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2.4.2不可持續性威脅《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報告中指出,“十一五”期間,糧食連年增產,總產連續4年保持在5億t以上,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均達到52%,可以說科技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但同時也不可否認,在追求農業高經濟效益或高產量的同時,一部分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化肥、農藥、農膜的大量應用,高投入、高消耗的農業經營模式,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使環境受到污染,農業措施不當使水土流失加劇等,勢必影響到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影響到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更談不上農業科技的創新。

3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對策

中央的政策支持和“十二五”規劃是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戰略機遇,優勢主 要體現在經濟優勢和科研條件方面,但也存在科研創新理論研究相對薄弱、農業基層從業遇人員素質相對不高等問題,同時存在市場風險和不可持續性威脅?,F代農業科技創新對策就要把握好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機遇、發揮優勢、克服不足、化解威脅、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農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從而使我國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3.1國家在科技創新方面應給予政策支持

在先進的工業化國家,創新政策正走向公共政策的中心舞臺[21]?,F代農業科技創新要依靠國家的宏觀政策環境。2007年、201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強調國家加大農業科研投入、支持農業科技項目,這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一是作為國家農業政策落實的農業管理部門,要做好農業科技創新發展規劃,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水平,加大科研專項實施力度,深化農業科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明確重大關鍵攻關技術;二是農業研究部門要充分利用國家的農業政策,積極申報農業科技創新項目,在新品種培育、農業信息化技術和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等領域爭取國家、省、市級立項;三是農業生產經營部門是農業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者,國家應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在財政、稅收、信貸等政策上加大對農業生產經營部門農業科技創新活動的支持,引導農業生產經營部門走上科技創新應用之路。

3.2加強資金投入,為科技創新提供保障

一方面,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要依靠國家財政資金的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帶有公益性質,農業科學的基礎研究、科研專項的實施、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都需要國家財政資金的支持,應該是政府投入為主;另一方面,根據市場經濟的需求,可以吸納社會資金、外資投資農業科技創新事業,以及以優惠政策鼓勵農民組織共同投資,走出一條“多元化投資、共同收益”的農業科技創新新路子,讓公眾參與成為主流[22]。因為農業科技創新是長期積累的過程,農業生產經營部門往往注重短期效益,資金的投入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應以政府投資為主。為保證農業科技創新資金的有效運用,應該成立以政府牽頭的監督機制,保證資金在農業基礎科學研究、農業科技成果應用推廣等方面的合理應用。

3.3健全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公共性、基礎性、公益性等特征,涉及到農業管理、農業研究、農業科技推廣、農業科技應用部門等,必須成立由政府部門牽頭協調、以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為核心、以農業高新技術推廣試驗為基礎,以科技產業效益化為目標、以國家政策支持為保障的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成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中心,選取具有相關優勢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級大型農業龍頭企業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推廣試驗基地。省市級的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新技術推廣試驗基地可參加國家級相應的模式。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系統化建設,必須充分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農業科技創新資源,發揮農業科技人員的聰明才智,加強農業科學的基礎性、原創性研究,調整農業科技創新結構,優化農業推廣、應用及產業化布局,創造良好的農業科技創新政策環境、人才環境。通過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系統化建設,提高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效率。

3.4努力提高基層科技工作者和勞動者素質

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需要一大批從事基層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的科技工作者和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農村勞動力。針對目前素質相對較低情況,要做好以科技培訓和推廣為重點的農村職業教育培訓工作。一方面要做好基層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的科技工作者的再充電、再培訓和再教育工作,特別是對農村土生土長的農業科技人員可以在農業院校或研究機構進行系統化的專業知識再深造學習,提高其科技創新成果應用能力,努力改善和提高基層農業科技人員待遇,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學習環境,使他們能安心投入到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活動中;另一方面要做好對農村農業從業人員的宣傳發動工作,使他們認識到只有科學地運用科技成果,才能給農業帶來更好的收益。對科技成果的運用需要一定的新知識、新技能,要針對農業從業人員的不同特點,舉辦不同的學習培訓活動。有的農民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可以從掃盲開始;對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農民,可以開辦農業技術興趣班,如進行農業信息化教育,教農民學會運用農業信息網站、教農民運用“農業一線通”等聲訊熱線電話、開通手機“農信通”等,使農民掌握現代農業技術,從而不斷提高基層科技工作者和廣大農民的素質。

3.5完善市場機制,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最終的目的是要實現農業產出效益的最大化,所以科技創新要和市場經濟緊密結合起來,科研院所在科技創新方面要走“產、學、研”之路,要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效益。由于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必然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推廣應用后,流通到產品這一環節就要存在一定的風險,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國際市場的競爭加劇,如果不進行科學預測,盲目生產,農產品缺乏競爭力,往往會導致增產不增收的結果。作為農產品的生產者,農業企業或農戶在承擔市場風險方面力量還顯得單薄,所以要完善市場機制,一方面要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組織+農戶”利益共同體農業科技成果應用的創新模式,另一方面要以農產品加工產業為主線,一邊向市場延伸,一邊向農業生產延伸,促進農產品生產、加工的規?;?、產業化、專業化,逐步形成種植、養殖、加工、儲存、運輸、銷售一體化模式[23],進一步提高農業企業或農戶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3.6農業科技創新應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1987年,“世界環境發展委員會”發表了《我們共同的未來》研究報告,挪威首相Brundtland夫人等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可持續發展是在滿足當代人的需要的同時,不損害人類后代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只有實現可持續發展,農業才能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因此農業科技創新的當務之急是使農業增長方式從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型轉向可持續發展型[24]。當前農業科技創新不能忽視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不能以犧牲環境、消費能源為代價,農業科技的創新要體現“生態、低碳、循環經濟”等理念,要用長遠戰略眼光來進行科技創新,農業新技術的應用不能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安全,要大力做好低碳技術產業的創新、以減少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產業,著力突破農產品優良品種重大關鍵技術創新、以提高社會經濟效益,努力打造現代農業節水技術創新、以解決水資源的日益匱乏問題,建立起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及災害預警監測體系技術創新、以提高應對災害的能力,積極研發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預警與控制等技術創新、以給人民生活提供安全保障,要注重現代農業網絡平臺與智能處理技術的創新、以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等。只有通過以上科技創新舉措,才能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促進農業產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目標[25]、經濟目標和生態目標,實現農業科技創新的“社會、經濟、生態”三者的有機統一。

4結語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能力的迅速提高為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撐,2007年、201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為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了戰略機遇。但農業科技創新還存在科研創新理論研究相對薄弱、農業基層從業遇人員素質相對不高等問題,同時存在市場風險和不可持續性威脅。只有國家對科技創新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加強科技創新資金的投入,健全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提高勞動者素質,完善市場機制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以“生態、低碳、循環經濟”等理念創新,才能做到利用機遇、發揮優勢、克服劣勢、化解威脅,才能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才能使我國的農業科技創新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

科技創新發展研究: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難題及對策

我國的農業科研體制比較落后,農業科研體制脫胎于計劃經濟的體制,宏觀管理布局也比較分散,條塊分割,從我國中央到地方,各級的科研院所以及科研機構呈現出各自為政的情況,專業和學科都盡心重復設置,相互之間欠缺合作與交流,最終浪費了有限的科技資源。

農業科技創新發展中農民素質偏低

農業科技成果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農業科技成果只有和農民相結合才能夠真正運用到生產之中,進而真正轉化成為現實的生產力,我國的廣大農民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比較低,運用新技術以及掌握新技術自身的能力也有所欠缺。我國農民自身的文化水平比較低,有一些農民是半文盲或者文盲,還有一部分農民僅僅擁有小學文憑,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中,高學歷的農民很少。很多青少年都為了掙錢而外出打工,這一情況使得農業生產者的整體素質繼續下降。廣大農民對于農業新技術領會的能力以及掌握的能力比較低,這些嚴重阻礙了農民對于農業科技成果進行正確接受、認識以及運用。

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問題的對策

1.農業科技創新發展要改革創新體制

我國是擁有十三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在我國人口組成結構中,農村人口占到了大多數,這一個基本國情已經決定了黨和國家必須要注重發展農村經濟,解決好農民問題、農村問題以及農業問題,這已經成為了黨和國家開展各項工作重點內容,國家領導人已經明確指出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本,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必須要依靠投入、依靠科技、依靠政策,最終還是要依靠科技來對問題進行解決。因此,必須要建立健全新型農業的科技創新體制,在科研機構方面必須要將行政體制所導致的部門分割、學科分割以及地區分割重復設置的局面進行打破,充分利用具有創新優勢的地方科研資源和中央科研資源,進而建立健全一種優勢互補、聯合協作以及合理布局額的面向現代的農業發展思路,健全具有很強國際競爭能力新型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的體制。

2.農業科技創新發展要培養新型農民科研人才隊伍

想要促進農業科技創新發展,要求必須要將農業科研資金投入的機制進行改革,建立起將政府投入作為主導,民間資金積極投入的一種多元化農業科研的投入機制,在保持我國政府對于科研財政撥款這一主體地位的時候,積極制定出相關優惠的政策,鼓勵民間資本和企業對于我國農業科研活動來實施投資。除此之外,還要將現有農業科研人員生活待遇以及科研條件進行改善,保證他們能夠踏踏實實進行科研,與此同時,還要將現有農業教育的機制進行改造,按照新產業需求以及新技術需求,造就一批創新型、高素質農業科研隊伍,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培養一批學科的帶頭人、農業專業技術人才、技術專家以及科技企業家,進而將我國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的能力不斷提升。

結語

本文中,筆者首先從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能力薄弱以及農業科技創新發展中農民素質偏低這兩個方面對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接著又從農業科技創新發展要改革創新體制以及農業科技創新發展要培養新型農民科研人才隊伍這兩個方面對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問題的對策進行了探討。

科技創新發展研究:國防科技基礎研究是國防科技創新發展的基礎

基礎研究的發展來自兩類動力:一類是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與追求,對科學系統自身內部規律認識的不斷拓展與深化;一類是面向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重大需求。國防科技基礎研究的目的在于取得新的軍事技術優勢,為國防科技創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基礎研究會涌現出新概念,進而引起技術和作戰能力的重大變化。美國《國家安全科學技術戰略》認為,技術優勢是美國國家軍事戰略的基礎,保持對美國安全至關重要的那些技術的優勢,對美國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的基礎研究為明天的創新發展奠定基礎。

一、基礎研究概念的演進

(一)線式研究模型

1945年,美國總統科學顧問萬尼瓦爾·布什在一篇題為“科學———無止境的新領域”的文章中,第一次對基礎研究作了簡要說明,提出了科學研究的線式研究模型。按照這一模型,科學研究從基礎性工作到開發是以逐步前進的方式進行的?;A研究被認為是線式模型中的第一步。線式研究模型可表示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先期技術開發,線式模型曾對基礎研究有過許多定義,如“基礎研究是對現象和可觀測事實的基本見解,沒有針對工藝或產品的具體應用,”“基礎研究是以不考慮實際結果的方式進行的”等等。

線式研究模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首先在美國形成并發展起來,成為當時研究部門的工作模式。在諸如“曼哈頓計劃”等成功經驗的推動下,美國國家實驗室和政府研究機構依靠大量預算繁榮起來,研究教育系統得到長足發展,大學入學人數增加,為工業界研究實驗室培養了大量人才。

(二)統一體研究模型

隨著全球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學研究的線式前進模式受到挑戰。由于政府用于基礎研究的預算不斷削減,工業界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也大幅度減少,為獲得最大的經濟和軍事利益,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被逐步結合起來,使得研究進程從線式接續變為相互連接的統一體。在統一體模型中,研究過程的各個階段交織在一起,相互作用,而不是孤立地進行?;A研究既可以作為沒有預定應用目標的基礎探索性工作進行,也可以是為了解決產品開發過程中新出現的問題進行的應用性基礎研究。

1997年,美國《研究與發展》雜志對4000名研究人員進行了“基礎研究調查”。被調查人員中,67-3%的人把基礎研究最關鍵的因素定義為了解科學原理或現象的工作。另外的17.1%的人認為,基礎研究是為將來的發展建立基礎。這種認識支持了把各個研究階段集成為統一體模型,而不是孤立地進行。基礎研究以兩種方式歸入統一體,即探索性基礎研究和應用性基礎研究。探索性基礎研究或純基礎研究———應用領域尚不清楚,不產生直接效益,其任務是探索客觀事物的基本規律,發現新原理,提出新理論。這種研究對于長期的技術和經濟繁榮都非常重要;應用性或針對性基礎研究屬于工程技術科學的范疇,任務是針對生產實踐中提出的科學技術問題進行理論探索與實驗研究,或者運用基礎科學理論為解決某一類工程技術領域中的普遍性問題提供理論和實驗依據??傊A研究不管是探索性的還是應用性的,都為研究過程奠定長期的基礎,是推動研究工作前進的車輪。必須對基礎研究進行穩定持久的投資,才能確保今天進行的研究能給將來的技術和經濟提供足夠的安全性。

二、國防科技基礎研究是國家基礎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防科技基礎研究屬于應用性基礎研究一類,是以軍事應用為目的進行的探索新思想、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新材料的科學研究活動,為解決武器裝備研制的技術問題提供基本知識。國防科技基礎研究一是著眼于現有軍事系統需求的“漸進式”研究,二是為滿足未來國防需求的革命性研究,前者逐步提高技術發展水平,后者則為突破性創新和形成能力奠定基礎。

1997年4月9日,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五所大學的校長,聯名提出“關于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綱要)中加強國防科技基礎研究的建議書》”,得到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17名院士的附議。專家們認為:國不可一日無防,國防不可一日無科學技術。發達國家國防科學技術發展的歷程,以及我國“兩彈一星”研制的成功經驗表明,國防科技基礎研究不僅是整個國家基礎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武器系統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新技術,導致武器裝備發生質的變化,直至引發軍事技術革命的動力,同時還是發展我國國防科學技術的基石和源泉。國防科技基礎研究不僅具有一般基礎研究的許多共性,還具有一般基礎研究不具備的獨有特性,如由于高、精、尖武器體系間的激烈對抗性導致國防科技基礎研究的先進性、緊迫性和針對性,多學科領域的綜合性,以及保證國家安全帶來的保密性等。這些特性決定了國防科技基礎研究,是國家基礎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基礎研究涉及各個學科領域,擁有廣泛而深厚的探索性和應用性基礎研究成果,這些成果為國防科技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知識基礎,是發展國防科技不可缺少的條件。國內外武器裝備發展,特別是我國“兩彈一星”研制的成功經驗,都證明了國家基礎研究對國防科技發展的重要作用。

三、國防科技基礎研究是武器裝備發展的先導

基礎研究的實質是探索未知,往往是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的努力,研究工作才見成果或有所突破,其潛力才能供軍事應用。盡管有時某種研究工作的成果可以從實驗室直接轉化為戰場使用的防務系統而顯示其效果,但是多數基礎研究成果是漸進成果,革命性的突破是罕見的,但一旦突破,卻十分有價值。

歷史上,基礎研究的突破導致新的軍事裝備的例子很多。例如,激光器就是由美國國防部資助的“三軍聯合電子學計劃”的“分子光譜學”研究引發出來的。今天,各種類型的激光器已用于測距儀、機載掃雷器,通信系統以及其它軍事裝備和軍事訓練,而且其應用范圍還在擴大。盡管如此,激光器方面的研究目前還在繼續,并不斷取得重大突破。

技術上占優勢的軍事力量的發展和維持,無不依賴于一個持續而有成效的國防科技基礎研究計劃。耐高溫發動機材料、視頻成像、激光器、信息處理及全球定位等技術的發展,都是長期堅持基礎研究取得的成果。從研究到投入戰場應用的時間,一般需要7~20年時間,當然,這要根據科學發現的性質而定。然而,在諸如軟件、理論模型和新工藝這樣一些領域(特別是微電子材料和軟件),有可能在不到7年的時間內,就轉移到已制造或已部署的系統中提供近期效益。美國國防部基礎研究最近取得的能帶來遠期和近期軍事效益的成就近50項。這些成就全面反映了基礎研究對軍事力量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四、關于加強綜合性國防科技基礎研究的建議

制訂國防科技基礎研究計劃,確定政策和加強基礎研究投入,必將大大推動我國國防科技基礎研究的發展。在加快重點武器裝備研制步伐,加強預研成果向現代戰斗力轉化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國防科技基礎研究,也為穩定國防科技基礎研究隊伍,增強國防科技發展后勁提供了新的契機。

1997年5月,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召開了國防科技基礎研究專題研討會。到會的100余位科技專家(包括34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認為,《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中第十二項重點任務的規劃《若干重要基本理論和研究》之所以成功,在于當時很好地瞄準了發展“兩彈一星”中的重大科學問題。因此,許多同志都希望今天的國家基礎研究計劃或國防科技基礎研究計劃,也應瞄準新時期對國家安全有重大影響的科學問題,全面瞄準在戰略層次上對基礎研究的需求。

1.開展國防科技基礎研究的戰略和指導思想

開展國防科技基礎研究,我們應堅持1989年制訂的《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綱要(1990~2000~2020)》確立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發展戰略,即:“發展基礎性研究,必須立足我國國情,注意與社會、經濟和科技進步協調發展。作為一個大國,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不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水準,僅靠技術引進,不可能從根本上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更談不上在某些方面有所創造,有所建樹,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因此,一定要有自己的科學研究隊伍。但是,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的基礎性研究規模又必須與國力相適應,發展重點和選題首先要考慮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否則,也不可能保證基礎性研究穩定發展?!?

“根據我國國情、國力和基礎性研究的現狀,面向未來發展,結合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我國發展中長期基礎性研究的基本指導思想是:大力提高科學研究人員的素質和水平,不斷增強解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中重大問題的科學能力和提高綜合國力,為開拓和發展技術產業奠定科學和人才基礎,在主要的學科領域能跟上世界科學發展的步伐,在一些基礎較好的領域,有所創造,有所建樹,使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繼續做出貢獻。

國防科工委在長期的國防科技預研工作中,深感基礎研究工作對武器裝備發展的重要作用。在已建立并逐步完善的國防科技預研體制中,設立了基礎研究基金,其研究內容大多來自重點武器項目發展的需求,為解決產品開發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應用性基礎研究,即遵循科學研究統一體模型的原則,組織開展研究工作。“兩彈一星”和其它大型武器的研制都采用了這種行之有效的方式。長期以來,國防科技應用基礎研究費用是由國防科技預研資金支持的,投資強度受到限制,基本上屬于一般項目。基礎研究的投資力度不夠,削弱了基礎研究力量和設備更新,影響了基礎研究的進度和成果,不利于為21世紀國防科技的發展提供創新的活力和發展后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日韩av综合在线观看| 大胆gogo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国产| 五十路丰满中年熟女中出|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的免费阅读 | 我国产码在线观看av哈哈哈网站|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 免费大片黄国产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超碰成人人人做人人爽| 看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美女脱了内裤打开腿让男人戳 |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中文字幕|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色狠狠久久av五月综合|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 国产好大好硬好爽免费不卡| 精品人体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亚洲加勒比无码一区二区|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美女| 美丽人妻在夫前被黑人|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亚洲中文无码av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内射最近更新|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青楼妓女禁脔道具调教sm| 日本公与熄乱理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一二三四在线视频社区8|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