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種植業社會實踐

種植業社會實踐精品(七篇)

時間:2022-12-18 13:29: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種植業社會實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種植業社會實踐

篇(1)

【關鍵詞】地理教學 學生 社會實踐 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6-0084-01

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復雜的地質地貌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復雜的地質地貌對當地經濟發展有著較大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影響著地區的降水、光照、耕地的數量分布,對大規模發展種植業限制較大,糧食產量不足。另一方面又由于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直接影響著地區的商品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是湘西地區長期以來一直以種植業為主,難以實現對資源的綜合開發和經濟綜合發展的癥結所在。

復雜的地形對地區經濟的發展也有諸多方面的積極影響。復雜的地形地貌有利于農、林、牧、漁、獵等多種經濟的綜合發展;有利于多種農作物的種植和栽培以及多種經濟林木和用材林的發展;有利于山區立體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等多種環保、健康、高效的農業發展模式的推廣和發展。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有利于多種礦產資源的儲藏和分布,礦產資源豐富。復雜的山區地形使河流多險灘、瀑布,水流湍急,水能資源極為豐富,有利于對河流梯級開發,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能源保障。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復雜的地質地貌孕育了大量的旅游資源和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

如果我們能充分利用這些優勢條件和資源,這里的山水將面貌一新,夕日的“窮山惡水”將會變成今日的“山清水秀”。夕日落后、單一、自給自足的經濟將轉變成今日綜合開發健康、養生、營養的生態農業和商品經濟。

二、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對當地的地形進行實地綜合考察

教育教學要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地理教育教學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服務功能尤為突出。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加強對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的培養。為實現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念,筆者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并對實踐活動的內容、范圍、方式方法做了明確具體的布置。

1.明確考察內容。將考察內容分為六個主題:①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②地質地貌與氣候,③地質地貌與交通,④地質地貌與河流,⑤地質地貌與人類活動方式,⑥地質與礦藏。

2.社會實踐調查范圍。對學校周邊地區以及學生自己家鄉進行考察。

3.社會實踐考察時間。雙休日和節假日。

4.學生分組及社會實踐考察任務分工。將班級學生分成六個小組,分別負責對以上六個主題進行考察。

(1)考察前的準備工作。指導學生寫好考察計劃書,設計考察路線圖。要求各考察小組根據各自的考察內容設計考察方案、準備考察器材和考察表。考察方案中要求學生在考察區內選定三至五個考察點,確定考察方式和時間、小組成員的分工等。因考察內容不同,所需器材和小組成員分工也不盡相同,每個小組要根據自己的考察內容做好周密細致的安排。老師對每個小組的計劃要進行仔細的研究和指導。

確定考察點的考察內容:根據計劃中所選考察點,明確該點的主要考察內容。如:第一小組考察內容主要是“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所選考察點必需要有較為明顯的斷層構造或山地公路的明顯剖面處,這樣才能更加容易觀測到地質構造狀況。

確定考察方式:一方面到相關部門查找相關資料,了解當地的一些自然地理狀況,然后再到考察點進行現場考察。

明確考察時間:何時到何相關部門找資料,何時到實地搞調查。

器材準備:主要是攝像機或照相機、錄音機、卷尺、繩子、小鐵錘、紙、筆、食品和水等。

小組成員分工:安排好相關人員分別負責攝像、錄音、測量、筆錄和后勤等工作,各就各位、各司其職。

(2)實施考察工作。該階段的工作重點,一是考察工作。安排學生按考察計劃書中的設想一項一項地進行,并根據實際情況可對考察內容或對象做適當調整,做好考察工作。二是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在考察過程中應做好人身安全考慮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和發現安全隱患的能力,并學會一些基本的應急手段和自救方法,在考察過程中盡量有教師或家長陪同。

三、指導學生結合實際,開動腦筋,提升能力

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遇事敢想,有獨特的見解,但因與外界聯系較少,自卑感較為明顯,因此在他們表達自己的意愿與意見時總是顯得十分的拘束。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自信心,社會實踐活動就是一種很好的培養方法。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們掌握著當地地質地貌的第一手材料,有依據就有發言權,這是一個培養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最佳機會。為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思考,享受工作的樂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悅,筆者對本次考察活動又做了進一步的工作安排。

1.各小組將自己考察所獲得的材料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學生通過制作和展示課件,看到自已的作品,無不感到成就的喜悅和樂趣,更進一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進取心。

篇(2)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課文中,從植物的細胞開始,講述了植物的一生:由種子的結構談起,到開花結果,再形成新的種子,延續植物的生命,同時為人類造服。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生長、發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過程,除了基本知識的傳授,在課堂教學中我還滲透了對獲嘉農業的了解。如種植業:獲嘉縣地處中原,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是重要的產糧區,也是全國優質糧產業化開發示范縣。目前,全縣優質糧基地小麥種植面積達22萬畝、優質水稻12萬畝。花卉業:獲嘉縣是我國南北花卉的交匯點,是南花北上和東花西引的天然馴化場。花卉業生產已經有300年的歷史,上世紀80年代張巨鄉“陳莊花園”是河南省四大花園之一而著稱全國;目前,全縣的花卉種植總面積達3萬余畝,品種千余個,主要是大葉女貞、雪松、蜀檜、奕樹、合歡等常規綠化苗木。無公害蔬菜業:太山鄉蔬菜種植素有聞名,明清時期是專侍皇宮的貢品。蔬菜遠銷北京、武漢、山西等地,出口蔬菜主要面向日本等國家。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6萬畝。這些知識通過多種途徑獲得,既鍛煉了學生的思想意志,又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借此也讓學生樹立起了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崇高理想。

2、在第二課堂中滲透農業教育

農業教育不僅在課內有機滲透,而且要發揮課外活動這個主陣地的作用,讓學生在課外學到課內學不到的一些實踐本領與基本知識技能。我們建立了幾個專題調查小組,如:選種調查小組、栽培調查小組、雜草控制小組、病蟲害防治小組、無公害調查小組等。通過進店調查和訪問農藝師,實地考查等多種途徑,讓學生適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增長知識和技能。如在考查選種方法時,要求學生了解選種要求。學生回饋如下信息:要求種子顆粒飽滿,無昆蟲叮咬、當年新發種子等。例如,歷年來小麥病蟲害發生嚴重,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形成如下報告:(l)持續幾年的秸桿禁燒避免了空氣污染,但也使一些病蟲害有了滋生之地,致使連年病蟲害逞上升趨勢。(2)近幾年很多地塊沒有進行深耕細作,只是耙了二至三遍,造成耕作層過淺,小麥的根不能深扎,抗病力明顯降低。(3)冬季到來年春季天氣過于干旱,使土壤中的厭氧菌大量繁殖,毀壞小麥根系。(4)多數農民重視蟲害,輕視病害。每年春季農民都要打2一3次殺蟲劑,卻沒打過一次殺菌劑。而小麥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和赤霉病等病害,一旦發現癥狀就錯過了防治時期。又如,病蟲害防治小組通過調查和訪問,將農業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做了簡單歸納,以黑板報形式向全班同學展示:(l)深耕細作。一定要深耕,增加耕作層的深度,以便小麥根系發達,增強抗病力。如果實在沒有條件深耕,也可以撒施土壤調理劑,以增加土壤的團粒結構,使土壤疏松耕作層增加。(2)適時澆水。由于秸稈還田,土壤蓬松,過f透氣,不能保墑,根系無法得到充足的水分,致使根系不旺。適時澆水可以彌補不足。(3)專業拌種。不能只圖便宜,要使用專業拌種劑,特別要選用有針對性的拌種劑,才能起到防治目的。(4)一噴三防。春季噴撒農藥時,除了殺蟲劑,還應加人殺菌劑、營養劑和生長調節劑,綜合防治,防患與未然。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增長了知識和才干,也鍛煉了毅力,培養了良好的習慣和興趣。同時這也成了課堂最有效的補充,讓學生熱愛農業,熱愛生物學,為將來從事各項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3、在教育科研中滲透農業教育

篇(3)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將開始實施第三步戰略部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現代化進程,對農業將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國的經濟結構能否順利調整,國民經濟能否發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業基礎是否穩固。只有加強農業基礎,確保農產品供給,才能順利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只有加強農業基礎,開拓農業市場,才能支持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

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問題不僅關系到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而且關系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十五"計劃綱要提出,必須高度重視農民收入問題,把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做好新階段農業和農村工作、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基本目標。

"靠天吃飯"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祖祖輩輩唯一的謀生手段,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方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后,農業生產受到資源和市場的雙重約束,市場風險增加。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農業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根據同志?q“三個代表”的思想,周家村兩委在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拓寬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領域上做文章。吸引外資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帶領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產品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必須對農產品的品種結構進行調整,面向市場,依靠科技,進一步加強優質品種的引進、選育、繁育和推廣工作,盡快淘汰和壓縮劣質品種,全面優化農作物品種結構,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種植業。他們為村民們聯系了南韓的育種辣椒和西瓜,辣椒2000元/畝,西瓜4000元/畝,西葫蘆5000元/畝,環繞村子還重了5000棵柿子樹,每棵樹收入200多元,年人均收入3800元。

雖然取得了這么大的成績,但村兩委并沒有固步自封,他們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種成這樣了,要想再發展農村經濟,還是要想辦法,上項目。"我覺得要想拓寬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領域,還要在以下三點上想辦法:

(一)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鼓勵農民服務組織創新,培育經紀人隊伍,加強農業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和市場信息體系建設,加快制訂或修訂農業行業標準和重要農產品質量標準,推廣采用國際標準,創建一批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有計劃地興建或擴建一批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科技、勞務等要素市場。搞好農業服務,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引導農民發展優質高效經濟作物;搞好對農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訓,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到農戶,及時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

(二)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推進規模經營和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帶動力量。

1、鼓勵采取公司加農戶、訂單農業等多種形式。要采取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扶持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從信息、技術、資金等方面為龍頭企業搞好服務,支持龍頭企業建設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引進、開發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企業和科研單位帶動農戶進入市場,與農戶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合理調整農業生產區域布局,發展特色農業,形成規模化、專業化的生產格局。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

2、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和效益。農產品的轉化主要是發展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目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水平還很低,通過運用高新技術,實行對初級產品的深加工,還可以為農產品的增長提供極為廣闊的市場空間。要加快農產品加工技術和設備的引進開發,發展農產品銷售、儲運、保鮮等產業,積極促進初級農產品的轉化和加工,不斷開發名、優、特、新品種,搞好優良品種的繁育。

3、擴大對外開放,發展創匯農業。"十五"期間,我國將加入世貿組織,要以此為契機,千方百計引進國外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我國農產品結構調整優化和升級。建設農產品出口創匯基地,重點扶持和擴大畜禽、水產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特色產品和有機食品的出口。有計劃地組織勞務輸出,參與國外農業開發、水利工程承包等。

(三)積極有序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

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逐步從種植業向多種經營、鄉鎮企業和小城鎮轉移,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農村豐富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客觀需要。

1、向農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引導農民更多地從事非農產業,要立足當地資源優勢,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儲藏、保鮮、運銷等行業,加快改造傳統工業,積極發展商業、運輸、飲食服務、旅游等勞動密集型產業。

2、發展個體私營企業和鄉鎮企業。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充分調動投資者、經營者的積極性,引導鄉鎮企業加快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加快科技進步和體制創新,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名、優、特、新產品,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提高鄉鎮企業的科技水平和競爭能力。

3、加快發展小城鎮。小城鎮是轉移農民的基地,是二、三產業的載體,對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強大的帶動作用。有選擇的培育一批重點的中心集鎮,努力在城鎮投資體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鎮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篇(4)

[摘要]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將實施第三步走戰略部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推進現代化進程。這對農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五”計劃綱要的提出,必須高度重視農民收入的問題,把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做好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基本目標!只有加強農業礎基,確保農產品的供給,才能順利的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才能支持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

[關鍵詞]

大學生;三下鄉;發展;農村經濟;生活水平;

2005年7月16日,我們長青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小分隊一行15人來到武威市涼州區河東鄉上腰墩村,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際活動。在上腰墩村的14天中,我們開展了許多活動:為當地小學生義務輔導功課,進行為期12天的教學活動;同時抽取課余時間深入當地工礦,果園以及村民家中調查研究;與當地領導和村民座談;舉辦“三下鄉”文娛演出等等。在這14天里,我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問題。這是我們大學生第一次深入的思索農村問題。其中大家關心最多的,也是討論最多的就是:農村的發展問題!“靠天吃飯”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祖祖輩輩唯一的謀生手段,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方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

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后,農業生產受到資源和市場的雙重約束,

市場風險增加。

上腰墩村兩委在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拓寬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領域上做文章。帶領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產品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必須對農產品的品種結構進行調整,面向市場,依靠科技,進一本文轉載自步加強優質品種的引進、選育、繁育和推廣工作,盡快淘汰和壓縮劣質品種,全面優化農作物品種結構,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種植業。他們為村民們聯系了高產苜蓿以飼養牲畜;帶領村民種植蘋果600多畝,青皮梨800多畝、無籽西瓜500多畝。年人均收入3000多元。雖然取得了這么大的成績,但村兩委并沒有固步自封,他們清楚地知道:只知道種地,也就這樣了!要想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還得想辦法,上項目。通過我們在農村的調查研究,要想拓寬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領域,我認為還要在以下三個方面想辦法:

(一)加大利用農村富余勞動力資源 1、大力發展個體私營企業和鄉鎮企業。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充分調動投資者、經營者的積極性,引導鄉鎮企業加快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加快科技進步和體制創新,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名、優、特、新產品,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提高鄉鎮企業的科技水平和競爭能力。向農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引導農民更多地從事非農產業,要立足當地資源優勢,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儲藏、保鮮、運銷等行業,加快改造傳統工業,積極發展商業、運輸、飲食服務、旅游等勞動密集型產業。

2、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逐步從種植業向多種經營、鄉鎮企業和小城鎮轉移,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農村豐富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的客觀需要。

3、加快發展小城鎮。小城鎮是轉移農民的基地,是二、三產業的載體,對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強大的帶動作用。有選擇的培育一批重點的中心集鎮,努力在城鎮投資體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鎮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版權所有

4、鼓勵、支持和組織農民開展勞務輸出。采取多種形式,通過多種渠道,把農村富余勞動力組織起來,到大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務工經商,加快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步伐。

(二)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推進規模經營和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帶動力量。

2、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和效益。農產品的轉化主要是發展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目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水平還很低,通過運用高新技術,實行對初級產品的深加工,還可以為農產品的增長提供極為廣闊的市場空間。要加快農產品加工技術和設備的引進開發,發展農產品銷售、儲運、保鮮等產業,積極促進初級農產品的轉化和加工,不斷開發名、優、特、新品種,搞好優良品種的繁育。

1、鼓勵采取公司加農戶、訂單農業等多種形式。要采取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扶持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從信息、技術、資金等方面為龍頭企業搞好服務,支持龍頭企業建設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引進、開發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企業和科研單位帶動農戶進入市場,與農戶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機制。合理調整農業生產區域布局,發展特色農業,形成規模化、專業化的生產格局。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三)加強農村社會化服務

鼓勵農民服務組織創新,培育經紀人隊伍,加強農業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和市場信息體系建設,加快制訂或修訂農業行業標準和重要農產品質量標準,推廣采用國際標準,創建一批農產品標準化發展生產示范基地。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有計劃地興建或擴建一批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科技、勞務等要素市場。搞好農業服務,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引導農民發展優質高效經濟作物;搞好對農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訓,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到農戶,及時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

篇(5)

孫小紅: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地理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教授級高級教師,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

王邦柱:宿遷市地理教研員,江蘇省特級教師,教授級高級教師。

王昌紅:泗陽縣致遠中學地理教師,中學高級教師。

于蓉: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地理教研員,此次研討的主持者。

于蓉:“知識”,是教師們經常提到的一個詞。但是對于“知識”是什么,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認識和看法。如何從經驗走向知識,也是大家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今天我們就圍繞著這個話題進行討論。

孫小紅:從經驗走向知識,這是我們每一個教師都繞不開的話題。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什么是知識。知識來自于社會實踐,早期人類知識是直觀經驗的總結與提升。正如今天我們涉及到的農業生產,農民們在生產過程中對水稻的習性、生長條件等有一些直觀經驗,而這些經驗性的知識經過提升之后就逐漸形成了一些概念,概念之間形成聯系,就有了知識。例如這節課中高溫多雨的氣候是水稻生產重要的自然條件,就是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人類理性科學知識有個體獲得的主觀知識,也有客觀存在的知識,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客觀世界的客觀規律就是人類共有的客觀知識。我們每個老師、同學在頭腦中都有對客觀事實的主觀表征,比如感覺、知覺、表象以及由此產生的概念、命題,這些都是通過我們個體認識活動而形成的。由于同學們并不是農民,并不能直接從生活經驗中直接提取高溫多雨的氣候適合水稻種植的命題,這時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將人類長期積累的高級形態的理性知識傳授給學生。今天王老師的課就是想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將人類積累的理性知識跟學生的直觀經驗相聯結。

于蓉:剛才孫老師從教學的角度解讀了“知識是什么”,分析得很深刻,很到位。新課程推進以來,對于知識與能力孰輕孰重的探討有很多。有的人就認為在教學中知識無關緊要,學生的能力培養是第一位的。對于這樣的觀點,王邦柱老師,您是如何看待的?您認為在教學中教師對知識的認識有沒有一些誤區?

王邦柱: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來看,知識與能力是并列關系,因此知識與能力都十分重要,知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能力是知識的內化和對知識的運用,因此知識與能力應是相輔相成的。當然掌握的知識多,未必能力強,高分低能也大有人在,同樣,如果知識匱乏,能力也將大打折扣。從大體上看,知識與能力具有一定的正相關,知識面寬厚,綜合能力會相應強一些。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對知識的誤區:一是知識認識上的誤區。很多人提到知識往往認為是死知識,僵化了的知識,因此有輕視知識的傾向,尤其是輕視基礎知識的學習,這需要我們各位同仁真正理清知識與能力的關系。我認為在學生時代應該打好知識基礎,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提升綜合能力。二是知識應用方面的誤區。有人認為知識馬上就能應用,其實知識的應用也并非是即時的,有的知識需要長期積累才能更好地應用。我們都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朱熹先生也說過“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這也從某個角度解讀了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于蓉:孫老師和王老師都為我們從教育教學的角度闡釋了何謂“知識”。我認為知識屬于人類認識經驗,但又高于人類的認識經驗,因為它是以成果或結晶形式出現的認識經驗,是那些得到證明或證實的、有價值的經驗。而教學的過程就是帶領學生從一般經驗走向知識的過程。今天我們就對這一話題展開討論。首先我們還是先來觀看王昌紅老師的課例。

(播放錄像課,繼續研討)

于蓉:本節課王老師用“舌尖上的美食”來導入新課。這樣的方法很多老師都會采用,如果問他們為什么會選擇美食作為情境,大多數人會說“因為學生喜歡”。王老師,你覺得學生為什么會喜歡美食這樣的情境?

王昌紅:民以食為天,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能激發人的求知欲,同時大多數學生對于美食也有著較豐富的生活經驗,所以也較容易融入情境。

于蓉:食物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東西,因為熟悉,所以他們在這方面的經驗比較豐富。而學生對食物的知識更多的是經驗性知識。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如何去看待學生的這些日常經驗?

孫小紅:我認為學生的日常經驗是非常寶貴的,因為無論是什么樣的科學知識,它的前提和基礎都來自于日常生活經驗。我們常說在教學時要掌握學情,學情中非常重要的是學生的生活經驗。從這節課來看,王老師較好地把握了學生所具有的日常經驗,這是他教學成功開展的關鍵所在。因為美食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各地食材不同,食材與農業密切相關。王老師選取了這樣一個學生日常經驗中非常熟悉并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食材”作為情境,并將食材引入到農業地域類型的相關知識中。從這點來說,學生的生活經驗就成為了農業生產地域系統這一科學知識的認知基礎。因此,在教學前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日常經驗,其次要了解這些日常經驗中哪些是與我們地理知識、命題、規律密切相關的,第三就是多去琢磨如何在教學中應用這些日常經驗。這節課的開始,我們都能感受到孩子們的熱情,他們回答的南米北面,可能是他們日常經歷過的,也可能是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由于這節課所蘊含的地理知識是規律性的知識,在農作物的南北分布、農業地域類型都涉及到地理規律,王老師從學生熟悉的南米北面切入,大大縮短了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路徑,他們會學得輕松愉快,容易獲得成就感,也容易有效進入下一環節,使學生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建構起水稻種植業的生產條件、生產特點的認知圖示,同時也能有效遷移到美國商品谷物農業的生產條件及特點等知識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能在短短的15分鐘內較好地實現知識遷移,就得益于他們能從日常經驗知識入手,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了對經驗性知識向地理知識的有效轉化和提升。

于蓉:我們在這節課中可以看到:兩種農業地域類型的講授之前,王老師都為學生提供了一張農業生產的照片,呈現了農業生產的場景。通過展示引導學生來推測農業生產的特點和條件。王昌紅老師,你為什么要給學生提供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上的場景進行思考呢?

王昌紅:經驗形成于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如果你與環境相互作用,可能就獲得了某些經驗。例如,農民通過種田,在與農田的交互活動中獲得了農業經驗,這種經驗我們稱之為直接經驗,這種直接經驗,學生受條件限制不可能大量獲得,通過圖片展示農業場景,可以使學生獲得間接經驗,學生通過這些間接經驗也可以進行知識建構。

于蓉: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雖然城市學生很少有機會去體驗農業生產,但都應該見過這樣的農業場景,因此這樣的圖片情境是他們所熟悉的。有了這樣的視覺經驗,學生就能夠比較自然地去探尋場景背后的地理問題。那么,教學中應該怎樣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經驗來創設問題情境?

王邦柱: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源于生活實踐與個體感受。教師要積極觀察生活,并了解學生的生活世界,努力讓學生的直接經驗與地理知識建立緊密的關聯,創設出基于學生生活經驗的問題情境。例如,城市的學生對于城市化、城市內部結構、城市交通等地理現象和地理事物有著豐富的直接經驗,因此就可以將學生頭腦中與城市相關的生活經驗作為素材,結合地理知識來創設問題情境。此外,還可以通過可視化教學在現場生成經驗,創設問題情境。由于種種條件的制約,學生直接經驗并不是很多,這就需要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場景,來幫助學生現場生成經驗,教師可以選擇豐富的農業生產視頻、圖片等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和圖片生成相關經驗,教師在此基礎上再結合地理知識創設問題情境。例如,王老師在課堂上通過圖片向學生呈現水稻種植的勞動場景,并結合學生已有的和現場生成的經驗,提出有關亞洲水稻種植業的相關問題,就很有價值。

于蓉:王老師所講授的兩種農業地域類型(水稻種植業和商品谷物農業)都涉及到不同的知識類型。根據學習心理學,一般可以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孫老師,您對這方面頗有研究,能否請您談談。

孫小紅:所謂陳述性知識,也可稱之為描述性知識,就是描述事物的基本特征、特點以及相互關系的知識,認知心理學家將這種描述性的知識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詞匯和符號,如本節課提到的氣溫、降水等;第二類是概念,本節課中涉及的概念如商品谷物農業、商品率等;第三類是命題,強調概念之間的關系,如商品率高的谷物農業生產稱為商品谷物農業,這就是一個命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要幫助學生建立概念之間的聯系,如“美國農業為什么商品率高”,這是與美國地廣人稀,機械化水平高密切相關的。地廣人稀,機械化水平高這些概念,屬于陳述性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建構陳述性知識之間的聯系,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后學生就能進一步分析判斷了,例如根據地廣人稀,商品率高可以判斷該地區的種植業為商品谷物農業。所謂程序性知識就是關于完成某項任務的行為或操作步驟的知識,或者說是關于“如何做”的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分析農業的方法,這個分析過程包括:一是農業生產有哪些因素,這些屬于詞匯、符號類的;第二是具有什么樣的生產條件,這些屬于命題;第三是如何提高商品率,農業如何發展,這些就屬于程序性知識。一般來說,較為成功的課不是只看表面形式,而是在分析陳述性知識的基礎上,逐漸上升到程序性知識教學,從而引導學生從學什么到怎樣學,再到如何學得更好,怎樣高效學,最后進入元認知層面。這樣就由陳述性知識到程序性知識再到策略性知識,這也是這節課我們需要深入的核心話題。

于蓉:從經驗性知識走向地理科學知識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要完成這一過程,需要對原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轉化和提升,策略和方法就顯得很重要了。

孫小紅:的確,從經驗性知識到科學性知識的過程中,我們要避免一些事情,倡導一些事情。一是要避免為地理而地理,如選擇的教學情境是否與本節教學目標相吻合,是不是不可替代等等。第二要避免主觀與客觀的不平衡,教師在知識教學時可能要更多地去個性化和關注學生的主體化。同時我們要倡導四個方面:一是教師要善于將日常經驗抽象化和概念化,如本節課中由美食到食材來源地再到農業生產地理背景和生產條件,都進行了抽象化和概念化的處理。二是經驗知識的科學化,針對地域特點進行科學化處理。三是科學知識的分化,有些知識是“因”,有些知識是“果”,有些知識是“關鍵”,如本節課中亞洲水稻種植業特點就與亞洲人口特點密切相關。亞洲季風區人口稠密:首先導致人多地少,小農經營;其次由于人多,精耕細作,所以單產高;再次是人口多的雙重性,提供勞動力又增加消費量,所以商品率低。那么在前面日常經驗的抽象化、經驗知識的科學化之后,第二課時,我們就可以進行科學知識的分化,要分析出哪些是關鍵知識,哪些是“因”,哪些是“果”。四是科學知識的系統化,也就是將已學知識與正在學的知識進行整合形成新的知識。在本節課中學生科學知識的系統化跨越了三級臺階:第一級臺階是從日常經驗到地理知識,即由美食到水稻種植業;第二級臺階是知識的遷移,即由水稻種植業到商品谷物農業;第三級臺階是知識的系統化,就是由世界農業到家鄉農業。

于蓉:本節課在設計中有個很大的亮點,就是在分析農業地域類型的四個方面時,王老師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將它們之間建立聯系。知識聯系的過程其實就是知識組織化、結構化的過程。具有一定關聯的知識不再是零散的知識,而是有序的、有意義的知識。那么,教師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建構有意義的知識?

王邦柱:這是課堂教學改革關注的重要問題。建構有意義的知識首先要進行知識的概念化提取,其次要對地理概念進行系統化、結構化的整合,即揭示這些概念、屬性、原理、特征之間的內在的邏輯關系,在縱向上不斷分化,在橫向上要融會貫通,有破有立。第三是進行效度化處理,即對鞏固、掌握、理解知識的有效性的處理,便于學生理解、記憶、鞏固。

于蓉:在教學中教師們會發現學生在建構知識時使用的思維方法是不同的。在引導學生建構知識的時候,教師應該怎樣去考慮學生的思維差異?這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

孫小紅:考慮學生的思維差異,這是對教師教學上的很高要求。根據教師教學水平差異,可將教師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只關注自己,第二類就是關注所教的知識,第三類高水平的教師課堂上不再關注自己及所教的知識,而是更多關注學生在回答問題中所體現的思維風格。優秀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或安排學習任務時不是等著結果,而是在過程中捕捉、判斷、診斷學生的思維風格,如有的學生偏重于形象思維,有的偏重于抽象思維。偏向于形象思維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會讓老師覺得答非所問,這時老師要有耐心,在他們描述時幫助他們進行知識的抽象化。有的學生回答問題兩句話就講完了,這種學生往往偏重于抽象思維。還有的學生回答問題時脫口而出,這類學生偏重于直覺思維。有的學生課堂上不肯回答問題,但你要是讓他上黑板表達時,卻發現思維很縝密,這類學生偏向于邏輯思維。另外還有平行思維、線性思維、發散思維、集中思維等不同的思維方式。作為老師首先要關注學生的思維差異,了解有關思維的基本知識,其次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思維方式,診斷學生的思維方式,幫助和引導學生修正一些不科學的思維習慣。

于蓉:本節課中王老師注重引導學生對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遷移和運用,例如將分析季風水稻種植業的方法遷移運用到商品谷物農業中。請孫老師跟我們談談,教師應如何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運用。

孫小紅: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遷移,是優秀教師的看家本領。知識遷移通常有四個步驟:一是將教學內容結構化、系統化,找出內在的邏輯關系。內在的邏輯關系可以分為三類,即上下關系、并列關系、交叉關系。例如,本節課中運用學生所學的“農業區位因素”的相關知識分析水稻種植業發展條件就是上下關系,從水稻種植業到商品谷物農業就屬于并列關系,而拓展到對家鄉農業發展進行分析就是交叉關系。上下關系、并列關系、交叉關系是進行知識結構化的一般手段。二是將知識內容融會貫通,如在原理之間、知識之間以及認知策略之間找到共性。三是教會學生學習策略,圍繞主題綜合分析,并進行知識遷移。如果條件允許,我們還可以嘗試從一般到個別,從整體到部分以及知識一體化等方面進行知識遷移。

篇(6)

寒假期間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一: 1月24日至1 月31日,我隨xxxx假志愿團仁東分團來到玉xx東鎮大棚村社會實踐。對于從小就比較嬌生慣養的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9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大棚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戶面積200畝,230戶人家,800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50萬,村民每年平均收入 12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甘村長自XX年上任以來,為村里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里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周村長,村里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一望無際的大蒜田,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著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夸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周家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里的領導介紹,村里的主要收入于種植業,其中200畝潮菜收益可達每畝1000元左右,而大蒜更是達到了每畝XX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項目時,村里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罐頭廠,在村里投入生 產,但不到3年,罐頭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幾天給村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下鄉過程中所見所聞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時期農村的教育事業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的促進農村的發展.

這次社會實踐的時間為9天,參加隊員有20名。在這短短的幾天里,我們主要開展了四項較大的活動,下面我就簡要的進行一下匯報。

一、放飛孩子的夢想,托起明天的太陽 主題班會。

在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上,我們組主持的專題叫關愛花朵,精彩大棚,做這個活動我們的初衷是想借我們的行動展示給這些缺乏關愛的山村孩子們的父母一個感性的認識,那些禮都是村委出錢資助給我們活動的。 我們這個活動是在這期志愿活動里的一部分。當我們給孩子們送去一些糖果和書本文具時,孩子們那種渴望愛的眼神深深的打動著我、震撼著我,缺愛、純真、努力、上進是在場的每一個孩子都具備的,從他們那雙充滿求淚水的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們一起的幾個小時里,我過得快樂而充實,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當一個小孩子代表給我們佩帶紅領巾的時候,我真的很激動,激動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帶紅領巾的時候差;當孩子們用洪亮的聲音唱著《春天在哪里》時,我不知為什么,也許是一種沖動。我的眼睛開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們感動了,被他們的純真、活潑、樸實感動了。

在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體會到了我們社會對留守孩子的關愛是重要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讓我感覺到我的做法是對的,如果這次活動能增強他們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那我們的這個活動就算是成功了!

我們的這次活動得到了當地領導、村委、村民的一致好評。

二、走訪農民,尋找科技帶頭人。

為了盡快了解大棚村,我們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干部進行了座談,座談會的地點就在村委會,形式很簡單,但內容卻很充實。

村干部介紹說:大棚村共一萬三千畝耕地,種植的主要作物是水稻,其他還種一些蔬菜,象大蒜,潮菜什么的。養殖業也不算發達,正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還沒有形成什么規模,主要品種比較單一,就豬、鴨、雞等傳統品種,特種養殖還沒有。

我們組有個成員是農學院學機械的學生,這次下鄉的目的有一個就是調查一下農業機械在農村的普及程度和農民需要什么樣的機械。但當我們問到這個問題時,村干部很干脆的回答:我們村根本不存在農業機械化,一切農活全部由農民手工去做,完全是原始的東西,不存在什么機械化。當時我真的很驚訝,問他們為什么不用一些機械代替人來做這些重復性很強有很繁重的工作時,他們是這樣回答的:如果都機械化了,那不就有更多的剩余勞動力了?我想農民他們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許他們就是這么認識的,我們的任務是來調查的,在短短的幾天里,我們不可能改變他們的思想,就沒有在往下追問。

于是我們就轉換話題,說:在現在的這種耕作過程中,有沒有哪種工作是農民認為比較繁重的,希望由機械代替的?村干部想了想說: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水稻田被收割后,翻地再種主要由人力和畜力來完成,又費時又費力。希望有一種耕田的機器代勞。 我個人認為,市場上應當有這種機器,只不過當地的信息不是很豐富。打算回來在網上或者從別的渠道幫農民們找找。

其他的隊員也就他們自己的專業問了些問題,例如,學法律的就比較關心農業的法規政策等問題,像稅費改革什么的;學化肥的就問的是作物的一些疾病。在他們問的時候,我就仔細地聽,然后認真地作筆記,我想雖然這些跟我的專業不相關,但是多知道一些總沒有壞處。

座談大概持續了兩個小時,我們對舊堡的總體情況有了個整體的認識,但光聽村干部講,是絕對不能完全了解的,所以我們決定下午親自到農民家里去看一看。

吃過午飯,我們來到一家養雞的專業戶,它是全村開始養雞較早的一家,直到今年已經5年了。我們去的那天是下午,正好她丈夫趕著雞場去看看了,家中只有女主人和3歲的小女兒在,15歲的大女兒今年開學上初二,放假去學校補課了。

她家養雞的數目是全村最多的,現在有500只呢;總共有4畝半地,除了一畝地種的是糧食,其余種的都是青菜,每年收獲的大米和水稻有一般是用來喂雞,但據她所說,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一定量的飼料。

為了節約時間,我們制定了十六字的訪問過程,即贈送資料、說明來意、了解情況、記錄問題。有了明確的過程,我們訪問起來,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三、建立農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會舊堡農業科技服務站,與當地進行長期合作。

建立這個服務站的目的或者說是初衷就是使農大的學生與農民保持密切的聯系,充分了解農民的需求,在他們的學習當中,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所側重,真正做到學有所用,這樣,他們學習起來就更有動力了;

同時,農民也能得到真正的實惠,首先,他們所提供的資料、信息都是免費的,沒有經濟利益在其中,也就不存在什么欺騙,不像有些種子公司賣假種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潤卻不顧辛苦一年而顆粒無收的農民,他們不會;其次,是長期合作,農民可以隨時把遇到的比較棘手的問題通過服務站告訴農學院,要是他們能解決、有把握的東西,會毫無保留的告訴農民,如果他們解決不了,或者把握不大,他們也會負責的告訴農民,讓他們先等等,他們會替他們去請教學校里專家、教授們。 這次建站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1、制定農業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會舊堡農業科技服務站管理制度的暫行辦法;

2、經過走訪農戶,對農民進行了解,確定農業科技服務站站長以及舊堡村科技帶頭人;

3、 向農業科技服務站捐贈圖書、光盤等資料,其中部分留在服務站作為保存本;

4、由于怕耽誤農民的時間,我們決定為農民送書到家,加強對服務站的宣傳。

這種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后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于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四、農事實習。說起來是很簡單的活,就是給大蒜地鋤草。

雖說這不是我長這么大以來第一次干這種活。但一開始亂鋤一氣,草沒鋤掉幾棵,手上倒磨出了幾個泡,后來慢慢的掌握技巧了,也鋤的快多了,不一會我就把一壟鋤完了。大蒜地里風很大,我這才親身體會到了農民們的不容易,作為農大的學生應該給農民辦點實事,更堅定了我們把農業科技服務站建下去的決心。

以上是我對主要活動進行的簡要介紹,其中穿插了一些感想,下面我要對整個活動談一些感受:

1、團隊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當中的重要性。

每個人對每件事的看法不會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處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隨著大家相互的逐漸了解,分歧會慢慢減少,工作開展也會越來越順利。只有大家的思想統一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工作才能順利出色的完成。

2、宣傳工作和前期準備工作在整個工作中的重要性。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都被人說爛了,可只有經歷以后才能體會到它的真正含義。你要開展一項活動,如果宣傳工作做的不到位,沒有人來參加,活動怎么能開展下去呢?即使你準備的再充分再也白搭,給誰看呢?如果你前期準備的不夠充分,觀眾或者說參與者一多,你準備的不夠充分,肯定就會手忙腳亂,更別提發揮水平了。 從這次活動中,我充分認識到準備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任務。

3、我覺得做一件事情只要你努力了,用心去做了,不管結果怎樣都是成功的!

這次的社會實踐我的收獲很大,感受也很多,以上只是一部分,請老師給予批評、指導。

寒假期間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二: 轉眼間大學第一學期已將結束,大家都歸心似箭,希望趕快回家,同時各自也在為自己制定這的寒假的實踐活動,隨著假期的到來,束縛已久的身心終于可以迎來自由自在的天空,呼吸著冬天特有的味道,去享受體會屬于自己的假期。寒假是學生充實自我、增加閱歷、了解社會的重要階段。作為社會中思想最活躍的群體,大學生都有著自己精彩的假期計劃:打工,是一種身心的磨練,在賺取生活費用的同時,又可以親身感受社會這個熔爐;有人抓緊機會去進修,讓自己的知識得到更完善的補充;有人則準備跋山涉水,去游歷神州各個地方,擴大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閱歷 而臥則是希望能夠深入校園,融入學生的群體中,所以我參加三下鄉調研支教這項活動。

假期實習能夠鍛煉我們的能力,但不是朋友一拉、老師一說參加實踐有這樣那樣的好處,腦袋一熱就上了,一定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去面對。在持有正確的態度,向有經驗的老師和同學咨詢,然后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更深入的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畢竟大學生大多是來自于農村,最后也要服務于農村,及早深入社會有助于大學生為將來的工作與生活做更充分的準備。

從準備下鄉到下鄉結束,我始終都是懷著學習進步、提升自身的思想來積極參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從和三岔村鄉親們接觸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該村親們對我們關懷備至,使我們體會到該村親們的淳樸及該屯民風的淳厚,讓我們真正感受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風吹遍大江南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我們在下鄉實踐的同時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活力,為農村帶去了新知識。我們每天都在忙碌地調研,支教,把熱情揮灑在這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踐行我們的諾言。在服務期間,我們深切感受到農民在平時勞動中總結的種植經驗,令我們收益頗多。這短短的七天,我和村民們結下了深深的情緣。

通過此次下鄉,我有如下收獲:

一.三下鄉的意義

大學生參與三下鄉活動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必由之路。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于社會實踐統一起來,自覺走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縮短自身成長與社會需要之間的距離,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去見世面,長才干,這對我們青年大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有利于了解國情。我們出生在改革開放的大浪潮之下,成長在鄧理論不斷發展的年代,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單從課堂上是難以深刻體會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農村,去深刻地了解占全國人口80%的農民生活現狀,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真正在實踐中深化對鄧理論的認識,深化對改革開放的理解,提高對胡所提出的八榮八恥精神的理解。

有利于體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樸素民風中的情感滋養,是難以盡得于書本的;貧困母親臉上的愁容和失學兒童眼中的渴望所激發的力量,難以取之于校園。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堅實的土地,貼近農民的心,才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獲的喜悅,才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

有利于增長才干。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歷來是青年鍛煉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把學得的知識用于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實踐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能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群眾的廣泛接觸、深入了解和親切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華,社會責任感隨之增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認識能力也有較大的提高,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會大大的提升。

我們在通過大學的學習后,要想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有用之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煉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后的工作做一定準備.這也是我們參加三下鄉活動的目的之一.

二.農家生活感悟

1、農村是一個使人心情趨于平靜的地方;

2、與農民多溝通可以使我們打心底感覺到最淳樸的真誠,

3、安全問題應該是農村的一個隱患,相關部門應做好農村治安管理工作;

4、做農活掌握時令非常的重要,應引導農民按時令進行生產;

5、一個村屯與另一個村屯雖近但農作物卻有很大的不同,因地制宜很重要;

6、農民富裕后,腦子里想的是怎樣用農業收入來進行生意投資,相關部門應注意引導;

7、民風民俗的形成,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會有大的改變。

8、要像農民那樣真誠待人事物、踏實做事。

篇(7)

關鍵詞:土壤肥料學 教學改革 基礎課程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4(c)-0152-01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土壤乃萬物生存的根本”,這說明了土壤對于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則說明了肥料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將二者結合起來,就是種植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土壤肥料學》。

土壤肥料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學習這門學科前,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地質學、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等學科的知識。而我們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了不少問題。一是我們的學生來源中,專科生是文理兼收的,他們的這些知識掌握得不夠;本科生雖然是理科生,有一定的生物、物理、化學基礎,但缺乏地質學知識。二是四川民族學院是地方民族高校,學校培養學生的宗旨是“扎根甘孜藏區,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實用型人才。而我們選用的是全國統編教材,針對性不是很強。甘孜藏區是高寒地區,土壤類別、性質有別于其他地方,施肥方法、肥料的種類也與別的地方不同。基于以上原因,2010年,四川民族學院批準立項“土壤肥料學課程內容構建與實踐教學初探”。立項以來,項目組成員多次探討,在課程內容的構建、教學方法的改進、實踐技能培訓、學生成績考核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本文就改革的具體情況做一介紹。

1 調整知識結構

《土壤肥料學》是由《土壤學》與《植物營養》兩門課程柔和而成的,主要任務是:以提高土壤肥力為中心,研究土壤及土壤肥力的發生、發展和變異規律以及提高土壤肥力的新的技術措施。通過學習,學生能認土、評土;能合理地用土;能用前沿的方法改土;明確土壤、植物、肥料之間的關系;掌握化學肥料與有機肥料的施用原則與技術;弄清施肥與生態、食品安全的關系。課程內容很多,理論性、實踐性、區域性也很強,區域性土壤這部分內容還得補充,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只能調整知識結構。

我們使用的教材是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五”規劃教材,內容包括土壤的基本組成、土壤的基本性質、土壤的肥力因素、我國土壤資源狀況、植物營養與施肥原理、化學肥料、有機肥料。結合教材的內容,我們將知識結構做了適當調整:第一章講土壤的形成,包括形成土壤的巖石、礦物、影響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的形成過程,為后面土類的學習打基礎,補充講相關的地質學知識。第二章講土壤的固相組成,包括土壤的礦物質、土壤有機質、土壤生物;第三章講土壤的性質,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質、土壤的化學性質;第四章講土壤肥力四大因素,即土壤水分、土壤空氣、土壤熱量、土壤養分,土壤養分涉及土壤中的氮、磷、鉀含量、有效性及其影響因素等;第五章講區域土壤,包括四川主要土壤類型、甘孜州主要土壤類型、低產田土的改良技術,介紹目前前沿的改良技術;第六章講植物營養與施肥原理;第七章講植物的氮、磷、鉀營養以及氮肥、磷肥、鉀肥,著重講氮、磷、鉀肥的合理施用技術;第八章講有機肥,重點介紹有機肥的積制方法,介紹前沿的生物肥料種類及施用方法等。針對目前甘孜州缺乏測土配方施肥的技術人員,增加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內容,從在州內工作的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說明改革是成功的,這些人目前是所在單位這方面工作的骨干力量。通過對知識結構的調整,學生能系統地掌握知識:即土壤是怎樣形成的,它是由哪些組成的,具有哪些物理、化學性質,四川乃至甘孜有哪些土壤,它們的肥力水平咋樣,如何改良低產土壤,生產上常用的化肥有哪些,怎樣才能做到合理施用化肥,怎樣積制有機肥,如何施用生物肥。這樣一環扣一環,學生容易掌握。

2 優化教學內容

我們采用的是全國統編教材,教學內容廣泛,針對性不強。結合我們的學生來源和人才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作適當調整。

2.1 對教學內容作適當刪減

就土壤肥料學這門課程來說,土壤的形成、土壤的三相組成、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植物營養與施肥的原理、微量元素肥料和有機肥的施用原則等基本知識是必須要學的,對學生容易懂的內容,如化學肥料的種類、性質可作適當刪減。植物的缺素癥狀由于植物生理學講了,這里也可以省略。

2.2 補充新知識

由于現在普遍存在著教材滯后現象,在教學過程中要補充新知識以更新教學內容。如講解土壤有機質時,除了講解有機質在培肥地力的作用外,還要介紹有機質在維持全球碳平衡中的重要作用,有機質在重金屬和農藥污染的治理中的作用,讓學生知道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在生態和環境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講土壤的化學性質時,補充化學性質的環境意義,如在重金屬、有機污染的治理中的意義。講土壤養分時增加土壤碳素內容,介紹土壤有機碳與氣候變化的關系。講化學肥料時增加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對環境的影響。講有機肥時著重介紹高寒地區秸稈還田的新方法。這樣,學生不僅能學到本學科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還可以學到本學科研究的前沿領域的知識。

3 改進教學方法

現代教學不再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而是以培養能力為主,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的傳統教學方法已很難滿足這一要求,必須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具體方法有:

3.1 利用多媒體教學

土壤肥料學課程內容中的成土巖石、礦物、植物缺素癥狀等需要大量的圖片資料,傳統教學用的是標本,時間長了不是特別清晰,用多媒體,就可以利用大量圖片進行教學,這樣形象直觀,學生的印象深刻。

3.2 結合生產實例進行教學

每個班第一次上土壤肥料學這門課的 時候,老師都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統計,如對于文理兼收的班級,統計文科生有多少,理科生有多少,喜歡化學的有多少,喜歡生物的有多少,家在農村的有多少,對家鄉種植業了解多少等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出問題,就家鄉的實際情況做解答。如講成土巖石、礦物這節內容,叫同學回答家鄉有啥巖石、礦物。講土壤質地時,讓學生講講家鄉的土壤質地類型,并說說哪種質地的土壤產量高些。講土壤物理性質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說說哪種土壤耕作容易一些。講土壤類型時,讓學生講講家鄉主要是哪種的土壤,低產的原因有哪些。講化學肥料時,讓學生調查家鄉的化肥施用情況。講有機肥時,讓學生調查家鄉有機肥的積制與施用情況等。這些實例都是學生親眼所見、或親耳所聽、或親身經歷的,學生的感性認識很深,再通過教師的講解,這樣就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期結束時,利用假期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對家鄉的土壤情況進行調查,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取回土樣,利用學校的實驗室進行分析,目的是要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3.3 采用啟發式教學

土壤肥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同時也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門學科。學校的綠化有的好有的不好,上課時就引導學生要多觀察,找出原因,通過課程的學習和查閱資料,找到解決的方法。針對學生今后的就業情況,適時地提醒學生通過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并檢查驗收,以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4 改革實踐教學環節

現在的學生,接受新知識的渠道很多,思維活躍,如果采取教師說學生做的方法,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我們一方面采取實驗室長期對學生開放的辦法,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在實踐中得以印證。另一方面不管是專科還是本科學生,都讓他們參與到教師的科研中來,同時開展以“我為家鄉解決一個農業生產問題”為主題的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回校后進行匯報演講。為此我系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多次得到學校的好評。

5 調整考核方式

考核是學校和教師檢查教學效果常用的一種方法,它能反映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考核也是學校和教師獲得信息的重要手段,考核結果可以作為學校和教師評估教學效果、調整教學計劃的依據。傳統的考核是以閉卷的理論考試為主,這種考試方式的弊端是,一部分學生死記硬背最后也能獲得高分,這部分學生往往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高分低能。為此,我們對考核方式進行了調整。考核成績由三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理論知識的考核,采取閉卷的方式,主要考察學生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成績占50%,因為這些知識的掌握情況會直接影響應用能力的提高。第二部分是實驗成績的考核,由實驗教師根據學生上實驗課的具體情況和實驗報告進行打分,每一次實驗打一次分,成績占30%。第三部分是平時成績的考察,包括上課缺勤情況、課堂提問情況、課堂筆記的記錄情況、課后資料的收集情況,對平時成績適時打分,成績占20%。通過調整考核方式,學生端正了學習態度,由于要做筆記,學生的思想也集中了,教學效果有明顯提高。

土壤肥料學是種植類各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這門課程學的好與否會直接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三年片免费大全国语| 777爽死你无码免费看一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日本极品少妇xxxx|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日日|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费|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 中国少妇内射xxxhd免费|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精品videosbestsex日本| 午夜亚洲www湿好大|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人妻天天爽夜夜爽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字日产幕码三区的做法大全| 成年丰满熟妇午夜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精品一二三区久久aaa片| 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电影院97| 拍摄av现场失控高潮数次|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mba下载| 俺去啦最新官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免费a级毛片出奶水|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在线 一区| а√天堂中文在线资源bt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四虎影免看黄|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中文专区久久五月婷| 婷婷丁香五月激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