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教育考察報告

教育考察報告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07 15:06: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考察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育考察報告

篇(1)

作者:張曦

來自南太平洋的啟迪

——關于澳大利亞、新西蘭教育考察報告

寧波市人民政府澳新教育考察團

一、概況

寧波市人民政府澳新教育考察團于2004年11月5日至11月18日赴澳大利亞、新西蘭進行了為期12天的考察訪問。本次教育考察團由市教育局黨工委副書記、副局長黃士力任團長,團員有:市政協教文衛體委員會主任張清坤、市政府教衛文體處處長胡國權、市教育局高校招生辦公室助理調研員徐慧珍、寧波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畢祗源、寧波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書記張駿樂、寧波大學師范學院初等教育分院院長陳寧軍、寧波市大紅鷹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孫惠敏、寧波市效實中學副校長張曦。

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聽介紹、觀校園、進課堂以及與當地師生的直接交流等形式,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教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和了解,特別是對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體系進行具體的考察和交流,從而汲取其成功經驗,對推動我市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出新的思路。

在澳、新期間,考察團聽取了新南威爾士洲教育培訓部和昆士蘭洲教育藝術部有關負責人對澳大利亞及兩個洲教育情況的介紹,并實地考察了奧克蘭大學、悉尼技術學院、Mount Gravatt High School等學校,感受了悉尼大學的校園氛圍。團員們一致感到:這次考察時間雖短,參觀的學校也不多,但是收獲頗豐,對我們今后從事教育改革和發展有很大的啟發作用。由于考察時間的關系,本報告主要介紹對澳大利亞教育的感受。

二、澳洲教育的主要特點

澳大利亞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近年來,澳大利亞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在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中屬于最高檔次一類。

根據澳大利亞的法律,各州與地區政府負責教育,聯邦政府則是提供資金和參與制定政策的合作伙伴。投資教育的還有個人、家庭和民間組織。由于歷史原因,澳大利亞的教育體制,大致承襲英國系統,分為小學6年、中學6年(初中4年、高中2年)、專科2-3年及大學3-6年(例:文、商、理科需3年,工科4年,法律4-5年,而醫學則需6年)。

雖然澳大利亞全國只有37所公立大學,2所私立大學。但由于聯邦政府對教育質量的嚴格控制和管理,并投入大量的資金確保教育和科研的需要,因此,各校都保持很高的質量。在最近公布的,由連續20年為世界大學排座次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THES)推出的最新一期榜單上,澳大利亞有6所大學進入前50名(這個排名是根據THES向88個國家的1300名大學教師展開的調查所得,由這些教師列出心目中最好的教育機構。同時,排名還參照另外4項指標:教師學術研究成果被引用數量、師生比率、外國留學生比例和具有國際聲望的學者數量)。

如果說澳大利亞的大學教育正處在大踏步上升的階段,并得到世界各國廣泛承認的話,那么,其規模龐大,體系完整,發展迅速的職業技術教育,則已成了促進經濟發展的有力武器,并在該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有專題闡述)。與綜合性大學相比,澳大利亞高等技術學院和理工學院的課程特點是更加注重面向就業需要,對經濟建設的貢獻度更大。

考察團一行通過聽取教育行政部門官員的介紹,與在澳中國留學生的面對面交流和對學校的參觀訪問,以及在考察期間對澳大利亞經濟、社會的直接感受,對澳大利亞教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十分注重教育與經濟、社會的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澳大利亞的綜合國力屬于發達國家之列,并正日益提高。對此,不少澳大利亞人感慨地說:“我們的祖先大部分是囚犯,我國能有今天的成就,最重要的就是依靠教育。” 由此可見,教育的發展對經濟發展的重要關系。其可供學習的經驗主要有:

⑴ 教育普及程度,適應了社會對教育的需求。澳大利亞的法律規定:6-15歲的孩子,必須接受強制性的學校教育。在此期間,教育是免費的。當孩子接受完十年義務教育后,可以有多種發展途徑:一是繼續讀完高中;二是直接就業;三是接受職業技術培訓后就業(不允許學生待在家里,既不讀書又不工作)。在15年前大部分學生上完十年就不再上學了,而現在選擇直接就業的學生越來越少了,有四分之三的人會繼續完成高中(包括參加TAFE的培訓)的學業。目前,澳大利亞已經基本普及了12年教育。到大學深造的人數近15年增加了70%。上職業學校的人則更多,往往還是在職帶薪上學。國民受教育的年限的延長,反映出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人們對教育的需求,而教育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

⑵ 政府重視教育,確保了教育經費的需要。看一個國家對教育是否重視,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政府對教育的經費投入的多少。近年來,澳大利亞在這方面增長十分迅速,1998年,澳大利亞教育總經費就已達到了占GDP的5.46%;財政性教育經費則占全部教育經費的84.1%,而非財政性教育經費僅占全部教育經費的15.9%。除了州政府的正常性教育投入外,學校用于硬件設施(如建造校舍)的經費全部由聯邦政府下撥。另外,除義務教育階段的費用全部由政府投入外,對于參加各類職業培訓的學員,政府也會給予一定的補助。特別是對工作后繼續參加職業培訓的學員,常常可以帶薪讀書。

除此之外,家長和社會各界也會對學校的建設自愿捐資,如幫助學校建一個電腦房,或者在校園里建立一個健身房等。一些企業也會向有關職業培訓學校提供實驗實訓設備,如悉尼技術學院汽車系的設備,都是由各汽車廠自愿捐助的。

⑶ 大力發展職教,建立了完整的職業教育體系。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體系舉世聞名,與德國的職業教育水平相當,且有其自身的諸多特點。為澳大利亞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

澳大利亞進行職業教育的主體力量是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以下簡稱TAFE),全國現有TAFE學院250所,由政府資助的在校生有130萬人。國家訓練局負責制定全國性政策,指導職業教育發展。根據我們的了解,當前,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制度表現出以下一些顯著特點:

第一,發揮行業組織在職業能力標準制定中的作用。在國家訓練局的協調下,澳大利亞設有21個全國性行業培訓咨詢組織。這些組織進行本行業的就業需求預測和職業分析,制定職業能力標準,向TAFE學院和其他教育和培訓機構提供專業、課程和教學依據。

行業培訓咨詢組織經過研究得出的普遍結論是:很多新增加的就業機會是職業性、技術性和應用性的工作崗位,發展職業教育對于提高澳大利亞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預測表明,未來十年對擁有職業資格的就業人員的需要量將不斷增加。在勞動就業領域,具有相應資格證書、技術水平較高的就業人員正在取代那些無相應資格證書、技術水平較低的就業人員。這些事實使行業企業對于職業教育有了很高的認可度。職業教育的畢業生有了很好的就業前景,從而提高了職教的社會地位。一些大學畢業生甚至也需到TAFE學院接受職業培訓后,才能有比較廣泛的就業機會。有的TAFE學院具有百余年的歷史,辦學基礎相當雄厚,但并沒有升格為大學,這與職業教育地位較高、滿足行業企業用人需要并得到行業企業的認可有很大關系。

由于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快和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有的行業(例如會計)正在與國際相關行業的職業能力標準接軌。因此,上世紀9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政府建立了普教與職教相等值的證書體系,職教領域據此制定出了相應的能力標準要求。

第二,建立國家統一的證書、文憑和學位框架,使職教成為國家教育體系有機的組成部分。澳大利亞為十年制義務教育之后的教育和培訓建立了全國統一的、與工作崗位相對應的教育和培訓證書體系。這種統一的證書制度和課程內容的模塊式結構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溝通;使就業前教育與就業后教育相聯系,體現了終身教育的思想。例如,在普通高中教育階段,學生就可以自由地選擇證書Ⅰ和證書Ⅱ要求的職業教育課程;高中畢業進人TAFE學院后,在高中教育階段所得的職業教育課程的學分得到承認,即不必從頭學起,可直接學習后續的課程模塊。

第三,按照職業能力標準和證書框架開發課程、組織教學。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專業和課程設置,以行業組織制定的職業能力標準和國家統一的證書制度為依據,具體內容和安排由企業、專業團體、學院和教育部門聯合制定,并根據勞動力市場變化情況不斷修訂。TAFE學院能否開設某一專業,須經過地方教育部門和行業組織的嚴格審核。

第四,建立高素質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TAFE學院的教師一般至少有3-5年行業專業工作的經驗。這是通過教師的招聘標準來實現的。TAFE學院的教師全部從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中招聘。沒有直接從大學畢業生中招聘職業教育教師的現象。新招聘的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的同時,須到大學教育學院進行為期l-2年的“部分時間制”學習,由學院資助取得教師資格證書。教師在應聘之后,同時也是有關專業協會的成員,參加專業協會的活動,接受新的專業知識、技能和信息。在教師的管理上,終身雇傭制教師越來越少,合同制(l-5年)和臨時性教師越來越多。

第五,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盡管政府是TAFE學院的擁有者,但每年向學院撥款時,是以教育和培訓這個“特殊商品”的“購買者”的姿態出現的,即采用高效率的商業化方式。哪一個學院教育和培訓適應經濟和社會需要,且質量高(學生的鞏固率高、畢業生獲得證書的比例高)、成本低(生均經費低),政府就“購買”哪一個學院的教育和培訓,即向哪一個學院撥款。這種撥款機制成為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發展的指揮棒。企業的和私立的教育和培訓機構也積極參加該市場的競爭。這種管理模式促使學院最大限度地適應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高效率地利用教育資源。目前,TAFE學院中出現了相互合并現象,就是學院力求減少管理人員、提高辦學規模效益,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的表現之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政府鼓勵TAFE學院進入市場,得到企業等社會各方面的資助。從一定意義上講,TAFE學院不僅是政府的教育和培訓機構,而且是“經營實體”。

2.在學校教育中,十分注重“以人為本”

在考察中,我們深深地感到,澳大利亞學校中處處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思想。這一點,與我國的教育現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一進校園,到處都可以看到充滿燦爛笑容的學生們,他們在無憂無慮地進行各種體育活動。他們的也帶著大大的書包,但大書包里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放滿了書本,而是各種玩具。見到我們這些亞洲面孔的外國人,他們會用日文或中文向我們大聲問好。在教室里,在校園里,校長自豪地向我們介紹:這個是學生設計的;那個是根據學生的要求由學校建設起來的;那個實驗室正由學生和老師一起進行改造……

學校教育“以人為本”不僅體現在活動中,更為重要地是體現在教育體系及課程設計上。前文已述,在澳大利亞的教育體系中,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即學生學完十年后,便可以選擇就業或繼續學習,如果繼續學習,又可以選擇普通高中或職業技術教育。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是與終身教育相聯系的,所以即使大學畢業后,或者工作一段時間后,如果覺得自己缺少某方面的能力,可以重新回到技術學院去學習相關的課程,進TAFE學習沒有年齡限制,而學習的費用只是普通大學的十分之一。這些措施,都為提高國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勞動者的技術能力提供了極好的條件。

在新南威爾士州,中學的教育計劃還須征求家長的同意方可實施。

學校教育中體現了以“生”為本,在學校發展的問題上則做到了以“師”為本。提高教師的準入“門檻”,設立教師注冊委員會,強化師德的要求(教師錄用前須到警察局了解,必須沒有不良記錄方可錄用)。對已任教師,則十分尊重教師的勞動,尊重教師的創造性工作,關心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3.十分注重因材施教,妥善處理好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的關系

澳大利亞曾是一個實行精英教育的國家。近年來,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他們越來越重視教育的大眾化和均衡化了。

昆士蘭州教育藝術部的Len Willis先生在向我們介紹的過程中,時時都在體現要在本州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思想。昆士蘭州幅員遼闊,所屬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人口分布也極不平衡。為了使邊遠地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到首府地區同樣的優質教育,州教育部提出了許多扶助政策,提高那些地區的教育水準。

由于歷史原因,澳大利亞仍然存在著一定數量的精英學校。對于這些學校,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采取了任其發展的策略,既不強迫取消,也不在經費或其它政策上對其網開一面,而是完全享受與普通學校同樣的標準。在政府對學校的評估時,也絕不純粹以升學率等因素來評價學校,使各類學校都能得到良性發展。

4.十分注重教學資源的有效配置

澳大利亞的學校教育經費十分充余,除了政府下撥的經費,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也會向學校捐資助學。

但是,從我們參觀的幾所學校的情況來看,學校的建設大多以“高效、實用、夠用”為原則,所有的設施設備并不追求豪華和氣派。在Mount Gravatt High School,學校的體育設施十分普及,除了一個簡易的室內體育館,還有用幾根大鐵柱子支撐起來的一個大“雨篷”,構成了一個風雨球場。學生們在里面進行著各種體育運動。我們看了,不禁連聲叫好。因為這個操場完全可以滿足學生的一般性體育活動的需要,但建設資金比造一個標準體育館不知要節省了多少,建設的周期也大大縮短了。這樣一個簡易活動場地,其體育活動的功能是不會比標準體育館少很多的。

悉尼技術學院是一所在國際上也享有一定盛譽的TAFE學校,那里也沒有看到很多豪華的設施或特別昂貴的設備。聽圖書館的負責人介紹說,學校圖書館的藏書量并不是很多,但所有的書籍都是對學生學習有用的。過時的、陳舊的書籍全部處理掉了。他說,學校不必成為藏書樓,萬一要查找一些歷史資料,完全可以到市圖書館去。我們發現,該圖書館用于師生檢索的電腦數量不會超過一百臺,據說配置也不是最先進的。學生使用電腦都是預約登記,由學校統一安排時間。從這個事例,進一步體現了他們的“夠用”原則。

5.十分注重人與環境的關系,加強了環保意識和環境育人的功能

一踏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國土,給我們的第一印象便是天空特別的藍,空氣也非常清新。在新西蘭,我們從奧克蘭驅車向威靈頓轉移的過程中,車窗兩邊盡是藍天白云、綠草如茵、牛羊成群的油畫般的田園風光,就像WINDOWS XP桌面的圖像。

在澳大利亞也有類似的景色。每個城市都有讓人著迷的地方:堪培拉四季樹茂花繁、綠草如茵,704公頃的格里芬湖四周風景如畫,“花園首都”當之無愧;悉尼風帆形的歌劇院,屹立于貝尼朗岬角海灣上,1149米長的單拱大橋橫空出世,與碼頭老區的舊式建筑及現代高樓交相輝映,讓人百看不厭;植物園公園占市區面積1/4的墨爾本到處郁郁蔥蔥,百花爭艷,鳥語花香。與澳大利亞人交談,環境美是他們最感自豪的地方。

同樣,澳、新的大學校園,一般都是沒有圍墻,沒有氣派的門樓。城中有校,校中有街,校園的建筑與綠化與整個城市完全融為一體,沒有絲毫的刻意和做作。

之所以有如此美好的環境,除了這兩個國家人口稀少,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質非常高,人人都有強烈的保護環境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的形成,應歸功于學校長期開展的對孩子們的環境教育。

據新南威爾士州教育培訓部的Jenni Shipp女士介紹,在教育部不多的機構里,有一個專門從事環境教育的部門,承擔著全州的環境教育的重任。從小學起的各年級,都開設有環境教育方面的課程。這些課程并不都是在課堂里紙上談兵,更多的是讓學生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體會、感悟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產生發自內心的環保責任心,從而成為環保事業的志愿者。

因此,開展全民環保意識教育,使人人意識到保護環境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讓政府的決策變成人人自覺執行的方針,這是事情成功的關鍵。

三、通過考察對我們的啟示

1.要更加注重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進入21世紀,教育的任務已經不僅僅是教書育人,傳道解惑了。各級各類學校,必須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提供更多更強的人才支撐。高校充分利用學校的人才優勢和科研優勢,更快地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作為政府,則更應充分認識到教育在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搞好教育與社會和諧發展的規劃和布局,進一步加大對教育的經費投入(目前,要盡快達到國家規定的教育經費在GDP的比例)。在現有經費的條件下,則要切實保證經費的有效使用,杜絕浪費和盲目攀比,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口上。

2.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應該說,目前我國教育界對“以人為本”已有了比較強烈的共識,但缺乏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真正體現這一科學而先進理念的行動。有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一方面也在高喊“以人為本”,另一方面在實踐中卻根本不考慮學校和學生的實際,不尊重學生和教師的意見和要求。所以說,我們的“以人為本”還僅僅停留在口號上,與真正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要求還相去甚遠。這就需要我們實實在在地去做。我們認為:當前應該重點做好以下幾件事。第一,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教學活動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學會他自己真正想了解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而不能過分拘泥于教材和大綱,更不能以應付各類考試的要求作為教學的第一需要。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學校與學生的關系不再是單純的“我教你學”的被動關系。應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建構,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第二,要切實轉變學生觀。傳統教學中把學生當成了盛裝知識的“容器”和“海綿”,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教學中不可避免出現“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我們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隨著教育產業化政策的體現,學生與學校的關系應該是一種企業與客戶的關系。學校應該向社會提供最優質的教育、培訓等服務,而學生則是接受服務的客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體現以人為本。第三,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逐步按新課程理念實施教學。新課程標準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第四,也是最關鍵的,要真正改變對學校和學生的評價體系。近年來,“轟轟烈烈抓素質教育,扎扎實實搞應試教育”的現象并未有根本性的改變,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尚未建立一套對學校、對學生的科學評價體系。升學考試(中考、高考)的成績,仍然被人們當作衡量一所學校教學質量好壞的唯一標準。所以傳統的一套應試教育的方法仍然可以大行其道,使得以人為本的理念無法得到真正的落實。

3.要更加注重辦好職業技術教育

⑴各級政府要在重視高教、普教的同時,進一步認識職業教育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加大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要切實按社會的需求來宏觀調控各級各類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師資配備。改變辦學實體功能單一、管理封閉的現象,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真正按職業教育的規律和特色來興辦職業學校,切忌把職業學校辦成另一條高考“獨木橋”。要進一步落實“持證上崗”的就業要求,促進就業前的培訓市場更加興旺,以滿足國民就業或從業的需要。

⑵社會要轉變對職業教育的認識。要通過各種輿論工具,進一步加大對職業教育重要性的宣傳。使社會各界都能看到近二十年來,職業教育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作出的重大貢獻。要切實扭轉目前社會上重學歷、輕技能的錯誤觀點,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強化職業培訓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對提高我國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所發揮的重大作用。

⑶職業學校自身要樹立信心,辦出質量和特色。作為職業學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一方面要樹立足夠的信心,同時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努力辦出職業學校的特色和優勢,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

要盡快改變職業學校專業師資薄弱的現狀。對擔任專業課的教師應每周安排一天,每月安排幾天,每年安排一段時間離開學校到行業或企業內專業崗位實踐,保持與產業界的緊密聯系。使專業教師可以了解新信息,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技能,對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等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就能提高他們設計與開發教材的能力以及靈活施教的本領,從而提高培訓的質量。

篇(2)

桐城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組

二OO五年三月

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刻不容緩的社會問題,在校園生活中也日益凸顯出來。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市亟待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為此,市委、市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視此項工作。2005年3月18日,市政府何煒副市長帶隊,由教育局楊紅局長、張躍進副局長參加,包括市黨辦、政辦成員和教育局有關科室人員組成的桐城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團一行赴浙江省上虞市、我省銅陵市考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察團一行在當地教育局領導的陪同下,到實踐經驗豐富的學校聽取介紹、參觀校園、搜集資料,獲得了一份份鮮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受到了心靈啟迪,開闊了教育視野。

浙江省上虞市有78萬人口,是一隸屬于紹興市的縣級市。作為國務院批準的首批沿海經濟開放城市,該市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經濟發達,并且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為浙江省“教育強市”。近幾年來,該市以“學校試點探索,園區實驗攻關,全市區域推進”為基本思路,大膽實踐,取得了區域性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經驗,形成“科研引路,行政搭橋,園區示范,區域推進”的心理健康教育園特色。其成功經驗先后被《中國教育報》、《光明日報》、《浙江日報》、《中國教育報》所報道,受到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的領導及專家的充分肯定。概括起來,上虞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園區經驗是:營造一種氛圍,把握兩條主線,做好三個落實,加強四個滲透,突出五個結合,抓好六個環節。即:全方位區域性整體推進主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對全體學生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對少數心理障礙學生進行補救性心理輔導這兩條主線;做好組織落實、計劃落實和措施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到團隊活動中、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和滲透到家庭教育中;全面教育與個別輔導相結合、心理輔導教育與全體教師相結合、校內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與學校日常教育活動相結合;抓好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設立熱線電話和知心信箱、建立心理輔導室、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等。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運行機制,確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運作;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模式,確保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質量;積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經驗,促進了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轉變了廣大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了教師教書育人的水平和能力;錘煉了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和知名度。上虞市實驗中學的“以輔導教師、專門渠道為‘精’,以全員參與、全面覆蓋為‘氣’,以課題引領、學術研究為‘神’,以校園文化、關注心靈為‘韻’”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操作要領令人印象深刻。而春暉中學的“學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學校文化引領”的教育思想更讓人難以忘懷。

銅陵市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早。早在2002年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時,該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已全面啟動。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開始顯現。該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教育部督查組、省教育廳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該市各級領導重視,努力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擁有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為突破口,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搭建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平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其中,銅陵市金山路小學實施的“小學生性格優化教育”實驗、銅陵十二中的“一體兩翼”(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家長為兩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十二項舉措、銅陵二中的“語文學科教學研究學生心理方法”令人頗受啟發,很有借鑒意義。特別是銅陵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夏冰作的個案處理的經驗介紹令人深受感動,不能不讓人為這位從教才兩年的年輕女教師的專業素質、工作水平和敬業精神所折服,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建設起一支懂業務、愛鉆研、肯奉獻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是開展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所在。歸納上虞市、銅陵市教育局及各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法,主要經驗有以下幾點。

一、以師資培訓為根本

狠抓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素質,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必須有健康的心理,必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和教育技能。為此,他們十分重視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采取行政與科研相結合、長期與短期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等形式,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素質和水平。

一是抓干部隊伍培訓。上虞市不定期選派分管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去外地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學習。目前,上虞市共有130名學校領導參加浙江教科院組織的“浙江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區域推進研討會”、省教育廳舉辦的“浙江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和“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銅陵市選派學校領導到上海市學校掛職鍛煉,接受先進教育理念。通過培訓,使學校領導能夠率先比較全面、系統地掌握心理學理論,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從而有效指導本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抓專業教師培訓。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培訓班,請大學和教科院心理學專家教授分別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政教團隊干部、班主任等骨干教師作專題講座和輔導報告。經紹興市教育局和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批準上虞市為培訓教師頒發省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證書及省心理健康教育資格上崗(試用)證書。在省教科院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的支持下,上虞市教體局于2001年3月以來先后舉辦了三期“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班”,培訓期間邀請了專家和大學、教科院的教授及心理學專業老師任教,培訓班分七個專題,總課時為120學時,通過理論知識的書面考試、操作技巧的角色扮演、課堂研討和論文交流等三方面考核。四百多名教師取得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培訓合格證書》。銅陵市部分學校直接從大學選聘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畢業生任教,市教研室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應該說,兩市均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較為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隊伍。

三是抓教師全員培訓。利用節假日和暑期繼續教育,不定期請省內外心理學專家給全體中小學教師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不斷更新全體教師的育人觀念,提高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探索研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識、教育方法和途徑,增加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覺性。2003年1月,上虞市教體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礎知識培訓考核工作的通知》,規定全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分管領導、政教團隊干部、班主任、思想政治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必須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和自學考試,2005年前完成全體教師的基礎知識培訓及考核,本項培訓及考核納入教師繼續教育的范疇。根據要求,全市首批有1470名教師已參加《人際關系心理學》、《心理咨詢與輔導》兩門課程的自學考試,全市6000多名教師參加了第一輪心理健康教育基礎知識培訓,有力地促進了教師隊伍心理健康教育素質的提高,從而使農村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可行性和廣泛性。

二、以模式探索為手段

農村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關鍵在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效果,使心理健康教育富有實效。近年來,上虞市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質量上,作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一是創設活動課教育模式。各學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學生心理現狀的基礎上,初步構建以“活動課為載體,全面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運作過程中,學校先對學生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歸類、列出序號,再對教師進行全面的培訓,并對以活動課為載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形式進行開發性研究。在研究完善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學校、不同師資、不同學生及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實踐中摸索并完善“活動式”、“誘導式”、“情境式”、“體驗式”、“聊天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學模式,改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方法,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結構,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質量,初步形成了教師輔導、學生組織、專家點撥等活動課形式。針對有的學校缺乏專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實際,他們一方面引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編寫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方面組織教師進行學習與培訓,通常在課前由教師確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內容與目標,師生共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過程的設計,通過大量的觀摩與大討論,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與水平。

二是創設心育活動載體。選準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和開展心理輔導作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切入口,先后舉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觀摩、活動課優秀教案評選、優秀論文評比和心理輔導現場會等活動。通過開設的活動課觀摩和全市活動課優秀教案評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向現代化和高質量方向順利發展。園區各中小學和試點學校都普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有的設在晨會課,有的設在班隊活動,也有的專門開設心理輔導課,但都是以活動的形式將所傳授的心理知識富于活動之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通過開設的活動課觀摩和全市活動課優秀教案評選,全面推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掘學校每項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識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管理育人、教育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全過程之中。

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絡中心。上虞市是浙江省首個“校校通”縣市。他們積極依靠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育活動,加強中小學生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切實解決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帶有共性的心理問題。為充分發揮現有學校風格資源的優勢,積極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新模式的探索,大膽開發建設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心育網。“心育”網站共有六大主模塊:心育課堂、心育論壇、心海拾貝、心語亭、百寶箱和知心屋。“知心屋”里設有“學生在線”與“家長在線”兩個分模塊,學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熱線進行心理咨詢,尋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輔導和幫助,它就像一座“心橋”,使學生和家長、學生和老師間心心相連。上虞市和銅陵市不少學校開設熱線電話、知心信箱、或網上“QQ聊天室”打進學生心靈,解決學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心理困擾、常見的心理障礙、自卑傾向、學生孤獨傾向、人際沖突等問題,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活動。學校根據不同學生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通過熱線電話的開通、心理信箱的設立和“知心小屋”的互動交流進一步溝通了感情、增強了自信,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實效。銅陵一中校長介紹,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夏老師充分施展“真情傾訴”的技巧,挽救了不少心理問題學生,堪稱校園的“排雷專家”。

三、以園區示范為龍頭

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園區,進行了系統研究和大膽探索實踐,初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區域優勢和園區特色,為全市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積累了成功經驗。

一是典型示范,以點帶面。確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區域性整體推進策略研究》為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園區實驗總課題,在總課題下各實驗學校和成員單位分設32個子課題,同時把科研、教育教學實踐與行政推動結合起來,邊研究邊推進,及時總結經驗,充分發揮示范實驗學校典型引路的作用,探索最優化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篇(3)

×

×月日——日我區的初中學校業務校長及名學科教師參加了由中國教育學會主辦的“江蘇省著名初中教學管理創新與精品課觀摩研討交流活動”,先后到南京第十二中學、揚州梅嶺中學和泰州洋思中學(以下簡稱“三校”)進行了課堂教學觀摩和參觀考察,并聆聽了由上述三校校長作的精彩的報告。現將參加此次活動的認識和感想匯報如下。

一、立足“育人”抓“教學”,成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這是為每一位校長和教學管理者所認同的一個觀點。但同時,教學本身又是教育的主要手段,是為育人服務的;而切實將德育工作擺在首要位置,采取有效的手段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健康人格的培養和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又是教學質量得以持續穩定提高的保證。正確地處理德育與教學的關系,原創:使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是三校成功的經驗之一。三校在德育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梅嶺中學和洋思中學都是“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南京十二中是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的“先進實驗學校”,校長們談到德育工作無不津津樂道,將其作為辦學特點、亮點來介紹。走進南京十二中,在學校最高建筑——綜合樓上,作為該校施教總原則的“育人教書”四個大字格外醒目,把“育人”放在“教書”前面,決不僅僅是詞序上的顛倒,更體現出了該校領導對二者關系的認識,鄧可清校長說: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得益于育人的成功,得益于尊師敬知風氣的形成。他認為,要取得好的教學成績,必先讓學生的眼睛亮起來、心靈動起來、臉上笑起來。該校確立的“人人成功,各得其所”的辦學理念與洋思中學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一樣,對全體師生都是莫大的激勵;而從零開始,“日有所進,日后有為”的要求很貼近學生的實際,即使基礎再差的學生也有登上“日有所進”光榮榜的機會,而榜上有名則是每個學生最大的榮耀。十二中提出了“學習讀書、學習做人、身體強健、心理健康、科學思維、意志頑強、自強自信、勝負如常”的學生基本素質訓練要求,規定了“安全、凈、靜、敬、進”的學校常規管理基本要求,自建校以來長抓不懈,形成了良好的校風,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證。梅嶺中學以“尊重人、發展人、完善人”為辦學宗旨,校長王力耕說:梅中辦學的理想就是創造一個美好的“梅中情結”,使在校的學生無限熱愛梅中,使畢業的學生無限眷戀梅中。試想一個無限熱愛學校的學生能不好學上進嗎,而一個無限眷戀母校的學生也一定是一個成功者。洋思中學更是從點滴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綜合素質的典范,其校本課程《四會讀本》共頁,有關“學會學習”的內容只有頁,很簡略;而有關“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的內容則占了將近頁,十分詳盡。有人說:一切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的失敗,都是做人的失敗。學習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鍛煉學生的學習意志、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就不可能主動地高效地學習,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也就幾近于一句空話。換句話說,不立足于育人而孤立地抓教學,忽視了德育而片面地強調教學,都是非科學的。

二、以科學的教學觀為指導,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通觀三校的教學,可以看出教學的高質量源于課堂的高效益。三校的校長都把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作為一個核心的課題來研究,并且找到了各具特色而都行之有效的方法。南京十二中的鄧可清校長認為,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學的主渠道,而且是育人的主要場所,是班級建設成敗的策源地,是學校整體工作運轉的支點,學校一切工作的作用力都應該凝聚到課堂上;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堅持科學教法與學法的結合,是課堂教學改革研究永恒的主題。在學習借鑒洋思經驗的基礎上,全校普遍采用“導學稿”進行教學,“導學稿”是為學生的學習設計的方案,“導學稿”分為課前導學、課堂導學和課后導學。課前,年級組教師集體備課,研究教法和重要的知識點,由一位教師主筆寫出“導學稿”提早一天發給學生,“導學稿”分為“導學目標”、“導學重點”、“預習導學”、“課堂導學”、“知識鞏固”、“拓展與延伸”和“課后作業”幾大塊。現在“導學稿”已經成為中初中部提高課堂教學的有力武器,在幾乎所有學科都得到了推廣和應用,也促進了學校各方面工作的發展。梅嶺中學的王力耕校長則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圍繞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提出了課堂教學的“四變三結合”的教學理論,即從教材結構分析看,備課的角度要變,要將“備教材”、“備學生”、“用學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結合起來,以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從課堂教學結構看,教師的教法要變,要將“講清重點”、“啟發思維”、“教給學法”三者結合起來,以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從學生的知識結構看,聽課的方式要變,要將“以聽為主”、“以練為主”、“師生互動”三者結合起來,以充分體現有效學習;從教學反饋要求看,作業布置形式要變,要將“順次布置”、“精選布置”、“分層要求”三者結合起來,以體現實事求是,減輕負擔。“四變三結合”的教學理論見諸于課堂,便是生機、活力和高效。

三、走好校本培訓之路,打造精良的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影響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打造一支敬業、精業、樂業的教師隊伍理應是每位校長最重要的目標追求。解讀三校教學管理和改革成功的秘訣,不難發現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一刻也不放松地、全方位地抓好校本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責任心和業務水平,幫助教師樹立科學的教育教學觀念。在這方面三校的校長的做法可謂同中有異,異曲同工。相同的是都以高遠的目標激勵教師、以先進的理念引領教師、以人文的精神感召教師。不同的是從本校的實際出發,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有效地破解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難題。南京十二中針對建校初期教師人心渙散的局面,把強化教師的責任作為首當其沖的問題來解決。在南京的諸多校長和班主任中,流傳著鄧可清校長“創作”的一個故事:某年,閻王爺大赦。眾多獲赦之鬼,舉杯把盞,慶賀重獲自由身,惟有一位仍處在層地獄的小鬼,期期艾艾,痛苦郁悶至極,原來他犯的是十惡不赦罪,閻王爺故未對其開恩。正當此時,該小鬼聽到自己的腳下有哭泣聲,細問之,才知道閻王爺還特設了第層地獄,哭聲是一位曾經在陽間作教書匠的鬼發出的,“教書匠”道:“我犯的是誤人子弟罪,故被閻王打入層地獄,你們還可能獲赦,我卻永無翻身的機會了!”鄧校長的這個故事充滿了警省和鞭策的力量,發人深思。他要求教師必須堅持四個原則:學生的利益高于一切;家長的意見重于一切;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貴于一切;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壓倒一切。責任心教育剛性管理人文關懷,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和發展的動力,推動十二中的教學質量和整體工作以驚人的速度實現了質的飛躍——從年的一所“貼給我錢也不讓孩子去”(一位家長的話)的學校到擇校生占到在校生總數的學校,僅用年時間就從辦不下去的學校到江蘇省現代教育示范學校。梅嶺中學則把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作為教師隊伍建設中亟待解決的難題。王力耕校長一針見血地指出:課改的問題就是觀念更新的問題,課改之難在于傳統觀念的突破。因此校長必須以先進的理念引導教師,以科學的方法指導教師,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教學實踐中。為促成教師課程觀、教學觀、評價觀的持續轉變,梅中致力于建設學習型組織,形成促進教師終身學習的長效機制,使教師隊伍永葆活力。洋思中學針對近幾年來學校規模不斷擴大,老教師不斷從教學一線退出,新教師大量涌入的現實,將重點放在促進新教師迅速成長上。采取以老帶新、集中強化的方式使新教師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洋思的工作環境、熟悉工作要求、掌握教學的基本方法和模式、形成洋思所特有的工作作風。一名新教師在暑假培訓期間單是聽課竟達節,新學期開學走上講臺,就儼然是一位成熟的老教師了。教學的高質量來源于教師隊伍的高素質,而教師隊伍的高素質既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樹立“管理即培訓”的理念,堅持走校本培訓之路,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已成為擺在各校面前的一項緊迫的任務。

×四、不斷創新,形成鮮明辦學特色。

篇(4)

一、基本情況

我們這次考察了德國的法蘭克福、亞深、特立爾、巴登和斯圖加特等地,考察了那里的部分大學(黑森州教育學院、卡斯盧爾大學、慕尼黑大學)、中學(歐洲聯合學校)、電教管理部門(巴符州文化部)和企業(全球較大的電教公司:斯瑪特公司)。以下重點介紹我們進行考察的幾個單位:

1、亞琛歐洲聯合學校。學校所在的亞琛市位于德國最西部,毗鄰荷蘭、比利時,所謂"金三角"地區,一般稱歐洲區域,這是學校名稱的原由。歐洲聯合學校是一所非公立學校,在德國是很特殊的學校。

對于在早期進入職業教育,后來改變選擇,需要完成高級中學培訓任務的學生來說,歐洲聯合學校是恰當的選擇,這所學校就是這樣一所面向再教育的學校。對于完成10年中學教育,進入雙軌制職業教育的學生,4天在學校上學,1天在工廠工作,可以通過在聯合學校實習,然后取得進入大學學習的資格。也有從歐洲聯合學校升入大學的非職業青年,一般是十年級學生,因為歐洲聯合學校的畢業證書等同于高級中學畢業證書。

學生一般入學要接受入門學習,以班級形式上課,學習規定課程,德文、英文必須學習,法文、西班牙文、荷蘭文,還有藝術課、社會學、歷史、地理、哲學、國民經濟學。在數學自然科學領域學習數學、信息學、物理,也可選學宗教。

考試通過進入第二階段,分為兩年四個學期,可學感興趣的專業進一步學習。不喜歡的課程也可以不學習,這種學習比較難。兩年以后報考高級中學證書的學習,可以是全日制的,也可以是在職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對于在職又有深造愿望的學生特別有利。

對于想來學校讀書的學生,學校也提供預科學習。如:畢業很久的學生,通過預科學習班,學習德文、英文、數學,插班也可以。如果已經工作了,其中的一些人想獲得大學入學資格,可越過初級階段,直接進入主要階段。

高級中學畢業要有外語基礎,他們特別重視外語學習,插班生一般要接受外語測試,測試西班牙或荷蘭文后,方能學習。

語言教學中,他們大量采用了電化教育方法,用軟件和INTERNET進行教學。

Giesbrecht校長說,運用電化教學方法,使教學變得靈活。他強調說,每個人的愿望、要求,可能是不一樣的,10個小時在學校面對面學習,其他時間在家學習,稱在線高級中學。目前德國有七所這樣的學校,明年就有正式的在線高級中學。

SCHUMACHER女士認為,多媒體教學有兩個目標,一是讓學習者獲得同網絡打交道的能力,學習鑒別網絡內容:二是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這樣就需要學校有校園網。以支持網絡學習、視頻會議、所有電腦必須配置一致,和企業網絡一樣復雜,學生通過WINDOWS或LINUX學習,所有電腦都裝有兩個系統,連接中央服務器,有一臺(服務器)上網,學生在家里可以學習教學內容。網上有信息課內容,學生在教室可以發送電子郵件,學習網絡運用,尋找資料,建立個人網頁等等。

SCHUMACHER女士認為,市場上的軟件很難應用于教學,對于學生自學還不太適用。因此,在教學中他們用互聯網資源上課時,一般分成幾個小組,每組都有學習主題,學生先在網上查詢資料,然后交流學習成果。學校建有光盤庫可提供學生查詢資料。

在德國每個州都有主域服務器和相應網站,有不再受知識產權保護的作者的著作和作者情況的內容,有可聽到朗讀聲音的詩歌網站,可選擇欣賞。

2、卡斯魯爾大學多媒體中心

卡斯魯爾大學位于卡斯魯爾市中心,在校學生15000人,是一所工科大學。該校信息學院(信息系)在德國處于領先地位,在該學院申請讀信息系的中國留學生就有2000多人,但是目前該系每年容納學生只有400多人。(Deussen教授80年代是中國XX大學特約顧問教授)該多媒介中心建于96年,學生總數2500人,信息系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是卡斯魯爾大學所在州的虛擬大學,有六所大學參與此項目。Deussen教授介紹說,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項目。建立基于網絡的教育系統,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節約培養成本。其具體目標是:

建立卡斯魯爾多媒體信息中心,把所有的圖書館和計算機聯系起來;

通過多媒體方式支持教學;

支持在職教師的培訓;

把虛擬大學的研究成果整合到教學內容中去,使卡斯魯爾大學成為教學港。

該校目前應用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支持、協助,遠程教育正在研究之中。學院目前建有一間多媒體教室(約80平方米左右),新建教室準備全部采用無線上網。

3、德國西南廣播電臺(SWR)電視教學部。

西南廣播電臺(SWR)由法國占領軍建于1946年,從15人到今天1500人的規模。西南廣播電臺(SWR)是德國的一個公共電視臺,電視臺每年投入20億馬克,來自德國國民每個月交納的每部電視機的33馬克費用,其廣告收入只占6%左右。

西南廣播電臺(SWR)是德國電視臺所屬的十個地方電視臺之一,由SWR和斯圖加特電視臺合并,位于十個地方電視臺之二。每年制作1600小時節目,主要是娛樂節目。

主管多媒體的Hauke先生介紹西南廣播電臺電視教育欄目開辦的情況:

西南廣播電臺的電視教育欄目的教學內容由電視臺和地方教育部門共同制定,學校協同制作,全部是義務性質,節目以電影、DVD、CD形式制作。旨在通過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果。

我們在一起重點探討了計算機在教學中的作用,電腦是否是可以提供所有的信息萬能工具,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如何協調教與學;軟硬件問題及學習的地點以及在教與學中,媒體、環境的可能性。教與學在多媒體教學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媒體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比較特殊的,除了傳統傳播知識的作用外,還有以學習結果為目的的教學和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老師要提供解決方法及說明和練習。采取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教師給學生一個具體方案模式,讓學生自己找到解決方法。

老師在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中,作用擴展了,學生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不光是按進度學習,還要求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要很強,自己制訂計劃,自我決定學習的時間和地點,學生會獲得更多的時間思考問題、了解問題和進行探索。個人決定學習時間、內容、目標,也離不開合作學習方式,還要求有綜合學習的團隊。訪問巴登-符騰堡州教育部,該部官員介紹了情況。

巴符州是德國十六

個聯邦州之一,有1000萬人口,中小學生150萬,教師數10萬。巴符州年度預算600億馬克,其中100億用于教育。

州教育部下轄六個部門,分別負責教師培訓和再教育、學校建設、學校組織管理、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青少年事物和體育以及歐洲事務和媒體等。

州的教師繼續培訓學院按照州的要求,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培訓,學院和州教育和課程設置研究所密切配合,使教師及時了解到教育發展情況。

媒體管理委員會主任霍克介紹課程中利用多媒體的情況。從84年開始該州中學以上就要求有信息學的介紹,主要是要求學生了解原理、技術基礎、在學校計算機室開展教學。隨著互聯網的應用,學校教育也發生了變化,不光是技術方面,也包括開展教學,也包括把電腦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課程中。

霍克先生認為,電腦本身不是目標,它只是工具、方法,同黑板、粉筆一樣都是工具。

電腦知識的普及是最大的挑戰,不是財力。并非是要多好的設備,主要是教師的培訓,教師、教育學和電腦信息學是兩個橋頭堡,后者主要是工具,這是教育學上的問題。資源建設采取把教師自行開發的,愿意提供成果的,可向州政府直接要求經費,州政府可提供更多的設備支持。這些資源都放在州教育服務器上,州已經支持了2300個這樣的多媒體教學內容。各學校都設立了工作站,來支持教學。也鼓勵學生自己制作軟件學習內容,包括印刷品、聲音、視頻及計算機作品。多媒體教學不光應用在某些課程,而且應該在所有的課程中應用,除了專用的計算機室,還希望在教室設置學習島。

最近州和地方達成協議。2002年地方政府要為學校教室配置電腦投資1億馬克,州也設立了特別計劃要有5600萬馬克資金,州用于教師培訓和多媒體教學內容的建設,在電腦養護方面州投資了3000萬馬克。研究所正在開發州教育網站,希望找到一些好的模式。

霍克先生強調多媒體教學是一個龐大的任務,需要時間,多媒體真正成為采用的方法還需要很多時間。財政、師資、都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時間,它要和學校發展同步進行。

二、有益的啟示

德國歷史上的三次國家振興歸功于高質量的教育,德國是教育興國的范例。目前的德國教育體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經過“反法西斯改造”和結構調整,逐漸在傳統的基礎上形成的,它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職業和繼續教育等。

按照德國憲法《基本法》的規定,國家負責監督整個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鼓勵私人辦學。國家實行九年普通學校義務教育,柏林和北威州為十年。對此后不滿十八歲的年輕人還規定了三年的非全時制職業學校義務教育期。

與其它西方國家相比,德國的教育體制具有下述七個明顯的特征:

1、“教育管理多中心”和“多樣化中的統一”是德國教育管理的指導思想。

按照聯邦制的國家結構,德國16個州享有文化教育自治和自,主管各類學校教育。聯邦雖設立了教育部,但其職責有限,高等教育原則問題由各州通過各自的教育部實施。各州在《基本法》的范圍內獨立管理及發展其學校教育事業,頒布專門的法規,包括:各級學校的設立、維護和發展;師資的培訓和進修;學生在學校中的地位,學費和教材費的減免以及教育補助等事宜。由此導致德國各州的學校教育各具特色。為保證全國教育的統一性,各州文教部長組成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共同協商各州以及各州與聯邦在教育制度和教育發展方面的合作;凡涉及變動教育標準和考試等問題須提交聯席會討論。該聯席會在波恩設有秘書處。

2、小學后的“分流制”。

經過4年共同的小學教育之后,學生要分流到三類教學目標不同的中學:主體中學、實科中學、文理中學。這種縱向三分流的中學教育,具體為:主體中學畢業生主要是接受"雙元制"職業教育,成為技術工人。實科中學畢業生有資格進入各種全日制職業學校,成為中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文理中學畢業生則有不同形式的中學,因此,入學條件,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也不盡相同。

3、“雙元制”職業教育頗具特色。

德國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其基礎前提條件之一便是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國家和私人企業及社會各方面的投入,使職業教育體系以其形式多樣、注重實踐、學生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好等特點聞名于世,為德國社會和經濟各部門行業輸送了大量人才。

目前,德國約有30%的適齡青年人上大學,那些不能或不愿上大學的年輕人絕大多數接受不同形式的職業教育,其中又以接受雙元制職業培訓為主(約為70%),也就是說,雙元制培養的人員是德國技術工人的主要來源。正因如此,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被外界譽為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

4、德國幾乎所有學校都是半日制的。

半日制學校一般早晨8點鐘開課,通常到中午1點至2點鐘結束。課后的活動大多是教學大綱以外的選修課。德國中學是世界上上課時間最短的中學之一,每年只有800小時;而法國是1040小時;西班牙是1300小時。近幾年將13年學制縮短至12年,同時開始實行全日制上課,已成為德國基礎教育改革最熱門的話題。

5、德國實行普通與職業雙義務教育制度。

普通義務教育從六周歲開始,年限一般為九年;之后是職業義務教育,直到滿十八周歲成年為止,即凡是不在完全中學就讀普通高中課程的年輕人都必須接受"雙元制"職業教育或全日制職業學校教育。職業義務教育是德國教育體系的一大特色。

6、高等教育

德國高等教育歷史悠久,最古老的海德堡大學成立于1368年。十九世紀,按照"洪堡精神"成立的德國大學更是以其教學與科研統一及學術自由等特點被奉為歐美各國高校發展的楷模。在經歷了法西斯統治時期的劫難后,德國高等教育在二戰后得到恢復和進一步發展。到1998年,全德共有高校344所,其中綜合大學92所,師范學院6所、神學院16所、藝術學院46所,應用技術專業學院152所,行政管理學院31所、綜合大學1所。目前在校生約180萬。德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約占就業人口14%。高等學校絕大多數由國家主辦,但國家也鼓勵私人和民間組織辦高等教育,并給以必要的指導和資助。德國1998年有民辦高校75所。

國沒有全國或全州的高校入學考試,13年制或相當13年制完全中學的畢業生,在其中學畢業的同時即獲得普通大學入學資格。按各州達成的協議,高校有義務接受所有取得這一資格的年輕人上大學。目前有三分之一的適齡青年上大學,每年新生約25萬人。

一般來說,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所學專業,但隨著入學人數的逐年增加,不少專業已人滿為患,導致某些專業不得不實行入學名額限制,這主要涉及醫學、法學和心理學等熱門專業。設在多特蒙的“學習位置分配中心”負責在全德范圍內分配上述專業的新生名額。

那些沒能上完全中學,而是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也有上大學的可能,前提是他們在職校畢業后還須上一年的職業高級學校,之后方可獲得應用技術專業學院的入學資格。如今,應用技術專業學院以其學制短、學習內容實用性強及就業方便等特點吸引了許多具

有上大學資格的年輕人到此就讀。

7、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事業近年來受到更多的重視,因為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知識的更新過程加快,大學畢業生在校時學到的知識可能在離校時業已陳舊。因此,德國各界的共識是,學校正規教育不應偏重傳授知識,而應使學生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知識社會要求。鑒于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德國政界目前正醞釀制定相應的法律,以保證這一事業的發展。

三、考察收獲與體會

歐洲國家電化教育起步早,電教市場平均每年翻一番。德國80年代開始進行電化教育,電教設備的投入由政府給錢,大學、中學比小學開展得好。在信息技術中,他們做到三個重視、兩個結合。即:重視培訓、重視開發、重視應用。兩個結合是傳統教學設備和現代教學設備相結合,開展培訓和遠程教育與計算機寬帶網和衛星教育網相結合。大致作法如下:

1、重視對教師的繼續教育,尤其重視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培訓。他們采用各種方式,如:各州教育學院組織分期分批的培訓;教育部門與企業、與公司聯合、與電視合,以便加強對教師的培訓。目前,他們正在研究、實驗利用網絡和遠程教育方式進行教師培訓。

2、重視教育教學資源的研究、開發。州文化部(教育部)專門成立機構研究開發信息化教育資源,有行政部門與教育電視合開發的,也有委托企業公司開發的。大學專門設立科研項目進行數字化多媒體資源的開發,對開發的成果統一收到州教育服務器或州教育學院服務器上供各學校使用。

3、重視信息技術成果的應用。黑森州教育學院讓所有教師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輸入到服務器中,建立了統一的標準化形式,以利資源共享。歐洲聯合學校進行的"坦德姆"教學法(即:在網絡環境下進行交互教學的實驗)在德國學校中比較普及。卡斯盧爾大學把正在進行的課題研究實驗的成果與平時的課堂教學內容相整合的作法也頗受師生贊賞。

4、教育是政府行為。德國學校的硬件裝配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投入,軟件及資源建設仍是政府投入,資源由教育服務器在統一的技術標準格式下管理,免費供教師、學生使用,真正實現了教育資源共享。

5、德國在發展信息技術的同時,同樣重視投影儀等常規電教媒體手段的應用。考察中所到之處的教室配備的投影儀等,教師都在使用。

德國的電視節目中,經常播放一些適宜中、初等教育的內容,建議我國應引進一些這樣的節目。德國的電視臺是“BAYERN”,臺標是“BRX”。

在電化教育考察中,我們體會到德國人在幾個方面的觀念較強,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體為四個方面:

一是時間觀念強,德國人非常遵守時間,計劃幾點鐘開會、參觀,準時開始,會前準備充分,介紹情況只是有關人員參加。二是法制觀念強,德國有4000多項法律和法令,司法組織分工細,專業性強,有普通法院、行政法院、福利法院和財政法院等,從官員到群眾都按法律辦事,未見行人、汽車闖紅燈。三是質量觀念強,德國重視產品質量,工藝精,包裝好,有不少產品是世界名牌,經濟效益好。四是開放觀念強,國家之間可以自由往來,商店自選商品,自覺付款,大學沒有圍墻,塑像、畫像到處可見。當然也存在不好現象。如:男女青年在大街上公開吸毒,女孩抽煙現象嚴重等劣跡。

四、思考與建議

德國電教雖然起步早,但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目前,有關領導的重視程度和一些學校的硬件設備還不如我國的一部分學校。學習德國的經驗,有以下建議:

1、關于投入問題。電教設備、教材建設需要大投入,德國主要由政府投入,我國國情雖然與德國不同,借鑒德國的經驗,我國的電教投入也應以國家拔款為主,多渠道進行籌集,包括政府制定優惠政策。

篇(5)

2004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初中校長崗位培訓班學員一行對北京部分中學的現狀進行了考察,通過考察發現這些學校有許多值得學習借鑒的經驗。

一、專家治教、觀念現代

在考察中我們發現:學校的管理層的素質越高,越是有辦學特色;北京第十一中學分校的校級領導可以說全是教育專家,保證學校按教育規律良性發展,領導層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識,這是取勝的法寶。名校、名校長、名老師的三名工程,在北京前門外國語學校體現得十分充分。學校以樹立先進的辦學思想,培養一流人才為理念,高師強徒,師生共同奮斗。教師樹立了七種意識:

1、樹立服務意識:以真誠無私的奉獻贏得學生信賴,家長的尊重,杜會的信任。更好地為學生、家長、社會服務。

2、樹立法律意識:依法執教,不體罰、變相體罰學生。

3、樹立道德意識:為人師表,廉潔從教,不求家長辦私事。

4、樹立發展意識:一切為了學生發展、一切為了教師發展、一切為了學校發展,一切教育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歸宿,對學生終身發展負責。

5、樹立民主意識:面向全體學生,形成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象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人格,善待學生。

6、樹立質量意識:將現代教育理念貫穿于教育教學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求知。

7、樹立揚長意識: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點帶面,鼓勵發展學生特長,主動迎接人生中的各種挑戰。

二、分層次教學,充分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在所考察的幾所學校中,實行分層次管理和分層次教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注重基礎教學,使學生從不知到知循環漸進,幾乎都采用了分層次教學的方法,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使學生各得其所,使每位學生能充分發揮特長、培養個性,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注重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學校有特色,教師、學生有特長。

三、營造優美的育人環境。

我們所到的學校,不管校園面積的寬窄,都將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結合得十分完美,校園清潔優雅,文化氣氛濃厚,墻壁、走廊、門窗辦起了墻報專刊,名言警句、書櫥……等,營造了濃厚良好的育人環境。

四、三點啟示:辦好學校教育要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

1、要確立全面的人才觀。一是要確立學生必須在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體素質及勞動技能、藝術修養等方面全面發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觀念;二是要確立教育個性化觀念,要認識到“無個性即無人才”,在學生品德、文化、身心素質充分得到發展的基礎上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其特長。

2、要確立正確的學生觀。樹立每個孩子都是好的,一切學生都是可以教育的,一切學生都有發展潛能的思想。

3、要確立科學的教育觀。一是學生中心觀念,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努力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環境,創造適合學生成才的教育。二是教育的發展性觀念,教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未來。三是教育的個別性觀念,每個學生部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要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四是教育的鼓勵性觀念,多讓學生體驗成功,用成功和表揚激勵學生奮進。五是教育的靈活性觀念。教師要把書教活,提供多種教育的最佳結合。

五、六點思考:

我們與北方教育的差距,第一是觀念.第二是觀念,第三還是觀念.我們的教育觀念滯后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應在以下六方面認真思考。

1、堅定不移地落實國務院基礎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政府的調控管理職能,這是能否建成“教育強縣”的“治本之策”。

2、“三名工程”扎實推進。一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級班子選配,必須按“專家型”的要求配備,錘煉出一批遠近聞名的校長,教師要按“身正,學高、業精、技強”的要求,培養一批縣、市、省、乃至全國的名教師,打造一批名校。

3、營造優美校園。環境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又是外來者的第一印象。運動場地建設既標志學校檔次,又是貫徹“健康第一”方針的必備條件。學校綠化美化、校園文化建設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和諧統一,營造濃郁的育人氛圍。

4、常規立校,樹立優良校風。常規是立校之本,是學校的“法”,無常規則不可能樹立優良校風。學校應建立健全科學的、全面的賴以規范師生的“一日常規”、“一周常規”、“一月常規”、“一期常規”、“一學年常規”。

篇(6)

一、*、*基本情況

*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全市陸地面積9411平方千米,淺海面積8萬平方千米,人口550.46萬人。市區由*、*、*3個區組成,轄*、*2個縣級市和*、*、*、*4個縣。*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地區,設立地級*市。*是中國最主要的服裝機械生產和出口基地,服裝機械產值占全國行業總產值的35%、世界產值的7%左右,曲折縫機和裁剪機已占有世界市場約70%的份額。*家電工業發達,是國內最大的制冷配件生產基地之一,所產制冷配件國內市場占有率逾40%,為國內外眾多著名空調、冰箱生產企業配套;冷柜產銷量連續多年居全國同行前列,市場占有率達25%以上;空調器出口意大利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廚房系列和衛浴系列,在國內市場占有相當比重,壓力鍋、不粘鍋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70%和50%左右。

*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之間,下轄*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面積8256平方公里,人口433萬,其中市區面積339平方公里,人口64萬。*歷史悠久,名人薈萃,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開放城市。*是我國經濟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088.4億元,人均超過3000美元。*經濟發展以民營為主,民營經濟占經濟總量的95%左右,第二產業尤為發達,第二產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在60%左右。*專業市場遍布全市,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場357家,*年成交額798億元,其中年銷售超億元的有42家,超10億元的有13家。中國輕紡城年成交額達246億元,是我國最大的輕紡產品專業市場、亞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歷史悠久,地靈人杰,文化底蘊深厚。*以其秀麗山川哺育了眾多的志士仁人。如春秋戰國“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東漢哲學家王充,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政治家謝安,唐代詩人賀知章,南宋詩人陸游,元朝畫家王冕、詩人楊維楨,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書畫家徐渭,清朝畫家陳洪綬、任伯年、史學家章學誠等,以及近現代的“三烈士”徐錫麟、秋瑾、陶成章,學界泰斗,文化巨匠魯迅,開國總理和范文瀾、、竺可楨等。

二、*、*民辦教育發展情況

深厚的文化底蘊、發達的經濟水平和強烈的民營意識,孕育了*、*快速發展的民辦教育。

*、*民辦教育起步早、發展快,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國前列。*市到*年底,共有各級各類民辦教育機構1923個,其中幼兒園1729所,小學17所、初中23所、普通高中34所、職業中學34所、專修學院3所、成人培訓學校83所;民辦學校在校生20.5萬人,教職工總數1.5萬人,校園占地面積5840畝,學校資產總值達36.3億元,民間辦學總投資達14.2億元。初步形成了學歷教育、文化助學、技能培訓、藝術體育訓練兼容并蓄,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齊頭并進的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民辦教育體系,涌現了一批辦學指導思想端正、辦學質量較高、管理規范、環境優美的民辦學校。

*市民辦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辦學形式多樣,有派或工商聯等社會團體參與,有企業和個人投資或集資辦學,有政府部門與企業或個人聯合辦學。民辦教育成為*教育發展新的增長點,目前全市有學歷教育民辦學校31所(不含幼兒園和培訓班),占地面積4000余畝,在校生40000多人,教職工2500名,累計投入資金20多億,投資額在億元以上的學校有11所,優秀民辦學校占浙江全省總數的16%。*諸暨市民辦教育發展最快,經教育部門批準的民辦學校共有11所,其中幼兒園3所、普通中小學5所、職業學校3所,在校生15170人,占全市在校生總數的9.1%。1995年,海亮外國語學校順利建成,1996年,天馬實驗學校和榮懷中學相繼落成。這3所高起點、高規格的民辦學校的興起,成了諸暨民辦教育發展里程碑上的亮點。

三、*、*民辦教育發展的特點

*、*民辦學校起步早、起點高、投入大、質量好,呈現出如下幾個突出特點:

(一)投入主體多元化。*、*的民辦學校投資者呈現多元化特點,有的是企業投資、有的是社會團體投資、有的是自然人投資,有的兼而有之,還有相當一

部分學校是混合所有制投資。*市*區的書生中學就是由*32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之間,籌集股份資金1200萬元創辦的中國第一所教育股份制的民辦學校。中國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任法人代表、校長,區教育局副局長陶仙法兼任常務副校長。如今書生中學已發展成為資產規模逾億元的書生教育集團,辦有書生中學、書生小學和書生幼兒園、通巨幼兒園、成人教育中心、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等教育機構。

*市(東港)雙語學校,是全國第一所混合所有制學校的民辦學校,在2.5億元的總投資中,當地民營企業的投資占80%,*區政府作為投資一方占20%的股份。此外,區政府每年根據招生數額的實際情況,向這所學校下撥150萬元以內的學生公用經費,連續補助6年。

*諸暨市天馬實驗學校由該市天馬房地產開發公司獨家出資1.6億創辦,是一所從幼兒園到高中既相對獨立又集中管理的完全學校。學校占地250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有90個教學班。*越秀外國語職業學院則由*新昌合成化工廠、民盟*市委和*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投資。

我們參觀的學校中,只有*市*區蓬街鎮私立中學是個人投資辦學。

(二)政策扶持具體化。從1991年頒布的《*地區社會力量辦學若干暫行辦法》,到后來制定頒發的《關于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辦學的若干意見》,*市對民辦教育特別是民辦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也因此促成了*民辦教育在辦學主體、辦學體制、經費投入機制上都出現鮮明的多元多樣的特征來。

民辦教育在土地征用和建設配套等各項稅費減免上享受與公辦學校同樣的優惠政策;在收費上,根據生均培養成本自行確定學費和住宿費標準。在本市繳納所得稅的企業用稅后利潤在本地投資辦學的,與其投資額對應的企業所得稅地方所得部分用于辦學的,由同級財政全額予以補助。教師在公民辦學校間可相互流動。各級各類公辦學校的計劃外招生,要在保證其同類民辦學校完成當年招生計劃的前提下進行。同時對辦學成績顯著,被評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優秀(示范、重點)學校的教育機構,每年度分別按應使用教師數的2/3、1/2和1/3給予相當于公辦教師平均基本工資數額的獎勵。

對自建校舍舉辦學歷教育和學前教育的教育機構,在學校規范招生、規范辦學的前提下,可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給予鼓勵支持,在校生超過1000人的,每年獎勵5萬元;在校生超過1500人的,每年獎勵10萬元;在校生超過*人的,每年獎勵15萬元。

對自建校舍舉辦中、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機構,按每一個畢業生獎勵500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對自建校舍舉辦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超過600人,且管理規范、教育教學質量較好的民辦中等職業學校,當地政府按公辦學校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經費不少于20%給予補助。

*市諸暨市還出臺優惠政策,對民辦學校招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收費標準與公辦學校相同且單獨編班,市財政撥付與公辦學校相同標準的公用經費和人員經費;高中階段按市教育局統一規劃招收初中畢業生,在收費標準與公辦學校相同的前提下,市財政撥付與公辦學校相同標準的人員經費。

(三)教師流動規范化。*、*兩市在民辦學校教師管理上的做法基本相同,教師招聘和流動都統一納入教育主管部門管理之下,人事關系放在教育局或人才交流中心。本市公辦學校教師應聘到民辦學校任教,保留公辦教師身份不變;離開民辦學校愿意回到公辦學校的,教育行政部門應予以妥善安排。聘用外地優秀教師,經學校所在地主管部門批準,并且服務期在3年以上,男40周歲以下、女35周歲以下,可由學校主管部門重新建檔,在醫療、養老保險等方面享受公辦教師的同等待遇。另外教育行政部門還可以派出公辦學校領導和教師到民辦學校工作,以此來加強民辦學校的師資隊伍。民辦學校教師基本沒有后顧之憂,當地政府規定,不管是民辦學校教師,還是在公辦學校教師,*年前參加工作的,養老保險都視為已交,以后繼續交納養老保險可由現學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辦理退休手續。兩市都規定,民辦學校教師的流動必須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管理下進行,招聘新就業的師范院校畢業生也要納入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劃,聘期不得低于3年。由于這些措施的保障,其民辦學校教師隊伍非常穩定,教師流動非常有序,從而保證了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

(四)內部管理科學化。*、*民辦學校的管理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結合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狀況創造出的新的辦學模式——教育股份制,這個概念的具體內涵指:以入股集資取得社會資本的使用權,以持股份額分配股息(不可分紅,積累用于辦學再投入)和承擔有限風險,以招聘校長實行科學管理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一種創新制度。這一模式采用股份制方式融資,分離了資產所有權和學校管理權。影響最大的是*市*區“書生教育實業有限公司”,該教育實體是由*市第三建筑安裝工程公司等14個法人共同發起創辦,除了14個法人股外,另外以3萬元一股向社會公開籌集資金,到*年10月共籌集資金4500萬元,創辦了書生中學。以書生教育實業有限公司為代表

的*教育股份制的獨特之處在于其雙法人的運作結構和公司制管理方法。其模式中管理系統由股東大會、監事會和董事會構成,操作系統則由公司和學校雙法人構成。股份公司為資本運行機構,負責籌集、使用和經營資金,致力于為教育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按比例向股東支付股息;學校為教育運行機構,負責資本管理,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育股份制中,股東大會、監事會、董事會、公司和學校各司其職,投資方、股份公司、學校職權分明,從而確保教育效益與資本效益雙豐收。在學校內部管理上,各學校也都按照現代教育制度和企業管理制度,實行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實行教師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考核獎懲制,重視人本管理、目標管理、制度管理,使管理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規范。

四、*、*民辦教育對我市民辦教育發展的啟示

建市以來,特別是*年以來,我市民辦教育發展很快,學校數量、辦學規模和辦學檔次都有很大提升,民辦教育成為我市教育發展新的增長點,在市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但是對照浙江*、*兩地的民辦教育發展,我們明顯存在著投資主體單一、資金注入不足、辦學規模偏小、扶持力度不夠等問題。為了進一步加快我市民辦教育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切實貫徹落實國家和地方關于民辦教育的一系列扶持和獎勵政策。《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七章對民辦教育規定了9條扶持與獎勵政策;*年市政府出臺的《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事業的意見》中也規定了一系列的鼓勵扶持政策;建市以來,各縣區也相繼出臺了一些鼓勵扶持政策措施。對這些已有政策措施,要進一步落實到位;有些條款籠統、不具體,或者僅僅是原則性的規定,要進一步具體化,給民辦學校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二要通過當地黨委政府對民辦學校在建校用地、貸款、基建規費、教師流動、專項獎勵基金等方面制定更加優惠的扶持政策。特別是要真正打通公辦教師向民辦學校流通的渠道。三要切實解決好教師的養老保險問題。教師在公辦學校期間的養老保險要由原來渠道補交到位,或參照浙江的做法視為已交;同時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敦促和支持民辦學校按規定辦理教職工養老和醫療等社會保險,勞動保障部門要按事業單位性質給民辦學校教師辦理養老保險,從而徹底解決教職工的后顧之憂。

(二)提倡和鼓勵大型企業、名牌學校創辦民辦學校。大型企業資金充足,影響力大,具有投資辦學的優勢,其稅后利潤在本地投資辦學的,與投資額對應的企業所得稅地方所得部分可由同級財政予以返還。名校帶民校、名校創民校是進一步放大優質教育資源,發揮民辦機制活力的有效手段。省、市重點中學、示范初中、省實驗小學、省示范性幼兒園,結對帶一所民辦學校,定期派人到民辦學校協助管理,派教師去授課,開展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促進民辦學校的健康發展。名校利用自己的優質教育資源創辦民校更是一條發展壯大宿遷教育事業的捷徑。

篇(7)

一、考察情況

1、修水縣職業中專

修水縣職業中專采取的是政府主辦,各部門共同參與,集全縣之力做大做強公辦職業教育的模式。(1)投入:采取“以政府投入和企業投入為主體,其他投入為補充”的多元投入方式,縣財政堅持“預算內保證、預算外傾斜”的原則,從20*年起每年安排專項經費100萬元以上,政府和社會累計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給縣職業中專增加劃撥土地100畝。該校目前已成為校園環境整潔優美、配套設施齊全、教育技術裝備現代化的中等職業學校。(2)規模:現有在校中專生2700人,短訓學員1000人。累計培訓技能人才6000人,培訓實用型農民4萬余人次。開設專業16個,與日本住友財團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開設了4期赴日研修班。畢業生就業率在97%以上。尤其是針對新農村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開辦了蠶桑、茶葉、林果、畜牧、水產、礦產加工、水利電力、農業機械技術推廣、城鎮規劃設計等十個重點專業班,學雜費由縣財政全免,并適當補助生活費,畢業后主要安排在縣內就業和創業。(3)師資:該校原有師資80余人,近年面向社會公開選調、選聘了50余名優秀教師。教師工資由縣財政全額負擔,并實行職教津貼制度,對專業教師普遍上浮兩級工資,還創造條件逐步解決教師住房問題,使該校成了全縣教師最向往的學校。(4)管理:該校由縣政府直接管理,縣長親任第一校長,分管教育副縣長任第二校長,財政局、教育局、勞動局局長分別兼任第三、四、五校長,具體主持工作的第六校長是通過公開競聘后,由人事局一名副局長擔任,徹底打破了部門資金協調難問題,真正做到集全縣之力辦一所優質職校。該校先后被評為“*省重點職業學校”和“*省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并成功申報全國“星火學校”。

2、崇陽縣職業教育中心

崇陽縣職業教育中心是政府主導,公辦為主體,民辦為補充,部門齊配合,多元化投入的股份制學校。(1)投入:該校政府出資1400萬元征地174畝,并完成“三通一平”工程。20*年浙江客商陳定模投入2000多萬元建設了綜合大樓和教學樓、宿舍樓,勞動局投入900萬元建設了短訓大樓,陽光電腦(民營)投入800萬元開辦中專部,本地建筑商投資360萬元建設食堂(以30年經營權作抵回報),總投入5500萬元,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有12個標準化專業實訓室,可容納學生5000人。20*年,縣政府將崇陽衛校及眾望高中公有股份折價后抵給陳定模,讓其退出職教專心辦普高,還差陳定模600多萬元債務由縣教育局認領。政府和教育、勞動部門是最大控股股東,參與管理,但不參與分紅。(2)規模:該校同時加掛了崇陽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職業高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湖北儀表學校崇陽分校、廣播電視大學、人力資源市場,現有在籍學生2700余人,其中中職學生1462人。(3)師資:該校現有教師126人,其中公辦教師48人,公辦教師財政預算全額工資,校長和管理人員是在全縣公辦教師中公開竟聘產生。(4)管理:20*年全省職教工作會后,縣委常委會決定成立職教中心項目指揮部,分管教育的副書記任指揮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一年后,發現普教、職教混合辦學有諸多弊端,于是今年6月,縣長辦公會又決定作通陳定模思想工作,讓其退出全部股金和普高部。改成政府主辦的股份制職業學校,實行統一招生、統一管理、統一安排就業,整合教學資源,整合專業設置,整合教師隊伍。目前,縣政府已決定從2007年下年起,將陽光工程、雨露計劃、春風行動等多種職業培訓資金全部集中到職教中心,斷絕其他零散民辦技校的補助,將該校做大做強。

3、嘉魚縣東方紅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嘉魚縣東方紅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是政府免費提供土地,通過招商引入的一所民辦職業技校。(1)投入:20*年3月,縣委、縣政府為了徹底解決職教發展滯后問題,決定在新城區以每畝3萬元包干的辦法征地300畝,引進廣東省增城市松田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馬云珍)創辦該校。20*年8月正式動工,第一期工程現已投入8000多萬元,竣工總面積8.2萬平方米,建有教學樓、行政樓、培訓樓、實驗樓、實訓樓、圖書館、學術報告中心、多媒體教室、標準運動場、學生公寓。(2)規模:該校可同時容納在校學生5000人,年培訓3000人次。2007年9月首次招生,現有學生1359人,32個教學班,開設了12個專業。(3)師資:該校現有教師88人,其中有37人是教育局從公辦教師中選拔抽調的,平均每班有1名公辦教師,工資保持不變;校長是教育局推薦給董事會聘任的。(4)管理:該校由董事會自主管理,實行校長負責制。縣政府在引進該項目時除了無償配送300畝土地外,還配套了其他優惠政策,如協助投資方辦理籌建相關手續;各職能部門應收繳的行政規費,由縣行政服務中心統一收取,按每平方米不超過10元包干;前三年每班配備1名公辦教師,保留公辦待遇,三年后公辦教師愿留的脫離公辦身份,不愿留的返回公辦學校;政府負責將水、電、電信、電視、公路通到學校門口;政府協調相關部門將勞動力轉移培訓、職業崗位培訓等項目主要委托給該校舉辦。

二、考察思考

通過考察三縣三校三種不同的職教發展模式,我們感受深刻,啟發很大,雖然這三種發展模式各有所長和所短,但都得到上級領導和部門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較成功的經驗,值得我縣學習和借鑒。

1、統籌管理是關鍵。三縣縣委、縣政府都高度重視職教統籌發展,思想高度統一,步調高度一致。縣委、縣政府主管領導和分管領導自始至終把職業教育發展和項目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與經濟建設和招商引資同等對待。修水縣在統籌發展上是做得最好的,各職能部門高度配合和支持,資金高度集中,政策空前優惠,財力全力支援,管理全面完善,打破了部門互不賣帳的格局,擺脫各方利益關系相互競爭、相互拆臺的困惑,辦學效益、就業質量迅速上升。

2、整合資源是前提。三種模式都是為了全面整合職業教育資源,集中力量,集中資金,集中管理辦好一所優質中職學校,使其成為集招生、教學、實訓、就業于一體的職業學校。崇陽縣勞動局在職教中心建設的短期培訓大樓就是最成功的辦法,不愿意整合進來的民辦職業技校只會被自然淘汰出局。

3、服務經濟是目的。三縣發展職教的目的都是為縣域經濟發展服務,非常重視針對在縣內就業和高質量就業的專業設置,注重了各種項目資金的效益管理,使職業教育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和興工強縣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資源。修水縣就特別側重為地方招商引資服務的專業建設,資金集中后不撒胡椒面,不搞重復補貼,就讀縣內就業專業的學生不僅不交一分錢,還有生活補貼,而向縣外就業的專業補貼相對要輕得多,既解決了縣內企業“勞工荒”問題,同時降低了學生縣外實習成本和企業員工培養成本。

4、因地制宜是原則。三縣為什么選擇三種不同的模式?這主要是站在各自的縣情基礎上考慮的。修水縣職業中專原來雖然規模不大,但始終保持了公辦職校這面紅旗,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因此該縣確定集中力量辦好公校。問題是政府投入壓力很大,每年100萬元的預算與新的職教政策要求相比明顯偏慢。崇陽縣公辦職校與民辦技校都有一定的基礎,因此采取以公辦為主,民辦補充的股份制合作辦學,既保留了各自品牌,又壯大規模。問題是政府已投入的征地成本和教育局承擔的債務壓力較大,只有期待學校出效益后,能得到上級更多更大的項目資金來填補。我縣情況與崇陽比較接近,不同的是我縣民辦學校過多過濫,資源過于分散,整合難度要遠高于崇陽。嘉魚縣職業教育在20*年前基本上處于停滯狀態,沒有品牌和規模,而是采取招引外資來發展。問題也是政府承擔了高額的征地成本,各部門資金難以協調,教師難以招聘,且面臨較近的赤壁糧校、咸寧技校等強勁對手,投資者要收回成本最少在30年之后,投資風險很大。我縣能否遇到這種大商完全要靠機緣,300畝以上的征地困難也可能比嘉魚更大。

第二部分職教發展現狀與問題

據調查,全縣職校共有15所,其中公辦3所(職教中心、農廣校、駕校),企辦1所,民辦11所。共有校園面積180畝(含租賃),固定投資近2000萬元,教職工285人(專業教師124人),年培訓能力5000人。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十一條規定,我縣民辦職業學校都只能承擔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培訓,不能承擔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只有縣人民政府主辦的,經市級教育主管部門批準的通城縣職業教育中心,才是全縣唯一合法的具有中職招生資格的公辦職教學校,已經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全市僅2所)。該校現占地61畝,建筑面積14680平米,教職工102人(含專業教師28人),在籍學生1843人(含電大269人,職高生848人,聯校726人),共設了電子電器、機械、中西醫、數控、模具、旅游等11個專業,其中電子電器為省級重點專業,今年職業高考質量再次排全市第一位。

由于當前體制、機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全縣職業教育整體水平與經濟發展需求極不適應,主要表現:

1、多頭管理,無序競爭,導致招生環境惡化,生源外流。農廣校屬農業局主管,職教中心屬教育局主管,駕校屬公安局主管,其他民辦技校屬勞動局主管。民辦技校審批單位只有一家,但能夠給錢的單位涉及到教育、勞動、農業、團委、扶貧辦、婦聯等多個部門,重復補貼。各職教學校普遍存在著散布虛假廣告、攀高招生回扣,互相抵毀、挖奪生源等問題,學生和家長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干脆選擇縣外職校,今年外流生源高達1500人以上,職校“招生難”與學生“擇校難”同時并存。

2、設施落后,師資不足,導致教學質量低劣,品牌不優。絕大多數學校固定資產投入少,且設備陳舊,專業教師嚴重缺乏,加之學校又沒有規范的培訓教材,沒有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教師教學效果低微,技能培訓紙上談兵,這對于文化功底本來就弱的學生來說如同霧里看花,不知其然。因此,70%以上學生畢業后反映“學不到什么東西”。即使是縣職教中心要達到國家級中職辦學標準,還需新增80個教室、435間寢室、28間實驗室、8個實訓車間和1個圖書館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暴力深喉囗交3p| 女性裸体无遮挡无遮掩视频蜜芽| 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软件| 中国少妇内射xxxxⅹhd| 香港三级午夜理论三级| 黑人教练与人妻小茹阅读|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二区| 寂寞少妇做spa按摩无码|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区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欧美| 无翼乌工口肉肉无遮挡无码18 |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 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永久免费看| 国语free性xxxxxhd| 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在线永久看片免费的视频| 2020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高潮|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 中文字幕av无码一二三区电影|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午夜伦情电午夜伦情电影| 大陆国产乱人伦| 欧美丰满熟妇乱xxxxx图片|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日本熟妇浓毛|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 国产日韩精品suv| 成人免费视频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 2021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小说|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女人另类牲交zozozo| 中文文字幕文字幕亚洲色|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