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文化功能論文

文化功能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9-28 09:11: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化功能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文化功能論文

篇(1)

對于“儀式”的定義,有人認為,由于儀式所涵蓋的現象實在太廣泛,所以很難得到一個令眾人信服的明確的解釋。在西方,現有文獻大都采取亞里士多德的定義方式,比如“儀式指人們在不運用技術程序,而求助于對神秘實務或神秘力量的信仰的場合時的規定性正是行為”、“儀式是一種由文化來構建的象征流。它由模式化的、有秩序的一連串詞語和行為構成,經常在多媒體中得以表述,其內容和安排表現出各種不同程度的正式化、模式化、集中和循環往復。”、“儀式是由社會來規范的、重復的象征行為”、“‘儀式’這個概念,指的是一系列多多少少都帶有不變性的正式的行為和語言的表演,其符碼并非完全由表演者們來設定”。〔1〕以上這些定義都帶有模糊和多義的特征。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把“儀式”和“慶典”、“禮儀”等互換使用,而且其概念和定義也沒有嚴格的區分。斯皮羅認為:“禮儀是儀式行為的最小的重要單位;慶典是由最小的配置禮儀構成的而具有意義的儀式整體”〔2〕從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儀式也越來越成為一個涵蓋一切的術語,有的學者甚至以為既然它包攬了一切內容就等于什么也沒說,這個詞已經沒有什么作用了;有的學者建議把傳統的慶典稱為“禮儀”,其它的叫做“儀式化”。荷蘭著名的儀式文化研究專家揚•斯諾克則堅持儀式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明確儀式內涵之前,他羅列出了有關儀式特征的若干詞條,例如:行為、實踐、表演,打破日常生活的節奏、隔離的、邊緣的、反結構的,重復的、穩定的、范本式的,宗教的、神圣的,象征的、有意義的,交往性的、文本化、非功利,結構化、模式化、秩序化等等。這些詞匯雖然不是全部,但還是包含了涉及儀式概念的大部分特征。在這里,揚•斯諾克首先明確了“儀式行為”的概念,他認為:“儀式行為是一種與日常行為有別的特殊行為方式。它的表演者同時也是觀眾。一般來說。所有的人類行為都可以成為儀式行為,包括語言行為。不過。絕大部分在傳統上得到維持的,都是正式的儀式行為。大部分儀式行為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地點舉行。和多數普通行為相比,它們大多數被美化過,經過結構化和規范化的處理。大部分儀式行為都基于一個文本的規定。對于參加者來說,多數儀式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目的性,而且帶有象征意義。”〔3〕揚•斯諾克還逐步明確了有關“禮儀”與“慶典”等詞語涵義的差異。他把類似“儀式”的行為指認為就是帶有和儀式行為相似性的普通行為;對禮儀的解釋為“對儀式行為中的一個不可除的組成部分的表演”;一個“慶典”就是“由多個或多個禮儀構成的系列,再從普通轉化為儀式和從儀式返回到普通過程中被共同地框架化了”。〔4〕綜合以上學者的思考,本文認為,儀式應該是對一個特殊的系列行為和慶典的規定和意義設計。而在監所工作和生活中所展現的儀式行為應該理解為,與監所工作生活相關的為表達監所目的所設計的一系列具有象征意義和行為范式的各種活動和禮儀模式。

二、儀式的功能

在整合儀式研究專家的觀點時發現,對儀式功能的指認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迪爾凱姆認為儀式功能在于維持共同體的生存前景,“重新加強社會成員個人從屬于社會集體的觀念,使人們保持信仰和信心。因此,儀式是一種手段,社會集體通過這一手段來定期地重新肯定自身”。〔5〕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則賦予儀式功能為集體的社會力量和道德力量的集中體現,在儀式身上聚合了組織和強化這種力量的手段,并且能生產和再生產這種道德力量。綜合泰勒、斯賓塞、弗雷澤、特納、列維•斯特勞斯、道格拉斯、涂爾干、佩爾尼奧拉、柯林斯等學者的研究,根據監所文化活動的特征與現實需求,總結出儀式的四大功能。

1.社會控制功能。一般來說,社會控制是指利用社會力量來維持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行,使人們遵守社會規范和社會準則。社會控制是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得以建立的基本力量。在古代中國,國家祭祀儀式象征著等級森嚴的權力內涵,各種社會力量和各階層的權力等級都在國家祭祀的宏大敘事中等到表達和整合。但隨著社會思想與行為模式的變遷,社會控制的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儀式的社會控制功能轉化為具有象征性的虛擬表演形式,這種表演活動內蘊著社會及社會團體對秩序維護的整體性吁求。雖然外在的強制性的現實權力等到弱化,但內在的控制功能依然存在,只不過儀式的社會控制功能有顯到隱,起著潛移默化的潛在性力量。對于這一點,德國學者辛格霍夫認為:“借助儀式,人們能夠克服社會存在的差異,建構社會秩序和共同的歸屬感。儀式使人們有可能在共同的行動中邂逅、相知并相互融合。”〔6〕在監所中,儀式的控制功能表現為監所文化活動所熔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儀式活動所設定的情景使被教育矯治者逐漸接收到它內蘊的集體意識和團結精神,從而達到提升教育矯治對象的社會秩序和共同的歸屬感。

2.文化傳承功能。儀式在社會發展與變遷中,其所保存的傳統文化含量和價值意義也在不斷地發生著更迭,表達模式和意義結構會隨著時代語境的嬗變而翻新遞變,但文化的繁衍深入不會隨之減弱,其發展功能通過教育的實現得到很好的表達。在無文字時代,儀式的象征性表演不僅負載著人們生存發展所必需的知識技能,更要擔負著呵護族群心靈歸屬的精神信仰和價值標桿。到現在的新技術時代,高度發展的科技與文化理念祛除了民族傳統儀式的神圣性,可以說,現代科技理性的祛魅行動弱化了儀式的文化傳承功能,“再也沒有什么神秘莫測、無法計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們可以通過計算掌握一切。而這就意味著為世界除魅。”〔7〕韋伯的擔憂正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神圣性對現代精神生活的重要意義,而恢復我們的敬畏意識,賦予儀式以神圣的傳統文化內涵,強調儀式的文化傳承與發展功能,這在監所文化的建構中也具有突出的價值。“儀式不僅表現的是對神圣物的尊敬,而且也建構了跟神圣物一樣的對象”〔8〕毋庸置疑,被教育矯治者正是失去了對秩序、責任、道德與法律認知和尊重,甚至失去了對法則、人生、生命神圣性的敬畏意識。對此,監所主體在如何重新恢復教育矯治對象的秩序認知能力和生存魅力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而儀式的文化傳承與發展功能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相比較而言,在對罪錯行為矯治教育方面,比起其他的管教行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感聚合功能。前面講過,儀式作為文化的載體,深蘊著傳統文化中濃厚的價值理念和情感內容。儀式作為一種象征符號不是直接表現為實際的文化內容,而是重在創設一種現場和情景,使儀式中的人在這種氛圍中激發強烈的情感和想象,從而產生心靈共鳴,進而實現精神上的洗禮和靈魂上的更生。“儀式旨在重構一種情景,而非再現一個事務。”〔9〕情景的設置需要借助象征的手段,儀式通過象征來達到與現實世界和社會生活的聯系,而“象征在情感層面發揮作用,它觸動我們的內心,理智并沒有參與其中”〔10〕事實上,情感除了喚醒人們的存在感和崇高感,還激發人們對社會秩序、倫理道德等精神歸屬感的認同。涂爾干認為:“儀式作為自發的、集體性的、規范的社會情感或是‘集體意識’,這兩者都是表達和重新喚醒了社會和諧及其道德的強制力。”〔11〕情感會產生道德的作用,這一點在西方學術界已經得到一致確認,因此哈里森說:“人類的集體情感實質上就是道德,也就是說,這種情感讓人類團結起來,我們已經看到,合唱隊舞蹈正是源于這種情感。”〔12〕情感與道德互化互生,情感是道德產生的基礎,道德是情感激發后的結果,二者統一融合,集中表達了儀式的結構功能。儀式的這種情感聚合功能為監所文化的矯治教育賦予了一套有效的模式方法,監所文化的儀式活動在喚起被教育矯治者內心情感的同時與道德建立起了深刻的聯系,反過來又為自身注入了情感與善的生氣和能量。

4.心理調節與整合功能。儀式具有一定心理調節的作用,儀式通過特別的空間設計,運用場景的模擬和象征,深挖語言的暗示功能,以期對客體進行有效的心理調節與觀念整合。現實生活中,儀式會及時出現在我們人生成長的關鍵時刻;比如成人儀式,加入某種組織的宣誓,結婚儀式、喪葬儀式等等,儀式的加入強調了某種生命節點的重要意義及發展前景。著名的儀式研究專家佩爾尼奧拉認為:“儀式、慶典和機構不但一點兒也沒有對生命的跡象和成長造成妨礙,相反卻是生命的存在條件。”〔13〕正是儀式獨特的話語范式和象征意義在我們的靈魂內部不斷維護與支撐著我們生存的勇氣和信念。“儀式就一直在幫助人們處理自己的感情和經驗”〔14〕,“儀式也是感性的糧食:靈魂、精神和整個人類存在的糧食。如果沒有儀式,生活將會是一團糟,沒有任何支撐,無聊之極。”〔15〕辛格霍夫也認為人類在儀式中獲得了人生的導向,生活的靈感和生氣不僅來自比如節日慶典等重大過渡性質的儀式,也來自生活中的小型儀式,它為我們賦予了靜謐的時刻。然而儀式必須為個人的心理留出空間,讓履行儀式的人慢慢地領會其意義,逐漸實現自我的心理調節。對于容易沖動和暴躁的犯人來說,儀式的心理治療和整合效果非常明顯。“人類在儀式的長期教養之下,逐漸學會抑制自己迫切的欲望沖動,在儀式對于實踐的模仿中得到滿足。”〔16〕這種模仿實際上與藝術聯系起來了,在監所生活中,文化項目包含各類藝術活動,比如戲劇、小品、寫作、演講、辯論等等,藝術的調節與整合作用在于一方面實現了對犯人生活時間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賦予了他們生存意義的心靈棲居。哈里森在認真研究了儀式與藝術的關系認為藝術來源于儀式,“藝術并非直接源于生活本身,而是源于人類群體對于生活需求和欲望的集體訴求活動,即所謂儀式。”〔17〕藝術利用儀式的設計而發揮效用,儀式通過藝術活動抵達終極的目的。因此說,監所文化中的各類藝術活動的規劃和設置應充分尊重儀式的范疇與規則,儀式在內容上也應該突出藝術的本質。其實,“藝術、科學和哲學,最終殊途同歸,都與世俗功利和個人物欲分道揚鑣,而科學家、哲學家也和藝術家一樣,最終都通過這種超然物外的態度,獲得了同樣的心靈的寧靜。”〔18〕

三、監所文化活動中的儀式類型或實施思路

目前,監獄和戒毒所在改造罪犯、矯治罪錯行為方面的工作得到了社會的積極肯定,但毋庸置疑,對人的罪錯行為的教育轉化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的工程,很難在短期內順利實現,這需要監所機關認真研究其中的教育矯治規律,制定出既符合矯治規律又符合人性發展的教育模式,使教育矯治對象在走出高墻、重新步入社會后能夠把監所內所接受的矯治行為自覺地延續下去,把被動矯治轉變成為自主性的自我控制、約束和教育的自律行動。對此,監所文化活動成為監所整個工作系統中的有機組成,它為以上目標的實現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不難看出,監所文化活動中儀式功能的強調,極大地激發出文化活動本身的現實效用和教育能量,因為在這里,儀式不是外在的獨立的文化現象,它既是監所文化活動得以展開的實體空間,又是其所抵達教育目標的精神導向。那么,監所文化中的儀式活動具體分為哪幾種類型?或者說是有哪些實施思路來完成其目標。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認識一下儀式的象征符號體系。儀式的符號形式體系基本上可分為語言符號系統、實體符號系統、行為符號系統和聲音符號系統等幾種符號傳達系統。通過以上的符號系統,可以表達出儀式規劃的幾種類型,儀式的符號象征系統能夠為監所文化活動的實施提供現實的理論依據。

1.語言儀式與儀式語言。很多儀式學家都已經關注到,語言本身也是一種儀式。語言儀式指的是一個人類群體的語言符碼,也就是經過統一規范后的日常用語。它包括口語、文字和以文本形式存在的象征與意義傳達符號。監所生活中的語言儀式表現為語言在監獄和戒毒所這種特定場合和情景下的帶有強制性和規范性的話語特征,也包括在具體活動中制定的話語準則。如被教育矯治者入監時就進行的話語儀式洗禮,活動中的規范用語,見到警官等管理者時的招呼語,場所內部張貼的標語等等,不管是口語還是宣傳用的文字,都應該充分挖掘語言的暗示功能,在嚴格的考量和推敲下凸現語言儀式的力量,這些語言文字需要伴隨著教育矯治對象從矯治開始到結束這整個過程。如果說語言儀式側重語言的規范性和儀式化色彩,那儀式語言則對儀式中語言的實踐過程,前者是靜態的制度化形式,后者是動態的功能強調和意義挖掘。這需要監所民警、監所管理者和教育實施者在舉行儀式活動時加強與被教育矯治者之間的語言互動和心靈交流,比如在舉行文藝晚會、頒獎典禮、外籍罪犯的禮拜活動、生日慶祝、指導罪犯排演節目、體育比賽等活動現場,管理者和教育實施者應該敏銳地捕捉教育時機,善于把握雙方語言交互碰撞所產生的儀式情景來發揮語言的滲透力量。當然,有時候和藹的表情,親切的問候或者一個善意的動作也會起到儀式語言的作用。不管怎樣,語言是最基本的最簡單的儀式行為,監所管理和教育實施者須充分重視語言儀式和儀式語言的現實效用,認真研究其特征規律,統一謀劃,并把二者緊密結合,以期達到效果的最大化。

2.儀式化行為。在儀式的行為符號系統中,儀式化指向的是看似表面無意義卻暗含實際功用的行為,它包含人們的日常行為甚至下意識的舉動和身體表達,其不一定必須和神圣、敬畏、犧牲或永恒等概念聯系在一起。這就說明,儀式化行為可能存在于每一個行為主體之中,反過來,每一個行為主體都有可能通過儀式化行為對自身進行表達。如此看來,監所機關對儀式行為的理解要重點關注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對被教育矯治對象無意識征兆與行為方式之間的體系化關系特別加以關照,因為這些可能就是潛在的儀式行為。“由于其生態學和心理生理學根源,儀式對于生存具有重要意義。儀式化行為既是生存所必需也可能是造成疾病的原因。其生態學根源決定了不能簡單地將其看做是一種無意義的裝飾行為。”〔19〕有意義的是,教育矯治對象的儀式化行為有可能把自身的“病因”呈獻給監所教育者,當然,這可能有生理上的疾病根源,或是有心理上的罪錯“癥候”,對此,監所教育者應仔細捕捉對象的行為范式,認真鑒別,深入診斷。第二,在監所文化活動中設置展現儀式化行為的情景和空間。游戲、藝術劇(包括話劇、曲藝)等表演類節目活動最能夠表達儀式化行為的現實功能。這些集體參與的帶有公共性特征的廣場活動能夠充分借助儀式的情感聚合功能和心理調節功能,激發犯人的心靈共鳴,使他們在集體狂歡式的想象空間里凝聚起情感的正能量,這種情感力量能穿越時間的沖刷,在游戲、廣場藝術活動結束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通過儀式化行為矯正著教育矯治對象的精神方向。如果這樣的藝術活動長期堅持,甚至日常化,那么儀式化行為的就會潛行于教育矯治對象的靈魂深處,形成集體或個體無意識,從長遠來說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抵抗與牽制著罪錯行為的再次萌動。因此,儀式化行為一方面給監管與矯治主體帶來暗示性的“癥候”式線索,另一方面則通過無意識行為表達了儀式的情感聚合和心理調節功能,給監所矯治教育工作帶來生機。

篇(2)

文化生產方式與媒體技術應用的雙重變奏——電化教育的生動實踐

顧明遠先生認為文化是指人類在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活動中所采用的方式和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包括人類的活動方式(動態的)和活動所取得成果(靜態的)兩個方面。③從某種意義上講,文化是人類自身再生產活動的結果,包括人與人在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生產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人類生存生活的理念和方式。不同的文化生產力水平決定不同形態的社會文化,也使文化生活方式存在很大差異。其中文化生產方式是文化生產力水平的決定性因素。④語言、文字、印刷術、影視媒體被認為是深刻促進人類文化生產方式變革的四種媒體技術,它們改變了人類保存、傳播和創造文化的根本思想和方式。在文字產生之前,人類通過口頭語言、體態語言或直接經驗進行交流,受到時間和空間局限,文明發展緩慢。人們根據觀察和經驗,創造文字或符號來指稱事物,用語言描述事物的屬性及變化特征,闡述事物發展的規律,語言中的字、音、詞、義以及豐富多變的語法結構,為人們認識世界提供了符號化的客觀尺度,表達了人類經驗的全部范圍,能夠書寫的文字更是促進了跨越時空的文化交流、保存與發展。印刷術尤其是活字印刷術誕生后,突破了文字書寫速度慢、效率低的障礙,人類文化得以更好、更快、更廣泛地傳播。攝影術、電影誕生后,人類文化不再僅僅是被抽象地保存與傳播,更能直觀、生動地再現現實,使人類的認識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展了認識的眼界,更改變了認識的角度。電影不僅能有效地保存文化、傳播文化,還能生動地輔助文化教育,提高文化教育的效能。如孫明經先生在《中國中的一個小實驗中》所述,“有了文字,人類不必再結繩記事,獲得了記錄的自由。有了現代的影音工具人類可以不必再受文字的限制,獲得進一步的記錄自由與傳播自由。高度發展的現代文化,才得留真歷久,深入廣傳,拓破語言文字的隔膜,超出時間空間的限制。”⑤文化生產方式與媒體技術相互推進的中介是文化教育,是文化教育的需要促成文化教育中變革因素即媒體技術的理論與實踐。文化生產方式與媒體技術的發展呈雙重變奏的方式,文化與技術相互交織、相互促進,向更高層次發展。通俗文化教育是電化教育最早實踐領域,現代傳媒的特點使電影教育在教育領域獨領,成為生動體現文化傳承與文化創造功能的先進教育方式,引領文化領域的深刻變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人們將目光集中投向引發文化變革的媒體技術時,對電影的研究熱情高漲,形成獨特的技術研究領域——教育電影。隨著教育電影的推廣普及,電化教育完整理論和實踐領域最終形成,當文化生產方式發生轉型,人們的文化觀念和文化生活發生根本性的變革,新時代宣告誕生。電化教育的生動實踐就體現在這種文化與技術的雙重變奏上。

新教育的理想——電化教育在其文化功能中升華

中國電化教育是以現代媒體為條件,開展廣泛的新教育活動,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促成現代文化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體現了民主主義教育思想,也寄托著中國教育現代化的理想追求。電化教育在其文化功能中得到升華。民主主義教育極力批判教育與生活脫節、學校與社會脫節的不合理,認為兒童應該通過具體的活動,不斷思考并取得進步。成長是一個逐步習得、富有意義的思想過程,學校要為這個過程負責,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控制他們成長的過程。為了使兒童成長過程與社會發生聯系,課程應建立在相關社會作業的基礎上。為了使教學同生活、活動、經驗發生聯系,直觀手段的教學受到重視。電影、幻燈等媒體的誕生為這種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條件。民主主義教育啟迪了人們新教育、新社會的理想,從而不斷進行教育改革和教學改進,追求教育效率和效果。電化教育作為一種現代教育形式體現了民主主義教育思想。后,中國在推廣普及教育時較多地使用了電影、幻燈等直觀教學手段。30年代后中國電化教育有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出現關于電影和播音教育的書籍。當時的中國各方面基礎還較為薄弱,電化教育發展缺乏充分的經濟和技術支持。盡管如此,民主主義教育思想已深入人心,人們對民主社會與民主教育理想的追求,使電化教育發展擁有了持久的動力。教育現代化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內容。早期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內容包括教育的世俗化、實用化和科學化。1921年中華教育改進社成立,大力推動教育的世俗化、實用化和科學化。1923年陶行知等人開展平民教育、農村教育工作,力求教育的世俗化;“教育即生活”、“社會即大學”的教育實踐,力求教育的實用化;中華教育改進社開展心理學研究,改進教育研究手段,力求教育的科學化。由于電影、幻燈等媒體的傳播功效,用于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均有重大輔助和改進作用。關于電影、幻燈、播音等的系統研究,也逐漸形成了一門專業——電化教育。電化教育是當時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中國當時的教育現代化,追求教育世俗化、教育實用化和教育科學化,也追求教育效率和效果。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教育,普及電化教育,就旨在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⑥

篇(3)

【關鍵詞】中國特色政論文 生態視角 語言特點 英語翻譯 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9-0052-02

近幾年,中國奧運會和世博會等一系列大事件后,中國文化讓世界都著迷了,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和中國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及各國人民都對中國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世界想要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政策、文化和生活,所以政論文就成為他們了解中國的一個途徑。政論文的翻譯對譯者的文化功底和翻譯技能要求都非常高,而生態視角與語言翻譯的結合所建立的新翻譯策略就能夠很好地幫助譯者做好翻譯工作。

一 中國特色政論文的語言特點

1.政論文概述

政論文,是政治性論文的簡稱,它是從政治角度闡述和評論當前重大事件和社會問題的議論文。政論文論述的中心一般都是政治性問題。從政論文的性質來講,中國政論文是帶有中國時代特色的、具有政治傾向性的議論文;從政論文的內容來說,它論及中國的國家機制和方針政策;從表現形式上看,政論文的出版和發行都是由政府機關負責的,如《人民日報》。

2.政論文的特點

政論文的主要功能是宣傳、號召、表達、勸說。政論文的功能也決定了政論文的特點。與其他文體相比,政論文最突出的特點是它的勸說力。作為一種社會力量,政論文在政治體系中表達出的力量是非常之大的。由此可見,政論文在國家維持秩序穩定、解決社會矛盾時起到了重大的引導作用。這些都要歸功于政論文的強大勸說力。

二 生態翻譯學

將生態視角和翻譯學相結合催生出了生態翻譯學,生態翻譯學有九個研究理論視角:(1)生態范式;(2)生態理性;(3)關聯序鏈;(4)翻譯生態環境;(5)譯者中心;(6)譯有所為;(7)適應與選擇;(8)“三維”轉換;(9)事后追懲。

1.生態范式

生態翻譯學曾多次對譯論范式進行定位,筆者最同意的一個定位是,生態翻譯學作為一個跨學科研究,是從生態理性和生態視角對翻譯進行研究的,其生態范式和研究領域的性質被定位為“翻譯即適應與選擇”。

2.翻譯生態環境

翻譯生態環境指的是翻譯所涉文本、文化語境、“翻譯群落”以及由物質和精神構成的集合。翻譯生態環境在其范圍上分為大環境、中環境、小環境。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分為物理環境和精神環境。對譯者來說,除自身之外的一切環境的集合就是翻譯的生態環境。

三 生態視角下的翻譯策略

政論文中的術語所含范圍廣泛,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覆蓋面很廣。由于政論文的特點,對譯文的客觀性要求很高,在翻譯時譯者就不能翻譯得太主觀,要求有很高的忠誠度。有些中國特色的政治術語在英文語境中是找不到相應意思詞匯的,這就要求譯者能在保持忠誠度的基礎上進行發揮。既要內容豐富,又要求表達準確,這一點對譯者來說是一大挑戰。

翻譯生態理論強調不同語種翻譯之間的平等和文化交流的平衡,力圖“將其他種語言的‘不潔’拒之門外,保持本族語的純凈”,注重“語言的生態學,即清潔性、倫理性和綠色性”。其具體翻譯策略介紹如下:

1.直譯

第一,逐字翻譯。一些縮略語,它們所表達的意思都是字面上的,這樣的句子適合使用逐字翻譯法,可在保留其原來的形式的情況下進行直譯。

如,“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生命和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所以可以這樣翻譯:“Life and safety first.”這樣,既表達了原文的意思,也做到了譯文以最簡練形式表達出來。

第二,保留形式,原文釋義。有些政治術語是具有節奏性的,形式整齊,內容豐富。如,“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就可以使用此譯法:“We must see to it that there are laws to go by,the laws are observed and strictly enforced,and law-breakers are prosecuted.”

2.直譯+意譯

政論文中有許多地方都有其深層含義,不能使用逐字翻譯的方法,這樣會使意思表達不明確,外國人在理解時會出現問題,運用生態翻譯理論也正是為解決這一問題。

第一,保留形式+結構內釋義。結構內釋義是只對結構進行細微改動,有技巧地將濃縮的意思表達出來。如:“兩縱十橫、六河連通”,可以翻譯成:“Two Vertically Running Rivers,Ten Horizontally Lying Water Systems,Six Rivers Connected”。

第二,保留形式+結構外釋義。結構外釋義是指有些原文是有中國特定文化背景和文化特色的,在翻譯這部分時可根據翻譯生態理論的要求將原文中沒有提到的背景和特色按照英語的習慣翻譯出來,在翻譯時保留中國特色。

3.意譯

在政論文中,一些專業術語是帶有數字的,而在翻譯時含義的重要性顯然大于數字,其數字在翻譯中是可以不顯示的,這樣就可以意譯。

第一,使用原意代替數字。比如“三農”一詞,在翻譯時就可以使用這種策略:“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這也是官方的翻譯方法。在翻譯時也會發現,有些句子是非常適合這種翻譯方法的。

第二,補譯。專有名詞是可以用補譯法的。比如“中南

海出海大通道”等。

四 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在翻譯過程中要注重對幾點原則的把握:精確、最簡化、重視、完整、自然。

綜上所述,在翻譯時,要看看能否直譯,在保留原文含義的基礎上,保留其表達形式。直譯的要求就是,在表達精準的同時做到最簡化。在對翻譯策略的選擇上,要以直譯優先。如果直譯不能做到對原文翻譯所要求的水平,就可以考慮直譯+意譯的方法。當然,在實際翻譯工作中常會出現一些問題。

1.翻譯時的語言屬于機械轉換類型

語言翻譯是把兩種文化和思維模式在語言中聯系起來的橋梁,是一種再創造的勞動,而不是機械轉換,機械轉換這種翻譯方式也是生態翻譯法著重要糾正的一種翻譯方法。因此,在翻譯之前做好準備,搜集好資料,是準確翻譯和傳達原文含義的重要環節,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翻譯前的準備工作可以幫助譯者了解和理解原文背景和含義。理解是翻譯所必需的前提條件,如果不能準確理解原文,又怎么能忠實地將它翻譯成目標語呢?在日常生活中,譯者要注意積累詞匯和翻譯技能,運用時代的產物(網絡)和其他途徑查找出可以表達原文意思的特色方式。

2.邏輯分析能力在翻譯能力中是占有很大比重的

大多時候,政論文的獨特特點都需要譯者對原文的結構、邏輯、含義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究,最后才能決定使用什么方法和策略去進行翻譯。在翻譯學習的過程中,要多閱讀些翻譯家的作品,找出最適合的翻譯方法。

五 總結

譯者在對政論文進行翻譯之前,要對政論文的特點、意義和風格有所掌握,深入體會生態視角翻譯理論的精髓,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在經驗中不斷揣摩、研究,最終達到在翻譯過程中能夠選擇最佳翻譯策略。

參考文獻

[1]周偉龍.當代中國特色政論文的語言特點及翻譯策略[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S2)

[2]劉麗曼.功能對等理論指導下的政論文本翻譯策略[D].蘭州大學,2013

[3]周彥軍.談政論文的英譯――以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為例[J].河西學院學報,2009(4)

[4]羅小波.政論文英譯:順應論的理論與實踐[D].湖南工業大學,2010

[5]李紅霞.目的論視域下的政論文英譯策略研究――以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為例[J].外國語文,2010(5)

篇(4)

 

人稱的非常規用法反映了使用者根據不同社交場合對語言的靈活運用,接收者需要正確理解使用者傳達的社交意圖。學術論文中“是否選用人稱代詞能揭示出作者如何看待自己在某一研究中的作用及表明作者與讀者、同行間的關系”。本文認為關鍵在于如何解釋該語言現象,選擇“社交指示語”來統一稱謂。

 

一、語料收集和分析結果

 

本文從語言學、數學和機械領域共30種期刊上選取180篇學術論文。漢語語料搜索“我”。英語語料搜索“I”,“me”,“my”,“mine”,“we”,“us”,“our”,“ours”。結果顯示漢語語料中僅語言學論文有3處使用第一人稱單數,英語三個學科均有使用。漢語語言學領域第一人稱復數的使用達到77%,數學領域和機械領域依次靠后。英語論文檢索結果表明三個領域對第一人稱復數的使用基本持平。

 

二、第一人稱社交指示

 

本節結合語料討論第一人稱社交指示用法。

 

(一)第一人稱單數

 

漢語僅在語言學論文出現三處第一人稱單數的使用,英語論文大量使用第一人稱單數。

 

1.So far as Ican tell,neither way of thinking is uniquely targeted by a significant problem.

 

2.我個人認為,從長遠來看,這不利于文體學的發展,因為我們所謂的文體學……

 

使用I強調作者本人的貢獻,也體現作者承擔個人責任的意愿,尤其是作者認為自己的陳述可能存在不足。目前提倡用“主動的”第一人稱來進行論文寫作使表達更加清晰自然,而國內學者依然避免第一人稱以保持客觀和謙虛。

 

(二)第一人稱復數指作者

 

學術論文中經常出現第一人稱復數作單數的情況,使用“我們”來指代自己。

 

1.另外我們猜測項鏈圖的嵌入分布為強單峰的,并且其單峰點的位置為其不可定向平均虧格的上取整或下取整……

 

2.We present the solution of crack problem by introduction of a set of potential functions.

 

這些論文均由單個作者撰寫完成,該種編者“We”的用法體現作者的謙虛與禮貌。田海龍指出“我們”表示“自謙的人際功能在漢語文化中有著牢固的根基”。同時亦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心理距離,造成了移情的語用效果。英漢論文中該用法均最普遍,但英語不同領域的論文使用次數基本持平,漢語論文語言學使用最多。這是因為國內理工科領域避免使用第一人稱指示語。

 

(三)第一人稱復數包含讀者

 

語料中也發現第一人稱可以用來指稱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

 

1.由于R一p互T一Q,我們有……

 

2.Furthermore,we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creating such a multina-tional exposure database……

 

上邊的例子都在作者和讀者之間創建了“共同處境”,將讀者帶入自己的思路,對學術語境下交際的成功產生積極作用。中英文論文作者對第一人稱共稱現象的使用差異不大。

 

(四)第一人稱復數泛指

 

論文中也存在第一人稱復數用來泛指的例子:

 

1.架構存在于我們的大腦之中,反映我們的價值取向。

 

2.It is true that when we signal our inferences in discourse we do not have always the goal of presenting an argumentation to someone else.

 

上例所有的第一人稱復數均可換成“people”,該用法讓讀者感到更加親近。英漢論文中該用法均較少,英漢語言學領域的使用均多于其他兩個領域,漢語另外兩個領域未有該用法。這可能是三個領域研究內容所致,語言學領域須更多討論泛指的話題。

 

(五)第一人稱復數指讀者

 

英漢論文中均發現了第一人稱復數指代第二人稱即讀者的例子:

 

1.In the first case(8a),which is the most frequently found kind of enthymeme and—as we shall see—the most interesting as regards cultural variability…

 

2.我們知道,文學文體學主要系統研究文學語言和文學體裁。

 

(1)中意圖是為了表達“你們將看到的”含義。(2)其本意是為了提醒讀者作者很熟悉的理論,但作者避免使用產生距離感的第二人稱,產生了拉攏讀者的“移情”效果。該用法在英漢論文中使用頻率均較少,漢語論文僅語言學領域出現,英語論文基本持平,體現英漢論文寫作理念差異。

 

第一人稱單數用法體現了作者負責的態度,在國外學術論文中逐漸提倡。第一人稱復數四種用法避免了主觀的單數“我”從而增加了論文的客觀性與權威性,產生的移情效果讓論文更具說服力。學術論文第一人稱的靈活運用達到一些共同的社交功能,即論文的客觀,謙虛和說服力。英漢論文對第一人稱單數的使用差異巨大,漢語論文受東方文化影響幾乎不存在該用法。

 

英漢論文三個領域在第一人稱代詞復數使用上差異較大。英語三個領域第一人稱代詞使用頻率基本相同,漢語論文中語言學領域使用最多,數學領域和機械領域次之,這是由于國內數學領域和機械領域堅持傳統所致。英漢論文對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差異主要是由于文化因素和寫作風格導致,不同的領域的研究內容并不是導致這種差異的主因。英漢論文在第一人稱使用上的差異是不同社會文化環境的產物,文化因素制約著英漢學術文本寫作風格。

 

作者:陳瑞哲 來源:亞太教育 2016年20期

篇(5)

關鍵詞:文獻綜述英漢學術論文分布

中圖分類號:H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1-0232-02

近年來,體裁和體裁分析成了語言研究領域的熱門話題,對各類語篇進行體裁分析的研究層出不窮,其中對學術論文的體裁分析尤為突出。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論文的其他部分(如:摘要、引言和討論部分),而對作為學術論文重要組成部分的文獻綜述的研究甚少,其英漢對比研究更為少見。學術論文中的文獻綜述具有特定的交際目的和交際對象,并在語篇結構、文體風格、社會功能等方面都具有特定的體裁特征。文獻回顧能夠體現論文作者對研究問題的理性認識,論證研究必要性的能力,以及宏觀綜合文獻的能力,是整個論文中最難寫的一部分。[1]鑒于文獻綜述在論文寫作中的重要性和復雜性,本文以Swales學派體裁理論以及Connor的對比修辭理論為基礎,從分布特征對英漢論文文獻綜述部分進行對比分析,揭示同一體裁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中的異同。

一、數據和分析方法

本研究所使用的語料庫總共包括40篇應用語言學領域的實證性學術論文。根據Nwogu(1997)提出的建立語料的代表性(representativity)、聲望(reputation)和可讀性(accessibility)的原則[2],確立了具有廣泛代表性的4種雜志:《外語界》《現代外語》《AppliedLinguistic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這些雜志均出版于2013和2014年。運用WolframMathematics60軟件進行隨機抽樣,從4種雜志中分別任意抽取10篇論文,從而構成了本研究的語料庫共40篇文章。

本研究中文獻綜述宏觀結構對比,主要是針對所建立的語料庫論文中文獻綜述的分布特征進行對比。應用語言學領域實證性學術文章的宏觀結構主要包含IMRD(Introduction,Method,ResultsandDiscussion)四個部分。[3]文獻綜述在論文中呈現的最主要的形式為引用,占據了文獻中綜述篇幅的大部分。Swales(1990)將引用分為兩種類型:融入式引用和非融入式引用。在整合型引用中,研究者的姓名是句子成分的一部分。而在非整合性引用中,研究者的姓名以括號或上標數字加批注等形式出現。[4]運用PDF轉Word轉換器軟件統計這兩種引用在英漢論文中四個部分(引言、方法、結果、討論)中的字(詞)數。英語論文的篇幅長度是以單詞數為單位計算的,而漢語論文的篇幅長度是以中文字數為計算單位,因此不能僅通過統計英語論文的單詞數和漢語論文的字數得出文獻綜述的分布比例。為了使本研究更具有說服力,文獻綜述的句子數和出現頻率也作為分析的依據。在統計整理數據的基礎上,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比分析英漢論文文獻綜述分布特點。

二、英漢論文文獻綜述宏觀分布對比分析

1文獻綜述在論文各部分及整篇文章中所占的比例

表1是文章各部分文獻綜述字(詞)數占相應各部分字(詞)數的百分比。由表1可以看出,英漢論文都是引言部分的文獻綜述最多(英語論文中引言部分文獻綜述單詞數24527,占引言總單詞數的637%;漢語論文中引言文獻綜述字數16650,占引言總字數的495%),結果部分的最少。引言部分和方法部分的文獻綜述是英語論文多于漢語論文,而結果部分和討論部分則相反。對于文獻綜述在整篇論文中的比例而言,英語論文略高于漢語論文(英語論文中文獻綜述總詞數38401,占英語論文總詞數的266%;漢語論文中文獻綜述總字數33667,占漢語論文總字數的225%)。除了上面說到的英漢論文篇幅以不同的單位衡量的原因外,這樣的結果不能足以比較文獻綜述在兩種語料中的分布情況,因此有必要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來檢驗兩語料文獻綜述在各部分及整篇文章中所占的比例是否存在顯著差異。表2顯示了英漢論文文獻綜述在論文各部分及整篇文章中的統計分析的結果。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英漢論文文獻綜述在論文各個部分的分布沒有顯著差異(t=1615,1953,0215,-1870,1875;df=38;p>005)。

2.文獻綜述的句子數和出現頻率

表3和表4是文獻綜述在論文各部分的句子數和出現頻率對比。從表3可以看出,英語論文中文獻綜述在論文各部分的句子數都多于漢語論文,其中引言部分和方法部分最為明顯(英語論文中引言部分的句子數771,漢語論文中為275;方法部分英文論文為185,漢語論文為50)。文獻綜述在論文中的出現頻率與句子的比較結果相似,也是英語論文多于漢語論文,引言部分和方法部分差距較結果和討論部分要大。為了使研究的結果更具有說服力,我們同樣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來檢驗英漢論文文獻綜述在這兩方面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表5和表6的統計結果顯示,英漢論文文獻綜述的句子數和出現頻率在引言、方法及整篇文章中有顯著差異(p值均為0000,小于005)。研究表明,英語論文文獻綜述句子數和出現頻率在引言和方法部分明顯多于漢語論文,結果和討論部分也是英文論文居多,但差異不明顯。

三、結論

綜上所述,文獻綜述在英漢論文中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其中引言部分的文獻綜述分布最多。英漢論文文獻綜述在論文各個部分的分布沒有顯著差異。就句子數和出現頻率而言,英語論文文獻綜述句子數多于漢語論文中的句子數,出現頻率亦是如此。這兩方面在引言、方法及整篇文章中有顯著差異。總的來說,英語論文作者更加重視文獻綜述的寫作,尤其是在引言和方法部分。這可能是因為中西方文化差異導致的寫作習慣差異。中西方對于“禮貌”的理解不同: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倫理道德,人際交往講究“客氣”。西方人似乎無暇“客氣”,人與人之間交流往往直截了當。[5]因此,在進行文獻綜述的寫作時,中國學者常常采用委婉、含蓄、迂回等間接的表達方式;而西方學者則傾向于直接、明快的寫作風格。英漢論文文獻綜述部分的不同之處比較清晰地反映出了英漢作者不同的寫作習慣。文化習俗和寫作風格都會影響篇章的形成。本研究對于學術論文文獻綜述寫作教學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同時有助于學術寫作者了解不同語言文化各自的寫作修辭特點,提高跨文化意識,加強學術交流。

參考文獻: 

[1]王姿懿,高桂珍.中外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文獻綜述體裁對比[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8:104-106. 

[2]Nwogu,K.N.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s:Structure and Functi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7,16:119-138. 

[3]楊瑞英.體裁分析的應用:應用語言學學術文章結構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0:29-34. 

[4]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篇(6)

論文關鍵詞:耕地多功能性,價值測算,補償

引 言

耕地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事關我國的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稀缺的自然資源,耕地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1]。盡管我國政府實施了世界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耕地資源還是存在數量減少和質量下降的趨勢,近年來耕地資源向非農用途轉變的速度明顯加快[2]。為了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減少對國外的糧食依賴,政府和學術界都已認識到必須保護耕地這一重要的戰略資源。但是,傳統經濟學對耕地價值的認識僅停留在狹義的經濟價值上,忽視了耕地資源的生態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等非市場價值,從而缺少對耕地資源應有的保護和投入。要從根本上解決耕地問題,實現耕地資源的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必須全面地認識耕地資源的價值,特別是其非市場化的多功能價值。

貴州省是我國喀斯特地貌強烈發育區,山地多、平地少,土層淺薄,土壤貧瘠,土地墾殖率低項目管理論文,水土流失面積已由20世紀50年代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4.2%、60年代的19.9%、70年代的28.4%上升到目前的43.5%,石漠化面積已達2.25萬km2,占全省總面積的12.8%,目前石漠化每年仍以508.2km2的速率遞增;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使耕作層變薄,甚至基巖裸露(石漠化)、完全喪失農用價值[8],耕地保護更顯得重要和必要。

1.耕地的多功能性

1.1耕地多功能性的概念

耕地多功能性是從農業多功能性演化而來的,是指耕地除具有經濟生產的基礎功能外,還具有社會保障、生態服務、文化傳承等多種延伸功能。近年來,由于人們對耕地資源的多功能價值認識不足,耕地資源過多向非農用途轉變,從而導致耕地資源農業利用的比較收益低下,耕地資源得不到足夠的保護。

1.2耕地多功能性的基本內容

(1)經濟生產功能怎么寫論文。進行適當的生產活動,保障農產品的供給,特別是糧食的供給,是耕地資源的最主要的功能。耕地資源與人類勞動相結合,產出了人類生存和生產所必需的食物和原料,這是農民主要的收入來源。農、林、牧、漁服務業作為基礎產業,不僅為我國人民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必須的糧食供給,還為二三產業提供原材料,為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提供勞動力,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基礎支撐作用,突顯了耕地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2)社會保障功能。耕地是農業發展的載體,農業作為一個產業能吸納我國農村大量的剩余勞動力,緩和了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壓力,保障了社會的穩定。當前,城市化和工業化吸納勞動力的能力還比較差,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還需要農業的發展提供就業崗位,以減輕社會就業的壓力。耕地這個載體為他們提供了退路和生存保障,成為農村勞動力的“蓄水池”。耕地還是農民養老的保證,是人民生活與社會安定的基本保障。

(3)生態服務功能。耕地及其中的生物所構成的生態系統具有生態服務功能,主要表現在耕地對生態環境的支撐和改善的作用上。包括生物多樣性的產生與維持、氣候調節、營養物質貯存與循環、土壤肥力的更新與維持、環境凈化與有害有毒物質的降解、植物花粉的傳播與種子的擴散、有害生物的控制、減輕自然災害等許多方面。耕地的生態功能,對農業經濟的發展、人類生存環境的改善、保持生物多樣性、防治自然災害、二三產業的正常運行和分解消化其排放物產生的外部負效用等,均具有積極的、重大的作用。

(4)文化傳承功能。土地本身構成的自然和人文綜合景觀能帶給人們的休閑、審美和教育的功能項目管理論文,以及維護原有鄉村生活形態、保留農村文化多樣性遺產、承傳傳統歷史文化的功能。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古書、古典、古跡極其豐富,各地形成的種植方式、耕種技藝、農具農器等都充滿了人類發展所凝聚的智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因此耕地是農業文化的起源,是農業文化產生與發展的基礎,且對農業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起著支撐作用。

2.耕地多功能價值測算思路與方法

(1)經濟生產功能價值。耕地資源的經濟產出價值是耕地年經濟收益的提前支付,通過收益還原法(貼現法)求耕地資源年收益的現值就獲得耕地資源的經濟產出價值,即:VC=a/r,式中:VC是耕地資源的經濟產出價值,a為耕地資源的年收益,r為貼現率。其中,r是一固定值,r=2.1%。

(2)社會保障功能價值。耕地資源的社會保障主要指就業保障價值,公式為:Vs=VS1*KS ,VS1=Ca/Aa,VS1為就業保障價值,Ca為人均固定資產原值,Aa為被評價地區人均耕地面積;KS為修正系數,KS=P0/Pi怎么寫論文。其中,P0為全國平均水平的農業人口人均非農業純收入,Pi為評價地區農業人口人均非農業純收入。

(3)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耕地資源的生態服務價值為:VE=VE/r,VE=VA*KE。其中,VA是我國耕地資源生態服務的年價值,為5140.9元/公頃(全國平均值),KE=b/B,KE為生態服務價值修正系數,b為被評價地區耕地生態系統的潛在經濟產量,B為全國一級耕地生態系統單位面積平均潛在經濟產量,據王萬茂等研究成果顯示,B值平均為10.69t/hm2,b值在各農業區域各異。

(4)文化傳承功能價值。耕地資源的文化傳承價值主要指以耕地為載體的鄉村旅游價值,可計算為:Vw=Vw1*Kw,Vw1=L*kw1。其中Vw1是耕地的文化傳承功能原價值,Vw為修正價值。L為評估區鄉村旅游年產值,Kw為修正系數,kw1是以耕地為載體的鄉村旅游產值系數(比例)。

(5)耕地資源的總價值。耕地資源的總價值(V)為耕地資源的經濟產出價值、生態服務價值和社會保障價值的總和:

V耕地多功能價值=VC+VS+VE+VW

3.耕地資源多功能測算評價與案例應用

本研究分別選擇具有不同自然環境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貴州省普定縣、丹寨縣為對象,以2007年數據為基礎初步測算耕地的多功能價值。

3.1 經濟生產功能價值測算

根據《貴州統計年鑒》、農村經濟統計表,測算得到普定縣耕地年凈收益為19592.50萬元,耕地面積16420公頃,則單位耕地年凈收益為19592.50/16420=1.193萬元/公頃;測算得到得丹寨縣耕地年凈收益為11590.50萬元,耕地面積為7288公頃,則單位耕地面積年凈收益為11590.50/7288=1.59萬元/公頃項目管理論文,因此,耕地經濟生產功能價值為:VC普定=a/r=1.193/2.1%=55.82萬元/公頃,VC丹寨=a/r=1.59/2.1%=75.73萬元/公頃。

3.2社會保障功能價值測算

根據《貴州統計年鑒》,普定縣固定資產原值為25182萬元,總人口為42.26萬人,耕地面積為16420公頃;丹寨縣固定資產原值為18496萬元,總人口為16.81萬人,耕地面積為7288公頃,則耕地就業保障功能價值計算如下:

人均固定資產原值Ca普定=25182/42.26=595.8826元/人,人均耕地面積Aa普定=16420/42.26=0.0389hm2/人,VS1普定=595.8826/0.0389=15336.18元/公頃,又普定縣非農業總收入為163858萬元,全國非農業總收入為221434.9萬元,全國人口132129萬人。修正系數為:P0普定=221434.9/132129=16758.99元/人,

Pi普定=163858/42.26= 3877.38元/人,得:

KS普定=P0普定/Pi普定=16758.99/3877.38=4.3,則:

Vs普定耕地就業價值=VS1普定*KS普定=15336.18*4.3=6.63萬元/公頃

同理:

人均固定資產原值Ca丹寨=18496/16.81=1100.3元/人,人均耕地面積Aa丹寨=7288/16.81=0.0434公頃/人,VS1丹寨=1100.3/0.0434=25378.70元/公頃,又丹寨縣的非農業總收入為32958萬元,全國非農業總收入為221434.9萬元,全國人口132129萬人。修正系數為:P0丹寨=16758.99元/人,

Pi丹寨=32958/16.81=1971.33元/人,得:

KS丹寨=P0丹寨/Pi丹寨=16758.99/1971.33=8.5,

則:Vs丹寨耕地就業價值=VS1丹寨*KS丹寨=25378.70*8.5=21.58萬元/公頃。

3.3 生態服務功能價值測算

根據王萬茂等人研究結果,B值平均為10.69t/hm2,推算得普定縣耕地潛在經濟產量為b普定為10.7t/hm2,丹寨縣耕地潛在經濟產量b丹寨為13.9t/hm2,r取值2.1%,則耕地生態服務功能年價值計算如下:

VE1普定=Va普定*Ke普定,Ke普定=b普定/B,Va普定=0.514萬元/公頃,Ke普定=10.7/10.69=1

VE1普定=0.514*1=0.514萬元/公頃。則普定縣的生態服務價值為:

VE普定=VE1普定/r=0.514/2.1%=24.48萬元/hm2。

同理

VE1丹寨=Va丹寨*Ke丹寨,Ke丹寨=b丹寨/B項目管理論文,Va丹寨=0.514萬元/公頃,Ke丹寨=13.9/10.69=1.3

VE1丹寨=0.514x1.3 =0.6683萬元/公頃。則丹寨縣的生態服務價值為:

VE丹寨=VE1丹寨/r=0.6683/2.1%=31.83萬元/hm2。

3.4 文化傳承功能價值測算

耕地的文化傳承功能價值評估可用替代成本法,即用“以耕地為載體開發的鄉村旅游價值”來代替,通過調查評估區鄉村旅游年產值,測算以耕地為載體開發的鄉村旅游產值即可。根據調查,普定縣2007年鄉村旅游產值為53萬元,以耕地為載體開發的鄉村旅游點產值占30%,可得普定縣耕地文化傳承功能價值為Vw普定=53*30%=15.9萬元。同理,丹寨縣2007年鄉村旅游產值為61萬元,以耕地為載體開發的鄉村旅游點產值占36%,可得普定縣耕地文化傳承功能價值為Vw普定=61*30%=18.3萬元怎么寫論文。

3.5耕地多功能總價值測算

據公式:V=VC+ Vs + VE+VW得耕地多功能總價值分別為:

V普定=55.82+6.63+24.48+15.9=102.83萬元/公頃,

V丹寨=75.73+21.58+31.83+18.3=147.44萬元/公頃。

4.結論與討論

4.1耕地多功能價值的區域差異

從測算結果看出,貴州省西部、東部耕地價值呈現區域差異。由于自然、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區位優勢的不同,耕地資源的多功能價值在丹寨縣、普定縣兩個地區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呈現出丹寨縣生態服務價值與社會保障價值均高于普定縣,丹寨縣耕地總價值明顯高于普定縣耕地總價值的特點。

普定縣總面積16420公頃,總人口有42.26萬人,縣內耕地面積廣,人口基數大,農作物生產勞動力耗費量大;而丹寨縣總面積只有7288公頃,人口基數比普定縣也小很多,因此普定縣的經濟產出高于丹寨縣。而丹寨縣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優越的自然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和生物資源密度均高于普定縣,民族文化、自然景觀、人為景觀也比普定縣略勝一籌。據資料顯示,丹寨縣生物資源中野生植物已定名的木本植物91科230屬519種,草(藤)本植物43科230種,丹寨縣森林覆蓋率62.78%(屬貴州省最高),野生動物和珍稀植物也很豐富,因此丹寨縣生態服務價值高于普定縣。耕地資源的社會保障價值是由人均耕地面積與人均固定資產原值所決定的,丹寨縣人口將近普定縣1/3倍,而普定縣固定資產原值為25182萬元,丹寨縣為18496萬元,普定縣固定資產只是丹寨縣的一倍多。因此丹寨縣人均固定資產原值遠大于普定縣,社會保障價值也高于普定縣。

4.2耕地多功能價值與現行征地標準

根據有關規定項目管理論文,貴州省征地補償標準為耕地年收益(經濟價值)的8倍,則普定縣、丹寨縣征地的補償標準價值為:

VC普定征地= 55.82*8=446.56萬元/公頃,VC丹寨征地= 75.73*8=605.84萬元/公頃。

通過耕地多功能價值評估后修正為:

VC普定征地=102.83*8=822.64萬元/公頃,VC丹寨征地= 75.73*8=1179.52萬元/公頃。

現在的征地標準與耕地價值重建后比較,耕地價值提高了很多倍,耕地資源的價值重建表明,農業用地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外部效益,本文試圖全面認識耕地資源的經濟、社會、生態和文化等多功能價值,把耕地資源的外部性進行“內化”,這樣一方面提高了耕地的比較利益,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耕地征用的價值補償標準,抑制了亂占耕地的行為。耕地資源的價值重建利用了市場價格來評估,可以阻止耕地面積的大幅度下降。但是,我們在保護耕地的同時,也應注意控制人口基數的增長,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增加固定資產的投資,為發揮耕地的經濟、社會、生態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創造發展基礎和條件。

參考文獻

[1]余慶年,王萬茂.中國耕地面臨四大挑戰[J]. 生態經濟,2002(1):67~68.

[2]金建君,劉學敏.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及其評估方法分析[J].ECOLOGICAL ECONOMY,39-41

[3]齊仲鋒.自然資源價值問題的再探討[J]. 石油知識,2005(1):30~31.

[4]胡靜,陳銀蓉.中國農地資源價值思考[J]. 商場現代化,2006,480:343~344.

[5]徐中民,張志強等.生態經濟學理論方法與應用[M]. 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3.

[6]王萬茂,黃賢金.中國大陸農地價格區劃和農地估價.自然資源,1997,19(4):1-8.

篇(7)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和多元化,搜索引擎、虛擬社區、門戶網站等不斷分流著高校圖書館的用戶。在這種泛在知識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專業優勢、人才優勢,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突出自身特色,只有這樣才能增強用戶粘性,促進圖書館不斷發展。建立特色數據庫便是高校圖書館提供主動知識增值服務的一種體現。特色數據庫是指針對用戶的信息需求,對某一學科或某一專題信息進行收集、分析、評價、處理、儲存,并按照一定標準和規范將特色資源數字化,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信息資源庫[1]。特色數據庫應根據本館館藏特色、地方特色或本校的重點專業,集中各類文獻而建立,能充分反映文獻館藏信息資源和數據資源特色的總匯。寧夏大學圖書館依托地域特色和學科特色,利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和網絡化手段,對現有的回族文獻信息資源進行有序的整合,構建回族歷史文化特色數據庫,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回族歷史文化數據庫的建設,一方面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特色資源的利用價值,為讀者提供系統、全面的回族文獻信息服務;另一方面,能夠借此集中各方力量搜集整理與回族歷史文化相關文獻,將形式各異、觀點鮮明的資源集中于一個平臺,形成百家爭鳴的格局,促進回族歷史研究的不斷進步。

2回族歷史文化特色數據庫總體規劃

根據回族歷史文化特色數據庫的建設目標,我們應全面搜集各種載體相關信息,將這些相關信息整合規范到一個系統中。建設回族歷史文化特色數據庫的總體規劃是:一方面對本館、本校和兄弟院校的回族歷史文化紙本資源進行搜集、開發與整合;另一方面對有關回族歷史文化的各種格式的網絡文獻資源進行挖掘與整合。最終將這些文獻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處理,劃分成若干個子庫,統一在同一檢索平臺,在WEB服務器上。可以進行目錄檢索、分類檢索、主題檢索和全文檢索,實現讀者網上輕松閱讀和下載。

3回族歷史文化數據庫建設前期準備工作

3.1成立專門建設團隊

由館領導牽頭組織,成立由回族研究學者、圖書情報人員、計算機技術專業人員共同組成的特色庫建設團隊。總結和借鑒已有建庫經驗,確定數據庫建設內容、軟件平臺、相關數據規范標準、數據收集范圍,對資源采集、資源整理、資源加工、資源入庫等工作進行合理分工。

3.2確定信息源與數據收集范圍

數據是數據庫的核心,數據收集是數據庫建設的基礎。回族歷史文化特色數據庫收集所有載體的回族文獻。關于回族文獻,我們秉承以下定義:凡記錄、存貯和傳播有關回民族知識的一切載體,統稱為回族文獻,它不僅包括內容具有回族屬性的文獻,而且涵蓋文獻作者(主要指著、畫、寫、刻、譯等)具有回族屬性的作品,如薩都剌的詩、張承志的小說。此外,回族文獻不等同于伊斯蘭文獻,如《古蘭經》的譯本,回族學者的漢譯本為回族文獻,而維吾爾語譯本則不為回族文獻;同為記述清真寺的文獻,廣州的懷圣寺屬于回族文獻,而記載新疆的艾提尕大清真寺就不能稱作回族文獻[2]。在此數據收集范圍的界定基礎上確定建庫信息源的種類,包括圖書、期刊、圖片、會議論文、學位論文和視頻等載體類型;然后對收集到的文獻進行篩選、整理和組織,以確保數據庫中文獻的含金量。篩選、整理和組織文獻的過程是知識管理的過程,這一過程關系到整個數據庫的質量,需要在學科專家的建議和指導下,由專業人員和圖書館建庫人員共同來完成。

3.3確定數據規范標準

高校特色數據庫具有為用戶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按照一定標準和規范建設而形成并可供共享等特征。因此,我們在建庫過程中應注重標準和規范的制定,從而建立兼容性強、標準化高的特色數據庫。參照CALIS特色數據庫建設相關標準,將是一個捷徑,如《CALIS資源數字加工與標準》《信息資源名稱規范》和《CALIS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命名規范》。CALIS針對數據制作標準制定了相關規則或規范,包括《CALIS描述型元數據規范及其著錄規則》《CALIS管理型元數據規范》[3]等,用來統一規范特色庫的建庫標準和服務功能。其中《CALIS描述型元數據規范及其著錄規則》選定了11種規范格式及其著錄規則,作為元數據規范格式,包括古籍、輿圖、家譜、拓片、地方志、學位論文、會議論文、電子圖書、音頻資料、網絡資源的描述元數據規范及其著錄規則。本館根據實際情況,據此規范制定了圖書、學位論文、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圖片、視頻六種元數據格式,以圖片元數據格式為示例一,見表1。

3.4確定特色庫建庫軟件平臺

本館在建設和中采用通過CALIS二期認證的方正DESI系統作為資源建設和的平臺。DESI系統是北京方正阿帕比技術有限公司所開發的一套數字圖書館制作軟件。分為采用C/S模式的信息制作系統、信息資源系統和采用B/S模式的信息系統,此系統可以將各種紙質資源數字化,統一成符合國際標準格式的電子資源,能同時管理文字、圖片、多媒體等信息并提供全文檢索服務,支持網頁的動態,一個程序界面便完全實現了數據加工、審核、,是一個面向內容管理的應用和信息軟件。DESI系統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紙質文獻數字化,并進行圖像處理和文字識別;(2)文檔格式轉換,支持DOC、PDF、PS、JPG、TIF、TXT等格式轉換;(3)支持文檔的拆分、合并功能;(4)進行元數據標引、分類、目錄制作、多媒體鏈接等深度數據加工;(5)內容加密使之無法隨意拷貝、打印、散發;(6)支持電子資源的字段檢索、全文檢索、全面檢索和關聯檢索;(7)支持網絡、光盤,并可進行各種統計;(8)加密入庫及安全管理引擎,授權限定范圍內的用戶下載閱讀;(9)提供FAQ、新聞、公告欄論壇等輔助功能;(10)對加工的電子資源添加水印。基于以上功能,DESI系統能夠很好地滿足我們的建庫需求。

4用方正DESI系統建設回族歷史文化特色數據庫

4.1創建數據庫

DESI中啟動方正DESI客戶端,新建資源庫。DESI系統內置了27種資源庫模板,其中包含《CALIS描述型元數據規范及其著錄規則》中規定的11種格式的特色庫模板。根據回族歷史文化特色數據庫的需要選擇特色庫圖書、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圖片和網絡資源等六個模板。每個模板具有不同的字段,可以根據需要添加或修改字段信息。對于建好的各個子庫還需要進行相關設置,主要包括子庫是否需要完成除元數據標引外的數據分類、目錄制作和多媒體鏈接可選工作;是否分配不同人員來完成不同工作;是否數據審核后才能夠。數據庫框架如圖1示:

4.2數據采集

對于本館收藏的有關回族歷史文化的紙質文獻資源通過掃描、圖像處理、OCR文字識別等手段形成數字化文檔,文本以pdf格式保存,圖片以tiff格式保存。利用文件上傳功能將數字對象轉入DESI系統相對應的子庫中,最終文本數據轉換成方正DESI使用的CEB格式。CEB作為DESI系統的特有格式,是完全高保真的中文電子書格式,其將不同的源文件格式轉換成統一格式,并保留了源文件中的字符、字體、版式和色彩的所有信息,該格式對文字圖像等進行了壓縮,節省了數據存儲空間。對于本館收藏的電子資源和搜集的網絡資源,需要進行預處理,使之符合《CALIS文獻資源數字加工與標準》:文本格式的數字對象為pdf格式;圖像格式的數字對象為jpg格式或者tiff格式;視頻資源建議采用Mpeg或AVI(MPEG4)保存。在收集這類資源的過程中,利用Excel或access等軟件將各類型資源的元數據根據定義好的規范收集整理,利用DESI系統的資源導入導出功能批量將元數據和數字對象導入系統相對應的子庫中。

4.3資源加工

入庫的記錄要經過數據加工,才能最終到網上。回族歷史文化特色數據庫的數據加工過程主要包括元數據標引、數據分類和數據審核3個方面的內容。

4.3.1元數據標引

元數據標引是對文檔元數據進行標引的工作。元數據標引是數據加工階段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標引的準確、詳細程度也直接決定數據庫的質量。在此環節中,直接從原文中拖選需要的內容,操作簡單,對于無法拖選內容的資源也可以直接輸入。如果利用系統資源導入導出功能入庫的資源,元數據信息只要保證在入庫時已經完整準確,就不再需要手工標引程序。在特色數據庫建設中,數字化對象的標引和分類工作量通常很大,可將這些標引工作分配給不同的工作人員,多人并行工作。

4.3.2數據分類

數據分類是將相關資料分到某種分類法的某一種類目之中。DESI系統在分類模塊中預制了標準的中圖法分類體系,同時也允許用戶自定義分類體系。用戶可根據自身需要創建相應的導航樹結構,將庫中的記錄進行分類,以方便數據的管理和訪問。回族歷史文化特色數據庫采用學科導航分類法來進行數據的分類管理。

4.3.3數據審核

在具體的建庫過程中,我們設定數據審核,檢查元數據標引和文件是否準確無誤,分類是否合理。對于元數據標引、分類信息準確無誤的任務標記為“任務正確”,只有“任務正確”后才能審核通過,對于有錯誤的信息可以通過不同的錯誤類型進行分類標記,如元數據標引錯誤、文件錯誤、分類錯誤。對于審核有錯誤的任務,在彈出的“錯誤信息”對話框中輸入錯誤原因,以待進一步的修改。數據審核是數據庫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對建立數據庫起到了質量保障作用。

4.4資源

數據處理完畢后就可以到數字資源平臺上,供廣大讀者查詢、檢索、借閱、下載;供管理員進行推薦、上架下架等操作。在DESI系統中時有三個選項可供選擇:一是僅元數據,只一個任務的元數據,而不會其他相關的數字對象文件;二是覆蓋,遇到重復的資源,自由選擇是否需要覆蓋已經的資源的元數據和相關文件;三是時資源文件加密,對要資源的數字對象ceb文件進行加密,加密后的ceb文件在讀者下載到本地后不能拷貝到其他電腦。為使后的資源文件更加安全,我們選擇“時加密資源文件”,遇到重復的資源,選擇更新資源的元數據和相關文件。在過程中會有進度條顯示情況,在結束后會生成日志文件,以txt格式保存。txt文檔中展示了過程中是否有失敗的情況,若任務都成功就代表完成了資源。若有失敗的任務則根據文檔中提示查找失敗原因,方便修改后再次。資源成功后,用戶便可以根據權限在數字資源平臺訪問回族歷史文化資源庫。目前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我們采用的是IP限制的方式來控制用戶權限,只有校內用戶才可以訪問本資源庫,全面開放共享將是我們下一步的工作。

5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高潮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av无码中文字幕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h片在线播放| 边啃奶头边躁狠狠躁| 中国人妻与老外黑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播放 |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无码视频| 国产av天堂| 国产乱子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俺也来俺也去俺也射|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边打电话| 亚洲欧美18岁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内射白浆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 一性一交一口添一摸视频|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少妇人妻邻居| 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人人蜜桃麻豆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啪啪| 大地资源免费第二页|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 欧美精品人人做人人爱视频|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裸体影院高潮|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小说| 天堂一区人妻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