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9 05:16: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淺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風險管理是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最主要的任務之一。針對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效果不佳的問題,結合我國現實需要,提出利用加強城市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措施,為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操作風險
自商業銀行產生,風險就與之相伴、形影不離。隨著銀行業務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銀行業風險也呈現出復雜多變的特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銀行業則是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對金融風險的重視和認識的加深,國際銀行風險管理的內涵和理念不斷深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中國是處于轉型過程中的發展中國家,外部經濟環境較為復雜,銀行業發展還很不成熟,風險的表現形式更為特殊,這對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城市商業銀行的本質與風險類型
(一)城市商業銀行的本質
商業銀行有四大本質特征:一是商業性。商業銀行要追求盈利。二是風險性。既有資金的損失風險,又有相關人員的責任風險。三是服務性。商業銀行作為社會第三產業,服務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眾。四是關聯性。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商業銀行辦得如何,不僅是自身的問題,更會對經濟社會產生直接和深刻的影響,也是社會問題。因此,商業銀行的貸款投放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發揮著直接主導作用,貸款投向哪里,其他生產要素就會隨之向哪里聚集,由此便形成社會產業結構,對社會生活產生影響。商業銀行的發展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其“四性”的本質特征。
(二)城市商業銀行的風險類型
銀行風險是指由于種種不確定因素使銀行在從事資金融通過程中所取得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從而蒙受損失或獲得額外收益的可能性。其表現形式有: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鑒于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巨額不良債權(不良貸款和應收未收利息),以及銀行內部違規操作、過度投機和大案要案的層出不窮,我國銀行業面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和操作風險三個方面。
二、我國城市商業銀行三大風險的定義及其特征
(一)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借款人因為各種原因不能足額、按時償還商業銀行的貸款從而使貸款資金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信貸風險的管理工作包括風險的計量、分散、轉移、補償等內容,其中以信用評級為前提的信用風險計量是信貸風險管理整體工作的基礎。隨著金融的全球化趨勢及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加劇,各國銀行和投資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風險的挑戰,因此,認識信貸風險首先應該認識影響銀行信貸風險的因素。信貸風險是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的函數。外部因素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動或是自然災害等銀行無法避免的因素;內部因素是商業銀行對待信貸風險的態度,這類因素體現在其貸款政策、信用分析和貸款監管的質量之中。
(二)利率風險
自1952年至70年代末,我國本幣利率始終是管制利率,但管制利率并不等于利率的永恒不變。當政府調整利率政策時,依然存在利率風險的可能。然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利率頻繁調整,如上世紀末央行連續8次下調利率。2007年不到一年時間,央行已經連續5次上調利率。同時政府對銀行的一些特殊政策規定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極大的利率風險。由于我國各商業銀行缺乏對中央銀行利率政策的準確預期,更不能根據中央銀行利率政策的變動走勢適時調整自身資產負債結構,以致資產負債結構嚴重失衡,在利率調整時遭受損失,國內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失衡問題十分突出。首先,在總量結構上,資產與負債總量之間沒有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存在存差和借差缺口過大等問題,受限于資金運用權限的限制,大量資金積壓,承受著利率調整的風險;其次,在期限結構上,資產與負債結構在期限結構上沒有建立合理的配比關系,如以短期存款支持長期貸款或以長期存款支持短期貸款。
(三)操作風險
近年來,國際和國內銀行業操作風險事件頻發,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防范操作風險仍然是擺在銀行業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而緊迫的課題。筆者給操作風險下的定義是:操作風險是與銀行業務操作相聯系的風險,它是指由于以不當或不足的方式操作業務或外部事件而對銀行業務帶來負面影響的可能性,操作風險的內涵是動態的,銀行許多新的風險會不斷歸并其中。操作風險主要來源于銀行的日常營運.大多是在銀行可控范圍內的內產生風險,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大多由外部原因引發。每個銀行都有其自身、
獨立的和獨特的操作環境,必須考慮銀行具體情況來對操作風險進行分析,這是操作風險的關鍵特征。
三、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加強風險管理的措施
(一)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
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是商業銀行實現有效風險管理的基礎保障。我國商業銀行需要采取多種方法加強風險管理知識教育,樹立“全面風險管理、全員風險管理”的理念,讓員工充分認識商業銀行風險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和風險管理的持久性,真正理解商業銀行能夠識別、監測、度量和控制風險,但不能回避風險,商業銀行能夠通過主動的風險管理來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平衡。同時要全面培育健康的風險管理文化,實現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目標由“管住風險”向“為股東創造價值”過渡,推行涵蓋事前預測、事中控控制和事后處置的全過程風險管理行為,將其貫穿到所有員工和所有業務中去,建立良好的風險控制文化,形成風險控制的文化氛圍、風險防范的道德評價和職業環境。
(二)構建商業銀行內部評級體系
關于內部評級體系的建設,我國商業銀行在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的同時,還應堅持三條基本原則:一是配套建設原則。新資本協議所要求的內部評級法不是簡單地開發一套評級系統,而要將內部評級方法和系統工具切實運用到業務流程中去,使之發揮決策支持作用,所以irb實施過程中應堅持管理制度與系統平臺同步推進、配套建設的原則。二是自主開發原則。盡管巴塞爾協議將內部評級法作為資本監管的主要方式,但就內部評級體系而言,它首先是銀行從事風險管理的一項工具,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特定性。內部評級體系只有與銀行自身業務特點相匹配,才能發揮風險指引的作用。因此,具備條件的銀行應立足于自主研發,同時輔之以外部技術支持。三是持續優化原則。隨著銀行業務不斷豐富和發展,信用風險的范圍和特點也在發生變化,對內部評級體系必須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以適應日益提高的風險管理要求。為此,銀行應配備一支專業化隊伍和專門的機構,負責內部評級體系的運行、維護、升級和創新。建立起適合國情的內部評級體系,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完善。
(三)建立科學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式;
信用風險管理要是能夠有效地被執行,除了制定適當的信用風險管理的政策與適時監督銀行整體的風險外,更為積極的一種方法就是促使信用風險管理的理念深植于商業銀行的組織文化中。同時要建立科學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首先要建立起全面的風險管理的模式。其次要構建完整獨立的、縱向式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還要完善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統及有效的交流渠道,要使信息系統的開發具有前瞻性和連續性,使信息系統能夠涵蓋銀行所有的業務活動,并具有準確性和一致性,充分滿足銀行風險管理的需求。另外建立社會信用體系也是一種使守信者受到鼓勵。失信者付出代價,保證市場經濟的公平和效率的有效方法。
(四)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中央銀行在保護存款人利益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資金援助、監管、接管、破產、清算等。但這些措施對保護存款人利益而言是間接的,即首先保護商業銀行功能,在此前提下保護存款人本息安全。同時,這些措施有許多負效應,缺乏對存款人利益的實質保護,防止擠兌的效果差,而保護存款人利益對穩定金融體系又至關重要,因此,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后,美國率先建立起存款保險制度。實踐證明,該制度在保護存款人利益、增強公眾對銀行業的信心、防止擠兌和連鎖破產、穩定金融體系方面有中央銀行不可替代的作用。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地區)先后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存款保險制度。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優勝劣汰機制必將在金融領域發揮作用,個別經營不善的銀行完全可能在競爭中被淘汰,并由此給存款人造成損失,引發全局性或區域性金融風波。在當前我國金融業高風險情況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非常必要,刻不容緩。
(五)建立完善的操作風險控制機制
首先要根據操作風險決策層對操作風險定義,深入分析引起操作風險的原因,識別各業務線和管理環節可能存在的操作風險種類和風險點,評估其可能的影響并明確風險標志。根據全行風險管理能力和風險偏好,對已經識別的風險,決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來控制和轉移這些風險,或決定是否承擔這些風險。并根據操作風險信息,選擇適當的模型進行風險計量,或根據《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和上述風險決策支持系統,采用相應的方法和模型對操作風險進行模擬和度量,計提操作風險資本金。其次開發和應用相應的緩解和管理系統和模型,這樣決策層和管理層可以較全面地把握操作風險基本情況,及時調整和轉換風險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同時為了使決策層及時發現和糾正風險管理上的漏洞,
并控制操作風險發生頻率,減少損失,應對操作風險狀況和操作風險程度實行實時監控,并設置相關的、系列的監控指標來反映操作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總之,當前商業銀行的風險趨于全球化、多樣化、復雜化,這就需要我們順應風險管理的新趨勢,構建更合理和完善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采取適時而進的新方法,積極度量風險,科學管理風險,合理承擔風險,才能獲取與之相匹配的收益回報。
【論文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風險管理
【論文摘要】中小企業發展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和發展的主要動力,中小企業的信貸市場也將成為新興市場,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將成為商業銀行的戰略選擇。但對中小企業的信貸融資也由于其自身和市場的一些特點,商業銀行在擴展業務的同時,對其信貸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1我國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現狀
近幾年,我國中小企業的經濟貢獻度持續上升,工業總產值占比已增至82%左右,而銀行信貸的比例基本維持在5%左右,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成本高昂的現狀未得到實質性解決。對于小企業貸款,政府雖推動力度不小,但商業銀行的響應有限。目前,商業銀行在發放中小企業貸款時,仍然顯得過于保守。中小企業貸款基本上以抵押為主,同時,抵押貸款存在周期長、費用高的問題。
2商業銀行現行中小企業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正是基于中小企業信貸違約風險高的特點,導致了銀行對其業務開展的謹慎,從而發展緩慢。也存在了巨大的問題。(1),信貸準人政策缺乏靈活性。銀行偏重對大規模企業的信貸融資,大部分中小企業不論優劣,只因規模問題而直接被銀行融資拒之門外。(2).信貨授權高度集中。審查程序繁瑣,這種授權方式顯然不能適應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時間急”的特點。(3),激勵機制和管理考核不合理。銀行內部并未能形成有效的企業估價體系,僅憑領導決定制的“關系貸款”,這也挫傷了業務人員的開展業務的積極性。
3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對策
3.1改進銀行體系內部信息不對稱
調整總、分行之間的權責關系,將信貸準人決策權限適當下放,將權限主要集中在地級分行,對于部分經濟發展程度較高、信貸管理水平高的地區,適當下放到縣級支行,并且建立中小企業的征信體系,信息共享。改革對職能部門和客戶經理的激勵與風險考核機制。職能部門和客戶經理作為銀行與中小企業信貸關系的橋梁,對于信息產生與傳遞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他們本身的信息影響到銀行管理者對他們的使用抉擇,同時也影響到企業的貸款申請抉擇。另一方面,他們對銀行與中小企業的信息理解與傳遞將影響到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的博弈矩陣。在信貸經營管理中,應充分發揮他們的這一作用。
3.2調整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的關系
采取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差別化信貸準人政策。第一,適當降低或取消信貸準人政策中對信用等級、企業規模的要求,將對具體信貸風險的考量集中在信貸調查、信貸審批環節,避免優質的中小企業客戶流失。第二,對不同產品以及不同的貸款條件實行差別化授權。大額業務及風險度高的貸款產品審批決策權應適當集中,對中小企業客戶中等以下額度、風險度相對不高的貸款,審批決策權應適當分散到基層機構和信貸人員。第三,改革現有中小企業信貸準人標準體系。對中小企業貸款準人,可綜合考慮如下因素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環保政策要求,技術水平先進,具有一定經濟規模,成長性好產品競爭力強、市場潛力大企業內部組織結構清晰合理,經營者素質好,領導班子能力強,管理規范的企業。
3.3建立高效合理的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模式
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主要表現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涉及到具體的授信業務流程中的三個方面分別為:客戶選擇、貸款定價、制度建設。構建科學高效的授信風險管理模式的目的。就是耍從根本上解決商業銀行的“惜貸”問題,使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得到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1)中小企業授信風險控制思路
首先,建立以數學概率論為理論基礎的中小企業授信風險控制思路。通過度量和規劃目標客戶違約概率、違約風險暴露和違約損失率,估計和控制全行中小企業資產組合的整體不良率。其次,通過制定規范化的風險評判指標,實現授信評審批量化、工廠化和標準化操作,以適應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對效率的要求。
(2)中小企業授信風險管理體系
中小企業授信風險管理體系就是要覆蓋所有影響授信業務目標實現和可能造成風險隱患的因素,包括流程、產品、客戶、團隊、制度等方面,從總部層面的戰略規劃和資源分配,到各業務單位的市場開拓和產品管理,風險都應得到有效控制。1)組織框架。商業銀行成立專業化的中小企業信貸事業部,打造專業化的中小企業信貸市場開發、信貸風險管理團隊,是解決中小企業銀行信貸融資難的有效途徑之一。2)制度體系。確立以授信準則為核心的制度體系,主要由目標市場標準、客戶標準、授信標準三部分組成。
(3)風險管理技術
風險管理技術是中小企業授信管理的核心技術,它是標準化作業、流程化審批的基礎,是授信管理的量化指標,同時也是保證中小企業授信業效率的前提條件。主要由以下九種技術組成:1)行業篩選技術。建立由行業規模、公司人數、發展能力、與大公司關聯性、銀行獲利潛能為主要打分項目的行業篩選指標體系。2)客戶篩選技術。結合國內外最好的實踐總結,針對客戶所處行業類別,確立客戶選擇標準、選擇程序以降低風險。3)授信額度測算技術。通過客戶選擇標準的篩選,合格的客戶將使用授信標準來確定價格、期限、貸款方式和信貸產品結構。4)資產組合管理技術。主要包括客戶授信標準組合管理、客戶信用等級組合管理、客戶規模等級組合管理、客戶行業分布組合管理、授信標準例外情況組合管理。5)風險定價技術。以數學概率論為理論基礎,確立基于客戶違約概率、違約風險暴露和違約損失率基礎之上的風險定價技術,估計和控制全行中小企業資產組合的整體不良率。6)風險計量技術。以客戶信用等級為依據確定違約損失率指標,通過與擔保違約損失率、產品風險暴露度指標的組合得出預期損失率指標,該指標是產品定價、風險撥備的主要依據。
論文關健詞:新協議 風險管理 審計改革方法
論文摘要:新的巴塞爾資本協議確立以來,協議明確了商業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的方向。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審計要適應新的經濟環境和要求,不斷改進標準、完善制度、提高人員素質,從而為商業銀行金融行為提供更好的風險管理意見和方法服務。
一、巴塞爾新資本協議
1、協議的確立,巴塞爾銀行監督委員會在1999年6月,公布了“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征求意見稿)”,協議在廣泛的征求意見過程中多次修改,最后于2004年6月公布正式稿,委員會規定從2006年底開始在成員國開始推行。新協議由三大主題組成,分別從資金管理人和風險管理人角度、監管人角度以及投資人角度對銀行風險的內涵、計量方法以及風險防范方式等,作出了建議和規范方法的要求。
2、協議中的三大主題含義:
第一主題: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資金管理者和風險管理者角度)。新協議將銀行風險的進行了劃分,確定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三方面,并為計量風險提供了多種備選方案。
第二主題: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監管者角度)。這部分內容是第一次納人協議框架。新協議認為,為了促使銀行的資本狀況與總體風險相適應,監管當局應該考慮銀行的風險化解能力、風險管理能力、所面對市場的性質、收益的穩定性與有效性等因素,全面判斷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是否達到應對市場風險的要求,在商業銀行的資本水平較低時,監管當局要及時對銀行進行必要的干預。
第三主題:市場約束(投資者角度)。它是目前公司治理結構研究重大進展的體現,其作用在于進一步強化資本監管和促進銀行體系運作中的安全與穩固。新協議明確了市場有迫使銀行合理地分配資金及控制風險的作用,市場中的盈虧機制可以促使銀行保持充足的資本水平,支持監管當局更有效地工作。
二、風險管理審計的概念及現實意義
1,概念
風險管理審計是指:企業內部審計部門采取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評估企業風險管理系統的風險識別、分析、評價、管理和處理能力等內容的內部審核活。風險管理審計作用是,通過對企業的風險管理、控制及監督過程進行評價,進而提高經營過程的效率。
2、實施風險管理審計在銀行中的現實意義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風險管理審計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幫助風險監管者防范風險。風險監管部門的任務是根據實際要求,制定防范風險發生的制度和監管執行這些制度。銀行內部審計實施的風險管理審計,是要求審計從第三方的角度,對銀行面臨的操作風險進行重新審核,客觀地評價風險防范系統的正確性,使風險因素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這彌補了風險監管者在制度實施過程中的不足。
(2)風險管理審計可以增強防范制度的執行力度。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制和監管、稽核制度執行徹底,是形成經營風險的一個因素。風險管理審計可以評價和檢查風險應對方法的執行情況,通過審計風險防范實施的過程,確定制度、措施是否被執行,執行的力度如何等,從而起到加強防范風險措施執行的目的。
(3)風險管理審計通過“干預性”方式減少銀行內部的操作風險,體現“增值”功能。內部審計是風險管理的獨立防線,它并不直接參與風險管理系統的建立和執行,而是對已有風險管理實施再監督,它完全可以促進風險管理的有效實施,另外對操作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協調、管理,提出控制風險的有效建議,是風險管理增值的另一體現。
三、新巴塞爾資本協議下,風險管理審計應當采取以下措施來更好的為銀行服務
1、以協議為基礎,根據自身的情況完善相應的風險管理審計部門和制度。銀行內部審計部門要正確認識風險管理審計,在商業銀行經營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審計部門。針對新巴塞爾協議中提出的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風險種類和范圍,制定適應自身的風險管理審計方向。經營中,每個商業銀行的業務重點不同,其經營中面對的風險也就不同,所以各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也不盡相同,內部審計部門要能夠從自身出發制定符合自己銀行的風險管理審計辦法和制度。
2、完善風險管理審計的具體實施標準、方法。完善評價標準體系,可以利用新巴塞爾資本協議作為基礎,參考借鑒美國、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中教訓,研究調整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審計標準。建立風險管理審計方法要本著“銜接”、“配套”、“務實”的原則,既要注意與風險管理相結合,也要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3、工作中做好風險管理審計的新方法研究和探索。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更新審計技術和方法,是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的重要保證。商業銀行,應鼓勵內部審計人員以新協議中風險管理方面的內容為基礎,結合自己銀行的情況,創新審計技術方法并加以實施。另外,在完善風險管理審計方法時,特別要注重探索完善審計抽樣、內控測評、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實施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術產。增強審計人員與風險管理人員的溝通,以增強審計方法的實用性、指導性和前瞻性。
四、總結
新巴塞爾資本協議的確立說明全世界的金融也在朝著一體化方向發展,這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必然結果。在金融行業中,商業銀行的地位比較特殊,它是金融的基礎,它處在金融行業的最前端。金融危機的教訓告訴我們,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經營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作為風險管理的監督者,風險管理審計體系又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補充。
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審計,應當在實施中:結合新巴塞爾資本協議,把握世界金融風險管理方向;結合自身風險管理特點,因地制宜的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審計制度,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使審計為風險管理服務。
論文摘要:商業銀行的核心能力是風險管理能力,商業銀行是否愿意承擔風險是否能夠妥善管理風險,將決定商業銀行的盈虧和生死。因此,商業銀行要確保安全經營、獲取最大利潤,風險管理刻不容緩。試圖通過對風險管理一般原則的分析,探討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方向和基本方法。
論文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一、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和要求
在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可以分為兩部分,從商業銀行內部看,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是通過建立嚴格的內控制度和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最大限度的防范風險和確保銀行業務的健康發展,從而實現銀行股東價值的最大化從商業銀行外部看,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加強商業銀行監管,進行金融體系的改革和完善,從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為了實現風險管理的基本任務,盡快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必須滿足四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適應業務發展要求。風險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確保業務發展健康和持續。不顧風險的發展和不顧發展的“零風險都是不對的,風險管理并不是杜絕風險,而是在資本配比的范圍內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合理匹配。
第二,要適應外部監管要求。隨著銀行業的不斷發展,外部監管越來越嚴格。外部監管對商業銀行來說,是合規經營的外在力量,也是加強風險控制的內在需求。
第三,要適應業務流程再造的要求。風險管理發揮應有的作用,重要的一點是有科學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而風險管理的組織模式又是以商業銀行的業務流程為基礎的。今后商業銀行將按照各自的業務特點圍繞盈利中心進行業務流程的再造相應地風險管理組織模式也要適應這一變化的要求,只有這樣,風險管理才能實現與業務的緊密結合。
第四,要適應國際先進銀行風險管理發展趨向的要求。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產生時間還很短,與國際先進銀行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必須緊跟國際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及時掌握銀行風險管理的先進技術和理念,以適應日益激烈的競爭需要。
二、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一般原則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是銀行業務發展和人們對金融風險認識不斷加深的產物。商業銀行從產生至今,其風險管理經歷了資產業務的風險管理;負債業務風險管理;資產負債業務風險管理;表外業務風險管理等階段。其管理范圍逐步擴大,管理方法日益科學。2001年巴塞爾委員會公布了《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征求意見稿(第二稿),至此,西方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和金融監管理論已經基本完善,國際銀行界相對完整的風險管理原則體系基本形成。《新巴塞爾協議》的基本原則集中體現了如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信用風險是銀行經營中面臨的主要風險,但新協議開始重視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影響及其產生的破壞力,并在資本充足率的計算公式中,分母由原來單純反映信用風險的加權資產加上了反映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內容;
(二)堅持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的監管思路,在新協議中,保留了對資本的定義及資本充足率為8%的最低要求。同時,新協議放棄了1988年協議單一化的監管框架,銀行和監管當局可以根據業務的復雜程度、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靈活選擇使用,允許銀行選擇內、外部評級等;
(三)充分肯定了市場具有迫使銀行有效而合理分配資金和控制風險的作用,強化信息披露和市場約束。在新資本協議中,對銀行的資本結構、風險狀況、資本充足狀況等關鍵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
三、中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為了化解銀行信用風險,我國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不僅按照《巴賽爾協的規定計算風險資產、補充資本金,還運用較傳統的信用風險度量法,由信貸主管人員在分析借款企業財務報表和近期往來結算記錄后進行信貸決策,并采取較先進的以風險度為依據的貸款五級分類法對銀行的信貸資產進行分類管理。但多方面的管理措施并沒有大幅度降低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造成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效果不顯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在風險管理體制方面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是計劃經濟體制,大財政、小銀行是金融的基本格局,銀行制度則以高度集中計劃管理和行政約束為主要特征。經過多年改革,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我國現代商業銀行制度還未真正確立,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不但使得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基礎薄弱,而且也嚴重制約了國有商業銀行的發展。
2.在組織管理體系方面
盡管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實施了審貸分離制度,客戶經理部負責發放貸款,信用風險管理部負責審查貸款,通過信用風險管理部不直接接觸貸款客戶來回避貸款風險。但與國外相比,國內商業銀行的信貸部門和貸款復核部門之間不獨立,受外界干擾較多,獨立性原則在工作中體現不夠,而且部門之間、崗位之間普遍存在界面不清、職責不明現象。
3.在風險管理工具及技術方面
目前的國際金融市場上,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層出不窮,金融創新業務在銀行業務中占據著越來越大的比重,隨著金融風險與市場不確定性的增強,銀行風險管理也變得日趨復雜。國內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上雖然有所改進,但仍遠遠適應不了現實的需要,尤其是在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信用風險管理方面。
四、中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完善
風險管理體制改革要遵循全面風險管理原則,建立全員參與,對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在內的各類風險、各業務品種、各業務流程,能夠在微觀層面和銀行整體層面實施有效管理的風險管理體系;還要遵循風險管理相對獨立性原則,風險承擔與風險監控分離,風險管理體系與業務經營體系保持相對獨立,建立垂直化管理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同時,要提高風險管理的效率,按照提高市場響應能力、加強內部風險控制、符合外部監管要求的原則,梳理和優化相關業務流程。具體說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探究、實踐:
1.優化風險管理文化
風險管理文化是風險管理體系的靈魂,有效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必須以先進風險管理文化培育為先導。只有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才能使風險管理機制有效發揮作用,才能使政策和制度得以貫徹落實,才能讓風險管理技術變得靈活而不致僵化,才能讓每一位員工發揮風險管理的能動作用。讓整個銀行更新觀念和認識,統一思想和步調,為科學風險管理體制機制的建立和有效運行做好思想和輿論準備,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能動參與風險管理。
2.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
一般來說,風險管理體系應該包括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政策體系、決策體系、評價體系等內容。(1)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應從兩個層面進行調整:一是要適應商業銀行股權結構變化,逐步建立董事會領導下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董事會是銀行經營管理的最高決策機構,在董事會之下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作為銀行風險管理戰略、政策的最高審議機構;二是在風險管理的執行層面,改變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實現風險管理橫向延伸、縱向管理,在矩陣式管理的基礎上實現管理過程的扁平化。(2)風險管理政策體系。一是以銀行的風險偏好為基礎進一步完善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政策體系。銀行要在承擔風險的水平和收益期望及對風險的容忍水平一致的前提下,體現銀行總體和各個業務單元承擔風險的性質和水平。二是建立一個完整的風險管理政策體系。該體系應涵蓋所有的業務領域,每個業務部門和地區都必須執行。同時,風險管理政策體系又要體現分類管理和因地制宜的差別化原則,針對不同業務和地區的特點,在風險管理方面要區別對待。(3)風險管理決策體系。風險管理決策體系的核心是堅持公正和透明原則。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建立了客戶評價、風險授權和授信、審貸分離、集體審貸等一系列信貸風險管理制度,有效地防范了逆向選擇風險。需要指出的是,科學的決策體系不可能杜絕所有的風險,但可以通過決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杜絕‘反程序”操作,實現決策水平的提升。(4)風險管理評價體系。風險管理政策制度要適應業務發展和變化的需要,就必須建立風險管理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要以風險和收益的量化為基礎。目前,要以資產質量和資本回報率為主要內容,降低不良資產的比率,提高資本回報率。
3.努力提高風險管理的技術水平
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掌握先進的風險度量技術是目前商業銀行提高風險管理的技術水平的關鍵。提高風險管理技術水平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業務和風險管理過程的不同階段對風險管理工具和技術的需要也是不同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風險管理的整體效果不取決于任何先進的風險管理工具的單獨使用,而是所有風險管理技術綜合運用的結果。
4.要在宏觀和微觀層面建立風險管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一是要建立資本對風險承擔的約束;二是要建立經風險調整的收益考核體系;三是要讓風險管理人員參與業務流程,風險經理和客戶經理平行作業,在目標一致、密切合作的基礎上,保持獨立視角,增強前臺人員和中臺人員共同管理風險和回報的能力;四是要讓前臺部門參與對風險管理人員的業績評價,但是權重不能太大,使得風險管理人員既不能因為怕擔責任厭惡風險,也不能因為前臺人員的影響力太大而缺乏獨立性。
摘要:對中國銀行業而言,剝離不良資產和補充資本金只是股份制改革的一個起點,要真正成為現代化商業銀行,關鍵是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的長效機制,即從戰略決策、組織運作、制度規范、技術創新、文化保障、資本約束、政策引導、風險補償、預警預控和責任追究等十個方面,建立有效的控制機制、運行機制和傳導機制,使風險管理與內控在較長時期內發揮穩定的作用。
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長效機制
一、以董事會為核心的戰略決策機制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股改的一項緊要任務是實現戰略性風險決策權由經營管理層向董事會轉移。要完成這一轉變,商業銀行必須具備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和股權結構。一方面,要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各負其責、相互支持、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董事會、監事會等機構的決策程序,使董事會在戰略管理、風險偏好決定、市場定位、激勵約束和內部控制等方面發揮戰略決策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董事會的管理架構,董事會應下設戰略委員會、關聯交易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戰略提名委員會和薪酬委員會,對經營管理者進行全面的業績考核,以在戰略上保證風險戰略的順利實施。
二、專業化、垂直化的組織運作機制
要實現風險管理的長效機制,就必須改變我國商業銀行長期以來以地區分行為主體的行政管理模式,建立以業務單元為主線的、更為專業化的垂直管理模式。首先,要通過人事和財務兩條線的垂直化管理,實現風險管理的獨立運作,減少地方政府和分行管理層對風險管理的不正當干預,提高風險信息的暢達程度,增強風險政策的貫徹力度。要實行總行風險管理委員會一總行風險管理部一分行風險管理部一基層行風險管理部的垂直管理線路,上級風險管理機構負責對下一級風險機構負責人的任職資格、任職期限及任職績效進行審批、考核。其次,要將風險管理職能進一步向總行本部集中,減少不必要的中間層級,逐步形成橫向延展、縱向深入的扁平化矩陣模式。再次,提高風險管理的專業化水平,在總行本部設立專業化評估中心和審批中心,實行專職審批人和風險經理制度,不僅要實現“評審分離”和“審貸分離”,還要建立對審批人和風險經理的長期考核和監督機制。要將風險評估和授信審批權歸集到風險管理部門,實現集中的專業評估和專職審批。在此基礎上,建立貸后管理中心,加強事后監督,控制操作風險。同時,建立重大風險事項管理和應急處理機制,實現對全行風險的統籌和集約化管理。
三、系統縝密、操作性強的制度規范機制
嚴謹、縝密的風險管理制度體系是商業銀行規范經營管理行為、加強內部控制的重要基礎,是建立風險管理長效機制的根本保證。第一,要根據情況變化和形勢發展,不斷增加管理制度對風險點的覆蓋密度。一方面,從政府部門的監管要求出發,對現行管理制度進行清理、修改、補充和廢止;另一方面,要總結重大風險事件的經驗教訓,及時發現并彌補制度設計和執行上的缺陷,不斷完善風險管理制度體系。第二,風險管理部門針對不同業務的風險控制手段、控制程序及管理要求作出統一的制度規定。在此基礎上,相關業務部門、附屬機構和分支機構,結合各自業務特點和實際情況,對風險管理的具體操作流程、方法和事項作詳細規定。第三,不斷增強風險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通過加強基礎管理和系統平臺建設,推進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要改變傳統的行政管理方式,把制度建設與業務流程改造、技術手段創新、管理工具開發等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管理制度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
四、以風險量化為核心的技術創新機制
科技進步是推動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建設的重要途徑。我國商業銀行應加快改進風險計量的方法、技術和手段,大幅度提高風險管理的技術含量,向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模式邁進。這就要求我國銀行業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啟動技術創新機制,加快系統平臺和工具體系的建設。一是加強風險管理信息化建設,建立信貸管理信息系統,形成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信息平臺,在信息采集、信息共享、業務處理、數據控制和風險控制等方面實現全面優化;二是全面更新客戶內部評級體系,以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為導向,引入先進的計量經濟學方法,設計開發客戶違約概率模型,提高信用風險計量的科學性;三是在貸款五級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發以預期損失率為基礎的l2級分類系統,提高貸款定價和限額設定的精確度;四是通過var、ama等分析技術,實現對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的數據整合與風險計量;五是在上述步驟的基礎上,引入kmv、creditmetrics、riskmetrics等國際上較為成熟的工具軟件,實現對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不同產品的組合分析和集成化管理。
五、以“誠信審慎”為核心的文化保障機制
國際經驗表明。銀行風險管理的失敗往
往不是由于缺乏政策、程序和技術,即使設置了非常科學的政策、程序、檢查、報告等控制手段,如果缺少一個好的風險管理文化,所有這些都將流于形式。風險管理文化是一種融合現代商業銀行經營思想、管理理念、風險控制行為、風險道德標準與風險管理環境等要素于一體的企業文化,是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國商業銀行要倡導和強化全員風險意識,樹立包括各個部門、各項業務、各種產品的全方位風險管理理念,推行涵蓋事前監測、事中管理、事后處置的全過程風險管理行為。另一方面,要在深化風險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系統的風險控制制度和獎懲制度,引導全行員工樹立對風險管理的認同感,使風險意識突破傳統的部門界限真正融入全行各個部門、每位員工的行為規范和工作習慣之中,讓每一位員工認識到自身崗位上存在的風險點,形成防范風險的第一道屏障。通過文化和理念的更新,要把風險管理貫穿于銀行業務的整個流程。
從目前情況看,國內銀行應著重培育“誠實審慎”的風險管理文化,要將個人行為與企業發展、風險管理與業務拓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建立這一風險管理文化,使員工以誠實守信的態度來對待每一次信貸調查,以審慎務實的態度來對待每一次信貸審查,以對客戶負責、對全行負責、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正確審批每一筆業務。在這一文化的熏陶下,建立一支品行端正、作風嚴謹、技術精湛的風險管理隊伍。
六、以經濟資本為基礎的內在約束機制
規模和速度是衡量銀行發展的重要指標,但如果管理水平跟不上,風險積聚超過了自身承受能力,結果可能“欲速而不達”。建立在風險計量基礎上的經濟資本管理,要求商業銀行更加科學、準確地把握規模擴張與價值創造、風險控制與業務發展的邏輯關系。加強經濟資本管理就是以資本可增加額統領發展規劃,促進業務結構的調整、優化,把風險資產控制在與可用經濟資本相適應的范圍內,實現資本總量對業務擴張的硬約束。
運用經濟資本這一管理工具,商業銀行可以從整體上計量、監控和掌握風險狀況,實施科學化的全面風險管理,并最終贏得競爭優勢。按照國際標準定義,風險程度可以表示為特定敞口或資產在一定概率條件下的最大非預期損失。當匯總后的非預期損失接近或超過相應的經濟資本總量時,表明實際風險水平正在超出銀行的可承受能力,這時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須及時采取措施,一方面通過適當途徑補充資本金,另一方面收縮和控制其風險承擔行為,以保證銀行戰略發展的安全性和穩健性。
七、基于資產組合管理的政策引導機制
風險管理的一句格言是“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但是每個不同風險的籃子里應該放多少只雞蛋?這就需要通過資產組合分析加以確定。資產組合管理是通過資產多樣化來降低銀行的整體風險,即運用某種資產的盈利來抵補另一種資產的虧損,進而提升整體盈利性和安全性。一般而言,擁有的資產組合越豐富,風險分散的效果就越好。商業銀行可以根據內部管理需要,對風險資產進行多維度劃分,然后對經濟資本進行相應的分解、配置。如此不僅能夠清晰地顯示各部門、各分行和各業務單元的風險狀況,還能夠實現資本與風險相匹配的組合分析,構造出以資本為基礎的風險防御體系。
基于資產組合分析的風險限額管理,是一項先進且實用的風險控制技術,近年來在西方國家的銀行體系中得到廣泛應用。商業銀行在資產組合分析的基礎上,設定國家、行業、區域、產品、客戶等各維度的風險限額,并對風險限額的執行情況實行連續監測。各敞口業務規模一旦接近或突破風險限額,風險管理部門須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如對有關分支機構提出警告、上收其信貸審批權、禁止對超限額的行業、區域或產品繼續投放貸款,對超限額的客戶停止授信業務,實行退出措施等。
八、以產品定價為基礎的風險補償機制
風險補償、風險轉嫁和風險分散是現代商業銀行開展風險管理的三大有效方式。當前,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加速,商業銀行應以此為契機,加快建立和完善風險補償機制。對于那些無法通過分散或轉嫁等方法進行管理,而又無法規避、不得不承擔的風險,銀行可采取在交易價格上加入風險因素,即風險貼水和資本回報的方式獲得承擔風險的價格補償,并用適當方式計提相應的風險準備金例如,由于客戶信用風險不同,其信用定價也應有所差別。商業銀行在開展金融業務時,不僅要考慮資金成本和經營成本,還應計算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產品風險及其所需的經濟資本回報,并將其一并納入到產品定價模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價格調整機制,實現一種積極主動的風險管理模式。通過金融產品定價可以使銀行收益充分抵補所承擔的各類風險,以確保風險資產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實現資本價值的最大化。
九、風險預警預控機制
事預則立,不予則廢。從本質上講,商業銀行是經營風險的金融企業,必須時刻具備危機意識,做到居安思危,
防患于未然。美國jp摩根銀行的研究表明,信用風險在暴露之前180天采取預控措施,平均風險損失率僅為1%一2%;提前90天采取措施,平均風險損失率為3%一6%,提前30天損失率為l0%一20%,在沒有任何預控措施的極端情況下,風險損失率可能高達50%以上。由此可見,風險預警和預控是成功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
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就是要為管理者提供早期信息,給決策者提供作出正確判斷的依據,使其及時采取措施,從而實現對風險的早發現、早預防、早化解。我國商業銀行應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要建立嚴密的風險監控機制,要從資格審查、貸前調查、貸款審查、貸款審批、貸款發放、貸款使用等各環節人手,加強各風險點的稽核監督、內控約束和責任認定。建立逐戶分析、逐筆測算和定期分析制度,為風險預警提供準確的早期信息。第二,建立分級預警預控機制。按風險程度應將預警風險分成若干等級,并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設置相應的處置方案。例如,對輕度風險預警(即藍色預警),可風險預警信號,指令相關機構和人員實行重點監控,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等;對中度風險預警(即橙色預警),應及時采取措施,實施現場監管,對業務風險進行分散、阻斷和轉化;對高度風險預警(即紅色預警),應緊急應對,并采用特別處置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損失。第三,借助計算機網絡和分析軟件提高風險預警能力。商業銀行應開發用于風險監控和預警的系統平臺,對每個客戶、每筆貸款、每項業務進行連續跟蹤、監測和警報提示,輔助管理人員更有效、更及時地防范業務風險。
十、風險責任追究機制
從操作風險角度看,我國商業銀行的總體狀況是令人擔憂的。特別是近一個時期,重大違規案件頻發,違規越權事件屢禁不止,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當務之急是要切實強化風險責任的追究機制,加大對責任人員的查處力度。一是通過補充、修改完善有關問責制度,加大對各級領導人員管理責任的追究力度,特別是加大對由于失職造成風險損失的各級領導人員的責任追究力度;二是適應強化內控、規范管理的需要,對有關規章制度做進一步補充與細化,明確責任追究的重點和要求;三是加大對責任認定人員的行為約束和責任追究,確保責任認定工作得到落實;四是通過對處理程序的調整、完善,明確處理程序中應貫徹的原則、責任認定部門、責任認定的監察部門、責任認定程序與處理程序的對接等。總之,我國商業銀行應圍繞風險內控的薄弱環節,積極行動起來,通過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管的協調配合,強化風險責任的追究機制,堅決遏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違法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