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西醫理論

西醫理論精品(七篇)

時間:2022-10-25 17:19: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西醫理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西醫理論

篇(1)

【關鍵詞】 黃體功能不全 不孕 不孕 中醫病機 益腎 肝郁

黃體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LPD)是指排卵后黃體形成不全,分泌孕酮不足,黃體過早退化,或子宮內膜對孕酮反應性降低,以致子宮內膜分泌反應不良,而發生月經不調、妊娠早期流產,反復早期流產,不孕等病癥。近年來對LPD的研究較多,現將中西醫對LPD的相關理論探討如下。

1 西醫理論

1.1 卵泡發育不良 正常的黃體功能首先取決于正常的卵泡發育,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通過影響生長卵泡中顆粒細胞的發育和分化而間接調節黃體功能。次級卵泡的形成及分化完全依賴于FSH和促黃體生長激素(LH)。卵泡期FSH或FSH/LH比值降低,可引起LPD[1]。顧玲芬等[2]應用陰道B超研究顯示多囊卵巢(PCO)組、小卵泡組、卵泡不破裂黃素化綜合征(LUFS)組的LPD總發生率比正常卵泡組高,提示黃體功能與卵泡發育類型密切相關。

1.2 黃體期黃體分泌不足

1.2.1 黃體來自排卵后的卵泡壁細胞,A.來源于排卵前顆粒細胞的黃體細胞,完成孕激素的基礎分泌,是非依賴于LH性的,只對FSH有反應,增加E的合成。B.來源于卵泡膜細胞的黃體細胞,依賴于LH脈沖分泌孕激素[1]。丁菊紅等[3]認為是排卵前LH峰值降低和黃體期LH生物活性的降低導致黃體細胞功能下降。

1.2.2 孕酮合成的主要來源是黃體細胞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如果LDL缺少或血管發育不良,LDL不能進入或僅有少量LDL進入黃體顆粒細胞,孕酮的合成即減少。

1.3 子宮內膜雌、孕激素受體(ER、PR)表達異常

1.3.1 有研究認為子宮內膜的ER、PR水平下降是LPD的重要原因。夏陽等[4]研究結果示LPD患者血清孕酮在正常值水平以上,但子宮內膜分泌不良,同時伴有雌二醇(E2)、PR下降,ER/PR比值異常,認為子宮內膜PR含量下降致子宮內膜分泌不良,而卵巢雌激素水平分泌不足導致PR合成減少。但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提出“假性LPD”理論即血清P水平正常時,ER、PR水平下降,內膜成熟異常。

1.3.2 目前趨于一致的認識是:汪宏波等[5]研究LPD患者著床期子宮內膜腺上皮ER、PR和間質ER表達水平均較正常情況顯著增高,從而使子宮內膜細胞的膜轉換延遲,胞飲小泡發育滯后2d以上,故認為LPD患者子宮內膜組織學上的成熟延遲與內膜ER、PR降調失敗密切相關。延遲開放的著床窗和受損的內膜容受性影響了胚泡的著床,是導致LPD不孕的重要原因。另有研究[6]證明Bcl2基因家族在正常子宮內膜中的表達隨月經周期發生變化,并與雌、孕激素受體的變化有關。

1.4 催乳素增高 多數學者認為催乳素(PRL)增高,可作用于卵巢局部PRL受體,減弱或阻斷卵巢對促性腺激素的反應性,抑制卵泡發育與成熟,不能形成排卵前雌激素及LH高峰,并抑制FSH誘導的雌激素生成,LH誘導的孕酮生成,以致LPD。高催乳素血癥患者基礎體溫、經前子宮嫩膜活檢及黃體期孕酮測定,均提示黃體功能不全[7]。

1.5 白細胞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表達異常 陸杉等[8]對21例LPD患者排卵期血清及宮頸黏液中IL1β和TNFα進行檢測及觀察卵泡發育顯示:宮頸黏液中細胞因子水平,高于其血清中細胞因子水平,提示這些細胞因子水平增高可能主要來源于生殖道局部分泌。LPD患者排卵期宮頸黏液中IL1β,TNFα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生殖道宮頸局部處于細胞免疫激活狀態,而該狀態可能是黃體功能不全患者不孕發病環節中的主要免疫因素之一,并可能間接影響黃體發育導致黃體功能不全。

1.6 其它 王紹海等[9]研究結果示LDP組子宮動脈阻力明顯增高,血流灌注少,子宮內膜增生程度低。黃體期不能受孕激素充分影響,使孕卵無法著床或著床后穩定性差,無法完成正常妊娠。武建國等[10]自人卵巢組織勻漿中提取得卵巢抗原(oAg),發現與AoAg陰性患者比較,AoAg陽性患者呈黃體功能不全型者較多。李勇生[11]研究結果表明黃體功能不全患者血清Zn、Cu濃度顯著低于正常婦女,Cu/Zn比值則明顯高于正常婦女,故認為微量元素Zn、Cu的變化可能與黃體功能不全有關。

2 中醫理論

現代中醫婦科學根據其臨床表現將“無子”“月經不調”“崩漏”“胎漏”“滑胎”等,歸屬于LPD范疇。中醫學認為其病機與情志因素,邪因素,生活與體質因素等引起腎、肝、脾功能失常、氣血失調、沖任失調有關,其病因主要有腎虛(腎陽虛、腎陰虛、腎氣虛)、肝郁、血虛、氣血俱虛、脾虛、沖任氣虛。

近年研究多認為腎虛是導致“腎氣—天癸—沖任—胞官”生殖軸功能紊亂,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原因,或兼肝郁、脾虛。《內經》云:腎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腎藏精氣,主生殖,元氣之根,腎氣旺盛,天癸至,才能保證沖脈之血盛、任脈之氣通,促使月經正常來潮;若兩精相搏,自能攝精成孕。“女子以肝為先天”,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同源”,精血互生,肝主疏泄與腎主封藏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反相成的關系。“女子以血為本”、“血足子宮易于容物”,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而統血,脾之健運、化生精微,須借助于腎陽的推動,故有“脾陽根于腎”之說。腎中精氣亦有賴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補養,才能不斷充盈和成熟。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兩者相互資助,相互促進。故治療LDP不孕患者應以益腎為主,結合疏肝健脾,臨床辨證加減,以取得較好的效果[12]。金蘭等[13]研究加味逍遙散補腎疏肝健脾、養血清熱,能有效地消除相關臨床癥狀,調節卵巢功能,促進黃體功能,進而提高受孕率。另有研究認為月經四期(經后期、經間期、經前期、經期)的變化是腎陰、腎陽轉化的結果,腎陰腎陽平衡協調,月經四期才能逐期正常轉化。經間期至經期(黃體期)是陰充陽長、腎陽漸旺、胞宮溫暖待孕之時,依賴于其它時期的正常。故現有研究序貫周期療法,結合月經周期的陰陽消長變化規律辨證治療。胡洪瑞[14]運用溫腎疏肝序貫療法,分3個階段治療。第1階段于卵泡發育期至排卵前期,治以溫腎暖宮,填精養血,方用四物湯合五子衍宗丸。第2階段于黃體形成期,治以疏肝解郁,理氣通絡,方用逍遙散加味。第3階段即早孕期間內,治以補腎益氣安胎。黃邦萍等[15]在腎陰虛(知柏地黃湯),脾腎陽虛證(右歸丸、歸脾丸),肝郁氣滯證(丹梔逍遙散)采用序貫周期治療LPD,分4期,月經后期填精養血;排卵前后期行氣活血通絡;黃體期溫補腎陽,滋補腎陰,此為關鍵;行經期行氣活血,取得較滿意的療效。

因月經及孕育與腎肝脾等臟腑經絡有關,而沖任督三脈一源三歧,相互流注,對月經及排卵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認為針灸療法既可以調經又可誘發排卵,行之有效,是一種獨特的調經種子方法。

重視心理治療,夏教授[16]所做研究發現LPD患者的人格特征具有神經質傾向。呂春英[17]采用16PF問卷對50例腎虛肝郁型LDP不孕癥患者人格結構進行分析,表明此類患者有不合群,情緒不穩定、憂郁、焦慮的人格傾向,提出對不孕癥的治療要從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中進行綜合治療。有眾多相關研究顯示在對LPD患者使用助孕方治療的同時,對有明顯神經質個性特點的腎虛肝郁證者,進行針對性的行為矯正和心理疏導,可使神經內分泌調節趨于正常。

3 結語

西醫認為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軸功能失調是黃體功能不全不孕的主要原因,中醫認為腎—天癸—沖任—胞宮功能失調為黃體功能不全不孕癥的主要原因,兩者是有相關吻合處的。現代藥理研究及實驗分析補充了中醫傳統的邏輯推理,如補腎中藥有促性腺激素樣作用,能改善黃體功能。隨著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等學科的發展以及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關于LPD的許多尚未明確的機理如黃體退化機制(涉及細胞凋亡[18]和體內諸多因子),及中醫學治療LPD的現代藥理機制仍需繼續探求,以求中西醫更好的指導臨床診治。

【參考文獻】

[1]Nakajima ST,Gibson M.Pathophysiology of luteal-phase deficiency in human reproduction[J].Clin obstet cynecol,1991,34(1):167-179.

[2]顧玲芬,張麗珠,顧方穎,等.卵泡發育類型和黃體功能關系的探討[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5,30(9):539-542.

[3]丁菊紅,SonlesMR,Cohen NL.黃體不足機理的探討[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0,(25):43.

[4]夏 陽,吳林玲,李 談,等.補沖丸對腎陽虛型黃體功能不全患者子宮內膜雌孕激素受體影響[J].天津中醫藥,2005,22(6):467-469.

[5]汪宏波,占海英,李紅發.黃體功能不全患者著床期子宮內膜雌孕激素受體的表達及超微結構改變[J].中國婦幼保健,2004,(19):44-46.

[6]劉 嵐.Bcl2基因家族及雌孕激素受體與黃體功能不全[J].國外醫學·計劃生育分冊,2000,19(3):142-145.

[7]王桂英,趙海波.高催乳素血癥與不孕的探討[J].第四軍醫大學報,1994,15(6):457-458.

[8]陸 杉,李紅發,王澤華.白細胞介素1β腫瘤壞死因子α與黃體功能不全所致不孕的相關性探討[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5):301-302.

篇(2)

1西醫學與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1.1西醫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西醫學的發展與現代西方科技的發展同步,西方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有賴于17世紀興起的機械唯物主義世界觀,法國醫生拉美特里(Lamettrie)著作《人是機器》就是把人體醫學研究納入機械唯物主義的主要代表。還原論是機械唯物主義的主要方法論,主張將物質的高級運動形式(如生命運動)歸結于低級運動形式(如機械運動),用低級運動形式的規律代替高級運動形式的規律的形而上學方法。還原論認為,各種現象都可還原成一組基本的要素,各基本要素彼此獨立,通過對這些基本要素的研究,可推知整體現象的本質。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通過不斷的醫學實踐逐步建立了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微生物等學科,為現代醫學奠定了理論基礎,促使醫學研究日益向微細方向深入,從大體水平、組織水平、細胞水平、分子水平,甚至到達基因水平[2]。迄今為止,以還原論為哲學指導的醫學研究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重組DNA理論和技術更是引起了生物學、醫學的革命性變化,分子生物學將各個學科的研究內容引入到分子水平,使人們對生物學原理和規律的認識越來越接近生命的本質[3]。可見西醫理論的世界觀源自于西方機械唯物主義世界觀,西醫學研究的方法論傾向于還原論。

1.2中醫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中醫學理論是以中國古代自然辯證法為指導的,陰陽五行學說是其理論基礎,注重整體觀、聯系觀、平衡觀是其主要的特點。系統論作為一門學科是美籍奧地利生物學家L?V?貝塔朗菲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系統的整體觀。任何系統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不是各個部分的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系統的整體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性質。同時,系統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著,每個要素在系統中都處于一定的位置上,起著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間相互關聯,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4]。中醫理論誕生于中華文化的母體中,其指導觀是以中國古代自然辯證法為指導的,陰陽五行學說是中醫理論的核心理念,以陰陽平衡觀和五行相關學說貫穿于中醫理論的全過程。陰陽學說代表著人體與環境,機體內部、臟腑間、氣血津液間的動態平衡觀,五行學說代表著機體內部的多系統、多層次相互間的聯系觀,因此整體觀、平衡觀、系統觀、聯系觀是中醫理論的主線。經過近千年的臨床實踐,形成了一套融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于一體的較系統的臨床醫學理論,對疾病診治有著較強的整體性、系統性性、聯系性,其研究方法完全符合系統論思想。可見中醫學理論的世界觀源自于以中國古代的自然辯證法,中醫學研究的方法論符合系統論。

2中醫學理論與西醫學各自的理論特點及不足

醫學是以人體為研究主體,以保護和促進人類健康、預防疾病為研究內容的科學[5]。由研究的主體、內容可以知道西醫學和中醫學是可以相通的。由于兩個醫學理論有著完全不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理論也各具特點和不足。從兩者特點可見,他們的世界觀是可以互通的,方法論是可以互補的。

2.1西醫學基礎理論特點與不足

2.1.1西醫學基礎理論特點西醫理論是以還原論哲學觀為指導,他的發展與現代西方科技發展同步,從醫學的形式看西醫學遵循著現代科學以還原論哲學觀為指導,它以客觀、具體、形象的實物證據為基礎,重視人體細微結構的分析研究,用微觀的變化解釋宏觀現象的本質就成了西醫學縱向思維方式的基礎[6]。西醫學把單元結構作為其理論基礎,把單元結構局部微觀的生理、病理變化作為研究依據,善于抓住疾病的根本原因和起始因素,主張對疾病的一元化的解釋,根據西醫學的基本特點我們可以把以還原論為指導的以單元結構為基礎的西醫學簡單理解為“元”醫學。西醫這種純技術的還原論的研究方式促進了人類醫學健康事業的快速發展,多數傳染病被有效控制、多數疾病找到了診斷治療的方法,人類平均壽命得到了很大提高。

2.1.2西醫學理論的不足隨著時代的發展,西醫學這種過于依賴于實驗科學,過于強調對人體微觀結構的研究,把生命視為一個線性的系統,以簡單的因果關系來推導生命活動、推導生理病理、推導治療手段的還原論方法日見其局限性。有時單純的還原分析難以導出由一些隨機、綜合因素所引發的變化和產生結果的機制[7]。例如,生物體活性的理解,按線性關系從無活性不能得出活性;沒有組成要素的非線性關系、復雜系統的概念,則難以理解活性[8]。由于還原論過于強調新發現、新技術,新的技術常常以市場為導向而忘記了醫學研究的人本主義精神,存在著技術性有余、思想性不足的現象。其片面性、局限性是難以避免的,例如隨著社會發展現代醫學雖然對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病因、病理、防治方法的認識均達到了空前的高度,診斷治療方法不斷增多,但從整個社會的角度看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并有不斷升高的趨勢,給患者、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極大負擔。創新技術產生的成果被快速產業化運用于臨床,為過度檢查、過度治療提供了理論庇護。其產生的后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已經引起了社會各方關注。這種非人性化的局限性是以單純的技術至上的還原論的哲學觀指導下的西醫自身無法解決的。

2.2中醫學基礎理論特點與不足

2.2.1中醫學基礎理論特點中醫學以陰陽平衡觀為指導,以五行相關學說為聯系,用辨證論治的方法進行疾病的診治,具有較強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中醫理論誕生于中華文化的母體中,以陰陽平衡觀和五行相關學說貫穿于中醫理論的過程,臟腑、氣血津液學說代表某一臟器的結構單元的動態平衡觀,五行生克代表著多個臟器間的多層次的相互影響和相互協調的層次平衡關系,天地人的平衡觀代表人與環境的整體平衡狀態,因此動態平衡觀是中醫理論的主線。經過近千年的臨床實踐,形成了一套以陰陽平衡為指導的,融理法方藥于一體的較系統的臨床醫學理論,對疾病診治有著較強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對人體健康和對疾病總的看法是以平衡觀、聯系觀為基礎的。因此中醫的思維方式是以動態平衡為基本線索的整體性、系統性思維模式。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衡”醫學。

2.2.2中醫學理論的不足中醫理論系統觀思維是其最大的特點,但我們必須看到系統論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核心內涵是需要以還原論為基礎的,在中醫理論的構建中,由于中醫理論對還原論思想有著先天不足,過于依賴系統思維,對一些客觀存在的結構不夠重視,不重視對微觀結構的研究,常常在診斷疾病過程中存在病變部位不清,治療方法籠統的缺陷,面對蓬勃發展的西醫科技,常常顯示出思想性有余而技術性不足。我們只有在充分了解各個組織、器官、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基礎上才可能進行系統性、整體性的研究。否則這種系統論的研究只能是一種“暗箱”。

2.3中西醫結合醫學的特點與不足

從當代中西醫結合的形式看,我們不難知道,中西醫結合取得的成果主要體現在技術層面,如用西醫的方法來發展、研究、解釋中醫理論,用西醫的方法來評價中醫診斷和療效,用西醫的方法來研究中藥(藥理分析、組方成分分析),以中醫的療法補充西醫治療或用西醫的療法補充中醫治療,用西醫的技術方法進行檢查診斷,用中醫的方法進行治療,或同一病種使用中西醫兩種方法進行診治,這些中西醫結合方式雖然在臨床上取得了不少令人滿意的成果,但基本停留在技術層面的互補,對中醫科學性論證及對中醫理論的局部觀點的證實,以及對中藥組分分析,存在著點多、線長、面廣,較龐雜不夠系統,且多處于摸索和嘗試階段。其主體指導思想仍然是把中醫藥處于被動從屬和被檢驗和驗證的地位用還原論方法指導中醫藥現代化。由于缺乏有效的醫學思想和創新醫學理論的指導,中醫與西醫在醫學指導思想和醫學基本理論層面上的結合非常有限,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機性。中西醫結合雖然走過了50余年,至今未能形成系統的中西醫結合醫學基本理論。所以中西醫結合目前只是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遠不能滿足于社會對中西醫結合醫學學科發展的需要,急需在取得前述的大量成果、經驗、素材的基礎上結合中西醫兩個學科各自的世界觀、方法論、基礎理論特點進行更高層面的結合研究。

3創新理論的醫學哲學基礎

3.1中西醫結合醫學創新理論的世界觀

由中西醫學理論特點進行綜合分析可知,中醫理論具有整體觀、平衡觀、系統觀的“衡”醫學特點,其研究方法傾向于以中國古代的自然辯證法,具有與系統論相符合的醫學哲學觀。西醫理論具有以單元結構觀的“元”醫學的特點,其發展受西方機械唯物主義的影響較大,具有與還原論思想相符的醫學哲學觀。從當代的哲學觀看,無論是自然辯證法還是機械唯物主義都有著歷史的局限性。辯證唯物主義(辯證唯物論)是的哲學理論,是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統一起來的科學世界觀。在醫學理論的世界觀中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同樣可以把自然辯證法和機械唯物論有機結合起來,作為中西醫結合醫學理論的世界觀。

3.2中西醫結合醫學創新理論的方法論

由前述分析可知,無論是還原論還是系統論都有著其方法論的局限性,都不具備引領中西醫結合醫學基本理論發展的重任。我們把西醫理論以解剖結構單元為基礎的“元”醫學特點與中醫理論平衡觀為基礎的“衡”醫學特點進行融合,形成還原論與系統論相統一的“元衡論”觀點。“元”是西醫理論的精髓,是結構單元的簡稱有形態的、結構的內涵,是以靜態的、孤立角度研究人體;“衡”有陰陽平衡觀的基本內涵,是中醫理論的精髓,有平衡的、聯系的、動態的內涵,是以聯系的角度研究人體。我們可以把“元衡論”簡單地理解為以結構單元為研究基礎的人體平衡觀。包括整體單元結構、層次單元結構、單元結構三個層面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動態平衡狀態。用它進行醫學研究就可以形成兼顧點(單元結構)、線和面(層次單元結構)、立體的(整體單元結構)多維研究思路,可以豐富陰陽平衡理論的內容,完善中醫的科學內涵,彌補西醫學重技術輕思想,重局部輕整體的不足。使對疾病的分析更具整體性、系統性。用它來指導中西醫結合醫學的基本理論構建可以有效地兼顧局部與整體、宏觀與微觀、結構與功能等。可以作為一種中西醫結合醫學的方法論。用于指導疾病預防、控制、病因病機、診斷、治療等研究。

3.3中醫理論、西醫理論、中西醫結合元衡論觀點的醫學哲學特點

中醫理論、西醫理論、中西醫結合元衡論觀點的醫學哲學特點見表1。

3.4試用“元衡論”指導臨床醫學研究

痤瘡有著復雜的病因病機,我們曾經以“元衡論”對痤瘡的病因及治療進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到痤瘡的發病是由于三個層次的內在平衡失調共同作用產生的,性腺雄激素循環為第一層次,皮脂腺皮脂循環為第二層次,微生態循環為第三級,當他們的循環保持平衡時,人體不會發病,當第一個循環被打破,會引起連鎖反應,導致第二層次循環的平衡被打破,皮脂分泌增加,進而導致第三級循環的微生態的平衡被打破進而引發痤瘡。這三個循環由第一層次到第二層次到第三層次分別由雄激素、皮脂參與介導,構成一個由低級向高級依次發展的病理過程[9]。我們根據病因病機特點,有針對性地分解為三個層次分別針對皮膚微生態、皮脂腺分泌和雄激素分泌等進行治療,明顯提高了療效,減少了復發。同樣的道理,遇有復雜難愈的疾病,我們也可以用類似的“元衡論”思維進行臨床研究,例如慢性下肢靜脈性潰瘍,是一種慢性的、頑固的、反復不愈的疾病,不僅給患者帶來很多痛苦,醫學上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醫學上一般認為靜脈性潰瘍的病因是靜脈曲張后靜脈機能不全,靜脈長期淤血,毛細血管損傷,通透性增加,組織水腫,最后因輕微外傷或感染形成潰瘍[10]。但通過我們的一組研究可知,以上情況只反映了病因的一個方面,靜脈性潰瘍除與下肢靜脈曲張有關外,有多種因素共同參與,與下肢淤積性皮炎、足癬、甲癬、反復發作的丹毒、甲溝炎、心衰、糖尿病等均有一定關系[11]。從“元衡論”觀點看包括三個層次的失調:①下肢靜脈曲張—靜脈循環障礙—淤積性皮炎;②慢性足部真菌感染—反復引起丹毒—淋巴循環障礙—淤積性皮炎;③淤積性皮炎—外傷感染—微生態失調—皮膚潰瘍。可見靜脈性潰瘍的發生是有多層次病因導致的,其反復不愈、頑固難治是由該病病因的多樣性和病情的復雜性決定的。通過給以相應的針對各層次的綜合治療和相關的健康教育,可以大幅提高療效,并且可以有針對性防治復發[12]。

篇(3)

【關鍵詞】 中醫理論;醫學研究;臨床應用

中醫中藥在中國古老的大地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經過臨床實踐,證實了中國的中醫中藥無論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還是在養生上,都是確鑿有效可行的。在西醫未傳入中國之前,我們的祖祖輩輩都用中醫中藥來治療疾病,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中醫理論的形成經歷了春秋戰國、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追溯其淵源,相當遙遠。中醫理論是在中國傳統社會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的醫學理論體系的基礎上,研究人類的生活和健康及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全面的健康科學的活動。中藥的現代化,因為傳統醫學的理論和思維去理解的偏差,中醫中藥的特點和優勢的概念的局限性過程中不能完全實現。拋開或偏離中醫理論,不僅猛烈地沖擊中醫的基礎地位,也使得它很難得到適當的中醫臨床的發揮,對傳統中藥在國內醫藥市場競爭產生嚴重影響。

1 中醫理論的研究現狀

中醫理論來源于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及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其內容包括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藏象、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治則、養生等。中醫理論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中國傳統醫學相關的理論、診斷法、治療方法等,均可在此書中找到根源;再到東漢末年張仲景的《傷寒論》,以及諸多學派、各家學說盛行于金元時期直至晚清,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從一個或多個簡單、粗糙理論,發展成為一個相對成熟的理論體系,包括如:陰陽,氣血,五行,八綱,六經等。在醫學理論和技術的迅速發展,醫學也進入了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對一些列中醫理論進行不斷的探索和編輯,出版和翻譯了大量的珍貴古典醫書,如《中藥藥理學》、《中醫方法學》、《中醫時間醫學》、《中醫心理學》等,使中醫理論研究獲得較大進展。諸多學者在利用多種方法解釋中國傳統醫學理論基礎上,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傳統醫學理論,表現出當代中醫理論新的風格。在診斷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如脈診和舌診,脈診儀或電腦繪圖脈搏,研究脈沖機制等。

2 中西醫學理論的差異

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是導致兩種醫學走向不同發展道路的基礎和關鍵,二者無論在理論或實踐各環節均存在顯著差異。由于它們對疾病的認識角度和診斷治療方法的不同,導致兩種醫學在臨床實踐中始終難于溝通與融洽。中醫理論是從人對自身乃至宇宙萬物的生命及其能量流動的深刻體驗出發的,中醫治病的原理就是調整人身的能量動態使之歸于平衡的常態,中醫的一切理論都是圍繞這種能量狀態的消長變化展開的,理法方藥莫不如此。西醫是隨著解剖學與化學的發展產生并發展起來的,由于起點遠離了直接的生命體驗,導致了其認識論與方法論的機械主義傾向。中、西醫是完全不同的學術體系。中、西醫學在基本概念、理論等方面的差異是客觀的、全面的、深刻的,二者不能混淆,也不能簡單地判定其是非優劣。其根本分歧在于:它們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哲學基礎上產生的醫學,物質實體是西方哲學最核心的范疇;相反,中醫不重物質實體,而重關聯實在。

醫學的發展以適應人們抵御疾病和保持健康的需求為前提,傳統的中醫理論創新,以解決中醫臨床的實際問題為目標。目前,中醫藥研究的基本理論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拋棄了傳統的中藥和綜合知識、方法,人體機能和病理外觀被機械化隔離。無論怎樣,未來醫學的發展應該是建立在結合中國和西方醫學的真正意義上的,有中西醫相互學習和有益互補,發揮各自的優勢。

3 中醫的現代臨床應用

臨床研究,傳統中醫對一些常見的疾病,甚至一些重大疾病,都有較為滿意的效果。例如心血管疾病、病毒感染、癌癥、自身免疫性疾病、功能紊亂等,中醫療法都具有一定的優勢。中醫結合傳統的方法,治療多器官功能衰竭搶救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幾率。研究證明,中醫療法在治愈疾病的同時,使許多患者免除了手術的痛苦,并大大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此外,在治療冠心病、腎功能不全、再生障礙性貧血、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腦血管意外等,發揮中醫中藥優勢,取得了不錯的臨床效果。

在藥劑方面,近年來逐漸由片劑、水劑、糖漿、沖劑、注射劑、栓劑等取代了傳統的“丸、丹、膏、散、湯”。特別是近年來各種抗感染中藥靜脈注射的使用和中藥大型輸液的出現,大大提高了中醫、中藥的治療效果。

中醫理論在經絡和針麻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功效享譽海內外。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的通道。經絡在中醫學的重要性正如《扁鵲心書》所說:“學醫不知經絡,開口動手便錯。蓋經絡不明,無以識病證之根源,究陰陽之傳變。”在國際上,針灸在引起醫學界極大興趣,世界衛生組織的觀點認為,針灸已被證實在減輕手術后疼痛、懷孕期反胃、化療所產生的反胃和嘔吐、牙齒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

參考文獻

[1]章增加,胡依平.試論晚清以來中醫理論發展緩慢的原因[J].廣西中醫藥,1996, 19(1):39-41.

篇(4)

中醫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醫療實踐活動,而從事這個過程的人員是中醫人。中醫學是介于社會科學、思維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更多的傾向于自然科學的,絕對不是“偽科學”。生存環境變了,中醫需要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中醫要改變一定要創新。

【關鍵詞】 中醫學 發展 創新

Abstract: Medical practice is guided by TCM theory,and the staff engaged on that is TCM talents.TCM is of social science,though science and natural science,more of natural science,absolutely not “pseudoscience”.The living environment changes,TCM needs to fit for social development in progress,and the TCM change must be creative.

Key words:TCM;development;creation

近日閱讀了劉力紅教授的著作《思考中醫》,并有幸聆聽了劉教授的講座,獨自靜思,對劉教授的觀點及中醫現狀感觸良多,對中醫的發展有所想法。

1 正確認識中醫

我認為所謂“中醫”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醫療實踐活動,而從事這個過程的人員才是中醫人,可見基礎理論的重要性。目前社會上部分機構和個人,為了某些目的,打著中醫的招牌,掩人耳目,缺乏系統的、正確的中醫理論的依據,參與醫療和科研活動,這類單位和個人其實不是中醫,只是“偽中醫”。

中醫的理論是不是“嚴重落后的”?“是偽科學”?“要求廢除中醫”?那如何評價中醫理論是所謂的“超前的”還是“落后的”?個人認為必須要以歷史發展的觀點來評價,“物質決定意識”這是更古不變的哲學真理,世界上應該不存在超時代的東西,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人類對事物的認識一定會進一步加深。

《辭海》對科學的注釋是“運用范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按研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故科學存在相對性,科學的基本特征是可以重復的,可以用數字語言來表達,而中醫學是介于社會科學、思維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更多的傾向于自然科學的,絕對不是“偽科學” !

2 中醫需要與時俱進

近期經常可以聽到一種聲音“中醫不行”“取締中醫……”這種現象值得深思,目前中醫在醫療服務中所占的比例,從古代的主體到現代的20%左右,其服務功能明顯下降。我國目前中醫、中西醫結合、西醫三種醫療體制并存,但多數領域的醫療水平(包括疾病的防治能力,國民體質及平均壽命等)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似的且只采用西醫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沒有優勢。

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中醫的一部分功能已經被現代醫學所替代,另一方面是“偽中醫”在作梗。負責任的說,中醫是有療效的,只是隨著時空的變化,很多老的內容不適應了,與現代醫學的發展比較相對落后了,目前的中醫學理論大多是幾千年、幾百年前的,中醫理論萌芽、發展、成熟的存在環境與今天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具體表現為四個方面:(1)對象改變。古代中國人平均壽命50歲左右,農業社會中生存,農耕體力活動為主,生活節奏慢,飲食結構簡單、自然,生活相對規律,僅以中醫作為單一治療方法;現代中國人平均壽命達到70~80歲,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中生存,工作強度大,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飲食結構復雜,生活缺乏規律者較多,以西醫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2)藥材改變。古代的中藥絕大多數為野外自然生長,污染少;現在中藥人工培育為多,很多遭到工業污染,許多藥材已經無條件使用(例如:虎骨、犀角等)。(3)疾病譜改變。古代中醫面對的患者各種疾病均可見,“傷寒”、“溫病”多見;現在面對的患者以代謝病、慢性病、老年病多見。(4)需求改變。古代的求醫者多有“聽天由命”的想法,信息來源單一,信賴醫生,現在的多數患者,不單單治療疾病,對預防保健、改善生活質量有較高要求,信息來源廣泛,醫生信賴度相對降低,循證醫學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既然中醫的生存環境變了,中醫不變怎么能適應!

3 中醫需要創新

學科的靈魂是理論,沒有理論的創新,學科的生命力也就會終止,中醫理論必須創新。其實古時的中醫醫家就有人提出“古方不能盡后人之病,后人不得盡泥古人之法”的道理,“變則通,通則久”中醫的現狀已經到了非變不可的境地。不然他的服務功能只會越來越低,最終被時代進步的大潮淹沒。

篇(5)

摘要:中醫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醫療實踐活動,而從事這個過程的人員是中醫人。中醫學是介于社會科學、思維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更多的傾向于自然科學的,絕對不是“偽科學”。生存環境變了,中醫需要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中醫要改變一定要創新。

關鍵詞:中醫學發展創新

近日閱讀了劉力紅教授的著作《思考中醫》,并有幸聆聽了劉教授的講座,獨自靜思,對劉教授的觀點及中醫現狀感觸良多,對中醫的發展有所想法。

1正確認識中醫

我認為所謂“中醫”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醫療實踐活動,而從事這個過程的人員才是中醫人,可見基礎理論的重要性。目前社會上部分機構和個人,為了某些目的,打著中醫的招牌,掩人耳目,缺乏系統的、正確的中醫理論的依據,參與醫療和科研活動,這類單位和個人其實不是中醫,只是“偽中醫”。

中醫的理論是不是“嚴重落后的”?“是偽科學”?“要求廢除中醫”?那如何評價中醫理論是所謂的“超前的”還是“落后的”?個人認為必須要以歷史發展的觀點來評價,“物質決定意識”這是更古不變的哲學真理,世界上應該不存在超時代的東西,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人類對事物的認識一定會進一步加深。

《辭海》對科學的注釋是“運用范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按研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故科學存在相對性,科學的基本特征是可以重復的,可以用數字語言來表達,而中醫學是介于社會科學、思維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更多的傾向于自然科學的,絕對不是“偽科學”!

2中醫需要與時俱進

近期經常可以聽到一種聲音“中醫不行”“取締中醫……”這種現象值得深思,目前中醫在醫療服務中所占的比例,從古代的主體到現代的20%左右,其服務功能明顯下降。我國目前中醫、中西醫結合、西醫三種醫療體制并存,但多數領域的醫療水平(包括疾病的防治能力,國民體質及平均壽命等)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似的且只采用西醫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沒有優勢。

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中醫的一部分功能已經被現代醫學所替代,另一方面是“偽中醫”在作梗。負責任的說,中醫是有療效的,只是隨著時空的變化,很多老的內容不適應了,與現代醫學的發展比較相對落后了,目前的中醫學理論大多是幾千年、幾百年前的,中醫理論萌芽、發展、成熟的存在環境與今天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具體表現為四個方面:(1)對象改變。古代中國人平均壽命50歲左右,農業社會中生存,農耕體力活動為主,生活節奏慢,飲食結構簡單、自然,生活相對規律,僅以中醫作為單一治療方法;現代中國人平均壽命達到70~80歲,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中生存,工作強度大,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飲食結構復雜,生活缺乏規律者較多,以西醫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2)藥材改變。古代的中藥絕大多數為野外自然生長,污染少;現在中藥人工培育為多,很多遭到工業污染,許多藥材已經無條件使用(例如:虎骨、犀角等)。(3)疾病譜改變。古代中醫面對的患者各種疾病均可見,“傷寒”、“溫病”多見;現在面對的患者以代謝病、慢性病、老年病多見。(4)需求改變。古代的求醫者多有“聽天由命”的想法,信息來源單一,信賴醫生,現在的多數患者,不單單治療疾病,對預防保健、改善生活質量有較高要求,信息來源廣泛,醫生信賴度相對降低,循證醫學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既然中醫的生存環境變了,中醫不變怎么能適應!

3中醫需要創新

學科的靈魂是理論,沒有理論的創新,學科的生命力也就會終止,中醫理論必須創新。其實古時的中醫醫家就有人提出“古方不能盡后人之病,后人不得盡泥古人之法”的道理,“變則通,通則久”中醫的現狀已經到了非變不可的境地。不然他的服務功能只會越來越低,最終被時代進步的大潮淹沒。

篇(6)

[中圖分類號]R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04―0101―01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化全球化是必然趨勢,對于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該如何現代化,目前非常流行的做法是以西醫的方法來解釋中醫,動輒中藥的有效成分,方劑的臨床藥理,中醫的基因實質。不可否認,成果是相當明顯的,因為二者都立足于治病救人,這種方法應當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但是中醫和西醫畢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體系,對于中醫的實質研究,使我們陷入思想困惑,以至于有人甚至提出了費醫存藥甚至取締中醫的口號,是中醫不科學,還是我們的研究方法有誤區呢?

1 對中醫的正確認識

我們應該尊重客觀規律,以中醫固有的規律來研究中醫,而不是以西醫的方法來肢解中醫,那么中醫的固有規律是什么呢?我認為中醫的固有規律是整體觀念,陰陽五行,全息思想,象思維,他不追求具體的微觀實質的研究,而是從宏觀的角度來把握疾病的整體動態規律,從整體動態、天地人相結合的觀點的角度來治療和預防疾病。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中醫,比如,用中醫的性味歸經觀點來分析西藥的有效成分的中醫意義,西藥臨床配方用中醫方劑配伍思想來解析,西醫的病理用中醫的病機來解析,基因組的中醫理解,當然不是采用簡單的對應方法,而是以中醫的獨特理論,科學的系統的建立對應關系,從而吸收現代醫學成果反證中醫的科學意義,為中醫理論體系的現代化服務。

2 中醫的精髓是易思維

中醫的基礎理論是陰陽五行思想,孫思邈曾經說過,不知易者不足以成大醫。其實,醫易是同源的,都以陰陽五行為基礎理論和出發點,不要以為《內經》和《周易》只是古代哲學書籍,他們蘊藏著古代科學智慧,完全可以指導臨床。王洪圖老師的《內經臨床發揮》,劉力紅老師的《思考中醫》,田合祿老師的醫易系列叢書都已經證明了他們的科學性,當代中醫泰斗鄧鐵濤先生告誡年輕的中醫,要學習中醫經典,《周易》《孫子兵法》,從那里可以得到古文的智慧。《易經》理論是科學的,我們應該建立中醫自己的評價體系。以中醫的理論來評價中醫而不是以與中醫不同體系的西醫理論來評價。

3 中醫思維模型的構建

我們應該進一步建立中醫的數學和計算機模型或者體系,建立自己的評價系統,中醫的現代化應首先著眼于中醫現代模型的構建,體現中醫象思維的特色。按照中醫的思維方式,這種科學體系的構建目標是模型的構建,而不是受西醫的影響去追求物質原形的剖析,即使在分子基因水平上,也要堅持這種思維方式。中醫之痛在于發展的遲滯,對于新事物的應對的滯后,而不是理論的虛無。因此,要以堅定的信心運用中醫思維來著眼于看待新情況和解決新問題,在保持中醫特色基礎上的進行全新體系的創新。中西醫兩種醫學的結合是高層次的融合,是兩種思維方式、思想體系的結合,而不是以西醫來取代中醫。對于西醫的化驗指標,我們不應該簡單的和中醫的癥狀一一對應,而是應該把西醫的指標綜合起來,系統地轉化為中醫的病機模型,體現中醫的辨證論治思想,也就是納入中醫的八卦數學和計算機模型體系中。

4 中西醫結合的思考

以中醫的思想來看待西醫的化驗和影像指標,完成兩個醫學體系的轉化,八卦的六十四卦和基因組合的六十四組合的巧合固然是某種客觀規律的巧合,但我們不應該簡單的把中醫的證用基因組的概念來解釋,認為中醫的證完全可以通過基因組的尋找找到證的實質。中醫側重研究人體的功能態,人與天地的相互關系,而不是物質實質。一個證的基因表達并不能代表作為全息體系的證的實質的表達,因為這個功能態的基因實質,對于另一個異病同證的基因實質是不同的。也就是,相同的功能態,不同的基因實質,不同的基因組,可以表達相同的功能態的證。因此不能簡單地把中西醫指標一一對應,而是應該以科學的精神,按照中醫的固有規律來研究中醫。筆者認為,首先應該把西醫的基因組的研究成果納入中醫的證的評價體系的概念中,把基因的研究成果,轉化為中醫的病機概念,然后再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基于這種觀點,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5 中醫如何現代化

有人認為中醫現代化包括:①客觀化:用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現代醫學方法)對中醫的基本概念及術語如證、四診、八綱、臟腑、經絡、氣血、治則、方藥等,以客觀的觀測指標進行定性、定量、定位的研究。②形式化:用數學方法和實驗方法對中醫進行合理解構和重建,形成可資檢驗的具有嚴密邏輯性的科學理論體系。③精確化(標準化):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整理中醫辨證施治規律,建立統一的診斷檢測手段和療效評定標準。④國際化:用現代科學語言對中醫的醫史醫籍進行全面整理,術語實行國際標準化,以便進行國際學術交流。這種思想很容易誤導中醫,中醫的理論不被西醫承認和接受,如果一味的去迎合西醫的標準,只能是低層次的現代化,扼殺了中醫的靈魂。

篇(7)

一、提高教師自身業務能力

當代醫學科學的快速發展,使學科之間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因此醫學教師除了精通本專業外,更應不斷學習相關專業及相關學科的知識,把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融入教學過程中。作為高職高專中醫院校的生理學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中醫中藥知識,因此我校生理學教師在業余時間積極向中醫中藥專業教師學習取經,深入課堂聽課,學習了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以及中藥學等課程,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將中醫藥知識融于生理學教學中,也便于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與學生探討。生理學與中醫理論雖分屬不同體系,但人體的各種生命現象則基本相同,生理學和中醫基礎理論在闡述其機制時也會存在某些結合點,我們盡力尋求生理學與中醫學的結合點進行講授,將中西醫結合授課,擴大師生的“公共信息庫”,構建兩種醫學理論體系的溝通平臺,這既克服了課程間學術語言“格格不入”的局面,也融合了學科感情,創造了和諧的學術氣氛,激發了學生對生理學的學習興趣,也加深了對中醫理論的理解。

二、配備個性化教材

傳統的生理學教材系統性及西醫理念較強,結合我校高職高專中醫專業學生的層次及專業特點特點,編寫最適合學生的個性化教材尤為重要。我們教研室與中醫、中藥相關教研室合作,結合我校學生特點,編寫了高職高專中醫專業生理學專用教材,以西醫生理學為重點,融入中醫基礎理論研究部分。學生通過學習,達到中、西醫知識融會貫通,提高了學習生理學的興趣,為學生架設了溝通中西醫基礎理論的橋梁。

三、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

我們采用多媒體CAI(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即計算機輔助教學,為生理學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直觀的感性材料,給學生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提高了教學效率。另外,我們構建多媒體網絡課程平臺,其包括生理學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將傳統教學方法融入網絡教學,既增強了學生的理解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隨時隨地自由自主地學習,教學內容實現了層次化、多媒體化、個性化,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PBL(Problem-BasedLearing,PBL)教學法是通過“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參與討論的授課方式,是一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和提高思維技能的非常有效的方法。課前通過病例分析,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分組討論,學生會通過各種途徑尋找答案。通過這種變被動為主動的方式,提高中醫專業學生對西醫的興趣,學會用醫學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也嘗試利用中醫西醫相互結合的方法解決問題。生理學在授課過程中應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會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理解相關內容,降低中醫專業學生學習生理學的難度,也可以認識到生理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總之,中醫院校醫學生是我國未來中醫藥現代化的生力軍,是中醫藥科研領域的后備力量,所以結合教學對象與授課內容,選擇適宜的方法,注重和加強生理學教學創新,讓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枯燥、深奧的知識,是每位從事生理學教學的教師所面臨嚴峻的現實課題。醫院校的生理學教師應當運用生理學新理論、新技術和中醫理論體系相結合進行教學、科研,使不同體系的學科不斷滲透、互補、發展,最終達到發展中醫、共闡生命科學之真諦的目標。

作者:張彩霞 王淞 楊鵬飛 周泰冰 單位: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黑人巨大白妞出浆| 大地资源网最新在线播放| 无遮挡粉嫩小泬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夫妇肉麻对白| 在线成人一区二区|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乱人伦app精品久久| 奶头好大揉着好爽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色区韩国|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免费看撕开奶罩揉吮奶头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新版天堂在线www中文在线| 首页 综合国产 亚洲 丝袜|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多毛小伙内射老太婆| 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电影在线播放| 玩弄放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中国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3|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视频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人妻无码中文专区久久五月婷 | av无码中文字幕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春夜夜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