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生物初中知識點總結

生物初中知識點總結精品(七篇)

時間:2022-06-29 22:07: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初中知識點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生物初中知識點總結

篇(1)

一、初、高中生物教學目標及目的的差別

初中生物教材的知識點主要包括植物、動物和人體、生理、環境等方面,且重點都只是對生命現象粗淺的描述,僅僅將各類生物知識進行了不同類別的概述,但卻沒有將生物界各個領域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系統化的教學體系.

高中生物教材的基礎和起點是初中生物知識基礎,進一步深化了初中生命現象及形態結構產生的原因、過程等根本性問題,主要包括細胞的亞顯微結構,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以及物質分子等知識.如:在初中生物《生物的遺傳和變異》一書中,對有關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知識進行了基本的闡述,明確遺傳信息是在細胞核中轉錄的.高中生物教材進一步揭示了對細胞核、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以及整一個遺傳過程,明確了基因決定了生物性狀,并對遺傳學中的兩大遺傳規律進行了深入的解釋,并介紹了遺傳學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通過比較初、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我們不難發現:初中生物歸屬于初中自然科學,主要要求學生對植物、動物和人體、生理、環境等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掌,掌握一定的生物實驗操作技能,認識到生物學知識在社會生產、人類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在知識層次的構架上以科普為主.而高中生物是在初中生命科學知識基礎上更加有深度的、有內涵的、揭示本質規律的生物教育,是整個知識框架更為系統化、理論化,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知道這個現象,更重要的是知道這個現象背后的原理和規律,還需掌握一定的計算能力來解決實際問題中的生物現象.

二、初中和高中生物教學銜接的措施

1.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雖然沒有資格來改變課程設置,為實現初高中生物知識的全面了解,使學生具備較高的科學素養,必須重視初高中生物知識的有效銜接.這里的銜接不光指的是教材中的知識點的鞏固和加深,還要對學生在認識層面上的規律和機理進行探討,使學生具備主動獲得知識構建理論體系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不能依舊在誤區里面不能自拔,教高中的時候完全拋開初中的知識點不談,認為初中知識太過于簡單沒有必要涉及,這也就將初高中的知識在完全割裂和隔離開來了,相反的在高中教學中好藥人為地將這兩方面的內容聯系起來才對.此外,知識點教學沒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一味地重復初中知識,或者直接進入高中更為深入的知識,都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降低教學質量.

2.做好教材知識的銜接,確保初、高中生物教學的延續性

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需要對初高中生物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目標有著準確、清晰的把握,對整體的知識框架要有著系統化的梳理,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對教材銜接處的真空地帶進行補充,使初、高中生物知識相輔相成,渾然一體.初中生物強調的是在生物圈中人類的活動以及人體的構造;高中生物課程的必修部分強調的是生物科學最基礎的、本質的原理和規律,選修課則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內容,包括現代生物科學發展最迅速、成果應用,生物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變化等等.有助于學生拓寬科學視野,養成科學思維,加深對于生物這個領域的了解.

3.做好教學方法的銜接,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由于初中生物所涉及的知識點過于淺薄,因此,在高中教學中大多采取的是授受式教學手段,并以多媒體手段進行輔助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高中階段,正是學生的青春期,學習心理也完成了由“經驗記憶型”被動接受知識向“探索理解型”主動學習知識的改變.因此,高中生物的教學方融入探索性、創新性的教學手段,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將書本的知識轉化成為自己的理論框架.高中生物教師不能依舊使用初中教學的那套老辦法,在課堂教學上應著重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性,使學生從內心對生物感興趣,從而自發地進行對問題的思考.

4.做好學習方法指導的銜接,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

篇(2)

高中生物較初中生物無論從學習內容上,還是從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區別。初、高中兩個階段的生物學教學內容,既有所分工,又互相銜接。初中生物教學除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外,還肩負著為進一步的高中學習奠定知識、技能的堅實基礎的重任。但目前初中生物教學不容樂觀,存在很多問題:有的課程計劃沒有落實,教學時間不能保證;有的師資隊伍力量薄弱,教學方法手段陳舊;多少年來非中考學科的地位(這種情況在我市即將得到改觀)……這些問題導致初中生物教學并沒有完全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要求進行,學生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存在很多欠缺,從而影響到高中生物教學。

初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銜接”,是一個需要多方合作的、統籌安排的系統工作:要從高中生物教學方面想辦法,同時要從初中生物教學方面想辦法;要從教材,從學生想辦法;也要從教法、教師方面想辦法。下面主要從初中教師的角度來談談如何做好“有效銜接”工作。

1 明確“有效銜接”的內容,有的放矢搞好銜接工作

“有效銜接”應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和習慣、考試內容和考試形式、學習評價五個方面做起。教師思想的認同是實現“有效銜接”的前提?!坝行с暯印狈浅V匾?,意義深遠,因為“有效銜接”是學生生物學習發展的需要;“有效銜接”是生物新課程實施的需要;“有效銜接”是生物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教師深入研讀生物課程標準,認真鉆研初高中教材,對比分析,研究初高中教學內容在哪些地方存在知識、技能的脫節,了解初中哪些知識是高中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明確哪些知識點在初中必須解決,哪些知識點在初中并未完全解決會在高中拓寬和加深等。教師只有尋找到初高中教學知識點、思想方法和思維能力的銜接點,才能做到備課有底,教學有方,指導有法。

2 做好教學內容的“有效銜接”

2.1 深入了解初高中生物學教學目標上的差別

初高中生物在目標導向上有所側重和不同。初中生物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更加重視生物學素養的養成,學生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養成,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知識、基本實驗技能。高中生物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的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知識逐漸向系統化、理論化靠近,有相當一部分所學習的知識要求學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較高要求,學生要會對所學知識能應用于解決具體問題,能在實際應用中有所創新。初中結業與高中升學的目標導向差異而形成的銜接問題在生物這個多年來非中考學科上表現尤其突出。由于在初中只是會考學科,成績不記入升學考試總分,所在在初中教學中,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在量和質上都大打折扣,這對高中生物教學來說十分不利。

2.2 充分理解和把握初高中教材中知識的承繼和銜接

初中生物教材較通俗易懂,對新知識的引入往往貼近日常生活,較形象生動,遵循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學生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涉及到的基礎知識理論性不強,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與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廣度明顯加強,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現了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飛躍。

初中教師要通覽課標,理解和把握初高中生物內容主題的互補和遞進關系。中學生物學課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題,初中生物課程全部包括了這些主題,其中,生物多樣性、生殖和發育等主題側重在初中階段完成,生物學的核心主題(遺傳與進化、生物與環境等)安排在初、高中兩個學段完成。在兩個學段的分布既各有側重,又在整體上實現互補;既能實現初中階段的內容相對完整,又能使高中階段的內容相對集中,以保證核心內容的教學較為深入。在相同主題的處理上,采用了初、高中遞進安排的方式,如:生態學的主題,初中主要是個體生態的內容,而高中則是在種群、群落、生態系統方面有更加深入要求。初、高中教學內容整體設計,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重復,保證總體目標的實現。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許多知識點與高中生物的內容相聯。如初高中聯系密切的知識點:葉的結構;根尖的結構;莖的結構;花的結構和果實的形成;神經元的結構;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人體營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遺傳、生態系統等。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把各知識點與后續課程中的相關知識點聯系起來。例如初中學習植物的光合作用:探究陽光與有機物的關系、嘗試設計實驗探究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產者以及課后的DIY――合理密植、光合作用需要光等為高中階段光合作用的深入學習做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做好教學方法的“有效銜接”

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觀,使學生在初中的學習過程中,不但能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科學探究的意識,從而使學生的能力水平獲得更高層次的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以順利地完成向高中生物學習的過渡。

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漸提高的過程,在不同階段不同教學內容擔負著培養不同種能力的任務,初中生物教師要有長遠的目光,強化各種能力培養。

3.1 課堂實施科學探究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師應開展以科學探究為主要教學形式的生物教學活動,堅持用探究的方法教、教探究的方法。首先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給學生一個“發現”的過程,通過設問等各種手段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順著知識的發生過程去想象、猜想,從而感悟到知識形成的過程。其次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找到學習的方法,所以在教學時教師確立了研究的問題后,經常不設定實驗器材,而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自己選擇實驗所需器材,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3.2 要善于結合學科特點,構建多樣化的科學探究活動體系

教師要依托實驗來創設一種有利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科學探究情景,引領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構建多樣化的科學探究活動體系,指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開展探究活動。如,在活動的場所和時間安排上,除了要用足、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外,還要關注課外、校外、家庭乃至社區等活動基地,做到課內與課外結合、校內與校外互補;在活動的內容安排上,除了生物實驗這一重要載體外,還可以是家庭小實驗、口頭交流與討論、調查與研究、書面表達與成果展示等方式;在活動的組織形式上,除了以學生個體為主要形式的探究活動外,還可以是小組合作式探究、導師指導式探究等方式。做好教學方法的“有效銜接”,除了對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培養外,還需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遷移能力等。

4 做好學習方法和習慣的“有效銜接”

初中學生學習生物的方法主要是記憶、重現、簡單模仿,不善于獨立思考和刻苦鉆研問題,缺乏歸納總結的能力,而高中則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勇于鉆研,善于融類旁通,舉一反三,歸納探索規律,然而步入高中的學生在生物學習中往往沿用初中的學習方法,因此不能較快地適應高中生物教學。教師要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使之適應高中生物的學習,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應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應結合課本各內容給學生各種知識予具體指導。

4.1 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督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加強學法指導,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和教學內容特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以及課程資源條件、教師的個性特征,靈活恰當地選擇學習方法,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式,使他們在主動建構中習得知識與方法,在感悟、體驗中發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于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實驗、做作業和復習小結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要有一定的計劃性和約束性,要在“嚴”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實,使學生終身受益。

4.2 加強高中必須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1)自學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主要側重在自學質疑這一環節上。教師出示學案,組織學生自學,然后要求用最精煉的語言進行展示、歸納;對有些疑難問題,組織學生先自學,然后分組討論,互動探究、矯正反饋、大膽質疑,最后再由教師因勢利導,點撥思維,形成認知結構,不僅能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識,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2)實驗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始終處于不斷探索的情境中,主動實驗,認真操作,仔細觀察,積極思維,分析實驗結果、處理實驗數據,不斷改進實驗、探索實驗或自己設計簡單實驗方案,不斷地增加學生動手機會,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作風,規范操作,苦練實驗基本技能,為高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可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聯系生活生產實際,自己設計一些可行的實驗,使學生感受到社會、生活、科技中充滿了生物,既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求知欲,也極大地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學習生物的興趣。

(3)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抓住時機,多渠道、多方位拓寬知識領域,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研究,如在傳授知識的教學中堅持使用啟發式教學,創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注意新舊知識間的聯系,進行適當的比較和分析,以舊帶新或以新憶舊,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過程中深化舊知識,接受新知識,從而為培養創造思維打下基礎。

5 做好考試內容與考試形式的“有效銜接”

考試要立足診斷性,體現促進性,根據課程實施方案,合理確定考試內容,立足主干知識,注意學科滲透,以考試為評價手段要注意突出診斷性、激勵性,淡化甄別功能??荚嚨男问娇梢杂芯砻婵荚嚭蛯嶒灢僮骺荚嚒R岣呙}質量,以課程標準要求為綱,以改定考,命題要充分結合學生實際,以能力立意為主,體現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設計,試題應以有利于實施新課程、有利于促進教學為原則,試題必須全面檢測三維目標的達成效果,關注考試過程中學生的態度、誠信、技巧、習慣和規范等方面。從學生答題情況人手,找出問題,探尋導致學生錯誤答題的原因。確定矯正方案,有針對性地強化訓練,達成三維目標。加強對初中生物學科教學質量督查,把生物學科納入中考范圍。中考命題在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上要充分發揮導向作用。

篇(3)

一、對新教材的認識

1.經過對高中生物新教材的使用,我深深地領會到,實施高中新課改,須要轉變教育觀念,適應新課程改革,并且將新課標新理念,貫穿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另外,新教材知識構架的簡單化,使每一層次的學生學習更加容易接受,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2.教材安排了系列化、多樣化的探究活動,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技能,擴大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在教材里面,處處都體現生物科學與社會的聯系。

3.生物新課程確實能體現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必修模塊體現了生命科學基礎知識的核心內容,強化了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并能使學生了解生物科學的熱點和前沿。

4.新課程結構和內容無疑是恢復了生物科學在高中教學中的地位和尊嚴,使學生能打好生物科學基礎。生物科學與物理、化學一樣的要求,恢復了生物科學的地位。

二、教學中一些困難和疑惑。

1.探究教學活動耗費的時間太多,加入學生探究實驗后,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時間問題。再加上有一系列學生驗證實驗,而學生又大多來自農村,基本實驗素養較差,有些學生甚至連最基本的儀器不認識,也不會使用。我校由于實驗設施不齊全,加上無專職實驗人員,探究實驗更多只是停留在嘴上講而不是做,使學生失去了一定的興趣。

2.在課時的安排上,我感覺有不少章節的授課是“高不成,低不就”,安排一節課講時間很緊,但安排兩節課來上,時間又多了,且按目前所給的一周兩節課的課時,也不允許你把知識面拉得太大。

3.探究學習更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難以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學科基礎知識。這就導致了這樣一種局面,探究時學生好像都懂了,但探究后在腦海中形成的知識點卻非常零亂,若再不記筆記,那么到了考試的時候,很難自己把課本中的知識有機地整合起來,所以有不少同學在復習時感到很茫然,不知該復習什么、怎樣復習。

4.新教材必修模塊的知識點相對舊教材把難度降了一個層次,但高考的要求是怎樣地現在都還不知道,這使我在教學中感到很迷茫,不知是按課程標準來實施教學,還是需要加深點難度以應對以后的高考。

5.由于本校實情限制,后進生而太多,一些教學思路、設想,難以落實,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教法的體會。

上述幾個問題,在教學實踐中經常困惑著我,因此經過多次嘗試,我總結出一些教學經驗,通過這些經驗在某些方面能夠使上述的矛盾得到緩解。

1.引導學生學。對于一些比較容易或淺顯的教學內容,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學?!跋葘W后講”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點來說,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為這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更容易來立起自信,對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使他們能摸索到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2.誘導學生學。生物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新舊知識有直接聯系。通過由淺入深,結合初中知識進行遷移類比,能使學生更易掌握相關知識。

篇(4)

【關鍵詞】初中;生物;科學素養;途徑

生物科學素養也被國家規定為公民科學素養中的組成因素,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要求。在新課程標準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更新自身教學觀念,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育中,要做到基礎教育與素質教育齊頭并進,在教育的過程中完成育人。本文筆者主要根據現代大多數初中生物課程的開展情況,闡述一下如何在初中生物課堂中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從而提升課堂的效率。

一、立足課本,深挖教材,推行探究式教學

在當前全民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課堂上學生圍繞教師傳授知識的教學方式已經跟不上現代社會發展的腳步了,所以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積極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機會,給學生一個提高自己科學素養的平臺,順應現在的素質教育背景。在初中生物教學階段,課標中有一些探究性的教學內容,對這部分內容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首先要立足課本,深挖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哪些知識點是必須掌握的,哪些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是需要培養的,教師可以利用問題情景,讓學生可以無形中根據問題來發現問題、做出假設,從而進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最后進行評價,通過這樣的過程,讓學生的知識獲取從被動強制變成主動探索,也在這個過程中,不自覺地鍛煉了學生科學發展觀,使教學充分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學生探究性的學習中,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對探究過程形成濃厚的興趣,去親身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慢慢培養出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創造力等。通過長期開展探究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對科學問題可以做出合理的假設,設計一定的實驗,并且通過親手操作來完成自身的假設,讓學生的生物素養可以隨著這個過程的進行而得到全面提高。比如在學習完成光合作用這一章內容后,教師提出探究性實驗:綠葉在光下是否制造了有機物。學生通過自身基礎實驗知識,自己做出假設:產生了淀粉。從而設計實驗:立足于碘遇淀粉變藍的實驗原理,可以將同一片葉片在受光和不受光的條件下進行實驗,從而探究實驗。對于這個實驗過程,思路正確,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某些不足的問題,比如如何將葉片之前存在的淀粉去除等,通過教師指出實驗不足,讓學生獲得成長。

二、重視初中生物實驗的教學,培養學生生物素養

初中生物的實驗一般分成兩種:驗證性實驗,探索性實驗。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按照舊課程標準要求,只是讓學生清楚實驗原理就可以完成教學目標,所以在制定關于實驗的課程計劃時,也只是教師自己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實驗。對于驗證性實驗尚不可行,更何況探究性實驗。所以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讓探究實驗真正發揮其該有的本質,讓學生真正在這個過程中完成自主探究的過程,從而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和能力。教師和學生都需要清楚地認識到,生物的實驗對于學生來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樹立學生正確的科學態度,有正確的科學探究思路。學生在探究性實驗中獲得新知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生物素養,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利用合理的思維和方法,從實驗的探究過程中獲得新知,提高自身獲得知識的能力。要從探究實驗中知識的感性認識過渡到生物的概念和各方面的規律,可以通過實驗現象,自己總結和歸納出實驗結果,從而升華到概念的層面上去。這就需要教師持之以恒,首尾一貫地按照新課程的標準進行教學,按照各種水平的要求科學安排教學方法,了解水平、理解水平、應用水平不盡相同,需要教師采用不同的方法,從而達到新的課標要求,形成與之相關的科學素養。在探究光對鼠婦的生活影響實驗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進行知識回顧:影響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這些非生物因素怎么影響?然后通過回顧后,讓學生對生活環境中的鼠婦進行觀察,利用單一變量原則來設計科學的實驗探究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自然的完成的從現象的感性認識過渡到鼠婦生活規律的理性認識。

三、利用生物學史,加強情感教育

篇(5)

    下午好!首先感謝岑芳老師給我這樣一個和大家交流、切磋的機會。這節課是我今年6月份在市電教館錄制的一堂新課程標準的探究課。當時接到岑老師給我的這個任務時,我非常高興,但又很緊張。高興的是我有這樣一個機會展示自己,緊張的是因為我一直以來從事初中教學,2005年9月才開始上高中課,還是個新手,當時,我也只是接觸了必修一的教學(因為我們學校第二學期才開課)。靜下心來分析了一下岑老師為什么讓我開課呢?我可能有自己的兩點優勢:一是我已經經歷了3年的初中新課程改革,觀念可以說已更新了不少,新課程的理念已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二是對初中新課程改革教材的熟悉,能幫助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做好初高中的銜接。高中的新課程改革是繼初中新課程改革之后開始的,從知識內容上看,初高中知識必然存在著一定銜接,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初中知識背景,幫助學生通過知識的自然鋪墊來自主構建高中的知識體系。

    有了信心,我開始選擇課題。新教材中有不少課都安排了“邊學過做”的環節,有探究實驗穿插的課,學生能動手活動,課堂氣氛就容易活躍,比較熱鬧,能很好體現新課程理念,但要準備實驗器材攝制錄相課,來回搬運很費事,所以就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那就上一節思維探究的課。我想這樣的課對于我們所有教師來說,都是可操作的。如果說初中的教學注重學生的小實驗探究,那么高中的教學則更應注重學生的思維發展。記得在一次雨花中學的教研活動中,聽了有關“生物課堂教學中滲透探究理念”的講座,我深刻認識到在學習中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梢酝ㄟ^科學史、可以借助教師提供的資料、可以利用模型、還可以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只要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就具有探究性。甚至,在極端的情況下,即使是教師一個人演獨角戲,也能讓學生對科學探究有所體會。關鍵是教師要把自己扮成學習者的角色,并且要剖析自己,把自己的思維過程展示給學生。這樣我選擇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細胞的類型和結構》。在座的每一位老師都已上過了這一節課,大家設計的肯定更為精采,希望多提寶貴意見。下面就我的備課思路向各位做一個匯報。

    一、教材分析:

    “細胞的類型和結構”是第三章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重點內容,包括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細胞膜和細胞壁、細胞質和細胞器以及細胞核四塊內容,我選擇了第1課時,內容涉及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和細胞膜。其中的細胞膜結構的知識與下一節“物質的跨膜運輸”內容有著直接聯系。

    二、學情分析:

    本課時出現的許多知識,如動、植物細胞的顯微結構、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哺乳動物的成熟紅細胞沒有細胞核、抗原和抗體能特異性結合等,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已經涉及,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特別注意初、高中知識的自然銜接。高一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觀察、比較、分析以及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作為教師應創設探究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智力參與,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獨創性。

    三、教學策略: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過程,不只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更應是教師向學生提供學習環境和經驗,組織、指導和參與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構建的過程。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策略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設計巧妙的學習探究情境,給予豐富的資料信息,組織、指導和參與學生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真正培養學生具有自主性的學習品質。

    四、教學目標:

    作為教師我們絕不能只做一個科學結論的摘錄者,而應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提供豐富的素材,引導學生探索科學的奧秘,讓學生不僅了解科學的結論,也了解科學的過程;不僅學習科學知識,還能發展能力,培養愛科學的情感和科學的世界觀,從而實現全面提高科學素養的課程目標。為此制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區別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

    2.概述細胞膜的分子結構和主要功能。

    技能性目標:

    1.嘗試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學家的實驗和結論,親歷科學家探索的歷程,從而切身感受科學的魅力,并加深對科學過程和方法的理解。

    2.利用教師提供的課外知識背景擴大知識面,開發思維空間,培養發散思維。

    情感性目標:

    1.探討細胞膜結構的發現史,認同科學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激發探求生命科學奧秘的興趣。

    2.確立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五、教學設計:

    對本節課的幾個知識點我是這樣處理的:

    (一)顯微結構和亞顯微結構的概念:只需要分別提供初中課本和高中課本上的上的動、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讓學生比較就可以了。因為學生能結合圖的復雜程度和書上的概念,很容易理解什么是亞顯微結構。

    (二)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別:學生提到細胞的結構,就能說出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所以我直接告訴他們這樣的一類細胞稱為真核細胞,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是真核生物。但生物界還有另外一類細胞卻很特殊,我們把它稱之為原核細胞,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繼而質疑: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然后給學生以提示:顧名思義,從字面上分析這兩類生物的最主要區別在哪里?學生從“核”字上發現最主要區別在細胞核。這時再繼續質疑:這兩類細胞的“核”到底有什么區別呢?原核、真核細胞還有哪些區別呢?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很容易找到答案,所以讓學生直接回答意義不大。因此我又設計了一個問題串:1.細胞核和擬核在結構上有什么不同?2.擬核的成分是什么?與真核細胞的染色體有什么不同?3.你認為原核細胞的結構簡單,還是真核細胞的結構簡單?為什么?引導學生分別從核膜的有無,染色體的有無,細胞器的復雜程度來對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作出比較。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識圖、辨認、比較的能力。最后采取圖表歸納法引導生進行歸納和總結,培養信息的整合能力。

    (三)細胞膜化學組成:細胞膜化學成分的研究方法教材中并未介紹,但考慮到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從一開始就讓學生體會科學的實驗方法很重要,所以補充設計了一個小探究,引導學生思考選擇哪種材料進行細胞膜的制備。這一點是借鑒了人教版的教材。

    探究問題:如果給你以下材料:植物葉片、豬肝、哺乳動物的血液,你會選擇哪種材料制備細胞膜?為什么?根據什么原理來做呢?

    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認為應選擇豬肝和哺乳動物的血液,因為植物細胞有細胞壁,不易分離出細胞膜,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易分離出細胞膜。方法是讓細胞內的物質流出來,就可以得到細胞膜了??梢杂冕樤萍毎?但學生又質疑:細胞太小了,這方法不太可行。

    這時引導學生思考:細胞內的物質是有一定濃度的,如果把細胞放在清水里,出現什么狀況?學生回憶初中學習過的有關細胞吸水和失水的知識,能說出水會進入細胞,把細胞漲破,細胞內的物質流出來,這樣就可以得到細胞膜了。

    教師再質疑這樣得到的細胞膜是否純凈呢?實際上,剛才在比較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時同學們已認識到在細胞內存在著許多以膜為基礎的結構,即細胞器。因此能夠理解細胞除了細胞膜外,細胞核和許多細胞器也有膜,這些膜會與細胞膜混在一起,影響對細胞膜的研究,怎樣把細胞膜與其他膜分離開?這樣的分離肯定不容易,那我們換個角度思考,能不能從材料的選擇上想辦法呢?請同學們再分析剛才提供的三種材料,豬肝、哺乳動物的血液,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聯系初中學習過的知識:血液中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不存在核膜。老師再補充有關知識: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中也沒有眾多的細胞器,不存在細胞器膜。這時學生恍然大悟,得出結論:用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作實驗材料,可以制備得到較純凈的細胞膜。

    老師再做介紹:把紅細胞放入蒸餾水中,細胞腫漲,最后破裂釋放出內容物,主要是血紅蛋白和無機鹽,留下一個保持原形的空殼,稱為血影,即紅細胞的細胞膜。然后利用血影進行化學分析。通過這個小探究實驗,學生不僅學會了探究的方法,體驗實驗材料的正確選擇對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而且進行了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體會到制備細胞膜的方法中所蘊涵的科學原理。

    (四)細胞膜的結構和特點: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如果采用講授法直接告訴學生,學生會覺得很干巴,感到枯燥無味,很難產生學習的興趣,這樣又會走上死記硬背的老路。因此在這一部分的教學過程中,考慮設計兩個探究情境,以問題串的形式,分析科學家探索生物膜結構的曲折歷程。

    情境1.資料探究——回顧細胞膜結構的發現史,向學生提供3個科學實驗過程:

    實驗一:1885年,奧弗頓在研究各種未受精卵細胞的透性時,發現脂溶性物質容易透過細胞膜,不溶于脂質的物質透過細胞膜十分緩慢。

篇(6)

關鍵詞:課程改革;核心概念;知識結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260-02

一、《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任務

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提高每個高中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本課程標準實施中的核心任務”。生物科學素養指的就是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促進學生對生物學核心概念的理解是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和內容之一,《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首次將概念列入課程目標。《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規定的三大課程目標是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其中知識目標是達成后兩個目標的基礎。在知識目標中要求,“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規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整個生物學知識體系的基礎就是概念。于此同時,課堂教學是所有教育改革的最終落腳點,那么,毫無疑問生物教學的核心就是生物概念的教學。那么生物概念教學就直接關系著知識目標的達成。又因為知識目標是達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能力目標的基礎,生物概念教學也即關系著整個課程目標的達成。生物學概念的教學關系著學生整體知識網絡的構建和日后的持續學習。

二、學習《分子與細胞》模塊的目的及意義

本模塊選取的都是細胞生物學的最基本知識,和細胞研究的新進展以及實際應用,這些知識內容也是學習其他模塊必備的基礎。學習本模塊的知識,學生將在微觀層面上了解生命的物質特點和結構特點以及生物界的物質統一性和多樣性,活細胞中物質、能量和信息變化的統一,細胞結構與功能的統一,生物體部分和整體的統一等,這樣在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形成中對學生有巨大幫助。學習本模塊后,有助于學生對科學過程和本質的理解。

本模塊的學習是學習其他模塊的基礎。所以,在本模塊的學習中,極為必要的就是開展核心概念教學,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概念體系和知識框架。

三、《分子與細胞》模塊在高中生物課程中的地位及與其他模塊的聯系

在高中生物學課程的共同的三個必修模塊內容中,“分子與細胞”模塊主要是闡述生命的本質,即生命的化學基礎和結構基礎,實現自我更新的生理基礎,實現自我復制的遺傳信息傳遞基礎;“遺傳與進化”模塊主要是闡述生命的延續性,和生物界的發生以及發展過程和原因;“穩態與環境”模塊則主要是闡述生命系統通過自我調節機制使其保持穩態并適應環境,以及生態系統通過自動調節作用使其結構與功能達到協調統一并持續發展。因此,共同必修部分的3個模塊內容之間的知識聯系非常密切。而學習其他模塊時“分子與細胞”是學習高中生物的基礎。此外,學生通過“分子與細胞”內容的探究性學習活動獲得的技能,對進一步學習選修模塊的選修一“生物技術實踐”和選修三“現代生物科技專題”等知識起到保證作用。

四、《分子與細胞》模塊課程的主要內容及要求

1、生命系統這個概念存在于《分子與細胞》第一章第一節,本節是學生進入高中的第一堂生物課,起著承接初中學習開啟高中學習的作用。因而本節內容并不需要學生掌握生命系統的所有外延,只需要學生能舉例說明生命系統的層次,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即可。

2、“細胞的分子組成”部分,本部分內容的單元知識點有:細胞的元素組成、細胞的分子組成、水和無機鹽、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等,要求是:簡述生命元素的類別,說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3、“細胞的結構”部分,本部分內容的單元知識點有: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的建立、細胞的研究方法。細胞的類別、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器、細胞核、細胞的整體性等。要求是:簡述細胞膜的大體功能;舉例說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簡述細胞核的基本結構,闡明細胞核貯存遺傳信息。舉例說出細胞各部分結構相互聯系和協調一致,理解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4、“細胞的代謝”部分,本部分內容的單元知識點有: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ATP與代謝、酶與代謝、光合作用、細胞呼吸等,要求是:說明離子和小分子物質的跨膜運轉方式,以及大分子進出細胞的方式。酶作用的特性;簡述ATP分子結構,解釋ATP與ADP相互轉化的關系,說明ATP的生成途徑,闡明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細胞的呼吸的兩種方式及過和光合作用的過程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在生產實踐中運用。

5、“細胞的生命歷程”部分,本部分內容的單元知識點有: 細胞有絲分裂具有細胞周期,其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要求為“簡述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同期性”,屬于了解水平。 .細胞分化 ,細胞分化涉及到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與細胞核的內容存在一定的聯系,與我們現實的生活也較為接近,另外同細胞的癌變等內容均聯系緊密。這部分內容還包括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新課程標準標準》的知識目標要求為“說明細胞的分化”“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屬于理解水平。并要求將細胞的凋亡和細胞壞死進行區分,屬于理解水品。

五、實施過程中,我的教學策略:

1、創建良好的問題情境。良好的問題情境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習者特征,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對問題情境的體驗中產生問題意識、發現并提出探究的問題。

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提供必要幫助。教師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是以指導者、促進者的身份出現的。具體學科任務的解決是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進行的,但是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只有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概括、歸納和總結,才能全面地看待問題。教師要把握時機,從旁指導,促進學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識的遷移。

3、進行及時的評價。為了保證問題解決的順利進行,還要對學生問題解決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值得注意的是,課程整合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只是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應該轉移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能力上。評價的內容應包括: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同學間的相互協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

4、每節設置“練習”,每章設置“自我檢測”和“本章小結”,及時復習和鞏固,強化自我評價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高中生物-教師培訓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2] 程玉平《在新課程標準下加強和改進生物實驗教學》

篇(7)

1 教材變化

(1)“扁形動物門,有口無?!钡弥P者教初中生物,一次聚會上,一個朋友開玩笑似的賣弄自己會這么一句順口溜。大家哈哈笑過之后坦言,初中生物時學過的什么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等,到底是怎么個具體東西,真的絕大部分的人從小到大,似乎一直也搞不明白也懶得去搞明白,見不著用不到,離生活太遠了,學那些有啥用啊!話雖糙理不虧,舊教材的“繁”、“難”、“偏”、“舊”,脫離實際,的確是個嚴重的問題。它扼殺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也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新教材的設置改善了這類問題。如“生物圈中的動物”教材部分,選取的是學生生活中非常常見又有進化代表性的幾種動物做代表,如單細胞動物的草履蟲、環節動物蚯蚓、節肢動物蝗蟲等。學生因為熟悉就會有興趣去細致地了解它們,感覺學起來也更輕松,學過以后也更易做到“學以致用”,繼續去觀察和研究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教材還通過詳略得當的編排,引導學生逐漸形成了以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如生物進化都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順序;生物的形態結構都是和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等。這樣的生物學基本觀點確立了,學生就會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自覺地運用它,從而又會促進解決生物問題的能力的提高。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公民基本的生物學素養就會逐漸形成。

(2)生物學作為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過去的教材設計中知識點的單純羅列太多,本來活生生的“生”物學被框“死”了。新教材將知識的呈現方式大大“活”化了:觀察與思考、科學探究、分析與討論、演示實驗等,貫穿于每一節每一個知識點,圖的色彩飽滿,各個知識點的形式多變,有琳瑯滿日的感覺,筆者經常對學生說;“你們要累了,就翻開生物課本看圖,每一個圖都活生生的,看圖是一種享受。而且妙的是重點難點還都在里面呀?!贬槍@樣的教材設計,學生可以全面參與知識的建構過程,給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機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而為學生合作、探究、表達交流等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原始材料和廣闊舞臺。

2 教法與學法的轉變

剛參加工作時,聽過不少生物教師的課,最常見的句式是“翻到第某頁,劃出第某行或第某行第某空?!苯虒W時間長一點的老師甚至都不用翻課本就能將頁數和行數說對。當時那個崇拜啊,心想我什么時候能達到這種境界。新課改實施以來,筆者陡然發現這決不能作為一個優秀生物教師的標竿。大家都愈來愈認識到這種“劃劃背背”式的教學弊端太多了,長期運用下來,只會使教師懶惰于知識的再提高,使學生厭倦于形式的太單調。況且新教材靈活而開放,教師只可以“用”教材“教”,而絕不能僅僅是“教”教材。只是兩個字的更替,但實際操作實在是變了。教師在備新教材的每一個知識點時要結合新課標要求,跳出教材,站在整體的高度,進行教材知識的再整合。同時要考慮教學的方法與技巧,教材內容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挖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充分作好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中可能衍生出來的新的問題的準備,從而保護和引導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學習興趣。如筆者在準備“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節中,先用一首詩人題:俄羅斯著名植物生理學家曾這樣說“……它所獲取的光和熱,不僅養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渦輪機旋轉,使詩人筆揮舞。……”這個“它”是誰?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決心,從而引入本節教學。然后層層深入,設計了好多圖片,讓學生能在課堂上“看圖說話”;設計了演示實驗和小組分工在課前做的小實驗,讓學生在課堂上能看到有綠色植物的小白鼠和蠟燭的一組與沒有綠色植物的一組明顯對照;設計了“知識大辯論”,正方和反方對綠色植物作用可不可取代的問題自己去搜集材料,唇槍舌劍說服對方等。不單調的教學形式不但引發著學生濃厚的學習欲望,而且理想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學生對本節課中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能量轉化器”、“空氣凈化器”、“天然蓄水池”之類作用的認知,絕不是僅僅口頭記住了這么簡單,他們對這些作用的認可非常深入,從而再挖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點時,對學生進行的愛綠護綠、維護生態等教育,學生接受起來順理成章,不覺得空洞。相信在他們以后的意識和行動中,這一方面就不會純作秀給別人看。而且好的意識和行動的影響力會帶動一片人,我們日益惡化的環境豈不有了救星?看來教學方法的改變,絕不僅僅是更好地去傳授知識那么簡單,它產生的影響力何其深遠。因此教師不能妄自菲薄,不能懈怠,要好好地去鉆研各種教學方法。

至于學習方法,目前的課堂用得比較成熟的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反饋提升”這樣的流程。當然對于不同內容,不同課型會相應作出局部的調整和改變。整堂課在教師設計的導學案的引導中,學生實現著各種學習方式的變換。“自主學習”的部分是學生能夠自己看懂的基礎知識,不需要教師的重復絮叨,實現了課堂時間的優化,培養了自學能力?!昂献魈骄俊杯h節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點環節,學生通過組內和組間的智慧碰撞,大膽地說、做、討論、講述等,充分行使著課堂主體學習主人公的職責。教師的觀察、調控和引導,讓每一個學生都沉浸于快樂充實的學習氛圍中。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得益彰,課堂才能高效務實。在“反饋提升”環節中,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知識的升華。在整個過程中,保護、引導學生對知識的認真與執著而又不單純迷信課本和權威,這是一個生物教師必備的素質。在濟南版生物教材“種子的萌發”一節學習中,通過學生在課后做實驗,發現有實驗現象和課本結論不符,即有較多水的一組種子按道理說因為缺少空氣,不會萌發,然而不但萌發了,還萌發得不錯。針對這個現象,筆者就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提出對實驗失敗的原因進行探討和改進,設置“小小生物專家獎”,肯定和保護他們的積極性,鼓勵

他們探究的決心和勇氣。學生們對實驗進行了更嚴密的控制,如用開水冷卻來代替自來水,并盡可能抽空水中的空氣等辦法重做這個實驗,最終取得了良好的實驗效果。這個實驗修正后,在同行中問得到了好評和推廣。這種做法不僅完善和升華了教材,又給學生上了情感方面的重要一課:即科學實驗的嚴謹性非常重要;科學家們每一個科學理論里面包含了多少兢兢業業,默默奉獻的努力,理應受到更多的尊敬。對學生們來說,改進實驗后自信心大大增強,對以后的學習摩拳擦掌,都是“小小生物專家”了,再學不好自己都會不自在。長期類似的學習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們更愛生物課了,良好的探究、實驗等習慣也保護和延續了下來,對知識的驗證和獲得變得更科學更理性了,學習成了愉快的事情,怎么會討厭它呢?

3 教研活動的改革

同科和跨科的教研活動越來越受歡迎,討論交流教材和教法,總結教學規律,群策群力解決難題。而對新課改提供的廣闊空間,每個教師都有學習和充電的渴望,因為不提高,不交流就難有底蘊將新教材變出更多孩子們樂見,自己也有成就感的“花樣”。過去“教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理念已經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變得越來越不夠了。教師自己必須成為知識的“泉”,才能有源源不斷的清流去和每個學生交匯。

4 教師的期待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8米奇| 国产片av国语在线观麻豆| 久久久精品456亚洲影院|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偷偷做久久久久网站| 俺去啦最新地址| 全部免费a级毛片|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毛片在线播放a|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抽搐免费网站| 我把护士日出了白浆|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双乳被老汉揉搓玩弄| 麻豆╳╳╳乱女另类|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性猛交╳xxx乱大交| 公的大龟慢慢挺进我的体内视频|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八个少妇沟厕小便漂亮各种大屁股|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 男女18禁啪啪无遮挡| 久久综合伊人77777麻豆|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强行无套内谢大学生初次| 另类女人zozo人禽交|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亚洲av超清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视频|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无码成人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