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七篇)

時間:2022-11-14 12:44: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1)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大批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任。但由于高職院校組建相對較晚,在辦學條件、生源素質、社會形象、大學生的發展設計等諸多方面與普通高校有相當差距,并對高職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立足高職院校之際,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構建有針對性的教育模式,就顯得日益重要。本文根據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實踐,借鑒國內外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針對高職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提出構建“以高職生主動自助為主體,全員參與、全程受訓、全方位滲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文簡稱“一自三全”模式)。

一、“一自三全”模式的內涵“模式”

是某種事物的標準形式或使人可以照著做的標準樣式。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教育對象身心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學的方法和手段,通過施加積極影響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實現學生身心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在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院校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以什么模式來開展呢?我們認為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當遵循人本主義思想,全過程、全方位地關注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地相信學生,大力提倡學生自助,給學生潛能的發揮創造條件。依靠咨詢員、輔導員和科任教師三支隊伍,構建以高職生主動自助為主體,教育者全員參與、大學生全程受訓、教育因素全方位滲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1.突出高職生主體地位,倡導大學生主動自助。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本。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在教育對象作為主體積極參與其中,并力求實現自身素質優化的基礎上,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實現。對于高職院校來講,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多措并舉,積極推進大學生自我教育主體地位的落實。教育者應通過課堂教學、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啟發和引導大學生加強心理素質訓練,并學會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消除負性情緒的心理困惑,不斷提高自我生存、自我調控、自我激勵、自我發展和自我認知能力,促進心理健康的自覺意識不斷得到增強。從而把“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的外在教育要求內化為大學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覺行動。2.強化全員育人觀念,確保教育者全員參與。被教育者的成才依賴于教育者集體的共同作用,對于大學生的成長而言,離不開高校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同樣,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單單是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任務,也不僅僅是心理咨詢人員和輔導員的應盡職責。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需要在大教育觀的指導下,把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學校教育教學、行政管理以及后勤服務的各個環節,突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全體教育人員共同參與,積極營造健康、和諧的氛圍,共同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3.從入學到畢業,做到大學生全程受訓。提倡高職生自助,并非對其放手不管。在開展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注重教育的系統性、階段性、連續性。一方面對高職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階段性。對大學新生要進行以側重新生活適應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訓練,大二的學生應側重人際交往、自我設計、戀愛與婚姻心理的訓練,大三學生要側重就業、擇業心理的訓練。另一方面,對高職生進行的生活適應、人際交往、自我設計、戀愛與婚姻心理、就業擇業心理的訓練要貫穿于高職生大學教育的各個階段,相互之間構成一個有機的系統。4.樹立大教育觀,實現教育因素全方位滲透。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從全局出發,加大工作機制建設和軟硬件投入,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方位系統推進。一是建立家校互動機制,通過輔導員與家長的定期聯系,發揮家庭、社會和學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因素,為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二是既注重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還要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載體的教育功能,將心理保健意識滲透其中;三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將心理健康的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結合起來。既要扎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還要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利用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滲透性。

二、“一自三全”模式的基礎條件

鑒于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現狀,“一自三全”模式的實施,需要具備如下基礎條件:一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由分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或副校長擔任組長。下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輔導室等相應機構;二是建立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人員隊伍。選派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的教師從事心理咨詢與教育工作,并通過參加培訓、學術交流和研討會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業務能力;三是保證必要的經費投091周刊入。要根據有關文件精神,依據學生人數、專業、年級、性別構成比例、工作開展情況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項經費;四是保證固定、夠用、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辦公場地,并配備電腦、打印機、電話等必要辦公設備,購置相應的測試軟件。

三、“一自三全”模式的實施

1.端正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高等職業教育應該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心理素質屬于核心素質,是否達標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但在高職教育教學工作中,人們往往過于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和訓練,一定程度上忽視或忽略了心理素質的優化培養。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先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心理健康、有道德的人,要將心理素質與道德素質的培養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同時,加強學生操作技能培養,增強學生自信,在將來能夠以健康的心態參與職業競爭。2.確保高職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正面教育,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立足大學生的身心實際,具有針對性,突出大學生的參與性。如拓展訓練、心理運動會、心理劇展演等心理類社團活動;二是組建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與互助小組,挑選熱情開朗、具有助人意識的大學生進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礎知識培訓,擔任小組組長。定期組織小組同學開展心理素質訓練活動,并及時關注問題學生的情緒動向,如心理委員選聘與培訓等;三是做好特殊群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針對經濟貧困、學業困難、擇業受挫等特殊學生群體,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自信、自強、自立。3.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基礎作用。一是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篩查工作,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做到有針對性的動態監控;二是發揮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心理保健意識;三是適時舉辦各種形式的講座和報告,立足學生心理實際,幫助其解疑釋惑;四是創設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心理環境,做到校園環境優美、教風學風優良,對大學生心理實現潛移默化的保健作用;五是通過建立心理衛生三級保健網,形成由“心理委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業醫療機構”組成的心理危機監測、評估、預防和快速反應制度和運行機制。4.發揮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輔導員的主導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輔導員的崗位職責決定了他們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一是在關注對象群體方面,要不斷優化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輔導員心理素質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同時,還要積極做好學校教職員工群體的心理保健工作;二是在關注的方法內容方面,要做到善于觀察,精于溝通,通過多種渠道獲得有關學生思想與心理狀態的信息;三是在家校合作方面,應注意與家長的聯系溝通,為家長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發揮作用創造條件,共同關心學生的心理保健。

作者:蘇坦 單位:鶴壁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陶愛榮.《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0年第4期.

篇(2)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C35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依賴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了解大學生心理狀況,剖析促成心理疾病的原因,科學有效的引領大學生遠離心理疾病,及時以正確的方式幫助大學生排除心理障礙,走出心理陰影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責任。現如今,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由經濟壓力、人際關系壓力、學業壓力、就業壓力,以及情感問題帶來的壓力等方面的因素錯綜復雜的交織而形成。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1、心理健康的定義及衡量標準

心理健康是指人內心的一種安定、適應的狀態。這種狀態來源于人對內部環境的安定感和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即在任何障礙和困難面前,都能以適當的方式去適應和接受,使內心感到安定而不產生心理失衡。心理健康具有相對性,因此,衡量心里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從普遍意義上來說,衡量心理是否健康具有以下原則:一是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通常情況下,正常的心理活動其心理和環境具有統一性,即心理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與其所處的客觀環境相一致。二是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正常情況下個體的心理活動與其行為相互協調相互影響,具有統一性。三是人格的穩定性。個體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隨著生活經歷的不同會形成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征,而人格的穩定性即是對個體長期以來形成的獨特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

2、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狀況

大學是知識青年成才的關鍵時期,是知識青年自身發展具有突破性的黃金時段。因此,對大學生的教育更須倍加謹慎,使其向優良方向學習發展。而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前提條件,是大學生吸收知識和提升能力的保證。健康的心理教育能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成就自我。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廣泛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由于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歷史不長,經驗不足,尚存在諸多問題,也面臨種種困境,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調研范圍不夠廣泛、分析不夠具體深入、教育師資力量的匱乏,教學方法不完善等等。針對這一系列問題,相關研究人員積極尋找對策,制定出比較完備的解決方案,從教材、師生關系、教學方案、課程安排等方面一一著手,并對未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做了進一步的展望。但是否能有效實施,還有待考證。

3、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應采取的對策

3.1、高校應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

心理素質由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組成,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個體對經歷和知識的選擇與內化,滲透到個體的人格特征中,實現心理的發展和成熟。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的過程,而綜合素質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取決于其心理素質,因此高校應該高度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從師資力量、教育方案兩方面出發,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改革。首先從心理健康教育的兼職教師自身培養入手,對兼職教師做專業性、系統性的培訓,使其系統地了解心理問題的相關原理,全面地掌握科學的心理疏導,心理治療的方法,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效。其次需要對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做適當調整,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多樣性,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課程中調整心態,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高效落實。

3.2、以活動為載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普遍存在社會閱歷淺、經驗少、適應能力差等問題,而社會實踐對鍛煉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保持身心健康都有著重要作用。學校可通過組織假期“三下鄉”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等系列活動,豐富大學生的生活體驗,增加他們的社會閱歷,提高其挫折承受力和社會適應力。在開展活動時,及時關注學生細微的心理變化并給予指導,提供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還可以班團活動為載體,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如:圍繞人際關系、班級凝聚力、學習動機、自我探索、職業生涯規劃等主題來開展團體心理輔導。

3.3、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組織

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可自行組織心理健康教育社團,幫助更多大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也為大學生和輔導老師交流溝通搭建了便捷的平臺。社團可組織開展相關活動,鼓勵更多大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活動中來,還可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4.3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人的心理活動大多都是由身邊的環境影響形成的,如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校園環境等,都會對人的心理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學校可通過創造優美的學習環境,緩解大學生學習壓力。學校應相應黨的號召,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對大學生的學校生活多多關懷,滿足學生健康合理的需求,為大學生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引導大學生樂觀積極向上,避免負面影響對大學生心理造成危害。

3.4、突出“溝通平臺”的多元性,信息傳遞方式朋輩化

朋輩傳遞符合溝通的理解同一性和接收連續性原理,是信息溝通的最有效方式;朋輩溝通是滲透心理健康知識、化解心理障礙的最快捷辦法。重視挖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朋輩資源,打造多元溝通平臺,可以引導校園群體心理良性發展,促進學生個體心理健康,使溝通渠道貼心、溫馨、無隔閡。1.打造第二課堂為團體輔導平臺。心理健康教育辦定期組織團體輔導活動,每月有一個固定開展心理講座和團體心理輔導的時間。心理健康教育辦負責計劃和組織舉辦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團體活動,統籌學生組織結合各系專業特色,每月至少舉辦一次心理講座、心理健康主題班會或者是其他有關心理健康的團體活動。學生自主參與,形式活潑,正能量得以傳遞,學生群體關注點得以收集。

打造“陽光使者”熱線為心理互助平臺。心理健康教育辦每年定期從學生中篩選兩批“陽光使者”,為朋輩心理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辦根據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工作性質和特點,分別就熱線電話接聽、咨訪關系建立、常用咨詢技術解析等八方面擬定培訓計劃,對“陽光使者”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接受培訓的“陽光使者”掌握基本的心理輔導相關知識,具備為同學們提供初步心理輔導的能力后,以老帶新的方式為同學提供談心服務,及時解疑釋惑,化解矛盾。這一平臺的建立,學院得以及時發現和排除個別學生心理隱患,及時解決在教學和管理上出現的學生群體聚焦的問題。

打造心理健康社團為健康常識推廣普及平臺。依托團委組建以班級心理委員為主要成員的“心理俱樂部”或“心理會社”等學生心理健康社團,以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助人自助能力為宗旨,及時發現有心理危機的同學并推介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預防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學生心理健康社團負責組織開展心理文化專題活動,如每兩周播放一次心理電影,不定期制作心理書簽、宣傳板報等心理健康宣傳工作;組織校園心理健康調查活動;在心理健康教育辦的指導下,每學期開展若干次團體輔導活動。

4、結語

當今社會在充滿機遇的同時也充滿著挑戰,對當代大學生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個人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學這一成長成才的重要時期,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全面提高人才質量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和重大責任。這不僅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社會和家庭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共同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生活環境,共同培養出能夠肩負起社會責任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姚本先,陸璐.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心理科學,2007,02:485-488.

[2]華杰.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

篇(3)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心理問題事件頻發,逐漸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了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探討了思想政治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思想政治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90后甚至95后大學生已經成為了高校學生主體,這一代學生成長于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信息高度發達的特殊時期,經濟社會的發展、多元化信息的沖擊、家庭過分保護、激烈的人才競爭等,對當代大學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和沖擊。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問題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大學生因心理問題引發的傷害事件不斷增多,這對當代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是以課堂的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以思想政治輔導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引導工作為基礎,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全面掌握和及時跟蹤、反饋;同時以學校或學院為單位開展心理健康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學校設置心理咨詢室針對個別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幫助和心理疏導。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制上看,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工作是最基礎、最廣泛的,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工作性質決定了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高校輔導員負責教育和管理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他們與學生的接觸時間最長,接觸范圍最全面,涉及內容最具體,輔導員通過與學生廣泛而密切的接觸,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問題、并對其進行鑒別和早期干預,成為了當前高校輔導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點[1]。其次,思想政治輔導員是學校開展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具體策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通過開展相關活動,例如舉辦心理講座、進行心理測試、建立心理檔案等,一方面可有效調節學生的情感和心理困惑,另一方面可全方位的了解學生成長與發展需要,及時發現問題學生[2]。再次,思想政治輔導員作為學校、家長、學生之間的重要紐帶,可以整合校內外資源,既可普及學生的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又可跟學校、家長溝通,及時引導和幫助有需要的學生,借助多方力量共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3,4]。

二、思想政治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不足

離開了家長的精心呵護,大學生需要有更強的獨立性和自制力,對于這種轉變的適應需要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引導和協調,但有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輔導員不夠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過半數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輔導員與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溝通較缺乏[5]。實際工作中,輔導員管理和協調著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的方方面面內容,工作繁忙而雜亂,而且更加注重傳統的黨團建設、學風建設等工作,相當一部分思想政治輔導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重視不足。在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以簡單說教為主,沒有深入了解學生心理狀態,沒有更豐富的專業處理措施,工作力度不夠,工作層次較淺,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二)知識欠缺

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是一支年輕的隊伍,一方面他們缺乏思想教育工作經驗,依靠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摸索,另一方面他們的專業知識結構不夠完善,大部分思想政治輔導員并未接受過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理論學習。盡管在他們工作之初,大部分學校安排有心理基礎知識的短期崗前培訓,但僅靠幾天授課、幾次講座的學習很難讓輔導員真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知識。因此,輔導員在對個別有心理問題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幫助時,大多數輔導員僅僅抱有開放、尊重、共情的態度,采取傾聽、以理說服、情感教育等方式,雖然有時也能起到適當的疏導、緩解作用,但實際效果有限[1]。

(三)角色沖突

在實際工作中,思想政治輔導員既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教育管理者,又是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的咨詢和輔導者,二者在工作性質和工作原則上都存在沖突。作為管理者,要求輔導員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致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并且在工作中以比較明確的規章制度為標準,有明確的價值取向,遵循公開性的管理教育原則;作為心理輔導者時,需要師生雙方相互配合,地位平等,心理輔導者需要尊重來訪者的個人選擇,不以自己的價值取向要求學生,遵循保密性原則。思想政治輔導員的雙重角色沖突增加了其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工作難度,也影響了其工作效果。

三、思想政治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

(一)端正態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新聞媒體時常報道大學生因心理問題發生輟學、自殺、自殘、他殺等極端事件,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與校園的穩定、教學秩序的維護、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有著密切聯系。思想政治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一線工作人員,首先應在思想上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發揮自己工作優勢,端正對待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態度,切實負起責任,關注大學生的心理狀態,使他們能健康成長[6]。

(二)完善知識儲備,提升自身素質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不具有心理咨詢的專業素質,所以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常感到工作難以推進,因此,不斷完善自身知識準備,提高專業素質成為了思想政治輔導員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必然選擇。輔導員可采取定期培訓、業務進修和專家講座相結合的方式,自主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知識,了解、掌握教育及心理規律,豐富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識水平,不斷提高發現學生心理問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在工作中順利、有效的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5,6]。

(三)協調角色,發揮優勢

盡管輔導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際工作中存在著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的角色沖突,但輔導員可利用自身的優勢,協調角色沖突,使二角色發揮“1+1>2”的效果。那么如何處理好兩種角色的沖突呢?一方面,輔導員作為教育管理工作者,學生對其有著天然的尊敬,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引導、勸說等對學生的心理影響較大;另一方面,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融入心理工作者的溝通原則,關心學生,與之共情,能更輕易的獲得學生的信任,這對進一步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外,具備心理學專業素質的輔導員在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能更好地把握學生心理狀態和心理需要。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可根據實際情況,將心理輔導與思想政治工作兩種角色結合起來,相互輔助,相互滲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積極運用心理學理論,在心理輔導時發揮輔導員優勢,這是輔導員發現和干預學生心理危機的基礎,也是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1]。

(四)開拓渠道,發揮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和心理問題的預防,而思想政治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開拓多種渠道來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學生的心理調整能力和適應力,積極發揮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的作用。首先,輔導員可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組織心理學教師為學生開設心理學講座或交流會,普及心理知識、使其掌握基本的心理調節和疏導的方法,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其次,輔導員可利用班會、例會等形式,如定期舉行與心理有關的主題班會、心理沙龍活動等,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貼近、了解學生內心,與學生達到心靈的溝通;再次,輔導員可通過多種網絡媒體工具,建立新型溝通平臺,主動占領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陣地,如公開專門的郵箱、微博、微信等平臺,讓同學們能夠方便快捷地向輔導員表達自己的心聲,這有助于輔導員隨時掌控學生的思想動態,敏銳的發現學生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隱患,同時有助于實現與學生的良性互動[5]。

四、結束語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代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思想政治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的一線力量,應當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探索有效的工作途徑,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實效性和創新性。

參考文獻:

[1]趙鵬,施永紅,于志超.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2):53-55.

[2]裴鑫,李波.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工作的著力點[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28):78-80.

[3]馮祥.淺談高校輔導員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技信息,2007(26):144.

[4]周雯.高校輔導員要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技信息,2007(34):163.

[5]樊瑞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輔導員工作中應用的創新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1):24-25.

篇(4)

1.重新定義心理問題,從源頭上緩解大學生對心理問題的恐懼

從古至今,傳統的文化思想意識均對心理問題有一個誤導,就是認為心理問題是一種疾病,甚至認為心理問題就是精神疾病,因此大多數人對心理問題都避而不談。所以當代大學生在面對心理問題時,也成了“隱君子”,不敢去吐露心聲,不敢去面對,久而久之,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最后以至于對大學生自身的身心以及家庭造成不良影響。鑒于此,我們有必要對心理問題做相關的良性教育,從源頭上去引導學生,讓學生乃至全社會知曉,心理問題沒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它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會遇到的情緒問題,只要進行適當的調節,疏導,是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不僅僅是高校校園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更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2.建立完善的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2.1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尋常課堂。現如今,很多高校已逐漸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嘗試的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然而事實上,不僅僅應該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才能傳播心理健康知識,更多的應該是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各個學科的課堂,打破學科界限,結合各個學科的特點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結合思想政治課堂的特點,清楚的認識到思想政治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再以此為基礎,深入挖掘在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之下的人的心理活動,從而引導學生培養良性的心理趨向。再例如,大學生語文課堂、歷史課堂,可以結合歷史與文化來注意疏導心理對于人的發展乃至社會走向的關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清自己的心理活動。2.2建立完善的大學生校園心理咨詢系統。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建立了專為在校大學生服務的心理咨詢室,以期為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做良性疏導。這是一項很大進步。然而這還遠遠不夠。鑒于傳統意義上人們對心理問題的誤解,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心理咨詢系統。在原有的心理咨詢室的基礎上,可以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網站,或以網絡服務為基礎建立網上咨詢室。一方面,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比較多,現今網絡通信也比較發達,所以利用好這一點可以很好的解決大學生不愿意親身去咨詢室咨詢的難題。另一方面,更好的保護了學生的個人隱私。2.3建立強大的校園心理健康互助體系。良好的社會支持和互助系統對維護人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學校要建立起立體的學生心理健康互助系統,幫助心理問題學生恢復健康,幫助學生提升心理素質。學校通過建立學生朋輩輔導小組,使學生彼此間開始關注自我心理健康,有效增強學生應對挫折、解決問題和適應生活環境的能力。朋輩心理互助以學生為中心,能提升學生自我反思意識,增強學生心理品質,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3.結束語

當代大學生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不僅僅關系著大學生自身的發展,也關系著社會的進步。因此我們需要從各個方面發動力量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當通過全民有意識的健康教育,對心理問題進行重新定義,從源頭上緩解心理問題的輿論壓力;其次,在校園內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從課堂、從校園生活、從校園心理咨詢室(網絡咨詢系統)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鞏固“心理問題不是病”這個概念的同時,更好的服務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吳新穎 單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袁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J].才智.2014(31)

篇(5)

大學具備開發學生身心潛能的各種條件。開發每個人的潛能,原本就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遺憾的是,當下無論是初等教育還是高等教育,沒有能很好地發揮這種作用。甚至有人說,從小學學習開始到大學畢業結束,都沒有能很好地發現自己真正的天賦,直到離開學校很多年后才從成功的事業中發現了自己的才能。中小學教育沒能很好地開發學生潛能,甚至遏制了學生的潛能,是因現有的中考、高考政策和學生評價體系所致,且這些政策和體系也不是短時間內所能徹底改變的。盡管教育行政機構正在大力推進教育改革,但是這些改革的推進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和問題。因此,期望中小學教育通過快速的改革來更好地促進學生潛能的發展是不太現實的,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相對于中小學教育而言,大學在學生培養方面存在較大的自,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教育培養的需要來設置和調整學生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模式、人才評價方式,及搭建各種學生鍛煉發展的平臺,為開發學生發展潛能創設良好的條件。因此,大學教育具備學生潛能開發的各種有利條件。

大學生的發展現狀對潛能開發提出了要求。近年來,各大學和教育行政機關采取了許多措施來提高大學生的培養質量。但隨著所謂“最難就業季”現象的出現,不少大學生專業理論與技能不夠扎實、社會交往能力不足等能力素質的欠缺問題暴露無遺。大學生不僅就業能力不足,創新創業能力更是欠缺。部分學生自上大學之后,沒把學習和發展當回事。在中國,能考上本科層次高校的大學生其智商毋庸置疑,為什么還會出現上述現象呢?這些現象的出現,可能與學生自身不夠努力有關,更多的與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師的教育管理理念等密切相關。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有些模式和理念確實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和潛能的開發,甚至阻抑學生的發展。比如,有些課程內容不能及時跟上現代社會發展的新趨勢;不少教師的課堂教學差強人意,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不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與學習特點,學生課堂學習的投入水平較低;實踐育人的理念沒能很充分的執行,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等等。所有的這些現象,嚴重阻抑了大學生潛能的挖掘和綜合素質的發展,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影響因素。所幸的是,這些現象已經引起教育行政部門、各學校及許多教育人士的關注和重視,正在想方設法地進行改革。因此,有效開發學生的潛能,也是大學生的發展現狀所要求的。

充分認識大學生潛能開發的重要性,積極思考并探尋有效開發大學生發展潛能的思路與策略,對于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有效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的成效。同時,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內涵和功能,促進大學教育質量的提升,促使大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為了有效實施對大學生的潛能開發,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澄清功能認識,準確定位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各級行政領導、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以及從業教師應澄清對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和功能的認識,明確意識到潛能開發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在一些專家和從業者的呼吁下,教育部已經修訂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并把潛能開發納入了新的綱要之中。從教育行政機構的角度,相關機構應盡快組織修訂大學生的指導綱要,把潛能開發目標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中,并引導各高校認真研究如何在現有的工作機制中有效開發大學生發展潛能。當然,開展此項工作也需要一定的時日和程序。從各個學校的角度來說,應該把潛能開發立即納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標,并盡快落實在具體的工作中。

整合各種師資力量,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功效。近年來,由于充分重視和快速發展,許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包括實踐工作的,也包括理論研究或經驗總結的。從專家的視角來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繁榮的背后,存在實效性的欠缺,大量的宣傳講座、普及性的心理健康課程等并不能讓學生滿意,沒有能達到期待的功效。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心理學背景的專業教師非常欠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輔導員擔任。盡管輔導員也接受過心理咨詢師的培訓,掌握了一定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能,但事實上離稱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還有一定的距離。無論是開展心理咨詢工作,還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授課,他們還不能很好地達到預期的工作成效。因此,高校應該進一步加大力度,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團隊,引進更多的、具有深厚理論背景和實踐能力的心理學專業碩士、博士進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心理學專家團隊的建設和充實,可以為深入開展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實效性,更好地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當然,要實現有效開發大學生潛能的目標,還必須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學生專業發展教育相結合。目前,大多數學校的這兩個方面的工作還沒有充分結合,基本上還屬兩個系統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學工系統的輔導員等完成,而輔導員對大學生的專業教育與發展不一定熟悉;專業發展教育一般由專業教師開展,而專業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一定了解。因此,各高校應整合教育師資力量,形成一支綜合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這支隊伍應由心理學專家團隊、各個專業的專業教師團隊、輔導員等共同組成。心理學專家團隊統領整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規工作,由各個專業學科的專業教師團隊和輔導員共同做好學生的發展教育與潛能開發的具體工作。當然,要對專業教師團隊和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操作技能的培訓,讓專業教師和輔導員在充分把握學生心理與特點、充分運用心理學原理的情況下,更好地引導大學生有效認知自己與專業特點、了解本專業發展的途徑與學習方法,以便更有效的學習、鍛煉和發展。

篇(6)

一、“90后”大學生主要心理問題表現

(一)難以適應大學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每年的大學新生來自全國各地,生活環境、家庭背景、教育情況、成長經歷、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不盡相同。特別是“90后”大學生普遍生活自理能力差,適應環境能力弱、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而當他們面臨學業、生活、感情等方面的挫折時,一些人就會顯得無所適從,進而對生活失去信心。

(二)學習狀態消極,對所學專業興趣不高。有一部分同學在高考填寫個人志愿時,沒有進行細致的了解,對所報考專業只停留在字面,沒有進行深層次的認知。進入大學后,學習的模式較高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些同學甚至放松了自我,學習懈怠,導致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不喜歡,缺乏學習興趣,因而照成情緒低落和煩躁,進而使一部分學生對大學期間的學習產生了厭煩和抵觸心理,成為影響“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壓力。

(三)處理人際交往問題困難。“90后”大學生出生在改革開放之后,且多為獨生子女,在相對優越的社會大環境中,他們往往是整個家庭的中心,在自己的家庭中往往“說一不二”,造成了他們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而大學校園里聚集了四面八方的學子,性格、背景、習慣各有不同,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可能以某一個人為中心,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困惑、問題和困難。“90后”大學生在人際交往問題上如果處理不好,就容易使人際關系緊張,造成“不合群”甚至被“邊緣化”,從而導致其心理壓力加大,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甚至抑郁。

(四)受情感問題困擾。大學生處在青年期,性發育成熟是他們的重要特征。況且“90后”大學生普遍早熟,特別對于一些在外求學的學生來說,精神上的空虛和寂寞,形成了他們對感情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異性的渴求。但由于經驗的缺乏和處理戀愛問題能力的不足,常使他們為感情問題困惑。有時,他們處在感情漩渦中面對一些情感的挫折而難以釋懷,容易導致心理問題。

(五)性格與情緒障礙。性格障礙是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與成長經歷有關,原因也比較復雜,個別“90后”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和困惑,主要表現在自卑、怯懦、依賴、猜疑、偏激、敵對、孤僻和抑郁等,非常值得關注和重視。

二、“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策略和教育方法

(一)正確對待“90后”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問題。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過多地去批評和指責“90后”大學生種種我們看不慣的行為和性格特點。我們應首先承認他們的個性特點,應該抱著平和的心態去對待他們的個性特征和行為表現,并適當地利用這些特點對他們采取因勢利導的教育方法和幫扶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高校應開展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高校應高度重視“90后”大學生心理問題,從不同側面及時準確地了解和掌握“90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做到心中有數,建立綜合檔案,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工作。要以預防為主,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讓學生接受全面的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咨詢,經常舉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咨詢活動,通過個別詢問、團體輔導、心理行為訓練、網絡咨詢、電話咨詢等形式,有的放矢地向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輔導。通過心理咨詢引導“90后”大學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質。

篇(7)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積極心理學簡介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專注于個人發展并研究積極的素質,如潛能和美德。積極心理學與傳統心理學相比,基本理論上存在一些差異。積極心理學側重于個人的積極素質和個人生活質量。然而,它并沒有完全否認對個人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和令人沮喪影響的重要性。具體而言,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積極的情緒體驗、社會組織體系、人格三個方面[1]。

2積極心理學的重要性

傳統心理學更關注有問題的學生,事實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是服務于學校的所有學生。有問題的學生只占學校人數的一小部分,而大多數普通學生需要心理指導。有些學生生活在安逸、閑散的生活中,有些學生不知道他們的生活動力是什么,也有部分學生每天過著非常積極和充實的生活。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在于引導這些學生愉快的做著積極有意義的事情,以便充分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2]。

3結合積極心理學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心理教育教學的相關內容是串聯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各學科間互相配合進步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提升整個教學規劃的重要基礎之一。現階段,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僅僅是因為學校教育質量的原因,同樣也是整個社會環境的影響,因此需要學生自身注意相應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時社會、學校和家庭要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環境,為學生搭建預防心理健康疾病發生的有效平臺。

3.1心理健康教育對象為所有學生

由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了群體心理咨詢與交互心理問題解決方法。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需要結合個人咨詢和小組咨詢,同時將咨詢到的相關問題進行分類總結,并作出相應的咨詢判斷,利用有效的信息化及網絡化將發現的問題進行有效分析,并將預防信息傳遞出去,這樣能夠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再遇到這樣的心理問題時可以對號入座。為了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個人交際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積極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3]。

3.2心理健康教育側重點為關注學生成長

以傳統評價為基礎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勢必避免不了積極面對和被動習慣的不利情況,對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是不利的,這也不利于普通學生的心理成長需求和健康的心理發展。針對當前形勢,要著力抓好少數學生關注的問題,關注全體學生的心理發展。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就是關注學生的成長,由于現階段,學生家長白天忙于工作,照顧孩子的事情基本涉及不到,更不用說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了,因此學校就成為整個教育教學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

3.3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是讓學生擁有幸福感,塑造大學生的積極心理

根據積極的心理學,主觀幸福指的是個人的生活觀和生活感,而幸福感的關鍵是個人的價值觀和目標是如何與外界和現實生活中的生活質量相協調的。近年來,隨著高校大學生招生規模的擴大,大學生數量增加,導致教育資源嚴重短缺和大學生找工作難,由于大學生的期望高,這種局面導致大學生實際與夢想的跨度過大,這是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突出方面。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努力培養學生的幸福感。

4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積極心理學基礎下的實踐

4.1培養積極心理的理念

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想法,并且要以發現和發展的愿景注意到學生的積極面。引導學生積極地看問題。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心理,培養積極的三觀。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相應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整個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及提升的關鍵環節,需要教師及相關的關注者拿出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同時要體會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規范化,進而提升整個教學內容的有效性[4]。

4.2提供積極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心理咨詢師應該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平等對待每個訪問者,相信每個大學生都有積極的心理素質,并與訪問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指導和探索大學生的積極素質,使大學生通過自身的心理能力處理當前的問題,樹立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個性特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av电影在线观看第一页|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公司 | 2018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被狂躁c到高潮视频| 亚洲变态另类天堂av手机版| 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人妻互换精品一区二区| 动漫av网站免费观看|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美女裸体18禁免费网站| 黑人巨大跨种族video|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 又粗又黑又大的吊av| 国产理论剧情大片在线播放| 久久66热人妻偷产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观看|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精品人妻久久影视| 国产96av在线播放视频|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新浪 | 吃奶摸下高潮60分钟免费视频| 日本乱子人伦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麻豆一区二区99久久久久|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先锋影音xfyy5566男人资源| 国产日韩精品suv|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播放|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激情航班h版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18禁网站app| 欧美成人家庭影院| 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