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審計課程

審計課程精品(七篇)

時間:2022-10-07 18:21: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計課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審計課程

篇(1)

關鍵詞:審計;工程審計;工程管理;本科教學

我國工程管理本科專業是基于工程技術、管理、經濟、法律四大學科知識平臺,旨在培養掌握土木工程領域的技術知識,掌握與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礎知識,具備較高的專業綜合素質和能力,具有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能夠在土木工程領域從事全過程工程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而所謂工程審計是指獨立的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依據國家現行法律法規和相關審計標準,運用審計技術,對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的技術經濟活動和建設行為進行監督、評價和簽證的活動。近幾年,隨著我國工程審計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的不斷深入,工程審計在項目建設和投資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明顯和突出,工程審計內容在廣度上不斷拓展和豐富,尤其是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實施,對工程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培養一批既懂工程又懂審計的專業人才,因此,在工程管理本科專業教學體系中增設工程審計課程就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將從工程審計課程設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設置方式等方面展開研究,以期完善我國工程管理本科專業的教學內容,更好的適應國家和社會對工程審計的人才需求。

1工程審計課程設置的必要性

我國現行的審計體系包括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三個層次。我國國務院審計署及派出機構和地方各級政府審計機構所組織的審計,均屬于國家審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規定,審計機關必須對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進行審計監督。《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進一步界定了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的涵義,即全部使用預算內投資資金、專項建設基金、政府舉借債務籌措的資金等財政資金的項目,未全部使用財政資金,財政資金占項目總投資的比例超過50%,或者占項目總投資的比例在50%以下,但政府擁有項目建設、運營實際控制權的項目,并要求審計機關對此類建設項目依法進行審計監督。內部審計是本單位的專職審計機構針對單位財務收支和其他經濟活動所進行的以促進組織完善治理、增加價值和實現目標為主要目標的審查和評價活動。建設項目的內部審計是組織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對建設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真實、合法、效益性所進行的獨立監督和評價活動,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建設項目實現質量、速度、效益三項目標。社會審計是社會審計組織接受委托從事審計業務,為委托單位提供專業服務的審計活動。國家審計機構或內部審計機構根據工作需要,尤其是需要對建設項目實施全過程跟蹤審計時,通常會聘請社會中介機構或者具有與審計事項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參與,協助其完成建設項目的審計工作。由此可見,無論是國家審計、內部審計,還是社會審計,都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士來從事建設工程審計活動,而由于建設工程審計業務的專業性很強,沒有工程管理專業背景而僅僅具有審計知識的人員將無法勝任這一崗位,尤其是需要對建設投資項目開展投資管理活動全過程的連續、全面、系統的審計、監督、分析和評價等跟蹤審計時,缺乏工程背景的審計人員就顯得尤為吃力。當前我國從事工程審計的人員多為工程造價等咨詢類人員,也充分反映了工程管理知識在工程審計中的重要性。因此,工程審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如果基于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展開,在現行工程管理本科教學計劃中增設工程審計課程,讓工程管理專業學生接受審計方面的知識教育,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工程審計課程設置的可行性

國家審計對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的審計內容,主要包括建設項目總預算或者概算的執行情況、年度預算的執行情況和年度決算、單項工程結算、項目竣工決算等。建設項目內部審計是財務審計與管理審計的融合,內容包括對建設項目投資立項、設計(勘察)管理、招投標、合同管理、設備和材料采購、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竣工驗收、財務管理、后評價等過程的審查和評價。從我國工程管理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來看,課程設置既包括工程制圖與識圖、工程材料、工程力學、工程結構、工程測量、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學等土木工程技術課程,包括管理學、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工程合同管理等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也包括會計學、經濟學、工程經濟學、工程財務等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還包括經濟法、建設法規等法學的理論和方法,這很好的契合了工程審計業務的專業要求。以工程管理本科專業的工程造價課程為例,目前我國高校通常開設72學時的課堂教學(含必修和選修)和兩周的課程設計,保證了學生對該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將為學生做好概算、預算、結算、決算等審計工作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由于工程管理本科專業教學內容與工程審計業務內容的契合度較高,因此,在工程管理本科專業教學中再增設一門工程審計類課程,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幫助學生建立審計的知識框架,這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的工程管理知識,起到溫故知新、融會貫通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此外,我國一些學者對工程審計的內容和方法展開研究,并出版了一些工程審計方面的著作,如趙慶華主編的《工程審計》、朱紅章主編的《工程項目審計》等,這將為工程審計課程的開設做了教材方面的準備。因此,在我國工程管理本科專業教學中增設工程審計課程,是培養工程審計人才的一條可行且有效的捷徑。

3工程審計課程的設置方式

鑒于工程審計業務內容的廣泛性和復合性,建議在大學四年級上學期以選修課的形式為工程管理本科專業開設此課程,即在學生在具備了工程制圖與識圖、工程測量、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學、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經濟學、工程財務、建設法規等專業知識之后,再開設本課程將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對本領域感興趣的學生真正領悟工程審計的真諦,從而為未來從事工程審計業務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由于工程審計內容點多面廣,建議將本課程的教學課時設置為32學時(課時過少將無法有效的保證教學內容完備和教學質量),并注意將課時在各知識點上合理分配。由于工程審計是審計知識在工程領域的應用,這就決定了工程審計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的課程。在教學內容和知識點的設置上,要注重審計知識和審計技術的講授,并按照工程項目的階段劃分來開展知識單元的教學工作,設置工程項目決策階段的審計、勘察設計階段的審計、招標投標階段的審計、合同審計、造價審計、財務審計、績效審計等知識單元。在教學時要注意突出本課程的“審計”特征,即在建設工程項目的不同階段,如何運用審計知識、審計技術規范有效的開展審計工作,明晰建設項目不同階段的審計依據、審計程序、主要審計內容、主要審計方法以及審計文件的編寫和審計人員的職責等。此外,教學過程中還要突出工程審計課程的實踐性,將審計人員和工程管理人員組織起來編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設置必要的案例教學課時,在教師的精心準備和指導下,按照提供資料、設計問題、啟發思路、得出結論的路徑展開討論式教學,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打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力圖使課堂成為尊重、平等、信任和民主的課堂。教師在講授審計的一般理論和審計方法之后,把學生們分成幾個討論小組(一般3至5人為宜),將教學材料發放給學生,讓每組學生首先利用課外時間,根據已經掌握的工程管理知識和審計知識對工程審計案例進行分析、推理和論證,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教師在課堂上將精心設計的工程審計問題,逐一提出,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他們各組的研討成果,重新研討、梳理、剖析問題,形成一份新的成果。接著,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在課堂上展示他們的成果,讓學生在共享成果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來揭示工程審計的內涵和實質,教師可以適時的加以提綱挈領式的啟發,從而讓學生的學習始終處于“問題—思考—探索—解答”的積極狀態。最后,教師對每次的案例教學進行總結,水到渠成的得出結論。通過案例式教學方式和討論式教學方式的密切結合,在工程審計教學中將真正有效的貫徹落實“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不僅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參與性、互動性和趣味性,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實現書本知識和實際問題的密切結合,還可以培養學員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有利于新型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的建立。

4結論

隨著我國工程審計在項目建設和投資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明顯和突出,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均需要大量的工程審計人才,加上工程審計更為強調工程背景,工程管理本科專業教學內容與工程審計業務內容契合度較高,因此,在我國工程管理本科專業教學中增設工程審計課程就顯得尤為必要,而且是一條培養工程審計人才的可行且有效的捷徑。對于工程審計課程設置,最好在學生具備相關專業知識之后,即在大學四年級開設32學時的選修課將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內容和知識點的設置上,要注意突出本課程的“審計”和“實踐”特征,按照工程項目的階段劃分來開展知識單元的教學工作,并設置必要的案例教學課時,利用討論式教學和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形成新型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價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1-2.

[2]趙慶華等.工程審計[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5:11-12.

[3]楊翠萍,代偉.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下工程審計的難點與對策分析[J].煤炭工程,2010,(2):124-125.

[4]趙素琴.政府投資項目跟蹤審計的理論架構探討[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83-85.

篇(2)

老師在講授一門課程之前,要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當前,就職業院校專科層次的學生而言,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就要更加注重應用性與實用性。因此,在設計審計課程教學目標時應首先注意下面兩點:一是審計課程要能夠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領域。審計與會計、稅法等相關學科緊密相連,并且是以會計等課程為基礎,所以,審計課程要能夠拓寬學生的會計等專業知識。二是審計課程提高學生的專業勝任能力。職業院校的學生畢業后去事務所獨立從事審計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審計課程體系中雖然要包含審計基本理論和審計實務兩部分內容,但審計實務要是重點,審計理論要運用到審計實務中去,并且審計實務要主要針對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等方面,這樣展開審計工作,才能使學生能夠運用的已學的專業知識。因而,開設審計課程,能讓學生各方面知識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基于以上兩點,審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應確立如下:通過該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審計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掌握審計的基本理論、審計程序、審計技術與方法,使學生更加熟悉現行的財務制度,能夠運用審計方法來處理企業內部的各種業務,以便使學生學以致用。所以,審計課程的教學應該是把審計的基本理論運用到企業內部財務及管理中,以企業內部審計為主,旨在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服務。

二、教學設計內容

對于審計課程,學生普遍感到內容很抽象、很混亂,缺乏有效的框架結構。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是審計課程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更具高職學生的特點,我認為高職審計課程主要應該是內部審計,教學內容仍然可以分為兩大塊,一是審計理論,二是審計實務。在審計理論部分,要講授清楚內部審計的要素、流程和方法,內容可能比較混亂,老師講起來和學生學起來都會覺得枯燥無味。那么,審計老師就要確定一條主線,使所有的內容都能圍繞這條主線來展開。在審計實務環節還是按照財務會計的內容,分要素來安排教學內容。一般來講,本部分以制造業為例來進行教學設計,共分為五大部分:資產審計、負債審計、所有者權益審計、收入與費用審計、利潤審計等內容。這樣與財務會計、稅法等相關內容相統一,就企業內部進行審計。

三、選用教學方法

本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對于重要的知識點案例教學以及分組討論法等,對于不太重要的內容嘗試讓學生參與講授與討論等。

(一)案例教學。對于審計課程中理論部分,內容比較多,概念抽象,學生學習起來較為枯燥,所以在講授這部分內容的時候,還是要列舉一些案例,或者讓學生自己參與其中。比如在學習內部控制時,可以結合高職院校技能競賽中關于內部控制方面的內容,讓學生進行實操,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分組討論。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提前提出討論案例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查閱相關資料或進行調查研究,讓學生利用所學的審計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認真寫好簡要的分析報告,并分組進行闡述。討論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課堂所授重點,聯系實際。同學之間有不同意見也可以進行辯論,各抒己見。討論結束后,先讓學生代表進行點評,教師再進行小結,概括討論的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還能強化學生其他方面的綜合能力。

(三)學生參與講授。審計課程內容所涉及的知識很多,對于不太重要的章節,要嘗試放手讓學生去講授。老師首先把任務布置下去,教學生如何備課、講授及總結。備課主要是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在課堂上可以由學生自己推選代表授課,講授完畢再由教師進行點評,并強調重要的知識點,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解答。

篇(3)

[關鍵詞]審計教學;案例教學;創新

審計課程是會計學專業學生的核心課程,該課程集審計理論與審計實踐于一體,技術性及實踐性極強。所以掌握審計理論,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審計教學的根本目的。但審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學生看來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問題。為提高審計課程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變革,審計學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決定了在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

一、審計案例教學模式的優越性

(一)審計案例教學模式可以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傳統審計教學模式以應試教育為主導,“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導致審計課程多嚴肅性而少活潑性,多抽象性而少形象性,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培養創新能力。而案例教學則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模擬真實的、有案情的、有場景的審計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對案例分析研究,參與討論,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審計案例教學模式有利于復合型、創新型審計人才的培養

隨著時代變遷,審計人員應具備的必要知識已從主要是會計、管理等擴展到稅法、經濟、市場、金融、證券、計算機等相關知識,專業知識體系變得更為豐富、寬廣。除此外,合格的審計人員還應具有敏銳的觀察判斷能力和快速熟悉被審計單位及其所處行業情況的能力。這一切都對高校審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案例教學法正是重實踐能力、重創新能力、重多門學科綜合運用的一種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學方法。

(三)審計案例教學模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世界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的高校培養人才的素質標準特別強調積極進取的開拓精神,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廣泛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終身學習的本領以及與他人協調和交往的能力。傳統教學方法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上述能力,反而磨滅了上述能力的培養。開展案例教學法,學生自行對案例進行分析,提出比較有見地的見解,并參與辯論,撰寫報告,是一個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四)督促教師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案例教學模式要求授課教師不僅要勝任理論內容的講授,還要有較強的辨別力和判斷力,能夠選擇或設計出適用的審計案例,并合理地安排在審計教學進程中。能夠在案例教學中正確引導,案例分析結束后進行恰當總結,為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指導意見。這些要求都會促使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二、案例教學在審計教學中的創新模式

為有效發揮案例教學的教學效果,在案例教學過程中,筆者進行了積極的教學實踐創新,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分別采用了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

(一)課堂講授方式

第一種是在審計理論講解過程中,以理論講述為主,結合理論分析審計案例。例如在講審計重要性時,一方面從理論上講清其定義、特征、確定方法及其在審計過程中的應用等內容;另一方面從審計案例中找出典型的事例予以說明,這樣對照起來,讓學生對抽象的知識有了感性的認識,學習效果十分明顯。另外在引用案例時。注意聯系時事,讓學生感受到身邊就有審計,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課程初始向學生灌輸審計的概念、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情況時,會講到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注冊會計師,為什么審計署長會獲得中國年度經濟人物大獎,講到“不吃皇糧的經濟警察”、“市場經濟的衛士”,講目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習審計課程也有了強大的動力。

第二種是以審計案例講述為主。將審計理論融入審計案例之中,通過審計案例,分析、總結歸納出審計理論。如在講解內部控制內容時。事先準備好一系列企業經營失敗的案例;然后分析其失敗原因,歸結為最根本的就是內部控制的失效,從中總結出內部控制的概念及內容。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

前兩種均是以教師為講授主體進行案例教學,第三種則是以學生為講授主體。教師進行總結。例如在審計理論課之后開設的審計案例分析課程中,教師提供國內外發生的一些典型審計案件,讓學生以課程小組為單位,選取某個案件,查找相關資料,小組內進行討論、分工協作。并推選代表在課堂上進行該案例的分析。教師對整個分析過程及問題進行概括總結,幫助學生將審計理論與審計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堂討論方式

該種教學形式主要運用于審計實務部分的課程講授。為使學生充分領會及掌握會計報表審計及審計意見出具類型等知識點,教師根據教學要求編制不同內容的審計案例。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分別編制采購與付款循環、銷售與收款循環、生產循環、籌資與投資循環、貨幣資金及會計報表審計等不同內容的綜合性審計實務案例。在案例編寫過程中,力求既與課程知識點相結合,又貼近實際的審計工作,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修訂。在教學使用時,為節約時間,可以將審計案例提前發到學生手上,讓課程小組先進行課下討論。課堂上再組織案例討論,然后教師抽選某個小組進行課堂發言,其他小組進行提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可以就關鍵問題或容易產生混淆的問題讓小組之間展開辯論。教師最后對整個過程進行講評,對案例分析結果進行總結,并就學生們在分析中存在的問題及注意事項進行講評。

(三)案例情景模擬形式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與運用,在審計教學過程中筆者創新性地引入了審計案例情景模擬的教學方式。即借助模擬現實場景,通過設身處地、寓教干樂的教習方式來強化學生對審計理論、審計程序、審計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運用于審計理論課程后的綜合案例分析課程。在實際操作時,讓每個課程小組編制一個5―10分鐘的審計案例情景劇,在劇情中穿插一些違反審計準則的錯誤行為,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模擬演示該案例。其他小組則以搶答方式指出情景劇中的問題,教師最后進行總結。在案例考核時,可以從內容、表演、參與情況等幾個方面對表演小組予以評價。從搶答情況及指出問題正誤方面對其他小組作出評價。在教學實踐中。學生所模擬的案例情景涉及到業務承接、職業道德、貨幣資金審計、存貨審計等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審計單位經理、會計、出納等不同崗位職員及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項目經理、注冊

會計師、審計助理等不同層次審計人員。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了情景表演時小組全員參與,問題搶答時全班參與,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調動了學生參與課程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又在輕松的環境下達到了掌握知識的目的。

在前述教學形式過程中,教師的引導、總結與評價是極其重要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能僅僅局限于某一個案例上,而是要通過教師的總結,將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對相應的審計理論的理解上,以及具體審計技術、審計方法的掌握上。

(四)案例實訓教學方式

在審計理論課程結束后,一般院校均會設置審計實踐課程。在該課程教學時,筆者則采用了案例實訓模擬的教學方式。操作辦法是,每四個學生分成一個審計小組,每個小組指定一名項目負責人。將企業實際的會計資料及模擬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資料交給學生,根據小組分工、審計業務流程完成從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了解被審計單位及環境并評估審計風險、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完成審計工作、出具審計意見并撰寫審計報告等審計的全過程。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還將審計實踐課程與理論教學同步進行。在理論課程講授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穿插審計實務操作。例如在審計學課程中講解完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后,馬上就讓學生在審計實習時完成主營業務收入、應收賬款等會計報表項目的審計工作。通過這種方式學生邊學習邊操作,將審計理論直接運用于審計實踐,通過審計實踐又進一步領會了審計理論。既鞏固了專業知識的掌握,又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動手能力的提高也為順利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進行考核時,也以小組為單位,對整個審計小組所提交的審計工作底稿進行綜合打分,并根據各小組成員的具體表現給出最終評價。

三、審計案例教學模式的保障措施

為了保證審計案例教學的效果,除了保證審計案例質量,課堂教學有效組織實施外,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保障。

(一)科學設置課程,保證充足的課時

審計課程不同于會計課程,通過劃分為初級、中級、高級等不同級次反映教學內容的不同難度。在實際審計課程教學中,由于課時、專業、學生層次、授課教師等的不同,同一門審計課被講成審計基礎與原理、審計技術與實務或審計理論與實務等多門課程。為保證案例教學模式的開展,應該增加審計課程課時量,保證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課堂的案例分析與討論,或者設置審計學原理與審計案例分析兩門課程,原理課的課時盡量壓縮,為審計案例分析課保證足夠的課時量。

(二)提高師資隊伍水平

審計案例教學模式下對授課教師的能力要求很高。目前從事高校審計教學的老師大多具有較高學歷,應該說理論水平絕對沒有問題,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例如許多老師是出了校門又入校門,甚至從未接觸過審計工作,審計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可想而知。為此,學校應采取各種措施。提供各種機會,加強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例如適當減少一些課堂教學的工作任務,增加一些實務工作方面的任務要求,或提供一些與會計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內部審計部門的合作機會,使得教師一方面提高審計實踐水平;另一方面也搜集到一些實際的案例資料。另外還可以從校外聘請具有豐富執業經驗的注冊會計師或專家進行專題講座。

(三)改變課程考核方式

篇(4)

【關鍵詞】 審計學; 教學; 問題; 建議

審計學是一門專業性、交叉性突出的應用科學,審計學是一項政策性、技術性、綜合性很強的實踐活動。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不斷深入,社會對審計的需求也漸趨擴大,對高素質、高技能型審計人才的需求日趨增加,所以如何適應環境變化和審計實務發展需要,在既有的審計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優化審計學課程,培養審計人才,是目前面臨的首要問題。

一、目前審計學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審計學應系統講授審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以及專業審計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內容。它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課程。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目前審計學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審計學教材編寫體系不完善,內容繁雜

目前審計學教材沒有統一的體系框架。在教學中只注重對各知識點的介紹,缺乏審計的整個工作程序的系統闡述。教材中理論內容多,學生學習教材后,對審計實務過程仍舊不甚了解,不知審計工作具體做什么,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審計學課程教學中,如何強化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突出審計實踐教學,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實踐環節薄弱

審計學的基本內容就是審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理解審計基本流程,對審計的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完成階段有深刻的感性認識。如果對審計單位(比如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工作過程沒有足夠的認知,就無法真正理解學習審計學課程的重要性,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學習中也不能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審計工作實踐,這對學生積累審計實踐經驗,縮短就業適應期尤其不利。

(三)與考證內容、其他相關課程銜接不夠

目前中級審計職稱考試、注冊會計師統一考試中均有審計、審計理論與實務等考試科目,如何將這些課程的內容融入審計學課程內容中,增加該課程的實用性應成為教學中需考慮的問題。另外,審計學課程與審計專業人員應具備的其他基本知識、基本理論有關,比如基本法律、會計、財務管理、計算機知識和宏觀經濟運行等方面,但兩者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

(四)教師實踐教學水平偏低

由于我國審計教育起步較晚,審計教師資源嚴重匱乏,審計主講教師大多是由講會計的老師兼任,某些教師在審計理論和實務的理解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審計教師雖然審計專業理論知識、教育專業理論知識均較強,業務能力較強,但均缺乏審計專業實踐能力,這樣在教學中會側重于理論教學,不利于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

(五)學生學習方法的欠缺

在學習審計學課程時,大多數學生主要依賴教師講授,以“教”為中心進行學習,比較被動。由于審計學課程與“會計知識”相關聯,所以學生應視自己原有會計知識學習的程度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能無視自身的特點盲目選擇不適宜的學習方法,比如基礎較差的和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學習方法上不能都停留在解決應知應會的問題,而應有所區別。另外,學生們在學習中不能做到事先預習,事后總結、發現問題,不能將老師講課的重點記錄下來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效果。

二、優化審計學課程教學的幾點建議

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認為審計學課程教學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充實、完善:

(一)統一審計學教材體系

1.審計學的內容體系應以審計程序及其方法為核心內容

審計學的基本內容包括審計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審計實務部分和其他相關業務等。

2.審計理論與審計實務有機結合

審計理論的論述應簡明易懂,審計實務的操作鮮活生動。教材內容應突出實用性。一方面應以具體實例為載體組織課程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對審計方法力求講解詳盡,分析全面,提高可操作性,以方便指導學生審計工作實踐,突出教材的實用性。可在教材中增設審計學專題拓展內容,結合當前改革實際,融入新信息。如應以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及其指南、企業會計準則為指導,充分吸收國外經典教材的優點,并結合現代審計理論和實踐的新成果。另外,對審計學最新熱點問題也可納入其中,使教材內容常換常新。

3.教材在內容編排上堅持以注冊會計師審計為主

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處在輔助地位。這樣可對注冊會計師考試的相關內容進行知識儲備。

4.教材表現形式多樣化

電子教案、電子圖書通過數字化使得教材的內容得以無限擴張,使平面教材更能發揮其提綱挈領的主要作用。CAI課件把動畫、仿真等技術引入了課堂,讓課程的難點和重點一目了然,通過文字、圖形、形象化圖示、圖標、圖表、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各種形式,增強可讀性,教材真正的“活”了;以真實的審計案例為主線實施教學,使學生把握內容主干,加大內容培訓力度,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處理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以上闡述,筆者認為可以將審計學教材體系劃分為兩個層次,即理論體系與實踐體系,具體內容見圖1。

(二)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是技能培養的有效途徑。要搞好實踐教學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發揮案例(討論)課、實訓課、課外作業的作用

一是要重視案例(討論)教學。教材各章節內容均可采用案例導入的形式,使學生進入特定的審計情景。隨著章節內容的逐步展開,將揭示所導入案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二是要重視實訓課,強化學生對信息的識別、挖掘、分析技能的訓練。三是要重視課后作業環節,作業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點,難度適度,知識覆蓋面廣,同時題型多樣化。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點。

2.深入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參觀實習

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到具體的審計單位進行學習,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感性認知,學會審計實務操作的具體方法,積累相關經驗。實習可由淺入深,分步完成。第一步,做好取證、復印、核對等工作,這些都是審計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取得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資料,進行復印并與原件核對;輸入或抄寫有關數據資料,編制明細表等工作底稿;有關賬表之間數據的核對;報表之間勾稽關系的核對等。這些工作是比較枯燥、重復,但可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職業習慣。第二步,做好監盤、觀察、函證等工作。可在審計人員的指導下,負責具體科目某一部分的審計,如現金、存貨、固定資產等監盤工作,往來款項的函證工作等。學生必須認真對待,嚴格履行規定的程序。第三步,做好抽查、詳查、計算、分析性復核等工作。在主審人員的指導下,學生可深入到具體科目進行審計,如銷售收款循環專項審計中“主營業務收入”科目的詳查等。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可從“管理費用”等科目的付款憑證抽查開始,掌握抽查的重要性、相關性原則,學會分析性復核等方法,從而進入比較“高級”的階段。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習,學生會逐漸養成善于觀察和分析、勤于思考和總結的職業習慣,培養自己透過現象看本質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職業能力。

(三)課程內容與考證內容、其他相關課程內容相融合

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掌握專業知識和能力尤其重要。目前,在職稱和認證考試中,審計學是重要的考試科目。所以應將審計學課程內容融入考試內容中。比如可將注冊會計師統一考試中《審計》中的注冊會計師審計環境與職業道德守則、信息技術對審計的影響等內容納入專題拓展內容體系中。專題拓展,指因限于篇幅等原因不能在教材中展開的知識點。大學的教學除了知識的傳授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講清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對有更高學習要求和能力的學生可以將當今前沿性的以及與考證相關的知識、本學科的發展趨勢等內容以在審專題拓展的形式加以引入,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在審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中,《審計理論與實務》考試科目中的效益審計、審計管理等內容融入教材體系中,另外在教學大綱中要開課程或講座,融入審計專業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例如宏觀經濟學中的財政政策分析、貨幣政策分析內容,財務管理中的企業籌資、投資、利潤分配、財務分析及評價內容,企業財務會計中的會計核算內容,相關法律、法規中的審計法、行政法、財政法、預算法、稅法、公司法、票據法和證券法等內容,使學生在獲取證書、拓寬就業渠道的同時,能夠培養自身職業道德操守。

(四)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

教師在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審計本身就是一種操作性強、技能成分占比重較大的實用性學科。為了確保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切實抓好實踐教學環節,構建一支業務過硬、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隊伍尤其重要。

教師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可采取以下步驟及措施:

1.培養專職的審計學任課教師

審計教師不應由講會計的老師兼任,鼓勵教師參加目前社會上針對審計熱點問題、最新審計發展動態、審計新準則、制度等內容相關聯的培訓學習。

2.鼓勵審計教師從事社會兼職

每年利用寒暑假時間或業余時間去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工作或實習,這既可以豐富教師的審計實踐經歷,增強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還可以對實際工作中的案例進行加工總結后用于教學,彌補實踐教學資料之不足。教師在從事兼職時要注意收集以下兩類審計案例:

一類是探索性的,展示不同的事例,重在展示審計工作過程,這類案例更適合教學,它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審計經驗,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另一類是成功的、歸納性的范例,重在展示審計工作結果。

案例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由于案例教學常與討論法相結合,所以教與學雙邊互動性強。實踐證明,案例法貼近實際,對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教學水平起到促進作用。

3.鼓勵教師搞科研

針對自己講述的課程內容,提出自己的研究課題,自定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案,教師要利用業余時間查資料,分析、整理資料,精心思索,認真研究,學校領導對教師付出的艱辛勞動要給予極大的支持、尊重和鼓勵,使“教學實踐—查找資料—撰寫論文”這樣一個實踐、學習、提高的過程循環往復,保證教師的教育工作充分建立在科研的基礎之上。通過科研活動,拓寬教師的視野和知識面,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研究能力,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

(五)改進學生學習的方法

學習審計學課程,學生要從把握審計學課程的特點出發,選擇適宜的學習方法。學生應主動學習,好的學習方法,不僅能學到知識,增強技能,而且還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選擇學習方法應充分考慮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學習水平等情況:

1.根據學習內容選擇學法

對理論性、知識性的學習內容,比如審計教材中的基礎理論體系,應當運用討論法、研究法;而對應用理論體系,應當運用觀察法和操作法。

2.根據學習形式選擇學法

大學學習活動的主要形式有四種:課堂學習活動、自學活動、創造性活動和相互討論、啟發的學習活動。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3.根據學習水平選擇學法

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學習上首先要解決好應知應會的問題,著力培養基本職業技能;而基礎較好的學生,應在培養基本職業技能的基礎上,培養自己的管理技能與職業判斷技能,使自己的專業技能達到較高水平。

總之,隨著社會發展和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社會對審計水平的要求也隨之提高,這就要求在審計學課程教學中應充分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建立一套統一的審計學教材體系,在課程內容中融入考證內容和其他相關課程內容,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不斷改進學生學習方法,教學相長不斷完善審計學課程教學。

【參考文獻】

[1] 劉圣妮.審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 李潔.審計理論與實務(中級)[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篇(5)

【關鍵詞】研究性教學《審計學》課程有機契合

【中圖分類號】G847;F239

一、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企業規模的日益擴大、資本市場的逐漸完善,社會對高層次審計人才的需求數量倍增及需求標準不斷提高。而現有以知識灌輸為主的審計學教學模式,忽視了對學生主動學習的激發,越來越不適應當今社會對審計學創新性人才的需求,促使我們進行《審計學》課程教學方式改革。教育部(2005)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2010年7月,教育部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剛要(2010~2020)》明確提出建設創新性國家,需要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創新性人才。黨的十進一步明確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可見,培養社會主義創新性人才成為高校改革的目標取向,而研究性教學成為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所謂研究性教學是以建構主義和人文主義理論為基礎,由教師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引導學生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獲取和應用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研究性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致力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李冰等,2014),以具備更好的研究創新能力來適應社會對創新性審計人才的需求。目前,研究性教學模式在理工類課程中應用得較為廣泛,而在人文社科類課程中尚缺乏足夠的研究和應用。為滿足國家對創新型審計人才的需求,在《審計學》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和應用研究性教學方式成為審計學教師在推動教學改革時亟待研究的一項現實課題。

二、研究性教學的發展歷程

研究性教學思想,在中國最早可追溯至兩千年前孔子倡導的“啟發式教學”,在西方最早可追溯至雅典蘇格拉底推行的‘助產術’式教學。在19世紀初期,德國教育家亞歷山大?洪堡(Alexander vonHumboldt)就提出“教、學與研究三者相統一”的觀點,認為大學教師的任務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教”,而是將科學融入其中,指導學生從事研究。美國教育學家梅滋(1965)指出,大學不僅傳授知識,而且還教授研究。要求教師以教學引導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實現教學與科研的協同發展。美國教育家Ernerst Boyer(2000)提出研究性教學,在博耶委員會(Boyer)的推動下得以快速發展。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相比,研究性教學具有問題性、探究性、過程性、創新性、自主性、開放性特點,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引導和啟發學生,通過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實踐教師和學生的交互式探討。這種模式不僅有利于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和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而且有利于高校審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性教學目標的實現。隨著研究性教學理念的逐漸引入,為高校《審計學》課程教學方式改革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也為提高《審計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開辟了重要路徑。

三、《審計學》課程的學科屬性及與研究性教學的有機契合

由于《審計學》學科起步比較晚,發展還不完善,加上課程教學內容多、知識更新快,尤其是在執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審計職業判斷。這些特點使其與研究性教學存在諸多契合點。因此,將研究性教學法運用于《審計學》課程,可為《審計學》課程的建設和審計實務搭建良好的平臺。

(一)《審計學》課程的學科屬性

審計學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綜合性、邏輯性都較強的學科,是會計專業學的核心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以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多學科知識為基礎,以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現代創新型審計人才為目標。《審計學》課程的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有些學生會產生厭學情緒。現行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既忽略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又擠壓了學生的創新空間,導致無法滿足社會對創新性審計人才培養的需要。要提高學生學習《審計學》課程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改革現行的課堂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做到理論教學和研究性教學高度整合。其次,審計學課程的內容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三大領域,諸如環境審計、經理責任審計、績效審計等都是綜合性的審計,而且審計學理論和實踐仍處于發展變化之中,從性質上來看,審計學課程與其他相關課程諸如會計學相比存在較大的區別,主要采用逆向思維、質疑思維,它要解決的不僅是“是什么”的問題,還要解決“為什么”的問題。開展《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審計問題的能力,使其與社會需求相適應。

(二)《審計學》課程與研究性教學的有機契合

隨著社會公眾民主意識、權利意識的日益增強,審計在當今社會的政治治理、組織治理以及社會治理中發揮的作用日益突出。審計學的不斷發展更是要求審計師主動學習、隨機應變。由于研究性教學體現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與《審計學》課程存在諸多契合點。《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不是把學生都培養成開展審計學術研究的人才,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和學習《審計學》課程的興趣,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推動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向知識的主動學習者轉變。特別是對于審計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后大學時代的工作崗位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審計問題,而不是所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材上都能找到,這就要求學生擁有自主學習審計的能力。

1.審計學課程的隱性特征要求研究性審計教學

知識根據其可視程度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通過教師講授,課堂課件的演示等方式傳授給學生,而隱性知識存在于人的大腦中,難以用其他載體予以記載。《審計學》課程中充滿了大量的職業判斷、體會、經驗等隱性知識,這些隱性特征決定了《審計學》課程既不像數學課程那樣要求計算結果絕對的正確,也不像思想政治課程那樣背背了事,例如審計意見類型中帶強調事項的無保留意見與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和否定意見、保留意見和拒絕表示意見之間并沒有絕對的劃分界限,需要審計人員運用職業判斷,而且審計實務工作要求審計師能夠針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經濟業務,判斷收集哪些審計證據、如何收集這些審計證據以及如何運用審計證據,以形成獨立、客觀、公允的審計意見。因此,在審計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計專業技能和審計職業判斷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這種能力僅僅依靠教師對審計學知識的教授是無法實現的,通過開展《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激發學生探究審計學知識的積極性,提高學生未來從事審計工作的職業判斷能力,適應市場經濟的應變能力,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而使學生終生受益。而且對于將來想繼續深造的學生,這種創新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可以使其快速適應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生活(李莉,2014),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審計方式因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而產生的變化,隱性知識將會逐漸增加。面對著稍縱即逝但又頗具價值的隱性知識(石愛中,2005),需要教師進行研究性教學和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性教學和研究性學習所營造的共同研究,共同學習的方式是共享隱性知識的良好途徑(韓潔、齊愛榮,2013)。

2.現代審計的深入發展要求研究性審計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現代審計的受托責任、本質、使命、邊界、方法以及內容在不斷的演進,審計的受托責任已從最初的受托財務責任、受托管理責任發展到現在的受托社會責任;審計本質從最初的經濟監督、經濟控制發展到現在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審計的使命從嚴肅財經秩序(黨的十三大)到健全宏觀管理體制(黨的十四大),到權力制約(黨的十六大),到服務于建設和諧社會(黨的十七大)以及當前的完善國家治理體系(黨的十)演進;審計邊界從公共財政拓展至公共產品(靳思昌、張立民,2012);審計方法從最初的詳細審計發展到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為基礎的抽樣審計,進而發展到現代的風險導向審計;審計內容從傳統的財務審計擴展至預算審計、績效審計、環境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諸多方面,內容不斷豐富。這些演講要求開展研究性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不僅掌握審計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還要了解最新發展狀態;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3.《審計學》課程的經驗性、邊緣性和綜合性特征要求研究性審計教學

由于《審計學》課程的經驗性特征,審計實務界很難為各種各樣的審計行為制定出詳細的、具有普適性的、亙古不變的審計準則,而且已有的會計審計準則也僅是適應于一定業務、比較抽象,在運用時還需要審計師的經驗去輔助,在確定是否符合準則時,還需要審計師的職業判斷。《審計學》課程的邊緣性特征,抽樣審計是審計學和統計學相互滲透而形成的一門邊緣性審計學分支;環境審計是審計學與環境科學交叉而形成的邊緣性學科;計算機審計是審計學與計算機科學交叉而形成的邊緣性學科(石愛中,2005);《審計學》課程的綜合性特征,經濟責任審計是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多學科相互滲透而成的綜合性審計類型。審計學的這些特性,加上審計學的內容從概念和結構到理論和方法體系時刻處于變化之中,要求我們不斷地探索與研究,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地完善審計學教學內容,提升審計職業判斷能力,因而需要研究性教學。通過對《審計學》課程實施研究性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審計學》課程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即將畢業學生的畢業論文撰寫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審計準則的易變性要求研究性審計教學

《審計學》課程與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審計準則聯系緊密,一旦頒布新的準則或修訂完善現有準則,《審計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就要發生相應的變化。現行的“準則+解釋”審計學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迫切要求《審計學》課程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以培養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的審計人才。因此,開展《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促進教師掌握最新的準則變動信息,站在審計學理論研究的最前沿,及時將其轉換為教學內容,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合到教學內容中去,將創新性思維傳授給學生,以使《審計學》學術研究與《審計學》研究性教學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相得益彰。

四、《審計學》課程實施研究性教學的路徑選擇

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教授的審計知識畢竟有限,只有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審計學》課程的能力、獲取審計學知識的方法,學生在大學時代甚至后大學時代才可以受益。美國教育思想家吉爾曼指出,最高的教學質量只有在濃厚的研究環境中才能進行,最佳的訓練只有在積極從事研究的教授們的指導下才有可能。因此,將研究性教學方式融入《審計學》課程教學,使得教學活動不僅僅講授審計基本理論與審計技術方法、審計專業技能、審計實務操作,而是針對《審計學》課程教學內容的特點,將教師的“研究性教”和學生的“研究性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引入科研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從科研的視角去學習審計,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學會獨立學習和獨立研究,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審計學》人才培養模式由“繼承型”向“創新型”轉變(姚瑞馬,2014),有效應對未來社會審計工作崗位上層出不窮、千變萬化的審計問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效果,從而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創新型審計人才。

(一)將研究性教學理念融入《審計學》課程的日常教學活動中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審計學》課程的興趣,在每節審計學課之前向學生設置一些社會關注的審計熱點問題,讓學生借助互聯網數據信息資源進行分析,在課堂教學中對其進行隨堂討論,在每節課結束之后布置相應的審計問題讓學生思考(程羅根,2015),激發學生探索審計學問題的欲望與興趣,引導學生用質疑的“審計思維方式”,讓學生領會如何在錯綜復雜的現象中用審計職業判斷發現問題并能解決問題,從而把課堂交給學生,使課堂煥發生機,培養具備創新思維的優秀審計人才。《審計學》教師應將最前沿成果融入審計學課堂教學中,尤其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審計實務知識,在一般的文獻資料中不易查到的內容,結合審計教學傳授給學生,啟發學生進行深入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研究性思維(魏火艷,2009)。例如,對于“因拒絕政治交易,山西省一位優秀審計局長遭遇落選”這一案例,誘導學生對審計體制改革的探討與研究。

(二)動態更新審計學教學內容

研究性教學要求教師從事科學研究,并將教學和科研相結合,不斷更新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以及教育思想,主動掌握學科的發展動態,在授課過程中結合授課內容,將學科前沿融入《審計學》教學內容中,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雅斯貝爾斯(1991)認為:“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優秀的教師,只有這樣的研究者才能帶領學生接觸真正的求知過程乃至科學的精神。”在教學實踐中,審計學教師除了講授課本知識,還應加強與國家審計機關、會計師事務所、大中型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聯系,積極開展審計研究工作,嘗試將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學科的最新發展以及審計學學術界相關的前沿成果梳理歸納后,以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讓他們從中捕捉到最新的學術信息,以使教學內容跟上時代的步伐(孫偉龍,2004)。這樣可以豐富《審計學》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審計學》課程研宄的熱情,讓學生在學習中更有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三)鼓勵學生參與審計學科研課題研究,培養科研能力

《審計學》教師在從事科研課題時,有計劃地安排學生搜集資料、實地調研,甚至將學生納入課題組,承擔具體的研究任務。具體來講,學生參與審計學科研課題研究:(1)能夠較早地感受到科研氣氛,調動學習《審計學》課程的積極性,鍛煉學生運用學到的審計學知識分析審計實務的能力,提升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2)能夠提高學生的文獻檢索、查找資料、分析討論和論文撰寫等基本科研素質,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3)能夠帶來新的思想火花,獲得在傳統教學方式中得不到的學習效果,幫助教師順利完成科研課題研究。

(四)指導學生從事審計學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

研究性學習課題是培養大學生研究能力的有效形式,也是實現師生良好性互動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申報研究性學習課題,并且在選題申報、資料收集、課題設計、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申請書撰寫等方面予以指導(譚正航,2012)。其次,鼓勵學生對課題獨立思考和自由探索,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研究性學習課題不僅使學生了解知識表象,獲得感性認識,而且融會貫通《審計學》知識中內含的本質和規律,形成研究性學習,滿足社會對創新型審計人才的需求。

(五)創建與《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相適應的教學評價

實施研究性教學必須建立與之適應的研究性教學評價。科學的研究性教學評價對教師的研究性教學和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導和約束作用。《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決定了《審計學》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應從一元評價主體向多元評價主體轉變、從知識導向為主向能力導向為主轉變、從“結果評價為主”向“過程評價為主”轉變,從而推動學生探索學習《審計學》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創新型審計人才的培養。

1.從一元評價主體向多元評價主體轉變

傳統的《審計學》課程教學評價主體是一元的,教師擁有教學評價的絕對主動權,也是教學評價中唯一具有評價學生能力的主體。而作為被評價對象的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評價結果。為滿足《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的需要,應構建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相結合的評價機制,使各個評價主體都從自己的視角來評價學生,客觀的反映學生《審計學》課程的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能培訓的質量,從而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

2.從知識導向為主向能力導向為主轉變

目前的《審計學》課程教學評價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而研究性教學以能力導向評價為主。因此,從知識導向為主向能力導向為主轉變,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考核,實現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避免高分低能的現象。能力導向的《審計學》課程考核評價內容具體包括:審計學理論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情況、審計發現問題能力、審計職業判斷能力、審計團隊協作能力、審計工作底稿的分析歸納能力、審計報告的撰寫能力、審計創新能力等。在評價內容上既評價課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又評價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通過從知識導向為主向能力導向為主轉變,將枯燥乏味的“審計數字人”變為通曉古今,縱覽內外的“審計文化人”,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審計實務能力強、職業發展潛力大、就業范圍廣。

3.從“結果評價為主”向“過程評價為主”轉變

目前《審計學》課程考核評價主要是結果評價,通常以學生期末書面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甚至是唯一依據。即往往是“一卷定優劣”。這種評定方法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書本知識和課堂筆記的掌握上,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操作能力,不利于全面評價學生的成績。從教師的視角看,《審計學》教學過程是動態的,只有進行動態的過程評價,才能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從學生視角看,審計學認知和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個動態過程,相對應的評價也應是一個過程性的評價。因此,在《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中,構建從“結果評價為主”向“過程評價為主”轉變(黃文艷,2015)。過程性評價主要評價學生的研究態度、研究能力等,具體來講,將學生的平時課堂發言、課程論文、審計創新能力等給予評價、期末考試試卷以審計分析、審計實務與創新題為主的方式,讓學生摒棄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來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激勵學生樹立學習《審計學》課程的信心。在評價結果上,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明確結論,又給學生指明發展方向。

五、研究結論

《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的成功實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師生共同探索《審計學》課程的求知過程。在《審計學》課程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審計創新能力為核心,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協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良好的《審計學》課程研究性學習氛圍和良性互動,實現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為創新性審計人才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冰,王海英,范宇紅,姜濱玲. C++與數據結構課程研究性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暨理事工作會議,2014-12-21

[2]Jone Theodore Merz.A History of European Scientific Though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M].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1965:167.

[3]博耶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育委員會.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國研究型大學發展藍圖[J].教育參考資料,2000(19): 23-45.

[4]李莉.研究性教學在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年7月

[5]石愛中.審計學的學科屬性及其教學要求[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5年7月

[6]韓潔,齊愛榮.研究性教學模式在影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3年12月

[7]靳思昌,張立民.國家審計邊界的定位:公共產品供給主體演進視角的分析[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2.04:10-18.

[8]姚瑞馬.加強審計學課程研究性教學的策略[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年第21期

[9]程羅根.遺傳學研究性教學示范課程的實踐與體會[J].課程教育研究,2015年2月上旬刊

[10]魏火艷.財務會計課程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構建[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年第3期

[11]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上海:生活?圖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152.

[12]孫偉龍.離核套計專業審計教學改革初探[J].財會通訊?學術2004年第7期

[13]楊華.大學數學研究性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第09期

篇(6)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審計學 應用研究

作為會計類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審計學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來說非常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審計類課程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學生興趣不高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還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理論講授課程教學方式,將案例教學法與審計類課程理論知識結合在一起。

一、案例教學法的相關概念

所謂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融入各種案例進行教學。從本質上來說,案例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案例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在設計類課程中的應用進一步拉動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打破了傳統的落后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強調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機制,為廣大學生營造了特定情景的案例教學。

二、審計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案例的選擇與設計存在問題

教師在選擇案例的時候,必須從課堂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出發,一方面要符合審計學科目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還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適應。然而實際情況卻是現階段市場上出版的審計案例教材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難以滿足教學活動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多數案例以國外公司作為背景,與我國審計環境不相適應。換句話說,審計教學案例與我國審計課堂不相符合,導致審計課堂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師在設計案例的時候也存在一些問題,通過上文可知,我們在獲取案例時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就導致教師很難在基礎管理上實現創新型設計,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可能會阻礙學生的學習發展。

(二)教學形式落后,案例實施混亂

將案例教學法融入到審計課堂教學活動中,必須首先講授方法的創新。然而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審計類課程的教師,還在沿用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與案例教學法對于講授方式的需求相違背。雖然有部分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創新,但僅僅是讓學生分析和討論案例,使得理論講授與案例教學沒有融合在一起。筆者認為,這兩種形式的教學模式都難以發揮案例教學法的真正作用,廣大教師應當深刻地意識到,案例教學法并不是單純的案例教學,而是應當將案例與具體的教學活動結合在一起,如果將二者分離開來,就很難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除此之外,案例教學組織混亂也是案例教學法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應用的主要困難。無論是課前還是課后,教師都應當將案例教學法在課堂中的應用進行全程把控,然而由于教師和學生在課前準備不足,使得課堂上難以對案例進行深入的分析,學生在課后也難以對課程進行反饋。

(三)教師素質不高

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是制約案例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的阻礙,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審計類課程的教師都是在畢業后就進入到學校進行授課的,因此教師缺乏必要的審計實務經驗,難以解決實際是審計問題,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完善審計案例教學的對策

(一)建立審計案例教學庫

教學庫的建立,有利于豐富審計案例教學內容,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確保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具體來說,在建立案例教學庫的過程中,教師必須以教學需求為導向,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運用互聯網絡來實現案例的收集。案例中可以包括報刊和雜志以及互聯網上的資源,教師在進行案例收集之后,必須對案例進行加工和處理,使得案例與審計理論課程有機結合在一起,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收集到的案例實現虛擬條件案例的創新,啟發學生思考,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

(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將案例教學法融入到審計類課程當中,可以使教學方式變得多樣化,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應當以教學目的和教學需求為導向,將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劃分為三個階段,其中包括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對案例的分析以及課下反饋等。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用案例之后,還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案例分析討論中來,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案例教學法預期的教學目的。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認為,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的考核方式,是平時成績也作為考試內容,這里的平時成績主要包括課上表現情況以及課后案例的分析情況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融入到案例教學活動中來。

(三)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如果想靈活地運用案例教學法,教師就必須提高自身運用案例的能力,還應當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素養。這兩方面的能力對于教師來說是缺一不可的,專業理論素養是提高自身運用案例能力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當走出去,多參與校外的培訓活動,或是到企業進行參觀和實習,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實踐能力,并與同校教師進行廣泛的溝通和交流,實現課堂教學的觀摩學習。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審計課程學習方法的改革、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和老師綜合素質的提升。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審計案例不以獲取、教學形式單一與案例實施混亂、以及教師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相應地,需要建立審計案例教學庫、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生考核形式以及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等途徑,通過老師、學生和學校共同的努力來推進案例法在審計教學中的運用。

參考文獻:

[1]扎桑.案例教學法在審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4:249-250

[2]張琳琳.淺談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

[3]萬誠.淺談案例教學法在《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培訓,2016,18:202

篇(7)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at the case teaching in the quality audit teaching's educational model, discussed the case teaching to audit really teaches the curriculum concrete application.

關鍵詞:案例教學 模擬實訓 實訓教學

key word: Case teaching Simulates really teaches The reality teaches teaching

作者簡介:羅立立(1973-5),女,壯族,廣西人,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財經系講師,主要研究財務管理。

吳奇峰(1973-1 ),男,漢族,廣西合浦人,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財經系講師,主要研究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

開展審計模擬實訓教學,是提高高職學生動手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進行審計模擬實訓面臨的問題,首先是如何解決審什么的問題,即審計對象的問題。對此,我們的做法是用“虛擬被審計單位”解決審計對象這一問題。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可能要求學生深入到企業開展審計業務,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精選歷年來學生校內會計模擬實習的典型資料,作為審計模擬實訓的“審計對象”,進行審計模擬實訓教學,較好地解決了被審計資料缺失的問題。其次是如何對被審計對象實施審計程序,這是審計模擬實訓的核心。

一、 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模式

對于審計實訓課程,采用案例式教學方法,在每一章的審計都設計一個實地情景案例,以便使學生身臨其境,易學、易會,讓學生有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案例教學作為主要授課方式已經成為審計課程的一大特點。

1. 課堂講授方式案例的教學形式

課堂講授方式案例的教學形式一般包括以下幾種:一是審計案例教學與審計理論教學相結合,以審計理論講述為主,結合審計理論講解并分析審計案例。如在講述審計證據這節課時,一方面從理論上講清審計證據的定義及特征、審計證據具備的條件、審計證據的種類、審計證據的獲取與評價分析等內容;另一方面從審計案例中找出典型的審計證據事例,這樣對照起來,學習效果十分明顯。二是仍以審計理論講述為主,結合審計理論講解并分析審計案例,但要大量引入課堂審計案例的討論,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三是以審計案例講授為主,將審計理論融人審計案例之中,通過審計案例講授、分析和討論,總結歸納審計理論。

案例教學要求學生參與案例分析和討論,提高學生判斷能力、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滿足審計教學對案例的需要,教師要深入審計實踐或通過其他渠道收集大量真實案例,并根據案例案情及教學要求篩選、改編使之典型化,提高了教師科研能力和業務水平。

2. 案例實訓模擬教學的形式

本課程采用模擬案例實訓教學模式,操作辦法是:利用一周時間,將學生帶入審計實訓模擬教室,將既定的模擬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資料交給學生,對照實訓模擬教室里的相關法規、合同、憑證、業務流程等審計標準去檢查、分析、發現錯誤,然后定性進行賬項調整和發表審計意見。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綜合應用所學的審計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解決審計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調動了他們的求知欲望。通過模擬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從承接審計業務到出具審計報告的全過程及審計工作底稿的填寫,強化學生審計職業能力培養。

在組織審計實訓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按照班級和專業,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作為學生的指導教師,歸納課堂理論,引導學生實踐,總結實驗結果,記錄實驗成績。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分組,鼓勵發揮團隊精神,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案例教學法方式的培訓,更加準確地掌握了知識,并學會了應用。

二、 案例教學中審計實訓教學課程

1.在審計實訓教學課程中,做到以案例教學與模擬實驗教學為主的運用

教學方法的運用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針對教學內容中確定的單項實訓,可以采用以案例法為主的結合課堂訓練、分組討論、課后自測等方法開展教學。案例內容豐富多樣,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分析透徹,能引導學生比較深入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課后自測則為鞏固所學知識,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2. 在實訓教學課程上,做到課堂、實驗室與實踐基地的有機結合

實訓教學的組織,也就是教學在什么環境下開展。我們將審計實踐內容分為兩部分,單項實踐和綜合實踐,對于單項實訓,可以與理論教學齊頭并進,按教學單元內容組織訓練,主要采用案例法、討論法或自測法來實現,所以,通常可以在多媒體教室就行。對于綜合實訓,是一個完整的實踐過程,工作量比較大,為確保其效果,必須獨立(停課)安排實踐,主要采用模擬實驗法或頂崗實踐的形式,所以,必須在模擬實驗室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或實踐基地來完成。

三、 結語

高職層次的審計實訓課程通常是以注冊會計師的財務報表為主線,并兼顧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在審計理論方面,力求反映審計領域的新成果;在高職審計實訓方面,緊緊圍繞高職高專實踐性、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總之,要提高審計課程教學效果,關鍵是提升實踐教學水平,只有實踐教學抓出成效,才能更大程度地激發高職學生學習審計理淪的積極性,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應崗應職能力。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脱岳裙子从后面挺进去视频| 色翁荡息又大又硬又粗又视频图片| 国产av综合第一页| 成全影院电视剧在线观看| 高潮流白浆潮喷在线播放视频|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网站 | 虎白女粉嫩尤物福利视频| 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 麻花传媒68xxx在线观看 |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色噜噜网站在线观看| 好好日网站|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 肉体裸交137日本大胆摄影 | 在线观看a级片|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熟女俱乐部五十路六十路av|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日日澡天天添| 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免费无码高h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老人巨大xxxx做受视频|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公天天吃我奶躁我| 欧美video变态另类|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 神马影院888不卡院| 男女激烈床震gif动态图免费| 国产乱人伦app精品久久| 日本熟妇大屁股人妻|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线中国|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免费视频蜜桃|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