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學術研究論文

學術研究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5-02 18:44: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術研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術研究論文

篇(1)

本文根據作者于2008年6月在中央美術學院所做的學術報告整理而成。

作者簡介:奚傳績(1936- ),男,漢,江蘇江陰人,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江蘇省第八屆政協常委、教育文化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美術學科審查委員,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專家講學團成員,南京藝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藝術學,美術學,設計藝術學。

摘 要:藝術學學科是我國的一個新興學科。隨著藝術學科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點的不斷增加,藝術學科研究生的數量也日益增多。標志著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學位論文的質量日漸成為一個受人關注的問題。本文作者通過指導研究生的實踐,深深地感覺到,提高藝術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關鍵是要從強化選題的問題意識、重視學術訓練、堅持認真讀書三方面著手,端正學術研究態度,把學術研究作為一種學術素養和學術能力的修行。

關鍵詞:藝術學;學科建設;學術研究;發展;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

中圖分類號:J024

文獻標識碼:A

Academic Research is Cultivation

-On Writing Graduate Theses of Art Majors

XI Chuan-ji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高校和藝術研究機構藝術學學科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點的不斷增加,藝術學學科的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數量日益增多。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成為一個受人關注的問題。筆者從近十多年來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的教學實踐和評閱校內外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切身感受中,深深地感覺到,藝術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研究生培養的質量以及藝術學科建設。而近幾年來學位論文的質量明顯地呈下降趨勢,學位論文中存在的問題不少。其中突出地表現在論文選題大多缺乏問題意識,學術訓練普遍不足,讀書問題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要想提高藝術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關鍵是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強化選題的問題意識

從事任何學術研究,尤其是學位論文,首先要有問題意識。問題是學術研究的起點,也是學術發展的生長點。而現在一些學位論文,研究者花的精力不少,僅從寫作的角度講,寫得也不差。但是,由于論文研究的課題大而籠統,缺乏明確而集中的問題,往往泛泛而論,最后得出的結論,很難說得上有什么學術價值,更談不上創新,有的甚至還不如已有的研究成果,形成現在學位論文中常見的低水平重復。有的論文研究的課題,如筆者指導的博士學位論文《對契斯恰可夫素描體系的再認識》,從整體上看論文寫得不差。從課題上看,研究者要論證的問題似乎比較明確,有問題意識。研究者研究這一課題又具有相當好的有利條件、即在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留學期間,搜集了不少有關契斯恰可夫素描體系的第一手資料,研究者本人又有比較豐富的素描教學實踐。但是,由于研究者在思想上對問題意識的重視不夠,加上客觀條件的一些困難,關于過去國內美術界對契斯恰可夫素描體系的認識(包括正確的或片面的、以至不正確的認識),未能作出全面、深入的分析,對原來認識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不明確,所以,論證起來缺乏明確的針對性。論文得出的“再認識”,總顯得不是那么有說服力,更難說有什么創新。由此可見,論文選題有無明確的問題意識,直接關系到論文的學術價值和有否創新。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創造始于問題”。當然,有問題固然不一定就有創造,但沒有問題,就不可能有所創造。所以,問題意識,是創新的基礎。不少研究生對于學位論文研究課題中的這個“題”字,往往只是把它理解成論文的題目,實際上應當把它理解成學位論文所要研究論證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論文選題缺乏問題意識或問題意識不強,不僅僅發生在藝術學科的學位論文中,而是我國自然科學研究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的問題。這就不能不引起我們深入的思考。筆者認為,形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與我國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觀念中的偏差有關。研究教育學的學者正確地指出:“問題意識是與生俱來的本能”。袁振國著《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4頁。的確,小孩子從開始學會說話以后,對大人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這是什么?那是為什么?”等等,有時可能問得大人很不耐煩,生氣地回答:“那有那么多為什么?”當孩子上小學后,他們仍會向老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提出的問題或者對問題的回答,很可能是不正確甚至淺薄可笑的。這是正常的現象。因為,正是由于求知才上學。然而,我們一些老師遇到這種情況時,不但不注意保護孩子們的這種可貴的渴望求知的積極性,而是采取不適當的批評以至嘲諷。久而久之,孩子們提問題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受到了嚴重的挫傷。以至越往高年級,學生提問題的主動性越來越差。現在不少研究生在聽學術報告時,報告人要大家提問題,往往很少有人提問,即使有人提問,所提問題往往很膚淺。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缺乏問題意識,應當說就是我們教育觀念中的偏差所種下的惡果。

其次,我國高中階段過早地文理分科、以及普通高校過早地分專業,促使學生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學術視野十分狹窄。單一的知識結構和狹窄的學術視野,是很難激發學術研究中的問題意識。

還有,研究生對本學科領域學術研究的歷史與現狀,缺乏必要的了解,也是造成問題意識缺乏的重要原因。一般來說,一個比較成熟的學科,對于本學科學術研究的歷史與現狀,都開設有相應的課程或編寫相關的學術著作。例如,北京大學中文系,凡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一入學都要求他們上一門被稱為“研究之研究”的入門課程,名稱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該門課程的目的,是從學科評論的高度,回顧中國現當代文學作為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實際是一個學科),其發生發展的歷史、現狀、熱點、難點以及一些前沿性的課題。從而讓研究生尋找自己可能適合的位置,明白自己可以從事那些研究,什么樣的問題的研究可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同時領略各種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角度以及多種多樣的治學風格,由此找到自己進入學術研究的門徑,學會觸發研究的問題,找到適合自己的研究課題。2005年1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一書,便是上述課程的教材。稍稍瀏覽一下這一教材的內容,就可以感覺到它對研究生選擇研究課題、觸發問題意識,將會起到重要的引路作用。因為,所謂問題意識,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源自對本學科的歷史、現狀以及一些學科前沿問題的深入思考,包括對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充分把握。也只有從這個角度,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今學位論文中比較普遍的,選題缺乏問題意識、從而造成研究成果低水平重復的現象。

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相比,我國的藝術學學科是近十幾年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這一學科的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授予點,雖然不斷增加,但學科建設嚴重滯后。不少研究生學位授予點缺乏像北大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的課程和教材,研究生對本學科學術研究的歷史、現狀以及一些前沿問題,缺乏應有的了解。而這單憑研究生個人的能力是很難做到的。應當從加強學科自身建設、即盡快開設和編寫像北大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那樣的“中國藝術學學科概要”課程和教材。

二、重視學術訓練

學術研究,是需要不斷訓練、不斷培養的。學術訓練的目的是培養研究生的學術素養和研究能力。這種訓練,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閱讀和寫作以及學術規范的養成。關于閱讀的問題,下面專門再談,這里只談寫作訓練和學術規范的養成。

1、寫作訓練

有學者正確地指出:“大學,特別是文科大學,主要教同學們三樣東西:讀書、思考、寫作。”參見鄭也夫著《與本科生談論文與治學》,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美國名牌大學對文科學生也主要是強調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要求文科本科生具有很強的獨立學習能力,每一門課,都要求學生讀大量的書籍。文科類博士生課程主要使文選精讀和討論,精讀則要求寫大量的讀后分析和體會。

我國高等院校文科類本科生,一般都根據專業特點開設不同類型的寫作課,或是通過寫作學年論文等方式,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即使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本科生,他們本來就以文科類成績高分進入大學的,但他們仍要上“專業寫作”課,可見寫作能力是要不斷訓練的。有機會讀讀由北京大學出版的《中文學科論文寫作訓練》一書,便可以看到他們對寫作訓練之重視。然而,同樣屬于文科類的我國高等藝術院樣,在本科生階段,除了不數藝術史論專業開設有專業寫作課外,其他很少有開設寫作課程的,即使有一點寫作訓練的課程,教師與學生大都不予重視。這樣一來,來自于藝術類本科畢業生的研究生,在寫作能力上就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如果,在碩士生階段再不重視寫作能力的訓練,那就是“后天失調”,而寫作能力的低下,必然影響到論文的質量。現在,藝術類研究生、包括博士生在學位論文中暴露出來的寫作方面的問題是很多的。諸如論文結構不盡合理以至混亂、缺乏邏輯學的基本常識,基本概念不清,論述主次不分,論點與論據脫節,論證簡單,文字表述不清,以至語法不通,標點符號錯亂,錯別字時有出現。至于論文完成后,還應當有一個修改階段,研究生對此普遍不予重視,不懂得好文章是通過反復修改而產生的。而所有這些有關寫作能力訓練方面的問題,目前尚未受到藝術學學科研究生、包括一部分研究生導師應有的重視。

2、學術規范的養成

學術規范,對于一個學術訓練有素的研究者來講,是個初級的問題。但對于我國高等院校和學術研究機構長期缺乏學術規范教育,學術失范嚴重,以至屢屢出現的嚴重的學術腐敗事件的現實而言,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988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在《t望》雜志發表《關于“學術語法”》一文,文章一開頭明確提出:“做買賣得講‘商業道德’,做游戲得講‘游戲規則’,做學問當然也得講‘學術語法’”《t望》,1988年第38期。。所謂學術語法,就是學術規范。上世紀90年代初,學術規范成為中國學術界最為關注的中心話題之一。這一場學術討論的一些重要文章收錄在楊玉圣、張保生主編的《學術規范讀本》楊玉圣、張保生主編《藝術規范讀本》,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2006年6月經國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討論通過的《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范(試行)》(以下簡稱《學術規范》)正式下發,學術規范問題開始成為我國高校師生及相關人員在學術活動中自律的準則。這一文件包括:總則、基本規范、學術引文規范、學術成果規范、學術評價規范、學術批評規范、附則等七個部分。這一文件應當引起高校研究生導師和研究生的重視。

所謂規范,是指“約定俗成或明文規定的標準”參見《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學術規范,就是學術研究應當遵守的約定俗成或明文規定的標準。按照筆者的理解,學術規范包括道德、精神、技術三個層面。

從道德層面來講,學術研究者應當遵守學術道德,主要包括“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襲、剽竊或侵吞他人學術成果”;“凡引用他人觀點、方案、資料、數據等,無論曾否發表,無論是紙質或電子版,均應詳加注釋。凡轉引文獻資料,應如實說明”;“學術成果的署名應實事求是。署名者應對該項成果承擔相應的學術責任、道義責任和法律責任”,(《學術規范》)這些要求歸根結蒂是要求學術研究的真實性,反對和杜絕學術造假。

一旦違反上述學術道德、一些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可以加以法律制裁,但主要的還是靠研究者自律。我國老一輩學者在這方面給我們做出了良好的榜樣。例如,我國著名紅樓夢研究專家馮其庸先生,他近年發表的論文《項羽不死于烏江考》,文章一開頭便說明他的這篇論文是受他人的啟迪而作、即安徽省一位中學教師曾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項羽究竟死于何地?》,突出地體現了老一輩學者良好的學術品格。

從精神層面上講,學術規范就是要求學術研究者“具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敢于學術創新,努力創造先進文化,積極弘揚科學精神、努力創造先進文化,積極認真弘揚人文精神與民族精神”(《學術規范》)。

從技術層面上講,學術規范要求我們遵守國家的有關學術研究在技術層面上的一些法規,如國家標準局的《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藝術學科的研究生導師包括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不了解或者根本不重視這些法規。因而在學位論文的編寫格式、學位論文格式的各部分如摘要、關鍵詞、緒論、結語、致謝、參考文獻等部分,明明有明確要求,但大多不按要求去做,從而出現了許多不應該有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在“緒論”(或稱“引言”)中的文獻綜述、論文的“結語”和“參考文獻”三方面。

論文主體部分開頭的“緒論”中,一般應包括對研究課題的文獻綜述,即對本課題研究的歷史回顧,前人有什么成果?解決了什么問題?還存在什么問題?本論文要解決什么問題?這些問題說清楚了,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明確了,論文的學術價值也由此來判斷。所以,有學術素養的學者審閱論文往往首先是看這一部分。而現在不少論文恰恰在這一部分的寫作上暴露出了不少問題。有的是不懂得這部分對論文的重要性,也不懂得怎么寫。有的則是雖懂得這部分的重要性,但要對本課題的學術研究史作一回顧和評價,并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不僅工作量大,而且需要一定的學術眼光,就采取避重就輕的辦法,開列一些已有研究成果的書目或論文的篇目,不痛不癢的評價幾句,最后用一句“已有的研究成果不全面、不系統”來結束,至于“不全面”、“不系統”究竟表現在那里,根本說不出來。像這樣的文獻綜述,對于學位論文寫作是毫無意義的。

篇(2)

關鍵詞:實事求是;學術造假;科學研究

實事求是是我們進行革命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同時也是我們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原則。針對目前學術造假的種種行為及其帶來的不利影響,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準則,是維護學術尊嚴的重要保障,也是維護人格尊嚴的重要保障。

1. 學術造假的主要形式

近年來,有關科研工作者學術造假的現象越來越多,某些著名高校的教師也加入了造假者的行列。目前學術造假的主要表現形式有以下三種:

抄襲剽竊別人的成果⑦。大篇幅的抄襲或翻譯別人已經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會議報告、著作等;原封不動的采用別人的研究方法和材料,得到與別人稍微不同的研究結果;把相關內容的數篇文章加以“融合”,或把外文資料中的重要成果或發現翻譯成中文變成自己的科研成果。

偽造篡改實驗數據⑦。在實驗數據、圖表分析中,隨意編造數據或有選擇性地采用數據來證明自己的論點或預測;購買別人現有的原料,偽造成是自己在某些實驗條件下設計或制備的;用直尺直接測量別人已公開發表的文章中的圖表數值,通過修改軟件的相關參數模擬仿真出類似的結果。

隨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⑦。包括在學術論文被錄用或科研成果獲獎后修改作者順序和所屬單位順序⑦;以領導,朋友或同事的關系,在自己并無實際貢獻或與自己的研究方向根本不相關的論文或專利中署名,把他人的科研成果據為己有;為增加論文數量,文章作者之間的相互掛名等。

究其學術造假的原因無非是兩個方面。在客觀方面,在某些科研機構中,學術量化的管理制度為學術造假提供了條件。

第一,在學術獎勵、職稱評定或申請相關國家級項目或省市級項目的活動中存在注重論文數量的硬性指標,這使得某些學者在得到了一系列完善的實驗數據后,但為了追求論文的數量,把這些數據分割在幾篇文章中,使得原本清晰的實驗過程,卻因為實驗數據的人為分割,讓讀者感到迷惑不清,從而使的學術價值大打折扣。

第二,在招聘新進人員時,往往注重求職者過去所發表的論文數量。論文數量越大,意味著求職者科研能力越強,因而得到相應職位的概率就越高。

第三,發表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也成了某些科研機構判定其科研工作者是否合格的硬性指標之一。科研工作者必須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如核心期刊、省級期刊等,發表與自己研究方向相關的學術論文。

第四,發表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有利于申請到考研保送生資格。某些具有考研保送資格的高校,在審核保研生的個人資料時,的數量往往成為能否爭取到有限保研名額的“砝碼”。

此外,論文數量也成為了不同科研機構之間綜合實力比較的“衡量器”。

在主觀方面,一些科研工作者的虛榮心理成了造假的內在驅動力。

某些科研工作者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往往過度追求學術論文的數量,因為在他們看來,學術論文的數量是自身科研實力最有力的表征。為了達到追求學術論文數量的目的,他們選擇的捷徑之一就是學術造假,即通過學術造假在短時間內“制造”出“合格”的學術論文或科研成果。

學術研究功利化是產生學術造假的根本原因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過分地將學術研究、科研成果與經濟利益、社會地位甚至政治權利直接掛鉤,導致人們從事學術研究的目的動機異化⑧。例如在某些科研機構中,發表學術論文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獎金,并且論文的影響因子越高,所得到的獎金額度也就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論文的數量與行政職位的升遷也存在某種聯系。

2. 學術造假的危害

學術造假是一種學術研究的褻瀆行為,它在社會生活中產生了惡劣的影響。

學術造假嚴重阻礙了學術事業的發展。學術造假主要是通過粗制濫造、自我重復、假冒偽劣、抄襲剽竊等手段制造出所謂的學術成果⑤,這些僅是在簡單重復前人的工作或者在前人或自己的工作基礎之上進行合理的數據“改造”。這種行為不僅不能提高學術水平, 反而還會影響或遲滯學術創新成果的出現,甚至可能誤導同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此外,學術造假還會使得真正具有創新意義的學術研究難以得到全方位的支撐,從而嚴重阻礙了學術研究事業的健康發展。

學術造假造成某些學者自身研究水平的下降以及道德的淪喪。學術造假所帶來的快速科研成果,使得一些人不再愿意從事漫長艱苦的科研工作,而專門走學術造假的捷徑,從而造成自身研究水平的下降。同時,學術造假這種最大的不誠信行為, 敗壞了學風文風, 導致學術道德的淪喪⑤。

學術造假妨礙了社會的發展,嚴重制約了科技、經濟發展和社會風氣的提升④。學術造假使某些具有真正學術研究價值的專業或領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支持,科技創新也就成了“空中樓閣”,從而阻礙了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進而影響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學術造假行為的存在也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乃至影響了社會的公平體系和價值體系④。

3. 在學術研究中,堅持實事求是

學術造假的根本問題是不尊重事實, 不實事求是①,而學術的意義是求真。探求真理應該是每個學者或科研工作者的崇高職責。因此,只有把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貫徹于學術研究的整個過程中,才能有效避免學術造假等不端行為的出現,才能維護學術界良好的聲譽。

首先,科研工作者要樹立求實的態度。科研工作者在學術研究中堅持實事求是,才能真正贏得別人,尤其是同行的尊重,同時自己的科研成果才能真正的得到廣泛應用,學術研究才能真正起到對科學技術的直接作用力。因此,科研工作者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學術道德,在科研工作中,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維護學術尊嚴,不急于求成,以抄襲、剽竊、偽造數據等學術造假行為為恥。

其次,科研工作者所在的單位要以求實精神綜合評價其研究水平。科研機構對科研工作者研究水平的評價不能單以論文的數量為指標,要實事求是的考慮其研究領域或研究方向的不同,因為不同的研究領域難度不同,尤其涉及到基礎性學科或者新的研究領域,這需要科研工作者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因此對科研工作者研究水平的評價,既要考慮實際的研究成果,還要綜合考慮與學術研究相關的其他因素,從而建立起合理的綜合評價體系。

再次,學術批評和學術評價要堅持實事求是。學術批評應堅持實事求是、學術為公精神,這是學術批評的生命線⑩。如果不堅持實事求是精神,學術批評就起不到推動學術事業和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的作用⑩。學術評價也應堅持實事求是。學術評價應堅持客觀、公正、公開的原則,評價要以學術價值或社會效益為基本標準①。每個科研人員應當高度珍惜自己的信譽,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地評價同行的學術成果和課題申請,形成高度自律的科研環境[11]。

最后,建立科學的反學術造假機制。科學完善的反學術造假機制可以有效防止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的出現,使妄想學術造假的科研工作者望而卻步。建立學術論文驗證機制,對學術論文中的實驗數據、圖表等進行反復論證,以證明結論與原理的正確性或實驗的可重復性,以此排除所得到的實驗數據并非偶然性結果,從而也有效的遏制了學術造假。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現有的論文反剽竊反抄襲系統,使某些心存僥幸的學者不再可以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調整語句順序或者添加英文字母的縮寫把原本不屬于自己的“求是”裝飾成自己的“求是”。

“實事求是”是學術防偽、打假的有力武器,也是推動學術研究發展的根本動力。在學術研究中,堅持實事求是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個良好的科研環境,才能使我國的科研事業穩步前進,才能使科學技術更快、更好的轉化為生產力,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志順.實事求是乃學術第一要義[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8,22(1): 177-178.

[2] 王記錄.錢大昕“實事求是”學術思想的內涵與特征[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4(3):43-47.

[3] 黃安年.實事求是 學術為公——學術批評的生命線[J].學術界(雙月刊),2001,(5):158-160.

[4] 劉易.論我國科研學術造假的問題及對策——以陳進等事件為例[J]. 實證分析,30.

[5] 唐捷,陳婕,龔云.論我國學術造假的成因及杜絕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07,(11):181-182.

篇(3)

一、研究生學術研究的貢獻

作為高校重要的學術研究參與力量,研究生在高校的學術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讓人欣慰。但是有些研究生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學術不誠信問題也讓人深感不安。調查表明,研究生的學術不誠信行為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科學實驗中的誠信缺失。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學素養與研究能力,讓研究生參加科學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科學是最嚴謹、求實、不容攙假的學問,它要求研究者通過嚴格的研究方法和程序去發現新的科學現象或揭示科學規律,進行知識創新活動。科學研究工作離不開科學實驗。所謂科學實驗,就是根據研究的目的,運用一定的物質手段(實驗儀器,設備等),主動干預或控制研究對象,在典型環境中或特定條件下進行的一種探索活動。科學實驗同觀察一樣,都是對自然界中客觀事物的現象及其變化過程進行探索的基本途徑,是獲得創造性成果的一種創造或創新智慧。

在科學實驗中,可以培養研究生正確的科學方法、觀察能力、操作能力、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能力等綜合素質。實驗也是研究生撰寫學術論文、完成研究課題的基礎。研究生要以嚴肅、嚴格、嚴密的科學態度和求真務實的作風對待科學實驗。但是,在現實中,少數研究生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違背科學實驗的誠信要求,進行實驗數據造假。

這些都是研究生在科學實驗中的誠信缺失表現。

第二,論文撰寫中的誠信缺失。撰寫學術論文是研究生必做的功課。首先,論文是研究生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基礎上具有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學術論文的質量,可衡量出研究生學術水平的高低。其次,學子們數年求學,學得如何,以學位論文作為一種重要的衡量評價的形式。實際上,學位論文應該就是學子求學過程中學習學術研究、從事學術探索的成果結晶。學子這方面的學習、研究、探索的成效和成果、文字表達能力,通過學位論文可以反映出來,所以學位論文是評判學位申請者學術水平的主要依據,也是研究生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

第三,中的誠信缺失。是對學術研究工作的總結,是傳播和交流學術研究思想與成果的需要。研究生在過程中也有誠信缺失現象,主要表現在論文一稿多投。據筆者訪談了解,研究生為了提高的幾率,常常一稿多投。有時也因為版方不能及時回復投稿信息,致使研究生誤以為自己的論文沒有被錄用而轉投其他刊物,結果也造成一稿多投。此外,也有研究生投機取巧,一稿多發。他們不改變文章的主要內容,將題目和結構稍為改變,或把這篇論文化整為零,然后以多篇文章出現在多本雜志上。

二、研究生學術誠信缺失的歸因

誠信問題無處不在。當前研究生存在學術不誠信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研究生自身原因,也有學術制度、社會環境等原因。歸納起來,有個人價值取向偏離、個人學術修養不到位以及學術制度不完善等原因。認識到這些原因,對開展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是有益的。

第一,個人價值取向偏離。學術不誠信跟個人價值取向偏離有著較大的關系。學術誠信是個人價值觀念的外化,是學術行為主體依據道德意識做出合乎學術價值觀的道德抉擇的結果。研究生的價值觀是社會價值觀的“晴雨表”,表現出與當時的社會價值觀相吻合的特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信息交流暢通,多元文化相互激蕩,各種思潮各領,市場經濟的功利原則蔓延到學術研究這種非功利性活動領域,一部分研究生價值取向向個人傾斜、向功利傾斜,他們喪失對至高生活境界和崇高人生價值的追求,對待學術研究心態浮躁,急功近利,放棄了自身在維護學術誠信上的責任。他們過分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偏重眼前的物質利益。在競爭的壓力下與困難妥協,在個人利益的驅動之下淡忘作為學者應有的基本價值觀和規范性要求,認為獻身科學、吃苦耐勞、求真務實與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自我價值的實現相矛盾,置不準抄襲、偽造和修改實驗數據等學術道德規范于不顧,在學術研究中不是匆忙輕浮、草率行事,就是放縱自我,隨波逐流。

第二,個人學術修養不到位。學術不誠信,從根本上說是學術修養問題。學術修養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學術道德修養,一是學術研究水平修養。前者是思想修養,后者是理論修養。學術研究的第一特征就是它的誠實性和嚴肅性。因此,良好的學術道德修養要求研究生在學術領域中應該有著崇高、偉大的目標,自覺地抗拒“人的物化”的社會對自己學術修養的阻滯和侵蝕。在學術活動中遵從學術道德規范,嚴謹求實,不抄襲.更不捏造事實,自吹自擂。良好的學術研究水平修養要求研究生具備進行學術研究的原動力和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有著深厚的學術積淀、掌握系統的學術研究方法。良好的學術修養是研究生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研究和應用科學技術、發展自己智力和創造才能的必要條件,是研究生在學術界立身處世的根基。

三、研究生學生誠信自律的重要意義

第一,防止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偏離。研究生學術不誠信行為的產生,危害了研究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這也是研究生培養目標的一種偏離。因此,開展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有利防止研究生培養目標偏離現象的產生或蔓延。

研究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是研究生培養的基本目標。研究生在學校的學習期間,應當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備創新精神和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具備了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能從己有的知識創造出新的知識,成為具有真才實學的符合時展的專業人才。對碩士生來說,一方面通過課程學習,掌握比本科生更為高深的知識,還要通過科研實踐,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以養成獨立從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應有創新成果的發表。

第二,維護研究生群體的學術聲譽。研究生教育主要是為學術研究領域提供優質人才,社會也對研究生寄托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們能夠成為知識創新的精英和維護學術公正的楷模。然而,一少部分研究生在學術研究過程中的誠信缺失,使人們對研究生的能力、素質產生了懷疑。不誠信事件的屢屢發生,難免不使研究生群體在公眾心目中的名聲掃地。

第三,大學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對大學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大學校園精神文明表現在許多方面,學風是其中最重要的體現。研究生教育肩負著為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高層次創造性人才的重任。是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力量,其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和擴大。由于研究生在學校中的地位和影響,其學術誠信與否,對學風、校風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研究生的學術誠信教育,無疑對大學的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總之,中華民族一向把自律看作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一個沒有自制能力的人,難以成為品德高尚的人。在學術誠信教育中,“自律’,是指研究生依靠學術理性、學術信念和學術道德自覺自愿地發揮主體的意識、潛能的能動活動過程。學術誠信只有通過道德個體的自律,即自己要求自己,才能最終內化入研究生的心中,成為個體的自覺自主的行為。所以,通過加強自律教育,使學生的行為實現由他律向自律的轉化,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術行為,做必須做或應該做的事情。這就是學術誠信自律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吳善超.當前我國科學道德建設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2004.

[2]史孝強.高校學術腐敗問題研究[D].武漢:中國科技大學,2007.

篇(4)

一、“學術“的基本涵義

所謂“學術”,指“較為專門的、有系統的學問”。學,指學習、模枋、學問;術,指手段、策略、方法、技藝、技術。所謂“研究”,指鉆研探求,今謂用科學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可見“學術”只有研究了,才稱其為學術,也才能成為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較為專門的、有系統的學問。

先生曾對“學術”的涵義做了非常精辟地論述。他認為學為學理,術為應用,主張學術分校,文與理通科。治“學”者可謂之“大學”,治“術”者可謂之“高等專門學校”。“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學為基本,術為支干,兩者雖密不可分,但“學應重于術”。“學與術雖關系至為密切,而習之者旨趣不同。文理,學也。雖亦有間接之應用,而治此者以研求真理為目的,終身以之。所兼營者,不過教授著述之業,不出學理范圍。法、商、醫、農、工,術也。直接應用,治此者雖亦可有永久研究之興趣,而及一程度,不可服務于社會;轉以服務時之所經驗,促其術之進步,與治學者之極深研幾,不相侔也。”顯然,在他看來,“學”和“術”都應該研究,而學理性的理論研究比實踐應用研究更為重要。學術研究與大學有關密切關系,學術性是高等教育的立足之本,但由于社會的變遷,高等教育的職能幾經變化,使大學的“學術”研究的內涵也發生變化。

二、我國高等教育“學術”研究之怪現象

我國現代大學教育始于1862年成立的,1898年才有綜合性的京師大學堂,即北京大學前身。北京大學在先生“學術自由”、“兼容并包”辦學方針指導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先生的辦學思想,更多的是受洪堡的影響,采納的是德國模式。且不說此模式經歷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高等教育對大學辦學理念的發展和對學術涵義的拓展。單就先生關于“學術”自由及“學”與“術”的關系觀念,我國也沒有真正推行。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戰亂和封建專制、十年、80年代初的體腦倒掛,使我國高等教育“學術性”沒有充分體現。大學對學術性的關注是90年代的事,但由于急功近利,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學術研究還有一些不正常現象,甚至出現了學術腐敗。

1. 在對待“學術”在大學中的地位問題上,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

一種是過分夸大“學術”的作用,把大學的“學術”性當做大學的一切,為了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不切實際地與西文一些大學進行攀比,甚至在國內的一些所謂大學排行榜中,只是單純地以發表科研論文的數量作為衡量的唯一指標。把大學的教學職能和服務職能棄之不顧,只是在為科研而科研,為學術而學術。教授不給本科生上課,甚至研究生都很難見到自己的導師,這些現象在一些所謂“研究型”大學中較為常見。二是一些“教學型”院校,不顧自身條件,只顧擴招,教師成了上課的機器。至于上課的水平與效果則不愿過問,在這些高校,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普遍采用大合堂;沒有人對課堂的學術性進行考評。沒有學術精神的課堂,只能培養出知識型人才;沒有學術精神的課堂,就不能稱之為大學課堂。

顯然,這兩種觀念和做法人為地割裂了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系。大學應重視科研,但科研是服務于教育目的的科研,大學也應重視教學,但應是科研型的教學。

2.“學術”研究的目的出現兩極分化,并有庸俗化傾向

縱觀近幾年我國大學學術研究的現狀,成果不少,科研隊伍也不斷壯大,但如果細究學術研究的目的卻有兩極分化的現象:一種是搞純學術研究,不考慮研究成果的實用價值,課題從書中來,從文章中來,研究的結果一發表就了事,這在社會學科中較為普遍;另一種是借口學術研究為社會服務,為了取得科研項目和經費,很少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角度出發選題,而是與企業界聯姻,為公司盈利搞開發。企業作為投資的條件,要求教師不得在課堂上傳播或公開尚未轉化為經濟效益的科研成果。

3.大學“學術”研究水平和成果與所獲經費嚴重背離,經費短缺是不爭的事實

近10年來,我國高校承擔了大量的國家級科研項目:如高校承擔的國家基礎研究“攀登計劃”課題約占總數的30%;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約占67%,還承擔了60%以上的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和基金項目。所取得的成果也十分顯著。僅1991-1995期間,高校發表學術論文83.6萬篇,其中在國外發表7.6萬篇;完成專著2.4萬部;鑒定技術成果4.3萬項,授專利近6000件。5年中,高校共獲得自然科學獎88項,約占全國總數的一半;獲國家發明獎274項,占1/3;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50項,占總數的1/4。高校教師的論文被SCI、EI和ESTP收錄的論文數分別占全國的54%、55%和48%。但是,1995年,全國高校科技總經費只占全國科技總經費的5%!巨大的成就與獲得的低經費嚴重失調。也正因為經費的不足,才使得高校的學術研究日益走向功利化,游離于教育目的和教學活動。

4.“學術”研究評價和獎懲機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學術研究的評價主要看是否“發表”,發表了就加分,發表的刊物檔次高加高分。而對文章本身卻很少有人去研讀。得分越高,獎勵越多,客觀上就助長學術研究上的浮躁之風和弄虛作假。

三、高等教育“學術”研究的有效途徑

大學的“學術”性是它的生命線。它既可以提升自己的辦學品位,又是提高自己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因此,不但要重視大學的學術研究,還應正確引導大學的學術研究。

1.應從思想上認識到“學術”研究與現代大學發展的關系,并將學術研究與教學統一起來。營造一種學術自由的政治氛圍和人際關系,并從政策上予以保證。

2.要認清大學學術研究的特點和應有的研究范圍。大學的學術研究的最大特點就是要與人才培養結合起來,要與教育目的結合起來。因此,要提倡“通過研究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

3.提倡“真”學術,反對“假”學術,培養教師的學術人格。

要從思想深處認識到假學術對國家、對下一代、對學校聲望的嚴重危害;從制度上打擊,堵絕學術腐敗;同時要通過宣傳教育,形成教師們在學術研究時追求“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精神境界,以“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科學態度進行科學的“科學研究”,以維護學術尊嚴。

篇(5)

[關鍵詞] 審稿 期刊評價 數據庫 公益

[中圖分類號] G2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4) 06-0012-05

The Lack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Discourse Right

Liang Xiaojian

(School of Literature,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leading academic journals,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have great distance in public trust,journal quality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y.It is the basic reason for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lack of discourse right. The basic method of enhance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discourse right is improving quality.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should improving peer reviewing system, improving public trust. Management department should improving publication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selecting and cultivating world first - class academic journals.Management department should creating public welfare database of academic journals,enhanc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Peer reviewing Journal evaluation Database Public welfare

對學術研究來說,學術話語權與學術成果的評價和學術資源的分配密切相關。學術期刊作為學術成果平臺,是學術話語權發揮作用的重要場域之一。學術期刊通過對學術成果的評價、選擇和推薦,對學術研究發展的方向起到引導作用,包括對研究課題、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等的設定,這體現了學術期刊在學術研究中的話語權。話語權是學術研究發揮影響力的基礎,也是學術期刊的核心資源。在全球化的文化開放和學術交流頻繁的格局中,缺乏國際話語權是我國學術期刊的主要問題。這既與我國的經濟政治大國地位極不相稱,與我國豐富的學術期刊出版資源也不相稱。我國學術期刊總體可分為科技期刊和人文社科期刊兩大類群,兩者的編輯出版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因人文社科領域期刊在期刊評價方面特殊性強,問題更為突出,本文論述從學術期刊總體著眼,但把論述重點放在人文社科期刊。

1 我國學術期刊缺乏國際話語權的原因

我國學術期刊缺乏國際話語權既有客觀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觀方面的原因。客觀方面的原因如國際學術期刊評價機構的壟斷和偏見,這是造成我國學術期刊缺乏國際話語權的直接原因。主觀方面的原因是我國學術期刊在功能發揮上與國際領先學術期刊相比有很大差距。學術期刊的公信力、期刊質量和功能等方面與國際名刊相比,尚有差距,這是我國學術期刊缺乏國際話語權的根本原因。

1.1 公信力有待增強

學術評價是學術期刊編輯出版活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學術期刊的神圣權利。學術期刊學術評價功能和地位的獲得,是在與學術研究和學術共同體的長期互動歷史中形成的。1665年,世界上第一份以“期刊”為名稱的出版物《學者期刊》,是以報道法國和國外出版的圖書目錄為宗旨的,并不承擔學術評價任務。法國《學者期刊》與英國皇家學會同年出版的會刊《哲學匯刊》(后改名為《皇家學會哲學匯刊》)一起,被認為世界學術期刊的鼻祖。19世紀,由于學術研究的繁榮,許多國家成立了由學者組成的專業學會,出版了一大批各個學科的學術期刊,以刊登學術論文和書評為主,在交流信息之外,學術期刊被賦予學術評價的功能。隨著學術研究的繁榮和社會分工的發展,現代學術研究已經發展成為體系復雜、規模龐大的社會建制,學術傳播與學術評價已經發展為學術研究社會建制帶動起來的相關服務業,學術期刊因其學術共同體公共空間屬性和與學術研究、學術共同體長期互動的實際表現,成為學術傳播的主渠道和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學術成果評價者。

組織和代表學術共同體對學術成果進行公正評價,優選刊登高質量的學術成果是學術期刊公信力的來源,這種公信力一旦喪失,學術期刊就會失去學術共同體代言人地位,隨之失去話語權。衡量學術評價是否公正應包括評價制度和評價結果兩個方面,即從制度上看學術期刊是否建立了公正合理的評價機制,從結果上看學術期刊是否對學術成果進行了準確的評價。同行審稿制度是學術期刊行使學術評價權利的合法性依據,因此被西方學術期刊普遍采用。事實證明,同行審稿能夠將學術成果提交國內甚至國際學術共同體評價,使學術期刊達到本學科研究的較高水準[1]。同時,同行審稿還可以避免由編輯部審稿帶來的誤判或版面尋租,體現學術期刊學術共同體代言人地位的合法性。盡管審稿制度也存在成本高昂、時效性差、評價質量可控性較差等難題,但基本上利大于弊,因此成為西方學術期刊制度建設中的關鍵環節。

目前,我國學術期刊審稿制度的主流還是“三審制”。“三審制”是一種與我國出版管理體制結合的審稿制度。我國出版管理體制的核心主要是審批制、主管主辦制度和屬地管理制度,這套體制的基本目標,是通過出版主體準入機制和有效的事后追懲機制保障意識形態安全和文化安全,確保這一目標實現的基本手段就是事前“三審制”和事后審讀制度。“三審制”的弊端也很明顯,即僭越學術共同體行使學術評價功能,使學術期刊的學術評價被行政權力或商業利益綁架,失去公信力和合法性。一些學術期刊把學術評價作為期刊編輯部的權利,進而把版面作為權利尋租的工具,極大地損害了學術期刊的公信力。公信力不佳的學術期刊,學術共同體代言人的地位尚且難保,何談取得國際話語權。

1.2 現有主流期刊評價體系難以催生人文社科名刊

國際學術話語權由國際學術名刊掌握。國際學術名刊是按照國際標準和規范編輯出版,有世界影響,能提供獨創性和原創性,屬國際一流信息源,文摘率、引文率及利用率高,代表世界科學研究現有水平和發展方向的學術期刊[2]。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遴選世界上權威性強、影響力大的學術期刊編制國際權威檢索數據庫,其中SCI數據庫收錄期刊反映基礎科學研究狀況,SSCI數據庫收錄期刊反映社會科學領域研究狀況。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課題組統計分析,2012年,SCI收錄中國期刊135種,約占收錄期刊總數2.25%。2012年SCI收錄中國科技論文19.01萬篇,排名世界第2,占論文總數11.9%。SSCI收錄中國期刊1種,約占收錄期刊總數的0.02%(該數據庫共收錄期刊4648種)。2012年SSCI收錄中國論文8012篇,約占收錄論文總數的3.1%[3]。SSCI收錄的中國社會科學論文絕大多數發表在外國期刊上。這反映中國社會科學期刊在國際學術傳播中的話語權缺失。應該指出的是,SSCI數據庫基本不收錄中國期刊的直接原因是評價機構的偏見,也不能僅僅以是否入選SSCI數據庫判斷一本學術期刊的水平。這一事實主要反映我國學術期刊評價話語權的缺乏,也反映了在現有評價體系之下,我國學術名刊的匱乏。

現有社科學術期刊評價體系難以催生高質量人文社科學術名刊。目前各界普遍認同的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評價方法,是借用圖書館期刊采購部門使用的學術期刊遴選機制,即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遴選機制。該機制承認引文評價的合理性,并將期刊的被引量化統計數據作為評價學術期刊質量的唯一標準,這也是SSCI等的基本評價標準。某本學術期刊內容在規定時間段內被引次數越多,說明其學術水平越高;被引次數越少,說明其學術質量越低。期刊針對目標讀者的特定需求定向傳播內容的性質,決定了期刊編輯出版活動除了具有共性之外,還存在差別,類群分析是研究期刊的基本方法之一。學術期刊因其學術共同體代言人的性質不同于市場化大眾期刊,對學術期刊的評價也不能一刀切,只要承認學科的分化和綜合是科學發展的基本特征,只要承認學科發展階段的差異,就應該承認學術期刊編輯出版形式的學科差別。引文評價方式注意到了學科的分化,對不同學科的學術期刊實行分類評估,但引文評價方法主要適用于科技期刊。科技論文的引文來源與發表來源基本重合,使該方法具有一定的自足性。引文評價法沒有注意到,學術期刊只是人文學科論文引文的來源之一,而且不是最主要的來源。人文學科論文的引文,多數來自文史典籍或學術專著。學術期刊作為一種學術資源,只為人文學者提供部分資料。期刊數據庫引文量化評價方法,因缺少對數據庫之外學術資料來源的判斷,難以對人文學科學術期刊及其論文水平進行令人信服的準確評價。期刊數據庫引文評價帶來的錯誤導向是部分學科論文的引文來源趨于單一化,作者只依靠期刊數據庫材料快速生產論文的行為得到默許甚至鼓勵,這是產生學術泡沫的因素之一。

引文評價方法有造成優質學術期刊出版資源分散和誘發學術成果評價標準滑落的趨勢。學術論文的主要生產者是職業化的學術研究人員。他們的學術論文一般發表在高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主辦的學術刊物上,這些是最重要的學術期刊。一些學術資源不足的期刊為了提高引用率,頻繁向知名學者組稿,造成上知名學者從重要期刊到次要期刊的遷移和學術期刊出版資源的分散,難以集中優質資源出版知名期刊。長期以來,我國大量主要從事實際工作的論文作者和畢業后不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學生出于評定職稱、職務晉升或取得學位的需要,在期刊上發表研究文章。這造成我國出版界對學術期刊缺乏明確的界定。在我國的近萬種期刊中,除了部分市場化大眾期刊、教輔期刊、小眾期刊之外,超過一半的期刊刊登學術成果,大量工作指導類期刊、行業期刊成為學術的重要渠道。學術研究的泛化對學術生態和學術期刊出版生態都產生了影響。非學者身份的論文作者人數眾多,論文以實務研究為主,圍繞簡單主題的論文數以千萬計。跟風研究導致論文引用率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增加,成為高被引論文和學術期刊追逐的對象。相反,一些發表在學報上的大塊文章因為研究主題的高深和表述的綜合性,不能方便引用者尋章摘句,成為低被引論文。這種反差有誘導學術成果評價標準滑落的趨勢。

1.3 信息服務意識和傳播能力有待增強

學術期刊有兩個基本功能,即信息服務和學術評價。信息服務能力是衡量學術期刊話語權的另一指標。國際學術名刊的最大特征是學術信息量大,可讀性強,具有很強的信息服務能力。期刊信息服務能力越強,就越受讀者的歡迎。我國的學術期刊在信息服務方面與國際學術名刊差距極大。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刊物在某種程度上成了研究者個人琢磨如何能夠的參照工具,而不再成為研究者個人進行學術研究的實質性知識參照[4]。正因為它在滿足國內外讀者需求方面“不解渴”,所以才缺乏影響力,出現不了國際名刊。沒有為讀者服務的意識,期刊內容與讀者需要脫節、停留在自說自話層次,滿足不了國內外讀者的學術信息需求,何談掌握國際話語權?

我國高校、社科院主辦的學術期刊,內容絕大多數是綜合性的,印刷版的學術期刊出版傳播方式是對單篇論文進行統一打包銷售,適合科研院所、圖書館等機構訂閱提供閱覽服務,供多學科科研人員按需閱讀。限于科研領域,科研人員個人極少訂閱綜合性學報。在網絡傳播時代,學術傳播渠道增多、研究人員和社會公眾可以通過互聯網使用期刊數據庫中海量的論文資源。網絡數據庫能夠滿足讀者對學術論文的大數據搜索閱讀需求,在對搜索命令的響應中,綜合性學術期刊中的單篇論文與專業性期刊單篇論文具有相同的顯示概率。數據庫增強了綜合性學術期刊的傳播能力。目前,學術數據庫被商業機構壟斷,學術期刊從數據庫運營商得到的稿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相當于免費提供網絡傳播,但讀者并沒有獲得免費的服務。學術期刊的數據庫傳播能力亟待增強。

2 學術期刊增強國際話語權的應對

增強學術期刊公信力、提高出版質量是我國學術期刊增強國際話語權的治本之道。完善學術期刊質量評價體系,建設學術名刊是我國學術期刊增強國際話語權的路徑選擇。建設學術期刊公益出版數據庫,增強互聯網傳播能力,是互聯網時代學術傳播的必然趨勢。

2.1 完善審稿制度,增強學術期刊公信力,提高作者服務水平

審稿是媒體體現編輯宗旨、落實編輯方針、保障內容質量和控制傳播效果的一種普遍編輯活動。如果不能對傳播的內容進行控制,那么充其量只是一個信息服務提供者,而不是一家媒體機構。在大眾傳播時代,大眾傳播媒體一般是專業化的媒介機構,依靠自身編輯記者隊伍或采用通訊社稿件進行有組織的內容生產、,審稿不僅是媒體編輯部體現編輯宗旨、保障內容質量的必要環節,而且是傳播機構組織管理的重要手段。大眾傳播媒體的編輯記者為媒體提供的信息產品屬于職務作品,其編輯部門對編輯記者的稿件有生殺予奪的權力。我國大部分學術期刊目前實行的“三審制”,是與大眾傳媒機構一致的審稿制度。這種審稿制度能簡化學術期刊編輯出版的組織管理,增強內容的可控性,確保編輯部意圖的實現,但忽視了學術期刊編輯出版活動的特殊性,使我國學術期刊的公信力受到質疑。

學術期刊是依附于學術研究和學術共同體的傳播媒介,與大眾傳播機構的內容生產方式有很大差異。學術期刊編輯部門一般沒有作者隊伍,而是從服務的學術共同體中優選作者和稿件,通過稿酬或約定方式獲得投稿者投稿論文的傳播權,進行出版傳播活動。學術共同體的信任是學術期刊編輯部門從事學術評價活動的合法性來源。學術期刊編輯部只有依托學術共同體進行學術評價活動,才具有公信力,才能提高學術期刊質量。其實現形式必然是同行評審制度。同行評審作用的發揮有賴于完善的制度建設,以保證學術期刊通過組織同行評審為學術共同體服務,真正起到對學術成果進行準確評價和服務作者功能。

同行評審功能的發揮,有賴于完善的制度建設。同行評審制度一般有兩種實現形式,即審稿專家和作者背靠背的“雙盲”匿名評審和審稿專家公開、作者匿名的評審。“雙盲”匿名評審的“利”在于評審專家在匿名狀態下(在編輯部是實名的)可以拋開干擾因素,使同行內部評審看起來更像是外部評審,顯得更為客觀公正;“弊”則是由于評審專家的不透明,損傷了同行評審的公信力。我國實行同行審稿的部分期刊,由于承擔著主管主辦單位官方學術刊物的功能,同行評審有時淪為小圈子的游戲,成為一種形式主義;一些評審專家出于在匿名狀態下評審的免責心理,不認真行使評審職責,使對同一學術成果的評價出現很大分歧,損害評審結果的公信力。相比之下,審稿專家公開、作者匿名的評審更具有公信力,也更具有建設性。這種制度設計也能夠增強評審專家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使他們的評審行為更具有建設性,也能破除同行評審的神秘感,促進學術共同體優良學風的形成。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定期公布外審專家名單的做法值得提倡。這些外審專家形成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的外審專家庫,使學術共同體能夠看到外審專家在學術共同體的廣泛代表性,能夠增強雜志學術評價的公信力。

同行評審制度不但是學術期刊對學術成果進行評價的合法方法,而且是學術期刊提高內容質量和服務學術共同體水平的基本方式之一。從理論上來說,學術期刊出版資源是無限的,可以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優選作者和作品,以保證其刊登高質量的學術成果。我國學術期刊提高出版質量的前提是為作者提供最好的出版服務。只有為作者提供了最好的出版服務,才能調動優質出版資源,吸引優秀作者投稿,為讀者提供高質量學術成果。

2.2 完善學術期刊出版和評價體系,遴選和培育國家學術名刊

社科學術期刊數量眾多、層次不一,辦刊宗旨有很大差異,辦刊主體多樣,還存在綜合性期刊和專業期刊同臺競爭的面貌,構成復雜的出版體系。使用引文量化數據對這些期刊進行一刀切的評價,不僅抹殺了上述復雜性,無法反映學術期刊體系的真實情況,也難以承擔遴選和培育國家學術名刊的功能。不解決我國學術期刊體系的現實問題,采用另立爐灶方式建設國家學術名刊,對提高學術期刊整體水平沒有太大意義。要使國家學術名刊具有堅實的基礎,應該改革我國學術期刊評價和學術期刊體制中的不適應之處,構建和完善開放、有序的學術期刊出版體系和與之對應的層次分明的評價體系。

學術期刊出版體系應該是開放的,這樣更塑造學術期刊的公信力。我國有數十萬社會科學工作者,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社科院、黨校等教學科研機構,這些機構都辦有各類學術期刊。在教育部名刊工程社科學報的作者中,本校占比平均值為41.2%。《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作者的本校占比達到77%。《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作者的本校占比為18.8%,為名刊工程學報中最低。整體而言,社科學報載文的學緣結構較為單一。社科院期刊因與高等院校保有適當距離,被認為在學術評價上能夠摒棄高等院校的門戶之見,對學術成果實現公正評價,成為高校社科學者發表高質量學術成果的平臺。一般認為,社科院系統期刊質量高于高校社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是我國最權威的綜合性社科期刊,《歷史研究》等分別是史學等一級學科的權威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權威專業期刊70%的稿源來自高等院校[5],這與社科院系統研究隊伍人數較少、高等院校社科學報容量較少有直接關系,但根本原因是社科院期刊的開放度賦予其公信力和話語權。

學術期刊出版體系和評價體系應該是有序、分層次的,這樣才能發揮引導作用,有利于遴選和培育名刊。分層評價指的是從學術期刊刊登論文的研究層次不同這一實際出發,把定性評價與引文評價結合起來,實事求是地評價期刊的學術水平。在橫向上,不同學科的學術期刊應分類評價。對那些發表主要不以學術期刊為引文來源論文的期刊,應以學術共同體和學術期刊同行評閱的定性評價為主,參考轉載、評論、翻譯、文摘、引文等定量評價指標。對那些既主要以學術期刊為引文來源,又主要以學術期刊為主要發表平臺的學科的學術期刊,可以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并重。在縱向上,同一學科的學術期刊應進行分層評價。那些主要刊發職業學者論文的高校學報、社科院期刊、學會協會期刊,位于學術期刊金字塔的頂端。同行定性評價應主要以成果原創性和創新性為標準,考察其學術規范性和思想啟迪性。輔之以評論、轉載、翻譯、文摘、引文等定量指標進行評價。那些主要刊發職稱論文、學生論文的期刊,行業期刊,專業期刊構成學術期刊金字塔的基礎。定性評價應主要以知識性和規范性為標準。可主要由相關職業領域的行業協會以及中國期刊協會行使質量評估職責。

學術期刊既是科研工作的龍尾,又是科研工作的龍頭。增強中國學術期刊國際話語權,培育學術名刊,不僅需要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出版體制改革的配合,更需要學術研究管理部門的支持指導。在對學術期刊進行分層評價的基礎上,科技部、教育部、等專項科研基金提供者可對高校、科研院所、學會等機構主辦的學術期刊予以重點扶持。根據現有學科需求以及科研機構協同創新的需要,擇優培育或新創重點學術期刊,在期刊評價、審稿制度建設、辦刊經費等方面予以支持和資助,推動國家社科名刊建設。

2.3 建設學術期刊公益出版數據庫,增強互聯網傳播能力

增強互聯網傳播能力是我國學術期刊爭取國際話語權的必然選擇。在滿足網絡時代讀者對大數據學術資源的需求過程中,目前世界學術數據庫商業出版模式已經非常成熟。學術期刊形成了借助數據庫的“小發行、大傳播”的 出版傳播模式。編輯部以較小的發行量滿足管理者、作者、科研院所、圖書館等單位的收藏需要,借助網絡數據庫出版滿足讀者在線搜索閱讀的需要。世界最大的愛思唯爾數據庫獨步全球,價格昂貴。我國中國知網、維普數據、萬方論文等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和讀秀電子書全文數據庫等占據中文學術資源數據庫出版的壟斷地位。這些商業數據庫出版機構,利用全世界或全國學者的學術成果生產數據庫產品,再作為最重要的學術資源之一,賣給學者所在研究機構,并且通過技術手段對學術資源的下載進行限制,僅允許購買者在特定的計算機上下載數據庫內容。這限制了學術資源的公平開發和利用。為了給讀者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很多學術期刊自建渠道,在官方網站即時更新內容供公眾免費下載,通過微博、微信、云存儲等網絡應用宣傳推廣期刊內容,但目前學術期刊的自建網絡傳播渠道非常零散,信息量小,內容不全,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免費信息服務水平和傳播能力有待提高。

國家應加大對學術傳播領域的資助力度,僅僅為學術期刊和學術著作提供部分辦刊經費,使其能夠組織出版高質量的學術成果是不夠的,還要讓這些寶貴的學術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在網絡數據庫出版環境中,為了讓公共資助對學術期刊和學術著作出版的資助惠及學術界,進而服務社會,成本最低、效果也最好的辦法就是學術期刊和學術著作的數據庫公益出版。學術期刊數據庫公益出版,是指在網絡數據庫出版環境中,作者或出版機構將研究成果提交給公益性的學術資源數據庫,供國內外研究者和公眾免費下載和閱讀。無論從互聯網邏輯,還是從學術期刊“小發行、大傳播”理念和實踐來看,我國學術期刊免費傳播趨勢已經比較明朗,但在功能發揮、發展模式和運行機制上還遠未成熟。從功能上來看,目前學術期刊的自建網絡傳播渠道非常零散,信息量小,內容不全,其檢索功能與傳播力與商業學術期刊數據庫相比不成氣候。從發展模式看,我國的學術期刊免費傳播主體大多是零散的學術期刊出版者,近年開始有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資助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等上線運營,這是與商業學術數據庫以及開放存取數據庫不同的新模式,有待進一步檢驗和完善。目前的學術期刊公益數據庫遴選期刊的標準不明確、數據庫存量較小、版權問題被懸置、數據庫功能簡單,無法與商業學術期刊數據庫比肩。學術資源數據庫公益出版和傳播的來源遴選機制、質量控制機制、版權管理機制、績效評估機制等,都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發展學術資源的數據庫公益性出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總之,我國學術期刊缺乏國際話語權的根本原因是我國學術期刊在公信力、期刊質量和傳播能力等方面與國際領先期刊相比,尚有差距。提高出版質量是我國學術期刊增強國際話語權的治本之道。要完善審稿制度,增強學術期刊公信力;完善學術期刊出版和評價體系,建設學術名刊;建設學術期刊公益出版數據庫,增強互聯網傳播能力。

注 釋

[1]尹玉吉.中西方學術期刊審稿制度比較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42(4):201-216

[2]朱棟梁.我國學術期刊創辦國際學術名刊探討[J].湖南社會科學,2007 (1):203-205

[3]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課題組. 2012 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簡報[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7-34

[4]鄧正來.中國學術刊物的發展與學術為本[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45(4):7-14

篇(6)

毫無疑問,大學生畢業論文出現大規模的未達標,既有學生的問題,也有學校的問題。從學術道德來看,大學生大幅度抄襲畢業論文肯定是一種學術不端行為。試想,每年都有大量本科畢業生考上碩士研究生,將來甚至有少部分可能攻讀博士研究生,如果這部分學生在本科期間就經歷畢業論文抄襲并嘗到“甜頭”,對學術輕視的態度一旦養成,將來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肯定要付出極大代價。對于畢業論文,目前學界普遍有兩種觀點,一是堅持本科生必須寫畢業論文或做畢業設計,二是本科畢業生沒必要寫論文。無論今后大學如何處理本科畢業生的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目前來講,本科生寫畢業論文還是教學主流。由于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關乎高校教學質量合格評估,因此,對于絕大多數高校而言,還是要嚴把本科生的畢業論文關。

首先,高校要循序漸進培養大學生的學術能力。如今很多本科院校出現畢業論文抄襲現象,根源在于平時缺乏學術訓練,如果平時不重視相關課程的教學質量和考核,再加上論文指導老師缺乏一對一指導,在這樣的條件下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畢業論文,對學生而言難度可想而知,他們只能通過東拼西湊來敷衍。對此,學校應重視所有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在平時的課程教學中就要求學生撰寫課程論文,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的學術能力,并且做好過程質量監控,以學術論文的標準對學生進行過程性指導與考核。既然高校將畢業論文作為學生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就必須從始至終嚴格要求,在考核方式中酌情采用課程論文的方式,加強對每門必修課、選修課的質量控制。

其次,高校要引導教師注重對大學生畢業論文的指導。目前,絕大多數高校把專任教師的工作精力引向學術研究,即便是在應用技術型地方本科院校,也多有科研重于教學的情況,遑論對畢業生的畢業論文指導,教師不愿意將精力投入畢業論文指導環節司空見慣。要改變這一現狀,就要鼓勵教師對畢業論文指導的教學投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優化對教師的考核評價標準。考核標準要對教師的畢業論文指導投入提出較高的要求,在專任教師評優評先進的標準中加入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的要求,在考核評價和績效分配中專門獎勵指導本科畢業生論文工作優秀的指導老師,引導專任教師認真對待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工作。

再次,將論文考核決定權下放二級院系。目前來說,對于大學生畢業論文抄襲現象,單純取消畢業論文的解決方式過于簡單,有些專業只適合用論文作為畢業考核,有些專業則適合用實踐的方式,不可一概而論。因此,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嘗試將是否寫畢業論文的決定權下放給二級院系,先在個別院系試點,有比較成功的操作經驗后再全面鋪開。對于專注應用型人才的院系,可以不要求畢業生撰寫畢業論文,但要明確規定合適的達到畢業標準的課程學分,或指定另外的考核方式。

篇(7)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高等教育的科學研究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科學技術發展和創新的重要力量,高校教師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也成為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智能動力。目前不少高校教師隊伍還存在不少問題,其正在削弱高等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應有的支撐作用,影響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高校學術不端及學術論文不規范現象也比較普遍,學術道德和學風問題日益凸顯,學術道德規范教育應成為高校教學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

一、學術道德規范的重要作用

(一)促進學術研究的有序健康發展

教育學生加強對學術道德規范的認識,避免學術不端行為,以保證我國學術研究的健康發展,是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學術的發展和繁榮需要一定的環境和條件。除開外部對于科學研究、學術繁榮的高度重視所創造的一系列的環境和條件,對于教師而言,只有自覺遵守學術規則和規范,認真履行學術道德,才能夠在自己的學術領域里開辟出新天地,促進高校教師科學品質和精神的形成,有助于教師道德人格的發展和完善。學術道德規范作為道德武器,能夠抵制各種不良思想和行為,為學術繁榮、科技進步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保證高校教育事業生存與發展

高校的學術活動是高校科學研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高校教師而言,教學與科研是其本職工作的兩個最基本方面。國家的高素質創新人才隊伍需要高校教育事業的培養,高校教育事業也由于高校教師的科學研究活動而成為現代化建設的研究基地。高校教師能否遵守學術道德規范,能否在學生面前樹立高標準高品質的道德人格,從而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和學術風氣,組建優秀的人才隊伍,儲存優質的科研后備軍。這一切都直接決定著高校教育事業能否取得科學研究的勝利果實;決定著一所高校的競爭力、社會名望和地位的高低;決定著高校教育事業能否獲得未來長足的發展。

(三)對學生人才成長起關鍵作用

高校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學術道德規范教育,不僅能夠用知識武裝大學生的頭腦,更能夠利用自身人格修養和學術道德素養感染大學生,促進大學生科學精神和科學品德的形成。21世紀的人才特征應該是具有探索精神、創新精神、理性批判精神,這種高素質人才的專業素質和人文素質應該是高度統一的。高校教師對其進行學術道德教育,不僅僅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積極關注學術前沿動態,使自己具備科技創新和學術研究的資質,更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大學生的道德素質。

二、學術研究應有的道德規范

(一)潛心鉆研,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

作為社會普通民眾的一員,應當把個人的人生價值目標定位在為國家為社會作貢獻上,只有投身于祖國的繁榮昌盛、社會的進步發展,才能算是實現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才能發現人生的意義所在。學者是高校教師的另一重身份,應當勤于鉆研,潛心學術,實現報效祖國的最終目的。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是每一個科學家以及學者都應該具備的道德意識,也是高校教師應該向大學生傳遞的價值觀念。只有在為了祖國的科技發展、人民利益的實現而積極做出貢獻,科研學者才能夠將他們的業績印刻在時代的豐碑上。

(二)維護學術誠信,遵循學術規范

學術研究的目標是追求知識,探索自然或社會的未知領域,增加文明長河的廣度和深度。為了推動學術研究的進展,分享研究的成果,在學術研究中應當遵循學術道德規范與準則。所謂學術誠信,是指在學科的研究的各個環節上都必須恪守誠信原則,杜絕學術欺詐行為。選題與資料規范、引用與注釋規范、成果呈現規范、學術評價規范則是科學研究中重要的學術規范。不僅是高校教師應當具備學術誠信,遵循學術規范,更應當提高學生的學術誠信意識、學術規范意識,并指導學習學術規范的具體內容,在學術研究中做到求真唯實、遵循高標準,嚴要求。

(三)堅持學術標準,反對學術腐敗

學術研究應有的道德規范,不僅涉及到社會對學術研究的要求、學術研究本身的行為規范等方面,最終的落腳點在于對學者個人的要求。

在高校教育事業的過程中,學位論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許多學生的學位論文往往就是一個學術創新的起點。由此,高校教師在對待學生學位論文以及自己的學術研究必須堅持學術標準,嚴格要求。高校教師中不乏學術界有名的專家和學者,他們的學術道德修養關系到國家學術水平的高低、科學技術的未來發展。在論文答辯、各種評審評獎、課題立項等各種活動中,就更應該保持公平公正的作風,做出正確的評價和判斷;堅持學術標準,抵制學術腐敗,杜絕權錢交易,讓學術的浩然正氣長存,確保科學技術研究的良性發展。

三、學術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現及原因剖析

市場經濟的建立使得社會迅猛發展,學術研究領域里的功利和浮躁之風也逐漸愈演愈烈,學術道德失范現象層出不窮。要使高校教師卓有成效地進行科學研究活動,就必須立足當今社會現實,對學術失范進行倫理思考,剖析根源,對其學術研究活動有所規范、有所制約,從而維護學術的尊嚴。

(一)學術道德失范的表現形式

1.學術誠信缺失

目前我國高校教師科研道德已經具備較為完整的體系,大部分高校教師在各自的學術活動中能夠遵守學術道德規范,為我國科學研究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少數教師在個人利益的驅動下,出現種種違背學術道德的不良行為。如全部或部分地抄襲他人學術成果、杜撰刪改實驗數據、在對研究對象沒有在進行實踐調查的情況下對研究結果胡編亂造等。高校教師對于大學生學術道德規范的培養不僅是道德教育問題,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也應當有目的有意識地訓練學生,使大學生在學術研究的各個環節上始終恪守學術誠信原則。

2.學術不規范

現在我國學術不規范問題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顯著關注,如有些人在論文寫作過程中直接采用了他人觀點或數據資料,在引用與注釋規范方面,卻有意避漏;或者把他人學術成果“改頭換面”進行間接引用,卻不敘述事實加以說明。為提高大學生學術規范意識,高校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習具體的學術規范內容,對當前學術雜志論文寫作的規范,以及對他人觀點、方法、材料的引用進行詳細介紹。這對大學生的學術道德、學術能力和學風都能夠起到實際的幫助。

3.學風浮躁

高校教師應當具備謙虛謹慎的道德人格,但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有部分高校教師目空一切,愛以“專家”、“學者”自居,目空一切,對于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完全不能接受;好逸惡勞投機取巧,對待學術研究淺嘗輒止,未能潛心鉆研學術;對于那些需要投入較長時間及較大精力且短期內無法取得明顯效益的學術研究未能保持踏實、沉穩的學術心態。近些年來,國家和高校為高校教師的科研學術工作提供優質的資源配置和條件支持,設立多種科研學術獎勵。面對這些條件,部分人為追求名利虛榮爭取科研學術項目,爭取到卻又粗制濫造,東拼西湊完成項目研究。這不僅挫傷高校教師科研學術研究的積極性,浪費國家和高校資源,更會敗壞學術研究風氣,影響大學生人才成長。

4.學術腐敗

學術腐敗影響惡劣,已經屬于嚴重違規行為,甚至在一定程度觸犯法律。常見的學術腐敗現象有:一些儼然是學術界知名的專家或學者利用手中掌握的職權和資源,謀取私人利益,在招生或評獎項目中搞權錢交易;依靠“遞條子”、“走關系”進行所謂的“攻關”、“活動”工程。本該是象牙塔里應當具備最圣潔最嚴肅的學術研究,本該是本著為國家、社會及人民切實利益、為文明長河的特殊貢獻者,卻打上學術之殤的烙印。

(二)學術道德失范的原因剖析

1.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思想空前活躍,人們的思想呈現了許多新特點,新的時代環境特別對高等教育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育不斷深化改革,在時代特征下不斷迎接新機遇以及新挑戰。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也不可避免地帶來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傾向,有些高校教師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無私奉獻精神逐漸減弱,心態浮躁,急功近利,自身不能樹立正確的名利觀,利用不正當手段獲得學術利益。同時,社會存在的多元價值觀念對道德觀念有著比舊時期更為寬容的態度和寬松的道德要求,使得部分高校教師無法嚴格要求自己。

2.高校教師職稱及評價指標的片面導向

基于公平競爭觀念,高校不斷深化內部改革,引進多種競爭機制,對于教師的教學、科研、社會工作等各項工作加大監督、檢查。相比較教學工作與服務社會兩方面難以量化標準的特征,在高校教師評職稱、評獎及課題申報等各項活動中,側重科研。同時,在評價指標體系中,教學工作及服務社會屬于“偏軟”指標,科研可指定一系列“硬性”指標。比如大部分學校在職稱評定及年底考核中,要求教師必須在“核心期刊”或“核心權威期刊”上發表多少文章;必須申報多少省級重點或國家重點科研課題。這些使得高校教師在承擔教學等工作的同時,必須顧及科研學術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高校教師學術道德失范現象的出現。

3.高校教師自身因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手机电影网站|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脱了美女内裤猛烈进入gif| 娇妻被打开双腿灌满白浆一区|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国产老熟女网站| 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中国片|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27邪态恶动图gif喷水赞一把 | 后入内射国产一区二区| 免费毛片a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男ji大巴进入女人的直播|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 | 67194熟妇人妻欧美日韩|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_|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 华人少妇被黑人粗大的猛烈进 |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专区| av午夜久久蜜桃传媒软件|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一二三四免费观看在线视频中文版|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777米奇小说|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男人激烈吮乳吃奶视频免费|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免费女人高潮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超碰人人爽人人做|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2021|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