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圓的周長教案

圓的周長教案精品(七篇)

時間:2022-10-21 00:41: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圓的周長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圓的周長教案

篇(1)

1.使學生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的進行簡單的計算.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

3.領會事物之間是聯系和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以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辨證思維方法.

4.結合圓周率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2.推導并總結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夠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最近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新的平面圖形——圓,你對圓又有了哪些認識?

(二)創設情境:龜兔賽跑

第一次龜兔賽跑,小白兔輸了不服氣,于是進行了第二次比賽,這回小白兔畫了兩條比賽路線,小白兔跑圓形路線,烏龜跑正方形路線,結果小白兔贏了,觀眾紛紛表示比賽不公平,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二、新授教學

(一)定義

1.小烏龜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2.什么是圓的周長?請你摸一摸你手中圓的周長.

3.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圓的周長.

(二)推導圓的周長公式

1.學生討論

(1)正方形的周長和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2)你認為圓的周長和誰有關系?

2.猜測

看圖后討論:圓的周長大約是直徑的幾倍?為什么?

小結:通過觀察大家都已經注意到了圓的周長肯定是直徑的2—3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3.實踐操作

(1)目的:用不完全歸納法得出圓的周長約是直徑的幾倍.

(2)建議:為了更好的利用時間,提高效率,請你們在動手測量之前考慮好怎樣分工更合理.

(3)填寫表格

單位:厘米

測量對象

圓的周長

圓的直徑

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1

2

3

4

(4)匯報小結

看了幾組不同的結果,雖然倍數不同,但周長大多數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比三倍多多少呢?

(三)認識圓周率、介紹祖沖之

1.我們把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叫做圓周率,用希臘字母π表示.

2.介紹祖沖之

(四)總結圓的周長公式

1.怎樣求周的長?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圓的周長,d表示圓的直徑,那圓的周長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

教師板書:C=πd

2.圓的周長還可以怎樣求?

教師板書:C=2πr

3.圓的周長分別是直徑與半徑的幾倍?

(五)課堂反饋

你能夠準確的判斷出小烏龜和小白兔誰跑的遠了嗎?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

(一)判斷.

1.π=3.14()

2.計算圓的周長必須知道圓的直徑.()

3.只要知道圓的半徑或直徑,就可以求圓的周長.()

(二)選擇.

1.較大的圓的圓周率()較小的圓的圓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圓的周長()圓周長.

a大于b小于c等于

(三)實踐操作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畫一個周長是12.56厘米的圓,先討論如何畫,再操作.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課后作業

(一)求下面各圓的周長.

1.d=2米2.d=1.5厘米3.d=4分米

(二)求下面各圓的周長.

1.r=6分米2.r=1.5厘米3.r=3米

六、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C=πdC=2πr

單位:厘米

測量對象

圓的周長

圓的直徑

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1

2

3

4

教案點評:

教學設計新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步探索、思考,由具體到抽象獲取知識并在獲取知識中嘗到探索之趣,成功之樂,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探究活動

我是小小設計師

活動目的

1.通過設計兒童樂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題目

小明家正在修建現代化的大型社區,其中有一部分是“兒童樂園”(占地是300米×300米的正方形).設計院的叔叔阿姨請小明幫忙設計這個兒童樂園,你能幫助小明設計這個“兒童樂園”嗎?

活動要求

1.各個組成部分面積分配合理,布局合理.

2.要體現不同年齡階段兒童需要.大致分為:1----4歲;5---8歲;9----12歲.

篇(2)

教學目標:

[認識目標]

1、能說出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

2、能說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能力目標]

3、會通過操作發現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并推導出計算公式。

4、會運用公式計算圓的周長。

[情感目標]

5、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創新思維的能力。。

6、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的偉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

教學重點、難點: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運用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問題

解決措施: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課件;直徑是3厘米至20厘米不等的圓片;直尺;細繩,軟尺。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請同學們看屏幕。一天,小明帶著他的遙控小汽車來到公園里的一個正方形花壇邊,他遙控著他的小汽車圍著花壇開了一圈,要求小汽車行了多少路程,就是求什么呢?(正方形周長)對,(隱去花壇,顯示正方形,閃爍。)正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么?正方周長與什么有關系?(它的邊長)有什么關系呢?(正方形周長是它邊長的4倍)用字母怎樣表示?(顯示:C=4a)

2、師:小明帶著他的遙控小汽車來到又來到另一個花壇前,看一看,這個花壇是什么形狀的?(圓形)對了,他遙控著他的小汽車又圍著圓形花壇走了一圈,想一想,要求小汽車行了多少路程?也就是求什么?(圓的周長)你真聰明。(閃爍圓,顯示圓的周長))哪個同學能勇敢地上來指出這個圓的周長(學生指后,藍線滾一圈)對了,這條曲線的長度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3、師:那么,什么叫做圓的周長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圓同桌互相說一說。(生答后,顯示: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學生齊讀。那么,圓的周長什么有關系呢?怎樣可以找到圓的周長呢?這節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圓的周長)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要學會求圓的周長,有信心嗎?(真自信)

二、新授

(一)測量圓的周長的方法

1、請同學們看老師這兒,老師這兒有一個圓,怎樣可以找到它的周長呢?(生:可以測量,可以計算)。那就請大家利用準備好的用具來測理一下圓的周長。要求:1、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先測一個圓的周長。2、想一想你是怎樣測的并記住測出圓的周長是多少。

2、學生測量教師巡視

3、學生匯報:

師:哪一組愿意來說說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測出圓的周長的?

學生演示:1、滾圓法;2、繞線法(課件演示)

師:剛才大家在測圓的周長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把圓的周長這條曲線轉化為了直的線段來進行測量的,這種方法叫:“化曲為直”(課件出示)

(二)置疑

1、同學們在用測量的方法找圓的周長的時候有什么感想呢?(生:不方便,不準確。有時候有的圓還沒辦法通過測量方法找到周長)

2、師:有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來找圓的周長呢?(通過計算)

3、如果要計算就必須找到圓的周長與什么條件有關系,象求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有關系,正方形周長是它邊長的4倍。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圓的周長可能與什么有關?(直徑,半徑)

4、因為直徑是半徑的2倍,如果與直徑關系那肯定與半徑也有關系(板書:D=2R)那我們就來看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沒有關系,如果有,有什么關系?

師:這樣我們就以同學們剛才測得的數據來研究吧。請每一小組的小組長來報一下你們測得的圓周長和它的直徑。(學生報教師輸入電腦)

(三)發現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

1、在小學階段兩個數量的關系基本上就四種:相加的和;相減的差;相乘的積;相除的商。我們依次來看

2、課件分別出現這四種情況的結果,讓學生觀察。(請同學注意觀察得到結果你有什么發現或有沒有什么規律)

3、通過觀察比較你發現了什么?(在用周長除以它的直徑時商基本上是3左右)大家看看是這樣的嗎?(大多數是3點多)我們可以說周長基本上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課件出示)

(四)驗證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1、那是不是所有的圓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呢?我們再來驗證一下。

2、還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用剛才測圓的方法測出其它幾個圓的周長并算出與它直徑的比值。

3、要求:小組分工,兩人測量,一人計算,一人記錄

4、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5匯報結果

同學們通過測量和計算你們有沒有結論了?(有,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課件出示)

同學們老師要告訴大家,你們今天得到的這個結論和科學家得到結論是一樣

其實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的比值(也就是商)是一個固定的數(板書)只是同學們在測量的時候不是很精確所以產生了誤差。但你們找到圓周長和它直徑的關系還是很了不起的。

6、我們把這個固定的數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來表示。

7、關于圓周率老師這里有幾個小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演示:約2000年前,中國古代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就有“周三徑一”的說法,意思是說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約1500年前,中國有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他計算出圓周率應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7位小數的人,他的這項偉大成就比國外數學家得出這樣精確數值的時間,至少要早1000年。)看了這兩個小資料你有什么感想呢?(我們覺得祖沖之很偉大,很了不起,我作為中國人很驕傲很自豪)

8、請同學們再看一個資料。(課件出示:1967年,這個倍數被計算到小數點后50萬位。現在這個倍數被算到小數點后2000多億位。但仍沒算完,后來人們進一步證明了這個倍數是一個固定的數,也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通過這個資料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圓周率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它等于3。1415926……)(板書:=3。1415926……)圓周率是沒辦法寫完的,所以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只需要取兩位小數。將它保留成3。14(板書3。14)。那π和3。14之間應該用什么符號連結呢?(約等于)(板書:π=3。1415926……≈3.14)那π等于3。14嗎?能直接寫成π=3。14嗎?(不能,應該寫成π≈3.14)

8、剛才圓周率是怎樣得到的(生:用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板書:C÷D=π)

9、那我們可以利用這個關系來計算圓的周長嗎?(能)怎樣計算(板書:C=πD)要求周長需要知道哪些條件呢?(直徑)那π呢?(它是一個固定的數,是一個已知數)只有已知直徑才能求周長嗎(還可以已知半徑求周長,板書)

三、練習

1、我們知道圓周長和直徑的關系了,我們就利用這種關系來解答下面的問題。

2、課件出練習一:R=3厘米;D=8米。學生獨立做講評

3、課件出示:練:判斷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確:

1).圓周率就是圓的周長除以它直徑的商。()

2).圓的周長越長,圓周率越大。()

3).任何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點。()

4).π=3.14()

抽生回答并說明原因。

4、課件出示練習三:(課件出示:一棵圓形樹干,量得它的周長是94.2分米.這棵樹的樹干直徑是多少分米?)

學生獨立完成,抽生回答。你是怎樣想的?(根據圓的周長公式。直徑=圓周長/圓周率)。還有其它計算方法嗎?(用方程)

5、課件出示練習四:(課件出示:如圖求這個半圓的周長)

先用手劃一下這個半圓的周長表示哪些部分,抽生說。上面的弧是指什么呢?怎么求它的長呢?(課件演示)是圓周長的一半。那圓周長的一半是半圓的周長嗎?(不是,還要加上一條直徑)學生獨立完成。

小班撕紙活動教案:愛心炒面2

(一)活動目標:

1.嘗試雙手合作協調地沿著直線撕面條,體驗撕紙的快樂。

2.能有目的地進行粘貼,獨立完成愛心炒面的制作,感受親人間的濃濃愛意。

(二)活動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就是讓幼兒學會雙手合作協調地進行沿線撕紙,練習沿線撕的技能。

(三)活動準備:

教師事先給每個孩子剪好一只裝面條的盆子,操作紙,漿糊,范例

(四)活動過程:

1.欣賞愛心炒面。

——教師出示范例,引起幼兒制作興趣。

——師:老師手里拿的是一盆老師做的愛心炒面,你們看這盆炒面好看嗎?猜猜這盆炒面會是什么味道?(香香的)

——為什么要叫它是愛心炒面呢?(因為我做的這盆面條是要送給爸爸媽媽的,這面條里放的調料都是我對爸爸媽媽的愛,所以叫它是愛心炒面)

2.制心炒面。

——教師示范心炒面:在有直線的操作彩紙上,用撕的方法沿著直線撕出面條,把所以的面條撕下后,在剪好的盆子里抹上漿糊,把撕下的面條無規則地貼上去,做成一盆愛心炒面。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適當幫助一些能力較弱的孩子,鼓勵他們用雙手合作扭動的方法沿著直線把面條撕下來。

——提醒幼兒在盆子里涂漿糊不要過多,盡量涂均勻。面條貼上去時要把有顏色的一面貼正面,表現愛心炒面的色彩美。

3.愛心炒面的濃濃愛意。

——讓幼兒手捧愛心炒面,說說自己最想把炒面送給誰?為什么?鼓勵幼兒想好給爸爸媽媽送面條時的一句甜甜的話。

小班教學活動設計:《大皮球扔給誰》3

設計意圖:

在新綱要的思路理念指導下,針對本教材的主導思想與整合的理念,依據小班幼兒年齡小、好動、好奇、具體形象思維等特點,選擇了主題“好玩的大皮球”,這一活動。因為球對幼兒來說有著濃厚的興趣,只要抓住幼兒的興趣,就能使幼兒在活動中得到認知和發展,這次活動設計是以故事的情景,讓幼兒通過看圖片,在欣賞故事中,在觀察表演中,操作活動中,了解球的種類和用途,根據故事內容進行探討的,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使幼兒在活動中獲得快樂,為了讓幼兒更多了解球的知識,探索球的特性,進一步研究沉與浮的原理,擴展幼兒的知識面,我設計了《大皮球扔給誰》這個活動。

活動內容大皮球扔給誰

活動目標1、理解故事《大皮球扔給誰》并嘗試情景表。

2能區分會游泳和不會游泳的動物

3讓幼兒認識、理解了“上浮”、“下沉”的科學概念

活動準備:1、故事、圖片、語言磁帶《大皮球扔給誰》兩只大皮球。

2、每個幼兒頭飾一個:小豬、小狗、小貓、小鴨、小雞、小熊頭飾。

3、背景圖教師自制一個大船,動物教具:小豬、小狗、小貓、小鴨、小雞、小熊。

4操作材料皮球小鋼珠球,乒乓球玻璃球彈彈球石子、雪花插片、橡皮泥、空盒子、泡沫板、塑料吸管、舊報紙、玻璃球、積木塊、大水盆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

教師邊出示圖片,邊講述故事《大皮球扔給誰》

二、討論:

〈一〉出示背景圖:教師邊擺動故事中的小動物邊提問。

(1)教師:故事中有哪此小動物?它們今天要乘船去哪里?后來發生了什么事?

(2)教師:小熊為什么把大皮球拋給了小貓和小雞?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小熊不把大皮球不拋給小鴨、小狗、和小貓呢?

三、幼兒再次欣賞故事一遍;配上動作表演,教師放語言磁帶;幼兒再次欣賞故事,教師:能說說哪些會游泳的動物嗎?為什么小熊要扔皮球?皮球在水里會怎么樣呢?請幼兒說說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動物是在水里游的?哪些動物不會游泳的?小熊為什么把大皮球拋給了小貓和小雞?因為小貓和小雞不會游泳?它們抱住皮球就不會沉下去,因為皮球會浮在水面,而小鴨、小狗、和小貓它們會游泳不需要皮球?

四、情景表演:

(1)請個別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進行情景表演,要求幼兒學說一句話:“快把大皮球給我吧!”也可以創造性地進行表演,說一句自己想說的話。

(2)教師扮小熊,全班幼兒戴上動物頭飾分角色進行表演。

五、延伸活動:

〈1〉在操作活動中,重點引導幼兒理解什么球會沉在水底?什么球會浮在水面?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2〉進一步探索石子、雪花插片、橡皮泥、空盒子、泡沫板、塑料吸管、舊報紙、玻璃球、積木塊、在水中的變化,理解了“上浮”、“下沉的概念。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各環節都蘊涵著活動內容,幼兒以哪些動物會在水里游,哪些動物不會在水里游?皮球為什么會幫助不會游泳的動物為討論過程,激發了他們探究的興趣,同時老師也鼓勵幼兒,自己去發現,學會有意義的收集信息,主動獲得經驗,從而轉變學習的方法,并讓幼兒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

活動的前準備豐富、有趣味性,很受幼兒喜歡。在活動中,幼兒欣賞第一遍故事,教師是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進行故事提問的,在觀察圖片時,是靜態的,幼兒認真仔細的觀察圖片,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教師的提問是從整體出發,系統設計、圍繞重點,為什么小熊會把球扔給小雞和小貓?你知道哪些動物會游泳嗎?不會游泳的動物有了球為什么不會沉下去呢?在這里通過老師設下的疑問,讓幼兒通過實踐操作,認真觀察,對比,尋求答案。整個活動能有效地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孩子學習的自信心。為了讓孩子對活動更有興趣,在第二次欣賞故事時,教師改變了教學方法,運用了自制了一條船,畫了背景圖上,根據故事情節操作,每一個小動物出場,都是動態的,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出來了,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有效地激發幼兒積極思維,從中學習正確運用觀察,比較歸納推理等思維方法判斷事物。

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物體沉浮原理,孩子們在故事中思維積極,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師生之間孩子之間互動過程中,也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例如:孩子對哪些動物在水中生活不是很了解,教師忽略聯成一片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思維的鍛煉。因此在活動延伸部分,教師讓幼兒選擇材料,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并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活動后的調整設想

(1)小班的孩子思維,比較的具體形象性,因此在活動中,因此給孩子更形象的,材料,進一步促進思維的發展。

(2)從幼兒活動與交流中可以看出,孩子對球和小動物卻很喜歡,在活動墻上,將設計《好玩的大皮球》、《動物真有趣》主題,引發孩子關注生活,關注周邊的事物。保護動物,擴大幼兒眼界。

附錄:

大皮球扔給誰

春天來了,小豬、小狗、小貓、小鴨和小雞坐著小熊劃的小木船去旅游。

船劃到河央:小鴨子“嘎嘎”地講一個笑話,小狗樂得大喊大叫,小豬樂得又蹦又跳。

大家吵吵鬧,結果小船一歪,大家全都掉進了水里。小熊爬上小船找出兩個備用的大皮球。

小豬在水中喊:“快把大皮球給我吧!”

小熊說:“不,我不給你!”

小狗和小鴨也喊著要大皮球,可小熊也不理它們。最后,小熊把大皮球扔給了小貓和小雞,讓它們安全上了岸。

小班科學活動——一雙雙、一對對4

活動背景

“一雙雙、一對對”是主題活動《我的數學》中的一項內容。而這一知識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是比較模糊、很難理解的。為此我以“手套”為題,設計了本次活動?;顒又校ㄟ^“狗媽媽”與“狗寶寶”角色的設定,讓幼兒在一種生活化、游戲化的教學情境中學習。通過“說、挑、戴、放、找”這一系列的環節,使活動的難點得以突破,重點得以突出,真正使活動變得真實、自然、簡單、有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感官來感知手套,分別按照不同的特征進行配對。

2.理解“一雙”、“一對”的含義。

3.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樂意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布置好場景:手套(實物)若干掛于線上,紙卡手套若干,不開心的小動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題:(師、幼分別扮演狗媽媽與狗寶寶的角色)

師:冬天來了,天氣冷了,我們的手也被風吹得好冷。有什么好辦法可以使我們的小手不冷呢?

幼A:插在口袋里。

幼B:小手搓一搓。

幼C:做運動,小手就不冷了。

幼D:焐一個熱水袋。

幼E:戴上手套。

師:那好,媽媽就用這個寶寶的意見。今天就帶寶寶一起去超市買手套吧!

(評析:由于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積累,因此小手變暖和的方法想出了很多種。談話簡潔,一下子就將幼兒的注意引導到課題中來。)

二、師、幼作律動,進入“手套超市”。

在兒歌(小狗小狗,“汪、汪”;跟著媽媽,“汪、汪”;看好馬路,“汪、汪”;注意安全,“汪、汪”)聲中,師幼一起做簡單律動進入“手套超市”。

(評析:小班孩子好動,這一環節創設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念念兒歌,模仿小狗走路”的過程中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來,這使活動顯得真實自然!)

師:哇,手套超市到了,你們看見了什么樣的手套?

幼A:我看見了五指手套。

幼B:我看見了半指手套。

幼C:我看見了紅手套、黃手套、藍手套。

幼D:我看見了大手套,還有小手套。

師:媽媽最辛苦了,今天就讓媽媽來挑手套,好不好?誰來告訴媽媽,媽媽該挑幾只手套呢?

請一幼兒為媽媽挑選。

師:你挑了幾只?為什么要挑2只?

(因為小手有兩只,所以要挑2只手套。)

師:這個寶寶幫媽媽挑的兩只手套一樣嗎?

師:果然是一模一樣的,就像雙胞胎。兩只一樣的手套我們可以說成是“一雙手套”。

(評析:在幼兒觀察的基礎上,我有意地引導幼兒先幫媽媽挑手套,間接培養幼兒愛媽媽的情感。同時,為使幼兒挑手套不至于出錯,我有意請了能力強的孩子先作演示。在表述“為什么”的過程中讓孩子明白兩只一模一樣的手套可以說成是一雙手套。這也為后面孩子自由挑選降低了難度。)、

師:寶寶們,現在你們去為自己的小手挑一雙手套。挑的時候要看清兩只一樣的才是一雙手套!

幼兒自由交流:我挑的是一雙紅手套……

(評析:幼兒自由挑選時,基本都能理解一雙的意思,沒有一個孩子挑錯。)

四、幼兒戴手套

師:這么漂亮的手套,我們把它戴在手上吧!

幼兒戴手套。說說手套戴在手上的感覺。(舒服、很溫暖)

(評析:學會生活是《綱要》中蘊含的理念。在戴手套這一環節中,我欣喜地發現,大多數孩子都能獨立完成,而且在活動中也表現出互相幫助的美好品質。)

五、律動:爬山坡

師:我們戴著手套去爬山坡,做游戲吧!

師、幼: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山坡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山坡上。

師:果然,冬天戴了手套真的很舒服,在山坡上爬的時候,我們也不冷了。手套真是我們的好朋友。

(評析:考慮到小班孩子注意力容易轉移、坐不住這一特點,我巧妙地穿插了爬山坡這一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既愉悅自己,又使他們間接地學習到了屈膝爬的技能,使教學中的整合變得無聲無跡。)

六、送手套回家

師:剛才寶寶們和媽媽爬呀爬,把手臟了,我們脫下來,放到臉盆里,呆會兒媽媽來洗一洗。不過放的時候,可要看清,紅的放在紅標記的臉盆里,綠的放在綠標記的臉盆里。

幼兒送手套。

師簡單評價。

(評析:爬山坡游戲過后,非常自然地引導幼兒將手套送入相應的盆中清洗。由于要求講述清晰,再加上孩子們對三種原色標記也有一定的認識,因此,幼兒較順利地完成了這個環節的任務,效果很好。)

七、表述其他一對或一雙的東西。

師:寶寶們,除了手套是“一雙”外,我們身上還育什么也是一雙或者一對的?

幼兒表述:一雙眼睛、一對耳朵、一雙手、一雙腳,一雙鞋子、一雙襪子……

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也是一雙或一對的?

師隨機出示:一雙筷子、一對耳環……

(評析:本次設問由易到難,由孩子身上引導到生活中,既幫助幼兒對已有經驗進行了鞏固,由提升了幼兒對“一雙、一對”的理解。)

八、配對游戲

師:咦,哪來的哭聲?原來是一些寶寶在哭。

師:你怎么啦?白兔:我找不到我另一只手套。

師:寶寶們,你們愿意幫它們去找嗎?那好,先來幫這只小兔找找它的另一只手套。

個別幼兒嘗試找。

其他幼兒一起完成配對游戲。

(評析:先示范后放手非常符合小班孩子的認知特點。這一環節中,幼兒匹配時,都能看清自己的手套樣式、顏色和大小、這說明幼兒對配對的概念已經理解。另外孩子的觀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九、師幼律動出活動室,結束新課

寶寶們,我們幫小動物找到了它們的手套朋友,一起帶著送過去吧!

小狗小狗,“汪、汪”;跟著媽媽,“汪、汪”;一雙小手,“汪、汪”;拿好手套,“汪、汪”。

幼兒給小動物送手套,邊送邊引導幼兒表述:我送給你一雙紅色(黃……)手套。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以狗媽媽與狗寶寶的角色身份,讓幼兒在逛超市、挑手套的生活情境中,將一雙、一對的概念融入其中,使幼兒學得輕松、有趣?;顒又杏掷脼閯游镎沂痔走@一小游戲,鞏固了幼兒匹配手套的知識點,同時又加深了幼兒對一雙、一對的知識理解。在實踐中我們也發現:生活化、游戲化的教學手段確實能使活動氣氛活而不亂,活動效果真實、自然、簡單、有效!

數學活動教案:種花(小班)5

一、活動目標:

1、能按顏色標記幫花朵分類。

2、學習根據點數和花朵匹配。

3、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能夠完整的表述一句話。

二、活動準備:

1、花園場景,并貼上顏色標記以及畫上各種形狀并在形狀中間畫上點數。

2、幼兒已認識各種顏色的花以及各種標記。

3、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花若干,裝花的禮盒人手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討論活動

1、導入

今天吳老師給我們每人準備了一份神秘的禮物,我們任找一張小椅子,把禮盒打開來看一看?

2、幼兒討論

哇!我有了好多漂亮的花!有紅的、黃的。

你們也可以和好朋友說一說:“你有什么顏色的花?有幾朵?”

4、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幼兒a:我有紅顏色的花,有三朵!還有綠顏色的花,有兩朵!

幼兒b:我有一朵黃顏色的花,還有三朵藍顏色的花

二、認識花園

我們收到了這么多漂亮的鮮花,可真開心!

如果這樣放著它們就會枯萎的,那就太可惜了,這里有個大花園,我們把鮮花種到花園里去好不好?

三、種花

1、認識標記

我們來看一看這個花園是什么樣子的?這里有些什么?

我們要怎么種花才最好呢?

幼兒:這里有個紅顏色標記、綠顏色標記、黃顏色標記、還有藍顏色標記。

師:這些標記有什么用呢?告訴我們什么呢?

幼兒:我們可以把紅顏色的花種到紅顏色標記的地方。

師:那綠顏色的花,我們要種在那里呢?

幼兒:綠顏色的花種到綠顏色標記的地方。

小結:對了,我們要看一下花是什么顏色的,然后把花種到和它一樣顏色標記的地方。

師:在花園里你還發現了什么?

幼兒:我發現有方形、圓形、三角形。

幼兒:方形里面有三個圓點點,還有三角形里也有圓點點。

師:對了,這些圖形里面都有圓點點,這些圓點點是用來種花的標記,那你們猜,這花怎么種?

幼兒:一個圓點點種一朵花,兩個圓點點種兩朵花。

請幼兒示范,把老師的花種到花園里去。

小結:我們種花的時候要找一找你的花是什么顏色,然后到這個顏色標記的地方,再數數這個顏色的花有幾朵,和哪個圖形里的圓點點一樣多,最后把花種上去就可以了。

2、幼兒操作

四、賞花

和小朋友一起檢查鮮花有沒有種對。

五、結束活動

我們小朋友種的花可真漂亮,有紅的、綠的、黃的、蘭的,我們請其他小朋友也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班綜合活動《小兔抱抱》6

設計意圖:小班的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與同伴交往的意識較弱,同伴關系不穩定,這次活動從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運用游戲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雙腳并攏進行跳得技能,感受和同伴游戲的快樂。幼兒在和兔媽媽抱抱,和好朋友抱抱,互相抱在一起躲避大灰狼的環節中,都能積極參與體驗到集體活動的快樂。

目標:1.練習雙腳并攏進行跳,萌發對體育游戲的興趣。

2.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準備:1.配班教師與分別扮演大灰狼和另一個兔媽媽。

2.狼、兔頭飾,呼啦圈,《兔子舞》音樂,草地場景。

過程: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師(頭戴兔媽媽頭飾):我是兔媽媽,我的兔寶寶在哪里呀?

2.師(微笑著張開雙臂做擁抱狀):我的兔寶寶,媽媽好喜歡你們呀??靵砗蛬寢尡б槐?。

(幼兒扮兔寶寶跟兔媽媽擁抱)

3.師:我有這么多可愛的兔寶寶。真開心,我們一起來跳舞吧!

(兔媽媽帶兔寶寶隨音樂跳舞,甩甩頭—轉轉手—扭扭腰—擺擺尾­—跳一跳—抱一抱)

二、練習雙腳并攏進行跳

1.師:兔寶寶們,跳完了舞,我們來玩游戲跳跳跳游戲吧!這個游戲要請寶寶的雙腳并攏向前跳(邊跳邊念小兔小兔跳跳跳節奏)

(帶班帶領一半幼兒在場地一側草地上自由練習,雙腳并攏行進跳。配班老師帶領另一半幼兒在場地另一側草地上自由練習雙腳并攏行進跳。跳時念兒歌: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教師進行隨機指導,鼓勵幼兒堅持跳一段距離。

2.師:(對另一側幼兒):兔寶寶們,你們那邊玩得開心嗎?真想你們呀!快跳到媽媽身邊來,找你的朋友抱一抱吧!(所有幼兒學小兔跳,跳到中間相遇時,好朋友互相抱一抱。師提醒幼兒雙腳并攏跳。鼓勵幼兒和好朋友抱一抱后一起跳著玩。

三、學習點圈技巧,體驗合作快樂

1.兔寶寶們,我們玩累了,快回到媽媽身邊來休息一會兒,媽媽告訴你們呀,我們附近有只大灰狼,它最喜歡吃兔寶寶了,大灰狼來了,我們怎么辦呀?(幼兒回答110)

在110來之前我們要找個地方躲一躲,我們旁邊有許多山洞,躲到山洞里,它就抓不到兔寶寶了。(引導幼兒一人跳進一個山洞)

幼兒自由玩耍一起做: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

師:聽!大灰狼的聲音(音樂)

兔寶寶們,我們快點躲到山洞里面去吧。

(狼轉圈退回)

2.(拿掉幾個圈)幼兒自由跳,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我們

再回到山洞吧!

哎呀,這些兔寶寶沒有回山洞,大灰狼來了,怎么辦呀?

(引導兩個兔寶寶抱在一起,躲進山洞)

師:聽!大灰狼又來了,大家快躲進山洞吧!

篇(3)

一、精心預設,讓數學資源走向精彩

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是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統一,是教師圍繞一定的目標進行的有效生成。一個真實的教育過程是一個師生、生生積極有效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為此,教師必須改變課堂只關注教案的片面觀念,樹立課堂教學應成為師生共同參與,創造性完成教學目標的理念。我認為,一個優秀教師的教學睿智體現在不僅勇于把課堂的偶發事件和生成資源呈現出來,而且能敏銳地把課堂中的各種意外轉化為教學資源,并充分的將這種教學信息中的教育價值挖掘出來,造就課堂的“精彩”。特級教師吳正憲在她的數學課堂中有一道這樣的題目:“四(1)班要舉辦一個‘藝術節’裝飾展示欄,分配給小紅和小麗兩名同學折紙鶴,小亮折紙花。小紅平均每小時折20只紙鶴,小麗平均每小時折25只紙鶴,小亮平均每小時折18朵紙花。這三個同學一起折了兩個小時,正好完成任務。一共折了多少只紙鶴?”在解答這道題目時,由于學生把多余條件中的紙花看成了紙鶴而出現了認識錯誤。當老師了解這一情況后,分別叫兩種不同列式方法的同學到前面板演。第一種同學是這樣列的:(20+25+18)×2;另一種是這樣列式的:(20+25)×2。很顯然,第二種列式是正確的,但學生不容易分辨出來。此時,老師先是分別讓贊成方法一和方法二的同學舉手。通過觀察,老師發現做錯的同學不在少數。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的老師可能馬上幫助學生糾正過來再講解正確的列式方法,然后反復強調要看清題目中的已知條件。然而,吳老師并不是這樣,她沒有急著給學生下結論。而是先把贊成方法一和方法二的兩大派系,再讓這兩大派系的學生代表進行辯論,在激烈的辯論中贊成方法一的同學由于理虧而尷尬地敗下陣來。此時,老師指出“一個紙花,一個紙鶴,一字之差,方法迥異!同學們做題可要提防文字陷阱啊!”題目是預設的,辯論是生成的;解題是預設的,資源卻是生成的,催生的課堂“精彩”更是不可創造的。這種做法,遠遠超過了數學教授知識的本身,它更多地激發了學生的各種潛能,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放手探究,讓數學資源引出智慧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币虼?,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獲取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應該讓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放心地讓他們去做、去想、去討論、去交流,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廣闊的世界中區發現、探究。如教學“圓的周長”時,我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利用學具動手操作,測量圓的周長。學生動手操作后匯報。

生1:“把圓在直尺上滾一周,量出它的周長?!?/p>

生2:“用線繞圓一周,拉直后量出線的長?!?/p>

生3:“把圓環截斷后拉直,量出它的周長。”

同學們踴躍匯報時,突然有個學生報告:“老師,小怡在玩球?!蔽乙豢?,小怡正拿著一個一端系有小球的繩子,不停地在畫“虛圓”。是呀,這不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資源嗎?我就馬上請小怡到臺上示范畫“虛圓”,然后讓學生思考:“圓的周長和什么有關?”小怡:“圓的周長和半徑有關?!绷硪粋€學生回答:“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長短也有關?!薄昂芎?!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與它的半徑、直徑到底是什么關系?!边@里,老師先是讓學生自主探究,發現:“繞、滾、截”等方法,然后運用生成資源引導學生再次觀察、思考,最終悟出圓的周長和它的半徑和直徑有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實踐思考、自己探索,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角,以主人翁的姿態去研究問題、發現問題,并能始終處于學習的興奮狀態,從被動的學習情境中擺脫出來。如果說,課堂的資源是閃光點,這個“閃光點”就是師生共同智慧的結晶。

三、捕捉生成,讓數學資源走向靈動

課堂上常出現無法預見的意外,這些“小插曲”中也許就蘊含著有價值的教學資源。這個時候如果教師善于捕捉“閃光點”,根據學生的思維邏輯調整思路,課堂就會呈現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篇(4)

【關鍵詞】數學 聾啞學生 預設 生成 自主性

《全日制數學課程標準》對教學過程提出:“數學學習要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边@一理念指出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一個經歷,體驗,探索的過程,是一個體驗成功和創新的過程,也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聾校數學教學應根據聾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善于創設學生自主學習情境,學會耐心等待給學生自由的空間,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教師再作適時恰當的調控,這樣學生對知識就有了內化的過程。

一個精彩的課堂,需要教師在圍繞課程目標精心設計教案的基礎上,遵循學生認知的曲線、思維的張弛以及情感的波瀾,以靈動的教育機智隨時調整教學進程。這樣一來,課堂教學才能充盈生命成長的人文韻味。

1.精彩課堂源自精心預設

我們知道,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分鐘,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過去我們過于偏重知識傳授,常常把課堂演繹成“教案劇”,課堂教學始終不敢突破“預設”的樊籠,學生在課堂上消極、被動,因而課堂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彩”。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我們認識到,課堂教學應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這就對我們的“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能因為自己預設得不充分、目標掌握得不明確,對于課堂即時生成調控不力而浪費時間。“預設”不僅僅關注知識與技能,還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和個體差異,并要為師生、生生積極活動、信息交流反饋、實踐創造提供保障。課堂上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尷尬:教師正要進行下一環節教學時,學生可能會突然冒出一個問題:或是補充一種算法,或是提出一種疑惑等。這時,教師常常進退兩難,但我們教師心中都要有一把尺,在預設與生成之間尋找恰當的平衡,要很好地去把握課堂的前進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只有這樣,有效的課堂才會有一個基本的保障,我們也不會因為學生的意外“生成”而搞得迷失方向。

2.精彩的課堂體現在靈活的把握上

2.1 讓學生激情勃發。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正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如果老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現在的許多數學教師在設計教案時,把需要學習的數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巧妙地寓于各種各樣生動具體的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機會,引發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認知沖突,從而產生學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當中。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先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的概念以后,再讓學生想辦法測量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片的周長。經過學生的討論、交流與動手操作,得出了以下三種測量方法:①滾動法;②化曲為直法;③把紙片對折、對折再對折,再測量圓弧的長,乘以8。這時,教師在肯定了學生的方法后,然后拿出一根繩子,上面系著一個小石子,甩動繩子,形成了一個圓,然后提問:“這個圓的周長你有辦法測量嗎?”面對這個問題,學生一時之間陷入了迷茫,從而產生了認知的沖突,學習的激情空前高漲,這時,讓全班同學去研究圓的周長應該如何去計算,學生便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當中。

上述教學片斷,教師巧妙地抓住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動手實踐中(測量圓形圖紙片周長)產生了學習的自信,而在解決實際問題(計算甩動的圓的周長)時產生了困惑,認識到原先的測量方法存在著局限性,從而產生了解決問題的激情,這時引導全體同學探究圓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效果最佳。

2.2 讓學生自主發現、探究。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由于聾啞學生聽力損傷的程度不同,所帶來的派生障礙無論在性質上或程度上都各不相同。體現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聾啞學生比正常學生存在更大的層次性的差異。他們的探究過程就會變得多姿多彩,發現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可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聽覺程度以及授課內容,采用集中授課、分組輔導的教學方法,靈活地安排好學生的座位及教學用具,讓他們人人參與“學”的過程,從而等待學生的發現。并通過合作學習、小組交流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使聾啞學生相互間的學習水平得到調合,從而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時,教師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橡皮筋。讓學生用兩只手的四個手指把橡皮筋拉成一個長方形。然后提問:如果要使長方形的面積變大,有什么辦法?如果要使長方形面積變小,又該怎么辦?教師在學生動手實踐時,要注意學生在操作時的表現,要積極深入地參與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中,去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和看法。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關。接著讓學生用若干個面積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小紙片去擺長方形,并記錄長方形的長與寬及面積,為進一步探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奠定基礎。

上述教學片斷,教師提供給學生每人一個橡皮筋,并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悟到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從而為學生有針對性地探究長方形的面積掃清障礙。學生的發現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關鍵是教師要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并提供比較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進行主動探究,最終發現問題的關鍵所在。

又如,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第一課時,我先出示1分、2分、5分的硬幣讓學生說一說,再出示1角、2角、5角的紙幣讓他們比一比,最后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紙幣讓學生認一認。通過說一說、比一比、認一認等實踐活動,聾啞學生自己總結出了人民幣的單位及進率,我充分肯定了他們的想法,并表揚了他們的創造性。這樣讓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異常高漲,他們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創造中去,并充分體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

3.互動生成,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課堂是師生知識共享、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過程,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動態生成過程,即使教師事先預設再充分,也難以預料過程中出現的形形的情況和事件。師生的心態在變,對知識的理解在變,知識的積累在變,課堂的物體空間也在變,這就要求教師應根據變化了的情形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根據自己對課堂各種信息的綜合把握,即時作出判斷,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動,敏銳捕捉不期而至的生長點,并加以放大,演繹未曾預約的精彩,讓課堂成為師生煥發生命活力的歷程。

生成是指為解決問題所進行的積極的思維活動,思維活動指向目標的達成,師生在互動中形成的過程和結論,在教師預設的期望中即稱為預設生成,不在教師的預設之中而又有意義的部分稱為預設之外生成。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圍繞預設的目標給學生提供豐富而有價值的探究材料,選擇多樣而有效的學習方式,特別是組織學生探究、交流等,開放地、靈活地、富有彈性地把課前的預設不露強加痕跡地用生成的狀態呈現給學生。

預期的學習結果是教學要達到的起碼要求,必須予以保證,如果堅守不住,守分追求預設之外的生成目標,教學就可能走向無目的誤區。

篇(5)

一、創設整合的、有意義的情境

【案例】 小數的初步認識

師:上周末,你都做了什么?

生:去姥姥家了。

生:爸爸、媽媽領我去商場買東西了。

師:真巧,淘氣昨天也和媽媽一起買東西了。我們一起看一看!(課件播放錄像3分鐘)

師:通過看錄像你有什么發現?

生:他們去的是聯華商場。

生:聯華里的東西特別多,人也很多。

生:我看到有很多玩具,還有衣服。

生:我看到每件商品的下面都有一個標價牌,它們的價錢都不一樣。

師:你觀察的真仔細!大家看,每件商品下面都有標價牌,上面寫著什么?

生:寫著康師傅方便面,還寫著價錢是2.80元。

師:2.80元你也會讀,真厲害。它與我們前面所學的數可不一樣,它叫“小數”,這節課我們就和它來交朋友。

【思考】 如此煞費苦心,為的是引出“小數”這一概念,是否必要呢?該案例從學生周末的生活入手,在逛商場、看標價的過程中引出小數,確實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有利于喚醒學生對已有生活經驗的回憶,激發起他們的參與熱情。而片段中教師卻將生活情境原原本本地搬到課堂上來,過多的信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對于學生在情境中漫無邊際的回答教師也沒有采取相應的對策,結果只能是浪費時間,影響教學進程。

【對策】

師:同學們,小小的商店開業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畫面上是幾種商品,標價十分醒目)誰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把尺子5角錢,一瓶礦泉水1元5角。

生:我看到的這些數與我們原來學的數不同,都有一個點。

師:這樣的數就是“小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小數(板書課題)關于小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你會讀小數嗎?

實際上,小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小數的引入應該很簡單,只需像上面的片段那樣,出示幾件商品和幾個標價牌,就同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們從生活情境引入教學時應進行必要的整合,適當的提煉,以利于學生在課堂中高效地學習數學。

二、創設值得探索、交流的情境

【案例】 圓的周長

教師用課件在屏幕上演示:直徑為1分米的圓板在米尺上滾動一周。

師:從剛才的演示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1:圓板在米尺上滾動了3分米多一些。

生2:圓的直徑為1分米,圓的周長為3分米多一些。

生3: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再來看直徑為2分米的圓板在米尺上滾動一周;如果直徑為3分米的圓板在米尺上滾動一周呢,會發現什么?(課件演示)

師:誰能根據剛才的演示,說說圓的周長與直徑有什么樣的關系?

【思考】 該教師運用多媒體創設了三次用圓板滾動的動態的情境,使學生很快就“發現”了“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一結論。然而他們沒有猜想,沒有驗證,他們只是作為教師預設教案的忠實的觀眾、聽眾,這只能從屬于教師的活動而不能實現自主的學習和發展。沒有親自動手操作實踐,他們又怎能相信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呢?

【對策】

在一開始,就讓學生先猜測圓的周長與直徑有怎樣的關系,然后組織學生小組測量幾個不同的圓的周長與直徑,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真正的探究者、實踐者,盡管這樣做會比讓學生觀看課件演示花費更多的時間,但可能會得出各種各樣的結論,能讓每一個學生在探索、交流的過程中,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過程,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從中體驗到探索數學知識的樂趣。

三、創設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

【案例】 萬以內數大小的比較

師:同學們,“四通交電”開業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

生:好!(課件演示鞭炮齊鳴,商場開業的盛況)

師:我們一起進商場看一看。

(課件演示冰箱2150元、彩電1350元、飲水機965元、空調2025元、洗衣機1230元)

師: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把這些商品的價格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嗎?

【思考】 片段中類似商場購物的情境幾乎被很多數學老師所用。不得不引發思考:難道離開購物就上不了數學課了嗎?商場購物、春游、秋游、森林運動會、奧運賽場等一個個情境確實曾經吸引了孩子們的視線,可再好的情境在不斷反復的出現,會讓人心生厭倦的。

【對策】

師:(出示一張登山的生活照片)暑假里老師和同事一起去登山。這座山海拔2000多米,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你知道是什么山嗎?老師給出一個提示,它是我國有名的“五岳”之一,請你們猜測可能是什么山?

(學生意見紛紛。隨即大屏幕上依次出現:東岳泰山1532米;南岳衡山1290米;西岳華山2160米;北岳恒山2017米;中岳嵩山1440米。)

生:我猜可能是華山,不可能是泰山、嵩山、衡山。因為老師告訴我們這座山有2000多米,而這幾座山還不滿2000米呢!

師:好,我再給那么一個提示,它是五岳中最高的山。

教師從照片入手,一方面根據教材內容,適時滲透數學文化,考考學生對于“五岳”是否了解;另一方面,揭示本節課的主題,由山的高度,引發學生對于數的大小比較的現實需要,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動機。其實,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應拓寬思路,跳出常規情境的藩籬,帶領學生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滿足他們好奇、求新的心理,讓孩子們真正入情入境。

四、創設符合客觀現實的情境

【案例】 平均數

上完平均數的意義后,老師對學生宣布了一條好消息:

師:下星期學校將要組織學生去春游。(頓時,教室里爆發出一陣歡呼聲)

師:考慮到目前是旅游旺季,游人較多,為使同學們玩得舒心,又確保安全,學校交給老師一個任務――風景區最近的日游客量,選擇其中游客最少的一處作為我們春游的目的地。我想請同學們幫忙完成這項工作。

整堂課,學生們都非?;钴S,學習積極性很高,教學進展也很順利。下課鈴響了,正當該老師滿意地走出教室的剎那間,許多學生圍上來。

生:老師,我們下周幾去春游?

生:老師,我們真的要去游玩嗎?

當時老師一片茫然,隨便應付說“等以后再說吧!”剎時,學生“啊?”臉上流露出因感到上當受騙而不滿的神情。

【思考】 挖空心思編造了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春游。此情境設計也確實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向了,較好地激發了學生追求、探索的欲望。學生是帶著期盼、滿懷著憧憬上完這節課的。但美麗的謊言終究要被揭穿,也終究要破滅的。當學生明白老師只不過是“說說而已”時,就產生了一種被愚弄的感覺。這種明顯的“欺騙式”的虛假情境將降低學生對老師的信賴感,也是教師不尊重學生的一種體現,是與“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相違背的。

【對策】 最小公倍數

師:請大家報數,并記住自己所報的數是多少?報數是2的倍數的和3的倍數的分別站起來。(學生按要求起立后再坐下)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有些站起來兩次,有些是一次。

師:報哪些數的同學兩次都站起來了?

生:報6、12、18、24、……的同學

師:報6的同學為什么站起來兩次?

篇(6)

關鍵詞:小學數學;魅力課堂;策略

一、小學數學魅力課堂關鍵點

1.“活”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抽象數學概念的教學要關注概念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教師在概念教學時,切忌直截了當地就定義講定義,應更多地從概念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思維情景,讓他們通過觀察、比較、概括,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從這個教學目標與理論要求之中可以概括成小學數學魅力課堂教學要“活講”,也就是不能完全依照“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來完成教學,要實現數學教學內容的全面規劃,根據所學問題的特點,利用概括、類比、探究、實驗、操作等多種方式來完成教學,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享受到科學探索的樂趣[2 ].同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訓練目標,巧妙地利用課堂隨機出現的情景變化,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努力創設和諧向上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發揮自身的學習潛能,自主學習,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小學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總之,“活”的關鍵就是要保證教學內容的新鮮感,深入挖掘教材,運用多種方式組織不同類型的數學課,讓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動”起來,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深化數學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體驗數學的實用性.

2.“精”講

小學數學魅力課堂要保證教師的講授內容“短而精”,這也是“精講”的關鍵處所在.根據費賴登塔爾的觀點,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弱,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圖形或物體,調動各種感觀參與實踐,同時教給學生操作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實驗等操作實踐,激發思維去思考[3 ].在這個適當傳授操作方法的環節,其實就是“精講”的環節.實現精講就要抓住時間,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點撥恰到好處,能夠讓我在重重迷霧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又不是一下子就告訴學生答案.除了時間掌握的關鍵之外,教師還要重視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生只有有了充足的時間,才可以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從而自主、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如果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解,不但耗盡了學生的精力,學生也沒有時間去探究、思考.因此,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思考的權力還給學生,把課堂話語權還給學生,要處處圍繞重點,處處體現重點.內容教學要詳略得當,引導分析,學懂重點,重點內容重點講,并應該注重選擇練習,緊扣重點.

二、魅力課堂中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1.助學助教

(1)外延的助學助教

外延的助學助教就是要借助外部力量,拓展小學數學教學空間,提升教師能力,讓更多新穎的教學模式走入普通課堂,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小學數學課堂的多樣化,教師也可以從中提升知識儲備,提升教學能力,選擇出最為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具體的做法包括: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和校本培訓活動把優秀教師和名校名師的教學管理、課堂教學、整體教育實踐的經驗和心得,把國內發達地區先進的教學課程及教育優勢,以方便快捷的形式,傳輸給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然后通過學習、模仿,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思路、數學策略、數學模型,又運用數學去解決教學中新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提煉數學思想方法、提升數學智慧,產生積極的示范效應.

(2)內化的助學助教

將數學助學助教中得到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就是內化的助學助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自己所教班級的特點,盡可能讓學生掌握自學方法,學會自我探索.例如,導學案預習模式的引入,就使得更多的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中,教師也需要不斷的摸索,找出更為理想的課堂教學方式.

教學北師大版“圓的周長”時,設計如下的導學案.

第一步:溫故知新

1.口算.314×2 314×3 314×4 314×5

2.什么是圓的周長.

3.用圓規畫出大小兩個圓,看看哪個圓的周長更長,再想想圓周長的長短與圓的什么因素有關系?

第二步:自主活動

有什么辦法測量圓鏡的周長?用硬紙板剪一個圓試一試.

方法1:

方法2:

我的發現:

第三步,自學自學圓周率,總結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第四步:鞏固練習

求圓的周長.(1)直徑2厘米 (2)半徑4厘米.

學生預習后,教師要檢查預習結果.師:請知道圓的周長與直徑關系的學生請舉手,這時,全班大多都舉手了.師:大家說的結論是正確的,表揚學生的預習情況.這時,教師請學生動手設計幾個方案,來驗證結論.在這個設計過程中,學生從預習到再學習、再提升、再總結,最終會得到智慧增長,同時也實現了教學目標.

2.活講活用

(1)活用教材

在活用教材、大膽取舍,構思合作流程中,教師要針對教材預設的一些教學對象和教學情景,分析教材意圖、思路. 例如,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九單元“統計”的教材設計是很合理的,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找一找,說一說.“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調查你們班10名學生的上學情況.(1)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2)結伴走還是單獨走?等.但是通過實際教學操作后發現,學生很喜歡調查,對于調查、記錄表達的基本方式學生掌握起來也很方便,但是更多的學生喜歡調查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調查內容,包括:你昨天晚上看動畫片了嗎?你有幾張游戲卡等.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更為喜歡,也更容易得出調查結論.很多學生都興奮地說:咱們班級里有20個人都和我看同一部動畫片呢.我找到了5個學生他們卡片最多等.總之,活用教材,也就是說不是直接照本宣科把教材轉化為教案,而是在對教材有深刻的解讀的基礎上創新設計、大膽取舍、整合轉化、使復雜問題簡單化,精讀活用,設計合作流程.

(2)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就是要讓學生自己探究知識,如果教師預設過多,給學生留下的空間就會減少,使教學過程缺少張力和開放性.教師應該注重設計教學板塊,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沉思默想、深入探索留足時間,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啟發.例如,教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雞兔同籠”的過程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雞兔同籠,有20個頭,54條腳,雞、兔各多少?能求出幾只兔子,幾只雞嗎?教師可以請學生想一想,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請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看哪個小組的方法多樣.如,教學“大數的認識”時,教師讓學生數出來的10000粒大米,討論是怎樣得到10000粒大米的.這些設計都充分給予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魅力課堂的構建要讓課堂教學充滿愉快的氣息,讓學生自主探索,通過活學精講,借助多方面的力量,巧妙地把數學知識和能力訓練緊密地聯系起來,讓學生帶著探索去學習,將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參考文獻:

[1] 楊豫暉.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

[2] 何秀娟.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設計中的“問題”設計[J]. 新課程:教師,2010(11).

篇(7)

一、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

教育教學是雙邊活動。教育是由師生兩者組成的,孩子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教師應從孩子的思維發展著想,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事實證明,學而不用易忘也。而從中的教學思想和數學方法能使人終生受益。如果教師向孩子傳授的只是書本知識,長期不加以運用,時間久后孩子就會一無所獲。所以教師既要關注孩子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既要關注孩子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教師教育孩子不只是語言上的,最主要還是行為上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言行和舉動都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教師站在講臺前的精神面貌,都直接影響孩子的精神面貌和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學習效果。教育孩子在課堂中一定要牢記以前小學語文課中的《小貓釣魚》,并專門給孩子講其中心思想。此外,我每次都要認真做教案和教具的準備工作,盡量避免在課堂中出現不愉快的現象,要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使課堂充滿歡笑和活力。只有教師的組織、情感到位了,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激情,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孩子的學習能力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這樣便達到了教與學的雙向優化,使教與學進入一種最佳狀態,從而達到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要適應孩子的學習習慣

教師的教學方法要適合孩子的學習和身心的需要。教師工作的對象就是天真、活潑的孩子。教育是雙邊活動,教學工作光靠教師單方面努力是不行的,教師是外因,孩子是內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要想使孩子的內因起作用,其根本在于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要符合孩子的知識需求。幾十年來,我在課堂教學中都是這樣做的。

教師要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如果孩子有一個適應的學習環境,好奇心就會自然的繼續發展,進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創造型人才所必需的。孩子在真實的事物面前會有許多的不理解,不理解的思想越能使這些孩子深感驚奇或詫異,由此出現的驚奇、詫異就越能夠糾正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的衰弱、萎縮狀態,喚醒正在沉睡的腦細胞,迫使大腦加緊工作,積極活動。孩子大腦里產生許多疑問,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恢復孩子高度的求知欲和學習信心,從而引導孩子主動去探求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三、讓孩子動口

小孩子既天真又活潑、愛說、好問,這是他們的共性。他們對自己想知道的東西就說出來,對自己不懂的東西就問下去。這就是他們主動求知的欲望。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份共性,為所有的孩子創造說話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我每堂課力爭做到讓盡可能多的孩子有說話的機會,孩子能說的教師盡可能不說,孩子能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不提,孩子能解答的問題,首先研究討論,然后讓孩子自己解答。就這樣充分發揮孩子“動口說話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學“角的認識”這一內容時,我為了突破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一難點,特意做了一個活動角,展示角的變化,讓孩子觀察得知角的開口變大、變小,它邊的長短始終沒有變化,教師提示孩子準確地回答出角的概念。最后推出角的大小跟張開角度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度無關這一結論。

四、讓孩子動手

我在多年的小學教學實踐得出,一些孩子聽的多,丟的也多,看的多,忘記也多。經過自己親自動手做了,效果就好多了。孩子的思維是從理性到感性,然后到認識實踐。手是腦的老師,“書讀百遍,不如手過一遍。”手在大腦的指揮下活動,大腦在手的活動過程中直接認識事物,認識的快,認識的深,有時會起到眼耳等器官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讓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學習某些知識是必要的,是高效的。

好動手也是兒童的天性之一。如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時,為了讓孩子掌握“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征”。我特意做了一個三角形框架和一個平行四邊形框架,讓孩子動手拉一拉后回答,你們發現了什么?孩子在活動中通過實物對比,從中得出“三角形不變形”、“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征。學習數學的目的是要通過對數學的學習與運用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孩子越來越聰明。而達到這個目的的前提條件是孩子要熱愛學習,熱愛數學。目前,如果說我們教育有失敗現象,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愛不夠,出現厭學現象。孩子們厭的不是最基礎的知識,而是人為地搞得復雜難懂的數學,是教師搞的那套老模式。每天重復做一件事,使孩子覺得枯燥無味。學習也是一樣,每天總是一種學習方式,孩子也會厭煩,導致厭學、學習成績大大降低。同樣的知識,教學方法經常變,小孩喜歡新鮮,學習興趣就會明顯提高,有了興趣就有了力量,孩子的主動性就能得到充分發揮,效果將事半功倍。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 3d无码纯肉动漫在线观看| 97在线 | 亚洲|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蜜芽|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麻豆| hd老熟女bbn老淑女| 天天综合爱天天综合色|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国产ww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任你躁国产自任一区二区三区| 妺妺窝人体色www看美女|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天堂√最新版在线|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免费|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免费观看成人欧美www色| 黄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激情五月天| 高潮抽搐潮喷毛片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毛| 黄频视频大全免费的国产| 无码国产色欲xxxxx视频| а√天堂资源官网在线资源| 成年女人黄小视频| 香蕉伊蕉伊中文视频在线|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内射人妻少妇无码一本一道|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播放 |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18美女裸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上司揉捏人妻丰满双乳电影| 亚洲熟妇色xxxxx欧美老妇y|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视频|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草草浮力影院| 公与秀婷厨房猛烈进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