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土木大類專業論文

土木大類專業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12-21 08:33: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木大類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土木大類專業論文

篇(1)

摘要: 目前我國許多院校都在其管理類碩士專業中設置了項目管理培養方向。首先分析了管理類碩士專業三個學科中項目管理方向的開設情況,接著以碩士學位論文題目為數據分析了該方向實際培養情況。結果顯示,該方向開設的院校多為理工類院校,實際產出的論文數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數量; 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側重于工程項目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側重于項目風險管理和項目評價管理。結論是,項目管理作為管理類專業其中的子方向,對于特定院校來說存在著師資有限,生源較少等特點,不利于學科的全面展開。

關鍵詞: 項目管理; 學科建設; 碩士教育。

0 引言。

20 世紀 90 年代以后,復雜多變、競爭激烈和全球化的市場環境促進了項目管理的迅速發展,項目管理已成為比較成熟的專業學科和專門職業,其應用領域也在不斷地擴展,并逐漸發展成為了一個學科。以專業學位為例,2003 年我國率先在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內設立項目管理領域,該年國務院學位辦和全國工程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批準由清華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試辦項目管理領域工程碩士的培養工作,該學位也成為國內最早的以 “項目管理”為專業名稱的研究生學位教育[1]。自 2005 年以來,項目管理領域實考和錄取人數連續多年位列所有 40 個工程碩士專業領域第一,目前已成為招生人數僅次于 MBA的專業碩士。截止到 2010 年,全國共有 161 所院校獲批成為項目管理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每年的報考人數不斷上升[2]。然而項目管理專業碩士的辦學勢頭雖然良好,項目管理作為普通二級學科的教育卻還沒有在高校中普及起來,一些學校雖早已開設了項目管理的碩士培養方向,但并沒有單獨開設該專業,而是在其他管理類的專業中進行培養。本文分析的即是全日制科學碩士項目管理方向的現狀。

1 管理類專業中項目管理方向的開設情況。

1. 1 項目管理方向開設概況。

為了解目前我國項目管理方向的開設情況,對 2011 年全國管理學中三個學科 ( 管理科學與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和企業管理) 碩士生招生簡章進行了檢索分析。結果顯示共有 116 所院校至少在上述三個學科之一中設立了項目管理及相關培養方向。相關方向包括工程項目管理、投資項目管理等。其中設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下的有 71 所,設在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下的有 68所,設在企業管理專業下的有 8 所。這 116 所學校包含 211 院校 49 所 ( 其中 985 院校 20 所) ,211 院校所占比例為 42. 2% 。在學校分類上,理工類 57 所、綜合類 34 所、財經類 13 所、農林類 7 所、民族類 2 所、師范類 1 所,可見目前我國已經有很多高校在管理學科內設置了項目管理相關培養方向。

根據數據統計,理工科院校是擁有項目管理方向最多的院校,其次是綜合類院校,財經類和其他類型院校加總只占 20%左右。由于理工科類院校在理工科上的天然優勢,具有強大的理工類基礎學科作為技術支撐,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項目管理中的技術層面; 加之理工類院校多和工程類企業有較為緊密的聯系,能為教育中的實踐部分提供較多的機會,在培養項目管理人才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此類院校也同樣存在著一些局限,項目管理人才既需要掌握計劃、決策的分析方法,也要掌握一定的經濟管理的知識和原理,理工科院校由于其側重點在于具體的技術方法,可能對經濟管理類學科的重視程度不足,這將不利于培養高層次的項目管理人員。

進一步分析開設項目管理方向院校的地域特征,項目管理方向在我國各個地域的高校都有分布,但分布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數量最多的是華東 ( 30 所) 以及華北 ( 29 所) ,首先這兩個地區本身擁有較為龐大的高校數量,除此之外,華東的上海和華北的北京、天津等地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地區,且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勢頭日益高漲,基本建設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社會對項目管理人才具有較大的需求。接下來是華中( 15 所) 、西南 ( 14 所) 、西北 ( 13 所) 和東北( 10 所) 等地,分布最少的是華南 ( 5 所) 。

1. 2 項目管理方向開設詳情。

從設置項目管理類方向的學科專業分析,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下設項目管理方向的院校共有 71 所,其中 211 院校 24 所 ( 含 985 院校 10所) 。從該專業設置的學院類型來看,共有 45 所院校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是設在經濟管理學院( 或稱商學院) 中的,占總數的 63. 4%,其余專業則分布在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等。從院校所在的地域來看,有 16 所位于華東,14 所位于華北,12 所位于華中,12 所位于西南,10所位于西北,5 所位于東北以及 2 所位于華南。

在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下設項目管理的院校共有 68 所,其中 211 院校 28 所 ( 含 985 院校 10所) 。除 1 所學校的該專業位于統計與數學學院以外,其余全部位于經濟管理學院 ( 或稱商學院) 。從院校所在的地域來看,華東有 21 所,華北有 17 所,華中有 9 所,東北有 8 所,西北有 5所,西南和華南各有 4 所。

企業管理專業下的項目管理類方向因為只有8 所學校,本文不作重點分析。

從所在學校的類型分析,在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中開設項目管理方向的院校中,共有理工類院校 40 所,綜合類院校 20 所,軍事類院校 3所,財經類院校 2 所,農林類院校 2 所,師范類和民族類院校各 1 所; 在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中開設項目管理方向的院校中,共有 33 所理工類院校,20 所綜合類院校,10 所財經類院校,農林類院校 4 所和民族類院校 1 所。

可見開設項目管理方向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和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在地域分布和院校類型分布上趨同,首先該專業在華東和華北的院校當中分布最多,另外理工類院校是開設該專業最多的院校,但在財經類院校開設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的院校在數量上和比例上都較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更大。

為進一步分析該方向所具體涵蓋和涉及的領域,筆者依據國際公認的項目管理學科九大知識體系的劃分來分析該問題。在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 ( 第4 版) 》中,將項目管理劃分為 9 個知識領域,即: 范圍管理、時間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采購管理、風險管理和整體管理[1]。隨著近年來信息化在項目管理過程中的不斷滲透,項目信息化管理也成為項目管理中的重要模塊; 同時工程項目管理作為項目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將其作為一大類別; 另外將技術經濟中的評價管理和研發管理也納入該分類,通過考察各個院校項目管理相關方向的名稱,將各個方向在 13 個主要模塊中進行歸類,從而得出該方向在 13 個領域的覆蓋情況。其中由于名為 “項目管理”的方向范圍過大,難以判斷具體所屬領域,因此在統計中將其剔除,只考慮其他具體方向。統計結果如表 1 所示。

從統計到的數據來看,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下設的項目管理方向在項目管理的大部分領域都有覆蓋,工程項目管理領域開設的院校最多,占到了全部的 30%,并且其中三分之一的工程項目管理方向位于土木工程等工科類學院; 而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中項目管理方向研究的側重點主要偏向項目風險管理和項目評價管理,這和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的學科特點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

 

 

2 項目管理方向研究生培養情況。

2. 1 項目管理方向碩士論文數量分析。

由上文可知,我國有很多高校都在管理學的三個學科專業中開設了項目管理相關方向。但是關于這些項目管理相關方向在高校中的實際培養情況,還需要進行進一步考察。本文通過檢索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統計各學校具體專業在近年實際產出關于項目管理領域的碩士畢業論文情況。由于 2011 年的論文尚未完全被數據庫收錄,因此主要對 2008 ~ 2010 年的論文進行考察和分析。

首先分別對 71 所高校和 68 所高校 2008 ~2010 年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以及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關于項目管理的碩士論文進行了搜集,主要做法是查詢 2008 ~ 2010 年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 ( 或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 所撰寫且關鍵詞中含有 “項目”的論文。結果總共搜集到相關論文 104 篇,其中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產出 77 篇,共來自 14所學校,其中最多的是重慶大學產出論文 21 篇;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共產出 27 篇,來自 10 所學校,其中最多的是北京化工大學產出 8 篇。其分布如表 2 所示。

可見在管理類專業中設有項目管理方向的學校里,實際產出相關領域論文的學校還相對較少,其中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只占到 18. 2%,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占到 14. 7%。從每所學校產出論文的數量上來看,絕大多數的學校在三年內產出論文的數量小于等于 5 篇,只有極個別的學校在 6 篇以上。首先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有個別研招單位的碩士論文可能未納入中國碩士論文庫,另外可能有一些相關的論文沒能通過該種查詢方式搜尋出來。但依然可以由此看出,雖然有許多學校開設了項目管理方向,卻并沒有嚴格地在該方向上進行培養,導致擁有碩士論文的學校數量遠少于開設了該方向的學校數量。

2. 2 項目管理方向碩士論文方向分析。

為考察各個學校所產出的論文方向和培養方向的相符合程度,對 104 篇文章所在學校的培養方向進行了分析,首先剔除了方向名為 “項目管理”的學校所產出的論文,只考察剩余 60 篇文章的情況。通過觀察每篇論文的標題、關鍵詞和摘要,對其和方向名稱的相符程度進行評估,將每篇文章的方向切合度分為五檔,分別為完全相符、基本相符、部分相符、基本不相符以及不相符。統計結果如表 3 所示。可見絕大多數的文章都和方向相符,只有極少數的文章偏離了開設的方向。總體來說,項目管理方向開設的切合度還比較高,在所調查的學校中大部分能按照其培養方向進行培養,實際培養方向偏離初始方向的情況不多見。

 

為更好地考察管理類專業下項目管理方向在項目管理各個領域的實際分布情況,依據前面的統計方式,對 60 篇論文在各個領域的分布同樣進行統計,如表 4 所示。可見在兩大管理類專業中項目管理方向的碩士論文覆蓋了約 50%的項目管理領域,其中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在時間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風險管理、整體管理和工程項目管理等領域都有涉及,且側重于風險管理、整體管理和工程項目管理等領域研究的論文數量最多,所覆蓋的領域和所開設的方向基本一致,說明各院校在培養項目管理方向人才的過程中基本遵循了初始的方向; 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的項目管理方向在領域上的分布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類似,且各領域的分布較為均勻,但在該方向的設置上項目風險管理和項目評價管理占了幾乎全部的比例,然而實際產出論文的研究方向卻沒有體現出這一點。

3 結語。

基于以上統計分析,可以總結得出我國科學碩士項目管理方向的開設詳情。第一,全國共有116 所院校至少在管理科學與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和企業管理三個學科之一設立了項目管理及其相關培養方向,其中有 57%的項目管理方向位于理工類院校,34%位于綜合類院校,剩下的則位于其他類型院校,可見項目管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依托于高校理工科背景而開設; 在地域分布上,華東和華北的院校占了絕大多數,具有50. 8% 的比例。第二,從具體研究的項目管理領域上看,在項目管理的幾大領域中都有涉及,其中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側重于工程項目管理,而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則側重于項目風險管理和項目評價管理。第三,從碩士論文的產出情況可以看出,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 2008 ~ 2010 年產出關于項目管理專業的論文 77 篇,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 27 篇,論文的數量遠低于應有的數量,可見該方向的實際培養情況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水平,可能某些院校存在著有關生源不足或者是方向虛設的情況。第四,在各校項目管理領域的碩士論文中,論文的主題和方向的切合度總體上還比較高,大多數論文沒有偏離原先的培養方向,說明實際開設了項目管理方向的院校能較好地沿著該方向進行培養。第五,從碩士論文研究的領域來看,該方向的研究領域覆蓋了約 50%的項目管理領域,但還有一些領域鮮有涉及。

可見,我國科學碩士項目管理領域在實際開設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該方向開設的院校多為理工類院校,該類院校雖具備較好的工科背景和技術支撐,但是經濟管理的理念可能難以滲透,在培養全球化背景下的項目管理人才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 其次,該方向實際產出的論文數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數量,實際培養情況沒有達到預期的水平,說明該方向的建設力度還不夠大,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投入和加強; 再次,項目管理作為管理類專業其中的子方向,對于特定院校來說存在著師資有限、生源較少等特點,不利于研究的全面展開; 最后,該方向的建設在項目管理領域的覆蓋面上還有待提高,在某些特定領域上的涉及較少,沒有形成一個全面的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 魏法杰,鄧修權,王際坤 . 項目管理領域工程碩士培養模式 研 究 [J]。 管 理 工 程 學 報,2005,19 ( Z1 ) :182-187.

篇(2)

截止到2008年4月,國內高等學校中已經有600多所設置了工程管理專業。工程管理專業以培養技術型、職業型、應用研究型人才為主,強調學生在掌握工程技術、管理、經濟、法律等四個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工程管理本科規范(討論稿)》中,對工程管理本科專業教育內容和知識體系做了要求,包括專業實踐訓練知識體系。但是如何實施專業實踐教學和訓練各個學校不盡相同,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樣,因此,如何在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是專業培養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二、工程管理專業的性質與加強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工程管理本科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由土木工程技術知識及與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組成的系統的、開放性的知識結構,全面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同時具備較強的專業綜合素質與能力,具備健康的個性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在國內外土木工程及其它工程領域從事全過程工程管理并初步具備相關行業與領域工程管理類專業人員國家執業資格基礎知識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因此,首先,從培養目標來看,工程管理本科專業首先是系統性和理論性都很強的專業,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土木工程技術知識、管理、經濟和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知識。其次,工程管理又是一個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專業,應特別注重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再次,學生應具有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工程管理實際問題的綜合專業實踐能力、基本的創新能力和專業研究能力。近年來,工程管理專業得到迅猛發展,但是與企業需求和社會發展還是有相當的差距,比如:人才知識結構和人才類型不適應企業實際需求,課程設置和教學環境不合理,缺少實踐教學環節或者實踐教學內容偏少;畢業生到現場工作和專業技術人員相比,實施工程項目能力較低;而與管理人員相比,專業管理水平又不夠高,不能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同時,學生在學校接受專業教育前,對工程實踐過程沒有較多感性認識,對工程中需要解決的管理問題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因此,工程管理作為實踐性要求很強的專業,更需要通過實踐教學環節,驗證和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從系統性和學科體系出發組織專業教學,以解決理論知識和工程實際需求脫節的問題。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主要由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與項目管理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構成。實習環節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效果,促進課堂教學;并且可以培養學生工作實踐背景和職業意識。

三、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2007年由我校和四川大學、西南科技大學牽頭成立了四川省高校工程管理專業建設與發展研討會,根據每年各參會高校介紹情況,并對國內有代表性的高校和四川省內各高校進行調研,結果發現,實踐教學環節是各高校最為關心的議題之一。根據調研情況,發現在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缺乏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難以支撐實踐教學環節

實習基地是對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之一,但是由于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的約束,施工企業接收學生實習的社會責任較重,風險較高;施工企業項目經理或現場管理人員出于安全考慮,經常不安排學生具體工作,甚至不讓學生去施工現場,只安排學生在辦公室看圖紙或者整理資料。因此,學生實習效果很差,實習內容也不全面。

一方面,由于很多學校多學科協調發展,因此對工程管理專業實驗室建設的資金投入不夠,實驗室的建設內容單一,不能滿足專業四大類平臺課程專業知識的教學要求,更不能滿足開設研究性實驗課程要求。另一方面,實驗室建設的指導思想僅僅停留在為教學服務,除此之外,還應該圍繞科研工作和對外科技服務進行,圍繞提升工程管理專業的辦學水平和人才建設來展開。

3.實習教學方法和內容過于單一

工程管理專業的生產實踐教學環節應當鞏固和深化工程技術、經濟、管理和法律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加強學生專業基本技能訓練,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同實習環節有不同的目的,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從認識實習到課程設計,再到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各個環節的內容和要求都不一樣,需要學生深入到項目現場,需要培養學生的動腦和動手能力,而不能只停留在參觀、講解,否則學生的參與意識不強,實習效果不佳。

4.畢業設計或論文與實際結合不強

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環節是對學生四年來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檢查,除了要求學生按進度認真完成設計內容或者論文內容以外,對設計題目和論文題目的選擇最好能以實際項目為主。而多數學校畢業設計環節的論文題目或設計題目憑空想象居多,畢業設計的效果不佳。

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措施

在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本科規范的指引下,結合近幾年我校工程管理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的做法,對工程管理專業應如何實施實踐教學環節做一些總結和介紹。

1.以高等學校工程管理本科專業規范為指導,構建和完善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本科規范指出:工程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體系包括教學實習(包括課程實習、生產與工程管理實習、畢業實習)、課程設計、課程實驗、畢業設計或者畢業論文、專題講座與專題研討、社會實踐等環節。課程實驗由各高等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針對工程管理本科專業核心課程、選修課程進行開設,應以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為主。另外,某些綜合教育內容,如學術與科技活動、自選活動(如大學生創新基金資助項目研究、學術性社團組織活動等),有條件的高等學校也可作為相應的實踐教學形式逐步納入工程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2.建立長效穩定的實習基地,使其成為實踐教學的載體之一

實習基地是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重要場所,也是培養學生動力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實習基地建設應該作為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常抓不懈。聘請實習基地單位的專家任校外導師,可以在學生進行實習時候對學生進行講解和輔導,也可以在學生畢業設計或者畢業論文時候進行指導。另外,實習基地是本專業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以及畢業實習的場所,通過實習,可以增強學生對工程管理的感性認識,并可能通過實習中發生的問題再強化理論知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3.推進工程管理模擬實驗室建設,使學生對工程管理的相關專業

課程有感性認識,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由于教育觀念上的認識誤區,僅僅把工程管理專業等同于一般的管理專業,在教學方法上局限于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專業課教學模式。因此,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建立工程管理專業模擬實驗室,強化人才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實驗室是專業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科創新研究的基礎平臺。工程管理模擬實驗室是專業實驗室建設的重要內容,它的建設必須滿足設備配套、專人管理、制度完善、維護及時。在模擬實驗室中,可以模擬的方式開展教學與實踐,同時結合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完成對相關課程知識的傳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對工程項目實際管理過程的認識水平。實驗室可以分為教學型實驗室和研究型實驗室,教學型實驗室由專人管理,除了教學以外,還可以給學生發放門禁卡,面向學生全天候開放;研究型實驗室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結合教師的科研課題引導學生參與,使學生通過參與課題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模擬實驗室的建立要基于計算機多媒體、網絡及虛擬儀器等關鍵技術基礎上的開放式創新實驗模式,為案例教學的大力運用提供強有力的基礎。通過工程項目管理案例教學,可以強化學生對工程項目管理復雜性、風險性等特點的認識,還可以使學生在模擬情景中體驗管理實踐,通過學生個人及集體的分析與決策培養獨立綜合的項目管理工作能力,為今后實際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及實務基礎。

4.聘請校外導師指導學生學習

邀請校外導師給學生做專題講座、專題報告或工程綜合案例講座。校外導師一般是工程界、實業界的專家,每學期結合某門課程的知識單元來安排講座內容,內容最好來自校外導師的實際工作,時間安排在課程學習到14周左右比較合適。通過講座,可以讓學生盡早接觸實際工作,加強學生對專業問題及發展狀況的了解,同時也是擴大教師知識面的一個機會。

5.教學方式多樣化、靈活化

篇(3)

關鍵詞:人才培養方案;工程管理;電力建設企業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10―0101―02

電力建設企業是電力企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指發電、輸配電、供用電設備設施的建設及安裝企業。電力建設企業是資金、技術密集型企業,具有生產經營程序化程度高、操作規范嚴密、安全第一和牽涉國計民生等諸多特點。因此,必然要求電力建設企業的施工管理人員具有專業基礎知識深厚、懂技術、善于管理等素質。顯然,建設適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協調性高的高質量的電力發供電企業,沒有大批既懂建設安裝知識,又懂工程項目管理知識和電力生產建設知識的人才,是不可能完成這樣的艱巨的任務的。這就給電力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提出了新課題。本文對此提出幾點建議。

1電力建設行業人才需求特點分析

1.1電力建設企業需要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電力建設企業是技術密集型企業,專業性強,對人才的實踐能力要求很高。目前很多新建電廠或企業的自備電廠,聘用人才時最看重的是實際工作經驗與面對實際工作的應用能力。而目前多數院校畢業的學生難以達到要求,多數學生仍然是理論知識勝于實際能力。從工程院校的角度看,缺乏與企業的內在聯系,缺乏開放的辦學機制,校企合作面臨諸多困難,學生很難得到企業實踐、鍛煉的機會。因此,學生從步入工作崗位到成長為一個合格的項目管理者,需要很長的適應期,而發展成為優秀的企業核心管理骨干,難度就更大。因此,工程教育需要改革,需要學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習、實訓環境,政府、社會要給予政策機制的支持與鼓勵。

1.2電力建設企業需要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的“拓展性”人才

通過調查我們感到,電力建設企業管理人才質量的提高滯后于電力企業的實踐要求,因為對一些新環境下產生的先進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學習和運用,電力企業往往快于高校。因此畢業生的管理創新能力往往不足,需要投資,進行必要的培訓。而規模較小資金缺乏的中小企業一般無力做到。因此面向電力建設企業的工程管理專業應以面向電力建設市場,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作為新時期人才培養的目標。

2依托電力建設行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沈陽工程學院是一所新升本科院校,經過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已基本上形成了自身的辦學特色。學院秉承“工程教育、職業取向”的辦學理念,初步形成了具有行業優勢的學科體系,圍繞能源和電力產業鏈,調整和優化專業布局,著力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以人才培養和創新團隊建設為重點,堅持走特色發展之路。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應用型”。

我院工程管理專業充分依托電力學科的優勢,遵循“依托行業、面向市場、工程教育、職業取向、打造品牌、人民滿意”的辦學理念和培養“具有較強的人文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工程技術人才,具有工程背景的現代管理人才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管理人才的人才”目標定位,構建了工程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框架。具體說,以面向電力建設工程領域為主,涵蓋工程施工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工程監理咨詢公司、物業管理公司等單位,培養具備管理學、工程經濟學和土木工程技術的基礎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并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術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

一是按照“深廣適度的公共基礎,較寬厚的專業技術基礎,扎實有效的實踐訓練體系,適用對口、技術含量高的方向”的基本思路,確定應用型工程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基本結構框架。

二是貫徹差異化教育理念。以為指導,在工程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上實施“差異化戰略”,培養目標與國家注冊師接軌,積極尋求并培養具有電力行業特色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用人單位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增強方案的實用性。

三是突出我院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特色。專業基本技能的培養與國家注冊師的考試要求接軌,開設其它監理、咨詢等課程,學生可根據自身能力和從業喜好選擇考取監理工程師、建造工程師、咨詢工程師等執業資格。

四是設置電力建設工程施工管理方向。由于我院電力行業的背景,與電力行業密切相關的電力建設工程管理專業必將成為學生就業的新領域。工程管理專業應充分依托電力行業的優勢,構建工程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框架,培養符合電力建設行業需求的電力工程管理復合型人才。因此,考慮市場需求和行業特色優勢,設置電力建設工程施工管理方向。

五是重視實踐環節教學基地建立,對實踐教學的基本建設進行重新規劃。營造真實的職業環境,使學生在校內就能接觸和了解實際用人單位的職業環境。根據實際情況,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積極加強與電力建設企業、其他單位的合作,積極開拓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3構建依托電力建設行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

在修訂人才培養方式過程中,貫徹“以工程科學為基礎,以實踐性、綜合性教學內容為主干,以電力建設行業需求為依據”的原則,實現“培養工程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據此,我們對工程管理專業過去的知識結構、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并相應制訂了新的培養方案的原則。

一是拓寬專業口徑,建立“按學科大類統一基礎、按專業模塊分流”的教學體系。

二是圍繞課程體系,進行“整體優化”。改變過去重知識、輕能力、輕素質培養的狀況,對課程設置進行精簡、整合和優化,建立以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目的的培養方案。

三是改革教學管理體制,所有課程按照學分制培養,構建多個專業方向模塊,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和發展。

四是健全教學評估體系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為實施培養計劃、實現培養目標提供保證。

在此基礎上,學院在構建依托電力建設企業管理類人才培養方案時,采取了以下有針對性的措施。

3.1全面修訂完善依托電力建設企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和專業口徑要寬、工程科學基礎知識要扎實、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強、綜合素質要高的要求,采用上下結合、校內外結合的方式全面修訂了培養計劃,統一規劃、統一要求,實施不同專業模塊的教學。

遵循“知識、能力、素質并重”和“加強基礎、強化實踐、面向行業”的思路,本著“削枝強干,突出重點,避免重復,合理銜接,精講多練,培養能力”的原則,突出了重點骨干課程,增添了綜合訓練實踐環節和人文社科知識等課程。經過調整,專業理論教學時數控制在2100學時、180學分以內。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時間也由原來的不超過30周提高到40多周,增加了綜合訓練實踐環節。

全面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取消升留級制度,實行重修重考、滾動淘汰、彈性學制、主輔修制等多種適合學生特點的較為靈活的管理體制。學院還建立了完善的教學工作評估體系和質量監控體系及教學督導、教學檢查、領導聽課、學生評教、事故檔案等制度,確立教學工作在學校的中心地位。

采取學校與地方政府共建、開展校際聯合與合作等方式,積極與企業和科研單位聯系,推動教學工作開展。在實際教學中,推廣“導師制”,組織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在高年級學生中因材施教,參與老師的科研、教研等工作,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

修訂后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特點體現在:

一是課程體系。從決策、可行性研究、施工到項目竣工后評價整個工程管理階段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在新的課程體系中都有所體現,課程體系側重于管理和技術平臺。

二是實踐環節。專業方向模塊課,按照對應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設置。能力培養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在實驗室里,利用項目管理、工程造價等軟件對工程管理的全過程進行模擬。二是學生到施工一線直接參與實際工程項目管理工作,并結合具體工作完成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等任務。專業綜合實習主要安排到建筑工地實習,以熟悉項目管理的各個環節。

三是模塊課程。專業課程分模塊教學,開設項目工程造價管理和電力工程項目管理方向專業課程,如:工程造價管理、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電力工程基礎、電力生產概論、電力工程施工管理、電力設備概論、電力工程質量管理、電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電力設備實訓等課程。依托我院的電力行業優勢,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和學科優勢,使課程具有針對性。按照職業能力要求,從職業資格認證角度,安排建筑工程招投標理論與實務、工程造價審計、工程造價案例分析、工程項目投資與融資、工程造價管理實訓等課程,以增加崗位就業競爭力。

四是能力培養。以能力訓練為軸心,采用“大平臺+小模塊”的課程結構體系構建專業培養方案。大平臺包括公共基礎課平臺和專業基礎課平臺,增加專業課門數,文理滲透,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3.2進一步推進適應電力建設行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改革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采取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知識信息的分析及綜合運用能力。

為每個班級配備一名具有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班導師。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選課,輔修等事宜;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積極參與老師的教研、科研。

對于電力行業管理類專業課程,通過案例將枯燥的理論形象化,通過案例討論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一兩名或更多教師共同參與同一課程的教學,這些教師本身都具有相關專業的工作經驗并各有所長,因而能給學生更實際、更豐富的知識。

此外,針對某些課程,我們還取消了傳統的考試、考查考核方式,建立了過程考核、項目考核、實踐和作品考核、結業測試等若干種新的工學結合的考核方法。

3.3加強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和實踐教學改革,以電力企業為重點建設實踐創新基地

(1)與行業企業建立密切聯系,為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構筑平臺。

學校注重把自身融入電力建設行業和企業之中,把電力建設企業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學校,共同進行人才培養。為此,我們大力提倡開門辦學,培育開放意識、市場意識,積極主動地與電力企業聯系,建設了遼寧省電力公司第一電建公司等十多個實踐教學基地,增加更多的生產實踐的崗位。

(2)整體設計優化教學、實訓、實習、就業等人才培養環節。

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盡可能做到結合理論教學對學生進行模擬仿真訓練,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設計足夠的時間來保證學生進行1年左右的生產性實訓。邀請電力建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企業共同“定崗位、定能力、定課程、定模塊、定體系”,體現工學

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整體設計、優化教學、實訓、實習、就業等人才培養環節。

(3)強化實踐環節的教學改革,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著力點。我們適度調整課堂教學的學分學時,增加實踐教學與創新教育活動時間,并在課程體系設置上協調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內實踐和課外實踐的關系,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把實踐教學的目標和任務落實到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構建了包括專業實習、實驗教學、社會實踐、論文(設計)、創新活動、創業實踐等方面的實踐教學體系,四年貫通不斷線。同時,積極改革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減少驗證性實踐,提高創新性、綜合性實驗比例,注重實習前的教育和實習后的總結,突出職業意識與實踐能力培養。

4結語

總結幾年來我院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實踐,我們認為,面向電力建設領域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必須從遵從以下三個要求:

打牢“基礎”。工程管理專業學生,應有牢固的工程技術基礎,能勝任一般技術性工作。尤其是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工程管理及相關的學科知識,使學生在土木工程技術、工程經濟與管理方面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這樣才能有較大的專業發展空間。

強調“實務”。工程管理是應用型的交叉工程學科,既強調理論研究,更重視工程建設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工程建設實施的科學組織與管理工作。因此,工程管理專業以綜合素質見長,同時又要有自己獨有的看家本領,否則,專業沒有生命力。

重視“拓展”。現代電力工程建設管理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快,要求我們設置的課程體系和內容,除立足于電力工程建設服務領域外,還要兼顧相鄰領域業務工作的內容。

參考文獻

篇(4)

[論文摘要]根據人力資源在社會活動過程中的主要功能,大體上可以將人才分為科學型、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四種,由于不同類型人才的知識能力結構特點不同,從而使培養這些人才的教育也各具特色,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文章對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特點進行了分析、比較,試圖從人才分類的角度探究工程教育、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關系。

[論文關鍵詞]人才類型 工程教育 技術教育 職業教育 職業技術教育

長期以來,我國對工程教育、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分類界定始終比較模糊,三者之間的界限不清晰。雖然近幾年一些專家學者對這個問題發表了許多很好的看法,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我國對這三種教育類型的認識并不統一,工程教育、技術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的交叉與聯系亦不十分明朗。本文在名詞釋義的基礎上,通過對人才類型的分析、比較來探究職業教育、技術教育與工程教育之間的關系。社會人才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分類,目前較公認的分類是從人力資源在社會活動過程中的主要功能進行劃分。以工業化社會為典型的各產業系統,其人才類型大體上分為科學型、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四種,而與此相應的四類教育為:普通教育、工程教育、技術教育與職業教育。但是從人才的培養規格和要求上看,人才類型與教育類型并不是完全對應,尤其是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本文主要針對這三種類型的人才和教育進行了比較分析。

一、相關概念的闡釋

為了更好地分析各類型人才、教育之間的關系,下面對相關詞語的概念作一簡要介紹。

1.工程。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纂的《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對“工程”的解釋是:(1)土木建筑或其他生產、制造部門用比較大而復雜的設備來進行的工作,如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工程、采礦工程、水利工程等。(2)泛指某項需要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的工作,如菜籃子工程(指解決城鎮蔬菜、副食品供應問題的規劃和措施)。可見,廣義的工程概念不僅包括“硬件”的設計與制造,而且還包括諸如預測、規劃、決策、評價等社會經濟活動過程。因此,從工程的詞義角度看,工程型人才不但要從事規劃、策劃和設計工作(如工業產品的開發、設計,產品的產銷決策,城市規劃,園林設計等),同時還需具備對某項系統工作進行決策、規劃、實施和評價的能力。

2.技術。《現代漢語詞典》對技術的解釋是:(1)人類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積累起來并在生產勞動中體現出來的經驗和知識,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如鉆研技術、技術先進。(2)指技術裝備,如技術改造。由此可知,相對于工程型人才的規劃、策劃和設計而言,技術型人才主要是指通過他們的勞動,將工程型人才的設計、規劃、決策變為物質形態的產品或對社會運行產生具體的作用,如工廠技術員、工藝工程師、農藝師等。在當今世界,由于技術的內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包括研究、設計和技巧,還涉及財政、制造、管理、勞工、營銷、維修和服務領域。現代技術的含義除物質性的技術外,還包括非物質性的技術。因此,培養技術型人才的規格和要求也發生了變化。

3.技能。《現代漢語詞典》對技能的解釋是:掌握和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如基本技能低下等。相對于技術而言,技能強調的是一種完成某項具體操作的能力。如運動技能即指按一定的技術要求完成動作的能力,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機能的活動能力,這是形成運動技能的條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技能型人才即是指在社會生產活動中具有實際操作某一技術的能力,從而勝任某一職業崗位需要的勞動者。

二、對人才類型及相應教育類型的比較分析

按詞義,工程型人才是能完成工程任務的人才。從工程實施的過程來看,一個重大工程項目往往需要多學科、多部門和多領域的專家們協同工作,還要涉及工程的經濟核算、統籌管理,直至延伸到市場銷售和售后服務等。因此,工程型人才不但要具有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工程設計能力、開發能力,還要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及工程的質量和效益觀念。由此可見,工程型人才的主要特性在于具有工程化的思想和意識,如整體意識、系統觀念、效益觀念等,這是工程型人才(教育)有別于技術、技能型人才(教育)之處。但另一方面,完成工程任務離不開技術的應用。在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工程技術人員利用他們掌握的相關技術科學的知識來解決工程技術項目的實際問題。可以說,技術人員在工程實施中起著基礎和橋梁作用,是工程規劃具體執行者和工程設計的實際操作者。由此可見,工程型人才(教育)又與技術型人才(教育)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兩者之間有很多交叉重疊的地方,甚至在某些工程類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技術教育的內容占有重要比重。例如,旨在培養工程技術員的工程技術教育,其培養目標明確規定是掌握一定工程技術知識,能將科學技術熟練運用到工程實踐的人才。有些學者曾以此將培養工程技術員的教育界定為職業技術教育范疇,從而區別與培養工程師的工程教育。筆者認為,這種把工程教育只限定某一類教育范疇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工程型人才是有層次的,它不但包括從事工程設計、策劃工作的高級人才——工程師,還包括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從事技術應用工作的較低層次的工程技術員和技術工人。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工程教育中以培養實用操作層面的技術型人才的教育始終未能成型,工程類大專教育在萎縮。而單純的職業技術教育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方面又缺乏工程教育的思想。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加強對工程教育中技術類人才的培養工作的研究與探索,為社會培養具有工程化思想和意識的技術型人才。相對工程型人才而言,技術型人才處于生產和服務的第一線,是社會財富的直接創造者和社會經濟運行過程的具體執行者,要根據現實的生產或服務條件,處理更實際的服務問題。我國曾有學者對這類人才的特點作過如下概括:一是知識和能力的涉及面較寬,但深度相對較淺;二是綜合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較強;三是協同工作能力和組織能力是他們的重要素質之一;四是經驗和經歷對于他們的工作質量特別重要。技術型人才獨特的知識能力結構,決定了技術教育課程的專業定向比工程教育更加貼近社會生產實際和職業分工,但并不等同于職業教育的職業定向。

此外,技術型人才作為人才分類中的一個大類,同樣具有層次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1984年出版的《技術與職業教育術語》中對技術教育的解釋為:“設置在中等教育后期或第三級(高中后教育)初期以培養中等水平人員以及大學水平的在高級管理崗位的工程師和技術師。”縱觀我國近半個世紀的高等教育,從專業類型和畢業生從事的工作分析,相當多的本科專業都屬于高等技術教育,如信息通信技術專業、計算機及其辦公自動化專業,它們都應培養技術型人才。這說明,我國本科層次的高等技術教育實質上早已存在,甚至有些學校還進行了研究生層次的技術人才的培養工作。如中國農業大學設立了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中科院軟件研究所和合肥工業大學分別設有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等。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技術型人才的培養主要是通過高職高專教育培養大專層次的高等技術人才,通過中等專科學校和技術學校來培養中等技術人才。技術教育的內容包括普通教育理論的學習的和技術學科的學習及相關的技能訓練。相對于工程教育而言,技術教育理論學科的系統性較弱,深度較淺,但實踐性較強,注重對技術知識的掌握和熟練運用。然而,在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技術的更新往往意味著一個全新的技術領域的形成,而不是原有基礎上的局部改進。因此,技術教育的專業面要比以前放得更寬,并重視多技術領域的交叉滲透與復合,從而有利于技術型人才的長遠發展及其綜合素質的提高。

相對于其他類型的人才而言,技能型人才是一種較低層次的人才,更強調勞動者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勞動素質,如企業技術工人、汽車駕駛員、理發師等。這類人才由傳統意義上的職業教育(區別于今天的職業技術教育)來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主要以能勝任某一職業崗位工作的技能為主導,擇取必須的基礎和專業理論,看重理論的應用,但不強調其系統性、完整性。相對于工程教育和技術教育而言,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比較單一,主要是在工作中反復實踐,從而滿足學生擇業的需要,其文化課、技術基礎課課時數較少、深度較淺、廣度較窄,專業課也不及技術教育內容寬廣,實踐課內容比較單一,只注重某一崗位的操作實習。

近年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一批批綜合性職業崗位陸續產生,職業崗位之間的交叉滲透日益增多,從而對從事某一職業崗位人才的知識能力的復合性要求日趨強烈,使得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開始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過渡,目前我國一部分高等職業學校已承擔起培養較高層次技能型人才的任務。此外,由于機械自動化工業的迅速發展,技能型人才的智力技能成分不斷增長,而動作技能成分相對減少,這使得技能型人才和技術型人才之間也出現了比過去更多的交叉重疊與相互轉換的現象。例如,在當前一些高技術企業中,由于某些職業崗位技術含量的增加,促使部分崗位的人才由技能型轉換為技術型。

技術型人才與技能型人才雖然在本質上存在差別,但交界處卻是模糊的。筆者認為,這就是近年來職業教育與技術教育融合發展而綜合為現在的職業技術教育的主要原因。但是,職業技術教育的產生不僅僅是職業教育、技術教育的疊加,作為一個綜合的教育類型,職業技術教育更是為了適應未來社會人才培養而進行的一種創新。

三、結語

篇(5)

關鍵詞:工作世界;硬技能;軟技能;教師;培養

作者簡介:王琴,女,信陽人,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博士后,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教授,教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教育原理、職業教育政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3)01-0056-05

21世紀,伴隨著大量引人矚目的高科技的涌現,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從根本上發生了改變。尤其是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行業技術的升級,人們未來的工作世界發生了很大改觀,從勞動密集型到知識密集型,從專人任務到團隊的溝通與合作,從本地就業到全球人力資源競爭,從大型企業分工明確到小型公司多類任務,從工作穩定到頻繁更換崗位,從“一張文憑用一生”到“終身學習”,等等。這些變化對未來從業人員的知識、技能和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們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硬技能,而且要具有不斷學習、與人友好相處、負責、獨立、勤勞等良好的軟技能,成為能夠應對社會變革需求的知識型、發展型技能人才。

為此,職業教育體系必須變得更加靈活,職業教育教師必須了解迅速變化的工作世界的需求,包括技能需求以及勞動力市場的發展方向,并有能力與工作世界進行交流合作,培養學生掌握勞動力市場需求的技能。職教教師必須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習上,而不只是為了某一職業類別而進行培訓。必須教導學生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條件,而不是把他們限定在具體的工作和技能崗位上。正如世界銀行報告所指出的,“21世紀的勞動市場是個更加多變的市場,職業轉換頻率加快,我們不僅要為受教育者第一任職崗位提供充分的職業準備,還要為受教育者未來的晉升、轉崗、再就業、再培訓做出一定準備,創造比較便利的條件。” [1]

一、快速變化的工作世界對未來從業人員的技能提出新要求

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新月異的科技變化,使得企業的需求與時俱進,要求管理人員具有前瞻性發展眼光,業務人員具有不斷創新的能力。即使是傳統觀念中較為保守的會計職業,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要求他們具有資本運作的商業意識,能夠不斷進行業務的創新。總之,企業不僅要求員工具備必要的硬技能,而且要求他們具有一定的軟技能。

(一)硬技能和軟技能的涵義

所謂硬技能,指人們在某專業或某領域從事工作或進行研究而應當具備的必要能力,主要集中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兩方面。通常具有可見的,可計量的,可客觀比較三大特征。在專業知識方面,通常學歷、專業資格認證是個人專業知識的一個表征和反映,諸如有些客戶在選擇財務總監時,要求對方具有中級或者以上會計師職稱、研究生學位。除了專業知識以外,企業還看重專業技能,即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比如,財務專業通常要求熟練操作相關財務軟件;數理統計專業一般要求熟練操作 SAS或者SPSS數據分析軟件;電子工程、計算機、軟件、土木建筑等理工類專業要求具備實踐動手能力,等等。硬技能在個人職業生涯發展中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個人終身發展的基礎。

軟技能是相對于專業操作技能而言的非技術技能,是個人內在的和人際間的,促進技術技能和知識應用的工作技能,具有無形的、感性的、不確定性等特征。軟技能注重職業意識和職業精神,也可稱為個人的綜合素質。諸如一個人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人際關系、團隊合作能力,還有一些可開發的潛質和能力。

(二)硬技能加速發展并不斷更新

21世紀,大量引人注目的科技正在涌現,社會變革速度進一步加快,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世界將從根本上發生改變,特別是社會生產對從業人員的硬技能將提出新的要求,不少職業崗位技能的內涵和外延經常處于分化與復合、提升與發展等等變化之中。

與傳統技術條件下的生產相比,在先進制造業生產條件下,單純的操作技能被機械化、自動化所替代,員工從體力上的操作勞動向腦力上的信息處理轉化,從具體的機床操作轉變為對生產過程的監控。以模具生產為例,20世紀90年代以前,模具制造采取的是傳統的、鉗工師傅為主導的技藝型手工生產方式,許多工序是手工操作,鉗工的活兒比重高。現在,隨著合資和獨資企業的介入,國內鑄造模具設計和制造技術水平逐步提高,高新技術在模具的設計和制造中得到廣泛應用,這就要求從業人員掌握CAD/CAM一體化技術,快速制造優質模具。

企業對員工的技能要求從強化單一技能到多項技能的兼顧。隨著企業生產力層次的不斷提升,生產中技術含量不斷增大,某一單項技能很難滿足企業要求。如上海寶鋼,技術工人工作崗位的內涵發生了質的變化,培養區域工和多能工成為寶鋼優化崗位配置的重要措施,從原來單一崗位向“大工種”乃至向“區域工”,一崗多能、綜合技能交叉化方向發展[2]。

在服務行業,對從業人員技能的要求也在提高,如目前國內各大醫院對護士的學歷要求至少大專以上,一些三甲醫院則要求本科學歷,除了要求他們有畢業證書和執業證書外,對實習經歷、英語水平也很看重。

伴隨生產的現代化,企業對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現代社會,用戶給貨物的交付期限越來越短,價格越來越低。為保證按期交貨,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成本已成為生產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主要因素。因而,采用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集成化管理,對于企業,特別是規模較大的企業,已是一項亟待解決的任務。如一汽鑄造模具廠基本上實現了計算機網絡管理,從生產計劃、工藝制定,到質檢、庫存、統計、核算等,普遍使了計算機管理系統,廠內各部門可通過計算機網絡共享信息。

可見,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未來企業的一切都將通過智能軟件運行,日常工作越來越自動化。企業生產對普通一線操作工人的需求減少,部分機器操作員將轉型為機器維護員。他們需要具備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并善于思考以便操作機器。正如一位經理所說,“以前我們從沒期望員工懂得工廠如何運行,只要操作就可以了。現在如果他們不懂工廠運行的理論背景知識,又如何能期望他們理解新計算機系統里各種變量的含義,還有這些變量如何關聯?”

(三)軟技能成為決定職場發展空間的重要因素

硬技能是進入職場的入場券,但硬技能必須與人們在特定地方特定時間有效性使用這些技能的能力一起考慮。也就是說擁有軟硬技能的雇員才最有價值。

在現代社會,企業外部經營環境變化加快,客戶需求更加多樣化,企業須有對新問題的解決處理能力,從而抓住發展機遇和規避各種經營風險。員工如果缺乏良好的軟技能,僅依靠自身的知識和技能等硬技能來因循守舊的工作,勢必無法創造一流業績。Stanford研究所和Carnegie Melon基金會所做的一項研究表明: 長期工作的成功, 75%依賴于人際間的技能或軟技能, 只有25%依賴于技術技能。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海克曼認為,技能的形成是一個動態過程,有若干相互影響和制約的重要因素構成,技能本身催生新的技能,軟技能是贏得成功的重要決定因素。

現代社會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團隊化工作方式的發展。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各種知識、技術的不斷更新,競爭的日趨激烈,社會需求的越來越多樣化,使人們面臨的情況和環境極其復雜。很多情況下,單靠個人能力已經很難完成各種錯綜復雜的工作任務。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不同部門人才的高度合作,發揮團隊成員的優勢和差別,彼此取長補短,才能使企業獲得新的組織優勢。

在未來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人們惜時如金,容不得半點誤解,交流溝通成為最重要的工作方式。暢通而有效的組織溝通,不僅有利于信息在組織內部的充分流動和共享,有利于提高組織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強民主管理,而且對促進企業績效目標的實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企業招聘員工,非常注重良好溝通能力的具備,包括技術職位的招聘也是如此。

社會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生產結構的快速變化,從而造成社會就業的不穩定,為了適應不斷變更的職業崗位的要求,人們必須善于學習,掌握認知的手段和方法,既學會“學習的方法”,又具備自我更新知識結構、補充學術養料和拓展知識視野的強大能力。可以說,未來社會一個人能否自立,事業能否有成就,主要決定于他是否有強烈的求知欲和不斷發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動力。

總而言之,溝通、合作、不斷學習、自主創新以及自我管理技能、組織領導等軟技能的高低,決定了人們在職場的成敗。軟技能高的人,當工作崗位發生變化或環境變動時,不會因為原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老化而束手無策,而能在變化的職業和環境中尋求新的起點,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

二、職教師資隊伍的素質尚不能適應變化著的工作世界的要求

盡管工作世界的技能要求正發生著重大的改變,然而,大量事實表明,職校教師對目前行業企業的技術和生產組織情況不甚明了,對行業企業需要什么素質的從業人員缺乏了解,對未來工作世界的變化趨勢更是知之甚少,職校教師的素質還不能滿足未來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

(一)專業教師技能不強,不能有效培養學生未來工作需要的硬技能

由于招生規模持續擴大,職業學校專業教師數量不足,實習指導課教師嚴重缺乏,這直接影響了學生硬技能的培養。統計顯示,2011年我國中職教育生師比為25.8:1,相比前幾年有所下降,但對照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設置標準》規定的20:1仍有較大差距,尤其是專任教師數量的增長仍跟不上發展需要。[3]

從專業教師的實踐技能來看,很難有效培養學生未來工作世界需要的技能。在我國,職業技術師范院校是專門培養中職教師的機構,每年培養的師資大約l萬人,占到教師增量的20%,其他主要是普通高校畢業生,占到了80%。[4]這兩類畢業生都是從校門到校門,往往缺乏專業實踐經驗。

為改變這一狀況,職業學校紛紛采取措施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但統計資料顯示,盡管中職雙師型教師比例逐年提高,但仍處于較低水平。2011年,全國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為23.7%,遠低于30%的標準要求。實際上,即使一些教師拿到了相應的資格證書,屬于所謂的“雙師型”,但跟行業企業的實際要求仍有較大差距。從職業學校的實習指導教師來看,其實踐能力和經驗不足,不少學校的生產實習教師只能負責組織和協調工作,而實踐操作完全交給實習單位。

近年來,我國推出了職教教師定期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的舉措,提出“建立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專業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以增強教師對生產技術和生產組織情況的了解。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由于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數量不足,時間難以安排,以及下企業期間教師的收入待遇等等問題讓這一政策在實施中遭遇一定困境。

對在職教師進行各種形式的培訓是幫助職教教師了解工作世界的一個重要舉措。然而,由于職教教師數量不足,其職業活動的重點始終是校內日常教學活動,包括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難以脫身參加考察和專題學習。一些教師即使參加了相關培訓,但有關企業生產技能方面的培訓相對較少。統計顯示,2011年中職學校專任教師的培訓主要以校級培訓為主,占比為60.8%;培訓時間較短,一個月以內的短期培訓占比最高,達80%。[5]職校教師普遍反映“專業教師課時重,很難再安排下企業鍛煉或培訓”;“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新知識新技能培訓充電不及時,受訓面不廣”;“專業課教師培訓機會少,培訓時間太短,培訓內容較偏重理論的培訓,無法學到更多的知識技能”等。可見,職教教師參加高層次培訓學習的機會并不多。

再者,從職業學校專業骨干教師培訓內容來看,主要是有關現代教育理論與方法、專業知識與教學能力方面的內容,企業組織和技術發展變化情況并不占主導地位,職教師資的培訓未能有效提升教師專業技能。

(二)兼職教師來源多樣,難以發揮應有作用

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不足,聘請兼職教師不失為優化教師結構,彌補在職專業教師不熟悉工作世界的一項良策。近年來,國務院有關文件指出,“制定和完善兼職教師聘用政策,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社會聘用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為此,各地、各職業學校紛紛聘請兼職教師開展教學并進行資助。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兼職教師的聘任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就上海地區調研情況來看,2011年兼職教師中來自企業的僅占31.9%,很大比例的兼職教師是中職學校退休教師、高校教師和畢業生。50歲以上的兼職教師占兼職教師的一半以上。[6]事實表明,企業骨干人員能夠長期在學校兼職的并不多。

出現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想聘用的兼職教師在企業也屬業務骨干,他們在完成本職工作之外未必能有固定的空余時間到職業學校任教;同時,其上級主管領導也會顧忌其商業或技術秘密等原因限制或不允許技術人員到職業學校任教。另外,兼職教師的薪酬不高也可能成為制約他們到學校去兼職的積極性。

一些學校即使從企業聘請到了專業技術人員或能工巧匠,能否有效培養學生企業需要的素質還是個未知數,教師要“知其然”,還要知其“知其所以然”,更要“教其所以然”。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雖然具備了本專業較高的技術水準,但由于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學技能培訓,缺少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對教學規范不太熟悉,缺少與學生的交流,對學生的知識結構、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了解不夠,在能力上、時間上、精力上難以滿足教育教學要求,從而影響教學的質量和效果。而學校往往由于考慮成本和有些專業教師比較難聘等原因,對其缺乏嚴格的考核。

事實上,聘請兼職教師,開展實踐性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訓練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更主要的目的是通過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訓練,鞏固所學習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世界自我更新知識奠定基礎。很顯然,目前兼職教師的聘任還未能達到這一目的。

(三)忽視學生軟技能的提升,普通文化課教師逐漸邊緣化

由于對未來工作世界的要求缺乏了解,職業學校在教育教學中片面強調與企業崗位對接的職業特定技能的培養,忽視學生溝通、合作、責任、學習進取等軟技能的培養。各學校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時,其目標偏向于培養某專業的員工或技術人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工具性、應用性強的課程受到重視,基礎課給專業課“讓路”,一些通識課程被專業課程給擠掉,專業課需要的就教,不需要的就不教,大多能夠提高學生“軟技能“的課程被設置為選修課。調研顯示,企業普遍認為職業院校畢業生在敬業誠信、認真負責、團結合作和學習進取等方面尚未達到企業用人要求。相對于專業知識、職業技能等“硬性指標”,企業更加關注工作態度、職業道德、個人素質等“軟性指標”。然而,對職業院校的調研卻顯示,學校領導和教師普遍認為,學校當前最主要和最緊迫的問題,是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然后才是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教育、思想品德和誠信教育。這樣,造成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綜合素質不高,在從學校到工作的過渡中不能適應工作崗位要求,缺乏發展的后勁和動力。

與基礎課不受重視相對應的是,文化課教師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逐漸被邊緣化,其專業發展受到某種程度的忽視。特別是在職稱評審中,中職學校文化課教師與普通高中教師放在一起,相對處于不利地位,這樣,職業學校難以吸引高水平的文化課教師,通識課程的教學質量堪憂。有必要盡快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教師素質,強化學生軟技能的教育和培養。

三、改進職教教師招聘培養機制的對策建議

職教教師不熟悉工作世界的要求和發展變化態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從職業教育的大環境來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作為以學校教育為主要形式的我國職業教育,教師缺乏與行業企業人員進行廣泛溝通交流的機會和渠道。從職業教育內部來看,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尚不完善,新入職教師主要以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為主,缺乏專業實踐經驗和必須的專業技能,對專業相對應的行業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缺乏了解。因而,有必要改進職教教師的招聘培養機制,加強學校與行業企業的溝通與合作,讓每一位職教教師都能有機會了解變化著的工作世界的需求。

(一)改革職教教師的任職資格制度,增加專業實踐經歷的要求

研究表明,良好的職前培養能為教師的專業素質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鑒于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國外對職業教育教師的專業實踐經歷都有嚴格的要求。德國職業學校理論教師獲得職業教育教師資格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在與所學專業相同行業的企業至少實習一年,以了解現代企業的組織管理機構、生產經營方式和相應的實際操作技能;實訓教師和實踐課教師,不僅要接受嚴格的專業技能訓練,掌握實訓設備的操作規程,還要掌握職業教育學和勞動教育學知識。日本規定持有教師資格證書者先去企業工作,然后再轉到教師崗位。美國有的州明文規定,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取得學士學位并有相關領域1~2年實際工作經驗的優秀者,才給予頒發職業教育教師資格證。丹麥要求職業教育教師最少要有兩年的相關工作經驗,教授職業科目的教師要接受過相關的學徒培訓,并且接受過職業相關的繼續教育,有至少五年的工作經驗。這樣,教師具有大量的工作經驗,可以確保學校教育與企業內部在崗培訓的最優化互動。

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有必要提升我國職教教師的入職要求,取得職教教師資格者除了具備相應的學歷要求,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合格外,還必須有一年相關專業的實際工作經驗并具有一定等級的職業技能證書,才能成為職業學校的教師。

(二)完善職業學校與行業協會的合作機制,健全兼職教師管理制度

我國的行業協會成員多由已退休或正在崗的行政領導、專家學者、技術骨干、藍領精英等組成,他們或管理經驗豐富、或理論頗有建樹、或技術純熟精湛、或研發能力和創新意識強,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有很獨特、很廣博深邃的造詣,而且他們對本行業的技術和入力資源狀況非常熟悉。[7]職業學校應積極加強與這些行業協會的聯系,在有關行業協會和企業的支持下,擬定兼職教師選聘標準,選聘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專業結構與學校設置的專業相適應;實踐能力強、職業素養高,教學能力相對較好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學校兼職教師。

健全兼職教師管理制度。學校需要與聘任的兼職教師簽訂明確完善的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力、義務和工作職責,對知識產權、技術保密要求等敏感問題做出嚴格的界定和要求。建立兼職教師電子檔案和教學考核制度,保障兼職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聘任管理的有效性。邀請兼職教師參與學校有關評教評學、經驗交流、教案展示等教研活動,提高其教學能力,把專業知識的教學和操作技能的傳授與學生軟技能的培養結合起來。

(三)進一步完善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價制度,制定有別于普通教育教師的專業技術資格評價標準和辦法,體現職業學校教師工作崗位的特點和要求

職稱評定事關每個教師的切身利益,符合職教特色的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條件可以為教師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平臺,提升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更加熱愛職業教育,從而提升教學實效。首先,應把職業學校的文化課教師的職稱評審工作單列,與普通高中文化課教師的職稱評審相區別。現行的職業學校文化課教材經過多次修訂,內容和模式與普通教育的文化課教材已有很大區別。職業教育文化課既要培養學生基本的文化知識和素養,又要為專業課的學習搭建知識平臺,服務于專業課的教學需要。

其次,研究制定適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文化課教師職稱評審條件和標準。在評審中,更加注重教師教育教學實績,而非公開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數量;重點關注文化課教師結合學生專業特點開展課程教學改革的情況;關注教師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溝通、合作、不斷學習及組織領導等軟技能的意識和能力。

(四)密切校企溝通合作,完善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進行調研、研發、實踐鍛煉的保障措施,并加強過程監控

首先,構建校企溝通合作平臺,每年舉辦一次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對話周”,在市級、區級、校級等層面開展企業代表與學校專業教師的對話和互動。主要就現代行業企業的發展態勢及其對職業教育的影響、企業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素質要求、企業視野中的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等進行廣泛而深入的交流。

其次,為教師提供真實的工作現場來更新其職業技能,并制定教師下企業鍛煉的相關配套措施。(1)把教師下企業鍛煉與教師職稱評定掛鉤。專業教師申報副高或中級(包括中級初定)職稱的,必須有累計半年下企業鍛煉的經歷,并把下企業鍛煉經歷作為“雙師”素質認定的重要條件之一 。(2)待遇保障。教師下企業鍛煉期間,學校給予郊區、交通、午餐等補貼并視考核結果發放一定的津貼。(3)嚴格管理。為確保教師下企業鍛煉效果,對教師下企業前、下企業鍛煉期間、下企業后等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強過程監控。

第三,在學生到企業實習期間,安排專職教師與企業帶教人員一起研究制定學生實習計劃、指導學生實習、評估學生實習結果,參與實習指導和管理,從而保持與“工作世界”的良好互動,跟上行業企業技術發展的步伐。

(五)開展覆蓋主要專業大類和主要文化課程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訓,重點培養教師了解變革著的工作世界需要的技能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長期的、終身學習的過程。發達國家普遍重視職教教師的培訓工作,尤其重視培訓內容的安排。在德國,各州的法律或條例中都明確規定教師必須接受在職培訓,同時州教育文化部有責任確保提供適當的培訓項目。培訓的目的是保持和拓展教師的專業技能,幫助教師滿足教學的現實需求,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大部分職校教師的在職培訓都是與專業有關的,為了實施技術知識和熟悉技術發展,而教育學方面的問題往往是最不受重視的。德國開展的職教教師教育的研究表明,對職業教育教師的教育需要采取新的形式,這種形式的組織要以一種新的教學體系為基礎,承認技術、教育、培訓和工作之間的相互關系[8]。這種職業的專門化課程,其目標是在工作過程領域和不同職業領域的背景下,在社會技術發展中培養教師的技能與專門知識。

針對我國職教教師培訓的弊端,有必要進一步創新職教師資培訓的形式和內容,使培訓專業基本覆蓋職業教育的大類專業,力爭讓所有的專業教師都有參加培訓的機會。除了進行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的培訓,更重要的是讓他們了解現代行業企業先進技術、生產工藝與流程、以及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和用人要求以及未來的變化發展趨勢等。

參考文獻:

[1]卡爾·達爾曼.發展終身學習,提高中國競爭力[R].世界銀行2007.

[2]楊黎明. 關于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J].職教論壇,2012(12):1.

[3]教育部發展規劃司.2011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簡明統計分析[Z].內部資料:70.

[4]閆志剛等.透視中職師資“困境”[J].教育與職業,2011(34):37.

[5]教育部發展規劃司.2011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簡明統計分析[Z].內部資料:72.

[6]胡秀錦等,上海市中職學校特聘兼職教師資助機制研究[R].上海中等職業教育2012[C].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8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天堂草原电视剧在线观看图片高清| 国产成人av| 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 国产xxxxx在线观看| 孩交精品乱子片|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乱子影视频上线免费观看|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日本大乳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末发育娇小性色xxxx|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老头天天吃我奶躁我的动图| 高潮流白浆潮喷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 小说区 图片区 都市| 欧美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瑜伽| 国产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性xxxx欧美老妇胖老太269|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 亚州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人人|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影院| 污污污污污污www网站免费|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一区| 26uuu另类亚洲欧美日本| 国产精品主播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