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四年級輔導員

小學四年級輔導員精品(七篇)

時間:2022-09-27 18:48: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四年級輔導員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小學四年級輔導員

篇(1)

2012年1月12日(星期四),我左手捧著粉紅色的藝術節邀請函,右手握著給表演同學們加油鼓勁兒的熒光棒,懷著激動的心情踏進了執信中學的大門。

當我隨著人群走進執信中學的禮堂時,我看到了那一張張熟悉的面孔——我的同學們。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莫名的興奮,可能是因為期盼已久的藝術節終于到來了吧!

在校長的開場白后,我們的藝術節終于正式開始了!

首先是一年級同學入少先隊的儀式。等三位高年級的同學把紅艷艷的隊旗升上去之后,就開始宣誓。在宣誓時,同學們個個都神情專注,十分認真。然后,在大隊輔導員的領導下,我們唱起了少先隊隊歌。

這次藝術節的節目真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有唱歌的、跳舞的、朗誦的、合唱的、管樂的……看得我們目不暇接。節目一個比一個精彩,觀眾們大聲鼓掌、喝彩。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管樂了。

管樂隊的同學們演奏的是周杰倫的《臺》和《牛仔很忙》。同學們在演奏的時候專心,把這兩首曲子吹得很好聽。把他們平時練就的本事展顯得淋漓盡致。

篇(2)

美麗的校園

上萬小學四年級陳紅

來到這所學校兩年了,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學校的變化可真大呀!

一走進校門,往右看,一條普普通通的路建成了一排排教室。由于專用教室沒有裝修,所以一到了下雨或下雪的天氣同學們都在里面玩。沿著這些專用教室走到頭,就是兩層樓房。教室里都新按了多媒體,有了它,我們可以查資料、可以學知識、看電影和玩英語游戲。一排排舊桌椅變成了一排干凈透亮的桌椅。木門變成了塑鋼門,木窗變成了玻璃窗。走出教學樓,就是心在的竹林,竹林里還有石桌、石椅,可以做作業、聊天、讀書和玩捉迷藏。

再往前走,有一個百年老樹,百年老樹下新安了桌椅,可以讀書寫字。接著往前走是一個大操場,可以打籃球、跳繩?;@球場左斌是一個試驗田,里面中了去多蔬菜和水果,可以呼出氧氣、美化環境。再往左看是是一個大花壇,里面中了許多五顏六色的花朵,有許多蜜蜂來采蜜,還有一些蝴蝶飛舞。操場右邊有一個新的廁所,新廁所外表美觀,里面用白瓷磚砌成的。能自動沖水,減輕了同學們的來到負擔。還有水管吸收,不用再到水池去洗手了。里面還有烘干機可以把手烘干。

不光建筑有變化呀!還來了3位新老師。一位李老師現任四至六年級的英語老師。有了李老師,四至六年級的英語一下子從全中心校倒數第一變成了全中心校正數第一。一位是沈老師現任大隊輔導員,有了她,我們改掉了所有壞毛病。有了佟老師,我們的體操天天按時做了。

篇(3)

一、國內學生跨年段交往形態

國內學生跨年段交往形態可以歸結為不同的層次:直接通過活動而表現出來的交往、具體組織中的交往和制度保障下的交往。之所以進行這樣的劃分,是因為這三種層次的交往體現出學校對跨年段交往的教育意識的高低,它們之間并非并列關系,而是逐層推進的三個水平級。具體而言,不同層次的交往形態的實施背景和原因是不同的,所面臨的問題是不同的,所要努力和發展的方向也是不同的,因而所產生的價值也有差異。因此,這樣的分類有助于我們理解和研究學生跨年段交往實踐。

1.活動層次的學生跨年段交往

活動層次的學生跨年段交往即直接通過活動而表現出來的交往。這一層次的交往形態體現出的對交往的教育意識雖然不及組織和制度層次,但是過程中不同年級學生間的交往能夠產生巨大的發展價值,成為學生深刻、難忘的體驗,甚至可能成為學生生命成長中的重要“節點”。具體活動包括以下幾類:

一是學校大型活動??萍嘉幕潯Ⅲw育藝術節等大型活動中都存在學生跨年段交往的形態。以體育藝術節為例,在運動會準備期間,不同年級學生間可以進行多元交流。如低年級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會主動向高年級的學生求助。常州市新橋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在設計運動會的道具和隊形時,“不會跳兔子舞,不會畫小鯉魚的頭飾,想到了向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求教”。在運動會開展過程中,不同年級學生之間也能實現多元互動。低年級學生觀看高年級學生的比賽,為他們加油、吶喊;高年級學生在比賽技巧等方面給低年級學生指導、建議等。新橋中心小學還讓高年級學生擔任低年級學生比賽的裁判等。

二是主題班隊會。主要形式是邀請高年級或低年級學生參與。常州市局前街小學二年級班主任薛老師開展的《小紙橋,大學問》主題班隊會就邀請了一位三年級學生(學校科技節比賽的冠軍)參與。二年級學生在搭紙橋的過程中,可以向三年級學生請教;并通過觀察三年級學生的操作,改進自己的設計與制作,發現其中蘊含的科學知識。三年級學生作為班隊活動的資源,能夠對二年級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提供幫助。但是在這次活動中,三年級學生過早介入,使得二年級學生折紙橋時受到了影響,也即三年級學生的加入禁錮了二年級學生的思想,并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這也說明,要考慮不同年級學生如何參與活動會增大活動的教育價值,以更好地利用這一資源;若方式不當,則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三是學習活動。主要指高低年級學生間開展的合作學習等活動。福州市晉安第二中心小學進行體育教學跨年級合作學習。通過高低年級的學生以一對一交朋友的辦法共同完成一系列趣味體育活動,促進學生相互合作與心理健康發展,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四是畢業生回母校參與活動。包括邀請畢業生回母校作報告,擔任活動主持人等。上海市七色花小學的畢業典禮,邀請畢業生回校擔任主持;向明中學邀請已經畢業并升入高中的學生回母校為初中生作報告。過程中,不僅低年級學生能夠從畢業生身上學到很多,提升自己的發展動力;高年級學生也能通過低年級學生更好地反思自己,發展自己。

五是聯誼及其他活動。如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不同年級學生舉行聯誼等各種活動。學校中還存在大量的不同年段學生間個人性的交往,如一起上學放學,一起玩,網絡交往等。

直接通過活動而表現出來的學生跨年段交往并不具備制度層次交往的獨一性,也不如組織層次交往的常規性,其體現出的對交往的教育意識不及制度和組織層次的交往,活動中是否存在學生跨年段交往形態主要取決于活動的性質、類型和內容。盡管如此,若在具體活動中適當地促成學生跨年段交往,不僅能夠促進活動的教育價值的實現,更能使學生通過活動中的跨年段交往實現發展。同時,這一層次的交往對具體活動內容有很大的依附性,且具有一次性。

2.組織層次的學生跨年段交往

在學校系統內,組織是指為完成學校教育學生的任務而設計的結構和程序。學校組織生活內含學生成長的空間,具體活動的開展成為組織運行的基礎。組織層次的學生跨年段交往即具體組織中的交往形態,包括社團、學生會、少先隊、共青團、書苑等。盡管這些組織并非專門為學生跨年段交往而成立,但其中蘊含著大量的跨年段交往空間,并且促成了學生的發展。具體如下:

一是學習組織。上海市育才中學成立了段力佩學苑,為不同年級、有共同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提供專門的學習場所,并安排教師對其進行指導。各個年級的學生在自修課到學苑自主學習,不同年級和班級的學生進行學習交流與研討,并且由不同年級學生組成小組進行課題研究。

二是社團組織。很多學校成立了豐富多樣的社團組織。如上海市七色花小學、育才中學、建平中學等都有文化藝術、科技創新、體育運動等各種類型的社團。學校每周定期開展社團活動,活動中不同年級的學生之間展開充分的互動。這不僅使學生交到了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通過交往、互動,學生的特長和綜合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三是學生會、少先隊、共青團等組織。這些組織發起的活動中涌現出大量的學生跨年段交往形態。常州市龍虎塘實驗小學大隊部實行“師徒帶教”,即高年級學生指導低年級學生,既有助于大隊部培養后備人才,也提升了高年級學生的綜合性能力。再以學生會為例,各部門的成員都由不同年級的學生組成,在日?;顒又兴麄冎g存在豐富的交往。各部門策劃、組織、開展的各類大型活動中也存在著大量的跨年段交往形態,既包括組織、策劃過程中的協調與合作,也包括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交流與互動。

具體組織中的跨年段交往形態所體現的對交往的教育意識高于活動層次的交往,但不及制度層次的交往,相關組織并非以促成學生間的跨年段交往為直接目的,學生跨年段交往形態是達成組織活動主要目的(如促進學習交流、興趣培養等)過程中的附屬產物(也有一些組織并不成為學生跨年段交往的支持系統,如由同年級學生組成的社團組織、學習組織等)。盡管如此,實踐中很多學生組織中都存在跨年段交往形態。這種交往主要是興趣相投的學生之間開展的互動,交往內容取決于具體的社團活動內容。同時,組織活動的常規性也決定了學生跨年段交往的常規性。

3.制度層次的學生跨年段交往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學校需要系列制度保證學生的生活,制度具有較大的系統性和穩定性。制度層次的跨年段交往即學校相關制度保障下的交往形態。相關制度的形成源于學校對學生跨年段交往的明確的價值意識,該形態以學生跨年段交往為直接目的,具有較大的穩定性。具體如下:

一是高低年級學生結對制。也有學校稱其為“大手牽小手”,指的是高年級和低年級學生個體之間的交往。

上海市新基礎教育實驗學校實行一四年級結對制,即四年級學生作為志愿者與一年級學生結對,開展系列活動。包括:開學初,指導一年級新生學習進校禮儀,幫助一年級學生成立班務崗位,指導、幫助一年級學生打掃衛生;在午自修時間進入一年級班級,用講故事、演小品等方式協助教師一起關注一年級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情況;和一年級學生組建聯合小組,取組名、設計組標等;開展兒童團知識的集中宣傳和培訓,幫助一年級同學做好成立兒童團組織的準備等。通過這些活動,不僅一年級學生得到了哥哥姐姐很多具體的幫助,四年級學生從志愿服務中也收獲很多,包括增強自信心、責任心、耐心,體會到快樂,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做事的能力等。

上海市閔行區實驗小學的“大手牽小手”系列已經成為該校的特色制度。每年新生入學之際,學校都開展一年級和四年級學生結對儀式,四年級學生將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給予一年級新生指導和幫助,實現全面的跨年段交往。這有助于一年級學生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學會自我管理,正如他們所說,“有了哥哥姐姐的幫助,我們這些小不點兒,一定會更好地學習,更快地成長!”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也有高低年級學生結對的制度形態。五年級學生與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結對,帶領一年級學生認識校園,幫助他們入隊,教他們跳集體舞,參與學校各類活動等。

二是“班導”制。即高年級學生擔任低年級輔導員制。這主要體現在中學階段,且為高年級學生個體與低年級學生群體的交往形式。但在具體的交往行為中,以高低年級學生個體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為主。上海市育才中學的軍訓輔導員制度即屬此類。高一新生軍訓階段,學校選拔綜合能力較為突出的高二學生擔任高一年級的軍訓輔導員,在內務、動作訓練、選課及高中學習、生活適應等方面給予指導,并提供一些服務。訪談表明,該制度對于高一年級學生順利實現初中到高中的轉換及適應新生活,高二年級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是跨年級學院制。這是學校為具有共同興趣的各年級學生搭建的交往平臺,學校安排固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定期開展的活動中實現交往。這屬于高低年級學生群體之間的交往形式,但在具體的交往行為中,高低年級學生個體之間能夠實現多元互動。上海市七色花小學(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區,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實行跨年級學院制,通過定期開展各種活動,為不同年級的中、外學生搭建互動交流的平臺。不同國家的學生之間實現了跨年段交往,不僅有助于他們充分了解彼此國家的文化,而且其特長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可以看出,制度保障下的交往形態具有獨一性,即為學生提供跨年段交往機會是學校設立相關制度的根本動力。這一層次的交往體現出的教育意識高于組織和活動層次。同時,制度保證促使學生之間展開了多元的交往形式,包括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等形式,也促使學生之間實現了豐富的交往內容。

由以上可以看出,國內中小學存在豐富的學生跨年段交往形態。從實踐對象上看,學生跨年段交往在小學、初中、高中均廣泛存在,并且不同級別的學校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通之處。從實踐領域來看,既有豐富的、一次性的活動層次的交往,也有常規、多元的組織層次的交往,還有建立在明確的價值意識基礎上的、比較穩定的制度層次的交往。從跨年段交往的具體類型來看,其形式包括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之間的交往,但每種形式中,不同年級的學生個體間都能夠實現充分的互動。在具體的交往行為中,交往內容也相對豐富,包括學習、課外活動、行為習慣、班級建設等學校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學校介入情況來看,多為學生在活動、組織、制度體系中自主、自由進行交往,學校、教師層面的介入不夠,鮮有學校對高年級學生進行指導或培訓,也缺乏對跨年段交往的評價體系。從實踐反思的水平及力度來看,中小學普遍缺乏對大量存在的學生跨年段交往形態的分析、反思及研究。很多學校并未充分認識到其價值;少量學校雖認識到其價值,或建立了具體的制度,或在組織、活動中落實,但缺乏對跨年段交往的研究,沒有對其效果進行調查和分析,實施相關行為的動力或是由于學校傳統的延續,或是由于主觀上對其價值的認可。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跨年段交往尚處于自由發展的階段。

二、國外學生跨年段交往形態

通過對學術開放資源及相關網站的檢索發現,國外有很多跨年段交往項目,包括跨年段指導(cross-age mentoring)、跨年段輔導(cross-age tutoring)、跨年段學習(cross-age learning)、跨年段合作(cross-age collaboration)以及跨年段咨詢(cross-age counseling)、跨年段幫助(cross-age helping)等形式。這些項目以跨年段的學生交往為主要形式,內含明確的教育意識,具有完善的運行體系,與國內制度層次的交往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一是學生跨年段指導項目。美國早在1904年就專門成立了“大哥哥大姐姐”(Big Brothers Big Sisters)指導項目,現在不僅美國50個州共約370個社區在參與該項目,而且還有其他12個國家也加入了該項目。高年級通過與低年級學生結對開展活動,如一起讀書、玩接球、去博物館等,對其進行指導。它關注指導者和被指導者雙方關系的發展,并幫助低年級學生理解人的價值和意義,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到2007年,美國有超過50000的高中生作為指導者參與該項目中,超過了成人指導者(10000)的數量??八_斯州赫斯頓市實施的Peer Mentor Buddy Transition Program中,中學七年級的學生作為志愿者指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一開始他們通過寫信加強對彼此的了解,然后四年級學生到中學和指導者見面。指導者會將自己介紹給小學生的父母,描述他們將怎樣幫助小學生。一年后八年級和五年級學生將結成伙伴,參與一系列的活動,如“Reach for Success”小組活動。八年級學生幫助五年級學生加強交際能力,與其探討與學校有關的話題,如欺侮、友誼、社會服務、團隊合作等。該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八年級和五年級學生都有了很多發展,而且他們之間發展了很好的關系。再如,南卡羅來納州比福特市的Big People of Little People項目,讓中學生作為小學生的指導者和輔導者,目的是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成績,養成良好的行為以及改善對學校的態度。

二是學生跨年段輔導項目。在這種項目中,高年級學生針對具體的學科學習對低年級學生進行專門輔導。如加利福尼亞州圣何塞市實施的Breakthrough Silicon Valley項目創新性地提出了學生教學生的模式,也即高中生或大學生作為教師和指導者與初中生結成伙伴關系,創造出一種高期望、高學習成績的文化。暑期課程和課后的項目課程都由高中生和大學生來教。在專業的“指導教師”(Mentor Teachers)的幫助下,這些高中生和大學生開發課程,制作課程計劃,教給初中生并對其進行評價。指導教師會定期觀察并給予反饋。這種模式在全國33個項目中使用。調查表明,參與該項目的初中生100%提高了數學等成績,而參與該項目的高中生和大學生大多數因為輔導經歷,順利地進入教育領域工作。再如密蘇里州堪薩斯市的The Longan French Magnet Peacekeepers項目,讓五年級學生和一年級或幼兒園學生結組,每個月五年級學生為小朋友閱讀,并告訴他們如何在學校里成功。

三是學生跨年段合作學習項目。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的教師Whitney成立了閱讀/寫作工作坊。大學生和小學生同時寫作,并互相提問和互動。弗吉尼亞州克拉克縣一所公立學校的幼兒園教師Nichole和其他教師共同發起了四、五年級學生和幼兒園學生交往的項目,除了傳統的閱讀活動,該項目還整合了圖解、木偶、戲劇創作、音樂、運動及其他的互動和合作活動。加拿大多倫多開展多文化背景下的跨年段合作項目,讓九年級學生和小學生開展5個系列的讀寫方面的合作活動等。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高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經歷,而且教會他們如何進行合作學習,提升了其學習素養。

四是學生跨年段咨詢及協調項目。Atlantic High School創建了T.A.L.K. (Together Achieving Lifelong Knowledge)項目,由高中生提供同伴咨詢和協調服務。學生自薦并由學校管理者和咨詢者推薦共同確定人選,然后對其進行一個學期的培訓。上崗后,學生每周都到教室,進行一些沖突的協調和解決工作。他們訪問初中,教初中生如何解決沖突,以及如何進行咨詢工作。該校成為了Florida Peer Helpers Association的主辦者,并在縣和州開展了很多項目。該項目已經持續了7年,共約有40個學生參與。

五是學生跨年段幫助等項目。北卡羅來納州的羅利市高中開展了Peer Mentor and Peer Ambassador Programs,初中生和高中生志愿幫助新生。在新生開學的第一天,學生大使(Peer Ambassador)歡迎新生,并幫助新生熟悉學校文化,鼓勵他們參與課外活動,并在課程方面給予幫助等。

可以發現,很多項目都被稱為學生跨年段指導(mentoring)項目,但其中實際包含了輔導(tutoring)、合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及咨詢(counseling)、調節(mediation)、幫助(helping)等形式。在具體項目中,這些不同的交往關系確實沒有明確的界限,相互之間交叉、混合使用的現象很普遍。但也有學者在項目實施的意義上對不同的交往關系進行區分,具體如上表。

除了以上這些專門的跨年段交往項目,各國還努力在學校日常生活中促進學生的跨年段交往。如美國學校教室設有電話、電腦、電腦打印機、電視機、電視和廣播傳輸系統,并且全校聯網,每天早晨,孩子先在自己的座位上收聽學校高年級同學做的新聞報告,或聽校長的講話,然后再開始上課。日本一些學校把餐廳作為學生交流的重要場所,讓不同年級的學生們在一個寬暢的午餐室里共同進餐,這能使平時很少有機會說話的孩子們相互之間一起交談。

由此可見,國外的交往形態多屬制度層次、內涵明確的交往價值意識。相對國內而言,其實踐機構更加多樣,不僅包括學校層次開展的項目,還有很多社區、國家層次的項目;其實施范圍更加廣泛,大多數為跨校交往,學生年齡差距較大;并且確立了較為系統、健全的運行模式;其交往內容更加細化,如聚焦于學生的讀寫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其涉及面更廣,包括少數族裔學生、學習困難生、有生理缺陷的學生等在內。這同時也反映出國外對于學生跨年段交往內含的教育意識更加清晰,而國內不僅需要提升這一意識,更需立足于自身實踐開展具體研究。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生跨年段交往形態都非常豐富,小學、初中、高中均廣泛存在,并且交往內容涵蓋學習、活動、生活等各個方面。而保持對這一實踐形態的敏感,為學生創建一些切實、有效的交往平臺,并對其價值進行具體的研究和反思,是當前學校尚需努力的地方。

篇(4)

目前,自殺已成為中國青少年頭號死因。上海公利醫院急診科惠小平教授和上海徐匯區精神衛生中心單懷海醫師聯合對153例急診自殺未遂者進行研究發現,20歲左右的年輕人是主要人群。中華自殺救援網每年平均接到全國各地一千多個求援電話,其中包括相當比例的青少年。

來自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開學頭四天的調查發現,香港有兩成中學生曾想過自殺,其中逾5%更曾付諸行動企圖自殺;互聯網上有近千個學生博客,透露自己因開學而受到情緒困擾,其中更有約三十個博客明確提及“自殺”“想死”的字眼。

各方面的經驗表明,每到開學、考試前后,青少年的自殺率和自殺未遂率都會上升。專家指出,今天的青少年面臨學業的壓力、社會的壓力、家庭的壓力,而他們在學校和家庭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導致他們面對個人危機時缺乏應對能力。

一、原因分析

(一)外界壓力大,青少年抗逆力較弱

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會面對來自社會、家庭和文化三種心理逆境。經濟的高速發展、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父母忙于應付工作與孩子相處時間減少、父母的工作焦慮有意無意地轉嫁給孩子。另外,單親家庭、父母親關系惡劣、家庭暴力、相對單一的人才評價機制、教師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與學生建立親密關系……這些都是青少年隨時面臨的困境,也是他們成長過程中遭遇的風險性因素,這些因素越多,孩子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

中國傳統的教育喜歡打擊學生、采用激將法把孩子的好勝心激發起來,但必須考慮到,并非每個孩子都有很強的好勝心。開學后,很快就會有大、中學校的模擬考試上演,其中不少重點中學的考試目標很明確:給你個下馬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被認可、被肯定的心理得不到滿足。在這許多壓力下,如果沒有較強的抗逆力和正確的生命觀,一旦發生不愉快事件,非常容易出現極端行為。

(二)親子關系惡劣

卞茜博士對3000名大中學生進行自殺危險因素現狀調研,發現有六大因素導致青少年自殺行為的可能性最高:既往抑郁癥、自殺風險行為(反復的自殺觀念、既往自殺未遂史)、家庭重大喪失、惡劣親子關系、父母精神疾病史(物質濫用、抑郁癥)、家族中曾有人自殺。其中家庭重大喪失和惡劣親子關系都是非生物性因素。當她和同事通過量表“過濾”出36名自殺高危少年時,他們的父母竟然大多不知道孩子有這一傾向。

(三)青少年自殺多“模仿”

青少年處于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為什么會選擇自殺?專家認為,現在的青少年自殺行為中有比較多的模仿成分。他們通過影視劇、媒體宣傳、追星模仿等途徑了解了自殺行為,在遇到突發困難時毫無應急能力,第一個念頭就是用自殺來逃避現實。當然,還有不少患有嚴重心理問題的青少年,負性情緒得不到發泄或沒有渠道發泄,最終也選擇自殺來徹底解決問題。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媒體的報道可以對公眾的心理及行為起到互動、模仿、標定、暗示、強化等作用。一旦學生自殺(或明星自殺)的消息傳播開來,就會引起連鎖反應。盡管有的媒體報道也旗幟鮮明地反對自殺,但報道本身即是一種“反暗示”,更多地起到了社會同情的強化作用,進而使自殺演變為“自殺秀”。重慶銅梁二中一名學生因不服從學校安排,通過記者向學校發出最后通牒:“再不放假,我就去跳樓?!惫P者接待過的一個咨客才小學四年級,稍不如意就揚言要自殺,僅9月份一個月就鬧了7次自殺,從用頭撞墻到掐自己的頸動脈,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四)嚴重缺乏心理危機干預服務

有關專家認為,在西方社會中,教會在心理咨詢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酵接辛松顔栴}和心理問題,可以找牧師進行心理咨詢,也可以從其他教徒那里得到安慰和關愛。在今天的中國社會中,工會、婦聯等組織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功效,而教會和其他非政府組織的發展又受到種種限制,如何遏制中國青少年的自殺率節節升高的問題是擺在中國政府面前的一個棘手問題。

青少年心理出現異常,第一時間接觸到的專業人員就是學校的心理老師。目前雖然多數學校都有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但多為非專業出身,絕大部分還身兼數職,如大隊輔導員兼職心理老師。而且這些心理老師的流動性很大,有時一個學期要換三位心理老師,孩子們也不太愿意主動與心理老師交流,老師不得不每天找孩子談心,增加了工作難度。

北京、重慶等地先后開通了生命救助熱線,對有自殺傾向的人提供免費心理危機干預服務,每條熱線年接待兩千多例自殺咨詢。熱線最大的問題就是求助者太多,而接受過心理咨詢等訓練的專業接線員嚴重缺乏。

二、干預青少年自殺的措施

美國QPR預防自殺培訓所主任Paul Quinnett博士認為,自殺作為一種心理、生物、社會、精神和文化的普遍現象是可以被理解的,并且自殺對于自殺者來說都是經歷過一種徹底的絕望、無望和難以忍受的心理痛苦后做出的行動。所以,預防自殺是一個新的、必須被所有社區和人們接受并采納的概念。

(一)讓抗逆力訓練成為課程的一部分

1993年,香港出現一個月里二十多名青少年集中自殺的悲劇事件,同時青少年網癮、藥物依賴、拉幫結派、吸毒、夜青(晝夜不回家的青少年)引起政府高度重視。政府委托香港突破機構(NGO組織)和香港中文大學臨床實驗及流行病學研究中心研究對策,六年后一份針對香港青少年的問卷成形并對全港中學生進行“地毯式”篩查,過濾出危險因子最高、較高和一般的三個層次,對其進行不同的抗逆力訓練――這就是“成長的天空計劃”,目前這一計劃已覆蓋全港中學,并推進到小學四年級,效果顯著。這個項目的目標就是提高青少年的三感:歸屬感、效能感和樂觀感,提高青少年的抗逆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同時讓父母和老師學會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上海目前已引進這一計劃,同時引進并正在開展的另一個項目是“正面成長計劃”。它是從由社工協助學校老師為孩子們提供支持的項目,目前由華東師大青少年與社會工作研究中心和閔行區預防辦、閔行區教育局、閔行區團委、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合作推進。計劃的宗旨是通過培養青少年的潛能,確認他們的能力,加強青少年與他人的聯系,樹立健康的信念和清晰的價值觀,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目前該計劃已經作為校本課程在梅隴中學開展了一年時間,深受學生歡迎。

(二)加強校園生命教育

對中小學生進行生命起源、性別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培養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態度,增強愛心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在人格上獲得健全發展。

“生命教育”的對象應延伸到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建議有關部門建立未成年人監護人培訓制度。培訓的主要內容是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親子觀和成才觀,普及道德修養、營養健康、體能訓練、心理健康指導等方面的家庭教育知識。對散居、困境、流動人口的兒童家庭,有針對性地開展咨詢、活動、訓練和服務。

針對目前中小學校普遍存在的“育分不育人”的現象,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將“減負”進行到底。小學低年級不布置家庭作業,高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半小時,嚴禁在課余時間和假期舉行整班補課,嚴禁偏題、怪題、難題。還要確保高中生每年30天、初中生每年20天、小學生每年10天的社會實踐時間。

學校還可利用各種有利時機,如海嘯、地震等災難發生時,進行尊重生命和關愛生命的教育,通過逃生訓練、抗災演習、參觀、冥想等活動,讓青少年感悟生命的珍貴和不可逆。

(三)完善自殺干預體系

在對青少年自殺的心理干預上,中小學應借鑒高校的經驗。因為各個高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專兼職教師都具有心理學專業背景,并在該項目上投入了不少精力,形成了涵蓋學校、院系、班級、社團、社區和社會在內的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援助工作網絡和體系。

同樣,在社區也要開設專門的心理咨詢室,沒條件的可由社工兼職。據悉,上海市心理危機干預進社區已被相關部門列入日程。上海市黃浦區精神衛生中心和轄區內所有大小醫院的急診科掛鉤,一旦醫院急診收到自殺未遂的病人并且搶救成功后,該中心的心理醫生會主動上門去實施危機干預,并對這些病人進行長期跟蹤隨訪。

心理援助和自殺干預應與119、120、110保持密切的工作聯系,成為我國應急機制中的有效組成部分。

(四)警惕媒體把自殺變為時尚

前文提到自殺及自殺秀的蔓延與媒體的廣泛報道有關,此類報道的增多、細節描述的翔實難免會形成社會心理的暗示、標定、模仿等效應。此外,由于此類報道大多帶有同情的性質,帶有社會普遍關注的性質,難免會起到社會助長作用,把趨勢變為時尚。

篇(5)

【關鍵詞】“校訊通”;學生認同度;移動學習;需求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0)10―0026―06

隨著“校訊通”的普及和推廣,甘肅地區許多中小學都開通了此項業務?!靶S嵧ā碧峁┝似桨捕绦拧⒓倚;?、親情電話、移動教務等服務,不僅為教師、家長和學生提供了便捷的溝通渠道,也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

為了及時掌握“校訊通”業務的應用現狀以及學生對移動學習的潛在需求,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與傳播學院“移動信息技術助力教育信息化研究”課題組于2010年4月6日至23日,相繼在甘肅省白銀、蘭州、金昌等地市中小學深入開展了實地調研訪談活動。課題組根據校訊通的功能和業務設計了《移動信息技術助力教育信息化――學生用戶調查問卷》,問卷在正式實施時,充分考慮了地區、學校、年級等差異性,采用分群抽樣的辦法抽取了甘肅省白銀市、金昌市、蘭州市等12所學校,共計發放問卷600份,收回有效問卷561份,另外還選取一些學生,進行了面對面座談、個案訪談,并對訪談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記錄和分析。

一 學生樣本的基本情況

學生是“校訊通”使用影響的最終對象,也是本次調研的主要變量。在回收的學生問卷中填寫性別一欄的學生人數為554人,缺失7人,其中男孩為257人,占總人數的45.8%;女孩為297人,占總人數的52.9%;男女比例分布為1:1.16,學生性別比例比較平均,符合抽樣研究的隨機性。

在回收的學生問卷中填寫年級一欄的學生人數為557人,缺失4人,被調查對象分別分布在九個年級。調查人數較多的是五年級、六年級和初一。

二 學生對校訊通與移動學習的認同度

(1)學生最認可的“校訊通”業務是緊急情況下與家長聯系、完成作業和獲得更多學習資源

在對于“校訊通”業務的認同度方面,對“校訊通”積極正面的選項,學生“完全同意”和“同意”的合起來分別達到了六成以上(見表1),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d.讓我在緊急情況下更便捷地與家長取得聯系”、“f.讓我的作業完成率更高”、“g.我可以及時獲得更多的學習資源”,這反映了學生對校訊通的業務的普遍認可。

對負面的兩個選項i與j,有25.1%的學生擔心校訊通的使用會使自己失去隱私,28.2%的同學不喜歡老師經常向家長通報在校的情況。這提醒校訊通在提供服務時要對學生必要的成長隱私空間進行考慮,不能完全扼殺對學生自我成長精神的培養。由統計可見,大多數學生認為“校訊通”業務對自己有幫助,業務存在有價值。從訪談中也能發現學生對“校訊通”業務的認可,他們認為:“校訊通業務方便了父母跟老師的溝通,支持將一些在校的基本信息如考試情況、成績單、到校情況、在校表現等發給家長?!?/p>

(2) 六成以上的學生對移動學習感興趣

學生對“通過手機上網的方式,隨時隨地瀏覽學校的專題學習網站,下載有關的學習資料,進行閱讀”的學習方式認同的達到了74.8%,說明學生很喜歡用移動設備獲取資源,進行相關學習。

如果“通過手機上網的方式登陸學校的專題學習網站,就某個感興趣的學習問題發表自己的疑問、意見和見解,并可以隨時收到學校老師或者其他同學的回答和評論”,有70.4%的學生表示支持這種應用方式。也有20.8%的學生對這種應用方式持無所謂的態度,有8.8%的學生持反對態度??傮w而言學生對移動學習的這種應用方式還是比較支持的。

如果“參與到不同的學習興趣小組,通過手機等移動學習系統,借助于學校專題學習網站,和小組伙伴在真實的自然情境中一起討論、協作、探索自然科學的奧妙”,愿意的學生達到了70.3%,其中有36.9%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

如果“通過移動學習系統,隨時就學習、生活以及和伙伴們交往的煩惱問題向父母或喜愛的老師、心理輔導員老師傾訴和交流,并能夠即時得到他們的幫助”,愿意的學生有68.1%。

如果“通過移動學習系統,隨時將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拍成照片、視頻到自己的博客上和其他伙伴分享”,愿意的學生占60.1%,其中有31.1%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

如果“通過移動學習,隨時隨地下載老師的教學要點或教學視頻片段,就某些知識點重新學習”,愿意的學生高達74.7%,其中有38.8%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

如果“直接把家庭作業到學習網站,并及時了解到老師對作業的評改意見”,愿意的學生有59.4%,有28.7%的學生對這種應用方式表示無所謂,有11.9%的學生表示反對。

通過對問卷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對利用移動信息技術設備進行移動學習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和需求,在學科課程學習中他們非常愿意和渴望使用移動學習的各種資源和工具。

三 學生對移動設備的使用情況

(1) 高年級學生手機擁有量大于低年級學生

關于手機擁有量的問題,在被調查的561人中有548人回答,其中擁有手機的人數是223人,占有率是40.7%。根據B/A值不同(B/A值是指這個年級“擁有手機的人數占擁有手機總人數的比值”與“年級的人數占被調查總人數的比值”的比,B/A值越高說明這個年級的手機擁有量越高),手機擁有率從高至低的年級是初中二年級(2.29)、高中二年級(1.98)、高中一年級(1.69)、小學六年級(1.20)、初中一年級(0.89)、小學五年級(0.75)、小學三年級(0.42)、小學二年級(0.40)、小學四年級(0.33)(詳情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小學階段手機擁有量最高的是小學六年級,小學五年級次之。這兩個年級擁有手機量比較高。而小學一年級至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手機擁有量比較低;在初中階段,初中二年級的手機擁有量最高,在所有調查的年級中擁有量最高,比值超過2.0;在高中階段各年級手機擁有量相差不大,但是擁有量都很高,都超過1.50。由此可以看出,中學學生手機普及率高于小學,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開展移動學習,中學可行性高于小學。問卷調查中有325人沒有手機,占調查總人數的59%。在沒有手機的被調查者中,70%的人希望擁有一部手機,主要理由是能夠與他人溝通。30%的不希望擁有的人主要認為有手機會影響學習。

(2) 學生經常使用的移動數字設備是手機、MP3系列、筆記本電腦和數字學習機

從統計的數據來看,學生經常使用的移動數字設備是普通手機和MP3/MP4/MP5/Ipod中的一種,其次是筆記本電腦和數字學習機。其他的數字設備如3G手機、上網本和個人數字助理學生是很少使用的。手機作為溝通的工具是必備的移動數字設備,占40.7%,MP3等播放器也是學生喜歡的數碼產品,占有量為32.6%,筆記本電腦的擁有率為22.3%,數字學習機為23.4%。這些設備是學生最常用的數字設備,價格比較便宜,一般的家庭都能夠承受。為了孩子的成長,許多家長愿意為孩子購買,但是有些家長為孩子購買了設備后,并不知道怎樣使用,所以不能給孩子以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3) 學生常用的獲取資源和信息的工具占前三位的是筆記本電腦、普通手機和數字學習機

對于學生常用哪些工具來獲取信息,一般來說學生常用什么設備,那么他獲取資源和信息一般就是用這些設備,但是順序是有變化的。學生常用的獲取資源和信息的工具占前三位的是筆記本電腦(23%),普通手機(22%),數字學習機(18%)。

眾所周知,只要能夠與互聯網聯通,那么就能夠獲取海量的網絡資源,筆記本電腦,特別是近幾年興起的上網本,基于其功能完善,性價比良好、市場銷售額逐步擴大等原因,成為小學生主要的資源獲取工具。除了筆記本電腦之外,手機也能夠通過GPRS等形式與互聯網聯通。調查中,手機是第二大獲取信息和資源的工具。

可見,能與互聯網接入的移動終端都是大家喜歡應用的,也是最有可能應用和開發移動學習的工具,只要能夠滿足隨時隨地的學習,充分實現互動,就可用于移動學習。雖然3G手機的占有率比較低,但是隨著3G技術的發展,3G設備、iPhone\iPad等便攜式產品將是移動學習設備的發展趨勢。

(4) 開展移動學習要改變學生僅將手機等設備作為通訊娛樂工具的觀念

在調查問卷設計的10個手機使用的業務功能中,最普遍使用的是打電話、收發短信、玩游戲和聽音樂這四項傳統的業務。而“向其他人請教學習問題”和“查單詞、生字”這兩項是經常使用、偶爾使用和從不使用平分秋色。收發彩信、瀏覽網頁、在線課程學習和下載課程學習資源只有一部分人經常使用,甚至有少部分人幾乎天天使用。說明在移動數字設備上開展移動學習已有一定的基礎,但是要改變學生將手機等設備僅僅作為通訊娛樂工具的傳統觀念。

(5) 大部分學生在空閑時間使用手機

學生在使用手機的時間上,大部分人選擇的是“寫完作業后的空閑休息的時間”,占61%。緊隨其后的是“在家學習時”和“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分別占13%和10%。這說明手機等移動數字設備更適合學生在生活中、在空閑時間、在零碎時間非正式學習。

四 學生對移動學習的需求分析

(1) 學生最希望通過手機獲取的信息內容是課外讀物和課程學習

不同的人群的關注點不同,想獲取的信息也不同。學生希望通過手機獲取最多的信息內容是課外讀物和課程學習。不同性別的學生對通過手機獲取的信息之間差異不顯著(表3),男生最想獲取的信息是課外讀物,占到23.3%,而女生最想獲取的信息也是是課外讀物,占到25.1%,但是相比之下男生比女生更愿意獲取娛樂游戲方面的資訊。

不同年級的學生對想獲取的信息差異性顯著,小學學生最愿意獲取的信息內容排在前三位的是,課外讀物,課程學習和娛樂游戲,而初中和高中學生最愿意獲取的信息內容排在前三位的是課外讀物,新聞資訊和生活百科。這反映了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周圍社會環境的變化,因此,在設計移動學習內容時,小學階段要考慮娛樂性,更多的采用“娛教”的學習內容形式,而在初中和高中要逐漸注重學科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2) 七成以上學生愿意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接收與課程學習相關的學習資料

移動學習能夠給學生提供任何地點、任何時候、任何方式的學習,學生對通過移動設備接收與課程學習相關的學習資料的態度,反映了他們對移動學習的需求。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出,73.82%的學生愿意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接收與課程學習相關的學習資料,不同性別的學生對通過這種方式學習的認同趨于一致(表4)。不同階段的學生對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下載資料的方式都表示愿意與接受,小學生達到了75.3%,初中生達到了76.5%,高中生達到54.8%。

(3) 大多數學生希望通過手機或其它移動設備接收需要預習的課程內容和學習要點

在回答問題的537名學生中,對通過手機或其他移動設備接受需要預習的課程內容和學習要點的學生達到了395,有33.76%的學生完全贊同,有39.11%的學生贊成,兩者所占的比例相加達到了72.9%(圖3),所以學生是很愿意利用手機來進行課程內容和學習要點的學習的。其中女生比男生更愿意通過這種方式接收需要預習的課程內容。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生對通過這種方式獲取課程內容的方式的態度逐漸降低。

(4) 小學階段最愿意獲取的學習材料形式是視頻,而高中階段是文字材料

不同形式的學習材料呈現形式,對學習效果有不同的影響,根據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學習應該從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發展。教學應該從具體經驗入手,逐步抽象。在“你喜歡在手機上使用哪些形式的學習材料”選項中,選擇視頻的為49.6%,選擇文字的為47.6%,選擇動畫的為40.5%,選擇圖片的為26.1%,選擇聲音的為25.5%。

視頻是大家最喜歡的學習材料呈現形式,因為視頻和上課一樣,有聲音和圖片還有文字相結合,給學生呈現的信息比較多。學生觀看視頻學習就像和在真實的課堂中一樣;而文字是排在了第二位,僅次于視頻并且和視頻相差無幾。文字是傳統的信息表達形式,學生都習慣通過文字來獲取信息,所以排名仍然排在前列,這為開發移動學習資料提供了可能。

作為圖片和聲音相對于前三項就顯得差些,因為圖片和聲音給大家提供信息的形式是單一的,并且視頻包括圖片和聲音,因此效果比單一的圖片和聲音有很大的優勢。

統計分析發現,不同階段的學生對希望獲取的學習材料形式不同,小學階段最愿意獲取的材料形式是視頻,而高中階段的學生最愿意獲取的學習材料形式是文字材料。

不同性別的學生對學習材料的形式的認同度不同,男孩最想獲取的是視頻,占到了27.7%,女孩最愿意獲取的是文字材料,占到了24.95,這反映出不同性別的學生對信息的呈現形式的喜好存在顯著差異。

(5) 學生希望自己需要的時候用手機查詢學習資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設定時間段發送

學生認為發送學習資料的時間為自己需要的時候用手機上網查,占到了38.6%,其次是根據自己的習慣設定時間段發送,占28.4%(表5),所以移動學習要提供盡可能豐富的學習資源供學生在需要的時候查詢,并且要根據學生的習慣發送學習內容。不同階段的學生對發送資料的方式差異顯著,隨著年級的增高,他們最不愿意接收的方式就是系統隨機發送,高一學生愿意接收的僅為4.2%,高二學生為7.1%,同比小學四年級為18.2%,六年級為19.9%。不同的學生性別對發送資料的方式差異性不顯著,都最愿意在需要的時候用手機上網查詢,男孩為40.8%,女孩為36.9%。

(6) 學生基本接受通過短息的方式進行交互式測試

基于課堂教學的交互式測試對鞏固知識,提升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這種交互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及時反饋,然后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復習鞏固所學內容。在調查中發現,65%的學生愿意通過短息的方式進行交互式測試(表6)。不同階段的學生對交互式測試的認同度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減弱,高中學生對此大多持無所謂和反對態度,說明不同階段的學生學習的方式和對學習內容的接收形式有顯著的差異性。不同性別的學生對通過交互式測試,鞏固所學內容,及時獲取反饋信息的認同度趨于一致,65.4%的男孩,66.8%的女孩對這種方式表示愿意接受。

(7)學生希望通過移動設備接收知識點和學習重點

不同的學習材料,在學習過程中有很大的輔助作用,能夠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在調查中發現,學生希望獲取最多的學習材料是考試的知識點,占到了23%,其次是學習重點。所以移動學習要盡可能把學習內容簡化為學習重點和知識點傳輸給學生(圖4)。

(8)學生最愿意通過移動設備學習的科目是歷史、地理等人文學科

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特性,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學科重視思維推理能力,語文、思想品德等學科重視概括、識記,英語學科則重視日常練習交流能力。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最愿意通過移動設備學習的科目是歷史、地理等人文學科,但所有課程之間的顯著性差異不大(圖5)。

相比之下,不同階段、不同年級的學生喜歡通過移動學習學習不通的科目,之間差異性顯著,小學高年級學生最喜歡通過移動學習學習的科目是語文,其次為數學和英語。初中生最愿意學習的科目為歷史地理等人文學科。高中學生對通過移動學習最喜歡學習的科目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高一學生最喜歡學習的科目為數學,高二學生最喜歡學習的科目為英語。不同性別的學生對通過移動學習學習的科目存在顯著性差異,男生喜歡學習的科目為數學,占到了27.5%,女生喜歡學習的科目為語文,占到了24.9%,這表現出男女生由于性別的差異,喜歡的科目明顯不同,男生更加喜歡學習抽象思維型的科目,而女生則喜歡學習背誦,記憶類感性科目(表7)。

篇(6)

福建省科技館福建福州350005

摘要:科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科學教育應該成為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的一項重要措施,而科技場館的科學教育正是對青少年進行科學教育的最主要陣地。

關鍵詞 院科學教育;科學教育項目;科技場館;青少年;促進

1 科學教育在國外和在我國的發展歷程

科學教育在西方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歷史證明: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每一次產業革命,都會造成一些強國的崛起:如蒸汽機和紡織業之于英國;有機化工和內燃機之于德國和電力、鐵路和鋼鐵業之于美國。西方國家由此認識到了科學技術對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意義。在這個基礎上,西方國家將科學教育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沖破了被教會控制的經院教育,實行了科學教育,即在中小學中傳播科學知識,進行科學知識和科學素質的教育。

在我國,科學教育進入課堂也經歷了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1901 年,清政府決定將舊式誦讀經書的學校改革為現代化的學校;1904 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要求全國普遍實行。這是科學教育進入學校的開始;民國初期,中國政府在小學課程中設置了科學教育的內容,自然課和常識課在課程設置中占有一定的比重,這反映了當時中國政府和國民希望強國的想法;后,政府十分重視教育事業。改革開放后,尤其是以來,科學教育受到了高度的重視。國家先后公布和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自然教學大綱(試用)》、重新編制了小學《自然》課的大綱和教材以及完成了《科學(3耀6 年級)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小學科學教育八套教材的審定。這說明我國充分認識到科學教育的重要性,并著力把科學教育提高到與傳統的語數英物化課程并重的高度上來。

2 科學教育的重要性

20 世紀以前,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一直處于從屬地位。20 世紀以后,尤其是進入21 世紀以后,當代的科學理論不僅走在技術和生產的前面,而且為技術生產的發展開辟了各種可能的途徑。在這種形勢下,許多國家充分認識到科學教育的重要性,把科學教育當作提高國民科學素質的重要渠道。許多國家將科學和語文、數學一樣確立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世界經合組織(OECD)舉辦的國際學生評測項目(PISA)對15 歲的青少年進行素質評測,以前只評測語文和數學,自本世紀以來增加了對科學素質的評測。2008 年,PISA 把科學素質的評測列為重點,給予很大的重視。

科學教育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學生在早期建立的科學概念,掌握的探索技能以及確立的對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念,對其成年后所具有的科學素質會有決定性的影響。

2.2 科學教育是腦科學、認知科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近年來,發育心理學、認知科學、神經科學、人類學和經濟學的研究結果都表明:

2.2.1 青少年早期的經歷對其認知能力、社會情緒能力、健康、以及腦的組織結構等具有獨特而強大的影響。早期青少年腦的可塑性最好,是功能發展的最佳時期,卻也是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

2.2.2 腦的發育受基因和環境的影響,既和基因有關,又和外界的刺激有關。在出生之后的最初幾年中,給青少年創造優良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

2.2.3 早期發展對青少年氣質和社會情緒能力具有重大的影響。這些都是他們一生成功的重要因素,對社會來說也是和諧和穩定的基礎。

2.2.4 早期發展對于感知和認知能力,對于身體健康,對于預防不良發展傾向等等都有重大的影響。

總之,青少年的早期發展狀況會影響他們后來的學習、工作,以至成年后的發展,從整體上說,會直接關系到國家和民族未來的發展。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就會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增強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實力;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就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即使某些方面后來可能做些彌補,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3 在科技場館開展科學教育的意義

根據我國科技部科普統計數據,截至2012 年底,我國建筑面積在500 平方米以上的各類科普場館1735 個,其中含科技館364 個,科學技術博物館632 個,青少年科技館(站)739 個。青少年是科技館教育活動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受眾,科技場館是開展校外青少年科學教育的重要陣地,在硬件設施急劇擴張的同時,科技館要吸引公眾、尤其是讓青少年“走進來”,并且“留得住”,就要在軟件,尤其是科學教育項目的研發上下功夫??茖W教育項目研發也是解決目前科技場館健康可持續發展,保持活力的重要途徑。

4 科學教育項目在福建省科技館的開展情況

科技場館科學教育項目展評活動始創于2012 年,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和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等四家主辦單位希望通過展評活動,向社會、中小學校和科技場館推介這些教育項目,提高人們對科技場館非正規教育價值的認知。同時,主辦單位還希望活動能傳播創新的科學教育方法和理念,激勵更多的科技場館研發創新性的科學教育資源。

在2014 年第二屆科技場館科學教育項目展評活動中,福建省科技館推薦了兩個項目:“神奇的國石———壽山石探秘活動”和“閩江口濕地觀鳥活動”。這兩個項目都極具當地特色,深受參與青少年的喜愛。

4.1“神奇的國石———壽山石探秘活動”

壽山石是四大國石之首,其色澤瑰麗雅致,品種豐富多樣,目前有160 多種,在石間世界可謂傾國傾城。其中“田黃”價比黃金,幾乎是歷代皇帝刻制“御璽”的專用石料?!吧衿娴膰獕凵绞矫鼗顒印敝荚谝愿V荼镜靥厣匀毁Y源———壽山石為依托,讓孩子從欣賞、體驗、實驗探索、刻制、交流等方面經歷對壽山石全方位、深層次的探究。

項目流程有:

淤賞石:到“壽山國石館”參觀。

于探石:到“壽山石礦洞景區”探索壽山石挖掘的方式和形成的奧秘。

盂撿石:在景區撿石區撿自己心儀的石頭,辨別石頭質地。榆磨石:在磨石區打磨石頭,形成自己的壽山石毛坯。

虞研石:在福建師范大學地質實驗室進行實驗探究,研究巖石分類和辨別方法,對壽山石的硬度、種類、成分、形成原因等進行分析和探究,撰寫探究報告。

愚刻石:在專家指導下了解篆刻歷史,學習篆刻方法,并刻制一枚自己的印章。

輿寫石:制作壽山石探索海報,表達自己的體驗及收獲,傳播壽山石文化。余談石:邀請各界專家和孩子們一起座談交流。俞挺石:進行網絡簽名,支持“愛我國石、愛我家鄉”活動。本項目的特色有:

4.1.1 深入、系統的探究過程

本活動從考察體驗開始、到動手實驗研究、到親手磨石和篆刻,制作海報以及網絡簽名等,充分考慮到少年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從感性認知和體驗,到實驗及理性分析,最后到情感升華和表達,探究過程系統、深入。相對單一的課堂授課,孩子在其中所收獲到的科學知識、方法、態度、精神以及情感體驗是極其深入的。4.1.2 與學校科學課程銜接緊密與小學四年級科學課程《認識巖石》、《巖石會改變形狀嗎》等內容契合,很好地實現了與學??茖W課程的銜接。

4.1.3 文化和科普教育的有機結合

本活動把巖石形成、壽山石形成及成分分析的科學探究過程和壽山石文化藝術體驗過程有機地結合了起來,極具文化內涵。4.2“閩江口濕地觀鳥活動”

這個科學教育項目方案旨在面向廣大中小學生開展生態教育,使參與本項目的中小學生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結合“做中學(Learningby doing)”的教育理念,在掌握科學方法的前提下,通過科學實踐活動,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探究有關生態學的知識,同時啟迪科學興趣,培養科學精神,認識到保護閩江口濕地生態資源的重要性,并可結合福州當地的區位優勢,開展兩岸科普交流活動。

這個活動的具體目標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4.2.1 青少年的科學知識、技能的培養目標

通過組織中小學生對閩江河口濕地鳥類活動的觀測,了解認識閩江口濕地生態系統的現狀,初步學習鳥類活動的觀測技能。4.2.2 青少年的科學方法、能力的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動手做和科學觀察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素養,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養成勤于思考、認真探索,努力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4.2.3 青少年的科學態度、興趣的培養目標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讓廣大青少年培養遵守社會公德和法規,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等品質。同時也讓更多的中小學生接近大自然、貼近大自然,增長知識的同時陶冶自己的情操。

自項目開展以來,參與的青少年在專家的指導下,觀賞鳥類紀錄片、參與觀測知識講座,并實地進行了濕地考察。在考察中中青少年們完成了觀測、記錄、寫生、填寫考察報告等多項任務。在活動中青少年們深刻感受到濕地、飛鳥、人類三者之間密不可分的互動關系,體會到濕地的脆弱,大大增強了保護濕地,保護生態的意識。這比任何一堂青少年只能正正經經坐在教室里,教師講授,青少年只能被動接受的生物自然課程的效果都要好得多。而且,為了提高廣大青少年參與興趣,科技館還組織他們進行濕地寫生比賽,制作濕地水鳥書簽,深受青少年們的喜愛。

篇(7)

關鍵詞:創新教育;社會支持體系;創造力開發;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G7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9-0044-03

21世紀的教育正在出現一系列的變革趨勢,世界各國都在大力加強創造力研究,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是,在培養創造性人才的問題上存在著兩大誤區:其一,認為創造力不能培養,即使能夠培養,那也是高等教育的責任,與基礎教育關系不大甚至沒什么關系;其二,認為培養創造性人才是學校的責任,與其他社會主體關系不大甚至沒什么關系。本文在辨析這兩大誤區的基礎上,以中國科技城――四川綿陽的實踐探索為例,對建構與優化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展開討論。

一、青少年創造力開發是建立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石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創造力開發是建立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性工程?!伴_展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1]然而,對于創造力能否培養的問題還存在著廣泛的質疑。有學者認為:“人類創新能力與創新人才的稀缺是基因注定的,不可更改的,至少在基因工程啟動之前的歷史中是這樣的……我們知道怎樣摧毀創造力,特別是根據中國的經驗;我們不知道怎樣判斷和促進創新潛力,即使囊括全世界的經驗。”[2]中小學生不能侈談創新,這種觀點在中小學教師中具有廣泛的市場,在他們看來,創新成為正常教育教學活動不必要的負擔。教育觀念上的種種迷惘必然會最終反映到人才培養質量上來。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世界21個國家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創造力在所有參加調查的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五。在被調查的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3]。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教育結果,與基礎教育領域長期盛行的神秘主義創造觀有關系,也與創造力科普工作不到位有關系,導致了對青少年創造力開發必要性、可行性的質疑。

事實上,包括創造力在內的人的素質發展是具有明顯的連續性特征,即使會在某個特定的節點表現出明顯的飛躍性特征,但也必定離不開一個量的積累。一個人的創造力不會在某個特定的人生節點突然出現,它需要一個累積的過程。青少年時期是個體創造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有學者研究發現:青少年是個體科學創造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青少年的科學創造力隨著年齡的增大而表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但在14歲時要下降,在17歲時趨于定型[4]。還有學者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創造力整體呈階段性發展,在同一階段內其發展呈連續性。青少年創造力從小學四年級起呈上升發展趨勢,六年級到初一時水平明顯提升,到初三時達到最高峰,進入高中后,其水平有所下降并呈穩定狀態[5]。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就是要幫助青少年有意識地去完成個體創造力的累積過程。當今中國基礎教育的重要弊端之一是對創造力培養的重視不夠。因此,青少年創造力開發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它是培養一大批創造性人才的基礎工程,更是建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石。

二、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理論闡釋

當今社會還存在一個較為普遍的認識誤區:人才培養即教育是學校的任務,是教師的職責,其他社會主體的教育責任被嚴重邊緣化。就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來說,普遍認為這是學校的事情,殊不知學校根本沒有強大到可以獨自承擔如此艱巨的責任。我們從來不曾質疑過的“教育”和“學?!北旧硇枰玫嚼硇缘臋z視。丹尼爾?科頓姆提出“教育是無用的”這一命題。他說:“如果我們打算全面徹底地思考教育的本質,那么,我們就必須想想教育的無用性……如果教育有任何價值可言,那么我們就必須承認教育是無用的?!盵6]這種觀點無疑挑戰了大多數人的教育常識,但卻不乏其真知灼見。同樣受到挑戰的還有學校,家長們往往認為將孩子送到學校尤其那些所謂“名?!?,似乎就給孩子的人生買了一重放心的保險。蓋托卻提出了“上學真的有用嗎”[7]這一質疑,盡管這是針對美國教育和學校而提出的,但是,其獨特的視角無疑能夠引人深思。根據某研究機構的《中國在家上學研究報告(2013)》,國內約有1.8萬學生沒有在校接受教育,而選擇了“在家上學”[8]。學校具有其自身的功能局限性,它難以獨自完成其教育使命,以開發青少年創造力為旨歸的科技創新教育需要建立和優化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

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社會支持體系就是從大教育觀出發,建立相關組織、制度與機制,形成以學校為基地,社會各類主體協調配合、共同開發青少年創造力的社會系統。它至少包括以下重要的構成要素:一是學校。學校依然是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主陣地。面向青少年創造力開發,學校應當在教師專業素質、課程教學體系、教學設施設備等做出相應調整。二是家庭。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場所,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其創造力開發。三是企業。企業應當肩負起社會公民的責任,承擔起促進教育發展的社會義務,盡其最大能力為青少年提供參觀與實踐的機會。四是社區。社區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環境,社區應當積極創造條件,支持學校開展青少年創新實踐活動。五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職責是建立機制、搭建平臺、統籌協調各類社會主體參與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六是群團組織。如團委、關工委、科協等組織應當多組織校際之間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在區域范圍內形成科技創新教育的良好氛圍。七是科研院所??蒲性核堑胤降闹菐?,應該為青少年創造條件和機會,讓他們能夠走進實驗室、走近專家學者,親身體驗創新過程。八是科技場館??萍拣^、博物館等各類展覽場館都是人類創新成果的集中展示,青少年們走進科技場館,能夠從無形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建構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實踐

近年來,綿陽市的高校和中小學校,結合青少年的身心特點,開展了課程教學、創新實踐、創新競賽、創業實踐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科技創新教育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尤其是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成績喜人。在科技博物館建設、創新中心建設、鄉村少年宮建設、科技輔導員隊伍建設等方面加強投入,成效顯著。

在創新教育機構方面,綿陽師范學院成立了專門開展創新教育的創新學院和國家級青少年科學工作室、西南科技大學設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和國家級綜合性工程訓練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綿陽市建有以展示中國核科技發展歷程和展示“兩彈一星”功勛獲獎者及感人故事為主題的綿陽科技博物館、綿陽市有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學技術館、擔當創新策源地和孵化器的綿陽國家科技城創新中心,等等。

在創新實踐活動方面,由綿陽市科學技術協會、教育體育局等單位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每年舉辦一次,內容主要包括中小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優秀科技輔導員評選、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等;此外,2014年還增設了科技城“小發明家”評選活動。由綿陽市教育體育局根據中小學課程組織開展中小學勞技教育創新作品大賽、“為生活而設計”創新實踐活動成果展、中小學生機器人競賽等活動。綿陽市團市委為了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年的創新創業熱情和活力,在全社會大力營造青年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組織開展青年“創新創業大賽”。

當然,綿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科技創新教育存在多頭管理,缺乏必要的協調統合,主要涉及的政府部門有教育體育局、科協、團市委、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等單位,中國科技城的科技人才、科研院所、科教場館等科教資源的利用效率較低;青少年科技創新實踐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升,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廣度和深度不夠;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多為業余性質,許多單位缺乏專門的、高水平的指導教師;經費投入需加大,相關政策制度需完善;青少年科技創新實踐的層次較低,制作較粗糙,知識與技術含量偏低。

四、優化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對策

綿陽市作為中國科技城,在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與此同時這方面的工作還大有潛力。根據創造學原理和系統原理等理論,建構科學的創新教育社會支持體系,能夠極大地促進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工作。

(一)明確一個目標

中國科技城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總體目標:全面提升青少年創造力,傾力打造科技城創新文化。系統、科學的科技創新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構建與實施,能夠促進青少年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有助于綿陽市基礎教育領域的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中小學的素質教育工作。

作為中國科技城,綿陽市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在“軟實力”方面還需要提升。通過系統、全面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體系建設與實施,在全市廣泛開展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在提高青少年創造力的同時,帶動中小學校、社區、教育機構的創新氛圍,同時影響家長和教師,形成更多、更大范圍的市民關心、參與科技創新實踐活動,能夠促進綿陽市創新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這對中國科技城的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二)搭建三個平臺

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是在創新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開展的,因此,需要搭建合理的創新實踐平臺以促進創新教育的實施。創新實踐平臺主要包括三類:教育培訓平臺、實踐活動平臺、展示提升平臺。

第一,教育培訓平臺??萍紕撔陆逃挠行ч_展,需要對教師、教育管理者、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從現有的教育體系來看,傳統的師范教育沒有相應的創新教育師資,高水平的創新教育師資是開展科技創新教育的主要瓶頸之一。一是在教師培訓方面,教師是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主力軍,需要組織開展市級、區縣級、校級的不同層次的教師培訓。教師不僅要學習創新教育的基礎知識和方法,而且要掌握如何在校內外有效開展創新實踐活動。二是在學生培訓方面,應該在最大范圍內開展科技創新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以及基本方法的培訓,并結合學生興趣、需求、知識背景等實際情況,開展不同類型的學生培訓。三是在家長培訓方面:可在有條件的學校中開展家長培訓;可借助“綿州講壇”等形式,向更廣泛的市民進行宣講、培訓。此外,在培訓形式方面,可以借助“科技夏令營”“智能機器人培訓班”“創造發明培訓班”等多種形式開展教育培訓活動,通過喜聞樂見的、生動有趣的、互動式的、體驗式的不同方式,激發創新創造的興趣,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創新實踐活動。

第二,實踐活動平臺。實踐活動是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目前,國內外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實踐活動往往是各種類型的創新競賽,通過競賽來吸引青少年進行學習和實踐,并從中啟迪創意思路,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目前,創新競賽包括多種類型,尤其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智能機器人競賽、青年創新創業競賽等。一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主要有國家級、省級和市級三類層次。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環??偩值嚷摵现鬓k的青少年學生科技競賽和展示。二是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活動是一項綜合多種學科知識和技能的青少年科技活動,通過計算機編程、工程設計、動手制作與技術構建,結合青少年的日常觀察、積累,去尋求自己最完美的解決方案,發展自己的創造力。三是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是一項更貼近社會、更為復雜的創新實踐活動。目前,國內有多個創新創業競賽,例如:“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等。2014年5月,綿陽市啟動了首屆創新創業大賽。四是各類專題創新競賽活動,例如:創意設計競賽、航模比賽、勞技創新作品競賽、“頭腦奧林匹克活動”、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等,都是激發青少年參與創新實踐活動的載體。

第三,展示提升平臺。通過教育培訓和創新競賽,將產生較多創新成果。為了營造創新氛圍,激勵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創新實踐,設置不同類型的展示提升平臺,不僅促進青少年自身的成長,而且能夠較好地營造城市創新文化。首先,設立“市長創新獎”,每年評選2至3名在創新創造或創新競賽活動中獲得優異成績、取得突出成果的青少年,頒發市長創新獎。通過對獲獎者的宣傳報道,營造創新氛圍。其次,設立科技城發明獎,每兩年進行一次評獎,對突出的青少年創新發明成果進行獎勵,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科學家”評選活動。此外,還可以利用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在科博會上對綿陽市青少年的優秀創新成果進行展示。在綿陽市的新聞媒體上,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培訓、展示等活動,營造科技城創新文化。

(三)提供四項保障

為了確保中國科技城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有效開展,有力促進綿陽市創新文化的宣傳,在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體系中,還需要明確保障措施。

一是人員保障。人是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主體。在綿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方面,需要確保三類人員。首先,綿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全市科技創新教育的總體規劃、統籌安排。其次,綿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專家委員會,聘期國內外科技創新教育領域的專家,由他們進行相關的教育培訓、項目評審、指導等工作。最后,各類學校的“種子教師”,從各個學校抽選出骨干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然后回到原單位對其他教師進行培訓培養,擴大科技創新教育的師資隊伍。

二是條件保障。青少年在開展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時,需要一定的實驗室、資料室等條件,因此需要必要的條件保障。首先,在綿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設立開放實驗室,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實驗條件。其次,遴選科技創新基地,將綿陽科技博物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學技術館、綿陽國家科技城創新中心等作為基地面向青少年開放。此外,借鑒北京、上海等地的經驗,成立“綿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并借鑒北京市的“翱翔計劃”、重慶市的“雛鷹計劃”,設立專門的、系統的、科學的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實施方案。

三是制度保障。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活動的開展,還需要在制度方面跟進,確保工作的有效開展。在明確職責、規范經費使用、調動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等方面建章立制,形成相應的規章制度,確保創新教育工作規范、有序、可持續地發展。

四是經費保障。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資金的保障。綿陽市在已有的相關資金的基礎上,需要增加部分經費開展預算。此外,依托創新教育相關機構,可以以“命名”“贊助”“資助”等多種方面向社會募集資金。

參考文獻:

[1]陳偉.構建科技創新教育體系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0(7).

[2]鄭也夫.吾國教育病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趙永新,王昊魁.中國兒童想象力太差[N].人民日報,2009-08-17.

[4]胡衛平,俞國良.青少年的科學創造力研究[J].教育研究,2002(1).

[5]沃建中,王燁暉,劉彩梅,林崇德.青少年創造力的發展研究[J].心理科學,2009(3).

[6][美]丹尼爾?科頓姆.教育為何是無用的[M].仇蓓玲,衛鑫,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十八禁视频无遮挡| 亚洲人ⅴsaⅴ国产精品| 18禁真人抽搐一进一出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好紧我太爽了视频免费|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动态图|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思思99re6国产在线播放|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国产香蕉| 欧洲熟妇乱xxxxx大屁股7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沙发午睡系列|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欧美同性猛男gay69| 97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图片| 无码人妻av一二区二区三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九九| 日韩a∨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无码久久| 成全高清在线播放电视剧| 麻花传媒68xxx在线观看| 办公室撕开奶罩揉吮奶头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 性欧美熟妇videofreesex| 男女性杂交内射妇女bbwxz| 都市激情校园春色|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 青春草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无码人妻h动漫| 国产真实夫妇交换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高潮|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网络|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