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市場部經理競聘報告

市場部經理競聘報告精品(七篇)

時間:2023-02-27 11:18: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市場部經理競聘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市場部經理競聘報告

篇(1)

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并且非常有意愿微貸業務經理競聘報告一職。

此應聘申請分為六大部分,前三部分為現實情況,后三部分為假設如果我做了市場部部長,我將怎樣開展我的工作。摘要如下:

一我為什么要應聘這個職位

二我有能力應聘這個職位,并且有信心做好這個職位

三市場部工作劃分淺見及我對市場部的理解

四市場部的日常工作范圍、管理制度及作業流程

五20xx年度市場部部門目標

六為達到市場部目標,我所需要進行的活動

附錄:我所做過的跟市場部相關的工作

一.我為什么要應聘這個職位。

事情從我們公司獨立策劃完成TI-LERUNE團隊及新產品推介會開始:準備階段真的很忙,尤其是為了布展,宣傳板,宣傳語,準備面料,成品,一直都有在加班,但是我們是作為一整個團隊,為了一件事情、一個目的,擰成一股繩啤酒包裝車間經理競聘報告,每天有新創意、新想法、新思路。在這個的過程中,我得到很多樂趣。然而,這點還不是最主要的。

最打動我的是,在推介會的過程中感受到的,以及推介會結束后,客戶們的反應與反響中感受到的:在我們公司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有這方面經驗的情況下,可以把以一個公司之力的推介會做到這種程度,讓所有的客戶都認可甚至驚艷,讓我們的合作伙伴由衷的佩服,我感到非常驕傲,為我們團隊,更為聯潤翔。我可以感覺到我們團隊里的每一個人都為能是這個團隊的一份子,為是聯潤翔公司的一份子而驕傲。

但是,我當時想的是,這個是遠遠不夠的。我不只想僅僅公司的員工為聯潤翔驕傲,我更希望合作伙伴、客戶、甚至每一個青島人、每一個中國人都為聯潤翔感到驕傲。現在世界上的許多人知道中國、青島、有個海爾。在不久的將來,我希望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中國、青島、有聯潤翔!

這是我當時的真實想法,沒有想到在47天后的今天,有機會實現這樣的想法。

二.我有能力應聘這個職位,并且有信心做好這個職位

經過仔細分析,我具有以下優勢以及能力,可以使我勝任這個職位:

2.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維能力。可以監督、指導各種設計及廣告、禮品符合公司形象以及產品定位。

3.具有很好的語言組織能力。

4.思路清晰,具有全局掌控能力,以及過程控制能力。

5.有想法,有創意,有計劃獨特企劃以及推廣的能力。

6.長期的外貿業務養成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

三.市場部工作劃分淺見及我對市場部的理解

雖然不是學習相關專業的,但是在會展中心總經理競聘稿我7年的工作生涯中,有過多次有國際化大公司以及大品牌開發部以及市場部打交道的經驗。

同時今天回家后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結合我們公司的實際,有以下的一點粗淺看法,請批評指正。

市場部是為了給公司的高層決策者提供詳實有效的數據分析結果,為公司的年度營銷目標以及新產品開發計劃提出合理化建議方案,為新產品的規劃、定價、推廣、以及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依據,為公司的銷售人員提供強有力的銷售支持,為公司的客戶提供感人關懷,竭力推廣、樹立公司的品牌形象以及產品品牌和形象。

市場部的工作大致可以劃分為產品開發(了解新型原料動態,新型功能,為產品開發提供創新的源泉,完成新產品定義),市場開發(產品的定位和市場推廣戰略,包括產品定位和價格策略,給市場明確的信息,我們的產品與競爭對手相比其價值體現在哪里),公司產品宣傳及推廣(負責新老產品的具體活動,如廣告,促銷,活動,產品介紹等,作用是激發市場需求,與市場有效的溝通,工作重點是宣傳手段和方法),銷售支持及客戶關懷。

四.市場部的日常工作范圍、管理制度及作業流程

日常工作范圍

五.20xx年度市場部部門目標

六.為達到市場部目標,我所需要進行的活動

篇(2)

1.投入才有回報

2001年6月13日告別家鄉,踏上南行的火車。8月25日加入推廣部,從推廣部成立到推廣部輝煌的02年10月,02年末加入。03年9月初再次告別第二故鄉廣州,踏上北上的火車,9月6加入發行中心零售部直到現在。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推廣專員到推廣部主管到站長再到今天零售區域經理。這一切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再發生變化;這一切也因為時間的量變到自己經驗累積的質變;這一切是時間檢驗自己付出辛勤汗水多少最好的見證,更是檢驗自己得到回報的多少。現在已經是06年了,回過頭來看看,時間過得飛快。而自己不光投入的是青春年華,收獲得更多是碩果累累。因為投入就有回報。

記得接到通知要配送報紙的時候,從摸不著東南西北到如今對市場了如指掌;從送報用自行車送的笑料到如今不斷更新勞動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從報刊發行的門外漢到如今以敬業、服務水平高、團隊氛圍好的發行精英,這一切從我們到認可我們,個個豎起了大拇指。難道我得投入沒有回報嗎?

以上得事例足以證明,像今天新的市場部所負責的網絡拓展、渠道建設、外報外刊、渠道資源和隊伍配送資源的銷售以及客戶資料管理等工作,都會因為我有一份“只要我投入就一定會有回報”的信念,而體現出我得優勢。就像總說得,辦企業就是辦教育,只要自己盡一份責任,多一份投入,多一份愛心,少一些責罵,我們就定會給社會培養一批可用人才,就定會得到社會的回報。大家說是不是?

2.忠誠才有信任

記得2004年7月初正直歐錦賽臨近尾聲的時候,一天早上把我喊進辦公室,告訴我:因為最近車廂賣的報販太多,已經引起了治安問題,而且一些乘客以及部分派出所也已經投訴到。現在報販的問題你們又解決不了,明天必須停報。而先前就售報報販較多事宜,當時總也和三產打過幾次保證,但由于當時的歐錦賽特刊做的很好,很出眾,影響力也很大,地面各站為了報社的發展,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休息時間,面臨被警察以及稽查抓、被打的危險,行走在車廂里售報。正是如此,報販人員規模已經越來越大,直接影響安全客運。高層因此也受到了批評。現在只有停報進行整頓。當時我解釋了半天都無濟于事。最后我當著以及其他幾家報刊社負責人的面流下了眼淚。哀求等歐錦賽結束以后,我一定協調報社解決此事。雖然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當時我就想:不管任何辦法只要不停報,讓我做一切都可以,哪怕跪下。也許是我的一舉一動感動了,她暫時答應了我的請求。這一段不大好,別把自己寫的這么可憐,要寫出你是怎么爭取的,而且多寫些管理方面的事

2005年6月底,為了落實貫徹法,保障乘客安全,撤掉了所有的報攤。我們當時停下工作積極配合撤臺,但還是因為當時我們的人去和拉臺子沒有及時返回來,造成我們沒有人積極幫忙的誤會。加上又撤掉報攤,三產負責人心情難免有一些波動。兩件事情加起來,又讓三產的領導不高興了,直接告訴我說明天流動點不送報了,而且已經打電話告訴了,關于明天流動點送報的會我也不用去開了。而、等其他的早報依然送流動點。我再一次厚著臉皮參加了會議,會后又一次打保證說好話,掉眼淚。事情還是擺平了。

自創刊以來,地面同事到售報基本從來沒有間斷過。曾經一段時間安全大檢查,也曾被一些站長及同事誤會過、罵過,甚至在會上爭吵過。為了報社的發展,為了尊重與報社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維護好特殊的重點市場渠道,我一次次跟的負責人姐長姐短,哥好哥親的去化解矛盾,去和站長以及同事協調,去安慰站內的同事。

這些都只是工作經歷的一小部分。正因為我忠誠于報社,忠誠于這份工作的責任,忠誠于報社領導對于我的信任,這一些委屈算的了什么?再多我也愿意背!就算再流幾次眼淚我也愿意!因為工作就意味著責任。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對所擔負的責任充滿責任感。一個有責任感的員工,不僅僅要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而且要時時刻刻為企業著想。企業也會為擁有如此關注企業發展的員工感到驕傲,也只有這樣的員工才能夠得到企業的信任。因為只有忠誠才有信任。

3.主動才有創新

從單一的街頭行為藝術到集印花換禮品,從簡單的報紙零售到報紙營銷,從買報送祝福到買報送平安!所有的一切只有依托與市場的應變以及不斷的創新,來求取報紙零售銷量的突破。

因為市場是活得,人更應該靈活。有人說做市場就是做戰場!因為商場如戰場,市場更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作為一個市場部經理,主要工作來自于市場,服務于市場,依托于市場,積累市場的信息。從而為自己的報紙確定銷售及策略、并建立相關客戶資源、拓展及維護好市場渠道以及報紙售后服務。所以靈活的市場信息只有自己親歷親為,主動親身走入市場才能獲取。

而創新就是不墨守成規,敢于沖破傳統觀念和傳統習俗的束縛,勇敢地走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勇敢地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創新總比墨守成規要好的多。

做好一個市場部經理就必須主動帶頭,鼓勵大家積極主動的學會創造力的去工作,一旦同事有一個所謂好的點子,就鼓勵他主動地將這個點子如何變成現實!因為只有主動才有創新。

4.敬業才有榮譽

從加入到現在,我一個榮譽證書也沒有拿到。因為一直認為自己工作很優秀。如果沒有拿到榮譽證書,就總結反思是什么原因,那些地方不足。第二年改正不足點并努力拼命工作。可是等到真正有資格拿這個榮譽的時候,又因為自己是管理者,為了鼓勵新人又拱手相讓。甚至有一年優秀敬業獎,自己又有機會,也是讓跟自己同一級別的一個經理去代替。曾經也因為別人拿到榮譽證書以后,郁悶過許久。也因此給領導打過電話,訴過苦,更和朋友發過火。甚至在年度總結上幼稚的提過自己干得很郁悶,沒有功勞也沒有苦勞,有點想要離職的想法,那時候感覺自己太虛偽,感覺工作就是為了榮譽!后來領導啟示我,“不是每一個人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會得到別人的欣賞,只要問心無愧就夠了”。這話好像是偶和你說的吧,哈哈這句話時刻在我耳邊回蕩,我認認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不求榮譽,只求自己問心無愧。有一次偶然的機會看了一部范偉和王志文主演的《求你表揚我》,讓我觸動很大,其實敬業就是一種榮譽!自己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付出了很多,就會有回報,就更能得到的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不僅僅是榮譽證書的體現。記得國內知名學者陳凱元在《你在為誰工作》一書中談到:“敬業對工作態度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一個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應該心中常存責任感,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現出忠于職守、盡心盡責的精神,這才是真正的敬業。”而那些勇于承擔責任并具有很強責任感的人,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大有榮譽。所以只要敬業就有榮譽。

沒錯,投入才有回報,忠誠才有信任,主動才有創新,敬業才有榮譽。這不止是《加西亞的回信》經歷了100多年的歷史考驗,它更給人們提示的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行為法則即互惠的交換,更是我們一個管理者所具備的基本要素。除此之外,我還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工作心懷感恩。對周圍的人心懷感恩。要感謝各位同事的恩惠,要感謝父母的恩惠,感謝領導的恩惠;沒有各位同事的幫助,沒有父母的養育,沒有領導的教誨,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感恩不但是美德,而且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條件。每一份工作或每一個工作環境都無法盡善盡美,但如果我們能每天懷著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在工作中始終牢記“擁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對周圍的點滴關懷或任何工作機遇都懷有強烈的感恩,并努力與周圍的人快樂相處。結果,我們不僅心情會更加愉快,所獲幫助也會更多,工作會更出色。

篇(3)

3.5萬人競聘一份“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將古城樓、胡同三輪車、漢服等用于應聘視頻的北京女孩余瑩取得入場券――她的工作尚未到手,昆士蘭已因此迅速被中國這個“唯一保持增長的客源國”所熟知。

經濟危機下,找工作可真是件頭痛的事,不過現在,在風景如畫的澳大利亞大堡礁,有一份“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等人前去應聘。

這個工作每星期只需上班3個小時,主要內容是巡視一下小島周邊的動物及潛水者,并定期將拍攝的照片和視頻上傳至博客。招聘單位還特別注明:這個職位無需學歷背景,只需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及游泳技巧。而薪水,卻高得完全與工作強度及難度不相稱――只要你做滿6個月,就可以拿到15萬澳元(約合66萬元人民幣)。

假如你覺得薪水的吸引力還不夠,那么這里的住宿條件肯定會讓你感嘆:入職者上島后,可以免費居住在島上一套3居室的“無敵海景別墅”,室內電腦、電視、互聯網一應俱全,還可享受室外水晶般的礁湖、婆娑的棕櫚樹影及銀白的沙灘。另外,你還可以全額報銷從居住地到哈密爾頓島的往返機票和船票。旅游局還會給你配一輛電動高爾夫車,作為代步工具。

這份招聘通告發出后,一度讓為此專門搭建的招聘網站因訪問量劇增而癱瘓。接受申請兩個月之后,共吸引來自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5萬人競聘,包括11565名美國人、2791名加拿大人、2262名英國人和2064名澳大利亞人,來自中國的申請者也有503位。

招聘官看重什么

應聘“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并不比制作一份大學畢業簡歷困難,你只需要制作一個不超過60秒的英文短片,介紹自己為何是最適合的人選來勝任這份管理員的工作。然后上網填妥申請表,并上傳短片。

申請截止后,昆士蘭旅游局從來自世界各地的申請人中篩選出50位候選者,并聯同國際市場的代表一同挑選出10位最理想的人選,外加一名人氣最高的“外卡”候選人,共挑選出最后入圍的11位候選申請人,然后邀請他們于5月3日至6日到大堡礁上進行面試。

負責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地區業務的昆士蘭旅游局局長表示,大堡礁看護員50名初選候選人中,包括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申請者,由其市場部、國際部員工和一家人力資源公司共同選出,每份申請均由內容管理系統評估。

昆士蘭旅游局中國市場經理沈俐也說,經過對申請者的申請動機、專業精神,及其與看護員工作契合度的比對,旅游局總部最終確定名單,但他不方便透露篩選申請者的具體細節和標準。

在五百多名中國報名者中,來自北京的王艷人氣較高,在視頻里,她以一襲旗袍在頤和園驚艷出場,而后是她在北京幾個地標建筑的POSE。視頻后半段,王艷還不忘展示自己的“水下功夫”,一段跳水、潛水鏡頭讓人頓覺“清涼”。為此,京城幾家媒體還對王艷進行了跟蹤報道。

但初選結果令人稍感意外,北京的另外一名女孩,來自某化妝品營銷公司的余瑩成為勝利者。25歲的女孩余瑩以燦爛的微笑入鏡,“Hello every body,this is Yu Ying inBeijing”。后海的古城樓、胡同游的紅色三輪車、綠色漢服等中國元素都被余瑩應用到自己的應聘視頻中。

“既然北京就我一個選上,希望大家能幫忙給我多投票吧。”余瑩說,應征的目的是為與他人分享整個經歷,重在參與,入圍50強很高興,最后能否成為“島主”就是“押寶”了。余瑩表示,她是“某著名時尚品牌的媒體總監”。

30歲的廣州小伙子姚逸是寶潔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因春節期間與家人在巴厘島度假,直到報名截止前三四天,他才匆忙上傳視頻。

姚逸說,他喜歡在世界各地旅行,也因工作關系游歷了二十余個國家,早已考下潛水證,并愛去東南亞潛水。

外表清秀的臺北女子王秀毓今年30歲,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語讓人驚嘆,其實她從事的是同聲傳譯工作。為了應聘大堡礁看護員,她3月底在臺灣綠島參加潛水證考試。

不管是與同時入選的姚逸、王秀毓,還是與已經落選的王艷相比,余瑩在語言和游泳方面都沒有突出優勢。但招聘方更看重她的是與媒體溝通能力。她曾在國內的多家時尚及旅游雜志發表游記,與明星、國內媒體聯系廣泛。身為化妝品媒體總監的她,更懂得如何讓品牌在媒體上呈現。這其實已經暴露了招聘方的意圖:通過事件營銷,推廣大堡礁旅游。

昆士蘭州旅游局上海辦事處的負責人說:“雖然旅游局只招聘一位護島人,但有11人應邀到小島參加最后現場面試活動,我可以保證其中至少有一個中國人,國內的應聘者絕對是有機會的。”

世界上最好的“事件營銷”

昆士蘭旅游部門推出的澳洲“超級選秀”活動,表面看,贏家是最終入選、半年薪水高達66萬元人民幣的大堡礁護島人,實際上,最大贏家是昆士蘭旅游局。

“我第一次看到這則招聘廣告,是在大巴車上的移動電視上,被畫面上那美妙景色所吸引,然后被誘人的工作打動,在如此美麗的小島,看護員就是這個小島的島主了!”北京市民文連成說道。

招聘通告發出后,中國的電視、網絡、報紙都進行了介紹,在國外,美國《紐約時報》、英國《獨立報》等也都對這份令人難以置信的工作做了全面報道。

在中文搜索鍵入“大堡礁+工作”,搜索結果有36萬個:同樣的關鍵詞換成英文搜索,搜索結果高達62萬個。

昆士蘭州旅游局公關項目經理尼卡拉女士接受采訪時說:“這是一項旅游營銷活動,我們籌劃了3年,經費預算總計170萬澳元(約合735萬元人民幣),其中包括了護島人15萬澳元的薪水。”而昆士蘭州旅游局負責中國區的局長班克說,“海選”帶來的公關價值卻已經超過7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8億元)。

在昆士蘭州的導游祝鳴捷說:“在澳大利亞,年薪5至6萬澳元算是中產階級。因為金融危機,很多澳大利亞人現在不是全職工作,而是同時擁有幾份按小時計工資的兼職。因此,半年薪水15萬澳元,在當地人看來也很高,算是‘金領’,有點類似國內百萬年薪招聘高管。”

祝鳴捷還說,以前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昆士蘭州旅游旺季,不過,2008年因為受到金融危機等影響,昆士蘭州的旅游旺季“推遲”了,“去年12月才開始忙,今年-二月份才算旺起來”。

昆士蘭官方一直否認“推出海選活動是應對金融危機”的說法。但事實上,很多人認為他們看中了中國人的錢包,在公布的50強名單中,503位中國申請者,在首輪海選勝出就有3位。按比例算,勝出比率高達0.59%,像美國有1萬多人申請,但首輪入選的只有6人,勝出比率才只0.005%。

昆士蘭旅游局上海辦事處提供了兩份數據:2007年6月~2008年6月,澳大利亞接待中國游客數創歷史新高,達35萬人次,與往年同比漲幅為17.1%。中國是澳大利亞五大客源國(新西蘭、英國、日本、美國和中國)中唯一保持增長的國家,其中昆士蘭接待中國訪客近17萬,同比漲幅18.7%;2007年9月~2008年9月,由于北京奧運會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等影響,澳大利亞前四大客源國的游客數量繼續減少,但中國游客漲幅仍有5%,中國仍是澳大利亞五大客源國中唯一保持增長的。不過,赴昆士蘭的中國游客下降了6.6%。

“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海選活動,某種程度上是針對中國這個“唯一保持增長的客源國”,借助一起成功的事件營銷,在中國推廣大堡礁旅游。由此看來,為了更轟動,有人猜測的“中國選手有希望最終勝出”,也算事出有因。

大堡礁工作單

探素和匯報

看護員工作時間比較有彈性,其主要職責是探索大堡礁的群島,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堡礁。他也算事出有因須通過每周的博客、相簿日記、上傳視頻及接受媒體的跟蹤訪問等方式,向昆士蘭旅游局(以及全世界)報告其探奇歷程。

喂魚

大堡礁水域有超過1500種魚類。試想想各式各樣珍貴魚類蜂擁而上的場景會是多么震撼!(不用擔心,我們不會要求你去喂每一條魚!)

清洗泳池

泳池雖然裝有自動過濾器,但如你發現水面上有一片飄落的樹葉,那下水清洗泳池絕對是暢泳的好借口!

篇(4)

進入到信息社會以后,由于信息越來越易于復制和傳播,海外企業作為政府眼睛和耳朵的功能更加強大。以美國為例,政府通過蘋果、谷歌、微軟等IT巨頭的硬件或軟件服務,使其情報收集的觸角延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通過這種方式,美政府事實上具有了無限獲取信息的能力。于是,通信設備行業的市場化運作導致競爭加劇的同時,科技技術的進步也帶動著產業競爭的加劇甚至是政府間信息戰的加劇。通訊設備制造業市場需求的日益變化主導著通信設備企業的發展方向。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哪個通信設備企業能將客戶價值、企業效益、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更加迅速有機地結合,并進一步對市場形成快速的反饋,哪個企業就能在市場中獲得先機。

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為代表的我國通信設備制造業已經投入全球市場競爭,經歷了近幾年的高速發展之后,華為已于2010年經躋身于世界第二大通信設備制造商,年銷售額280億美元。從銷售額來看,華為與行業老大愛立信僅一步之遙。盡管愛立信在技術上仍具有優勢,但在開放和公平的市場環境下,可以預期的是華為追趕甚至超越愛立信僅僅是時間問題。

作為國家經濟的基礎性行業,通信設備行業一直是國家政策重點支持的產業,受國家政策和宏觀調控的影響比較大。2011年11月至今,通信行業相關產業政策頻出,國家信息戰略規劃中明確提出,要以通信設備業的充分發展推進“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進程,發展網絡設備信息產業群。《通信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中“寬帶中國”戰略以及物聯網產業規劃等產業政策將在年底至明年初的時間內陸續頒布。《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通信行業將進行結構性調整,從依靠基礎電信業務增長向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和終端制造業等上下游產業鏈方向轉變。

《規劃》對“十二五”期間通信產業的發展目標描述如下:“到 2015 年,各類業務收入超過 1.5 萬億元;累計投資規模超過 2 萬億元,將帶動信息服務業和通信設備制造業發展壯大,并實現智能終端產業的全面升級。”

這些“利好”政策在促進通信業快速發展、規范通信行業市場的同時無疑加大了通信設備企業間的競爭,對于寡頭來說更是搶占市場份額,鞏固“江湖”地位的絕佳時機。

華為,通信設備行業的最大黑馬

在今年11月8日剛出爐的“2011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名單中,華為以1851.76億元營業收入登頂。縱觀這份由中國民營企業聯合會、中國統計協會、北京大學中國民營企業研究所聯合調研,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公布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情況,身為冠軍的華為不啻為最大的黑馬。

1988年成立于深圳的華為公司是一家通訊設備供應商。其營業范圍包括交換、傳輸、無線和數據通信類電信產品。在通訊設備領域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網絡設備、服務和解決方案。今天的華為已成長為一個全球化公司,在海外設立了22個地區部,100多個分支機構,業務也由單純的通訊設備供應轉向了整體的電信網絡解決方案供應,是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基于客戶需求持續創新,在電信網絡、全球服務和終端三大領域都確立了端到端的領先地位。

從行業數據來看,華為在無線接入網占市場份額20.6%,僅次于愛立信,位列全球第二;在光傳輸市場以44%的份額領跑全球40G市場占全球第一,并率先從路由器到傳輸系統的端到端100G解決方案;移動軟交換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目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于全球14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身為一名“80后”,華為管理層深刻地認識到:業務突破需要厚實的基礎。在企業外部,華為需要牢牢抓住每一次信息技術變革和市場擴張的機遇。在企業內部,華為需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戰略、機制、管理和IT支撐等內部“軟實力”;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能最終實現業務的突破。

華為戰略篇

華為公司的愿景是: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致力于運用通信領域專業經驗,幫助不同地區的人們平等、自由地接入到信息社會,消除數字鴻溝。為應對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挑戰,華為通過領先的綠色解決方案,幫助客戶降低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創造最佳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正如華為的使命所講,“聚焦客戶關注的挑戰和壓力,提供有競爭力的通信與信息解決方案和服務,持續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在華為發展的各個時期,公司的戰略導向一直能夠緊貼市場的需求,從客戶出發,從市場著眼,最終走出一條具有“華為”特色的全球化之路。

1988-1997年,“農村包圍城市”

零起步的華為無論是資金還是競爭實力都無法與對手在大、中城市參與競爭。但華為公司的創始人看到:縣城以及農村更廣闊的市場是國外廠商尚未涉足的領域,這為華為帶來了機會。華為認為:以農村為突破口有兩個非常明顯的好處:首先,小縣城和農村發展通訊設備行業門檻低,承受風險小。其次,農村對于產品的技術和質量要求不高,也不是很關注品牌,而是更加注重實用。

1992年,華為開始研發并推出農村數字交換解決方案。農村包圍城市的戰役正式打響。很快,華為培養起一支精良的營銷隊伍,成長起來一個研發團隊。在1995年,公司銷售額達15億人民幣。

隨著自有資金實力不斷增強,華為發動城市戰的資本逐漸積累完成。至此華為正式將市場目標轉移到中國主要城市。

1998年-2002年,IT戰略規劃引領管理變革

通訊設備行業經歷了從1996到2000年的高速增長以后,進入了長達兩年的衰退轉型期。互聯網以及無線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原本的通訊設備行業發展方向,改變了客戶對于通訊的需求。新的技術、新的客戶、新的市場要求華為迅速調整自身管理和產品結構,投入到市場新一輪爭奪戰中去。

一場轉型爭奪戰在華為內部和外部同時打響。華為高層注意到,當公司規模越來越大、業務已經全球化、供應鏈越來越長、客戶差異性越來越多的時候,要走國際化路線,成為世界級的企業,首先要在華為內部引入先進的管理制度體系。

1998年,華為與IBM公司合作了“IT戰略規劃”項目,以此為基礎,規劃了華為未來3-5年需要開展的業務變革和IT項目,其中包括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產品開發)、ISC(Integrated Supply Chain,集成供應鏈)、IT系統重整、財務四統一等8個項目,IPD和ISC是其中的重點。整個業務流程變革歷時5年,耗資10億元,規模涉及公司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是華為有史以來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的一次管理變革。

通過此次IT戰略規劃,華為用10年時間使公司各項工作與國際接軌;管理水平達到國際標準;市場營銷國際化,并真正地走上了變機會型成功為可持續的管理型成功之路。

2003年-2007年,并購、剝離、接軌國際化

華為在2006年年報中預測:將現有通信網絡逐步發展成為適應性更強、更有效節約成本的全IP網絡,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固定、移動網絡的融合,是運營商未來成功的關鍵挑戰。未來幾年,在IP和移動技術的驅動下,基于全IP的FMC成為信息網絡發展的必然趨勢。

為應對全IP網絡運營的大勢,華為從2000年到2006年先后在光網絡、企業網絡、互聯網技術領域和移動企業網領域進行并購,并剝離大量工廠以及光纖、手機、微電子、顯示器,線纜等業務。通過剝離和合并,華為完成戰略轉型和融資,也完成了從提品到提供集成的綜合解決方案的轉型,同時開始提供全IP的FMC解決方案,以搭上IP網絡運營的高速發展列車。

在華為的國際化進程中,第三階段的剝離與合并意味著華為“一家國際性電信設備供應商”的口號正在逐步落地。在任正非眼里,取得“國內第一”只是華為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階段性成果。從1995年開始,任正非就已經把華為定位為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發展目標。華為于1998年制定了雙線戰略:在保持國內領先地位的同時,迅速拓展國際市場。

從數據來看,華為海外銷售額增長總體趨勢高于國內銷售環比的數據。為了更好地開拓海外市場,華為擬定了國際化進程戰略“四步走”方案:

第一步,實現從本土公司到跨國公司的跨越;

第二步,構建從低端到高端的國際市場營銷服務體系;

第三步,打造多元化的國際生產研發體系;

第四步,從銷售走向營銷,從技術走向全方位的服務。

任正非常說,實際上中國企業并不缺少國際化的戰略,缺少的是對國際化戰略的執著。在國際化過程中,華為公司只要更加扎實和富有成效的推進,便不難達到這個目標。

2008年-至今:云計算戰略

華為云計算戰略包括三個方面:構建云計算平臺,促進資源共享、效率提升和節能環保;推動業務與應用云化,促進各個行業應用向云計算遷移;開放合作,構筑共贏生態鏈。

華為云計算解決方案包括SingleCLOUD云平臺解決方案和電信應用云解決方案。SingleCLOUD云平臺:支持“百萬級服務器集群、百萬T的存儲能力、百T級網絡互連能力”,支撐海量信息的計算和存儲,并通過“Zero-Touch的自動管控”,大大降低運維成本。在華為云計算的大平臺策略下,客戶可以借助云平臺產品和技術快速搭建基本的云計算數據中心,也可以通過標準接口開發定制化的ICT融合云應用。

華為的電信應用云解決方案包括:云計算業務交付平臺和BSS系統,幫助構建包括“客戶、運營商、開發商”端到端的創新的商業模式。運營商可以借助華為提供的可運營、可管理的云應用超市,提供豐富的云服務,實現快速上市和快速盈利;最終用戶將可以體驗更加豐富的一站式云服務;全球百萬開發者則可以借助“創新工廠”快速實現創新業務的孵化,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應用開發,以及精準的客戶營銷支撐。

開放與合作是云計算領域中的核心理念。基于開放的云平臺,華為提供兼容行業標準的應用接口,并積極推動更多接口的標準化。

華為機制篇

華為對人才體系建設的重視可說是與生俱來。在剛起步的階段,華為就把研發部門的發展放在首位,并將企業的另一個人才重點定位于經營。但是在企業的具體運作中,如何有效地激勵人才,避免組織老化,使得人盡其才,人人成為企業持續增長的發動機,華為的解決辦法可以用“機制+人制”來概括。

在不斷學習國外管理體系來提高華為管理機制的同時,任正非也認為,外國的先進管理體系要結合華為公司的具體情況,不能教條主義。華為的方法是堅決推行已經策劃好的任職資格管理,然后個別處理特殊情況的員工,最后展開全面優化。這種華為式的“拿來主義”強調“把發達國家著名公司的先進管理辦法,與我們的實踐結合起來,形成制度”,事實證明獲得了極大成功。

會升值的“白條”

華為的首次機制變革發生在1993年,當時剛成立3年多的華為面臨通信設備業市場擴張圈地的絕佳機會,迫切需要在技術研發上投入大量的科研資金。但是好的技術人員和銷售人員需要高薪才能留住,不斷上漲的人員工資與公司當時仍處于起步階段的業務拓展盈利能力互為矛盾。

在缺少資金的情況下,華為只好給員工打“白條”:采用工資減半的方式發給企業員工。白條越滾越多,最后華為的高層干脆決定,以“打白條”的方式解決薪資問題:即每月發給員工一半工資,其余以股權形式替代。于是“白條”真正成為了企業股票的前身。

1997年,華為出臺《員工持股規定》說明,“將員工利益和企業長期利益結合在一起,增強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長遠發展的關切制度和管理的參與度,形成有競爭和激勵效應的科學的分配制度”。并明確了員工集資、參股是每股10元,通過員工的持股分紅,當然年底分紅的時候,并不是把所有的利潤都分紅給員工,而是采用分紅部分,剩下的再折算到新的股票,轉為股權,這樣員工手中持有的股票越來越多。

據《華為的世界》觀察,從1994年開始,華為每年的銷售額幾乎都是以翻倍的速度增長,員工每年的股權投資回報率最達到100%,即使是在發展速度放緩的2002年,員工的持有投資回報率仍然維持在20%左右。全員持股使得員工對公司的責任感和忠誠度得到提升,在企業運做的各個環節中,員工都會考慮盡量節省開支并創造利潤,因為他們都知道,華為的每一分錢的利潤都包含了自己的個人部分。

而全員持股更加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在于:全體在職持股員工選舉產生持股員工代表,能夠通過持股員工代表行使有關權利。員工等于在公司擁有了“員工”以及“股東”的雙重身份。這樣一來員工主動將公司的長遠發展和員工的個人努力掛鉤,在出差、業務談判時更多地站在公司的立場上為公司節約資金,提高工作效率。雙方在無形間擁有了長遠的共同奮斗、分享機制。

裁員過“冬”的智慧

華為公司早期的全員持股制度被認為是凝聚人才、激勵團隊和解決資金壓力的一個非常成功的戰略。但是,這個戰略的奏效取決于公司對員工的高額分紅。這個外界看來不可能實現的承諾在華為成功地操作了大約12年。

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銷售價格回落,中國的人力資源成本也在逐年上升,利潤攤薄和增長放緩成為企業遲早必須面對的現實。公司不可能持久承諾給予員工70%的分紅,而員工也不可能滿足于停留在紙面上的分紅,會提出現金兌現的要求。隨著華為銷售額的上升,企業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企業中層管理者越來越多,效率低下,裁員困難。

2000年,通訊設備業的“冬天”開始,各通訊設備供應商紛紛裁員,華為也不能例外。通過競聘機制以及《內部創業創業管理規定》,華為對其龐大的員工隊伍進行了大規模裁退,裁員指標驟升至15%,人數以千計。

競聘機制

剛剛淘得第一桶金的華為當時所面臨的是整個中國社會的一個普遍問題:企業里官只能越做越大,工資只能越升越高,免職或降職都意味著用人單位與員工本人的雙重失敗。因此選擇怎樣的變革模式,才能減少對員工們心理沖擊?

此時以任正非為首的華為管理層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引入內部競爭,提升內部組織活力。具體做法是這樣的,任正非讓市場部所有正職干部,從市場部總裁到各個區域辦事處主任,辦事處主任以上的干部提交兩份報告,一份是述職報告,一份是辭職報告,然后采取競聘方式答辯,公司根據情況,批準其中的一份報告。

結果在競聘考核中,約30%的干部集體辭職。這種全部“歸零”的管理辦法,體現了起跑位置的均等,而競聘上崗則體現了競爭機會的均等,這種看似“激烈”的變革方式背后隱含的是企業機制的“公平”。在順利實現人員更替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落選員工的面子,也為華為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推行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內部創業創業管理規定

任正非是個深念舊情的人,基本上不主張直接裁員的精簡方案,在他看來,采取內部創業模式,企業拿出一筆費用來支持老員工,既保護了離職創業員工的基本利益,也為華為未來發展培植了良好的周邊關系,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大好事。

2000年下半年,華為出臺了《關于內部創業的管理規定》,規定凡是在公司工作滿二年以上的員工,都可以申請離職創業,成為華為的商,公司為創業員工提供股票本金70%的貨物支持之外,還有半年的保護扶持期,員工在半年之內創業失敗,可以回公司重新安排工作。

數以千計的華為員工自由組織起來,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其中包括李一男、聶國良二位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任正非在歡送李一男的講話中,把華為鼓勵內部創業的目的概括為:

一是給一部分老員工以自由選擇創業做老板的機會,二是采取分化的模式,在華為周邊形成一個合作群體,共同協作,一起做大華為事業。潛在的含義是希望通過創業員工的自我嘗試,趟出一條血路,彌補華為在分銷渠道方面與競爭對手的明顯差距。然而,任正非沒有道出卻是更加深層的目的,是實施第二次有組織的新老接替運動。可以說,內部創業的舉措實際上是給一批在公司長期工作的中層管理者尋找一條良好的出路。

在這個過程中,華為將非核心業務與服務業務,如生產、公交、文英餐飲業以內部創業方式社會化,先后成立了廣州市鼎興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華創通公司等。

崗位任職資格及考核體系優化

大規模裁員之后,為建立自己的崗位任職資格體系,華為先后引進了美國Hay Group咨詢公司香港分公司以及英國NVQ企業行政管理資格認證。在其幫助下,華為從行政部門開始一步步地建立了職位體系、薪酬體系、任職資格體系、績效管理體系及員工素質模型等重要人力資源管理制度。Hay Group為華為設計了和國際慣例接軌的人力資源體系,包括職位描述、五級管理者體系和關鍵業績指標(KPI)考核體系體系。KPI是華為考評制度的重點,該體系在其后多年的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華為首先在行政部門開始了任職資格體系嘗試,考評合格的秘書們可以獲得由中英機構聯合頒發的國際職業資格證書,此舉極大地提高了秘書們參與任職資格體系內外部考評的熱情。通過考評員與被考評者的一致努力,華為秘書部門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相當于其他公司三個秘書的總和。

此后,人力資源部成立了2個任職資格研究小組,每組3人開始指定其它工作崗位的資格體系。為了讓華為各部門的員工認真對待這一次的任職資格體系施行,任正非在《不做曇花一現的英雄》里這樣寫道:

“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通過任職資格來體現企業對員工的階段性評價。首先,華為公司不是等待目標已經實現以后再予評價,而是在發展過程中進行評價。其次,評價是通過人作出來的,因此不可能做到所有的評價讓人人滿意。我們要求各級部門要盡量公平、公正;更要求干部要能上能下,工資要能升能降,要正確對待自己,也要能受得委屈。如果不能做到,企業必定死亡。”

任職資格管理正式推行后,華為所有管理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員工每上升一級需要提高的能力一目了然,培訓也很有針對性。認知資格標準牽引推動培訓體系支持配合,真正解決員工職業發展問題。華為的每個高層兩年進行一次職位資格認證,公司根據認證結果決定員工是繼續留任、晉升還是降級使用。

在1999-2000年崗位任職資格及考核體系優化在全公司推行實施過程中,華為一共有大約40個高級經理人被認證為四級管理者,他們均屬于公司各個領域的核心主管。除了各級管理者需要認證,專業技術人員也是有任職資格要求的,華為的每個專職人才都需要通過相應任職資格和專業等級認證。

華為大學,打造中國企業的黃埔軍校

從國外考察回來,任正非看到了華為與國際競爭對手的巨大差距,不僅是產品技術上,更多是管理體系和流程上的差距。任正非常說:“我們總不能等待沒有問題才去進攻。我們要在海外市場的搏擊中,熟悉市場,培養和造就干部隊伍”。

為了把華為打造成一個學習型組織,華為進行了各方面的努力,2005年正式注冊了華為大學(Huawei University),這個號稱中國企業的黃埔軍校的學校為華為員工及客戶提供眾多培訓課程,包括新員工文化培訓、上崗培訓和針對客戶的培訓等。

大學依據公司總體發展戰略和人力資源戰略,推動和組織公司培訓體系的建設,并通過對各類員工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和發展,支持公司的戰略實施、業務發展和人力資本增值;對外,配合公司業務發展和公司服務策略,為客戶和合作伙伴提供全面的技術及管理培訓解決方案,提升客戶滿意度;同時通過華為的管理類實踐經驗的分享,與同業共同提升競爭力。

目前,華為大學擁有300多名專職和逾千名兼職培訓管理和專業人士,遍布于深圳總部和全國及世界各大洲的分部代表處。為華為的市場開拓和強力趕超愛立信奠定基礎。

權利下放、再下放

從2010年開始,華為完成對于公司治理架構的調整,由于其員工持股的特點,由股東會成為公司治理架構的頂點,董事會由股東大會的股東代表選出。

事業部調整:從原本的業務、市場、供應鏈分離的管理方式,轉變為以業務為中心的四個EMT(注:華為最高管理機構,經營管理團隊),每個EMT都設有研發、市場等部門。事業部調整意味著華為從提品向提供全套解決方案的轉變。

調整后權利下放,不同業務的EMT擁有更多的權利。

關于華為的機制以及隨之而生的華為印記的企業文化,總裁任正非總結過這么幾句話:“有人問我,華為文化形象描述一下是什么,我想了半天講不出來。這次,我看了《可可西里》的電影,以及殘疾人表演的‘千手觀音’,我想他們的精神就叫華為文化吧!”“在華為,是以奮斗者為本!”

其實“奮斗為本”或者“狼性文化”在華為僅僅是不斷改革的精神描述,從華為的機制改革歷程中不難看出,從被動地為員工“打白條”,到為在通訊設備行業大洗牌中獲得生存機會而進行的“裁員過冬”,再到為規范員工能力和崗位匹配,打造公平競爭環境的“崗位任職資格及考核體系優化”,最后為華為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企和通訊設備行業培養人才而打造的“華為大學”。華為在機制上一步一步從被動走向主動,真正地走出了華為特色的機制發展道路。

華為管理篇

華為是一家以眼光長遠見長的通訊設備運營商,任正非一開始被外界稱作華為的“”,在華為創業初期從管理到業務事事親力親為。和一樣,任正非愛寫文章,尤其是企業管理方面的文章。但是顯然,任總的理想不是建立一個高度集權的現代通信設備企業,而是用現代化的管理機制讓企業能夠成功地持續運作下去。他在自己的《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寫到:

“今天的接班人們,個個都是人中精英,他們還會不會像我那么愚鈍,繼續放權,發揮全體的積極性,繼往開來,承前啟后呢?他們擔任的事業更大,責任更重,會不會被事務壓昏了,沒時間聽下面嘮叨了呢……相信華為的慣性,相信接班人們的智慧。”

要讓成功變成慣性,任正非所做的嘗試之于中國的企業家來說具有了更加深遠的意義和啟迪。

《華為基本法》:第一部企業管理大法

90年中期,華為發展面臨新的問題:第一,企業迅速的發展令華為對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地膨脹;第二,同時,伴隨大量涌入的新員工,企業文化的落地遇到困難。第三,員工的數量增長使得高層與基層員工的溝通越來越少,距離產生的不是美感而是生疏和漠然。《華為基本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

在擬訂之前,總裁任正非就指派一位副總監與中國人民大學的幾位教授聯系,系統梳理華為的文化,總結成功經驗,對《華為基本法》做出定位。《華為基本法》從1995年萌芽,到1996年正式定位為“管理大綱”。

外界對華為基本法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主要是因為華為實在是太低調了,因此高調對外宣布的《華為基本法》就成了外界了解華為不多的途徑之一。華為董事會對外公布的《華為基本法》主旨包括:說明華為要往何處去,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企業,華為的使命、追求和愿景是什么?華為管理效率問題,圍繞效率華為應該建立什么樣的內部規則體系,避免因快速擴張而導致管理失控?解決員工的成就感問題,通過確立什么樣的文化理念與人力資源政策使員工對企業有文化認同,有成就感?

1998年3月,華為基本法審議通過,整個擬訂過程耗時三年。這部基本法既是華為內部首個將企業家個體的思維轉化為組織思維的資料,也是中國企業第一個完整、系統地對企業總裁進行價值觀的總結性文字,對中國的企業文化建設起到很大推動和示范作用,也給華為帶來了巨大的品牌價值。《華為基本法》出臺后成為國內外企業家競相追捧、學習的范本,華為在國內外一時間聲名鵲起,增加了華為的社會知名度和客戶對華為品牌的認同感,令“企業文化”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IT戰略規劃,全面BPR&IT改進計劃

在國際化的戰略引導下,華為把IT戰略規劃列為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并以全面BPR&IT改進計劃一同組成華為在第二階段的主要管理變革方向。

基于IT戰略規劃,華為確定了系列管理&IT建設主項目計劃以及實施時間表,并建立了一個項目辦公室來監督所有的業務流程重整項目和IT項目,以確保能夠更有效地管理項目之間的相互關系和溝通。由項目指導委員會領導的華為BR&IT部門應運而生,從組織上保障管理與IT子項目的推動落實。

IPD:從研發構建優勢

華為每年將銷售額的10%投入產品開發,但是研發費用浪費比例和產品開發周期仍然是業界最佳水平的二倍以上。產品開發流程處于企業價值鏈最上游,開發流程出現的問題會在生產制造、銷售、交付、售后服務等下游環節被十倍百倍放大。因此,從產品開發源頭入手,是提高產品投資收益、解決公司系統性問題的治根之舉。華為花巨資引進IPD,就是希望通過變革產品開發模式,縮短產品上市時間,降低費用,提升產品質量,最終能夠提高產品贏利能力。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產品開發)是從產品概念產生到產品的全過程的一種理念和方法,它強調以市場和客戶需求作為產品開發的驅動力,在產品設計中就構建產品質量、成本、可制造性和可服務性等方面的優勢。它將產品開發作為一項投資來管理,在產品開發的每一個重要階段,都從商業的角度而不只是從技術的角度進行評估,以確保產品投資回報的實現或盡可能減少投資失敗所造成的損失。最先將IPD付諸實踐的是IBM公司,實施效果明顯,從流程重整和產品重整兩個方面來達到縮短產品上市時間、提高產品利潤、有效地進行產品開發、為顧客和股東提供更大價值的目標。

IPD作為先進的產品開發理念,其核心思想概括如下:

(1)新產品開發是一項投資決策。IPD強調要對產品開發進行有效的投資組合分析,并在開發過程設置檢查點,通過階段性評審來決定項目是繼續、暫停、種植還是改變方向。

(2)基于市場的開發。IPD強調產品創新一定是基于市場需求和競爭分析的創新。為此,IPD把正確定義產品概念、市場需求作為流程的第一步,開始就把事情做正確。

(3)跨部門、跨系統的協同。采用跨部門的產品開發團隊(PDT:Product Development Team),通過有效的溝通、協調以及決策,達到盡快將產品推向市場的目的。

(4)異步開發模式,也稱并行工程。就是通過嚴密的計劃、準確的接口設計,把原來的許多后續活動提前進行,這樣可以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5)重用性。采用公用構建模塊(CBB:Common Building Block)提高產品開發的效率。

(6)結構化的流程。產品開發項目的相對不確定性,要求開發流程在非結構化與過于結構化之間找到平衡。

管理變革: 先僵化,后優化,再固化

華為IPD項目分為關注、發明和推行三個階段。

關注階段,進行了大量的“松土”工作,即在調研診斷的基礎上,進行反復的培訓、研討和溝通,使相關部門和人員真正理解IPD的思想和方法。

發明階段,主要任務是方案的設計和選取三個試點PDT,并教練試點PDT按IPD進行運作。

推廣階段,本階段逐步推進,先在50%的項目中推廣,然后擴大到80%的項目,最后推廣到所有的項目。

在華為實際操作中發現,IPD在華為的實施是艱難的,不僅因為IPD牽涉的面很大,而且華為規模大、產品線寬、系統復雜、技術含量高。

IPD項目實施的難點之一是員工思想觀念的改變。

IPD項目實施的難點之二是組織和流程的切換。

IPD項目實施的難點之三是打破部門壁壘,跨部門進行縱橫管理,跨團隊產品研發。

根據企業自身現狀,華為指定了適合自身情況的IPD項目實施模式:“先僵化,后優化,再固化”

僵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管理進步的基本手段最簡單講有兩個方面:一是向他人學習,二是自我反思。對于致力于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的華為公司,向西方有著優秀管理模式的企業學習尤其重要。

任正非在與Vicky Wright談話時明確指出:“我們引入了薪酬和績效管理,是因為我們已經看到,繼續沿用過去的土辦法盡管眼前還能活著,但不能保證我們今后繼續活下去。現在我們需要脫下‘草鞋’,換上一雙‘美國鞋”。

優化,掌握自我批判武器:

我們不能脫離公司的歷史和發展階段來討論學習模式。公司提出要花十年時間實現與國際管理水平接軌,這說明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公司都將處于一個規范化的階段,一個追求管理進步的階段。僵化是有階段性的。優化對象分為兩塊,一是國外引進的,一是自己創造的。

改進自己的,則要防止故步自封和缺少自我批判精神。只有認真地自我批判,才能在實踐中不斷吸收先進,優化自己。

固化,夯實管理平臺:

優化就是改進,優化就是創新。持續的管理進步需要持續的改進創新。因此,優化之后應是固化。

任正非指出,創新應該是有階段性的和受約束的,如果沒有規范的體系進行約束,創新就會是雜亂無章、無序的創新。華為要象夯土一樣,一層層夯上去,一步步固化創新和改進成果。表面上看來,公司的運作特點是重變,重創新,但實質上應該是在重固化和規范。

固化就是例行化(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模板化、標準化),固化階段是管理進步的重要一環。

ISC:向供應鏈要效益

ISC(Integrated Supply Chain,集成供應鏈)是供應鏈相互間通過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產品和服務的廠家、供應商、零售商、客戶等組成的網絡。管理原則是通過對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進行設計、規劃和控制,保證實現供應鏈的兩個關鍵目標:提高客戶的滿意度,降低供應鏈的總成本。ISC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的供應鏈,而是集財務、信息和管理模式于一體,用任正非的話來說:“集成供應鏈解決了,公司的管理問題基本上就全部解決了。”

傳統企業出于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常采用的供應策略是:對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其他企業一直采用投資自建、投資控股或兼并的“縱向一體化”(也稱“垂直分工”)管理模式,即核心企業與其它企業是一種所有關系。

在市場環境相對穩定的條件下,采用這種戰略是有效的。但是,在科技迅速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顧客需求不斷變化的今天,“縱向一體化”戰略已逐漸無法快速敏捷地響應市場機會。

進入90年代以來,消費需求愈加多樣化;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使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產品品種的飛速膨脹;客戶對交貨期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產品和服務的期望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自然會將資源延伸到企業以外的其他地方,借助其他企業的資源達到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橫向一體化”(也稱“水平分工”)的思維方式。這也是華為上馬ISC的變革原因。

在重整供應鏈之前,華為管理水平與業內其他公司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訂單及時交貨率只有50%,國際上其他通訊設備制造商的平均水平為94%;華為的庫存周轉率只有3.6次/年,國際平均水平為9.4次/年;華為的訂單履行周期長達20~25天,國際通訊設備制造商平均水平為10天左右。重整供應鏈的目的就是為了設計和建立以客戶為中心、成本最低的集成供應鏈,為華為早日成為世界級企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從變革的難度來說,ISC重整對華為的挑戰要大于IPD等其他變革,主要基于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ISC變革的覆蓋范圍更廣,它既包括公司內部的銷售、采購、制造、物流和客戶服務等多個業務系統,同時還包括企業外部的客戶和供應商。因此,任何一個環節的問題,都會影響整個ISC鏈條運作績效的改進。

其次,供應鏈管理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要依賴于企業ERP、MRPII的實施和改進水平。

最后,不同市場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模型差別很大,華為沒有現成可以學習的模板,只能在供應鏈理念的指導下,以自己和客戶的現實為起點來摸索著開展項目。

ISC的改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ISC項目的目標首先是要建立完善的內部供應鏈的運作流程,建立起支持供應鏈運作的組織體系和IT體系,形成內部集成供應鏈并開始建立起良好的外部關系(主要是供應商平臺)。

值得指出的是,ISC的設計和推行不是顧問和項目組閉門造車的過程,隨著項目的深入,需要各業務環節的直接參與,你的參與程度與項目成功與否有直接的關系。項目本身是有限的,而供應鏈的持續改善是無限的,這一點,廣大員工不僅要清楚,而且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僅要積極參與,更要全身心投入貢獻自己的智慧。

管理體系全球推行

在華為實施IT戰略規劃項目期間,通訊設備行業的“冬天”也悄然結束,經歷2002年的銷售下滑后,華為銷售收入自2003年起猛增,較2002年度增長50%,達到317億元人民幣,海外銷售額達到10億美元,占到整體銷售額的近1/3,并先后拿到阿聯酋和香港兩筆3G合同,成功進入了當今國際電信界技術最前沿、競爭最激烈的3G領域,成為全球少數幾個實現3G商用的廠商;2006年華為銷售額更增至656億元,其中海外銷售達到44%之多。在全球通訊設備制造業不振的格局下,華為以新興市場巨人形象崛起,已具備與國際一流廠商同臺競技的條件。

2006-2007年,華為在海外市場大規模拓展、海外研發生產基地新建以及大量的兼并合資的背景下,向全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進行管理體系和核心IT系統的復制推行。實現了管理體系在不同國家的二次實踐,在為海外開拓助力的同時,也為華為的管理實踐積累了經驗。

華為IT變革篇

任正非把華為定位為“未來的世界一流通信企業”。他清晰地意識到,一旦企業抓住了市場機遇,實現了規模擴張之后,企業的流程重組和信息化建設會變得非常緊迫且重要。

任正非總裁指出:企業的國際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市場、制造、研發的國際化,只是其表象問題,而要成為真正的國際化企業,還需要更加深層次的推動力量,其中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設水平與國際接軌勢在必行。

上馬ORACLE MRPⅡ

從1988創業之初的2萬元發展到1996年26億元的產值,華為在中國的通信領域中確定了自己的優勢,人員、財力和成本都在成倍增長。高速發展的同時,業務流程不暢,管理基礎薄弱,需要借助先進的信息化手段進行優化調整等等亟待解決的問題紛至沓來。同年,華為開始建立企業內部互聯網以及中央數據庫,對企業IT系統逐步完善,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許多新的工作方式。

90年代中旬,華為信息化建設還處于從無到有的進化過程當中:1992年,華為開始自主開發一些局部應用軟件;1995年,開始軟件考察調研選型,選取美國Oracle的MRPⅡ產品;1996年,作為國內最早使用ORACLE MRPⅡ軟件的用戶,上線R10.6版,選擇了13個最核心、最基礎的功能模塊,當時的企業信息化也僅是“財務業務一體化”的水準;1994-1997年,建成世界級數據中心,并通過不斷改進和深化運作管理,加強數據中心日常運作保障。

實施MRP的效果非常明顯:在MRPⅡ引入初期,MRPⅡ的方法就在部門業務中得到了具體應用,比如生產計劃管理,按照MRPⅡ原理采用滾動倒排和物料需求分析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生產庫存周轉率由過去年周轉2-3次到5次。

在MRPⅡ及時生產、工藝優化等方面的綜合運用和實踐下,交換設備的生產周期由過去的一個月降到半個月。

各部門已經越來越認識到MRPⅡ系統信息集成和共享所帶來的好處,以及由此帶來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某產品事業部從1997年1月份開始正式使用MRPⅡ來進行計劃運算,過去需要一周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僅需要幾個小時就可以完成。Oracle MRPⅡ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在于,首先,從管理入手重組業務流程;其次是領導層的高度重視,項目組的有效配合推動;再次,在顧問的指導下,學習管理理念和系統功能;最后,基礎數據管理到位,建立維護責任制。

上馬MRPⅡ之后,華為陸續建立了公司核心應用PDM、SAP HR、NOTES系統備份系統;并依據業界最佳實踐建立 IT Service Model及配套管理制度,建立以用戶為導向的端到端服務管理模式,關注客戶體驗,實現了國內和海外常住工作地點的網絡支持和安全便捷的服務。

在第一階段一系列的IT建設完成之后,華為總結了以下四點成果:

第一,先進的信息技術使華為的運作效率更高,員工之間部門之間可以通過互相訪問對方的數據庫、網頁、公告欄等進行交流,互通有無。

第二,信息的采集、歸檔、管理更加方便,檢索查閱非常迅速。信息在組織內的流動通過內部互聯網變得非常豐富、準確、及時。

第三,便捷的信息收集和傳播提高了華為的組織反應創新和能力,中間層可以被削減,這使組織的扁平化成為可能。

第四,網絡的使用,擴大了華為與外界的接觸和交流,企業的邊界可以變得更加開放。可以和供應商、顧客、合作者組成虛擬團隊,進行開發工作。

管理體系的IT落地

有了完整的IT戰略體系,華為實施了一系列協助IT規劃落地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并在IT管理體系建成之后,仍然不斷對其修正,利用信息化系統固化改革成果。

機制落地SAP HR

華為的崗位任職資格體系與考核制度在IT層面與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相掛鉤。華為的SAP人力資源系統(即SAP HR),在第一、二階段的組織變革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該系統最突出的幾個功能如下:

員工自助管理:傳統的HR系統大多是人力資源部在使用。但在華為,SAP HR則是一個公共平臺。員工通過系統自助查看、修改個人信息。他可以看到目前自己的公司股票情況,甚至可以提交自己買賣股票的申請。他還可以看到自己的工資和報銷情況,甚至于提交辦公用品申請等。

除了人力資源和財務的內容外,華為的員工培訓體系也能夠在這個平臺體現。在華為完整的任職資格體系中,每個員工都能清晰地了解到晉升需要學習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通過哪些測試。使得華為整個人員考評晉級體系更加透明和公平。

經理層決策管理:通過SAP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每個部門的管理人員可以清晰地了解和審批員工的休假、調動以及培訓狀況等。

在做績效考評時,可以將職位要求條件作為考評標準。如果員工沒有達到職位要求的考評標準,公司會依據SAP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上的記錄以及其上司、項目業績等指標討論決定繼續聘用、降級或者晉升。在華為KPI(關鍵業績指標)對員工任職資格的界定下,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人情或感性等等因素導致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內任職不合理、不公平、不合適的現象。

企業的數字化戰略管理:SAP HR系統是與財務緊密銜接的。HR一方面要服務好員工,另一方面管理著與員工相關的費用信息,公司內部要隨時知道產品在日常應用過程中發生的費用,特別是跟人相關的費用。

有了信息化的手段,公司內部任何的投資,任何一筆支出都不應該是盲目的,雖然SAP在中國成長的非常之快,公司利潤也非常豐厚,但它的成本控制還是相當嚴格。一些在傳統沒有被注意到的細節數據,在SAP人力資源系統都要被統計,以作為一些管理的依據。

互聯網財務系統IFS

事業部發展以及海外市場拓展的業務與財務COA和IFS系統統一相掛鉤。COA是Chart of Account的簡稱,即會計科目表,IFS是Internet Finance Service簡稱,指使用互聯網這種新興平臺與傳統金融服務相結合所產生的一種新型產業體系,這種產業體系包含了“網上銀行”、“網上支付”、“網上貸款”等等一切與金融服務相關的行業。而這些行業一定是傳統金融服務與互聯網相結合的。

華為的財務管理在第二階段還只是醞釀起步,與其龐大的公司規模不很相稱。在ISC實施被提上日程之后,華為的財務COA的統一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其實在今天看來,華為當時的財務COA統一的工作甚至算不上是一次管理系統的升級。在2007年實施IFS之前,無論是COA統一工作還是ISC連帶的華為財務梳理,都只能算是華為在財務管理路上所做的預習。

2007年,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親自給IBM CEO彭明盛寫了封信,希望效仿IBM的財務管理模式進行轉型。正式上馬IFS之后,財務管理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公司運營效率顯著提升。僅就2009年年報來看,公司運營效率顯著提升。2009期間,華為費用率下降1.4%;存貨周轉天數下降10天;應收賬款回款天數下降2天,且銷售收入增長高于應收賬款增長。同時通過加強外匯風險管理,華為2009年實現匯兌收益16億人民幣,較2008年增長69億人民幣。

IPD/ISC流程優化落地

IPD/ISC流程優化業務管理架構是與IPD/ISC流程推行啟動和PDM、CRM等項目上馬相掛鉤的。

華為的產品開發是基于IPD進行的,其中涉及到公司多個部門、多個運作團隊和角色,因跨部門協調不暢造成產品開發項目延期、效率降低的情況頗為普遍。再此情況下,任正非說出“IPD要培訓培訓再培訓”、“IPD關系到公司未來的生存與發展!各級組織、各級部門都要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的口號。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IPD主要解決針對華為研發活動缺乏計劃性、缺乏后期評審的問題。

IPD的實施經過了2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98年初開始,當時華為開始自己摸索實施IPD,組織了項目組拿出了一套基于IPD的研發體系變革方案,并進行了推廣實施,但這次變革基本上是一次失敗的嘗試。

第二次國際咨詢公司介入后,打破了華為以部門為管理結構的模式,轉向以業務流程和生產線為核心的管理模式。一開始IPD的核心組決策、IPMT的決策評審等關鍵措施并沒有施行,只是在兩個產品線上按照IPD2.0流程運作。2002年華為才開始全產品線的PDT2.0流程運作。此時,支撐PDT流程的相關人事制度、財務制度以及績效考核制度等都已建立起來。2003年,華為IPD升級到3.0。

華為IPD的構成包括:固化的結構化研發流程;支持流程實施的跨部門團隊;決策評審點;異步開發模式。

針對華為研發活動缺乏計劃性。在IPD模式支持流程實施的跨部門團隊中,各部門都要有人參與到規劃和實施的過程里面,組成跨部門的團隊――IPMT與PDT(IPT)。跨部門團隊被要求在產品開發之前做出相關聯的規劃,并且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相互協調,以保證這個產品自始至終都是技術領先、成本合理并符合市場需求。

針對華為研發活動缺乏后期評審的問題。IPD的決策評審點要求通過仔細的調查、研究和分析之后選出最有潛力的項目,提前進行瞄準和計算“提前量”。這使得進入開發階段的項目都是最健康和明確的。

在IPD實施落地過程中,華為應用產品數據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簡稱PDM,大型的應用管理軟件包)。通過它來有效集成公司的專業工具,管理這些工具產生的最終數據。它讓所有與產品相關的信息數據在整個公司范圍內有效地流動。PDM是IPD的一種使能器,它屬于IT工具的一種,但不僅僅是IT工具,PDM還涵蓋了許多管理思想。PDM的實施可以提高IPD流程的運作效率,并對流程進行固化。

實踐證明IPD能夠加快產品開發速度,縮短產品上市時間,減少產品開發失敗而減少浪費,降低產品來發成本,增加收入,為客戶提供更加價廉物美的產品。

ISC(Integrated Supply Chain)集成化供應鏈項目是華為最重要的管理變革之一,涉及市場、訂單、用服、采購、制造、計劃、物流等諸多環節,與研發、財務等業務也有密切的聯系。

1999年11月8日,ISC項目正式啟動,關鍵要幫助華為從設計制造直到銷售都自己負責經營的模式,轉為在全球范圍內與供應商和銷售商建立最佳合作伙伴關系,與他們形成一種長期的戰略聯盟,結成利益共同體。至于生產,華為開始只抓關鍵零部件或者成品的制造,即所謂的外包。

這種由“縱向一體化”轉為“橫向一體化”的思維模式使得相鄰的企業一次鏈接起來,成為了一條“供應鏈”。這種新的管理運作模式(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應鏈管理)的理念是,企業間的競爭不再是單一的產品、業務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華為供應鏈管理的出現促進了企業資源計劃管理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發展。ERP著眼于供應鏈管理,將供應商、制造商、寫作廠家、用戶甚至競爭對手都納入管理的資源中,使華為的業務更加緊密地集成在一起。加之對EDI和Internet等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華為獲得了快速的反應能力。

實現集成化供應鏈管理和提升的關鍵在于外部供應鏈集成。在這個階段,華為需要采用銷售點驅動的同步化、集成的計劃和控制系統。它繼承了客戶需求數據和合作開發計劃,基于約束的動態供應計劃、生產計劃等功能以保證供應鏈中成員同步化地進行供應鏈管理。

直至今天,華為的SCI改進仍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過程。國際化競爭大勢迫使華為這個國際化通訊設備公司必須不斷地改進自己的供應鏈以適應市場需求,在國際競爭大勢中占據優勢地位。

將研發遷移到云端

自己做的產品自己先用是華為一貫的傳統,延續這一傳統,華為從2009年開始陸續把研發遷移到云計算上,目前已經達到1萬多人的規模。它帶來的好處很多,首先不需要桌面,這樣就連空調都省了,因為每天計算機的發熱量遠遠超過人的發熱量。其次實現共享,以前每個研發人員有一個開發計算機,還有一個測試的計算機,而現在一臺電腦,白天寫代碼、晚上這個服務器進行系統集成測試,全是敏捷的開發,自動化的測試。第三保證信息安全,每個人的終端只有一個小的盒子,接個鍵盤,接個顯示器,接個鼠標,所有的計算都在服務器端,信息安全很容易解決。

就維護成本而言,采用辦公云后,上海研究所的IT維護人員由200個精簡到9個,每個人可以滿足大約1000人的IT需求,PUE為1.3。

華為發展歷程對成長型企業的借鑒

華為從創業到成長,成為行業乃至整個民營企業的標桿,縱觀其成長歷程,其成功要素可概括為以下:

首先是戰略上的成功,華為在任何一個階段的戰略都能夠從牢牢立足自己市場出發,根據客戶的需求和自身的能力來精確找到市場切入口。就像華為在自己使命中所寫:聚焦客戶關注的挑戰和壓力,提供有競爭力的通信與信息解決方案和服務,持續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

從華為發展歷程上來看,無論從企業發展初期的“農村包圍城市”;還是成長階段的全面管理變革、國際化戰略準備,直至最后的“云計算”戰略。華為每一階段都能夠聚焦市場和客戶的需求,緊貼中國巨大的電信市場。所以外界經常以“眼光長遠”來概括華為的特點。選擇正確的路徑是成功的先決條件,精確的戰略和專業化的市場定位無疑是華為在通訊設備行業競爭中體現出的最大優勢。

其次是與企業經營情況相“均衡”的企業管理模式。管理體系建設要與企業自身的業務規模、業務流程相互匹配,這樣才能完成企業諸元素從端到端、高質、快捷、有效的管理。對于華為而言,強化管理,修煉內功,推行IPD、ISC為核心的管理變革,就是補長管理的短木板。通過與國際領先企業的對標、打造端到端的業務價值鏈,華為從管理上奠定了與國際巨鱷同臺競爭的基礎。未來的企業競爭必將逐步脫離低端的價格、產品競爭而走向高端的品牌、管理的競爭,所以華為要走向國際化,管理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再次是華為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與高績效文化建設。通過員工持股計劃將公司的長遠發展和員工的個人努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長遠的共同奮斗、分享機制。在此基礎上,華為在企業內部推行了一整套與企業經營業績相掛鉤、流程化的組織建設;在內部核心價值觀方面,相應地構建以高績效為特征的企業文化。對于公司各部門、項目團隊及其主管來說,隨著個人績效承諾制度的實施,其已經不是單純的職能部門或職能管理者,公司強化了其身上的經營職能,各部門的干部實際上已經轉化為集管理職能和經營職能為一體的管理者。因此管理者被要求必須在經營能力和管理能力上相互均衡,由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在個體層面,實現個人能力與工作職責的動態均衡;在組織層面,實現部門經營目標與管理效率的動態均衡;在公司層面,實現功與利、經營與管理、組織戰略目標與組織能力的動態平衡。

最后管理與信息化建設同步,通過信息化建設固化管理體系。先進的流程制度體系不僅是厚厚的報告和文本,而是通過IT系統固化。通過先進的IT系統,一方面引入先進的管理模式,提高業務運作效率;另一方面,切實提高企業的執行力,讓每次管理成果真正地在企業具體運作中落地見實效。

預期更好的華為

目前華為已走過成長期,進入成熟期,企業發展每一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問題。作為成熟期的華為同樣面臨新的挑戰。

即使2010、2011年的銷售業績一路飆紅,但是華為領導層還是冷靜地看到:圍繞著電信運營商而生的通訊設備業,正在面臨行業性的“見底”:以全球一年約12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計,2010年,華為已做到240億,在蛋糕增量不變、競爭格局再難有突變的前提下,他們將面臨“增量”的大限。

在機制上,多年的高增長、高分紅,讓危機和共擔風險意識被極大弱化。如果華為創業以來那些以人為本的激勵手段失效,如果那個創造了20年增長的華為必須暫時步入平庸,她的文化是否還如過去一樣具有殺傷力?

從市場競爭對手來看,IT支出比較大的行業,除了電信行業,還有金融、政府、教育、醫療等,各行業的需求各異,與電信行業大有不同;再者,從電信云向因特網的云滲透,那里已經把持了思科、IBM、惠普等更為強勢的IT巨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 国产又大又硬又粗|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一本大道加勒比久久| 毛片免费全部无码播放|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97在线 | 日韩| 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视频|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爽爽|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中|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а天堂中文地址在线| 综合三区后入内射国产馆| 久久国产劲爆∧v内射| 日韩加勒比一本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麻豆mag剧集| 成人自慰女黄网站免费大全|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人妻|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黑人巨茎大战中国美女| 亚洲av无码av吞精久久|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性xxxx欧美老妇胖老太269| 熟睡人妻被讨厌的公侵犯| 久久99国产精一区二区三区| 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 人人爽人人澡人人高潮 | 亚洲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 | 观看国产色欲色欲色欲www|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国产超碰人人爽人人做|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1区2区3区产品乱码免费|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自拍|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日本熟妇色xxxxx日本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