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0 13:13: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家校共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學校武術 文獻計量分析 CNKI
中圖分類號:C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01-0012-04文獻是記有知識和信息的一切載體,是科學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出學科研究的熱點與動向,前人一些研究成果對后人研究以及學科建設等方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利于科研工作者了解本學科最新研究前沿,促進學科繁榮與發展。[1]分析與評估某一領域的研究情況,通常有定性的、概念性的描述和定量的、實證性的分析兩種方式。從現有研究成果來看,基本上都是定性方面的研究,定量方面的研究寥寥可數。研究基于CNKI收錄的學校武術研究文獻進行計量分析,旨在揭示學校武術領域的研究軌跡和最新狀況。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1.1數據來源研究以《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作為文獻檢索平臺,通過以“學校武術”為主題詞進行精確檢索,使用“中英文擴展檢索”功能,共檢索有關學校武術方面的文獻515篇。為了保障檢索結果的準確、全面采取了檢索策略。1.2研究方法研究運用Spss20.0、Exce12013軟件對檢索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以文獻計量學和統計學原理作為分析方法對年載文量、著者、文獻內容、文獻來源、文獻被引頻次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2 數據統計與分析2.1年載文量分析文獻總量反映一定時期內科學研究活動的絕對產出,是衡量科研活動的一個重要指示因子。[2]對論文的年代分布進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和把握學校武術研究領域的發展歷程。從圖1中可以看到,從1964年學校武術的文獻研究開始出現,到2003年問呈現出小幅的波動增長。2004以后文獻數量出現大幅增長趨勢,從每年的十幾篇開始逐漸增長到年均80多篇,其中2011年至2013年間年均載文量保持在80篇以上的一個平臺。2.2著者分析2.2.1核心著者核心著者是對本學科研究的發展具有較大貢獻的科研人員,同時也是期刊學術影響力、競爭力的重要貢獻者。美同著名科學家普萊斯研究了科學家人數與科學文獻數量,以及不同能力層次的科學家之間的定量關系,提出了著名的普賴斯定律。[3]根據普賴斯定律,核心作者發文數m需滿足m=0.749×nmaxl/2(nmax表示發文最多著者的論文數)。對于學校武術研究領域,m=0.749×131/2=2.70篇,按照普賴斯理論3篇以上的作者為核心作者,由表1可知發文量在3篇以上的共25人,根據普賴斯定律計算高產作者,在現有的515位作者中有5151/2=22.69,即前23位為核心作者。因此結果表明學校武術領域的研究已經形成一批比較有影響力而且研究有持續力的核心作者群。從發文核心著者單位來看,著者的來源主要是專業的體育院校和部分綜合性、師范類大學中的體育院系,這些專家學者研究針對性強、實用性好,不論是在政策方針制定上還是在實際應用方面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2.2.2著者單位以第一作者所屬單位數量統計,分析數據顯示上海體育學院共37篇,占全部的7.18%,排在第一位。上海體育學院是我國第一個民族傳統體育學博士學位授權點,以邱丕相、趙光圣、郭玉成等組成的學術團隊在學校武術研究方面建立了領先優勢。值得一提的是論文數量排在第二、三位的蘇州大學和河南大學,作為綜合性大學的代表也展示了在學校武術研究方面的強勁勢頭。其它排名靠前的研究單位具體情況見表2。2.2.3合著情況論文合作度是指某一確定時問內每篇論文的平均作者數,它是反映刊物論文作者知識和協作能力的重要指標。合著率是衡量學科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是研究學科交叉、滲透,以及衡量論文研究深度與廣度的重要因素。[4]檢索到的515篇文獻中,署名作者總人數為819人,其中署名是1位獨立作者的論文有296篇,占全部論文的57.48%,合著占全部論文的42.52%,合著指數為1.59人。結果顯示,關于學校武術研究的合作度與合著率均較低,在今后的研究中更應注重研究團隊培養與學科交叉的協作創新。2.3文獻內容分析2.3.1關鍵詞分析關鍵詞是論文的文獻檢索標識,表達文獻主題概念的自然語言詞匯。論文的關鍵詞是從其題名、層次標題和正文中選出來的,能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5]研究按載文量排序僅列出關鍵詞出現頻率最高的前16個,見表4。其中武術、武術教學、學校武術、武術教育、中小學、發展、教學、現狀、學校、改革位于關鍵詞的前10位。由此可見,武術教學現狀、學校武術改革與發展是學者研究關注的焦點。2.3.2學科類別分析 學科類別的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此處僅列出前9名。文獻大量集中在“體育”,其次是“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說明目前從體育學、教育學視角研究學校武術的文獻角度,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應注重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表6顯示,學校武術文獻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礎研究、行業指導和工程技術方面。其中基礎研究(社科)方面的載文量最多,共計390篇占全部文獻的75.72%;行業指導和工程技術分別是20和14篇。2.4文獻來源分析2.4.1文獻出版來源表7顯示,《搏擊?武術科學》刊載學校武術文章數量居統計結果之首,有124篇;其次是《中華武術》有23篇。從排名前20的文獻來源來看,主要集中于體育專業刊物。從刊物檔次來看,中文核心刊物偏少,國內另一期刊評價指標CSSCI引源期刊則更少,只有《北京體育大學學報》、《上海體育學院學報》、《體育與科學》、《武漢體育學院學報》、《西安體育學院學報》等刊物。載文的期刊質量仍有待進一步提高。2.4.2研究資助來源
2007年是“十五”繼續教育進入全面發展的一年,也是落實北京市和通州區教委“十五”繼續教育工作意見的關鍵一年。這一年,我們緊緊抓住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各級各類的培訓,教師培訓工作抓出成績、抓出實效,進一步推動了我區教師教育工作跨入新的發展時期。下面將2007年教學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抓好全區參訓教師的教學及教學組織工作
(一)、非學歷教育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2007年根據市區教委關于啟動公共必修課意見,我區組織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由我校教育理論組教師承擔面授、組織輔導工作。扎實、有效地做好《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通過講授、發放材料、錄制軟盤等形式,完成全區7218人的培訓任務。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師德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2007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歡迎。
我區共有252名學員參加了“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項目的培訓,包括:組織骨干教師利用暑期時間到教育學院參加集中培訓;教育學院教授來我區送教上門,全區150名小學英教師接受教育學院的教授、專家傳授知識;教育學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來到了?t縣中學,聽取了校長的有關匯報,針對學校
共5頁,當前第1頁1 年青老師多、教師隊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礎這一有利條件,跟蹤指導活動結合學校發展,以教師反思為切入點,安排了3次講座。并確定?t縣中學為“綠色耕耘行動計劃”課題研究試驗基地。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通過課堂教學實錄、教育科研論文、調研報告、教學課件、個人成長案例、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技能等一系活動對推動我區新課程改革、提高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教學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師在組織小學英語全員培訓項目上大大強化了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力,參訓學員一致感到此次培訓收獲很大,這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訓結束后,教育學院組織了以區縣為單位開展得教學技能展示活動。我區代表隊經過積極準備、認真訓練,榮獲教育學院組織的“2007年京郊小學英語技能展示”活動的“教學設計獎”,獲得獎杯和獎狀。
(二)學歷教育
為提高我區教師學歷層次,拓展學科專業知識,2007年在我開辦學歷教育班16個,共有學員1276人。2006年新招學歷教育班四個,包括中文、教育學、英語本科班,小學藝術教育大專班,共計232人,錄取率在75%。研究生課程班:上半年已經結業5個班,共200人。2007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進入培訓階段。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2007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歡迎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校活動,帶動全區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2007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
共5頁,當前第2頁2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論壇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論壇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矗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的教學反愧優秀案例評癬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論壇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論壇活動。本學期論壇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歡迎。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論壇,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
共5頁,當前第3頁3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組織了全區中、孝幼、職、成教師繼續教育總結表彰會,認定通州區中、孝幼、職、成學校校本培訓示范校12所,表彰先進個人32名。此項活動對下一階段我區繼續教育工作深入開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2007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在“信息技術教育”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五、2007年師訓工作特點
1、層次多,任務重。2007年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關鍵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間開展的各項培訓今年全部啟動,包括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三門必修課培訓、各學科骨干教師的培訓、小學、初中、高中的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校本培訓等。同時參加培訓的人員多,全區7000多人都要參加不同層次的培訓,培訓任務相當繁重。
2、培訓的時間長。2007年暑假培訓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師在進行培訓,時間達到了43天。平時的雙休日也安排了培訓,時間超過了“八五”、“九五”以來的任何時間的培訓。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4、培訓的要求高。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師本人的需求,對“十五”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過去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授逐步擴展到學員上講臺,師生互動,開展教學實踐,帶著問題進行培訓等,突出繼續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今年我區針對教師的需求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課程培訓班、骨干班、專業課專題培訓班、學歷班、研究生課程班等。聘請了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中小學骨干教師等,登上繼續教育講臺指導我區教師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5、培訓難度大。一是時間已過半任務卻沒有過半,逼人緊;二是教師培訓大樓建設期間,需要的教學設備不能完全滿足,硬件條件差;在此基礎上要完成培訓任務,難度較大。但是,在區教委和各基層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師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的培訓任務完成了,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謝。
總之,我區2007年的教師培訓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了。但
(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 重慶 400000)
摘要:家校合作是新時代的發展呼吁下的一種全新的關系理念,探索家校合作對當今教育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主要從家校合作的概念、家校合作的理論基礎、家校合作的角色定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家校合作的反思這幾個方面介紹了家校合作的進展及其取得的成就。
關鍵詞:家校合作;現狀調查;文獻綜述;理論基礎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5-0002-02
蘇霍姆林斯基說:“施行學校--家庭教育不僅可以很好的培養年輕一代,而且還可以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美。沒有對子女的教育,沒有對學校生活的積極參與,沒有成人與孩子之間經常的精神上的接觸和相互充實,就不可能有作為社會基層單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學校這個最重要的教育教學機關,也不可能有社會在精神上的進步。”[1]因此探索家校合作以成為當今教育的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參考了1999年至2051年校園CNKI中的30篇期刊論文及萬方數據中的20篇學位論文,并對其進行了整理。
1.家校合作的概念
“家校合作”目前未有一個明確的概念,英語中表達“家校合作”的最常見的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對此,有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家校合作進行了解釋。
徐錦俊從家校合作推進學習型家庭的意義上指出,“家校合作指學校與家庭在認識一致、目標認同、情感融洽、信息溝通的基礎上,雙向互動地共同促進學習型家庭的生成和發展。”[2]劉衍玲,臧源,張大均,在其論文《家校合作研究述評》中指出“家校合作是指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家庭和學校兩種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協調的教育互動活動。”[3]周丹認為“家校合作”既是一種關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兩者關系的理念,也是一種處理兩者關系的行為模式。他指出:“家校合作”是指家庭與學校以溝通為基礎,相互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來自兩方面系統一致、各顯特色、相輔相成的教育影響力,形成多種終身受益的必要素質,更好地實現社會化。[4]岳瑛在談教師與家長的合作時指出:教師與家長的合作指教師與家長通過交往實現的教育原則,教育要求,教育過程,教育手段等方面的一致互補。[5]楊俊認為"家校合作"即家庭與學校已溝通為基礎,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種教育形式。[6]我國家校合作研究的專家馬忠虎認為,“家校合作”是指對學生最具影響的兩個機構--家庭和學校之間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校在教育學生時能更多地得到來自家庭方面地支持,而家長在教育子女時也能得到來自學校方面的指導。[7]這一概念把家校合作所涉及的范圍界定在學校和家庭兩個領域。
家校合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綜合以上幾位教育專家,學者教育實踐工作者,從他們對家校合作概念的理解中,我們對家校合作的內涵應把握以下幾點:(1)家校合作是一種雙向活動,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配合。家長要對學校教育給予支持,學校要對家庭教育做出指導,其中學校應起主導作用。(2)家校合作活動圍繞的中心應該是學生,學生是家校合作活動的最終目的。(3)家校合作是社會參與學校教育地一個重要組成部分。[8]
2.家校合作的理論基礎
國內關于國內家校合作的理論研究,有很多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論述,其中苗建玲在其論文《小學家校合作的現狀問題及應對策略》中對各學者的觀點進行了總結:[9]
對家校合作的認識。
在這一問題上,幾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認為在兒童教育方面家校之間要保持一致進行合作,強調共同發揮家校“合力”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功能互補。
許多教育人士從家庭、學校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出發,從理論上探討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如何配合,以達到兩者的功能互補,實現教育最優化的目標。
在德育方面強調家庭的作用。
有的學者從家庭環境的特殊性和家庭環境的不同類型角度,闡述家庭對學校德育的環境作用。有的研究者從社會學中的沖突理論和角色理論兩個方面分析了家庭與學校在德育方面存在的對立與沖突。
3.家校合作中各參與人員的角色定位
家校合作中家長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擔任著不同的角色。家長在家校合作活動中因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需要的不同,在不同的實踐,不同的地點,充任的角色就有所不同。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也是這樣。他們只有意識到自己所擔任的不同角色,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應的角色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我國家校合作的專家馬忠虎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11]
3.1 家校合作中學校管理人員的角色。學校管理人員在家校合作中具有四種角色.首先,他們是鼓舞士氣的"宣傳員"和組織者。他要通過對家校合作的大力宣傳、指導,使教職員對家校合作充滿信心和熱情,使學校的方方面面都呈現出對家長參與的歡迎,營造出學校與家庭合作,通力共育人才的新氣象。
其次,他是家校合作活動的策劃人和支持者。要實現學校的教育和培養目標,校長必須明確家、校、社區合作的重要性,并努力建設這樣一個合作關系。
再次,學校管理人員的第三個角色就是他自身,“學校管理者”。他必須在家長與管理人員之間建立一種良好的合作關系。他除了影響學校的整體氣氛和精神外,還要使學校保持"門戶"開放政策,為家長提供相應的學校教育資源,組織家長教育活動等。
最后,學校管理人員是活動的協調人。缺乏對家校合作活動的有效協調與管理,家校合作就無法實現連續性。
3.2 教師在家校合作活動中的角色。教師是家校合作過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動的具體策劃人,組織者和參與者。他在家校合作過程中擔任的角色除教師本身外,還包括活動的推行人、指導者、咨詢者、活動資源開發人、家長的朋友、交流的對象等。
在家校合作過程中,許多教師除以上角色外,還與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家長”。教師也會為人父母,也是一代兒童的撫育者。當他們從家長的角色再回到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的角色時,他們就能很好的理解家長的想法和需要。
4.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在家校合作的問題上,許多家長,學校已經達成了共識,但在具體的實踐中仍存在很多問題。下面就從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對家校合作的認識問題和在實踐中的偏差兩方面進行論述這一問題。
4.1 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對家校合作的認識問題
馬忠虎對這一問題的論述包括以下兩點:[12]
1.從家長方面看,大部分家長缺乏參與學校教育的意識,沒有意識到參與是自己的權利與義務。
部分家長認為孩子進了學校,孩子的一切都應該學校負責,因而將教育孩子的責任一股腦的全推給學校,認為孩子的學習和思想歸老師管,自己只提供錢,供穿,從思想上放松了孩子的教育。在這種思想下,如果不是學校“請”,他們是不會主動與學校聯系的。
2.從學校方面看,有些教師在教育學生時忽視了家長的教育。
許多教師往往認為家長不懂教育,他們不能也無法參與孩子的教育,請他們來反而給學校帶來麻煩和干擾。因此,學校單方面教學生,使家長不能全方面了解孩子的情況,無法進行針對性教育;老師說教流于一般化,變成空洞的說教,泛泛而起不到相應作用。
(二)任學兵指出家校合作的問題出在政策上支持的力度不夠[14]
至今為止,我國還沒有制訂家長參與教育的政策或法律,明確家長參與教育的合法權益,使家長在監督、參加學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學活動時有法可依,合法的行使自己的權力。同時,強化家長對教育事業的參與,加強家長自我教育和教育孩子的責任。
(三)合作欠深度
關于這一問題任學兵在家校合作與素質教育一文中進行了討論,他認為目前常用的合作方式是開家長會,讓家長簽字,家訪和個別交流等。這些活動以了解通報情況為主,至于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使各自的事情,缺少有計劃,有深度的共育層面上的合作,更缺少對合作活動的檢查,監督等措施。[15]
五、對已有研究的反思
家校合作前人已經從概念,各參與者的角色定位,理論基礎,家校合作活動分類,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因素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但是我國在家校合作研究領域中還處于起步階段,理論研究水平較低,家校合作的研究比較分散、不成體系,理論研究與教育教學實踐相脫離的現象還比較嚴重。
本研究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為理論基礎,借鑒國內外已有的家校合作相關理論和經驗,通過研究我國農村小學家校合作的現狀,并對學校的教師和家長進行問卷調查,探尋和發現我國農村小學家校合作的現狀和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最后根據當前不斷深化的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一系列具有實踐價值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參考文獻
[1] 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2] 徐錦俊.家校合作推進學習型家庭的創建[J].教育發展研究,2005,(9):100-105.
[3] 劉衍玲,臧原,張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07,30(2): 400-402.
[4] 周丹.對家校合作若干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思考[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5,(2): 34-36.
[5] 岳瑛.談教師與家長的合作[J]家校指導,班主任.2003,2:34-36.
[6] 楊俊.關于小學家校合作現狀的調查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6,9:29-31.
[7] 馬忠虎.基礎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155.
[8] 岳瑛.我國家校合作的現狀及影響因素[J].天津市科學院學報.2002,6(3):50-53.
[9] 苗建玲.小學家校合作的現狀問題及應對策略――以濟南市棋盤街小學為例[D].山東師范大學.2008,10:7.
[10] 張麗競.國內外中小學家校合作研究綜述[J].教育探索,2050,(3):158-159.
[11] 岳瑛.基礎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2,(2):36-39.
[12] 馬忠虎.影響家校合作中幾個問題的認識[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3):25-32.
[13] 歷以賢.現代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348-350.
[14] 馬忠虎.基礎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78-95.
[15] 徐金貴,顏輝榮.中小學家校共育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36-38.
[16] 岳瑛.教師與家長的合作[J].班主任之友.2002,(2):14-15.
一、抓好全區參訓教師的教學及教學組織工作
(一)、非學歷教育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20xx年根據市區教委關于啟動公共必修課意見,我區組織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由我校教育理論組教師承擔面授、組織輔導工作。扎實、有效地做好《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通過講授、發放材料、錄制軟盤等形式,完成全區7218人的培訓任務。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師德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20xx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歡迎。
我區共有252名學員參加了“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項目的培訓,包括:組織骨干教師利用暑期時間到教育學院參加集中培訓;教育學院教授來我區送教上門,全區150名小學英教師接受教育學院的教授、專家傳授知識;教育學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來到了漷縣中學,聽取了校長的有關匯報,針對學校
年青老師多、教師隊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礎這一有利條件,跟蹤指導活動結合學校發展,以教師反思為切入點,安排了3次講座。并確定漷縣中學為“綠色耕耘行動計劃”課題研究試驗基地。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通過課堂教學實錄、教育科研論文、調研報告、教學課件、個人成長案例、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技能等一系活動對推動我區新課程改革、提高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教學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師在組織小學英語全員培訓項目上大大強化了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力,參訓學員一致感到此次培訓收獲很大,這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訓結束后,教育學院組織了以區縣為單位開展得教學技能展示活動。我區代表隊經過積極準備、認真訓練,榮獲教育學院組織的“20xx年京郊小學英語技能展示”活動的“教學設計獎”,獲得獎杯和獎狀。
(二)學歷教育
為提高我區教師學歷層次,拓展學科專業知識,20xx年在我開辦學歷教育班16個,共有學員1276人。2006年新招學歷教育班四個,包括中文、教育學、英語本科班,小學藝術教育大專班,共計232人,錄取率在75%。研究生課程班:上半年已經結業5個班,共200人。20xx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進入培訓階段。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20xx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歡迎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校活動,帶動全區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20xx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論壇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論壇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矗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的教學反愧優秀案例評癬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論壇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論壇活動。本學期論壇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歡迎。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論壇,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組織了全區中、孝幼、職、成教師繼續教育總結表彰會,認定通州區中、孝幼、職、成學校校本培訓示范校12所,表彰先進個人32名。此項活動對下一階段我區繼續教育工作深入開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20xx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在“信息技術教育”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四、20xx年師訓工作特點
1、層次多,任務重。20xx年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關鍵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間開展的各項培訓今年全部啟動,包括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三門必修課培訓、各學科骨干教師的培訓、小學、初中、高中的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校本培訓等。同時參加培訓的人員多,全區7000多人都要參加不同層次的培訓,培訓任務相當繁重。
2、培訓的時間長。20xx年暑假培訓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師在進行培訓,時間達到了43天。平時的雙休日也安排了培訓,時間超過了“八五”、“九五”以來的任何時間的培訓。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4、培訓的要求高。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師本人的需求,對“十五”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過去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授逐步擴展到學員上講臺,師生互動,開展教學實踐,帶著問題進行培訓等,突出繼續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今年我區針對教師的需求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課程培訓班、骨干班、專業課專題培訓班、學歷班、研究生課程班等。聘請了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中小學骨干教師等,登上繼續教育講臺指導我區教師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獨立學院 本科生 畢業論文(設計) 多樣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自2008屆畢業生起獨立開展畢業論文(設計)工作至今已順利完成了六屆畢業生的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對于傳統形式的畢業論文(設計)各環節的制度和規范已相對健全和穩定。教育部于2009年下發了《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教研〔2009〕1號)文件,文件中明確規定學位論文形式可采用調研報告、應用基礎研究、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項目管理、文學藝術作品等形式。而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也于2011年重新修訂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管理規定》(浙財院東〔2011〕93號),將畢業論文成果形式從單一的畢業論文(設計)改為學術論文、畢業設計(含畢業設計、作品設計、商業策劃書)和調研報告(含調研報告、專題分析報告)。面對獨立學院生源的特殊性,針對經管類院校專業越來越側重實踐性、操作性的特征,為了使畢業論文(設計)在本科生的教育教學中真正地發揮作用,獨立學院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的改革勢在必行。
1 傳統形式的畢業論文(設計)面臨的現狀
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現有27個專業,其中40%的專業是以實踐操作為主,理論研究為輔,經管類院校專業側重實踐性、操作性的特征日趨明顯,這就要求畢業論文(設計)也應適應專業的發展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對獨立學院而言,生源的特殊性也決定了學生畢業后的進一步選擇,據統計,在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考研的學生僅占畢業生總人數的8%左右,絕大多數學生選擇畢業后直接就業。根據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專業學分制培養方案的要求,目前,畢業論文(設計)作為實踐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安排在第八個學期,八周的時間。而這個時間段正是同學們考研、考公務員、參加各種招聘會面臨就業的關鍵時刻,傳統的畢業論文(設計)形式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搜集資料,閱讀文獻,梳理知識,研究創新。學生往往會因為精力有限而將畢業論文(設計)草草了事,或者“剪刀漿糊”東拼西湊,而教師則不想耽誤學生找工作而自動地降低要求。師生這樣的行為往往使傳統形式的畢業論文(設計)流于形式。
目前,創業教育已成為高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種教育理念。畢業論文(設計)作為大學教育期間一個重要的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素質的關鍵實踐教學環節,傳統畢業論文(設計)的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創業教育的需求。畢業論文(設計)應該以社會的需求為導向,采取多樣化與多元素的畢業論文(設計)形式以滿足創業教育理念的需求,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①
2 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改革的思路
2.1 建立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的質量監控體系
為使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更加科學、規范和有效,使畢業論文(設計)的多樣化改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管理制度,建立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的質量監控體系是推行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改革的基礎保障。
實行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而不是通過改變形式,降低對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的要求,讓學生更容易通過畢業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要保證過程和成果的真實性,真正起到考查學生真才實學的作用。②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各分院根據本分院的專業特點可選擇其他形式作為傳統畢業設計(論文)的替代選項,但選擇的任何一種畢業論文(設計)成果形式都必須與其專業培養目標相一致。為每個專業都制定相應的科學可行的規范要求和評價標準,制定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的實施細則。
2.2 注重指導教師選聘和培訓
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改革是對教師專業知識和綜合運用能力的挑戰,現階段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的教師以青年教師為主,因此要加強對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指導和培訓,支持教師通過實踐和理論研究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
受大學擴招的影響,師生比嚴重失衡,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要指導十幾個學生的畢業論文,個別專業甚至更多,使得教師精力投入不足,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通過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改革,根據不同的畢業論文(設計)成果形式的特點,分批對學生進行指導,分流畢業學生,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指導教師的壓力。
要加強與校外企業和產學研實習基地合作,聘請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官員等社會精英作為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以豐富的實踐經驗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使學生盡早地融入社會,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主動適合社會需求的能力。
2.3 建立常態訓練機制
首先,由于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改革必須與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一致,因此專業理論知識的積累仍然是畢業生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基礎。學生在第八個學期用八周的時間儲備專業理論知識并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有較大的難度。
其次,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撰寫能力比較薄弱,學校只在新生剛進校的時候開展文獻檢索的指導,之后并未開設相關的科學文獻檢索和專業文獻撰寫的專項訓練,導致學生資料整理能力較差,語言直白感性,邏輯推理比較混亂。③
因此,為了實現畢業論文(設計)的多樣化改革,理論知識的積累,撰寫能力的培養和創新思維方式的形成應貫穿于整個本科教學的過程中,而不是只限于最后一個學期。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現有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城鄉調查、階段實習、學年論文、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學校應該引導學生充分地利用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以及第二課堂、課外實訓、實驗課程等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儲備專業理論知識,鍛煉畢業論文(設計)的撰寫能力,啟發創新思維方式,實現畢業論文(設計)的“因材施教”。浙江財經學院東方學院截至2013年3月底,現有校外實習基地91個,基本都集中在杭嘉湖地區,各專業分布均勻。校內的跨專業綜合實訓中心也已于2011年成立,現開設跨專業實訓課程共三期,完成跨專業實訓人數750人次。我院將繼續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以及與校外單位的合作,通過加強畢業論文(設計)過程中的實踐訓練,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有效結合,有利于學生各類知識的融會貫通。④
3 結語
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改革尚處在探索與實踐的階段,特別是對獨立學院而言,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改革更能貼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能有效地解決本科教育與社會實踐相脫節的弊端。但是在改革初期,由于制度不完善,經驗缺乏,教師和學生對于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改革的認識還處在初級階段,選擇非傳統形式的畢業論文(設計)的學生不會很多。但相信將來,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一定會被教師和學生廣泛接受,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改革的意義重大而深遠。
注釋
① 劉漢朝,陸璟.創業教育理念下高校畢業設計多樣化改革探析.2012.
② 葉臣,蔣亞南,林雪明.獨立學院畢業論文(設計)多樣化改革實踐.寧波大學學報,2012.5.
一、加強教學理論的學習
英語組的教研氣氛非常濃厚,我們每星期三下午定期組織研討,學習理論知識。如任務型教學,全體英語教師每周一起討論學習有關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并結合自己教學實踐,互相研討,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并在課堂操作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組織好每周的科組活動,進行了理論學習,如:學習《任務型教學的課堂教學程序探討》等理論文章,組織學習了有關新科程改革教育理論的文章,通過學習,不斷豐富教師的理論知識,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了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結構、標準、教學過程和評價,了解時代的發展要求和英語科的最新教研動態,趕上時展的步伐。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育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同時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通過學習,對老師們的教學有一定的啟迪作用;利用科組活動時間,組織科組教師介紹個人的教學特色,共同探討教學上的疑惑,從而使科組教師們增進相互間的了解,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形成開放、合作、輕松的科組學習氛圍。
二、大力推進教研教學工作
本學期,本科組在教研工作方面,主要完成了以下幾項工作:
1、探討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組織本科組老師觀看全國英語優質課教學光碟,通過學習,英語教師加深了對新課標的理解。在這些英語教學研討活動中,大家共同探討如何構建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尋求解決英語課堂教學中“少慢差費”的教學策略。老師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發展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和潛能,從而達到學習文化、傳遞文化和發展文化的目的。
2、組織公開課教學
本學期組織公開課教學4次,主講老師有肖海龍3次,張梅珍1次。主講老師認真備課,聽課老師虛心學習,認真評課,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其中肖海龍老師在校公開課比賽中榮獲二等獎。
3、切實抓好常規教學工作
為了切實抓好常規教學工作,我們各年級備課組扎實抓好日常教學工作,努力抓好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輔導等教學環節,努力做到:教育學生要“敢管善管,早管齊管,嚴管細管”;備課要“鉆教材,備對象,重學法”;上課要“抓組織,善啟發,講練測,動手腦”;作業要“分層練,人人做,量適當,速批改”;輔導要“施愛心,人平等,善鼓勵,講耐心”;檢測要“抓單元,過章節,見解新,成論文”。全體英語教師都能完成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輔導、測驗任務。 尤其重視中段考試、期末考試成績分析和總結,認真制訂下階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使我們的教學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使學生的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從聽、說、讀、寫幾個方面,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基本技能的靈活使用,注重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本科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較強的教學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教學熱情。
4、積極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本組積極開展集體備課、聽課和評課活動。本期集體備課共15次,其中七年級5次,主持人:麥珠姨 老師。八年級5次,主持人:王彩玲。 九年級5次,主持人:孫鑾梅 。采用“立足本校,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積極參加市教研室組織的各類教研活動,本學期本科組有2位教師省上去聽課學習,還幾位老師參加了市教研室英語教研活動,激勵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5、從實際出發分層教學
因我校生源較差,學困生比較多的情況,我們全面推廣分層教學法,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分類推進,整體提高,使基礎好的學生鉆得深,基礎差的學生學得通,不同層次的學生最終都有進步,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積極分類輔導尖子生和學習困難生,開展后進生追蹤掛鉤工作,偏愛后進生。如初三級分a、b、c層教學,對a 層學生,要求強化思維,培養創造力。對b 層的學生,要求扎實基礎,提高技能,開拓思維。對c 層的學生,要求培養興趣,感性認識;對初一、初二的學習困難生,教師們能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對他們進行輔導,幫助他們樹立學好的信心,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共2頁,當前第1頁1
6、教學研究與成績
本學期有許多教師積極參加課件制作、教學設計、說課、論文等多項比賽,并取得較好得成績。其中何慧老師制作的課件獲國家級三等獎。撰寫的說課稿在三亞市說課比賽中獲二等獎,教學設計《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section a 1a—2c》獲海南省“教科杯”教學設計比賽二等獎。撰寫的論文獲三亞市論文比賽一等獎。韓曉麗老師制作的課件在國家教師優質課評選中獲二等獎。撰寫的論文, 《淺談初中低年級英語教學活動設計的優效性》獲三亞市論文比賽二等獎。鄭慶珠老師制作的課件獲國家級比賽三等獎等。
學生在學校英語書法英語書法比賽,英語手抄報比賽,英語詞匯比賽,英語書面表達比賽中有170人不同程度的獲獎。
三、組織英語課外活動,培養英語學習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在英語活動周中,全體英語老師積極主動地組織好各年級的課外活動,七年級組織了英語書法比賽,英語手抄報比賽,八年級組織了英語詞匯比賽,九年級組織了英語書面表達比賽,通過這些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趣味性和實效性,也促進了英語教學發展。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思想政治
作為一名黨員,時刻認識到不斷加強政治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結合本職工作,認真學習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在實踐中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嚴于律己,廉潔奉公,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為地震災區捐款捐物,繳納特殊黨費,為災區來的學生排憂解難.
二,工作情況
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履行崗位職責,不斷開拓進取,使我系的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一),理清思路,明確工作重點.
根據學校的有關要求,密切結合我系實際,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明確了我系的工作計劃.計劃重點突出,圍繞教學條件的改善,重點搞好五項建設,即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學科建設,課程建設,實驗室與實習基地建設;圍繞迎評工作,重點抓好五方面工作,即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畢業論文,考試工作,教風學風工作.
(二),真抓實干,具體落實
1,師資隊伍建設.認真落實引進計劃,引進博士1名,碩士1名.在職教師中,有1名同志碩士研究生畢業學成歸來,有5名同志獲得高校教師碩士學位;有1名同志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有1名同志轉為碩博連讀.
2,專業建設.在堅持穩定發展現有專業基礎上,成立了新上專業調研小組,特別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土地管理與房地產開發)專業進行了調研,為新上專業打下了良好基礎.按照學校部署,作為我校特色專業的旅游管理專業積極申報了省級特色專業.
3,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旅游管理優勢學科三年建設期滿,順利通過學校評估驗收.組織老師們積極參與上級( )科研項目的申報,共申報國家社科,省軟科學,省教育廳,泰安市科技局,泰安市社科等項目12項,有2項獲得立項.有3項科研成果獲__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組織了地理學一級學科及旅游管理學科碩士點的申報材料.組織旅游管理團隊申報了泰安市委組織部立項的優秀科技創新團隊.
4,課程建設.省級精品課程《中國地理》,通過國家教學指導委員會申報了國家級精品課;有3門課程申報校級精品課,其中1門榜上有名.
5,實驗室與實習基地建設.加強了地理科學教育實習基地和旅游管理賓館實習基地建設,3個教育實習基地在新泰相繼掛牌,江蘇一家五星級酒店成為我系新的實習基地,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開辟了野外實習基地.實驗室建設上,旅游管理實驗室及天象館等獲準立項.
6,課堂教學.配合學校中青年教學競賽,積極組織教師加強訓練,參與競賽,我系取得了二等獎1名,三等獎2名的較好成績.
7,實踐教學.地理專業完成教育實習與野外實習.旅游專業學生于7月,擬于1月奔赴東莞和杭州,常熟等地進行賓館實習.該專業學生的野外實習得到了切實落實,組織了省內外兩條線路的野外實習.
8,畢業論文.按照教務處的總體要求,對于屆畢業生論文工作的各個環節嚴把質量關,學生畢業論文整體質量比往年明顯提高.屆畢業生論文工作也已進行了具體部署.
9,考試工作.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我校考試工作有關規定,從考試動員到監考,從命題到閱卷各個環節規范程序,切實增強廣大教職員工的責任心,落 實責任追究制.在學校組織的試卷檢查中取得了較好成績.
10,教風學風建設.鼓勵支持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增強責任心,愛崗敬業.通過召開學生座談會,加強學生考勤,強化班主任職能,加強考風考紀,表彰考研同學等措施,進一步加強了學風建設.
(三)周密安排,精心組織,成功舉行了建系20周年的慶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