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3 11:48: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淺議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隨著金融及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曾經對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產生過積極影響的存貸比已不在適應監管要求。外資銀行在沒有存貸比監管指標下,始終堅持流動性、盈利性、安全性“三性平衡”原則,開展有效的資產負債管理。借鑒外資銀行的經驗,探討取消存貸比后資產負債管理的新思路,對化解當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存在的問題意義重大。
【關鍵詞】存貸比 外資銀行 資產負債管理
2015年6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該草案刪除了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將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這意味著,已有20年歷史的銀行業信貸投放監管工具存貸比將終結。
一、存貸比取消對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影響
(一)促使銀行加大綜合化經營力度
存貸比指標監管決定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擴張必須以存款增長為基礎,限制了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的范圍和規模。在金融新常態下,取消存貸比,可以增強商業銀行根據自身業務開展情況進行資產負債管理的主動性,避免特定監管指標對業務的干擾,并在實踐中探索建立職能合理、功能齊全、責權利統一、管理流程和機制運行順暢的資產負債管理部門。
(二)促使銀行負債更有彈性,緩解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現象
沒有存貸比的行政約束,在兼顧安全與成本的前提下,銀行可以更加自由地在銀行間、金融債券、存款之間選擇負債類型,同時投資多元化,有利緩解短存長貸現象。
(三)緩解銀行沖時點壓力,有利于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機制的形成
取消存貸比考核,銀行將放棄之前在月末、季末、年末時點高利吸儲,進行的一系列市場扭曲操作,存款搬家現象也將減少甚至消失。銀行將更加重視成本收益,探索建立FTP機制,精確測算流動性成本,避免出現利率倒掛異常現象。
(四)銀行信貸規模將擴大,不良貸款率有加大風險
取消存貸比會釋放出大量的資金,直接刺激了銀行的放貸沖動。銀行將這些資金投放到市場,在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沒有得到提升的前提下,信貸規模的大擴張,可能導致過剩產能等低效產業獲取更多貸款,將可能導致不良貸款率的持續上升,影響銀行資產負債的健康可持續管理。
(五)促使銀行存款波動加大,引發市場資金利率大幅波動取消75%的存貸比監管紅線
銀行存款將不再如之前那么穩定,各個時期的存款平均波動幅度將有所上升。
二、無存貸比監管下,外資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現狀
(一)多元化經營,平衡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題中之意是在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三原則之間找到平衡點。在實際經營中,由于風險的滯后性,往往會出現注重短期盈利而忽視流動性和安全性的行為。外資銀行自始至終堅持在流動性和安全性前提下獲取盈利的穩健經營理念,在鞏固核心存款的同時,擴大資金來源渠道,生息資產多元化,創新發展中間業務。
(二)資產證券化發展成熟,資產負債期限較匹配
資產證券化是國外金融體系資產負債期限管理的創新工具,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資產負債期限實現轉換,提高金融體系穩定性。外資銀行資產證券化的最主要基礎資產是住房抵押貸款,通過發展,基礎資產擴展至應收賬款類資產如信用卡應收款、汽車消費貸款以及保費收入等收費類資產。銀行通過將長期資金打包出售,縮短了資產期限,提高了對高流動性負債的償付能力,提高了資產負債期限匹配度。
(三)建立完善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機制,精確計量和分攤流動性成本
外資銀行建立了能及時、準確地反映市場價格變化,避免內部套利、全行統一使用的FTP曲線,能精確計算流動性成本并進行分攤。流動性成本能夠在FTP中得到充分反映。完善的FTP機制有利于銀行合理衡量存款的成本以及貸款的機會成本,避免不理性的拉存和放貸行為。
(四)審慎、全面的信貸風險管理系統
外資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視風險管理,運用先進的風險管理經驗,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科學地評估、分析和監測風險,進而控制風險。外資銀行實行嚴格的“審貸分離”授信制度,貸款審批業務由獨立的沒有指標任務的授信分析員逐級進行分析審批,與前端的銷售人員不存在利益親屬關系,有效控制了貸款風險。
三、對策建議
(一)調整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拓展多元化營業收入
鼓勵商業銀行加大產品創新力度,積極拓展多元化營業收入,提高中間收入所占比重。雖然近幾年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在不斷提高,但截至2014年末,該比率還是低于25%,這與外資銀行之間存在較大差距。中間業務的發展水平將是利率市場化后,決定商業銀行利潤和市場地位的分水嶺。中間業務可以為商業銀行提供收益,但不承擔利率風險。要通過資源傾斜和管理政策引導,大力發展理財、資產托管、私人銀行、貴金屬融資融貨等中間業務,這也是商業銀行規避利率風險和實現穩健經營的重要手段。
(二)資產證券化和融資證券化,化解資產負債期限錯配難題
資產證券化的目的是盤活期限較長的存量資產,增強其流動性。我國目前只對公司類貸款進行了資產證券化,對于占比較大的住房按揭貸款的證券化尚屬空白。我國銀行可以借鑒美國銀行的經驗,以貸款未來現金流作為支撐發行債券,并根據投資者風險收益偏好,設計出不同證券化產品,如按揭貸款支持證券(MBS)和抵押債務憑證(CDO)等,形成了一個證券買賣的二級市場,實現期限轉換,分散和轉移風險。
(三)完善資產負債價格形成,對流動性成本進行精確計量和分攤
資產負債管理部門依據使用資金的業務領域類型來制定結構合理的FTP政策,進一步提高存貸款FTP市場化程度,合理反映存款市場的價格趨勢。從系統建設、數據累積等前瞻性工作入手,統籌規劃研究和推動流動性成本的精確計量和分攤工作,以進一步提高FTP精細化的“指揮棒”作用。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產品定價管理機制,夯實定價管理的組織、人才基礎,健全利率定價的決策組織,建立產品定價授權體系,制定產品定價政策、定價模型和定價標準。從提高基礎數據質量等方面著手,進一步完善貸款定價模型,優化模型應用,盡快健全并完善基于風險溢價的產品定價模式。
(四)深化信貸風險管理理念,控制貸款風險
銀行要進一步強化風險意識,嚴格執行“審貸分離”的授信程序,有效控制貸款規模,最大程度避免貸款流向“兩高一剩”產業。同時拓寬資金的來源渠道,避免存款波動過多影響市場資金利率,增強銀行的風險管控和抵御風險能力。
【摘 要】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農村商業銀行也受到沖擊,規模增速回落,利差收窄,風控壓力增大。本文以安徽省A農村商業銀行為例,分析農村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優化資產負債管理的對策。(下文簡稱:農商行)
【關鍵詞】 農村商業銀行 資產負債管理 對策
一、引言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趨緩,經濟結構調整,銀行業信用風險加劇。隨著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同業競爭加劇,利率風險增大。在此大背景下,農商行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將日益凸顯,資產負債管理將越來越受重視。農商行對于資產負債管理系統的構建尚處于規劃階段,在經濟新常態和利率市場化的沖擊下,如何制定應對策略,如何優化資產負債管理,確保農商行進一步發展,是擺在農商行管理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以安徽省A農商行為例,對農商行資產負債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優化資產負債管理的對策。
二、農商行資產負債管理存在的問題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農商行發展面臨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無論是優化資產負債管理、調整盈利模式,還是防范風險,都將對農商行提出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年來,不斷適應經濟外部環境的新變化是農商行資產負債管理發展和完善的趨勢。
(一)農商行過度依賴被動負債,主動負債份額較少,負債成本增加,經營風險加劇
從表1中可以看出,樣本銀行負債主要來源是吸收存款,其中儲蓄存款占總存款的大部分。近三年,樣本銀行存款占負債的比例高達90%以上,農商行被動負債過度依賴存款。同業負債、同業存單、金融債等主動負債占比較低。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農商行的被動負債將面臨兩方面挑戰:一是付息成本增加。利率上浮和存款定期化都將使得銀行業存款成本上升,都將對銀行的盈利帶來潛在的威脅。二是儲戶容易受外界影響,出現擠兌現象。隨著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居民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敏感度上升,一旦發生市場波動或政策波動,存款負債流動性增大和經營風險加劇。
(二)信貸資產比重較大,信貸資產質量較差
從表2中可以看出,信貸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較大,農村商業銀行的資產流動性較差,其中流動資金貸款占貸款的比重偏小,固定資產貸款占貸款的比重偏大,資產分配不合理,資產的安全性較低,資產盈利能力較弱,抗風險能力較差。農商行資產負債管理重點還是放在存款、貸款和票據等業務上,不能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真正將資產負債組合管理。
農商行不良貸款總額波動性增長,2014年末全國金融機構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64%,與全國金融機構平均不良貸款率相比,農商行不良貸款率較高。
(三)銀行總資產規模持續擴張,營業收入增幅較小,盈利能力較差
圖1和圖2相比較可以看出,農商行資產總額不斷增加,資產規模不斷擴大,資產增長速度在2011年下降,2012年之后增長速度又持續上升;但營業收入增長速度在2012-2013年仍然持續下降,2014-2015年增長速度趨于平緩。出現此情況的原因可能是資產結構不合理和資產負債期限錯配。農商行信貸資產比重較大,非信貸資產比重較小;可能存在存款和貸款期限錯配。
三、優化農商行資產負債管理的對策
(一)負債進行精細化管理,負債結構合理調整
農商行在堅持存款業務作為主要負債來源的同時,適時開拓非傳統業務來增加負債,平衡傳統業務與非傳統業務的發展。將存款管理轉變為精細化管理模式即“核心負債+主動負債”。儲蓄存款作為存款業務的核心,為更好地發展儲蓄業務,一方面要通過營銷和增值服務的傳統手段進行維護,也可以采取優化網點布局和提升服務水平的措施;另一方面,在強抓傳統存款核心負債業務的同時,強力推進理財存款,配置非銀行存款,強化主動負債理念,暢通主動負債渠道,創新負債工具,實施主動負債管理。從穩定負債構成、分散負債來源、強化主動負債、控制負債成本著手,通過實施資產匹配負債方式,真正提高負債的質量,合理調整負債結構。
(二)資產進行多樣化布局,優化資產結構,提高信貸資產質量
為適應經濟新常態,農商行資產負債管理模式將逐步向精細化管理方式轉變,由負債決定資產逐步轉變為資產拉動負債,其重心將逐步向資產端遷移。要盤活存量資產,用好增量,積極研究資產投向,優化資產結構,形成以信貸業務為主,債券、同業投資、票據業務為輔,逐步由以信貸資產為主向信貸資產和非信貸資產的轉變,并不斷提升非信貸資產的占比,理財資產為補充的多樣化資產布局。具體包括:一是做實傳統信貸業務。農商行應堅持為“三農”服務的傳統優勢。二是做強債券投資業務。靈活進行債券配置和交易操作,提高債券業務綜合收益率。三是做大理財業務。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滿足理財客戶財富管理需求為目標,搭建種類豐富、風格穩健的理財產品線。四是做活證券化資產。立足于“盤活存量、做大增量”,將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成為減少資本約束壓力、調整資產配置結構和優化收入結構的重要途徑。
(三)優化利率定價,加強利率風險管理
利率市場化改革,銀行業擁有利率自主定價權。我國農商行利率定價管理機制不成熟,管理體系不完善,存款定價能力比較薄弱,農商行迫于壓力,可能會將存款利率上浮到頂,以達到增加和穩定存款的目的,銀行潛在風險增加。這就要求農商行進行科學定價,精細的核算成本費用,較成熟的對內部資金轉移定價進行管理。農商行應構建資產負債管理體系,由高級管理層及其下屬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負責全行的銀行賬戶利率風險管理工作,建立資產負債管理系統,利用FTP工具通過價格指導因素引導業務部門主動調整新增業務的期限結構。
(四)轉變傳統盈利模式,創新發展中間業務
在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和金融改革深入的大背景下,農商行僅依靠存貸利差的傳統經營模式已不合理。農商行應合理匹配資產負債,實施資產、負債、資本和表外業務創新,實現盈利模式多元化。農商行業務種類較少,在兼顧傳統業務的同時,急需優化中間業務、開拓創新型業務,如大力拓展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托管等輕資產業務,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同時積極推進多元化經營,通過交叉銷售,提高綜合性收益。此外,為適應經濟新常態,農商行應做到:一是細化發展中間業務,將各項產品進行細分。二是避免吸納型和模仿型創新。應堅持中間業務原創型和再創型,增強銀行的盈利能力,使得銀行的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發展。
【摘要】隨著我國金融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和金融開放領域的逐步擴大,國內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正在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的經營管理觀念、模式、方法和手段都已難以適應新常態、新形勢下發展的要求。本文就商業銀行在新形勢、新常態下如何搭建主動性、前瞻性資產負債管理體系提出幾點看法。
【關鍵詞】資產負債管理 銀行 應用
近年來,受宏觀經濟持續下行、金融改革不斷深化、利率市場化加快推進、存款增長趨勢性放緩、監管政策逐漸嚴格等多重考驗,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逐漸暴露出一系列不可忽視的問題。資產負債管理是現代商業銀行生存發展的根基和生命線,在銀行內部具有“綱舉目張”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主動適應經濟金融新常態,積極構建銀行發展新模式,建立健全主動性、前瞻性資產負債管理迫在眉睫。
一、資產負債管理的定義及演進
資產負債管理的工作目標是考慮利率、流動性約束、匯率和資本充足率的未來變化及其可能產生的銀行,以銀行的資產、負債及其機構的形式產生銀行的經營策略,其通過缺口分析、存續期分析和情景模擬等多種分析工具,以實現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協調發展,最終達到風險控制和價值創造的雙重目標。
從西方銀行發展軌跡來看,資產負債管理理論大致可以分為資產管理、負債管理和資產負債管理三個階段。目前以資本約束為核心的資產負債組合管理成為商業銀行新的坐標。
二、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存在的弊端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存在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期限錯配、資產負債管理不夠全面等弊端,這些現象的背后是經營理念和體制機制問題等深層次原因,實務操作中資產負債管理部門功能缺失和FTP機制欠完善是直接原因。
(一)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
資金運用方面一是貸款證券化運用不普及,可自由流通的二級市場尚未完善,影響資產組合結構調整,并增加了流動性風險,二是資金投向于信貸資產比重過高,非信貸業務拓展空間受限。在資金來源方面,負債被動增長,結構單一,需進一步提高負債業務的前瞻性、主動性和敏感性,通過負債主動管理配置相關資產。
(二)期限錯配
隨著銀行間存款競爭日益激烈和理財產品的井噴式增長,負債有短期化趨勢,客戶存款在同業間游走逐利,尤其是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推進,商業銀行資產和負債的期限錯配需引起高度重視。
(三)資產管理不全面
一是資產負債管理方法和工具落后,現行的資產負債管理往往側重對過去已發生經營結果的靜態分析,缺乏前瞻性的研判及“三性“平衡的臨界點分析和動態調整,系統化程度低,大量依賴于手工統計,技術手段落后,二是資產負債管理范圍不夠全面,資產管理側重信貸資產,對非信貸資產缺乏有效管理;未將表外業務納入統一管理范圍,未能很好解決如何提高表內外業務的協同配合能力等問題。
三、主動性、前瞻性資產負債管理的內涵
主動性、前瞻性資產負債管理是一種前瞻性的策略選擇管理,要求商業銀行在發展的不同階段,結合自身發展戰略,確定“三性”選擇偏好,以戰略決定配置,以配置驅動發展,要求銀行對資金來源進行統籌和主動性管理,對資產和負債的期限結構、利率結構、幣種結構進行全面的、動態的計劃、匹配、協調和控制,通過科學的數量模型計量各種金融產品的風險和收益,并將風險量化為成本,以提出資本分配的解決方案,戰略性、前瞻性地引導各業務條線主動收縮和擴張。
四、搭建主動性、前瞻性資產負債管理的具體舉措
(一)準確計量并防范流動性風險
實務操作中,流動性風險管理包括日常流動性管理,非預期流動性風險管理及結構性風險管理三部分,其中:
第一,日常流動性管理,其主要內容是通過完善資金頭寸管理,合理地安排、調配、運用資金以保證流動性;,可借助的工具是資金頭寸管理系統,銀行需重點關注正常情境下的隔日及一周以內的流動性缺口。
第二,結構性流動性管理,其主要內容是通過資產負債管理(流動性缺口、情景模擬)、FTP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等工具,優化資產負債管理結構,對投資和融資進行合理布局,減少由于期限錯配造成的流動性風險,銀行需重點關注正常情景下的一年以內流動性缺口。
第三,非預期流動性管理,其主要內容是通過風險限額、壓力測試、流動性儲備及應急計劃等工具,測試銀行在危機情況下,是否有充分的準備,以應對危機對銀行的沖擊,并制定危機的應對措施和計劃,銀行需重點關注壓力情境下的一月以內的流動性缺口。
(二)建立以“資本約束”為核心的資產負債組合管理
如今我國經濟金融改革已經走到了關鍵時點,銀行經營思路亟需創新與變革,必須建立以“資本為中心”的表內外統籌管理模式,強化資本剛性約束,在服從資本支撐能力前提下,加強資產主動配置,理順價值傳導機制,把資本回報水平作為表內資產組合管理的核心依據,資產配置的視角要從信貸市場拓展至整個金融市場,打通信貸、投行、理財等業務邊界,實現表內外統籌。建立收益、風險、資本相結合的資本考核體系,實現由監管資本向經濟資本過渡。
(三)建立差異化定價管理體系
建立完善的利率定價管理體系,以客戶為中心,緊跟市場價格變化,靈活動態調整全行定價策略。發揮價格引導作用,調整客戶結構和產品業務結構。在資金同質下建立統一的負債定價管理體系,實現全行負債管理一盤棋,建立以客戶為中心,降低負債成本為目標,以流動性安全為底線的全面負債定價管理體系,加強主動負債管理,實現差異化自主定價,做好客戶分類管理,設定相應的準入標準,深度挖潛,不斷提升客戶綜合貢獻度。
(四)搭建基于利率市場化的ALM系統
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存在系統化程度較低,部分銀行甚至未搭建ALM系統,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要求銀行ALM系統能動態監控相關數據,提升對流動性風險及利率風險的識別、分析和應對能力,系統內生成所需的標準及客制化報表,增強管理細度和指導性,提高管理效率,按項目需求完成相關客戶行為模型分析,深化對不同情況下客戶行為的認識,提高數據和分析的精確度,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及預見力。
隨著外部經濟增速下行、互聯網金融崛起、利率市場化深度推進、監管要求不斷提高以及同業競爭不斷加強,農村商業銀行現有傳統的資產負債管理模式逐漸暴露出一系列不可忽視的問題,比如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資產負債管理理念認識不深、獲利能力逐漸下降、管理部門功能缺失、管理決策流程不暢和定價能力薄弱等,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勢必會影響銀行經營可持續發展。因此,農村商業銀行亟須跳出傳統思維管理模式,盡快轉變資產負債管理理念,推進資產負債管理模式的戰略轉型,引領農村商業銀行業務結構和收入結構合理調整,保證業務可持續發展。
一、農村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面臨主要問題
(一)資產負債管理方式方法較為單一。
在現有資產負債管理模式下,部分農村商業銀行尚未運用利率風險管理、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管理、資本管理等工具。在資金運作管理上,各資金運用部門只管運用,很少考慮資金數量、資本約束、成本及期限結構;資產負債管理部門也很少關注資金能否及時得到有效充分運用,資產負債管理缺乏科學的定量分析。
(二)把握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之間關系的能力相對較弱。
近兩年來,農村商業銀行利差空間不斷收窄,存款增速呈下降之勢,融資需求平穩,資產投入保持適度增長,勢必會造成流動性壓力顯著上升,或者盈利水平的大幅下降。如出現這種情況,農村商業銀行“三性原則”之間的矛盾將日益凸顯,較弱的把握能力可能難以應對風險的發生。
(三)資產負債管理部門的管理范圍不夠全面,甚至存在部分功能缺失現象。
一是同業負債的主動管理偏弱,部分農村商業銀行高效的同業業務決策機制尚未完全建立;二是缺乏對非信貸資產的有效管理,很難做到統一的非信貸資產運用總量和節奏安排;三是對表外資產負債的統一管理滯后;四是部分農村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部門不具有資本管理功能,無法真正建立起以資本約束為核心的資產負債管理體系。
(四)信息系統的支撐力度不夠,管理人員專業能力不強。
現階段大部分農村商業銀行信息系統支撐業務經營力度還不夠深入,未能做到大數據的收集、分析、歸類,也未能做到全資產負債表下所有項目的配置、監測和分析評估功能。
(五)績效考核評價體系還未到位。
部分農村商業銀行在績效考核中經濟利潤考核占比逐步擴大,但對支行、客戶經理的考核還是以規模增量、資產質量為主,在經濟利潤考核中對資金的內部轉移計價主要以期限劃分,未考慮具體業務產品條線,缺少對資產、負債各業務產品及時正確的引導和調控。
二、農村商業銀行推進資產負債管理戰略轉型的對策措施
(一)構建職能合理、功能齊全、責權利統一、管理流程和機制運行順暢的資產負債管理條線。
在組織架構形式上,農村商業銀行可建立董事會、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和資產負債管理部等“三級”管理運行模式。在管理范圍和機制運行上,一是資產負債管理的對象應涵蓋所有的資產和負債、表內和表外產品。資產負債管理部門在全額資金管控的基礎上,對全行的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等進行集中化的管理;二是建立高效的資產負債運行決策機制,梳理管理流程,將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有機地統一起來。三是形成統一的資產負債和資本管理體制。統籌考慮流動性情況和資本占用狀況,制定資產配置計劃和資本配置方案,使前臺業務發展同時具有流動性和資本的約束,更好地發揮資產負債管理對開展具體業務的引領和指導作用。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定價制度。
建立科學、完善的定價機制是農村商業銀行提高定價能力的重要基礎,以價值回報為中心統籌管理表內外定價。重點實施以經濟利潤和資本回報率為核心的客戶綜合貢獻評價模型,提高資產與負債業務、表內與表外業務、信貸與非信貸業務、管制與市場化業務之間定價的協調性。在存款利率的確定上,銀行應深入分析資金的供需狀況、資金成本和客戶情況,根據期限結構確定合理的存款利率。在貸款利率的確定上,銀行應參考存款利率、宏觀經濟運行、行業發展以及客戶自身風險,按照收益覆蓋成本和風險的原則,綜合考慮風險補償、費用分攤、利率優惠、提前還款以及違約概率等因素來確定貸款利率。
(三)樹立以流動性和安全性為前提的穩健經營理念。農村商業銀行必須根據不同經營時期確定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三性”的擺布偏好,在戰略引領、戰略落地的基礎上,形成資產負債管理政策。要對資產負債配置進行深入分析,圍繞整體經營策略,把握資產負債項目中的利潤增長點以及潛在增長點,弄清資本及其他資源的耗費點,進而提出優化資產負債項目的可行方案,逐步把較高收益而較低資本消耗的項目置換進來,努力走出一條創新發展、轉型發展、低資本消耗、低成本運營的新路子。
(四)構建資本與資產負債組合聯動的統籌管理模式。
農村商業銀行可以對占用不同經濟資本的資產負債進行總量和結構上的優化,資產負債管理首先必須強調資本約束,資產配置不但要考慮流動性約束,更要考慮資本約束。應通過建立以經濟資本為核心的價值管理體系,協調資本約束與業務增長之間的關系,提高經濟資本回報水平,實現銀行價值最大化。
(五)優化考核評價機制,以引領資產負債結構調整。
一是強化對基層經營機構以存定貸的考核要求,尤其要加強對超過貸款控制計劃或增量存貸比計劃機構的管理。二是績效考核體系應突出效益優先原則,加大信貸資產收益率和存款成本率等效益型指標的考核權重。三是加強對資產負債結構調整指標的考核。既要引領支行重視發展核心儲蓄存款,合理控制市場化存款規模,也要通過分攤流動性成本等方式,抑制支行為追求利潤盲目擴大中長期貸款投放的沖動。四是加大對非信貸資產規模和收益率的考核,引導支行合理、適度發展非信貸資產業務。
(六)開發應用資產負債管理信息系統。
農村商業銀行對利率及流動性風險的管控、資產負債的配置、現金流分析、模型的應用均需要系統的支持;推進差異化的利率定價機制、各類成本細項的計量以及客戶綜合貢獻度的衡量,更需要良好的數據支撐;高效和精密的管理決策也依賴及時和準確的管理信息系統。作為農村商業銀行其信息系統不是越先進越好,而是要與銀行自身的特點和實際情況能夠很好地匹配,適合本單位特點的訂制化尤為重要。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國家的經濟正在進入增長動力切換、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常態,這樣的發展對我國銀行改革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過程中,資產管理為重中之重。所以在我國的經濟新常態下,不斷去研究和不斷重視資產負債管理,有利于提高銀行的展望性、高效性和專業性,讓商業銀行煥發出新的動力,實現我國的經濟金融穩定性、可持續發展性。本文主要從新常態的內涵出發,分析經濟新常態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影響,并論述對此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
一、經濟新常態的內涵
“新常態”一詞最早源自2009年初在美國舉行的“探討危機后美國各個經濟領域復蘇和發展新模式”的論壇,美國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羅格斯和總裁埃利安,在發言中用“New Normal”一詞來形容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經濟可能遭受的緩慢且痛苦的恢復過程。
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首次對“中國經濟新常態”進行了闡述,指出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三個主要特點:一是經濟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二、經濟常態下商業銀行面臨的趨勢與挑戰
(一)經濟增速回落,銀行業規模增速回穩
銀行資產規模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經濟規模的增長。新常態下,受經濟放緩、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等多重因素的沖擊,銀行業資產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也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中高速增長。2014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同比增長14.5%,比前5年平均增速下降了6.5個百分點。以往銀行業發展“水漲船高”的便利條件已經不再具備,增長速度回穩將成為銀行業的一種長期趨勢。
(二)產業結構的調整,影響銀行信貸的投向
新常態下,隨著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過去“粗放式”發展方式逐步轉化為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在這個過程中,產能過剩行業如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紡織等傳統行業將經歷去產能周期,將逐漸被一些新興產業所取代,如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技術、新材料等行業。這些新型產業將會逐漸成為銀行信貸資源的投向重點。
(三)信用風險加大,不良貸款率上漲
新常態之下,一些傳統的制造企業,如紡織業、有色金屬冶煉工業、金融制品業等工業,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大,生存發展空間受到擠壓,甚至面臨關停的壓力。由此造成生產能力出現相對甚至絕對過剩,致使企業還貸困難,進而導致銀行資產質量嚴重下降,典型表現就是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持續“雙升”。截至2014年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8426億元,已連續12個季度上升;不良貸款率為1.25%,較年初上升0.22個百分點。今后一段時間,“兩高一剩”領域的金融風險可能會繼續擴大,銀行業資產質量將承受更大壓力。
(四)互聯網金融加大了對傳統銀行業的沖擊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金融逐漸打破傳統銀行業一統天下的局面。互聯網金融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產品的銷售、金融中介、金融電子商務等模式。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具有更大的便捷性和靈活性,因此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支付結算方面,據調查顯示,2014年我國的第三方支付總額有80767億元,同比增長50.3%。投資理財方面,2013年5月上線的余額寶,僅用短短一年多時間,管理資產規模接近6000億元,客戶數量突破1億。
(五)利差逐漸收窄,傳統存貸業務利潤率下降
自2013年7月20日起,央行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拉開序幕。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不再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一方面,利率市場化有利于促進銀行之間的公平競爭,提高商業銀行經營的自主性,提升商業銀行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隨著商業銀行間競爭加劇,商業銀行存貸利差縮小,盈利能力受到巨大沖擊。國外金融改革的經驗表明,利率市場化必然伴隨著存貸款利差收窄的現象。2015年以來,我國央行已經實施五次降息。可以預見,隨著利率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利差將進一步收窄,傳統存貸業務利潤率進一步下降。存貸業務市場的競爭也轉變為價格的競爭,利潤空間不斷壓縮。對此,我國的商業銀行及時地認識到問題的嚴峻,第一時間做出改變,開放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增加了非利息的收入。但這種創新的意識,還是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
三、經濟常態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策略建議
面對經濟新常態,商業銀行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商業銀行必須摒除以往的舊思維,改革以往粗放式的經營方式,更加注重資產負債的精細化管理。
(一)合理安排負債,優化資產負債結構
優化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確保資產和負債之間在總量、價格和期限上匹配。一是合理安排各項存款的比例,調整負債的期限結構,使不同期限的負債與相應期限的資產保持大體上的一致,確保資產最大限度發揮效益,減小負債償還風險。二是豐富負債種類,擴大金融債券業務。各種存款屬于被動型負債,該負債在資金來源中比重過高,將不可避免的影響銀行負債的穩定和靈活調整。而各種金融債券的發行可以增加資金來源的穩定,提高銀行的盈利水平,是被動型負債的有益補充。
(二)盤活信貸資金,優化貸款投向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貸款存量規模已經很大,2015年本外幣貸款余額已達99.35萬億元。但傳統行業多,新型行業少,流轉速度慢,信貸資金沉淀現象嚴重。一是提高信貸資金配置效率。要通過加強貸款期限管理、推進信貸資產流轉等多種手段,加速貸款流轉,提高貸款效益,尤其重點關注產能過剩、低端落后、效益低下的企業中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益。二是調整貸款投向。對于國民經濟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中小企業、小微、“三農”等,要加強信貸投放力度。要加大消費信貸的比重,除個人按揭貸款之外,拓展其他消費信貸領域,提高零售客戶的比重。
(三)積極探索創新不良資產處置模式
一是要爭取重組不良資產。對已出現不良的企業,商業銀行應根據企業是否符合國家新興行業戰略發展方向,產品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區別對待。如果企業數據新興行業,產品及技術具備核心競爭力,具備盈利的能力,就不宜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抽離貸款,可以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積極支持企業改制、兼并與重組。在重組過程中,商業銀行可以利用掌握的信息和資源優勢,為債務企業提供債務重組和債轉股服務,為戰略投資者、風險投資者提供投資咨詢和搭橋貸款服務,促進不良資產的重組和轉化。二是探索處置不良資產的有效機制。充分利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各省陸續成立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渠道,探索不良貸款批量化、市場化處置的有效機制。比如可以將一個地區的不良資產整體打包,委托一家信托公司,利用信托公司的特殊人脈優勢和信托功能對債權予以清收。
(四)加強表外業務創新
表外業務不列入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內,不影響其資產負債總額,但影響銀行當期損益。與傳統存貸款業務相比,表外業務具有成本低、風險小、規避資本管制、增加銀行利潤、轉移和分散風險等優勢。大力發展表外業務,是商業銀行面臨的必然選擇。商業銀行要在風險可控、合規經營的前提下,積極拓展業務范圍,增加業務品種,開辟新的盈利渠道。如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網絡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各種代收費、代保管、保險等業務;利用商業銀行的信息和信用優勢,大力開展對客戶的各種信息與信用咨詢業務;積極創造條件,利用國有資本重組的歷史機遇,發展理財顧問業務。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會計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