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9 22:48: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計算機就業指導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本科院校;IT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模式
0、引言
當前,我國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產業不斷升級,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大,對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成果也是層出不窮。這些研究成果對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引領各個高校準確定位、特色發展,重新審視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加快教學改革,進一步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IT行業對應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T行業需要適用性強的應用型才人,但本科院校培養的學生與業界的需求存在差距,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有待創新,培養定位有待明確。因此迫切需要對計算機專業的教學體系進行改革,逐步建立IT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筆者深入分析IT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及其基本素質,構建IT應用型人才培養新體系。通過對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1、IT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與特征
1.1 人才培養目標和素質要求
以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為宗旨,以提高學生能力和素質為核心,堅持“基本理論、核心能力、基本技能、人文素質”4條培養主線,堅持以IT人才的專業核心能力——編程能力的培養為中心,著力強化實踐教學,強化鍛煉與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創新應用能力和團隊合作溝通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有計劃、有層次、分階段的培養和提高,成為理論基礎扎實、應用實踐能力強、有特長且具備創新意識和能力、能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應用型IT人才。
1.2 IT應用型人才的特征
應用型人才應該既具有知識又擁有能力,更要有使知識和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的素質,應當具備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等特點,尤其要具備較強的創新與實踐能力。因此,IT應用型人才應具有以下特征:
(1)專業素養:具備從事IT行業所需要的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有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2)實踐動手能力:具備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保證最基本專業知識儲備的同時,還要具有進一步拓展和延伸專業知識的能力,學會學習并及時吸收,跟上知識變化。IT應用型人才必須具有強烈的終身學習意識和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4)工程素質:具有面向工程實踐活動時的潛能和適應性,積累工程師所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鍛煉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和意識,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從而提高就業、創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力。
(5)創新精神:具備適應科技發展、社會變革以及計算機軟硬件技術提升的能力,且擁有為社會提供具有價值的新方法和新發明的精神和意識。
(6)團隊合作精神:團隊角色是IT項目分工的需要,合作精神是團隊凝聚力、親和力、戰斗力的源泉,是項目成功的關鍵。良好的溝通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是IT應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特征之一。
2、IT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過程
寶雞文理學院根據自身特色和優勢建立了“IT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以培養IT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將理論素養與應用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工程素質與職業規劃教育相融合,以社會發展、技術進步需求為牽引,以“IT實驗能力一IT設計能力”為主線,進行IT能力的培養。實驗區多方位多層次推進職業生涯教育、就業指導、創業教育、創新教育、學科競賽等,探索與構建IT應用型人才培養新體系。
2.1 建立多維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
寶雞文理學院所建立的多維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模式見圖1。本教學體系模式具有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基礎理論教學不弱化、程序設計4年不斷線、實踐教學多維化等特點。
第1學年以夯實學業基礎、培養職業素養為目標,重點放在信息化素養及程序設計基本功的培養訓練上,設置相應的計算機導論、C語言程序設計、網頁設計等計算機基礎課以及相應的專業基礎實驗課程。通過計算機導論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對整個4年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有一個整體的了解。通過學業規劃、職業規劃課程及認知實習,讓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學業有一個思考,對自己將來的就業有一個預期。
第2學年以初步掌握軟件工程方法為目標,重點進行軟件開發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建立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組,為學生打好理論基礎;邀請企業工程師任組長,和任課教師一起完成數據結構、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設計;通過項目開發、生產實習、學年論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應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3學年以專業素養和動手能力的培養為目標,重點放在專業素養培養訓練上。進行綜合實驗及基于項目驅動實驗;通過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課程設計、崗位實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動手能力。
第4學年以專業應用能力、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重點放在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上。與合作企業一起在校內設置企業招聘及企業工作場景,對學生進行求職、就職、穩職等職業能力的指導和培養;再依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學生分配到不同的企業進行畢業實習、頂崗實習,在實習過程中依據實際工作項目完成畢業設計(論文),使其成為畢業后能滿足IT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2.2 搭建實踐教學特色平臺
實踐教學特色平臺見圖2。
實驗教學平臺:為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等課程提供支持。學生可以使用實驗室和在線學習系統,完成課程實驗及在線訓練。教師可通過實驗平臺為學生答疑、與學生互動。實驗教學平臺的資源庫為學生提供共享資源,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
實踐能力提升平臺:該平臺分為教務、案例、任務、績效、考試5個模塊,通過工作臺提供真實的企業軟件開發流程。案例庫是企業已完成的項目案例,分專項案例和團隊案例。教師通過工作臺對學生任務、管理任務并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學生通過工作臺查看并完成任務。該平臺提供軟件工程生命周期過程中先進的、主流的工具軟件,采用項目驅動方式,對學生進行項目專項開發及團隊合作項目開發訓練,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及創新意識。
企業實訓實習平臺:與IT企業建立合作,為學生提供應用知識的真實環境。大一學生在企業進行為期l周的認知實習;大二、大三學生分別在企業進行為期1月的專業生產實習,大四學生在校內企業模擬環境或企業真實環境中進行為期1年的實訓和頂崗實習。通過企業實訓實習平臺,使學生熟悉企業運作模式、了解企業技術需求、適應企業工作環境、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強化崗位意識和職業素質、提高學習工作能力、提升應用水平和就業能力。
學生科技活動創新平臺:以創新實驗、科技講座、學生科技立項、各級各類競賽為主要內容,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科技創新途徑。學校建立和完善組織機構,提供資金保障,完善激勵機制;教師幫助學生立題,用自己的科研項目引導學生,培養學生長久堅持的意志和品質。學校通過建立創新實驗室、計學分、計工作量、重獎科技成果、設立優秀成果及榮譽展覽室等措施將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落到實處,通過科技創新平臺,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2.3 實施校企合作
近年來,寶雞文理學院分別與西安軟件園的加中大學生IT實訓基地、西安行知匯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及陜西未來藍圖軟件教育等多家IT培訓機構和企業建立了協作關系,與企業一起制訂了專業培養計劃。企業工程師對新生進行了專業教育,企業經理人對學生進行了職業規劃指導,學校還請企業參與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課程設計請企業工程師為組長,成員為該課程的教學梯隊教師,以項目為主導,組成項目組。所有的課程設計均由企業工程師與課程組共同完成,實現了課堂教學與實際應用的對接,為在企業進行實訓的學生進行了大四選修課的學分轉換。通過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等多種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帶動了教師,鼓勵了學生,有力推動了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改革,彌補了學校教學的不足,形成了“培養計劃企業參與”“新生專業教育企業做”“職業規劃企業指導”“課程設計企業導師任組長”“畢業設計企業支持”“實習實訓在企業”“學生進企業實習實訓可課程學分置換”“合作企業優先選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校企合作模式,見圖3。
2.4 提升創新能力
注重多途徑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通過學生競賽、學生科技立項、證書考取、資格認證、學優表彰等形式,對課內教學進行補充,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實施全過程、全方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機制,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在科技發明競賽、科技立項、針對全校師生的軟硬件維修維護活動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形成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課外活動模式,見圖4。
2.5 注重職業規劃和職業生涯設計
職業規劃采用三線并行方式:一是請企業職業經理人通過報告會、咨詢會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和職業生涯設計;二是學校開設職業規劃課程及通過就業指導中心指導學生自主完成職業規劃;三是設立各類學生社團和協會,吸引學生參與各類創新實踐活動,進行職業體驗、興趣尋找和興趣培養。三線并行、四年不斷,引導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促進學生就業,使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的IT應用型人才。
3、成效與啟示
近年來,寶雞文理學院全方位探索實踐IT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寶雞文理學院的“IT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獲批為陜西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實施IT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后,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在其崗位上為母校贏得了許多的榮譽。在“挑戰杯”“博創杯”等全國性比賽中捷報頻傳,其中在2010-2012年的“博創杯”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設計大賽中,寶雞文理學院的學生連續取得全國一、二、三等獎。實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后,學生的專業實踐應用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明顯增強,就業崗位與專業的關聯度顯著提高,畢業生協議就業率從2008年的78.6%上升到2012年的95.8%。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學生專業基本功扎實,動手能力強,在團隊協作、人際交流、項目規劃與實施等方面表現出良好的素質。學生普遍反映能夠快速適應新的教學體系和課程教學內容,所學的內容在企業實習和實際工作中能夠真正有用,并能在就業等方面具有競爭力。
3.1 建立多維應用型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礎
按照以培養“務實創新的IT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及“需求牽引、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創新實踐”的教育理念,實施將工程素質教育與職業規劃教育、創業教育與創新教育相融合,以“IT應用能力IT創新能力”為主線,進行IT能力培養的思路。加強基礎理論教學,不斷進行程序設計、軟件設計訓練。在實踐過程中,構建階梯型實戰模式,即綜合實驗用來全面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項目驅動實驗為學生提供軟件開發過程的實踐經歷,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實戰式實習包括企業認知、企業實訓、企業實習、參與短期項目開發、在企業完成畢業設計等。同時形成了以“學生競賽”“學生科技立項”“資格證書考取”“學優表彰”帶動學生學習的良好氛圍,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3.2 校企合作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
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事業單位所代表的行業的聯合。學校出臺校企合作管理文件,與企業聯合成立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合作方案的總體制訂、組織實施、經驗總結和改進推廣。各學科專業與行業企業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組,負責專業建設和教學環節的實施。積極爭取地方政府、行業組織和行業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對人才培養的支持與合作,使行業企業參與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教育教學過程、實踐實習指導和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等,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真正發揮作用,同時企業也接受學校師生的智力和其他資源的服務。企業的參與使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更加準確,課程體系設計更加科學,課程內容更具針對性,實驗實踐教學環節落實更加到位,培養的人才應用型特征更加明顯,更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3.3 創新人才管理模式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保證
一是建立了完善的IT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建立學校、院系及企業三級教學質量督導制度。院系落實教學質量,學校督導管理質量,企業督導人才培養質量。
二是完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實行學生評教、同行評教、自我評價、督導評價、專家分析等多元評價機制。
三是改革學生學業考核和評價方式。實現從注重理論與結果的考試向注重過程與能力的考核轉變;從單一筆試加實驗考試向理論掌握、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團隊合作、創新意識等多元綜合考核轉變。通過考核和評價標準的改革,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IT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四是制訂校企(地)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辦法。
這些制度相互聯系,共同作用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全過程,成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制度保障。
4、結語
關鍵詞:校企合作;應用型;英語專業;課程體系
一、引言
校企合作是實施產學合作教育的前提。[1]我國校企合作可以追溯到時期,對校企合作的研究已經有二十余年的歷史了,關于校企合作的內涵有很多表述,例如:孫偉宏認為校企合作是產學合作,雙向參與;[2]王自勤提出校企合作包括校企合作教育和校企合作科研等,校企合作教育的實質是企業幫助學校培訓人才;[3]左家奇提出校企合作是一種對傳統辦學模式的創新,這是一種全新的長效的合作機制,是任何一所高職院校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等。[4]筆者認為校企合作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一是校企合作建立在雙方共同的內在需求基礎上,是雙方主動參與的一項共同培養社會人才的教育活動;二是雙方運行機制融合,實現人員、設備、知識等資源的共享,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三是企業實踐與學生的專業知識密切結合,為學生將來就業提供良好的過渡平臺。因此,校企合作是一種縮短高校人才和社會需求差距的有效途徑,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課程體系現狀分析
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是服務經濟,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5]在這個基礎上,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培養目標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較強的聽、說、讀、寫、譯技能、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和一定的國際商務、酒店管理、社會科普、教育教學方面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英語為中原地區對外貿易、涉外酒店業務、科技翻譯、中小學及英語培訓機構服務的應用型人才。這個培養目標可以理解為“英語+”模式,將英語人才的培養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化,這也是目前社會對英語專業人才的要求。可見,目前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更清晰了,更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是培養目標的體現,為了了解目前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課程體系現狀,筆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分學生版和企業版,學生版共發放130份,回收128份,企業版發放7份,回收5份。學生版問卷主要發放對象是英語專業2013級,2014級學生,即大三和大四學生,了解了他們對英語專業課程體系的觀點,具體分析結果如下表1:
以上結果表明以下幾點內容:(1)學生選擇專業時很大程度上出于個人愛好,對未來就業很少考慮,因此,在課程體系設置中要增加這方面的引導,考慮就業的實際需求。(2)大部分學生已經認識到單一的英語知識不能滿足就業需求,但是他們的學習重點依然聚焦在專業必修課上,因此,在設置課程體系時要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其他模塊知識的重要性。(3)實踐環節對學習幫助很大已經得到學生們的認同,但是調查顯示課程體系中理論課程偏多,而且理論與踐的關系不緊密。
表2調查結果表明以下幾點:(1)企業聘用英語專業人才首先注重口語的流利程度,其次還非常重視其他方面知識的掌握及綜合素質等。然而,英語專業學生最欠缺的能力首先就是口語,其次其他方面知識素質及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是非常薄弱的,即知識和素質教育應該被重視。(2)大部分企業認為企業課程應該走進學校,企業和學校應該共同制定課程體系,實現真正的校企合作??傊?,目前,企業對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不太滿意,這就推動了英語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
三、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一)理論依據
本次研究的理論依據是社會建構主義。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在他人協助下,在社會情境中主動建構自己的意義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別強調個體的社會協商和在協商中的發展,也把個體的持續發展作為學習的一個重要結果。[6]根據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內容,英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必須考慮社會的需求,即校企合作制定課程體系既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符合學習理論的要求。
(二)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并結合理論要求,校企合作背景下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措施如下:
1.校企合作構建英語專業課程體系
目前,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依然是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獨立完成,企業沒有參與,這就使課程體系脫離了社會需求,因此,首先要轉變觀念,教學管理部門和企業聯合制定,從而縮短學校和社會的距離。在制定過程中可以詳細劃分各自職責,建議雙方共同商討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內容及比例,以保證理論和實踐的緊密性和合理性。
2.構建英語專業理論課程體系
以上調查顯示,學生們對專業必修課非常重視,其他理論課程被忽略,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不能滿足就業需求,因此,在理論課程體系中可以堅持模塊劃分原則,但是要根據培養目標調整好博與專的關系,即在掌握英語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掌握與專業相關的其他方面知識,以便培養英語復合型人才。以下是詳細劃分內容:課程體系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類,必修課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知識課、專業技能課、專業方向課,選修課包括專門用途英語課、小語種課等。其中,各類課程開設的內容可以根據學校實際進行選擇,這里簡單介紹一下各類課程的具體內容,公共基礎課包括:思想道德、政治、歷史、語文、就業指導 、體育、心理健康、計算機、第二外語等。專業知識課包括語言、文學、文化方向的課程,例如 專業導論、英語國家概況、英美文學選讀、語言學導論、畢業論文寫作等;專業技能課主要指訓練聽、說、讀、寫、譯這些基本技能的課程,例如:基礎英語、高級英語、語音、口語、聽力、閱讀、寫作、口譯、筆譯、外貿函電等;專業方向課指英語專業的拓展課程,可以根據當地經濟發展需求開設,例如:國際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實務、酒店管理概論、旅游概論、管理學、現代禮儀、進出口單證實務等。選修課主要是滿足部分學生興趣或就業需求的課程,例如專業用途英語課程:酒店英語、旅游英語、機械英語、計算機英語、交際英語、商務英語等;小語種可以開設德語、韓語、俄語、法語等。英語專業理論課程體系如下圖所示:
3.構建英語專業實踐課程體系
戴煒棟和黃任(1997)指出,外語專業畢業生中,即使那些在校時口筆試成績都相當好的畢業生,都存在著外語工作能力不強的問題。因此,加強教學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對接,已經成為大學畢業生對學校教學的最主要的要求。[7]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以往課程體系中理論課程偏多,而且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現象,這就使英語專業畢業生很難滿足企業的需求。因此,必須建立和理論課程密切結合的實踐課程體系。
英語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由兩部分組成即校內實訓、校內第二課堂和校外實習。其中校內實訓即英語綜合實訓課程,可以設計商務英語(BEC) 資格證書培訓、商務英語翻譯資格證書培訓、英語語音達標及演講實訓、英語專業應用技能實訓、外貿函電實訓、進出口單證實訓、市場營銷實訓、英美文化環境模擬實訓、酒店管理模擬實訓、導游模擬實訓、禮儀模擬實訓等。這些實訓環節和以上的理論課程密切結合,形成一個理論和實踐有機融合的閉環。
以上校內實訓課程需要一定的師資和設備,建議學校成立專門的英語專業實踐課程團隊,培訓團隊教師相關的實訓技能和知識,并且固定每個實訓環節的教師隊伍,以便教師在實訓中不斷研究創新實訓方法和內容,提高實訓教學水平。此外,建議團隊中最好加入企業人士,以便校企雙方共同探討實訓內容。目前,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的實訓教師和理論教師沒有分開,教師在擔任實訓課的同時還要擔任其他理論課的教學任務,時間和精力都跟不上,實訓效果不明顯,同學們在實訓課上收獲不大,因此,建立實訓團隊是首要的。其次,學校需要建立相關的實訓場地和設備,營造實訓氛圍,提高實訓效率。
校內英語第二課堂可以納入到英語專業實踐課程體系中,因為第二課堂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提高非常重要,更是大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英語第二課堂的形式要多樣化,可以分三類,一是英語角,二是英語類競賽,三是社會活動。目前,前兩類活動應該是在各大高校都有體現,尤其是競賽,例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情境會話比賽、英語電影配音比賽、商務英語知識競賽、筆譯競賽、口譯競賽等,這些比賽顯著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應該繼續。為了讓學生接觸社會,建議增加社會活動,聯系一些展、商務活動等,帶領學生進行實踐鍛煉,提高其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
校外實習是英語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主要方面,也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平臺。目前,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校外實習形式主要是實習基地建設。據調查,英語專業實習基地的種類主要有酒店、英語培訓機構、外貿等。但是,實習基地不太穩定,校企合作需要進一步協調。此外,需要進一步開拓的實習基地方向是商務、翻譯、外事等,讓學生有更大是實習空間。為了培養企業需要的英語人才,還要深化校企合作,豐富校企合作形式,例如:訂單式培養、教師企業實踐、校企合作項目、校企開發教材、校企制定課程體系等,這些校企合作形式都是為校外實習和學生將來就業服務的。相信,在校企合作日漸深化的今天,校外實習效果會越來越好。
以上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如下圖所示:
四、結語
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要求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應該在校企雙方合作的背景下建立,這是保證培養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要更新觀念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共同建立課程體系。以上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是模塊化課程體系,這種課程體系有利于組織教學,最大的特點是突顯了校企合作制定課程體系的特征,適應了目前社會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對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管慶智,陳錫章,王思敬.試論中國特色的產學合作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1993(11):31-33.
[2]孫偉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養優秀技能人才[J].教育發展研究,2006(4):23-25.
[3]王自勤.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8(9):78-79.
[4]左家奇.“三重融合” 模式下校企合作機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26-130.
[5]呂迎春.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建設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09(7):73.
[關鍵詞]廣告專業 人才培養 六業并舉
[作者簡介]劉宗紅(1966- ),女,安徽蕪湖人,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藝術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與設計教育。(江蘇 南京 211188)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1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南京市高職院校藝術專業‘雙師型’師資結構調查及建設路徑分析”(項目編號:B1352)和2010江蘇省第一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重點自籌項目“高職廣告設計專業‘六業并舉’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ZCG17)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33-0109-03
廣告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意經濟中的重要產業,在服務生產、引導消費、推動經濟增長和促進社會文化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江蘇是經濟大省,文化大省,也是一個廣告大省。近年來,江蘇廣告業發展勢頭迅猛,2006年江蘇廣告業營業額達到126億元,2010年江蘇廣告營業額達153.3億元,位居上海、北京、廣東之后,列全國第四位,廣告經營單位15864個,從業人員10.85萬人。2011年江蘇廣告業營業收入增長速度最快,達24.5%,高于商務服務業平均水平。與江蘇省廣告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相比,高職院校廣告教育卻不能完全順應這種發展變化,其表現在:其一,廣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廣告行業職業能力結合度不夠;其二,高職院校廣告專業人才培養內涵質量不高,已經影響與制約了廣告產業的轉型與升級。筆者試從“六業并舉”的視角剖析目前高職院校廣告人才培養的困境,構建適應高職院校廣告專業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創新模式。
一、“六業并舉”的內涵
“六業并舉”即高職院校培養廣告專業人才需要樹立“依托行業、緊聯企業、對接職業、優化專業、服務產業、促進就業”的六大人才培養理念。
行業需求就是一個大的行業對人才的要求,就廣告專業教學而言,上這門課的老師一定要了解這一行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這就是依托廣告產業發展的背景辦學。教師需了解所授專業針對性就業的行業特色和具體要求,如廣告專業的畢業生適宜在廣告業、創意設計行業、文化娛樂行業就業。緊聯企業的內涵就是針對行業的下屬企業進行緊密型合作,與企業進行項目策劃、設計與制作方面的合作。對接職業就是具體從事的工作,如在廣告公司從事策劃、設計、制作等工作崗位。優化專業,涉及廣告專業建設與課程教學改革。服務產業即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發展和教學改革要根據產業變化的需求,做出相應的調整,最終目的是縮短學生所學知識技能與社會需求的距離,促進學生與社會接軌達到順利就業的目的。
二、從江蘇廣告產業發展看高職院校廣告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江蘇廣告產業人才現狀與廣告產業緊缺人才需求分析
1.江蘇廣告產業人才現狀。目前,中國廣告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五大廣告市場之一。江蘇廣告市場發展水平總體上處于中國的前列,但仍與上海、北京等省市存在不小的差距。具體表現:一是江蘇廣告產業整體發展規模落后于江蘇省整體經濟發展的步伐,具有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廣告企業還不多,廣告產業人才尚沒有形成創意產業集群化和規?;囵B的態勢。二是江蘇廣告從業隊伍龐大,但廣告從業人員整體職業能力、職業素質偏低,高端專業人才缺乏,國際廣告運作經驗欠缺,高水平整合營銷、傳播策劃、廣告設計與制作人才嚴重不足。①
2.廣告產業緊缺人才需求分析。(1)廣告策劃與文案寫作人才。廣告策劃與文案寫作人員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廣告調研、廣告定位與預算、撰寫廣告策劃方案和廣告效果測評能力。(2)廣告設計與制作人才。其特征是對廣告視聽形式、審美標準、廣告投放的形式和廣告投放效果評估具有獨特的敏感度,其廣告設計軟件操作能力強,對廣告后期制作的整體把握能力和與客戶溝通交流技巧、團隊合作能力等較強。(3)廣告營銷與運作人才。其特征是能廣告營銷策劃,合理選擇廣告媒體,對廣告投放效果進行分析,并通過以上的工作,建立市場渠道加強對客戶的服務,拓展受眾群體,整合廣告資源配置。(4)復合型創業人才。該類型人才具有綜合素質高與復合性能力強的特征,他們具有較強設計思想和設計表達能力,創新意識、組織協調、整合規劃的意識與能力較強。②
(二)江蘇高職院校廣告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江蘇省高職院校廣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較單一。其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方法等方面,大多是圍繞學習廣告專業知識而構建,強調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根據工作領域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綜合能力的培養,同產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相脫節,培養的人才不熟悉設計流程以及施工技術等,學生向設計師的身份轉換需要較長的社會實踐與知識補充的過程。
2.江蘇省廣告業需求職位主要集中在平面廣告業、戶外廣告業、網絡廣告業以及電視廣告業。不同崗位的廣告工作職責和需求不同,廣告業巨大的跨度特性需要復合型廣告人才。而這方面人才的培養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是一塊短板。
3.師資配套力量較為薄弱。一方面現有的專業教師大多為高學歷者,他們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廣告一線的實戰經驗,市場的需求了解不夠,項目實施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廣告公司與行業人員真正參與到廣告教育中的比例較小,并未真真切切參與到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③
三、構建高職院校廣告專業人才“六業并舉”培養新模式
(一)依托行業需求——確立廣告職業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為了與行業需求接軌提升專業競爭力,通過聘請與學校專業對口、合作緊密的多家行業的部門經理、一線設計師、教育界知名人士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的擬訂工作。根據江蘇廣告行業發展對廣告職業人才的需求,堅持高職教育為區域經濟服務的思想,依據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結合江蘇高職院校廣告教育的實際情況,以市場為導向,以行業需求為依托,強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與特色。學生在牢固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了解國內外廣告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本專業相對應的文化水平與素質、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以及根據實踐需要的學習遷移能力。④
(二)緊連企業——項目化教學和與校內外實習基地接軌
1.引入項目化教學法。主張在教學中把企業的一些真實項目引入到教學中,教師通過對項目的講解、分析、指導、評價,實現學生由理論認知向實際操作“做學合一”的戰略性轉變,提升學生對企業廣告職業人才要求的認識和實際動手能力。
2.與校內外實習基地接軌。校內實訓以“藝術設計工作室”為平臺,工作室實施公司化運行模式,模擬廣告公司結構和框架,滿足從客戶接待、項目洽談、市場調研、項目策劃、廣告設計與制作、會議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整個項目的運行流程。在工作室內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或結合社會需求做一些廣告大賽、項目投標、廣告職業技能競賽等訓練。校外實習基地實習,師生根據課程需要利用廣告公司的設備和技術條件與企業共同完成真實項目。畢業設計環節需到企業頂崗實習,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由企業參與確定并在企業指導中完成。
(三)優化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質量保障措施
1.模塊化課程體系。根據廣告專業技術應用性和崗位工作的需求,把職業基本知識和職業能力的培養作為課程體系設置的主要依據,構建出模塊化課程體系。(1)基礎素質模塊:公共基礎課(思政基礎—思政概論軍事理論—體育—實用英語—就業指導)和專業基礎課(設計素描—設計色彩—攝影攝像—構成藝術—圖案設計—圖形創意—裝飾雕塑—計算機輔助設計—現代字體設計—版式設計)。(2)核心職業技能模塊:廣告方案策劃課程(市場調查—營銷策劃)、廣告創意與表現課程(企業形象設計—用戶界面設計—影視廣告視聽語言—廣告策劃與文案寫作—平面廣告設計與制作—影視廣告創意與制作)、廣告制作配套課程(印刷材料與工藝—書籍裝幀設計—包裝設計與制作)、崗前強化訓練課程(設計準備模塊—方案設計模塊—設計表現模塊)。(3)職業素質拓展模塊:限選課程(設計思維與方法—現代設計史—消費心理學—現代手工工藝—商務禮儀—多媒體技術與運用),同時開設藝術類選修課程(書法鑒賞—美術鑒賞—音樂鑒賞—舞蹈鑒賞—藝術導論—影視鑒賞—戲劇鑒賞—戲曲鑒賞)。(4)技能訓練模塊:包括職業資格考證、教學實習、畢業頂崗實習,對應課程(軍事訓練—攝影攝像實訓—計算機應用基礎—校外寫生實習—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與答辯)。
2.強化人才培養質量保障措施。一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高職院校首先應培養一批“雙師型”專業帶頭人。對在職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培訓。抽調實踐經驗較少的教師到企業一線,進行專業實踐和鍛煉。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企業的需求,為企業的員工進行培訓。⑤二是校外企業督導和外聘教師加盟:高職院校成立教學督導室,并在各系選出二級督導員。聘請行業專家擔任校外教學督導,及時了解行業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趨勢,并對專業教學提出建議和指導。專業教學系部還應從企事業單位或社會上外聘有實踐經驗的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作為兼職教師。三是廣告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是將各類與教學有關的、零散的信息資源和項目資源進行歸類、整理和優化,形成具有交互性質的靜態文本和動態項目資源系統。⑥四是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其一是結合不同模塊課程的特點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有效評價方式,避免將某一種評價模式套用在不同屬性的模塊課程中。其二是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教師評學生,實施階段性學業評價。其三是針對專業核心課程和畢業設計的測評,需改革傳統單一評價方式,引入企業、行業、用人單位的參評環節對學生學業進行綜合評價。
(四)對接職業——根據廣告職業崗位確定工作任務體現職業能力
廣告方案策劃崗位,具有與客戶進行溝通的能力;書寫與分解招標文本的能力;分析比較選擇資料的能力;合理分工安排項目施工組的能力;制定實施日程能力;針對項目進行市場調查的能力。
廣告設計與表現崗位,具有認識媒體廣告類型特征的能力;廣告草圖創意與輸出表現能力;運用相關設計軟件進行廣告設計與輸出能力;手繪廣告設計表現能力;組裝媒體部件能力;后期媒體部件和系統調試能力。
廣告制作配套崗位,具有平面與媒體廣告設計能力;印刷完稿的能力;包裝設計打包的能力;一般裝裱的能力;選擇材料與配件的能力;協調現場搬運服務能力;現場搭建組裝和調整能力;設備搭建監理能力和挑選視聽設備能力。
廣告制作流程管理崗位,具有商務溝通能力;管理設計流程能力;應變處理現場急務能力;妥善維護與裝撤、場地復原能力;投放場所服務規范能力;按公關禮儀要求接待客戶能力;現場協助解決問題的能力;協助經費核算能力。
(五)服務產業——以實踐教學為載體多渠道、多形式服務于社會
利用假期展開與企業合作:引導學生假期到對應的企業中去,在一線設計師的指導下,頂崗參加項目的設計與施工,成績由企業評判。
社會競賽與校內技能大賽:組織學生參加社會相關專業競賽。同時,校內也定期組織專業技能大賽活動。
職業資格培訓與考證:組織學生參加職業技能考證和職業資質考級的培訓與考試工作,以響應國家對高職院校學生以“雙證書”畢業的號召。⑦
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環節:畢業生頂崗實習以提高學生職業崗位工作的實戰經驗,結合企業性質、學生特點進行規范管理與實踐指導。⑧
(六)促進就業——實現“產業、行業、企業、學?!彼慕Y合
整合各方面資源,實現“產業、行業、企業、學?!彼慕Y合,促進畢業生就業與創業。(1)學校系部及相關部門分年度對廣告產業、行業、企業進行針對性調研與分析。(2)適當增加應用性強的選修課程和專業講座的比例, 請一些行業知名人士講授廣告心理學、市場營銷學和中外廣告發展趨勢等。(3)加強高職院校廣告設計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包括道德素質、法律意識、語言修養、身心素質、審美素質等。(4)高職院校廣告設計專業學生通過項目化教學、校內“工作室”制教學、校外實訓基地現場教學等,專業實踐能力將大大提高。(5)探究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方法與實施路徑,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條件以及系列保障制度等。
四、結語
本文以“依托行業、緊聯企業、優化專業、對接職業、服務產業、促進就業”為主線,構建“六業并舉”廣告職業人才培養創新模式。該模式的先進性與實用性使其能夠及時跟蹤廣告產業的需求與發展趨勢,厘清專業建設思路,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滿足廣告行業對高素質技能型廣告職業人才的需求,從而拉近廣告產業發展需求與院校培養之間的差距,培養出能具有較強調研策劃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高素質技能型廣告策劃、創意、制作與人才。
[注釋]
①徐從才.江蘇產業發展報告——江蘇現代服務業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284.
②潘艷,曹汝平.創業型廣告設計人才培養理念的若干思考[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9(6):47.
③陸建國.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規范探索——以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專業建設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0(26):79.
④王大勇.基于工作流程的課題式教學設計與探索——以平面廣告設計課程為例[J].裝飾,2010(6):117.
⑤柴秋.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初探[J].職業教育,2009(6):77.
⑥劉宗紅,胡文嶺.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J].藝術教育,201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