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行政體制論文

行政體制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7-14 00:06: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行政體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行政體制論文

篇(1)

關鍵詞: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體制問題根源創新

高職院校行政管理是指高職院校憑借其結構和制度,通過組織、計劃和實施等行動,積極發揮管理功能,引導全體師生員工,充分利用學校所有的資源,有效完成學校以教學為主中心的各項任務,實現其預定目標的組織活動。高職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標是通過提高管理效率和質量,實現高職院校的目標。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體制是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運行的保證,因此,合理的行政管理體制是高職院校發展的關鍵。

一、當前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體制的主要問題

我國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辦學方向不明確,辦學定位不清晰,辦學特色不突出,教學改革不深入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反映出高職行政管理體制上所存在的缺陷。

1.1行政效率低下。

現有的絕大多數高職院校是由中等專業學校改建而來的,機構臃腫、管理理念落后和制度建設不健全是常見的弊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拖拖拉拉、辦事程序復雜、管理職能交叉。這種局面的直接結果就是導致管理決策不科學,管理組織執行力欠缺,行政效率低下。

1.2行政權力泛化。

行政權利泛化是我國高校行政管理中一直存在的問題,而高職院校尤為突出。行政權力的泛化導致學術權力縮減,進而形成了學術權利日漸服務于行政權力的局面。“官本位”而不是教學、科研本位的觀念普遍存在,具體表現在一線教師的業務訴求無法得到滿足,或者是學術專家的合理意見無法有效地被采納。行政權力泛化成為影響我國高職院校發展的重大障礙。

1.3行政管理專業化程度不高。

教育行政管理專業化是世界范圍內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趨勢,主要體現在組織機構機構專業化和行政管理人員專業化兩個方面,其中關鍵是后者。行政人員的專業化欠缺突出表現為行政人員通常是管理和教學雙肩挑、教師和行政人員之間轉換頻繁和行政人員進入門檻低。我國高校行政管理人員通常有兩個極端,或者轉為專職教師,或者充滿“官本位”

的思維,缺乏服務意識。

1.4行政組織結構不合理。

我國高職院校組織結構大都沿用傳統的金字塔式的科層治理結構,其特點是由高層到底層層層節制,呈金字塔狀分布,權力集中向塔尖的高層,學校通過行政命令,利用行政組織實施管理職能。這種組織結構的弊端是容易滋生權力崇拜,結構呆板,阻礙組織成員的創新能力。我國高職院校除了上述問題外,長期學術權力附屬于行政權力的現狀與現行的行政組織結構是密不可分的。

二、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體制存在問題的根源分析

2.1定位不明確。

我國高職院校通常沿用中專的管理模式或借用普通高校的行政管理體制,辦學定位不準,辦學理念模糊,具體體現在專業設置、課程開設、師資配備、基礎教學設備建設、學生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或者沒有達到高等職業教育水平,或者不能滿足當前高職院校教學與實習的需要。

2.2行政管理體制落后。

我國教育體制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與所屬高職院校之間是領導與服從關系,具有明顯的科層制管理特征。學校活動大都遵循國家或主管部門的指令,形成了按行政機構規則辦事的運行機制,這種局面自然地延伸到學校內部管理之中,從而形成高職院校行政人員官僚化,形成體制創新的障礙。

2.3行政人員績效考核方式陳舊。

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充分調動行政人員的積極性,發揮組織的創新功能。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采用的是傳統的績效考核標準,該標準用于政府機關公務員考核,按照“德、能、勤、紀”進行考核。顯然,該評價體系存在指標粗放,沒有體現高職院工作的特點等問題。

三、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體制創新

3.1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的基本理念。

3.1.1服務型行政管理理念。

“服務行政”一詞最早由德國行政法學家厄斯特·福斯多夫于1938年提出,國內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初臺灣學者陳新民對“服務行政”概念進行的介紹。此后,大陸的一些學者意識到建立服務行政的必要性,作了一些列研究,大致總結如下:(1)在市場經濟中,最好的政府應是以行政權力為人民權利服務的政府;(2)要不斷創新行政體制,增強其適應性,使之適應人民群眾、社會組織和企業單位不斷增多的對政府行政服務功能的需要;(3)要使公共行政由國家權力的載體過渡為為公眾提供服務的實體;(4)人類社會行政模式經歷了從“統治行政”到“管理行政”再到“服務行政”的演進過程,建構“服務行政模式”是人類行政發展的必然趨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主要圍繞高校自下放、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人事與分配制度改革、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健全與完善、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等主題而展開。其中,加強高校行政部門的服務職能是一個具有共性的問題。

3.1.2“扁平化”組織結構。

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公共管理運動風起云涌,很多學者認為官僚體制模式不能解決后工業化時代政府面臨的效率和責任兩大核心問題,于是提出了組織結構“扁平化”。組織結構“扁平化”要求打破現行的部門界限,繞過中間管理層次,直接面向服務對象和組織目標。組織結構“扁平化”的現實意義是:

減少中間層次,管理中心下移,節省管理成本,促進信息有效溝通,等等。我國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層級多、等級森嚴的問題,這不僅增加了學校的運營成本,而且束縛了學校行政組織的創新能力。實施“扁平化”組織結構,可以有效解決傳統組織結構帶來的諸多弊病。

3.1.3知識管理理論。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知識管理理論。知識管理不僅包括對知識進行管理,而且包括對與知識有關的各種資源和無形資產的管理,涉及知識組織、服務、資產、產權、人員的全方位和全過程的管理,包括知識開發、分類、加工、共享等環節。知識管理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思想,它繼承了人本思想的精髓,又通過知識經濟形態進行了創新。知識管理重視知識的共享和創新、重視人才和管理知識、重視組織文化建設、重視領導方式的轉型。我國高職院校知識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更為滯后,國外的高校已經開展得很好,它們主要強調促進知識交流與共享的技術手段在學校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將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于學校,把學校建設成學習型組織。3.2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的措施。

3.2.1轉變管理理念,增強服務意識。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行政管理要按照服務型管理理念的要求,杜絕“官本位”思想,摒棄教育管理官僚化的作風,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意識,主動服務教學,服務師生;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學生管理中實現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目的。要總結管理經驗,從實際出發,探究高職院校運行規律,完善高職院校行政管理工作。

3.2.2正確處理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之間的關系。

高職院校必須努力形成學術權力決策、行政權力服務的學術管理模式。在學校管理工作中,高校行政部門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為學術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各種服務。通過完善辦學制度,改變目前高職院校評價制度過于功利、用人制度價值錯位的現狀,凈化校園學術環境,保證學術質量,促進學術活動為科研服務、為教學服務、為生產服務。現實的做法就是通過切實推行專家或教授治校等措施來推進進政管理體制改革。

3.2.3改革現行的行政人員績效考核體系。

高職院校行政人員人事管理是改革行政管理體制的保障,績效考核體系是行政人員人事管理的基本標準,因此,合理的績效考核指標是高職院校行政人員人事管理的關鍵。改革現行的行政人員績效考核體系首先是要進行考核方式的改變,根據崗位的不同要求,設置細致的考核標準,合理體現考核結果的差異,結合有區別的激勵措施,充分調動高校行政人員的積極性。

3.2.4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管理創新。

隨著高中畢業生規模的減少和社會對高等教育要求的提高,高職院校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高職院校取得競爭優勢的有效的方式是學校管理創新,即先進的信息技術與企業管理創新的有機結合。信息化的實施使管理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上都有所改變,為學校帶來了直接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直接構成了高職院校的競爭力。:

3.2.5加強質量管理意識,提升辦學水平。

高職院校應當借鑒和學習現代質量管理的先進理念,增強教職員工的質量意識,在“質量工程”推進過程中逐漸提煉并形成有各自高校特色的核心價值觀,建立適宜的質量文化。

當務之急是構建以學習為中心的高等教育,實現從以教學為中心向以學習為中心的轉變,將教育的重心放在學生的學習,以及學生的需求上,以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對于有人提出引入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學校管理,我認為是一個具有創新性的建議。

四、結語

我國大規模開展高職教育發展時間僅十余年。從高職院校產生來看,有的是中專合并升格而來,有的是普通高校開辦的高職學院,以及民辦新設改制院校。我國高職院校發展的時間短、來源復雜和規模龐大決定了其行政組織結構的復雜性。本文只是對我國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體制作了一般的探討,具體到每一所高職院校,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須作具體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小芬。新形勢下高校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7):46-47.

[2]張秋霞。論高校行政管理質量的有效提升[J]。航海教育研究,2009,(4):111-113.

篇(2)

根據黨的十四大報告精神,從今年起,我國將進行大規模的機構改革。人事勞動制度改革,盡快推行公務員制度。它標志著我國行政管理體制和模式將隨之而發生巨大變化,并對黨政機關的秘書工作產生重要影響。

十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致力于行政體制改革,其間進行過三次較大規模的機構改革,基本方向是實行政企分開、轉變職能、精簡機構,提高效率。但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還沒有完全形成,舊的高度集中統一的思想觀念還沒有徹底轉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沒有及時跟上,致使一些機構減而復增。黨的十四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可以預見行政體制將要發生一系列的重大變化。

政府的微觀經濟管理職能逐漸削弱或消失,宏觀經濟管理的職能將進一步加強。

行政與企業將進一步分離,企業將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

財政投資管理體制將發生重大變化。今后國家的財政支出將分為三大部分:一是用于那些周期長、利潤少、規模大、單個企業不愿投資或無力投資,又是社會所必需的項目。二是用于社會公共事業,如教育、衛生、撫恤、救濟、公共工程等。三是用于行政支出和國防支出。這些變化,對減輕財政負擔,增強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大有益處。

金融機構的性質將朝著企業化的方向變化。

國家包辦、包管事業單位的格局將被打破。

人事制度改革將在更廣闊的領域里展開。

教育行政部門將逐漸減少對學校的行政干預,使各類學校朝著自主辦學的方向發展。一是教育、教學將朝著注重職業教育和能力培訓的方向發展,以適應市場經濟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二是改變單一的辦學經費由國家統一撥款的模式,學校可以多方籌集辦學資金,私立學校、社會辦學將有一個較大的發展。三是高等學校將淘汰一些落后的專業,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設置專業和課程,配備師資。四是學校內部將實行教師職務聘任制,進行工資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激勵競爭機制。五是大中專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同樣要經過市場的挑選。在實行國家公務員制度后,大學畢業生不再和官員資格劃等號。

政府行政機構和人員將大幅度削減。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也給秘書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迅速轉變觀念。秘書工作是當領導參謀助手的工作。

其次,要轉變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用行政命令直接管理的方式逐步向用政策引導的方式轉變,秘書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要適應這個轉變。

篇(3)

一、選題依據(目的、意義、學術價值、該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本人學術準備情況)

(一)選題目的

1、通過對該課題的研究和探討,深化對公共管理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努力探求公共管理理論對加強政府職能轉變的作用和意義。

2、通過對中國政府政府職能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和分析,總結并提出中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對策和建議。

3、系統檢驗自己參加經濟管理在職研究生學習以后,在公共管理理論研究方面的學習收獲,特別是對中國政府職能轉變方向的研究能力。

(二)選題意義

1、對該課題的研究既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體現。

2、研究該課題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是解決當前最突出的經濟和社會矛盾的迫切需要。

3、對該課題的研究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三)學術價值

1、研究政府職能轉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對推進政府體制改革,建設行為規范、運作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體系,實現政府管理科學化、本論文由整理提供

民主化、標準化和法制化具有重要意義。

2、豐富和完善我國在政府職能轉變理論研究方面的成果,加快推進我國政府職能轉變。

(四)研究現狀

1、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一步步完善,要求政府職能轉變的內外壓力越來越大,關于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和報告也進入一個繁榮期。

2、“中國政府應盡快實現政府職能轉變,以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出現的一系列國際國內新情況。”這是目前國內外一直公認的觀點。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不僅是對我國加入WTO的承諾的兌現,也標志著我國的對外開放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任務顯得尤其艱巨,當前關于這一領域的研究也比較多,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政府是由“效率型”向“效能型”政府轉變還是由“全能型”向“有限型”政府轉變或者是由“本論文由整理提供

指令型”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3、目前學術界關于政府職能轉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職能是由上而下還是由下而上進行合理轉變以及轉變后的政府主要實現什么功能。

(五)個人準備

1、材料準備情況:搜集并閱讀的論著主要有:金太軍:《政府職能梳理與重構——當代中國政府管理與社區治理叢書》、《轉變政府職能與建設服務型政府》;葉勁松:《轉型期的地方政府職能與管理方式》;朱光磊《現代政府理論》;李文良《中國政府職能轉變問題報告》;鄒偉《政府職能演變與發展趨勢研究》;張E,楊蕓:《現階段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問題探討》;顧艷君《和諧社會語境下的政府職能定位》。

2、研究的主要方法:本課題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與政府職能轉變相關的文獻來獲得資料,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政府職能轉變的具體理論依據,為政府職能轉變提供正確的對策、觀點。

二、論文結構框架(主要觀點)

前言(內容提要)

一、我國政府職能的現狀特點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當前我國政府職能的現狀特點

1.以經濟職能為重心

2.以經濟和法律手段間接管理經濟

3.政企分開

4.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社會資源的基礎作用

5.政府和社會相互協調

(二)我國政府職能轉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政府對微觀經濟干預過多缺乏有效率的市場環境

2.依法行政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不高

3.政府職能履行效率低下

4.對市場秩序的監管不到位

5.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弱化、異化現象嚴重

(三)我國政府職能改革的必要性

1.政府職能改革是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

2.政府職能改革是我國有效防止和糾正“政府失靈”的需要

3.對國際風險承擔能力較弱

二、現階段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論觀點及啟示

(二)政府職能轉變的國際先進經驗

1.政府支持本國經濟的方式發生本論文由整理提供

變化

2.政府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發生變化

3.政策針對的范圍發生變化

4.政府職能更多地轉向社會政策

5.各國政府可以利用國際資源解決國內問題

6.日益重視開放帶來的經濟安全問題,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

7.在政策執行方面國際合作日益重要

三、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對策和思考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政府職能

1.轉變觀念

2.建立健全正確的政績觀評價標準

3.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

4.建立健全完備的法制

(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和投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改進政府調節經濟活動的方式

1.精干、高效有機結合,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務人員效率。

2.清理并大幅度減少政府行政性審批

(三)強化市場監督職能

1.加快國有經濟布局戰略性調整的步伐

2.抓緊對具有自然壟斷和公用事業特點的行業的改革、重組和規劃。

3.按照速立統一、開放、公平竟爭的國內市場的要求,大力整頓市場秩序

(四)轉變政府管理方式,實現微觀管理向宏觀調控的轉變

主要觀點:根據科學發展觀的理念,政府職能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迫在眉睫;政府是營造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主體,我們必須積極轉變政府職能,以政府職能的轉變來帶動和推進科學發展觀的落實。

三、論文寫作安排(進程安排、待解決問題)

(一)進程安排

1.第一階段

時間:2009年8月1日—9月12日

內容:文獻資料收集、分析和完成開題報告

2.第二階段

時間:2009年11月15日—2010年1月31日

內容:完成論文初稿

3.第三階段

時間:2010年2月1日—4月15日

內容:論文修改定稿

4.第四階段

時間:2010年4月16日—4月30日

內容:打印上繳論文

5、第五階段

時間:2010年5月1日-----5月31日

內容:參加答辯

(二)待解決問題

1、該課題最新研究成果的搜集;

2、該課題研究對象最新轉變進程;

篇(4)

論文摘要:多年來,我國地方財政普遍面臨的一個老大難問題是:地方財政收入遠遠不能滿足地方財政支出的需求。為緩解這種矛盾,各級立法部門、行政部門及理論部門就如何增加地方財力的問題進行過許多有益的探討與實踐,筆者以濟南市歷下區政府在當前地方政府財政資金收支管理問題的案例,認為合理分配上下級財政之間的財力,是緩解乃至解決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矛盾的重要措施。

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我國地方財政支出作為地方政府履行其職能的經濟基礎,為我國地方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作出了極其突出地貢獻。但是,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各項改革進程的深化,地方財政特別是基層財政普遍面臨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那就是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遠遠不能滿足地方財政支出的需求。為此筆者以濟南市歷下區為例,探討合理分配上下級財政之間的財力舉措,從而提高財政管理水平。

一、建立科學的支出體系

近年來,各級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都有了較快增長,相應的財政投入也不斷增加。但是財政支出結構卻存在不合理甚至異化的現象。如何加強和規范地方財政支出,建立科學的支出體系,成為擺在各級地方政府財政部門面前的一個新任務。

筆者認為濟南市歷下區在這方面的探索值得思考和借鑒。歷下區實行區街財政體制改革以前,由于街道辦事處原來沒有實行綜合預算,存在自定政策、自我管理、自己監督的“三自”現象,預算支出剛性不足,預算執行監督乏力,人為因素影響大,急需建立綜合預算管理制度,用制度來制約、管理。為此,2008年年初,歷下區提出要在辦事處中推行綜合預算,4月初區政府下發《關于下發歷下區街道辦事處財政性資金管理規定的通知》文件,文件規定:將街道辦事處及其所屬事業單位的各項財政性資金,全部納入財政監管范圍,實行收支兩條線,由財政統一管理,開設的帳號必須經財政批準,嚴禁私設“小金庫”。并參照《預算法》的規定,實行部門綜合預算,嚴格按照編制的年度預算執行。

辦事處綜合預算編制按照“收入有計劃、支出有標準、重點有保障、鼓勵有結余”的原則安排,支出保工資,保社會穩定、民政、計生、城建城管、社會公共事業等項目,有財力的辦事處逐步加強自身建設,公用經費控制在限額以內。通過對辦事處的綜合預算管理,使其收支更加科學、規范、透明,并逐步引導辦事處對社會公共事業的投入。編制范圍包括:辦事處所有機關、全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全部編制綜合預算。

二、建立了社會公共事業支出審批制度

按照歷下區提出的關于構建“繁榮、和諧、現代化新歷下”的工作目標,為進一步加大基層社會公共事業投入力度,切實保障全區各項社會公共事業和國民經濟協調發展,規范社會公共事業支出范圍和審批標準,區財政制定了《歷下區社會公共事業項目審批程序》,規定辦事處使用年初預算預留的自有資金,在各自行政區域內開展城市公益建設、就業再就業服務、社區教育、社區服務設施、公共安全和公共交通等領域的公益活動產生的支出,應納入社會公共事業支出范圍。具體是:辦事處進行社會公共事業支出于項目計劃開始前一個月填報項目,財政初步審核后轉至區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審核,通過后報區分管領導簽字同意,區財政再綜合考慮項目計劃的輕重緩急和資金情況,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建議,上報區政府審批。經區政府研究同意后,由財政于3日內批復到申報辦事處,并按時足額將項目資金撥付到有關單位。 若此項經費當年未使用,可結轉下年并于下一年度專項經費合并使用。同時制定了綜合預算監督審核辦法,監督檢查各辦事處管好用好預算資金。辦法要求各辦事處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積極組織各項收入。為保證辦事處的用款計劃及時撥付,各辦事處必須計劃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提前做好資金使用計劃,及時于財政相關職能科室溝通,確保辦事處資金的正常運轉。各辦事處應嚴格按照年初編制的年度預算執行,未經批準、違背預算安排的資金支出,依法依紀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并由財政扣減其撥款額度,直至整改后,再恢復正常資金撥付。通過將綜合預算編制下達到街道一級,歷下區實現了財政資金從撥付源頭到使用終點的全過程預算管理,推動了基層在科學合理編制預算的基礎上,將財政資金更多地用于轄區內公共服務和管理上,用在改善居民生產生活條件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從基層財政財務管理的角度,為各級地方政府建立科學的財政支出體系提供了經驗。

三、建立轉移支付和激勵政策,進一步理順地方財政體制

地方財政體制的不合理,特別是上級財政對下級財政抽血式的向上集中財力的財政體制,必須逐步改變為各級財政明確收入來源,由上級財政建立對下級財政的轉移支付和激勵政策,促進基層財政的穩步增收和良性循環。以歷下區為例,歷下區目前有13個街道辦事處,由于體制上各種原因的存在,多年來,各辦事處財政收支矛盾不斷加劇,基本保障能力脆弱,大部分街道辦事處財政支出對財政轉移支付的依存度越來越高,有些辦事處甚至保工資都存在困難。

為緩解街道辦事處財政困難,歷下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探索建立新型財政管理模式,消除導致各街道辦事處財政困難的體制障礙,促進和保障了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具體地說,為切實合理調整區與辦事處的分配關系,促進歷下區財政收入快速增長,保障街道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歷下區財政局牽頭,于2007年下半年開始,抽調精干力量,由分管領導帶隊,分組到各街道辦事處進行調研。通過幾個月的調研分析,在掌握了第一手詳實資料的同時寫出了有實質性的調研報告,制定了《歷下區區街財政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經區委、區政府研究通過了區街財政體制改革方案。2008年4月,歷下區率先在山東省實行區街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對街道辦事處財政體制采取“界定人員范圍,核定補助基數,收入同支出掛鉤”的管理辦法,把財政收入情況同辦事處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充分調動起辦事處抓稅源經濟的積極性。同時,新體制進一步加大了對辦事處的財政支持力度。

從歷下區的改革經驗可以看出,突出制度創新,健全和完善財政體制機制,合理分配上下級財政之間的財力,是緩解乃至解決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矛盾的重要措施,如能在省、市和區縣政府之間建立類似的財政體制機制,很可能對推動深化當前的財政體制改革起到較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財政年鑒》,中國財政雜志社,2007.

篇(5)

(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政府由建設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現首先需要政府職能的轉變。所謂調整政府職能結構,就是要將政府的主要職能從原來的過分關注經濟建設的建設型政府,調 整為政府職能主要關注基本公共服務的服務型政府。服務型政府是一種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其區別于管制型政府一個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以公民為本位的政府。 [17]

(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各級政府構建堅實的公共財政體系

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必須有四大體制支撐,即公共財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城鄉協調制度和公共服務型政府制度。從財政體制來講,首先要 向公共財政體制轉變,使其符合公共財政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職能。其次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目前比較薄弱的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同時加大財政轉移支 付的力度,彌合東西部之間在公共服務上的差距,使其達到公開、公平、公共、民主和法制的要求。從收入分配來講,必須按照“保低”(保障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水平),“擴中”(擴大中等收入比重),“控高”(調控過高收入),“打非”(打擊并取締非法收入)的進行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使收入差距擴大的趨 勢得到根本性扭轉,從而減輕政府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壓力。[18]

(三)加大縣級政府的經濟自主權是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有力保障

有研究認為,中西部地區某些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困難,原因在于其縣級財政的現狀與公共財政的差距。[19]縣級的財權與事權不對稱,財 政包袱重,“市管縣”的管理體制,進一步加重了縣級財政的壓力財政支出結構不合理,縣級財政負擔過重,財力偏緊使中西部地區縣級政府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時有 心無力。由此,近年各省積極實施“強縣擴權”制度,目的就是為了加大縣級政府在縣域經濟中的自主權。強縣擴權最重要的就是要強化縣級政府的經濟大權,可以 有效實現政府機構的精簡,降低行政運行成本,促使政府職能合理定位,并提升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統籌協調水平。[20]

陜西省于2007年起開始實行“強縣擴權”試點。2008年一季度,15個擴權縣(市)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同期 平均增長15.9%、28.7%、28.7%。擴權縣直接辦理的審批、核準、備案類項目大幅增加,發展環境更加寬松。神木抓住機遇,促進了縣域經濟快速發 展,順利跨入全國百強縣行列,從而改寫了陜西省沒有全國百強縣的歷史。

四、總結

西方學者認為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政府的天然責任,而我國由于經濟條件和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只能將范圍縮小至基本公共服務。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 和各地廣泛的實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理論必將越來越成熟。如何實現民生措施和制度的可持續發展,本文認為只有通過轉變政府職能,構建公共財政體系和擴大 縣級政府的經濟職能,才能實現更大意義上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在研究的過程中,本文認為以下問題還應進行繼續深入地研究。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效果如何評價,隨著理論研究的不斷發展和各地基本公共服務均 等化措施的實行,這一領域必然會引起學者的關注。同時,各地政府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出臺了各種各樣的政策措施,這些舉措應切實貫徹落實,使這些 惠民舉措真正為百姓帶來福利,而不是出于各級政府一時的“政績熱情”。

參考文獻:

[1]劉德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理念、制度因素及實現路徑:文獻綜述[j].上海經濟研究,2008,(4):12.

[2]唐鈞.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6種基本權利[j].時事報告,2006,(6):42-43.

[3]錢凱.我國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討綜述[j].經濟研究參考,2008,(42):40.

[4]董立人.論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路徑選擇[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08,(5):83.

[5]王偉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一般分析框架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8,(5):74.

[6]周明海.民生的關注與追尋——當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的主要觀點綜述[j].蘭州學刊,2008,(4):87-91.

[7]金興盛.讓所有人共享基本公共服務[j].今日浙江,2008,(14):44.

[8]“公共服務均等化”課題赴美加考察團.加拿大和美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情況的考察[j].宏觀經濟研究,2008,(2):29-34.

[9]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促進我國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j].宏觀經濟研究,2008,(5):7.

[10]駱建華.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n].浙江日報,2007—07—02(11).

[11]金興盛.讓所有人共享基本公共服務[j].今日浙江,2008,(14):44.

[12]遲福林.廣東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建議[eb/ol].cird.org.cn/showfruit.aspx?id=772.

[13]陳昌盛.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中國行動路線圖[j].財會研究,2008,(2):16.

[14]井敏.試論推進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路徑選擇[j].學習論壇,2008,(10):53-55.

[15]陳文權,張欣.十七大以來我國理論界關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討論綜述[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8,(5):41-45.

[16]高尚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關鍵[eb/ol]. 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4&id=163606&replyid=&skin=1.

[17]井敏.試析服務型政府的理論基礎[j].學習論壇,2006,(10):47-50.

[18]常修澤.公共服務均等化亟需體制支撐[j].瞭望,2007,(7):48-49.

篇(6)

論文關鍵詞:增減掛鉤;權責不對稱;對策建議

1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發展概述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以下簡稱增減掛鉤)是指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若干擬整理復墾為耕地的農村建設用地地塊(即拆舊地塊)和擬用于城鎮建設的地塊(即建新地塊)等面積共同組成建新拆舊項目區(以下簡稱項目區),通過建新拆舊和土地整理復墾等措施,在保證項目區內各類土地面積平衡的基礎上,最終實現增加耕地有效面積,提高耕地質量,節集約利用建設用地,城鄉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標。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土地供需矛盾日漸突出。為解決此類問題,全國各地紛紛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程。從2006年至今,已有24個省份開展了增減掛鉤試點的工作。但是,在試點過程中出現了很多不和諧的聲音,農民“被上樓”、暴力拆遷等現象屢有發生,嚴重阻礙了試點工作的進行,歪曲了試點工程的本意,影響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2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中政府權責不對稱現象分析

權責對應是現代政治的基本原則,也是保持政治秩序良性運行的關鍵。政府有推行增減掛鉤試點政策的權利,同時也應當承擔維護好相關利益主體切身利益的責任和義務。而許多地方政府濫用權力,不對本地區實際情況進行可行性分析,就強行開展增減掛鉤試點工程,并且不做后續保障工作。這些都是政府權大責小、權責不對稱的典型表現。可以說,政府權責不對稱是增減掛鉤政策走樣的根源所在。 1 增減掛鉤中政府權責不對稱的表現

(1)不顧農民意愿,強制掛鉤,導致民怨四起。政府擁有城市建設用地的分配權,是增減掛鉤政策的主要受益者。一些地方政府為拿到額外的建設用地指標,不顧相關利益主體(尤其是農民)之權益,濫用權力,強制掛鉤,硬逼農民上樓。由此導致了許多暴力沖突事件,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形象以及社會的和諧。

(2)對農民的補償與后續權益保障工作不到位。政府將集約改造出的土地轉手出讓給開發商,賺取豐厚的極差利益,卻忽視了對農民的補償。宅基地補償標準過低、復墾土地質量低下以及先拆后建甚至不建等現象的出現,使得農民的基本生活難以維持。

(3)創租尋租現象叢生。有的地方政府與開發商勾結,在開發商的賄賂下低價補償、低價出讓,開發商通過開發獲得的高額利潤即為政府尋租的租金;有的地方政府還對房地產開發商進行非法干預,迫使開發商為保證自己的利益而不得不向政府尋租。政府尋租被視為行政權力的濫用,是政府權力****的重要體現,是引發和激化社會矛盾的重要根源。

總之,許多地方政府只顧追求自身利益,濫用權力,根本沒有盡到保護公共利益,促進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責任與義務。 2 權責不對稱的根源

(1)政治行政體制的問題。

一方面是上下級政府間權責不對稱。我國政府實行的是嚴格的層級制的行政管理機構,相對于上級政府的巨大權力,下級政府往往承擔過多的責任。為了維持自身體系的運營再加上政府的自利性,許多地方政府往往會拋棄行政責任追求權利與利益,由此產生了政府靠地生財、創租尋租的行為。

另一方面是政府自身內部責任機制不明確。責任機制不明確直接導致了權大責小,增加了行政權力的自由裁量權,使得行政主體產生輕率的行政行為與不作為行為,最終導致公共權力的濫用,產生****。在增減掛鉤中,政府由于權利過大,責任缺失,極易產生創租尋租行為,導致政府****。

(2)政府及行政人員責任服務意識缺失。

在傳統行政體制文化的影響下,許多政府行政人員的“政府本位”觀念嚴重,認為實施行政措施,治理社會是政府的特權。這與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相違背的。這往往會使政府官員忘記自己的職責要務是對人民負責,為社會做貢獻。增減掛鉤中,許多地方政府,只顧獲取掛鉤指標,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忽略了對農民等利益主體的補償與安置,引發了許多社會矛盾,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力。

3 解決增減掛鉤中政府權責不對稱的對策建議

(1)完善政府問責制,培育服務型的行政文化。

問責制是解決權大責小甚至棄責任于不顧的重要途徑,是解決責任缺失問題的制度性保障方法。只有構建了問責制度,使政府人員明白自己的本職所在,才能使其執法行為規范合法,才能有效阻止增減掛鉤中濫用權利侵害農民根本利益事件的發生。培育服務型行政文化,轉變政府人員觀念意識,才能使其克服自利性,真正從公共利益出發,正確引導增減掛鉤中相關各方,處理好各種利益沖突,做好失地農民安置等后續保障工作,盡好維護社會穩定團結的責任與義務。

(2)建立有效的立體監督機制,擴大提高公民參與權。要建立政府自身、媒體輿論、社會大眾監督相結合的立體監督機制。在增減掛鉤中,要保證掛鉤項目透明公開,隨時接受社會各界尤其是農民的監督。要保證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健全利益訴訟制度,以做到合理協調相關各方利益的功效。

(3)按照權責對應原則合理調整上下級政府的權責范圍。

篇(7)

論文鍵詞 日本政策評價 具體制度 經驗借鑒

一、日本行政評價制度產生的社會背景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曾經一度給日本經濟帶來繁榮的“政—官—財共生體制”暴露出種種弊端,破產、失業、通貨緊縮困擾著整個社會。這些連續事件不斷沖擊著日本民眾對現行行政體制的信心。在他們看來,日本在戰后形成和確立的“趕超型”經濟體制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發展的需要。因此,日本開展了從官僚主導到政治主導為目的的行政機構改革。

在這次改革中,日本將中央省廳按照行政目的進行重組,確保行政的必要性、戰略性和綜合性。為了順利推行行政體制改革,日本政府采取了“議會”形式、設立了“行政改革推進本部”以及行政改革特命大臣、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使所有改革措施有法可依,強力推行。同時,在改革的過程中,公開行政信息并向國民解釋清楚,強化了政策評價職能,以實現透明行政。設立獨立的行政法人制度,以此簡化行政手續、提高行政效率。日本建立了各種性質的審議會,各類審議會均吸收專家、學者參與,主要任務是為政府制定政策進行調查和論證,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咨詢并參與決策的制定。在上述綜合推進措施的配合下,日本政府比較順利地完成了行政體制改革,提高了政府運作的效率和質量,對日本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日本行政評價的法律依據——《關于行政機關實施政策評價的法律》

日本《關于行政機關實施政策評價的法律》(簡稱《行政政策評價法》),于2001年6月29日作為平成13年第86號法律公布,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一)《行政政策評價法》的概念范疇

行政政策評價法評價的對象是行政行為。行政行為包括法定的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以及其他主體通過授權或者委托而作出的行為。其中,法定的行政主體包括內閣府、宮內廳、各省及其政府部門、公害等調整委員會。作為行政評價本身的行政行為還可以細分為將要實施的行為、未著手實施的行為以及處在實施中的某一階段的行為等。行政政策評價法中的政策,是指行政機關在其職責或者職權范圍內,為實現特定的行政目的,所采取的有關規劃或立案等一系列方針政策以及其他相關事項的活動。

(二)《行政政策評價法》的基本原則

1.堅持必要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相結合原則。行政機關對其掌握的政策,適時把握政策的效果(指基于該政策實施或者即將實施的一系列行政行為對社會經濟或國民生活產生或將要產生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以必要性、效率性、有效性為標準,評價其工作計劃和目標是否符合國民的需要,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是否獲得了最大效益、是否在公平負擔費用的同時公平享受了成果。

2.堅持手段合理與目標可量化相結合的原則。依據政策評價法的規定,在進行政策評價時,要依據政策的特殊性,選擇適當的方式,盡量通過定量的方式來把握政策的實施效果。政策評價也是一種思維活動過程,其更多的是帶有科學理性色彩的。但是,在政策評價的實施過程中,還要從政策的特殊性上做充分的考慮,更多的考慮到與政策特性相關的內容。

3.采納學者見解的原則。在政策評價法中,多次出現要采納和吸收專家學者的見解,無論是在事前政策評價還是在事中政策評價中,根據政策的特性,要充分聽取和采納有關學者見解,這不僅是確保政策有效性的前提,也是發揮民主的有效形式。

(三)《行政政策評價法》的基本方針

政策評價的基本方針,可以有計劃地推進政策評價的順利實施。政策評價法規定了三種方針,即政策評價的基本方針、補充方針以及內閣以法案的形式通過的基本方針。政策評價實施方針、政策評價觀點相關事項、把握政策效果基本事項、事前評價實施基本事項、事后評價實施基本事項、關于采納有關學者見解的基本事項、對于政策評價結果反映政策基本事項、關于利用網絡以及其他方法進行政策評價時公開相關信息的基本事項和其他關于政策評價實施的重要事項是基本方針的具體內容。補充方針是指基于政策評價方法調查研究的推進,針對政策評價信息活用所實施或者即將實施的措施以及其他使政策評價順利進行的必要措施。議會通過的基本方針是指總務大臣須聽取審議會等以政令方式作出決定時的意見,制定基本方針法案,請求內閣會議作出決定,當內閣會議作出決定時,總務大臣須及時公布該方針。

三、日本《行政政策評價法》的的經驗借鑒與我國的路徑選擇

日本政府的政策評價制度在經歷了近十年的實踐積累之后,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經驗。然而,日本《政策評價法》的經驗有著鮮明的日本特性,不能簡單的生搬硬套到中國來。我們必須在內源發展觀的指導下,以自身的社會、文化特性為基礎,選擇適合我國的路徑來吸收和借鑒日本行政評價制度。

(一)確立信息公開制度推進透明政府建設

公開透明原則是日本政策評價法始終堅持的原則,讓群眾公開監督政府政策評價的運行。明確以因特網或其他方法來政策評價的相關信息,要求將信息公開的規定納入計劃方案作為制定具體政策評價計劃的一部分,同時也作為執行評價計劃時的重要內容。此外,每年至少一次由政府部門負責人向總務大臣報告并公開公布本政府部門的政策制定與實施的評價結果。通過立法的形式規定了政策評價的過程和結果雙公開,使政策評價的過程在透明狀態中運行。

在我國也可以利用網絡或其他方式,及時公布評價的結果和過程,這既能讓公眾第一時間了解政府行為,也可以讓政府行為第一時間置于公眾的監督下,由內而外的促使政府權力的有效行使。其實,無論哪種名稱的評價,都只是一種監督和管理政府行為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使政府權力行使過程和結果能得到科學公正的評價,將成為改善和發展政府行為的動力源泉。

(二)行政政策評價堅持事前評價與事后評價相結合

事前評價是指在實施政策制定之前就要對政策進行評價,這些政策具體包括:研究開發項目、公共事務項目、政府開發援助項目。如果預先對政策是否可行以及政策的目標進行評價,有利于政策的科學制定和有效執行,也有利于事后對政策實施評價。事前評價的評價方案、標準、程序、結果可以作為事后評價的參照,有利于事后評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因而,在日本政府部門實施事前評價時,要同時提供事前評價的計劃和事后評價的計劃,來保障政策評價的高效運行。

我國目前開展的評價主要以事后評價為主,事前評價尚未納入到評價范圍。因此,應當重視事前評價的作用,明確事前評價的范圍,對國民生活有重大影響的政策、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政策、政府投入的公益性事業政策實施之前,應當對其必要性、可行性進行事前評價。事前評價能夠讓公眾了解該項目的可行性與實施的具體計劃,也可以讓行政主體對政策實施的整個過程有個宏觀的把握,并合理的預測政策的未來發展趨勢與動向。在事前評價之后,繼續組織事中評價和事后評價,讓評價貫徹該項目的始終,在提高政府行為的效率性和有效性的同時,也提高公眾對政府行為的滿意度。

(三)充分發揮專家學者的功能

政策評價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對評價主體的要求很高,因此,要充分發揮相關學者與專家的功能。日本的政府部門或者總務省在實施政策評價時,要求在評價計劃及評價報告中列出具體的學者或專家的建議內容。我國在注重政府內部進行評價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學者和專家的應有功能,發揮他們的理論優勢和專業特長,提高政策評價的專業水平和評價質量。

(四)建立統一的行政評價主管部門增強行政評價的組織保障

在日本政策評價制度建設中,總務省的行政評價局成了政策評價的核心主體。行政評價局下設總務課、行政相談、政策評價局和評價監視室四個部門。在全國設有北海道等八個轄區的行政評價局,在各都道府縣設立42個行政評價事務所或行政評價分室。行政評價部門實行垂直領導,總務省行政評價局負責人由首相任命,地方負責人由總務省行政評價局任命。

我國目前對政府行為的評價多是自發組織的評價方式,多見于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行為的評估或者本部門領導對工作人員的評估,既沒有領導機構也沒有完善的監督體制。我們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在中央政府設立績效評估委員會,組織各級政府的績效評估工作。有了這樣一個專門的主管部門,為績效評估工作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可避免績效評估成了政府部門的階段式或運動式的工作。

(五)完善責任追究與獎懲制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最新精品|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蜜臀av| chinese熟女老女人hd视频| 深夜a级毛片催情精视频免费|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欧美人牲交| 亚洲国产另类精品| 日韩丝袜欧美人妻制服| 日韩成人大屁股内射喷水| 麻豆国产97在线 | 欧美|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人妻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高潮| 免费看国产成年无码av片| 国产乱人伦无无码视频试看|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软件|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阿公抱着我边摸边吃奶视频| aa级女人大片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亚洲欧美aⅴ在线资源| 午夜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青娱乐极品视觉盛宴国产视频|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琪琪秋| 一本大道久久香蕉成人网| 浪小辉chinese野战做受| 亚洲色www成人永久网址|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亚洲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jizzjizz日本高潮喷水|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