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教育本科論文

小學教育本科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11-02 03:53: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教育本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小學教育本科論文

篇(1)

許多人認為,以往的小學教師并不是一個專業化的職業,本專業無需本科學歷,教小孩,似乎懂點算數和識字的人群都能教!從應試教育角度而言,容易把小學教師看做是“小兒科”、“孩子王”的職業。一旦用這種視角考察本科層次的小學教育專業,衡量畢業生是否達到本科水平,其標準必然定位在傳統學科———語文或數學那幾門主要學科。但從現代綜合素質教育角度考察,能夠衡量并體現畢業生本科水平的,往往是其教育理論素養、專業技能、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這些決定了現代小學教師崗位的專業性、不可替代性。從總體上看,現代教育日益要求未來的小學教師能夠進行專業的教育調查、教育診斷、教育評價等,然后再制訂教育方案并組織實施。這樣的專業能力,未經專門訓練的普通高校非師范類本科生很難勝任這一教師職業,“小兒科”轉向了內涵豐富的現代綜合教育,其教育質量需要實現專業目的的適切性、實在性。所以,小學教育本科化,本身就是社會改革帶來的變化,是我國初等教育事業發展提高的客觀要求。衡量小學教育專業的質量標準應該不同于培養中學教師的專業,應著眼于較高標準的專業規格,亦即要根據現代教育事實,實現專業規格與專業內涵建設的相對統一,最終才能實現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本科化發展。我國已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基礎教育的發展日益注重質量與效益的提高,建立起一支高素質、高質量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基礎教育不僅要有效傳遞豐富的知識給兒童,還要有效促進小學兒童的身心發展,培養小學兒童的創新能力,使之能夠初步融入社會,為逐步實現素質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從教師職業專業化的角度來說,本科層次的小學師資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教育需要,并在教育實踐中踐行。正是在此意義上,本科層次的小學教師的培養必須體現其自身的專業性,在專業化的培養與本科水平要求之間實現相對一致。但目前,各高校小學教育專業建設過程中,專業規格與專業內涵之間往往出現錯位。

二、影響專業規格和專業內涵建設相對統一的因素

依據1998年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修訂本科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結合本科學歷小學教育的專業要求,小學教育專業的專業規格和專業內涵在培養計劃中的體現可從思想道德素質要求、業務素質的要求、文化素質的要求、身心素質的要求幾個主要方面來把握。一般而言,各高校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都能從整體上兼顧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但在具體的培養目標定位、課程設置比例把握、培養模式的選擇上存在較多差異,這就導致了本科化過程中二者出現錯位現象。

(一)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的具體定位差異影響二者的相對統一

在具體的培養規格和要求上,各院校雖然有一定的共識,但差異也很大,尤其是培養目標的把握與定位在培養方案的體現有明顯不同。培養目標“定位在本科”和“定向在小學”關涉如何明確小學教育專業的專業規格和專業內涵建設,亦即小學教師應有的素質能夠在較高水平上得以專業化的體現。通過與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西安文理學院、海南師范大學等院校的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培養目標定位的比較,瓊州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具備扎實、系統的理論知識和較熟練的小學教育、教學技能,具有必備的小學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能力,能在全日制小學校、社會教育機構以及教育管理部門從事多學科教育教學及其研究、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可見其定位比較明確,定位于培養本科學歷的小學教育工作者。即要求培養出的小學教育工作者不僅能從事學科教學,又能從事管理和科研,培養目標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其中對于教育基本理論、教學技能、小學教育教學及其研究能力的把握能夠較好體現專業規格和專業內涵,并在培養規格中對本專業人才培養的思想素質與專業素質表述明晰,和其它院校同類指標相比差異不大,但在具體的課程設置和課程實施培養目標實現保證上還存在一定問題。通常對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定性在教育易于把握,但在定位本科層次和定向在小學則容易出現偏差。瓊州學院的小學教育專業是在原海南民族師范學院基礎上開始大專班的建設,如何使現在的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與規格不同于以往的中師、小教大專培養,如何使定向于小學的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與培養中學教師的學科教育師范專業區別開來是專業建設中的關鍵問題之一。能否在吸收原中師教育的一些優良做法的基礎上,逐步體現小學教育專業的獨特性還需要有一定過程的適應與探索。因此,研究制定全國適用的和各省通用的小學教師入職標準非常必要,這對于指導和規范小學教育專業培養規格的設定,保證培養目標與規格能夠涵蓋小學入職教師的基本素質又能體現本科水平很有必要。換言之,專業規格和專業內涵的平衡把握還需有一個自上而下的長期實踐過程。

(二)課程設置的權重不同影響二者的相對平衡

一般而言,新辦本科專業在最初的幾年內專業成熟度較低,在專業建設過程中,設置哪些門類的課程,以及各類課程的性質、數量以及他們占課程總量的比例如何分配,這對專業規格的最終實現、專業內涵的建設起著決定性作用。如瓊州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從內容上可分為三大類:一是通修(公共基礎課)類課程,包括原理、外語、計算機、體育等;二是專業類課程,由于小學教育具有啟蒙性、基礎性、綜合性的特點,技能類課程有語言類、計算機等,學科類有語文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素質類課程有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三是教育、心理類課程,這是師范專業區別于非師范專業的重要標志,是提高教師教育專業化水平和教師職業專門化程度的重要保證,體現了教師教育的特色。但由于受國內普遍“重學術、輕師范”的思想影響,教育類課程課時比例較少,且其中的教育實踐體系還不夠完善,存在重理論性課程而輕技能性和實踐性課程。所以,在今年新的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教師教育類課程比重有所提高,其課時占總課時的33%以上。但通修類課程、學科類課程和教育類課程之各總量的平衡還不夠穩定,還存在結構性矛盾,其模塊化課程的修訂還受現行培養模式的限制。總之,小學教育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必須重視教師職業技能的系統訓練,這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必備的素養。在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上,我們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兼顧科研”的原則,使教學實踐與專業內涵建設研究相互促進,推動專業成熟度的逐步提升。

(三)培養模式的不同選擇影響二者的相對統一

培養模式在本研究中指學科定向方式,即小學教育專業是培養勝任多學科教學的“全才”,還是精通某一學科的“專才”?目前,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主要有綜合模式、學科分科模式、文理分科模式。三種模式對師范生將來執教學科的定向范圍有不同要求。綜合模式培養的是綜合性復合型的小學教師,要求師范生畢業后能勝任多學科教學;學科分科模式旨在培養專長于某一學科教學的小學教師;文理分科模式要求師范生能勝任文科或理科領域內的各科教學。培養模式的選擇對于課程設置的影響顯而易見,如綜合模式與分科模式的課程模塊明顯不同,綜合模式只能兼顧學科知識,而分科模式則精于學科知識,培養出來的“全才”或“專才”必然各有所長也有所短,其中對于實踐教學的訓練系統要求自然難于一致,具體的教學效果難以某一種標準來衡量,專業規格和專業內涵的具體實現與平衡也不易把握,往往會各有側重,影響專業建設的長期穩定發展。簡言之,不同培養模式的選擇帶來不同的課程模塊設置,造就不同的實踐教學方式與效果,這表明本科層次的小學教育專業規格與專業內涵達到有機統一需要一個發展探索的過程,針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還存在許多有待繼續深化的方面。

三、平衡專業規格與專業內涵關系的幾點建議

從以上分析表明,小學教育專業規格與專業內涵之間的不平衡,正是由于專業建設的成熟度較低,在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與結構等方面都還沒有一個現成、統一的計劃或標準,有關教育的基本要求還比較模糊,大綱和教材相對滯后,各相關院校都還在不斷探索。因此,在各方面機制尚未十分健全,各種關系尚未完全理順的情況下,專業規格的不穩定、培養模式的不同導致課程設置存在差異,和教育學專業及中師培養區別還有限,本專業的定位還不夠突出,如何在專業規格上調整,既能保證專業規格又能實現專業內涵建設,筆者以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

(一)培養目標定位應與全面培養、生源分析及社會需求分析密切聯系

培養目標的定位有兩個問題必須考慮:一是培養應是全方位的培養,既不能僅僅是培養一些學科專家,關注個別學業超群的學生的發展,也不能只是培養純粹的教書匠,這就是說要對絕大多數師范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體現小學教育專業的綜合性特色,以適應人才需求的特殊性;二是培養目標的定位還應考慮專業的未來發展,存在一個服務面向的基本問題,它需要以專業歷年招生的生源情況、社會需求情況為基礎。如瓊州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的近幾年招生中,海南的生源占60%以上,就業去向最終在海南的也在80%左右,這表明培養目標的定位不僅要在高等教育理論上規劃,還要在社會教育現實與需求中進行不斷的修正。瓊州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的本科學歷的小學教師主要服務于海南的基礎教育,尤其是瓊南地區,這樣培養目標易于明確,可根據區域需求適當增設黎苗民族地方風俗和語言類選修課,以適應區域性、民族性的基礎教育需求。

(二)課程設置必須充分體現小學教育專業的綜合性、實踐性特色

課程設置需要處理好兩個基本關系:一專業學科和基礎學科的關系;二知識結構和知識數量的關系。人才的培養不僅要達到一定知識數量的要求,還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從專業內涵發展上滿足新課改的要求。新型小學師資強調重點在專業規格,培養的小學教育工作者不僅能教學還能根據實際進行研究教育、研究教育對象,更好地促進教育教學;素質教育要求培養的小學師資綜合素質高,人文、科學、藝術、教育、技能、心理等各方面都達到基本要求,還能相互融通,養成實踐性智慧。如教師教育課程:從課程內容上可分為教育理論課程、教育實踐課程兩大類。其中,教育實踐課程是一種以實踐為主的綜合性實踐課程,包括教學技能訓練、教材教法研究、模擬教學、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等內容。它是整合通識課程、學科專業課程、教育專業課程,形成實踐性知識的深化過程。針對小學教育專業的教育對象———6-12歲的兒童,現代小學教育需要的是“專家型”的教師,需要理論與實踐并舉,知識與技能并重。他們既要具備較高的分析與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理論水平,又要具有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多方面的實踐能力與技能。由此,在課程設置中,一方面要把課堂教學與實踐訓練有機結合,互相促進,使學生經過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多次反復訓練,加強學生對小學教育實際的感性認識,使感性認識不斷上升到理性認識,并使理性認識進一步深化,達到了解實際和鞏固理論的目的。這就要求打破現行高等師范教育的時空界限,增加見習、實習次數和大幅度增加實習或頂崗時間。另一方面,要滲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技能的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并重,最終使專業規格與專業內涵建設之間實現相對平衡。

(三)培養模式的選擇應與多渠道的合作教育有效融通

篇(2)

論文摘要: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的培訓,不僅是師范教育特色的體現,更是教師專業化發展以及小學教育專業的個性的要求。在認識教師職業技能培訓的必要性的基拙上,構筑科學合理的培訓內容體系、優化行之有效的培訓管理過程是培訓有效性的保證。

本科小學教育專業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個新興的專業,它既有高等教育各專業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保證辦學的高等教育水準,堅持并發展小學教育專業的辦學特色,應是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同時,應按照教師專業化發展以及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探索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一系列問題,形成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培養本科層次小學教師的途徑和方法。其中,反思傳統的對學生的“基本功”的訓練,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系統設計并實施符合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要求的教師職業技能培訓方案,是本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值得我們深思和探索的課題。

一、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培訓的必要性

重視教師職業技能培訓是師范教育辦學特色的重要體現。原國家教委師范司1994年頒布的么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大綱(試行)》中明確提出:“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是高等師范學校各專業的學生都應具備的,是學生必修的內容。對高等師范學校在校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系統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目的是引導學生將專業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轉化為具體從師任教的職業行為方式,并使之趨于規范化,對于形成學生教育和教學能力,對于學生畢業后勝任教師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培養專業化的小學教師的需要

我國小學教師專業化意味著在高等院校中設置本科小學教育專業,通過系統的專業訓練,使學習者具有完善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具有成熟的教育專業技能,形成良好的專業精神和專業道德。提升小學教師學歷層次的核心在于提升其教育專業素養。教師職業技能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必備的素養,它決定了教師的專業素質的優劣。因此,加強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的培訓,提高學生的專業化技術水平是培養專業化的小學教師的當務之急。

(二)小學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的需要

小學教育是啟蒙教育,小學生正處在成長發展期,尤其是其思維的具體形象的特點,對教學活動外在表現的興趣比對教學內在內容的興趣高的特點等,在小學,“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的共識決定了小學教師的教學技能比中學、大學教師有更為特殊的要求。為適應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小學教育專業比其他專業更需要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的系統培訓。具有過硬的教師職業技能是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富有個性的特色。

(三)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生源狀況的需要

培養本科層次的小學教師,應認識到處理好課程與教學模式的學術性與師范性、深度與廣度、理論與實踐等問題的關系的重要性。特別是面對高中起點的大學生,與三年制、五年制初中起點的專科生相比,可塑性不強,再加上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其生源質量、專業思想、教師職業技能的潛質水平等方面明顯削弱。如何在本科教學中,用大學的文化影響、提升和完善小教專業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應引起我們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高度重視。 二、構筑科學合理的職業技能培訓內容體系

根據原國家教委師范司1994年頒布的《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大綱(試行)》,2001年頒發的《關于印發搞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試行稿)》的通知精神,參見浙江省高等師范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要求與考核辦法,以及根據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由中專或大專培養的技能型的小學教師轉向培養研究型、反思型的專業化的小學教師,應重新審視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培訓的內容,拓展原中師“寫一筆好字,說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能夠聲情并茂地朗讀、演講”等單純的訓練項目和要求,構筑主要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與圖形表達能力、課堂教學基本技能、現代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美育與藝體活動技能、學生教育與班級管理能力、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技能七個方面的系統的培訓內容。其中,在其他基本技能培養和訓練的基礎上,更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研究技能的培養和訓練,使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具有反思性、探索性、研究性、總結性學習的技能。在此基礎上,還應細化基本技能和專業方向技能的具體項目,既要包括教師的初級基本技能,還應包括教師的高級職業技能,由理論體系、操作體系等構成完整的整體網絡式的系統結構體系,使初級階段的基本功訓練走向高一級的教師職業技能的系統培訓,著力體現本科教育思想性、師范性、專業性、學術性相統一的理念。

三、優化職業技能培訓管理過程

第一,制訂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將這一計劃納人課程建設整體中來統籌考慮,在必修和選修課程中應分別設置教師職業技能類模塊,開設音樂基礎、美術基礎、體操、舞蹈、寫字、教師口語、小學多媒體課件制作、班隊工作原理、小學各門課程的微格教學、小學教育科研方法等課程。同時注重內容安排的系統性,體現一年級到四年級從基本技能訓練到專業技能訓練的逐步深化過程,并對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進行綜合訓練及考核,頒發《教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第二,采取開放多元的培訓方法。可以將訓練內容列人教師職業技能類課程以及教育類、專業類、相關的選修課程的教學大綱之中,將一般技能訓練與專業方向技能訓練相結合、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采用課堂訓練與課外自練相結合、理論指導與實際訓練相結合、單項技能訓練和綜合技能訓練相結合、自覺訓練和考核評比相結合等方法進行,并重點通過安排學生自主的分散訓練與有教師指導的、集中的訓練等形式,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階段性與全程性結合,做到課內有教學指導、課外有訓練目標,并有多元化的展開形式,建立全方位、全程的訓練體系,在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中提高學生對教師職業技能的反思能力和領悟能力。

第三,建立培訓組織機構,完善培訓質量監控。為了保證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要建立專門的組織培訓機構,如指導測評中心等,出臺培訓與考核規程,由專人主抓,任課教師、學生“小先生”積極參與其中,直接掌握和管理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形成立體式的質量監控體系。結合有關學科的學習,形成一個技能培訓與考核序列,進行規范化的考核,采用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達標考核的方法,不達到合理要求不允許參加教育實習。在各項訓練獲得通過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綜合性訓練(如說課、試講、見習、實習、調研、論文的寫作與答辯等),使各種技能達到熟練與和諧,以形成整體的教育教學能力。

篇(3)

(一)小學生認知的具體性

小學教育活動的教育對象是兒童,他們的認知思維和學習方式與其他階段的學生相比有本質的區別。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小學生剛好處于“具體運算階段”(ConcreteOperationsStage,6、7-11、12歲)時期,具體運算思維的特點主要是具有守恒性、脫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該時期的心理操作屬于邏輯性運算,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還沒有發展到抽象邏輯推理水平。小學生的這個認知特點要求小學教師要具備從成人思維方式到兒童思維方式的轉換,這個轉換過程本身就需要師范生進行大量的實踐教學訓練才能熟練。因此,小學教育要立足于豐富的、具體的實踐教學,教育實踐課程在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中占據重要地位。

(二)小學教育專業的綜合性

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發展的關鍵敏感期,思維活躍,充滿好奇,喜歡問教師很多問題。因此,小學教師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儲備,因為小學生提的有些問題跟小學專任教師所教科目不一定有必然聯系,但教師在小學生心中是知識文化的象征,而且小學生有強烈的“向師性”,以教師為模范,小學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小學生成長過程有重要影響。因此,作為培養未來小學教師的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上要體現綜合性的特點,職前小學教師既要懂自然科學知識,也要會社會科學知識,更要具備人文關懷的精神。

(三)小學教育活動的實踐性

高校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課程中的理論知識如果沒有在小學教學實踐中加以運用,都只是紙上談兵。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高度重視實踐在教育中的作用,他在《生活教育》上發表《行知行》一文,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西方教育界也非常強調“實踐性智慧”,強調只有把理論知識在基礎教育教學實踐中運用,才能積累豐富的經驗與能力。美國教育家杜威直接提出“做中學”的理念,并提出“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社會”等經驗主義理論。因此,高校的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只有通過教育實踐課程的良好實施,才能真正促進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專業發展,減少以后職初階段的磨合期,使師范生迅速成為優秀的小學教師。

(四)小學教學實踐的技能性

某種程度上講,教育對象年齡越小,對教師教學技能的要求就越高。因為年齡越小的教育對象,其學習的思維方式與成人的差距越大,教育者越要從教育對象的角度思考。特別教學實踐的對象是小學生,對教學實踐的技能性的要求更高,因為相對中學生和大學生,小學生與教師的思維方式相差更大。在小學教育教學中,要注意減少運用抽象的符號進行教學,增加直觀情境教學方式的運用。小學教師不僅要知道教的內容,更要知道怎么教,從“WHAT”到“HOW”是對小學教師教學技能提出的重要要求。教育實踐課程是提高師范生教學技能的必由之路,在課程設置上要關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重知識和技能的結合,要強調在實踐中反復訓練,以適應以后小學教學實踐的技能性要求。

二、小學教育專業本科教育實踐課的問題

(一)教育實踐課程結構安排不合理

首先,時間結構安排不合理。有些高校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見習時間和次數都較少,沒形成一個完整的綜合體系,有的高校還將最后一次見習和教育實習合并。根據歐美發達國家經驗,見習最好是每學期都實施,每次1-2周,這樣有助于師范生把剛剛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另外,教育實習時間往往集中在大四的一個學期,這種一次性實習方式客觀上有助于管理和減少高校的負擔,但實習質量得不到真正的保障。其次,內容結構安排不合理。教育實踐內容主要限于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對于整個學校教育運作、教育科研、教育調查等方面沒有很好的重視,特別是畢業論文沒有很好的和教育實踐相結合。再次,層次結構安排不合理。通常來講,優質小學接受師范生教育實踐的壓力更大,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見習和實習經常固定在幾個實踐基地學校。而且,很多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在教育實踐期間被一直安排在小學某一年級的某一班級,沒有機會接觸到不同年級以及不同類型的小學。

(二)高校與小學合作不緊密

長期以來,不少小學僅僅出于義務而接收實習生,有個別小學還以各種理由拒絕實習生,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與小學沒有真正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機制。因為缺少長效的合作機制,大學與小學間在學術研究、教學探討等方面很難共享,而且大學與小學之間的合作協議缺少約束力。當然,我國有些高校學習西方經驗建立了“教師專業發展學校”(PDS)等形式的雙方共贏的教育實踐基地。實習支教固然是建設小學教育實踐基地一種模式,但需要支教的小學往往是農村薄弱小學,在師范生本身就需要專業成長指導的時候卻長期呆在農村薄弱小學,這無疑會對師范生的發展有影響。部分專業水平尚不成熟的師范生執教小學也存在不少問題,地方教育當局也憂心忡忡,有些地方甚至提出“先實習,再支教”的呼聲。

(三)對教育實踐課程指導不力

一方面,不少高校教師沒有針對師范生教育實踐時遇到的實際問題給予有效的分析指導。有些高校教師沒有深入研究過小學教育實際,卻承擔著教育實踐課程教學;高校很少有專職帶隊的教育實踐教師,在教育見習和實習時經常是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師輪流帶隊,有的時候實習分配的小學有好幾所,這些教師只能是走馬觀花走一遍,無法因材施教的照顧到每位師范生的專業成長。而且,高校指導教師很少會長期駐點進行教育實踐管理,原因是本身還要承擔高校教學和科研任務,所以對教育實踐的指導只能是抽空進行。有些高校干脆實行分散實習制度,讓師范生自己聯系小學實習,這種情況更談不上專業指導。另一方面,不少小學教師也存在指導不力的現象。有些小學教師認為實習生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如果實習生的經驗不足將影響教學效果,而最終教學質量會和小學教師自身教學評價掛鉤。所以,有不少小學教師并不愿意真正放手,一般只把改作業、主持班會等事情交給實習生處理。

(四)理論與實踐脫節

在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教育實踐的重要性沒有得到很好體現,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有資料顯示,以前師范生的學科教育內容占教師教育課程的90%-92%,而教育理論與實踐內容僅占8%-10%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師范生真正的專業成長,應該通過實踐途徑把教學經驗建構為自己的知識體系,如果師范生不通過實踐主動建構,理論知識學習再多也容易遺忘。但是,現行的高校教學評價方式陳舊導致很多師范生平時對待理論課程就是考前背一背,考后遺忘,并沒有真正成為自身知識體系的一部分。在小學教育課程設置上,還存在一種危險的誤區,就是認為小學要教的知識簡單,所以重點放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以突出本科專業和專科專業的區別。在這種情況下,師范生覺得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小學教學實踐中用不上,而小學則認為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師范生實踐能力不足。

(五)教師技能訓練不足

近幾年,很多小學反映現在的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教學基本功較差,基本功不扎實,在“三字一畫”、樂器、繪畫等方面體現特別明顯。甚至有“本科生不如專科生,專科生不如中師生”的說法,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師范生的教師技能問題已經不容回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高校小學教育專業在培養過程中的教師技能訓練的淡化。有些高校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的“三筆一畫”疏于練習,這與以前中師生三年如一日反復練習“三筆一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缺少書法教師而且教學方法單一,在音樂、美術、體育、書法等方面的師資力量也相對不足,而普通話訓練主要靠師范生自我訓練。由于本科高校對教師評價主要靠和教學,所以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和上課,沒有多余的精力指導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的教師技能。

三、改進小學教育本科教育實踐課程的措施

(一)構建科學的教育實踐課程體系

首先,高校可以學習美國經驗,以兒童發展的階段為主要線索來設計整個課程體系。其次,高校應設置4年不間斷、每學期各有側重的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踐課程體系,增加見習次數和力度,形成四年分層次的見習體系,實習時間可以分開,沒必要一次性把一學期實習時間用在一個小學之中。再次,做到教育見習與教育實習相結合,促進教育調查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最后,把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技能訓練課、教育科研、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等幾個方面相互結合,使之與教育理論知識學習相互貫穿、相互促進、融為一體,形成一體化的教育實踐課程體系。

(二)建設雙贏的小學教育實踐基地

首先,高校應該效仿美國PDS模式,在提高師范生的教育實踐鍛煉的同時也采取措施促進小學在職教師的專業發展,給予以理論上的指導。其次,高校應加強政策上扶持力度,加強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與小學共同合作,共同解決小學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再次,高校應該主動和不同類型的小學建立合作關系,讓師范生在四年大學學習期間可以到不同類型的小學進行教育實踐。高校要建立足夠規模的教育實踐基地,把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教育實踐課程改革真正做好,這對師范生的教育實踐、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小學改革和高校教師專業發展都有好處。

(三)樹立科學的實踐觀念

一方面,高校相關領導部門要多聽從師范生、高校教師和小學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多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溝通,多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在實踐中探索適合本高校實際的教育實踐課程改革的路子。另一方面,要讓高校小學教育專業教師真正了解小學的教育教學實踐。倡導高校相關教師深入小學實際,高校教師課堂上的案例不再來自書本,而是來自于自己觀察甚至體驗,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實踐的指導也能夠以實踐問題為邏輯線索,更有實效性。培養高素質的小學教師要從自身做起,明確自己在教學和科研的定位,真正起到為小學教師教育改革提供指導、服務和引領作用,改變過所教內容與小學現狀相互脫節的情況。

(四)加強管理環節

一方面,高校要改革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課程結構,合理安排理論課程的學習,使之與實踐課程相互補充,相互結合。高校還要加強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增加教師技能類師資,提高教育實踐課程教師待遇,改進評價方式,減少科研和教學的壓力,讓相關教師安心指導實踐。另一方面,小學也應把培養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師范生當成自身職責一部分,與高校一起共同培養高素質的新型小學教師。歐美發達國家非常重視院校合作,美國有PDS學校類型,英國也有“伙伴關系學校”,近幾年,英國對小學在培養師資方面的期待不斷提高,提出要加強小學在這方面的作用,強調要增加職前教師在優質學校的實踐機會,并在培訓期間提供薪酬。

(五)強化師范生教師技能訓練

篇(4)

有的作者在引用文獻資料的時候把沒有整理的內容都寫在論文當中,這樣拼湊出來的論文思路混亂,層次結構也不全面,直接就影響了論文的質量。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小學德育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小學德育論文參考文獻:

[1]田宏.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0(07)

[2]張軍元.淺議中學生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08)

[3]劉德蕓.提高中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思考[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7(04)

[4]李俊.中小學德育的不足及對策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校長).2007(04)

[5]胡建華.關于研究生教育規模與質量的若干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3(08)

[6]陳伯良.構建小學德育實效模式的實踐探索[J].教育導刊.2012(01)

[7]黃靜.小學網絡德育初探[J].考試周刊.2011(81)

[8]張耀燦,.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體發展的社區"平臺"建設[J].學術論壇.2011(08)

[9]程守梅,夏瑩.思想政治理論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理論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08)

[10]仁真古.淺談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09)

小學德育論文參考文獻:

[1]陳宗慶.小學德育主題活動系列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2]康冬梅.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研究[D].吉首大學2013

[3]胡蕎麗.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4]李晶.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分析[D].吉林大學2013

[5]宋維維.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6]馬子茵.二戰后德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啟示[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3

[7]徐睿.我國電視新聞傳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4

[8]胡馨元.單親家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4

小學德育論文參考文獻:

[1]黃路陽、郇紅.小學教育專業的專業定位和培養模式[J].繼續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何齊宗.高師教育改革與教師發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4~6.

[3]黃麗.淺談數學教學中良好軟環境的營造[J].中學教研,2000(8),13~15.

[4]劉久成.建構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2004(1):88~90.

[5]李玉.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專業素質現狀調查[J].繼續教育研究,2009(9),:129~132.

[6]柳夕浪.課堂教學臨床指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劉興杰.臺灣小學教師素質培養及其啟示[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1997(4):6~9.

[8]劉瑞瓊.高職高專英語教師教學素質提高與自我發展的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0(9):69.

[9]劉聰.區域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素養的現狀及提高對策[J].新課程學習,2010(12):191~192.

篇(5)

能力培養是小學教師教育的重點

(一)基本理念“全過程教育教學能力培養體系”是指學生在校學習四年不間斷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過程,以培養學生的教師專業精神、教師專業知識和教師專業能力為指向,通過課上課下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學生個體、團隊和學校組織相結合,大學與小學合作等多種形式,展開系列化的能力培養過程。當今,能力這一概念無論在其深度還是廣度上都遠遠超越了傳統意義上人們對它的理解。就廣度而言,能力已并非簡單地指“教學技能”環節,而是指在大學人才培養的全部過程中貫穿能力形成的理念,通過課內外各個環節,全面構建完整的能力培養體系;就深度而言,能力也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具體操作層面的職業技能傳授過程或課堂教學理論的形象解說與應用,而是既強調人在實踐過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強調個體的獨有才能和心理差異,也強調情感體驗乃至無意識潛能對于理智認識的啟發和引導作用,以形成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的能力。教師要能像醫生一樣思考,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批判和決策,使自己獲得專業成長與能力的提升,從而能夠在今后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應對復雜多變的教學情境。因此,能力的培養必須貫穿于教師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二)在真實的教育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形成教育智慧教育實踐是養成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的關鍵環節,開展教育實踐要體現廣泛性、多樣性和層次性。一是廣泛性。為踐行公平教育的理念,首都師范大學將原來在城區優質校六周的實習調整為4+6模式,即4周在遠郊區縣農村校實習(大學三年級下學期),6周在城區優質校實習(大學四年級上學期)。4+6模式的實習能使學生對城鄉基礎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獲得更多的教育體驗,從而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就業能力,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有能力面對城鄉不同的學生群體,施教自如。二是多樣性。在教育實踐進程中,首師大初教院堅持課內課外相結合,學院組織的實踐與學生個體(社團)相結合,教育教學實踐與社會實踐、科研實踐相結合等。此外,首師大初教院還開展音樂舞蹈藝術實踐、美術野外寫生、野外科學考察等活動。三是層次性。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每個層次的要求不同、目標不同。2011年,首師大初教院在原有城區74所基地校的基礎上又建設了54所遠郊區縣小學基地校并正式掛牌。另設有23個社會實踐基地、藝術實踐基地和野外科學考察基地。目前,學院各類實踐基地已達151個,覆蓋北京城鄉各區縣。(三)開放教學實驗室,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動手能力小學教育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其人才培養要面向教育實際。為此,首師大初教院先后建成物理、化學、生物探究活動實驗室,小學科技制作車模、船模、航模實驗室,機器人設計制作實驗室,電腦美術制作工作室,工藝、美術制作室,小學電教攝像、電視編導實驗室,小學生心理咨詢與輔導研究實驗室,英語語言學習實驗室等25個實驗室。在這些實驗室工作的經歷,讓學生獲得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畢業生工作后受到一線小學的高度認可。2010年,學院學生代表隊在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中榮獲一等獎。與此同時,在2010年北京市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篆刻一等獎、書法一等獎5項。2011年,在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中榮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在北京市大學生化學競賽中榮獲三等獎。2012年,還有學生獲北京市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四)設立導師制,培養學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具有教育研究能力是時展對小學教師的要求,教育研究能力也是小學教師實現自我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他們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為此,首師大初教院在北京市教改項目《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模式探索》研究的基礎上,系統構建了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培養內容上,學院確立如下培養重點,即培養學生關注小學教育現象、研究小學教育問題的意識;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實用的小學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形成用教育研究態度與方法解決小學教育問題的思維方式;通過課程教學、科研活動以及畢業論文等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教育研究的全過程,在做中學,使其不斷加深和修正對教育研究的理解和掌握。在培養途徑上,學院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調整課程設置,采取“123”的課程模塊;整體設計,形成適合小學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課程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形成探究式教學模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確保教學質量。第二,在一系列專業基礎課與專業核心課中不同程度地開展培養大學生教育研究意識與研究能力的活動,形成在教師教育類課程與教學中培養大學生教育研究意識與能力的模式。第三,在教育實習中關注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一是將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列為教育實習的內容之一;二是將畢業論文寫作與教育實習結合。第四,將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的訓練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提高畢業論文與科研課題研究的質量,完善培養大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管理制度。第五,成立由教授領銜的“大學生科研實踐活動學術指導委員會”,由其負責對學生科研項目的評審和全過程指導。為保障學生科研活動的科學有序展開,學院建立相關制度:從二年級開始,學生可以申報院級學生科研課題,經過專家評審批準立項,提供經費資助;三年級申報校級課題,從院級課題中選拔,給予經費資助;要求四年級每位學生有課題研究的經歷,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畢業論文。學院“大學生科研實踐活動學術指導委員會”根據學生項目研究的內容配備一位導師,導師負責對該項目的全程指導。(五)建立“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實訓基地”能力的培養只靠學院的積極性是不夠的,必須調動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為此,學生自發組織“音韻朗誦社”“墨池書社”“合唱團”“舞蹈隊”“《凱風》雜志社”等各類社團,實施“早讀我上講臺”工程、學生小教員輔導等。2012年成立的“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實訓基地”為學生能力培養搭建新平臺,調動學生廣泛參與的熱情,整個校園一年四季充滿著濃厚的教師文化氛圍。

“發展性”是小學教師教育的生命力

面對科學文化知識的不斷發展和兒童世界的不斷變化,小學教師更應該把終身學習放在重要位置。小學教師的終身學習主要體現在主動發展的意識和不斷反思、制訂發展規劃的能力。小學教師既是小學教育工作者,又是與小學生、與教育改革以及社會共同成長的學習者。小學教師要了解社會的變革、教育改革與發展,了解不同年代兒童的變化,同時還要把握國內外教育發展的動向,跟上教育理論和知識學習的發展步伐,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使學習成為自身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不斷追求新知和吸納新的研究成果,不斷提高師德修養和提升教育智慧。在培養小學教師的實踐中,小學教師的綜合性知識結構特征使得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要學的課程太多,遠遠超出了1~2個學科領域,除此以外還有諸多教育學、心理學、藝術類和通識類課程,使學生不堪重負。事實上,“綜合性”不等于“大拼盤”,“所學之多”并不等于“所獲之多”。為此,首師大初教院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把關注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題研究、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強調“真情境、小問題、高觀點”。

篇(6)

論文摘要: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訓練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應該以系統科學理論為指導,確立整體培養的意識,從各個相關環節人手,整體構建系統化的小學教育專業(本科)教師職業技能培養體系。

一、整體構建小學教育專業《本科》教師職業技能培養體系提出的背景

(一)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的特性要求

教師職業技能作為表征和體現教師職業獨特性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必要條件,其強弱直接影響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對教師進行職業技能訓練既是教育專業化水平和教師職業專門化程度的重要保證,也是師范院校區別于其他院校的重要標志。小教本科專業的“定格在本科、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學”的定位決定了其培養的未來小學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精深的教育理論,而且還要具備熟練的教育教學實踐技能。從某種意義上講,在小學教育中“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與之對應,小學教育專業職前的技能訓練所占比重也應該很大。在日本,小學教師資格要求在大學教育獲得的學分中,專業課程與教育課程學分比例為18/41,而中學相應比例為40/19。由此可見,對于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而言,職業技能的培養尤為重要,小學教育專業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

(二)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特點

系統科學理論指出,事物是系統各要素的統一體。任何客觀事物都是由若干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組成的有機體。要素是構成系統的組成單元,系統的組成單元又可分為不同層次。在一個穩定的系統中,一方面,要素之間相互獨立,彼此存在有著差異性;另一方面,要素之間又按一定比例,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層次結構。教師職業技能就是這樣一個由諸多有內在聯系的要素構成的完整系統。因此,對職業技能進行培養也是一個漫長、復雜和系統的整體工程,任何一個環節、要素都會對技能形成的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這是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特點。在以往的小教本科職業技能培養實踐過程中,存在著各個環節各自為政、缺乏聯系的現象,嚴重地影響了職業技能培養的效果。因此,對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培養應確立整體意識,以系統科學的理論作指導,從各個具有內在聯系的要素和環節人手,探討各個環節之間的聯系,借助無形的多方滲透和有形的專門措施,整體構建明確、規范、系統化的教師職業技能培養體系。

二、整體構建小學教育專業(本科)教師職業技能培養體系的內容

整體構建小學教育專業(本科)教師職業技能培養體系要從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完善訓練內容、建立多元培養路徑、評價指標科學化等幾個方面做起。其中激發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前提,完善培養內容是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基礎,建立多元培養路徑是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關鍵,評價指標體系科學化是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保證。

(一)激發學生主體性: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前

教學是教師的教授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禍合而成的系統整體,是教師主體主導學生主體,學生主體接受并超越教師主體的主導的過程。如果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任何教學活動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教師職業技能培養過程中,激發學生的主體性是至關重要的,它是技能培養的起點和前提。激發學生技能訓練的主體性就是使學生明確專業定位,熱愛小學教育專業,知道職業技能對于未來從事職業的重要性,清楚決定職業技能高低的關鍵在于自己的態度和付出,從而發自內心積極主動地進行職業技能的訓練。為此學校要采取多種辦法激發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的主體性,引起他們進行訓練的興趣和自主性,為職業技能訓練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和長久的內在持續動力。

(二)完善職業技能內容: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基拙

職業技能內容是職業技能培養的依托和載體,完善職業技能內容是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基礎。這種完善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具體的職業技能培養的內容上看,什么樣的職業技能應該進人到培養體系中。在經濟全球化、科技國際化、文化多元化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如火如茶進行的今天,社會對教師職業技能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當代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和職業技能的構成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總結、構建符合時代要求與教育發展需要的、嶄新的教師職業技能是十分必須與必要的。以往的小學教育專業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多為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文字和圖形表達、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等傳統教師技能方面。在新的形勢下,教師要新增有關新課程、信息社會等所需的現代教師能力。因此,在職業技能培養的內容制訂上要增加相應的能力的培養,如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課程開發的能力、信息收集和處理的能力以及師生關系溝通、人際交往、課堂互動等方面的內容。完善職業技能培養的內容的另一個方面是指對已選定的具體的職業技能進行培養訓練的預設和安排的方案要完善,包括各種技能何時進行培養、采用何種方式、開設何種課程、如何進行考核、如何分項學習綜合訓練、怎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等各個環節都要考慮到位,制定完善的職業技能培養方案,使職業技能培養有方案可依,而不是千頭萬緒不知從何抓起。

(三)建立多元培養路徑: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關健

教師職業技能具有綜合性、操作性、實踐性等特點,其培養需要立體、多元的培養路徑,這是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關鍵。所謂立體、多元的培養路徑,是指培養的時間、培養的形式、培養的手段、培養的方法等方面要多樣化。即不僅要有課堂內的學習,還要有課前(如課前10分鐘的學生試講)、課后以及寒暑假(如小教學生暑期義務教育學校)等其余時間的學習和實踐;不僅技能訓練課上進行訓練,其它課程上也應該進行學習;不僅有技能的理論學習,還需要技能的實際訓練;不僅有正式的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等實踐活動,還要有技能競賽、社會調查等靈活多樣的、具有多重教育價值的實踐活動;不僅要有傳統的教育手段如言傳身教等,還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示范、錄制、信息反饋等手段實戰演練和現場指導;不僅要有有形的專門措施(口語課、書法課及各種課外活動),還要有無形多方滲透(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和處理)。這種融課上課外于一體、融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于一體、融傳統與現代方法于一體、融有形無形于一體的訓練將形成全方位、多途徑、立體化多元的教育技能培養路徑,從而提高職業技能培養的實效性。

(四)評價指標體系科學化: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保證

評價指標體系是指將教師職業技能培養中的各項技能分門別類列出相關問題,評價人員根據這些特定的指標體系對各項技能進行打分,最后根據各項分數得到學生的技能水平等級。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復雜性和漫長性使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現顯得尤為突出重要,它從衡量質量的尺度和標準發展方面為提高質量提供動力和保證。也就是說,評什么,怎樣評,將有力地引導教師和學生在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過程中做什么,怎么做,起著向導的作用。因此,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是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保證。

科學化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首先要求要以現代教育科學理論和系統理論作指導,按照職業技能培養的內容,科學、合理地確定評價項目及每個項目的權重系數,同時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以避免評價的主觀隨意性,逐步實現評價的科學化與規范化。其次,科煞化的評價機制要求在制訂教師職業技能評價指標體系時,要充分考慮中小學教學的實際情況;注重基本技能的評價,以評價強化基礎訓練,更好地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最后,科學化的評價機制要求可操作性,即評價指標明確具體,方法簡便易行,既可自測也可他測,從而有利于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職業技能。

三、整體構建教師職業技能培養體系的教師因素

篇(7)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創新對策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8-0227-02

在中國,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自1998年始,由南京師范大學首創開辦本科層次師資培養。至今在全國共有百余所高校設置了小學教育專業。雖然它已走過十來年的建設歷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小學教育納入到高師教育體系后,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等方面仍處于探索階段。在本科層次的小學教育專業中,人們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師范性”處于下風,實踐教學處于次要地位,對實踐教學的理解也存在偏頗,在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設置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找出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的主要對策,對今后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發展及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實踐教學認識及定位的偏頗

關于教師的實踐能力培養,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教育實踐就是實踐教學。事實上,實踐教學不是簡單的操作練習、技能訓練,也不僅指教育見習、實習。實踐教學與教育實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教育實踐是實踐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實踐教學所包含的內容則更加廣泛。實踐教學是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的,二者是教師教育中師范性培養的重要組成。實踐教學的對象是師范生,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實踐教學就是實踐學習。

(二)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

1.課時數有限,且安排不合理。目前,實踐教學的課時數在高師教育中的比重十分有限。課程比例失調使得師范生整體的專業素質出現缺口,普遍表現為只掌握理論,而教學實踐技能較差。而僅有的教育見習、實習,時間和次數也十分有限,每次時間短且安排分散,學生往往學不到什么實踐就結束了,實踐教學成了鑲嵌在其他課程中的點綴。對于最后一次時間較長的畢業實習,很多學生也因為面臨找工作而使實習得不到保證。在四年的學習中,真正的實踐教學課時數嚴重不足。

2.課程形式、內容較為單一。在現有的實踐教學中,實踐教學被簡單地認為教育實踐,而教育實踐又被簡單地認為教育見習、實習,任務只限于課堂教學和班主任工作,而對于教師科研、家訪、教育行政、教育調查、教研活動等針對小學教師培養特色來設計和加工的成分被極大地忽視了。實踐教學形式和內容單一,使得師范生無法掌握全面的教師教育技能,教師的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及創新能力都受到影響。

(三)實踐教學支撐系統不夠健全

1.實踐教學“無處去”。除了校內實踐教學活動外,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主要是在實踐基地小學。而學生要獲得關于小學的全面體驗,這就必然要注意實踐基地的選取和開發。目前,實踐基地普遍較少,類型單一且沒有建立密切的聯系,這都不利于實踐教學的開展,出現了實踐“無處去”的現象且實踐活動很難深入。

2.實踐教學“無人教”。很多時候,學生在實踐基地的實踐活動都是孤軍奮戰,雖然高校和小學都安排了指導教師,但沒有真正發揮指導的作用,出現了實踐教學 “無人教”的現象。一方面,高校的指導教師要忙于教學及科研工作,基本沒有時間到實習學校指導學生實踐;另一方面,雖然實習學校都會為每一名實習生安排專門的指導教師,但由于這些教師大多忙于備課、教學、管理班級等,實習生得到的指導也是十分有限的。

二、創新實踐教學的主要對策

(一)更新觀念,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高師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踐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受到教育及教學工作的鍛煉,加深對專業基礎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要培養他們從事教育工作的優良品德和教師的職業技能,為將來從事教師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廣泛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重新審視并創新了實踐教學,在傳統教育見習、實習、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的基礎上,確立了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大實踐全程教學觀;增加了綜合實踐、專業技能訓練與測試、模擬教學等實踐教學環節;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由綜合實踐-實驗教學-技能訓練-教育見習、實習-課題研究五個環節組成的實踐教學模式。同時,體現了全程性――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階段性――五個環節分成五個相對獨立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時間保證和階段目標、定位、內容、要求、指導、管理及考核;完整性――五個環節都是相對獨立的一塊,但它們相互間有內在聯系,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遞進性――五個環節依次排序,有前后順序關系,使實踐教學由淺入深,逐步推進。同時,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具有以下三個明顯的特點:(1)從教能力訓練模擬化。通過微格教學培訓和強化實踐訓練兩個途徑,讓學生掌握多種教學技能,提高學生的從教能力。(2)教師角色體驗全程化。將教育見習、實習安排全程化,四年不斷線,要求學生長期與實踐教學基地教師結對,參與實踐基地的教學研究活動,形成見習-實習-研習一體化的教育實踐模式。(3)專業技能訓練項目化。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測試項目”,實施“教師職業技能考證制度”。

(二)創新形式,豐富實踐教學內容

1.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能力培養具有獨特的價值。在調研中,許多小學校長有這樣一個共識,如今小學非常缺乏活動課程教師,小學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專題性的德育活動、科技活動、文體活動、勞技活動等方面的能力非常缺乏。可見,高師強化活動課程,不僅對學生專業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極為重要,而且為他們提高日后到小學開設活動課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

2.開設藝術實踐課程。藝術素養在現代小學教師的培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教師的勞動充滿創新性,對藝術修養要求很高。很多優秀的小學教師教育教學之所以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深深地吸引學生,就得益于他們良好的藝術素養。所以在高師增強藝術實踐課程既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更能滿足小學生對藝術教育的強烈期盼。

3.開發學校隱性課程。充分發揮隱性課程對學生能力培養的積極作用。倡導學生在學校的各種社團文化活動尤其是專業性活動的組織、運行過程中,在生活、學習環境的建設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組織、交際、協調、創業、具體操作等方面能力。

(三)設置項目,形成實踐教學特色

為實現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保證質量,確保學生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掌握先進的現代教育理論,必須使學生練就扎實、有效的教師職業技能。為此,在廣泛調研、論證及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在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測試項目”,實施“教師職業技能考證制度”,把專業核心能力分解為若干專業技能測試項目,要求學生在規定的學期完成各項測試,使專業技能顯性化、專業技能訓練具體化。確定普通話、朗讀與演講、鋼筆字、粉筆字、課件制作、說課與講課、鋼琴彈唱、班隊活動為必考項目;毛筆字、應用文寫作、美術字、口令與隊列、簡筆畫、鋼琴或其他樂器、黑板報設計、書法藝術、說課、圖案或素描、舞蹈或唱歌、兒童想象畫等為選考項目。制定了考核標準,每學期統一安排考核時間,把考核結果與小學教師資格證書的取得相掛鉤。

(四)建立基地,提升實踐教學效能

為了使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在農村小學、城鎮小學、市區小學、民辦小學和特殊學校等五類不同類型學校中選取部分作為實踐基地。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定期安排到基地開展各種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從教育見習、認識性實習、規范性實習或頂崗實習到畢業實習,四年不斷線,基地成為學生了解學情、校情,領會小學教師所需要的素質要求、知識和能力結構,全面提升專業技能的舞臺。同時,充分利用基地小學的教育教學資源,要求每位學生與基地小學的教師開展“師徒結對”活動。從第二學期開始至畢業,學校將有組織、有步驟地為每位學生聯系一名基地小學的優秀教師作為校外指導老師,進行“師徒結對”活動,每位指導教師帶3―5 名學生,每學期對“師徒結對”進行考核。整個過程分為觀摩、協助、體驗、模仿、總結等五個環節。

“師徒結對”活動為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熟悉小學教育、接觸兒童提供了廣闊舞臺,它是對舊的實踐教學模式的一種創新,它強調“做中學”;強調教學技藝的模仿與培育;強調與指導教師的合作與交流;強調對所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深化與建構;強調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實踐證明,“師徒結對”活動充分體現了小學教育專業的特點,是小學教師專業化培養的一種有益嘗試。

結束語

小學教師教育納入到了高師教育體系,但目前尚處于實踐探索階段,缺乏經驗,在小學教師培養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將這些問題合理解決,提出可行方案,還需不斷深入地進行探索與研究。實踐教學是小學教師培養的一部分,其發展必然依托于整個專業的發展,必須把它放在一個整體下進行研究。只有專業的各方面不斷完善、彼此促進,才能最終促進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發展完善,從而提高小學教師的培養水平和專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倪小敏.實踐取向:職前教師教育模式和重構[J].教師教育研究,2010,(1):22.

[2] 黃俊.課程設置之于實踐的探索[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9,(11):1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久久黄色网站| 熟妇人妻va精品中文字幕|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新版|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dvd| 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专区|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无码|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中字| 性少妇中国内射xxxx狠干| 国产又大又黑又粗免费视频| 激情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二三产品区别在哪|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 中国肥老太婆高清video| 污污内射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少妇|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欧美96在线 | 欧|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gogo专业大尺度亚洲高清人体| 精品影片在线观看的网站|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女同疯狂作爱系列|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综合久久久40p|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老阿姨|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入口| 精品卡通动漫亚洲av第一页| 亚洲av无码久久忘忧草| 人人妻人人藻人人爽欧美一区| 黄a大片av永久免费|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被几个男人用按摩器折磨| 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av高清片| 全国最大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