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學歷教育論文

學歷教育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01 16:25: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歷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歷教育論文

篇(1)

一、抓好全區參訓教師的教學及教學組織工作

(一)、非學歷教育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20xx年根據市區教委關于啟動公共必修課意見,我區組織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由我校教育理論組教師承擔面授、組織輔導工作。扎實、有效地做好《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通過講授、發放材料、錄制軟盤等形式,完成全區7218人的培訓任務。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師德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20xx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歡迎。

我區共有252名學員參加了“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項目的培訓,包括:組織骨干教師利用暑期時間到教育學院參加集中培訓;教育學院教授來我區送教上門,全區150名小學英教師接受教育學院的教授、專家傳授知識;教育學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來到了漷縣中學,聽取了校長的有關匯報,針對學校

年青老師多、教師隊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礎這一有利條件,跟蹤指導活動結合學校發展,以教師反思為切入點,安排了3次講座。并確定漷縣中學為“綠色耕耘行動計劃”課題研究試驗基地。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通過課堂教學實錄、教育科研論文、調研報告、教學課件、個人成長案例、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技能等一系活動對推動我區新課程改革、提高中小學骨干教師教育教學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師在組織小學英語全員培訓項目上大大強化了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力,參訓學員一致感到此次培訓收獲很大,這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訓結束后,教育學院組織了以區縣為單位開展得教學技能展示活動。我區代表隊經過積極準備、認真訓練,榮獲教育學院組織的“20xx年京郊小學英語技能展示”活動的“教學設計獎”,獲得獎杯和獎狀。

(二)學歷教育

為提高我區教師學歷層次,拓展學科專業知識,20xx年在我開辦學歷教育班16個,共有學員1276人。2006年新招學歷教育班四個,包括中文、教育學、英語本科班,小學藝術教育大專班,共計232人,錄取率在75%。研究生課程班:上半年已經結業5個班,共200人。20xx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進入培訓階段。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20xx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歡迎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顒樱瑤尤珔^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20xx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論壇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沙掷m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論壇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矗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的教學反愧優秀案例評癬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論壇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論壇活動。本學期論壇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歡迎。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論壇,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組織了全區中、孝幼、職、成教師繼續教育總結表彰會,認定通州區中、孝幼、職、成學校校本培訓示范校12所,表彰先進個人32名。此項活動對下一階段我區繼續教育工作深入開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20xx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在“信息技術教育”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四、20xx年師訓工作特點

1、層次多,任務重。20xx年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關鍵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間開展的各項培訓今年全部啟動,包括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三門必修課培訓、各學科骨干教師的培訓、小學、初中、高中的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校本培訓等。同時參加培訓的人員多,全區7000多人都要參加不同層次的培訓,培訓任務相當繁重。

2、培訓的時間長。20xx年暑假培訓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師在進行培訓,時間達到了43天。平時的雙休日也安排了培訓,時間超過了“八五”、“九五”以來的任何時間的培訓。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4、培訓的要求高。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師本人的需求,對“十五”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過去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授逐步擴展到學員上講臺,師生互動,開展教學實踐,帶著問題進行培訓等,突出繼續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今年我區針對教師的需求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課程培訓班、骨干班、專業課專題培訓班、學歷班、研究生課程班等。聘請了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中小學骨干教師等,登上繼續教育講臺指導我區教師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篇(2)

1、以打造品牌職工隊伍為目標,充分挖掘職教資源,與高等院校聯合,開展學歷教育,實現專業人才培養與培訓一體化。

2、堅持以繼續教育為重點,培養一批會管理懂經營的復合型企業管理人才和高級人才。

(1)進一步加強干部學歷教育。期間,干部學歷80%達到大專以上,為企業外出創業發展提供后備人才。在培訓形式上采取內培與外培相結合。

(2)繼續開展專業技術干部新理論、新知識以及新技術培訓。組織多層次的培訓講座,到重點院校和知名企業請學者、教授、專家來礦傳經送寶。

(3)開展管理干部的計算機等級培訓,干部計算機達到中級以上水平。

3、堅持以崗位培訓為重點,突出專業技術工人培訓,培育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提高職工業務素質和工作技能,滿足創業發展人才需求。

(1)加大教學基地“現代化”建設。在教學設備、實驗設施和教學手段、教學管理、教學方法和教學信息管理等方面逐步實現“現代化”,以適應企業技術進步、設備更新對人才的需求。

(2)實行崗位技能“按需”培訓。在培養目標上,其專業設置、教學內容要與所需人才掛鉤,需要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人才,缺少什么技能就補什么技能,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和辦學效果。

(3)實現兩個轉化。一是從注重理論培訓向注重實踐培訓轉化,切實提高職工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從注重短期培訓向注重中長期培訓轉化,加大高級工和工人技師的培訓力度。

二、下半年職工教育培訓主要工作

1、發揮四級安全技術培訓機構功能,強化職工的安全技能培訓工作,繼續搞好一般工種和四級安培中心培訓的特殊工種的安全資格培訓、復訓工作,以滿足企業安全生產的需要。

2、認真執行龐黨發43號、44號文精神,做好職工日常安全宣傳教育和創建節約型企業的相關工作。

3、繼續執行龐礦黨政辦6號文和某某礦司教委辦13號文精神,圓滿完成全年品行習練計劃。

4、繼續執行龐礦發89號文精神,認真做好三違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

5、做好省安全培訓系統的資料輸入工作及安全培訓一人一檔工作。做好辦證、換證、發證存檔工作。

6、在全礦范圍內廣泛發動,認真落實職工教育論文征集工作。

三、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一是建立強有力的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和協調管理機制,及時解決教育培訓工作中出現的重要問題;二是建立健全教育培訓責任制,明確各級責任人,把教育培訓狀況、培訓任務完成情況與干部考核任用掛鉤。三是制定教育培訓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組織實施;四是制定獎罰標準,加強督促檢查,確保教育培訓任務的完成。

篇(3)

關鍵詞:任職教育;教員;知識;能力;素質

一、任職教育的內涵

軍隊院校的任職教育就是指“為使受教育者適應崗位職務以及逐級晉升而進行的專業教育”。就其內涵來說,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點:

(一)任職教育是一種面向國防的職業教育

任職教育與職業教育雖然有共同之處,但是兩者是不同的,不能完全吻合。任職教育中的“職”不是“職業”而是軍隊崗位“職務”、“職責”。軍隊作為國防力量的主體,是一個特定的利益集團,這就決定了軍人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尤其是在保障國家安全方面他們負有特殊的使命。因此,軍人為履行崗位職責所接受的教育必然帶有其他職業所不具備的個性特征。

(二)任職教育是一種面向崗位的專才教育

任職教育對象的教育生涯,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在學歷教育階段,主要是學習基礎性科學知識、陶冶公民意識、健全人格養成以及培養一些非專業性的實踐能力,使其在人格與學問、理智與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并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而崗位任職教育面對的是特定的工作崗位,具有很強的專一性,所以任職教育是建立在學歷教育基礎上的一種深加工,是一種培養崗位任職能力的專才教育。

(三)任職教育是一種面向職責的能力教育

所謂任職,通俗地說就是能夠勝任特定的職務,要求任職者能夠很好地履行崗位職責,能夠有效解決職責范圍內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顯然,這是需要能力的。知識再豐富,素質再全面,不解決實際問題,只能是潛在的資源,而不是現實的動力。為此,崗位任職教育雖然也注重知識的傳授、素質的蓄積,但更看重的是任職能力的生成與應用。

(四)崗位任職教育是一種面向需求的隨機教育

隨著新軍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新的作戰理論、新的武器裝備以及新的保障方式都將應勢而生。戰爭樣式的不確定性和軍隊建設的發展使得軍隊在不同時期的工作崗位會有所不同,同一崗位在不同的戰備狀態下和在軍隊的不同發展時期有著不同的職責訴求。因此,崗位任職教育必然以崗位任職需求的不斷變化為轉移,在隨機應變中不斷地調整自身,以使每一個軍官(或士官)在他們需要的時候,都能接受必要的培訓。

二、任職教育條件下教員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素質

鑒于以上任職教育的內涵,為了適應任職教育的需求,教員必須要具備更加完善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改變學歷教育中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培養和知識應用的傳統觀念,使教員既能從事理論教學,也能從事實踐教學;既能擔任教學,也能擔任專業技術工作。

(一)任職教育條件下教員應具備的知識結構

既然任職教育同時具備了職業教育、專才教育、能力教育以及隨機教育等多種教育模式的特色,那么單一的知識結構必然不能滿足其教學的需要,所以教員必須要具備復合的知識結構。

1.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是指作為教員必備的常規性前提性知識,包括大學本科程度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一般社會知識、大學外語、大學數學、計算機基礎知識等工具性知識等。這種知識是任何一位軍校教員都應基本具備的?;A知識既是教員勝任任職教育工作必要的文化知識,同時也是任職教員繼續學習,接受終身教育的基礎。

2.專業知識

本領域的專業技術知識是教員的“立身之本”,包括本技術領域的專業基礎知識、本技術領域的專業知識、對本技術領域前沿問題的了解、對本技術領域技術應用情況與發展趨勢的了解,等等;沒有精通的專業知識,教員就無法順利從事教學,也就不能夠勝任任職教育工作。

3.相關知識

所謂相關知識,是指與本專業技術領域相關或交叉的科學知識。包括對與本專業相關的一些新興學科的了解,對邊緣交叉學科的了解等等。任職教育是學歷教育基礎上的擴展教育,在滿足崗位任職需求的基礎上,要盡量擴展學員的思維以及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都需要相關知識作為強大的后盾來支撐。

4. 教育科學知識

教育科學知識是教員的“傍身之木”,包括軍事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管理學、教育技術教育科研方法等等方面的科學知識;任職條件下的教學不僅僅是一種知識傳承的活動,更表現為一種軍事科學的研究活動,一種軍事實踐的操作活動以及一種教學過程中的復雜的心理活動。所以在任職教育條件下,教員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學科知識,還要具備深厚的教育科學知識,這是任職教育教員的“傍身之木”。

在教員應具備的知識結構中,基礎知識是必要的前提,專業知識是重心所在,相關知識是有力支撐,而教育科學知識則是激發潛能的磁石。這四個方面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二)任職教育條件下教員應具備的能力結構

能力是任職教育條件下教員勝任教學工作的根本保證。教員的能力結構應著眼于任職教育的需要,圍繞教學實踐,突出實際操作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綜合來看任職教育條件下,教員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1.教學能力

(1)教學實施能力

教學實施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資料的選擇與利用能力、課堂教學組織能力、實踐教學組織能力、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教學管理能力、教學評價能力等等。

(2)教學開發能力

教學開發能力包括:課程設計與開發能力、教學資料設計與制作能力、新技術轉化為教學內容的能力、課程評價與改進能力等等。

2.教研與科研能力

(1)教研能力

教研能力包括:教育教學課題的研究能力、教育教學論文與著作的撰寫能力、專業課程的探索改革能力、任職教育的研究能力等等。

(2)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包括:學術與科研課題的研究能力、學術論文與著作的撰寫能力、學科專業領域的研究能力等等。

3.專業實踐能力

專業實踐能力包括:專業設備的操作與指導能力、軍事訓練的組織與指揮能力、解決或指導部隊專業訓練(演習)的能力等等。

4.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包括:訓法、技術、理論等各個方面的改進、創新,甚至是打破原有模式的全新創造能力。

5.持續發展能力

持續發展能力包括:工具(外語、數學、計算機及網絡等等)的運用能力、信息運用能力(獲取、選擇、利用)、學習能力(獲取、理解、運用新知識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等等。

(三)任職教育條件下教員應具備的素質結構

1.基礎素質

基礎素質包括:熱愛國防教育事業、健康身心、正直人格、高度的責任感、敬業精神、強烈的求知愿望、科學的思維習慣等等。

2.專業素質

專業素質包括:理解并積極研究任職教育、對學員充滿熱情、具有創新精神、對與本專業有關的軍事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變化高度敏感、有教育質量意識等等。

3.相關素質

相關素質包括:自覺遵守軍事職業與教育規范、對軍革與政策高度敏感、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等等。

對任職教育條件下教員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不是單一分離的,而是三位一體,統合發展的。只有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任職要求(見圖1),才能成為任職教育教員在職培訓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屠恒章.軍事任職教育論[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

[2]周華麗. 試論高職專業教師在職培訓的目標與途徑[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1(7)

篇(4)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現狀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 號:1007-3612(2010)08-0095-04

The Survey of Different Demands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 achers’Continue Education

KUANG Jinyong,WU Ji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Changsha 410205, Hun an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 e and other methods to explore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P.E. teachers. Itfinds that the conte 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s focused on sport discipline. And the teachers are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it. But they have lower satisfaction to the content,method and quality of the education. Difference of demand among different grou ps is significant. Therefore,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P.E. teachers in HE Isshould be improved. The public campaign of the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of P. E. teachers in HEIs should be enhanced to expand the participation. The curric ulum and teaching of the education should be reformed to be more demanddriven . A new evaluation syste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status quo

體育教學對提高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養成終身體育習慣、增強體育能力等,有著不 可替代的巨大優勢,但其優勢的發揮則主要取決于高校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而體育教師素 質的不斷提高的主要途徑是進行繼續教育。因此,高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是重要的,其 意義是深遠的。目前研究高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文章較多,筆者發現,這些文章研究的內 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偏差,大致有二:一是將繼續教育等同于培訓;二是將繼續教育 等同于學歷補償。這是對繼續教育內涵未能正確理解的表現。本文擬通過問卷,調查對 全國部分城市高校三年內體育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情況與需求的特征予以分析研究,以期 為有關行政部門、高校管理部門及教師本人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以高校在職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對北京、上海、山東、湖北、湖南、廣東等地的20所 綜合性大學,例如:湖南師范大學、湖南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上海交通大 學、上海財經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大學、深圳大學等) 。 1.2 研究方法 1) 運用文獻資料法;2) 專家訪問法;3)邏 輯分析法;4) 數理統計法;5) 問卷調查法:發放調查問卷共500份,回收451份,回收率為 90%;其中有效問卷417份,有效率為92.5%。

(1) 問卷效度檢驗。問卷初稿設計完畢后,將問卷呈送幾位副教授以上的高校教師,并根據 他們的意見進行了多次的修改和補充,最后請12位專家對問卷的效度進行了檢驗,結果證明 問卷具有良好的有效性。

表1 專家的構成及問卷的評價結果

專家的構成非常 合適合適一般不合適

教授1210

副教授2510

合計3720

(2) 問卷信度檢驗。為保證本研究所采集的指標數據的可靠程度,對統計結果進行了信度檢 驗。采用分半信度法,進行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檢驗,經“斯皮爾曼一布朗”公式校 正求得信度系數為0.857,信度檢驗結果證實,本問卷調查結果是可靠的。

2 高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現狀

2.1 需求傾向性的群體特征

2.1.1 職稱特征 圖1顯示,具備中級和初級職稱的教師,比 較注重專業能力的提高,相對忽視理論方面和專業以外的能力培養。年輕教師參加工作時間 不長,精力充沛,但缺乏經驗,需要經驗豐富的教師加以引導。 高職和副高職稱的教師,總體上需求大致一樣,但是在科研能力的提高方面,副高和 高職稱的教師則存在明顯差異。筆者認為,是我國的“教授終身制”,讓部分教師放松了 對自己的要求。近年來,關于教授終身制的爭論在美國很激烈。為了保證師資質量和教師不 斷創新的精神,清除那些得到終身制后自我滿足、大大減少或停止科研活動的部分教授,有 些學校已經開始實行“終身后評審”(Post tenure review),對已取得終身制的教授每5年 要重新審核一次。這些制度和措施都保證了美國大學教授較高的水平和美國高校旺盛的學術 生命力。

根據這樣的現狀,筆者認為繼續教育的內容也應該針對教師的職稱特點而考慮一定 的側重和層次性(統計發現,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教師年齡在35~58歲之間,講師及助教年 齡在25~45之間)。具體可分為四個層次:年齡在45~58之間具備副高及以上職稱的教師, 相 對較成熟,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且具備一定水平的科研能力,同時也養成了一定的思維定 式,形成了一定的教學風格,是教師職業生涯的“黃金期”,對這樣一批教師,繼續教育內 容上應該側重于及專業知識的更新和綜合知識的掌握;年齡在35~45歲之間具備副高及副高 以上職稱的中年教師,年紀較輕但科研水平較高,教學能力較強,應注重提高教學創新能力 、科研水平的繼續提升、專業知識的更新和綜合知識的掌握;年齡集中在35~45歲的講師群 體,其科研水平偏弱,應注重培養科研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更新;年齡集中在25~35歲的講師 及助教教師群體,相對較年輕,教學科研方面能力水平較弱,暫時沒有形成固定的教學風格 ,但接受能力更強,對這樣一批教師,應注重教學、科研、技能、裁判、思想水平、審美等 等“專業”以內“專業”以外的全面綜合培養。

2.1.2 學歷特征 圖2顯示,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教師對知識更 新、科研能力提高、新技能的學習、教學水平提高、裁判水平提高的需求,均不同程度地高 于本科學歷的教師。

圖2 學歷特征

調查發現,本科學歷的教師,大多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大學畢業,這一批 教師,普遍專業實踐能力較強,但大都不重視理論和科研(還包括一部分退役運動員,未經 過專業理論學習進修,就直接走向教學第一線)。而具備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大部 分是90年代末期畢業,這一批教師部分專業實踐能力突出保送讀研,但理論研究水平較差; 部分是理論水平突出考上研究生,專業實踐水平相對較差,而同時具備較高專業實踐水平與 理論研究水平的教師很少??梢缘贸鼋Y論,具備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其能力參差不齊 ,對各種能力的彌補和提高的需求愿望強烈;本科學歷的教師其能力大致相同,對自己能力 的提高需求較小。因此,筆者認為,繼續教育課程內容的設置應重視教師的學歷群體特征, 對本科學歷的教師,應加強培養提高科研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更新;對本科以上學歷的教師, 應注重提高教學創新能力、科研水平的繼續提升、專業知識的更新和綜合知識的掌握。 2.1.3 性別特征(社會特征)圖3顯示,男性教師對知識更新和新技能的學習需求大于女性教師,對科研能力提高、 教學水平提高和裁判水平提高的需求均小于女性教師??梢园l現這樣一個特點,女性教師與 男性教師對科研水平提高和教學水平提高的需求差異性特別大(>40%)。調查結果顯示, 男 教師占82%,女教師占18%,從人數上看,女性教師屬于“弱勢”群體;從社會的角度看,女 性比男性對家庭生活付出得更多,花了更多的精力,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用于繼續 教育的時間和精力自然受到了影響;從生理學的角度上看,生理學研究認為:女性相對于男 性,在體力、肌力上具有生理上的差距,但是其耐力和忍受力,在一定范圍內要高于男性。 正 是由于家庭生活的牽掛和生理上的特征,導致女性教師對繼續教育的需求更傾向于科研水平 的提高、教學水平提高以及知識更新這類“研究性”的學習,根據這樣的現狀,筆者認為, 繼續教育課程設置和評價應考慮性別特征,重視社會性、群體性、生理性特征。

2.1.4 學校特征圖4顯示,除了知識知識更新這一項,對科研能力提高、新技能的學習、教學水平提高 、裁判水平提高的需求,公立學校的體育教師均沒有私立學校體育教師表現的強烈,差異幅 度較大。在一定程度上這可以理解為自我發展動力不足。據筆者實際了解,公立學校的體育 教師,絕大部分都是有正式教師編制的,他們收入非常穩定,且相對私立學校要高出不少, 而私立學校的教師絕大部分屬于聘任制,如果能力不強、表現得不好隨時可能被解聘。正是 由于這種生存危機,導致私立學校體育教師對自身提高表現出強烈的需求態度,從態度方面 講,這是符合教師專業化發展與繼續教育工作精神的。公立學校在我國占絕大多數,其教師 總量也占絕大多數,針對生存危機和收入的差異導致自我發展動力差異的現象,筆者認為可 以通過加大宣傳繼續教育工作力度,同時在一定比例浮動工資的發放和職務的升遷任免上對 繼續教育加以硬性規定,增加其難度。從而達到促進更多的教師提高自己,加速教師專業化 的目的。

2.2 認識現狀對繼續教育涵義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和局限性。繼續教育屬于非學歷教 育,這是繼續教育的基本屬性。但是,調查情況顯示, 32%的教師對此存在著認識上的 錯誤,認為繼續教育是屬于學歷教育。這說明,部分教師仍然將學歷的提升,看作是繼續教 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高校體育教師群體中仍存在學歷層次偏低的情況。經統計,填 寫問卷的417名教師中具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的占教師總數的36%,64%的教師為本科學歷 ,其中認為繼續教育是學歷教育的,本科學歷的教師占絕大多數。這與反映的結果相吻合( 注:此調查是為了滿足本次論文的研究,并不能作為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師學歷層次的數據 參考),同時也反映了高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導致部分的教師對繼續教育 的涵義沒有正確理解。

調查結果(表2,表3)顯示,大部分教師認為繼續教育的內容,主要包含對本專業技能、 教法、理論知識、裁判水平 、科研能力的培訓;對計算機運用能力、外語水平、黨校培訓、心理輔導等體育專業以外的 能力培養或提高,相對忽視。從專業化發展來看,這顯然是一種認識上的“局限性”表現。 作為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還要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感恩和回報社會,形成高尚的社 會情感,這是高校教師必須扮演的課堂角色。因此應重視教師的全面以及個性化發展,使 繼續教育內容不僅僅局限于本專業的“培訓”、“進修”,同時要延伸到其他的學科。

表2顯示,在本專業相關內容中,教師更傾向于技能、理論、教法、科研等培訓或進修 ,忽視了論文報告會、教學比武這類關于科研交流、教學方法交流的平臺。重視學習提高, 而忽視了交流提高,這反映了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較深,過分強調了校外培訓學習,相對忽 視了校本培訓以及信息的交流,使自身的發展直接受到了影響和限制。繼續教育是成人教育 中層次較高的教育,對于高校體育教師而言,繼續教育就是對教育的完善和發展個性的手段 ,是走出應試教育“影響”的重要方法。因此,加強對高校教師繼續教育涵義和意義的宣 傳教育,使教師們了解什么是繼續教育、為什么要進行繼續教育,是當前比較重要的工作, 也是急待和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2.3 繼續教育內容

三年內接受過繼續教育的教師為362人,占87%,這說明還有小部分教師在三年時間里未 接受任何形式的培訓或進修。從繼續教育實際接受情況來看(表4),主要集中在以體育 學科相關的內容為主,忽視了對人文精神、智力水平、自然和社會的科學知識學習能力的培 養提高,這與繼續教育的目的是相違背的。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目的是:轉變教師的教育觀 念,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推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這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 和智力水平,能很好地掌握有關自然和社會的科學知識;能夠獨立思考,懂得怎樣獲取知識 與應用知識;怎樣給學生創設最佳的學習情境,提供給學生最優化的學習資源;怎樣引導學 生積極主動而富有創造性地學習;能夠適應并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因此,必須改變高校體育 教師繼續教育的現狀,將繼續教育工作轉向正確的軌道上來。

圖5顯示,教師對培訓內容、方式與質量,非常滿意與滿意在19%~33%的區間;一般與不 滿意在67%~81%的區間,說明大部分教師對現行的培訓不滿意。研究發現,對繼續教育內容 的不滿,主要體現在:認為內容陳舊,仍是以體育的技術培訓和體育理念的學習為主;方式 保守,套用學歷教育模式,表現為填鴨式的教、接受式的學、機械式的考,沒有考慮繼續教 育成人性的特點;不專業,總體質量差??傮w評價是師范教育的重復,學員對知識只認同而 不求異,只接受而不創新,學員的學習僅停留在感知、模仿和記憶階段。這樣一種教育模式 所帶來的結果顯然不符合繼續教育工作的要求,它窄化和扭曲了教師繼續教育的價值、功能 及本質,不利于教師繼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這樣培訓出來的教師,無法擔負起素質教育賦 予體育教育教學的使命。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繼續教育必須在課程計劃、課程實施方面做出 改革,以適應繼續教育成人性特點及需求特征。

2.4 繼續教育理由 結果顯示(圖6),認為接受繼續教育是“自身提高的需要”的選擇頻數占66%,學校 規定和評定職稱需要選擇頻數占32%。從因素屬性上分析,“個人發展需要”是個人主觀能 動性高的體現,是主觀因素;“職稱評定需要”具有多重屬性,既有主觀因素因素又有客觀 因素;“學校規定”則屬于絕對的客觀因素?!皞€人發展主觀需要”的選擇選擇頻數超過66 %,說明大多數教師認為提高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是必須的、必要的,是主觀上認同的。繼 續教育工作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必須的手段,而目前教師對自身發展能動性普遍較高,因 此在認清形勢的發展之后,下一階段的工作,應該順應形勢發展的要求,積極調動更大范圍 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在客觀上給與支持和制度化的保障及一定程度的強制性要求,這樣才能 符合當前的形式同時也符合繼續教育發展的需要,需要予以重視。

2.5 教師繼續教育需求 研究顯示(表5),高校體育教師的需求主要趨向于知識更 新、教學水平提高和科研能力的增強。受認識現狀的局限,繼續教育需求在本專業的過于集 中,這是在預料之內的(文中2.1有過論述,這里不再重復)。繼續教育工作作為實現教師 專業化過程的重要手段,是實現教師專業化目標的必然選擇。因此,加強體育教師對專業 化發展的正確認識,扭轉體育教師對繼續教育的狹隘理解是當前的重要工作。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 部分教師(32%)對繼續教育涵義理解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部分教師對繼續教育的 內容局限在本專業內,忽視了教師的綜合發展;

2) 三年內接受過繼續教育的教師占87%,其中多數人(66%)認為接受繼續教育是個人發 展的需要,體現了較高的主觀能動性;繼續教育內容以體育學科為主,教師對內容、方式與 質量的滿意度較低,非常滿意與滿意占10%~33%,一般與不滿意占67%~81%;

3) 不同群體對繼續教育的需求傾向出現了較大的差異。中級和初級職稱的教師,忽視理 論方面和專業以外的能力培養,高級職稱的教師對科研能力增強要求不高;碩士及以上學歷 的教師、私立學校的教師對繼續教育的需求較高;男性教師對知識更新和新技能的學習需求 大于女性。

3.2 建議 1) 加強對高校教師繼續教育涵義和意義的宣傳教育。建議形成文字,逐級發放,使教師 們了解什么是繼續教育、為什么要進行繼續教育;積極調動更大范圍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在 客觀上給與支持和制度化的保障及一定程度的強制性要求;建議在一定比例浮動工資的發放 和職稱、職務的升遷任免上對繼續教育加以硬性規定,增加其難度,從而達到促進更多的教 師提高自己,加速教師專業化的目的。

2) 必須改變高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現狀;針對不同職稱、學歷、性別、學校性質等, 在課程計劃、課程實施方面做出改革,以適應繼續教育成人性特點及需求特征;重視教師的 全面以及個性化發展,使繼續教育內容不僅僅局限于本專業的“培訓”、“進修”,同時要 延伸到其他的學科。

3) 建議試行“終身后評審”,對已取得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每5年要重新審核一次 ,必須有新的成果,保證師資質量和教師不斷創新的精神。

參考文獻:

[1] 李儒新.專業化視野中的體育教練員繼續教育[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 07(2).

[2] 時偉.當代教師繼續教育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3] 張細謙.試論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產生與發展[J].體育與科學,2000(2).

[4] 黃文仁.論批判性反思在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中的作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 003,26(6).

篇(5)

【關鍵詞】高職院校;圖書館;管理

高職教育與傳統教育有著很大的差別,強調知識和能力并舉,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專業技能、動手能力,面向生產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人才。高職院校圖書館如何圍繞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結合院校自身實際,加強管理,更好地為教學、科研服務,成為高職院校圖書館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圖書館是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場所,讀者來到圖書館,一方面是為了汲取所需知識,另一方面是為了享受學習的快樂。要使讀者一進入圖書館就能對館藏布局有一個直觀的了解,用簡潔的文字或者圖標指引,可以減少讀者因不熟悉圖書館的館藏布局而過多的浪費時間。在公共區域、閱覽室擺放花卉植物盆景,可以改善館內環境質量,增強圖書館的文化氣息,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開設茶吧、書吧等休閑區域,使讀者產生舒適愉快的心情,把自己融入到圖書館的文化氛圍中。

2 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制度的有效執行

圖書館規章制度圖書館工作人員和讀者都必須共同遵守的工作條例、章程、細則和辦法。它是圖書館工作有章可循的重要條件,是整個圖書館工作正常而有秩序地進行的保證。應該廣泛征求全館人員的建議,并注意吸取讀者的意見、集思廣益,每一項制度都需要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并隨著實踐和時代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地完善。

為了不使規章制度流于形式,成為一紙空文,圖書館要加強對全體館員和讀者的宣傳教育,通過各種館內會議讓館員了解、學習規章管理制度,利用制度上墻、圖書館網頁、廣播媒介、讀者手冊等形式進行宣傳,讓讀者了解掌握制度信息,從而提高其遵守和執行制度的自覺性。并且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用獎懲來保證制度的實施。

3 文獻資源建設

大部分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是普通中專或成人高校,甚至有的是兩校及多校合并而轉成職業技術學院的,(筆者目前所在學院即為四校合并升格而成)對于這些學院來說,文獻資源基礎相對薄弱,大部分其實還是原來幾間中專藏書的組合,總體藏書結構嚴重偏離讀者的總體需求。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要根據自身的辦學特點,制訂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方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獻資源體系。

3.1 合理利用有限的購置經費

文獻資源缺乏是很多高職院校圖書館最大的困難,不能滿足師生對文獻資源的需求,每年的圖書館文獻購置經費更是捉襟見肘。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做好每年圖書報刊的采購計劃,不重復采購,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應優先考慮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迫切需要的圖書資料。圖書館應主動與各教學系聯系,做到不重復訂閱,也不漏訂,對專業性強的刊物每年裝訂成冊;交換與廣泛接受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贈;收集本校師生的著作、論文、報告、成果等。

3.2 優化館藏結構,形成館藏特色

館藏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文獻質量高,是圖書館為讀者服務的前提和基礎。高職院校圖書館收集的文獻資料,首先必須要通過調查研究掌握師生讀者的信息需求及特點,根據辦學規模、辦學特色,教學與科研水平以及師生人數,專業設置等,來確定各文種文獻的收藏比例。時刻關注學院學生管理和教學管理部門的改革與發展計劃,及時了解、掌握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動向,有針對性地進行文獻資源建設建設合理的、有特色的文獻資源體系,使其結構盡可能做到系統性、完整性、新穎性,逐步建立起高職圖書館的特色館藏。

3.3 文獻資源共享

利用網上各種免費資源,及時把網上的信息資源進行選擇、加工,組織成方便讀者利用的本館網絡資源。加強與校外其他文獻收藏機構、高校圖書館的聯系與合作,加強與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簡稱CALIS)、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稱CASHL)等的合作與共享關系。利用他們先進的技術手段、豐富的文獻資源,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館際互借、網上文獻傳遞,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進行館藏文獻補充。

3 優化館員隊伍結構,提高館員綜合素質

全面提高圖書管理員的綜合素質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高職院校圖書館是為高職教學和科研服務的,據調查,很多高職院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配置很難適應高職教育的要求。以我院圖書館為例:全館在崗管理工作人員37人,從學歷層次來看:研究生學歷占8.1%,本科學歷占40.6%,??茖W歷占40.6%,??埔韵聦W歷10.7%;從專業來看:學習或研修圖書館、計算機等相關專業占18.9%,其他專業占81.1%。

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逐步提高圖書館全體館員的綜合素質:(1)要建立館員進修、業務培訓、繼續教育的學習制度。利用網絡視頻資料組織全體館員進行業務知識培訓,鼓勵和支持在職人員參加各種形式的學歷教育、培訓,優化人員專業結構,提高學歷層次。(2)引進正規圖書館專業和計算機應用專業本科以上畢業生,提高圖書館專業服務和網絡服務水平。(3)加強館際交流與協作,有計劃地組織工作人員參加圖書情報專業學術會議或到兄弟高校圖書館參觀學習,開闊辦館視野。(4)實行館內輪流換崗制,在不斷地輪流換崗中,適應各種崗位,了解圖書館全貌。

4 拓寬服務范圍,提高服務水平

作為高職院校圖書館,要根據學校自身的辦學特色,更新服務觀念和管理方法等,全方位地搞好讀者服務工作。

4.1 延長圖書館開發時間

讀者較密集閱覽室采取輪班制,保證節假日和寒暑假有效開放。做到讀者24小時能夠通過校園網遠程獲取圖書館各類信息,利用自助服務系統進行服務。

4.2 主動服務

主動與各系部師生建立聯系,以及采取問卷調查、讀者意見箱、館長接待日等方式及時了解讀者的需求和對圖書館各項工作的建議。利用圖書館網絡環境,以現場服務、虛擬服務和延伸服務等多種形式,開展多層次、多對象、多方式的讀者服務工作,支持師生的教學科研活動,以滿足讀者多方面有關文獻信息服務的需求。

4.3 服務內容多元化

建立網上信息參考咨詢系統,開展信息咨詢、定題檢索、教育科技課題查新和專題跟蹤服務等的服務項目。在圖書館網站上開辦參考咨詢服務及圖書與情報欄目,利用QQ在線、留言板等形式,隨時為師生讀者咨詢解答圖書館使用方面的困難和疑問并提供文獻傳遞服務。

根據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需要,通過新生入館教育、專題講座、讀書演講比賽等活動,引導學生閱讀優秀讀物,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開設系統性的“文獻檢索課”,對讀者進行信息素質教育,提高讀者獲取和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

作為一個高職圖書館要重視管理,加強文獻資源建設,全面提高館員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不斷開拓新的服務手段和內容,最大限度地發揮圖書館在學校教學管理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凌征強.新升格高職院校圖書館管理若干問題探討[J].圖書館論壇,2004,24(2).

[2]張艷麗.圖書館規章制度建設的現狀及完善措施[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1).

篇(6)

1、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主線,堅持做到“四個符合”,即符合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符合教育自身發展的規律,符合廣大教職工專業化發展的需求。力爭在新的平臺上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提升教育的品質、品位,做實、做優、做精、做強教育品牌。

2、充分發揮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教育實踐,不斷提高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能力,做科學發展觀的堅定實踐者。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前提和保障,在教育工作的一切方面、各個領域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教育發展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實現校際間發展的和諧,關注每個學生的和諧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3、根據*“四個率先”的發展目標以及*新一輪發展對教育的現實要求,堅持發展創新,著力打造以“精、特、優”為標志的“經典*、精品教育”,深化“精品教育”內涵,拓展“精品教育”外延,提煉“教育精品”要素,制定“精品教育”綜合指標,增強教育發展的活力,提高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

二、加強統籌和指導,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4、貫徹實施《*區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20*)》,加強幼兒園建設。做好市示范園復驗和區示范園、一級園評審工作,充分發揮示范性幼兒園的引領和輻射作用。以“在整合理念下的園本課程建設”課題為引領,研究適合幼兒發展的多元化教學模式,整體提高3-6歲幼兒園保教質量。探索0-3歲嬰幼兒早教服務模式,科學育兒指導率力爭達到95%。

5、學習貫徹新《義務教育法》,高水平普及義務教育。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保持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在全市的領先地位,實現高水平的均衡發展。小學繼續以“校際聯動,團隊合作”為抓手,逐步形成校際間協作互動與交流合作的機制。以教育內涵發展為重點,進一步鞏固初中建設成果。依法保障殘疾學齡兒童的受教育權利,穩步推進初中隨班就讀工作,使隨班就讀逐步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落實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工作。

6、加大市、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的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和示范輻射作用,規范和優化“協作塊”、“協作鏈”運行機制。進一步開展“協作鏈”交流活動,積極探索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學段的全面合作以及“協作鏈”運行的長效機制,在“協作鏈”的內涵建設和特色建設上有所突破。

7、貫徹落實區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市商貿旅游學校建設,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以學生發展為根本,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深化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及專業結構的調整。啟動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特色實驗工程,加快實施彈性學習制度,實現完全學分制管理。職業學校要與企業、行業和社會力量充分協作,集聚社會資源,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靈活開放、自主發展、職前與職后聯動的,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促進職業教育與發展服務經濟相結合。

8、按照區“十一五”成人教育發展規劃的要求,做大、做強成人教育。認真做好區業余大學(大同學院)迎接市教委對“*市獨立設置成人高校教育檢查”工作。進一步深化社區學院實體性運作機制,推進社區教育實驗區和社區教育實驗項目工作,實現成人教育、社區教育、職業培訓全覆蓋。加強對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的監管和引導,做好第二批民辦非學歷教育院校分等定級評估。規范辦學行為,嚴格查處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以中小學生為對象的學科補課班。繼續探索和籌劃建立區教育培訓基地,吸引更多更好的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培養“培訓品牌”,提高教育對我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貢獻力。

9、服務學習型城區建設。繼續探索教育資源向社區開放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方法,進一步擴大教育資源的開放度。配合街道等相關部門,積極創造條件,引導、支持、組織全區所有中小學將符合社區居民需求,符合安全要求的教育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并會同有關單位做好相關的日常管理工作,實現區內教育資源向社區開放全覆蓋,更好地滿足廣大社區成員日益增長的教育文化需求。

三、堅持德育為先,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

10、按照“德育為先,素質領先”的要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貫穿于各級各類教育以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結合“二期課改”,充分發揮“兩綱”在實施過程中的特色經驗和優秀案例的指導作用,全面推進“兩綱”進課堂。完善和優化“兩綱”課外教育活動框架,將“兩綱”精髓滲透到課外實踐中。充分利用區德育名師工作室等資源要素,創新育德載體,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入教材、引入課堂、引入學生頭腦。

11、培養學生健康人格,創建良好的校園秩序,營造優美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建設有欣賞平臺、情感走廊、休閑天地、才藝展示等體現人文關懷和班級特色的“溫馨教室”。

12、以“加強德育過程管理,提升教師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為主線,“研”字當頭,服務基層。通過研究學校,構建學校綜合社會實踐體系,形成內容相對穩定、教育功能獨特、教育效應良好的富有校本特色的教育資源。通過研究教師,以個案剖析的形式,探索提升教師育德意識和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通過研究學生,關注學生道德情感形成的過程,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3、以迎接“20*年國際特奧運動會”的舉辦為契機,聚焦社會公共道德,加強宣傳教育,開展各類集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為一體的主題教育,組織發動學生積極參加“我為你加油”主題教育活動。

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4、結合“二期課改”的全面推進,加快建立新的課程教材體系、考試評價制度,制定科學、客觀、操作性強、實效顯著的教學質量監控和流程管理制度,20*年9月實施。樹立“教育質量是取信于民的基礎”的觀念,將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納入校長的實績考核。

15、做好市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試驗區工作。以《學生成長記錄冊》為基礎,建立和完善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以正確的教育質量觀全面評價學生,全面反映中小學生的發展狀況和水平,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診斷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加強對學校教師、學生進行記錄和評價工作的培訓和指導,加強評價實施過程中的誠信教育,堅持實事求是和誠信原則。

16、提高教育科研的質量、效率和影響力。重心下移,促進課題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引導教師關注課堂,關注課改,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加大科研普及指導力度,加強科研培訓,推廣優秀科研成果,通過舉辦學術研討、交流展示、專題講座等活動,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組織基層學校參加*市第九屆教育科研成果評選。

17、提高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召開區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總結教育信息化推進的典型經驗,制定新一輪三年發展規劃,把基礎教育和“二期課改”架構到信息技術教育的平臺上,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探索利用網絡平臺實行國際間的課程交流。

18、認真做好體育、科技、藝術等工作。協辦好20*年10月國際特奧運動會輪滑比賽。結合“*區學生體育大聯賽”,積極開展深受學生歡迎的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做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和數據上報工作。加強體育設施和場地建設,培育扶持具有本區特色的體育項目進校園、進課堂。建設和完善“*區青少年科學研究院”,聘請專家指導項目研究,參與科技實踐,參加重大賽事,為青少年科技活動和科技人才提供科學研究和科學試驗的場所,建立“小研究員”隊伍和優秀青少年科技人才檔案庫,構筑開放式跟蹤培養平臺。進一步完善體育、科技、藝術教育特色(項目)學校的長效管理機制,做好新一輪市、區體育、科技、藝術教育特色(項目)學校的申報、復評、命名、掛牌工作。

五、優化師資隊伍,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19、始終把師德建設放在首位,堅持“梯隊培養、合理搭配”的原則,構建以名教師為榜樣、中青年骨干教師(校長)為中堅、教師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根基的“金字塔”型的教師隊伍。按照“與時俱進、積極穩妥”的原則,健全人才培養和福利待遇的經費保障機制,增強教師隊伍的吸引力,創設校長和教師成長、成才、成名的條件。做好第二批名校長各名教師人選的選拔工作。

20、加強對新一輪20個名師工作室的規范化管理,讓名師有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間。實施《*區學科帶頭人管理辦法》,建立區學科帶頭人、區級骨干教師管理機制,為優秀教師發展搭建平臺,有計劃地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啟動高級教師職務等級管理,不斷增強高級教師的工作動力。

21、創新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機制。細化培訓項目,強化校本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實務培訓,激發教師自主學習的內在需求,通過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關注學前教育和初中階段的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職業教育要盡快建設一支以就業為導向、強化技能性和實踐性教學要求的“雙師型”的教師隊伍。

22、加強教育協作與交流。繼續組織“**教育論壇”和“‘*杯’長江三角洲地區17城市教育發展研究論文評選活動”。探索校級領導和骨干教師境外中長期考察培訓機制。繼續做好以外語、雙語教師為主,其他學科優秀教師為輔的境外業務培訓工作。

23、進一步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理順校長職級工資制,使之更規范、科學。進一步規范結構工資分配方案,各基層單位教職工結構工資分配方案的調整預案必須事前報區教育局人事部門,經審核后進入學校民主程序,通過后報區教育局備案。

24、加強聘用合同的管理,嚴格把好教職員工流動關。對所有引進人員進行心理測試和基本素質測試。加強人事干部隊伍建設,匯編人事工作實務手冊,增強實務培訓,提高基層人事管理的水平和質量。

六、實施布局調整,繼續優化教育發展環境

25、妥善實施教育資源調整的重點項目和應急項目。*區第一中心小學新建項目年內實質性啟動。大同中學學生公寓項目、實驗小學新建項目進入論證程序。穩妥實施高標準開放式實訓培訓中心的建設項目。支持人民路隧道工程建設,制定并實施音樂幼兒園和*區第一中心小學過渡方案。

26、重點加強小學和幼兒園資源調整。采取整體思考、分步實施、梯度轉移的策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實現教育結構整體優化,使小學和幼兒園的數量、布局、規模趨于合理。

27、繼續推進“退商還教”。凈化、綠化、美化校園環境,發揮環境育人功能,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益。完成紫霞幼兒園、中華路第三小學和*市商貿旅游學?!巴松踢€教”工作。

28、加強校舍和教育設備等教育資源的管理。及時做好學校大修計劃的編制工作,按時、高質量完成學校的修繕工程。按照必須和節約的原則,合理更新和添置教學設備,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教學設施的效用。

29、建設“平安、衛生、文明、和諧”校園。認真落實安全責任制,加強校園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的演練,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積極開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教育,加強對擁有機動車等交通工具的在校師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嚴格控制社會車輛進入校園。以建設新一輪“健康校園三年行動計劃”為契機,進行衛生應急預案全面大檢查,健全學校食品衛生安全、衛生防疫安全工作的監管網絡,不斷提升師生的健康知識認知水平和健康安全技能掌握水平。

七、提升管理水準,維護教育公平公正公益

30、切實有效地做好政務公開工作。充分發揮教育事務受理與服務中心的職能,確立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逐步形成高效的服務型教育行政機制。建立規范公正行使職權的運行機制,改版“*教育信息公開”網絡主頁,主動推進政務信息的公開和宣傳,接受社會輿論的監督和批評,繼續加強對教育熱點和難點問題的研究和探索,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和諧教育。

31、加大對學校教學制度的制定、實施和管理方面的指導力度。理順學校用人機制,優化教育用人環境,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加強對教育經費的審計與監督,增強教育收費的規范化和透明度。

32、加強公文處理過程化管理,試行退文和通報制度。加強檔案工作常規化管理,依法做好年度檔案立卷執法檢查。加強外事工作制度化管理,完善因公出國預報審批手續。加強信息工作質量化管理,提高信息報送的錄用率。

33、進一步鞏固教育行風建設成果。嚴格執行“一費制”,規范各級各類學校收費行為,完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扶持體系。認真做好防治商業賄賂長效機制的工作。

34、推行“陽光招生”,依法治考、依法治招。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按照市教委的要求制定本轄區招生入學工作實施意見并組織實施。加強對各類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管理、指導、監督和檢查,妥善解決招生入學工作中發生的問題,依法辦理與查處各類學校招生入學工作過程中的來信來訪和違紀違規事件。招生工作人員要加強自律,增強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

35、發揮教育督導監督檢查職能。認真貫徹新頒布的《義務教育法》,充分發揮督導結果的作用。深化學校發展性督導評價機制,全面推行學校自評和他評相結合的督導模式,建立并實施以學校自評為主和以督導室為主的多元他評機制。探索校內評價監督制度的建設。對學校實施“二期課改”的情況進行監督指導。貫徹市教委和市政府教育督導室關于學校檢查評比歸口管理的精神,積極主動地協調教育各部門對學校的檢查評比工作,以減輕學校的負擔。

八、圍繞中心工作,抓好其他各項工作

36、加強語言文字工作規范化管理,推動應用和管理水平的持續提高。繼續做好、保密、雙擁、計劃生育、獻血、紅十字會及退管會等各項工作。

篇(7)

論文摘要:高職教育培養的是生產一線的技能型人才,工學結合成為職業教育模式轉型的必然要求。目前,高職院校在工學結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政府指導力度不夠,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缺乏具有工學結合特色的課程和教材建設;高職院校的服務能力不適應產學研合作的要求;缺乏具有工學結合教學能力的“雙師型”師資隊伍。解決這些問題的相應對策是:建立政府層面的促進機制,完善政策法規保障體系;抓好工學結合的課程教材建設;提高高職院校的工學結合的服務能力和機制建設;抓好“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河北平泉人,副教授,從事電工技術與自動控制技術研究。 

目前,我國許多高職院校正在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然而,多數院校并未取得理想的實質性進展,其原因是高職院校在實施工學結合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亟須加以解決。 

一、目前高職院校工學結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政府指導力度不夠,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保障 

雖然我國于2004年在國家層面建立了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但還沒有建立具體的執行或工作機構,地方層面的相應協調和執行機構基本上處于缺失狀態,以培養人才為主要目標的高職教育工學結合還沒有得到相關的財政、稅務、產業和科技等部門應有的重視,教育主管部門幾乎是高職教育工學結合工作的唯一領導者和推動者。教育主管部門與財政和稅務等部門在制定或執行政策和法規方面缺乏良好的溝通和協調。由于政府指導或調控的缺位,使得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缺乏必要的橋梁和外力的推動。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做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一系列鼓勵高校工學結合的政策,但是現有政策還存在許多亟待完善之處。其主要問題是這些規定比較宏觀,不具體和不明確,缺乏強制性和可操作性。 

2.缺乏具有工學結合特色的課程和教材建設 

工學結合是將知識學習、能力訓練與實際工作經歷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模式,即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工與學是密切關聯的,其學習目標是培養完成綜合性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目前許多高職院校設置的專業仍沿用普通高等??圃盒5墓逃械膶I,在課程建設上,只重視理論教學,不注意或忽視職業技能教學。習慣于傳統學歷教育的教學方法,對產業及相關行業的新工藝、新技術了解不夠,缺乏實踐經驗,理論和實際脫節,課程建設偏重于學術性,過分注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而體現高職教育核心標準的職業能力卻得不到保證。隨著工學結合辦學理念的提出和特色專業建設的發展趨勢,高職教育的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之間的問題顯得更加突出。工學結合的特點決定教材整體應該由高職院校的教師和來自企業的技術人員共同編寫。教師熟悉教學基本規律,了解學生學習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而擁有行業背景的企業技術人員掌握生產一線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新標準和新規定,由這兩類主體參編高職教材,才能保證在教材編制形式和內容上體現工學結合。 

目前,一些高職院校采用的教材多是普通高等專科院校的教材,編寫的課程教材往往是由不懂生產實踐、缺乏職業技能的高職院校的教師單獨完成,其內容往往是套用多年來使用的普通專科院校教材的知識,其特點是學問化、著作化,強調學科結構的完整性,其思維定式是傳統的先理論后實踐、先基礎后應用。這樣的教材脫離生產實際,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生產一線的新技術、新工藝,起不到培養職業技能的作用。 

3.高職院校的服務能力不適應產學研合作的要求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沒有建立起與工學結合完全適應的管理體制和教學制度。第一,大部分學校還沒有專門的產學研合作的管理部門,一般都是由教學管理部門兼管。由于教學管理部門功能的設定和主要服務對象是在校內,所以,很難勝任大量的對外聯系工作和有效實施過程管理。第二,在人員結構方面,雙師型教師隊伍不健全,缺乏“雙師結構”的管理隊伍,這已成為制約高職院校開展工學結合教育的核心問題。第三,在教學制度方面,我國高職院校還沒有成熟的“完全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學生對課程的自主選擇和到企業實習受到一定的限制。第四,在學生的職業素養方面,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整體水平不高,學生作為“非職業人”在企業的實習活動,一定程度上會對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帶來干擾。 

4.缺乏具有工學結合教學能力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一方面,由于大部分職業教育的專業師資來自工科大學,接受的是與培養工程師同樣的教育;即使是畢業于職業技術教育師范類學院的職業教育師資,也只接受了普通教育論的教育,職業教育師資只能在教學實踐中摸索教學方法,或是模仿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由于缺乏基本的專業教學論的學習,一些教師不能進行相關的職業勞動過程、職業工作環境和職業活動空間一致性教學的開拓和實踐,也不能針對職業變化進行教學研究,而據此對教學計劃、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教學情景設計,更是力不從心,因此,也就無法使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實現工學結合。 

另一方面,工學結合要求高職教育教師的教學實踐必須適應企業的職業實踐,但是,目前高職教師在專業課上常常是紙上談兵,與企業工作實際相去甚遠。 

二、相應對策 

1.建立政府層面的促進機制,完善政策法規保障體系 

高職教育工學結合是隸屬于不同管理部門的單位合作,涉及教育、產業(企業)以及政府管理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因此,為保障合作能夠持續深入開展,必須建立政府層面的促進機制,建立較為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保障體系,尤其是法律保障體系。 

職業技術教育發達的國家一般都成立專門的機構負責協調工學結合工作。 

要深入開展我國高職院校的工學結合,應重視政府在高等職業教育規劃和發展中的統籌和協調作用,可由政府牽頭,建立由行業主管、行業協會、教育、財政、稅務、勞動和科技等部門聯合組成的從中央到省、市(地)的各級產學研合作教育委員會及其具體工作或執行的機構(隸屬于政府綜合部門),統一協調高職教育工學結合工作,并負責研究和制定有關工學結合的方針、政策和措施,負責執法檢查,分析和實用性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和需求趨勢,為校企雙方牽線搭橋,促進工學結合工作的順利進行。 

2.抓好工學結合的課程教材建設 

工學結合特色教材建設的前提是學習領域課程或項目課程的開發。在課程開發的基礎上,體現職業工作過程特征的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必須有校企深度合作機制為保障。課程教材建設主持人應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熟悉職業實踐和教學實踐,懂得課程開發技術。教材 

編寫需要把握兩個原理和三個核心技術。兩個原理即用工作任務引領專業知識和用典型產品或服務引領工作任務。三個核心技術即工作任務描述、工作任務知識負載均勻化和理論與實踐的整合。典型工作過程的選擇要聽取行業企業專家的意見。 

教材內容的展開順序應由原來的“應用模式”,轉變為從具體到一般、從應用到基礎、從實踐到理論的“建構模式”。教材的選用和編寫,不僅要考慮工作(或項目)過程在學習現場較好地實現對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的要求,也必須考慮適應高職學生的智能特點和知識、技能基礎。學習情境排序要從簡到繁、先易后難,知識學習優先主要是指職業經驗性知識,最終是基于經驗的專業系統化深入知識。教材的運用要有利于激勵學生爭取成功的欲望,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中享受智慧開啟的經歷,享受成功,增強自信。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中,合理安排過程導向課程中必要的學科教學內容及必要的學科性理論輔助教材;要加強多元媒體組合教材的建設,針對課程的不同內容和性質,選用不同的媒體進行教學,包括文字教材、視聽媒體教材、多媒體課件、網絡信息學習資源等。在諸多媒體中,文字教材應作為主體教材。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必須在個人經驗基礎上建構系統的學科專業知識,才能達到高技能專門人才的技術水平。 

 

3.提高高職院校的工學合作的服務能力和機制建設  

(1)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研究與開發。  

高職院校要以科研作為產學合作的媒介,在服務中爭取企業的支持,尤其是技術性較強或自動化程度較高的企業的支持和參與。通過技術開發研究活動,使高職院校的專業與企業的產品之間形成穩定的連接,從而達到“以專業帶產業,以產業促專業”的互動效果。高職院校還應建立專業建設指導(顧問)委員會并發揮其作用。  

(2)改革工學結合教學制度和課程設置。  

一是實行彈性學制和三至四個學期的學年制度。要采用同年級同專業學生分組輪換上課的課程安排,為學生自主安排學習和工作的時間創造條件,切實解決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發展的瓶頸問題。二是要采用完全學分制和模塊式課程設置體系。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專業教學內容許可和職業需求的范圍內進行自我選擇課程。三是借鑒美國上世紀提出的“以地方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將學生的工作分散安排。這樣可有效減輕企業的負擔。四是深化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和評價的改革。這樣可有利于解決學生學與用之間的矛盾,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3)建立工學結合模式運行的制度保障體系。  

適應工學結合模式運行的制度保障體系不僅涉及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而且還包括學生管理制度、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考核制度、教師聘用和培養制度、兼職教師聘用制度和教師參與產學研合作的分配制度等。  

4.抓好“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隊伍是工學結合的有力執行者。實施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必須有“雙師型”教師隊伍作支撐。在世界職業教育界,德國對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學論給予了高度重視,集中了大批專家、教授,對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論的理論及應用,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與探索,并在職業教育師資培養的實踐中,取得了許多極具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德國職業教育師資培養有兩個階段,即大學學習階段和教師見習階段,專業教學論都是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的內容。在高職教育師資進修方面,一是要創造條件讓教師定期到  

企業進行學習和培訓,鼓勵教師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和考察。二是鼓勵教師取得“技師”或“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三是要建立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員擔任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這些措施會有力地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從而保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齊艷苓.政府、企業、學校三方聯動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9(5).  

[3]邵慶龍.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中校企合作的制約因素與對策[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  

[4]歐陽麗.高職工學結合的基本問題、現狀與趨勢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无遮挡吃胸膜奶免费看| 西西444www无码大胆| 国产精品麻豆va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人妻夜人多侵犯18|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国模欢欢炮交啪啪150|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欧美老熟妇xb水多毛多|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6| 免费女人高潮流视频在线观看 |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免费网站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麻花传媒剧国产mv高清播放|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果冻传媒| 国产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a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131美女爱做视频| 特级无码毛片免费视频尤物| a级无遮挡超级高清-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绝顶大高潮| 台湾佬中文娱乐22vvvv|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绝色教师美妇沉沦为玩物| 后入内射无码人妻一区| 亚洲av综合av一区| 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香港明星裸体xxxx视频| 中国老熟女重囗味hdxx|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交换国产一区内射|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 邻居少妇张开双腿让我爽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