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新增長理論論文

新增長理論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5-07 03:18: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增長理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新增長理論論文

篇(1)

[關鍵詞]新古典增長理論新增長理論增長

由于新古典增長理論的不能解釋經濟增長的微觀機制,新增長理論出現了。新增長理論吸收了斯密的社會分工思想,社會分工產生專業化,而專業化生產又導致規模收益遞增。但是社會分工同樣導致社會交易成本上升。因此新增長理論認為當這種收益與成本相等時,社會分工達到最優水平。分工的發展促進技術進步,正是由于這一思想,新增長理論把技術進步內生化,認為技術進步是經濟系統內生的,因此新增長理論關注的是技術進步的形成機制,如社會分工,專業化,人力資本積累,邊干邊學,創新和研發等。

羅默(1986)認為決定經濟增長的技術進步是經濟系統的內生變量,是廠商追逐利潤最大化的結果,并且假定知識不同于普通商品之處在于知識具有溢出效應,這使得任何廠商所生產的知識都能提高全社會整體的生產率。而正是知識溢出的存在,資本的邊際生產力才不會無限降低,也即稻田條件不成立。由于知識的溢出效應導致廠商的收益低于社會收益,因此在政府不積極干預時,廠商缺乏生產新知識的動力,增長將放慢或停滯不前。因此羅默認為政府有必要對經濟進行干預。

盧卡斯(1988)認為全經濟范圍內的外部性是由人力資本的溢出效應造成的,人力資本的內部效應是提高廠商的生產率,人力資本的外部效應是提高全社會的知識水平,進而促進經濟增長,并且用全社會的平均人力資本來衡量這種溢出。而且根據這一模型得出發達國家的人力資本水平高,因此它的資本邊際生產力和普通勞動者的工資水平都比發展中國家高,物質資本收益遞增將誘使外國資本和工人流向發達國家,并且就是在同一國家內部也會出現人才和資源從不發達地處向發達地區集中。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各個國家間發展的不平衡。巴羅(1990)認為政府服務也是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其中公共產品模型認為公共產品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壅塞模型假定公共產品有部分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因此公共產品對所有的廠商有溢出效益,并且政府制定產權保護可以促進私人廠商收益的提高,從而促進資本積累和生產。但是這些模型也有其缺陷,主要是對內生技術進步的分析不足,注重強調技術的外部性,而忽略技術進步的本身可以提高擁有該技術的廠商生產力,同樣也可以促進經濟增長。

除去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外,新增長理論認為資本的積累也促進經濟增長,Ak模型假定生產函數為:Y=AK,模型中的資本包括物資資本和人力資本,并且它們之間有完全的替代性,因此資本的邊際收益不變,在AK模型中人均消費,人均資本都以相同的不變比例增長,經濟增長率與生產技術和消費者的偏好有關,這里消費者的偏好將決定是進行消費還是儲蓄,進而影響資本的積累。這類凸性增長模型認為:經濟的增長取決于資本的積累,而要使資本無限積累下去,則要求資本的邊際收益不能無限下降,而物質資本的邊際收益是遞減的,因此雷貝洛認為只要經濟中存在不受不可再生要素影響的核心資本就可以做到這一點。這種核心資本通常被認為是人力資本。

另外新經濟增長理論還引進了熊彼特方法,AghionandHawitt(1988,1992)認為經濟的增長是由一系列的隨機質量改進引起的,而這些創新也是具有不確定性的研發活動的結果,并且新發明會使舊的技術或產品過時,從而退出市場,這種過時被稱為“創造性毀滅”,經濟存在一個隨機的增長路徑,也就是說由于假定創新是以柏松概率到達,因此增長路徑是階梯跳躍的,這里經濟增長來源于創新,但同時創新會導致產品的更新換代,市場結構的調整。

篇(2)

【關鍵詞】 精神分析療法

【Abstract】 AIM: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increase of the psychotherapy literatures in China and abroad and the major influence factors. METHODS: By using psychotherapy and all subheadings (psychotherapy, behavior therapy, cognitive therapy, and psychoanalytic therapy and Morita therapy), psychotherapy literatures from 1990 to 2003 were searched in Medlin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increase of psychotherapy literatures from 1990 to 2002 in Medline and CBMdisc in China and abroad, as well as in related Chinese journals, and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explored. RESULTS: Excluding Morita therapy abroad and psychoanalytic therapy in China, the cumulating literatures for psychotherapy, behavior and cognitive therapy displayed an increasing tendency and their scatterplot was close to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Y=a+bX). Literatures of the psychoanalytic therapy abroad showed a decreasing tendency, while the cumulating literatures of psychotherapy, behavior, cognitive and Morita therapy in China showed an increasing one, and the scatterplot was close to exponential equation (Y=aebX). The literature language was English in most psychotherapy papers (84.63%). The psychotherapy theses in China were mainly published in statistical inclusion or core journals on psychology, psyche and behavior (20.10%). Using SPSS 10.0,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psychotherapy literatures in Medline and CBMdisc from 1990 to 2002 revealed that the psychotherapy literatures abroad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but the literatures of psychoanalytic therapy decreased by degrees. Psychotherapy theses, except those of psychoanalysis, increased markedly in China. CONCLUSION: The psychotherapy literatures are increasing progress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research on psychotherapy is a hot spot.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therapy itself is a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for the literature increase in this field abroad and more attention given to psychotherapy is a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for the literature increase in this field in China.

【Keywords】 psychotherapy; behavior therapy; cognitive therapy; psychoanalytic therapy; Morita therapy; bibliometrics; Medline; CBMdisc

【摘要】 目的: 分析國內外心理療法文獻增長規律及影響的主要因素. 方法: 用心理療法及其下位詞行為療法、認知療法、精神分析療法和森田療法逐年檢索1990/2003年Medline和CBMdisc中收錄的心理療法文獻量,然后對1990/2002年文獻進行直線或曲線回歸分析確定文獻增長規律及影響主要因素,同時分析國內相關期刊刊載心理療法論文. 結果: 除國外森田療法和國內精神分析療法外,國外心理療法、行為療法和認知療法逐年累積文獻量呈遞增趨勢,其散點圖近似直線(Y=a+bX);國外精神分析療法呈遞減趨勢,國內心理療法、行為療法、認知療法和森田療法呈遞增趨勢,其逐年累積文獻量的散點圖呈指數曲線分布(Y= aebX );心理療法絕大多數論文是英文發表的(84.63%). 與心理、精神和行為相關的國內期刊刊載心理療法論文主要集中在統計源或核心期刊上(20.10%). 用SPSS 10.0 對收錄心理療法(1990/2002年)逐年累積文獻量進行回歸分析,國外心理療法文獻(精神分析療法呈遞減趨勢)呈緩慢遞增, 國內除精神分析療法外,心理療法文獻遞增趨勢明顯. 結論: 國內外心理療法研究的文獻量均呈上升趨勢,表明心理療法的研究仍是一個熱點. 影響國外心理學文獻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學科自身固有的規律,影響國內文獻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學科所處的環境條件.

【關鍵詞】 心理療法;行為療法;認知療法;精神分析療法;森田療法;文獻計量學;Medline;  CBMdisc

0引言

科學文獻增長規律的研究和應用是文獻計量學領域的重要課題[13]. 對心理療法這一學科在特定時期內的文獻增長進行統計,繪制相應的增長曲線,對評價該學科所處的階段,并預測其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Medline數據庫是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MEDLARS系統中規模最大、權威性最高的著名醫學文獻數據庫,而CBMdisc(中國生物醫學光盤數據庫)則是國內比較全面的生物醫學數據庫. 因此,我們以Medline和CBMdisc為平臺對國內外心理療法文獻量進行統計,分析國內外心理療法文獻增長規律及影響的主要因素,從而為臨床心理療法和科學研究提供參考.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國外以Medline1990/1997年(2004Edition)和Medline1998/2003年(2004Edition)光盤為文獻源,國內以《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盤數據庫》(CBMdisc,1978/2003年) 為文獻源,該文獻源由第四軍醫大學校園網提供(fmmu.edu.cn).

1.2方法用“PY= 1990,1991,1992,...2003”,檢出Medline 和CBMdisc 收錄的逐年文獻量;用“心理療法(psychotherapy)”和“心理療法”的下位主題詞“行為療法(behavior therapy)”,“認知療法(cognitive therapy)”,“精神分析療法(psychoanalytic therapy)”和“森田療法(Morita therapy)”作擴展檢索,檢出國內外主要的心理治療方法近14 a的文獻. 根據科學文獻增長規律的理論,對所得數據進行線性回歸或曲線擬合. 截止2003年底Medline和CBMdisc光盤數據庫由于時滯原因并未對2003年當年出版文獻完全收錄,因而對2002年以前的文獻進行回歸分析.

統計學處理: 數據用SPSS10.0進行回歸分析.

2結果

2.1心理療法文獻量Medline光盤1990/2003年心理療法為主要主題詞及下位詞行為療法、認知療法、精神分析療法以及心理療法總文獻量的逐年動態分布(Tab 1). 根據表1 各種心理療法的逐年文獻量計算其逐年累積文獻量,年度編號用X表示,逐年累積文獻量用Y表示,分別繪制各種心理療法逐年累積文獻量的散點圖(Fig 1). 除國外森田療法和國內精神分析療法外(文獻量過少),從以上散點圖可見國外心理療法、行為療法和認知療法逐年累積文獻量呈遞增趨勢,其散點圖近似直線,可用Y=a+ bX 表示;國外精神分析療法呈遞減趨勢,國內心理療法、行為療法、認知療法和森田療法呈遞增趨勢,其逐年累積文獻量的散點圖呈指數曲線分布,可用指數方程Y=aebX 表示;Medline1990/2003年(2004Edition)收錄96個國家36種語言的論文,總數為5 972 197篇,其中以英文發表的5 200 288篇(87.07%). 用聯合國使用的6種語言(無阿拉伯語Arabic發表的心理療法論文)發表的心理療法(psychotherapy)論文在總計36505篇(1990/2003)心理療法文獻中,絕大數是英文,為30 895篇(84.63%),其他語種為中文43篇(0.12%),俄文362篇(0.99%),法文1067篇(2.92%), 西班牙語212篇(0.58%)和其他3926篇(10.75%). 與心理、精神和行為相關的國內期刊刊載心理療法論文主要集中在統計源或核心期刊上,所占比例為心理療法20.09%(993/4941), 行為療法31.59%(217/687), 認知療法42.67(102/239), 精神分析療法12.77%(12/94)和森田療法66.42%(89/134).表1Medline(MED)和CBMdisc(CBM)收錄心理療法文獻量(略)

2.2心理療法文獻回歸分析 除國外森田療法和國內精神分析療法外(文獻數量過少),用SPSS10.0對Medline 光盤和CBMdisc (19902002)收錄心理療法逐年累積文獻量進行回歸分析得出其方程(直線,拋物線和指數),大多數心理療法回歸擬合為直線和指數.

3討論

研究Medline和CBMdisc數據庫(1990/2003年)中心理療法文獻后,我們認為國外心理療法研究文獻(除精神分析療法呈遞減趨勢外)呈緩慢遞增,仍處于研究較熱門階段;國內除精神分析療法外,心理療法文獻遞增趨勢明顯,表明國內心理療法研究相當熱門. 國外心理療法文獻絕大數為英文發表,中文發表的僅0.11%,這主要與Medline收入的中文期刊過少有關. 中文心理療法文獻主要集中在統計源或核心期刊,占文獻總數約30%. 我們的研究表明,國內外心理療法的研究仍是一個熱點,其研究文獻均呈上升趨勢是一個佐證.

3.1心理療法及其文獻科技進步與社會激烈的競爭,使人們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心理治療也倍受關注. 目前心理療法已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或輔助治療[3-6],心理咨詢也得到全社會的認可. 醫生運用心理學的原則和技巧,通過語言、文字、表情、姿勢、行為以及周圍環境的作用,對患者啟發、教育、勸告和暗示,提高患者的感受和認識,調整患者的情緒,從而達到改善心理障礙者的心理狀態,行為方式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種軀體癥狀,這些都是心理療法. 而狹義心理療法是指不同于化學、物理、生物等傳統治療方式的特殊治療手段,是針對消除某種心理癥狀或行為障礙提供的專門心理治療技術. 這種技術往往是根據一定的理論來設計的,有一定的方法和適應證(患者的選擇). 心理療法的出現彌補了醫學治療中的那種只看病、不看人,不管患者的氣質、性格、精神致病因素等,只給予物質治療忽視精神治療等不足,是對醫學的一個重要補充和發展[4-8]. 心理療法文獻是心理療法研究和應用的表現形式和總結,通過我們的研究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該學科研究發展的趨勢[7-13].

3.2心理療法文獻增長規律研究科學文獻增長規律,大多以累積數據為依據[2]. 著名美國科學家普勒斯(D.S.Price) 是當代文獻計量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對各種科學指標進行了大量的統計分析后發現文獻量按指數增長和按邏輯斯蒂曲線增長的規律,從而提出了科技文獻增長4個階段的理論(邱均平. 文獻計量學.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8): 第一階段為學科誕生期:

絕對文獻數量少,增長不穩定,很難通過統計的方法求得相應的數學表達式;第二階段為學科發展期: 在此階段該專業理論迅速發展,文獻數量急劇增加,較嚴格地服從指數增長;第三階段為學科成熟期: 文獻數量增長減緩,演變為線性增長,僅維持相對固定的文獻增長量;第四階段為科學完備期: 學科文獻日趨減少,曲線逐漸平行于橫坐標,或出現不規則的各類振蕩.

根據文獻增長規律理論,綜合我們的統計結果,國外心理治療總文獻量基本上呈直線(根據直線方程可以估算出未來幾年心理療法文獻量,如2005年心理療法文獻量約為3014篇),每年新增加的文獻量相對固定,基本處于學科發展的第三階段. 精神療法文獻量呈緩慢下降趨勢,逐年累積文獻量的直線開始顯示出平行或下降傾向,表明其理論已經基本完備,沒有新的突破,已進入學科發展的完備期,這些結果與以往研究相似[11-17]. 英美國家研究森田療法較少,14 a中Medline僅收入16篇,大多數是日文發表. 國內心理療法、行為療法、認知療法和森田療法文獻量均呈指數增長,說明心理療法及其主要治療技術在國內總體處于學科發展期,反映當今社會對心理治療專業人員的需求以及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比較穩定,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然會呈現持續穩定的發展趨勢.

3.3影響心理療法文獻增長規律的因素影響國外心理療法文獻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學科自身的固有規律. 科學文獻數量增長的規律是由科學發展的客觀過程決定的,包括科學自身固有的發展規律和科學所處的環境的影響[4]. 科學自身固有的發展規律各有其自身的特點. 每個學科的成長過程都可能經歷誕生、發展、相對成熟和成熟等不同階段,國外各種心理療法文獻量的分析結果均是如此[15-23]. 國外精神療法文獻量逐年減少,處于學科發展的中后期;認知療法文獻量明顯上升,處于學科發展期;心理療法總文獻量每年新增加的數量基本為一固定值,一方面說明該學科理論沒有大的突破,另一方面說明社會對該專業的人員需求以及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基本恒定,即學科所處的環境相對穩定. 這些結果都是由心理療法自身固有的發展規律所決定的[9,10].

除學科自身固有規律所產生的影響外,環境因素也對文獻增長規律產生重要的影響[13-18]. 國內心理療法文獻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環境條件,即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條件決定了科研投資和科研人員的數量,其結果是決定了科研成果和記錄這些成果的科學文獻量. 環境因素影響范圍較大,其作用力相對也強大. 國內心理療法在20世紀80年代后才逐漸被重視,在學科理論沒有大的突破的情況下,自身固有規律對文獻量所產生的影響可能被環境因素的影響完全取代. 我們對心理療法文獻的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同一種心理療法的文獻量在國內外呈現不同的增長趨勢,而國內各種心理療法的文獻量基本呈指數增長,這與能昌華等[9,10]研究基本一致.

精神分析療法可能不適合國情因而研究甚少. 國內其他學科文獻增長規律的研究,如病案管理[4]等也顯示這些學科處于發展期. 社會環境因素是各學科所共有的,但國內醫學文獻增長主要受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

影響心理療法文獻增長規律的學科自身固有規律和社會環境條件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個因素,但正確而有效地進行區分,即使應用文獻計量學指標作定量區分也不易做到. 因為環境因素非常復雜,可以大范圍的影響整個科學領域,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高速發展與否都對所有學科的文獻增長產生重要的影響[1-3,21-27]. 但也可以較小范圍地影響某個專業領域,如社會道德觀念,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這些都影響心理療法文獻增長;人類基因組工程的制定和實施將對生命科學領域文獻數量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28]. 國家政策的制定和變更可以對不同范圍學科領域產生影響. 許多學科對文獻增長規律的研究結果均顯示文獻量呈快速增長的趨勢與國家政策密切相關,如中國近20 多年來各領域都處于高速發展時期,863計劃、963計劃和火炬計劃等的實施,使科研投資、科技人員及科技期刊的數量快速增加,科技論文數量必將大幅度地增加.

【參考文獻】

[1] Bien TH. Quantum change and psychotherapy [J]. J Clin Psychol, 2004;60(5):493-501.

[2] 邱均平. 信息計量學(二) 文獻信息增長規律與應用[J]. 情報理論與實踐,2000;23(2):153-157.

Qiu JP. Information bibliometric (2): Growth law and application of literature information [J]. Inf Stud Theory Appl, 2000;23(2):153-157.

[3] Redd WH. Commentary: The evolution of evidencebased psychotherapy [J]. J Clin Psychol, 2004;60(4): 443-446.

[4] 許和平,楊小敏. 我國病案管理文獻學發展趨勢及其啟迪[J]. 中國醫院管理,2002;22(1):27-29.

Xu HP, Yang XM. The tendency and enlightenment on bibliology of the medical record in China [J]. Chin Hosp Manag, 2002;22(1):27-29.

[5] 王長虹,李晏,趙崢,等. 認知行為干預對首發精神分裂癥遠期療效的對照研究[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17(3):200-202.

Wang CH, Li Y, Zhao Z, et al. Controlled study on longterm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on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 [J]. Chin Ment Health J, 2003;17(3):200-202.

[6] Robins RW, Gosling SD, Craik KH.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rends in psychology [J]. Am Psychol,1999;54(2):117-128.

[7] Brahler E, Decker O. Psychosomatic and medical psychology: Shift and drift of the publication practice of the academic representatives [J]. Psychother Psychosom Med Psychol, 2003;53(12):502-507.

[8] Hoefer ML, Warnick E, Knapp TJ.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 CX Ⅶ. Whos who in American psychology: A citation study of introductory psychology textbooks [J]. Psychol Rep, 2003;93(1):186-190.

[9] 能昌華, 趙山明, 黃文生. 醫學文獻增長規律及影響因素的國內外比較[J].情報雜志,2003;(7):44-45,49.

Nen CH, Zhao SM, Huang WS. Increasing regularity and comparison of medical literatures and modifying factor in China and abroad [J]. J Inf, 2003; (2): 44-45,49.

[10] 能昌華. 國內外行為療法文獻增長規律的分析[J]. 醫學情報工作,2003;(3):174-176.

Neng CH. Increasing regularity and analysis of behavior therapy literatures in China and abroad [J]. J Med Inf Sci, 2003;(3):174-176.

[11] De Santis AD, Morgan SE. Sometimes a cigar [magazine] is more than just a cigar [magazine]: Prosmoking arguments in Cigar Aficionado, 1992-2000 [J]. Health Commun, 2003;15(4):457-480.

[12] Carr JE, Britton LN. Citation trends of applied journals in behavioral psychology 1981-2000 [J]. J Appl Behav Anal, 2003;36(1):113-117.

[13] Clay DL, Mordhorst MJ, Lehn L. Empirically supported treatments in pediatric psychology: Where is the persity [J]? J Pediatr Psychol, 2002;27(4):325-327.

[14] Tansella M, Fava GA. Monitoring the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of scientific production of Italian researchers, in the disciplines of “psychiatry” and “psychology.” The period of 1995-1999 compared with the period of 1985-1989 [J]. Epidemiol Psychiatr Soc, 2001;10(4):276-282.

[15] Corlettt EN, Stapleton C. The Ergonomics Societythe Society Lectures 1999: The Ergonomics Society: 50 years of growth [J]. Ergonomics, 2001;44(14):1265-1277.

[16] Sifers SK, Puddy RW, Warren JS, et al. Reporting of demographics, methodology, and ethical procedures in journals in pediatric and child psychology [J]. J Pediatr Psychol, 2002;27(1):19-25.

[17] Herreros de Tejada P, Munoz Tedo C. The decade 1989-1998 in Spanish psychology: An analysis of research in psychobiology [J]. Span J Psychol, 2001;4(2):219-236.

[18] Blanco A, de la Corte L. The decade 1989-1998 in Spanish psychology: An analysis of research in social psychology [J]. Span J Psychol, 2001;4(2):203-218.

[19] SanchezMiguel E, GarciaSanchez JN. The decade 1989-1998 in Spanish psychology: An analysis of research i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J]. Span J Psychol, 2001;4(2):182-202.

[20] Sanz J. The decade 1989-1998 in Spanish psychology: An analysis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assessment, and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 [J]. Span J Psychol, 2001;4(2):151-181.

[21] Igoa JM. The decade 1989-1998 in Spanish psychology: An analysis of research in basic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history of psychology, and other related topics [J]. Span J Psychol, 2001;4(2):123-150.

[22] GarciaPerez MA. The decade 1989-1998 in Spanish psychology: An analysis of research in statistics, methodology, and psychometric theory [J]. Span J Psychol, 2001;4(2):111-122.

[23] Weaver AJ, Flannelly LT, Flannelly KJ, et al. A 10year review of research on chaplains and communitybased clergy in 3 primary oncology nursing journals: 1990-1999 [J]. Cancer Nurs, 2001;24(5):335-340.

[24] Bacher LF, Romm R, Spanier H, et al. 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 A look back on 30 years [J]. Dev Psychobiol, 2000;37(1):1-4.

[25] Bignami G, De Girolamo G, Fava GA, et al. The impact on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of the scientific production of Italian researchers in the disciplines “psychiatry” and “psychology”. A bibliometric evaluation [J]. Epidemiol Psichiatr Soc, 2000;9(1):11-25.

[26] Robins RW, Gosling SD, Craik KH. Trends in psychology: An empirical issue [J]. Am Psychol, 2000;55(2):276-277.

篇(3)

   

1 網絡信息資源老化的原因及特征

   

1.1 網絡信息資源老化的原因

    網絡信息資源的老化是指網絡信息資源中情報的有效價值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衰減,利用率逐步降低。這與傳統文獻的老化一樣,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造成網絡信息資源老化的因素很多,我們大致可以將其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網絡信息資源的增長。情報學家M.勞恩曾說過:“文獻增長得越快,文獻的半衰期就越短。”信息資源的增長和老化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它們從不同的 角度反映信息資源的動態變化。眾所周知,網絡信息資源的增長速度極其驚人。以我國為例,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統計,2002年12月31日,全國網頁 總數為157,091,220個,字節總數為2,877,754,095KB[1];2003年12月31日,全國網頁總數為311,864,590個, 字節總數為6,059,431,526KB[2];到2004年12月31日,全國網頁總數就達到了650,682,300個,字節總數增長到 20,537,214,718KB,與2003年相比,增幅分別為108.6%和238%[3]。

    (2)網絡信息資源的更新。網絡信息資源的更新是指網絡信息資源在載體形態、數據組織方式、網址等外在特征不變的情況下,所含知識和情報在內容上的變化。 1998和1999年,Bar-Ilan和Peritz對信息計量學領域網絡信息的生命周期研究表明,在6個月內近50%的網頁發生了變化[4];而 Wallace Koehler的觀察結果更為顯著,他發現97%的網站6個月內會發生變化,如觀察時間為1年,則比例上升為99%。對于網頁而言,這組數據分別為 98.3%和99.1%[5]。應該指出的是,網絡信息資源更新并沒有引起網絡信息資源總量的增長。

    (3)網絡信息資源的消失。網絡信息資源的消失是指網絡信息資源無論出于何種原因,被從系統中刪除,不能再被訪問和利用。文獻[4]表明,68%的網頁1 年內將被從網上移除;而文獻[5]發現,有12.2%的網站和20.5%的網頁6個月后不能再被訪問到。1年后,分別上升到17.7%和31.8%。并 且,每周有0.5%的網頁和網站消失。與網絡信息資源的更新不同,網絡信息資源的消失意味著網絡信息資源總量的減少。

    (4)替代性網絡信息資源的出現。隨著人類對客觀事物和社會運動規律認識水平的提高,原有的知識不斷被完善和突破。同時,由于技術的進步和社會信息需求的 共同推動,網上信息的加工深度越來越大,原有的知識和情報被包含在新的知識和情報之中,因而,原來不完善、不全面的陳舊信息資源逐漸不再被利用。替代性網 絡信息資源的出現并不意味著原有信息資源的更新和消失,而表現為網絡信息資源中,蘊含新知識和情報的信息的出現和信息總量的增長。

    (5)網絡信息資源的吸引力。網絡信息資源的吸引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網絡信息資源所揭示和反映的對象所處的發展階段。處于誕生和發展初期的事物,相 關網絡信息資源的數量往往呈指數增長,老化遵循負指數函數關系。進入成熟期后,信息的增長速率變小,老化曲線也變得平緩,半衰期加長。當對該事物的認識積 累到一定程度,將出現質的飛躍,相關信息的增長進入新一輪的指數增長階段,相應的,老化曲線也恢復成負指數曲線。二是網絡信息資源的受關注程度。對于網絡 信息資源所揭示和反映的對象而言,受關注程度越高,往往意味著知識更新越快,半衰期越短,反之則越長。對于網絡信息資源自身而言,其受關注程度遵循 “Winner takes all”法則,受關注程度越高的網絡信息資源半衰期越短,也就是說信息更新越快,質量和數量也穩步提升。

   

1.2 網絡信息資源老化的特征

    網絡信息資源老化與傳統文獻資源老化既有相同之處,又有顯著的差異,其獨特之處主要表現在:

    (1)非累積性。傳統文獻資源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存在的永續性,即使這些載體上的知識和情報完全失去了使用價值,它也不會消失。原有信息的修正與更新、 替代信息的生產以及新信息的產生必須依靠新的載體。因此,傳統文獻資源從數量上來說,總是不斷增長的。而網絡信息資源則不然。網絡環境中的信息是介于產生 后永續存在與即刻消失兩種狀態之間的第三類信息,它的更新和消亡是其存在和運動的常態。在網絡環境下,新信息的出現并不一定意味著信息總量的增長,而且, 相當一部分信息在喪失其使用價值之后會徹底消失,引起信息總量的減少,呈現負增長狀態。所以,我們認為網絡信息資源具有非累積性,這表明網絡信息資源的老 化研究往往只能基于特定時間點或時間段,難以系統地回溯其歷史狀態。

    (2)動態性。動態性與非累積性是內在統一的。任何信息都是外在形態與所含內容的統一體。記錄信息的載體和信息的組織方式是信息資源的外在形態,而內容, 即其所蘊含的知識和情報才是核心。傳統文獻資源的外部形態和內容是不可分割的,因而必然具有累積性。而網絡信息資源的外部形態和內容可以是相互獨立的,因 此,在網絡信息資源載體的形態、信息組織方式、網址等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內容可以不斷更新,甚至刪除,這就體現為它的非累積性。眾所周知,半衰期、普賴斯 指數的測定都是依據特定領域文獻資源的被利用情況,而網絡信息資源的動態性使其老化規律的研究增加了新的內容,即對網絡信息資源自身生命周期的研究。

    (3)不完全性。傳統文獻,的生產和傳播是受控的,由相關機構統一審核和管理。因此,在傳統文獻資源老化研究中,研究對象的范圍一般相當清晰,在數量上也 是可數的。而在網絡信息資源的老化研究中,研究對象的不完全性卻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導致該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網絡的開放性決定了網上信 息的基本上處于不受控制的狀態,因此,任何研究者都無法確知網絡信息資源的精確構成和分布狀況,在研究特定領域的網絡信息資源時,也就不可能準確地劃 定研究對象的范圍和數量。二是網絡信息資源的非累積性和動態性造成了研究對象在時間維度上的缺失,因此,在研究中也就難以系統地回溯研究對象的歷史狀態。

2 衡量網絡信息資源老化狀況的指標

    根據網絡信息資源老化的原因及其特征,我們從網絡信息資源自身的生命周期和網絡信息資源被利用情況兩個方面,建立衡量網絡信息資源老化狀況的指標。

   

2.1 網絡信息資源的生命周期

    網絡信息資源的生命周期反映的是網絡信息資源自身的老化狀況,可以采用半衰期和生存期兩項指標衡量。

   

2.1.1 半衰期

    半衰期源于物理學領域,原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所需的時間。我們借用這一概念,將網絡信息資源的半衰期定義為網絡信息資源的基本構成元素有 半數發生變化所需的時間。根據是否考慮網絡信息資源的增量部分,網絡信息資源的半衰期又可以分為靜態半衰期和動態半衰期。

    (1)靜態半衰期。靜態半衰期是指在不考慮增長的情況下,網絡信息資源的基本構成元素有半數發生變化(含消失)的時間。例如,以網頁為基本構成元素,考察 網站A的靜態半衰期。假設網站A有10000個網頁,每個月有1000個不同的網頁發生變化,并且有100個網頁消失。根據上述定義,網站A的靜態半衰期 為10000÷2÷(1000+100)=4.55(月)或0.38(年)。

    (2)動態半衰期。動態半衰期是在考慮增長的情況下,網絡信息資源的基本構成元素中較新的一半產生于多長時間內。例如,在上例的基礎上,假設網站A每個月 新增500個網頁。根據動態半衰期的定義,網站A的動態半衰期為10000÷[2×(1000+500)-(500-100)]=3.85(月)或 0.32(年)。

    當然,半衰期的計算在實際研究中情況會復雜得多。首先,網頁不會勻速地發生變化、消失和增長;其次,一個網頁可能連續多次發生變化,由于我們考察的基本元 素是網頁,因此只能將其計為一次;第三,在計算動態半衰期時必須認識到,新增網頁也會發生變化;最后,出于研究的需要,我們可能會選擇在信息組織上比網頁 粒度更細的單元作為基本構成元素,譬如知識單元、網絡鏈接、單詞等。

2.1.2 生存期

    網絡信息資源的生存期是指特定網絡信息資源的URL存續時間。如同人的遺傳密碼一樣,URL是區分不同網絡信息資源的唯一標識,因此,我們認為URL是判 定網絡信息資源生存期最理想的依據。根據該定義,只要URL保持不變,無論內容如何變化,都視為同一個網絡信息資源。在極端情況下,特定URL所對應的網 絡信息資源內容甚至可以為空反之,即使內容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只要URL被改動,我們就視為原信息資源“生命”的終結和新網絡信息資源的誕生。當然,如果 特定網絡信息資源及其URL同時被刪除,同樣也意味著該網絡信息資源生存期的終止。

   

2.2 網絡信息資源的價值周期

    網絡信息資源的價值周期的計量依據是其被利用的狀況,這與傳統文獻資源老化規律的研究思路基本相同。文獻半衰期的研究可以分為學科文獻的半衰期和論文的半 衰期。學科文獻的半衰期是指某學科(專業)現時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多長一段時間內發表的;論文半衰期是指引用這篇論文的全部其他論文的二 分之一是在這篇后的多長時間內發表的。需要強調的是,學科文獻的半衰期是相對于被引文獻而言,而論文的半衰期是相對于引用文獻而言的[6]。與此 相對應,我們仍然以“半衰期”為指標衡量網絡信息資源的價值周期,并按研究對象分為宏觀網絡信息資源半衰期和微觀網絡信息資源半衰期。

    (1)宏觀網絡信息資源半衰期。根據學科文獻半衰期的概念,我們將宏觀網絡信息資源半衰期定義為某主題領域網絡信息資源所含鏈接的鏈宿所指資源中較新的一 半是在多長時間內產生的。例如,如果我們說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網絡信息資源半衰期是1.2年,就表明在我們進行統計研究的那一年里,在網上的網絡信息計 量學文獻中的鏈接所指資源的50%是在最近1.2年內發表的。

    宏觀網絡信息資源半衰期的研究是基于網絡信息資源中的鏈接。由于網絡信息資源中的鏈接與文獻的被引文獻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類事物,因此,在借鑒其研究思路 的同時,我們應該注意自身的特殊性。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幾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第一,必須明確鏈接的目的,也就是鏈源與鏈宿之間的關系;第二,當鏈宿的發 布時間晚于鏈源所在網絡信息資源的時間時應當如何計算;第三,是應該采用網絡信息資源中所有的鏈接,還是只考察出鏈;第四,從理論上來說,我們需要獲 得該主題領域的所有網絡信息資源,并提取其所含有的鏈接。由于網絡信息資源的不完全性,研究結果可能與客觀實際存在相當程度的差異。

    (2)微觀網絡信息資源半衰期。參照論文半衰期的概念,微觀網絡信息資源半衰期是指指向該網絡信息資源的全部其他網絡信息資源的二分之一是在其后的多 長時間內出現的。例如,網上某文檔的半衰期是1.5年,就意味著該文檔所獲得入鏈的鏈源所在網絡信息資源的50%出現于其后的1.5年內。

    與宏觀網絡信息資源半衰期的研究相比,微觀網絡信息資源半衰期研究所面臨的問題相對較少。根據上述定義,微觀網絡信息資源半衰期的研究不涉及自鏈,并且基 本不會出現入鏈的鏈源所在資源的時間早于研究對象出現時間這樣的情況。因此,需要考慮的問題中最主要的就是解決或盡量縮小網絡信息資源的不完全性。盡 管有研究表明,網絡鏈接的使用動機與文獻引用動機存在巨大差異,但筆者認為,無論處于何種動機,網絡信息資源獲得入鏈就意味著其使用價值的實現,我們在計 量其半衰期時不必做過多的區分[7]。

   

3 網絡信息資源老化研究展望

    網絡信息資源的老化研究與網絡信息資源的增長、分布與利用研究共同構成了網絡信息計量學研究的基本框架,對豐富與完善網絡信息計量學的學科體系具有極高的理論價值。同時,網絡信息資源老化研究的成果也是網絡信息資源建設、管理和利用的依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國內對網絡信息資源的老化研究才剛剛起步,所見文獻僅有2004年王宏鑫和邱均平在《情報理論與實踐》第4期所發表的《關于網絡信息老化研究的若干 問題》一文[8]。因此,在現階段應該借鑒文獻計量學的研究成果,在充分認識網絡信息資源與傳統文獻資源所存在差異的基礎上,建立網絡信息資源老化研究的 理論與方法體系,為探索網絡信息資源老化規律和實踐應用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2002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資源數量調查報告.cnnic.net.cn/html/Dir/2003/11/22/1393.htm

    2 2003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資源數量調查報告.cnnic.net.cn/download/manual/report20030330.pdf

    3 2004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資源數量調查報告.cnnic.net.cn/download/2005/2005041401.pdf

    4 Bar-Ilan, Peritz B.C.The life span of a specific topic on the Web: the case of "informatric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Scientometrics. 1999, 46(3):371-382

    5 Wallace Koehler. An Analysis of Web Page and Web Site Constancy and Permane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1999, 50(2).

    6 邱均平編著.文獻計量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8.

篇(4)

【摘要】信貸業務作為商業銀行最重要的資產業務,在銀行的經營管理決策中占主導性地位。而信貸資產作為給商業銀行帶來預期經濟利益的主要資源,其配置與配比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和長期發展。本文在新常態的經濟背景下,以贛州建設銀行XX支行為例,針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產生的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并針對信貸資產結構配置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 信貸業務 信貸結構優化

一、緒論

(一)論文研究背景與意義

隨著在2014年提出“新常態”這一觀點,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與過去30多年高速增長期不同的新階段。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增加動力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而現階段商業銀行仍然是中國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資金提供者,其信貸資產的優劣不僅與銀行自身經營狀況密切相關,對于國民經濟能否穩健發展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信貸結構優化一直是商業銀行的重要工作之一,甚至可以說是商業銀行經營的實質。因此需要對傳統的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結構進行優化升級,只有不斷完善銀行的信貸資產結構,才能真正提高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經營狀態,以質的形式穩健處于新常態下的國民經濟。

(二)論文研究的思路和內容

本論文通過對贛州建設銀行XX支行信貸業務為例,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部分展開論文。探討和分析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存在的問題,以小見大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結構問題。以及提出優化信貸資產結構的措施,以此改進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經營效益和長期發展。

二、贛州建設銀行XX支行的現狀分析

贛州建設銀行XX支行成立于1954年10月,內設職能部門9個,擁有員工596人。這一年來,在省分行、贛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認真按照全省建設銀行2015年工作會議提出的要求和工作部署,堅持以參與服務贛州經濟建設為己任,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完成了國家專業銀行向國有商業銀行的改變,經歷了由國有商業銀行向股份制銀行的飛躍,已發展成為擁有廣泛的客戶群體及市場資源,營業網絡遍布全市主要縣市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2015年年底XX支行主要業務指標完成情況:

(1)全口徑存款(本外幣)余額445243萬元,比年初增長26029萬元,同比多增24556萬元,完成省分行下達時點新增計劃38000萬元的68.5%。其中企業存款余額211000萬元,比年初負增長1172萬元,同比少增3855萬元;儲蓄存款余額230574萬元,比年初增長30391萬元,同比多增18473萬元,完成省分行下達時點新增計劃26000萬元的116.89%;同業存放款項余額3668萬元,比年初負增長3191萬元,同比少降9937萬元。

(2)各項貸款余額209884萬元,比年初下降21295萬元,同比少降96646萬元。按金融企業制度應計與非應計口徑劃分,不良貸款余額10870萬元,比年初下降29608萬元,不良貸款率為5.18%,比年初下降12.33個百分點。其中:逾期貸款余額233萬元,比年初下降24572萬元,非應計貸款余額10637萬元,比年初下降5036萬元,非應計率5.07%,比年初下降2.37個百分點。五級分類口徑不良貸款余額11169萬元,比年初增加2113萬元,不良貸款率5.32%,比年初上升1.4個百分點。

(3)貸款利息收入13120萬元,同比減收2571萬元,完成省分行下達利息收入年計劃13494萬元的97.23%,其中實收貸款利息13123萬元,貸款利息實收率96.83%,同比提高6.57個百分點;貸款收益率5.78%,同比提高0.27個百分點。

(4)實現帳面利潤7297萬元,同比增加500萬元,完成省分行下達計劃7823萬元的93.28%。實現撥備前利潤8390萬元,同比增加214萬元,完成省分行下達該行同口徑利潤計劃8126萬元的103.25%,實現考核利潤7140萬元,同比減少956萬元,完成省分行下達計劃8048萬元的88.72%。

(5)全面完成貸款質量控制指標,其中純新發放貸款不良率為0;純新發放貸款潛在損失率為0.54%,比省分行控制計劃比率0.65%低0.11個百分點;非正常貸款比率28.21%,比省分行控制比計劃率40.92%低12.71個百分點;關注類J款向上遷徙率18.03%,比省分行計劃高16.9個百分點;不良貸款向上遷徙率67.6%,比省分行計劃高50.7個百分點;不良貸款超額現金回收638萬元,完成省分行計劃508萬元的125.59%。

三、贛州建設銀行XX支行信貸業務問題分析

XX支行信貸業務在運營過程中取得優異成果的同時,也存在以下三點問題,值得我們分析與探討:

(一)信貸成本較高

贛州建設銀行XX支行信貸業務最主要問題:信貸成本高,其信貸成本包含資金成本、經營成本和風險成本。從資金成本和經營成本兩個方面來看,在上述資料中可以發現“貸款利息收入13120萬元,同比減收2571萬元”,這就是資金運營效率低下的表現,也間接反映了資金利用存在問題。從風險成本來看,在上述資料中可以發現“不良貸款余額11169萬元,比年初增加2113萬元,不良貸款率5.32%,比年初上升1.4個百分點”,這就是風險成本高的表現,也是導致信貸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這也可以論證信貸風險高、運營效率低下與信貸管理成本高成正比例關系。

(二)小額貸款業務風險控制弱

“新常態”九大特征之一: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產業組織新特征。贛州建設銀行XX支行順應發展的戰略之一就是“大力營銷個人類貸款”,其本身就具有貸款金額數值小、信貸次數數量多、貸款客戶居住地分散的特點,而XX支行缺乏規范的小額信貸管理制度。導致XX支行揭示風險的能力主要依賴于信貸承辦人的主觀判斷,而不是以財務報表和貸后管理等科學的小額信貸管理制度手段進行評定。

(三)集權分權管理難以明確界定

隨著“新常態”下大力推動發展綠色低碳經濟,贛州地區水果蔬農產業是贛南地區政府扶持產業與核心發展產業,XX支行涉農客戶貸款需求一般貸款額度小且貸款用款急的特點,因此XX支行必須在縮短上下級審批鏈條上下功夫,最好的解決辦法便是對涉農客戶貸款實行放權。而眾所諸知國有四大行的上下級之間審批鏈條及管理鏈條過長,換句話說涉農客戶貸款從申請貸款到批準貸款到獲取款項的時間過長,貸款效率較低,極大地制約了涉農客戶貸款業務的發展,影響涉農客戶貸款這一方面的核心競爭力。

四、提高信貸業務管理水平的對策

針對上述信貸業務產生的問題,贛州建設銀行XX支行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優化信貸資產結構,實行改進措施:

(一)夯實信貸基礎工作

首先是加快評級授信進度,提高評級授信覆蓋面。積極開展客戶信用等級認定,及時完成了與建行有信貸需求和潛在信貸需求的公司類客戶的評級工作,從源頭上把好信貸準入關。同時,對“重合同、守信用”企業,著眼于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認真開展客戶評價和授信工作。

其次是優化信貸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規范程序、防范風險的基礎上,以“申請、調查評價、審批、合同”為骨架簡化貸款手續,縮短審批時間,對一些客戶急需的承兌、貼現等信貸產品,隨到隨辦,積極采用送審、會簽等審批形式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對“還款有保證,經營穩定”的企業,在評級授信的基礎上實行“一次核定,周轉使用,新增上報”的方式簡化手續,方便企業。對于信譽較差的企業則嚴格信貸手續,控制總量增長實行逐步退出,防范新的風險。

最后是借助評級授信工作的開展,認真做好重點客戶、優質客戶的營銷工作。在不斷拓展重點企業客戶的同時,積極研究培育扶持優質中小客戶,確立以流動資金貸款為切入點,積極拓展優質中小企業客戶的發展戰略,展開對中小企業客戶的評價、評級、授信等工作。

(二)擴大優質客戶群體

與當地政府以及財政部門、經貿部門等聯系,及時了解掌握了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重點建設項目、重點工業企業發展等情況,為銀行管理層優化信貸資金投向、選擇目標客戶提供準確的決策支持。為建行資產業務持續、穩步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三)發揮建行的傳統優勢

對個人類貸款,積極主動加大個人住房貸款營銷力度,該行充分用足用活上級行政策,因地制宜,優化人員配置,加快審批速度。對重點樓盤和信譽較好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進行差別化服務,為有誠信、有實力的公司的優質項目樓盤住房貸款開辟“綠色通道”,對符合貸款條件的做到及時申報、及時審批、及時發放。對客戶實施全方位服務和聯動營銷,根據每個客戶的不同情況、不同需求進行個性化服務、推銷適合客戶的各類銀行產品。根據客戶的資金鏈和產業鏈,延伸和擴大客戶群體和服務范圍。

五、結論與展望

(一)結論

一個設計良好的信貸資產結構體系,可以使商業銀行將現有信貸資源更加合理有效地進行配置。而提高信貸資產質量的關鍵在于盡快完善風險管理模式,建立規范化并行之有效的信貸流程,正確引導商業銀行切實提高資產質量、減少資產風險損失,從而提高可持續的經營效益,保障商業銀行持續穩定的健康發展。

(二)展望

由于我國還處于發展中國家,我國的信貸實踐還處于不斷發展階段,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結構還在理論與實踐的碰撞中前進。新常態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實際增量依然可觀,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增長速度還是增長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在如此經濟穩定良好的前向推動下,我相信,經過學術界和商業銀行自身的不斷積極研究探和摸索實踐,信貸成本高、風險控制弱等一系列信貸問題都將得以解決,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結構必將不斷地走向成熟。

參考文獻:

[1]唐可平.村鎮銀行信貸資產結構優化的思考[J].中國農村金融,2015,(06).

[2]董峰.銀行公司信貸業務資產結構優化問題研究――以A銀行為例[J].現代商業,2014,(17).

[3]林國英,梅歡雪,王文星. 論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結構變化對經營收益的影響――基于新資本管理[J]. 福建金融,2014,(03).

[4]李振京.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組合最優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3.

[5]林躍武,許大慶,許文嫣.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組合結構評價方法研究[J]. 金融論壇,2012,(10).

[6]程昊.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的若干問題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篇(5)

[關鍵詞]學術期刊;期刊評價;基金論文比;基金論文;非基金論文

[中圖分類號]R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11X(2011)06-0122-04

“基金論文比”是指某學術期刊所發表的文獻中各類基金資助的論文占全部論文的比例。目前,我國一些關于期刊的大型評價系統已將“基金論文比”作為期刊評價的一項指標。例如,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的《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分別在2001年和2004年即開始統計“基金論文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也新增了這一指標。

將“基金論文比”作為學術期刊質量的評價指標,是中國期刊評價領域的獨創。其源頭可追溯到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于1994年頒發的《科技期刊學術類質量要求及其評估標準》。該文件規定:學術類科技期刊刊出論文屬國家和省、部級基金資助的比例,超過40%的,期刊可以評為“優”;在5%-40%的,期刊可以評為“良”;小于5%的,期刊評為“差”。而在推動“基金論文比”產生廣泛影響的還是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對“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的選取。該所每年推出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均認為:“基金論文比是衡量期刊論文學術質量的重要指標。”

在《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這根強力指揮棒的指揮、導向下,“基金論文比”這一期刊評價指標越來越受到重視和追捧:首先,我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期刊評價體系,已有不少仿此模式將“基金論文比”作為一個評價指標;其次,一些研究者受其影響,也不斷人為地拔高“基金論文比”的評價作用,甚至認為“基金論文往往代表了某研究領域的新趨勢、‘制高點’,在各項評價指標中,應該適當增加‘基金論文比’這個指標的權重,因為‘基金論文比’比‘影響因子’更能代表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增設“基金論文比”評價指標后,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也全部納入“基金論文比”的無形制約之中。

由于該評價指標在期刊評價中占有一定權重,因此,各期刊對此都予以高度重視,對基金論文趨附傾向明顯。例如,不少期刊以優先錄用、不收版費、高額稿酬、快速發表等措施來吸引基金論文;一些期刊在其《征稿啟事》中就注明“優先錄用國家基金項目和省部級基金項目的科研論文”;有些期刊甚至明確表示非基金論文一律不予刊發。

“基金論文比”評價指標設計者的初衷和思路大概是:基金課題是經過研究者申報和專家評審以及基金主管部門批準而最終確定的,從外在程序和過程看,是比較規范、嚴格、認真的,而且基金課題的確定是通過優勝劣汰的競爭而產生的。因此,作為基金課題成果表現形式的“基金論文”必然也是高質量的;也因此,刊載“基金論文”的數量越多,其刊物的質量應該越高。“一般來說,各類國家級科學基金或資助項目均是通過嚴格的評審,并且定位于重大的基礎研究或科學前沿研究的項目,因而各類重要的科學基金或資助產生的論文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前瞻性。

這一思路看上去頗為科學合理,但卻是一種想當然的推論,并不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近年來,也有一些研究者對“基金論文比”提出一些疑問;但總體而言,仍是充分肯定這一評價指標,而只是在“人為影響因素”等操作性、技術性層面提出一些修正的意見。筆者認為,盡管前兩年《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已在綜合評價體系中降低了“基金論文比”的權重,《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給予“基金論文比”指標的權重還不太大,但將“基金論文比”作為學術期刊的評價指標,不僅在操作性方面會產生一些弊端,而且其整體思路是欠科學、欠合理的,故其不宜作為期刊評價的指標。其理由如下:

(一)“基金論文比”指標使評價主體與評價客置倒錯,評價邏輯關系混亂

目前,我國對基金課題項目的評審和確定,主要只是評審課題項目的價值、課題研究團隊的研究水平和能力、研究的進程計劃、研究成果的預期目標、研究經費的數目等,而不是對最終研究成果內容的評定。而課題項目最終能否通過鑒定、予以結題結項,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和依據,是看成果論文能否發表和在何種檔次期刊發表。論文不僅是基金項目或課題研究進展的“計程器”,是基金項目研究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基金項目結題結項的重要理論性依據。而學術期刊審選稿件時,面對的是有著實實在在內容的論文,且一般都要經過幾輪審選;同時,期刊的檔次越高,對所發論文的要求越高,把關越嚴,所以自然將論文的發表情況,作為課題鑒定結題的一個重要標準和依據。這在很大程度上實際是將課題成果質量的評審和鑒定交給了期刊。

可以說,在科技類和社科類期刊評價系統未將“基金論文比”列為評價指標前,大多學術期刊的編輯在審選稿件時,并不注重文章“貼著”哪一級基金課題的“標簽”,而只注重眼前的論文,一切都按眼前論文的實際質量決定取舍。如果我們將“基金論文比”作為評價期刊或核心期刊的一個指標的話(無論其權重高低),則實際上是將評審與被評審的關系顛倒過來了。因為如上所述,原先課題能否通過鑒定予以結題,主要是審核課題論文能否發表以及發表在何種檔次期刊之上,亦即由期刊來評價和鑒定課題成果的質量,現在卻叉反過來由發表“基金論文”的多少來評價期刊的質量。這就將評價的邏輯關系和評價主體與客體的位置完全顛倒了。

(二)“基金論文質量高”之說,實際是將課題產生優質成果的可能性與必然性劃上等號

為什么會出現將基金論文刊載的數量與期刊質量劃等號的情況呢?在基本思路上,這主要是將基金課題的申報、評審中所提供的可能產出優質成果的外在條件與成果產出的必然性劃上了等號。

對通過評審并獲得基金資助的課題,只能說由于該課題的選題具有一定價值、有一支達到相應水平的研究團隊,或具備一定的研究基礎,還有一定的經費支持,因此有可能(但絕不是必然、必定地)獲得較好的預期研究成果。這里必須著重指出,決不能將可能性與必然性劃等號,將預期的成果與必定的結果劃等號;決不能認為具有可能的條件因素,就必然產出預期的優質的成果。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

道理。而且必須指出,這個非常簡單的道理還建立在這樣的假設性基礎上,即假設課題項目的評審確實都是客觀、科學、公平、公正的(在當前社會大環境中,尤其是在對基金課題評審本身缺乏評審和監控的情況下,這只能是一種假設)。

而即使認可這一假設是成立的,但在具體課題的研究過程中,由于可能出現的種種不確定的變數,也都可能使成果達不到預期的質量結果:一是課題價值的變化。即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已有他人的同類型、同性質、同內容課題(包括非基金課題)的高水平成果問世,從而使本課題的研究價值大大降低、研究難度大大提高,其成果甚至成為價值很小或毫無價值的無效勞動。二是課題研究團隊特別是主要負責人的主客觀因素的變化。就其主觀因素而言,課題負責人對課題的重視程度、愿意投人精力的程度等對課題成果質量具有很大影響。常有一些課題主要負責人對本課題并不重視,僅是掛名而已,自身投人精力很少,具體研究完全交與普通研究人員甚至研究生完成。就其客觀因素而言,研究過程中主要負責人的身體素質下降、其他工作壓力增大、各種原因(如出國、出差、會議)擠占時間過多,等等,也都可能使之力不從心難以認真對待本課題,從而使成果質量無法達到預期結果。三是課題執筆者的變數。執筆者本身的專業水平、研究能力、研究態度等因素的不同,也都可能使課題各部分的論文水平迥異。

(三)有關數據和研究表明,基金論文刊載的數量與期刊質量不存在正相關關系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者指出,科技期刊基金論文刊載的多少,與國際公認的代表期刊質量的“影響因子”沒有內在的關聯。例如,《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顯示:2001年和2002年影響因子位列前20名的期刊中,其“基金論文比”超過50%的僅有9種,有的期刊“基金論文比”還不足10%。有研究者對影響因子灰色關聯分析的討論結果認為:“基金論文比’對影響因子的關聯度比較小,也就是說,基金論文數的多少并沒能對影響因子起決定作用。”“據報道,中國學者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發表的論文中一半以上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這表明,獲得國家大量資助的基金論文在Science和Nature上與自力完成的非基金論文僅平分秋色而已。而且,如果以中國產的“基金論文比”指標來評價Science和Nature的話,那么其評價結果必然是:這兩份期刊不如中國某些“基金論文比”為100%的期刊“質量高”。此外,還有不少的統計研究表明科技期刊基金論文刊載的多少,與“影響因子”沒有內在的關聯。而且,退一步說,即使“基金論文比”與“影響因子”正相關,則既然有了“影響因子”這項指標,就不必重復疊加“基金論文比”了。

那么,社會科學基金論文質量是否高于非基金論文,基金論文的刊載數量能否代表期刊質量呢?有研究者通過大量數據表明“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的論文質量并不一定比非基金資助論文質量高”。但其引證的基金論文與非基金論文的統計數據均出自《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出版以前,而彼時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因無“基金論文比”的導向制約,在基金論文的選用和基金項目的標注上都不太重視其完整性,故其數據還欠準確、完整,其分析的信度與效度還顯不足。為了進一步了解社會科學基金論文與非基金論文的質量情況,以及基金論文的刊載數量與期刊質量的內在關系,筆者選取《新華文摘》2010年全年24期中“經濟”欄目和“教育”欄目所轉載的全部文章進行了統計分析。之所以選取《新華文摘》的這些文章為樣本是基于這樣的考慮:一是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受《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基金論文比”評價指標的導向影響,自2009年以來至少重視了對基金項目的標注,從而使數據的采集統計更加準確、全面;二是作為二次文獻的《新華文摘》本身不受“基金論文比”的無形制約,在轉載文章時不會考慮其是否基金論文;三是《新華文摘》所轉載文章大多反映了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一般說,代表著當前社會科學研究的最新、最高水平;四是在社會科學領域,“經濟”與“教育”這兩大學科的應用性強,其基金課題數量較多,因而對基金論文與非基金論文進行分析比較,其結果更具代表性和說服力。筆者查閱了每篇文章的原載出處,統計出24期兩大欄目的總篇數、基金論文數、非基金論文數及其各占總篇數的百分比(見表1)。

由表1可見,《新華文摘》經濟、教育兩大欄目轉載的基金論文篇數占總篇數的比例還不到1/3。數據表明:社科類基金論文并不比非基金論文的質量高;基金論文刊載的數量與期刊質量之間并沒有正相關關系(否則,刊載基金論文不足1/3的《新華文摘》無疑將被貼上“二流期刊”的“標簽”)。

(四)“基金論文比”指標對辦刊產生負面影響,引發編、作雙方“共犯”學術不端行為

如前所述,當今期刊評價系統特別是影響很大的核心期刊評價系統的評價指標已成為學術期刊辦刊的強力指揮棒。從期刊方面來說,讓辦刊工作者擔憂的是,將“基金論文比”作為期刊的一個評價指標,將對學術期刊的辦刊造成不良影響乃至誤導,期刊審選稿件必然會趨附“基金論文”--只要是“基金論文”,即使質量差一些也會優先選用。實際上,不少科技期刊的前述做法已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和擔憂[6-9]。因為其結果將可能導致期刊實際質量的降低。從作者方面來說,“基金論文比”指標間接引發作者學術不端行為,異化學術研究風氣。由于期刊在“基金論文比”的指揮下存在趨附基金論文甚至唯基金論文的情況,作者為了迎合期刊要求、提高錄用率,在文中標注基金資助情況時出現諸多不端行為,例如,標注的基金項目中有不少是過期基金、搭車基金、無關基金、虛假基金,等等。總之,不少作者想方設法為論文穿上一件真的或假的、合身的或不合身的漂亮“基金”外衣。而期刊對這些基金標注方面的不端行為,也抱著認假、容假、縱假的態度,昕之任之甚至通同作弊,這就更加滋長了一些作者搭車、冒充、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的產生。可以說,“基金論文比”客觀上造成了一個利益關系鏈:“基金論文比”一指揮期刊迎合(優先錄用基金論文)一指揮作者迎合(產生搭車、冒充、造假等不端行為)。所以,“基金論文比”不僅使期刊實際質量受到影響,而且助長了學術不端行為的形成。而這里的學術不端行為并非作者單方面所為,而是有期刊的導向、縱容甚至參與,成為編、作雙方“共犯”的不端行為。

(五)“基金論文比”指標對非基金論文作者存在不公平因素,抑制和浪費了寶貴的人才資源與研究資源

由于不少期刊在“基金論文比”的導向下采取優先錄用基金論文的策略,從而在較大程度上排斥了非基金論文,搶占了非基金論文的發表機會,這對于非基金論文作者來說,是相當不公平的。

篇(6)

【關鍵詞】 區域經濟增長 趨同假說 區域經濟增長趨同

從傳統意義上來講,區域經濟增長趨同假說研究是指不考慮空間相互作用或空間依賴的經濟增長規律研究。到目前為止,這在趨同問題的研究歷史中持續了二十年左右的時間,期間歷經從理論基礎到概念定義再到研究方法的多次重要變遷,這對提高經濟增長理論的解釋力及強化經濟增長規律的把握有不可磨滅的貢獻。Sala-I-Matin(1996)和De la Fuente(1997)從研究方法的變化角度總結了用面板數據分析方法、時間序列數據分析方法和分布方法進行的趨同研究進展。Durlauf & Quah(1999)和Temple(1999)嘗試從駁斥趨同研究和增長理論無用論的角度,綜述經濟增長研究進展,并深入考察不同增長模型的理論聯系,進而把經驗性研究的許多細節繪制到一個表格中。但是,這些研究都是綜合性的,而趨同問題僅是不同增長主題中的一個,因此這些論文不能詳盡的關注趨同討論。基于此,本文給出專門針對于趨同假說概念的較全面的討論,及其在此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

一、增長理論與趨同假說的提出

世界上貧窮國家的收入水平和富裕國家的收入水平是否趨同是關乎人類福利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然而,這個問題似乎又與不同增長理論(新古典增長理論和新增長理論)的有效性相聯系,這就使它備受關注。因為,一般 “趨同”是新古典增長理論的一個推論,而新增長理論沒有這種隱含意義。其中新古典增長理論的假設之一——邊際報酬遞減,是導致趨同產生的直接原因。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普遍經驗性研究結論表明趨同假說在大樣本國家間不成立,而只有在涉及發達國家的小樣本中才成立。Romer(1994)就把這種可識別的不調和性作為新增長理論的兩個起源之一,而他認為的另一個起源是新古典增長理論在模型內部不能產生長期增長。因此,新增長理論模型試圖通過各種避免報酬遞減的方法來解決這兩個問題。這就使得所產生的這一類模型沒有趨同的隱含意義,但都具有內生的長期增長,這樣,就產生了在趨同問題和增長理論有效性問題之間的聯系。

在應用新古典增長理論研究跨國增長規律時,研究者或明或暗地都在基礎假設(邊際報酬遞減)中增加了其他假設,正是這種原因導致多種不同類型的趨同概念的出現。表1給出了在研究趨同問題時經常用到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但是,并不是從一開始就同時出現了這些趨同概念,關于趨同的研究發展也是經歷了幾個階段的,并且這些不同的概念是隨時間而發展流行起來的。同時,趨同假說的研究也見證了不同研究方法的變遷。雖然在趨同概念和方法應用間有一定的對應性,然而這種對應性并不是唯一的。例如,非正式的和正式的截面數據分析方法、面板數據分析方法及(部分的)時間序列數據分析方法都被用于(絕對或條件)β趨同研究,一般處理依據人均收入水平的跨經濟體趨同問題。此外,正式截面數據分析方法和面板數據分析方法被用于研究俱樂部趨同和全要素趨同;截面數據分析方法甚至也被用于研究σ趨同;時間序列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研究經濟體內部和經濟體之間趨同;而分布方法用于研究σ趨同及研究整體分布形狀和分布的內部動態。因此,在下文中將對這些趨同概念進行辨析。

二、趨同假說的相關概念

1、經濟體內部趨同和經濟體之間趨同

Robert Solow(1970)在評價Kaldor(1971)1958年所提出的關于增長的六個典型事實中的第五個和第六個事實時,指出“剩下的典型事實都出自不同類型,并且和我無關,因為他們更多的側重于比較不同的經濟體而不是關注于任何一個經濟體內部事件的過程”。

從中可以看出,Solow模型所研究的內容是經濟體內部的增長過程,并且所暗示的“趨同”也是指經濟體內部的“趨同”,即不管經濟體開始的人均資本存量是高于或低于均衡狀態時的資本水平,要素間替代的可能性和報酬遞減的力量都會使經濟體收斂于本身的均衡狀態。而之后產生于新古典增長理論并與之發生聯系的趨同概念卻是指經濟體之間的趨同,這從廣泛的跨國數據比較的經驗性研究中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矛盾一方面為新古典增長理論不能解釋增長率和收入水平在國家間的巨大差異給出理由,另一方面也在學術界引起廣泛的爭論。

2、依據增長率的趨同和依據收入水平的趨同

相應的,經濟體之間趨同能夠從兩個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依據增長率的趨同和依據收入水平的趨同。這都要求把新古典增長理論中關于技術的概念擴展到世界范圍。在新古典增長理論中技術過程的設定是基于以下假設的:一是不需要任何資源來產生技術創新;二是每一個人平等的從中受益;三是沒有人為了從中受益而支付任何報酬。把它擴展到世界范圍之后,這些假設就意味著所有國家平等的分享技術進步,并且由此他們都能在穩態時以一個相同的增長率增長,這就是所謂的依據增長率的趨同假說。為了得到這個設定,研究者通常附加假設:所有國家具有相同的總量生產函數。因此,這也就表明所有國家穩態時的收入水平也是相同的,即依據收入水平的趨同假說。

3、β趨同和σ趨同

依據增長率和收入水平的趨同都被稱作所謂的β趨同。這主要是根據報酬遞減的假設,暗示在資本貧乏的國家有較高的資本邊際生產率,假如儲蓄率相似的話,貧窮經濟體便會增長較快。如果這種設想是正確的,那么在初始收入水平和增長率之間就會存在負相關。這就產生了趨同研究的一般方法,即進行增長率和初始水平回歸,回歸中初始收入水平變量的參數(即β)負值表明負相關的關系,也就是通過參數β的符號判斷趨同假說,因此得名β趨同。

然而,有些研究者如Quah(1993),Friedman(1994)等強調趨同是關于截面收入和增長率分布離散程度的一個概念,并且來自增長率和初始水平回歸中的負β,并不必然意味著這種離散程度的下降。這個觀點認為不應該通過β的符號間接的判斷假說,并且這種判斷或許是錯誤的,而應該通過觀察國家間收入水平和(或)增長率的分布動態來直接判斷。這就提出了σ趨同的概念,σ是指收入水平或增長率截面分布的標準差。盡管有以上的限制,研究者仍然對β趨同感興趣,部分是因為它是σ趨同的一個必要條件,盡管不是充分條件;另一個原因是和β趨同相關的研究方法也為增長模型的結構參數提供信息,而在用分布方法研究問題時通常不會提供這些信息。

4、非條件(絕對)趨同和條件趨同

從概念上來看,最重要的不同可能在于條件和非條件(絕對)趨同。從Solow模型開始假定如下C-D生產函數形式:

其中,Y,K,L和A0分別表示產出、資本、勞動和全要素生產率,那么人均收入的穩態水平y?鄢給定

y?鄢=A0egt[s/(n+g+δ)]α/(1-α)(2)

其中,s是投資率,g和n是At和Lt的指數化增長率,δ是折舊率,α是資本的產出份額。這清楚的表明一個國家的穩態收入水平依賴于以下六個元素:A0,s,g,n,δ和α,可以用向量θ來綜合表示。非條件(絕對)趨同意味著向量θ中的六個元素對所考慮的經濟體來說都是相同的。根據增長率和初始水平回歸,這意味著回歸方程右邊不引入其他變量的情況下,β的符號也應該是負的。相比而言,條件趨同的概念強調穩態水平可能存在的差異性,并且因此要求合適的變量要引入到上述回歸方程的右邊來控制這些差異,向量θ中的六個元素應該允許變化,并且不再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5、條件(全局)趨同和俱樂部(地方)趨同

條件趨同的概念也和俱樂部趨同的概念相聯系。后者可以追溯到Baumol(1986),但是更嚴格的形式由Durlauf & Johnson(1995)和Galor(1996)給出。標準新古典增長模型的一個特性是均衡的唯一性,并且通常的趨同概念承認這個唯一性。在非條件趨同中,所有經濟體都會達到唯一的均衡水平。在條件趨同中,均衡會隨著經濟體不同而不同,并且每一個經濟體都會走向它自己唯一的均衡。相比而言,俱樂部趨同的思想是產生于多重均衡的模型。一個經濟體將達到這些不同均衡中的哪一個,依賴于其初始位置或其他一些結構特征。一組國家中,如果他們具有這個均衡所要求的初始位置或特征,就可能會收斂于一個特定的均衡,這就產生了俱樂部趨同。

6、收入趨同和全要素趨同

研究者在處理趨同問題時一般是依據人均收入,即收入趨同。然而,收入趨同是資本深化和技術趕超兩個過程的綜合結果。盡管大多數研究者關注資本深化過程參數,但有另一些研究者,如Dowrick & Nguyen(1989),Dougherty & Jorgenson(1996,1997),Wolff(1991)及Dollar & Wolff(1994)直接關注于技術趕超的過程。由于全要素生產率是測度技術進步的最近似指標,這些研究者就考察國家間是否在全要素生產率的水平上趨同,這就是所謂的全要素(TFP)趨同。

7、確定性趨同和隨機性趨同

一些研究者,如Bernard & Durlauf(1996),Carlino & Mills(1993),Evans(1996),Evans & Karras(1996),Li & Papell(1999)等用時間序列計量經濟方法來研究趨同。上文中所提到的“經濟體內部趨同”實際上是一個時間序列的概念。然而,研究者也用時間序列方法來檢驗“經濟體之間趨同”。從這個觀點來看,兩個經濟體i和j,如果他們的人均產出yi,t和yj,t滿足下面的條件,就認為是趨同的:

其中,It表示在時間t的信息集。這個趨同定義對只有兩個國家的情況是比較明確的。但是當所考慮的樣本數超過兩個時,情況就不同了。趨同的時間序列定義也能夠和條件趨同和非條件(絕對)趨同相聯系:當a=1時,方程(3)就表示非條件(絕對)趨同;當a≠1時,那么方程(3)或許就代表了條件趨同。在這樣一個框架下,也要進行確定性和隨機性趨同的區分。這種區分是指在檢驗差分序列的單位根時能否滿足確定性或隨機性的趨勢。

三、結語

在傳統意義上,關于趨同的研究有多種不同的定義和方法在許多方向上發展起來。然而,通過綜述發現所揭示的這些結果有相當大的一致性。盡管方法不同,條件β趨同的發現還是相對穩健的。對發達國家來說,研究者實際上經常報告非條件趨同。相似的,由于σ趨同研究一般關注非條件趨同,因此,σ趨同的結果很大程度上與β趨同結果一致。σ趨同的事實在那些發達國家的小樣本中精確發現,其中也有非條件β趨同的證據。另一方面,在全球大樣本中,非條件β趨同和σ趨同都不成立。最后,對經濟體內部和經濟體之間趨同的時間序列分析得到能夠支持條件趨同的證據。在趨同速度上,甚至有更一般性的結論:經濟體穩態中的差異被控制的越多(或是通過樣本選擇或是通過回歸中相關變量的確定),結果中趨同速度就會越高,尤其是考慮了經濟體之間的技術差異后就會更高。

一般來說,傳統趨同假說研究取得的重要進展有:第一,條件趨同的經驗性發現,導致許多產生趨同含義的新增長理論模型的出現,這就表明趨同的含義不再是只能和新古典增長理論相聯系,于是便促成了兩種類型的增長理論走向融合;第二,它提供了關于跨國增長規律的新的典型事實,如“持續”和“雙峰”,增長理論面臨著解釋這些事實的任務,并且引起重新構建多重均衡模型的熱潮;第三,趨同研究強調國家間存在巨大的生產率和技術上的差異,并且為這些差異的量化提供新的方法,同時巨大的技術和制度差異的發現也導致理論的發展。

【】

[1] Durlauf,Steven N.and Danny T.Quah:The New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in John Taylor and Michael Woodford (eds.),Handbook of Macroeconomics[J].Vol. 1A, Amsterdam, North-Holland,1999.

Islam, Nazrul,What Have We Learnt from the Convergence Debate?[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2003,17(3).

Sala-i-Martin,Xavier Regional Cohesion:Evidence and Theories of Regional Growth and Convergence[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6(40).

篇(7)

關鍵詞:回彈效應;生態足跡;全要素生產率;北京市

中圖分類號:F062.省略

通常認為,經濟增長帶來的技術進步可以提高資源的產出效率,而資源效率的提高是減少自然資源消耗的有效手段,但也有學者持相反的觀點,認為效率的改善會使資源比其他要素廉價而更多地使用,同時經濟增長也會對自然資源產生新的需求,從而部分地抵消了所節約的自然資源,即產生“回彈效應”(Rebound Effect)。

一、回彈效應理論回顧

回彈效應起源于能源經濟學對于經濟增長中能源消耗問題的關注,最早由Saunders提出,其含義是技術進步雖然能夠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而節約能源,但技術進步同時也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從而對能源產生新的需求,部分地抵消了所節約的能源[1]。這一定義也同樣適用于經濟增長中的資源投入問題,即指資源使用效率的提高通過產生新的資源投入需求而不同程度地“擠出”了所節約的資源消耗。

按照“擠出”的程度不同,回彈效應可分為三種[2]:(1)弱回彈效應,資源效率提高產生的新資源投入需求很少地“擠出”了所節約的資源,資源效率措施僅僅是并不和預期同樣有效;(2)強回彈效應,大部分的節約資源被新產生的資源需求所“擠出”,許多預期的節約都沒有實現;(3)回火效應(Backfire Effect),資源節約完全被新產生的資源需求所“擠出”,資源效率等措施并未使得資源得到節約使用,反而導致資源消耗的增加。

從目前已有的文獻來看,回彈效應在測度方法大致有三類模型:(1)模擬實驗型[3],直接估計資源使用效率提高前后的資源需求量,通過前后兩者對比測算資源消耗的節約量。由于實際中很難控制影響資源需求的其他變量,導致該方法的估計結果具有較大誤差。(2)計量模型法,利用一定的假設條件,如假設資源產品外的其他要素投入比例不變,應用不同函數形式的計量模型通過估計資源產品的價格需求彈性間接計算資源回彈量,這是目前在國外應用相對廣泛的一類方法[4-5]。(3)一般均衡模型(CGE),這類模型充分地考慮了價格、要素替代、收入和部門結構等的影響[6-7],對傳統經濟理論的解釋性也很好,但由于對數據質量的要求較高,市場完備性、價格信息等對方程參數設定和運行結果的影響較大,實際應用受限。

二、研究思路

既然回彈效應反映的是技術進步帶來的新資源投入需求對所節約資源量的“擠出量”,直觀上可以對兩者進行直接對比[8-9],來估算這種“擠出”程度的大小,即:

RE(回彈效應)(1)

其中,ΔR-表示技術進步帶來的資源節約量,ΔR+表示技術進步帶來的新增資源需求。根據前文所述,可以認為當RE

1.資源節約量ΔR-的計算

資源節約量是由于技術進步提高了資源的生產率,降低了資源的使用強度而實現的,假定Y為經濟產出,R為資源投入量,則資源使用強度RIR/Y。由于資源使用強度降低實現的資源節約量為:

ΔR-Yt+1(RIt-RIt+1)(2)

2.新增資源需求ΔR+的計算

新增的資源需求是通過技術進步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來實現的,假定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σ(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可以通過估計全要素生產率來實現),則新增的資源需求可以表示為:

ΔR+σt+1(Yt+1-Yt)RIt+1(3)

3.資源投入量R的計算

在目前研究經濟增長與資源使用效率關系的文獻中,多采用能源消費量數據代替資源投入指標,這種做法容易便捷地獲取數據,但造成環境資源因素在生產函數中未能得到充分體現[10-11],低估了基礎資源產品投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生態足跡方法通過引入生態生產性土地概念,實現了對各種自然資源的統一描述,適合表示為生產函數中的資源投入要素。因此,本文將采用生態足跡指標作為自然資源要素投入的度量,來衡量資源使用強度,估計代表廣義技術進步的全要素生產率。

三、實證分析

1.北京市生態足跡測度

本文選取1981―2008年為研究時段,按照Wackernagel對于消費項目的分類,測算北京市生態足跡。其中,生物資源賬戶主要包括糧食、棉花、油料、蔬菜、干鮮果品、肉類、禽蛋產品和水產品類日常消費的生物資源,數據均來自于北京市統計年鑒、北京市社會經濟統計年鑒;能源生態足跡賬戶主要包括煤、石油(原油、汽油、煤油、柴油)、天然氣、水和電等能源消費項目,這幾類數據主要來自于國家統計年鑒和北京市統計年鑒。在計算生態足跡時,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公布的世界平均產量資料將生物資源的消費主要轉化為耕地、林地、牧草地和水域的面積,將能源消費主要轉化為化石能源用地和建筑用地,并按照均衡因子(耕地和建筑用地為2.8,林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為1.1,草地為0.5,水域為0.2)將各類生態生產性土地面積進行匯總得到北京市的歷年生態足跡。從表1可以看出,北京市的生態足跡持續增加,表明資源消耗程度加劇。

表1北京市歷年生態足跡單位:萬公頃

參考文獻

[1]Saunders,H.D.The Khazzoom-Brookes Postulate and Neoclassical Growth [J].Energy Journal,1992,13(4):131-148.

[2]Sorrell,S.,Dimitropoulos,J.The Rebound Effect: Microeconomic Definitions,Limitations and Extensions [J].Energy Policy,2008,65,(3):636-649.

[3]林民書,楊治國.國外能源回彈效應研究進展述評[J].當代經濟管理,2010,(9):1-5.

[4]Hanley,N.,McGregor,P.G.,Swales,J.K.,Turner,K.Do Increases in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Sustainability?[J].Ecological Economics,2009,63(3):692-709.

[5]Madlener,R.,Alcott,B.Energy Rebound and Economic Growth: A Review of the Main Issues and Research Needs [J].Energy,2009,34(3):370-376.

[6]Karen,T.Negative Rebound and Disinvestment Effects in Response to an Improvement in Energy Efficiency in the UK Economy [J].Ecological Economics,2009,31(5):648-666.

[7]王群偉,周德群.能源回彈效應測算的改進模型及其實證研究[J].管理學報,2008,(9):8-11.

[8]周勇,林源源.技術進步對能源消費回報效應的估算[J].經濟學家,2007,(2):45-52.

[9]陽攀登,屈亞平,李敏.基于技術進步的浙江省能源消費回彈效應研究[J].技術經濟,2010,(8):62-67.

[10]孟維華.生產率的綠色內涵[D].上海: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 小12萝8禁在线喷水观看| 少妇下蹲露大唇无遮挡| 亚洲欧洲专线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中字无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a级毛片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3p| 东北少妇不戴套对白第一次|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 久久无码av三级|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真人作爱免费视频道歉 | 老鲁夜夜老鲁|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色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又大又粗弄得我出好多水| 色婷婷综合和线在线| 高清精品国内视频| 熟妇与小伙子matur老熟妇e|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熟妇free性xxxx|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 挺进邻居人妻雪白的身体韩国电影|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h工口全彩里番库18禁无遮挡|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视频| 宅女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色婷婷五月综合亚洲小说| 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免费观看a级片|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