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三年級數學總結

小學三年級數學總結精品(七篇)

時間:2022-02-08 17:47: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三年級數學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小學三年級數學總結

篇(1)

省市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就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作出如下總結。

一、以課堂教學為核心,落實每堂課的教學任務。

1、嚴謹備好每一節課。

上課前認真備課,鉆研新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學期中,著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么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后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2、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1)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上課力求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同時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件,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多動手,從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識。

(2)及時復習。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復習或第二天復習,以后再逐漸延長復習時間。這項措施非常適合低中年級學生遺忘快、不會復習的特點。

(3)努力構建知識網絡。一般做到一小節一整理,形成知識串,每單元整理復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復習。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容易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了可能。

3、細致批閱每一次作業.。

針對不同的練習錯誤,面批面改,指出個性問題,集體訂正共性問題。

4、耐心做好每一次輔導.

在教學中注意降低難度,放緩坡度,允許他們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學習,注重他們的學習過程的指導。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對學生的回答采取揚棄的態度,從而打破了上課發言死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敢于回答問題,樂于思考。

5、客觀評價每一位學生。

評估不只是看學生學習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品質的發展狀況,作為教師改進教學的依據。在自制測試卷中,我增加了體現學生思維過程的試題,測試的結果也不再作為評價學生唯一依據,而是看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的努力程度。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教材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非常重視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符合兒童特點的素材,于是我結合教學進行愛祖國、愛科學、愛鉆研等良好的思想品質培養。精心設計了:美麗的校園、金色的秋天、美麗的山美湖、做值日、過馬路等情境,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第二故鄉、熱愛勞動、保護環境、尊老愛幼、珍惜時間、遵守交通規則等的教育。教材整體體現了豐富多彩、努力向上的學校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生活態度,學生在教材和老師創設的環境下,心靈得到了熏陶。

在教學過程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的總結,有很多多樣化的算法的發現,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三、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上課前,要求學生把課堂上用的東西,如教科書、練習本、筆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預備鈴一響就安靜下來,小憩收心。對學生的怎樣坐,答問時怎樣站等都要提出明確要求,培養學生認真對待學習的態度和習慣。課間根據學生注意力不持續,易轉移等特點,我盡量把握好上課的節奏,有張有弛,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之中,逐漸培養學生注意力持久保持的良好習慣,使學生上課不搞小動作。此外小學生普遍存在著做事無緊迫感,動作緩慢的現象,我就時刻提醒學生加強做事的計劃性,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課后我又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要求學生作業整潔,不潦草,不涂抹。為了培養學生作業書寫工整的好習慣,我首先注意教學時板書書寫規范整齊,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提高業務素質,時時處處注意用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影響、感染學生,此外加強寫字課教學和書寫評比,并用鼓勵性的評價標志獎勵書寫認真的同學,經過一個學期的細致培養,大多數學生的課前準備、上課注意力的集中、特別是學生的書寫均有較大的進步。

四、創設學習情景,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1、設計數學游戲,使學生樂在其中。根據低中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設計了小學生最喜歡做的游戲,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

2、創設生活情景,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本學期我在教學新知時盡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便于理解和掌握。抓住機會告訴學生像這樣的題目在我們的數學里叫做解決問題,從而初步了解了應用題的概念,同時也體會到了數學的美麗。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后也能認真完成作業,學習積極性很高,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他們能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絕大部分的同學都養成了愛動動腦,愛思考的好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五、重視與家長的聯系,雙向管好孩子。

篇(2)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把以學生心理特點改革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為研究課題,使學生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現從幾個方面簡論如下:

1、克服學生的不穩定情緒,培養、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三年級學生的年齡階段一般是9周歲,這時,學生開始進入發育期,個性開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潑好動、易受影響,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學告訴我們,注意力是一種基本能力,它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必要前提,是獲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就應該培養少年兒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質。良好的注意力素質有助于教學的學習;反過來,數學的學習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就是在相輔相成的過程中既學習了數學知識,又培養了這一基本能力。

2、自然引出,水到渠成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發揮其無意注意是培養學生注意力的第一步。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凡是學生完全不熟悉的東西,或完全熟悉的東西都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結合學生熟悉的知識經驗引出他們不熟悉的知識,才能提起學生的興趣,諧音他們的注意力。例如:在教乘數是3位數的乘法時,借助于學生已掌握的乘法數是2位數的乘法知識,我引導并幫助學生逐步解決課本的準備題讓學生在無意中接受了新知識。在講解準備時,教師有意讓學生初步認識用乘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被乘數,乘得數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對齊,這是關鍵。學生的知識經驗一方面來自原有的知識,另一方面來自生活經驗。由于我堅持按照教材的實際,在教學中區別情況加以運用這些知識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循序漸進地獲得了新知識。

3、合理組織,張弛有度

由于兒童的注意力持續性還較差,根據這一特點,我采用3個環節組織課堂教學,自然的引入已使學生興奮的情緒得以穩定,注意力有了方向。在此基礎上,小學三年級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講授新課成了中心環節,教師應抓緊時機在上半節課學生注意力較集中的時間內,講清重點,突破難點。最后一個環節是鞏固階段,讓學生對新知有一個完整、準確的把握,

師生可以在一種較為輕松的理解和運用。正是因為張弛并用,學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合理而有效的學習知識,充分地利用了課堂。

4、直觀教學入手,促使學生思維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過渡

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主要借助直觀形象理解知識,并通過反復練習記憶知識。對待三年級學生不能依然停滯于這樣的水平。但是,由于三年級的學生思維正處于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這一特點又決定我們的教學不能操之過急。

5、負遷移對學習新知的干擾

學生原有的知識可以促進新知識的掌握,這是知識的正遷移;也可以干擾新知識的學習,這是知識的負遷移。我在教學中注意利用遷移規律,促進學生知識的正遷移發展,防止負遷移的干擾,做法是:

(1)、溫故知新。三年級是整數學習的最后一年,多位數運算占全年教材的近一半,出色地完成這部分教材的任務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對全年的教學任務的完成都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多位數運算能力學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依賴于一、二年級各種運算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但是我們不可能抽出整段時間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而只能把一、二年級學過的進退位加減法,一位數乘2位數,試商等內容編成口算、聽算訓練題目,有計劃的安排到各節課,作為課前練習。使舊知識對學習起著正遷移作用。

(2)、運用比較。當新舊知識技能一0分相似,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往往會受舊經驗的干擾。

這是負遷移作用,是學生學習上的難點。這時我便運用比較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消除舊知識向遷移作用。

(3)、改錯練習。在教學中我不僅注意到從正確的方面教給學生的知識,而且注意到從反的方面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

6、熟悉規律,掌握技能

數學問題的演變是從基礎問題出發進行變化,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但仍有一定的方法、技巧可循。如何引導學生根據現有的思維水平,運用已掌握的知識,通過正確的思維方式,把碰到的數學問題轉化為熟悉的或容易解決的數學問題呢?

學生通過對數學問題的思考,學習分析問題、把握規律的能力。學生在解題后總結規律和方法,從而把獲得的知識、方法遷移和應用到其他問題,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三年級是連接小學低年級和高年級的橋梁和紐帶,學生能否很好地完成這個過渡關鍵在于教師的把握。我相信,只要遵循教學規律,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提高三年級教育教學質量不會再是難題。

【參考文獻】

篇(3)

蘇聯對數學教學進行重大改革(以下簡稱“大改”)是從1969年開始的。在這以前,小學是四年制,設算術課,主要內容有整數四則運算,分數的初步認識,常用的計量單位,簡單的幾何形體知識(包括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和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中學第一年(稱五年級)和第二年(稱六年級)的第一學期繼續設算術課,系統地學習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比例以及幾何初步知識(包括三角形和圓的面積等)。六年級第一學期算術課每周4課時,另外2課時開始學習代數。因此可以說,中小學一共以五又三分之一學年的時間教完算術全部內容。這在當時各國的算術教學中,是進度最快的,教學質量最高的。但是在蘇聯的中小學數學教學中,一直存在著學生負擔重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材的選擇與安排問題。60年代初曾把一至三年級的教學內容順次向下一個年級移一些,例如把100以內整十數四則運算從一年級移到二年級,把1000以內整百數四則運算從二年級移到三年級,把三位數乘除法從三年級移到四年級,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主要是內容和要求偏難、偏高,在安排上也有重復。此外教學方法也存在一些問題,教得比較死,教學效率不高。

早在1957年,蘇聯心理學家贊可夫就開始研究小學教學改革問題,著重解決教學與學生的發展之間的相互聯系的理論問題。與此有聯系的是建立小學各科教學的新體系。1957年開始實驗,到1961年,學生用4年的時間除學完原來小學四年級規定的算術內容外,還學了五年級的一些內容。以后繼續進行改革實驗,結果以3年的時間學完原來小學四年的算術內容,還多學了一些代數初步知識,從而初步建立起小學三年的數學教學新體系。后來他在實驗總結中談到他的新教學體系有以下幾個特點:1.把教學建立在高難度的水平上(當然要嚴格掌握難度的分寸);2.高速度地學習教材(也要注意速度合理,能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3.提高理論知識的比重。這些教學思想的改變,對當時傳統的教學思想是個很大的沖擊,對后來算術教學的改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二 60年代末至70年代一至五年級數學教材的改革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科學技術有較快的發展,1957年衛星上天是一個重要的標志。隨之而來對數學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如后來公布的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所指出的,“要求學生在數學的發展和知識、技能、技巧方面,必須為他們學習在現代生產條件下從事實際活動,為他們學習較高水平的課程(物理、制圖、化學等)以及進一步在高等學校學習達到一定的水平。”當然,1958年以后,美歐各國的數學教育現代化運動對于蘇聯的改革也有一定的影響。

1964年末開始了起草中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工作。1967年初公布了小學(改三年制)數學教學大綱(草案)。大綱中吸收了贊可夫以及其他專家的實驗研究成果。1968年公布了中學(四至十年級)數學教學大綱(草案)。1969年小學一年級開始使用新教材,1970年四年級開始使用新教材。后來對大綱曾做了一些修訂,相應地各年級數學課本也做了一些修改。

(一)這一時期一至五年級的數學教學內容

一至三年級:在算術方面,除教學多位數四則運算,分數的初步認識、常用的計量單位外,還增加了一些作為口算加、減、乘、除法的基礎的運算性質,如和加上一個數,一個數減去和,和乘以、除以一個數等。新增加一些代數初步知識,如不等式,用字母表示數,求代數式的值,簡易方程,列方程解應用題等。在幾何初步知識方面,同原來的大綱相比,增加了圓的認識,圖形的分解與組合,但刪去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移到中學)。

四、五年級:除了把原來的中學算術內容學完(只教正比例),在代數知識方面,增加正負數,一元一次方程;在幾何知識方面,增加的比較多,如合同圖形,角的二等分線,補角,三角形內角和,三角形的分類,對稱,平移,簡單的尺規作圖等。此外,還增加了集合的初步知識,如子集、交集、并集、集合的分類等。

可以看出,前五年不再單純地學習算術,而編入一些代數,幾何的一部分知識,并適當增加現代、近代的數學知識,形成一個綜合的數學課程。這同原來的算術課程相比,是一項重大的變革。另外同歐美各國數學教育現代化運動后的五六年級相比,數學水平仍是比較高的。

(二)這一時期一至五年級數學內容的編排體系在編排上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減少整數的循環。例如在小學取消了20以內的四則運算這一圈,刪去20以內的乘除法,而把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并入100以內的加減法;把原來小學四年級的整數四則運算的系統整理并入新的四年級(中學第一年)。

2.加強知識間的聯系,算術、代數和幾何齊頭并進,相互配合。在小學,以算術知識為主,適當出現一些代數、幾何初步知識。講10以內加減法時,就出現最簡單的方程,如x+5=8,x- 3=5。以后還出現列方程解一步應用題,二、三年級逐步增加難度。一年級還出現直線、線段、多邊形、直角。二年級出現折線、圓、圖形的分解與組合等。三年級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四、五年級則以算術和代數知識為主,配合幾何知識,把算術和代數打通,按照數概念的發展統一編排,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四年級首先講自然數和自然數四則運算,結合除法出現分數概念及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同時配合出現等式、不等式、解方程、角、長方體體積。然后講小數概念和小數四則運算,配合出現米制計量單位、百分數、比例尺、統計圖、角的度量、三角形內角和及面積、尺規作圖等。五年級先講正負數,把數的范圍擴大到全部整數。配合出現集合的運算、合并同類項、解方程、對稱、平移、幾何作圖等。然后講有理數,以正分數運算為主,適當出現一些負分數四則運算,還配合出現比例、圓的周長和面積,以及一些幾何作圖。在具體安排每一部分內容時也注意知識間的聯系。例如,10以內的加減法,改變傳統的加減分編的方式,使有關的加減法互相穿插和對應。對簡單應用題,則把有聯系的加以分組,適當集中教學。

3.按照理論知識指導數學概念和計算的原則來安排教學順序。有些概念如角、鄰補角、合同圖形等用集合觀點來定義,把這些知識放在集合的初步知識之后。講口算加減法是以“和加一個數”、“一個數減去和”等運算性質作為算理的依據,就先通過直觀講有關的運算性質,然后再講口算方法。

4.統一了編寫體例。60年代,小學算術課本基本上采用習題匯編的形式,對新知識舉例講解比較少;而中學算術專有課本系統地講解新知識,另外有一本習題匯編供做練習用。這次統一采取了以習題匯編為主、適當講解新知識為輔的形式,只是四五年級講解的部分比小學的稍多一些。

這套大綱和課本經過幾年的使用,出現了不少批評意見,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新增加的內容,學生難接受。例如,一年級要求學生列方程解應用題,二年級出現含有兩步運算的方程,如72-(54-x)=52,學生形式地接受了,但不理解。四五年級教學集合的概念,并用集合的觀點定義一些概念等。有些專家認為,“不應該把集合理論作為闡述中學數學的基礎。”第二,教學內容過多,學生負擔過重。第三,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有所削弱。

1978年開始對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和課本做了一些小的修改,主要有:一年級完了只要求學好10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并能解答簡單應用題,不要求必須學會解答兩步應用題,同時把列方程解應用題移到二年級;二年級刪去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三年級刪去和差積商的變化,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四五年級數學涉及中學數學全部課程內容,由不同單位擬訂了幾個大綱的修改方案,因為爭論比較大,沒有確定下來。

三 80年代一至五年級數學教材的改革

進入80年代,蘇聯對一至五年級數學教學大綱和課本進行了較大的修改。

1981年,蘇聯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學數學教學綱目。一至三年級,強調數學課程的任務是“學習自然數的算術運算及其對最簡單的量的應用,直觀地介紹幾種幾何圖形及其性質。”這就是說,代數初步知識不再作為小學的一項主要教學任務。只在教求每種運算的未知項時出現方程的形式。同時對除數是二、三位數的筆算除法適當降低了要求。四五年級數學課程的任務,強調“對小學學過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和發展,為學生學習系統的代數和幾何課程做準備,學習代數和幾何的極其初步的知識。”這就是說,降低了代數、幾何的要求。具體調整的內容有:刪去了有關集合的知識,等式的性質,幾何的變換,較難的尺規作圖(如把線段二等分,作角的平分線,根據所給的條件作三角形)等;簡化了對稱、解方程(改按已知數和得數間的關系來解),增加了最大公約數、球的認識,以及已知兩點的坐標求它們的距離。1982年公布了新的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不再以集合論的觀點處理中小學數學,較多地注意發展和鞏固計算技巧。具體內容與1981的教學綱目基本相同。

1984年,蘇共中央制定了《蘇聯普通學校和職業學校改革的基本方針》,決定把小學學制延長一年,提早到6歲入學。1985年2月蘇聯公布了普通學校(小學4年,中學7年)的標準教學計劃。稍后,又頒布了中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其中四年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是在原三年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制定的,教學要求和程度基本相同,但是為了適應四年制小學提早入學的特點,把教學進度放慢,大體上把三年制小學前兩年的內容安排在三年內學完,一年級改為每周4課時。二、三年級改為每周5課時。四年級的內容和教學要求與三年制小學三年級的基本相同,每周都是6課時。此外,大綱中還有以下幾點修改:1.在10以內數的認識前面加強了準備課,主要增加比較物體大小、長短、形狀,認識空間方位,初步認識時間,物體群的比較等;2.把11—20各數的認識和計算單劃為一個階段,加強了進位加法表和相應的減法的教學;3.100以內兩位數加減法,教口算的同時增教筆算;4.進一步簡化方程,小學只出現最簡單的,如x-356=478,6×x=426之類,用方程解應用題也只限一步的;5.適當加強了簡便算法;6.有些內容推遲出現,如大于號、小于號改在二年級教20以內加減法時出現,線段和用字母表示點、線段、角移到四年級。經過這樣修改,切實降低了難度,減輕了學習負擔。但是目前仍是少數小學試行,大多數小學仍實行三年制,七歲入學。在制定四年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同時,對三年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也做了相應的修改(第一部分準備課沒有變動)。新學制五、六年級數學教學大綱則在原來四、五年級數學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主要有:1.刪去對稱、合同圖形;2.增加反比例的概念;3.增加計算器的初步知識。

1986年起,按照新大綱編寫新課本陸續出版了一部分。這些課本除了在內容上符合新大綱要求外,初步看到還有以下幾個特點:1.內容的編排更加系統,前后聯系更加緊密。比過去的課本重點更為突出。例如,過去幾何安排較亂,同算術知識聯系較差,現適當集中,同算術知識聯系有些改進。2.增加了例題,加強了新知識的講授。四年制小學課本還部分地改變了習題匯編的形式,教學新知識與學生的練習適當分開,題量也適當減少。3.注意適應學生的差異。如另編有練習冊或在原課本中編有難易不同程度的練習題,供選擇。

總的來看,80年代蘇聯一至五年級的數學教學內容和要求,發生以下幾個較大的轉變:1.從算術、代數、幾何基本上并重轉為以掌握系統的算術知識為主,學習一些代數、幾何初步知識,為系統地學習代數、幾何做準備;2.從重視理論知識忽視技能、技巧轉為理論知識與技能、技巧并重;3.從強調用集合論的觀點、變換的思想等處理教學內容轉為刪去這方面的內容。但是這些轉變并不意味著恢復到六十年代數學教育現代化運動以前的情況。由于加強了算術和代數、幾何之間的聯系,采取了理論知識與技能、技巧并重,擴展知識面的同時注意了降低難度、減輕負擔,不是使改革全部后退,而是使改革更符合當前蘇聯的實際,同大改前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前進和提高。

四 近二十年來一至五年級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蘇聯一至五年級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的過程

蘇聯一至五年級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從60年代末、70年代初,隨著數學教學內容的改革相應地開始進行的。改革以前,基本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50年代采用的主要是講解法,盡管在講解時注意運用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但是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難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有時運用問答式的談話法,但是往往是知識的再現,而缺少啟發思考。大量地運用著練習法,目的也主要是鞏固和熟練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到60年代,由于提出了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創造性,在教法上有了一些改進。強調談話法要注意啟發性,在某些情況下還采用實驗法或獨立作業法。但是這種獨立作業只是帶有自學的性質,并作為教師講解的準備。例如,課本中給出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豎式,讓學生研究分析,找出乘法的簡便方法,然后由教師講解并加以概括。少數有經驗的教師開始注意讓學生獨立研究一些例子,獨立作出結論。

篇(4)

【關鍵詞】小學數學 提高興趣 梅花型排座位法 小組學習 方法 感受

本人從事教育事業已有十多年,這些年中,曾使用過多種教育方法。但能讓學生對學習既感興趣,又能學得快,記得牢的這種方法是我一直探索的。現在就這種方法談一下我的認識。

2012至2013學年度,我任小學三年級數學。我班共有35名學生,都是來至邊遠山區的孩子。其中女生18人,男生17人。二年級時,統考成績排全鄉第五名,我接教這個班時,我就想,怎樣讓這些孩子的成績快速提高,在全鄉統考名次提前呢?

首先,我上完第一單元后,我嚴格進行了第一次測試,并認真批改了試卷,這時清楚了各位同學的成績情況,我結合上課觀察、收集到的情況,我就想,要把學生分組。而這種分組又要和普通分組不一樣,否則達不到我想象的效果。

其次,我根據測試成績把學生分組。35人,正好可以分成七組,每組五人。我把成績在前七名的選當組長,其他成員為中等成績的配兩人,倒數成績的也配兩人,這樣一來,七個小組的平均成績都差不多。我先告訴同學們,像這樣分組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讓每個同學都快速進步,快速提高成績,在合作互幫互助中快樂學習,明確小組長職責,負責監督檢查本組成員作業練習情況,并且組長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好同學們的表率。

為了讓組長更方便施行自己職責,我把小組長安排坐在每組中心位置,即組長前面有兩名成員,組長后面也有兩名成員。那兩名成員也按成績好差搭配。這樣組長坐在中間,當布置練習,讓組長檢查時,前面同學和后面同學都很方便把作業傳到組長手中,而且組長便以指正和成員交流。我發現同學們對這種學習方式很是喜歡,成績差的同學,組長直接進行一對一輔導。中等成績的同學還幫助組長輔導成績差一點的同學。看到這些情境,我心里美滋滋的,不由自主地微笑了。

篇(5)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影響因素;對策

小學階段的數學是基礎性的課程,它對學生往后更高等的數學學習以及生活都有重要的影響,為此教師必須就教學課堂給予重視,使學生充分掌握數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1]。要達到這一目的,筆者認為可以先從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入手。

一、影響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因素分析

1.課堂互動因素

小學階段學生的控制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有許多不足,因此在數學課堂上一般都是以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在上課時認真聽講,這種方式對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是有極大幫助的。但是,讓學生在課堂吸收知識的同時積極思考、積極配合教師,對課堂有效性的提高是有極大影響的。根據教學經驗及相關調查,尤其是針對小學中高階段的數學教學,學生的配合度、課堂的互動氛圍還有所欠缺,而互動的欠缺則意味著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或者學生沒有積極思考,如此一來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自然不會很高。數學本是鍛煉學生思維的課堂,但是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不足,教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忽視了激發學生思考,那數學教學效果只會不盡如人意。

2.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因素

小學數學本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如,數學知識當中的“數的認識”“加、減、乘、除”等知識在生活當中是極為常用的[2]。數學作為一門學科,其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數學學科內容非常系統,其中涉及相關的數字、公式、計算方式、語言文字(應用題)等。學生由于剛剛接觸這些,對這些內容沒有概念,因此學起來會略感復雜,甚至感到無聊和枯燥,進而產生了抵觸的心理。由此可見,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學生產生以上所說的感受或感覺,就會導致上課的興趣不足,很難將教師所講的東西聽進去,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會因此降低。

3.數學課堂教學方法因素

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就課堂教學的效率而言,教師實際上不僅要有過硬的數學知識系統,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二者結合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由此可見,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是影響數學課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或者他們不能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也會導致教學效率不高,從而使學生的數學成績受到影響。

二、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對策

根據以上對影響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分析,為提升教學的效率及效果,教師可以采取4點對策措施。

1.重視與學生的互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在課堂上學生必須認真聽教師的講解,但是教師也需要重視與學生的互動。就課堂教學中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具體可以使用如下方法:

以北師大教材小學三年級數學中的“統計與可能性”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依據教材向學生講授基本的概念、例題或練習等。在課堂的最后10分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所學的統計基礎知識,先統計班級中的學生人數,再統計本班的男生、女生人數,進而統計三年級整個年級的人數,并且也y計整個三年級的男生和女生人數,然后讓學生對收集的數據制作出統計圖。通過讓學生自己統計、制作統計圖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學習內容、了解課本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對學生統計的數據以及制作的圖表予以相應的評價,這樣師生之間的互動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也有所增強,從而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探究欲望

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關,它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數學問題時更好地解決問題,因此數學是充滿樂趣的。但是對學生來說,它比較系統也比較抽象,學習時可能會產生枯燥的感覺,或產生抵觸的心理。為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應當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小學三年級中的“千克(kg)、克(g)、噸(t)”的內容時,教師為讓學生對這些單位有更加具象的認識,將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感受到“千克(kg)、克(g)、噸(t)”具體是多重。從身邊的1支筆、1本書等物品入手,讓學生去觀察和感知,引導學生對該教學內容涉及的概念、單位之間的換算產生興趣。當激起學生的興趣后,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對該內容涉及的東西有更多延伸性的思考,最終達到提升教學課堂效率的目的和效果。

3.立足教材與學情,實施科學的教學方法

小學教育隨著時代變化以及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也產生了許多新的內容,如教學方法的豐富、眾多教學方式的出現等。其中的教學方法如果運用得當,產生的教學效果是非常好的。針對當前教學中的瓶頸,教師可以適當采用當前一些行之有效新的教學方法。如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等。當教師采用一些的新教學方法后,如教師不再是一味地灌輸知識而是讓學生在一定的基礎上自己探究一些問題或動手研究一些數學問題,學生則會逐漸對數學有更加新穎的感受或感知。

4.采用合理評價方式,促進課堂走向深入

課堂教學評價是一門藝術,它植根于深厚的教學功底、良好的口語素養和正確的教學理念。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通過對教學內容、學生課堂表現等進行評價,而這一行為可以極大地影響學生的認知和實踐。教師評價學生課堂表現,主要是對學生是否真正參與課堂教學、是否真正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了思考等方面進行評價。在課堂當中,教師給予學生這些方面的評價,可以讓評價對學生的影響更加深刻。例如,在引導學生思考數學問題時,學生給出的反應是積極的,教師可在課堂上進行及時的評價,鼓勵和肯定學生,從而使學生的積極性更加高漲,由此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此外,學生對數學問題思考的方向出現偏差或錯誤時,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則是讓學生進行反思的一個過程,而該過程會使學生對某一數學問題認識更加清晰。針對教學內容的評價主要是指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歸納和總結,在歸納和總結中學生會產生相應的數學知識構架,從而有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綜上所述,影響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從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習需求,更新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學有所樂、學有所思、學有所得。

參考文獻:

[1]董 斐.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3):184-186.

[2]石美蘭. 淺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J].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版),2016(5):91-92.

篇(6)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2A-0028-01

小學數學屬于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學科,能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其教學目的不僅要使小學生獲得一些數學基礎知識,同時還要注意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等。而數學本身是人類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的結晶,因此,培養能力尤其是邏輯思維能力相當重要。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課題。

一、培養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必要性

邏輯思維是指在感性認識(感覺、知覺、表象)的基礎上,運用概念、判斷和推理等理性認識形式(即思維形式)對客觀事物間接地、概括地反映過程。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僅是小學數學九年制義務教育數學教學大綱(初審稿)規定的“使學生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目的和要求之一,也是數學教學的內在要求和主要任務。

首先,小學生思維發展雖然處于起步階段,卻是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對初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十分必要。小學數學內容雖然簡單,但是蘊含著很多適合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內容。例如,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涉及長方形和正方形等幾何圖形的內容,教學不僅要求小學生掌握這些圖形的基本構成要素及性質,還要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教師可啟發學生進行形體間如長方形與正方形在邊、角特點的對比,總結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進行綜合分析,幫助學生建立起初步的感性認知,以此訓練小學生的數學邏輯能力。

其次,數學學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謹性等特征,通過邏輯推理,一些數學理論和判斷才能隨之更新,數學的這些特點使得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二、培養小學生數學邏輯能力的途徑

目前,在數學教學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是教學的薄弱環節,學生因為缺乏邏輯思維能力,在解題時往往沒有方向,缺乏準確性和靈活性。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議。

1.多渠道調動學生發散思維

首先,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勾起他們探索問題的欲望,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更好地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可以通過與學生談話、提問、課堂活動等方式,來啟迪學生思考和發散思維。例如,有的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以小組討論教學內容的形式,還原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只作為引導者、激勵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每次活動結束后,教師在聽取學生討論互評的基礎上肯定其長處,指出其不足及努力的方向,并對教學內容作科學歸納和小結。這種活動化的課堂教學形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和參與數學學習。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提出一些難題,通過有獎競答的形式,鼓勵學生參與答題,促使學生進入思考狀態。教師還可以通過為學生構建數學橫向及縱向知識網絡的方式來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小學數學知識嚴密。但小學生由于歸納總結能力有所欠缺,要求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將知識縱連成線、橫聯成面,讓學生明確學什么、順序如何、要求怎樣以及重點所在。這樣,學生從教師提供的每個單元線索中對知識點進行聯想和串聯,有效地培養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2.構建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

如今,教學改革已深入人心,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形式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摒棄,取而代之的是追求更加靈活的教學模式。其中,自主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因其極大的靈活性和適用性而被許多教師采用。自主探究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因為它強調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問難,以“激疑―解疑、結”的程序促使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目前,有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側重訓練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這不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和探索意識的培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善于利用啟迪式詢問,引導和鼓勵學生發問。例如,教學生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個方面就概念和題目進行提問,逐步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發展思維。即使學生提出過難的問題,教師也不應該立即解答或繞開,而是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問題,啟發其他學生發散思維,進一步激發學生提問的熱情,從而形成學生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

篇(7)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情境中體驗;探索中體驗;實踐中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712(2014)09-0031-03[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資助課題“學習科學視野中的小學體驗教育課程的實踐研究”(B-a/2013/02/032);南京市“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個性化體驗:小學小班化教學改革的深度研究”(L/2013/209)。

[作者簡介]高瑋瑋(1974―),江蘇鹽城人,本科,南京市翠屏山小學教師,小學高級。

體驗是學生感知知識、獲取知識、驗證知識的方法和途徑。學生在體驗中能夠輕松地學習,更好地復習、溫習知識。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要做好“角色”和“教學方法”的雙重轉變,要能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和諧的氛圍中自己去學習,去創新、發現、總結。教師還應該從小就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讓學生自己在體驗中去發現數學知識,在數學活動中總結數學規律,培養各方面的能力,發展思維。這樣,把復雜、枯燥的數學知識生活化、形象化,把嚴肅的課堂生活化、活動化,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知識、生活領域中去學習、發現、總結、反思、再體驗。

一、注重在情境中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激發學習探究的熱情

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這種發現是通過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獲取的。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探索新知時,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思維材料,設置“動境”,使學生借助已有知識、技能,調動多種感官去嘗試發現提出問題,并參與到解決問題之中。

在新課導入時,創設游戲情境,不僅可以讓學生樂于參與,更能使學生在情境中去充分感知、體驗、觀察和分析,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如在教學三年級《可能性》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情境:

師生互動,做“石頭、剪子、布”的游戲。我出的是布,學生中有的出剪刀、有的出石頭和布。出石頭的學生就輸了,出剪刀的學生就贏了,出布的平手。這時贏的學生很興奮,而輸的學生很沮喪。

我問:“要不要再來比一次?如果我們再比一次,結果會怎樣?”學生七嘴八舌議論起來。

生(自信滿滿):我肯定能贏老師。

生:不確定誰能贏。

生:老師可能會贏,也可能會輸。

師:說得很好,看來輸贏是不確定的,可能會贏,也可能會輸。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可能性”。

“兩人猜拳,一次對決”,通過“石頭、剪子、布”游戲使學生感受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而引出課題。在對決中,大家都來猜測輸贏,既可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能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體驗感受知識的產生過程,激發探究的欲望。

二、注重在探索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收獲知識創新的喜悅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可見數學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并不是簡單的記憶和模仿。

“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的第一條建議,可見體驗的過程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體驗學習能使學生的學習進入生命領域,調用各種器官去體驗、感受,能為學生的認知結構與知識結構之間架起一道無形的橋梁,是知情合一的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如在教學“重疊問題”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森林運動會要開始了,我們來看看小動物們組隊參加跑步比賽和跳遠比賽的情況。

出示“報名表”。

師:參加跑步比賽的有幾種動物?

生:7種。

師:參加跳遠比賽的呢?

生:7種。

師:參加跑步比賽和參加跳遠比賽的一共有幾種動物?

生:14種。

師:是嗎?

生:不對,是13種、12種、11種……

師:停,這么簡單的幾種動物,作為我們三年級的孩子竟然有這么多種答案。這是為什么呀?

生:有的動物是重復的。

師:重復是什么意思?

生:就像狐貍,它既參加跑步比賽又參加跳遠比賽,兩樣都參加了。

師:那重復的算幾種呢?

生:重復的只能算一種。

師:好,我們一起來數,遇到重復的大家就說“重復了”。

生:l種、2種、3種……重復了,7種、8種、重復了……11種,

師:區區11種動物就讓我們數了這么久,看來這個表格并不好數。孩子們,如果把這表格交到你的手里,你能想辦法把它重新調整一下,讓其他同學一看就明白幾種動物兩項運動全參加了,哪些動物參加了跑步比賽,哪些動物參加了跳遠比賽嗎?和你同桌商量一下。

同桌之間商量想辦法。

師:想到辦法了嗎?下面先看清楚操作要求。(課件出示)

要求:(1)擺好后讓人一眼就能看清一共有幾種動物;(2)同桌要注意分工合作;(3)完成后派代表展示說理。

師:好,看哪兩個同學的方法最好,動作最快。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表格的整理。

師:請小組代表上臺展示你們的成果。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們為什么這么排?有什么好處?

學生代表上臺展示。

生1:我們把重復的上下對齊放在一起,比較好數。

師:真有辦法,哪幾種動物重復,一看便知。

生2:我們組比他們更清楚,把重復的都擺到前面來。

師:更明白了。

(另一組上臺展示)

師:老師發現少了3個呀?

生3:放在中間表示兩種比賽都參加,數的時候就不會重復數了。

師:多有創意的想法。一個圖放中間就可以表示參加兩項比賽了。請你把參加籃球賽的動物圈在一個大圈里,再圈出參加足球賽的動物(臺上學生畫圈,臺下學生進行判斷)。

師:和他們組想的辦法一樣的舉手。我們請電腦幫忙,把他們想到的辦法再來演示一遍。(電腦動態演示移動過程)

生3:可是這樣別人可能不知道哪邊是籃球賽,哪邊是足球賽了。

師:怎么辦呢?

生4:可以在上面寫上標題。

生:對,好辦法……

根據學生要求,教師操作課件,形成韋恩圖。

師:你們知道嗎?這個圖是一個名叫韋恩的數學家創造的。你們剛才也像數學家一樣,把這個圖創造出來了,真了不起。

三、注重激發學生探索的愿望,鼓勵發表自己的見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和問題情境,隨時了解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對數學的興趣。由于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深度不同,體驗的結果也可能不同,教師既不應立刻否定學生的答案,也不能面對學生的回答置之不理。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可具體對待:有的要加以引導,讓體驗更充分;有的要讓學生充分表達,展示思維過程,并和學生一起去分析、探討,給他們以適當的鼓勵、表揚,激發他們的學習探索興趣;有的還可以引導學生做出更完善的回答;有的即使體驗的結果是錯誤的、不全面的,但通過師生共同分析,不但可以激發學生體驗探索的興趣,還可以避免其他同學出現同樣的錯誤。所以,面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樂于交流與合作,充分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維過程,這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體驗式的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創設和諧、民主的氛圍,讓學生在較為輕松的學習環境中去探索體驗。在體驗之前,教師也不應用自己的思維模式來束縛學生的體驗活動;在體驗中,教師也不應對學生的體驗活動作一些評論,最好作一些適當的激發和引導、鼓勵與幫助。如在小學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在活動中對周長和面積進行比較,可讓學生用小方塊擺面積相同的圖形,讓學生用同樣長的繩子圍成不同的長方形,再引導學生求他們的周長和面積。這樣既鞏固了面積計算的知識,又讓學生對周長和面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四、注重在生活中體驗知識的應用價值,拓展豐富實踐的體驗

陶行知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因此,數學要源于生活,又必須運用于生活。教師不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更要善于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以實現通過知識的運用、實際問題的解決,又能反向促進學生對知識更深層的理解。

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圓的認識》,教師運用拓展環節設計了一個游戲:學生站成一橫排向中心投沙包。

師:這樣站一排你們有什么想法?

生:這樣站隊不公平。

師(疑惑):為什么不公平,不是站同一排嗎?那怎樣站隊才公平?

學生運用本節課學習的同圓半徑相等的知識,提出應該圍著投沙包的目標站成一個圓,這樣大家距離相同,才能保證比賽的公平性;或者排成一列,每人依次向目標投,同一個起點,同一個目標,比賽也公平。

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更好地去服務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學以致用。在運用數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和現實生活中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學生的理解和體驗也會更加深刻。

數學教學的“體驗”之路,也是一條數學教學改革的成功之路。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體驗式學習”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對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明顯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張繼安.生命的靈性在這里閃光――翠屏山小學“生態體驗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觀察,2014(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天天躁天天爱天天碰2018|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 欧美老妇牲交videos| 亚洲va中文字幕| 久久www色情成人免费| 曰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专区| 人妻丰满熟妇aⅴ无码| 老师喂我乳我脱她胸罩|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久熟女老人| 午夜视频在线在免费| 一日本道a高清免费播放|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国产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 白嫩美女嘘嘘嘘看个够| 丰满少妇a级毛片野外| 狠狠色噜噜狠狠亚洲av| a级毛片免费真人|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国产精品交换| 人妻系列av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办公室扒开奶罩揉吮奶头av| 免费大黄网站| 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天美传媒精品1区2区3区| 曰韩无码无遮挡a级毛片| 精品国模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中国老太婆xxxx| 国产精品刮毛| 女人扒开腿让男人桶到爽|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奇米综合四色77777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