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社保資金論文

社保資金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11-09 04:50: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保資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社保資金論文

篇(1)

關鍵詞:社保資金 資金來源 管理多樣化

一、 社保資金來源多樣化

社保資金中養老保險及醫療保險占據主要部分,特別是養老金成為我國一大難題。如2005年,我國養老社會保險個人賬戶虧空已高達8000億元,而按照我國現行的養老社會保險制度,我國的養老金工資替代率約為58.5%,其中20%來自社會統籌,38.5%來自個人賬戶,顯然,如此巨額的個人賬戶的虧空已對養老社會保險制度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例如養老社會保險轉制成本處置政策的制度性缺陷導致社保資金的缺口增大。目前我國的養老社會保險籌資模式由現收現付制轉入部分積累制。而實行部分積累制后,按照當時的規定,通過養老社會保險繳費所籌集的資金在使用時分為兩大塊,一塊進入社會統籌基金,一塊則進入個人賬戶,進入個人賬戶的資金達個人繳費工資的11%.由于有部分養老社會保險繳款進入了個人賬戶,結果導致在轉制前參加工作的老職工在原現收現付制下積累的部分養老金權益無法在新實施的部分積累制中找到對直的資金來源,這就產生了所謂的養老社會保險轉制成本。此外,根據我國2010年11月1日零時最新統計:60歲以上老人已占到總人口的13.26%,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8.87% ,同比上次2000年普查上漲了1.91個百分點。而國際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是:60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10%、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7%,我國已大大超出了這一標準。

那么,政府該如何能更多地籌集社會保障資金?從中國的實踐來看,政府可以通過無償性收入(稅收)、有償性收入(債務)、變賣公有資產及社保基金證券化來達到增加社會保障資金的目標。

(一)無償性收入籌資

利用稅收為社會保障制度籌資最大的優勢在于它的無償性,政府沒有還本付息的壓力。隨著“費改稅”的逐步推行,開征社會保障稅業已提上了議事日程,其主旨在于解決社會保障資金籌集中的非效率問題。在社會保障資金籌集的過程中,環節過多,操作復雜,人財物耗費巨大,直接導致了效率的低下。開征社會保障稅達到“強化社會保險費的征收,解決統籌繳費中的拖欠問題”,“使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固定化、規范化、社會化、集中化”的目標,在當前難以企及。

例如,三成彩票公益金劃撥社保基金的資金注入。

財政部網站公告顯示,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央彩票公益金分配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用于補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不足。據全國社保基金會理事會官方網站上公示的年報統計,2002年至2010年,中央財政共撥入全國社保基金資金共計3641.74億元。其中,彩票公益金約為771.12億元,占到劃撥總額的21.17%。這九年間,全國共籌集彩票公益金2512.91億元,劃入全國社保基金的占到30.69%。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會理事會辦公廳綜合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央彩票公益金是財政撥款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的彩票公益金并不會作為專項資金被專項使用,而是由基金會統一管理運營。劃撥變動:社保分成60%中央彩票公益金。

(二)有償性收入籌資

發行長期國債來籌集社會保障資金是許多制度設計者的底線,長期的國債可以為社會保障制度提供必須的資金,可以變現收現付制為基金制,且為國企改革、整個國民經濟的好轉提供制度保障和充裕的時間。支持這一觀點的理由可以概括如下:

1、宏觀債務負擔不高,國債負擔率和財政赤字率遠遠低于國際警戒線

在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規模當在27000億元以上。除去可以回收的,這其中不良貸款的凈損失將在19860億元左右,占1999年GDP的24%。相比之下,國家對國有職工的隱性養老金債務的總額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

2、居民應債能力偏低

整個20世紀如年代居民的應債能力基本上在1%上下徘徊,波動很小。而居民儲蓄存款增長年均32.7%,增長既快且穩,低下的居民應債能力給政府以充分的發債空間。

在制度變遷的過程中,隨著經濟風險由集中控制向分散化的轉變,未來的不確定性使得居民進行儲蓄成為必然。這部分儲蓄通常是由于防范不測之需和謹慎性動機而進行的儲蓄。另一部分儲蓄則為由于國有企業資產的流失,以及國家金融資產轉移到個人手中而形成的儲蓄。隨著國家金融存款實名制,居民儲蓄存款在很大程度上便得以明示。這樣一來,居民用來應債的資金來源便不如現在這般充足。居民的實際應債能力便會大大提高,進一步提高它的余地便不會太大。

3、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的擴大不會引起通貨膨脹

1993年以后財政不再向中央銀行透支斬斷了財政赤字直接形成銀行增發貨幣從而引起通貨膨脹的可能性。

(三)公有資產出售

2001年的國有股減持,到今天的國有股轉持,“肩負國家養老戰略儲備”的全國社保基金終于重獲穩定的資金來源。

國有股轉持社保基金,主要的意義在于增加了社保基金的資金來源,在當前促進內需、鼓勵消費的宏觀經濟政策下,此舉體現了國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民生的決心。雖然劃轉給社保基金的股權還不能滿足社會保障的需要,但對于提升老百姓對于國家給予養老支持的信心是很大的。據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介紹,截止到2010年12月底,國有股轉持、減持223.08億股,發行市值達到1307億元。

一方面,如果可以用發行大量國債的方式來為社會保障體制籌集資金,那么出售資產同樣可以達此目的。資料表明,增加的政府開支主要投入了國有部門,發行國債就意味著國有部門的擴大,而出售資產則意味著國有部門規模不變或者收縮。從這個角度來看,發行國債只是一種籌資行為,出售資產籌資可以同時成為國有經濟布局調整的手段,可以把宏觀的總量政策與微觀的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國企改革不到位,難以做到自負盈虧,財政安排了大量的虧損補貼加重了財政負擔。同時 ,長期過多的補貼,也不利于企業發展,易形成對補貼的依賴性。因此,適當地出售國有資產有利于財政的優化,有利于財政體系和證券市場的健康,按照最新國家“有進有退”方針對國有經濟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和布局調整,大幅度收縮戰線,也是中國經濟實現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四) 證券化

(1)成立投資公司使其證券化上市籌集資金。

(2)新上市股份公司原始股按一定比例出售給社保基金,社保基金在從市場上得以變現籌集資金。

(3)投資產業尤其是資源類產業并使其成為未來上市的股東。在證券市場籌集資金。

(4)在股市低迷時投資證券市場中價值極被低估股票,以取得投資收益。

二、 社保資金管理多樣化

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儲備,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目前的資產規模已超過9000億元,比建立之初增長了10倍之多。 這筆老百姓的“養命錢”,究竟是如何在十年多的時間里踐行其“保值增值”的投資理念呢?堅持增強投資運營好全國社保基金的歷史責任感。社保基金事關民生改善、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管好人民每一文“養命錢”是國家賦予的崇高使命和歷史責任堅持審慎投資方針,確保全國社保基金長期穩定收益。要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責任投資的理念,正確處理擴大基金規模和優化資產結構、提高基金收益和防范投資風險的關系,建立安全有效的投資決策和風險管理體系

全國社保基金成立于2000年8月1日,這筆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社會保障資金,主要用于彌補我國人口老齡化時期養老金收支不足,擔負著我國應對老齡化高峰時期社會保障的重要任務。

(一)投資股權投資基金(即PE)

2008年底至2009年初,全國社保基金以國內第一家可以自主投資PE的機構投資者身份,承諾對弘毅和鼎暉兩只股權投資基金各投資20億元。 在此之后,全國社保基金不斷加大PE投資,到2010年底一共投資了8只PE,承諾投資127億元,實際出資78億元。

(二)投資股票

全國社保基金已先后對交通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京滬高速鐵路、大唐科技集團等進行直接股權投資,目前累計直接投資近1700億元。

(三)投資產業

投資資源類產業,隨著經濟發展,資源不斷被消耗,資源日益稀少,隨資源價格不斷上升,達到保值增值。 投資有發展產業。

(四)支持保障房建設

“社保基金管的是全國人民的‘養命錢’,只有在風險幾乎為零的情況下,才會介入。”一位國有大銀行公司部的有關人士說,今年國務院明確提出了全國要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的任務,并與各級地方政府簽訂了責任狀。在全國“兩會”開幕前,全國社保基金宣布投入保障房建設,釋放了明確的政策信號。“保障房”加“社保基金”, 更穩固的保障房資金來源和更可靠的社保基金投資收益。更穩固的保障房資金來源和更可靠的社保基金投資收益。

三、結論

與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趨勢相比,現有社會保障基金規模依然不足,全國社保基金未來發展空間仍然十分巨大,提高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的潛力還很多。今后,全國社保基金要增加對社會保障房建設的支持力度,增加委托股票投資的組合,穩定和增加對股票的投資,增加對未上市公司股權和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創造條件啟動對養老事業項目的投資,適當擴大對境外投資的范圍和金額。根據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預測,到2015年,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的基金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而在其“保值增值”投資理念的指導下,其未來的投資也將更加成熟穩健。現有社會保障基金資金明顯不足,今后需要社保資金來源保證社會保障資金來源多樣化及有效的管理變得尤為重要。改革要擴大思路,政府可通過無償性收入(稅收)、有償性收入(債務)、變賣公有資產及社保基金證券化這四種方式來保障社保資金來源的穩定。無償性收入(稅收),可增加資源稅,即可增加收入還可以減少資源浪費。社會保障基金可以使社保基金證券化,以及投入保障房建設。社保資金來源及管理的多樣化,使社會保障基金不斷擴大和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朱永利 政府在養老保險制度發展中的職能 [期刊論文] -現代企業教育2008(20)

[2]石宏偉.孟慶超 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增值的投資分析 [期刊論文] -江西社會科學2008(10)

[3]于慧君 我國養老基金投資模式的選擇與對策 [學位論文] 碩士2006

[4]周志凱 試論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期刊論文] -理論月刊2005(6)

[5]張琦 養老金體制改革與基金業發展的互動――經驗借鑒與現實選擇 [學位論文] 碩士2005 楊潔 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經濟效應分析 [學位論文] 碩士2005

篇(2)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社保基金的支付壓力越來越大,社保制度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研究其營運管理現狀與對策有著很現實的意義,本文主要分析了現階段我國社保基金管理營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對策建議。

一、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營運管理的現狀

隨著我國國內資本市場和海外市場的發展,社保基金的營運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還存在著很多問題,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資金缺口大、保值增值困難、監督體制不健全等方面,具體如下:

1、資金缺口大

這個主要體現在隨著我過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社保基金存在著嚴重的支付危機,由于我國在體制轉型的時候存在著龐大的歷史欠賬,為了解決社會統籌基金不足的問題,現在社會統籌基金擠占個人賬戶,使得目前我國“空賬”現象嚴重,基金缺口越來越大。

2、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較困難

(1)基金投資渠道狹窄,投資組合單一

在目前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營運環節中,為了安全性的考慮,我國社保基金投資監督管理原則為數量限制性原則。從表面上看,這樣做可以確保資金的安全,但實際上,根本無法規避利率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別說保值增值,甚至存在著貶 值的可能。

(2)社會統籌基金的覆蓋面窄、統籌范圍小、層次低

目前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現收現付的統籌賬戶由各級地方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分級管理,中央和省屬企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實行了省級統籌,其他險種實行地市級統籌或縣級統籌,統籌的層次還處在較低的水平。基金管理主體分散,使基金結余分散,影響了基金的存量規模,必然削弱基金運營的規模效益。

3、社保基金運營過程中制度的不完善

(1)監管和監督體系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社保基金管理中不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的監督機制,以及營運管理過程中透明度過低等問題的存在,導致了我國社保基金利用率低、擠占和挪用等現象的發生。

(2)現行的管理辦法缺乏統一性和連貫性

雖然我國已經實行了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但是對于制度實施的后續安排并沒有統一的連續的政策支撐,如是否有必要做實個人賬戶、怎么做實以及做實后基金的保值增值等都沒有一個制度的延伸,這些都影響了這一制度的實施效果。

(3)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和相關法律法規建立的過程中存在著立法滯后和立法難度大的問題,法律的不健全不完善直接影響和制約著社保制度的實行效果。

4、管理機構的弊端

(1)社保基金管理層次多,管理機構分散

由于各部門和各級別相關機構都在參與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和統籌, 這就導致部門和地區間難以集中和協調運營社保基金,擴大了基金的營運風險,同時不能發揮規模效應。

(2)缺乏有專業化資產管理能力的經營管理機構

現階段,我國并沒有市場化、專業化的社保基金運營機構,其次與社保基金營運有密切關系的證券管理公司和商業保險公司自身不硬,存在著許多問題,資產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二、完善我國社保基金管理營運的對策建議

1、加強社保基金的投資渠道和來源

(1)拓寬投資渠道,實現多元化投資 轉貼于

在保證一定安全性下,社保基金營運渠道應多元化,這樣有利于社保基金的保值與增值,也有利于提高社保基金管理的效率。根據不同的基金性質進行不同的投資管理,如企業年金、個人賬戶基金等就可以投資到海外市場,提高其收益率。

(2)提高社保基金的統籌層次,增加基金的規模效應

盡快提高我國各險種的統籌層次,打破其原有的條塊分割和碎片化管理。例如,四川省成都市在今年的4月份將原來針對于非成都市戶籍的人員而設置的綜合保險并入城鎮職工社會保險,這樣就打破了原來的碎片化管理,有利于加快統籌層次,增加基金的規模效應。

2、加強社保基金的制度建設

(1)加快信息披露和監督監管制度

一是加快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和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這樣可以提高社保基金營運管理的透明度。二是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專家論證制度、協調統一的內外部監控機制以及必要的聽證制度等來實現對社保基金管理運營的監督監管。

(2)國家應加快社會保障立法建設

加快社保制度的法制化建設,使社會保險基金營運的過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防止出現管理混亂的現象。所以我國目前應盡快形成一套覆蓋面寬、法理嚴明的社會保障法律監管網絡。

(3)建立社會保障基金的預算制度

實行社保基金預算制度有利于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管理,規范社會保險基金收支行為,明確政府責任,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3、完善我國社保基金的管理機構

(1)建立具有專業化資產管理能力的社保基金管理機構

現階段,我國并沒有市場化、專業化的社保基金運營機構,而且社保基金管理主要問題是其不善于營運經營、缺少專業人才。因而, 應逐步建立專業的社保基金管理機構,聘用專門的人才,加強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等,進而實現社保基金的營運效益。

(2)建立基金的營運管理和監管機構

我國應建立基金的營運管理和監督機構,明確各自的工作職責,按照基金營運管理辦法進行營運和管理。營運管理部門和監管部門應相互制約,有各自的職責,互不隸屬,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運行。

參考文獻

[1]:宋曉梧. 中國社會保障基金運營管理.【M】.企業管理出版社.1999

[2]:林義.社保基金管理.【M】.勞動與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3]:李珍.孫永勇.張昭華.【M】.中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人民出版社.2005

篇(3)

關鍵詞:養老基金 保值增值 會計核算

一、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必要性

養老金即社會保險基金,也稱退休金,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老金由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組成,企業和個人共同繳費,企業繳費進入社會統籌,個人繳費進入個人賬戶,社會統籌實行的是現收現付制度,而個人賬戶則是基金積累制度。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養老金覆蓋人數快速上升。數據顯示,1998年養老金水平人均是410多元,覆蓋職工人數1.1億人。截至2009年底,我國養老金總規模為2.25萬億人民幣,僅占當年GDP的6.62%,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國家全部推行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做實,以及農村逐步實行養老保險,養老金的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據《2008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08年末,13個做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省份,共積累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1100多億元,有業內人士預計,僅個人賬戶做實一項就可能使得未來20年養老金的規模達到30多萬億元。與此同時,各種數據顯示,作為百姓的“養命錢”,養老金存在巨大的缺口,部分地區個人賬戶甚至是空賬運行,當期征繳的保費基本用于當期退休金的發放,一些地方甚至收不抵支。而目前養老保險的實際情況是,截止2010年底,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記賬額將近2萬億,雖然全國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1.5萬億,但是并沒有落實到對應的個人賬戶。

“目前養老金的保值增值手段明顯滯后,使其未來遠遠不能提供預期的保障水平,尤其是在高通脹時期,眼睜睜看著賬戶上的資金貶值。”陳良表示。據介紹,基本養老保險管理制度規定目前結余的養老金主要是購買國債和銀行存款,不能用于投資。“由于很多年沒有發行特別國債,因此,養老金也買不到收益率合適的國債。此外,在銀行存款中,有近80%到90%的養老金都是短期存款,不僅存款利率比較低,增值幅度很小,而且如果和物價相比還是在貶值,這個損失也不小。”陳良進一步分析指出。顯然,如何使“養命錢”保值增值已經變得日益緊迫。

有業內專家表示,國際經驗和企業年金的管理實踐,為整個社保基金投資探索了一條道路。華夏基金公司總經理范勇宏表示,養老金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成千上萬的老百姓。如何實現養老金的保值增值是養老金體系建設的重要課題。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養老基金委托專業的基金管理人實行市場化運作,通過資本市場實現保值增值。最近三年來我國企業年金的實踐也證明,這種市場化的運作管理模式是成功的。

顯然,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實現保值增值是一個值得嘗試的途徑,但同時如何控制好養老金的投資風險也不容忽視。

二、對我國企業養老金會計的發展建議

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各方面條件的成熟會推動我國的企業養老金會計繼續向前發展。由于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具有自己的特色,盡管企業養老金會計會不斷向國際標準趨同,但始終只能立足于我國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之上,企業對養老金的會計核算要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結合前面所作分析,對我國未來企業養老金會計核算的框架有如下建議。

(一)基本養老保險部分的養老金會計核算

根據國家有關法規規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基本養老保險中的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企業只負責繳納社會統籌部分。這實質上簡化了基本養老保險部分的養老金會計核算,因為社會統籌部分的養老保險從經濟實質上來說屬于既定受益型的養老金計劃,而個人賬戶是完全積累制的,屬于既定繳費計劃,當企業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時,企業繳納的部分只能按照既定繳費計劃進行會計核算。因為取消了個人賬戶中的企業繳費,基本養老保險部分的養老金將采取既定受益計劃型的養老金計劃。既定受益計劃下的養老金成本構成比較復雜,包括服務成本、利息費用、前期服務成本等等,它的核算需要一系列的精算假設。基于相同的精算假設,可以計算出企業承擔的養老金給付義務,也就是企業的養老金負債。由于我國的基本養老金由社保機構統一治理,因此養老金資產計量的數據可由社保機構提供。

社會統籌部分的養老金由企業繳納給社保機構統一治理,從而該部分的既定受益養老金計劃有別于國際標準中的定義,未來定額給付養老金的風險并不是由企業單獨承擔,而是由企業和社保機構共同承擔。因此,在處理這部分養老金資產和負債時,采取非資本化的觀點。企業將社會保障機構視為一個外在的獨立經濟實體,社保機構的資產和企業的養老金負債并不在企業會計表中反映。企業的義務在于向社保機構提存與當期養老金成本相等數額的資金,只有當提存資金與養老金成本不一致時,才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為一項資產或負債。并在表附注中揭示企業養老金給付義務和養老金資產價值的信息。企業還應該在會計表附注中對既定受益養老金計劃的有關信息做出必要的披露。具體說明企業的養老金計劃,說明養老金成本的具體構成項目及其金額,養老基金提存的狀況以及主要的精算假設等等。

(二)補充養老保險部分的養老金會計核算

我國的企業年金制度為既定繳費計劃,實行參保人員個人賬戶為基本形式的基金積累制,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保值增值。因此,補充養老保險部分的養老金會計核算相對較為簡單,企業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企業年金,并確認為養老金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新準則中關于養老保險費用確認和計量的規定已經體現了上述養老金會計核算方法,但沒有對企業年金的信息披露做出相應要求。實行企業年金制度的企業,在編制財務會計告時,還需要在財務會計告附注中披露:企業年金計劃的具體內容,包括該計劃涉及的職工和期間、資金籌集的方式等;當期企業年金費用數,企業年金計劃的基金投資收益和基金資產的公允價值;為企業高級治理人員提取的企業年金費用總額。

我國目前的企業養老金會計核算與這種新框架下的核算方式還有一定距離,除了需要克服前面提到的障礙因素以外,還要注重這種養老金計劃的轉變不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應該分階段進行。首先只是在極少數有條件的企業中試行;再根據專業人員素質提高和企業年金發展的狀況,逐步擴大采用新的養老金計劃及其會計核算方法的企業范圍;最后達到條件成熟,大多數企業都能夠將基本養老保險費用和補充養老保險費用分別核算,且采取不同類型養老金計劃下的核算方法,從而完善我國的企業養老金會計。

(三)建設高素質的會計師和精算師隊伍

必須首先清除歐阻礙其發展的因素。中小企業年金市場的發展要依靠于我國金融市場的完善,金融中介機構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合適的企業年金計劃,而要使中小企業年金市場能夠吸引基金治理機構的注重力則需要政府監管機構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同時,還需要依托國家現有的教育資源,加強相關專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豐富其知識儲備,有足夠的激勵機制導致形成高素質的會計師和精算師隊伍。

參考文獻:

[1]候新霞.企業養老金會計及其相關問題探討.學位論文,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2]季曉東.職業養老金計劃相關會計問題探討.四川會計,2001;8

[3]金旭光.養老金會計的中外比較研究.學位論文: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篇(4)

(一)農村養老保險發展現狀評述。1992年《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在全國范圍內開始推廣,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與此同時,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值得關注的問題。

1、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小,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截至2006年底,全國參加各類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為5,374萬人,其中東部地區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面已超過60%。參保人數比2002年的5,462萬人有所下降。目前,全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滾存結余310億元,分散在1,905個縣市。

2、傳統的家庭養老保險功能正在不斷削弱,家庭養老面臨挑戰。主要問題:一是農村家庭規模縮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養老功能弱化。二是農村大量的年輕人進城打工,代際不平衡嚴重。迫于崗位的競爭壓力,忙于工作和事業,這些人無暇顧及老人;同時,這些青年夫婦較重視子女的教育和成長問題,有限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都向獨子或獨女傾斜,產生了“重幼輕老現象”,對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實際的生活質量都產生了負面影響。三是老年人平均壽命延長,患病率、傷殘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這一切必將加大家庭的負擔,也必將加劇年輕人消極贍養老人現象的增加。

3、農村養老難于完全依賴土地保障,但土地對于多數農民來說仍然是重要的生產資料。調查顯示,目前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中,大約40%來自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1/4左右來自勞動收入,來自轉移性與財產性的收入約占純收入的5.7%。由此可見,來自土地的農業收入已難以保證農民的基本生活,以致養老更是奢望。而且現在土地對于多數農民來說仍然是很重要的生產資料。城市化的迅猛推進使得許多農民的承包地被大量征用,農民所得到的只是極少的土地補償費。所以,完全依靠土地來養老的選擇也是不可行的。

4、老齡化加快。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農村勞動力的輸出,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人口進入城市,年齡結構出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局面。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我國農村已出現家庭小型化傾向,農民養老問題日益嚴峻。據2005年底開展的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統計,全國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045萬人,其中農村約占老齡總人口的68%;中國農村平均家庭戶規模降到3.27人。

(二)早期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地區改革。截至2006年底,全國1,905個縣,5,374多萬農民參保,還不到應該參保農民總數的8%,僅有310多萬參保的農民領取了養老金。積累保險基金310億元,這些農保總體上屬于早期農保性質。總的來說,早期農保試點工作不成功,陷入僵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覆蓋范圍小,發展嚴重不平衡。已經籌集的農保資金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發達省市,多數地區難以為繼。從基金規模上看,排在前五位的是江蘇、山東、上海、浙江和北京,這五個省市的基金共計221億元,占全國農保基金總額的71.3%。

二是管理體制不順,“民政不管,社保不接”。尤其是在中西部大多數省份,農保管理體制至今仍沒有理順,運作也困難重重,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在全國1,905個農保試點縣中,多數地方的農保機構還在民政部門,農保在省級已經移交而市縣沒有移交,依然處于“民政不管,社保不接”的局面。與此同時,很多內地和西部省份“清理整頓”的一個通行的做法是簡單退保。

三是基金分散,管理存在流失和損耗現象。目前,全國310億元農保基金分散在1,905個縣市。由于管理體制不順,全國清理整頓農保后,農保機構和人員的辦公經費、工資多數沒有納入財政預算,挪用農保基金發工資的事情相當普遍。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計,2005年全國31個省份中,涉及1,905個縣、2.6萬個鄉鎮,農保系統大約有干部近1萬多人。

四是老年受益保障不能兌現,保障水平低。很多參加早期農保的農民在年齡達到60歲后,每月領取以前規定的養老金的承諾不能兌現。

二、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采取個人、集體和國家等多方出資籌集養老基金并為老年人提供經濟幫助和服務、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項制度,并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老金還會相應增加。該制度的新穎性,首先在于各級政府和村集體逐步加大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參保農民進行補貼,建立農民參保補貼制度。本文以成都為例,鑒于目前成都各區、市、縣經濟發展水準不一樣、政府財政負擔能力不一樣、農民基本生活水平也不一樣的狀況,成都于是按照一二三圈層分類劃檔逐步推進全市農村養老保險。

(一)從遠郊區縣——都江堰和金堂縣來分析。金堂縣從2007年6月1日最先按規定開始在三個鄉鎮進行農民養老保險試點,9月1日在全縣全面推開農民養老保險。2007年全縣GDP為79.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690元。都江堰市從2007年8月初開始,分別選取了胥家鎮、崇義鎮各兩個村進行農民養老保險試點。200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6.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從2001年的3,096元增加到2007年的5,300元。兩地屬于成都市第三圈層,經濟實力偏小。

(二)從近郊區縣——雙流縣和溫江區來分析。2007年雙流縣GDP為282.2億元,財政收入17.6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5,000元。雙流縣是四川唯一進入全國百強縣的縣,在整個西部排名第二位。2008年全縣農民共計參保8,788人,其中從業年齡人員參保4,599人,非從業年齡人員參保4,189人,征收資金約1,200萬元。

溫江區于2007年4月在成都率先推行農民養老保險和提高補貼,按全市統一標準、年繳費基數的2%對農民實施補貼,直接計入社保基金。2007年GDP為120.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245元。溫江區在全國率先提出的“雙放棄換社保”設想,即自愿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的農民,可在城區集中安排居住,并享受與城鎮職工同等的社保待遇。目前,溫江模式得到廣泛關注。

篇(5)

論文關鍵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審計理念 審計內容 審計方法

一、當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審計理念分析

社會養老保險。作為當代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項目,是農村居民養老的重要保障,發揮著社會安全網的作用,并體現了政府承擔基本社會保障的責任。我國農村養老社會保障發展嚴重滯后于城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又是農村社會保障中最薄弱的一環。在農村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于城市的情況下,構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已經顯得十分緊迫而重要。而當前做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審計工作,是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有效監督,促進其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當前要做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審計,就要正視審計現狀,樹立正確的審計理念。過去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審計,只注重資金的審計。隨著當前形勢的變化,必須拓展審計目標,豐富審計內容,改進和創新審計方式方法。審計工作必須從重點關注資金安全向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全面審計轉變。只確保資金的安全、有效,并不能保證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檢查監督和反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制定與執行問題,對促進完善制度、規范業務管理。更有意義。因而,從宏觀上把握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審計。把監督檢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制定與完善、評價現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的效果當作重要工作內容,從政策上、制度上、管理上研究問題,充分發揮審計的評價、促進作用,是當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審計工作應有的理念。

二、當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審計的主要內容

1.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制定與執行。審計中應重點關注以下內容:(1)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制定情況。主要審計地方政府是否建立起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體系,是否制定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保障范圍、保障標準、申請審批程序、資金籌集渠道等制度。從目前的情況看,’各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保障范圍、保障標準相關制度比較健全,而資金籌集制度、監督管理制度處在創建階段,出現的問題較多,因而應作為審計監督的重點。(2)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落實情況。主要審計各項政策法規是否得到真正的貫徹落實,有無因執行政策不到位而影響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效果的情況。主管部門和經辦機構人員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否能夠正確把握,是否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是否存在由于片面理解有關文件而導致執行政策不力甚至出現決策、執行失誤等情況。

2.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執行效果。審計中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各級財政補貼的落實情況。根據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規定,中央財政、省級財政以及縣(區)財政都有一定數量的投入,在審計中就要檢查財政資金的落實情況。(2)參保對象應保盡保情況。主要審計是否將符合條件的參保人員全部并及時地納入保障范圍。這項指標反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面。(3)保障對象對新農保工作的滿意程度。可以通過調查問卷或座談的方式。對地方政府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滿意度進行主觀評估。

3.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養老金的發放。審計中應重點檢查以下問題:(1)資金按時發放情況。主要檢查養老金發放是否及時,每年參保對象繳納的資金是否劃入個人賬戶。(2)資金足額發放情況。主要檢查發放給老年人的養老金是否足額,有沒有欠賬現象。(3)養老金銀行發放情況。這項檢查,主要了解養老金發放的社會化程度。養老保險社會化程度越高,資金的發放就越及時準確。

4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監督管理。審計中應重點檢查以下幾個方面:(1)養老金準確核算情況。主要檢查管理機構在審批、管理過程中是否按規定定期對經辦部門的工作進行審核監督。(2)基層管理機構情況。主要檢查各地是否加強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機構建設,按照規定設立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機構,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工作經費是否具備,業務培訓是否進行。(3)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信息化建設情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面廣量大、手續繁瑣、程序復雜。單靠工作人員手工操作和管理,難以統一和規范。由手工化管理向信息化管理過渡是新農保工作的必然選擇。因此,檢查中主要關注地方政府是否進行新農保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是否對基層低保管理人員進行信息網絡化培訓。

三、當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審計手段與方法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審計的具體方法,大體可以分為審查書面資料的方法和證實客觀事物的方法,此外還包括審計調查方法。審查書面資料的方法可分為核對法、審閱法、復算法、比較法、分析法;按審查資料的順序可分為逆查法和順查法;按審查資料的范圍,可分為詳查法和抽查法。當前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審計中,應注重審計手段與方法的創新。

1強化結合性審計。發揮整體協作效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涉及到民政、勞動保障、財政、金融等多個部門的相關工作。這就要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審計要與這些部門相應的審計工作有所結合。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審計工作與各部門的審計結合還存在脫節。單靠社保審計一個部門,無法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審計工作做全面。只有通過與各相關部門的審計工作有效結合,社保審計工作才能達到一定的審計覆蓋面和資金量,取得應有的效果。

篇(6)

社保專業實踐教學課程設置為適應和促進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各大高校開設勞動與社會保障本科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作為一種與社會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綜合性學科,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活動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實際社保問題的能力。另外,使學生具備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也是增強社保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應當成為當今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建設的一項重要特色內容。所以,為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在社保專業課程設置中,一定學時的實踐教學課程不可或缺。

一、實踐教學課程設置的原則

(一)有利于學生發展原則

社保專業實踐教學課程的設計應緊緊圍繞著如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身心成長,有利于增強學生升學或就業能力,并適合于學生成長階段的最終目標而展開,而不應為實踐而實踐,或為面子工程或其他目的而實踐。實踐教學,既要起到豐富學生大學生活的作用,又要真正起到教育啟迪、鍛煉磨礪的作用。現代大學生思維活躍、開放,視野開闊,所以,實踐教學課程應力求符合學生成長特點,形式應較靈活,內容應有一定趣味和挑戰性,使得學生愿意參加,樂于參加,并讓其體會到專業成就感。

(二)安全健康保障原則

由于實踐教學內容與現實緊密相連,開展實踐活動,可能要與各種實務部門或各種身份的人物進行聯系,活動場地既可能在校內,也可能在校外,那么,在這個過程中,要本著對學生、家長及學校高度負責的精神態度,時時刻刻將學生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對各種實踐活動做到事前周密規劃,事中緊密監控,事后總結完善,盡可能降低各種不必要的安全健康風險,能在校內進行的盡量在校內進行,必要時,還應為師生購買以意外傷害保險為主體的責任保險,以防意外事故的發生。

(三)體系合理完整原則

實踐教學活動作為一種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豐富大學生活的課程,應循序漸進,并力求做到“全程全員”。所謂“全程”,是指從大一上學期到大四下學期共八個學期,每學期都應有一定學時的實踐教學內容貫穿其中,所謂“全員”是指力爭全部學生和全部教師都應參與到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過程中來。教師應起到組織、指導、督促等作用,提醒學生各種注意事項,學生應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而積極參與。在實踐課程內容設置上,從大一到大四,應注意根據各個學期的特點,設置相應的實踐課程,使其前后銜接,形成一個合理體系。

(四)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原則

要使實踐教學課程起到更好的作用,還應與專業理論教學做到有機結合,這樣,一方面,可以使理論教學避免空洞說教的教條色彩,增強學生對理論教學課程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實踐教學有可靠的理論指導,同時,還能充分發揮各位教師的專業特長。

(五)控制成本原則

實踐教學活動需要實務操作,有時需要聘請相關專家學者,有時需要制作各種道具圖片等,還有各種交通費用等等,實踐教學活動的良好開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所以,在可能條件下,應建立實踐教學專項資金和會計核算制度,同時,在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中,也應注意控制成本,避免鋪張浪費和各種不必要的支出。

二、社保專業實踐教學課程設置

結合社保專業的專業特點以及實踐課程設置原則,經過多方征求意見建議,可初步設計一套社保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

在大一上學期,由于學生剛剛進入大學校園,對一切充滿好奇和些許的不適應,此時可設置實踐教學課程“專業感知教育”,課程內容主要是為大一學生進行入學教育。包括社保專業介紹、教師簡介、如何從高中生轉變為大學生、大學生活事前提醒等,使學生盡快進入大學生角色,適應大學生活,并對社保專業有一個初步了解。

在大一下學期,學生進入大學已有一年的時間,結合理論基礎課教學內容,可設置實踐教學課程“社保民生調研(一)”,課程內容可以是在指導教師的具體組織下以分散形式,圍繞某一社保民生主題,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城鎮或農村低保制度設計調研問卷,然后通過電話調研、網絡調研或近距離的實地調研,以對該問題實際狀況和存在問題有初步實際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初步理性認識和思考,這樣有利于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使其以帶著問題探究的心態進行以后各學期的學習。

在大二上學期,學生對大學生活有了比較具體的感受,但也有學生可能會產生松懈迷茫的精神狀態,此時,可設置實踐教學課程“社保學業規劃訓練”和“職業人物訪談”等課程。課程內容是結合職業人物訪談,逐步使學生思考和明確將來的發展方向,初步進行職業規劃,從而進行更完善的學業規劃,使學生對將來有較明確的奮斗方向。職業人物訪談可邀請已畢業的相關學生和實踐基地的相關領導和人員以及各種代表性人物圍繞職業生涯發展及相關要求做訪談式講座溝通。

在大二下學期,學生的大學生涯處于四個學年的中點,對理論課程處于集中大量學習階段,此時,可設置實踐課程“社保民生調研(二)”,課程內容是在大一民生調研的基礎上,對各種社保民生問題進行更理性、深入的調研或將自己所學的社保專業知識在指導教師幫助下,編排成小品、戲劇、宣傳手冊等各種形式,深入群眾或各種社會機構(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兒童福利院等)進行回饋社會活動。這樣可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活學活用,同時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提高對社會實踐的認知。

在大三上學期,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比較充足,此時可開設實踐課程“社保爭鳴”,課程內容是以各種學生組織和院系刊物為依托,通過演講比賽、辯論賽或征文比賽的形式,就社保理論知識、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社保問題等進行討論、辨析,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認識,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強化學生的思辨能力。

在大三下學期,此時學生對將來的工作或考研等出路安排感到比較緊張迫切,此時可設置實踐教學“社保學術論壇”。課程內容可以是,首先請任課教師結合自己的專業研究方向或課題研究或人生經歷,輪流做一次學術講座或經驗交流(與所授課程內容不能相同),并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如果條件允許,可邀請院內、校內或校外專家和研究生來做一些講座。這樣,能擴展大三學生的思維視角,有助于大三學生更好的進行考研或工作決策。

在大四上學期,根據學校整體安排,可進行實踐教學活動即“畢業實習(職業體驗)”,課程內容是以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在帶隊教師和指導教師的具體組織下,學生進入實習基地進行畢業實習(職業體驗),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要求,使其對職場要求有初步認知。畢業實習在整個實踐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學時也最長,需要做的具體工作紛繁復雜,既要維護好與畢業實習單位的良好合作關系,又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安全健康,所以,此環節責任重大,需要重點對待。

在大四下學期,根據學校整體安排,需進行畢業論文寫作。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需圍繞畢業論文題目進行針對性實踐調研,課程內容是在指導教師的具體組織下,使學生結合畢業論文寫作內容,進行相關實踐/文獻調研。

綜上所述,在就業競爭不斷加劇的環境條件下,通過全員全程式實踐教學能不斷改善社保專業學生的社會認知,提高社保專業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力爭使社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得社保專業建設不斷取得更大更快發展。

思想政治課實施自主性教學的策略

邢斯彤

(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

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打破了傳統以講授法、問答法為模式的“滿堂灌”的教學,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提倡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構建具有民主和諧氣氛的課堂,創設生活化情景使學生自主探究,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與任務完成后真情反思使自主性教學的實施成為可能。

自主性教學反思意識創造力新課程改革給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教學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變革。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存理念和生存方式發生了變化,終身學習的觀念深入人心,教育者能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什么?這是每個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傳統的控制型教學已不能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知識的更新技能比傳授大量的科學知識更有價值。思想政治課的性質是德育課程,在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上比其他學科的作用更大,在新課改的形式下,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嘗試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樂趣,真正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三維目標。

一、多措并舉,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水平

思想政治課自主性教學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所以,構建自主課堂時要有科學的原則和正確的方法

(一)思想政治課自主性教學實施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強調顯性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緘默能力的開發。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要求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意識,主動的確立學習目標,自主的制定學習計劃,在迷惑中主動探索知識的奧秘。在自主課堂上,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

2.公平性原則

人人生而平等。在思想政治的自主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尊重每個學生,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積極提倡學生運用逆向思維,提出不同的觀點。自主課堂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如果教師不是公平的對待每個人,戴有色眼鏡看待想法奇異的學生,那樣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對其身心造成傷害,不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3.開放性原則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資源緊限于教課書的知識,造成學生的思維狹隘,目標短淺,學習目的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要開闊眼界,拓寬教學資源的渠道,由于思想政治課就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前沿性,所以,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社會熱點問題和國家大事的材料,拿到課堂上和同學們交流討論。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實地考察,如用調查問卷的方式來了解農民的收入問題和影響收入的因素,等等。

(二)思想政治課自主性教學實施的策略

1.構建具有民主、平等、和諧氣氛的自主課堂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全面放松的狀態下,思維才能更活躍,思考問題更全面而科學,所以,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充分尊重學生的尊嚴和個性,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思想和生活狀況,要信任每個同學,維護每個學生的自尊。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呼吁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這也是一種良好的隱性課程。

2.創設生活化情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引導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倡導開放互動的學習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創設學習情景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和認知水平來選擇一個恰當地學習課題。這一課題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處于真實的困境中,主動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反思和自主評價。

3.啟發誘導,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學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就是在自主探究中逐步獲得的。在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教學中,學生在自主探究時遇到迷惑和困難,教師應當給予正確的指導。

4.合作交流,共同進行自主性學習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開發,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在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與別人溝通的技能,造成學習效率低。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以小組共同學習的形式達到學習目標,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共同提升。孔子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合作學習可以打破一個人的思維束縛,集合大家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授必修三《文化與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時,可以課前進行異質分組(成績高、中、低的學生為一組),小組成員3到5人為最佳,布置學生課后收集關于中華文化的資料。課堂上,小組成員內部先進行交流分享成果,經過討論選出最能體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和最美觀的的作品展示給其他組的同學,這樣小組和小組之間也可以相互分享、相互交流,學生也可以了解更豐富的中華文化,使本堂課在輕松的氛圍中達到教學目標。

5.反思評價,真情回饋,鼓勵學生進行真實性回歸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評價體系完整而科學。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要真實的回歸到學習過程中,找到阻礙學習發展的原因,并分析解決的方法。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評價時,不僅要注重總結性評價還要重視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要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習過程、思維能力,實踐能力進行綜合評價,讓學生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從而揚長避短,為自己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小結

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正是從新課程改革的角度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運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總之,思想政治的自主性教學的發展步伐還有待加快,這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來完成這項偉大的工程。

參考文獻:

篇(7)

[論文關鍵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多元化

1992年由民政部頒布的《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以下簡稱《基本方案》)成為推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以下簡稱“農保制度”)的根據,到1998年底參保人數達到8025萬。但此后,由于管理機構變革、農保制度規定本身及實踐中出現系列問題,1999年7月國務院決定對已有的農保業務實行清理整頓;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農保制度探索基礎上,2009年9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標志著全國性新型農保制度試點工作正式啟動。這兩項制度的核心在于農保基金的管理,即農保基金籌集、保值增值和監管,因為只有在有效管理基礎上,才能為參保農民提供有效支付。

一、老農保制度——《基本方案》中農保基金管理的相關規定與實施效果

(一)農保基金的籌集。基金籌集堅持以個人交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撫持的原則。個人交納要占一定比例;集體補助主要從鄉鎮企業利潤和集體積累中支付;國家予以政策扶持,主要是通過對鄉鎮企業支付集體補助予以稅前列支體現。個人的交費和集體的補助(含國家讓利),分別記賬在個人名下;交費標準每月最低2元,最高20元,共設10個檔次,可以補交和預交。

(二)農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保值增值主要是購買國家財政發行的高利率債券和存入銀行,不直接用于投資。即便用于地方建設時,原則上只能采取先存人銀行,地方政府再向銀行貸款的辦法實施。

(三)農保基金的監管。基金以縣為單位統一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農保險基金管理委員會,實施對基金管理的指導和監督。委員會由政府主管領導任主任,其成員由民政、財政、稅務、計劃、鄉鎮企業、審計、銀行等部門的負責同志和投保人代表組成。鄉(鎮)、村兩級群眾性的社會保障委員會要協助工作,并發揮監督作用。

不可否認,老農保制度中基金管理的有關規定與當時農村經濟狀況有著廣泛適應性。但實施中,由于“集體補助”大多難以落實到位,“國家予以政策扶持”的載體缺失,結果80%以上的參保農民全部為“個人繳納”,加之農保基金籌資額較低,結果參保農民不及應參保農民總量的6%。基金保值增值“主要以購買國家財政發行的高利率債券和存人銀行”來實現,不能直接用于投資,這雖有利于資金安全,但銀行利率的不斷下調,加之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農保基金保值已相當困難,更何況增值。基金監管雖名義上由多部門構成,但實施中投保人代表的缺位,加之政府未提供行政管理費用,結果導致一方面管理機構侵占農保資金現象嚴重,個別地方管理費用占到實收保費的30%以上;另一方面,農保資金被挪用、擠占等現象屢見不鮮,個別地方農保資金流失占資金總額的35%。由此看,農保基金管理中系列問題的存在導致老農保未能有效開展。

二、新型農保制度——《指導意見》中農保基金管理的具體要求及突破

(一)新型農保基金籌集。新型農保基金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其中,個人繳費標準目前設為每年100—500元5個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有條件的村集體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政府對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其中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按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地方政府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補貼標準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及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對參保人繳費的資助,地方政府對參保人的繳費補貼,全部記人個人賬戶。

(二)新型農保基金保值增值。按規定,個人賬戶儲存額參考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計息。可推斷其保值增值的方式就是按一年期銀行的存款利率計算。

(三)新型農保基金監管。在監督上,主要實行社會監督、部門監督、參保村民群眾監督方式;在管理上,則將新農保基金納人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單獨記賬、核算。試點階段,新農保基金暫實行縣級管理,隨著試點擴大和推開,逐步提高管理層次;有條件的地方也可直接實行省級管理。

由上可知,與老農保制度相比,新型農保制度在基金籌集、保值增值、監管等諸環節都有了新的突破,更符合當前我國與農村的現實。

一是在基金籌集上強化政府經濟責任。顧名思義,“社會養老保險”的主體是“社會”,即包括政府、集體、農民及社會組織等多元化的基金籌集主體。這與老農保相比是根本性的突破。雖然老農保制度也要求集體補助,政府予以政策扶持,但由于集體經濟的衰退及政府扶持政策與集體經濟的一致性,結果絕大多數集體、政府并未對農民參保給予任何補助。這自然不利于農保制度的開展。而新農保明確了政府的經濟責任:一方面是中央政府單獨(對中西部地區)或與地方政府一道(對東部地區)對養老保險金領取者提供每月55元的基礎養老金,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對參保者個人賬戶每年貼補不低于30元的保險金。這就明確了各級政府在新型農保制度中的經濟責任,使農保制度回歸社會保險的本意。

二是在基金保值增值上,強化了基金安全。當前參保農民的養老金待遇由中央確定的每人每月55元的基礎養老金和參保農民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139的月計發標準構成。由于基礎養老金部分實行現收現付制,由財政直接支付,因此不存在保值增值的壓力;而個人賬戶儲存額參考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計息,其保值增值的方式就是存銀行。這顯然有利于基金的安全。

三是在基金監管上,一方面實施多元化監督,即采取社會監督、部門監督、群眾監督的方式,另一方面將新農保基金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單獨記賬、核算。這種監管方式有利于農保基金的安全,保障農保實施的公正、公平、公開、透明。

但在新型農保基金管理的諸環節上,仍有亟待完善之處:一是對不同農民(包括純農戶、農民工、被征地農民)的籌資主體具體安排不足;二是因過于強調資金安全,對農保基金采取單一存銀行的方式,不利于農保個人賬戶基金的保值增值;三是未體現投保人代表者的監管責任,忽略了參保農民的主體性。

三、多元化——新型農保個人賬戶基金管理機制的優化

(一)新型農保個人賬戶基金籌資機制——籌資主體多元化

由于農民已分化為純農戶、農民工、被征地農民三者收入來源、面臨的生活風險各不相同,因而其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投資主體也應有別。

1.個人、地方政府、(集體)兩方(或三方)共擔——純農戶的新型農保個人賬戶籌資機制。對純戶而言,其個人賬戶基金不可或缺的兩個主體是人和政府,至于第三個主體——集體能否真JT成為繳費主體,則完全取決于集體經濟的發展程度。于集體經濟較差的地區來說,集體出資能力有限,根本無力出資,農民的養老個人賬戶基金主要由民個人和地方政府出資構成;對于集體經濟較好的地區,則形成農民個人、地方政府、集體三方共同出資的保險賬戶。

2.個人、地方政府、用人單位、(集體)三方或(四方)共擔——農民工的新型農保個人賬戶籌資機制。當前,對農民工的社會養老保險,部分城市正在試行既區別于“城保”又不同于“農保”的“第三條道路”。對選擇該模式的農民工而言,其養老保險采取“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賬戶”相結合。如果農民工選擇了新型農保,則其個人賬戶的繳費主體就應包括農民工個人、用人單位和地方政府。我國新《勞動合同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因而用人單位為農民工交納社會養老保險費是法定義務。無論他們選擇在城鎮還是在農村參保,用人單位的繳費義務不可推卸;至于集體能否真正承擔繳費責任則像對純農戶的分析那樣要看集體經濟的發展狀況。

3.個人、地方政府、集體三方共擔一一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籌資機制。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被征收后的土地補償款一般在四個主體之間進行分配:農民、農村集體、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在中央政府為全體農民提供基礎養老金的前提下,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就應由其余三個主體構成。被征地農民與純農戶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不同之處在于,后者中集體的繳費可能是缺失的,但這里集體的繳費義務是必須的,因為在土地補償費的分割上,集體也獲得一定的收益,其用途可由集體興辦實業,為被征地農民提供就業機會,或用于公益事業。而為被征地農民補貼新型農保個人賬戶就是重要公益事業之一。在具體出資比例上,地方政府出資部分不低于保險資金總額的30%,從土地出讓金中列支;集體補助部分不低于保險資金總額的40%,從土地補償費中提取;個人承擔的部分不高于保險資金總額的30%,從征地安置補償費中抵交。

轉貼于

(二)新型農保個人賬戶基金投資選擇機制一一投資對象多元化

投資對象多元化是指農保個人賬戶基金投資渠道的多元化,這既是投資理淪的要求,更是我國投資環境使然。因為現資理論認為,有效的多元化的投資組合,能夠盡可能地分散系統風險,獲取比較穩定的收益。而現實中,由于資本市場不成熟,相關法律不健全,市場參與主體難以有效運作市場等因素的影響,單一的投資渠道很難既實現資金安全,又保證資金的效率,故需要多元化投資。在投資范圍和投資比例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也作了規定:社保基金投資的范圍限于銀行存款、買賣國債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證券投資基金、股票、信用等級在投資級以上的企業債、金融債等有價證券。其具體比例銀行存款和國債投資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業債、金融債投資的比例不得高于10%,證券投資基金、股票投資的比例不得高于40%。

基于上述規定,作為社會保障基金組成部分的新型農保個人賬戶基金可以選擇包括從實業資產到金融資產在內的多種投資工具,具體包括:

1.買國債和存銀行。這是我國當前養老保險基金最重要的常規性投資渠道,由于有國家信用擔保,其安全性較其他投資工具有明顯優勢;尤其是國債,風險低,安全性好,利息所得免稅,這也是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于國債長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但我國目前國債品種單一、期限結構不盡合理、對利率風險敏感,收益率較低。至于銀行存款只應作為短期投資工具滿足流動性需要,故投資比例更不宜過高。

2.新型農保個人賬戶基金人市。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入市已成為基金增值的主要方式。社保基金資產規模從2o01年200億元增長到2009年的7765億元,年均投資收益達到9.75,尤其是2007年社保基金股市收益曾達到創紀錄的1453.5億元,收益率高達43.19。當然股市風險較大,在2008年后由于股市下跌,當年社保基金股票資產從浮盈轉為浮虧,基金權益投資收益為一6.75,因此在基金的選擇上應采取多元化戰略。

3、養老保險基金境外投資。之所以投資境外市場,其原因有三:一是可以擴大養老基金的投資范圍,調整其資產結構,促使養老基金投資多元化;二是根據投資組合理論,當不同資產收益的相關性較弱時,將這些資產納入一個投資組合,可在保持平均收益不變的情況下,降低投資風險。境外投資與國內投資之間的相關系數較小,社保基金通過境外投資,使其資產結構多樣化,可有效降低投資風險;三是將社會保障基金投資于境外也是中國政府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的一種方法。為規范保障基金的境外投資,2006年3月,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聯合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規定》,開啟了全國社保基金境外投資戰略的序幕,迄今已兩次選拔境外投資管理人并進行投資。據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849億元,投資收益率16.1%,其中新增境外股票投資收益率達53.26%。

4.投資金融機構股權。社保基金在金融股權投資上的收益率遠高于銀行存款、委托理財、資產證券化等投資項目。目前,社保基金已投資于中國交通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其占有的股份價值超過1600億港元,并每年獲得數十億元的分紅。可見,社保基金成為國有銀行股改最大的獲益者之一。正是由于投資收益的拉動效應,社保基金承諾向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投資人民幣200億元人民幣和150億元人民幣。

5.加大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力度。我國正處于經濟建設高速發展的時期,尤其是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急需大量資金,這為養老保險基金開辟了新的廣闊的投資渠道。因此,合理選擇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將基金投入到電力、通訊、交通、能源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這些項目的特點是建設周期長,規模巨大,投資回收周期長,且有國家政策資金的優惠,所以投資收益不僅一般要高于其他行業,而且具有穩定性,投資風險較低,能夠同時滿足基金對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

(三)新型農保個人賬戶基金監管機制——監管主體多元化

國際上,基金監管的模式主要有審慎監管模式和嚴格限量監管模式。由于前者須具備充分發育的資本市場、相當數量的專業人才、豐富的基金運營和監管經驗、完善的法律和行政體系等條件,而這些條件在我國目前尚不具備,因此只能采取規定明確、便于監督檢查的嚴格限量監管模式,明確基金在各領域投資的比例。從《暫行辦法》的規定看,我國采取的正是這種監管模式。要進一步強化對新型農保制度的監管,則需要構建多主體參與,尤其是將真正體現所有者權益的投保人代表納入監管主體之中。

按《暫行辦法》,基金監管的主體有三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基金投資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理事會負責管理基金,制定基金投資經營策略并組織實施,選擇并委托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托管人對社保基金資產進行投資動作和托管等業務;投資管理人負責對社保基金的專業性投資;基金托管人則是取得社保基金托管業務資格、根據合同安全保管社保基金資產的商業銀行,其職責是執行投資管理人的投資指令,并對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的投資進行監督。也就是說,按《暫行辦法》規定,理事會作為基金主管部門確定基金投資管理人及基金托管人,并對二者進行監督;基金托管人受理事會委托對投資管理人進行監督,并對理事會負責;基金投資管理人利用基金進行投資并保證保值增值,對理事會及托管人負責。三者中,理事會處于主導地位。

但分析后會發現,理事會實際是將各種途徑籌集到的資金及投資收益所得進行管理的機構,并非是資金的所有人,其本身實際又是受托機構,真正的資金所有人應是投保人。就新型農保而言,繳費主體主要包括農民個人、集體、用人單位和政府,他們才是資金的所有人,只有資金所有者才有權委托。所以,借鑒《暫行辦法》規定的各繳費主體的關系,新型農保基金監管模式應作調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人妻人人人澡人人爽| 色先锋资源久久综合5566|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在线看一|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少妇高潮喷水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色偷拍另类无码专区|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人妻|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国产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四| 国产两女互慰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中文字幕欧美人妻精品一区| 野外做受又硬又粗又大视幕| 午夜视频在线在免费| 欧美丰满熟妇xx猛交|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 人妻巨大乳挤奶水hd免费看|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性色欲情网站|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av无码αv高潮αv喷吹|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人妻被按摩到潮喷中文字幕| 国产办公室沙发系列高清|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毛片| 人妻人人做人做人人爱|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中文|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97人伦影院a级毛片| 国产成人av免费网址| 亚洲av丰满熟妇在线播放|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久久|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内射后入|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xxxx| 成人免费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