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品牌策略方案

品牌策略方案精品(七篇)

時間:2022-02-06 12:41: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品牌策略方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品牌策略方案

篇(1)

關鍵詞:經銷商二次創業品牌策略

近年來,隨著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不斷釋放,許多經銷商經營多年后積累了相當的資本和資源。他們也發現,基于自己對流通市場的熟悉和消費市場的認識,也可能創造自己的產品,獲得更好的效益。于是,一些經銷商開始二次創業,生產自己的產品。然而經銷商二次創業的品牌策略與制造商的品牌策略并不完全相同,經銷商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構建自己的品牌策略。

一、無品牌策略

千萬不要以為品牌策略一定要求“有品牌”。一個產品主要還是強調產品的品質和實效,再談其它方面。實行無品牌策略,經銷商就不用給產品樹立品牌。這能節省大量成本和費用,對很多經銷商也是適用的。要知道,創建品牌需要的資金、營銷、管理等要素,都不是經銷商具備的。他們想擁有自己的品牌,更想創名牌,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先隱姓埋名,先向市場要銷量,積蓄力量。

在沃爾瑪、家樂福等強勢零售商大量出現的情況下,“無品牌”更可利用,因為零售商品牌本身擁有忠誠的顧客,可以幫助經銷商產品解決顧客對品質和聲譽等方面的懷疑問題。例如,曾有一家經銷商選擇在當地市場份額最大的連鎖超市里出售自產的塑料用具,結果賣出數萬件,為經銷商自身積累貢獻不菲。

經銷商選擇無品牌策略主要是成本方面的考慮,在創業之初不失為經濟性選擇。但從長遠考慮,這只是權宜之計,依靠這種策略很難在競爭中贏得更大的成就。隨著企業積累的實力不斷增強,最后還應該向品牌化的方向邁進。

二、品牌追隨策略

鑒于市場的激烈和競爭者的過于強大,經銷商由于力量的懸殊對比,可以采用適當的品牌追隨策略。品牌追隨者借用強勢品牌的強大輻射力以及衍生效果,從而爭取新顧客,并保持滿意的市場份額。在目前市場上,依據品牌追隨的性質和程度的不同,我們可以將現有市場上的品牌追隨情形分為三種進行分析。

1.品牌仿冒

品牌仿冒者完全仿制或復制市場中的強勢品牌,他們通常仿制或復制其他品牌的產品包裝、產品外觀、產品功能等,并多在不成熟的市場銷售。國內市場上包含“山寨”手機在內的“山寨產品”數量極大,一些個人和企業也獲取了可觀的利益。但這是違法行為,所有的經銷商都應該避而遠之。

2.品牌緊跟

品牌緊跟者常在品牌名稱、標識及品牌形象方面類似強勢品牌,但品牌名稱稍有區別。同時在企業的新產品推廣、品牌溝通傳播等活動中亦步亦趨,緊緊追隨強勢品牌,常常是處在合法與違法之間的邊緣行為。采用這種策略的追隨型品牌具有一定的寄生性,通常依賴強勢品牌對品牌的投資而生存。例如康師傅、統一等企業積累了較高的品牌資產,不少小企業在名稱、標識、包裝及其他項目上緊跟康師傅或者統一,以求在他們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3.品牌選擇性追隨

這種策略僅在某些方面仿效強勢品牌,吸取部分要素,并在主要經營產品、價格、營銷方案等方面追隨領導品牌,而在其他方面保持差異性。相對而言,這種策略為較多的企業采用,也是三種品牌追隨策略中相對較為強勢品牌經營者所接受的策略。它為企業今后的品牌建設留下較好的發展空間,有利于日后發展為挑戰性品牌。

三、自創品牌

雖然自創品牌需要更多的投入,但很多經銷商還是青睞于創建自己品牌,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

1.企業的發展最終來源于顧客的忠誠與喜好。顧客的品牌忠誠度是能帶來持續穩定現金流入的無形資產。因而品牌的創建增加了企業經營的穩定性,成為企業抵抗競爭的有力武器。隨著品牌資產的逐漸增長,也大大地增加了企業投資和發展計劃的信心。

2.自創品牌有助于經銷商充分利用有限的廣告促銷資源,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對于創業之初的經銷商來說,每一分錢都是寶貴的。這些投資不僅迅速產生回報,而且沉積于品牌上,可使企業在以后的經營中繼續獲益。

3.自創品牌相對保證了經銷商經營實業的獨立性和長期性。品牌使得經銷商與消費者直接溝通,較少受到后面各級中間商行為的影響。另外,自創品牌的企業也不會像外借品牌那樣,受到品牌擁有者的約束,不能把握品牌的發展。

四、其他品牌策略

品牌建設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經銷商的發展階段、經營特點等個體情況的差異,要求所有的經銷商都馬上創立自己的品牌、迅速做大做強品牌是不現實的。而有點積累的經銷商自創品牌,也要看市場拓展情況循序漸進、長期積累,切莫盲目擴張,欲速而不達。

因此,根據經銷商的實際情況,還可以選擇以下幾種品牌策略:

1.外借品牌策略,又稱商標許可,通常是企業經過特許使用他方品牌。經銷商使用外借品牌不僅降低創業的風險,增加了經銷商起步階段的成功機會,而且為企業今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資金、通路等方面基礎。許多實力不強的經銷商因此得以取得創業成功并逐步穩定成長。

2.混合品牌策略,經銷商在現實經營中,如果自身品牌未打大,但產能還有富裕,則可以視情形使用混合品牌策略:經銷商可以部分產能生產自己品牌產品,部分產能幫其他企業做貼牌生產。這樣既可以保持自己的品牌影響,又能擴大產量和銷量。

以上策略也可綜合使用,例如經銷商為進入新市場,可先外借品牌銷售自己產品以了解市場。待產品得到市場認可,經銷商獲得一定的市場基礎后,再啟動自創品牌。借用品牌和自創品牌同時使用,兼收兩種品牌策略單獨使用的優點,既解決創業初的市場難題,又為日后的長久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里斯.特勞特.營銷戰.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2] 舒爾茲等.整合營銷傳播.內蒙古:內蒙古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篇(2)

1.創新產品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靈魂,科學的創新能夠帶來巨大的市場效應,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利益,企業根據客觀的消費需求,結合以往經驗,借助靈感打造出高經濟效益的新型產品,能夠增強企業的市場占有力,提高企業的實力,使企業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要想創新出新產品,就要認真鉆研產品創新的科學方法,要深刻了解顧客的需求,可以通過客觀調查的方式來獲取消費者需求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總結歸類,并從這些總結歸納的信息中預測出未來一段時期內,消費者青睞的產品類型,在這些調查與預測的基礎上來發揮企業自身的創造性靈感,為企業生產出一種新型產品,這種新型產品無論在性質、功能還是外觀上都是對舊產品的發展與更新,它實現了舊產品不曾有的功能,為消費者帶去了全新的便利與享受,成為讓消費者更加滿意、更受歡迎的商品,這樣必將提高企業的營銷能力,提升企業的地位。然而,研究新產品必將需要更多的資金與技術的投入,也會使企業面臨一些經營風險,這就需要企業必須擁有足夠的膽量,通過制定科學的應對策略來開展產品創新。2.營銷戰略的設計這一過程是對企業經營、運行方式,以及如何增加經濟價值的分析。營銷包括多方面的內容,例如:產品的研發、開拓與衍生,產品的定價,銷售的途徑和方法,市場普及方案的擬訂等等,企業要明確究竟在哪個環節最大地體現了價值,產品的強勢競爭力體現在哪里?缺點和問題又是什么?以及對比同行對手的優勢在什么地方?從多方面進行綜合思考、全面把握,企業才能切實打造出一套適合自身的營銷戰略,才能在未來的產品營銷中有所收獲。營銷戰略還體現為企業形象的宣傳、品牌的打造以及專業化營銷團隊的打造等多方面的內容。

二、品牌包裝策略

1.品牌策略品牌策略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有效策略之一,是彰顯企業特質、體現企業實力與競爭力的營銷策略。品牌策略包含多方面的內容,例如:企業商品的品牌化生產、品牌化營銷,品牌的宣傳以及品牌的發展與創新等等,企業要結合自身的生產特點,根據客觀形勢需求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品牌產品,彰顯出屬于自身特質和優勢特征的品牌商品,實現憑借品牌吸引消費者,利用品牌占據市場份額,從而全面提高品牌的影響力和作用。2.包裝策略第一,為產品而做的包裝,包括:配套包裝,是為方便顧客購買產品,將幾類類似產品共同包裝,實現對消費者的產品供應,也減少了成本,擴大了銷售量。系列包裝,將具有相似性質和特征的不同類產品利用經設計加工后的圖案、標識等來進行統一包裝,為顧客打造一種商標效應,這是一種品牌化包裝策略,能夠擴大企業的影響力。第二,為了促銷形成的包裝。包括生態包裝,也就是在產品上面所設置的包裝物能夠被回收、再利用,具有低碳、環保的特征,符合當前綠色環保社會的建設主題,被廣大的消費者與商家廣泛追求和推崇,同時也包括改裝包裝等等。

三、總結

篇(3)

策劃一個品牌策略,目的是什么?

最經常的回答是:

要感動我們的用戶;

要讓我們的品牌更有溫度;

要讓用戶和品牌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聯系。

但這其實是“形象包裝”而不是“品牌策略”。

因為品牌策略的本質,并不是“提升形象,感動用戶”,而是“在用戶心智中,針對競爭對手確定有利位置。”

為什么要使用“品牌策略”,而不是單純做品牌包裝?

有個做熟食新鮮海鮮夜宵外賣的創業公司,叫“海鮮到炕(kàng)”,如果要規劃品牌策略,你會怎么做?

如果是形象包裝術,大致思路是這樣的:

1. 確定人群

誰最可能吃這種海鮮?哦,單價30-50元,主打新鮮、便捷、健康、好吃。

所以主打人群定為“崇尚健康并且繁忙的一線城市新中產白領”。

2. 如何感動這群人

好了,既然人群定了,我們就要尋找“consumer insight”(消費者洞察)了,看看能否利用他們生活中的某些小細節,來打動他們。

“這些新中產白領生活雖然很精彩,但是工作壓力大、節奏快,與家人、朋友的聯系也比較少,所以我們希望他們更多地關心自己的生活,更多地關心自己愛的人。”

所以就把slogan定成:多點關心,多點海鮮。

如果對這句話心里沒底,就再按照廣告文案的通行慣例,想2個60分的當作備選吧:“鮮,讓生活更有味道” 或者 “愛生活,愛海鮮”。

3. 如何根據策略來打造品牌體系

既然有了“多點關心,多點海鮮”這句slogan,那么接下來就可以制定所謂的品牌體系了――

“品牌理念:最新鮮的食材,給最關心生活的你。”

“品牌調性:愛心的,活力的,溫暖的,健康的。”

“公司使命:讓人們更關心生活,吃到更新鮮的海鮮。”

“公司價值觀:用戶至上,追求極致,與眾不同,良心經營。”

……

而這些就是傳統的“品牌形象包裝術”。(不過被很多人當成了“品牌策略”)

上面的方案中,一切都那么容易讓人信服,一切都切中了創業者的內心,一切都體現了對消費者的洞察,好像只要使用了這個策略,就會有無數消費者被感動,就會讓他們覺得你說出了他們的心里話,進而瘋一樣地來購買產品。

但這個策略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這個策略最大的問題就是:假設市場上只有你自己,你說什么用戶都會聽。

實際上,市場上有很多競爭對手,用戶每天看無數個廣告,也有無數人想打動他們。

品牌策略的目的,并不是感動消費者,也不是讓消費者覺得你很走心,而是針對競爭對手,確定有利位置,從而贏得消費者的選擇。

品牌策略怎么做?

1. 找到你的競爭對手

我們需要給用戶一個買你而不買別人的理由,所以需要首先找到你的競爭對手到底是誰(注:競爭對手不一定是同行,任何阻攔消費者購買你產品的,都是競爭對手)。

那么在夜宵的市場,你的競爭對手到底是誰?

可能是不吃夜宵的習慣――很多人不習慣吃夜宵,自然也不會買你;

可能是去外面店里吃夜宵或者自己做――很多人寧愿麻煩,也不想吃外賣;

可能是其他的外賣夜宵(比如各種小龍蝦外賣、烤串外賣等)。

對比這幾個選擇,自然容易發現:第三個才是我們關鍵的競爭對手。

畢竟,讓本來想去店里吃的人改變生活方式開始點外賣,是餓了么和美團外賣這種巨頭要做的工作,并不是我們這個創業團隊能做的。

所以,我們的目標其實很簡單:首先在消費者夜宵的選擇中切一個市場。

既然要切市場,自然要看這個市場的領導者是誰。稍微詢問下就知道,現在北京夜宵市場,領導者大致是主打小龍蝦外賣、燒烤外賣的一些店。

好了,找到了競爭對手,開始下一步。

2. 確定有利位置

找到了競爭對手,自然要尋找它們的缺點,從而讓消費者放棄它們選擇我們。

直觀一看就能發現,主要的競爭對手價格都很貴(小龍蝦人均經常100多塊)。

那么我們能打“更具性價比的夜宵”這個點嗎?

當然不能。因為高價格是競爭對手的“直接缺點”,而不是“最大優勢中的固有缺點”,而進攻直接缺點往往是無效的。

我們要做的,是在競爭對手賴以生存的最大優點中找缺點。

那么麻辣小龍蝦、烤串等最大的優點是什么?人們為什么選擇它?

自然是爽、刺激――沒有什么比晚上和兄弟們一起擼串更爽的了。

但任何硬幣都有正反面,“爽”、“刺激”這個優勢中,有什么固有缺點?

很多人覺得是“很重口”(有些人晚上想吃點夜宵,但是不想吃太重口的以至于有負罪感)。

所以,我們的定位就出來了:“夜宵,吃點海鮮不重口。”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品牌規劃的重要目的就是“打動消費者”,就是為了想出更多感人的語句來讓消費者潸然淚下,但實際上這并不是品牌規劃最重要的目的。

如果這樣做,實際上做的是“形象包裝”而不是“品牌策略”。

真正的品牌戰略,必須能夠幫助一個公司針對競爭對手確定有利位置,并且最終贏得顧客的選擇。

為什么我們要放棄傳統的“單純形象包裝”?

因為單純的“形象包裝”,經常存在這些問題:

1. 重戰術,輕戰略

“重戰術,輕戰略”是很多人在營銷上經常犯的錯誤。

具體的表現在于:迷戀形象包裝,認為營銷就是包裝形象、促進傳播,花費大量精力糾結于小細節,但是卻對大戰略(比如定位)不夠重視。

有人問到“哪個手機公司營銷做得最好”,大部分人認為錘子手機的營銷是最好的。

每次公關都是有力回擊,每次文案都被瘋狂轉發,每次會都引來社會關注,還有大量的宗教信徒般忠誠的粉絲――這在國內幾乎沒有什么公司可以比肩。

但顯而易見的一個現實是:錘子手機并沒有多少人買。

我們知道,衡量營銷能力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看它“創造并保留顧客的能力”,錘子手機創造并保留顧客的能力并不高,為什么大家認為它營銷做得好?僅僅因為每次公關戰、文案戰的勝出嗎?

這讓我想起了我喜歡的美劇《權力的游戲》第二季中,斯塔克家族的Rob說的:“I won every battle, but I am losing the war.” (我贏得了所有的戰斗,但是我即將在整個戰爭中失敗。)

而這是“有小聰明沒有大戰略”的典型(雖然我個人非常喜歡Rob這個角色)。

相反,在手機行業,我認為2015年營銷做得最好的是華為,雖然華為的文案寫作、公關反應、會等都差了錘子不是一點半點,但華為去年在整個營銷戰略上,打了一個漂亮的側翼戰。

本來國產手機第一是小米,在用戶心智中的優勢是“高性價比”,這個時候試圖在性價比上超越小米是不可能的(即使你的產品性價比是小米2倍,但因為小米已經牢牢占據這個定位,你怎么喊也沒用)。

而最應該做的,是尋找小米最大優勢中固有的劣勢。(就像前面說的)

那性價比這個優勢暗含著什么劣勢?自然是“給人感覺很潘亢偷投恕!

所以華為通過Mate8等機型的上市,主打高端定位,一舉占領市場。

在軍事中,真正能夠贏得戰爭的軍隊,往往是占據了有利位置,然后讓敵人不得不以劣勢進行進攻,而不是單純計較一城一兵的得失。

在營銷中也是這樣,真正贏得市場的公司,往往是在用戶心智中占據了有利定位,而不是單純去計較某句話有沒有打動消費者。

任何的形象包裝,只有在定位正確的前提下才有意義。否則,片面地追求形象包裝和感動消費者,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只感動自我,而這是典型的“有小聰明,沒有大戰略”的行為。

2. 沒有找到關鍵競爭對手

以“形象包裝”來替代營銷戰略的問題在于:沒有找到關鍵的競爭對手,憑借一腔熱血去呼吁消費者,但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針對什么。

一個小旅行社寫了一個傳播文案,大體是這樣:

一成不變的生活,是否需要新鮮的血液?

你太辛苦,是否該讓自己放松放松?

去旅行吧,你會發現新的自己!

――XX旅行社

先無視這個文案在寫作上的問題(比如沒有順應認知),單純在策略上,就是完全不及格的:根本沒有找到競爭對手是誰,就想通過打動消費者來營銷。

那我們假設一種最理想的情況,你的文案寫得特別好,真的打動了消費者,接著會發生什么呢?

假設我是一個處在生活高壓中的普通白領,剛被領導罵了一頓,看了這個文案,感覺簡直寫到我心里去了。

“是啊!我整天這么忙這么累,它說得對,我真的應該去旅行啊!”

想著想著,他就下定了決心。掏出手機,打開去哪兒,選定了目的地,直接把票買了。

“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等等!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一個問題:按理說這個文案很感動人,但整個過程中,寫文案的那個“XX旅行社”去哪了?怎么故事的后半部分沒有我們偉大的廣告主啊!

為什么感動了消費者,但最后沒有買我的?

這當然很正常!

為什么呢?因為文案作者腦中裝的都是“如何打動用戶”,而忘記了先找到“競爭對手”。

在這個文案中,作者定位的競爭對手顯然是“用戶不去旅游的習慣”,并且希望通過文案讓更多的消費者選擇去旅行而不是待在辦公室,從而擊敗“用戶不去旅游的習慣”這個對手。

但這是你真正的對手嗎?

必然不是。因為你并不是旅游行業的行業第一,也不是大多數人去旅行的第一選擇,這個時候你真正的競爭對手是其他旅游公司,你需要提供的是一個“為什么要選你而不是選別人的理由”,而不是一個“為什么要去旅行而不是待在辦公室的理由”。

而想刺激更多人去旅游的后果就是,這些用戶會直接參照過去的行為習慣(比如用去哪兒直接訂票),就沒你什么事兒了。

所以,廣告人不能拿起筆來就想著怎么打動用戶、感動用戶,應該先找找:我們現在關鍵的競爭對手到底是什么?我想讓用戶放棄什么來選擇我?否則即使打動了也沒有用。

3. 沒有找到有利位置

單純的形象包裝還有一個問題是:往往只是讓你的品牌看起來更加有溫度,但是并沒有在用戶心智中確定一個有利位置。

在幾年前的杯裝奶茶大戰中,市場上兩大巨頭是優樂美和香飄飄,它們采取了完全不一樣的策略。

優樂美主打“你是我的優樂美”,拍了非常感人的廣告,打動無數少女的心,如果當時也有微信朋友圈的話,也一定能刷爆朋友圈。

而香飄飄就主打“繞地球XX圈”,看起來很惡俗,也打動不了什么人。

但結果是香飄飄在大戰中勝利,而優樂美卻一蹶不振。

“你是我的優樂美啊”,表面上感動了很多人,但實際上沒有有效傳達任何“定位信息”(即使有的話,可能也只是輕微地暗示了“戀人專用”這種定位)。

而香飄飄的“銷量繞地球XX圈”,傳達了“我是行業第一”這個有效定位,讓用戶清晰地了解了它到底處在什么位置,然后大量的人就通過從眾效應自然購買了。

廣告宣傳的重要目的,是讓潛在用戶明確知道你想填補什么位置,而不是宣傳該產品到底有什么好處。

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也并不是看廣告是否引人注目、讓人興奮或者感動所有人,而是看是否在潛在用戶心中牢牢占據了你想占據的有利位置。

“哦,原來香飄飄是行業第一。”

“哦,原來神州專車主打安全。”

“哦,原來華為Mate系是國產高端機!”

很多人覺得某個定位很打動我自己,所以就選擇它當作品牌slogan,殊不知能打動你和消費者的話多了去了。

比如一個電商APP的公司,賣高端生活品,slogan大致是“不跟隨,做自己”,創始團隊覺得特別打動自己,同時也有很多用戶反映的確很喜歡這句話。

但是你和你的用戶都喜歡,并不代表它可以成為slogan――定位語的目的是有效傳達定位信息,而不是讓大家感動。

如果說雙方都喜歡就行的話,那我建議直接把這句話換成高曉松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然后你再進行一輪問卷測試,可能會發現:這次,你的團隊和消費者,可能都更加容易被高曉松這句話打動!

如果這樣打動就行,我們也不需要學習戰略定位和品牌營銷,只需要不斷在歌詞里找靈感就行了。

這當然是不行的,因為這些詩句并沒有說明你為什么會比競爭對手更能打動消費者,也沒有給消費者一個選擇你而不選擇競爭對手的理由。

所以,單純品牌形象包裝的問題就在這里:沒有傳達位置信息。

4. 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劃分市場

單純品牌形象包裝還有問題在于: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劃分市場。

在大量的品牌策劃書、品牌白皮書、品牌戰略方案中,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定位城市新中產階級。”

類似的表達還有:

“我們定位25-40歲的城市新白領。”

“我們定位70后、80后的城市中產。”

(話說“城市新中產”這個群體到底招誰惹誰了,被這么多公司定位?)

至于為什么一定是定位這個群體,為什么要采取群體劃分的定位而不是情境劃分的定位等,就回答不上來了。

你應該按照“你的產品如何滿足用戶需求”來定義市場,而不是單純用自己的標準來假想一個市場。(比如奶昔定位成“幫早上開車上班的人,單手解決早餐”這個市場。)

一個做職場社交的公司,說要做河南省最大的職場社交軟件。

這存在什么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這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假設劃分的市場,而不是按照消費者的標準劃分的。

用戶在用職場社交軟件的時候,會區分這個軟件是哪個省份的嗎?

除非河南省社交習慣和其他省份出現巨大差異,或者河南省建了互聯網防火墻,禁止外省軟件,否則這個市場的劃分毫無意義。

這就像一個學生說自己是“清華穿44碼鞋的學生當中,成績最好的”一樣,幾乎毫無意義。因為這是按照學生自己的標準,而不是企業用人單位的標準劃分的。

所以,傳統“品牌形象包裝術”的問題就是:經常是先按照自己的標準假定一個群體,然后在這個群體內尋找consumer insight,而這樣往往是無效的。

5. 迷信單一手段

單純的“形象包裝術”經常認為只要感動了消費者,用戶就會購買,過于迷信單一的手段。

所以我們看到大量的廣告文案,都倡導“主打感情牌”“產生共鳴感”,不論是回憶起戀人之間的點點滴滴,還是遠在異鄉的兒子表現對爸媽的思念,還是老婆支持丈夫的夢想……

體現在各種slogan上,就充斥著:讓愛發生,讓溫馨永遠相伴,為夢想而生,心無間愛無限,不跟隨、做自己等各種感動表達。

但是實際上,“感動”“打動”并不是產生購買的必要條件,更不是一個slogan一定要解決的問題。

為什么?

眾多關于廣告的研究發現:在享樂品、用戶思考程度低以及產品代表某種關系時,情感類廣告會產生較好的勸服效果。

比如蒂芙尼的鉆戒,代表了關系,也是享樂品,打情感感動的訴求,非常適合。

而強調功能的產品,用戶思考程度高而且與人際關系無關時,情感類廣告產生的效果非常差,遠遠不如理智訴求的廣告。

比如“給房間配把鎖”“更多人選擇的家用鎖品牌”這類信息,遠遠比“愛家人,就要守護她”有效得多。

實際上,到底是否應該打感動牌,是在確定了品牌定位后,根據相對復雜的篩選條件最終進行選擇的結果,而不是拿到一個新產品,立馬就要開始構思怎么感動消費者。

并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需要被感動。

結語

我相信即使說到現在,大部分人仍然會更喜歡“不跟隨,做自己”“多點關心,多點海鮮”這種定位。實際上,我也是,因為這些話本身就像歌詞那樣討人喜歡。

但這完全不妨礙這些定位導致一個品牌的滅亡,也完全不妨礙你喜歡那個旅行社的文案,最終卻還是在去哪兒上選了另一家,因為市場規律就是這么現實,它不以你的個人喜好為轉移。

品牌策略的目的,并不是想辦法提升品牌形象從而感動更多消費者,而是針對競爭對手確定有利位置,并且把這個定位準確傳達給潛在顧客。

篇(4)

我們對目前全球零售業的主要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針對概念店和創新零售開展過一項研究,發現世界不同地區具有差異同時又互補的零售趨勢;

美國,正在興起以下4種零售模式:

“超級零售商”。如沃爾瑪以低價策略和齊全的產品種類來控制市場的模式:

“一站式”。解決方案商店像家得寶(Home Deport)擁有家庭裝潢所需的所有產品,他們通過規模,產品種類,價格和服務向各種需求提供類別齊全的解決方案,小型專業店將被取而代之;

“生活方式”店。像Urban Outfitters,不但為他們的消費者提品,也提供如何生活的概念和創意;

網上門店。像Amazon通過電子商務通路來滿足現代消費者的各種需求。

在日本,零售商正漸漸擔負起廠商的職能:從事服裝或消費品銷售的各種零售商正在重新設計他們的價值鏈以達到整合生產環節的目的。如Muji(無印良品),Uniqlo(優衣庫),Askul和Otsuka Kaqu等日本專業的服裝自有品牌零售商們;反之亦然,歐洲廠商正逐漸轉變為零售商,例如Zara、Bata、Conforama這樣的制造商,目前都擁有廣泛的品牌認知度,這些都是制造商向價值鏈下游延伸的結果。

中國的“混合型”模式

中國屬于“混合型”模式,中國經濟目前正以經濟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著結構性的變化,進行中的現代化進程和西方成熟經濟體系下逐步進化的模式有著明顯的差異。正因如此,在中國先進的創新概念,技術解決方案,工作習慣和傳統的各種模式將并存。

在零售業,我們認為這種“混合模式”,是由“西方”模式與中國現況融合的結果。百貨商店在中國出現已久,第一家(哈爾濱秋林公司)于1890年開業,之后,中國的零售模式在19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期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中國經濟令世人矚目地發展使其零售業在10年間經歷了激變式的增長。從1992到1997,百貨店的數量有近10倍的提高,銷售點從100個激增到1000個,并在1997~2000間又翻了一番。這樣的增長率使相應的專業零售管理技能無法按其自然的速度逐步提高。

基于這一狀況零售商避免擔負購買和再銷售的責任,并逐步演變成一種和世界其它地區不同的“托賣”模式,也就是商店不需要為商品承擔責任,廠商將為其在商店里擁有的銷售面積支付一定的費用,并上交以銷售額為基數的提成。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零售商正逐步變成以出租商業區域為業務的地產商。

巨大的渠道權和高額的入場費使廠商不得不采取一些應對措施,成功的品牌廠商(像海爾等),開始嘗試通過開設自營或加盟連鎖店發展自有零售渠道,或者對新百貨店和購物中心的終端進行直接管控,目前看來這種方式發展頗快。

以上情況的綜合結果是,在短期內零售業形成了跳躍性的模式,廠商正在轉變成零售商,零售商則將演變成地產商,總之,中國的分銷模式正在經歷著激烈的變化,并有著這樣一些主要的趨勢:

超級賣場發展和賣場集中化;

全球超級零售商的進入和發展(例如:家樂福,沃爾瑪和麥德龍);

本地和國際專業單品牌連鎖店的發展(例如:李寧);

超級購物中心的進一步發展如更新后的上海新世界是個擁有商店,影院,餐館和溜冰場的大型購物娛樂中心,將“一站式商店”的解決方案變成了“一站式商城”的商業模式;

新模式包括集中銷售奢侈品牌的高檔多品牌零售模式(如外灘3號的2樓);生活時尚零售店“逸飛之家”,在文化多元的新天地里,開始將其產品進行延伸,從服裝到家具甚至到禮品等等。

當制造商變成零售商

創新在零售市場上層出不窮,并改變著渠道模式;商業正通過對新概念的創造讓消費活動變得更有吸引力,通過對價值鏈不斷整合降低產品價格。這樣的變化使廠商創造并管理長期競爭力難度越來越大。

為了確保成功的增長方向,企業需要勇氣重審其戰略。即使不是所有的廠商都將變成零售商,他們也不得不從零售角度對企業戰略重新思考。有3種向零售發展的方式。

類型一:還沒有建立品牌策略的公司。這類公司總是被動的在生產與消費的關系中尋找競爭優勢;公司必須將自身變成領導品牌們價值鏈中的一個環節并和他們建立一種以服務質量為基礎,以通過終端產品贏得消費者為目標的伙伴關系。

類型二:有著品牌策略的公司。這些公司需要和零售商,尤其是和國際零售商建立伙伴關系。在零售終端上,品牌本身就是一種“服務”,零售商以這樣的“服務”來促進自身的商業發展。品牌為了在終端獲取貨架和展示位置,就必須有著優秀的業績表現:這意味著,除了生產角色,廠商需要更好的發展零售商所備有的管理和操作能力。

篇(5)

關鍵詞:來源國效應;品牌策略;營銷策略

中圖分類號:F71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4161(2007)03-0081-03

來源國效應(country of origin)指的是消費者如何看待出自一個特定國家的產品。至今已有大量有關來源國效應的理論及實證研究,并且大量的研究成果也證實了來源國效應在產品評價中存在顯著的效果。(Belkey and Nes 1982[1], Johanson, Douglas and Nonaka 1985)[2]。

1.來源國效應的相關研究

作為最早的系統性研究來源國效應是Schooler[3]于1965年在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上發表的論文。在文中他認為消費者對于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家形象,而這種不同的國家形象會影響消費者對于這個國家所生產產品的不同認知,而這種不同認知又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四十幾年來, 來源國效應的研究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見表1),雖然因為實驗設計或研究方法上的不同而導致一些結果上的差異,但大部分的研究都認為消費者對不同的國家有顯著不同的印象,同時對來自不同國家的產品,其評價也有顯著的差異,這顯示產品的來源國可能會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念和態度,進而影響購買意愿。

在早期對于來源國效應的大部分研究文獻中,只是把來源國當作一個單一的線索,然而隨著國際分工趨勢的產生,人們發現很多產品,它們產品所屬的公司或品牌所在的國家與產品制造或組裝的國家并不一致。但隨著80年代經濟全球化的進展,一個產品的設計、裝配、零部件生產以及品牌擁有者往往分屬不同國家。這樣的產品都有兩個不同的來源國,叫做混合來源國。對于混合來源國效應的研究,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視。Han(1988)[4]發現,對于不同組合的混合產品(外國制造外國品牌;美國制造外國品牌;外國制造美國品牌;美國制造美國品牌),制造來源國對產品評價的影響比品牌來源國的影響要大。

2.來源國效應的影響因素

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來源國效應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其他外在產品屬性、消費者的知識背景或經驗、產品屬性信息、產品類別以及消費者的民族差異(見圖1)。

2.1 來源國經濟與形象

自早期以單一線索到利用多元線索來探討來源國形象對消費者產品評價的影響,都發現消費者對低度開發國家(或低形象國家)所生產的產品評價低于高度開發國家(或高形象國家),(Chao 1998)[5],顯示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有所謂偏見階層現象(hierarchy of biases)的存在,即消費者對產品來源國的印象好壞和該國的經濟發展呈正向關系。這種因為國家經濟發展程度不同而影響消費者對某國印象,進而影響消費者對來自某國產品的評價的現象被稱為國家偏見現象,這種現象在人們對低度發達國家的態度上表現特別明顯。比如人們對墨西哥的產品印象就較差。

2.2 產品因素

每個產品都有不同構面的屬性,例如品牌、價格、外形、耐用性、功能性等。消費者對一個特定國家的產品的評估會因為產品類別與產品屬性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根據很多的研究,可以認為,來源國效應是否發生及其作用的大小應該視產品屬性信息是否存在、是否具有可診斷性、是否容易評價而定。Khanna(1986)[6]以韓國、印度、日本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這些國家廠商對其他兩國出口公司的定價、產品品質、推廣及售后服務等屬性的知覺是否受來源國印象的影響。結果顯示,來源國印象的確會影響以上產品屬性,例如,印度在價格上最具有競爭力,日本產品則被認為價格合理。產品評價方面,日本產品獲得的評價最高,韓國次之,印度則相對較低;而在推廣與售后服務屬性上,評價由高至低依次為日本、韓國、印度。

2.3 消費者的背景與產品涉入、熟悉程度

消費者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等個人因素會影響他們對來源國持有的信念與態度,進而造成消費者對一種產品的品質評估、知覺態度、購買意愿等方面的差異。Wall(1991)[7]選擇皮包、襯衫、電話為樣本衡量來源國效應,發現教育與年齡對產品的態度有明顯的差異,教育程度高的消費者不太愿意購買不發達國家制造的產品,而年齡大的消費者也較偏愛發達國家制造的產品。來源國是消費者評價產品的一種外在線索,從理論上說,如果消費者對產品了解很多,產品經驗豐富,那么利用來源國評價產品的可能性就越小。

涉入程度是指消費者對某一個產品購買決策的關注與重視的程度。高涉入的消費者會主動地收集有關信息,盡可能考慮各種購買決策;而低涉入的消費者則不會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去收集產品的相關信息,即對產品的關心程度較低。當消費者對產品涉入程度較高時,來源國印象對其評估產品的影響就會越小,因為此時消費者還有其他產品相關信息可以參考,例如品牌、價格、產品、功能等。反之,當消費者涉入程度低時,來源國效應顯著。但是當消費者對某國的產品不太熟悉時,來源國效應會比較明顯。

2.4 消費者的國家民族與文化差異

很多研究曾以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兩種文化上的差異來衡量來源國印象對消費者評估產品的影響。其研究結果顯示,隨著各國文化不同,在個人主義色彩濃厚的國家中(如美國),當本國產品品質相對于外國產品較差時,在自利的原則下消費者較傾向于選擇外國產品;而在集體主義色彩濃厚的國家中(如日本),不論其本國產品品質相對于外國產品優劣與否,基于群體利益,消費者較傾向于選擇本國產品。來源國效應通常是指消費者喜歡那些給他們好印象的國家的產品。但是 Hong 和 Yi(1992)[8]表明,來源國效應因被試的國籍不同而異。他們的研究發現,習慣于由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墨西哥制造的外國產品的美國消費者,不會賦予這些產品負面的形象,而不習慣于這種產品的韓國消費者,會根據對來源國的刻板印象評價產品。

3.來源國效應產生的內在因素

對于消費者來說,在他們使用大部分產品和服務之前,他們是無法評估這些產品和服務的品質的,即使是很多使用過的產品和服務,由于產品和服務的日益復雜性和其他原因也很難保證他們質量的一致性,所以可以說品質的不確定性是產品和服務的一種普遍及重要的特征。正是因為這種品質的不確定性,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下,傾向于利用國家形象來推論未知產品的質量。

Han(1989)[9]認為來源國效應是由“暈輪效應”形成的,即消費者持有的信念是因為某個來源國印象,進而推論到該國生產的產品的整體印象與態度。但當消費者對產品熟悉之后,來源國效應不再明顯。因為,此時來源國印象匯總了消費者對該國產品屬性的信念,并會直接影響到其對產品之態度,即所謂的“匯總效應”。其作用過程是,國家形象影響消費者的產品屬性評價(信念),進而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態度,即:國家形象(country image)信念(belief)態度(attitude) (見圖2)。

4.來源國效應對我國企業品牌建設的啟示

來源國效應是品牌化決策的重要考察因素之一。來源國形象是地主國顧客/消費者對來源國(母國)之國家與產品形象,會影響其對該國產品營銷方案的接受度,因而影響企業在地主國營銷時之營銷策略。

4.1 來源國形象愈佳(差)者,廠商應自創品牌,國外市場對整體外國產品與特定來源國一般產品和特定產品的態度,會影響國際企業的國際營銷標準化決策。若母國的來源國形象相對優于地主國時,可以采取自創品牌策略,不必修正品牌策略,產品修正也可能較少; 反之,若來源國形象較差,就短期而言,即應采行OEM策略(產品修正可能較多)。因此來源國形象較佳時,由于消費者對該國產品/品牌之接受度較高,廠商較會以自創品牌營銷,OBM比例會較高;反之,當來源國形象較差時,廠商即較會接受OEM/ODM方式,以顧客品牌營銷,因此廠商之OBM比例較低。

4.2 來源國形象較佳(差)者,若廠商自創品牌營業額比例愈高(低),其國際營銷績效愈佳。來源國形象佳者,透過示范效果,該國廠商之營銷方案(包括品牌名稱)通常較易為地主國顧客/消費者接受,因而可以采自創品牌策略,亦即較高之OBM比例,透過全球形象一致之優勢,獲得較佳績效。反之來源國形象差者。即可透過非自有品牌之OEM/ODM策略。亦即較低之OBM比例。經由產地來源國(country of made in)與品牌來源國(country of brand)不同之來源國效應分割(partitioning)現象,降低或移除不良來源國形象之影響,而獲得個別企業之較佳績效。

4.3 由于產品評價與產品來源國的經濟發展存在正相關,當來源國形象愈好,地主國對于來源國產品的評價愈高,而這種情形應該會鼓勵廠商進行自創品牌策略。當市場是屬于較高(低)經濟發展程度,配合選擇高(低)價格定位策略,并采用高(低)產品品質策略,優(差)產品服務策略,高(低)創新程度產品策略,其自創品牌績效較佳,由此可見,營銷策略愈能與經濟發展程度配合對自創國際品牌績效會愈高。

4.4 不少學者的研究發現――品牌形象和來源國形象沒有交互作用,亦即好的品牌到低形象的國家生產,并無法扭轉消費者對低形象生產國家所生產的產品的負面印象(Wall, Liefeld and Hoslop 1991)[8],所以會形成消費者更重視生產組裝國(即made in ××國)的信息。尤其在全球化營銷的情況下,不同品牌的產品競爭于各國市場,在消費者對品牌不熟悉的情況下,便會由來源國的刻板印象來判定產品的品質,來源國形象將針對生產組裝地(即made in××國)加以形成,因此營銷的策略要進行相應改變。

參考文獻:

[1] Bilkey, W.J. and E. Nes (1982), “Country-of-origin effects on product evalua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3(1), 89-99.

[2] Johansson J K, Douglas S P, Nonaka I.(1985),Assessing the impact of country of origin on product evaluations:A new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2(4),388-396.

[3]Schooler R D.(1965), Product bias in central American common market,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11),394-397.

[4] Han and Vern Terpsta(1988), Country-of-Origin effects for Uni-National and Bi-National produc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2):235-56.

[5] Chao P.,(1998),Impact of country-of-origin dimensions on product quality and design quality perceptions,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42(1),1-6.

[6] Khanna, Sri Ram.\[1986\], “Asian Companies and the Country Stereotype Paradox: An Empirical Study.”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Summer 1986,29-38.

[7] Wall,M, Hofstra, G., and Liefeld, J.(1991) Impact of Country-of-Origin Cues on Consumer Judgments in Multi-cue Situation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2), 105-113.

[8] Hong,S-T, and Yi,Y.(1992) A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of Country-of-Origin Effects on Product Evalu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 4(4),49-71.

[9] Han C M.(1989), Country images: Halo oh summary construct?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6,(2): 235-256.

篇(6)

首先,培養護士的經營意識和自我推廣的理念。通過學習“護理營銷的應用”[8],進行禮儀“星級服務”[11]的培訓,全面提高護士的自身素質、外在形象,讓患者在醫院得到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其次,采用人本管理理念進行隊伍管理[12]。關心、愛護、尊重、理解護士,充分營造和諧、融洽的氣氛,使護士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達到增強凝聚力的目的。最后,創造新型醫院營銷文化氛圍[13]。培育和建設醫院護理文化,創建“人人參與營銷、個個積極營銷”的新型醫院營銷文化氛圍。將營銷理念貫徹到醫院護理管理的全過程以及各科室和全體員工,使市場營銷理念成為全院護士的共識,培育全員營銷意識,并轉化為每位護士的自覺行動。

互動護理營銷互動護理營銷即護士向患者提供服務的技能護理服務,營銷核心問題是護理質量。具體策略包括:①質量管理策略:科室成立質量控制組,由護士長及護理骨干擔任組長,定期召開會議,提出現存的護理問題,出現差錯事故苗頭、隱患及時分析原因,制訂改進方案及具體措施,定期對效果進行評價,持續改進[14]。②人才營銷策略:以戰略的眼光培養人,以終身的培訓塑造人,以優秀的文化武裝人。不斷加強護士的護理基礎知識、專科理論知識的學習,并根據學習筆記進行理論考核。定期組織護理查房、急救演練、教學查房等,以提高護士的業務水平及綜合技能,用更高的水平服務于患者[15]。③護患溝通的營銷策略:在書面了解患者體征的同時,還要與患者當面交流[16]。責任護士每天深入病房,針對不同的治療、用藥心理問題與患者進行溝通,全面了解患者現存的與潛在的需求,及時解答患者的疑難問題,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每月召開工休座談會,廣泛征求患者對護理服務、飲食、環境、衛生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節假日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穩定其情緒,并組織一些娛樂活動,進而加深護患間了解,增進護患感情,以取得更加滿意的護理效果[17]。

完善溝通技術,促進團隊整體素質的提高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多進行換位思考,經常與患者溝通。建立護患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幫助的和諧關系[3]。積極與患者溝通,更注意溝通技巧,力求以真誠關心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和認同;有針對性地給予健康教育,不僅讓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治療,還可以獲得相應的健康知識,進而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通過與患者交流獲得信息以及從患者滿意度調查表中分析有待改進的細節[18],予以落實。提高團隊整體素質,以更高的水平服務于患者。落實護理品牌策略,提升護理服務窗口形象通過改進服務流程,深化服務內涵,貫徹“超值服務、特色服務、延伸服務”策略,規范護理服務行為:普通話上崗、文明禮貌用語、微笑站立服務、首問負責制、綠色通道、合理規范收取費用并提供費用明細清單等,實現護理品牌策略的落實。采用多途徑宣傳科室,提高知名度[11],在患者心中形成一種信任傾向,從而增加就醫“回頭率”。據市場營銷調查研究,吸引一個新顧客的成本是挽留一個老顧客成本的6倍[12]。通過患者現身說法,形成良好“口碑”,進而吸引大量的新患者就診。而“口碑”這種“免費的廣告”往往具有事半功倍、長遠穩定的效果,對樹立醫院窗口形象,擴大社會影響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19]。

實現護理質量質的飛躍[3]。有效的護理營銷策略是將對患者的外部護理營銷、對護士的內部護理營銷及護士與患者之間的互動護理營銷有機結合并靈活運用,好的技術、好的服務、好的推廣策略,才能使醫院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這就是護理工作中應用營銷理論的最終目的。醫院借助營銷隊伍,將使醫院在新的歷史時期更富有創新的思想和活力。正確認識并把握護理服務的產品性這一特點,并將其營銷應用于護理管理中,不僅對營銷醫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對促進社會轉型時期護理事業的轉變具有深遠的社會價值。

作者:吳建平 郭云萍

篇(7)

1、網站品牌化

品牌價值受到互聯網的猛烈沖擊,這讓很多傳統企業品牌感受創新改變的重要性。品牌策略的創新改變應該從哪里開始呢?一個品牌在互聯網時代應該如何與消費者接觸呢?

互聯網時代,企業正在用哪些形式與消費者互動呢?短信、電話語音、微博、博客、BBS、貼吧、水軍…別忘了,這些都是別人的平臺,利用這些渠道本身已經降低了企業自身的品牌價值。

豪無疑問,商易通認為打造一個集視覺創意、資訊、互動、工具于一體的企業品牌網站將是未來趨勢,品牌網站將成為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最重要的接觸平臺。

2、網站營銷化

搜索營銷是互聯網時代市場營銷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它打破一切新奇的、概念式的互聯網營銷理念,因為他們都建立在有效的搜索營銷的基礎上。

商易通深刻的認識到搜索營銷又是以內容收錄、網站排名、有效點擊、在線邏輯、效果分析為一體的系統工程,企業實施搜索營銷戰略,必然建立在網站具有強大的營銷功能的基礎上來實現,以實現對品牌、銷售的搜索營銷雙贏戰略。

3、加強客戶服務

目前市場競爭的激烈性導致產品的差異迅速縮小,從而售前、售中、售后服務的個性化日益突出,各大企業都在著力加強這方面的宣傳力度。網站是一個交互性極強、反應迅速的媒體,通過網站搜集消費者的信息及反饋,有助于加強客戶服務的質量,從而為企業贏得更多的客戶,創造更好的效益。

4、展示產品及技術優勢

在目前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除非一個大型公司具有技術壟斷或產品生產優勢,一般的中、小型企業很難挖掘這方面的優勢,不要緊,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他的開放性和跨地域性,開放性決定了互諒網信息的共享,這一特點為中小企業贏得了與大企業相抗衡的可能性:通過互聯網的信息資源共享,中小企業可以獲得對現代企業至關重要而又以常規方式無力收集的市場信息;跨地域性使企業營銷突破了傳統市場的地域限制,企業的収展方向和市場規模,因此,“互聯網使中小企業得以與大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競技”。

5、提高工作、提高效率

Internet是與顧客溝通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產品展示的重要渠道。通過Internet可以從各方面介紹被推銷的產品。測試產品市場

1 / 2

反應,并得到即時的反饋。在商業活動中一張照片可以勝過千言萬語,可以通過企業、產品、工程圖品及聲音、視頻等多媒體信息來服務客戶。

6、增進與客戶的溝通

客戶對公司產品及服務的意見、建議,通過網站您可以及時得到并迅速反應,然后通過網站或線下反饋給客戶。

第二部分:包包網網站設計方案

1、 欄目布置

2、 功能模塊圖

第三部分:網站推廣方案

1、 推廣平臺

主要針對BAIDU自然排名及百度地圖進行指定關鍵詞排名優化。

2、 相關關鍵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师露双奶头无遮挡挤奶视频| 玩弄japan白嫩少妇hd| 久久99久国产麻精品66| 五月综合激情婷婷六月|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8色在线 | 日韩| a级毛片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a级毛片|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人妻少妇伦在线无码专区视频| 国产一卡2卡3卡4卡网站免费| 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2021| 久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电影天堂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v| 亚洲国产婷婷香蕉久久久久久 | 性少妇mdms丰满hdfilm| 亚洲美女图片| 大地资源免费更新在线视频下载| 欧美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 成熟丰满熟妇xxxxx丰满|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另类|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久久www免费人成一看片|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看曰本女人大战黑人视频| 欧美成人秋霞久久aa片| 成 人 a v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 无码区国产区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少妇被猛得白浆直流草莓视频|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综合|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国精品人妻无码一区免费视频电影|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