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校本培訓論文

校本培訓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01 16:27: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校本培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校本培訓論文

篇(1)

[關鍵詞]校本培訓;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校本課程開發;校本教研

一、校本培訓是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選擇

1.校本培訓是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趨勢

20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國家倡導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回到校園,形成了教師校本培訓模式。“校本”就是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基礎,旨在滿足學校每個教師工作需要的校內培訓活動[1]。上個世紀末以來,校本教師培訓作為一個新興的教師培訓形式,以其靈活性、針對性、突出學校和教師的主體性等特點逐漸為我國教育者所認識和接受。校本培訓特點決定了它是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趨勢。

2.校本培訓是教師自主專業成長的要求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師在職培訓主要是以高校模式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導先進教育理念的同時,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輕視了農村教師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識結構,忽略了農村教師的主體參與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學的主動權,學習者只能根據預設的課程結構進行學習,參與機會很少。對于教師來說,參不參加培訓,參加什么樣的培訓,“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機關做出的選擇,而非教師自主做出的判斷”[2]。總的來說,高校培訓模式依然是一種外控式模式,學習者只能被動接受,很難發揮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種沒有權威的合作探討加非正規學習”[3]。教師是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學習者,在校本培訓中,教師是主體,結束了他們以往培訓中的被動局面,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成長需要選擇培訓內容,有利于教師的自主發展。

3.校本培訓有助于節約學習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訓學習成本較高。首先,從時間上來看,農村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有的教師包班,有的教師跨年級兼任多門課,偏遠學校教師甚至要從事復式班工作,任務更重,可以說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很難分身參加離職培訓。其次,從經費上來看,農村教師的收入較低,一次培訓下來培訓費、交通費、食宿費等讓他們不堪重負。很多農村教師不愿意參加這種培訓的主要是經費問題。有調查顯示,農村教師自己負擔培訓費用的為79.3[4]。農村學校教師培訓經費緊張,教師工作任務繁重,無論是“請進來”還是“走出去”接受培訓都有一定困難,而校本培訓正好避免了這些問題,有助于節約學習成本。

二、農村教師校本培訓存在的問題

自上個世紀末,校本培訓在全國農村中小學校逐步展開,但目前的校本培訓活動并沒有得到農村教師的廣泛認同,校本培訓的實施陷入困境。

1.現代教育理論難以深入

適應教師需要是校本培訓的一個重要特點。“需要”一詞反映了校本的靈活適應性,但是到底什么樣的需要適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來選題培訓?有些學校在開展培訓是注意到了教師的需要,于是就圍繞著所謂的“需要”展開了:基本功差了,就組織教師讀、寫、畫;理論不足了,就安排集體閱讀教育書刊。當然,不能否認這些活動具有一定的意義,但是現代教育理論依然無法深入其中,農村校本培訓總是在這個層次徘徊,理論水平難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訓難見成效

校本培訓以實際應用為目的,以教師素質的提高為目標,培訓內容適用于本校實際,并且以教師的實際工作狀況來評價培訓的效果[5]。然而,有些農村學校將校本培訓當作上級下達的任務來抓,為了應付檢查,學校將一些日常活動統統劃在校本培訓的名下。校本培訓成了教師的“作業”,因為上級要來檢查,學校就要求教師“交作業”,有些老師也就隨便抄抄了事。筆者曾就校本培訓的實施情況對某地農村中學進行了調查。其培訓內容是教育局發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師85元;培訓形式是教師自學;評價方式是開卷考試。學校有關負責人根據教師的讀后感,撰寫校本培訓報告會記錄等材料(有些活動實際上根本沒有開展,負責人只能閉門造車),以備上級檢查。這樣的校本培訓已經退化成一種形式,有其名而無其實,培訓效果可想而知。

3.農村教育教學資源缺乏整合

農村優質的師資資源、教育資源有限,可是這些有限的資源也沒有能夠充分利用起來。同一區域內不能針對本地教師、學校的實際情況,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靈活機動地開展培訓。甚至有些學校認為校本培訓就是在本學校,由本校教師組織學習,于是,關起門來讀讀報紙書刊也算組織了一次校本培訓。

4.不同區域農村教師差異性難以關照

培訓教材沒有取舍,不考慮城鄉教育的差別,不結合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及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培訓內容,不管合不合適拿來就用。有的培訓內容與農村學校的課堂實際距離太遠,與教學工作脫節;有的培訓內容沒有充分考慮教師的具體需求,忽視了不同學校、不同學科、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專業發展階段的教師之間的差異性,采取大一統的模式,缺乏針對性。

5.農村教師主體意識喪失

確立教師在學習、培訓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自主發展型教師隊伍。校本培訓應該充分依賴教師群體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農村教師主動參加培訓的熱情不夠,主體意識嚴重缺失。某學校為體現和鞏固校本培訓的成果,要求全體教師參加培訓之后精心設計并上交一份優秀教案。一個多月過去了,竟沒有幾位教師主動上交。負責人督促了幾次,效果甚微,結果學校按照相關規定對教師進行了扣分與批評后,很快全部交齊,但是內容雷同,相互抄襲的痕跡明顯。

三、農村教師校本培訓的發展與完善

1.加強校本培訓研究,提高培訓的理論性

首先,高等院校應深入教育一線,加強理論引領。無論是教師職前教育還是在職繼續教育,高等院校都應該成為培養和造就教師的搖籃。校本培訓減輕了高校在教師培訓中的負擔,但并不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訓中沒有責任。這種責任不是單純理論的演繹,而是要竭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聯姻。高校教師應深入到教育第一線,關注教師的需求,真正走進教育的天地去研究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論以潛移默化、樂于接受的形式,展現在農村教師眼前,使其逐步理解、接受,進而實踐先進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門要總結經驗,推廣優秀案例。對于學校(或者學區),如果能夠鼓勵教師對自己的實踐知識不斷進行反思、轉化,通過共同體在學校組織機構傳遞,基于共同系統價值觀的專業知能將得以建立起來[6]。在校本培訓的引導、管理、評價的過程中,教育管理部門起著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將校本培訓當成文件下發,當成任務下達;二是應及時發現優秀案例,總結經驗;三是要宣傳優秀成果、推廣有效的校本培訓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經積累起豐富的農村校本培訓經驗,值得借鑒。農村鄉鎮區域“大校本”培訓就是一種有益的嘗試。所謂鄉鎮區域“大校本”培訓,是在鄉鎮教育管理部門的統籌規劃下,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本鄉鎮中小學校本培訓的資源,實現各種資源因素在校本培訓中的整體優勢[7]。

第三,教師即研究者,應提高自身理論素養。“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學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8]。由于自身的知識基礎較為薄弱,農村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較差,對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其實,教育科研不是教育專家的專利,每一個從事教育實踐的教育工作者都有從事教育研究的可能,農村教師更應該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踐行教育理論,提高理論素養。

2.結合校本課程開發和校本教研,增強培訓實效性

一是校本培訓和校本課程開發相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政策改革正從原來單一的國家課程模式走向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模式。但是,農村教師普遍缺乏課程開發的能力。中老年教師的本土知識較為豐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師雖然很多出身于農村,可是本土知識缺乏。農村校本培訓應有效地結合本地區特色,對教師進行本土化知識培訓,這樣才能夠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

二是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相結合。隨著我國教育研究的不斷發展以及新課程改革的興起,校本教研逐漸成為熱門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9]。對于很多農村教師來說,對教育研究很陌生,針對教師畏難情緒,校本培訓可以結合校本教研選擇培訓內容,以逐步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科研知識,從而促進校本教研的有效開展,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3.整合區域教育資源,提高培訓針對性

第一,要實現優質師資共享。農村優秀教師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農村骨干教師、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很小。我國農村小學教師中,中學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是0.3%,小學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國農村中學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是3.5%,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這些有限的優秀師資也集中在鄉鎮中心學校,在偏遠的村級學校和教學點,優秀師資嚴重缺乏。挖掘本地區的優秀教師資源,讓骨干教師擔當起培訓重任,有利于培養和造就大批優秀教師。第二,要推行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隨著現代農村遠程教育日漸普及,網絡也走進了農村教師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遙遠,一根網線就可以將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展現在農村人的眼前。2004年9月,教育部《關于加快全國教師網聯計劃,組織實施新一輪中小學全員培訓的意見》出臺,加快了我國農村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步伐[10]。如今,很多農村地區已經建立起了多媒體教室。“教師網聯計劃”要求中小學相互溝通,為校本培訓提供快捷便利的平臺和優質課程資源。如中歐甘肅基礎教育項目為本省農村中小學教師搭建了集學習、研討、交流、合作等功能為一體的平臺——教師學習資源中心[11]。廣大的農村教師親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專業成長的加油站、獲取信息的資源庫、交流合作的俱樂部。教師學習資源中心本著“合作學習,共享資源,交流經驗,共同發展”的原則,在當地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值得推廣。

第三,要實施區域聯片培訓。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學校較為分散,很多村級學校規模較小,只有幾名到十名左右教師的學校為數不少,甚至在我國中西部農村尚有一人一校現象存在。由于學校規模小,經濟承受能力有限,學校在教師學習資源上投入較少,教師學習條件較差,自然很難滿足教師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實施區域聯片培訓,以充分利用本地區的優質資源。

4.注重教師差異,辦農村特色校本培訓

一要合理選擇教學內容。農村校本培訓應針對農村教師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不宜盲目設置培訓內容。農村教師群體差異性較大,不同年齡段的教師有著不同的需求。在培養造就年輕教師的同時,不能忽視中老年教師的專業發展。鄉鎮為中心的學區在校本培訓的管理和引導中,應從不同群體的特點出發,合理安排培訓內容。

二要實施農村本土培訓。農村校本培訓要有農村特色,將農村教育資源納入校本培訓內容體系,是走農村特色校本培訓之路的有效途徑。蘇霍姆林斯基在指導本校教師的成長與學生的活動時,總是充分利用農村教育的資源,不忘與農村社會的聯系。他帶領師生在荒蕪的土地上開墾出一塊葡萄園,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鄉村大叔交朋友,潛移默化地進行品德教育;在學校空地上選擇一片貧瘠的土地進行小麥實驗,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12]。農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教育教學資源,這一片廣闊的天地等待師生共同認識、共同開發。鑒于中老年教師農村鄉土知識豐富,青年教師科研能力較強的優勢,可以鼓勵中青年教師合作,開發優秀的本土課程融入到校本培訓內容體系中去。

5.完善學校激勵措施,激發教師主體性

首先,應滿足教師需求,增強培訓的活力。校本培訓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需求導向的培訓內容。但是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需求,一所學校有多少老師也可能就有多少不同的需求,在開展校本培訓之前要充分調查教師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針對性地設計培訓計劃。保證每一次培訓都能適應一部分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證培訓活動的活力。

其次,要在培訓中培養教師,激發參訓的動力。要使校本培訓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搖籃,讓每一位教師通過培訓體會到教育事業的創造性,體會專業成長的快樂。在校本培訓中應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塑造教壇新秀,讓教師在主持培訓、接受培訓的同時看到專業發展的前景,以此調動教師參加培訓的動力。

第三,應完善評價制度,提高培訓吸引力。目前,很多校本培訓活動的考察類似于考勤,只要參加就行,參加后只要上交規定的“作業”即可,不管培訓是否取得了實效,教師是否有收獲。這種做法挫傷了教師積極性,使校本培訓失去了吸引力。應讓教師參與到校本培訓的計劃、實施、總結、評價等各個環節,讓教師真正成為校本培訓活動的主人,并實施參與式管理和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以充分培養教師校本培訓的主體意識。

[參考文獻]

[1]鄭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6):12.

[2]時偉.當代教師繼續教育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84-194.

[3][美]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師ABC[M].張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271.

[4]顧明遠,檀傳寶.2004:中國教育發展報告——變革中的教師與教師教育[R].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7.

[5]萬福.校本教師培訓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2,(1):25.

[6]顧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發展——行動學習的實踐視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137.

[7]李水清.農村鄉鎮區域大校本培訓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07,(5):8.

[8][前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15.

[9]曹一鳴.校本教研實施方略[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6.

[10]教育部師范教育司.加強和改革教師教育服務基礎教育——教師教育文件、經驗材料匯編[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257.

篇(2)

2004年是“十五”繼續教育進入全面發展的一年,也是落實北京市和通州區教委“十五”繼續教育工作意見的關鍵一年。這一年,我們緊緊抓住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各級各類的培訓,教師培訓工作抓出成績、抓出實效,進一步推動了我區教師教育工作跨入新的發展時期。下面將2004年教學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抓好全區參訓教師的教學及教學組織工作

(一)、非學歷教育

1.啟動《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公共必修課培訓

2004年根據市區教委關于啟動公共必修課意見,我區組織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由我校教育理論組教師承擔面授、組織輔導工作。扎實、有效地做好《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通過講授、發放材料、錄制軟盤等形式,完成全區7218人的培訓任務。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對職業道德的認識和師德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繼續教育面授專題培訓

為了提高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我們組織全區4209人參加學科面授專題培訓。 培訓學科小學有語文、數學、科學教育、美術、體育;中學有數學、歷史、地理、美術、體育、政治等,通過請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名師講學,使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全區中小學教師共有800人報名參加培訓, 通過學習,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制作教學課件等。

4.新課程改革培訓

高中政治教師新課程培訓班。共40人參加培訓。培訓目標:幫助高中政治教師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課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的理念、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了高中教師實施新課標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實施新課標、新教材做好師資準備工作。

中學政治骨干教師新課程理論與實踐研究研修班。聘請首都師范大學胡玉順教授到我區擔任本班指導教師。培訓目標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轉換的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中學地理骨干教師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請區級教研員和教改實驗區有經驗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帶領學員到基層中學開展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收到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區級骨干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師參加,學習時間為80學時。通過對網絡技術的學習,參訓教師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課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繼續教育專管員、信息員培訓

共16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全區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各單位信息員、專管員經過培訓,加強了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系統化。

6.區級骨干教師培訓

本學年主要對區校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培訓:共502人參加培訓。 對骨干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進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師師德水平。并組織骨干教師結合工作實踐又撰寫了師德案例,區繼教辦已經對骨干教師上交的師德案例進行篩選,并組織專人將優秀案例編輯成冊,擬出版《骨干教師師德論文集》。

7、新教師培訓。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培訓質量,本學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師培訓計劃,更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注重了對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全區共有261名新教師參加李培訓。

8、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由北京教育學院組織實施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培訓項目,自2004年7月開始到今年年底,開展了集中培訓、跟蹤指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活動。本次培訓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培訓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和學員的歡迎。

(二)學歷教育

在學歷教育方面,從總的趨勢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在逐年減少,重點已轉入非學歷教育,但是學歷教育的各項工作沒有放松,特別是緊緊抓住考前輔導工作,提高新生錄取率。2004年的專、本科考前輔導的應該說錄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師承擔的語文、政治、英語輔導的科目,開始成績是較高的,對提高錄取率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訓

1.開展《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校本培訓教材的培訓

《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是我區“十五”繼續教育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主要是突出先進教育理念的宣傳,為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提供幫助。此教材成為了全區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理解和領悟的重要參考資料。各學校都組織教師進行了認真的自學,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學習體會,全區7218人參加培訓。目前,教師通過學習撰寫的心得體會等材料已陸續上交區繼教辦,由繼教辦組織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并選出優秀文章給予榮譽獎勵。

2、抓好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今年6月份區教委人事科、區繼續教育辦公室對全區部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調研。通過聽校長匯報,召開教師座談會,查閱檔案材料,交換意見等形式,較全面地掌握了各單位校本培訓情況。通過校本培訓調研,我們感到:校本培訓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重要培訓形式。校本培訓是受到各級領導重視,受到校長、教師歡迎的一種培訓形式,應當廣泛推行這種培訓形式。但是,校本培訓開展不均衡。表現在領導重視程度、教師的認識程度不均衡;學校硬件設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師資隊伍不均衡等影響了部分學校較好地開展校本培訓。區教委人事科、繼教辦將調研情況上報教委后,教委認為有必要開展評選校本培訓示范校活動,帶動全區校本培訓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在區教委的領導下,我們將調研與查看基層學校上報材料相結合,經過反復研究決定確定了13所中小學為校本培訓示范校,確定1所園本培訓示范園,通過幫教、幫訓、手拉手等形式,發揮優質校的教師、管理人員、設備的輻射作用,帶動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區學校辦學整體水平,推動全區普教工作走上新臺階。

二、抓好學校校內的教學工作

(一)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培訓

根據北京市教委《關于加強“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和通州區教育委員會《關于中小學教師“十五”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結合師資培訓工作特點和我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十五”期間我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及2004年校本培訓內容的計劃和具體安排。

今年10月學校召開教代會通過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論文評審條件》《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優秀班主任評選條件》。與會代表充分認識了學校開展校本培訓有利于提高學校教師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發揮教師學習的主體作用,促進自身個性發展,有利于學校學習性組織的建設。并深深的感到開展校本培訓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師素質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重要條件。并決定于11月開始培訓。本年度的培訓重點:

(1)組織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教材,采取自學和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內容,并結合本職工作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提高。通過學習,教師深刻認識到,培訓者必須不斷提高素質,才能真正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意識,才能為基層做好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培訓質量。

(2)、加強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適應新課程改革和學習性社會的需要,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組織40歲以下教師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Authorware5.0培訓50學時。并將考核與競賽結合起來,激發教師學習積極性。

(3)、強化教師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開展專題論壇活動,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結合教師專業化和學校長遠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培訓科研型的教師隊伍,以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4)校本培訓管理

學校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建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校長、主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級干部任副組長,由師資培訓科研辦公室具體組織管理工作。學校為每位參訓教師建立檔案(一人一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并與評優、評先、晉職等掛鉤。

(二)、培訓者培訓。

為把我校建設學習性組織,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起草了《通州區第一教師進修學校校本培訓工作意見》,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師德培訓、計算機應用培訓、繼續教育科研課題論壇活動。教師積極性較高,學習興趣較濃,效果明顯。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市區組織的各項培訓。

1、北京教師培訓中心組織的各學科培訓者培訓:

2、計算機教師參加因特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整合的培訓;

3、推薦教師參加英語全國骨干教師、普通話新大綱、初中政治和語文骨干教師培訓;

4、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北京市小學數學、語文學科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等。

5、推薦和組織政治、地理、英語、化學、物理教師參加北京教育學院組織的“綠色耕耘行動計劃”的培訓,我校教師普遍反映受益匪淺,對提高培訓者素質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培訓,拓展了培訓者的學科知識面,在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較大提高,為更好的開展我區教師培訓奠定良好的師資基礎。

(三)教育科學研究

1、根據《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修課” 的教學反饋、優秀案例評選、學分反饋等項培訓工作,組織編寫了 區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選編》。

2、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學習體會的評定學分工作,并將優秀論文編輯成冊。

3、強化研究意識,開展研修活動。學科教師圍繞“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探究”的主題,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專題研究。本學年末,根據研究情況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撰寫論文,學校組織論文評審,評選論文等級,學校給予獎勵,并召開學年度繼續教育教學、管理論壇會,組織編寫“十五”繼續教育論文集。

4、開展繼續教育論壇活動。本學期論壇的主題是:“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培訓模式,管理服務觀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中廣泛開展“以師資培訓為中心”,更新教育觀念、管理服務觀念的研討活動,學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論文25篇,評出一、二等獎,中獎率占50%。為創造一個優質教學、優質管理、優質服務的進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堅持校內外調研制度。教師深入教學第一線,開展聽課、評課、教學研究、專題研討等活動,其中本學期教師聽課共計380節,人均達到了20 節。把繼續教育的教研、教學活動著眼點放在適應教師新課程需要、為基層教學服務上,深受基層中小學的歡迎。

6、發揮教學指導組作用。本學期教學指導組的任務:

組織新教師學科專業培訓的開課匯報。共有13位教師講述了本人授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并就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會的教師深深感到:這種開課匯報形式好,教師間相互取長補短,有利于本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各教研組長組織本組教師開展教學觀摩課、研究課、公開課活動;

組織繼續教育論壇,制定教學論文評審條件,開展論文評審活動,為我校建成學習型、研究型組織出謀劃策。

三、本學期教學效果

1、培訓。

(1)本學期圓滿的完成了學歷教育、研究生課程班和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工作,得到基層學校、教師和聯合辦學單位的一致好評,培訓效果好。

2、獲獎。

(1)繼續教育辦公室和我校英語教師(張淑清)組織指導了我區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參加“北京市遠郊區縣小學英語教師技能展示”大賽,并獲得“最佳教學設計獎”,捧得獎杯和獎狀。

(2)學歷教育獲得“北京市師范大學2004年函授教育先進單位”獎勵。

(3)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北京市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3、教育教學研究成果。

(1)繼續教育辦公室組織部分我校教師參加編寫的《骨干教師師德案例集》一書初稿審閱、編輯工作已經完成,待出版發行。

(2)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組織了“現代信息技術培訓”課件和繼續教育論文評獎活動,獲得一、二等獎教師的比例占參評教師總數的50%。

(3)參與北京市繼續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我校承擔的子課題《校本培訓制度與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編輯出版了《校本培訓管理制度匯編》初稿,發至全市教師進修院、校。

4、教師個人獲獎、登載論文、參與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1)劉志田撰寫的《信息技術課的實踐創新與課堂實踐》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一等獎。

(2)王金華撰寫的《激發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方法研究》獲得通州區教育學會“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征文二等獎。

(3)明紀英撰寫的《應用討論法引導新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一文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術教育” 第六期登載;并指導我區兩位新教師孫雪濤、趙云撰寫了 《心路》《我的教學生活》論文, 在“信息技術教育” 第九期登載。

(4)張振松撰寫的《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抓好小學英語教師培訓工作》發表在《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學科郭淑琴、王金華參與了北京市高中教師《生活價值觀》課題研究,成為該課題組成員。

(6)王學一被北京教育學院聘請為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專家。

(7)崔靜平獲得通州區教育系統名師稱號。

五、2004年師訓工作特點

1、層次多,任務重。2004年是“十五”繼續教育的關鍵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間開展的各項培訓今年全部啟動,包括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三門必修課培訓、各學科骨干教師的培訓、小學、初中、高中的新課程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校本培訓等。同時參加培訓的人員多,全區7000多人都要參加不同層次的培訓,培訓任務相當繁重。

3、培訓的機構多。北京教育大會召開以后,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與師資培訓有關的大學、學院、教研部門等紛紛參與教師的培訓,我區現在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高校聯合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提高我區教師的水平。

4、培訓的要求高。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和教師本人的需求,對“十五”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過去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授逐步擴展到學員上講臺,師生互動,開展教學實踐,帶著問題進行培訓等,突出繼續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今年我區針對教師的需求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培訓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課程培訓班、骨干班、專業課專題培訓班、學歷班、研究生課程班等。聘請了大學教授、教育專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中小學骨干教師等,登上繼續教育講臺指導我區教師的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5、培訓難度大。一是時間已過半任務卻沒有過半,逼人緊;二是教師培訓大樓建設期間,需要的教學設備不能完全滿足,硬件條件差;在此基礎上要完成培訓任務,難度較大。但是,在區教委和各基層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師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的培訓任務完成了,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謝。

篇(3)

筆者認為,校本培訓評價不應只注重量,更應注重質;它不應只關注教師的現在,更應關注教師的未來;不應只考慮學校、社會的意愿,也應考慮教師個人的意愿;不應只考慮教師個體發展,也應考慮教師群體發展。解決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優秀教師群體,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教師專業成長,“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教師都不能拒絕成長、要在端正態度、勇于實踐、勤于反思、善于合作、樂于學習中成長。

第一,教師應成為評價的主體,應把評價的權利交給教師。教師通過自評、互評找到問題,明確方向,獲得動力。這也是校本培訓的基本理念。教師通過反思,發現問題,通過探究解決問題。

第二,校本培訓評價的對象不僅要包括交教師,還應包括培訓者、管理者。在評價的時空范圍上,不僅包括結果評價,更應該包括預評價、過程評價。評價耍注重過程。注重結果的評價,對教師的促進作用十分有限。校本培訓往往是一個較長周期的行為,注重過程可以更有利于實現不斷反思、不斷探討、不斷行動,使研究更有成就。關注過程,就要慎做結論。關注個體的心理感受,引導主體反思總結,才是評價所追求的目標。

第三,建構校本培訓評價體系是以教師專業發展目標為導向,制訂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發展指標,通過多元化評價,指導教師發現問題并不斷改善教育教學行為,促進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高。

(1)評價目標協約化: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參照學校的校本培訓、教師專業發展要求,教師制訂個人專業發展目標。

(2)評價指標梯級化:不同階段評價的側重點不同。從教師的年齡差異、基礎差異入手,本著為學校、為教師發展服務的指導思想制訂具體的評估指標;不同階段有不同層次的發展追求。根據教師不同發展階段制訂相關評審條件,構建以校為本、分層評價、梯次提高的校本培訓評價體系。可持續發展性評價在一個教師不同的成長階段的評價是不同的,前一個發展性評價應該是后一個發展性評價的基礎,后一個發展性評價應該是前一個發展性評價的提高,并依此不斷發展,不斷進步。

(3)評價主體互動化:教師評價實行家校互動、師生互動、師師互動、上下互動,強調被評價者對評價結果的認同。

(4)評價方法多樣化:運用課堂調研評價法、典型案例評價、教師個人專業發展成長袋評價等形式,實行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共性比較評價與個體差異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采取參與激勵、目標激勵和信仰激勵等不同的激勵方式,以期達到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最大值”。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①積累了一套開展校本培訓評價的基本做法。一個重心——以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意識為重心。兩條路徑——一條是自我發展路徑,另一條是外部支持路徑。三個特點——實踐性、創新性、生成性特點。四個方法——學、思、做、寫。②教師專業發展目標定位更合理。課題研究促成教師不斷檢查自身的教學言行,重新審視和考察已有的專業水平,圍繞合理的發展目標定位。從課堂觀察發現,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更加平等,開始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個體差異。學生也表現出更大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③教師的學習習慣得到改善。主要表現為“三多”——是虛心求教的多了、自我反思的多了、撰寫教后記的多了。④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提高。通過校本培訓評價課題研究,湖北省當陽市草埠湖鎮中心小學(以下簡稱“我校”)優秀教師不斷涌現,學校在社會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我校師資隊伍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現有省骨干教師人數1人,市、鎮骨干教師13人,市優質課二、三等獎獲得者10人,與課題研究前相比,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得到提升。通過課題研究,我校已形成了寫論文成風的良好氛圍,每學期總有七、八篇論文在國家、省、市論文評比中獲獎。學校被評為市文明單位。⑤教師教學能力明顯提升,反映在教學質量的提高上,我校學生在各類競賽中獲獎人數逐年增多。

篇(4)

一、培訓目標

1.通過培訓項目的實施,探索班主任培訓新模式,改革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班主任校本培訓工作的深入開展。

2.引導廣大中小學班主任注重工作細節,理解其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改進班主任的教育行為,提高工作實效,促進班主任工作從職業走向專業。

二、培訓內容

針對中小學班主任日常工作中面臨的實際問題進行安排,圍繞“班主任每一天”、“班主任每一學年”、“班主任與每次活動”、“班主任與每個班級”、“班主任與每個學生”、“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六個模塊深入學習、交流、研討。

三、培訓原則

1.實效性原則。緊密結合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實際,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班主任日常工作為線索,以案例式互動研討的形式,使學員學會在復雜的班主任工作情境中如何決策與應對,提高班主任實務工作的能力及技巧。

2.主體性原則。在培訓實施及過程管理的各個環節,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凸顯學員的主體地位,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關注學員的問題和需求,尊重學員的經驗與智慧。利用網絡優勢,為學員搭建相互交流與合作學習的平臺,以可持續的培訓活動作為培訓的跟進保障。

3.創新性原則。創新培訓模式,以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為線索,形成六組典型案例,將案例分析、參與式討論、論壇互動、自學、咨詢答疑等有機結合。

四、培訓方式

為了有效地解決工學矛盾,提高培訓的實際效果,以學校或學區為單位組織開展班主任校本培訓,培訓采用集中培訓(每個模塊至少一次)與教師自主培訓相結合的方式。

五、培訓的組織管理

1.學校或學區要成立中小學班主任培訓領導小組,分別由校長、分管領導負責具體實施工作。

2.確定輔導教師:

學校或學區從*年參加*縣百名班主任國家級遠程培訓的學員(高中和部分小學也可從現任班主任)中擇優選取若干名為本次校本培訓的輔導教師承擔本次培訓的主要任務。

3.學校或學區要制定班主任校本培訓的實施方案,科學安排培訓時間,4月10日前報班主任培訓辦公室審核備案。

4.學校或學區要做好對班主任集中培訓對象的考勤、督促、檢查等工作,同時做好培訓過程有關資料的積累和保存工作,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培訓工作,為建立長效的班主任校本培訓機制奠定基礎。

六、培訓對象

對象:全體班主任及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

七、培訓時間

1.總體安排:

2009年3月-2009年11月,上半年完成2-3個模塊,下半年完成3-4個模塊。

2.具體安排:

2009年3月:選實驗中學、東干中學、*小學和*小學(學區)進行試點培訓;

2009年4月2日:召開班主任校本培訓工作會議;

2009年5月:中期檢查考核;

2009年9月:組織班主任工作案例評比;

2009年11月:組織班主任工作論文評比;

2009年11月下旬:全面檢查考核、總結表彰。

八、培訓領導小組

為了保障培訓效果,特成立“*縣2009年中小學班主任校本培訓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下列成員組成: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領導小組下設班主任校本培訓辦公室

主任:*

成員:*

九、其它

1、學校或學區要建立參訓教師的交流平臺,要建立班主任校本培訓QQ群,以便讓班主任及時交流探討。

篇(5)

一、背景分析,為校本培訓定位

上盤中學創建于1958年,曾被評為市鄉鎮中學辦學水平“一級(甲)學校”,被授予“督導評估合格完中”,并通過了臨海市a級辦學等級測試。學校以“加強基礎——求發展 嚴謹治學——揚個性”為辦學宗旨。現有班級34個,教師116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9人,中學一級教師29人,本科學歷有96人,占87.3%。

變革教育,首先要改變教師。新世紀的教育,“教師”的時代正成為歷史,一個全面呼喚“導師”的時代正在誕生。教師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需要改變教育方式,需要接受新的培訓。我們認為,學校成功的內在機制,在于建立一個高水平的校本研訓集體。要確保課改的全面推進,同樣有賴于開展“以校為本”的校本培訓活動。把教師的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研訓有機地融為一體,是提升學校的教研水平,促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二、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備好課、上好課、評好課、命好題、育好人”為目標,以提高教師新課程教學能力為重點,以提高培訓質量為主線,貼近課改,貼近課堂,貼近教師,實施以校本培訓為中心,整合集中培訓與自我研修的培訓模式,增強繼續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素質。

三、校本培訓領導組和業務指導組

1、校本培訓領導組

(1)成員名單

組 長:金征斌

副組長:宋志凌、李華、尤亞輝

成 員:徐利軍、李杰志、屈偉青、尤匡青、王寧、徐能興

(2)工作職責 全面負責本校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的規劃、實施、管理和總結工作。

2、校本培訓業務指導組

(1)成員名單

組 長:金征斌

副組長:宋志凌

(2)工作職責 負責校本培訓業務指導工作,指導教師完成各項培訓任務,參與校本培訓業務考核工作。

3、校本培訓業務考核組(另文公布)

四、培訓內容

(一)培訓目標

1、樹立“備課”的全程觀念,落實新課改、新理念的教育思想;熟悉新教材體系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手段,理解和熟悉現代教學設計的新理念新方法,提高教學設計理論素養。

2、針對現代教育教學、學校生存和發展、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師發展的需要,通過“備課”活動的開展,切實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全面提高教師基本教學技能,落實教學常規和教研常規,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教師的教學水平。

3、以集體備課、教學公開課為主要形式,以“邀請式”聽課制為亮點,以“課例”研究為校本培訓有效模式,充分發揮學科組教師的集體智慧,開展“四個一”的活動,組織校級教學評比,開展論文評選活動,培養教學骨干和學科帶頭人。

(二)培訓任務

上盤中學校本培訓五年計劃安排,今學年確定一個主題進行專題研修,2019學年上學期培訓主題為“備好課”,分五個專題進行,分別為:備課與師德行為、備課實務與新技能、現代學習論和教學設計、集體備課、教學公開課、教學反思。本學年的主題分兩階段完成,第二學期學習主題為“教科研培訓”,繼續學完其余四個專題,即:“如何做好課題、如何做好教研科研論文、如何做好案例、課件制作”。

(三)學習目標

本學期的五個專題的學習目標如下:

(1)備課與師德行為。抓好生本備課,更新師德觀念,調整師德行為;

(2)備課實務與新技能。學會有序備課,掌握教學設計技能,提高教學設計能力;

(3)現代學習論和教學設計。講究科學備課,聯系備課實際需要,提高教學設計理論素養。

(4)集體備課。做好備課組的工作,各學科在教研組,備課組的共同組織下,完成各學科的集體備課。

(5)教學反思。抓好教師備課工作中的教學反思環節,促進教師個人素養的提高,完善課堂教學。

五、培訓過程

(一)培訓方式

1、個人自學。以個人強烈的提高本人教學能力意愿,做好教師的校本培訓工作。

2、主題培訓。采取集中培訓的方式,通過專家講座、視頻觀摩,幫助教師了解備課實質,培養六個意識,即:對話意識、課程資源開發意識、動態生成意識、角色意識、質量意識和效率意識。知道備課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掌握有效備課的策略,

3、課堂研學。

(1)“邀請式”公開課。以“邀請式”公開課的形式展示培訓成果,要求每位教師至少上1節多媒體公開課,課后集中評議,做好記錄,總結經驗,在組內學習推廣;找出不足,在后續備課過程中加以改進。

(2)說課。就選定的公開課例進行說課,以說課稿的形式提交學科組,供同學科教師研討、交流,深化教師對所任學科《課程標準》的理解,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吃透教材思想內涵,提高備課的理論素養。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篇(6)

(一)工作目標

1、使全校教師職業道德觀有新的加強,青年教師的專業思想和愛生育人意識有明顯提高。

2、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在總體上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實施素質教育的理念和能力有所提高。

3、繼續擴展梯隊結構合理、綜合素質較高的骨干教師隊伍,重點培訓培養一批各學段各學科具有較高教育教學水平、在樂清地區有較大影響力的優秀教師。

(二)工作重點

1、開展以盡快適應崗位要求為主要目標的新教師試用期培訓工作。認真組織試用期新教師參加規定的集中和分散培訓活動,學校將扎扎實實開展師徒結對活動,組織新教師深入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開展各種教學研討、評比活動,使他們盡快適應并勝任教育教學工作。

2、大力開展教師職務崗位培訓工作。按照教育局的統一要求和部署,將繼續組織教師參加20xx學年晉升職稱人員的培訓和考核。

3、加強骨干教師培訓,積極實施名師工程。今年將繼續組織教師參加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各級各類培訓。

4、繼續鼓勵教師高一層次學歷進修工作。通過以函授和自考為主要形式和途徑,促進本校教師學歷層次的提高。

5、學校將根據文件精神,完善校本培訓的組織機構,制定培訓計劃,充實培訓內容,加強對培訓過程的管理、監控與評價。

(三)支撐條件:本校設立了專門的繼續教育和校本培訓領導工作小組(見附件),由教導處具體負責繼續教育和校本培訓工作,有規范的業務學習制度和定期的業務學習時間,為教師繼續教育和校本培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培訓起止日期、主要內容和基本形式

(一)培訓日期:20xx.2.12-20xx.7.9

(二)主要內容:師德培訓、教育科研、信息技術、心理健康。

(三)培訓形式:集中組織培訓與自學相結合。

1.專題講座形式:聘請校內外教育專家指導教師進行各類專題講座,如:解讀新課程標準,課程改革內容,教學模式,考試與評價制度,新課程中的教與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方向,教師修養,教師教育能力研究等講座。

2.自學–反思–總結。

鼓勵教師(尤其是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主動自覺地開展閱讀,做好讀書筆記,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評比活動。

3.實踐與交流形式:(1)開展案例教學分析與研究。(2)開展主題研討,認真組織青年教師教學評優課活動,通過說課、聽課、評課活動,集體研究,共同提高。(3) 開展教學論壇,論文評比,課件制作評比,教學基本功競賽等活動。(4) 開展校與校之間的教學交流活動。(5) 開展課題研究,把課題研究融入到自己的課堂教學改革以及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中來。

4.開展“青藍工程”活動。青年教師與校內骨干教師或者樂清市內名師結成師徒關系,每學期由青年教師備一節課并作課堂展示,由名師評課,力爭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完成培訓任務所采用的相關措施和辦法

1.提高認識,校本培訓是一種自我需要,努力形成校本培訓良好氛圍。

2.健全規章制度,建立激勵機制,確保校本培訓的順利開展。

篇(7)

關鍵詞:骨干教師;校本培訓;“二型七環”模式

教育的發展取決于教師,教師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中骨干人才的影響和帶動,課程改革將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師的培訓、學習顯得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然而,在對骨干教師的培訓中出現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例如經費困難,時間限制,針對性不強。而校本培訓順應了骨干教師繼續教育的宗旨,這種“在學校中”、“基于學校”的校本培訓具有目標的直接指向性、組織的自我指向性、內容的現實針對性、方式方法的靈活多樣性。因此骨干教師校本培訓模式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骨干教師的培養中,我們根據“因材施訓”的原則,對骨干教師的校本培訓從模式類型Ⅰ到模式類型Ⅱ通過分層──研訓──指導──定向──專修──獨創──發展,形成了“二型七環”的骨干教師校本培訓模式,為教師持續的專業發展提供拓展的廣闊空間,并提供目標實現的可能。

一、“二型七環”模式構建的理論依據

教師發展的需求具有多元化,教師需求的多元化決定了教師培訓的多樣性。一方面,不同時期、不同學段、不同學科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教師的發展要求各不相同,造成了教師的差異;另一方面,在大體相當的時空條件下,教師的素質或發展期望,包括教育教學的觀念與水平、知識與能力、職業道德與情感態度等又因人而異。這些個體的差異,要求我們按照實際情況為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可供選擇的培訓模式。

二、“二型七環”模式構架

模式類型Ⅰ:分層──研訓──指導──定向。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新的教育理念和創新教學方法、信息技術(高級),目標是培養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現代性創新型的骨干教師。校本培訓運作的基本程序:分層建組,提出目標;分組教學,進行研討;分類指導;教學技能綜合考核;反思總結;各自確定發展方向。被評估確定為優秀層的教師可以進入模式類型Ⅱ的培訓。模式類型Ⅱ:定向──專修──獨創──發展。培訓的主要內容是增加專業特長培訓和課題實驗研究,目的是培養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校本培訓運作的基本程序:分類定向專家指導專家研修(確定要點課題進行研修,或送培專修,或外出掛職鍛煉)反思總結,形成自己獨創的教學方式,并確定新的發展方向。

三、“二型七環”模式的具體操作

1.建立目標。我校對每位骨干教師提出了終身追求目標:“高尚的師德修養,廣博的科學知識,精湛的業務專長。”面對不同層次的骨干教師又具體地提出了不同要求,從教齡上分“三年”、“六年”、“十年”三個階段,從角色位置分“省級骨干教師”、“市級骨干教師”、“區級骨干教師”和“校級骨干教師”四個層次。并明確提出了各級骨干教師的具體標準。省級骨干教師:要有省級優秀課或觀摩課和省級論文并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同時要參加省級科研課題實驗。市級骨干教師:有市級優秀課或觀摩課和區級范圍的獲獎論文,在市級刊物上發表文章或在市級教研范圍做過教研教材介紹,有市級研究專題。區級骨干教師:要有區級優秀課或觀摩課和區級范圍的獲獎論文,在區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或在區教研范圍做教材介紹,有區級或校級研究專題。校級骨干教師:有校級優秀課或觀摩課和校級獲獎論文,能在校內或教研組內做教材介紹或教學經驗介紹,有校級研究課題,在區校科研驗收中獲一等獎。

轉貼于 2.建立制度。如何從制度上保證研究,我校建立了新課程研討制度,確定每周四下午第八節課程時間為“新課程教研日”,開展形式新穎、實效性強的教學研討活動,以教研組為單位總結、交流、反思本周教學情況,思考、研討下周教學內容。如集體備課、教學研討、教學觀摩、說課、評課、教學反思與交流、案例分析、問題會診、教師與專家對話、專題研討、教育沙龍等。在觀念的碰撞與交流中達成新的共識,在實踐與摸索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學校還建立“校長課改講壇”、“教育改革創新論壇”,要求教師每周做一次教后記、提高一個典型個案、上一節研討課、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記錄、提供一個研究的問題等,舉辦教學開放周、學科教學觀摩研討。同時,規定教師參加教研活動計入繼續教育學時,教研工作作為新課程實驗評估的主要條件之一。通過這些制度保障,使教學研討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起來。 3.建立機制。在骨干教師培養中,我們對不同素質的教師,采取了分層次、分類指導的做法,堅持抓一部分、帶一部分、促一部分的策略,建立以校為本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教研機制,即學校自培工作三級臺階制,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第一階段,帶教制。對教齡在3—4年內這一層次的年輕骨干教師,實行師徒帶教制,學校挑選同組內師德優良、教育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業務過硬的中年骨干教師擔任指導教師,與新骨干教師簽訂正式帶教合同書,期約為一年,學校規定指導教師每周至少要聽年輕骨干教師一節課,并認真分析講評。年輕骨干教師每周至少聽指導教師2—3節課,認真作好聽課筆記,寫好聽課體會。學校還規定骨干教師的課堂教學是開放式的,全體教師都可以隨時聽課,與其研討交流,認真組織骨干教師的示范課、匯報課,開展名教案、名課、優秀課件的評比活動,定期對他們的教案、課堂教學、教學模式、班級管理等進行觀摩、交流。一年后根據合同上要求逐項考核評估,對考核成績優秀的師徒雙方予以獎勵。第二階段,幫教制。對教齡在六年內這一層次的骨干教師,為確保年輕骨干教師“斷奶”后仍能在比較長的周期內得到全方位悉心幫助,繼續實施幫教制。帶教老師不再由學校指定,而由青年骨干教師根據所需自己選擇,在得到所選擇老師認同后再次建立幫教合同,一年一次。幫教制主要是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群體力量,由備課組長、教研組長具體負責,通過加強教研活動、集體備課活動,對這些青年骨干教師繼續在組內加以培養、指導,做到“六個一起”,即一起分析教材,一起把握教材難點、重點,一起設計教案,一起試卷命題,一起聽課、評課,在教育教學的業務能力上帶著(或者說是“逼”著)青年骨干教師一起上。這種以校為本的研討把教師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在職培訓融為一體,促進青年骨干教師專業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第三階段,導師制。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青年骨干教師各方面都成熟起來,逐步成為學校的中流砥柱,有的已嶄露頭角,有的已成為省市區學校教育教學的骨干教師了。對已經成長起來的這一層次骨干教師我們要求他們打造品牌,既備課品牌、教案品牌、課堂教學品牌,從而促進他們的業務能力精益求精。

我校的張學春老師在新課改的實踐中,建構了“數學科五環節”模式這一獨創的模式,模式流程圖如下:為進一步研究探索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對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與考察中,我們留心觀察,以“公平選優,以才取人”的原則選拔優秀的苗子(青年教師中的佼佼者)再次實行導師帶教制。指定學校師德優良、教學業務過硬、教科研能力較強的高級教師,全方位地對這些青年骨干教師悉心指導培養,培訓地點設在課堂,一邊教學一邊研討。培訓者先親自上課,然后結合實踐講理論,一會兒給教師講,一會給學生講,將新課程的理念通過課堂直觀表現出來。有的時候請教師先講,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培訓者走上講臺,組織教學,進行即席指導,引導教師討論,整個課堂變成一個學習與交流的場所。在這里,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和“學員”,大家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教師不再把自己當作被動的受訓者,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研討。講座學習也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不再單純的講理論,而是分析案例,在案例中讓教師潛移默化地接受理論。這種全新的培訓,構建了一種新的校園文化,為教育管理者與教師搭建了平等對話、交流的平臺。使教師們受到了空前的鍛煉和提高,教育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經過1—2年時間的指導培養,使之成為區市級乃至省級、國家級的骨干教師。加強骨干教師培養,優化了骨干教師的素質,提高了骨干教師教育教學質量,他們的工作更能得到社會的認可,他們的價值更能得到體現,他們的高層次需要更能得到滿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蜜桃|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熟妇色xxxxx日本免费看| 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先锋影音av资源网| 人妻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小少呦萝粉国产| 五月丁香综合激情六月久久| 国产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三级4级全黄60分钟|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蜜臀aⅴ国产精品久久久国产老师| 国产中年熟女高潮大集合| 夜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爰爰| 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视频| 西西人体444www高清大胆| 欧美xxxxx在线观看| 青青草原精品99久久精品66| 俺来也俺去啦久久综合网|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色哟哟最新在线观看入口|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爆乳| 疯狂迎合进入强壮公的视频| 夜先锋av资源网站|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性猛交ⅹxxx富婆视频|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办公室撕开奶罩揉吮奶头漫画|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欧洲熟妇色 欧美| 丰满少妇被猛男猛烈进入久久|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仙草咪| av蓝导航精品导航| 高清freexxxx性国产| 日本不卡高字幕在线2019|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