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3 23:48: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產運作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物流專業及其人才培養關注點
物流包括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兩個專業。其中,物流工程專業側重于物流系統的規劃與設計,物流管理專業側重于物流系統的運作與管理。這就是說,兩個專業的研究對象都是“物流系統”。從系統角度研究物流是物流專業的最大特點。根據系統定義,將物流系統定義為: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資、包裝設備及技術、裝卸搬運機械、運輸工具、倉儲設施、人員和通信聯系等若干相互制約的要素所構成的具有特定目的的有機整體。物流系統的最終目的是以最少的費用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務,實現物流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效用。
物流系統是由物的流動所需而產生,而物的流向和流量將隨經濟環境和經濟結構的變化而變動。鑒于全球不斷變化環境所帶來的物流系統的變動性和動態性,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最大關注點應是實踐性。如何從不斷變化的實踐環境中識別出各類物流服務所需物流系統,并為其規劃與設計以及運作和管理,既是物流專業人員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
然而,物流系統是涉及多個機構、集多種技術和知識為一體而產生的復雜系統,無論對其規劃與設計還是運作和管理,需要掌握的技術和知識都非常之多,這為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挑戰。如何在眾多相關技術和知識領域中,提煉出適合物流專業本科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學習和鍛煉環境和條件,既是高等院校的重任,也是專業教師的責任。就是說,物流的系統性、專業知識領域的廣泛性和面向實踐的研究導向是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關注點。
2.物流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及其關注點
本科畢業論文環節是培養并考核學生綜合四年所學專業知識來解決本專業工程和科研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識別、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環節。其中,“識別問題”即論文“選題”過程,作為畢業論文階段的首要一步,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的最重要環節。論文選題直接決定著論文基本框架、主要內容乃至最終質量。然而,就目前我國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管理模式來看,基本都采用指導老師定題、學生選題的運作模式,這種模式不僅難以培養學生“識別問題”能力,而且也容易出現論文題目的陳舊雷同,這也是近些年大家普遍感覺到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明顯下滑的主要原因。
鑒于物流專業特點,物流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應該關注以下三點:(1)研究對象的適宜性。如前所述,物流工程與物流管理研究對象都是“物流系統”。然而“物流系統”千差萬別,大到“全球領域的物流系統”及“國家范圍的物流系統”,小到一個企業或組織的“作業物流系統”。本科畢業論文必須有別于碩博士論文,研究對象不能過大,否則很容易產生研究內容做空做虛現象。(2)應用方法的適宜性。因為物流系統比較復雜且牽涉知識面比較廣,所以本科生在選擇研究方法時,難以在廣度和深度上掌握好“度”。本科畢業論文應引導學生盡量應用本科階段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過分追求超出本科大綱范圍的方法,否則同樣會產生弄虛作假現象。(3)實踐導向的選題。引導學生走出校門,從現實中識別問題,并從中選擇適合個人興趣的研究題目是培養本科生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最基本前提。
研究式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講解原理與方法、給出現實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思考、討論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其核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促使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獨特的理解,客觀上加強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其學習與研究興趣,提升其自主學習與研究能力。
生產與運作管理是研究如何將生產與運作系統各相關要素合理組織起來以高效地創造出產品或服務的_門學科。該課程具有隨生產技術和經濟發展而不斷發生變化的前沿性特點。隨著系統工程理論的不斷完善,借助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研究生產與運作管理已成普遍傾向,所謂生產與運作管理即生產與運作系統管理。將系統工程理論和管理方法綜合應用于生產與運作系統,在各類眾多的生產與運作系統中,抽象提煉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研究思路以及理論和方法,以形成“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體系:生產與運作系統設計、生產與運作系統運行、生產與運作系統控制、生產與運作系統維護和生產與運作系統評價等。
由于本科生缺少實踐經驗,他們對該課程的印象就是“內容抽象,難以理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內容,我們嘗試引用研究式教學法進行教學改革。在內容體系不同階段(設計、運行、控制、維護和評價等)引入案例,按課程研究思路和體系,師生互動識別并分析不同案例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引出案例中可能涉及的概念、理論和方法,并啟發學生利用相關理論和方法,提出多種可能求解方案;接著,互動分析不同方案可能帶來的不同效果及其優缺點,最后整理出不同管理理論和方法的適用條件。這種基于案例,在引導學生識別、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傳授各種理論和方法及其適用條件的案例研究式教學方法,為幫助學生領會“抽象內容”起到很好的作用,并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由此得到啟發:從實踐切入、案例為導向、系統理論為基礎,引導學生從識別和分析系統問題入手,掌握不同管理理念下的各種管理方法及其特點和適用條件,也就是掌握不同理念導向的管理方法,是培養管理類專業本科生的有效方法。
三、物流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導向與指導模式
自2001年我國第一批本科物流專業設置以來,目前為止已有300多所學校設置了本科物流專業,每年有幾千本科畢業生需要完成畢業論文。然而,在大學逐年擴招、師資及培養條件與學生規模難以匹配的時代背景下所出現的理論與實踐脫節、畢業論文考評機制缺失等諸多問題,不僅導致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下滑,而且也造成對本科畢業論文重要性意識逐漸減弱的現象,甚至出現過“存棄之爭”“實踐代替”“報告代替”等引起爭論的話題。借鑒“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教學方法,我們嘗試了結合實習企業引導學生自主選題的一種畢業實習與論文相結合的基于實踐的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其指導過程大致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首先引導學生選好實習單位,并在全面了解實習企業狀況的基礎上提出實習企業簡介及現狀報告。該階段培養并考核學生對實際現象的概括和總結能力及對實際問題的識別能力。
第二階段:引導學生在分析實習企業現存問題以及問題間關聯性的基礎上,明確研究對象系統界限,并結合個人興趣,針對所選系統選擇適宜的畢業論文題目。該階段培養并考核學生分析實際問題并能識別要點的能力。
第三階段:針對所選研究系統,要求學生在明確系統目標的基礎上,分析系統結構及影響系統目標的要素,利用所學專業知識提出解決方案并對方案進行定性、定量評價。該階段培養并考核學生綜合應用所學專業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四階段:將前期研究過程和內容,按畢業論文格式和要求,整理編輯成最終畢業論文。該階段培養并考核學生寫作、歸納、整理和表述能力。
按上述過程,明確畢業論文各階段目標及任務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和啟發來指導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方法,無論從提高畢業論文質量角度還是從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角度,都帶來了較好的效果。
四、結語
1、刊期職業管理人才缺乏
管理人才的缺乏一直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各期刊社都在嘆息沒有得力的人才,原有的期刊社管理人員多是上級任命或委派,真正懂編輯、廣告、發行等期刊運作的人才不多。據了解,不少期刊社工作人員只有2~3人,由于規模小,也很難吸引優秀人才。再有,現有管理人員沒有進行過真正意義上或針對本行業特點和特色的期刊經營培訓,借鑒其他兄弟期刊的經驗也少的可憐。新時期的期刊管理者要懂運作、經營期刊。
2、期刊規模小,缺乏集團優勢
“各自為戰”“、小而全”的辦刊模式至今尤為突出,缺乏集約效益。目前,我國畜牧獸醫期刊仍然是編輯部和期刊社的辦刊現狀,實力單薄,規模小,自我生產與發展仍是普遍的模式。資源浪費或不能有效的充分利用,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的運作模式難求規模效益。再有,同質化現象也較為嚴重,內容雷同,沒有本地域行業特色,這樣削弱了辦刊力量,影響了畜牧獸醫期刊質量的提高。
3、期刊質量評價體系
畜牧獸醫期刊經過幾十年發展,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現有北大中文核心20種,占畜牧獸醫期刊13%。不過從整體來看,還是缺少科學的有效的統一質量評價體系。有的期刊把發行量等同于質量,還有簡單地把影響因子作為質量標準。
由于期刊編輯是比枯燥的工作,所以這方面的人才比較缺少。從事編輯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收稿與審稿,而有些編輯為了私自的利益,沒有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審核稿件上,這樣勢必會影響論文的質量。為了湊版面,使得一些質量不高的論文也被收集到國家級期刊或者核心期刊內。這對期刊發展是不利的,長此以往,期刊環境肯定會慢慢地惡化。
5、期刊論文的發表周期長
一些熱門的期刊,發表周期一般可以保證,但對于不太熱門或者冷門的期刊就到面臨嚴重的挑戰。一些期刊由于版面不夠而延期到下期出版,這樣勢必會影響作者的發表時間,而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并且也會形成惡性循環,不利于期刊的可持續發展。
二、我國畜牧獸醫期刊的發展策略
第一,改革畜牧獸醫期刊的運營體制。在計劃經濟下我國的畜牧獸醫期刊主要是由有關科研單位、學術團體、高等院校等主辦的,編輯部設在這些單位。以聚集在這些單位的專家學者為學術依托,人員編制、辦刊經費、條件設備也由這些單位提供。這種體制有它的優點,在改革過程中應保護這些單位的辦刊積極性。第二,開展畜牧獸醫期刊發展的戰略研究,建立有效的宏觀調控機制。對商品生產進行宏觀調控是社會化商品經濟發達的產物,畜牧獸醫期刊作為一種商品,有著巨大社會效益,是科學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改革和發展都需要有領導、有計劃地進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畜牧獸醫期刊的宏觀調控主要應依靠法律、政策手段,經濟手段,當然也要有必要的行政手段。目的在于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為畜牧獸醫期刊的市場平等競爭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使之按照國家和社會各方面的需要更好地發展。實施有效的宏觀調控,首先要從我國國情出發,根據科學技術、經濟建設、文化教育的發展需要,進行畜牧獸醫期刊發展的戰略研究。探討我國畜牧獸醫期刊發展的恰當速度,期刊的種類、學科、層次的合理配置,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期刊分類原則和管理辦法,建立高素質編輯人員的培養制度,建立激勵期刊競爭的獎勵制度等等。把對畜牧獸醫期刊的宏觀調控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第三,規范畜牧獸醫期刊的版式和制度。針對當前畜牧獸醫期刊的論文格式和編輯的素質問題,要求行業相關部門要成立監督機構,對期刊的發行、出版等全過程進行抽查檢驗,這樣才有利于期刊自身質量的提高,論文質量也會提升期刊的品質。作為主要面向畜牧獸醫的期刊,要招聘專業的編輯進行審稿,對論文的質量要嚴格把關,不容許為了私自利益而不管論文質量的情況出現。第四,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畜牧獸醫期刊的發展要多樣性、多元化,除了紙制期刊的發行外,也要涉足網絡。將期刊轉化為電子檔,方便讀者進行快捷及時的查找,對期刊的檢索量也是期刊追求的因素。同時期刊還可以開通官方網站,并制作出網上投稿、查稿版塊,讓讀者能夠不通過傳統的投稿方式,這樣的效率會提高很多,而不延誤期刊的發行時間,也會保證發行的質量。第五,加強期刊管理者和經營者的培訓。期刊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要有高水平經營者,認真分析市場、考察市場,從市場中找到期刊的定位。必須改變傳統的經驗主義和單一的計劃型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迅速建立期刊后改制時期的人才資源管理新觀念和經營戰略。
三、結論
關鍵詞:工商管理;研究內容;比較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深入發展,國內對工商管理的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很大進展,與國外學術界的交流也逐漸增多,及時把握國外工商管理研究的最新動態及其發展趨勢,將對我國工商管理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導與啟發作用。
工商管理學是研究營利組織經營活動規律以及企業管理理論和實踐的學科。本文按照學科代碼將工商管理學科分為十個研究領域,對90年代國內外學術界工商管理各領域的研究方向與研究熱點進行了分析與比較,以發現國內、外研究的差異,更好地促進國內工商管理研究的發展。
1國外工商管理研究內容與熱點
本文在檢索國外工商管理論文數量時,選擇了SCI和SSCI中影響因子大于0.5的59種管理類期刊,時間范圍是從1990年到2000年。通過關鍵詞檢索,發現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論文數量遠遠多于其他領域,故將其他九個領域按檢索到的論文篇數做出趨勢圖。
從縱向來看,1990~2000年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技術經濟、項目管理、企業理論的研究呈明顯上升趨勢;而企業文化、財務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企業戰略管理的研究則一直處于穩定狀態,沒有明顯的增長。其中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在90年代一直呈穩步上升的趨勢。在某些年份,市場營銷研究雖有下降,但整體趨勢是上升的;從圖1中還可以看出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在近5年內發展很快;而運作管理的研究在突破最高點后開始逐漸持平甚至下降;不能忽視的是對項目管理的研究也一直處于上升趨勢。
從橫向看,人力資源管理的論文數量遠遠多于其他領域,可見近十年來人力資源管理在國外是一個熱點研究領域。從其他9個領域的論文數量排序中可以看出,市場營銷、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項目管理、企業理論、運作管理也是研究的熱點領域。在分析各研究領域的研究內容時的1997-2000年進入SCI檢索的文章,對其中有代表性的論文進行分析,得出如下關于國外工商管理研究內容與熱點的基本結論(見表1):
2國內工商管理研究內容與熱點
對國內工商管理的研究過程中,從中國期刊網中篩選出44種學術性較強的管理類期刊,根據關鍵詞對各二級科目的論文進行檢索,將各領域檢索得到的論文數量進行趨勢描述
從此趨勢圖縱向比較,幾乎每一個領域的研究在近7年中都是呈現上升的趨勢,論文數量逐年增加,這表明國內工商管理各領域的研究力度在加強,這也與國家經濟改革的進程和力度有一定關系。橫向比較,研究成果較多的是市場營銷,說明我國的經濟改革及國企改革的力度加強,企業不再只靠抓生產提高企業利潤,而是越來越注重市場對企業自身的影響;同時,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企業戰略管理、運作管理、項目管理也是研究較多的領域,相比而言在工商管理研究范圍內國內近幾年對會計理論、財務管理的研究論文相對較少。從代表性文章中,得出國內工商管理各領域研究熱點如下:
3國內外工商管理研究內容與熱點的比較及結論
3.1工商管理研究的國內外對比分析
從國內外的研究趨勢比較過程中可以看出,國外人力資源、市場營銷、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等領域的研究增長速度較快;項目管理的研究在持續增加;企業戰略管理的論文數量曾在1995年左右達到最多,隨后又有所減少。國內則對運作管理研究較多,企業文化、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人力資源也是理論界研究較多的領域。
從國內外文獻數量的排名次序角度看,國內論文數量較多的是市場營銷、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企業戰略管理、運作管理、項目管理,而國外的排名為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技術經濟與技術管理、項目管理、企業理論。
國內外研究熱點存在必然的交集,但側重點仍有不同,國內理論研究滯后于國際的理論研究,國內的研究熱點往往是國外前幾年的研究熱點,而國外正在形成的熱點在國內往往是剛剛涉足或者還未涉足。
4結論
從上面的比較可以看出,我國的工商管理研究從整體上落后于國際水平,這與我國的經濟發展現狀有一定關系,但是也要求此領域的學者們能把握工商管理的最新研究方向,以加強我國的工商管理研究,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在研究內容與形式上存在差別:國外在理論研究的同時,注重將理論運用于管理實踐;而國內的研究經常停留在理解國外理論研究的層面上,對一些較新的管理問題介入較少。鑒于工商管理學的學科特點,國內此領域學者們應注重研究形式的改進,注重對管理問題深層面的研究。
研究方法上也存在差別:國外注重規范研究,有嚴密的邏輯推理體系,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而國內多是思辯研究,研究僅根據個人的經驗和知識,或是雖有理論基礎但是缺乏嚴密的推理。國外使用實證研究方法較多,通過案例、實驗、非實驗、實地等方法對所研究問題進行充分的論證,而國內則不重視實證的研究。這與各國間的文化傳統有一定的關系,但是管理學科的本質特點決定了在進行管理研究時,應該多作些實證的工作來充實我們的理論研究。
參考文獻:
[1]金碧輝.國內外管理科學的研究熱點問題比較[J].管理科學文摘,2000.
[2]汪壽陽,金碧輝.SCI、SSCI與管理科學期刊[J].管理科學學報,2000,(12).
[3]WebofScience.[DB/OL].2002.
[4]中國期刊網.[DB/OL].2002.
關鍵詞:供應鏈,庫存控制策略,實例分析
企業生產產品需要原材料、零部件、外購件、輔助材料和工具設備的供應,營銷需要存儲一定量的商品來滿足客戶的購買需求,日常經營也需要備有適量的辦公用品。因此,企業必須有一定的庫存以保障企業的經營運作。但長期以來,流通中的庫存是各自為政的。流通環節中的每一個部門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庫存,零售商、批發商、供應商都有各自的庫存,各個供應鏈環節都有自己的庫存控制策略。由于各自的庫存控制策略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產生各種問題,比如需求的扭曲現象,即所謂的需求放大現象,這就不可避免地產生牛鞭效應。雖然供應鏈中每一個組織都獨立地尋求保護其各自在供應鏈的利益不受意外干擾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可取。因為這樣做的結果影響了供應鏈的優化運行,無法達到使供應鏈整體成本最低的目標,不能形成強大的競爭力,在國內外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也就不能生存。因此,供應鏈環境下企業必須合理化的控制庫存,以提高供應鏈上各成員的競爭力,下面以家樂福為案例具體的分析。免費論文,庫存控制策略。
案例:
VMI是QR系統的一種重要物流運作模式,也是QR走向高級階段的重要標志。VMI的核心思想在于零售商放棄商品庫存控制權,而由供應商掌握供應鏈上的商品庫存動向,即由供應商依據零售商提供的每日商品銷售資料和庫存情況來集中管理庫存,替零售商下訂單或連續補貨,從而實現對顧客需求變化的快速反應。VMI不僅可以大幅改進QR系統的運作效率,即加快整個供應鏈面對市場的回應時間,較早地得知市場準確的銷售信息;而且可以最大化地降低整個供應鏈的物流運作成本,即降低供應商與零售商因市場變化帶來的不必要庫存,達到挖潛增效,開源節流的目的。
正是看到了VMI的上述特殊功效,家樂福在引進QR系統后,一直努力尋找合適的戰略伙伴以實施VMI計劃。經過慎重挑選,家樂福最后選擇了其供應商雀巢公司。就家樂福與雀巢公司的既有關系而言,雙方只是單純的買賣關系,惟一特殊的是,家樂福對雀巢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零售商客戶。在雙方的業務往來中,家樂福具有十足的決定權,決定購買哪些產品與數量。免費論文,庫存控制策略。兩家公司經協商,決定由雀巢建立整個VMI計劃的機制,總目標是增加商品的供應效率,降低家樂福的庫存天數,縮短訂貨前置時間,以及降低雙方物流作業的成本率等。由于雙方各自有獨立的摘要什么就給他什么,甚至是盡可能地推銷產品,彼此都忽略了真正的市場需求,導致好賣的商品經常缺貨,而不暢銷的商品卻有很多存貨。這次合作使雙方愿意共同解決問題,從而有利于從根本上改進供應鏈的整體運作效率,并使雀巢容易掌握家樂福的銷售資料和庫存動態,以更好地進行市場需求預測和采取有效的庫存補貨計劃。
案例分析:
從家樂福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家樂福在沒有引入QR之前無法使用VMI計劃,因此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庫存存在著以下5個方面的問題。
1、對用戶服務的理解不恰當和不及時的交貨狀態。
對用戶的服務的理解與定義各不相同,導致用戶服務水平的差異,許多企業采用訂貨滿足率來衡量用戶服務水平,但用戶滿足率不等于用戶滿意率。
2、缺乏準確的交貨狀態信息
當顧客下訂單時,他們總想確定什么時候能交貨,在等待交貨過程中,還可能對訂單交貨狀態進行修改,特別當交貨被延遲后,許多企業由于信息傳遞系統的問題,沒有及時把推遲的訂單交貨的修改據提供給用戶,其結果當然是造成用戶不滿。
3、缺乏合作與協調
供應商管理庫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對于企業間的信任要求較高。VMI 是跨企業邊界的集成與協調, 要求供需雙方建立互信的合作伙伴關系。如果企業缺乏信任, 雙方都視對方為競爭對手而不是合作伙伴,要實現信息共享和企業間的集成與協調是不可能的。供需雙方互信與合作是 VMI 成功的必備條件。供應鏈的各個節點企業,為了應付不確定性,都有一定的安全庫存,這是企業采取的一種應急措施,企業不得不維持一個較高的安全庫存,從而付出了較高的代價。由于市場需求變動、價格因素、庫存風險等原因,供應鏈上各級企業為了保險起見,紛紛設立緩沖庫存,這樣導致需求信息在供應鏈上被逐級放大,產生了“牛鞭效應”,最終導致供應鏈上無效庫存的增加。
4、低效率的信息傳遞系統
目前許多企業的信息系統并沒有很好地集成起來,當供應商需要了解用戶的需求信息時,常常得到的是延遲的信息和不準確的信息。由于延遲引起誤差和影響庫存量的精確度,短期生產計劃的實施也會遇到困難。免費論文,庫存控制策略。例如企業為了制定一個生產計劃,需要獲得關于需求預測、當前庫存狀態、訂貨的運輸能力、生產能力等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從供應鏈的不同節點企業數據庫存獲得,數據調用的工作量很大。數據整理完后制定主生產計劃,然后運用相關管理軟件制定物料需求計劃(MRP),這樣一個過程一般需要很長時間。時間越長,預測誤差越大,制造商對最新訂貨信息的有效反應能力也就越小,從而造成生產出過時的產品和過高的庫存。
5、庫存控制策略簡單化
任何企業庫存控制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證供應鏈運行的連續性和應付不確定需求。了解和跟蹤不確定性狀態的因素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用跟蹤到的信息去制定相應的庫存控制策略。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為不確定性是不斷變化的,很多公司對所有的物品采用統一的庫存控制策略,物品的分類沒有反映供應與需求中的不確定性。在傳統的庫存控制策略中,多數是面向單一企業的,采用的信息基本上來自企業內部,其庫存控制沒有體現供應鏈管理的思想。
針對以上所存在的問題,家樂福在引進QR系統后,一直努力尋找合適的戰略伙伴以實施VMI計劃。免費論文,庫存控制策略。供應商管理庫存這種方法打破了傳統的各自為政的庫存管理模式,體現了供應鏈的集成化管理思想,適應市場的要求,是一種新的有代表性的庫存管理思想。免費論文,庫存控制策略。
1、VMI的基本思想
傳統地講,庫存是由庫存擁有著管理的,庫存設置與管理是由同一組織完成的。這種庫存管理模式并不總是最優化的。供應鏈的各個不同組織根據各自的需要獨立運作,會導致重復建設庫存,因而無法達到最低成本。VMI能夠突破傳統的條塊分割的庫存管理模式,以系統的、集成的管理思想進行庫存管理,使供應鏈系統能夠獲得同步化的地運作。
2、實施VMI的好處
供應鏈庫存管理的成功通常源于以更低的存貨成本實現更好的服務水平。(1)成本縮減。需求的易變性是大部分供應鏈面臨的主要問題。許多供應商被VMI吸引是因為它緩和了需求的不確定性。少有的大訂單迫使生產商維持剩余的能力或超額的成品存貨量,這是為確保能響應顧客的要求,是一種成本很高的方法。免費論文,庫存控制策略。VMI可以削弱產量的峰值和谷值的差距,允許小規模的生產能力和存貨水平。(2)改善服務。零售商認為,服務好壞常常由產品的可得性來衡量。這來自于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即當顧客走進商店時,想買的產品卻沒有了,這樁買賣就失去了。其結果相當嚴重,因為失去閏樁生意的“成本”可能失去“信譽”。所以。在計劃時,零售商希望供應商是可信任、可靠的。在VMI中,在多用戶補貨、遞送間的協調大大改善了服務水平。另外,VMI可以使產品更新更加方便,新產品的上架速度將更快。
參考文獻:
(1)王耀球、施先亮、《供應鏈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P181-P188
(2)李嚴鋒、張麗娟、《現代物流管理》、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P41
(3)張鐸、林自葵、《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第7版、P276
(4)霍紅、《物流師》認證教材、中國物資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P58-P59
(5)翁心剛、《物流管理基礎》、中國物資出版社、2006年2月、第12版、P175
(6)胡軍、王姍姍、《供應鏈管理案例精選》、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第2版、P145-P147
(7)易華、《物流成本管理》、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第3版、P199-P201
(8)邵曉峰、《供應鏈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P203-P205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生產與運作管理;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
作者簡介:蔣南云(1982-),女,江蘇南京人,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張琳(1968-),女,江蘇南京人,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江蘇 南京 210009)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項目“支撐創新教學活動的畢業設計關鍵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1JSJG18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6-0079-02
一、“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教學難點
“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是工業工程、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等專業的專業基礎核心主干課程,涉及生產系統整個過程的管理,包括生產系統的設計、構建、運行、維護四大階段。課程大多在經濟與管理學院開設,相關專業學生對制造企業現場沒有感性認識,理論和方法理解較為困難,這是難點之一。難點之二是如何將種類繁多的運作管理方法有效傳授給學生,使其靈活應用。難點之三在于課程內容與其他專業課交叉聯系,需融會貫通才能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很高。難點之四欠缺中國企業運作管理案例,過多使用國外案例易產生與實際脫節問題。難點之五沒有成套的教學輔助材料,如課外練習題、實踐案例、計算機輔助軟件等,增加了實訓難度。如何使學生既能解決書本上題目又能解決實際生產中的難題,成為極具挑戰的任務。因此,在課程建設中需要將各種信息技術與先進的教學方式相結合解決以上教學難題。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在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學習理論。[1,2]它認為:學生的知識和智慧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學校和教師賦予的,而是學生自己在特定文化背景的學校教育(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構建的。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學生通過一定的情景,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知識。因此,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被稱為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1]“情境”,為了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的意義建構,建構主義理論強調真實環境的創設和模擬,并把情境創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協作”貫穿于學習過程的始終,比如對學習資料的搜集與分析、假設的提出與驗證、學習成果的評價以及意義的最終建構,都涉及協作,它既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也包括教師與學生以及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協作。“會話”是協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各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只有通過會話來商討、交流彼此的意見與學習成果,才能共同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意義建構”,就是要幫助學習者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有較深刻的理解,意義建構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
三、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方式設計
由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對教學情景和學習環境的設計,重視合作性學習小組的建立,最終幫助學習者完成意義的建構,特別適合解決本門課程的教學難題。[3]基于此,將建構主義理論作為本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以多媒體課件為實現手段,建立“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的新型教學方式。
1.注重教學情景和學習環境的構建
在課堂教學中,輔之以大量的多媒體(照片和電影片斷、錄像、Flexsim仿真模型等)資料來加深學生對生產管理的認識和對知識點的掌握,包括寶馬汽車生產線、虛擬制造、倉儲等視頻,擴大學生的視野,給學生以豐富的背景知識。其次在實訓環節,實驗中心情景模擬實際車間生產線建立流水線綜合實驗室,實驗室擁有三段式流水生產線、中控室、分揀臺、質檢臺、條碼掃描裝置,完全模擬企業現場場景。按實際企業運作過程安排實驗順序,學生在教師問題導引下進行現場布置、飛機模型裝配等參與生產線運行管理,利用仿真軟件評價流水線設計過程并優化,制訂裝配直升機玩具生產計劃,完成實驗背景一致的全部實訓內容。實訓過程與企業真實運作過程和工作情景相同,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學習環境。
2.建立協作學習小組加強合作與互動機制
由學生自由組合建立協作學習小組,協作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共同討論合作完成課程學習和實驗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研究型教學,讓學生親自參加科研活動和論文寫作。以協作學習小組為單位,經過小組成員充分討論選擇一個研究課題,在大量翻閱參考資料、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共同協作提出富有創新意識的觀點,撰寫科技論文,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知識探索和知識生產的過程。目前通過與本科生合作的方式已完成學術論文3篇,多項課題參加江蘇省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
3.構建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每章內容通過多媒體課件介紹一個實際企業的問題或放一段錄像視頻,然后梳理出一個或幾個問題,從對這些問題解釋的角度出發,引導出本章需要學生掌握的概念或者原理。問題導向教學法也應用到課程實驗環節,由教師提出導引問題,以協作學習小組為單位,每組成員自主設計實驗內容和實驗步驟,解決每一環節存在的問題。教師僅進行實驗場景搭建、布置任務、觀察完成情況及總結點評。
4.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案例教學及角色扮演
案例教學是生產運作管理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課堂講授除了詳細、有選擇地將生產運作管理內容講解傳授給學生外,還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的知識點講解分析國內外企業生產運作管理的實踐案例。
在生產決策相關內容模擬中進行角色扮演,根據模擬的情景,讓學生扮演成現實世界中的不同角色,如公司經理、財務主管、采購主管、生產主管等,對遇到的生產運作問題進行討論與決策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使學生在提高了學習興趣的同時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解決實際問題。
四、基于建構主義的多媒體課件設計
要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來指導“生產與運作管理”課程建設、實現以上多種教學方式,就要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中體現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方式。基于此,課件包含課堂教學課件、實驗訓練體系課件、課后案例及輔導課件和課程教學網站四部分內容(如圖1所示),使多媒體課件成為建構主義實現其理論主張的技術手段。
1.課堂教學課件
課堂教學課件按章節目錄編排,每章分提綱介紹、引導案例、課程講義、重點難點、練習題、作業習題六部分,與教材配合緊密;每章設計引導案例引出需掌握的概念或原理;課件展示形式豐富多樣,含有視頻、3D動畫、表格、圖片等多種類型的素材,將企業現場生產管理情景展現在學生面前;重點概念和課堂提問采用彈出式文本框,PPT制作畫面美觀大方,風格統一,增強感官認知,調動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實驗訓練體系課件
實驗教學體系課件提供了實驗所需的Flexsim、Proplanner、Project、Boss、流水線加工等工業工程著名軟件的講義、案例、試用版安裝程序和實驗指導書等實驗輔導材料,供學生選擇并設計實驗內容,方便學生實驗前預習、實驗中使用、實驗后鞏固,為實驗訓練體系提供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持。
3.案例討論與輔導課件
課后案例及輔導課件包括“案例閱讀”、“視頻資料”和“課后輔導”三部分,其中“案例閱讀”、“視頻資料”提供企業生產現場實際狀況的文檔、視頻及杰出企業家訪談節目等30多個國內經典實際案例,學生通過課后案例閱讀和視頻觀看進行案例討論,在課堂開展討論、進行交流,有效節約課堂教學時間。“課后輔導”中分電子教案、每章習題、例題詳解、術語解釋、考試樣題五個欄目,提供400多道習題、100個中英文術語詳解,幫助學生復習課堂學習內容。
4.課程教學網站
課程網站中集成全部教學資源,包括: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指定教材、案例教學、電子課件、授課實況、實踐教學、考試樣卷、作業習題等,供開設本課程的學院及教師、學生共享。
五、實施效果
在多媒體課件的技術支持下,建構主義學習思想指導的“生產與運作管理”教學方式得以實現。與其他教學手段相比,它具有很多無可比擬的優點:在學習資源豐富的、真實的、高度視覺化的情境中學習,使知識和技能更緊密地與學生的背景和經驗建立聯系;通過交互式的活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通過以小組為基礎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怎樣與他人相互配合解決問題;突破了簡單的教學演示型模式,將學生帶入一個較完整的企業情景中,有利于學生進行知識的意義建構。這些足以滿足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學習環境中“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的要求,對全方位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參考文獻:
[1]李振亭.多媒體課件設計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38-40.
前者主要是以實驗實踐等應用為導向組織知識,引導學習者“自主”地學習和掌握課程核心知識;后者主要是引導學習者進行創新性研究和應用。教學系統平臺既是學習的平臺,也是應用實踐成果發表和分享的平臺。作為學習的平臺,“引導性學習”部分相當于知識庫,主要模塊有理論知識、案例與實訓項目、模型與工具等,其中實例與實訓項目模塊內容最為豐富,如圖1所示;作為成果發表、分享的平臺,“討論與分享”模塊實現了知識的轉化、分享和創新應用,它包含多個主題分區,采用開放式的結構,可以進行成果發表、交流回復、評價投票等操作,較為成功的成果將遷移至“引導性學習”模塊。“特色是精品課程的生命力,是體現優勢、不同于其他課程的核心競爭力[25]”。筆者在“生產計劃與控制”教學系統平臺設計中著重于創建以下特色:知識的組織采用案例、應用項目為主導的非線性組織方式,開展情境式學習,支持學習者自主學習。建立了知識的獲取、轉化、創新應用的平臺運作機制,從而保證了平臺知識的持續、動態的更新完善。“以生為本[26]”的平臺建設指導思想,著眼于構建“學習者學習和應用虛擬環境[27]”,最大限度地促使學習者積極地使用平臺和應用創新,參與平臺的建設、維護。
“引導性學習”部分的功能設計
“引導性學習”模塊主要是學習者學習的平臺,也就是課程知識的匯集之處。不同于國內一般的課件和教學網站,實驗實踐教學系統平臺的知識組織方式采用了以“應用為導向”的非線性化知識組織形式,即以知識點為核心,將知識點的具體應用(如案例和項目等)組成學習者學習的知識結構,加強了知識點的橫向關聯,不再如國內一般的教材、課件或教學網站只是簡單的“知識組織的教材化、堆砌化;線性化的知識組織方式[28]”,這樣有利于支持學習者開展自主探究學習。以案例、應用項目為主導,開展情境式學習,不僅可以教會學習者知識的應用,而且可以使學習者積極參與,發揮出創新能力,對平臺的建設發揮出主體的作用。斯皮若(Spiro,R.J.)等人于1990年提出的認知彈性理論(CognitiveFlexibilityTheory)認為,學習者的學習要在情境化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即學習要基于問題、基于案例、基于情境[29]。1.“理論知識”模塊的設計“理論知識”模塊主要用于知識的系統學習,如圖2所示。特別是通過“知識地圖”在PPT知識點、“分解案例”、“模型與工具”等模塊之間建立聯系,“將知識接成一個具有一定語義網絡的表征系統,便于學習者概念導航學習”[30],實現各知識點的關聯、交叉和應用性學習,而且“索引后的課程資源等可實現資源的增值”[31]2.“案例與實訓項目”模塊的設計“案例與實訓項目”模塊主要用于知識的應用性學習和訓練,包括:分解案例、實驗項目、實踐項目三類,其中實踐項目又細分為課程設計、微型工廠實踐項目和企業實踐項目。該模塊的設計思路是由單一到綜合,由模擬到現實,由提供場景、下達任務到自己發現并解決問題,分層次、分階段地逐步訓練和提升學習者的應用能力。其中:(1)分解案例的設置主要是結合課程教學的知識點、方法論,輔以一定的情境,針對較單純的1~2個問題,運用明確的方法加以解決,分解案例可以通過選用和編寫兩種途徑取得。一是“選用”國內外文獻資料、書籍中公認的案例;二是結合課程小論文環節,由學習者自主“設計、編寫”,經分享、評價、獲得認可后納入案例庫。(2)實驗項目的設置分課內實驗和課外實驗兩部分,如圖4所示。課內實驗在教師指導下完成,課外實驗則是以學習者為主導完成。由于課時的限制,以及“生產計劃與控制”課程的特點(其主要工作內容大多可以在計算機上完成),課外實驗將是今后的一個發展方向。課外實驗也可以結合“微型工廠項目”、“課程小論文”或“課程小項目”環節一起進行,由學習者自主開發、設計新實驗項目,教師在選題、開發設計要求和流程等方面予以指導,最終結果在“討論與分享”模塊中實現成果分享,成為知識庫的一個元素。(3)虛擬微型工廠項目主要是以玩具產品為對象,模擬現實工廠的主要生產運作流程,基于計算機軟硬件系統而構建的“虛擬的”微型工廠[32]。訓練項目涵蓋了產品設計、生產線設計、倉庫、生產計劃制定、生產運行過程控制、生產系統改善等企業主要生產管理業務環節。(4)企業實踐項目主要取自學習者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的較優秀畢業論文(設計)項目。該模塊的設計主要是展現專業知識和技能在真實企業管理中的綜合應用,項目的研究可分為兩類:先進管理模式的剖析、現有管理模式的改善,對于前一類項目的研究,主要以描述企業曾經的困境、現在采用的先進管理模式的剖析、已取得的效益實績、未來的發展規劃為主,無意于評價企業管理模式的好壞;對于后一類項目則詳細描述現實企業生產管理的真實情境,圍繞研究的主題查找和分析問題,運用專業的手段和方法制定全套的新解決方案,選擇適當的方法對新方案的有效性加以驗證。
教學系統平臺的知識獲取、轉換、應用機制
關鍵詞:物流,供應鏈,第三方物流
1 引言物流系統包括物資的流動、信息的流動和資金的流動,支撐物流體系的除物流搬運技術、管理工程、信息技術外,供應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物流過程是具有成本的。據統計,我國物流成本占據產品本身的40%左右,而經濟較發達國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只占其產品的25%左右。今天的物流系統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要求企業必須采取有效的組織和管理模式快速響應市場環境的變化——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使物流系統具有高度的敏捷性,降低成本除了相應的技術外,對其進行評估和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環。
2 我國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2.1 對物流的重視程度不夠過去很長時期內,由于供給不足,難以有效滿足生產、生活所需,為彌補供需缺口,國家主要致力于如何增加生產,而對流通領域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以投入領域為例,國內大部分資金投向了農業生產領域,進入流通領域的遠遠不足。對物流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截至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創新和知識型物流人才為核心的物流教育體系,而且這些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又大多側重于工業產品物流,真正精通物流的卻是鳳毛麟角。
2.2物流主體發育尚不成熟物流的有效運作必須依賴于多元化的物流載體。但現階段,我國物流的運作載體比較單一,國有和集體性質的流通企業普遍背負著歷史積淀的各類包袱,從執行調撥計劃轉向市場競爭有一個艱難的適應過程,缺乏競爭優勢,其中己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從物流行業中退出。因而整個物流領域運作主體競爭能力弱的問題十分突出。
2.3供應鏈管理薄弱由于物流是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對象是沿著整個供應鏈的鏈條流動,物流的管理過程和供應鏈的管理過程難以截然分開。隨著物流的發展,供應鏈的重要性日漸顯露,供應鏈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物流的成本高低。科技論文。而現階段,我國建立的較為完整的供應鏈還不多見,加工企業和一些新成立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本身實力薄弱,很難成為供應鏈的核心主體。當前大部分的流通和交易活動都由批發市場承擔,從理論上講,這些批發市場算是供應鏈的核心主體。然而多數批發市場還處于較為原始的狀態,在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雖然有一部分早己實行了改制,但仍在相當程度上保持著本色,大量的自原材料供應到生產,再到銷售,整個鏈條還基本被分割為兩段:一是“生產一—流通”環節,即從農戶到批發市場或集貿市場;二是“流通一—消費”環節,即從批發市場到消費者。在兩個環節的結合處,由于各個交易主體只注重和追求個人利益,誘發了諸多問題,從而注定了供應鏈只能是一條斷裂的鏈。
3.解決問題的對策3.1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沒有物流主體,就不會有物流的發展,我國物流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物流運作主體缺位。為此,在物流發展過程中應該有意識通過體制創新,改造、培育和壯大物流主體,使其在物流發展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針對我國目前情況,物流主體可以是以下幾類企業:(1)國有流通企業。(2)民營物流企業。(3)品牌知名度高、上規模、上水平的外資物流企業。 (4)第三方物流企業。就不同于工業品的特性來說,積極推進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培育是當前物流發展的重要方向。第三方物流企業具有專業化的物流知識、技術、設備、專業人員以及系統化的物流規劃和管理水平,能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滿意的專業化服務,讓它們來整合物流市場,效果是非常積極的。通過第三方物流的專業化運作減少流通中諸多不必要的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將商品從企業直接送往零售商的貨架,甚至消費者手中。還可以根據零售商的信息反饋,對企業發放訂單,減少生產的盲目性,實現“訂單生產”。根據當前形式,國家或地方政府應通過積極引導和政策支持的方式,將以上一些物流主體,改制成專業物流公司壯大物流隊伍。
3.2 構建產業化模式下的供應鏈實踐證明,合理完善的供應鏈下的物流是一個統一規劃下的物流系統,具有供應鏈的管理特征,表現出集成化優勢,并且供應鏈管理中“業務流程重組”思想促進了物流系統的敏捷性,通過消除不增加價值的部分,為供應鏈的物流系統進一步降低成本和順暢運行提供了保障。合理性和協調性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特點,使得在這一環境下的物流系統能夠實現各環節之間的“無縫連接”。與工業品有著相似之處,針對目前生產、銷售較為分散、復雜、流通不暢的狀況,建立合理的供應鏈對于推動物流順利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產業化產生于我國分散的小生產與大市場矛盾過程中,主要目的是通過產業化經營實現企業與大市場的對接,即以市場為紐帶將產業再生產過程的產前、產中、產后諸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不管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上下游企業之間還保持著傳統的競爭關系,各個經營主體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彼此之間缺乏適宜的利益連接機制,往往是一條斷裂的供應鏈。科技論文。供應鏈則將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由傳統競爭關系轉變為合作關系,組成供應鏈聯合體,與其他供應鏈相競爭,最終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
3.3 提高物流技術水平大多數一般都要經過這樣幾個主要環節:生產者——產地市場運銷批發商——銷地市場零售商——消費者。在整個物流鏈條上,技術創新是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動力必須把技術創新放在突出位置。(1)擴展加工環節、提高加工和包裝技術。未經加工的,無論是流通時間還是流通效率,都不適應多環節、長距離的流通鏈條。為保證高效運輸,零散銷售,集中將運往售點進行新包裝、分裝加工,即大包裝改小包裝,散裝改小包裝等。因此,只要在這些精加工、細加工和包裝上狠下功夫,積極采用新型的保鮮技術,延長儲藏時間,擴大銷售半徑,最終價值將得到明顯提高。科技論文。(2)積極運用現代營銷手段。在抓好傳統銷售方式革新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和應用現代銷售手段。鼓勵龍頭企業或銷售公司在大中城市特別是沿海沿邊口岸設立銷售網點和對外窗口,發展商,建立直銷市場;大力發展連鎖經營、配送等形式,積極運用拍賣、等現代交易方式。隨著貿易的國際化發展以及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商品的購買、消費方式也會發生巨大變化,網上購買的比例會逐步增加,要適應信息化、網絡化趨勢,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推進網上交易。
4. 結論我國應該大力推廣和普及物流管理理論,特別是物流成本核算理論,讓企業管理人員了解先進的物流理論并將之不斷應用到物流管理的實際工作中。只要在這種前提下,企業才能強化對物流的管理,并結合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更好的物流管理理論。雖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就引入物流理論,但必須看到大部分企業的管理人員對物流的知識卻知之甚少,這也從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國物流管理水平的落后狀況。
參考文獻
[1] 焦文旗. 美國物流業發展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商業研究, 2004,(03).
[2] 賈衛麗,王成艷,趙瑞瑩. 關于物流的供求狀況分析及對策[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