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英國教育論文

英國教育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4-11 04:45: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英國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英國教育論文

篇(1)

【論文摘要】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開啟智慧,培養能力,陶冶品德的一種方式和過程。要取得良好的講授效果,教師就要注意講授的科學性、形象性、情感性、適應性、啟發性。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語言系統以多種方式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信息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運用的恰當,就能提高講授的效果和質量,否則就會影響講授的效果和質量。作為一名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研究和掌握講授的藝術,使自己的講授具有藝術性。

一、要使講授具有科學性

科學是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三大領域的知識體系,是人們對主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人類實踐經驗的總結并被實踐證明了的真理。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什么知識最有價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學”。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科學在教育上占有獨一無二的無法估計的地位”講授要達到科學性,首先要有科學的內容。講授的內容要經得起實踐檢驗認為是真理性的東西,即內容要準確無誤,符合實際,毫無虛假,具有系統性、邏輯性。其次要有科學的態度。講授要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實事求是,嚴謹認真,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不能有半點虛假。再次要有科學的語言。教師要用該科的專門術語,講“行語”,有必要用通俗說法時也不能與專門術語相違背,并且要用普通話講授,使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詞匯、語法、修辭,力求語言清晰、準確、簡練、形象、條理清楚、通俗易懂;講授的音量、速度要適度,音調要有抑揚頓挫,富有美聲。最后要有科學的方法。講授的方法要多樣化,富有靈活性,方法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具有適應性,容易使學生接受。

二、要使講授具有形象性

形象性是講授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講授過程中,教師要對講授內容進行加工,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變為學生易于接受的知識,要借助于語言、表情、動作、直觀實物、繪畫及音響等手段,對講授內容進行形象描繪。這是學生理解、接受知識的首要條件。有的學者把教學的形象性稱為教學的表演性。羅伯特•特拉弗斯在《教師——藝術表演家》一文中說:“教學是一個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它區別于其它任何表演藝術,這是由教師與那些觀看表演的人的關系所決定的。”講授表演是教師一切外顯行為的綜合表演,它包括教師的衣著打扮、表情態度、身姿動作、實驗操作、口語板書等因素。講授表演要采用學生可接受的方式,照顧到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征。而且這種表演直接具有社會倫理價值,即教師在表演中不僅向學生傳播知識,啟迪智慧,促進發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做才給學生以示范。教師要自覺的“言傳身教”、“教書育人”,這是教學表演與其它表演活動的根本區別。

在講授形象性的諸多因素中,教師語言的形象性是最主要的。教師借助形象化的語言,通過比喻、修辭、類比等形式,就會把要講授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具體,使學生立得要領,頓開茅塞,透徹理解。教學實踐表明,越是抽象的概念,講授中就越需要形象性的描述。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了解其內涵。

三、要使講授具有情感性

講授不單純的是傳遞知識信息的認知活動,而且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這種情感交流水融地滲透和貫徹于傳授知識的全過程。從教的方面看,教師要完成教學任務,塑造美的心靈,不僅要曉之以理,以理喻人,而且要動之以情,以情動人。情理結合,是講授的基本要求,也是講授能夠具有感染力的重要條件。

講授的情感性,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充滿感彩,以真摯的感情去感染學生,撞擊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傾心學習,主動參加教學活動,從而取得好的講授效果。特級教師于漪教學的成功,就在于她不僅遵循教學規律,而且總是把自己的感情融匯于講授之中,以自己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和熾熱的感情去教書育人。在教朱自清《春》一文時,她通過描述,把學生的思緒帶進了繁花似錦、春色滿園的大自然之中,使學生頓感心曠神怡。而在教散文《,您在哪里?》一文時,學生卻是熱淚盈眶,全場皆悲。可以肯定,如果沒有師生感情上的交流和撞擊,是不可能收到這樣的講授效果的。

講授中的情感交流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語氣上的肯定,表情上的默許,師生間人際距離的接近,往往都能使學生受到教育和鼓舞。這種情感上的共鳴,能開啟學生智慧的門扉,促使他們對知識的不懈追求。

四、要使講授具有適應性

這里講的“適應”,是從廣義而談的。它包括自然適應、社會適應、思維適應。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說:“適應自然”是教育的基本原理。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補充了適應社會,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在《發生認識論》原理中對適應思維作了論證。

講授的適應性是學生認識規律的反映,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用已知求未知,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不論我們選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講授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澄清疑點,揭示聯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并轉化為能力。

講授要把書面語轉化為口頭語,一方面要使學生聽得清,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聽得懂,做到“十不用”:不用生造詞、土語、廢棄的舊詞、冷僻的行業術語、少數民族諺語、難以理解的典故、修飾成分太長的長句、語法修辭的病句、半文半句的語言、口頭禪。

五、要使講授具有啟發性

講授的啟發性包括三層含義:“(1)啟發學生對學習目的意義的認識,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主動性;(2)啟發學生的聯想、想象、分析、對比、歸納、演繹,激發他們積極思考,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3)啟發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這樣,才能提高講授效果,防止和糾正學生高分低能現象,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現代教學活動的重點已從“教師為中心”轉移到“學生為中心”,從講授知識為重點轉移到培養能力為重點。因此,講授是否具有啟發性的衡量標準在于是否充分發揮了教師與學生雙方的積極性,體現在教學中,不但有講授方法的更新,還有講授程序的變換。

總之,教學是個復雜的過程,講授法作為主要教學方法之一,歷來為教師所采用,明確講授法的要求,對教師的教學實踐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斯賓塞?教育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P43.

[2]杜威?杜威教育論著選[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81.P198.

[3]布魯納?教育過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P8.

[4]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P359.

篇(2)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湖南長沙410000)

摘要:隨著九年義務教育基本任務的完成,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提上議程,而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核心是提高教師質量,教師職前教育是提高教師質量的一個保證。本文通過分析我國現行教師職前教育的問題、借鑒國外教師職前教育的成果,以此改革我國現行的教師職前教育。

關鍵詞:教師職前教育;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育實習;教師資格

一、教師職前教育研究背景

截至2007年底,全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到99.3%,實現“普九”的縣數已占全國總縣數的98.5%,義務教育普及的任務基本完成。基礎教育的核心任務由普及義務教育轉變為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而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核心是提高教師素質。

中國對教師的培養分為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兩個階段。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職后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中國的教師職前教育卻沒有受到足夠,導致準教師進入教師行業出現無法獨自掌控課堂、理論與實踐脫節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加強教師職前教育勢在必行。教師職前教育又稱職前教師教育,是為準備當教師的學生提供教師教育,是準教師從事教師職業活動的必要準備,是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結合的有效途徑,是整個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合格教師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證。教師職前教育對于準教師如此重要,但現狀卻讓人擔憂。

二、現行教師職前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一)教師職前培養模式的封閉

目前我國的教師職前教育以“定向型”為主,“定向型教師教育模式”是指由專門的教師教育機構對未來的教師同時進行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培訓的教師培養模式。專門的教師教育機構有兩類,一類是專門性的師范院校包括地方師范院校、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等,另一類是綜合大學的教育學院或教育系包括教育部直屬非師范大學、地方非師范大學等。由于職前教育長期的獨立、定向培養,“削弱了師范院校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使之缺乏辦學的活力和競爭力”,對社會新的教師需求反應遲緩,也缺乏根據社會和教育發展狀況作出調整的主動性。培養出來的準教師脫離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無法滿足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二)課程設置的不平衡,教育實習的形式化

我國,當前的師范院校課程結構主要由一般教育課程、專業學科課程、教育學科課程構成。表面看起來沒有多大的問題,但其比例卻嚴重失調。在現行高校本科課程結構中,學科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所占總學時的比例高達70%或80%以上;教育專業課程只占總學時的10%,有的師范院校只占5%。師范性與專業性是我國師范教育在課程設置上一直存在的論爭,大概是由于我國師范教育起步晚,加上解放前夕我國沿襲蘇聯師范教育的課程設置模式的緣故。對教育類課程的輕視,給師范院校的準教師認為教育類課程不重要的錯覺,使得師范院校培養出來的未來教師很難適應時代、社會對他們的要求。

教師實踐是師范生了解未來從事的職業,鞏固所學專業知識,培養從教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合格教師的必經之路。我國,教育實踐主要包括教育見習與教育實習。教育實習中存在不少問題。第一,實習時間安排過于集中。目前師范院校的師范生實習時間一般安排在大四的下學期,前面三年時間一般進行知識的傳授,這樣的安排容易造成理論與實踐的斷裂。第二,實習時間太短。見習實習一般為6~8周的時間,而前兩周一般安排師范生進行聽課、寫教案等,真正的開展教學只有2~4周,每周課時也不多,有的只有一兩節。時間太短無法讓師范生進入教學的情境中,更不用說獲取從教的能力了。第三,缺乏指導。大學指導教師有的不了解中小學教育改革的現狀,難以指導,有的教學任務重或兼職太多,草草應付,無從指導;有的則放任自流,不愿指導。實習學校指導老師有的認為實習生來源于高校,學識較高,不需要指導;有的評課簡單、客套,缺乏分析;有的班主任擔心實習生不熟悉班情,控制很嚴,實習生很難有機會參與班級管理。

(三)教師資格的隨意性

首先,從生源上來看,我國教師教育實際招收的生源并不理想。從縱向來看,師范類院校的錄取分數除了幾所教育部直屬師范院校分數線較高外,比其他類型院校低。從橫向來看,在師范院校,非師范專業的分數線也大多高于師范專業的分數線,有的甚至不如一些農、林、礦等艱苦專業。教師教育生源的不理想說明師范生的“先天不足”。其次,從教師資格的授予來看,擁有專科或本科學歷,通過普通話等級考試,通過該省組織的教育學、心理學考試,通過該市組織的試講并進行兩個月的實習,就可以申請到教師資格證書,就擁有了從教的資格。在今年改革以前,師范專業的學生只要完成學業就可以獲得教師資格證,缺乏嚴格的審查。教師資格的授予要求不高致使一些不適合當教師的師范生或非師范生進入教師的行列,嚴重影響了整個教師隊伍的質量。最后,我國教師教育缺乏質量保證體系。我國的教師教育相對落后,“教師資格認定制度”起步較晚,還缺乏教師教育課程培訓的認可制度、鑒定制度以及水平等級評估制度等與之相配套,也缺乏類似國外“教師教育認定委員會”這樣的教師教育認定機構來師專業標準。

三、借鑒國外經驗,改革現行教師職前教育

(一)建立開放性的教師職前培養模式

1.3+1模式

3+1模式最初起源于英國,是指在大學教育系或教育學院招收大學本科畢業生(學制3年),學制1年,主要學習教育理論課程以及任教學科的教學法課程,還要進行教育實習。這種培養模式的價值在于用較短的實踐培養出高學歷的教師,縮短了教師培養的實踐,同時對教育實習、教學實踐經驗比較重視,有利于師范生盡快進入教師角色。但值得注意的是,英國擁有系統的質量保障體系保障學校和課程達到規定的標準。

2.3+2模式

3+2模式是法國目前教師的職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將教師的職前培養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所有師范生在大學完成3年的職前專業教育,獲得3年學歷和學士學位才能進入第二階段的學習。第二階段由師范學院進行未來教師的職業培訓。這種模式的價值在于提高了教師職前培養的起點,保證了教師的學術水平,同時重視專業定向即必須完成3年的專業教育。最重要的一點是這種模式的教育實習是分散進行的,比集中進行的教育實習更有利于教師的教學水平。

3.4+1(4+2)模式

4+1模式是美國綜合大學采用的師范教育模式,前四年,師范生與非師范生學習同樣的學科專業課程,接受完整的學科專業訓練,取得該學科的學業證書,第五年則進入教育專業機構接受訓練,包括學習教育理論課程、教育實習及撰寫教育論文。而4+2模式是在4+1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其教學安排與4+1相似。這種模式強化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兼顧學科專業教育和教師專業教育的協調發展,較好的解決了師范教育中“學術性”與“師范性”的矛盾。

借鑒國外的教師職前教育培養模式,應考慮到中國自身的實際條件,不宜盲目的引用。筆者認為可以根據師范院校自身的條件進行局部性的調整,例如像教育部直屬的師范院校其綜合實力強,主要培養中學教師或高校教師,其可以采用4+1(4+2)模式。而像地方師范院校其畢業生一般從事小學或中學教師,則可以采用3+1或3+2模式。

(二)課程設置的協調化,教育實習的分散化

在一些教育發達的國家,教師教育課程在教師培養計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美國,教育學科課程由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課程、教學法及教學實踐組成,其學時數約占總學時量的1/3。我們應借鑒國外教育中合理的成分,提高教育類課程的地位,增加課時比重,教育類課程應占總課時的20%~30%。另外,我國師范課程以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為中心,內容太過陳舊,應該設置多元化的課程,開設多樣化的選修課。如開設學習心理學、道德心理學、教育評論學、班級管理學、信息處理學等,力求細化、多樣化,培養綜合能力強的教師。

根據20世紀70年代末期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70個國家的調查,教育實踐一般占到總課時的15%。英國非常重視實踐體驗對于教師職前培養的作用。不僅實踐體驗的時間長,而且與理論學習交替進行。“教師職前教育要求”對師范生“學校體驗”的時間下限作了明確的要求:4年制本科教育學士學位課程,至少32周;2至3年制的本科教育學士學位課程,至少24周;1年制的初級和中級本科后教育證書課程,實習時間分別為18和24周。而且,師范生的上述“學校體驗”至少要在2所學校進行。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教育機構將“學校體驗”置于整個教師教育課程方案的核心,將之整合到其他各個模塊中,分散安排在各個學年,與其他內容的學習交叉進行、互為支撐。英國教育實習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我國應延長教育實習的時間并且采用分散、理論與實踐交叉的方式進行。針對中國教育實習缺乏指導的缺陷,我們應明確大學導師、實習學校、實習指導教師的義務,確保師范生有保質保量的教育實習。

(三)教師資格證的嚴格化

德國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的最大特點就是高標準、嚴要求。首先,師范生的入學要求就極為嚴格,只有完全中學的優秀畢業生才可以報考,這就保證了師范生的生源質量。其次,德國的教師教育完全是按照“專家型”的目標來培養的。第一階段所有課程的要求都比較高,畢業論文的要求和非師范學生的論文要求是一樣的,不僅如此,師范生還要通過專門的筆試和口試才能拿到第一階段的畢業證書。而且,德國教師的資格考試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要通過兩次嚴格的考試才能獲得教師資格證書。期間還要經過兩年的實習階段,相當于試用期。我國應借鑒德國的經驗,提高師范生的入學要求,在培養過程中以“綜合型教師”為目標培養未來教師。教師資格證書的獲得應嚴格把關,延長實習時間,確保通過資格考試的教師是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放心的教師。而在教師培養的評估方面,一方面國家層面應建立起教師教育質量評估和保障制度,加大對各教師培養院校的質量評估和監督;另一方面,各教師培養院校應加強自我質量評估,評估本校教師培養的成績、經驗特別是問題與不足,從而確定本校教師培養的改革思路,有效提升本校教師培養的質量和效能。

參考文獻:

[1]李其龍,陳永明.教師教育課程的國際比較[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顧明遠,梁忠義.教師教育[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篇(3)

【論文關鍵詞】清教主義 全人教育 啟示

【論文摘 要】一般認為,全人教育是當代教育發展的一種新趨勢,旨在培養博雅通達、全面發展的“完整的人”。建基于清教主義教育觀的北美新大陸教育,堅持“以上帝為首、以學生為本、以家庭為重”的全人教育實踐,為今日美國教育的興旺發達奠定下堅實基礎。在我國教育界踐行科學發展觀,大力推動全人教育實踐的當下,研究清教主義教育觀,借鑒清教徒全人教育遺產,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全人教育是當代教育發展的一種新趨勢,旨在培養博雅通達、全面發展的“完整的人”,即所謂的“全人”。在西方,對教育怎樣培養“完整的人”的艱辛探索,可以上溯至17世紀初期,清教徒在北美新大陸的教育實踐。建基于清教主義教育觀的北美新大陸教育,肇始于宗教,脫胎于英國教育傳統,在不到二百年的時間里,以漸進的步伐,基本完成了從宗教到世俗,從出世到入世的嬗變過程。毫無疑問,沒有清教主義教育觀引領下的,以塑造“完整的人”為指向的北美新大陸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就沒有今日美國教育領先全球的興旺發達。在教育界踐行科學發展觀,大力推動全人教育實踐的當下,研究清教主義教育觀,借鑒清教徒全人教育遺產,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一、清教主義教育觀之“三為”理念探析

清教徒是16世紀下半葉從英國國教內部分離出來的宗教派別。17世紀初期,為躲避國內政治和宗教迫害,英國清教徒大批移居北美。在北美最早的13個殖民地,80%的教會都具有清教傾向。作為北美的早期移民,清教徒所倡導的清教主義毋庸置疑地主導著美利堅民族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進程。尤其在文化教育領域,清教徒以在北美建立基督徒新型宗教生活模式為愿景,激發出強烈的文化教育動機,齊心協力,大興教育,為美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發展奠定下堅實基礎。1636年,清教徒到達新大陸僅僅6年之后,馬薩諸塞州議會就決定撥出當時稅收的四分之一(400英鎊)興辦高等教育,建立起以劍橋命名的學院,即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學的前身——劍橋學院。幾年后,馬薩諸塞和康涅迪克州立法,規定每一座城鎮都要開辦一所學校;1655年紐黑文立法,要求父母和雇主必須給其兒女和學徒提供教育。清教徒大力興辦教育的動力來源于宗教的需要與追求。他們認為,每個個體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都可以直接與上帝交流,而與上帝直接交流的途徑就是研讀《圣經》。為達到這一目的,必須興辦學校,發展教育,教會每一個體讀書識字,為其讀懂《圣經》創造條件。由此形成“以上帝為首、以學生為本、以家庭為重”(簡稱“三為”)的充分彰顯清教主義價值的全人教育觀。

(一)以上帝為首

培養學生閱讀《圣經》是清教徒興辦教育的主要目的。清教徒認為北美應當是一個山巔之城,理應成為世界基督徒社會的榜樣和示范。清教徒相信“神圣的圣經包含了一切必要的救贖”。雖然通過閱讀圣經并不一定能給人帶來物質上的成就;但作為一個好的清教徒,就必須為自己尋找圣經真理。清教徒強調讓孩子們從小讀圣經,讓他們不是為了賺錢和有用而學習,而是為了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而學習。正如17世紀著名牧師科頓·馬瑟所說,“在一切之先,在一切之上的,就是父母應當教育他們兒女關于基督教信仰的知識。關于其他事情的知識,它們是非常之好,我們的孩子沒有它們也可以達至永遠的幸福。但是對主耶穌基督話語里敬虔教訓的認識,對他們來說是一百萬倍更加需要。”所以,馬薩諸塞兒童使用的《新英格蘭識字課本》,實際上是經過簡化的宗教經文,《兒童教義問答》、《教義問答手冊》和《美洲兒童精神乳汁》則是當時頗為流行的初級教材。在學校的管理人員和教師隊伍中,神職人員構成了核心和骨干。校長和教師大部分是牧師。牧師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受過教育的文化人,負責學校的日常運行,承擔識字教育和宗教課程,同時講授古典語言、數學和法律等。教會代表定期考核學生熟悉和理解《圣經》的程度,以此衡量教師對宗教知識、教義問答和贊美詩掌握的水平。

(二)以學生為本

鍛煉學生良好品格是清教徒興辦教育的重要動因。清教徒認為人的本質是邪惡的,教育將為人類指出克服罪惡本性的途徑,以拯救墮落中的蕓蕓眾生。因此,把培養孩子良好品格與堅定的宗教信仰視為頭等大事。認為學生不只是教育的對象、教育的產品,更是教育的目的,把學生培養成“完整的人”,是教育存在的全部價值之所在。早期,這些學校設定的教育目標,首先是按照本教派的需要,為教會培養信仰虔誠、舉止優雅、具有良好教養的年輕教士;其次是造就篤信基督、“正直”和有氣質風度的紳士。因此,1754年,耶魯學院院長在談到辦學宗旨時聲稱,“學院是傳教士的社團,以造就從事宗教事務的人才為己任”1。國王學院在成立時表示,自己明確的辦學目的在于“教育和指導青年理解耶穌基督,熱愛并服從上帝,養成優良習慣,獲得有用知識”2。為了實現既定培養目標,各校都把宗教課作為學生的必修課。各學院普遍開設由校長或著名神學教授講授的“道德哲學”課,試圖結合基督教義、理性和科學,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習慣、文化觀念和價值取向。此外,傳教布道、研讀經書需要掌握的拉丁語、希臘語和希伯來語也是各校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總之,清教徒學校致力于辦成著名詩人彌爾頓所期許的那種“讓人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而不是讓人成為一臺冷冰冰的賺錢機器”的“全人教育”載體,培養出不少那個時代最優秀且最有學問的杰出人才,

(三)以家庭為重

突出家庭在子女教育中的責任是清教徒興辦教育的鮮明特點。一般認為,學校乃專司教育在處所,教育的g責任全在教師。而清教徒則認為,父母不單養育孩子,更要教導他們長大成人。因此,子女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毋庸置疑是父母,學校乃至社會只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協助者。清教徒將父母的責任分為三類:哺養、教養和教導。其中教養包括教給子女良好的行為舉止和使子女受到良好的職業訓練。相對而言,清教徒把教育看得比哺養更為重要。在世俗教育中,清教徒首先關心的是教給孩子良好的行為舉止,因為清教徒將規范個人行為作為重建社會秩序的起點。良好的行為舉止其核心是守秩序,講禮貌。良好的行為舉止覆蓋日常生活的廣闊領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謙卑。服從家長,尊重長者和上司,善待與自己地位相當和比自己低的人,做到尊卑有序,相互關愛;二是行事為人端正。言談舉止要得體,不好色,不酗酒,不;三是養成勤勞、節儉、守時的生活習慣,這是清教徒尤其強調的。清教世俗教育注重的另一方面,是使子女受到良好的職業訓練。為達成上述目標,清教徒教育子女很講究方法。首先要折其志,使其學會忍耐和服從;其次,在衣食方面要有所節制;再次,父母應正其身,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最后,對子女犯錯應予懲罰,以使其知錯悔改。這些做法即便以今天的視角審視,對我們推行全人教育也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二、清教主義教育觀對推行全人教育的啟示

全人教育思想,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柏拉圖的“和諧就是善”的思想、裴斯塔洛齊的“和諧發展教育”觀念,以及亞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論”,在本質上都體現了全人教育的理想。在近代,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教育家和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從人性和人的自由出發,將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的目標。而清教徒在北美新大陸的教育實踐,在世界教育史上堪稱將全人教育從理論構想推向實踐運作的最初嘗試。作為清教徒全人教育成功標志的,莫過于北美人在獨立戰爭時期表現出的極強的價值判斷力與政治自覺性。1776年1月,托馬斯·潘恩旨在動員社會公眾支持北美獨立的著作《常識》在費城出版后,當年即印刷25次,3個月發行12萬冊。在一個人口僅250萬的殖民地里,總共售出50萬冊。這一切,顯然建立在普通民眾極高的識字率和良好的政治素養之上。更具說服力的是,在革命的過渡階段自發產生的民間權力組織,在對自身權利的意識,尤其是克制暴力、克制自私的欲望,以及建立限制權力機構的能力等方面,彰顯出此前民眾受到的政治教育和養成的自治能力層次之高。從美洲實質性脫離英王控制到美國建國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北美殖民地就是在這樣一些完全自治的民間權力組織的領導之下,平穩的過渡到共和國時期。今天人們時常提及的“美國精神”,比如對生活的信心,面對困難的勇氣,以及善于創新、不斷進取的人生態度,都是清教徒精神的具體體現。換句話說,是三百多年來一以貫之的清教主義全人教育實踐潛移默化的成果。

當下,借鑒清教主義全人教育的有益經驗,對我國實施全人教育戰略有重要現實意義。事實上,全人教育原本就是中國傳統教育的目標。孔子所謂“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指的就是文學與歷史并重、哲學與藝術兼修、待人接物的禮節和安身立命的素養兼備,實質就是一種全人教育。到20世紀初,中國知識界先賢也標舉過全人教育理想。如指出,“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2011年2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提出,要“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為此,我們應當順應世界全人教育改革大趨勢,在我國大力倡導和實施全人教育戰略,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具體而言,就是要以全人教育理念引領通識教育實踐,推動通識教育模式向全人教育模式全面轉型。首先,凸顯通識教育作為“人”的教育的特性。在全人教育看來,所謂人的養成,就是要把一個自然人、生理人教育成為一個文化的人、社會的人、理性的人、有道德的人。教育不僅是一種探索知識、培養技能、準備職業的途徑,也是一個塑造人格、涵養道德、發展理性、追尋生命意義的過程。其次,弘揚通識教育培養“全人”的價值。人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整體發展,是教育的永恒話題。全人教育承繼的是古希臘的和諧教育傳統,把知識視作一個整體,一個有意義的背景,借助這個背景人們才能理解知識和人本身存在的意義。全人教育所謂的全人,是指在智能、情感、身體、社會、審美和精神性等方面整體發展的人,整體發展的人是“包含了各種能力、潛力和創造性能量的復雜的、相互關聯的系統”。知識的整體性、普遍性和“全人”目標等概念,對于我們理解通識教育仍然具有價值。再次,堅持通識教育的跨學科整合導向。以全人教育視角看,目前學校教育將各種知識人為地割裂開來,直接導致人的發展的片面性。全人教育提倡一種跨學科的整合學習,即圍繞一個問題,從整體與聯系的角度,綜合運用各種學科知識去理解和解決。通識教育致力于跨學科整合,通過學科之間的互動、影響和滲透,真正將世界還原為一個整體。最后,深化通識教育涵養人文精神的功能。全人教育思想洋溢著一種強烈的人文情懷,著眼于用人文教育的方法達到全人發展的目標。充滿人文精神底蘊的全人教育,堅持兩大原則,一是整合知性認知領域與情意愛戀領域,使之成為“平衡”的學習經驗,為受教育者發展自我提供便利;二是信任經由整合的教育方式與內容,一定能引導人們邁向善良、和諧與不斷的成長的健康軌道。

[注 釋]

1 Brubacher J S,Rudy W.Hig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 A hist ory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1636~1956[M].New York:Harper & R ow,1958:8.

2 Cubberley E P.Public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M].Ca mbridge,MA:Riverside Press, 1919:265.

參考文獻:

[1]趙文學:論清教主義對美國主流價值觀的影響,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8,(3).

[2]趙文學:清教在美國殖民地時期教育發展中的作用,史學集刊[J],2009,(4).

[3]王秀華:美國殖民地時期的婦女教育,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J],2008,(1).

[4]張 旺:美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社會文化因素分析,高教探索[J],2006,(1).

篇(4)

關鍵詞:慕課;翻轉課堂;大學英語

一、引言

網絡信息技術在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改革中一直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要素。《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高等教育應加強網絡教學資源體系建設,開發網絡學習課程,創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同時,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二、國內外 MOOCs 的發展現狀及特點分析

1.國際MOOCs 的發展現狀及特點

德國、英國、澳大利亞也已建立起自身的MOOCs 學習平臺。這些學習平臺大都采用xMOOCs模式,即強調平臺、教師、學習者和學習資源之間的深層互動。這些注冊學習者中,“大部分參與者來自北美和歐洲,來自亞洲和非洲的參與者極少(如果有一些的話),少數來自東南亞”。可見,語言障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學生參與國際 MOOCs 課程的積極性。

2.國內 MOOCs 的發展現狀及特點

截至目前,我國共有近十所一流高校或加入美國三大MOOCs平臺,由其提供課程;或建立自身MOOCs課程平臺,打造自身網絡系統。更有20 余所著名高中與研究機構合力將MOOCs從大學延伸至中學。從2013年開始,國內學者對于 MOOCs 開始高度關注,進行了大量研討,并努力將其與中國大學教育現狀進行有機結合,以尋求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但作為新興事物,MOOCs在中國引發風潮的同時,也導致了一些盲目跟風現象。

三、MOOCs 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程的挑戰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務是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服務于地方社會發展及經濟建設。因此專業設置應與地方產業對口,人才培養目標應與地方行業需求一致。大學英語課程作為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應隨院系專業人才培養方向而調整。教育部辦公廳2007 年印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要。

四、MOOCs時代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1.順應國家高等教育調整的大趨勢

教育部副部長魯聽2013年3月22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教育部將推動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以滿足用人單位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為順應國家高等教育調整的大趨勢,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必須進行改革與重構,從重“人文性”“文學性”轉變為重“技術性”“應用性’,同時,應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與MOOCs結合,充分利用MOOCs平臺高質量的課程資源。

2.滿足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傳統的學術毛晉華:基于MOOCs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探討、綜合性大學有較大區別,前者培養的是具有專門知識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后者培養的是具有基礎學科及應用學科基本理論知識的學術型人才。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不同的大學英語課程目標與教學模式。

五、基于慕課資源和移動學習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研究

基于慕課資源和移動學習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利用新的教學法和移動互聯通信設備危新混合式學習和個性化學習這種將基于聯通主義和建構主義的mooc和基于移動互聯設備的移動學習(mlearnm幻結合在一起組成移動慕課(MobiMooc)作者基于MobiMooc設計實施教學,利用國內外Mooc教學資源,進行一學期主題為移動學習的翻轉課堂學習mooc教學資源選擇與所學單元密切相關的主題學習者可在課堂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無線設備和無線通信網絡來獲取mooc課程學習資源與他人進行交流和學習。

六、結語

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借鑒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用現今的移動互聯時代結合Mooc和移動學習構建新型大學英語教與學模式慕課資源的利用很靈活河以借鑒網絡各大慕課平臺高水平的慕課資源池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創建自己的慕課資源還可以讓學生推薦和創建自己個性化的慕課資源校園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翻轉課堂的展開提供技術支持學生移動通信設備的普及讓基于慕課資源和移動學習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大學英語翻轉課堂實踐是一種教育改革的探索激發教師去尋找更有創造性的、更有吸引力的、更加人性化的、卓有成效的學習模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IN-11.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MOOCs課程模式:貢獻和困境田.外語電化教學,201-4(3).

[3]盧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田.外語電化教學,201-4(-4).

[4]焦建利.給慕課學習者的10個建議[[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12).

[5]焦建利mooc:大學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教育網絡,2013(4).

[6]吳萬偉.慕課熱的冷思考[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10-17.

[7]DeWaard 1,Abajian S,Gallaglier M S.Using Leariung and MOOCs to understand chaos,emergence.TheInteni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iung, 2011(7).

篇(5)

[摘要]:當前,電視已成為我國幼兒接觸時間最長的主要媒介,也是對其成長尤其價值觀念形成等影響最大的大眾媒介。但我國幼兒電視節目遠未充分發展,自制節目少,國家主流媒體尚未在該領域建立真正的核心地位,反而洋品牌視聽產品占據了幼兒收視市場。通過重點分析幼兒節目的獨特性與特殊價值,提出:應從幼兒心理、節目制作、角色形象、品牌建構、早教產業等方面深度培育和開發本土幼兒節目品牌,實現節目品牌價值鏈的時空雙向延伸。

0-7歲的幼兒包括2個年齡段:3-7歲的學齡前兒童和0-3歲的嬰幼兒。包括幼兒在內,2008年我國0-14歲人口統計為2. 5166億人,占總人口的19.0%[1]。調查顯示:學齡前兒童閑暇時間相對富裕,接觸電視時間比中小學生多,且較無機會接觸其他現代媒介,可塑性最大,其電視觀看時間可達到人生的第一個高峰。90年代末的調查就顯示:我國幼兒每天看電視的占72.4%,約44.3%的幼兒1歲前就接觸電視,到3歲約82%的幼兒看電視,且隨年齡增長,每天看電視的幼兒人數、每天看電視的平均時間均增長,幼兒平均每天收視時間在1.45小時以上。發展至今,電視已成為我國幼兒接觸時間最長的主要媒介,也是對其成長尤其價值觀念形成影響最大的大眾媒介。

近年來,隨著國家廣電總局關于《廣播影視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施方案》等相關政策的推行,幼兒電視節目取得了不少進步,出現了《智慧樹》、《小小智慧樹》等品牌節目和專門針對學齡前兒童的中國教育臺早教頻道等。但與數億幼兒及其家長的觀眾數相比,現有幼兒電視節目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還很薄弱。深入分析我國幼兒電視節目存在的問題,并合理建構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已成為媒體研究刻不容緩的責任。

一、我國幼兒電視及幼教視聽產品市場的發展現狀

(一)自制的幼兒電視節目品牌很少。

目前,我國專門針對幼兒開設的電視欄目、節目相當有限,這是一個尚未充分開發的領域。盡管已開辦了30多個少兒頻道,但多數節目以7歲以上少年兒童為目標受眾群,專門關注到7歲以下幼兒的節目較少,針對0-3歲嬰幼兒的電視節目更少。自制幼兒節目,包括幼兒動畫片在內,節目總量過少,相對固定且有影響力的幼兒節目品牌太少,遠不能滿足幼兒及其家長的收視需求。

央視少兒頻道25個欄目中僅有《智慧樹》、《七巧板》、《小小智慧樹》3檔幼兒欄目,其中《小小智慧樹》、《七巧板》針對0-3歲孩子;此外是央視《寶貝一家親》育嬰欄目;中國教育電視臺早期教育頻道有《伴隨成長》、《幼兒園的故事》等3、4檔欄目——但該頻道一直以數字付費電視形式出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廣大幼兒和家長的收視選擇;在當前全國數字付費用戶有限且年度增量也有限的情況下,該頻道幼兒節目尚不具備影響力。

(二)現有節目成人說教味太濃,幼兒特性不夠突出,品牌影響力不夠。

我國現有幼兒節目還存在著說教意識過濃、角遮蔽幼兒視角、成人思維代替幼兒思維等問題,沒有充分考慮到“以幼兒為主體”,制作理念、制作的精良程度、節目品牌推廣等方面還無法與國外品牌節目抗衡。

研究表明,在節目中,兒童的參與程度越高,兒童的主體性發揮越顯著。但我們常犯的毛病就是:幼兒的主體性常常有意無意被忽視,成人主持人往往成為了節目的主體、主角,占據節目中心地位;節目中的幼兒還是處于較被動的、受支配地位。幼兒品牌欄目“《智慧樹》的11個子欄目中……以成人為本位的欄目有6個,占55%”,超過一半以上。

《智慧樹》作為僅有的幾檔自制幼兒節目中最有影響力的品牌節目,仍舊存在不少問題。這就暴露出:幼兒和家長收看國產幼兒節目時,選擇品牌節目的余地相當有限。

(三)洋品牌視聽產品占據幼兒收視市場。

由于適合幼兒收看的自制電視節目很少,家長們轉而尋找市場上可售的其他幼教視聽產品。筆者作為幼兒家長,所搜集到的目前市場適合幼兒的主流視聽產品主要有:CBBC的《天線寶寶》和《花園寶寶》、迪斯尼的《小小愛因斯坦》和《小熊維尼家族》、瑞士的《企鵝家族》、德國的《邏輯狗》光盤、捷克斯洛伐克的《鼴鼠的故事》,以及日本教育集團倍樂生株式會社(Benesse Corporation)借中國福利會出版社推出的《巧虎》DVD,等等。它們中既有娛樂類節目,也有教育類節目,更多是二者結合的,筆者將之統稱為幼兒娛教節目。但它們無一為我國自制幼兒視聽產品,且都并不來自主流電視媒體。

這些視聽產品品牌背后都是國際傳媒集團,他們對我國幼兒娛教節目市場虎視眈眈,并一定程度上已在品牌推廣和市場培育等方面占得先機,抓住了幼兒及其年輕父母觀眾群的注意力。

“幼兒階段……發展起對自然及周圍世界的理解,建立觀點和想法……將影響他們的一生”。我國自制幼兒電視節目的匱乏和弱勢,說明國家主流媒體還未在幼兒娛教節目領域建立真正的核心地位,這就很難對我國幼兒的身心成長、尤其是對其本民族文化價值觀的涵養熏陶方面發揮應有的主導作用。

為什么主流電視媒體沒有更多投入到幼兒電視節目的制作、播出乃至發行領域?反而是讓境外媒體借助各種途徑搶占了家長和孩子的注意力市場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多數兒童電視研究者認為,兒童電視是專業化的窄播媒體,存在著諸多困難:廣告商不青睞、經費不足、利潤太低,加上政策扶持力度不夠、人才匱乏、經營不善、制作落后等等。換言之,由于各方面資源和經費不足,吸引不了廣告,也吸引不了優質人才,因此節目制作投入有限,節目不好看,自然經營更加困難,經費更加不足,陷入惡性循環。與一般少兒節目相比,幼兒電視具有自身特點;而要解決現有困境,必須要從幼兒電視的特點出發,找到良性循環的路徑,即找到幼兒電視節目運營的長效贏利模式。

二、我國幼兒電視節目品牌發展策略

(一)抓住幼兒認知心理,制作品牌娛教節目。

幼兒電視的特點是娛樂教育一體。如何制作出寶寶喜歡的幼兒娛教節目?安伍德說:“創意來自孩子,如果你要為孩子制作一些節目,那么你首先要問問自己,孩子眼中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掌握幼兒獨特的視聽思維規律和言語行為特征是制作幼兒電視節目的關鍵。必須堅持將“幼兒主體”的創作觀貫徹到每一個細節,從根本上剔除成人思維對節目的不良影響。“節目的定位、內容的設置、視聽運用、欄目編排及主持人塑造等要從‘兒童是主體’出發”,處處從幼兒視角,依據幼兒認知心理創作節目。關鍵看節目有無充分體現幼兒特有的心理特征

1、玩耍是幼兒最主要的生活內容。《天線寶寶》的主創安伍德通過對幼兒的長期觀察總結說:“他們什么都不知道,就只會玩”[10]。家庭和兒童休閑設施設計領域的國際權威人物RandWhite指出適合兒童的且具有發展能力的“玩”應具備如下7個特征:令身心非常愉悅、注重過程多于結果、兒童自發自導式、促發想象力的、不受任務和成人強加規則的影響)、分享式的、開放式的[11]。風靡全球的《花園寶寶》、《天線寶寶》,當中的角色就是每天玩,“白云白藍天藍,天線寶寶出來玩啰!”重復單純的兒童語言、簡單易懂的情節、明亮的色彩、容易模仿的舞蹈、節奏明快的音樂;玩,就是天線寶寶們的全部生活;鏡頭的中心也總是快樂玩耍的孩子,成人僅是配角。

2、游戲是幼兒最主要的學習方式。筆者對照研究了現有的幼教視聽產品,發現:節目中幼兒角色的互動體驗式游戲和情境化的游戲過程,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巧虎樂智小天地》根據1-6歲各年齡段的不同特點,開發出適合不同年齡段幼兒認知程度的互動體驗式游戲,借助情境化的游戲模式,以唱游形式編排,著力吸引孩子在唱唱跳跳當中模仿巧虎的言行,從而實現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如自我保護、表達能力、交往能力等。相比之下,《智慧樹》大部分欄目側重以發展幼兒知識技能為目標,知識教育痕跡較重,游戲的編排還有待加強。

3、直覺認知與情感滿足是幼兒主要的心理需求。兒童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0-3歲是幼兒的感知發展階段,3-6歲則是直覺思維階段。因此,抽象的知識教育很難讓幼兒理解,幼兒往往是通過色彩、圖形、運動、音樂等元素來獲得對周圍世界的直覺認知。美國傳播學鼻祖施拉姆在上世紀的實驗研究中發現:兒童使用電視以得到個體的滿足,主要是情感滿足和認知滿足[12]。而幼兒對電視的內容訴求與學齡期少兒又有很大差別,其生活能力的模仿式認知學習和情感感知的體驗式滿足,要超過抽象的知識教育訴求。《天線寶寶》和《花園寶寶》就通過臺詞、韻律和音樂將孩子帶入寶寶們快樂游玩的樂園世界,讓孩子們在歡笑中體驗“互助”、“友愛”、“分享”、“探索”等美好事物,獲得情感滿足,同時也通過寶寶、音樂、色彩、運動等形象元素獲得對同齡人生活世界的直覺認知。

4、幼兒傾向于模仿同齡的角色化形象,并獲得認知滿足。幼兒以直覺形象思維為主,獲得外界刺激的主要渠道是視聽覺,主要依賴大量生動有趣的視聽形象提供的信息來獲取概念和經驗認知。在幼兒節目中有無讓孩子喜歡并印象深刻的角色化形象塑造,顯得尤為重要。研究發現,角色化形象塑造必須具備如下形式要素:親和力、目光溝通、同齡孩童、鮮艷的顏色和造型、引起注意的聲音[13]。《智慧樹》中的紅果果、綠泡泡、小咕咚等形象就較成功。英國高收視率低幼節目《方塊娃娃》通過四個活潑可愛、個性鮮明的擬人化角色唱歌跳舞,搭配幽默有趣的對白與動作,每集不同的主題故事,讓孩子在模仿方塊娃娃的過程中認識世界和學習英語。《巧虎樂智小天地》集中塑造的孩童人偶巧虎成為孩子心目中模仿的同齡人榜樣,幫助幼兒培養了各類生活習慣。有研究指出,由于成功的本土卡通形象缺席,幼兒對國外卡通形象具有明顯偏愛,嚴重影響了本民族文化的傳承及我國兒童文化認同感的形成[14]。在我國幼兒電視節目中塑造成功的角色化形象,從文化建設角度看也是非常迫切的。

轉貼于

(二)拓展幼兒節目品牌價值鏈,建立長效贏利模式

近年來,境內外不少媒體通過品牌經營和產業鏈整合,涉足幼兒電視節目市場并獲得豐厚收益。2003年NICK少兒頻道以年收入11.5億美元占據全美電視頻道收入排行榜第10名,其中“NICK”品牌每年衍生品開發收入達到了10億美元[15]。我國臺灣地區幼兒電視頻道發展也很快,除了收視第一的“東森幼幼臺”,還有富邦電視集團的“MOMO親子臺”,緯來電視集團的“QTV緯來兒童臺”等,幼兒電視節目已成為臺灣主要電視集團的重點發展項目,人們紛紛看好該收視市場的發展潛力。

所謂品牌價值鏈,就是利用品牌號召力,將各種品牌拓展活動聯系起來,實現品牌價值最大化[16]。我國幼兒電視節目要走出困境,就應挖掘收視群體的潛力和節目品牌價值,從節目品牌構建進一步延伸到幼兒娛教市場開發,構建品牌價值鏈。

1、節目品牌價值鏈的時間延伸。幼兒發展理論認為,幼兒正處于模仿、認同和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幼兒期建立起來的品牌認知會影響到其成年后的品牌選擇,幼兒時期的電視觀看行為會影響未來少兒期、青少年期的媒介使用行為[17]。皮亞杰通過實驗研究指出:“幼兒階段是孩子的態度形成階段,發展起對自然及周圍世界的理解,建立觀點和想法。……這種態度的形成階段,將影響他們的一生”[18]。幼兒期的收視偏好會對其一生都產生深遠影響。幼兒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忠誠受眾群。電視節目品牌對幼兒的吸引力,使這群受眾往往成為最忠誠的觀眾,也是電視頻道培養未來觀眾的手段之一。

2、節目品牌價值鏈的空間延伸。幼兒的電視收看行為,不是孤立的個體行為,往往呈現為2種狀況:一是與父母一起收看,節目同時獲得了成人觀眾;另一種是,幼兒通過節目收視獲得的態度偏好乃至品牌偏好影響了父母的消費選擇。“養育學齡前兒童的家庭每花1美元,就有75美分是根據這些兒童的需求和欲望花出的。可以說,學齡前兒童掌控著比其他任何群體都更多的金錢。他們決定著父母的購物地點、吃飯的地方、居處之所在,乃至開什么車,去什么地方度假”[19]。幼兒電視節目其實是通過抓取幼兒的注意力,最終獲得了具有消費能力的成年父母受眾群。

幼兒節目受眾群的擴展,使其獲得了更多經營保障。英國幼兒父母傾向于選擇優質的本土節目,因此面向0-6歲嬰幼兒的CBeeies頻道收視率勝過觀眾群定位為6-12歲兒童的CBBC頻道[20]。后者因美國少兒節目的沖擊,經營限入困難,CBeeies頻道則因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視保障,經營良好。

3、節目品牌價值鏈的主要實現方式:開拓幼兒娛教衍生品市場。調查發現,對幼兒電視抱積極態度的家長,對該電視衍生產品如配套音像制品和玩偶愿意購買的,分別占70.45% 和58%以上[21]。假如不局限于“賣廣告時段”這種傳統的電視贏利模式,幼兒電視節目有著更多商機,應致力于發展品牌節目的衍生品服務,延伸品牌價值鏈。“兒童節目的關鍵在于,故事和人物都能在屏幕外引起回響,出版、玩具等業務也因此能夠附加在節目之上。作為一個兒童節目的專業營銷者,最應該問自己的問題是:我怎么讓節目及其附加物成為一個孩子一天24小時、一周7天都離不開的東西?”[22]

當前,多家視聽傳媒以幼兒及其家長為收視對象和目標市場,著力開發其中的無限商機。《巧虎樂智小天地》大力開發和促銷巧虎開心成長系列周邊產品,通過出售的讀本、DVD、故事游戲書、父母育兒書、各類游戲玩具、生活用品、卡通形象和人偶等相互連動,引導孩子和家長的消費趣味。我國臺灣的東森幼幼臺過去以播放外購卡通節目為主,結果與目前很多地方少兒頻道一樣廣告匱乏、片源不足、經營虧損。2000年定位為針對0-7歲兒童的幼教頻道,強調快樂學習和親子互動,其收視群中高達34%是25歲至45歲的家庭主婦與職業婦女。第二年就扭虧為盈,2005年挺進全臺灣收視率前十名,僅廣告收益就達5億臺幣。同時積極進軍幼教商品市場,經營所播品牌節目的衍生品:VCD、CD、錄像帶、錄音帶、平面兒童書刊,還有卡通肖像授權加工制成的配件、服飾、家庭用品、文具等,收益相當可觀。這種品牌延伸戰術被多數幼兒視聽產品商采用,是目前較行之有效的贏利模式。

4、節目品牌價值鏈的整合營銷策略:與相關品牌、機構強勢聯合,增強品牌競爭力。相比已具品牌基礎的節目,資金不足、起步較晚、資源有限的地方臺幼兒欄目,前期節目開發與后期經營會遇到更大困難,更需聯合與幼兒消費市場密切相關的實力機構和品牌商,通過產業鏈整合,聚合彼此價值鏈上的核心能力,增強節目號召力與競爭力。國內私營媒體互力健康傳媒,2007年聯合貝親、恒安等著名婦嬰消費品商制作節目,開發了0-1歲嬰幼兒節目《貝親親子樂園》和《恒安親子樂園》,聯合全國20多個重點城市品牌醫藥醫療機構為播出平臺,鎖定婦嬰為主力受眾,大力拓展親子節目市場,拓展“嬰童經濟”產業鏈。《喜羊羊與灰太狼》的開發、制作、生產、出版、播出、銷售及衍生品的生產經營,都與一線品牌商合作,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利用品牌聯合打造幼兒節目品牌開發制作與播出發行的大平臺,以整合營銷方式提高節目的品牌知名度和曝光率,有助于品牌塑造和累積人氣。

要將節目一次售賣即凋謝的速朽轉化為更持久的品牌生命,就有必要構建并延伸幼兒節目品牌的價值鏈,把節目品牌影響力傳達給消費群體,進一步鞏固品牌節目的市場地位,實現節目品牌效益的最大化。國外傳媒集團及民營媒體對幼兒節目市場虎視眈眈,已邁出了競爭步伐并開始市場布局。我國現有幼兒節目還未充分開發品牌價值鏈,如僅滿足于現在的廣告經營模式,不去盡力拓展市場,長遠看有可能導致收視市場萎縮。主流電視媒體應盡快拓展思路,抓住契機占領幼兒娛教市場。本土幼兒娛教節目興盛,孩子和家長就有了更多選擇具有本土文化品質的節目的可能性,也是新一代幼兒國民傳承與認同民族文化價值觀的需要。

[注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9年2月26日。

陳崇山《中國受眾研究之回顧》,《當代傳播》,2001年03期。

李嘉梅《學齡前兒童媒體識讀教育之初探——臺北市幼稚園兒童電視觀看行為之研究》,(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張令振《電視與兒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頁。

王春燕、張晉萍《對學前兒童收看電視狀況的調查研究》,《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周裙贊《我國當前幼兒電視節目的教育價值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瑞士] 皮亞杰著,盧浚選譯《皮亞杰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頁。

王海龍《玩樂+驚喜:BBC天線寶寶的核心理念》,《視聽界》2008年06期。

姚汝勇《以“兒童本位”理念構建群體守望的精神家園—兒童電視節目創作研究》,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10]《“天線寶寶”背后的故事》,臺灣PTS網站http:pts.org.tw/~celetubbies/

[11]RandWhite,2003,That’s Edutainmem by Randy White,White Hutchinson Leisure & Learning Group, http:whitehutchinson.com/leisure/articles/ededutain-ment.shtml

[12]W.Shramm,J.Lyle&W.B.Parker,1961,Television in lives of Our Children, Stanford, California, P61-69.

[13]A. C.Huston & J. C.Wrighe, 1983, Children’s Processing of Television: The Information Functions of Formal Features, in J. Bryant & D.R.Anderson (eds.),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elevisi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P79-81.

[14]熊芝《中外卡通形象比較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15]王彩平《境外少兒頻道運營面面觀》,《聲屏世界》2006年03期。

[16]姜向陽《品牌延伸應遵循的原則》,《企業研究》2006年01期。

[17]W.ACollins, 1981,Schemata for understanding television, In H. Kelly &Gardner (eds.), New direction for children development: viewing children through televis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pp.31-45.

[18][瑞士] 皮亞杰著,盧浚選譯《皮亞杰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頁。

[19]胡泳《從“天線寶寶”看兒童營銷》,《成功營銷》2004年07期。

[20]《英國兒童電視走向沒落》,來源:新華網,2008年3月10日。

篇(6)

【關鍵詞】工商管理類專業 法商結合 模式構建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經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從單一的學科專業知識和背景轉向了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高等學校作為高級人才培養的主要組織,也必須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來進行教學模式的轉變。市場經濟使法制經濟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當代社會,具有單一商學或者法學專業的人才已經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對于工商管理類專業來講,其必須將既懂經濟、又懂管理和法學作為培養的目標。這一點不僅在我國經濟實踐中得到了體現,同時也是美、英等經濟發達國家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發展方向,即將工商管理類專業與法律專業的結合作為主流,如美國斯坦福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法商結合”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另外,根據有關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統計數據,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由于知識結構層次不明確以及知識面不夠廣等問題,被排在我國十大就業難專業中,這也嚴重影響了政法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生存和發展。所以,為了實現政法類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又好又快發展,利用政法類院校的優勢學科――“法學”的支撐作用,在政法類院校實施“法商結合”勢在必行。

國內對“法商結合”的研究進展不是很多,基本上局限于一些政法院校和商學院,如湖南商學院劉夢蘭(2004)首先考慮了法學專業的“法商結合”問題,提出要對法學專業學生加強商學類課程,使法學專業畢業生能夠在法律實踐中做到游刃有余;龔志軍(2008,2009)對就業角度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進行了論述,指出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必須要法商結合;曾荇(2008)從法商結合的課程設置角度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在法學專業課程設置中盡量體現法商結合;胡艷香、陳蓉(2010)基于商科院校法學本科專業的法商結合針對商法學課程體系設計作了探討。但是通過目前僅有的文獻來看,研究者對“法商結合”的本質以及如何實現“法商結合”還沒有形成共同的觀點,故此,本文就政法院校如何實現“法商結合”人才培養目標應采取的措施進行一些探討,為政法院校“法商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建議和對策。

一、改革人才培養方案,突顯“法商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特色

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教學的主要依據和計劃。圍繞著培養服務于社會經濟建設這一目標,“法商結合”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及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法商結合”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經濟、管理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從而到達具有分析和解決經濟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

這種人才培養方案充分體現了“寬口徑、重交叉,管理學、經濟學和法學相結合的特色”。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應該實行管理學、經濟學和法學三大模塊的教學方案,可以確定“三面六點”的“法商結合”專業特色建設立體框架(見圖1)。

而體現在專業設置上,可以設置以下專業,如法務會計、金融市場運作與管理、國際貿易與WTO、市場營銷與市場法律制度、人力資源管理與勞動法律制度、經濟犯罪偵查等。

二、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加強新教材建設

目前,我國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教學管理體系基本上來自于西方國家大學,可以說,它一方面對我國發展市場經濟,提高企業管理效益、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這些內容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又脫離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因此,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存在著“本土化”的要求,否則,培養出來的學生就不可能與實際需求相結合。為此,在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上,應以“法商結合”為目標,以教材建設為核心,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加強新教材的建設。

而考慮到法商結合的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在教材建設中主要要考慮各專業核心課程的法商結合,比如:對企業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現代企業制度,就可以和公司法的內容結合起來,人力資源管理可以和勞動、社會保障法結合,技術創新管理和知識產權法結合,國際貿易與國際貿易法律結合等等。

三、通過請進來、派出去的方法,培養一支雙師型教學團隊

1、圍繞“法商結合”專業建設目標和任務

第一,可以進行相關教師到企業中去兼職從事相關管理工作并實行輪崗制度,擴大專業教師的企業認知度,從而豐富其教學內容,增加本土化案例教學;第二,聘任企業家在“法商結合”專業做兼職教授,或定期邀請企業家為學生講授經濟管理方面的實踐內容;第三,鼓勵相關教師兼修或者進修法學方面的課程,使教師隊伍首先實現法商結合。

2、加強對青年教師培養培訓力度

創造條件、提供機會讓青年教師去國內外進修、企事業單位參加生產實習,鼓勵青年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同時給每位助教確定一名教授或副教授作為指導教師,建立“一幫一”的機制,發揮老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提升青年教師的科研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另外,鼓勵教師參加諸如人力資源師資格、注冊會計師、物流師、報關員資格等各種資格證的認證,培養一支雙師型教學團隊。

3、建立企業服務中心,走產學研相結合之路

發揮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優勢,建立企業服務中心,積極開展工作,從企業的設立、管理規章制度的建立、管理流程設計、人力資源管理方案和戰略的制定、營銷策劃、企業形象設計、企業項目論證以及稅收籌劃等各方面入手,全方位地服務于地方企業的管理和發展。尤其是要對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出現的各種涉及法和商的問題及時研究,并對企業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處理意見,真正走產學研結合之路。

四、進一步加強和改革實踐教學,培養應用性人才

“法商結合”類專業的實踐性極強,實踐性教學是“法商結合”類專業教學的生命線,因此,實現專業實踐性教學是“法商結合”類專業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和方面。故此,法商結合的教學團隊必須積極探索、不斷實踐,以校內實踐性教學為主、校外實踐性教學為輔;以理論教學為主、以實踐性教學為輔,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三動能力。

結合政法類院校的實際情況,政法類院校可以構建“校內實踐性教學(課堂案例教學+實驗室教學+第二課堂教育+論文撰寫)+校外實踐性教學(課程企業實習+暑期專業實踐+畢業實習)”的“法商結合”類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的基本框架。

1、校內實踐性教學

(1)案例教學。該方法的運用主要是以經濟管理類專業所開設的課程為主。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運用游戲式教學法、互動式案例教學法來培育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該方法簡單實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得到廣大學生的認可,教學效果良好。

(2)實驗室教學。建設“商務實驗實訓中心”和“法律實驗實訓中心”。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實驗室的實驗教學功能,通過較全的實驗教學用資料,結合具體的課程教學,進行課內實驗,使學生既掌握了相關的理論知識,又具備了所學知識的實際操作技能。

(3)第二課堂教學。豐富的第二課堂對拓展學生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非常重要。可以邀請一批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司法工作者來校舉辦專業前沿理論知識的講座或經濟管理、司法實踐的報告會。同時,結合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舉辦一些諸如“大學生營銷策劃大賽”、“大學生法律知識競賽”等活動來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效果將會非常顯著。

(4)撰寫論文。主要開展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兩種形式。這種實踐教學方式在訓練學生獲取知識、選擇信息能力、鍛煉和考核學生的思維、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非常有效。

2、校外實踐性教學

(1)相關企業實習。在具體的教學中,結合《企業管理概論》、《物流管理》、《企業信息管理》、《市場調查與預測》、《財務管理》、《財務分析》、《項目管理》等相關課程的教學,通過任課教師帶隊,到相關企業進行短期的企業實際感受,使學生對相關企業管理環節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和感知度。

(2)暑期專業實踐。這是一種利用假期讓學生通過打工、調查等方式到企業進行專業實習的實踐性教學形式。

(3)畢業實習。可以采取以集中實習為主、分散實習為輔的模式,充分發揮專業實習基地的作用和功能。

綜上所述,對政法類院校來講,“法商結合”人才培養勢在必行,也是大勢所趨。政法類院校可以通過確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建設一支雙師型的教學團隊以及改革實踐性教學環節等方面來形成自己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的經濟建設培養大批人才,從而發揮政法類院校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龔志軍:商科院校“法商結合”特色與法律專業就業形成機制研究[J].網絡財富,2008(6).

[2] 胡艷香、陳蓉:商科院校法學本科商法學課程體系的個性設計[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1).

[3] 劉夢蘭:商學院法學專業法商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04(12).

篇(7)

【關鍵詞】高職 歷史教學 人文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0C-0115-03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教育界已經開始重視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高職院校由于重技能輕人文的意識存在,學生人文素質現狀令人擔憂。作為人文學科的歷史課程,理應擔當起人文素質教育的責任。因此,如何將人文素質教育滲透于歷史課堂教學當中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

一、高職生的人文素質現狀

我國高職生的人文素質狀況并不樂觀。一直以來,社會對高職生的評價往往是有技能但人文素質有待提高。高職生的人文素質情況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重技能,人文知識欠缺。在高職院校的就讀過程中,高職學生往往偏重于技能課的學習,因為技能課產生的效果是直接快捷、立竿見影的,而對于人文學科的學習,在許多高職生看來效果不明顯,甚至認為學了沒有意義。一些高職學生秉持“實用主義”的觀點,更樂于努力學習技能課,考取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證書。長此以往,他們的人文知識方面是有欠缺的。

(二)重功利,人文精神淡薄。在一部分高職生看來,在高職院校學習主要就是學技能,技能好就可以在畢業后找到好工作。他們沒有意識到人際關系的處理、工作問題的處理,如與同事間的關系與協作等問題的處理,往往需要有人文精神的底蘊。因此,高職生在走入社會之后,往往存在職業道德修養不足,社會責任感差,缺乏敬業精神、協作精神及誠信意識等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技能型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社會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這說明純技能型人才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高職學生需要改變舊有的觀念,高職院校也應大力推進人文素質教育,把學生培養成既有技能又有文化、既有科學精神又有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高職歷史教育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意義

人文素質教育是通過傳授、培養及實踐等方式“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及其自身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優秀的品質和修養。其內涵要義就是提升人的精神、健全人的素質、優化人的品質、強化人的能力。人文素質教育不是針對學生的某種特定職業所進行的能力教育,它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可以提供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導向。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時代賦予歷史教育以人文精神培養的同時,人文素質教育也成為歷史教育最本質的功能。高職歷史教育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意義主要表現在:

(一)幫助高職學生確立以人為本、善待他人、和諧社會的人文主義價值觀。人文主義價值觀是以尊重人性為背景的,作為人文課程的歷史,在幫助學生樹立人文主義價值觀方面無疑起到重要作用。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在這里,歷史學科被放在了諸多科目中的第一位,說明了學史的重要性。學習歷史,不僅是學習歷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還要弄清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我的關系,從重大歷史事件中吸取經驗教訓,思考和尋找避免重蹈歷史覆轍的途徑。正如英國哲學家柯林武德所說的“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我們學習歷史,更多的是強調思考的過程。例如,代表著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儒家思想的“以天下為己任”,道家思想的“清靜無為”,在一定程度上凝練出人與人、人與自我、人與社會的價值取向,對現階段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無疑是有重要意義的。因此,學習歷史,不僅使個人思維能力的上升,還能通過“學史”和“悟史”,了解過去、把握現在、展望未來,從而形成善待社會、善待他人、和諧的人生態度。

(二)幫助高職學生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弘揚和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作為社會個體的任何個人,都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存在,也不可能成就任何事業。個人和國家的命運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縱觀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有著無數生動的事件和人物,如開創七下西洋壯舉的鄭和、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中決絕赴死的譚嗣同、巴黎和會上據理力爭維護國家的顧維均、八年抗戰中為維護國家尊嚴和的等,這些歷代英雄人物的個人經歷,無不向學生傳遞著正能量,激發著每一位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歷史的風云雖然已煙消云散,但貫穿著整個中華民族歷史的精神始終存在,那就是民族精神。了解歷史,才能更好地繼承傳統,才能更好地弘揚和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激勵他們發奮圖強,成為新時代的有用之才。

(三)幫助高職學生培養勇于競爭、善于合作、敢于應對挫折的意識,從而形成求真務實、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21世紀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給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中國面臨的挑戰形勢將更加嚴峻,這種形勢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紀的教育應該是能夠“適應未來的教育”,適應明天的世界及要求,“未來的教育”應教會學生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能夠面對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因此,高職生想要適應新世紀的新挑戰,就必須培養良性的競爭和合作意識,勇于應對挫折,從而形成求真務實、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縱橫古今,歷史上不乏勇于應對挫折,自尊、自立、自強的事例。如被尊為“史圣”的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遭受腐刑后,并沒有自甘墮落、意志消沉,仍然堅持完成了曠世巨著――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又如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在自身殘缺的情況下,自強不息,在導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門外語,并寫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十幾部巨著,同時致力于慈善事業,不僅拯救了自己的人生,也用她的光芒照亮了千萬殘疾人的生活道路。她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也在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要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三、高職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

(一)創設和諧課堂,營造民主的課堂氣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由于一部分高職學生具有重技能課、輕人文課的偏見,在歷史課堂上出現有玩手機、聽歌曲、睡覺、看小說等現象。這些情況歸因起來無外乎三個問題:課堂紀律、學習興趣和師生關系。創設和諧課堂,營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解決上述三個問題的良好途徑。情感是教學的催化劑,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可為高效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使學生能夠從傳統教學的條條框框中解放出來,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得思想的交流、靈感的迸發、學生個性的張揚,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發揮了學生的潛能,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無疑是有益處的。

(二)針對不同的專業特點,以專題形式設置課程,提高高職生學史的興趣,在課堂中滲透人文主義教育。隨著高職院校規模的擴大和發展及社會對高職學生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歷史課程的教育目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歷史課程的教學不應只是傳授歷史知識,還應包括素質能力的培養和人文素養的積淀,其終極目標就是幫助高職學生認清自我、做好自我,處理好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的關系,從而建立健康和諧的價值取向和人生態度,為高職學生走向社會、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此,對初高中已學習過中國史和世界史的高職生進行歷史教學時,就要避免“炒舊飯”式的教學內容,應針對不同的專業特點,以專題形式設置課程,提高高職生學史的興趣。如針對建筑專業的學生開設“中外建筑史”的專題講座,針對藝術專業的學生開設“中外藝術史”的專題講座,針對汽車專業的學生開設“中外汽車發展史”的專題講座,針對經貿專業的學生開設“中外經濟史”的專題講座等。另外,也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開設如“中國文化史”、“廣西地方史”、“美洲史”、“歐洲史”等專題講座,這種“以生為本”的選課模式,可以給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必然能贏得學生的青睞。而通過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來設定歷史學習方向,以特定的歷史知識和氛圍來豐富學生的知識架構,充實符合其專業特點的工作技能和知識體系,讓學生從某一領域了解和觀測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將有利于幫助學生避免以狹隘的觀念處理人際關系,并建立起對人類社會和世界命運的終極關懷理念,架構其人文底蘊。

(三)利用網絡平臺創新教學方法及手段,關注高職生的健康發展,培養高職生良好的人文素質。《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重視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不斷推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優質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擴大受益面。”可見,高職歷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法及手段。同時,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以增強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參與了區級教改課題“高職教、學、研、訓一體化”網絡平臺的研發,并嘗試著進行高職歷史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改革。如在建構主義理念的指導下,在學生已掌握本專業基本職業技能的基礎上,構建起有利于解決本專業目標崗位上實際工作問題的宏觀人文知識框架, 通過歷史課程教學的微觀安排來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為學生逐步建構起符合自身專業特點的工作技能和知識體系;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將歷史教學內容以典型工作任務的形式作為工作過程知識的載體慢慢地滲透到學生的知識體系,從而在實現了教學目標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就是團隊合作的過程,通過團隊合作,在一定程度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這期間不僅鍛煉了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也培養了團隊合作的競爭意識,養成依托團隊推進事業進展的良好習慣,為學生良好的人文素質的培養注入正能量。

(四)改革和推行符合高職特點的多元化評價考核模式,以促進高職生人文素質的養成。根據高職教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的需求,如何把課程知識與素質教育結合起來進行考核,以充分發揮課程考核評價的激勵功能?個人認為,高職歷史課程的考核,應減少記憶性考試內容,即突破傳統筆試考核的方式,構建開放性、多元化課程考核評價模式,加強考核的實用性及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如以歷史專題調查、歷史論文、10分鐘歷史小演講或者利用網絡平臺中論壇等形式靈活的考核方式。值得強調的是,每一種考核模式都應該配備一定的考核標準。如針對10分鐘歷史小演講可設置如表1評分標準(僅供參考),評價指標將從六個方面進行考核,評價細則有不少內容看似簡單,但往往是學生忽視的細節,它更多地反映出個人的素質。因此,這也是素質考核的內容。另外,從專業知識方面,教師也可根據學生演講中反饋的問題進行合理引導,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開放性、多元化課程考核評價模式,既可讓學生打消作弊的念頭,也可通過老師巧妙的考核設計,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運用信息、分析概括、綜合評價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及學科素養。

總之,高職院校的歷史教育,必須摒棄狹隘的歷史教育觀,與時俱進,根據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時代需求,走人文教育之路,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文素養,從而達到學生全面、自由的發展,也使得歷史教育真正地“服務于人生”。

【參考文獻】

[1]錢源偉.社會素質教育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287

[2]鐘榮躍.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構建探析[J].考試周刊,2010(16)

[3]S拉塞克.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103-104

【基金項目】2011年度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2011JGZ1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妇女性内射冈站hdwwwooo| 国产人久久人人人人爽|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美女扒开屁股让男人桶| 极品粉嫩小泬无遮挡20p|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4hu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 |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 亚洲av永久无码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视频wwww色| 看曰本女人大战黑人视频 |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2014av手机天堂网免费| 人妻人人做人做人人爱|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娜娜麻豆国产电影|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国产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 | 国产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老熟妇|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欧美日韩不卡合集视频| 熟妇五十路六十路息与子|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噜|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人妻洗澡被强公日日澡电影| 看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婷婷丁香五月激情综合| 5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水果派解说|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欧美内射姐弟|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乱|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