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4 14:33: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石油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從新專業的構成來看,石油工程專業本身就是把原有三個專業合并成一個專業。現代石油工業生產和管理已越來越需要專業面寬的復合型人才。高水平或高層次的專業化和綜合性技術專家型人才,則需長期的培養和實踐經驗的積累。
二、地方性、應用型石油工程專業人才
能力結構、基本要求及特點一個大學生除了具備豐富的知識、良好的素質,還必須具備基本的工程師能力。工程師能力包括理性思辨能力、協同能力、業務能力,其中協同能力包括語言能力(包括外語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國際合作能力、應變生存能力等;業務能力包括觀察分析能力、獲取知識能力、科學實驗能力、工程設計能力、計算機能力等。而協同能力的核心是意志力,業務能力的核心是創造力,因此最為關鍵的是一個人的意志力、創造力。對石油工程本科專業合格人才的能力要求,我們強調的是相對意義上的多層次、多規格培養目標[4]。即對于普通大學生而言,應至少具備一定的獲取知識的能力、工程設計能力、語言能力和計算機能力,因為這是對一個合格的石油工程專業學生的基本要求;對優等生而言,應在具備比較全面的基本能力的同時,有所側重。有些側重研究能力,有些側重語言能力和經濟管理能力,有些側重工程設計和生產管理能力,有些側重計算機應用能力等。學生的奮斗目標是有層次、有差異的,應該給學生一個發展的空間,以利于培養學生的志趣,挖掘學生的潛力,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總之,我們認為培養相對意義上多層次、多規格復合型或拓寬型石油工程專業人才,是石油工業發展和石油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立足內復合或內拓寬型石油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著眼于外復合或外拓寬型石油工程人才培養的探索,是我們人才培養規格的定位;全面因材施教是我們強化教育的手段;全目標培養、有限目標發展,還學生一個發展空間是我們的指導思想;立足素質、能力的培養是我們必須堅決貫徹執行的教育思想。
三、石油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鮮明特色
人才培養計劃是學院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規格的重要文件,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確定教學編制的基本依據,是實現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和基本規格要求的總體設計藍圖和實施計劃。隴東學院能源工程學院制定修改人才培養計劃的鮮明特色主要體現在:
1.樹立“學以致用”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
構建實踐教學新體系。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總體特征就是在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上體現較扎實的理論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面,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并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科技運用、推廣與轉換能力。作為轉型發展中的地方性高校,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既不趨同于重點工科學校偏重于研究型的人才培養定位,也不模仿高職院校單純技能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我們的定位是為油氣田生產一線培養“應用型、能力強、素質高、多樣化”的復合性技能型技術人才,既有一定的知識理論素養,又有很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充分發揮實踐性教學在人才培養上的關鍵性作用。體現在教學體系設計上,就是采取多層次系列訓練方案,形成由單一到綜合、由相對獨立到學科(專業)融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強調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真正體現人才培養模式的應用性特色。概而言之,即構建了由課程實驗教學、專業實習教學、模擬訓練教學和生產實踐教學四大模塊組成的,既與理論教學體系有機結合又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達到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訓練工科設計能力和工科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思維的教育目的。
2.把實踐能力強作為人才培養的亮點
我國專業石油院校大多遠離石油一線,油企因安全等原因不便接收學生實習,加之學校實驗實訓設施的匱乏與陳舊,造成學生對石油井場布局,鉆機、抽油機、修井機、固井機的主要部件,管匯安裝,井控設備等缺乏足夠認識,因此,我們必須在校內通過演示性實驗、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等方式加強石油工程能力的訓練,強化石油工程意識,比如,通過模擬實訓平臺建設,強化情景訓練;針對采油工程和鉆井工程核心專業課,分別設置了鉆井工程實訓與設計和采油工程實訓與設計課程。另外還專門設置了石油工程綜合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相對較多、時間安排跨度較大,從而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增強。
3.依托實驗條件,開設特色課程
為了加強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增強鉆井和采油方向學生動手能力,我院獨立設置了定向井鉆具配套與設計、多分支水平井鉆井完井技術、采油修井管柱配套與設計、酸化壓裂實訓與設計、鉆井工程實訓與設計等特色課程,包括鉆井工具、管柱配套、司鉆操作、采油工具和抽油機工作原理實訓,以加強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突出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為了更多地適應油田的發展情況,我院還增設了固井工程實訓,修井工程實訓,酸化壓裂設計與實訓課程。
4.以就業為導向,注重“一專多證”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按照“一專多證”開設多種形式的技能培養選修課程。從事油田鉆采工作有沒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是衡量就業競爭力強弱的一個重要籌碼。根據專業特點,我們在人才培養計劃中專門為學生考取鉆井證、采油證、施工證、修井證、安全證等職業資格證書開辟了一個學業課程選修模塊,引導鼓勵學生以考證、制作設計代替畢業論文,著力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5.科學設置了人才培養計劃中各教學環節和課程體系
體現了整體優化原則。正確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內教學與課外指導之間的關系,對于形成融會貫通、緊密結合、有機聯系的課程體系,促進大學生人文素質、科學素質的提高,增強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石油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1.教師是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的主導者
教師培養堅持“兩條線”,一是向上走,鼓勵年輕教師攻讀博士學位,提高教學水平。二是向下走,到油田一線去,豐富教師的實踐經歷,每3年安排專任教師進企業鍛煉半年;引進有高等工程教育教學經歷的“雙師型”教師,重點建設“雙師型”師資;同時,建立“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從企業聘技術人員作兼職教師,或直接授課,或指導課題,或作技術交流;對在某方面確有專長的高技能人才,在政策上給予傾斜,不拘一格引進人才。遵循工科教育教學規律,引導促進教師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轉變過程中體現貫徹應用型辦學定位是我院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兩年多來,我院共引進石油工程、采礦工程、安全工程三個專業十八名教師,他們大多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從學生到老師,既缺乏一線實踐工作經歷,又沒有系統接受過師范技能的培訓,教學盲點很多,一方面需要接受有關教師教學技能的培訓,另一方面又要按照“應用型”的要求凸顯工科教學目標中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因此,對于應用型教師的培養,我們的思路和做法是:在去油田企業和煤炭企業一線鍛煉中豐富實踐閱歷,增強課堂教學的情景性體驗;在考試命題的改革中促進課堂教學由單純理解式、記憶式向分析應用式轉變;在課題項目的參與攻關中增強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從2013年開始,計劃每年派出2-3名教師,利用2個月時間到油田現場實地掌握學習鉆井、修井、測井等技術,了解一線的生產工作情況,感受企業文化,爭取在3年時間讓大部分教師都有這樣的實踐閱歷,不斷增強工科教師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這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隊伍保障。
2.改革完善考試方式,延伸學習空間,提升學習自覺性
在所有的教學環節中,考試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一環,特別是命題質量。一封試卷,向上推可以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方法,向下看可以分析教學效果的好壞,橫向看可以判斷出是否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提供了有效支撐。工科學科的特殊性就在于知識原理在物理學意義上是否得到了實現,是否變為實踐的動力,考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正在于此。我們的基本做法是:根據學科性質的不同,教師命題應力戒單純記憶性題型,增加材料應用、工程案例分析、情景判斷、計算、識圖填圖、設計制作等能反映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的題型,這種改變進而倒逼教師教學方法的轉變,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再通過不斷地聽評課來引導教師按照應用型的教學理念逐步探索個性化的教學方法。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我們還不斷地延伸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包括:通過開發一些實訓設計課程向實驗室延伸;通過布置作業題、討論題、書目閱讀向圖書館延伸;通過制圖、3D設計制作等向機房延伸;通過集體輔導、問題答疑向自修室延伸;通過碩博論壇、專業講座向學術廳延伸。
3.把教師的課堂授課與實驗教學結合起來
為了提高教師知識應用的能力,我們要求每位教師不但要精講授課內容,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還要承擔本門課程中所包含的實驗課,從教學設計一開始,就把課堂授課與實驗教學同時準備,一并計劃,做到邊進行知識傳授,邊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應用,這樣既提高了教師的綜合能力,又使教學內容達到了理論與實踐的完整統一,徹底改變了過去工科教學中課程主講老師與實驗老師分離的現象。
4.借地方政府之力
從1991年開展專業學位教育至今,我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規模逐年擴大,在培養高層次復合型應用人才方面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009年,為進一步加快研究生教育結構調整步伐,增強研究生教育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教育部決定自2009年起,擴大招收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碩士范圍,大力推行將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轉變政策,擬在“十二五”期間,實現研究生教育結構的歷史性轉型和戰略性調整,將專業碩士和學術性碩士的數量控制在1:1的比例[1]。
一、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必要性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作為我國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迎合了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復合型應用人才的迫切需要,緩解了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化與社會人才需求多樣化之間的矛盾,加強了人才培養院校與社會用人單位之間的聯系,對于完善我國專業學位教育制度、增強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綜合能力、加快培養高層次復合型應用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剛實施了兩年,全國各高校均無成熟的培養模式和經驗可借鑒,如何積極發展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使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掌握堅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成為滿足培養質量標準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并探索出一套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創新型培養模式,已成為相關培養院校的一個亟需深入研究的課題。
二、培養具有石油特色機械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重要性
1.石油石化行業的發展要求石油高等教育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世界能源供應形勢的日趨緊張,我國石油石化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在全球范圍內激烈競爭的嚴峻挑戰。為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石油企業近年來迅速擴張,大量引進人才,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這不僅反映了石油石化行業和石油科技高度綜合和高度分化對人才復合型的要求,也體現了石油石化行業對人才適應性和服務能力的期望。因此,石油石化行業的發展要求石油高等教育必須迅速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復合式、創新型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培養,主動適應并積極引導石油石化行業的發展趨勢,在新的能源經濟形式下制定出一套科學的石油人才培養機制,為國家“十二五”和中長期石油規劃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2.機械工程專業的特點要求高等教育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機械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各類機械裝備和生產制造技術。對機械工程學科來說,它既是與工業發展相適應的傳統學科,又是與高新技術同步發展的新興學科,具有學科交叉性強、行業覆蓋面廣、人才需求量大、專業適應能力強的特點[2]。為了滿足國家制造業和裝備制造行業對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各類機械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都應以全面素質良好、專業基礎扎實的技能型、復合型、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注重工程實踐能力、技術研發能力和團隊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其能較快地適應機械裝備制造行業不同崗位的需求,能在實際工作中靈活地、富有創造性地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有效地解決現場實際工程問題。
三、當前石油機械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不科學。為拓寬知識結構,石油院校大批增設課程門數,但由于師資力量有限,無形中縮減了課程本身的學時和內容,使教學知識面過窄,課程內容淺顯。同時,大多數選修課較為傳統,不能及時反映學科前沿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學術信息匱乏。機械學科是同高新技術同步發展的新興學科,受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的影響顯著。目前,機械工程研究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普遍較低,多數學生不能及時了解所研究領域的戰略目標和科研動態,難以掌握學科的最前沿信息,嚴重阻礙了研究生科研成果的創新與突破[3]。
3.師資力量薄弱。近年來,雖然各石油院校都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但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師資隊伍建設遠遠趕不上研究生的發展速度。另外,從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情況來看,新增的導師大多具有較高的學歷,但缺乏實踐經驗,難以培養出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不能滿足機械類碩士研究生教育面向社會、面向經濟主戰場的要求[4]。
四、石油石化背景下機械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
多年來,中國石油大學機械工程專業作為國家制造業和石油裝備制造業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培養了大批掌握機械專業理論和技術的優秀人才。與此同時,也逐漸暴露出工程研究能力、工程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不足的問題。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給我校研究生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機遇。為了適應國家中長期人才需求,立足于學校“強特色、求卓越,加快建設石油石化學科領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科學發展主題,在現有條件下,應積極地依托校內基地,聯合行業共建,尋求企業支撐,從培養計劃、課程體系、學位論文、實踐環節等培養過程上,對原有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方式進行了改革,構建符合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要求的培養模式,進一步提高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1.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確定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總原則和總方向,設置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標培養從事非學術研究的、知識和技術應用部門的從業人才,以滿足社會對特定社會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基于石油高校的行業背景和石油機械裝備產業對復合式、創新型、國際化人才的需求,我國石油高校研究生人才培養必須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在分析石油工業面臨挑戰、發展趨勢和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創新培養理念,改革培養方式。培養過程應注重基礎、增強能力、提高素質,使學生掌握專業領域堅實的理論基礎,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管理工作和專業技術,成為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人才,從而適應現代石油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和石油機械裝備特色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的總體設計要求。
轉貼于
2.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創新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培養方案是對一種專業學位的界定,體現其性質和特點,一般包括課程設置、教學方式、論文標準等內容[5]。石油機械類專業學位碩士培養在組織形式上應著眼于“實用、創新、復合”的培養目標,積極擺脫學術型學位碩士突出理論學習的影響,深化專業領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理論學習主要在校內完成,夯實專業基礎,實習、實踐主要在現場或實習單位完成,提高實踐能力,在學位論文內容要求和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方面,實施改革創新,以提升專業學位碩士培養的整體質量。
3.以實際應用為主線,構建科學的課程培養體系。課程設置是研究生掌握專業領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科學研究和實踐工作所需要的知識結構的主要環節,只有擁有一個新穎的適用面寬廣的課程體系,才能培養出具有新時代知識結構特征的研究生。機械工程專業具有學科交叉性強、行業覆蓋面廣、專業適應能力強的特點。因此,機械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既要有一定的專業性和基礎性,又要有一定的綜合性、交叉性和前沿性。其課程體系應以實際應用為主線,以職業需求為目標,從增強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和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出發,加強基礎課的寬廣性、綜合性和專業課的先進性、實用性,突出研究方向。同時,增加選修課門數,尤其是設置邊緣學科、新興學科的相關課程和反映石油機械專業領域最新知識、最新技術、最新成果的前沿性課程,以此體現對實際工作的指導作用。
4.以協作培養為突破,構建高素質復合型師資隊伍。研究生受教育的過程最主要依靠導師知識的傳授,科研活動的指導、學術問題的探討等。因此,導師的自身素質、導師的言傳身教不僅影響研究生的學術研究,而且影響研究生的世界觀和科學學風[6]。目前,針對高校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培養”等人才培養理念,“雙導師制”為多方協作培養、構建高素質復合型師資隊伍提供了一種思路。這種研究生培養模式是在充分利用校內導師學術理論指導的基礎上,大力引進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專家、企業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為學生配備兩個導師,共同承擔課程實踐過程、項目技術研究、課程與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7]。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校內導師側重在理論知識和技術方法上的指導,校外導師則側重于職業道德、專業技能等實踐工作能力的培養。“雙導師制”充分利用學校、社會兩種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解決“雙師型”教師力量不足的同時,體現出了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構建了學校與社會協作培養人才的一系列載體,切實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踐教學;實習
作者簡介:盧均治(1980-),男,廣東高州人,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學院,講師;劉美(1967-),女,廣東廉江人,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廣東茂名525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項目編號:BKZZ2011041)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1-0095-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很大發展,為工業化的發展培養了大量的工程技術人才。但隨著近年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相應的教學質量卻不盡如人意。同時,國家作出了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人才強國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這些都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為此,教育部在2010年啟動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是在總結我國工程教育歷史成就和借鑒先進國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以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為契機,以行業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工程實際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通過密切高校和行業企業的合作、制訂人才培養標準、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高水平工程教育師資隊伍、擴大對外開放,著力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重點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1]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是以工為主、石油化工特色鮮明的省屬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簡稱“電氣專業”)作為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特色專業已經加入“卓越計劃”試點行列。
在新形勢、新要求下如何深化作為“卓越計劃”中一個重要內容的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是面臨的重要課題。
本文根據實踐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以及電氣專業加入“卓越計劃”后的發展要求,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實踐教學的改革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實踐教學的現狀
這里把實踐教學從總體上分為三個方面進行討論。第一是實驗教學,包括理論課程的實驗和獨立開設的實驗等;第二是實習教學,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第三是畢業論文(設計)。
在實驗教學方面,平時教學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驗的問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驗證性實驗和演示性實驗多、自主設計實驗少和單科性實驗多、綜合性實驗少的情況。輕實驗的觀念也使學生存在不愛動手做實驗、抄襲實驗報告等現象,使得實驗效果大打折扣。
在實習教學方面,無論是認識、生產實習還是畢業實習,其實習時間都較短,企業普遍認為接收學生來實習會干擾企業的正常生產和管理;另外,在高等學校與企業之間沒有國家層面相應的學生實習制度的規范與保障,也沒有相關的鼓勵政策,造成很多企業都不愿接納太多的學生實習,就算接納了也沒有安排足夠的技術指導。因此學生實習如走馬觀花,流于形式;再加上有些學生思想上的不重視,整個實習結束后學生收獲不大。
對于畢業論文(設計)環節,由于指導教師缺少工程背景與項目經驗以及學校實驗場地和設備的不足,選題缺少挑戰性和創新性,并且大多與生產現場、工程實際的問題脫節。在大環境下,很多學生對畢業論文(設計)不夠重視,認為畢業論文(設計)沒有多少實際意義,把時間精力用在復習考研、找工作等方面。
二、卓越工程師計劃下的實踐教學探索
“卓越計劃”采用“3+1”培養模式,其中一年為企業學習階段,校內學習時間相應減少。為實現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除了對理論教學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革外,對實踐教學同樣也要進行改革。本文根據實踐教學的現狀,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電氣專業在“卓越計劃”計劃下的實踐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
1.實驗課
要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使教育回歸到工程教育的理念上來。同時,通過整合有限的實驗教學資源,優化實驗課程教學內容,提高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開放性實驗的比例。延長實驗室的開放時間,設置開放實驗室,讓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充分使用實驗室,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設計能力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的目標。
2.實習教學
“卓越計劃”采用“3+1”培養模式,相應的教學計劃要進行較大調整,以滿足一年企業學習要求。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電氣專業實習教學在原計劃里就是在企業中進行,較容易整合到“卓越計劃”中去。但這個整合是要滿足“卓越計劃”具體要求為前提,因此,新的實習教學有很多問題值得探討。
首先,教育部已經聯合多個有關部門研究制訂實習安全與保險政策、聯合培養企業的財稅政策等,提高企業參與“卓越計劃”的積極性。在這些不斷完善的政策與措施下,學校要建立校企聯動、多層次協調的組織體系,[2]精簡辦事程序,滿足企業高效率要求,保障試點專業與企業合作的順暢。學校要重視企業培養方案的制訂與實施。選好合作企業,要求企業有實施保障措施,包括建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制訂相應的規章制度,配備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作為指導教師,提供教學、實踐、科研場所和設備以及可能的參與實踐的機會,安排好學生在企業學習的生活,并提供充足的安全和勞動保護等等。[3]
其次,學生到企業實習前要求先完成實習計劃。學生在實習之前,根據企業的生產內容,通過查找、查閱相關的資料和教材,自主完成實習計劃。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對實習內容所要涉及的知識有大概的了解;對專業課程所學過的相關知識進行較為全面、有針對性的復習。這樣就可以使學生重視實習,認真嚴肅對待實習安排,也避免學生進到企業后對實習內容與專業課程產生脫節感,對整個實習產生游離感,影響實習效果。根據已經完成實習教學學生的反饋,可以知道在實習前做了相關準備的學生要比毫無準備的學生收獲大得多。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實習計劃的重要性。
再者,實行集中學習、分散跟崗的模式。“卓越計劃”要求參與學生在企業累計學習一年,在這一年中學生通過參與企業運行的各項活動達到“卓越計劃”的培養要求。目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的實習企業主要有中石化茂名分公司、茂名自來水公司、茂名熱電廠、供電局變電站等企業。其中,中石化茂名分公司是最主要的實習基地。然而,由于石化企業的特殊性,其運行要求的安全性非常高,頂崗實習和參與故障維修的機會很少。為了滿足“卓越計劃”的培養要求,可以實行集中學習、分散跟崗的模式。
(1)集中學習。“卓越計劃”中的實習內容包括在企業接受培訓。因此,面對人數不算少的實習學生,可以讓企業安排相應的技術人員講解企業制度、生產流程、技術規范等內容。此外,還可以加入到新入職員工的集體培訓,使學生接受最真實的企業培訓。
(2)分散跟崗。目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電氣專業的學生實習時是以7~8個人為一個小組,分配到一個生產班組中,再由班組指定一位技術人員進行帶隊實習。為了遵循企業的生產、安全要求和滿足“卓越計劃”的培養要求,可以進一步把小組細分為1~2個人一組,每組配備一個技術人員,然后以跟崗的形式進行實習。這里的跟崗是指每個小組的指導工程師上班在崗時全程帶著所指導的學生。當工程師進行班組例會、查看技術圖紙及手冊、在崗巡查等一系列生產活動時,跟崗的學生都能深度參與其中。而且,當涉及到現場動手操作時,工程師也可以在評估安全性是否滿足的前提下指導學生進行操作。
這樣,一方面學生能深入參與到企業活動中去,同時能保證一定的動手操作量。這些情況在多個學生為一小組時,相應的安排就不易實現。另一方面,可以保障企業運行高安全性的要求。對工程師來說,學生跟崗并沒有額外增加太多工作量,而且,由于學生人數較少,也可以對學生進行較多一對一的交流與指導。
3.畢業論文(設計)
首先,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要讓學生認識到這個環節的重要性,意識到這是對其大學四年學過知識的一次全面總結和深化。認真做好畢業論文(設計),對繼續深造和走上工作崗位都有很大的益處。[4]
其次,利用電氣專業加入“卓越計劃”試點的契機,選派相關教師到合作企業中鍛煉,加強教師的工程素養。建立一支“雙師型”指導隊伍,聯合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在選題方面,根據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選取學生在企業中實習所遇到的工程問題或者所參與完成的工程項目作為選題內容,讓學生能夠“真刀真槍”完成畢業論文(設計)。
三、結束語
“卓越計劃”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加入“卓越計劃”試點行列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電氣專業的發展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有利于全面完成“卓越計劃”的培養要求,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質量,應該不斷進行探索和思考。
參考文獻:
[1]劉文清.基于“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我校工程教學改革構想[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0,(5):2.
[2]汪泓.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10,(3):4.
與基礎英語相比,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大都不固定,但目前專業英語的教材有限[5]。目前我校采用的是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專業閱讀教材編委會組織編寫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英語》[6],比較欠缺清潔能源生產方向的高質量有針對性的教材,因此化工專業英語的教材的改編和建設成為此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關鍵。教與學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材內容[7]。然而目前沒有關于清潔能源生產方向的專業英語教材,也沒有與煤化工或者石油加工方向的教材,只有中國石化出版社出版的與石油化工類相關的教材—《石油加工專業英語》,教材涉及的加工工藝都比較舊,教材的前沿性不夠強。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本涵蓋最新加工工藝和學科前沿的清潔能源生產方向的專業英語教材。對于化工專業主要的基礎課程,比如《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化工設備設計基礎》,《化學反應工程》與化工專業英語的結合,對化工專業課程《石油煉制工程》,《潔凈煤技術》,《天然氣加工工程》,《化工工藝學》,《化工分離工程》,《化工流程模擬機優化》等課程中涉及到到典型生產和加工工藝以及化工流程模擬軟件的介紹,與專業英語課程進行整合并進行內容上的優化,以編寫適應實際化工清潔能源生產的專業英語教材,為即將走出學校步入社會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畢業生奠定一定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加入一些原版英文的科技報告及科技簡報,對提高學生的專業閱讀和寫作水平有很大的幫助,也可以加入一些科技英語寫作初步入門的材料,專業英語不同于大學基礎英語,內容更多地側重于闡述化工專業的理論知識、學科發展,典型工藝和新工藝、前言工藝技術水平的發展等。化工專業英語涉及大量的化工領域的專業性詞匯,在新教材中此歸結為化工工程項目、工藝流程、化學物質及特性、化工設備和管道工程等五部分。這樣,分成具體的模塊來展開詞匯的講解,專業性更強,有利于學生的對于專業詞匯的掌握。從教材的主體內容來說,教材主體內容分成以下四個重要的模塊:化工專業基礎模塊,化工專業模塊,流程模擬軟件簡介和化工科技英語寫作。其中,化工專業基礎模塊主要結合物理化學,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和化工原理,介紹化工生產中的典型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設備;化工專業模塊,主要結合現修的專業課程,介紹煤化工(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等)、煤層氣綜合利用、清潔油品生產、生物質能轉化、稀土潔凈化生產以及其它加工業等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典型的工藝流程,迫在內容上更加豐富,能夠體現出現代化工行業在各個方面的發展特色和基本概況,能夠帶領學生更細致體會化工專業發展前沿,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意識和專業素質。
2化工專業英語教學實踐改革的方案——專題報告教學模式
在教材中完善的同時,及時更新化工專業英語的教學大綱和課程教授內容的PPT制作。在此主要強調PPT的模塊式教學,將課程的教授分成八個系列專題報告,每一個專題可以論述一個具體領域的概況,便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究竟是一個怎么樣的行業。結合學生已修過的《化工熱力學》、《化工原理》、《分離工程》、《潔凈煤技術》、《化工設計》、《石油煉制工程》專業課,尤其是煤化工(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層氣綜合利用、清潔油品生產、生物質能轉化、稀土潔凈化生產等領域發展,列舉出各個領域中典型的工藝進行介紹,可以更加深刻理解各個工藝過程。比如,專題報告五主要介紹聚丙烯聚丙烯產品的特點和用途,生產工藝的具體流程和特點,以及催化劑的特性。專題報告教學模式(圖2)的教學更能提高學生對于前言工藝和典型的認識和熟悉,為學生步入社會和工作崗位奠定一定的基礎。
3科技論文寫作的初步入門
通常情況下,科技英語論文文章結構嚴謹,文體形式多樣化,如論文、論述、實驗報告、教材、專利、說明書等,文章尊重客觀事實,多以敘述原理,描述自然現象為主,用詞嚴謹、理論推導多、表達明確、邏輯性強。為此,從化工領域的期刊中(比如,Industrial&EngineeringChemistryResearch.,AIchE,Energy&Fuel等)中選取幾篇文章,每篇論文的大體框架基本為題目、作者及地址、摘要、前言、實驗部分、結果與討論、結論、致謝、參考文獻等九個部分,然后進行閱讀講解,著重介紹閱讀過程中如何迅速把握論文的重點,哪些需要精讀,哪些需要略讀,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效提高閱讀論文的效率。在熟練閱讀的基礎上,針對以上的論文框架,展開具體每個部分應該怎樣去寫,并進行舉例說明。每講完一部分,需要給出一個題目,要求同學們一起來討論并給出一個具體的寫作方案,這些全部都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這樣便于及時消化內容,達到趁熱打鐵的效果。在學期末組織學生模擬參加一次國際學術會議,將課上的同學分成幾個大組,各組的學生可以在課下利用課余時間搜集一些針對化工領域的相關材料,親自動手組織和編寫材料,制作PPT,并與其它組的學生進行交流和講解,這樣既能使學生及時了解當今世界最新科技動態,又能將本人在專業領域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思路直接與同行進行交流。這樣也可以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劣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團隊協作能力,從讀、寫、講上突破自我,更加適應專業英語對于化工專業人才的培養。
4結語
要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師資結構,加強教師學術修養,提升指導學生的能力[3]。第一,適當減少每位教師指導學生的數量,以免因教師精力有限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第二,鼓勵現有青年教師通過進修、讀博等方式提高自身學術水平;同時青年教師也應積極參加教學研討,學習兄弟院校畢業論文工作的先進經驗;第三,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在專業素養與創新潛能方面的培養,為本科生提供基本的研究條件,并盡可能為其創造良好的實驗條件;特別是,指導教師要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影響學生,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讓學生感到學術的尊嚴,對學術保持敬重的心態;培養學生良好的治學品性,誠實做事,杜絕抄襲現象。
2、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的方法
畢業論文選題一個好的論文題目是完成高質量論文的要素之一,指導教師要根據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出發,科學地選擇畢業論文題目。根據相關學科研究動向,結合自己課題及實驗室條件,選擇難易適中的課題。選題要力爭與生產實踐相聯系,使課題具有科研價值和現實意義。具體說來,選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1)緊扣專業特點自主擬題
畢業論文需要大量專業知識的積累,也能充分體現學生將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用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一次綜合素質的練兵,因此,指導教師在選題時要緊扣專業特點,既要注意學生所學知識的深化,也要注意新知識、新技術的應用,力求使課題設計合理可操作性強,同時所選題目具有研究意義,易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如,在我院環境科學專業畢業論文命題中,“校園水源的監測與評價”、“校園植物鉛、鎘污染現狀調查與評價”、“陜北地區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等選題,讓學生學以致用,加深學生對本區域環境污染狀況的了解并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很具有現實意義,也容易調動學生的研究興趣。
(2)結合指導教師科研項目進行選題
在畢業論文選題中指導教師可以將所承擔省、市、校級科研項目分解為若干子課題,作為學生的畢業論文題目,可以組織課題小組,這樣項目總體研究全面,各子課題的研究也較為獨立,課題小組學生之間既相互聯系又有各有重點。例如,我院指導教師的“AM真菌-植物聯合修復陜北原油污染土壤研究”為陜西省科技廳項目,研究內容很多,指導教師將此課題分為不同的子課題,學生承擔其中一項子課題作為自己的畢業論文題目,如“陜北檸條根圍AM真菌分離及保藏”、“陜北石油污染土壤中重金屬銅、鋅污染分析”、“沙打旺和刺槐對石油污染的耐受力調查研究”等子課題,學生憑著科研的興趣和愛好積極地參與,實踐證明,此類論文完成質量良好,均入選校級、院級優秀畢業論文集,后期經過指導修改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了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另外,凡是參與此類論文的考研學生均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主要是學生從第七學期初就已經進入課題組,延長了論文的寫作時間,學習考研并未受到影響,并為日后的研究生學習打下了堅實的科研基礎。為了更好的推廣以科研項目作為畢業論文選題,指導教師自身需提高科研學術水平,積極申報科研項目,并在院系網絡平臺設立指導教師信息專欄,供學生查閱,以便學生提前介入畢業論文研究,有充足的時間作保障。作為指導教師要注意把握各子課題的相對獨立性,論文研究內容深度和難度要適中,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
(3)結合本科生創新實踐進行選題
目前各高校都在積極推廣大學生創新實踐環節[4],如STITP(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計劃)、數學建模、開放實驗等各種形式。學生經過專業課程學習,已初步具備所需專業理論知識,可以開始創新實踐研究,如將創新內容延伸到畢業論文環節中,可以有計劃、系統地完成研究和分析,也是創新實踐的延續和深入。從我院環境科學專業學生STITP立項完成情況看,凡作為畢業論文題目的均結題,畢業論文質量也較好,均在不同期刊上公開;相比沒有作為的畢業論文的立項課題,由于項目計劃安排及學生自身的原因均沒能按時結題。因此,指導教師如果將指導的STITP項目轉變為本課題組學生的畢業論文,因為研究時限較長,研究內容系統、深入,一般來說,論文質量較高。
(4)加強校企合作,在生產實踐中選題
鼓勵學生到企業開展畢業論文實踐活動,首先要加強教師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安排環境專業教師到設計院等相關部門接受工程師培訓,不但提高了教師自身科研水平,同時也能夠聯系實際提出生產實踐中的課題。指導教師可由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承擔,可以參與到企業治污工藝改進等課題的研究。此外,對于因簽約單位要求實習等原因不能在校內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學生,在選題時一般以綜述性的論文形式完成,但由于本科學生較難把握,此類論文質量普遍偏低。要解決這一問題,除嚴格要求、減少綜述性的文章數量外,還應與學生簽約單位加強聯系,根據企業生產需求,協助學生選擇畢業論文題目,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聯合指導學生,探索以企業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一套規范的畢業論文管理模式。
畢業論文實驗環節學生選題后,指導教師應該先組織學生閱讀相關研究資料,使學生盡快了解課題的概況,然后重點介紹一些環境類檢索期刊,讓學生自己獨立查閱和理解資料,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并按要求在文獻調研后,寫出課題綜述,并開始設計實驗方案,提出課題的初步研究目標、路徑和方法,包括實驗材料、試劑、儀器設備等。然后師生一起討論實驗方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修改和完善,可行后再進入實驗階段,完成實驗目標。由于實驗室同時要承擔低年級本科專業課程實驗教學,易發生相互沖突。因此,必須要加強實驗室管理工作,協調好兩者之間關系,合理利用現有實驗室資源。第一、要求學生必須遵守實驗室相關管理規定,在學生進入實驗室之前,指導教師應組織學生講解相關實驗室守則及制度,提出實驗工作的具體要求,注意事項,并介紹儀器設備的功能特點和試劑存放的位置和方法,要求學生要有勤儉節約精神,愛惜各種儀器設備,學會保養維護方法,盡量減少儀器的故障和損耗。同時要求同學維護實驗室清潔并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第二、畢業論文實驗環節有別于專業課程實驗教學,學生科研實驗相對獨立性較強,這就要求制定畢業論文實驗管理辦法來規范學生行為,建立實驗儀器、藥劑領取及使用的指導教師責任制,指導教師和學生除了遵守原有的實驗室規章外,還應嚴格規范實驗室作息時間等方面管理,既杜絕浪費、損壞,又要保障畢業論文實驗的正常進行,同時還不能妨礙專業課程實驗教學的開展,教學、實驗室管理部門要加強溝通,共同研究制定新方法新規定,規范實驗室管理。第三、指導教師應全程指導并參與實驗,及時了解學生工作進展和困難,及時總結、發現問題,以現場指導、例會等形式督促學生認真研究,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實驗方案,以保證實驗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3畢業論文的撰寫和答辯
學生在經歷查閱資料、方案討論與確定、實驗室試驗、實驗總結、數據分析等環節之后,就進入做后的撰寫論文和答辯階段。對于多數學生來說,撰寫畢業論文有一定難度,指導教師需精心指導,耐心修改,提高學生畢業論文撰寫和答辯的能力。在此期間,指導教師要向學生講解科研論文的寫作方法,以科研論為范本,讓學生掌握畢業論文的寫作格式、方法和技巧。指導步驟一般是:擬寫提綱,定提綱,寫初稿,反復修改,最后定稿。畢業論文的修改一般要經歷5、6次以上,才能最終定稿,每次教師都要指出學生論文的錯誤及問題所在,并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這些步驟都是必不可少的。作為指導教師要切實把好關,嚴格按照步驟來指導論文。
一、把專業室日常教學管理工作做細、做嚴,使之成為高質量教學效果的主心骨。
教務部的主要職責是為教學服務,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并為取得高質量教學的效果實施相應的管理。本學年在教務部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52名,其中專業教研室29人,課程涉及采油、采氣、儀表、提高采收率、油藏、機械基礎、制圖、管焊、電工等多學科,新教師數量多,教學任務繁重,多數教師的周課時達到20節,教學工作量大、教學管理、培訓教學協調難度大。我是油氣開采專業的老教師了,熟悉專業教學的規律和特點,熟悉教學過程,也了解專業教師的教學情況,因此對專業室教學管理上,我以一個服務者的角色,力爭用人性化的理念、負責的意識、以身作責的精神,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從細節入手,從嚴要求,從大局出發,深入到課堂,深入到教師中間,準確了解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分析原因,及時幫助解決。以指導者的態度,指導年輕教師的教學,讓他們在教學中學習,在教學中提高,在教學中成長。平時主動和年輕教師交流,解決年輕教師的困難和心理壓力,把工作做細做活。
二.倡導民主自主的教研之風,使之為教學服務,為教師服務
教研活動是教務部的常規工作,每學期開學,我積極與教務部部長商討教研活動主題與方式,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專業室的專題教研活動提高了老師們針對一個專題進行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使一批新教師漸漸成熟,他們主動探究、獨立工作的能力漸漸增強。教研活動也鍛煉了一大批老老師,課堂教學中,他們大膽嘗試,有思想,有觀點,更為可貴的是他們對待學術真襟懷坦蕩的態度,對別人存在的問題毫無保留地真誠地指出,也對別人提出的不同意見和建議也非常樂意接受。在這樣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中,老師們認識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真正達到了教研為教學服務、為教師服務的目的。
三.有序組織學生論文指導審查工作,使之成為宣傳中心教育品牌的有效手段。
六月到七月我組織油氣開采和石油工程的教師對開采06班、地質06、鉆井06班的畢業論文進行指導審查,并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指導了20位學生的畢業論文。在組織論文指導的過程中,學生因為工作崗位不能離開,不能到學校與老師面對面的交流,我們就發揮網絡的優勢,組織老師在網上指導學生修改論文,派教師到現場親自收取論文,本著為學生服務的態度,和老師們圓滿完成230人的論文指導與審查工作,按時把質量上乘的論文提交到石油大學,為中心的勢力和教學水平做了很好的宣傳。
四.積極承擔教學培訓任務,把課堂當作超越自我的平臺。
今年我承擔完成的培訓與教學任務有:
1.完成采油高級工培訓班采油知識與技能培訓7天,完成學時49個;
2.承擔《采油工程》、《工程流體力學》、《滲流力學》等課程的函授教學,完成課時50個。
3.在西南石油學院承擔大學生采油采氣培訓任務,連續6周,每周6天課,歷時42天,完成學時288個。
4.假期承擔集團公司采氣技師培訓項目的設計、教學安排、教學跟蹤、現場考察指導、技術論文指導、技術交流的組織工作等,歷時21天。
我認為教學是一項需要愛心與智慧的工作,教學中遇到的許多問題,需要依靠智慧來解決,智慧來自細心的觀察,來自于潛心地學習、勤奮地工作,來自于不斷地反思,不斷否定自我,超越自我。
教學上我可以算是一個老兵了,但我仍沒有放棄對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在教學中我以身作則,看重教學過程,備好課、上好課是我的追求。為此,我認真鉆研業務,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我竭力尋找多種教學手段和技巧,以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和培訓質量。把課堂教學當作展示自我才華、超越自我的平臺。
五.靜下心搞教學研究工作,使之成為實現自我價值的橋梁。
今年我參與了兩項比較大的教學研究工作,希望我們的努力能為中心的發展盡微薄之力。
1.開發申報了油田公司采油新工藝新技術培訓教材編寫項目,并負責該項目的編寫工作,目前已組織三位老師完成編輯工作。
2.參與集團公司采氣技師培訓教材的編寫,和四位老師一起圓滿完成任務,爭取明年初出版。
六.學習科學發展觀,使之成為自己職業道德熏陶的信念。
半年來積極參加科學發展觀的學習,通過學結,思想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價值觀也有了正確的方向,對工作努力堅持“只干不說,先干后說,干好了再說”的態度,別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我主動承擔,別人做不了的事情,我努力去做,別人做不好的工作,我用心干好。對拿不準的事情,我請教領導,對領導安排的工作,我自覺服從,不折不扣執行,認認真真完成。
作為教學管理干部,我奉行“正正派派做人、誠誠懇懇待人”的原則,勇于負責任,敢于承擔責任。用自己的行動說服人,用自己的真情打動人,用自己的人格感染人,努力把自己熏陶成為一個有大局意識,有團結心胸,有責任心的人。
在具體工作上,我以身作則,堅守崗位,積極協助全力配合余部長、欒書記和王部長的工作,主動溝通,積極協商,勇于承擔,保證教務部工作穩定,人員團結,管理工作有序和諧。
石油工程專業英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式一、引言
隨著現代石油工業的發展,石油鉆采技術與國際的接軌,各大石油公司在海外的項目需要越來越多,面對全球化的趨勢,海外油氣市場需要我們石油人能有一門通用的語言進行交流,為了培養國際型人才,對于石油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石油工程專業英語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各大石油高校在目前國際化的形勢下,積極主動地承擔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重任。
石油工程專業屬于油氣勘探開發非常重要的學科之一,面對國際化市場的需求,石油開發理論的技術人才要求能夠用英語進行自由交流。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應該有目的的培養國際化人才。石油工程專業英語作為最基礎的專業課程與大學英語的教學方法不管是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筆者就所承擔的專業英語在教學手段方法上進行深入探討,并就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二、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與石油其他的專業課相比,專業英語的重視程度及學習動力不足。與目前石油國際化的形勢相矛盾,因此,歸結起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如下幾點:
(一)課程時間安排不合理
學校為了保證學生學習英語的連續性,把石油工程專業英語的學習安排在大三期間,作為石油工程專業的學生,實際上是在大三才接觸專業課的學習,在很多專業術語還沒有完全了解掌握的情況下,學習專業英語是不妥的,代課老師往往是先解釋中文是什么意思再來講解英文的,由于課時的限制,這種情況導致上課效果不佳或者直接不能消化理解。
(二)教學內容過于廣泛
石油工程專業的學生專業課的學習主要是油藏工程、鉆完井工程、油田化學等方向的課程,受教師所擅長專業的限制,而石油工程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一般都是囊括所有專業課的內容,因此,教師在講解自己不熟悉領域的英語內容時,可能不夠精辟,學生理解更不容易,有的教師甚至在挑選內容時,主要講解自己熟悉的知識內容,其他內容減少或者不講解。
另外,就目前國內高校的石油工程專業英語的教師而言,年紀較大的教師專業理論知識扎實,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但其英語水平有限,而年輕教師往往與之相反。如果是有經驗的老教師上課,一般都是比較傳統的“三步驟”:先是講解專業詞匯,然后是通讀全文,最后是逐字翻譯。這種模式導致課堂單調、沉悶,而且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特別是英語成績不好的學生,更難跟著老師的節奏來進行學習。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合理
專業英語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沒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且學生很少能夠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這種教學方法很難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的能力,因此很難達到教學目的。
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目前的教學手段一般是以多媒體為主板書為輔的模式進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在于信息量大、教學內容更豐富生動。而有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照本宣科,學生感覺上課像走馬觀花,來不及消化。更有甚者,教師一節課結束,黑板上沒有板書,這種模式的教學效果肯定不好。
(四)考核方式單一
專業英語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翻譯為主,有些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最后突擊記憶也能順利過關,甚至能得高分,這種突擊方式,記得快,忘得也快,往往達不到教學目的。而且單一的考核方式也使學生脫離了這門課程上的培養計劃,失去了學習這門課程的意義。
三、課程教學解決的方法
針對目前石油工程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根據在專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體會和思考,提出以下幾點解決問題的思路:
(一)教學目標的重新界定
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由傳統的以翻譯為主的教學逐步過渡到讀、說、聽、寫全方位的訓練,側重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培養其運用英語進行專業交流的能力和用英語表達專業內容的技能。一般每上一單元的內容,可以找一些相關主題的聽力材料來進行聽、說的練習,能夠使所學單元的專業詞匯更好的消化和吸收。并且根據所學專業課的內容,合理的安排專業英語課程的時間,一般專業英語的學習安排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之后進行。有利于學生能夠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課文內容,使英語和專業知識得到很好的結合。
(二)教學內容的多元化
目前,學生就業的方向都會具體到鉆完井工程、開發或者油田化學等,因此,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特點或者興趣方向,把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細化,具體到石油工程鉆井專業英語、石油工程油藏工程專業英語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以后的就業意向,選定相應的專業英語內容學習,教學效果能夠得到提高。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統一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專業文獻的閱讀與專業英語的交流集為一體,通過師生間的雙向交流,培養學生用英語表達專業內容的能力。這種交互式討論能到提高學生聽、說的能力。另外,可以進行課堂模擬國際學術會議,讓學生利用多媒體來講解自己寫的論文摘要或者一小段論文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在學習專業英語的同時,逐步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四)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考試的分數不能作為衡量學生英語能力的唯一標準,考核的目的重在測評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應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專業英語的考核可以通過擬定一個石油工程專業方面的題目,讓學生以論文的形式即興回答,并且教師提問進行問答式交流。使學生能夠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應用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四、結論
一是石油工程專業英語的課程安排在專業課的學習之后,有利于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專業詞匯,使英語與專業知識很好地結合。
二是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細化,具體到石油工程各個研究方向,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及就業意向,選擇相應的專業英語學習內容。
三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統一,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結合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通過師生互動交流,提高學習興趣及英語應用的能力。
四是改變考核方式,使學生能夠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應用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張來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積極培養國際化石油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9,(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