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傳統政治文化論文

傳統政治文化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08 15:27: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傳統政治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傳統政治文化論文

篇(1)

入高中政治課程的心理學依據傳統文化對認知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是由文化的二重性決定的。一方面,文化意味著“人化”,它是有意識的人類在現實的生命活動——實踐中產生,并不斷歷史的繼承和沉淀下來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正是在現實的實踐活動中,人將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于外在客體,從而賦予客體屬人的意義和內涵,創造了絢麗多彩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正是在歷史的沉積中,多彩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不斷得到深化和內化,從而成為標識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國家的文明符號,即傳統文化。另一方面,文化意味著“化人”。雖然人創造了文化,但文化也塑造了人,作為現實個體的人總是需要處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歷史背景下,在這個意義上,人是前一個歷史階段的產物和結果,傳統文化構成了人生成與發展的前提,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類的思維方式、行為規范和觀點態度,也就是說歷史文化構成了當下人認知的“邏輯的格”(列寧語)。

文化與認知的互動關系意味著,教育不能脫離傳統文化的脈絡而成為孤立的獨白和僵硬的灌輸,理論的活力在于為人們所理解和內化,而一種理論只有注入了歷史文化的血液,才能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才能融入個體的精神世界。縱觀中國近現代史,的《矛盾論》和《實踐論》之所以在思想史和中國革命史上產生了如此大影響,正是因為他實現了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雙向互動:一方面,以理論為出發點,賦予中國傳統文化以新的內涵和活力,另一方面,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為視角,給予以中國特色,創造性地發展了,促進了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高中政治課程的對象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塑造和形成中的青年學生,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知識的記憶和把握,更應當是理論的理解和內化,只有如此才能為中國夢的偉大實現培養既具有專業素質,又具有良好道德的新世紀人才。過去的中學政治課程往往以灌輸而非引導,記憶而非內化的方式展開,進而淪為了學生為應付考試而不得不掌握的枯燥知識。這種方式的教育不僅效果微弱,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和抵觸情緒,從而產生負效應。造成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不良現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施教者忽視了文化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相關規律,脫離文化傳統和文化語境闡述知識,讓本該喚醒學生道德意識的學問變成了知識的獨白,讓本應內化的理論變成了工具理性的運用。

二、契合與啟迪——傳統文化融入高中

政治課程的現實可能性一方面,儒家教育思想與當代教育理念內在契合。儒家教育思想對傳統中國文人的精神世界有著深厚的影響。在教學方法上,孔子主張“因材施教”。個體在認識結構和性格特征上不盡相同,標準化的課堂教學雖然滿足了大多數人都能受到教育的要求,但也忽視了個體及其個性的差異性和特殊性。孔子在教學中往往針對不同學生的相同問題給予不同方式和不同內容的回答,這些回答表面上看似隨意,甚至相互矛盾,但實際上卻是孔子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做出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在教學原則上,孔子主張啟發式教學。“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在此,孔子主張教學應當是帶著問題意識的教學,課堂不應當是教師的獨白,而應當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的主動思考。在教學目的上,孔子主張立人,培養學生“至于道”的品格。唐儒韓愈的名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深刻表明了儒家的對教育目的的看法,教師最重要的目的是傳道,但這里的“道”不僅僅是學問之道,更是做人之道,人生之道……當代教育主張素質教育和尊重教育,認為教育應當以人為本,應當讓學生實現“知情意行”的有效統一。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教育哲學思想無疑與當代教育的這些理念有著深刻的一致性,給予巨大的啟發。

另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為高中政治課程提供了豐富的具有啟發性資源。中國傳統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很多內容與中學政治課程有著密切聯系。在政治思想方面,儒家的民本思想和為政以德的主張體現了民主理論的萌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和法家的法制思想則對于思考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巨大的啟發意義。在經濟思想方面,荀子對如何實現“富上而足下”,“上下俱富”這一理想探討,體現了積累與消費的辯證關系;儒家與其他學派關于利義之辯的討論則為思考法治經濟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資源;在哲學思想方面,佛教哲學關于“有”、“無”、“空”三個概念之間關系的闡述為理解辯證法和對立統一具有深刻意義;儒家的“格物致知”理論則能更具體和生動的理解實踐及其與認識的關系。可見,中國傳統思想與中學政治課程中所涉及的內容不是割裂的。不同時代和地域的人類在發展中,總會面臨相似的問題,而先賢的思考往往包含了智慧的火花,能為理解和解決當下問題提供有益的啟發和借鑒,在授課過程中也可以應當結合中國傳統思想的相關內容,在歷史的闡發和對比中,展現理論的豐富性和生動性。

三、超越與創新——傳統文化融入高中

政治課程的方式和路徑第一,超越兩極對立的思維方式,辯證看待傳統文化。當前對傳統文化存在著兩種極端的看法,一種觀點全盤肯定,另一種觀點全盤否定,而兩種看法都是恩格斯所說的兩極對立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體現。全盤肯定者主張回到過去,否認當代文化的價值,忽視了文化和思想應當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有所發展的;全盤否定者則總是為傳統貼上種種標簽,從而簡單粗暴地排斥傳統,例如:在對傳統哲學思想上,大家往往習慣性地貼上“唯心”和“唯物”的標簽,并毫無思考的認為唯心就是不好的,唯物就是好的,對此列寧曾提醒大家“聰明的唯心主義比愚昧的唯物主義更接近聰明的唯物主義”,在此列寧正確地指出,對待傳統思想和文化時,應當保持客觀的立場,應當深入其具體內容本身而不是對其內容簡單的定性,只有以辯證的觀點分析,以歷史的視角理解,才能防止兩極對立的錯誤觀念。

篇(2)

在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強調人和人性的教育,要求人們善待自己和別人,善待社會和自然,并且學會把人生價值的實現和社會價值實現統一。要達教育的目的,不僅要學習科學知識文化,更需要優秀的文化傳統熏陶。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優秀的思想教育資源。在“95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強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從課堂教學、學生思想、業余生活等各方面開展工作,在現實生活中把思想政治和傳統道德思想相結合,充分發揮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素質的教育的重要意義。

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95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

1.有利于促使大學生明確精神信仰,樹立道德標準,提高思想境界。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中國傳統文化把人生的信仰和精神的追求看得比物質生活更重要。“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強調個人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思想傳統中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以自我完善為基礎,通過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幾千年來知識者的最高理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對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塑造和發展,有重大的意義。同樣,這對95后大學生思想道德品格的完善,有強大的推動作用。

2.有利于激發“95后”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

祖國是家庭和個人的寄托,是我們物質利益和精神世界的寄托。中國歷來有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文化傳統:“先天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今天的愛國主義體現在:熱愛祖國,矢志不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維護統一,反對分裂;同仇敵愾,抵抗外辱等等各方面。我們要以寬廣的胸懷與眼界,積極而理性地參與到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中去。處理好愛祖國和愛世界,促進世界和平和發展的關系。通過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學生具備民族自尊心和進取心,既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機會發展自己,又堅定地維護國家的和尊嚴。

3.有利于培養“95后”大學生的誠信意識

在中國民族的傳統文化中,誠實守信被看作“立身之本”、“舉政之本”和“進德修業之本”,當今社會上由于各種原因,人與人之間的誠信面臨相當大的危機,在象牙塔中的學生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存在各種誠信缺失的現象,如:考試作弊;惡意拖欠貸助學貸款和學費;求職過程中偽造簡歷;同時與幾家單位簽約,從中“擇優錄取”,單方面毀約等等。若這些情況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糾正,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會習以為常,踏入社會后隨波逐流,喪失誠信的概念。誠信是中國的優秀傳統道德的核心內容之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作要求人人具有契約精神,誠信守法,結合今天的社會情況,對“95后”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更加顯得緊迫和重要。

4.有利于促使“95后”大學生學會自省和換位思考。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孔子道:“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他們都非常重視內省對人的道德形成的意義。反思自己的言行,改正錯誤的地方,學習正確的道理,并這樣長期鞭策自己,才能不斷得到提高,達到一個良好品德水平。教育的意義,不僅僅是交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更是要教會他們做人做事的道理,成為一名思想上的成年人。心理學在自省上的定義,是自我評價—自我反省—自我調控—自我教育。但是,目前的“95后”大學生大部分比較缺乏“自省”的意識,要教會學生學會自我肯定與自我批評,在自省中,總結過去,并對未來做出規劃;往好的方向,引導自身的思維和言行,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儒家提出的“挈矩之道”,我希望別人怎么對待自己,自己就要怎么去對待別人,這就是換位思考的方法。它是正確認識人際關系,妥善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思路。“95后”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唯我獨尊,來到學校,怎么和同學相處,踏上社會,怎么和同事相處,如何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學會將心比心,學會換位思考是重要的一課。在對待他人時,要以自己的切身體驗與感受去理解別人的感受和體驗。它可以看作是古老的儒家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口頭版本。如果大家都能夠換位思考,以平等、誠信、寬容、互助的原則相處,何來“清華朱令案”和“同濟投毒案”呢?!

三、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渠道和方式

1.課堂教學為主,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和內容。

每一個中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甚至是在生活的細節中都有體現,如誠實、善良、孝順、忠誠、敬業、腳踏實地等等,至于愛國、中華民族氣節等內容更是耳濡目染。很多思想和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是一致的。在二者結合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選取和教學的方式方法相結合,不僅要表現出傳統文化的內容,而且要概括,提高,體現出思想的深度和廣度。從受教育者的實際出發,溝通感情,引起共鳴,這樣才能達到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效果。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根據書本內容,結合優秀傳統文化,開辟一些專題:理想信念和大學生成長成才--古代儒家理想、做忠誠的愛國者--古代愛國情感和行為、現代法律思想一與古代法家思想等等。通過視頻、學生演講、辯論等多種方式,結合圖畫、音樂、表演等手段,將優秀文化直接訴諸學生的感覺,讓學生得到切身的感受和提升。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也有很多教學要點可以與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相融合。如以來的各次帝國主義前因后果的分析,等多次對中國發展道路的探索的總結,中軍民一心抗擊日寇的視頻再現等,通過老師的講解和引導,都能夠大大激發了學生愛國精神,激勵學生“少年強則中國強”。

2.實踐活動為輔,擴大傳統文化教育的廣泛性

實踐活動直觀生動,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思考和感受,會有和課堂不一樣的收獲。比如鼓勵學生讀經典書,看經典電影。書寫讀書筆記,開展導讀、書評、影評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比如2014年9月—12月,我工作的學校思政部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征文比賽》,全校學生結合校園生活,寫出很多有理論深度,同時具有實用價值的文章。主題從傳統的道德思想文化當中摘取,多位思政教師挑選出班級比較出色的文章,結合書本的內容,開展專題授課,引用學生文章中的語言和事例來講解知識要點,頗受學生好評。征文還經過評選頒獎,這又是一個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和運用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和老師,在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認識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他方式還包括:開展演講、書法、繪畫比賽,小組課題討論等等各種以傳統文化為主題舉辦的校園活動。

3.社會輔導,增加傳統文化教育渠道的多元性

舉辦一些和學生生活、前途、就業等密切相關的系列報告,邀請專家學者,名師,校友等來校做講座,演講,其中貫穿傳統文化的理念,通過演講者與廣大學生的交流,讓廣大學生近距離感受感悟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同時讓學生走出校門,對社會各層次的傳統文化廣泛接觸,比如到博物館參觀,到愛國基地考察,讓學生認識現代社會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鼓勵學生學會對社會上的各種現象進行思考和分析,哪些內容和我們從小受到的傳統教育是不同的,應該從什么角度認識和看待。

4.學校和家庭互相學習和配合

父母是學生的啟蒙和終身的老師,家庭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學生。學校經常性與家長進行溝通,通過寫信、邀請家長擔任外聘輔導員、學校開放日價值參觀提建議等方式,傾聽來自家長的聲音,了解家長對學生從小是如何運用優秀傳統文化來方面來教育孩子,汲取家長中的先進經驗,注入學校的管理教育方法中。同時及時向讓家長傳遞學校的的教育理念,使家庭理解、接受和配合學校做好工作,提高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及時性和全面性。

四、結語

篇(3)

關鍵詞:《文化生活》教學,德育滲透

 

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德育工作是教育最高、最后的目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新課標新增設的《文化生活》是中學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文化生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就是要對中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愛國主義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以及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一、加強愛國教育,樹立遠大理想。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著更高更新的要求:它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具有:一是能面對市場自立奮斗,立志成才的精神;二是能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投身于改革實踐;三是要有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的精神;四是要重視信譽,樹立高度的責任感;五是要在廣泛的社交活動中能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具有合作能力;六是在與國外人士的交往中不亢不卑,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等。

如在進行《聚焦文化競爭力》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懂得面對21世紀激烈的國際競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何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競爭力,當代青年學生絕不能袖手旁觀,必須擔當起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通過教學讓學生明白肩負的責任,樹立高度的責任感 ,以主人翁的態度投身于實踐。在進行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關系的教學時,我把音樂引入課堂,讓學生欣賞歌曲《我的中國心》,讓學生心潮膨拜,大大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也提升了他們的文化素養。科技論文,《文化生活》教學。在《我們的中華文化》的教學時,我引用了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視頻 ,讓學生思考: 你能從中概括中華文化的特征嗎?這樣一場文化盛宴有哪些文化意義?在感悟中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和增強民族自豪感,激勵青年學生傳承和發揚中華文明,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二、加強公德教育,規范日常行為。

開展對學生的道德道德教育中,應以社會公德、日常行為規范和家庭美德教育為主要內容,以中華民族傳統為源頭,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為主線,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其目的是幫助學生逐步了解和掌握“二德一規”知識,并繼承、吸收、創新、光大民族傳統美德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科技論文,《文化生活》教學。道德教育還應堅持知與行統一的原則,即要明理又要參與,只有通過學習主導實踐,才能將良好的道德品質轉為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而內化為學生的倫理觀念和人格力量,最終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

例如,在《傳統文化的繼承》的教學中,我引用了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引導學生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中孝順長輩、尊敬兄長的傳統美德。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文化》的教學中。我創設了一個以豐城創建文明城市的教學情境,并設置了問題探究:在創建文明城市中,誰是主體?作為市民,在創建文明城市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市民參與文明城市的創建有什么意義?啟發學生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真正實現知行統一,并引導他們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為構建和諧文化,形成文明風尚作貢獻。科技論文,《文化生活》教學。在《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學中,緊密聯系時事焦點——食品安全事件,倡導學生要以誠實守信為榮,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

三、加強生命教育,實施生存關懷。

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生命教育,給予學生生存和人文關懷。具體表現為:一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充分發揮自我潛能,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打好心理基礎;二是開展和諧發展教育,使學生做到與他人、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三是開展生存教育,引領未成年人崇尚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覺抵御,不參加危害身心健康的游戲活動,讓青少年懂得生命是可貴的、生活是豐富的,不應該輕易放棄生命等等。

在《文化塑造人生》的教學中,講授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途徑時,我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拓展,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健全的人格,并引用豐子凱先生曾做過的比喻:他把人格看作一只鼎,而支撐這只鼎的三足就是人的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這三者和諧的統一就是完滿健全的人格。 引導學生明白什么樣的人才是人格健全的人,并努力做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在《永恒的民族精神》的教學中,列舉我國近年面臨的雪災到震災等災難,而中國人民并沒有因此而倒下去,關鍵是我們有不屈的脊梁——中華民族精神,激勵學生始終要有一種自強不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好,走的更遠。在《在文化生活中選擇》的教學中,課前圍繞“上網”和“閱讀”進行一些調查活動,在課堂上進行匯總和討論,引導學生要文明上網、綠色閱讀,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科技論文,《文化生活》教學。在《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的教學中,把詩歌引入課堂,引用了溫總理的詩——《仰望星空》,引導學生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科技論文,《文化生活》教學。這樣我們的民族才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總之,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振興的大事。科技論文,《文化生活》教學。實踐證明,德育滲透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新課程《文化生活》的教學過程中“潤物細無聲”地進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途徑。

篇(4)

[關鍵詞]研究生培養質量培養機制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10-0096-02黑龍江大學數學科學學院以探究全面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為目的,以一級學科碩士點的建設為平臺,緊密結合本學院的實際情況和資源優勢、構建科學合理的碩士招生簡章和培養方案、建立新的碩士導師體系,改革碩士學位論文送審制度的環節,形成可持續提升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長效機制。具體改革建議如下。

一、增強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在培養方案中設置相應的環節

(一)積極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

高校教師及管理者一切工作的重點都是為了育人,而育人的核心是育魂,這個意思就是說,努力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質是培養高素質研究生的關鍵。為此,高校輔導員可以為研究生開展思想政治研討會,時常觀看一些大型的文化紀錄片、歷史影片等一系列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不斷增長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從而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道德品質。除此之外,研究生還應當積極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比如,研究生志愿者“三下鄉”服務活動,到敬老院進行獻愛心活動。這樣,不僅所學有所用,更重要的是,在自己親身實踐中,不斷磨練自己,服務于他人,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政治素養和道德品質。

(二)努力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素質

研究生創新能力素質是研究生綜合能力素質教育中的核心內容,它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研究生通過檢索和閱讀文獻,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培養研究生對科研的濃厚興趣。隨著對知識的深入研究,也漸漸地形成了對科學研究的一種直覺認識和敏銳的洞察力。這樣,研究生就可以獲得創新思想和信念,在解決問題中不斷挖掘其創新潛能。第二,在研究生日常教學中,應注重問題鏈教學法,充分調動研究生的啟發性思維,注重文理結合,學科交叉和滲透。除此之外,研究生平時應該勤奮學習,刻苦訓練,培養他們獨立發現問題、獨立提出問題、獨立分析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創新精神。

(三)完善研究生科學文化素質教育

研究生科學文化的教育要繼承和發揚傳統教育的精華,剔除與時展不相適應的世俗教育的糟粕,積極探索滿足現代社會需求并能培養合格高素質人才的教育模式。第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傳授式教學,以教師為中心,進行“填鴨式”教學。現代教育教師應該在教學目標中提煉出一些關鍵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倡學生自主地探索與研究,最終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分析與解決這些問題,真正實現研究生教學模式的根本轉變。第二,研究生要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為了研究生能參與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教學內容在課堂上講,老師在課下聽,針對在課堂上遇到的問題,師生可以共同探討加以研究解決,這樣研究生可以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不斷加強研究生身心素質教育

研究生在刻苦學習和努力研究的過程中,既要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又要投入自己的科學研究工作中,對研究生無論在體力、腦力還是能力方面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尤其對數學系的研究生,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重復驗算和進行枯燥的理論推導,孜孜不懈地追求,以期獲得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在此過程中,往往會經歷很多次失敗,面對無數次困難,忍受別人無法忍受的痛苦,所有這些對他們的身心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考驗。強健的體魄和健全的心智是經受這些磨難和考驗的墊腳石。這就需要研究生不斷進行體育鍛煉,保持樂觀的心態,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增強身心素質,做到“身心皆健”。

二、 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建立素質精良的導師隊伍

(一) 嚴格遴選導師, 實行研究生導師動態管理

研究生的自學和科研活動, 是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導師的指導作用發揮得如何,是關系到研究生能否成才的重要問題。因此,招收研究生,必須遴選好導師,學校應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的有關規定認真做好遴選工作,創造一種有增減、能上下的動態機制,使導師隊伍有壓力、有動力、有活力。除此之外,還有必要定期對導師的學術道德、培養能力、工作態度、工作績效等進行評估, 同時啟動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其目的在于以評促建,形成公平競爭的良好氛圍,既充分調動導師的工作積極性,又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 加強對導師的培訓

為保證研究生導師能夠根據研究生培養規律,更好地履行職責, 增強指導能力, 提高指導水平,加強對導師的培訓是非常必要的。對導師的培訓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采用“一幫一”的技能培訓, 由那些學歷層次高、科研能力強但缺乏研究生培養經驗的年輕導師作為助手協助資深導師指導一屆研究生,完成一個周期的學習、實踐,從培養計劃的制訂、論文題目的選擇、論文寫作的指導與把關,到畢業論文的答辯等,由資深導師指導他們操作,待他們掌握了基本程序后,才能上崗獨立指導。第二,為校內外不同學科、不同院系導師之間的學術溝通搭建平臺,促進導師間經驗交流。例如,聘請著名導師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導師、如何進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知識進行了多次講座,對提高我校導師的指導水平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加強質量監控,碩士學位論文全部對外匿名送審

(一)學位論文的選題

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是研究生進行系統科學研究的起點,也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素質的關鍵。好的選題,可以說是研究生學位論文成功的一半,學位論文選題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學位論文質量如何,甚至關系到學位論文的成敗。這一階段,需要導師對學生嚴格要求,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查找文獻和收集資料的情況,檢查學生閱讀文獻的狀況,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并引導學生選擇出有意義的命題。在學生已收集大量文獻,并認真閱讀的基礎上,導師應指導學生做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為論文的開題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二)學位論文的中期檢查

論文中期檢查是在論文進行到一定階段后對論文撰寫過程的檢查。

學院應該成立學位中期檢查小組,小組成員應該由本學院的導師組成,以便對研究生的論文進行檢查。在中期檢查中,研究生應該先大致說一下自己論文的整體思路和大致框架,論文的總體進展情況,預計完成論文的時間,重點對其論文工作進行階段性總結,闡述已搜集的資料、采取的研究方法、已完成的論文工作內容和已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以及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等,對繼續完成的研究內容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如何進行規劃。然后檢查小組成員對研究生陳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提問和指導,對于當下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論文的后繼內容提出建議性的意見,此后,應該將檢查小組的意見反饋給研究生本人,研究生可以在此建議的基礎上對論文進行修改。對學位論文進行中期檢查,有利于了解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大大提高論文的合格率,也有助于提高學位論文的質量。

(三)學位論文的完成階段

當前學位條例規定,研究生學位論文,須經同行專家評閱來鑒別其是否達到了所申請學位的學術水平。由于在評審過程中存在著“人情風”的非學術因素的干擾,應對學位論文采取匿名評審,以便盡可能實現評審的公正性。為了保證學位論文質量,需要實行預答辯制度,學位論文預答辯能使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改正。同時,針對同行專家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往往能拓寬論文作者的思路,甚至激發其靈感,論文作者可以依據答辯委員會的意見對論文進行修改,可以大大提高論文的質量。在論文答辯后,答辯委員會應給出切合實際的評價,評價要體現出公平和公正,嚴把質量關,對不合格的學位論文,責其重新修改,然后再進行畢業答辯。

黑龍江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既是對以往本學院研究生教育管理經驗的歸納和總結,同時,也是針對現有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關鍵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此次改革是對以往黑龍江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針對此次改革,學院需要在教育實踐活動中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及時加以解決。這就需要全院統一思想、真抓實干,持之以恒、循序漸進,不斷將改革推向深入。我們堅信, 黑龍江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將以此次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為契機,將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放在核心位置,使研究生教育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沈文捷,朱強.Seminar教學法:研究生教學的新模式[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7):43-46.

篇(5)

摘 要:元代是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國家,具有其鮮明的特色。與宋、明、清等王朝相較,民間信仰研究雖顯薄弱,但仍涉及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對元代江西民間信仰的研究起步較晚,但近來逐年增多,論述也漸深入。本文將對元代江西的民間信仰概況進行綜述。

關鍵詞:民間信仰,元代,江西

何謂民間信仰?關于此概念學界有諸多論述,路遙提到三種最有代表性的觀點:民間信仰就是信仰習俗,從“宗教心態”研究民間信仰和民間信仰乃是傳統之混合性宗教。而趙世瑜認為普通百姓所具有的神靈信仰即是民間信仰,和由這些信仰而形成的各種儀式活動,不僅是一種集體的心理活動和外在的行為表現,也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民間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歷史悠久,是中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

一、元代民間信仰的相關研究

1.從整體上研究元代民間信仰的研究:

《中國近世民間信仰——宋元明清》(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王見川、皮慶生著,介紹了民間信仰的內涵與土壤,朝廷對其政策與方針,民間信仰主載體祠廟與相關現象,媽祖、張王等跨地域信仰的形成與發展,以及真武神等全國性信仰的形成于發展。使讀者從整體上對宋元明清三代的民間信仰有深層的了解。

2.以個案探討民間信仰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關系的研究有:

(1)民間信仰與國家的關系:

目前學術界對元代基層祭祀活動研究主要有日本學者池內功先生的《異民族支配與國家祭祀——談元朝郡縣祭祀》(郝時遠、羅賢佑主編:《蒙元史暨民族史論集——紀念翁獨健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149~167頁)一文,對元代郡縣祭祀制度、祭祀禮儀以及郡縣祭祀的教化功能進行了探究。在其《關于忽必烈朝祭祀》(平成2年科學研究費補助金綜合研究(A)研究成果報告書《中國史的正統與異端》(2),1991年,第55~70頁)一中,主要探究了元朝忽必烈統治時期的祭祀活動。李逸友先生《黑城出土文書》(漢文文書卷)中的《祭祀文廟》一節中介紹了元代亦集乃路祭祀的對象、時間、禮儀等。

(2)民間信仰與經濟的關系

神祇和農業方面的研究有延保全的《廣禪侯與元代山西之牛王崇拜》(載《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4期,2003年10月),認為元代統治者對農業的重視刺激了農民務農積極性,需求大量耕牛,借助神靈牛王“廣禪侯”尋求心理上的滿足,促使廣禪侯廟的進一步建立、擴大。

(3)民間信仰與社會的關系

研究神祇傳播的社會因素,有朱天順的《元明時期促進媽祖信仰傳播的主要社會因素》(載《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8月29)。郭文宇的《宋元以來社會變遷過程中的神靈塑造》(暨南大學2010年5月)通過概括增城及附近地區宋元以來的社會變遷歷程,來考察何仙姑形象的演變過程。

(4)民間信仰與文化的關系

研究民間信仰的文化、思想,有范立舟著《宋元以民間信仰為中心的文化風尚及其思想史意義》(載《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認為宋元時期,流行的民間信仰文化所涵攝的思想內涵,與士大夫階層經常用的儒家五經,及其注疏和義理闡釋之間所存在巨大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5)民間信仰與道教的關系

在道教方面,劉永海、郝秋香著《由元代道教史籍看道教諸神信仰——以真武大帝、文昌帝君、純陽帝君為例》(載《中國道教》2010年3期),通過對道教神系的變化發展進行梳理,對于進一步認識古代官方與道教信仰的關系有一定參考價值。另外有曹飛的《萬壽宮歷史淵源考——金元真大道教宮觀在山西的孤例》,(載《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等等。

二、江西地區民間信仰的相關研究

專門論述江西地區民間信仰的研究著作,近年來頗為豐富:

對江西許真君信仰的研究引起很多學者得關注,專著有章文煥先生的《萬壽宮》(華夏出版社,2004年),論文方面有李平亮教授的《明清南昌西山萬壽宮與地方權力體系的演變(1550——1910)》,(廈門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明后期南昌西山萬壽宮的重興與地方權力體系的演變》(載《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第9期)、《明清以來西山萬壽宮的發展與“朝仙人習俗”》(載《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10月第42卷第5期),張璇的《明清時期江西會館神靈文化研究》(江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等等。學者通過對萬壽宮以及許真君信仰的史料整理,研究萬壽宮與地方權力的關系,以及其代表的文化創造過程,對社會、經濟的影響諸多方面。

市鎮神靈崇拜與社區人群內部關系、地緣支配關系、社區內部聯系等因素之間的互動,在梁洪生教授的《傳統商鎮主神崇拜的擅變及其意義轉換》(見《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222-262頁)一文中,以江西吳城鎮的聶公崇拜為例進行了探討,顯示出了地方商業城鎮的經濟社會變化與全國范圍的社會政治變動之間的密切關系。

譚小軍揭示了民間信仰是鄉紳民眾與國家利益的結合點之一,在《民間信仰與鄉村社會的歷史記憶——新干縣蕭公廟的個案研究》(載《宜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5年2月,第27卷第1期)中研究了新干縣蕭公廟這個案,了解到鄉紳民眾可以利用“神的權力”,而國家在規范信仰也更好地管理了地方。

民間信仰與自然環境變化在扶松華的《環鄱陽湖的民間信仰》(南昌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一文有明顯體現,以環鄱陽湖具有代表性的老爺廟、許遜和康王三個各案,分析了解民間信仰和鄱陽湖演變的關系。

林萍的碩士論文《南宋江西地區民間祠神信仰研究》,(南昌大學,2010年12月),分析概括出了南宋江西民間祠神信仰的特征,深入探析了南宋江西生詞現象,同時從戰亂與交通兩方面分析地方社會與民間祠神信仰。林宏的《明清時期江西地區民間信仰的地域差異》,(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從歷史地理學的角度,通過對明清江西各府縣方志中“祠廟”等目的整理,梳理出22個主要神靈和對其信仰的地域差異,并分析形成原因。

吳小紅的《苛征、祠祀與地方利益:元代金溪二孝女祠祀研究》(載《中國史研究》2012年第1期),金溪的二孝女故事是教化性、政治性的文化資源,也是保護當地利益的經濟資源。二孝女進入祀典失敗,反映民間信仰隨社會情勢而變化,和元朝整合地方社會的某種松懈。

三.結語

元代是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國家,具有其鮮明的特色。對元代江西民間信仰的研究起步較晚,但近來逐年增多,論述也漸深入。未來研究工作中大有裨益的當是對元代江西地方志中祠廟的部分進行資料的收集,了解元代江西民間信仰的基本概況,探究其深層形成過程。(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趙世瑜,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版

[2] 鄭振滿、陳春聲,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篇(6)

論文關鍵詞: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

世界合作教育協會將工學結合詮釋為:“將課堂上的學習與工作中的學習結合起來,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與之相關的、為真實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獲取報酬的工作實際中,然后將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和增長的見識帶回課堂,幫助他們在學習中進一步分析與思考。”[1]工學結合就是在人才培養方式或途徑上實現理論和實踐一體化、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通過“做中學”、“學中做”、“做中創”的培養方式,幫助學生完成職業技能基本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

校企合作是指學校與用人單位聯合辦學,共享教學與企業資料,互惠互利,共同合作培養學生,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與技能的辦學模式。這種方式以學生為主體,以職業為導向,學生先在學校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然后到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把課堂所學知識與企業實踐經驗有機結合,以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教育管理論文,畢業后能夠更快的適應工作崗位。

頂崗實習是指學生到企業的具體工作崗位上工作,一邊學習理論,一邊進行實踐,與傳統意義上的實習不同,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在實習期間就有正式工作崗位,是職業院校培養學生職業崗位能力,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更是深化校企合作,創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

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一) 工學結合,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走向社會、深入企業的機會。實習實訓基地及企業能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教學,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學生們親臨現場接受職業指導、經受職業訓練,了解到與自己今后職業有關的各種信息,開闊了知識面,擴大了眼界,極大的提高了自身的職業技能、專業實踐能力,并對現代企業職工的基本要求、應具備的職業素質有了較深刻的體會,其勞動紀律、吃苦耐勞和共同協作的意識等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這樣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主動調整心態、進行自我定位,增強學生畢業后進入社會的適應能力,有利于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健全發展。

(二)校企文化對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校園文化指的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既包括校園的硬件設施,如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等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龍源期刊。企業文化是企業組織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并且為組織成員普遍認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組織特色的價值觀念、團體意識、工作作風、行為規范和思維方式的總和。[2]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下,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對接,學生與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觸,加深了對社會和人類的認識,體會到與同事建立合作關系的重要性教育管理論文,有助于他們將職業知識轉化為現實的職業行為,內化為學生的職業信念,使其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如對員工職業道德的要求,注重對員工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責任意識等方面的考核,都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積極的影響,引導學生加速提升職業道德素養。

(三)頂崗實習,有利于實現教育、生產勞動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學生在校期間,主要針對“崗位群”,以掌握知識和技能為主,到企業頂崗實習,則主要是針對具體的“崗位”,培養專項技能,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蘊和了學校和企業相結合的優勢,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可以得到互補,一方面加深對自己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同時也能感受到自己在學校中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工作之間的相互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進入企業實習,學生對企業的流程以及生產管理模式,有了親身體驗和明確認識,切身感受到專業知識、所學技能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內動力,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和工作作風,有利于學生成才成長。

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原理認為,構成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主要因素有四個,即教育者(主體)、受教育者(客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介體)、社會環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撐條件(環體)。[3]這些因素都是動態性變量,這些變量的組合會因其中一個或多個因素的變化而呈現出復雜多樣的局面。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下,上述四個因素都發生了一定變化,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

(一)教育者的變化

教育者從學院式教育模式下的單純由學校專兼職教師、輔導員擔任轉變為工學結合模式下專兼職教師、輔導員、實習指導教師和企業實習指導師傅、企業全體員工交替擔任。由于企業、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等因素的不同,學校教師和企業員工在很多方面的教育、培訓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另外,部分教師對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學生頂崗實習,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應由企業負責,而企業往往只注重經濟效益和產品質量,其可能會不愿或不會投入過多的精力和財力對學生進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在企業實習的時間多了,在校時間少了教育管理論文,在實習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多情況就成為“真空地帶”。

(二)受教育者的變化

受教育者從單純的學生身份轉變為學生與“準員工”雙重身份,對學生來說,學校的人際關系相對單純,有同學的幫助、老師的關愛,但到企業之后獨立處世,一些學生不能適應,缺乏主動精神和吃苦耐勞精神,適應能力較差,容易與單位領導、同事發生摩擦,還有些學生認識不到實習對于自身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性,認為實習和專業知識沒有太大的聯系,容易在實習中產生抵觸情緒,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工作一段時間后思想波動大,體力透支大,精神壓力大,給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三)教育內容和方法的變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涉及到學生政治素養、為人處世、公民意識、品德修養、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經濟常識、法律法規等與學生社會生存、日常生活相關的所有內容,比較系統全面,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學的目標更加側重于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法仍然適用,但在教學內容的側重點上有所調整。再加上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后,人員的安排是很分散的,學生原有的建制被打亂,一切依實習單位的生產情況、人員配備、產銷的淡旺季而定,盡管有輔導員跟蹤指導,但很難象在學校一樣對學生有較多的關注,在實習中也更多的關注實踐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思想政治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四)教育環境的變化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要由在單純的校園環境里學習轉變為在校園和企業兩個不同的環境中交替接受教育和培訓。學校和企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社會機構,各自的運行規律和目標不同,學校以育人為宗旨,企業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主要目標。學生到企業實習教育管理論文,接觸外界社會的機會增多,接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也會增加,由集中管理變為相對分散的管理,學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干擾,如對權力和利潤的更強烈的追求,以更現實的思想看待一些社會問題等,復雜多樣的企業文化、社會思潮、思想觀念、人際關系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心理、行為等產生正面或負面的作用。所以在這種動態的情景中,要想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一定的難度。

四、“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對策

(一)完善相應的制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在確定實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之后,高職院校應著力制定一系列與之相配套的規章制度,如對“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的形成、時間、指導人員以及目的、內容、效果的評估都應做出詳細的規定,使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有章可循,從而有效的緩解學生下企業的抵觸心理。

校園文化對學生素質和氣質的塑造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除了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還應該注重專業社團、專業活動以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相關辦學理念方面的建設龍源期刊。這些實踐性的活動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了解自我,對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自我判斷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有些學生對“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培養模式思想認識不清楚,容易產生一些抵觸情緒,要求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通過多種途徑向學生系統介紹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意義,如組織講座和參觀,召開相關研討會等,讓學生深入了解“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就業觀的教育,教育學生及時調整心態,盡快完成由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化,做好充分思想準備來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困難和挑戰。這樣即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有助于減少學生在企業工作的盲目性。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應側重學生的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法律常識和為人處世等方面的內容。要把現代企業文化引入教學內容中,注重突出敬業、勤奮、責任、創新、守時、溝通、協調、吃苦、細心等職業態度的教育和培養。

(三)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運用傳統的手段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和邏輯思維訓練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利用典型情景、典型案例和典型素材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熏陶,同時根據“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和高職學生的特點教育管理論文,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會較長時間分散在不同的企業頂崗實習,這樣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覆蓋面大、形式多樣、便利及時的優勢,在校企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搭建網上交流平臺。通過網絡信息平臺,廣泛收集各種思想道德教育信息及古今社會成功人士的個人信息,特別是企業優秀員工的信息資料和有關國家發展的輿論和宣傳信息,并針對學生關心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給學生以積極健康的引導。通過網絡建立教師和學生平等交流的平臺,教師網上答疑,突破了時空限制,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既為學生解除思想困惑,又可促進學生良好道德素養的形成。

總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給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創新工作方法與思路,適應高職教育發展需要,堅持教學改革,不斷探索,細心觀察且耐心地對待學生的思想問題,擴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與途徑,科學地引導學生完成角色的轉變。

參考文獻:

[1]林為群.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解[N].人民日報.2008-6-25.

[2]威廉?A?哈維蘭著.文化人類學[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1-1.

[3]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0-101.

篇(7)

關鍵詞 微電影 研究 綜述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Micro not Small; Dripping Possession of the Sea; Ascendant

——China Mainland Micro Film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WANG Anquan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Education,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

Abstract Based on the CNKI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of micro-film related academic literature retrieval collate, review research status of micro-film, micro film in mainland China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generally include communications, marketing, advertising, film studies, political science, sociology, psych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future research should be directed to the further integration of management, social environ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other factors in depth.

Key words micro film; research; review

利用CNKI中國知識資源總庫對微電影相關學術論文進行檢索,從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四個學術庫中選取文史哲、政治軍事與法律、教育與社會科學綜合、電子技術及信息科學、經濟與管理等五個查詢目錄進行檢索,把題目作為檢索項、“微電影”作為檢索詞,匹配為精確,時間為2010-2012年,共查詢到246條記錄,其中關于微電影的碩士學位論文3篇。作為廣告與電影的衍生物,微電影很好地迎合了時下的需要,成為新興的一種的營銷模式。微電影產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二是移動設備的快速發展;三是受眾注意力的碎片化;四是受眾自我意識的提升。微電影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微而不小、方興未艾,雖然研究歷史不長,但是已經引起一些專家和學者的關注。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微電影的研究現狀進行梳理總結。

1 何為微電影

對于微電影的概念,各家意見不一,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微電影進行概括,按照“百科名片”的說法, 微電影(Micro-film),即微型電影,又稱微影。微電影是指專門運用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播放的、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的、具有完整策劃和系統制作體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超短)時”(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數周)”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每部)”的視頻(“類”電影)短片,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制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是網絡時代的類型電影,名稱具有中國特色,事實上發端于國外早期的“短片”。微電影之特征表現在:微時長、微制作、微投資、微播放平臺,以其短時、精悍、靈活的形式風行于中國互聯網。

2 研究視角

自2010年微電影一詞在中國風行以來,短短幾年里,微電影已經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傳播學、營銷學、廣告學、電影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學者以及其它領域的實踐者從各自不同的視角展開了大量的研究,從最初的微電影廣告特征研究到后來擴展到全方位研究,研究的內容也從基本狀態的描述深入到學科的探討。

2.1 傳播學

持此視角的學者主要對微電影的傳播方式、傳播機制、傳播特征、內容特點等進行分析研究。微電影的傳播方式多樣。它不像傳統的電影,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播放。它開辟了許多新路徑,在網絡、手機等領域探索新思路。在傳播機制上采用創新的手法,注重各個要素之間的互動,調動受眾的積極參與性,影片以互動的方式,將主動權交到觀眾手中,為觀眾增添了更多主導影片的樂趣。微電影宣傳相對于傳統的宣傳方式,擁有時效性快、直接性好、互動敏捷的優點,同時,還具有樹狀傳播結構、滲透性強、個性化互動、草根式交流、語言親切等特有的傳播機制。在傳播特征上主要表現在傳播主體的全民性、傳播內容的豐富性和傳播渠道的廣泛性。在傳播內容上具有獨占性和靈活性,有的是反映社會的現實,有的是科幻故事,有的揭示撲朔迷離的懸疑情節,有的還與廣告聯姻,體現出營銷產品和企業文化。此外,如何控制微電影傳播并進行輿情引導,也是新聞傳播學領域學者及相關研究機構關心的話題。

2.2 營銷學

微電影建立了一種營銷的新模式——植入式廣告,一方面是對電視節目的限廣令的一種新的廣告形式的探索,突破了電視廣告和傳統廣告的限制,同時,微電影能帶給受眾良好的視聽享受,另一方面通過有創意的故事詮釋品牌,也使受眾在體驗影片的過程中無意識地了解廣告產品。隨著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和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增加(截至2013年7月,移動互聯網對中國手機用戶的滲透率達到69.2%,3G上網用戶總數達到2.5億戶),微電影營銷將會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微電影營銷模式市場潛力不可估量。但是微電影行業才初出茅廬,很多相關研究還沒有延續,其商業價值和營銷模式還有待于進一步開發,相信會有更多的學者一起來探討微電影,微電影營銷模式的未來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2.3 廣告學

微電影來源于廣告營銷,部分學者認為微電影里有的可以作為長廣告片,但大多數具有廣告功能的畫面場景可看作是植入式廣告,微電影植入式廣告突破了原有的廣告理念和模式,使廣告呈多樣化的發展態勢,其旺盛的生命力將在廣闊的空間里得以延長和繼續。但同時,它也存在一些缺失和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例如有的廣告顯得比較做作、生硬,反而使受眾難以接受。至于微電影植入式廣告究竟能走多遠,還是要看它是否經得起市場的考驗。

2.4 電影學

由于微電影的出現,與傳統的電影制作和傳播媒介相比,微電影制作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技術更好,傳播媒介更加豐富,這些都對傳統電影的明顯量變。而且,微電影對電影概念的升華,必將使得電影的美學和產業格局產生質變。微電影以濃縮之精華,體現大主題的故事情節,而且突破了傳統電影的固定播放模式,使得電影藝術走出影院,走向更廣闊的空間,以更親民的姿態走進了大眾之間。大部分微電影已經具備了完整的電影敘事結構,擁有明星陣容的出演,制作技術的精良。播放平臺的擴展,適應了時下人們的碎片化生活方式,讓我們隨時隨地選擇它。微電影的誕生,是中國電影發展史上一個新的奇跡。目前,微電影產量逐年增加,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如果能合理運用新的技術成果加以制作,科學的管理模式,微電影將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相信它在電影界會走得更遠。

2.5 思想政治學

持此視角的學者主要探討了微電影在理念和主題思想宣傳中發揮的作用及對受眾思想的影響。微電影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滲透力,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養成性,也會對社會主流價值的宣傳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同時,微電影也會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例如主流意識淡化、網絡道德失范、享樂主義、過度消費、快餐文化泛濫等,這時就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作用下,提高微電影創作團隊的責任意識,推出有創意的微電影作品、降低植入式廣告、提高微電影內涵、構建微電影文化產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同時,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強對微電影的審核力度,規范微電影行業,使其得到良好健康的發展。

2.6 社會學

微電影是“微時代”的產物,“微”時代,是web2.0帶來的橫向傳播特點,新技術的開發與運用,信息很容易被獲得,使得“微事物”被人們無限放大,迎合受眾從細節中體現這個時代的方方面面的心理感受,快餐文化、碎片化精神追求成為一種潮流。“微訴求”和“微表達”是這個“微時代”的人對社會現實的情感訴求,并自發形成一種無形的“微力量”,它使得“微”觀念深入人心,催生出許多新鮮事物,從而衍生出新鮮的名詞。在這橫向文化傳播時代,許多名詞都以“微”字為開頭,例如微博、微小說、微信、微表情、微現實、微電影等,這些詞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渲染著微時代的來臨。為了迎合這樣一種碎片化社會的快餐消費時代,微電影趕上時代的班車,逐漸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

3 主要研究方法

(1)已有研究主要是實踐調研為主,探討微電影的拍攝技巧、商業前景和受眾喜好,舉辦微電影節等。微電影的作品自誕生以來已經突破千部大關,隨著技術和投入的加大,關注度的提升,微電影的數量將會快速的增加,主題也會越來越豐富,商業前景也將被大多數商家和企業看好。為了促進微電影的發展,各大網站和電視臺也相繼推出微電影節,主要的微電影節包括中國國際微電影節、大學生微電影節、濱海國際微電影節、盛大美我微電影節、沈陽國際微電影節、南方微電影節等。這些微電影節設置獎項,鼓勵微電影制作和研究,微電影節在提升微電影作品、培養部分微電影人才、規范微電影行業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績。

(2)對微電影進行理論研究相對較少,實踐研究較多,少數文獻采取了比較研究的方法。

已有文獻主要分布于2011至2013年。研究以描述性論文居多,研究內容為微電影的基本現狀,多為作者自身的觀點闡述或現實案例介紹評論。對微電影進行理論研究比較少,實踐研究比較多,少數文獻采取了比較研究的方法,對微電影的經驗研究比較少,學理深度有明顯不足。研究方法上,僅有少數文獻采取了同傳統電影和國外微電影相比較研究的方法。隨著微電影關注度的提升和行業前景的明朗,管理的逐步規范,相關的理論研究和深入研究將會延續,研究的學科切入點將會增多。

4 結論

通過對已有關于“微電影”研究的梳理發現:學者以及實踐者主要從傳播學、營銷學、廣告學、電影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的角度開展研究,且主要集中在傳播學和廣告營銷學視角。鑒于微電影主體的公共性,后續研究應增加心理學、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等視角的研究,可以進一步融合技術、管理、社會環境等各方面因素來考察微電影與行政體制改革的關系,以及精神文化建設的宣傳作用研究,并加大對國外理論的介紹或進行理論建構。

參考文獻

[1] 李榮榮.傳播學視域中的微電影敘事策略探究[J].東南傳播,2011(12):33-34.

[2] 任憶冬.從經濟學角度看微電影帶給獨立電影的啟示[J].改革與開放,2012(10):179,1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长精品|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亚洲中文无码线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男女肉粗暴进来120秒动态图|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cn| 欧美性猛交内射兽交老熟妇 | 国产漂亮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内射』极品少妇-v11av| 小小拗女性bbwxxxx国产| 山外人精品影院| 国产三级av在线播放|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精华液| 男男黄gay片免费网站www| 99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品香蕉 | 国产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aⅴ| 成视频年人黄网站免费视频| 真人一对一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午夜dj在线观看高清在线 | 2021国产精品国产精华| 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最新75| 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色五月丁香五月综合五月4438 | 久久国产劲暴∨内射新川| 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区| 最近中文字幕2018|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 18无码粉嫩小泬无套在线观看| 国内高清久久久久久|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