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聲樂課程論文

聲樂課程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10-23 01:08: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聲樂課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聲樂課程論文

篇(1)

關鍵詞:高師聲樂;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

一、高師聲樂學科發展的現狀

高師聲樂學科是一門有著一定特殊性,技能技巧特色鮮明的學科,回首高師聲樂教育曾走過了一條簡單模仿、學習音樂藝術院校,向音樂藝術院校看齊、攀比的道路。無論是招生方式、教材選用、教學方法、施教內容、考試評分等都以學生向音樂藝術院校的學生一樣能上舞臺為標準。然而,高師的培養目標鮮明地指出應培養合格的高、中等學校的音樂師資,需要具備的是站好講臺所要求的能力與素質。突出高師聲樂教育的師范性成為學界的共識。

現象一:學生在高師四年聲樂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往往對于演唱技能的比賽獲獎非常重視,同學樂于奔波于各種聲樂賽事,以取得獎項為榮。然而,同學們對于科研創新的意識卻普遍比較淡漠。

現象二: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質量不高,答辯過程流于形式。本科畢業論文答辯是高師學習計劃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衡量學生是否符合學士學位標準的依據,是對學生四年來學習成果的檢驗。

現象三:部分高師聲樂教師對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認識不足。有些教師平時對于本學科發展缺乏關注,認為聲樂教師只要具備培養學生演唱技能技巧的教學能力就可以了,滿足于能夠指導學生獲得一些演唱比賽的獎項;或認為聲樂學科不需要進行科研創新的研究工作,那都是理論學科老師的事情。這些錯誤的觀點導致一些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教師理論研究水平遲遲得不到提高。

二、改變觀念,正確理解高師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

1.在大學科背景下理解高師聲樂本科人才培養目標

高師本科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定位是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較強的學習研究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具體體現為:為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培養一流的師資;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基礎學術型人才及應用型人才;為碩士研究生教育提供優質的生源。

筆者認為,只有在大的學科背景下理解高師聲樂人才培養目標,才會使我們的視野更為開闊。在大學科背景下,每個具體的研究方向都會具有一定的個性,當然學科之間也會有一定的共性。如果陷入本專業的特殊性中,對于認識當前的教育形式與潮流非常不利,也無法發現現有教學培養過程中的問題。

2.聲樂學科人才需要進行技巧訓練及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的綜合培養

在高師的聲樂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學生本科四年的學習成果有非常明確的規定:大學本科畢業前須完成學院認定的畢業音樂會、教育實習與本科論文答辯。畢業學生音樂會是從表演的角度考查學生對技能技巧的運用;教育實習搭建了學生從學到教的橋梁,著重鍛煉學生的教學能力;而畢業論文寫作,則是從知識創新的角度考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然而,從學習知識到學術研究需要通過嚴格科學的訓練才能掌握,但高師聲樂教學中對聲樂學科科研方法與論文寫作等方面并沒有相應專門的課程安排。一些學校也只安排課時很少的講座或教師指導。由于對這一工作重視不夠,訓練不足,聲樂本科畢業生的科研能力水平無法達到社會的要求。構建高師聲樂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三、構建高師聲樂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模式

教學模式,是在遵循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下,為了實現其教學的目的和任務而實施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式樣。教學模式作為當前教學論的重要內容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一個迫切課題。各國課程學者針對傳統課程及其教學模式的種種弊端,致力于探索和構筑新的教學模式,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教育效率,培養富有個性、創造性、合作性的身心和諧發展的,適應現代和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高質量人才。

1.課程設置方面加設聲樂科研方法選修課

聲樂課程設置直接關系到聲樂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筆者認為應在現有聲樂技能課與聲樂理論課程的基礎之上,在聲樂本科學習第三學年開設聲樂科研方法選修課,為期一年,從課程上保證給予學生系統科學的訓練。除了理論方法的傳授外,要更為注重學生實際寫作水平的鍛煉與培養。在一定的理論方法學習與訓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學術研究的軌道,培養學生堅持科學的精神及重事實、重資料、重調查研究的品格與習慣。

盡管我們的課程建設還十分薄弱,但我們要堅信論文寫作并不是不可教、不可傳授的;另一方面,論文寫作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強調其實踐性,即無論理論上如何進行學習,還必須動手寫才行。

2.開設課外學術論壇,積極參加學術會議

改革一貫的課堂灌輸模式,變“課堂教”為主為“課外學”為主,變“課內緊課外松”為“課內輕松,課外緊”。鼓勵學生自主定期組織本科聲樂學術論壇,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廣讀博覽,帶著問題與思考來到論壇進行學習心得體會交流、學習方法討論、新書閱讀評論、聲樂比賽觀摩評價、教學優質課觀摩心得交流等。

學術會議中往往匯集著一些學術熱點,其中既有引起學界普遍關注的熱點,也有專屬某一領域的熱點。參加學術會議的人員中不乏一些學界的大家名師,在熱烈的學術討論中,學術問題得以提出或者解決,對于同學們而言,這是非常難得的培養學術興趣與學習的機會,所以,在各方面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學生應該多參加學術會議,開闊視野。

3.開展教師評學工作

教師評學是指教師對學生學習質量的評估。具體來講指教師根據一定的指標體系及評估標準,對學生個體學習狀態、效果、進展、變化進行系統分析與價值判斷,以期達到一定人才培養目標的過程。它不同于課程考試、評優評先等傳統的評學方法,而是一種更加系統、全面,并且側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質量的評價方式。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教師評學制度。教師評學,對于學生聲樂技巧的學習和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均具有重要作用。

4.嚴把本科畢業論文答辯關口

按照高師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創作共安排了6~8周的時間,本科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與研究方向選擇指導教師。由于本環節是本科生四年來學術訓練的總檢閱,指導教師一定要在與學生充分溝通的基礎之上,指導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興趣選擇有利于學習、有利于學術訓練,難度恰當適宜,具有操作性的題目,堅決杜絕把別人的論文簡單生硬地拼湊,毫無個人觀點的畢業論文出現。對有創見、有價值,獲優秀學士學位畢業論文的學生和指導教師學校均應給予認可與獎勵,充分調動學生和指導教師的積極性,師生共同努力打造精品畢業論文。

綜上所述,聲樂學科的確是一門有著一定特殊性,技能技巧特色鮮明的學科,但我們聲樂學科的教師與同學應在保有專業特色與優勢的基礎上,積極地匯入大學科發展的潮流,而不應該拿出種種特殊性的理由回避這一能力的培養。我們要克服畏難情緒,扎扎實實做好基礎工作,應當相信,通過科學嚴格的學術訓練,我們一定可以把聲樂學科的學術工作做得更好。

基金項目:由中南民族大學教學研究項目“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高校評教評學制度研究”(項目編號:JYX10010)資助。

參考文獻:

[1]李曉貳.高師聲樂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幾點思考[J].人民音樂,1999.

[2]楊詠.高師音樂教育與聲樂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中國音樂,2007.

篇(2)

〔關鍵詞〕聲樂表演藝術碩士人才培養創新性

近年來,隨著創新型社會的建設與發展,我們對人才的綜合素質也有了進一步要求,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已逐漸成為我國現階段藝術教育的重點,而各藝術類高校只有不斷地對聲樂表演藝術碩士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相應創新,才能達到聲樂表演人才的培養符合時展的總體目標。

一、聲樂表演人才培養原則

1、以行業需求為培養導向。市場經濟中的一項重要發展原則是供需平衡,在聲樂表演的人才培養中也應遵循這一特點,達到市場的供求平衡[1]。現階段,我國聲樂行業就業不僅局限于文藝表演演員,同時還包含高校的聲樂教學教師等行業,因而,藝術高校在對其進行培養時,應按照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對其進行目標結構整合,建立完善的教育體制,不斷促進開放式教學的發展,不閉門造車,逐步實現市場需求與教學供應的相互結合與統一。

2、以聲樂演唱為教學重點,同時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聲樂表演能力的培養是藝術專業培養的重點與核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技能性。在藝術專業教育中,聲樂表演能力與實踐的相互結合,不僅是教學的課程要求,還是考核和評價專業學習的重要手段。因而,專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實踐課程的教學時,應注重對學生專業素養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不僅可以使聲樂表演專業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2],同時還可以使其在其他教學活動中發揮積極效用,促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3、聲樂表演藝術碩士人才專業的培養目標。聲樂表演專業培養目標主要是將學生培養為現代化德智體等全面發展、掌握學科專業知識內容,掌握演唱與表演專業技術,具有較強音樂認知度以及鑒賞能力的新型高素養的綜合性人才。具體要求是在馬克思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藝術實踐活動,同時具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良好的人文素養、專業知識以及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身的力量;具備藝術教育的基礎素養,掌握藝術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擁有基礎理論實踐能力[3];具有一定的外語交流能力,使自身擁有國際學術交流的基本能力。

二、聲樂表演藝術人才培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標準設置的問題。現階段我國社會發展對聲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具有非常大的影響,人才標準的設置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更改。隨著我國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與發展,社會中各類型事業的發展都與市場建設發展有相應的關聯性,聲樂表演專業的發展也逐漸由藝術性慢慢變得市場化,因而現代藝術高校在對人才進行培養時根據市場的需求對其培養標準做了相應的調整。在對專業人才進行教授的過程中不僅重視對其專職聲樂表演能力的培養,還對學生的其他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將聲樂表演專業人才打造為綜合性人才。

2、教育培養方式及手段落后等問題。聲樂表演專業教學落后首先表現在教師職業能力與教育理念的落后,教師綜合能力的欠缺導致聲樂表演專業教學無法與時代需求相融合,而年輕的教師雖接受新教學理念的熏陶,但卻缺乏一定的教學經驗,無法對學生實施高效優質的教育。同時,教師教育理念的落后往往傳達給學生消極過時的教育觀念,這種落后的教育觀念會使學生過分崇尚外來聲樂表演文化,輕視本土優秀的聲樂內涵,這樣不僅不利于我國聲樂表演專業的發展[4],同時還對我國聲樂文化造成相應的危害。

三、聲樂表演藝術碩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型研究

1、改變教學方式,增強實踐能力。作為現代聲樂表演藝術碩士人才的培養目標,在培養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性,以及對聲樂表演專業的創造性,該專業的課程培訓注重其實用性以及學術性,因此在對碩士生進行培養計劃的制定過程中,應該考慮知識體系的綜合調配與各內容知識體系的銜接。具體教學方式如下所述:

導師在開展課程教授之前,應該對開設的研究生課程進行細心準備,同時在課程教學結束后按照相應的規定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評。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教師應該根據各個研究生自身的具體情況,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則,制定個人培養計劃。同時還可組織學生參加與專業相關的學術活動或者相關社會實踐,增強學生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自主性,避免將自己的思維觀點強加于學生,尊重學生在知識的探索中一步一步實現并獲取正確的觀點,這樣有利于研究生創新思維的進一步拓展。

2、建立“雙師型”教學模式。聲樂表演專業教師的綜合素養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所以各高校應重視教師的特色發揮,提高教師團隊的綜合素養。因此在教學培養過程中,可以采用“雙師制”形式實現對學生的綜合教育,將教師與社會藝術團體相掛鉤,聘請校外的資深藝術家或者其他高校的導師,外聘的教師可以主要負責學生的校外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聲樂表演藝術碩士生可以不定期地進行專業社會實踐,參與演出,增強其職業經驗,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3、注重學生自主創新意識的培養。對于聲樂表演藝術碩士的培養,需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層次、技能以及綜合素養的培養,其中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環節[6],可以不斷提高學生創新思維以及解決問題能力。

現階段,我國高校受到傳統藝術教育模式的影響,在對研究生的培養中缺乏一定的創新性,教育模式基本是依照傳統的本科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課程設置方面缺乏對研究生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創新,因此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本科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在培養模式中,藝術研究生的培養模式與本科生有著本質的區別,本科生注重對藝術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而藝術研究生是藝術的研究工作者,因此,應將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教師應強調專業知識的理論性與實際應用性相互結合,對學生培養計劃的實施進行嚴格監控,注重學生之間合作能力的培養,不斷培養學生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體現自身的創新理念。

同時,教師應該將創新能力的培養置于專業的重點培養計劃中,在教學中盡量避免傳統硬性的教學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對于教學中產生的問題與學生進行相互探討,這樣可以激發和引導學生對新觀點的探究,掌握最新的藝術發展趨向。學校還應將促進該地區的文化經濟發展作為學生的培養基點,在對學生進行招生調控與培養時,都應將地方文化經濟作為發展重心,并在此大的發展環境下制定研究生的培養計劃,不斷促進藝術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

4、企業研究生研究工作站的建立。大學企業研究生工作站主要是學校與企業之間達成協議、共同合作建立的學生實踐基地,該基地的建立有利于研究生藝術專業能力的提高與創新,實現對研究生研究能力的不斷提升,不斷滿足社會對綜合人才的需求。藝術高校的全日制研究生在完成課程學分之后對企業工作站的相應職位與工作進行申請,之后在企業內開展工作并在完成基礎工作的基礎之上獲得相應的學分,同時,研究生在完成自身的基礎工作時,還可以對相關學位論文以及聲樂表演專業展開研究。

結語

現階段,聲樂表演人才的培養是我國藝術教育的重要任務,我國聲樂表演藝術碩士人才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模式上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導致人才培養的質量還不夠高。因此,我國各藝術高校應該對其進行不斷的探究,完善課程設置、對教學模式進行相應改革,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基礎之上,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教學,這樣才能促進我國聲樂表演藝術碩士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責任編輯:楊建)

參考文獻:

[1]嚴姝璐.論綜合性大學表演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D].安徽大學,2014.

[2]李曉艷.國外聲樂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綜述與分析[J].北方音樂,2011,05:35-36.

[3]王滔.通俗歌曲演唱專業聲樂教學模式探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

[4]周曙.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5]龔維.高職院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北方音樂,2014,14:156.

[6]平麗華.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措施[A].華章(2014)[C].:,2014:1.

[7]平麗華.聲樂表演人才培養模式之我見[J].才智,2013,03:136.

篇(3)

關鍵詞: 聲樂教學 師資隊伍 發展思路

為了順應我國聲樂教學的發展趨勢,積極貫徹教育部“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最大限度地實現高等院校教學、科研、服務社會的職能和宗旨,充分挖掘、組合我院自身的資源優勢,努力創造自己特色的精品聲樂教學發展之路,立足本地,放眼全國,也為了更好地貫徹我院“促進音樂學院教學科研一體化運作的探索”方案,借他山之石攻我院之玉,現提出我院聲樂教學的發展思路。

一、規范教學軟硬件,確立教學指導方針

聲樂教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的特殊學科,它有自己獨特的教學規律,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特別的要求。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同樣,聲樂藝術也如此,只有在正確的觀念和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才是有的放矢和有針對性的實踐,才能突出綜合高校藝術教育的師范性、規范性。因此要從觀念上改變和提高聲樂教師的理論素養。

1.參照教育部有關藝術類音樂專業的教學改革方案,制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教學大綱。只有規范了教學大綱、教材教法、教學時值、教學設備、教改方案、考試制度、教學器材使用規則等指導性的框架結構,我院的聲樂教學才能有章可循,有本可依,避免和減少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規范、修訂教學大綱、教材、教法,提高教學的指導作用和規范化建設,組織經驗豐富的教師,參照國內相關綜合高校音樂學院聲樂專業的使用教材,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充分了解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編撰相關聲樂教材,經常補充和調整時下流行的經典曲目作為學生選唱的新曲目。把教師在中論述的創新性的觀點納入聲樂教材,豐富教材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使我院聲樂教學的曲目更豐富、更能引起學生興趣。教師參與編撰教材在學生中會產生極大的吸引力,無形中增加學生對教師的敬仰和愛戴,同時這種看得見的榜樣力量,將會激發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進行積極大膽的探索的興趣和意志。

2.加強課程建設,以教學為龍頭,突出特色教育。為了拓寬聲樂學生的視野,在條件成熟時,要求研究生以上學歷或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在院里開設第二課堂,可以是點式短暫的公開課形式,也可以是與專業課平行的課程。根據贛南地區的音樂特色,引進本地相關音樂的教育教學(福建師范大學的南音、江西師范大學的瓷樂與人聲藝術在全國都享有盛譽),配合作曲教研室推出自己的聲樂作品,形成該音樂藝術教學和研究的權威和中心。在低年級中開設聲樂基礎課,普及加強我院聲樂專業學生的聲樂基礎知識。

3.加強教學任務和科研目標的相互轉化。依據學校主課題的相關規劃來確定我院分課題的開設情況,把主課題分解為若干個子課題。聲樂教研組可以選擇相應的子課題,以確定自己的科研主題。根據我院的學科特點,立項“聲樂教學中的ABC”形式的課題名稱等。完成課題的過程就是對教學新目標任務的嘗試過程。聲樂教研組根據本學科的子課題,明確教學科研方向,并規劃好學期的教研計劃,寫好年度工作總結。

二、抓骨干帶隊伍,培養打造自己的名師

目前我國不少知名大學都有自己的名師隊伍,如“黃河學者”、“長江學者”、“泰山學者”、“井岡名師”等。這既是對自己卓有成就的教師的認可和褒獎,又為其他教師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和典范。劃定“名師”評判的尺度和標準,通過抓名師,培養名師梯隊力量來抓精品課建設,營造名師生存發展的氛圍和條件,實行傾斜政策,引入競爭意識,挖掘培養自己的骨干力量,在全院、全校、全市、全省推出自己的拳頭產品,這樣可以點帶面,提升我院聲樂教學的知名度,形成良性發展軌道。

打破傳統聲樂教學“從一而終,以一貫制”的觀念和做法,實行雙選制,即教師選學生,學生選教師,這樣做對師生都是一種挑戰。“打鐵先要自身硬”,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業務,與時俱進,積極更新教學觀念,不斷加強基本功建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技能,才能培養出更多合格的、專業技術過硬、有競爭力的學生,從而贏得學生的愛戴和青睞,也能很好地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素質教育的宗旨。聲樂教學是師生雙方的共同配合的教學活動,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適應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效率等,而這種教學機制為學生營造了寬松的學習氛圍,又為“名師”或“準名師”準備了教學對象的自由選擇空間,使得學生不再為不適應某位教師方法而苦悶,他們的學習要求可以得到及時滿足,學習情緒可以得到及時調整。

三、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策略

“請進來”就是邀請省內、國內知名聲樂教育家、歌唱家來我院講學指導工作,引進高精尖教學人才。聘請省內外知名學者教授擔任我院特聘教授,特別是省內聲樂專家。由于我院地處贛南腹地,交通不甚便利,國內諸多知名專家來此不多,我們充分利用知名學者來江西省,特別是來南昌市講學之便,與江西師范大學、南昌大學等我省聲樂教學和實踐水平較高的大學建立友誼關系,實行資源共享。

“走出去”則是教研室每年申請一定的專項經費供聲樂教師外出學習觀摩,參加學術會議,開闊藝術視野,改變教學觀念,提高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如:在江西省或鄰近省份舉辦的國內有影響的專業比賽、研討會、大師班等。積極參與這些活動,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從而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聲樂教學的良性循環。

四、舉辦讀書報告會

聲樂專業教師普遍看書少,時常為撰寫專業論文犯難。我院舉辦讀書報告會,讓那些閱讀多,并能掌握書中精髓的教師把他對書中的體會、感觸、想法介紹、推薦給大家,彌補大家閱讀量少、缺乏系統學習的不足,同時該活動也促使教師必須認真閱讀相關書籍,而別人介紹的書籍若能引起大家的興趣,大家也會自覺不自覺地瀏覽書籍,客觀上為師生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思想的平臺,也營造了一個講學習、愛學習、好學習的良好氛圍。因為同是看一本書,有的人可以發現有很多寶貴的知識點,而有的人則一無所獲。教師只有不斷借鑒別人閱讀書籍的視角、方法,把書由厚讀薄,再由薄讀厚,這既是功夫,又是能力,還能鍛煉教師對理論書籍概括、歸納、總結的能力,對提高教師的講課藝術大有裨益。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多讀才能見識廣、閱歷深、分辨強。教師要立足專業、拓寬思路,注重多學科的結合。既要閱讀聲樂類的書籍文獻,又要看音樂美學、音樂欣賞、音樂史、文學、生理學、心理學、哲學等書籍雜志。把讀書筆記作為一個介紹綱要,與同事分享,大家在學習、討論中發現知識點、興趣點和可寫點。

五、實行教研量化制度

1.定期舉辦教師公開課。制定相關的評判尺度,聘請相關專家參與對公開課教師的評定,把公開課納入教研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使之既當作觀摩課,又作為競技課,參與教師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升。為了規范每一位教師的教學程序,鼓勵其既要個性張揚,又要遵守聲樂的教學規律。教師把自己的備課程序、手段等制作成課件,這樣可以加強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信息技術的轉化功效,把教案立體化、形象化,有利于積極促進教學、科研目標任務的落實,還可以作為公開課抽樣選拔的一個重要依據和憑證。

2.規定聽課量化標準。為了加強和促進聲樂教學中老中青教師彼此間學習、切磋,實行一定的聽課制非常必要。可以規定技巧課教師每年要聽一定數量的理論課教師課,并邀請理論課教師,特別是科研能力強的教師為青年聲樂教師和學生舉辦論文寫作課(從選題、材料搜集、切入細分、文獻駕馭、歸納總結等方面批講)。

3.為了培養和提高聲樂教師的科研意識,促進教學、科研的良性循環,除了將公開發表的論文作為量化目標任務外,還要把教學筆記(自己上課的教案、學生筆記摘要)、聽課筆記(包括聲樂專家、本校教師)作為一項教學任務來落實,每年要檢查聲樂教師的兩本教案(課件教案和筆記教案)。每年通過整理這些隨筆和記錄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科研方向,再通過分析、匯總、歸納、提煉、選題、組合、撰寫等手段把其整理成體系并進行相關信息篩選,積累下大量的一手資料,為日后科研和教學提供借鑒依據。

4.成立課題攻關小組。由高學歷、高職稱、能力強的教師擔任帶頭人,申請和主持廳、省、部乃至國家級課題,帶動提高其他聲樂教師的科研熱情。在申報科研課題時,從全院實際出發,既鼓勵強強聯合,又加強促進“傳幫帶”作用,理論老師幫帶技巧老師,老教師幫帶年輕教師,將其作為一項衡量教師完成科研任務的杠桿和尺度。在科研工作中教師既要學習有關科研知識,又要能解決實際問題,用科研技術轉化的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掌握聲樂學習的能力,這種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科研工作中得到的寶貴財富,把這種財富傳授給學生的過程就是教學目標任務落實的過程。

5.視教師每年發表學術論文的規格和質量進行科研目標任務量化落實。把學術論文與教學掛鉤,根據的級別折合成課時或獎金。

六、每年舉辦青年教師或學生專場音樂會

把青年教師音樂會作為本年度的教學任務來抓。劃定一個界限,講師以下、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每年要舉辦一場音樂會,作為完成全年的教學任務量。

音樂會可為青年教師提供一個敢登臺、可登臺、能登臺的展示機會,既可促進和鞏固他們對專業技術的駕馭能力,又可為我市大型文藝演出鍛煉選拔人才。音樂會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如某個教師獨唱、若干教師聯袂演出、師生音樂會等。

每年年底進行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拔學生音樂會的入圍人員,哪一位教師的學生入圍多,也作為教學任務超額完成的量化標準。

七、舉辦教學科研成果“推廣周或月”活動

每年年終或學期結束前,擬定為我院教學科研評比競賽活動月,聲樂教研室與我院其他專業教研室一起在每年特定時段進行教學科研成果推廣周或推廣月活動,主要通過教學示范、骨干交流、課件展示、課題評價、演出會等形式。通過公開觀摩、說課評課等形式,亮出教研觀摩課,在活動周或月中,各教研組交流各自的科研情況,校學科帶頭人就本學科科研情況,進行座談。這樣不僅能促進科研項目與項目之間的聯結,不斷清晰各項目組對總課題的認同,而且能觸類旁通,各取所長,對如何調動教師全員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促使課題研究的規范化,豐富研究方法起到積極的作用。在教學科研成果推廣周或推廣月活動后,院里進行全面評估,資料匯編,評選出優秀課題組和優質觀摩課。

八、獎勵有特別貢獻的師生

篇(4)

關鍵詞:藝術教育;兒童音樂藝術

迄今為止,國內外諸多專家、學者對兒童藝術各領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在兒童動漫、兒童影視、兒童廣告、兒童游戲、兒童音樂、兒童美術等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使得兒童藝術越來越成為兒童精神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從近些年看,針對兒童音樂藝術的研究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存在縮水現象。造成兒童藝術整體研究結構上的失衡。以下將簡要評述兒童音樂藝術領域相關的研究成果。

一、從審美與快樂角度進行的研究

“審美與快樂”式幼兒音樂教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注重音樂與幼兒生活的聯系,注重幼兒生活經驗和審美經驗的有機整合,提倡幼兒自主地感受、體驗、探索和創造音樂,鼓勵幼兒獨有的個人感受和個性化的表現方式,并綜合運用各種藝術形式幫助幼兒形成完整的審美心理結構等等。現代先進的教育理論為該課程的實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主要研究成果有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樓必生、屠美如《學前兒童藝術綜合教育研究》、李亞麗《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音樂教學法的探索》、金亞文《音樂教學審美功效研究》、周潔嫦《音樂教學要善于創造美》、林白玲《從審美的角度調動學生音樂的興趣》、程英《審美與快樂式幼兒音樂教育初探》、陳嵐《談音樂審美教學法》、鄭麗《幼兒音樂游戲中的審美體驗》。

二、從教學策略角度進行的研究

在兒童音樂領域,如何調動兒童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音樂教學活動,一直是兒童音樂領域廣泛關注的一個話題。這方面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以說也是最多的。為了能更清楚地呈現,筆者對其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歸納:1.以國外著名教學法為切入點進行的研究。覃曉寧《鈴木音樂教學法給音樂教育的啟示》、李琦《淺談奧爾夫的元素性音樂教育》、劉文靖《奧爾夫教學法淺識》、娜仁其木格《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中小學音樂教學》、梁燕《柯達伊的音樂教育思想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影響》、徐穎《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給我們的啟示》、陸建珍《美國綜合音樂感在教學中的運用》、崔偉《探究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音樂教育觀》、謝春燕《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幼兒的啟發》。察覺民《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構成》。2.以針對目前兒童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進行的研究。劉莉萍《音樂教育存在問題及創新途徑研究》、張衛民《點擊兒童藝術教育實踐中的異化現象》、張占春《音樂課程改革中的“反音樂教育”現象》、趙大剛《談幼兒音樂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誤區》、吳欣光《小學音樂教學誤區》、侯杰《對綜合藝術課程改革的幾點反思》。3.以教材為切入點進行的研究。趙繼紅《幼師音樂教材改革初探》、韓天壽、吳霞飛《從幼兒音樂教材視角談學前教育管理缺失――對當前幼兒園音樂教材錯誤問題調查分析》、《小問題、大思考――對當前幼兒園音樂教材錯誤問題的調查分析》、王信東《云南省小學音樂美術鄉土教材建設與研究》。4.以兒童舞蹈教學為切入點進行的研究。夏珊珊《淺談幼兒舞蹈能力的形成與培養》、吳婉媚《兒童舞蹈教育淺探》、陳波《淺談幼兒舞蹈的童趣性》、王萍《淺談幼兒舞蹈的學與教》、趙煥生《淺談幼兒舞蹈的編排技法》、齊娟《幼兒舞蹈教學新探索》、商策《淺談幼兒舞蹈的創編藝術》、楊秀敏《幼兒舞蹈教學的生命線》、樊星《論基本功訓練與幼兒舞蹈教材開發》、文暢《興趣培養―幼兒舞蹈教學的成功所在》、朱寶仙《少兒舞蹈活動的幾點思考》。5.以兒童鋼琴教學為切入點進行的研究。張應輝《兒童鋼琴現狀思考》、康曉蘊《淺談兒童鋼琴教學》、姜曉琳《怎樣培養兒童的鋼琴興趣》、張丹寧《兒童鋼琴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初步研究》、陳宇蘭《談兒童鋼琴教學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楊振《談創新能力培養目標下的兒童鋼琴教學》、羅魏《論兒童鋼琴教學中創造性音樂思維的培養》、海宏《兒童鋼琴教學中的幾個心理問題》、李斯娜《學前兒童鋼琴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薛瑾《兒童鋼琴學習心理問題初探》。6.以兒童聲樂教學為切入點進行的研究。田丹《兒童聲樂教學中良好心理狀態的培養》、臧歡《兒童聲樂快樂教學初探》、魏桂珍《談兒童聲樂教學》、唐建平《兒童聲樂教學的作用與訓練方法》、赫嶸《關于從事兒童聲樂教學工作的初淺探析》、張郁《兒童歌唱教學與訓練》、李福《論賞識教育在兒童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寧馨磊《聲樂早期教育中的快樂教學》、秦瑋蔚《兒童聲樂教育中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李寶秀《淺談兒童歌唱教學及興趣的激發》、陶小衛《兒童學習聲樂的教學體會》。

三、從兒童音樂心理角度進行的研究

兒童音樂心理研究是兒童音樂教育的基礎課題。目前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進行的:1. 從幼兒自身審美心理建構的角度,來說明幼兒音樂審美心理功能的發展與培育。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審美心理發展研究》、杜悅艷《論學前兒童音樂審美經驗的建構》、薛瑾《鋼琴教育與兒童音樂審美心理發展研究》、郭蓉《關于音樂審美心理過程幾個問題的研究》、寧曉芬《從心理學角度探討培養音樂內心聽覺能力》、魏欣《論音樂審美教育的心理功能》、尹娟《淺議音樂教育中的審美化教學》、孔起英《論兒童審美與藝術行為的心理機制》、印小青《論兒童審美心理結構發展的三個標志及特點》、張富生《音樂美育中的心理因素分析》。2.從幼兒智力發展的角度,來研究音樂教育對于幼兒智力發展的作用。王子嬰《幼兒音樂創造力教學設計的行動研究》、鄭虹《兒童音樂創造力培養的理論研究與教學實驗》、霍華德•加德納《藝術•心理•創造力》、張琴《兒歌教學如何啟迪幼兒智力》、何化均《音樂―開發幼兒智力的一把鑰匙》、陳瑞委《音樂訓練可以促進幼兒智力發展》、李芳《音樂教育對兒童智力發展的影響》、楊望舒《幼兒多元智能中的音樂領域》、肖慶玲《舞蹈教育與多元智能發展的關系》、武艷《多元智能理論對舞蹈教育的啟示》。3.非智力因素對兒童音樂心理的作用與影響。張靜《在音樂活動發展幼兒非智力因素》、張雙琴《歌唱于幼兒非智力因素培養》、王詩春《淺談鋼琴學習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孫偉《幼兒民間藝術教育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李馨怡《幼兒鋼琴教育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分析》,余紅梅《挖掘音樂活動中的非智力因素,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4.從美育的角度探討音樂教育對兒童審美心理發展的作用。修海林《美育與音樂教育的若干理論問題》、秦艷《幼兒音樂素質的結構與要素分析》、沈建洲《幼兒藝術教育的性質》,李小琰《童心•童話》,張殿柱《美育與兒童的全面發展》。

從上述研究成果看,我們可以看到從教學策略角度研究兒童音樂藝術教學的研究者是最多的。可以說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一般的選題范圍。因為這一選題的研究者多是從事普通音樂教育的工作者,在自己的研究或工作范圍內選題,自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從研究內容上看,大家研究的內容多是對兒童音樂藝術教學實踐的思考與反思。當然,這其中不乏研究角度新穎、論述精彩的論文,但數量少之又少,絕大部分感覺難有新意。因此,要想在這一領域進行突破,必須要求研究者避免材料的堆積,避免對問題表面的分析,應突破傳統兒童音樂藝術實踐的研究模式,過于闡述具體而細微的問題,而忽略將兒童音樂藝術領域中的理性思考納入到實踐問題分析的過程中去,利用理性層面的辯證性思維來看待兒童音樂藝術感性層面的問題,從而獲得客觀、深入的結果。其次,從審美角度進行的研究成果也是很多的。“審美”是這些年來音樂教育領域出現的熱門詞語,可以說針對音樂教育中審美層面的研究超過了任何一個時期,這是人們對音樂教育本質了解越來越清楚的表現。很多研究者紛紛從審美的角度展開對音樂教學的分析,其中又以對基礎音樂審美教育的研究最多。在“審美”這個熱點、焦點上選題,這本身就意味著更受人關注,因而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我們看到在2004年郭聲健博士撰寫的《音樂教育論》書中,就對審美教育做了深刻的分析,明確提出了審美教育是音樂教育的核心價值。此后,更多的著作與論文開始對音樂教育中的審美價值展開研究,獲得了豐富的成果。但從目前的研究現狀看,針對這方面的研究雖然數量很多,但往往多是泛泛而談或者說是現象羅列。許多論文有人云亦云,跟著別人跑的感覺。因此,如要從審美角度進行思考,必須要求研究者能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觀點,或者在別人不同的層面上選題,或者要從新的角度選題。從學科邊緣或交叉點上選題,已成為未來兒童音樂藝術研究領域的一個必然趨勢。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試圖從兩門甚至更多的相關學科上進行較深較獨到的研究,也形成了一批有一定水準的科研成果。比如郭蓉《關于音樂審美心理過程幾個問題的研究》、寧曉芬《從心理學角度探討培養音樂內心聽覺能力》、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審美心理發展研究》等論文中涉及的學科就包括了心理學、藝術學、教育學等知識內容。其實,在兒童音樂藝術研究領域里,完全可以將其他學科知識結合起來,這樣會有效避免撞車,較易獲得突破和取得成果。比如湖南師范大學吳躍躍教授國家教育部課題《音樂教育對少年犯的教化功能及實踐研究》將音樂教育學、犯罪心理學結合起來。魏豪揚碩士論文《社會音樂教育之音樂藝術培訓市場營銷研究》是將音樂教育學、文化策劃學、市場營銷學結合起來,對社會音樂教育活動中包含的客觀存在的市場經營管理實踐和現象進行解釋和闡述。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補空白的價值。當然,這類選題要求研究者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能跨學科綜合與分析。否者,就會感覺一知半解而生拉硬扯,牽強附會。最后,從冷門和盲點上選題,也是目前兒童音樂藝術研究的一個方向。冷門和盲點,或是因為遠離當時的焦點、熱點,或是一時被認為是無關緊要的問題。或是尚未被絕大多數人意識到的問題。這樣的研究成果在兒童音樂藝術研究領域有,但還不多。比如以上列舉的論文張琴《兒歌教學如何啟迪幼兒智力》、何化均《音樂―開發幼兒智力的一把鑰匙》、陳瑞委《音樂訓練可以促進幼兒智力發展》、肖慶玲《舞蹈教育與多元智能發展的關系》就是這樣的體現。這樣的選題由于有其本身的價值所在,一旦其價值被人發現,研究出成果,便會向熱門和焦點轉化。兒童音樂藝術研究領域相信這類選題還不少。

綜上所述,從審美與快樂角度進行的研究和從教學策略角度進行的研究,占據著勿庸置疑的主導性地位。這樣的研究成為熱點,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從國外兒童音樂藝術研究的內容來看,藝術與多學科知識的結合,特別是將心理學的實證方法運用于兒童音樂藝術研究領域,已成為研究的常態。因此,開闊我們的研究視野,增加更多有價值的學術研究生長點,是我們兒童音樂藝術研究者急需要做的工作。畢竟,兒童藝術的發展,需要豐富的可能性;兒童音樂藝術的研究,亦當如此。

參考文獻:

[1]周世斌.音樂教育與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

樂出版社,2006

[2]郭聲健.藝術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樓必生、屠美如.學前幼兒藝術綜合教育研究【M】.北

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篇(5)

關鍵詞:新時期;聲樂藝術;發展;高校;音樂教育;啟示

1聲樂藝術發展對高校音樂教育的啟示具有的現實意義

? ? ? ?近年來,我國對于在普通高校進行音樂教育的研究成果較多,而致力于普通高校聲樂教學方向的專門研究則相對較少。通過對國內音樂學術期刊的查詢,主要論文有《歌唱教學在普通高校藝術教育中的靈活運用》,在文中作者分析了普通高校聲樂教學和專業音樂院校聲樂教學的主要不同點,提出普通高校的聲樂教育要與音樂欣賞、藝術實踐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思路。《普通高校聲樂選修課的嘗試》,文章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從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探討了在理工科大學中開設聲樂選修課的問題,提出以聲樂演唱技巧為輔、注重聲樂欣賞,著力培養學生對聲樂藝術的興趣的觀點。《淺談普通高師聲樂選修課教學的幾個問題》一文則根據作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對普通高校聲樂選修課教學中的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聲樂技巧訓練、聲樂教材的選用及考核辦法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討。上述論文多是從自身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闡述了普通高校聲樂教學的一些理論,并從審美教育的角度出發,集中探討在普通高校開設聲樂選修課的重要性,從性質與特征、功能與意義、目的與任務、基本原則等方面進行理論分析,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課內外教學實踐一體化、教師素養等方面進行實踐研究,力求為廣大高校一線聲樂教師提供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理論指導和可行性的教學建議,為促進我國普通高校聲樂選修課的發展、推動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作出一些理論性的探討。

2聲樂藝術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 ? ? ?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已具有龐大的規模,納入教學計劃的音樂類選修課程,是普通高校開展音樂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主要渠道,音樂學科的細分是必然的趨勢。越來越多的高校也從單一的理論課擴展到理論、實踐、欣賞多種類型并存的課程,有的學校還根據學生的水平分成了基礎類與提高類課程。近年來,人們對教育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大力提倡教育改革,音樂教育專業也融入了改革的大潮,更加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而達到培養出更多高素質人才的目的。音樂教育專業是當前一個比較熱門的專業,這一專業涉及面非常廣。其中,聲樂課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教育改革為音樂教育打開了新的局面,所以當前的音樂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聲樂藝術是用人聲唱出的帶有情感的音樂,它是音樂藝術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聲樂藝術是人的本能創造,最能直接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使人的情感得到自由而暢快的抒發。人聲的歌唱是最真實自然、最完美、最動聽、最富有表現力的音樂,這也是任何樂器演奏出的音樂都無法比擬的。難怪我國自古就有“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說法,意思就是說人聲的歌唱是音樂中最美的聲音。中國漢代的音樂理論著述《樂記》中說:“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嘆之,磋嘆之不足,故詠歌之……”歌唱給人帶來溫馨、愉悅的精神享受,給人帶來無窮的力量和生活的信心,激勵人們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因此,聲樂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音樂藝術表現形式。聲樂藝術的學習是一種審美活動過程,人們在對自身優美聲音的追求中,在聲樂藝術給人帶來的溫馨、愉悅的精神享受中,逐漸培養起自己健康的審美觀、高雅的審美情趣、活潑的個性和審視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通過對聲樂藝術的學習,可以使人直接感受和領悟到音樂藝術內在的美,使人的情感、心靈得到升華,塑造和培養一種超越實用功力的人生態度。從普通音樂教育的整體上看,聲樂藝術是整個音樂教育中的自然基礎,聲樂藝術的教育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器樂、音樂創作、音樂欣賞的音樂教育活動都離不開歌唱。歌唱活動直接與情感相關聯、與心靈相溝通,無須進行機械操作,技術負擔最少,因而簡便易行、易于收效。在學習歌唱的進程中同時指導學生音樂欣賞、鍛煉聽覺,運用樂譜,了解音樂知識,增進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表現能力,正確的歌唱教學是培養學生獲得良好音樂素質的最佳途徑。技能訓練中,包含音樂知識、歌唱技巧、識譜能力的綜合運用。通過歌唱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知覺、感受能力,各種不同表演形式的歌唱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歌唱本身是對音樂作品的二度創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同時,歌唱教學還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集體形式的歌唱還可以培養學生和諧一致、團結向上的集體主義精神。

3聲樂鑒賞發展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意義

? ? ? ?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對學生審美體驗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更加強調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參與能力。作為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的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必須發揮聲樂審美教育的作用,在專業課程中開設綜合了活動課程和實踐課程優越性的聲樂作品鑒賞部分,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聲樂文化傳承能力,這是十分有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雷默把對音樂(包括聲樂)的鑒賞和文化理解放到了音樂教育中重要的地位,指出:教授藝術的內容和過程不僅來自許多重要的學科,而且從教育學角度來講,“理解、鑒賞藝術作品和創作藝術價值是等同的……從美學上講,藝術作品體驗與藝術作品創作同樣有意義”。梅里亞姆在《藝術與人類學》(1964)中也討論了藝術(包括聲樂)的文化人類學研究的問題。他認為藝術包含四重組織模式:觀念、觀念導致的行為、行為的結果(聲樂作品)、結果對觀念的反饋。通常情況下,我們只對聲樂作品這一結果做各種詳細的研究,而忽視了作品源起的觀念與對當代與未來社會的影響。然而,日常教學中經常存在這樣一些現象:人們認為西歐古典的音樂實踐本質上是超過搖滾、流行音樂或先鋒音樂的,是高雅的、經典的,而民間音樂的本質是自然的、簡單的,說唱(Rap)的本質是壞的。再如,把流行音樂做好和壞的簡單區分等。事實上,每一種聲樂文化都是對特定環境的一種特定適應,在聲樂藝術的觀念、社會組織、曲庫、音樂物質文化等方面,各文化之間是不同的,而正確評價一種聲樂藝術則要求具有與之相聯系的文化和社會的某些知識。只有當聲樂藝術置于社會的和民族文化的語境中并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時,它才能獲得最佳的理解。

4結語

? ? ? ?民族聲樂發展到今天,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出現各種問題是難免的,重要的是我們應當采取怎樣的態度去解決這些問題。當前,多元的文化發展趨勢要求我們的民族聲樂教育也要以開放的姿態,在觀念上和措施上都能夠做到兼容并蓄,而不是故步自封。也唯有如此,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推動高校音樂教育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建民,趙世蘭.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我國高師音樂學院(系)音樂表演專業的現狀與思考[J].人民音樂,2005(6).

篇(6)

論文摘要:目前,在高師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把音樂的術科與音樂的理論學科課程設置得比較科學、合理。然而,大部分學生忽視一方面,而片面強調另一方面的現象非常嚴重,作為聲樂專業的學生應明白音樂理論課與專業技能訓練之間是相輔相成,相會依托的關系。教師更應清楚高師聲樂教學的方向是為基礎教育服務的,不能只注重培養學生的演唱技巧能力,忽視學生的普通文化課、專業基礎課以及聲樂理論水平、教學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因此,為了適應未來中學實際教學工作的需要,體現高師聲樂教學的師范性特點,我們應該平衡在專業學習過程中術科理論的學習與技能的訓練。

長期以來沿用著專業音樂學院的聲樂教學模式,注重聲樂演唱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其他理論科目的重視。然而,在高師聲樂教學大綱中對教學目的和任務這樣規定“要求學生掌握聲樂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能分析一般聲樂作品;有一定的范唱能力;勝任中等學校音樂課的唱歌教學和課外聲樂活動輔導工作”。可見培養高師學生的目標是培養中學教師和社會教育機構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以提高國民音樂素質,進行音樂文化的普及教育。因此,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具備高素質、高水準的演唱技能,還必須有扎實的音樂文化基礎知識,聲樂的藝術表現是依靠豐厚的理論知識與聲樂基礎技巧的結合。

音樂理論與專業技能訓練是相輔相成的,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工作者,在掌握高超專業技能的同時還需具備良好藝術修養。但是,很長時間以來在我們的高師音樂教育中似乎形成這樣的現象,對音樂理論感興趣的同學認為,只需要把理論知識學好就可以了,根本就不懂得演唱技巧方面的內容,甚至瞧不起從事聲樂技巧研究方面的人;對聲樂技巧感興趣的同學認為只要會唱,能炫耀的聲樂的技巧有多高深,一味地勤學苦練技巧,忽視了理論研究在術科學習中的重要性。因而,應注意課程結構上的綜合性和均衡性,合理安排必修課與選修課,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理論水平。

一、注重學生理論方面的學習

優美的旋律,美妙的聲音是通過嫻熟的歌唱技巧來獲得的,然而要想營造一個較高的藝術境界,則需要其他音樂理論知識來潤色。在進行聲音技術訓練中,對其他音樂理論學科的學習與聲樂技巧的掌握是相互依托的,精湛技巧的掌握需要理論的支持,理論的領會也需要技巧去充實與體會。對主修聲樂的同學來說,我們必須對與聲樂技巧有關的理論知識作充分的了解和學習,如基本樂理、和聲、作品分析和中外音樂史等方面的知識,如果缺乏了對音樂的基本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我們只能做一個單純的聲音的模仿者。我們只有通過對音樂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我們才能提高對音樂欣賞和理解的能力,提高專業綜合水平,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聲音藝術上的加工與創新,以適應聲樂教學、創作、表演鑒賞的需要。同時還有必要對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作研究,掌握其與技術的關系,以提高自身的修養,努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注重學生綜合技能方面的訓練

聲音技巧的掌握是歌唱的根本問題,是表現音樂的重要手段之一。一首優秀的聲樂作品,如果能夠通過聲音把鮮明的音樂形象讓聽眾產生共鳴,對于歌唱者來說,就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修養了。如果沒有掌握良好的歌唱技巧,完美的音樂形象就無法表現出來,就無法表現舒展的、緊張的、高亢的、低沉的音樂情緒,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情緒需要用不同的技巧來表達。只有這樣,學生要真正掌握歌唱的技術要求和音樂的表現力,做到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不斷提高分析和處理作品的能力。

高師聲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綜合型的音樂教學人才,學生除了具有演唱方面的能力,還應具備其他能力方面的訓練,如:教學能力、分析、理解、處理作品的能力、藝術實踐的能力等等。我們在進行聲音訓練時,我們必須認真分析作品并對其進行正確的藝術處理,首先我們了解作品的背景、風格、創作意圖、演唱情緒等,還要對作品的曲式結構、節奏特點、調式調性,以及其歌詞韻律、作品、聲音色彩都有必要解讀。“聲音作為一種物理現象具有音高、音長、音強、音色等要素,音樂的創造者把這些要素納入一定的體系中(如調式、調性、節拍)使之系統而有序,并在文化的發展中不斷完善與豐富,從而成就無數動人心弦的樂曲,是音樂藝術在人類的生活中產生無法取代的作用”。

三、加強舞臺表演的實踐

為符合高師聲樂教學的目的,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具有師范性,因此,在對高師聲樂專業的學生教學過程中,聲樂課堂的教學不僅僅是規范聲音技術問題,而是必須重視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表演演唱水平。舞臺表演的好壞直接反映學生綜合專業的學習情況和演唱技巧掌握運用能力,這也在于對學生演唱技巧的實際應用。聲樂學習是一門集藝術性、技術性、知識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學科,學生不但要會唱、會教還有要會演,即加強學生的聲樂表演技能的教學能力和音樂活動的組織能力。學生要不斷地參加藝術實踐,在藝術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鍛煉他們的心理素質。學生在舞臺上的一招一式,與他們平時的學習積累及生活中的真實情感體驗分不開,精彩完美的舞臺表演是聲樂課堂上理論與技巧的的體現。

在聲樂專業學習的過程中,應把理論學習與技能應用有機的結合起來,既要掌握在實踐過程中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又要在實踐中聯系理論,要學生知道怎樣做,為什么要這樣做。音樂理論與聲樂技能之間相互依托、支撐,只有真正了解了與技術有關的理論,掌握與技術的關系,才能更好的懂得藝術的奧秘。同學們只有具備全面、扎實的知識以及能靈活地運用所掌握的知識的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市場的需要,也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參考文獻:

[1]郭聲健.音樂教育論[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12.

[2]石惟正.聲樂教學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7.

篇(7)

論文關鍵詞:民俗 藝術 表演 聲樂 教學

論文摘要:從聲樂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入手,分析當前百色學院藝術系開設的民俗文化藝術表演專業在專業建設上存在的弊端和不足,進而提出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實踐等方面對聲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音樂表演(民俗文化藝術表演方向)是百色學院藝術系開設的特色專業方向之一,百色學院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開設此專業方向的高等院校。從2007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至今,藝術系教師經過幾年的艱苦探索和實踐,在民俗藝術表演專業的教學中積累了不少的經驗教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藝術系學生在參加全國大學生文化藝術節、中國—東盟藝術教育成果展以及CCTV青年歌手大賽等許多賽事中,都憑借民俗藝術表演節目屢屢獲獎。然而,也正由于是全國第一個開設此專業方向的高校,沒有任何先例可以效仿,完全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進行專業建設,其難度可想而知。在幾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也栽過不少跟頭,吃了不少苦頭。

目前,民俗文化藝術表演專業方向在教學模式、師資配備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不合理、不健康因素,對此如果不及時加以解決,不僅制約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影響到本專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勿論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專業了。聲樂課是音樂表演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在專業建設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民俗藝術表演方向中亦是如此。在聲樂課的教學過程中,百色學院藝術系的聲樂教師同樣遇到了上述的一系列問題,筆者將以聲樂教學模式為例,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進而探討在民俗文化藝術表演專業下,對如何進行聲樂教學模式改革提出自己的思考,以期達到“窺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一、民俗文化藝術表演專業下聲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師資配備來看,百色學院藝術系現有專任聲樂教師8人,都畢業于專業音樂院校,其中美聲唱法教師3人,民族唱法教師5人,而8位教師中,對民俗聲樂表演比較了解的教師只有1人。從學生情況看,音樂表演專業學生4個年級共有213人,主修聲樂的學生有179人,占學生總數的84%,其中民族唱法學生最多,有163人,占聲樂學生的91%。從授課方式來看,聲樂主修生上課采用“一對一”的小課授課方式,每周每人一節,非聲樂主修生上集體課,每周2節。從課程設置和教授內容來看,與一般音樂院校(系)開設課程和所教內容基本一樣,只有一門“原生態歌舞表演”略顯與眾不同。從教學實踐環節來看,學生從大學一年級到大學三年級每年下鄉采風一次,其他實踐主要是參加各種舞臺演出活動。以上就是當前百色學院民俗文化藝術表演專業聲樂教學的基本情況。

作為百色學院藝術系的特色專業之一,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親身體會到這樣的聲樂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和缺陷,不僅背離了百色學院人想要辦出特色的初衷,而且如果長此以往,形成定式,不僅偏離了專業軌道,而且對本專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十分不利。

1.目標不明,定位不準

百色學院最初開設民俗文化藝術表演專業方向,主要是為培養具有較強的民族歌舞和原生態歌舞表演能力,較為全面地掌握民俗文化概況和具有一定的民俗文化研究能力的人才。然而,在現實的聲樂教學和實踐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沒有真正認清這個目標,或者說即使認識到了也沒有真正朝這個方向邁進和努力,授課內容與上課方式等都與普通音樂院系基本一樣,在師生思想定位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亂。

2.教學內容與教材使用中民俗文化內容過少

由于目標不明,定位不清,所以聲樂課的教學內容仍然是在教授美聲或民族唱法的發聲方法,上課練聲、演唱作品,演唱的作品也大都是傳統的聲樂教學作品,與民俗文化藝術表演基本不搭調。在教材的選擇使用上,目前選用的教材多是仿習正規音樂院系選用的教材,大部分內容是創作歌曲,還有一少部分的民歌和美聲歌曲,真正意義上民俗文化的作品極少。在此需要強調一點,筆者并不是反對要教授美聲或民族的發聲方法,相反,還認為這樣可以提高和改良民間原生態唱法的音色,但如果偏廢了一方,照目前民俗文化藝術內容極少的情況發展下去,離當初辦出民俗文化特色的宗旨只會越來越遠。 轉貼于

3.課程設置與教學形式缺乏創新,師資配備不均衡

目前,百色學院藝術系開設的課程也仍然是沿襲專業音樂院系的課程設置,盡管“原生態歌舞表演”一門課程有所創新,但僅此一門顯然是遠遠不夠的,且這門課程仍處于摸索階段,還有待改進和完善。在聲樂課教學形式方面,仍采用傳統的“一對一”小課形式,雖然這樣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解決他們個人歌唱技術上的不足,但對于學生之間的協調配合訓練明顯不足,而好多真正的、民間的民俗藝術表演都是由于相互配合得好才更顯魅力的。關于師資配備,如前所述,目前藝術系專任聲樂教師有8人,但真正比較懂得民間歌唱藝術的只有1人,這樣的師資配比對于民俗藝術表演專業而言顯然是很不合理、很不均衡的。

4.教學實踐環節民俗藝術方面內容相對薄弱。

在教學實踐環節方面,藝術系比較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參加各種校內外的演出活動也較多,但與學生參加的各種活動相比,有關民俗文化藝術的內容仍然偏少,除每年一次的采風活動之外,基本沒有其他民俗藝術實踐活動,要么就是參加比賽、展演時,由教師臨時組織排練一些具有民間民俗特色的作品去參加比賽,活動結束之后又回歸常態,如此一來,學生對真正民間民俗藝術的了解只流于表層,民俗文化知識更是微乎其微,對于培養學生成為真正的民族民俗文化藝術人才相距甚遠。

鑒于以上的種種問題,我們首先應客觀看待,冷靜分析,找出原因,然后制定出適合本校本系特征的改革策略和措施并付諸實施,從而保證聲樂教學乃至整個民俗文化藝術表演專業朝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

二、民俗文化藝術表演專業下聲樂教學模式改革的策略與措施

1.明確目標,轉變觀念,找準定位

藝術系要統一全系師生思想,同時加大宣傳、營造氛圍,明確培養民俗文化藝術人才的目標,找準定位。教師應轉變觀念,真正撲下身子去了解學習民族民間、民俗原生態歌曲等,從中汲取營養并運用到自己的聲樂教學中去。此外,還應幫助學生轉變思維方式,促使他們認清民俗文化的巨大價值以及從事民俗文化研究和走專業特色化道路成才的良好機遇。

2.改進課程設置與教材使用,大量增加民俗文化藝術內容

明確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目標后,要對音樂表演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革新,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增加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內容的課程,在教材的選用上,應多采用從民間采風回來得到的“鮮活教材”,從而不斷加大學生對民族民間、民俗藝術知識和信息的占有量,真正為進行民俗文化藝術研究做好準備。

3.改革聲樂課上課方式,完善師資結構

改變聲樂課傳統的“一對一”上課方式,采用個別課、小組課、集體課相結合的上課方式。個別課主要訓練學生如何發聲,借鑒科學的發聲方法,美化學生的歌唱音色;小組課主要訓練他們的協調配合能力和互相間的藝術默契感,體會民俗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征;集體課主要講授一些民俗民間的音樂文化知識以及讓學生體會民間藝術在集體活動中的呈現方式。不斷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措施,完善師資結構,聘請校外優秀民間民歌手擔任原生民歌演唱的教學工作,同時派出本系聲樂教師走出校門,深入民間進行“接地氣”般地采風學習,盡快扭轉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方面師資薄弱的局面。

4.加強教學實踐,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民俗文化藝術表演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專業,必須在現有基礎上加強教學實踐,同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一要增加學生采風次數和時間,除了系里組織的采風必須參加外,還要求他們利用寒暑假時間進行田野采風,深入學習民間文化知識。二要訓練學生對采風回來的材料進行加工整合,改變被動的學習方法,多采用研究型的學習方法,提高創新思維,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逐步掌握科學研究方法,最終成為有一定民俗文化研究能力的人才。

三、結語

聲樂課是音樂表演的主要課程之一,其教學質量也直接影響到民俗文化藝術表演的專業建設,針對百色學院這幾年的聲樂教學中的種種問題,筆者認為應解放思想,克服困難,切實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課方式、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實踐等方面,對整個聲樂教學模式進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本專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最終取得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欧美男男作爱videos可播放| 国产熟女露脸大叫高潮|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久久精品第九区免费观看|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好爽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初尝黑人巨砲波多野结衣| 51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看| 日韩av无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夜夜夜|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无码熟妇αⅴ人妻又粗又大|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下载|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特黄 做受又硬又粗又大视频| 国产小屁孩cao大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 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免费|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欧美牲交|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 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妇乱子视频在播放|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玩弄丰满少妇人妻视频|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