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中國茶文化論文

中國茶文化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3-29 00:41: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國茶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國茶文化論文

篇(1)

【關鍵詞】茶文化 教學改革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 -0051-02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文化的推崇在大學生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質和科學創新等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1]。江西農業大學目前已開設茶學本科專業及茶文化與旅游方向。在茶學專業背景下,從農學的角度認可茶學,從文化的角度評析茶文化[2],以茶文化為依托,促進大學生文化品味和素質教育[3]。在筆者開設的公共選修課《中國茶文化》傳統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單一和考核方式不合理等現象。鑒于此,筆者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考核體系等方面不斷完善,以提高公選課《中國茶文化》課程教學質量,為豐富大學生文化品味和提高素質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1教學方法改革

1.1 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積極性

第一,以學生為中心,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程度、知識背景和思維方式,自始至終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興趣;第二,以教師為主導,整體把握課程并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4]。選修《中國茶文化》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每個學生家鄉都有與茶文化相關的風俗習慣。每次開課的第一堂課,筆者以湘西苗族風俗習慣中與茶有關的婚俗以及湖南特有的蟲屎茶等為例,親身體會生活中的茶文化。

1.2 體驗式教學調動學生求知欲

一方面,在講解茶的分類命名、茶的評鑒沖泡以及茶水禮儀等相關章節,筆者將代表性茶類和茶具帶進課堂,并就每種茶和茶具的特點及用途當場示范“綠葉紅鑲邊”、“三龍護鼎”和“鳳凰三點頭”等茶藝用語的真實含義;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隨機抽取一種備用茶,推選代表初步判斷茶葉品種和質量優劣,讓學生對實物有切身的感性認識,增強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收集地方名茶,或利用課余時間到各大商場、超市和茶葉專賣店收集茶樣,或自行調研茶葉價格和消費水平等[5]。

2 教學手段改革

2.1 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把《中國茶文化》課件中文字、圖形、影象、動畫、聲音及視頻等媒體信息數位化,并將其集成在一起,具有交互性和實時性的特點[6]。在茶的分類和茶的沖泡技藝等章節講授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穿插播放了教學短片“六大茶類”和“茶藝表演”等短片;在講解茶文化在電影等藝術創作的作用時,以視頻的形式展示了電影“綠茶”和“茶色生香”等片段中以茶為載體的藝術表達形式。以上多媒體技術將《中國茶文化》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3 多元化考核體系改革

3.1 課堂筆記與出勤

課堂筆記與出勤占總分的30%,其中課堂筆記隨機檢查2次,分優、良、合格和不合格4個等級,占總分15%;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15%,缺課3次以上者視為自動放棄該公共選修課。筆者每次開課的第一節課重點強調了課堂筆記和出勤的重要性,促使學生積極出勤,并及時總結、記錄課堂上的知識點。筆者在統計《中國茶文化》課程出勤時,每缺一次課扣3分,平時成績少于12分。

3.2 課件制作與課堂討論

課件制作與課堂討論占總分40%。筆者圍繞當前茶文化的動態,準備了“茶文化發展是硬件重要還是軟件重要”、“茶文化與生活”和“茶與健康”等10余項議題,學生以組為單位,組內成員明確分工,任選一項議題課后搜集資料,整理并制作ppt展示匯報,最后根據每組匯報情況展開討論。每組匯報計時5分鐘,教師及學生評委根據課件制作和匯報情況綜合打分。以上環節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3 課程論文寫作

課程論文寫作對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強自主查閱科研文獻和培養書面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學術等綜合素質發揮重要作用。公共選修課《中國茶文化》課程論文的寫作是考核學生掌握茶文化系統知識程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師規定課程論文的框架,學生自主選題,教師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學術寫作規范要求。筆者以“愛茶者說”、“品茶品人”以及“茶品人品”等立題,要求學生從中任選其一,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中國茶文化的理解,字數3000左右。以上課程論文寫作部分占總分30%。

4 結語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歷史沉淀,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8]。弘揚中國茶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是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公選課《中國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等對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提高發揮重要作用[1]。《中國茶文化》教學改革的推行,豐富了課程教學方式,活躍了課堂氛圍,增強了教學效果,筆者在《中國茶文化》后續教學過程中將不斷努力探索,進一步完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黃曉琴,張麗霞,向勤锃. 試論《茶文化學》課程對大學生人文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 中國茶葉加工,2010,1:40-42.

[2]陳茶鳳.?高職高專茶文化專業課程設置探索-以漳州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3(2):161-162.

[3]朱海燕,蕭力爭,劉仲華,等. 高校茶文化教學現狀及茶文化素質教育模式探研[J]. 教育教學論壇,2012,23:154-156.

[4]吳翊. 啟發式教學再認識[J]. 中國大學教學,2011,1:67-68.

[5]王君雯. 中職學生體驗式教學模式初探-以商品學中的“茶葉”部分教學為例[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1,9:167.

[6]吳亞鳳. 多媒體技術與大學數學教學[J]. 教育:中旬,2013,6:52-53.

[7]劉蘭娟.?Blackboard教師操作手冊[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篇(2)

關鍵詞:茶文化;中國;英國;英語教學;內涵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在特定的自然人文土壤之中孕育而成的,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等都各不相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各民族的文化特征都要通過語言這扇明窗予以展示,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任何一門語言的教授與學習都是對相關文化的發揚與傳播,對一門語言的應用與把握也是對相關文化的理解與表達。英語作為當今世界應用最為廣泛的語言之一,它所代表的語言文化就是對整個西方文化的縮影,所以,在英語教學的同時,廣大教師必須要注重對英美文化的講解和傳遞,幫助學生培養精準的語感,最終養成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幫助學生充分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因為語言能力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交際能力,然而,這一說法僅僅用于語內交際,一旦將范圍擴大到語際交際就會失靈,換句話說,語言能力可以代表一個人在本土文化內的交際能力,但并不能代表這個人在跨文化語境內的交際能力。當前,我國的英語教學通常片面重視對語言外在形式和語法結構等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社會環境和文化差異的講解,導致很多學生并不明白各種表達形式背后的文化因素,在實際應用中使用不合乎語境或是默認語言規范的表達形式,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式英語”。茶文化是東西方共有的文化形態,在各自的文化體系中都享有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以茶文化為切入點進行英語文化教學,可以讓學生以一種更加清晰、直觀的方式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及其所帶來的語言差異,從而更好地把握兩種語言的形式特點與文化內涵,更加有效地促進英語學習。

1茶文化概述

中國是茶葉的發源地,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搖籃,擁有近五千年的發展歷史。最初,人們對于茶葉的認知僅僅停留在其解毒、敗火、提神、醒腦等藥用價值之上,而后人們逐漸發現了茶葉顯著的保健功效,遂將其發展成為一種大眾保健飲品,特別是魏晉南北朝以后,飲茶成為了禮儀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儀式,飲茶之風在整個社會散播開來。隋唐時期,茶文化漸成體系,全民飲茶的風尚正式形成,茶館、茶社等紛紛建立,烹茶技藝不斷優化,世界上第一部文化專著《茶經》問世,將茶文化推上了系統發展的道路。元、明、清時期,城市范圍顯著擴大,茶館漸漸成為了人們文化活動的場所,在茶館中,人們把茶與各類民間文化活動融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茶館文化”,至今仍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國民間有俗語曰“民不可一日無茶”、“柴米油鹽醬醋茶”、“客來敬茶”等,都反映出了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也體現出了茶文化的大眾性與普遍性。中國茶葉品類繁多,主要有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青茶、花草茶等七類,品飲方式一般為清飲。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國茶文化對于茶具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基于各類茶具的優缺點,紫砂茶具憑借其“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餿”的特點成為了諸多愛茶之人的首選。中國人飲茶好獨飲,或者邀上三兩好友靜靜品飲。對中國茶文化而言,飲茶的目的是修身養性、提升境界,所以人們通常會在素雅、寧靜、自然的環境中飲茶,以期透過飲茶讀懂人生的真諦。英國茶文化的形成時間較短,直到十六七世紀左右,茶葉才進入英國。美國茶學家威廉•烏克斯在《茶葉全書》中指出:“飲茶代酒之習慣,東西方同樣重視,惟東方飲茶之風盛行數世紀之后,歐洲才開始飲之。”盡管只有不足五百年的發展歷史,但這仍然掩蓋不了英國茶文化作為世界茶文化中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的事實。飲茶之風在英國社會流傳開來是受“飲茶皇后”凱瑟琳的影響。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入英國王室時帶來了一些上等茶葉作為嫁妝,她深諳茶葉提神健體的功效,不僅自己每日飲茶,也經常邀請其他王室貴族共同品茶,于是,王室貴族爭相效仿,有的甚至在家中開設茶室、舉辦茶會,就這樣,飲茶的風氣以一種自上而下的形式在社會中形成。后來,公爵夫人安娜為了打發午后至晚餐之間漫長而無聊的時間,便在下午三點至四點左右邀請親友到家中品嘗醇厚的紅茶和精致的點心,既能避免挨餓,又能促進社交,逐步得到了家庭主婦的青睞,隨后則成為了社會各界的普遍做法。英國的下午茶文化以維多利亞時期的下午茶文化最為典型:主人要選擇家庭中光線和布置最好的房間作為飲茶場所,所用的茶葉和茶具都要盡可能的高檔,配搭的點心、蛋糕則要盡可能的精美,飲茶者則通常要著正裝出席。隨著東西方貿易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茶葉商品涌入英國,成為了人們的日常消費品。在當地飲食文化的熏陶下,人們將牛奶、糖、蜂蜜、肉桂等輔料與茶融合,形成了香濃醇厚、營養豐富的健康飲品,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飲食內容,也奠定了英國茶文化的最終確立。如今,英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茶葉進口國與消費國之一,人們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飲茶,具體可以細分為早茶、上午茶、午茶、下午茶、晚餐茶、晚安茶等。由此可見,盡管英國茶文化與中國茶文化同根同源,但在當地環境的影響下,兩者均具備了典型的民族性與地域性特征,擁有濃郁的本土化色彩。

2中英茶文化內涵對比

中國茶文化源于古老的農耕文明,提倡回歸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英國茶文化則源于先進的工業文明,其中既承載著歐洲宮廷貴族的高貴優雅,也彰顯著工業社會所強調的務實性與目的性。兩者在文化內涵方面各有千秋。中國茶文化歷經幾千年的風雨變幻,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儒、釋、道三家精神的統一。道家思想認為,天、地、人是平等而趨同的,茶生長于山野之中,得天地之精華,承豐壤之玉露,正是道家所說的極盡自然之物,蘊含著淡泊寧靜、返璞歸真的神韻,透過飲茶這一活動,人們可以真真切切地從茶道之中感悟天道、地道、人道。儒家思想提倡“中庸”和“仁禮”,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佛家文化則有禪茶的傳統,主張通過飲茶反躬自省。在飲茶的過程中,人們將三家精神合而為一,體會“和、靜、怡、真”的深刻哲思。“和”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茶道的靈魂,主張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睦與和諧;“靜”是修習茶道的不二法門,強調人在飲茶的過程中應當平心靜氣、心和神寧;“怡”是茶道修行所帶來的心靈感受,通過飲茶實現心靈的凈化與升華,獲得情感上的開懷與舒暢;“真”則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通過飲茶返璞歸真,看透人生真諦,深諳自然真理。與之相對,英國茶文化源于西方個人主義與實用主義的價值取向,無論何時何地,人們總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在他人面前,喝茶也不例外。英國下午茶對于環境與形式的要求可謂極致,環境必須要優雅高貴,衣著一定要典雅得體,茶點一定要高檔精致,待客一定要體貼周到。對于英國人而言,飲茶不僅僅是個人的休閑娛樂,更是一種大型的社交盛宴,通過飲茶活動,人們可以展現自我風采、拓展社交脈絡??梢钥闯?,英國茶文化中的飲茶目的與中國茶文化有著很大差異,它不再追求修身養性、凈化心靈,而是注重飽腹、娛樂與社交,其務實性不言自明。

3基于茶文化對比的英語教學

茶文化是中國文化與英國文化中相通的部分,是人們易于理解、易于把握的內容,也是文學教學最容易切入的部分。所以,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熟練把握中英茶文化的對比分析,將茶文化的相關內容融入到語言教學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內容,提升教學效果。一方面,英語教師應當以“茶語”為內容要素,通過中英茶文化表達來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提高學生的語言敏感度。在英語中有大量與茶相關的表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acupoftea”了,其內涵并不僅僅是“一杯茶”那么簡單,而是用于表達對于人或事物的喜歡程度,以及對事物的擅長或熟練程度。而“differentcupoftea”則是指完全不同的人、事或者情況,可以看出,英國茶文化與中國茶文化一樣,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英語教學也應當貼近生活,將日常“茶語”作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語言積淀與語感能力。另一方面,英語教學應當以營造語境、培養語感、提高實際應用能力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運用原汁原味的英文作品構建英語氛圍。茶文化作為中英兩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很多文學創作的靈感源泉,在中英兩國的文學論壇中,有很多文學作品都反映著兩國獨特的飲茶文化,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人們對茶的熱愛,通過英文茶文化專著品評,教師可以為學生開辟出別具一格的英語文化世界,理解慣用表達之后的特殊文化背景,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茶文化電影,賞評茶詩、茶詞、茶曲等,促進學生理解中英文化美學的異同,提升學生的品味修養與文化內涵,為現代化建設培養出真正的跨文化交際人才。

參考文獻

[1][美]威廉•烏克斯.儂佳,劉濤,姜海蒂譯.茶葉全書[M].東方出版社.2011.

[2]孟丹.中英茶文化內涵的對比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10.

[3]王柳人.中英茶文化比較與英語教學[J].科技信息,2010(31):202-203.

篇(3)

中國是最早種植茶的國家,并且將茶傳播至全世界,尤其是在英美等國,茶得到了改良和發展,形成西方的茶文化。中西方茶文化由于其地理位置、經濟發展、主流文化等等原因展現了獨特的魅力。對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較既是對茶的發展歷史的記載和對茶文化的補充,也是中西方文化比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豐富了中西方文化比較的內容。

關鍵詞:

中國茶文化;英美茶文化;比較

茶已不再是一種商品而是一種文化,是代表國家特征的標志。茶在中國體現的意境和在歐美國家體現的意境是截然不同的。在中國,茶如君子之交,淡薄靜雅,而在英國,茶就是一種優雅的姿態,展現了紳士的風度。本文通過對茶文化在世界的傳播發展和“茶”在英語中的表現探討了中國與西方國家不一樣的茶文化,這對研究中外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1茶在西方國家的發展

唐朝時茶已經成為了一種風靡全球的風雅之物,當時對外貿易相當活躍,不少傳教士來到中國傳教并記錄了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再傳回歐洲大陸,引起強烈的反響。中國的茶西行經過廣州、福建等沿海城市再到馬來半島、印度半島最終到達歐洲大陸。意大利的馬可﹒波羅在其《馬可﹒波羅游記》中詳細記載了中國的茶葉,三百多年后的葡萄牙傳教士撰寫了一部專門介紹中國茶葉的書并刊登出版。從此,中國的茶走上歐洲發展道路,讓無數歐洲人了解茶并喜歡上茶。最初引入茶進人們視野的是葡萄牙人但真正推廣的卻是荷蘭人。葡萄牙人通過馬可﹒波羅的游記對東方茶葉好奇無比,借助當時海上霸權的地位和發達的海路運輸技術,入侵中國,獲得中國最早的貿易權,得到大量的茶葉并運回國,引起上流貴族的關注和好奇。但是因為葡萄牙人注重國內自身消費而沒有國際貿易的意識,所以并沒有將茶全面推廣,真正實現茶葉推廣的是后來居上并擊敗葡萄牙的海上馬車夫—荷蘭。荷蘭通過大量的貿易將茶帶進歐洲市場,帶入歐洲人的生活中,并使其成為時尚的象征。除了進口各種茶葉之外,還將配套的茶具也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場上銷售。雖然荷蘭將茶有效地傳播到歐洲各地,但是并沒有形成全面飲茶的氣候,只有少部分地區已經接受茶這個新的事物。到了18世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英國替代了荷蘭海上貿易的地位,也將茶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使茶走進英國貴族的日常生活中,發展成為一種英國茶禮儀,最終走進了英國百姓家庭。英國人自此以后鐘愛喝茶,尤其是紅茶,更是將茶作為貴重物品招待客人,也會在聚會時品嘗享用紅茶的香甜。至此,茶的發展并沒有止步,而是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傳入了美國,在傳統茶的基礎上改造成風靡全球的美國冰茶。茶在不同國家得到不同的發展,形成了不同的茶文化,中國的茶文化與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茶文化迥然不同,不僅僅因為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同而不同,還因為受所處時期的主流文化的影響不同使得茶文化在各國有了新的發展。

2中國茶文化的內涵

茶在中國有上千年的發展并逐步形成了燦爛的茶文化。茶文化不是只指如何泡茶、飲茶、品茶或是表演茶藝這些外在的表象,而是在泡茶品茶的過程所感悟的人生哲理。著名的茶圣陸羽在其《茶經》中用簡潔而形象的語言詳盡地描述了茶的制作工藝和他所要表達的治國為人的思想。由于茶的歷史悠長,受到不同時期的影響,形成了復雜而豐富的茶文化,其中所受影響較大的要數唐朝時期的儒釋道思想文化了。

2.1儒家的“中庸”思想

“中庸”一直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思想,中庸一直不偏不倚,折中的處事態度。朱熹曰“:中者,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很多學者認為中庸思想就是軟弱、妥協,這是進入了誤區。中庸的思想講究的是和平、真善美、寧靜致遠的意境而不是簡單意義上的不爭取。儒家思想還要求人修身平天下,茶經中茶性就充分體現了這個觀點。茶的妙處在于修身養性,平靜心態,追求淡雅的生活。古代君子通過飲茶彰顯為人處事之道,無處不在地體現了儒家的“仁”思想。

2.2道家的“順其自然”“、精“”儉”的理論

道家理念在《茶經》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陸羽深受道家理論的影響,追求“精“”儉”,認為茶學的靈魂之一就是崇尚自然、崇尚簡樸、崇尚真善美的美學理念,意在天人合一的和諧。最為典型的就是在茶經中出現的茶用具代表青蓋碗。蓋碗是一種特別能體現道家思想的茶用具,其沖泡的每個程序如凈手、出具、開蓋、搖香等等都包含了道家的內涵,講究尊道貴德、重人貴生、天人合一,極其看重茶道禮儀。

2.3佛家的“悟”學說

評價陸羽的宗教傾向時,不能單一的歸納為儒釋道其中一家,他不屬于任何一派,因為他的思想融合了三教的精華,是個復雜的歷史人物,因此他所著作的《茶經》必然傾注了他的人生理念,其中之一就是依佛。佛家注重悟性,而茶也在于一個子“悟”,所以茶有助于僧侶在坐禪修行時提神醒腦,被視為一種修身的過程。

3東西方兩種茶文化的比較

中國的茶文化和英美的茶文化屬于繼承和發展的關系,起源于中國,流傳到歐美,再結合當地的風俗習慣和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帶有獨特風格的茶文化。這兩種文化必然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我們就從其經濟、地理和文化等幾方面具體分析兩種文化的特點:

3.1中國是東方大國,坐落在世界的東方,歐美相比中國的地理位置而言就是西方。

中國的茶一路西行來到歐洲大陸再到美洲大陸,經歷了歷史的變遷和文化的糅合,形成了頗有地方特色的兩種茶文化。中國地大物博,因為土壤和陽光的條件不一樣,生產的茶葉品種也不同,有紅茶、綠茶等,中國人根據地理位置和飲茶習慣的不同會品嘗不同的茶葉感受不一樣的滋味;英國地處地中海,本身不適宜生產茶葉,又因常年受地中海氣候的影響,所以偏愛濃厚而甘甜的紅茶,最著名的英國茶文化當屬下午茶(afternoontea)了。東西兩大國的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得兩國的飲茶種類也就不同。

3.2中國古代的經濟體制是封建小農經濟,在滿足溫飽的條件下,人們就開始考慮精神上的提高。

在封建社會的影響下,茶成了一種風雅之事,也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茶由一種商品逐步發展成茶學、茶道最后融合為茶文化。在這種穩定的小農經濟里,飲茶是一種悠閑的生活方式,需要人心如止水、心平氣和,慢慢品嘗,感受茶的寧靜和芬香。而英國的茶相比中國的寧靜,帶有實用性和工業化的特點。英國人一天最重的一餐是晚餐,中午的飲食就會相對簡單許多,而又因兩餐間的時間相隔很久,由此就有了下午茶這種形式。下午茶不僅是喝茶還有糕點水果之類的甜品。英國的茶文化講究的是茶具好看、貴氣,茶味甘甜濃厚,在聚會中襯托出貴婦們優雅的氣質和優越的社會地位,這種講求實用性的飲茶方式恰恰體現了工業革命帶來的現代化的特點。尤其是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實用性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速溶茶就是工業革命的產物。英美這樣的發達的工業國家隨著技術的革新,也將茶葉的外形和用法隨時代變化而變化。除了形式上的不同,還有對茶的認識的不同。在中國,茶是食品,是吃食,而在英國,最初茶是作為藥在宣傳的,他們認為茶具有很多醫藥作用,如消熱解毒等等。

3.3茶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與儒道佛三派的思想相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和諧供出的精神,也要求飲茶之人修身養性,提高修為。

這種種要求展現了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講究淡薄、豁達、內斂的品質。可以說,中國的茶道反映的是一種無處遁形、不可言傳的品性、情懷和美感。它散發的氣息實則為君子禮節,體現了“君子之交淡若水”的高尚節操。而英國的茶文化更多體現的是貴族的禮節和儀態,在其中展現了英國紳士的風采。

由此可見,中國的茶文化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文化特點,講究“天人合一、修身養性、崇尚自然、崇尚簡樸、順其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追求個人品行的培養;而英國茶文化則體現了貴族們的高貴優雅,是人的社會身份的標志,伴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體現出其務實性和現代性。中國人看重茶文化是因為它的精神內涵,把它當做精神和情感的寄托,而英美等國飲茶看重的是其功效和性能,僅把它作為商品和身份的標志。

作者:段瑞芳 單位:鄭州成功財經學院

參考文獻

[1]趙淑萍,跨文化視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較[J],農業考古,2013:313-315

[2]吳琳,中英茶文化比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8):176

[3]黎小萍,簡說中國茶文化[J],茶葉機械雜志,2001(4):34

[4]張稚秀、孫云,西方茶文化溯源[J],農業考古,2004(2):327-333

[5]畢文靜,淺析中英茶文化內涵的差異[J],大眾文藝,2012(4):128-129

[6]秦茂莉,英美文化與中國文化在語言運用方面的比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S3):80-83

[7]張進軍,中英茶文化比較及對中國茶文化傳播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4(8):175-176

[8]張加明,中華茶文化與人學生人文修養[J],農業考古,2011(5):69-72,102

[9]寇丹,據于道,依于佛,尊于儒—關于《茶經》的文化內涵[J],1999(04):209-210

[10]蘭冰,淺議西方茶文化及英語茶[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1(1):118-211

[11]賈雯,英國茶文化及其影響[J],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8

[12]許嘉璐,中華文化傳播之翼—關于茶、茶人、茶文化的兒次談話[J],中國電視(紀錄),2014(10):65-67.

篇(4)

論文關鍵詞;茶文化 茶道 中職學生素質教育

筆者有幸在中國茶博看到韓國著名畫家閔庚燦繪制的國畫《松竹梅》,畫面松柏蒼翠、墨梅橫斜,下方是一片茂密的茶園。中國自古把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友,可這里畫家卻將茶與松、梅并提,可見在畫家看來茶的品格與松、梅一樣高尚。筆者作為一線中職教育者,不禁深思,若能讓中職學生這群特殊的孩子也擁有茶一樣的高尚品質,定能使學生受益一生。

1茶文化體系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在神農時期就被發現,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此“嘉木”也在經歷著多樣的變化。茶最初被人們作為藥物使用,后來又逐漸被推為食材,之后茶又成為一種健康的飲品。

按照文化學的研究,文化可分為技術和價值兩個體系。因此,茶文化是指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所以茶文化組成體系應該包括茶學,茶道,茶情,這三個層面。

這里的茶學是建立在狹義的層面上。在《茶葉》刊物中,很多茶界的權威和茶人都認為“茶學”是一門關于茶葉的源與流的學科。筆者覺得茶道是通過泡茶藝術(茶藝)這種方式,給心靈創造安靜的氛圍,用自己的心去領悟不可言說的個中滋味和人生哲理。

茶情是指以茶為載體的茶書,茶詩、畫等及品茶所帶來的感受。

2茶文化引入中職學校所帶來的功效

茶文化對他們的益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拓寬學生的就業路

一方面,在2007年l2月國家商務部公布的《茶館業企業經營規范》中指出,茶藝師與從業人員的比例分別不低千1:3、1:5、1:7。另一方面,懂茶悟道茶藝師的需求越來越多。但目前大專院校中,把茶文化作為專業很是罕見,使得高素質的茶藝師實在難找。所以即知茶藝又懂悟道的茶藝師必將成為近來較為緊缺的“寵兒”。因此在各不同專業的中職學生中引入茶文化教育,使他們在接受系統的本專業學習的同時,也學到茶文化,既能掌握本專業,又能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取得茶藝師資格。

2.2茶文化對學生的影晌

(1)茶文化有助于中職學生增長文化知識,從而樹立信心,讓精神不再空虛。茶的故鄉是中國,茶的起源、發展、傳播經歷了幾千年。所以在中職學生中引入茶文化教育,不但能讓他們學習到茶起源、發展、傳播的過程,而且能彌補他們的最為缺少的史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茶文化對他們每個人來說起點是一樣的,這就等于給了很多放縱自我的孩子再一次站起來的機會,讓每一個自信心不足的或喪失自信心的孩子在茶文化里再樹立信心,并把這份自信心帶到生活中,也能讓那些早已把本專業知識學的得心應手的孩子找到精神的寄托,讓他們課余不再精神空虛。

(2)茶文化有助于促進中職學生思想道德的修養。

中職學校的學生往往價值觀和人生觀模糊,因此思想道德上的問題比較嚴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沉睡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情懷,讓他們變得“冷酷”。

其次,心理都還不夠成熟,有較強的虛榮心和過度的自尊心,表現欲望較強。

再者,中職學生對“個性”往往曲解。很多學生認為“個性”是對傳統的一味反叛,或是對紀律的抵制就是個性。

最后,自我為中心,在行為上缺乏理智和規范,往往為求利益,不計手段;在內心里不懂感恩,只知道一味的索取。

茶文化可以幫助他們。一方面,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近年來,很多茶人、學者都將茶道的思想內涵總結為“和、靜、怡、真。也許每個人對這四個字有不同的理解,筆者看來“和”是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融入了儒、佛、道三家的精髓。儒家的中庸之道蘊含在“酸甜苦澀調太和,掌握遲速量適中”的茶藝過程中;行儉之德藏在“樸實古雅去虛華,寧靜致遠隱沉毅”的心態上;明倫之禮體現在“奉茶為禮尊長者,備茶濃意表濃情的待客之道上,謙和之禮就在“飲罷佳茗方知深,贊嘆此乃草中英”的“吃”茶過程中(《茶道茶經》)。這些可以修正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另一方面,文化是需要傳承的,相信在中職學生中引入茶文化教育,不僅可以把茶文化的接力棒傳遞到下一代手中,而且還能喚醒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更重要的是當他們遇到在喧囂的都市中遇到事情時,能學會點一段淡雅的檀香,讓心慢慢的平和,讓封存在心底的“和”慢慢蘇醒。用沸水洗去杯子的濁塵,仿佛也洗去了積累在心上的濁塵,用平和潔凈的心等待“太和”之水。平和寧靜的氛圍和空靈情潔的心情慢慢出現?!傍P凰三點頭之后,杯中茶葉慢慢舒展,清馨的茶香慢慢彌散在身邊,飲者浮躁的心似乎也慢慢放下,精神隨著茶香慢慢飄蕩,心開始尋找真正的自我。此時輕輕的抿一口佳茗,讓色、香、味纏繞著舌尖,不禁讓人覺得全身心的舒暢和怡悅,仿佛就在此刻找到自己,看清了自己的方向,也認清了自己的路。正如閔齡所說,這是一種洗凈了骨髓的精神升華。而這就是茶道之“怡所帶來的“怡神悅志”之感,“明心見性之暢。最終將引導飲者到達“物我兩忘,天人合一”之“真”。

(3)茶文化有助于提高中職學生的審美能力。

中職學生的審美能力較弱,以致他們對美的理解往往特別怪異、浮淺。在一些學生看來,美僅僅是服飾上的怪異,和發型上色彩。而茶文化的展示者“茶情”,可以讓他們正確的認識美,品味美,最終創造美。

3在中職學校引入茶文化教育的方法

(1)把茶文化課程作為校本課程開設,給學生創造一個環境。

(2)開設茶文化社團。這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動手和交流的平臺。社團可以開展茶藝培訓、表演,茶葉采摘、加工等活動。

(3)通過講座、展覽等形式,擴大茶文化在中職學生中的影響。

(4)結合學生自身的專業開展與茶文化相關的活動。

篇(5)

茶文化如茶道、茶藝、茶俗、茶禮之類清新淡雅的片斷是人類悠久流長歷史中沉淀下的一朵瑰寶,大唐盛世在政治經濟文化的推動下,茶文化在社會發展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論文主要從茶的起源、發展及文化的形成過程和內容,研究其作為中國文化發展的重要內涵及對其他領域的連帶作用,引起人們以對本民族文化的共鳴。唐朝是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最鼎盛的時期,因而對茶飲文化發展有強大的推動作用。繼而出現的陸羽《茶經》等文字著作是對茶文化發展從飲食到文化的高度總結和精神文化的集中體現,茶葉的種植、采摘、加工、烹煮、品飲乃至于茶具、習俗,使茶文化從純技藝升華為精神文化,并集中體現在茶道文化這一次生的文化形式,其影響一直延續至今、流芳全世界。

關鍵詞:

唐代;茶文化;茶經

1.緒論

茶文化廣義上包括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即茶具、茶館、運茶、制茶、茶道、茶政、茶禮、茶藝等等,而狹義的茶文化則是指其人文科學內容。而本論文則從廣義的方向入手來研究中國唐代社會經濟對茶文化的推動以及茶文化對后世之影響。從茶物質開始,在延伸至與其相關的人文精神素養?!安栉幕遣璧奈镔|產生和飲品利用過程的物質、記憶以及形成精神的成果的總和,其內容包含物質層面,技藝層面和精神層面?!盵1]隨著唐代疆域的擴大,飲茶文化也逐漸從南方傳播開來。直至邊疆地區,對后世在經濟、文化、名俗乃至于民族融合上影響深遠。如唐代有言:“自鄒、齊、滄、隸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額甚多?!盵2]可見,飲茶、販茶在唐之前已經廣為流傳與普及。飲茶的起源可追溯到夏商周時期乃至上古,唐代以前并無“茶”字,只有“荼”的記載。茶圣陸羽首先提出了茶的起源是“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而至于全民品茶,論茶,斗茶,將茶發展出其專屬的文化品位,則源自于唐朝,它起到了加強經濟、融合文化、豐富藝術、促進交流、開源國庫的作用,有著無法預計的社會提升作用和效果。

2.唐代社會經濟對茶文化的推動

秦漢之際,中華民族的祖先飲茶始于藥用。有言“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盵3]“荼”即古代的“茶”(《爾雅》記載)。南北朝時佛教興起為茶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而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精神、社會作用。到了唐代,隨著國力、經濟的大力發展,中西方交流日益增多促成了茶文化的發展條件。安史之亂后,雖然經濟有所動蕩,但茶文化的發展趨勢仍未受到影響。正是在這種多元的文化氛圍下,茶飲文化正式的開始了發展和壯大。由此,茶葉貿易,貢茶制度,茶書著作,茶禪聯系都蓬勃發展起來。

2.1唐代茶葉貿易的盛行。白居易《琵琶行》有言:“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浮梁是唐朝疆域里最東南的一個集散地,經濟交易十分頻繁。唐中葉以后,由于交易的經一步推進,使得茶葉文化從南向北擴散,呈網狀結構覆蓋全國。陸羽在《茶經》中更是羅列了無數的產茶州縣,現階段已經明確知道的茶業產區已有四川、陜西、湖北、云南、廣西、貴州、湖南、江西、江蘇、浙江、安徽、河南等十四個省區,覆蓋大江南北。這樣的網狀結構,在唐代這樣的廣泛交流時代,為茶葉的傳播和茶風的普遍化提供有利條件。

2.2貢茶制度的施行。由唐代開始,朝廷開始在名茶產區設立貢茶院,由官府監督。當時最著名的貢茶院設在湖州、常州以及顧渚山等地。每年清明前,都需將上好的明前茶上貢至朝廷。貢茶制度勞民傷財,每次運輸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有其負面性。但另一方面該制度確實對茶葉質量的提升意義非凡?;始绎嫴枇晳T的發展帶動民間飲茶消費,當時宮廷里產生的許多新興茶飲模式成為民間習俗的風向標。自唐代開元以來對茶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甚至在產茶地設下御用制茶場。此外,唐代朝廷增收茶葉稅加以立法管理,也促成了茶文化的蓬勃發展。

2.3茶書發展及流傳。唐代社會經濟推動茶文化發展的標志性產性—茶書興盛,對茶文化系統理論性研究愈加廣泛。自公元七六〇年左右茶圣陸羽所著《茶經》問世以來,陸續撰寫了《茶記、《顧渚山記》等卷,系統介紹采茶、制茶、煎茶、飲茶之法并分列等級[4]?!缎绿茣?陸羽傳》記載:“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以?!盵5]另外詩僧皎然、張又新、溫庭筠等著作《茶訣》、《煎茶水記》、《采茶錄》、《十六湯品》、《茶述》、《茶學大典》、《茶譜》等較為著名。這些茶書將飲茶學問詳細地論述,更加推動茶經濟貿易的發展。

2.4茶禪關系的發展。由于茶味先苦后甘,與禪境十分相像,故自東晉后,飲茶便被列入禪規之中[6]。僧徒行蹤遍布全國,也使南方飲茶之風傳播到北方。茶對于僧人而言,其妙用在于精神層面,茶道所言清雅、寧靜、和諧、自由儉德等精神領悟與佛法之六度五戒暗暗相合。喝茶既可以通曉茶品、體驗自然、又可以通過觀茶色品茶味,識解佛性??偠灾?,其共同特點在于,領悟自然的神妙。[7]同時,寺廟因為其清幽雅致、古樸無華的環境,成為了文人墨客與僧人進行儒釋文化交流的絕佳之地。這些活動與交往,擴大了茶文化的傳播。[8]

3.茶文化對飲茶物品貿易的帶動

《茶經》對采茶天氣、制茶工序、煮茶用水、品茶方法等的詳細說明,[9]明確了茶文化除茶葉貿易外,還存在飲茶物品的交易。其中所列的飲茶器具總共有二十八種,并稱為茶器。而采茶所用器具則稱為茶具。唐代茶器可分為兩類,一種是陸羽所言,乃文人學士所用。二是在陜西出土的金銀、秘色瓷、琉璃茶器,乃是皇室王孫貴族和宮廷所用。比如風爐、水方、碗、札等,平時并不一定要用全套茶器,但最好還是備齊全套,否則,“茶廢矣”。

4.結論

在唐以前一千多年里,茶飲文化經過了漫長的孕育期,在唐朝國富力強的時代以空前的速度發展起來,極大的影響了后世經濟、政治、文化、藝術,甚至人民的想觀念和意識形態,除了與飲茶實物的貿易外,茶文化在茶館、家庭消費等奠定了不容忽視的基礎,迄今不衰。茶飲已逐漸藝術化,國際化。

參考文獻:

[1]《論茶文化的理論與實踐》,鄭永球

[2]《封氏聞見錄》,[唐]封演著,《雅雨堂叢書》本

[3]《茶經》,[宋]陸羽著,1956,百部叢書集成,藝文印書館出版

[4]《神農本草經》,作者不詳,約成書于秦漢時期

[5]《新唐書-陸羽傳》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

[6]《飲茶與禪修》,沈柏村,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2000.5

[7]《中國唐宋茶道》,梁子著,1997,陜西人民出版社

[8]《中國文人品茶》,張宏庸,國文天地6卷8期1991.1

篇(6)

職業教育論文2000字(一):省級職業教育精品課程設計及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論文

摘要:2019-2020年,《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實務》課程工作組以中國茶的運輸為主線,將中國茶史與世界史相結合;將傳統茶文化傳播途徑——陸上、海上絲綢之路,與當今的介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相結合;在現代篇將傳統茶文化延伸至年輕人喜愛的奶茶文化,加入了奶茶品牌營銷、牛奶和砂糖的供應運輸、電商平臺傳播,以項目實踐的方式完成中國茶的歷史疏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代入感,完成《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實務》課程的線上教學總設計。

關鍵詞:中國茶文化傳播;茶運輸;線上教學;項目化

該課程的線上教學將古今中外的茶輸出路線,按照地圖板塊、發生年代、茶的品種、運輸方式、運輸組織形式等多維度層級劃分為二、三級子項目,將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中的所有關鍵知識點進行合理拆分,融入進每一個子項目任務;同時注重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在《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實務》課程中注入愛國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讓學生以完成一個個小的項目任務的方式獲得人生觀的成長,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多元統一,完整教育結構。

《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實務》課程工作組分成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湖南石油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環境生物職業學院組成的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團隊;第二梯隊是思政課教師和計算機專業教師;第三梯隊是企業專家團隊。三個梯隊集思廣益,共同建設課程資源與學習數據,包括:授課視頻、非視頻資源、課程公告、題庫、測驗和作業、互動交流情況、考核情況、學校SPOC使用情況。

課程團隊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也出現了較明顯的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團隊資源整合和創新能力不夠

課程的線上教學總設計主要由第一梯隊的老師負責,思政課教師和企業教師提供建議,資源建設中可以獲得計算機教師的幫助。課程建設中最關鍵的就是團隊的默契度,雖然課程組團隊成員構成較為合理,尤其是第一梯隊,匯聚了三所職業院校的物流專業骨干教師,但團隊間成員分散,只能通過QQ群直播、電話會議、微信群等方式溝通交流,成員有各自的個人事務,也都非常忙,能湊在一起討論的時間并不多,很多時候溝通回復不及時,團隊的默契度欠缺。

《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實務》課程特性是需要團隊成員走出錄播室,不能閉門造車,教師深入現場,在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中進行一段實地跟拍,最好是沿著某條茶運輸路線,完成多式聯運的全程跟蹤報道,但疫情期間活動自由度受限,又加上缺乏制作經費和錄制團隊,在課程資源建設上缺乏創新,不能給學生提供很好的直觀感受。

2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缺乏地氣

《物流運輸組織與管理實務》課堂教學的設計線比較單一,課前及課中以資料查閱、在線討論、頭腦風暴等多種方式開展,引導學生跟著教師的線上教學資源完成學習,課后每個小項目給學生布置對應的任務和作業,讓學生完成課后復習,這樣的課堂教學形式沒有很好的實現“翻轉課堂”,與學生溝通的形式單一,學生缺乏積極回復,課堂教學的設計并不能很好體現當初加入課程思政元素的初衷。

3課程資源建設與企業實際銜接不夠緊密

以二、三線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訓條件是不足以完成該課程的的實踐錄播,為了保證省級職業教育精品課程的質量,課程資源建設中的實踐或現場錄屏,就需要得到相關企業的大力幫助,需要茶企、物流公司、進出口貿易公司等多方協助,但因為人脈資源的限制,找不到相關的合作企業,與企業實際銜接的緊密度上打了較多的折扣。

4課程團隊對中國文化、地理歷史及人文科技一知半解

要高質量的完成這門課的線上資源教學,不僅僅是了解該門課程的專業知識,還要求團隊成員具備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對地理歷史及人文科技都要融會貫通,這樣才能不牽強,不生硬的提升課堂層次,實現顯性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既能實現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人格養成,又能完成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目前課程團隊在中國文化,地理歷史及人文科技方面還是一知半解,只能通過翻閱書籍、網上查閱、觀看記錄片的形式慢慢補充這塊短板,在課程資源的制作上肯定會受到學識水平的局限而施展不開。

針對以上在省級職業教育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本課程工作組會一如既往的通過深化課程目標、內容、結構、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導向與課程固有的知識、技能傳授有機融合,在課程建設的具體過程中,發動創新思維,以新思維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謀求新發展、以新發展推動新方法,以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實現課程建設的創新發展,進一步提高課程建設質量。

職業教育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經濟轉型對職業教育產學合作的影響與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經濟轉型背景下,產學合作面臨一定的挑戰。職業教育領域的產學合作關系到社會人才的供應,也關系到產業和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迎合經濟轉型的實際情況,對產學合作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和改善,制定合理的制度以及管理機制,為產學合作提供強力支持。論文對經濟轉型背景下產學合作受到的影響展開分析,并對產學合作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對產學合作的長遠發展發揮促進作用。

【關鍵詞】經濟轉型;職業教育;產學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1069(2020)05-0050-02

1引言

現階段,經濟轉型導致社會的人才需求出現一定的變化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讓以往在職業教育中沿用的理念和方法已經不再滿足客觀的需求,產學合作也受到一定的沖擊。院校、行業、企業以及政府都需要在產學合作中發揮出自身的價值,思考以往產學合作中的不足,分析如何對產學合作進行改革,讓產學合作的優勢能夠充分發揮出來,對地方經濟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這就需要了解經濟轉型下產學合作的實際開展情況,院校、政府、行業以及企業是否在產學合作中出現一定的偏差。

2經濟轉型對職業教育產學合作的影響

2.1對人才培養結構的影響

現階段職業院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讓職業教育的整體發展得到一定的促進,但是隨著經濟轉型,產業技術迅速升級,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升。經濟的發展對職業人才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對高職人才的現實需求增加,對中職人才的現實需求在減少。國內經濟從粗放型增長,開始變成集約型增長[1]。產業的類型也開始逐漸向著資產密集以及技術密集的方向發展,產品的技術含量迅速提升,需要的勞動力是真正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另外,如今企業對人才也是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素質方面,崗位技術的難度不斷提高,院校培養的人才不僅需要有完備的知識結構以及較高的技能水平,還要具備適應力以及終身學習理念。

2.2對專業設置的影響

在計劃經濟背景下,職業院校受國家經濟體制的約束,專業的設置是政府主導的,院校要結合政府的規劃,設置于自己的專業,并按照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招生計劃,在人才培養方面制定計劃,這樣的模式落后于經濟的發展。在市場經濟時代,國內的職業院校開始以市場為導向進行專業的設置[2]。但是很多的院校并未從以往的思想中解放出來,專業設置非常盲目,哪些專業熱門,就設立哪些專業,培養出的人才并不符合經濟的客觀需要,并不滿足產業結構的實際需求,人才并不符合當地行業和企業的客觀需求。

2.3對產學合作管理模式的影響

管理模式也是產學合作的重要決定性因素,在經濟轉型中,政府的職能以及管理主體出現一定的變化,結合當下國內產學合作管理的發展,不斷制定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議。對管理模式進行完善,對院校的實際發展是非常重要的[3]。

國內的院校利用企業資源,培養出一些高技能的人才,因此,注重開展產學合作。但是企業參與一些合作項目的積極性并不是非常高,即便參與一些項目,合作的積極性也并不是非常高,雙方的合作層次是比較低的。例如,一些參與合作的企業,僅僅是為學生實習提供一些場所,將學生視為企業的廉價勞動力,并未建立管理機制,很多的實習師傅并不會將真正先進的技術和技能傳授給學生,導致學生的實習形式化。

2.4對產學合作動力機制的影響

動力機制關系到產學合作能否順利開展,當下經濟的轉型處于非常關鍵的時期,國家需要很多生產建設以及管理服務方面的高素質人才,因此,要對產學合作進行完善。調動企業以及院校的積極性,實現深度的合作。企業和院校都有參與產學合作的利益基礎,但是如今產學合作并未獲得穩定的動力機制。首先是學校方面,一些院校的理念落后,沒有形成為企業服務的重要意識,在產學合作的實際開展中,對企業的項目缺少參與的積極性,對員工培訓也并不是非常積極,沒有借助院校本身的師資力量以及知識水平,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以及技術方面的支持,這樣企業的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其次是企業方面,企業本身在產學合作方面沒有形成十分成熟的理念,因此,在產學合作也沒有太高的積極性,國家并未制定法律制度,規定企業要承擔的任務,很多的企業對產學合作沒有較高的參與積極性,一些企業參與合作項目時,多數并未從戰略的角度進行認識,僅僅是為學生提供實習的基地,以及選擇學生就業層次的合作。

3經濟轉型促進職業教育產學合作發展的對策

3.1完善產學合作政策

職業教育可以借鑒一些國外的做法,在產學合作方面,政府要加強對產學合作的支持,在財政方面加大投入,建設高質量的實訓基地。企業、學校以及社會共同承擔合作項目保障機制。在產學合作中學生的實訓基地、企業稅收以及貸款方面,給予政策方面的支持,鼓勵企業不斷在產學合作中作出成績,并激發院校的積極性,在政策方面制定相關的法律,規定學生實習中,院校、企業以及學生的義務和權利,從而讓產學合作的過程得到制度上的保障。

3.2轉變企業對產學合作的觀念

企業需要意識到高技能人才對自身以及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可以說產學合作關系到企業未來的長遠發展。職業院校進行人才培養,是為企業進行人才輸送的重要過程,學生的技能要經過長期的實踐鍛煉才會得到提升,院校本身在資源上的局限性,需要靠與企業合作才能達到培養目標,所以雙方是相互需要的關系。在產學合作中,企業要及時為院校提供一些用工需求以及行業信息,如某方面工藝技術的改進以及科技的更新,要讓學生掌握這些新技術。企業要加強與院校的深入交流,指派一些經驗豐富的員工,為學校設置相關的課程,并強化學生實踐指導,讓院校可以完成人才培養的任務,使畢業生的素質和能力符合企業崗位的客觀需求。在產學合作中雙方要深入了解,明確雙方改革的方向。

3.3設置合理的專業以及課程體系

院校需要注重對專業的合理設置,體現出對社會的適應力。首先,開設與市場需求相契合的專業,這樣培養出的人才才能符合行業以及企業的客觀需求。因此,在產學合作中,院校要明確市場人才的實際需求,在專業設置之前,讓相關教務人員對當地的企業人才需求展開調查,深入企業對人才類型以及標準進行充分論證,確定專業的方向。其次,院校進行專業的建設,要注重體現學校以及區域的特色,結合學校的情況和區域的特色,對師資、實驗設備以及管理機制進行調整,對于原專業進行適當改造,設置符合實際需求的專業。

課程體系方面,主要是注重學生文化知識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專業課要結合崗位的情況,降低專業課的系統性,提升專業課的靈活性,讓理論和實踐相互銜接,讓學生更多參與一些實踐課程。

3.4明確行業協會的職責

在產學合作中,行業協會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因此,要注重發揮產學合作的實際作用,保證產業和院校之間可以實現充分合作,并避免在其中出現不規范的操作和行為。

篇(7)

關于旅游與茶文化的論文1

低碳經濟視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分析

摘要:近年來,在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中,低碳經濟成為引領當下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在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帶領下,我國的經濟也在逐漸實現轉型,而這種轉型對環境安全而言也是一個好消息。隨著低碳經濟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加入到這種新型的發展模式中來。旅游業作為嗅覺最靈敏的行業領導者之一,自然也率先引入了低碳概念。隨著人們出行觀念的改變,低碳旅游已然成為了大多數人的首選。在茶文化旅游中,低碳經濟的引入也更加契合茶文化發展的模式。本文首先對低碳經濟的理論進行了大體的概述,接著對基于低碳經濟視角的茶文化旅游進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夠改變當下茶文化旅游存在的不良現象。

關鍵詞:低碳經濟;茶文化;旅游

當下,旅游成為人們放松身心的最佳方式之一。每逢節假日,與家人朋友外出游玩也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時,旅游業的發展也為我國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入。而與之前的傳統旅游方式相比,現在的人們卻愿意選擇更節能環保的方式。作為節能減排的代言人,低碳經濟模式的發展引領了一股新的旅游風潮,在低碳經濟理念下,旅游業變得越來越綠色環保。而低碳旅游的發展對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也大有裨益。茶文化旅游業的興起為人們提供了生態化的旅游樂國,它不僅能夠讓人們看到恬靜的茶園景色,也能夠加深人們對于茶文化的了解。因而,在此背景下,分析低碳視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將會為經濟旅游模式注入一股新鮮血液。

1低碳經濟與旅游的關系

1.1低碳經濟概述

20世紀九十年代,為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低碳經濟首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與之前只顧一味追求經濟利益相比,低碳經濟將環境保護放在了更為重要的位置上。因此,低碳經濟的主旨是低排放、低污染、低耗能,在節能減排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更好的發展。低碳經濟不僅能夠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更能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土壤。在全民上下高度關注的背景下,低碳經濟的重要性也由思想意識高度上升到國家的政治高度。低碳經濟模式的實施也展示了我國負責任的大國態度,表明了我國在環境保護上的決心。可見,低碳經濟不僅是某個人的事情,或者某個組織的事情,它更應該是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所達成的共識。在全球化經濟融為一體的背景下,低碳經濟的發展也能夠改變某些國家對這方面認識的不足,提高他們對資源利用以及環境保護的意識。

1.2低碳經濟對旅游業的影響

在低碳經濟的影響下,旅游業也迅速的改變了之前的發展模式,朝著更加綠色、更加生態的發展模式前進。在有限的全球資源下,如何制造可再生的能源,實現經濟的可循環利用也成為時代關注的重點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自己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人們也更注重提高自己精神上的幸福指數。因此,節能環保的低碳經濟理念也為構建合理的生態旅游產業鏈,優化旅游產業結構做出了不少貢獻。而將低碳經濟引入到旅游業中,也必將為旅游業帶來更加光明的未來。

2基于低碳經濟視角的茶文化旅游

茶文化旅游是在當地茶葉資源以及茶文化背景的基礎上,整合當地的特色產業,為人們打造的一個更為貼心和環保的茶旅游方式。相比于其他行業,茶文化旅游本身就具有節能環保的特點,能夠給人們帶來更為自然的生態環境,而在低碳經濟發展理念下,茶文化旅游也開始著手籌建新的發展項目,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在中國,飲茶不僅是人們茶余飯后的一個活動,更是促進情感交流的方式之一。無論是在重要的商業密會還是在老百姓的家中,都有以茶會友的習慣??梢?,茶文化早已經深入到我國人民的心中,與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以茶葉為主線,結合其他產業共同發展,不僅能夠大大的增加當地的經濟,更能促進當地茶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促進茶文化的弘揚。而茶葉生長的環境大都溫度適宜,環境優美,這些先天性的條件也為茶文化旅游奠定了可行性基礎。同時,茶文化的內涵也為當地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這都為茶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文化條件。

2.1合理配置:科學設計茶文化旅游的路線

對于旅游業而言,旅游路線的規劃往往直接決定著旅行的舒適度。因而,茶文化旅游項目以及路線的規劃,絕對不能一概而論。為了制定合理的路線,我們只有深入地了解每個城市茶文化的特點,才能夠利用這些優勢打造專屬的特色。中國地大物博,與茶有關的城市也有不少。而由于地理環境以及土壤環境的不同,茶葉的味道也各有千秋。為了凸顯當地茶城的特色,我們一定要對當地的茶文化旅游路線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的配置。在設計茶文化旅游路線之前,我們要對茶城進行全面而又系統的調查,包括地理環境、人文景觀、歷史故事、風土人情。其次,我們要將這些內容進行合理的搭配,并進行進一步的修飾和刪減,當然,這其中涵蓋著可能對茶文化旅游造成污染的項目,也包括了可能破壞當地茶文化特色的因素。剔除了這些不符合低碳要求的項目之后,我們才能打造一條低碳環保的茶文化旅游路線。而適度的開發機制也是維持茶文化旅游城市長久發展的前提。因而,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對茶文化旅游區的開放程度進行慎重的考量,并不斷地進行修正和測試,才能夠促進茶文化旅游路線的優化升級。

2.2主打特色:開發低碳的茶文化旅游產品

在旅游中,旅游產品的開發至關重要。茶葉作為茶文化旅游的標配,成為了帶動茶文化旅游經濟發展的必需品。與茶葉有關的藥品和保健品業已經成為旅游業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當然,在研發與茶葉相關的新產品中,我們一定要將綠色安全、低碳環保放在首位。因此,在產品的生產環節,我們也要對產業鏈進行嚴格的把關。同時,在包裝銷售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資源的浪費問題,特別是包裝紙的運用。踐行低碳節能的發展理念,使用循環可再生的材料作為茶葉包裝,突顯旅游產品的茶文化特色。當然,同花哨卻毫不實用的包裝紙相比,人們更愿意購買環保實用的材料。所以,綠色節能的茶葉包裝更能滿足大眾的消費需求。茶文化低碳旅游模式下,有的城市還開發了茶文化生態游、茶文化健身游的項目,這些項目符合了低碳茶文化旅游的主題,能夠吸引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游客前來游玩。在低碳經濟的概念下,有的茶城還將當地的茶葉制成低碳茶餅,不僅方便收藏,更能夠吸引游客的興趣。可見,開發低碳的茶文化旅游產品不僅能夠增加當地的專屬茶文化特色,更能為游客量身定制專屬的旅游路線,為他們留下愉悅環保的旅游體驗。

2.3保護底蘊:深入挖掘茶城的文化內涵

旅游中真正打動人內心的絕不僅僅是美食的誘惑以及別外洞天的美景,在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之后,茶城如果想要得到更長遠的發展,就必須深入挖掘歷史所賜予的文化優勢。例如:在我國少數民族文化之中,與色彩絢麗的服飾相比,更讓人心之所向的是一段段唯美的愛情故事??梢?,文化內涵能夠為這個城市建造堅不可摧的城墻。這是任何事物都替代不了的,而這些不僅能夠牽動人最敏感的神經末梢,更能為我們帶來精神上以及心靈上的鼓舞。民族文化特色是強烈的印記,而少數民族自然的生活狀態也能夠增加茶文化旅游的魅力,讓茶文化旅游低碳的主題表現得更為明顯。深入挖掘茶文化也能夠讓本地悠久的茶文化得到繼承和發揚,讓這些塵封起來的傳統文化重新被人們熟知,這對于文化本身也是一種很好的保護。僑香風情,文化圣海,人們在獲得了低碳生活的感受之后,更獲得了心靈上的低碳享受。

2.4貼心服務:營造輕松自由的旅游體驗

傳統旅游之所以被人所詬病正是因為大量的被迫消費。強制性的消費行為不僅造成了人們心理上的不適,也使得旅游的質量大大的下降。因而,基于低碳經濟下的茶文化旅游一定要改變傳統高消費給人帶來的感受。在低碳經濟的引導下,茶文化旅游應該是輕松自由的,在這個過程中,除了美好的低碳體驗外,其他任何不好的印象都不能留下。而貼心的服務不僅能夠給人們留下美好的旅游體驗,讓游客沉浸在自然的茶園美景之中,更讓人們不受強制消費的迫害,有了欣賞美景的心情。

2.5立足創新:打造茶城文明的茶文化品牌

旅游是城市對外宣傳的平臺之一,在當前的社會媒體中,僅靠電視以及網絡等新媒體往往不能夠讓人們全面的了解當地的茶文化,只有親身進入到當地,受到當地文化的熏陶,才能夠在不經意之間發現茶文化的韻味。在茶文化旅游中,茶城應該注重打造自身的專屬茶文化品牌。例如:加強對茶葉質量的監測,打造家喻戶曉的茶葉品牌;注重茶葉食品的開發,為人們獻上風味獨特的茶餐飲。這些不可替代的茶文化特色都能夠為茶城不斷積累名氣,也為茶城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通過一個品牌了解一座城市,這才是茶文化旅游對于這座城市最慷慨的回禮。而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低碳經濟模式的基礎之上,才能讓人們得到最舒服、最自在的體驗,才能夠讓每個人成為城市的發言人。這種力量要比廣告強得多,通過親身經歷建立的信賴提升城市形象,從而讓茶鄉的知名度愈來愈高。

3結語

綜上所述,在低碳經濟的引領之下,茶文化旅游如果想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就應該深入的挖掘當地茶文化的內涵,構建合理的旅游路線,搭配自由輕松的旅游體驗,并在其中建立具有形象力的茶文化品牌,才能夠使茶城的形象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吳雅玲.低碳經濟視角下的旅游產品開發[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10-12.

[2]李琴.低碳經濟背景下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游開發模式研究[J].福建茶葉,2016(7):126-127.

[3]鄭曉曦,吳肇慶.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茶文化旅游的基本策略[J].福建茶葉,2016(7):137-138.

[4]張耀武,龔永新.低碳經濟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J].旅游研究,2011(2):39-42.

[5]楊正懷.基于低碳經濟視角下的中國旅游經濟發展模式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4):19-20.

關于旅游與茶文化的論文2

茶葉節發展中茶文化旅游開發思考

摘要:茶葉節是茶產業的經貿交流活動,也是具有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的。由于茶葉節對文化價值的忽視,導致很多地區開展的茶葉節活動并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本文首先對茶葉節進行了介紹,然后對茶葉節開展過程中茶文化旅游開發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茶葉節發展中的茶文化旅游開發提出了幾點看法,希望能夠對茶文化旅游領域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茶葉節;茶文化旅游;經貿展會;茶鄉經濟

文化旅游業是國內旅游業發展的方向。茶文化旅游業屬于文化旅游業的一種,對于茶鄉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簡單來講,茶文化旅游是茶文化與旅游業的結合體,是一種新型旅游業。茶文化旅游業借助茶文化提升了旅游業的品質,同時也借助旅游業的形式給當地的茶文化交流創造了許多機會。由于茶葉節主要是針對茶葉經濟貿易展開的,所以茶葉節中的文化內涵在某種意義上被人們所忽視。為了促進茶文化旅游的開展,茶葉節組織者應該更加注重提升茶葉節的文化意蘊,將茶葉節的發展與茶文化旅游相結合。

1茶葉節概述

茶葉節事實上是茶文化和茶業發展的產物,是茶葉行業的大型經貿活動,是茶企茶商貿易交流的平臺。茶葉節的開展不僅針對茶商和茶企,其還為喜愛品茗的茶人提供了文化交流的機會。茶葉節的開展在較大程度上促進了茶文化和特色茶鄉的推廣,有利于提高茶鄉及該地茶葉在國內外的知名度,這對茶產業快速的發展,茶鄉經濟的興起有著較大的幫助。我國有著許多茶區,這些地區有著舉辦茶葉節的經驗。比如說,鳳慶縣就曾經舉辦過21屆的茶葉節。由于鳳慶縣位于我國西南邊陲,因此該地區舉辦的茶葉節也吸引了許多東南亞國家參展商的前來,這不僅有利于提升鳳慶縣茶葉的知名度,同時還使茶葉貿易變得更加頻繁。除此之外,國內還有很多類似的重要展會,比如溧陽茶葉節等。國內茶葉節的活動形式多樣,特點鮮明,且極具文化意蘊。此類大型茶葉節的舉辦促進了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提升了當地的社會影響力。

2茶葉節開展過程中茶文化旅游開發的問題

茶文化旅游屬于文化主題旅游,旅游者在茶區可以欣賞茶園風景,體會茶區文化百態。當然,旅游者參加茶文化旅游主要是為了欣賞茶文化的魅力。茶葉節是茶文化與現代經貿相互融合的產物,茶葉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茶文化旅游的開展。茶葉節對于我國茶文化旅游的幫助是值得我們肯定的,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夠忽略開展茶葉節時茶文化旅游開發所存在的問題。要是對這些問題置之不理,就會使茶文化旅游開發受到阻礙,這對于茶區經濟發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2.1茶葉節中的茶文化內容不突出

國內一些產茶區開展了茶葉節,當然目的主要是通過茶文化交流推動茶葉經濟的發展。茶葉節與茶文化旅游相結合,有利于深化茶文化旅游的內涵。雖然茶葉節對于茶文化發展有著一定的推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地區在舉辦茶葉節時忽略了茶文化內容的導入,這對于茶文化旅游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近年來,一些茶區舉辦的茶葉節主要只注重展會活動的形式,而不太注重推廣和宣傳茶文化。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茶文化旅游要素的茶葉節對游客的吸引力就會大大降低。游客的減少會給當地的茶文化旅游造成一定程度的打擊。文化因素是茶文化旅游賴以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是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最本質的文化意蘊,就極有可能給茶文化旅游造成重創。

2.2茶葉節的文化價值取向不明顯

茶葉節不僅僅是茶業產區的重大活動,同時也是當地實現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文化價值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在這種理念下,人們也提出了很多觀點,比如“文化興旅”等。經濟發展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就現階段的社會實際出發,經濟效益應該與文化效益齊頭并進。就國內茶葉節相關資料記載分析,很多地區的茶葉節對經濟價值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文化價值,事實上這種形式的茶葉節并不能對當地茶文化旅游業的開展起到任何幫助。事實證明,茶葉節不注重文化價值的導入,就會使當地茶品牌的美譽度大大降低,同時也會使游客的數量減少。

2.3茶葉節缺乏宣傳力度

就有些地區的茶葉節情況來看,前來茶葉節參與文化經貿交流的茶葉展商主要為該地區的茶企。除此之外,很多地區的茶葉并沒有登上其他地區茶葉節的舞臺。這些因素都是對當前茶葉節缺乏宣傳力度的有力證明。那么大家一定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當前茶葉節的宣傳力度缺乏?”茶葉節的宣傳力度低,主要可以歸為三方面的原因。其一,茶葉節組織單位的投入資金較少,使得茶葉節的規模較小,而投入和收效是成正比的,小規模自然也較難換來宣傳度的大幅提升。其二,茶葉節中茶葉市場管理存在許多漏洞,這給茶葉節的舉辦帶來了一定的阻力,在某種意義上削弱了茶葉節的推廣效果。第三,茶葉節通常作為展銷活動開展,這就是茶葉節的參展對象,主要集中在茶葉參展商領域。很顯然,參展商的人數較少,所起到的宣傳作用也是有限的。

3茶葉節發展中的茶文化旅游開發

3.1注重茶葉節的文化價值

茶葉節是茶葉展商之間的經貿交流活動,很顯然是具有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的。由于茶葉節對文化價值的忽視,導致很多地區開展的茶葉節活動并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領域的不斷發展,很多經濟學家發現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對于很多行業是同等重要的。茶文化旅游業就屬于這類行業。對茶葉節文化價值的不重視會使茶文化旅游的質量大大降低。該地應該在確保茶葉節經濟社會效益的基礎上,提升茶葉節的文化價值,確保茶葉節能夠促進茶文化旅游業的發展。當然,茶文化旅游業的發展不僅有利于茶區經濟的興起,同時還能夠提升茶區知名度。

3.2注重茶區特色品牌開發

對于很多企業來講,品牌優勢對于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有著較大的影響。很多企業直接將品牌開發作為公司頭等大事,因此品牌優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茶區的核心競爭力事實上就是該地的茶葉,要是茶葉的質量都不過關,或者茶葉毫無口碑,那么該地的茶文化旅游也是很難開展起來的。也就是說,茶葉是茶文化旅游開展的基礎所在。茶區應該重視特色茶葉品牌的開發與打造,并學會利用品牌優勢提升茶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品牌優勢與產業鏈的形成是相關聯的,茶區管理人員應該借此積極打造特色茶葉品牌,通過推廣和宣傳有效提升茶葉品牌的口碑。

3.3多層次開發茶區茶文化

事實上,茶文化旅游資源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高層次茶文化資源、中層次茶文化資源和低層次茶文化資源。其中,高層次茶文化資源主要指的是茶藝表演,比如采茶戲。中層次的茶文化資源主要包含茶文化習俗和茶道等。相比之下,低層次茶文化資源主要集中于物質范疇,比如茶具和茶園等。傳統的茶文化開發模式主要集中于中低層次的茶文化資源開發,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茶業產業鏈的發展。開發者應該注重茶文化的多層次開發,在開發中低層次茶文化資源的同時還應該兼顧高層次茶文化資源,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茶文化旅游的市場競爭力。

3.4注重茶文化氛圍的營造

茶文化氛圍的營造對于茶文化旅游的發展有著較大的幫助。而茶文化氛圍的營造工作主要可以分為兩點。第一,將茶區的生態環境優勢與茶文化相結合,塑造出適應茶人與游客所推崇的茶文化旅游環境。當然,開發者在營造茶文化氛圍時不僅應該考慮自然生態環境,同時還應該在環境中導入文化因素。第二,注重茶文化旅游空間休閑功能的開發,使游客更好的感受傳統茶文化的魅力所在。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氛圍的營造需要充分考慮茶文化要素,確保游客能夠在游覽的過程中體會“天人合一”的樂趣。

3.5有效結合其他旅游形式

認為,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一個整體。就茶文化旅游領域而言,茶文化旅游與其它旅游形式事實上存在著一定的聯系,他們屬于與旅游業,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都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我們在茶鄉地區發展茶文化旅游時不應該限制自己的思維模式,而應該有效結合茶文化旅游形式與其他旅游形式。比如說,要是該茶區有著夏日清幽的特點,那么就可以考慮在該地茶文化旅游的基礎上增加避暑旅游。要是茶鄉地區還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特產,比如我國景德鎮地區具有豐富的茶文化和陶瓷文化,那么開發者就可以將茶文化旅游與陶瓷文化旅游結合起來。旅游形式的結合對于茶文化旅游是十分有利的。

3.6增強茶葉節的宣傳力度

茶葉節存在宣傳力度低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茶區經濟和茶文化旅游的發展。針對該問題,開發者有必要增強茶葉節的宣傳力度。首先,茶葉節組織者應該增加資金投入,延長茶葉節的舉辦時間,不斷豐富茶葉節的內涵。其次,還應該注重解決茶葉市場管理漏洞,給茶葉節的開展掃除障礙。再次,還應該將茶葉節與茶文化旅游相結合,通過茶葉節提升茶文化旅游的檔次,并通過游客推廣和宣來提升傳該地的茶文化和茶葉品牌。

4結語

綜上所述,茶葉節開展過程中茶文化旅游開發存在許多問題,茶區管理者應該注重茶葉節的文化價值和茶區特色品牌開發,同時也應該注重茶文化氛圍的營造和增強茶葉節的宣傳力度,這有利于當地茶文化旅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照華.茶文化的概念、內容和傳播[J].茶葉科學技術,2000(2):39-40.

[2]陳銘華.茶文化是促進文化交流推動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J].農業考古,2002(4):53-55.

[3]余青,吳必虎,殷平等中國城市節事活動開發與管理態勢[J].地理研究,2004(6)845-855.

[4]孫艷紅.茶文化旅游資源的主體層次分析及開發構想[J].商場現代化,2005(2X):63-64.

[5]張宏麗.信陽茶葉節的困境與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6(8):67-68.

 

關于旅游與茶文化的論文相關文章:

1.茶文化與商業旅游研究畢業論文

2.中國茶文化旅游的論文​

3.茶文化與旅游資源的融合研究畢業論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内射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老熟女@tubeumtv| 狠狠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69一区二三区好的精华液|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别的草原在线影院观看中文| 少妇高潮喷水惨叫久久久久电影|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四川丰满妇女毛片四川话| 国产成人无码一二三区视频| 玩弄人妻少妇500系列网址|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在线天堂新版资源www在线| 九九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2023亚洲男人天堂| 2020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天天拍夜夜添久久精品| 青春草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 影音先锋女人av鲁色资源网久久| 国内自拍五区|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乐下载| 公交车被cao得合不拢腿视频| 被群cao的合不拢腿h纯肉视频| 亚洲中文字慕日产2021| chinese熟女老女人hd视频|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日本护士毛茸茸|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 亚洲浮力影院久久久久久|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