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教師個人智力扶貧總結

教師個人智力扶貧總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08 15:29: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個人智力扶貧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師個人智力扶貧總結

篇(1)

近年來,合作市深入貫徹落精準扶貧工作,緊盯“全市2015年實現基本脫貧,2016年實現整體脫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步走”戰略目標,舉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堅決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切實做到對象、目標、內容、方式、考評、保障“六個精準”,真扶貧、扶真貧,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在教育精準扶貧方面,合作市教育局根據《合作市“1+17+1”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和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和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實,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改善辦學條件 推進均衡發展

“以前學校很簡陋,小平房,土操場,下雨天泥濘不堪,經過這幾年改薄項目建設,我們的校園真的變成了花園,環境優美,教室寬敞明亮,各種輔助設施齊全。”合作市佐蓋多瑪鄉中心小學校長華爾貢說出了全市鄉村學校廣大師生的心聲。

近年來,根據《合作市精準扶貧教育支持計劃實施方案》安排,市教育局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則,科學布局,爭取項目,把工作重點放在建好、辦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

2016年,全市精準扶貧義務教育階段建設項目為17個,總投資1.1706億元,其中包含校舍新建、校舍續建、操場、圍墻等項目;同時,為14所中小學和教學點購置了學生床、課桌凳、食堂設備、安保設備及音體美教學器材和圖書;全市農牧村學生宿舍全部實現鍋爐、電暖供暖。

2016年,全市投入1762萬元新建4所雙語幼兒園,通過全省招教等項目招錄幼兒教師15名,轉崗16名,舉辦新幼兒教師崗前培訓8期236人次,緩解了農牧村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短缺問題。據了解,2013以來,該市累計投入6147萬元建成“雙語”幼兒園18所,在建幼兒園7所,全市鄉鎮幼兒園覆蓋率達到100%。

同時,合作以實施“全面改薄”項目為契機,加快中小學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2016年,投資590萬元為全市14所鄉村學校和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教育信息采集共享室14間和“班班通”資源共享平臺;投資302萬元為中小學配備“班班通”設備54套,計算機200臺,實現了農村中小學“班班通”和計算機教室全覆蓋。

完善資助工作 幫助學子圓夢

“我家的經濟條件差,以前父母為交不起學費發愁,現在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學校管吃管住,我們可以無憂無慮地上學了”。合作市第四小學學生卓瑪草說。2016年新學期開學前,合作市開展了“金秋助學”活動,為考上大學的梁寧、包士維、當子吉等30名特困家庭學生每人發放助學金2000元,為拉毛才讓等10名學生每人發放700元路費補助。而這已是合作市完善學生資助工作的常態。

據了解,從2013年開始,合作市在全市開展農牧村貧困家庭學生建檔立卡工作,市教育局督促、指導各鄉(街道)完成了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教育扶貧信息的采集和系統錄入工作,建立了貧困學生的電子信息檔案,構建了從學前教育到大學教育到戶、到人的教育精準資助體系,進一步明確了資助項目及標準,確保所有貧困家庭子女不因經濟困難而失學。

同時,將全市農牧村幼兒園營養餐經費納入市級財政保障范圍,足額落實;提高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補助標準,并持續發放家庭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繼續實行12年全免費教育,將高中免費教育經費列入年初財政預算,按照生均1000元/年標準落實公用經費96萬元,同時對合作戶籍家庭困難的高中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標準發放國家助學金,減輕了廣大農牧民群眾送子女入學的負擔。

在充分落實現行資助政策的基礎上,該市持續開展捐資助學活動,積極倡導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設立特困學生救助基金,采取優惠政策疊加的方式加大對特困學生的資助力度,確保貧困家庭孩子的正常學習。以此,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同等對待,享受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同等政策,對城市低保家庭學生享受免學雜費和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

做好招生工作 落實優惠政策

在實施貧困地區高校招生專項計劃方面,合作市不斷完善“制度公開、群眾監督”招生工作機制,高考前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網站、致家長的公開信、招生咨詢電話等渠道積極宣傳各項招生政策,特別是國家和省上出臺的貧困專項計劃、精準扶貧專項計劃、藏區專項計劃等政策。

市招生辦嚴把考生資格審查關,全方位為考生填報志愿提供指導服務,為農牧民子女上大學創造了更多機會。2014年以來,全市通過貧困地區專項計劃、精準扶貧專項計劃、藏區專項計劃共錄取貧困家庭學生205名,計劃推免和單招錄取534人。

2015年以來,合作市積極推行甘肅省內藏區“9+3”免費中等職業教育政策,讓未被普通高中錄取的初中畢業生繼續接受3年免費中等職業教育,絕不讓一個貧困生掉隊。目前,全市有152名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136名學生在外地企業就業。

壯大師資隊伍 關愛鄉村教師

隨著教育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實,合作市農牧民送子女入學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在校學生人數持續增加,各學校學科教師結構性矛盾突出,為應對新情況,合作市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借助全省招教、事業單位招考、特崗計劃等項目,通過“培、招、轉、聘”等方式,進行了“分層、分崗、分類”培訓和招聘,壯大了師資隊伍,提升了師資水平,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

隨著教師隊伍不斷壯大,新上崗教師人數不斷增加,各中小學、幼兒園,尤其是鄉村學校教師住宿成為一個突出問題,新來的教師多半未婚,遠離父母,要讓他們安心教書,必須提供基本的吃住條件。

2014年以來,合作市將鄉村教師周轉房建設納入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積極協調,爭取項目,做好教師生活保障工作。目前,佐蓋多瑪鄉中心小學等鄉村學校的教師周轉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確保了這些教師住有所居,安心從教;2008年以來,合作市將包括鄉村教師在內的全體教師納入全市干部職工每年一次的免費體檢之列,市教育局組織全市各學校教師按時參加體檢,體檢結束后為受檢教師建立健康檔案,醫生當面講解體檢結果,提出飲食、運動等方面的改善建議,幫助他們提高身體素質,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近幾年,市政府對教育上的投資力度很大,辦了許多民生實事,免費體檢就是一件很好的事。以前,老師們患了病之后才去醫院,現在免費體檢讓我們能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早期預防和治療,增強了基層老師的自我保健意識,有了一個好身體,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合作市勒秀鄉中心小學教師道吉才讓感慨地說。

另外,合作市在教師晉升職務(職稱)和評優選先時,也向農牧村學校、薄弱學校、一線教師、長期扎根基層的教師傾斜。將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納入高級教師職稱評聘范圍,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同時,想方設法籌措資金,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貼和班主任崗位補助等。

落實“三區”計劃 強化引領作用

根據教育部等五部委印發的《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實施方案》,2013年開始,省教育廳已連續三年為合作市選派“三區”支教教師65人,教師參與到各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工作中。

支教期間,他們用豐富的知識、先進的理念為受援學校傳送經驗,讓更多的老師觀摩了支教老師的示范課,開闊了視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改進了教學方法,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使支教活動起到了真正示范引領作用。

從2014年秋季學期開始,西北師范大學、河西學院、隴東學院、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等高校先后選派學前教育本科專業學生80人到合作市鄉村幼兒園開展精準扶貧幫扶支教(頂崗實習)工作。

“在支教老師們的幫助下,學校創辦了各種社團組織,體育課、舞蹈課、音樂課都也開設起來了。支教老師還利用課余時間輔導留守兒童學習,給這些孩子們帶來了精神關愛,促進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支教老師們都年輕,學生們不僅喜歡聽他們的課,平時也喜歡和他們一起玩。他們開展的各類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給學校工作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也促使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走向正規化邁進。”合作市加茂貢中心小學校長丹真貢保介紹道。

深入開展“雙聯” 幫助農民致富

合作市佐蓋曼瑪鄉地瑞村是合作市教育局的聯系點,自2012年“雙聯”行動開展以來,市教育局成立了“雙聯”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合作市教育局“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實施方案》,局機關全體干部與該村36戶貧困戶結成了幫扶對子。

根據“實施方案”及“干部個人幫扶計劃”,市教育局充分發揮教育行業優勢,緊密結合地瑞行政村的重點工作,通過政策宣傳、科技培訓、文化引領、智力扶貧等方式,全面實施幫扶計劃。局領導帶頭進村入戶了解村情民意,及時了解掌握幫扶村的動態信息和村民的個人信息,共同制定了扶貧工作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力求做到精準定位扶貧,不脫貧不脫鉤。

同時,市教育局選派專門人員駐村,配合鄉村開展扶貧對象建檔立卡、精準扶貧大數據采集等各項工作,為聯系村扶貧工作精準聚焦,為真扶貧、扶真貧奠定了基礎。2015年底,市教育局幫扶的36戶貧困戶中已有25戶實現了脫貧,其余11戶有望2016年底脫貧。

篇(2)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更要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一是政府經費投入不足;二是對教師關心不夠;三是“應試教育”傾向沒有根本扭轉;四是教育資源配置不盡合理;五是教育內在活力不足。

今年是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起步之年,謀劃好、落實好今年的教育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們的發展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優先發展、改革創新、提高質量、促進公平為方針,以夯實基礎、優化布局、提升內涵為著力點,以縣委(擴大)會和縣人代會提出的要求為目標,以“五個三”(即:“樹立三大理念、注重三大創新、突出三大重點、狠抓三大環節、推進三大建設)的戰略舉措辦好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一、樹立三大理念

一是全面發展理念。教育的根本問題是教育理念問題,有了正確的教育理念才會有積極的教育實踐,才會有高質量的辦學成果。現代教育最重要的進步,是確立了以人為本、為學生終身的發展和幸福奠基的教育價值觀。因此,我們應樹立新教育觀、學生觀、質量觀,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先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從構建陽光環境文化、陽光心理文化、陽光活動文化、陽光管理文化入手,通過開展系列德育活動,重在培養性格活潑、身心健康、自強自立、具有合作意識的一代新人,努力實現“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為學生未來幸福鋪路”的目標。教育局要盡快出臺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相關標準。

二是人人成才理念。每一個生命都有特殊的潛能,而教育的任務就是要開掘每一個孩子的創造力。這不只是教育學家的理想追求,而是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教育應該是與制造業完全不同的產業:制造業需要的是標準化,只有標準化,才能有大工業。而教育呢?教育可能恰恰需要的是個性化,因為每個人是千差萬別的,開發千差萬別的個性潛能,才是產生創造力的基礎。只有千差萬別的創造力匯集起來,才能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巨大能量。我們的局長、校長要引領教師樹立不求學生人人升學,但求學生個個成才的理念,努力實現“六個轉向”:1、由傳授知識轉向素質培養,我們過去的教學主要是傳授知識,現在應該是提高綜合素質;2、由傳教式教學轉向啟發式教學。平庸的教師是講述,較好的教師是講解,優秀的教師是示范,偉大的教師是啟發,要啟發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的探索,啟發學生的創新;3、由給學生澆水,轉向給學生找水,要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擴大他們獲取知識的本領;4、由培養單一型人才轉向復合型人才。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厚基礎、寬專業的復合型人才;5、由只重智力培養轉向重視智力培養的同時,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智力是個人成長的基礎,非智力因素給人發展動力,兩者都很重要。一個人的成長、成才起決定作用的是非智力因素,取決于他的思想、拼搏與奮斗;6、由“圈養”轉向以“圈養為主”,“散養”為輔。學校要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學校的課表,作息時間不要安排的滿滿的,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發展空間,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讓學生自由的選擇,發揮他們聰明才智,做到課內打基礎,課外育特長。努力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是多元選擇理念。我們每位教師都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發展,要學會選擇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首先,要給學生提供全面的多元的學習價值選擇。很多時候,不是學生不愿選擇,而是根本就沒有選擇。教師只有對學習有用性有全面的、多維度的認識,才能對學生學習中的價值判斷有所體察,進行適宜的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學會引導和激發學生對學習價值的認同,新課程改革提出的三維(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既是教師行動的指南,也是教師可依據的方法。如果學生一時不能理解知識和技能對他們的意義,那就從過程和方法著手,讓他們體會學習過程中探究的樂趣,感受學習活動自身的魅力;如果學生需要的是傾聽和鼓勵,教師同樣可以在學習活動中讓他們參與合作,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和別人對他的肯定,同樣能促進學生對學習有用性的感知與認同。其次,尊重學生的價值選擇,將其化為有效的教育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對學習價值的某一維度無法認同,就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動機及其學習行為的強化與保持。教師如果能有意識地利用學生對學習有用性的不同理解來設計教學活動,在活動中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有用性,無疑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進行被賦予了意義和價值的學習活動,整個學習過程就是有趣和有效的,讓學生在學習中既收獲快樂,又收獲成功,最終讓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展,從“學會”走向“會學”。

二、注重三大創新

一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我認為新時期對人才的培養應該注重全面性、突出實踐性、滲透人文性,做到三個重視:一要重視學生品德和人格的培養。道德是人的靈魂,要引導學生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更重要,關心集體比關心個人更重要,倡導學生關心同學、關心師長、關心學校、關心國家,積極樹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學生做人。二要重視民主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營造民主氛圍,增強班級活力,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培養民主意識和創新意識,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敢于否定,大膽探索。溫總理曾經說過:“一個民族要有一群仰望天空的人,這樣的民族才有希望,這樣的國家才有前途”。三要重視健康和文明意識的培養。將生活方式教育納入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鍛煉身體,擁有強健的體魄。倡導傳統國學教育進課堂,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二是創新教育評價體系。只有創新才能發展,在新型評價制度和評價體系的建立過程中,我們要以《新課程課標》為依據,充分體現新的育人觀,力求從關注師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關注教師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校的持續健康發展出發,注重體現教育評價體系的多元化、科學化、民主性和發展性等原則,教育局要盡快建立健全一套新型評價體系,從而有效促進我縣教育健康發展。

三是創新教育管理體制。一要強化“以縣為主”的管理制。要進一步強化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切實加強人權、財權、編制權的管理。各鄉鎮(場、區)黨委政府要把教育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認真履行組織中小學生入學、安全管理、周邊環境治理和維持正常教育教學秩序以及按有關規定劃撥新建、擴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承擔實施布局調整學校的相關工作的職責,要嚴格按照縣政府責任目標的要求,抓好落實,力爭每年為教育辦幾件實事(湖北口鄉黨委、政府專門下發了《加快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每年為教育辦幾件實事);教育主管部門要認真履行好管理職責,全面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法規,研究制定全縣教育發展規劃,積極為縣委、縣政府優先發展教育出謀劃策;公安部門要加強治安管理,嚴厲打擊干擾學校正常工作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確保學生道路交通安全;文化部門要加強文化市場的監管,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經營活動,重點監管網吧、游戲廳等;工商、藥監部門要加強商品市場的監管,杜絕出售“三無“食品和過期變質食品;財政部門要足額預算和及時撥付教育專項經費;城建、國土部門要杜絕各種違章建筑出現在校園周圍,按規定減免建校有關規費,減輕學校負擔;人事、編制部門要加強教師的編制和技術職務評聘管理;發改、扶貧部門要積極向上爭取教育項目,支持促進教育發展;安監、質監部門要加強對學校各類設施的安全檢查和質量技術鑒定,消除各類安全隱患。總之,希望各級各部門要一如既往的關心、支持教育,切實解決教育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共同營造優先發展,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使廣大教師政治上有地位、社會上有尊嚴、經濟上有保障,能夠安心、用心、順心地投入工作,聚精會神鉆研教學規律,孜孜不倦提高教學水平,做教人育才的行家里手。二要建立校長選聘制。探索建立新的校長選聘制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進學校民主化管理進程的重要舉措,要堅定不移,毫不動搖,今年將其作為政府工作目標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同時,縣委也對校長選拔權實行下放,就是要校長們由過去對行政長官負責,逐步地轉變到對教師負責,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最終實現對黨和政府負責。年前,在馬安和土門兩個中學率先試點,非常成功,教育局要總結經驗盡快出臺新的校長選聘工作方案,下一步將全面推行。同時,新形勢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對校長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學會“十八般武藝”。校長要學好三種理論(政治理論、教育理論、管理理論);提高三種水平(教學水平、工作水平、人際交往的水平),樹立三心(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具備三種能力(思想引領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研究學習能力);處理好三個關系(繼承、改革、發展的關系、工作和學習的關系、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做到三于(善于、敢于、嚴于)。要善于發現教師身上的優點和長處,利用一切手段宣傳我們的教師,讓全社會了解我們的教師,尊重我們的教師。真正讓教師成為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羨慕的職業;要敢于培養一切可培養的人,要破除陳規,破格提拔使用老師,要有坦蕩的胸懷培養年輕教師,使他們超過自己,要揚人之長,念人之功,量人之難、幫人之過;要嚴于律己,嚴格要求;要無私奉獻,甘當人梯。三要推行全員聘任制。要全面推進教職員工全員聘任制,實行競爭上崗,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三、突出三大重點

一是提高質量。教育質量是學校工作的核心,是生命線,必須牢牢扭住不放松。抓質量就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是旗幟、是方向,應理直氣壯,不爭論。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教育局要抓緊質量標準體系的建立健全,抓好教育質量的監測與評估,抓實每一名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的提高,抓細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學校要在教學改革和教學方法上下功夫,在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推動廣大教師聚精會神教書育人上下功夫,在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上下功夫,在完善教育質量監控體系上下功夫。抓質量教師是根本。今年還將面向社會新招一批教師,多措并舉加快建設一支思想高尚、年齡優化、知識新穎、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使其符合現代教育教學的需求,要鼓勵教師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參加各類培訓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前段時間我在縣中醫院召開老干部座談會一位老中醫對我大聲疾呼,他說:“現在的孩子簡直就是陷在題山題海中了,在這種枯燥的習題中,孩子們是在浪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模仿前人,復制前人,或者說敬畏前人,而不是俯視前人,思考前人,質疑前人,因此也就難以積蓄起超越前人的力量。”他還說:“老師們應該告訴給孩子們一種理念,學生可以對世間的一切進行質詢,進行思考!包括對‘神圣’和‘權威’的東西進行自己的思考!”老中醫說得多好啊!我還記得有一位名師也說得好:“能干的教師,教得好的教師,書越教越薄,要學生做的題目越來越少。”教育局要盡快出臺過硬措施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督導室要強力督辦。使孩子們不再整天埋首于題海之中,讓他們的天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讓他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充滿樂趣。在改革課堂教學上,馬安中學大膽嘗試“生本”教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競爭力;把創新留給教師,讓教師充滿創造力。教師課堂講授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鐘,學生作業絕大部分都能在課堂上完成。老師也由“教會”向“會教”轉型。馬安中學中考綜合評估成績連續六年第一,他們的成功經驗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交流,值得全縣各級學校借鑒和推廣。

二是發展特色。有鮮明個性的校長才能辦出有特色的學校。校長個性的獨特性決定著學校特色的鮮明性,校長個性的豐富性決定著學校特色的多樣性,校長個性的優質性影響著學校特色的先進性。所謂發展學校特色,我認為就是在認真貫徹教育方針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辦學風格和特征,包括:辦學模式的特色、課程教學的特色、教育途徑的特色、學校管理的特色等。實踐證明,只有加強教育教學科研,并在自己原有辦學水平的基礎上逐步探求新路子,才不致于出現好高鶩遠或不切實際地照抄照搬外地、外校經驗的情況。加強教育教學科研,能正確分析學校的實際辦學基礎,挖掘潛力,揚長避短,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產生創辦特色學校的動力。學校應有自己的科研課題、科研規劃,并有一系列實施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創立特色學校思路策略的整體性,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辦學風格。

三是促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我們就是要通過上述系列措施來進一步縮小城鄉之間、鄉鎮之間、校際之間的差距,努力實現均衡發展,不斷促進教育公平。

四、狠抓三大環節

一是科學決策。校長要貫徹落實民主治校原則,尊重和團結班子成員,重視充分發揮其積極性,重大事情決策前要善于聽取師生的意見和建議,先容百家之言于一校,再熔百家之長于一爐,走民主管理之路。辦人民滿意教育需要合力,需要溝通,需要支持。我們不要關起門來辦教育,還要學會與家長溝通,學會向社會宣傳,學會吸納家長與社會參與學校管理。還要善于整合、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來支持教育,共同營造高效廉潔、團結協作的工作局面。

二是嚴格落實。各位局長、校長要不折不扣的落實縣委、縣政府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各項決策,不拖拉、不推諉、要雷厲風行,注重實效,切實提高執行力。不抓落實,任何縝密的計劃、任何完善的措施、任何嚴格的制度,都只是一紙空文;不抓落實,任何創新的思路、任何有效的辦法、任何重要的精神,都只是充饑畫餅;不抓落實,任何戰略的舉措、任何宏偉的藍圖、任何特色的學校,都只是黃粱美夢。當前,正是我們抓落實的大好時機,各位局長、校長要進一步增強落實觀念,搶抓機遇,借勢發力,加快發展。

三是加強監督。學校是教書育人的神圣殿堂,要時刻牢記“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可以大膽探索四個開放:課堂開放,讓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活動開放,讓學生走出校門,調查社會現象,解讀歷史文化,品評人文景觀,欣賞山川風物,感悟社會習俗。環境開放,讓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讓社區教育資源為學校教育服務,實行學校教育、社區教育、家庭教育一體化。評價開放,廣開言路,使家長、社會共同關注學校的教育質量。要廣泛開展評教評學活動,讓家長、社會“驗收”教師,“驗收”學生,“驗收”學校。要充分發揮教育局紀委、工會和學校職代會的監督作用,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切實規范辦學行為,不斷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同時,各位局長、校長要切實增強“一崗雙責”意識,要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落實穩定是硬任務、安全是第一責任的要求,加強對影響教育系統穩定與安全因素的分析和把握,進一步暢通渠道,及時排查安全隱患和化解矛盾與糾紛,為教育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為構建和諧鄖西作出積極貢獻。

五、推進三大建設

一是推進夾河中學整體遷建。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由于罕見的洪澇、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導致夾河鎮初級中學校舍大部分成為D級危房。去年縣政府決定將該校遷址新建。目前,做好了新選校址的地質勘探、前期論證、土地劃撥、“三通一平”等基礎性工作。由于新選校址地質復雜,所需資金巨大,今年,將舉全縣之力,強力推進學校整體遷建工作,力爭早日竣工使用。

二是啟動城區初中規劃建設。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區學生人數急劇上升,人民群眾對城區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今年將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多方整合資源,盡快在新規劃的教育園區內啟動建設一所高標準初級中學,以緩解城區優質教育資源相對不足的困難。

三是啟動教師周轉房試點建設。近年來,隨著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和寄宿制學校建設的不斷加快,農村中小學教師住房困難問題顯得尤為突出。為切實改善我縣農村中小學教師居住條件,今年我們積極向上爭取決定全面啟動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房建設建設項目,前期已經下發了實施方案,請相關部門和試點鄉鎮按照要求抓緊實施。

篇(3)

今天我們在這里歡聚一堂,隆重慶祝第個教師節,表彰為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和個人。首先,我代表區委、管委會向全區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進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幾年來,我區教育事業克服基礎薄弱、體制不順的困難,在改革和發展進程中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教育科研碩果累累,教育質量又上新的臺階。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但是,今天國家和社會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區委、管委會也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教育,關注老師。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廣大教育工作者既要總結成績,也要找出差距,既要看到困難,更要奮勇爭先。借此機會,我對全區的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幾點希望。

一、要重視發展教育事業,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

十六大的報告有一句話,“文化的力量深深融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文化是根,是靈魂,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五千年的歷史沒有被割斷,文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的文明能夠薪火相傳,發揚光大,這里頭靠的也是文化。文化的傳承靠的是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關心教育就是關注未來。所以說,教育決定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成敗。這點在古今中外歷史中已經得到證明。

教育是社會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它不僅在提高人口素質而且在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在深入發展,綜合國力的競爭日益強烈。在這種競爭的背后,是人才和國民素質的競爭。人才的培養靠教育。尤其是我區處于贛州改革發展的前沿,對人才、對教育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辦好教育事業是優化發展環境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集中力量辦了一個黃金實驗小學,較好地解決了中心城區、工業園內學生就學的問題,受到了好評。隨著工業園區的發展,城市人口的增長,今后我們還要在現有的基礎上,辦更多更好的學校。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大批農民在失去土地、改變身份后,如何真正地成為合格的產業工人?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就必須在辦好現有基礎教育的同時,辦好職業教育,實施好“農民知識化”、“公民職業化”工程。否則,實現跨越發展、協調全面發展就是一句空話。所以我們要從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出發,從均衡協調發展這個長遠利益著眼,切實辦好學校,辦好教育。

二、廣大教師要不斷進取,以身立教,努力開創教育事業新局面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振興,教師為本。實現科教興國戰略,辦好新世紀的教育,迫切需要我們廣大老師盡快適應新時期教育的要求。成為勝任新時期教育的新型教師,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任務,是人民寄予我們的期望。我們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認清肩負的重任,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成為新世紀的合格教師。

第一,廣大教師要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做崇高師德的力行者。“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就是學生的榜樣,教師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行直接作用于學生心靈,塑造學生的性格和品質,而且通過學生和家長對社會產生影響。作為新時期的人民教師,就要模范地履行教師的職業道德,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教育人,高風亮節,為人楷模。要有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的崇高職業理想和道德追求,要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道德情感,要有關心集體、團結協作的道德準則,要有嚴于律已、為人師表的道德形象。

第二,廣大教師要育人育心,愛生如子,做優秀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書本的知識,幫助學生去發現,獲取和運用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逐步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懷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通過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使我們的學生成為熱愛祖國,熱愛民族,有為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作貢獻的志向和愿望的人;使我們的學生成為具有民主與法制意識,維護社會正義,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使我們的學生成為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適應時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人;使我們的學生成為具有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具有獨立生活能力、創業精神和人生規劃能力的人;使我們的學生成為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學會交流與合作,正確面向世界的人。育人比單純的教書要難得多,這就要求我們每個教師象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學生充滿愛心,無微不至,循循善誘,用熱愛和真誠去澆灌學生的心田,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

第三,廣大教師要更新觀念,開拓創新,做實施素質教育的優秀園丁。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也是教育發展的不竭動力。二十一世紀需要的人才必須是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人才。我們的教育要適應新世紀的需要,就必須實實在在地實施以學生全面發展的為目標、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我們的廣大教師要真正從思想上、行動上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就必須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我們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樹立人才多樣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觀,樹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為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為他們將來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打下良好基礎。

第四,廣大教師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做終身學習的模范。在現代社會中,停滯不前、抱殘守缺、憑借經驗,都不能適應現代教師職業的要求,我們必須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地發展自己,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不斷增加自己的情感。廣大先進教師、骨干教師要做不斷學、不斷進取的模范,因為先進和骨干都是相對的,今天是先進、是骨干,如果放松學習,停止進取,明天就不是先進、不是骨干了。新一輪教育改革,給我們教師的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提出了新的挑戰,展示了新的空間,教師職業專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更是對我們職業態度、教育能力、知識結構的嚴峻考驗。我們要推進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更新教育觀念是前提,沒有新的觀念,就不會有新的實踐,理論和觀念是不斷發展的。作為為人師表的教師,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同時還要善于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充實、提高自己,跟上日新月異的改革形勢。

三、要舉全區之力尊師重教,為教育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教育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能光靠某一部門、某一單位,必須全社會共同參與。要讓教育成為政府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下決心把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為教育事業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第一,各部門、各鎮、街道辦事處都要以發展教育為已任。各部門、各單位在發展規劃上做到優先安排,在財力安排上堅持優先投入,在工作部署上體現優先位置,主動為教育事業排憂解難,共同支持和促進教育事業的進步。實行“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各鎮、街道辦事處也還要把抓好教育當做工作重點。適齡兒童入學、保障入學率、扶貧助學、建立“控流保學”機制,這些都需要鎮、村一級干部在社會上廣泛宣傳,到每家每戶去做工作。改善辦學條件,維護和優化學校周邊環境,保護學校、教師、學生的合法權益,這些也是“三民”活動的重要內容,是“三個代表”的重要體現。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忽視和放松教育工作。為官一任,不重視教育就等于失職,不抓教育就等于不抓未來。

第二,教育行政部門要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去年我們把黃金實驗小學建起來了,但目前學校各方面的狀況與建成省級示范校的目標都還有不小的差距,還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加快提高和完善。我們現在還沒有一所自己的高中,中心城區也沒有一所較好的初中。這些也都需要我們不斷地提升水平,樹立開放意識,主動開拓教育市場,開發各種潛在的教育資源,多鑄造教育品牌,多推出幾個教育亮點。不僅要辦好基礎教育,還有職業教育、“農民知識化”、“公民職業化”工程,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大家要好好琢磨,必須探尋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新路子。

第三,要讓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風尚。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改變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教育是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象我們的干部、教師,很多都是從農村出來的。如果不是靠讀書,很多不是在家里耕田就是當個打工仔。當然,那也是很光榮的,但不可能給社會做更多的貢獻。從每個個體來說,是教育改變了命運,是知識改變了命運。所以“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尊師重教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我們要提高教師在社會上的地位,要加大投入,盡快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篇(4)

【關鍵詞】師生互動;愉悅;課堂環境;成功;教學

怎樣才能創設愉悅的課堂環境,實現教學目的呢?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基礎

古語曰“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與學生的師生關系會影響教學的效果。現代教育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過去的“師道尊嚴”,以教師為主的教育體系已為時代所摒棄,以人為本,以人地和諧發展為核心理念的文化價值觀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的主要目標。新課程要求教學是民主關系,教師與學生是處于平等的地位。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要建立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關系,這種互動不僅僅包括知識的互動,而且包括情感的互動①。因此,教師應轉變觀念,不能高高在上,唯我獨尊,而應置身于學生中間,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和學生共同學習,教學相長。作為教師,我們自己首先要有健全的心理,無論何時何地,應對學生保持深厚的愛。要站在家長的角度去看待學深,多一些寬容,多一些愛護,嚴禁把學生當作“出氣筒”,更不要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學生。教師應始終采取開放、平等、誠實的態度與學生共同探討與思考,使課堂充滿民主的氣氛。只有這樣,才能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所以,教師在走進教室的那一刻,應以愉悅的心情對待學生,你臉上的微笑會遷移到學生的身上,這是一堂課成功的開始。當然老師也是人,也會有喜怒哀樂,因此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以親切的語調,激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教師還要學會贊賞和傾聽,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學生很有創意的回答,教師一定要給予積極的贊賞,這也是對其他學生的鼓勵。即使回答不正確,教師也不應隨便打斷學生的思路,而應積極的引導,應強調對學生的尊重。教師不僅要與學生交流知識,還要交流學習思想、方法和策略,從而打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參與教學、充分融入教學中。

2創設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要提供多種認知工具,充分發揮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綜合效益,使教學過程最大限度的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構建適當的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學生與之發生交互作用。教師將初中地理教學課堂創設成為一個讓學生去探索、發現的空間。在情境中,將教材的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融為一體,增強學生探究地理知識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為以后的參與教學活動樹立“心理優勢”。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

21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設計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地理問題情境,用問題形式引導學生,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熱情,可以引發學生產生所期望的反應。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學習“澳大利亞氣候”時,為了使學生弄清澳大利亞氣候干旱的原因,我設計了這樣的矛盾問題:“大家知道,越是臨近海洋的崎嶇,空氣應該是濕潤的。澳大利亞四面環海,但沙漠的面積卻很廣,而且從中部一直延伸到西部沿海。這是什么原因呢?”在通過假設提問“假如澳大利亞大陸漂移到南緯40-60度處,其氣候會發生變化嗎?”

22地理與生活聯系密切,引入生活中適合接受的實例,用生活原型的情境創設功能,讓學生體會地理就在身邊。例如:建筑與降水和氣溫的關系、氣候與飲食的關系、地形與交通的關系等等。

23利用投影、錄像、幻燈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以表現和演示語言、文字和靜止圖像所難以表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探究和發現的真實情境,促使課堂教學多媒體化。如:學習地球運動,可以運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地球的自傳和公轉,模擬真實的情境,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總結地球運動的規律。

24地理教學可以通過實驗進行觀察,實驗能把抽象的知識介紹,變成知識的形成過程。

如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 “水土流失情況的實驗”,讓學生研究不同土質,降水量大小,降水時間長短與水土流失的輕重的關系,用“沙盤模型測量等高線”的實驗,學習識圖以及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轉化,“太陽直射角度的測量”的實驗,研究地球旋轉的速度太陽的高度角,在實驗中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智力,甚至還能激出學生創造的火花,如果教師多動腦筋,精心組織,還有很多的知識都可以通過實驗進行,教學中老師要充分相信學生,讓其發揮主觀能動性,那學生不僅學到了地理知識,有可能產生更多更大的新發現。 3開展生動活潑的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保障

教師在教學中要大膽創新,設計課堂活動,增加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實現學習活動自主化與合作化,學習氛圍的交互化,充分調動學生,喚起學習的需要,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要運用策略,確保班上所有學生始終投入到課堂教學中[2]。例如: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長江的開發”一節時,我放棄慣用模式,大膽逆向思維,模仿學生熟悉的旅游活動,設計課堂表演,把整個課堂交給學生,自己當導演及游客,去欣賞學生的出色表演。整個過程分為五步:第一步,讓學生明白上中下游的界線;第二步,把全班分成三個組,每組利用已有的知識探究長江的各河段的特點,資料是課本中的有關文字、景觀圖、素描圖及學生課下搜集的資料。第三步,每組學生圍在一起討論幾分鐘,每組中自薦一名代表,負責向旅游團介紹當地風光、氣候、城市與河流特點等。第四步,教師率領旅游團從長江源頭出發,所到之處,有當地專家介紹河流的水文特征、氣候特點、主要城市等知識;第五步,旅游完后,三個小組進行評比,選出最佳導游團。教師總結并拓展。這種活動讓學生廣泛參與,每一位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特長,找準自己的角色,積極參與,發揮自己的優勢,氣氛十分熱烈與和諧。結果證實:每組的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都非常強。學生在趣中游、趣中學,效果顯著。再如:在初中地理“中國的行政區劃”一節中,為讓學生掌握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輪廓、位置。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五種活動:一做,既讓學生把課本上的一幅中國政區圖快速制作成28份硬紙卡片,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合為一份,上海市、江蘇省合為一份,香港、澳門、廣東合為一份,四川、重慶合為一份,競賽看誰做的又快又好。二猜,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大膽展開想象,猜測28份卡片各像什么。三說,個人猜測及發現說給大家庭,這是教師配合說建成集為止,多說多反復,多說加深印象,多反復加強記憶,競賽看誰說的有多友好。四拼,根據前三步,先照著地圖拼一遍,看誰先拼,然后不看地圖拼,凡扶貧,要求時間越來越短,獲勝者當眾表演。五測,認卡片、說名稱、說簡稱、說位置、反復測。最后教師總結,把34個省級行政區名稱編成順口溜,加深印象。一節課在完成五個活動后圓滿結束。這樣,教師根據學生身心發育特點,有目的的設計一些課堂活動配合教學,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沖鋒挖掘學習潛力,發揮主觀能動性及參與意識。

4實施個性化教學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途徑

教學方式的轉變是目前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已成為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尊重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學習的方向和動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差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在教學中要注意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學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上課積極發言,但有時會影響教學秩序,對于這類學生應適當壓一壓,再放一放。有的學生膽怯害羞,反映較慢,對于他們要充分鼓勵,錯了要指正并安慰他,并以此為契機,告訴大家這是檢驗自己的一個機會。對錯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回答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是以一種欣賞的態度評價他,其變化會非常大。強調劃一的要求是不客觀的,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學習的方向和動力。在批改學生作業時也要注意個性化。對作業做得很好的要給予高分及鼓勵;相反對作業很差的同學則要根據作業情況作適當批注。從而實現因材施教。

“只有流動的水,才會清澈美麗;只有變化的教學,才會有生命力。”只有在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中,在教師的愛心和耐心中,在豐富多彩的情境中,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中,才會培養出素質高的、有創造力的學生。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高中信息技術 項目教學法 運用策略

一、背景分析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信息技術課程應當與學生生活及學習實際緊密聯系,關注學生對信息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領會及應用,引導學生注重交流與合作,倡導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進行探究、試驗和創造等實踐活動,強調問題的解決,最終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其能夠適應未來社會,并為今后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能夠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根據新課標要求,學習與運用新的教學理論和方法,逐步探索出一種或多種更加適合課堂教學、適合時展的教學方法。

二、項目教學的簡析

“項目”一詞特別容易讓人聯想到農工商產業方面,如某地區的扶貧項目、某處的招商項目、某建筑公司的建筑項目等。實際上在教育領域之內,項目并不是一個陌生字眼,如某院校的科研項目、某院系的實踐項目、某年級的學習項目等。

對于“項目教學”的定義,目前主要有兩大流派,第一種是國外學者的定義:一種教學模式,關注學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發現問題(問題是基于現實世界的探究活動或者其他一些有意義的工作產生的),并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另一種是國內專家在國外研究理論基礎之上所做的本國化定義:項目教學(或項目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新型學習模式,由師生共同依托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教師在此過程中一直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協作的方式親自參與主題項目與子題的設計、開發和管理工作,最終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達到構建知識、發展能力的目標。

“項目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能夠將學生培養成主動學習、有良好自我導向、為自身負責的創新型人才,與素質教育的宗旨十分契合。

三、簡述如何開展項目教學

(一)確定項目

結合本學期的學習內容,對于必修模塊《信息技術基礎》中的“信息加工與表達”,選擇其中的“文字處理”部分為“項目教學”中的項目。這樣的好處在于項目內容不僅和教學計劃一致,同時文字處理本身內容也較為簡單,非常適合師生初次嘗試與運用“項目教學”。

(二)選取試驗班級

由于是初次接觸到“項目教學”這一新式教學方法,秉持“在摸索中前進”的觀點,在自己所教授的高一年級中選出兩個班(分別是一個普通班和一個提高班)來進行“項目教學”(與之分別對應的是高一年級其余進行傳統教學的普通班和提高班),期望能夠逐步獲得關于該教學方法的使用體會與經驗。

為了探明這兩個班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特地設計制作了“word初始能力及學習態度調查問卷”,并同時發給其他兩個同類型的班級(選取另外的一個普通班和一個提高班)。通過對回收的有效問卷的統計分析得知,相同層次班級學生的初始能力基本一致,學生之前僅掌握單項文字操作,缺乏將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的意識和能力。在學習態度上,基本都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差別主要體現在個人之間,而班級整體的學習態度則基本一致。這樣就排除了其他因素對于教學效果的影響。

(三)“項目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在進行文字處理項目教學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一段時間的高中信息技術,已經初步具備了互聯網資源的查找、檢索、下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這些基礎能力的具備將為我們的文字處理項目教學提供支持。

1.本章知識技能的了解

(1)初步了解文字處理技術的發展與意義。了解word處理軟件中“文件”、“編輯”和“格式”等菜單欄中各下拉菜單功能的使用,如文字、段落、頁面的設置、文字的查找和替換等位置和使用方法。“表格”菜單欄中各下拉菜單功能的使用,如表格的插入及設置、word中函數的應用等。

(2)學會分析、比較信息的不同表達方式(純文本、結構化、形象化表達)的優缺點,學會選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和加工相應的信息(word處理軟件中“插入”菜單欄中各下拉菜單功能的使用,如藝術字、文本框、圖片的插入及設置等)。

(3)綜合運用word處理軟件的各種功能,制作出實用、精美的電子作品。

2.“項目教學”的制定

(1)項目的設定

①學校即將舉行90周年的校慶活動,作為學校的一份子,希望同學們發揮各自的智慧,利用所學習的word文檔處理軟件制作一份宣傳學校的電子報刊。

②2013年亞青會即將在我省南京舉辦,作為半個東道主,請同學們利用學習的word文檔處理軟件制作一份圖文并茂的中英文南京歷史旅游美食指南。

③上網購物已經是一種風尚,請制作一份簡單易懂的網上購物流程圖。

④自由選擇一個節日,制作一張電子賀卡,或者打印出來或者以郵件的方式向親朋好友表示祝賀。

教師將這四個項目的選項出示給學生,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2)項目的解析與分工

在教師將這四個項目的選項出示給學生之后,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并進行分組,分組之后教師再指導學生根據項目主題制定項目規劃和任務分工,最終形成一個利用word文檔制作的相對成熟的電子作品,最后在全班進行展示。

3.項目學習的流程

第一課時:項目教學準備階段,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將制作的關于word基礎知識的“學案”通過教學軟件發給每一個學生,要求學生對照目標和要求自學。學生首先學習本節課的基本知識;然后體驗各種文字處理技術;最后發言和總結知識。

第二課時:基礎知識深化掌握階段,深度掌握知識,不浮于表面。

由于之前多采用自學方式,因此在第二課時,教師提供一些學習資源并且提出一些具有難度的問題,通過時間的堆砌和深入的探究進一步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學生練習word處理軟件中“文件”、“編輯”和“格式”菜單欄中各下拉菜單功能的操作和應用。

第三課時:分組制訂計劃階段,提高學生組織協調能力。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和制訂計劃;結合在互聯網上收集素材和自己選取的小項目(如制作自我簡介)進行示例演示,確定項目和小組成員;觀看教師的示例;根據本組所選項目及小組分工任務表,有組織地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并存儲(資料搜集與存儲必須持之以恒)。

第四課時:分組合作下的項目制作,發揮每一個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整合利用資源的創新能力。老師組織學生進行所選項目的制作;觀察學生在項目制作中的表現;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發揮創造力;檢查項目制作精度并適時給予深度指導與幫助。學生運用多種處理方式(如文本框、圖片環繞),整合各種資源(如資料資源、同學資源、老師資源等),提升高層次能力。

第五課時:成果展示、交流、評價階段,保持對于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每個項目內容選取兩組學生,給每一組學生三分鐘展示時間(共24分鐘),然后組織學生開始討論,最后要求每一組學生根據交流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獲得的靈感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每一組學生代表在規定時間內對自己小組的作品進行陳述總結和展示;欣賞并評價其他小組的作品;記錄別的小組對自己小組作品的評價,汲取有益元素,課后進行改進完善。對于學生的付出與努力進行肯定,滿足學生的成就感,通過別人的評價和評價別人來提高自己的辨識能力。

最后,通過與普通教法的其他班級比較,不論是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制作作品的精良程度、對于不同制作品的辨識程度抑或對于信息技術學習的熱情等多個方面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結語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運用該教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因其具有因材施教的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個體差異的問題。該教法還對學生交流協作能力和高級思維能力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最后促進了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基于本次嘗試的收獲,在此呼吁一線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不斷嘗試新式教法,同時吸收其精華,加入傳統教法中以豐富之,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目標。

篇(6)

【關鍵詞】價值認同理論 公民 志愿精神

【中圖分類號】G91 【文獻標識碼】A

志愿精神起源于西方的宗教慈善觀念,是指一種自愿的、不為報酬而參與推動人類社會發展、促進社會進步和完善社區工作的精神,是公民參與社會生活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①從這一觀點可以看出,志愿服務具有自愿性、無償性、利他性和組織性等特點,通過實踐總結,又上升為一種志愿精神,并凝聚成一種彰顯社會文明的文化形態。以志愿精神來引導公民樹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價值取向,是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探索,它能夠促進社會不同群體間的交流,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效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營造一個團結、互助、友善的社會氛圍。

為了解我國公民志愿精神培養的現狀,從而更好地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筆者選取上海、山東、河南、深圳、四川、新疆等地城市居民為調研對象,通過問卷、訪談等形式進行了調查研究。共計發放問卷1500份,回收有效問卷1380份,回收率達到92.20%。通過對調查問卷和訪談記錄的分析發現,我國公民在志愿精神的培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民對志愿精神具有普遍的價值認同,但是其中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分析了我國公民志愿精神培養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并對培養公民志愿精神的價值認同路徑提出建議。

志愿精神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公民對志愿精神認知不全面。根據對所選取的各大城市公民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現狀的調查顯示,只有11.7%的公民系統學習并掌握了志愿精神,86.5%的公民對志愿精神的內涵不甚了解或知之甚少,對志愿精神的內涵和特征認識很不充分。同時,有51.9%的公民認為志愿服務活動是助人自助的行為,有45.8%的公民認為志愿服務活動等同于學雷鋒活動,是義務勞動。還有一些公民認為志愿精神就應該專門利人毫不利己,只要有利己動機的存在就不是志愿精神,而在現實情況中,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在我國志愿服務活動發展初期應該允許合理利己動機的存在,從而弘揚志愿精神,引導公民積極地參與志愿服務活動,這都說明了我國公民對志愿精神的理解還有很大欠缺。

調查顯示,91.8%的公民認同志愿精神的理念,并表示愿意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傳播志愿精神。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我國公民能夠便利地接觸各類思想,其價值選擇也日趨多樣化。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熱情的消減,有些公民會逐漸退出志愿者行列,為的只是一時的興趣,沒有真正的把志愿精神作為自己的價值選擇。公民在面臨現實生活和實際問題時,尤其是在工作壓力面前,更容易忽視對志愿精神的堅守,說明了我國公民在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選擇上更趨務實,導致我國公民對志愿精神的認同更多的停留在情感認同上,從而產生了與行為認同的不一致性,沒有達到知行合一。

志愿組織制度不健全,活動領域狹窄。青年學生是志愿服務活動中的主要參與者,占到志愿者總數的59.7%,隨著時間的增長,青年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積極性呈下降趨勢。志愿服務活動的組織者、骨干在工作壓力面前,往往會選擇退出志愿服務活動,造成工作斷層現象,對我國志愿服務隊伍的長期穩定發展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

同時,我國志愿服務活動處于起步階段,往往受到經驗、經濟能力等限制,志愿服務活動多集中于為大型賽事提供服務、服務社區孤寡老人、扶貧支教等。為大型賽事、會議提供志愿服務能夠吸引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這樣的志愿服務活動會隨著賽事、會議的結束而降溫,趨于平靜,很難持續下去。我國公民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要深入實際、長期有效的堅持下去,就必須改變志愿服務活動的事件化、形式化的呆板印象。

最后,我國志愿服務活動在組織過程中,往往不能給予志愿者應有的反饋及幫助,公民在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過程中總是抱著一個熱忱的心,不求物質回報,但是必要的激勵措施不僅能夠實現公民精神的滿足和心靈的凈化,最終還能滿足其個人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對我國公民志愿精神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志愿精神培養過程中學校教育主體地位缺失。調查顯示,91.8%的公民愿意貢獻自己的時間來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傳播志愿精神。但是,只有11.7%的公民系統地掌握了志愿精神,有86.5%的公民對志愿精神的掌握還有很大的空白,說明我國志愿精神的培養方面還有很大欠缺,亟需加強學校關于志愿精神的培養,來實現對我國公民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引導。志愿服務活動作為公民道德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通過培養公民的志愿精神,樹立優秀志愿者的榜樣,能夠促使公民積極的、主動的把志愿精神轉化為道德實踐,促進社會文化氛圍的升華。

價值認同的一般過程主要分為認知認同、情感認同和行為認同三個階段,具有過程性、動態性和認知主體的自主性等一般特點。②要培養我國公民對志愿精神的價值認同,就要遵循價值認同的一般規律,同時,由于志愿服務源于西方,在我國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培養我國公民對志愿精神的認同還應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創造性地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價值認同理論視域下志愿精神培養的路徑

強化認知認同,鞏固志愿精神培養的基礎。認知認同是指通過認知的方法獲得價值認識的過程,人們在接受一定的價值體系、產生價值認同之前,首先要對其有一些一般性的認識和了解,是價值感知階段,通過對這些信息的理性加工分析后,進行一定的評價和選擇而形成認知認同。③我國公民對志愿精神的認知認同是志愿精神培養的基礎和起點。

第一,提供免費的培訓和合理的分工,滿足我國公民自我實現的需要。為志愿者提供免費的專業培訓,能夠有效地提高志愿者綜合素質,增強社會競爭力。合理有效的培訓不僅能使志愿者熟悉所要從事的活動,還能滿足公民自我實現的需要。志愿者在培訓過程中學習到的專業知識,能讓他們從中獲益,從而極大地激發公民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公民在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時應主動了解中西方慈善文化,還要注重在志愿活動中提高自身能力,包括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等以提供更好的志愿服務。

第二,營造志愿精神培養的良好社會氛圍。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能夠促進我國公民對志愿精神的認知認同,首先要使志愿精神走進社區,定期舉辦關于志愿精神的宣傳講座,把理論學習與志愿服務活動結合起來,喚起公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其次要使志愿精神走進公民生活中去,定期開展網上學習交流,在媒體上開設志愿精神的宣傳欄,使公民在參與志愿服務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受到熏陶;最后要使志愿精神走進公民頭腦中去,結合本地區實際,利用先進志愿者事跡報告會、志愿服務活動、研究交流等形式創新學習方式,樹立優秀志愿者榜樣,從而激發公民主動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熱情,著力探索培養我國公民志愿精神的有效途徑。

第三,打造專業的教師指導隊伍,加強學校在志愿精神培養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一支專業的志愿服務活動導師隊伍在公民志愿精神培養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的行為能夠對學生產生最直接、最強烈的影響。要扎實推進志愿精神進校園的文化建設,把志愿精神的培養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在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突出志愿服務文化的特色,增強社會影響力,使學生能夠準確理解和把握志愿精神的內涵和意義,了解志愿精神對學生成長、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

提升情感認同,促進公民對志愿精神認知認同的內化。情感認同是指在對某一客觀事物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從而對其產生的滿意、喜愛以及肯定的態度,它形成以后會對認知認同有進一步的強化和鞏固作用④。我國公民對志愿精神的情感認同也是在對其認知認同的基礎上,是對志愿精神內化吸收過程中的強化、鞏固。情感認同是公民對志愿精神的內化階段,還包括對志愿精神的價值評價和價值選擇的成分。在我國公民對志愿精神的情感認同階段,要建立起完善的志愿服務組織來促進公民對志愿精神的內化吸收,通過建立志愿服務活動評價激勵機制,形成對志愿精神的情感認同。

第一,要建立起完善的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活動是培養我國公民志愿精神的有效載體,而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離不開一個制度健全的志愿服務組織。應重視志愿服務組織在志愿精神培養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時要做好前期宣傳動員工作、培訓工作、以及活動后期的總結工作。在宣傳動員期間要充分利用好網絡平臺,使學生們能夠及時的了解志愿服務活動的信息,方便報名,也能夠為志愿精神的傳播建立有效渠道。

在對公民志愿精神培養的過程中,要著重加強志愿者的基礎培訓、專業技能培訓和安全培訓,使公民能夠在不同的志愿服務活動中承擔起責任,提高服務質量;在活動后期的總結階段,及時評選出志愿服務活動中表現優秀的集體和個人并進行表彰。

第二,要建立公開、透明的評價激勵機制。通過公開、透明、合理的志愿服務評優機制,以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來激發公民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積極性,能夠有效地樹立榜樣,促進志愿者之間相互學習。

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志愿者也一樣,希望自己提供的志愿服務能夠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可。為了更好地培養志愿精神,完善志愿服務體系,發掘和樹立志愿服務優秀典型,必須對優秀的志愿者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樹立榜樣。新疆醫科大學舉辦的“讓愛傳遞正能量”志愿者頒獎典禮,宣傳了青年學生身邊的先進典型,發揮志愿者的示范導向作用,引領高校學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務活動表彰激勵制度,能夠增強志愿者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形成公民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濃厚氛圍,促使我國公民形成對志愿精神的肯定,增進情感認同。

第三,多方位宣傳志愿服務,擴大社會影響力。打造我國志愿服務的品牌活動,形成品牌文化,通過報紙、網絡等多種方式宣傳,提高社會影響力。只有樹立起標志我國志愿服務活動自己的品牌,公眾的參與力度才會不斷擴大。同時,形成象征志愿精神的紀念品,標志性的口號、手勢等,作為向民眾傳遞志愿精神的文化符號,它們能夠表達我國志愿者的價值主張和理想訴求,是青年志愿者引以為豪、公眾喜愛的時尚物品⑤。

引導行為認同,實現志愿精神培養的最終目標。在認知認同和情感認同的基礎上,公民在理智上和情感上都對志愿精神產生了認同,但更重要的是把志愿精神內化為公民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范,指導自己的實踐行為,最終形成行為認同。

我國公民志愿精神培養不能停留在對志愿精神的認知認同和情感認同上,更重要的是落實到實踐中去,其主要方法就是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來宣傳和踐行志愿精神,只有通過認知認同、情感認同和行為認同的結合,志愿精神才能真正被我國公民所內化、吸收。

第一,引導公民積極踐行志愿精神,知行合一。應建立便捷可行的志愿服務招募系統,在對我國公民進行專業的培訓和合理的分工基礎上,引導公民積極地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踐行志愿精神,實現知行合一。隨著志愿服務活動領域的擴大,對我國志愿者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進而促進其發揮主觀能動性向他人、社會借鑒經驗,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在知行合一中不斷成長進步。

第二,重視家庭環境在志愿精神培養過程中的作用。家庭環境也能對公民志愿精神的培養產生重要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以身作則,在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同時,向孩子進行言傳身教,灌輸中華民族樂善好施、團結互助的傳統美德,支持孩子參加志愿服務活動,這樣能對孩子的道德品質從小就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是增進公民對志愿精神情感認同的重要途徑。

第三,政府應加強對公民志愿精神培養的重視程度。在各地區志愿服務活動發展初期,政府相關部門應對志愿精神的培養和志愿服務活動的發展做出指導,以“扶貧濟困、服務社會”為主題,立足社區,關注社會所需、百姓所求,關注“民生、民情、民意”,對志愿服務活動進行項目化操作,團隊化管理,形成合力,強力且持續的滿足社會需求。

深入開展“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項目,引導更多的大學生志愿者深入基層,深入人民群眾,增強現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對于青年志愿者來說,則能夠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把“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融入基層。

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可以引導大企業來支持我國志愿服務活動的發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傳播正能量,為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搭建新的平臺。⑥

志愿精神的培養是知、情、意、行相協調統一的過程,認知認同是情感認同的基礎,是行為認同的先導,行為認同是認知認同的目的。引導公民從身邊做起,從小微做起,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加深對志愿精神的理解,同時還能推進志愿服務活動由節日化、事件化向常態化轉變,引導公民把志愿精神融入基層,為改變社會風氣、促進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我國公民志愿精神培養工作是一項浩大而繁瑣的工程,這項工程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的共同努力,而學校又是我國公民志愿精神培養工作實施的主體,所以學校要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務文化的引進和輸出保障體系。政府應根據公民對志愿精神的價值認同規律,著眼于教育,著眼于學生,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切實可行的志愿精神培養模式,并不斷使之優化。

(作者單位:石河子大學學院;本文系新疆自治區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新疆大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養研究”的階段成果,項目編號:XJGRI2013046)

【注釋】

①穆青:“社區志愿服務的類型、內容與形式”,《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②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動研究:類型、評價與管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③彭聃齡,張必隱:《認知心理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

④孫秀玲,余東,張秀紅:“我國公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途徑探究”,《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

⑤徐步云,賀薈中:“西方志愿者行為的研究綜述”,《中國青年研究》,2009年第4期。

篇(7)

【摘 要】:課程資源作為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最大程度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成為當今教育研究領域的熱點。語文課程資源由于學科本身的特點,比之于其他學科,課程資源更為豐富多樣。有學者認為:“課程資源是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編制過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因此,我們緊密結合國家免費師范生政策,深入調研免費師范生對語文課程資源的了解、認識程度,希望通過我們的調研,可以為免費師范生的職業規劃提供幫助,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關鍵詞】:語文課程資源;免費師范生

一、語文課程資源的豐富內涵及利用現狀

課程資源是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所提出的新概念,對其內涵有著多種理解。有學者認為:“課程資源是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編制過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包括教材以及學校、家庭和社會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學生素質的各種資源。課程資源即是知識、信息和經驗的載體、也是課程實施的媒介”。也有人認為 “課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因素來源與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 就語文課程來講,語文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語文課程目標實現的各種資源的總和,是指可以用來進行語文學科課內教學和課外學習的物力、財力、人力等物質要素,同時也包括諸如學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學形態模式等非物質要素。《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以上是目前教育領域關于課程資源內涵的一些認識, 結合上述學者們提出的概念以及在實踐中我們所感知的信息,我們認為可以把課程資源認為是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編制過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這其中包括教材以及學校、家庭和社會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學生素質的各種資源。課程資源既是知識、信息和經驗的載體,也是課程實施的媒介。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實質上就是探尋一切有可能進入課程,能夠與教育教學活動聯系起來的資源。

在諸多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師是課程資源中一個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因素。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著語文課程的質量,關系著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因此,對于教學來講,教師的作用舉足輕重。一名優秀的教師可以最大程度地開發課堂資源,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創造最大的教學價值。同時,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善于發現和利用一切有價值的語文教學資源,對于缺乏教學資源的縣城高中來說,意義更是顯而易見。

我們課題組成員根據在吉林省松原市各縣城高中的調研情況,分析了目前吉林省縣城高中的課程資源利用狀況。盡管新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教材和教學方法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教師在教學中做出很多的改變。但是,很多城鎮教師依然沒有正確認識城鎮中既存的大量的課程資源,新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也沒有引起他們足夠的重視。教學中的轉變主要體現在由教師講為主轉變為師生互動,由單純依賴教材、教參和板書轉變為更多的依賴多媒體教學。還做不到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去實踐學習,也就談不上開發、利用學校以外的課程資源。新課改后,語文教材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對于必修課,教師一般還是以傳統的講課方式教授,教師基本還占主體地位。而在此期間,就有很大的開發利用空間。教師可以積極利用網絡、多媒體,剪輯報紙雜志的各類信息,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和參考資料,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課程資源。而對于選修課,大部分教師要求學生自學,個別篇目給予指導,但是,很多要求參觀、實踐的校外活動大都不進行,一方面這與農村條件有限有關,但很大程度上還是由于教師沒有意識到城鎮中還存在有豐富的課程資源,也沒有意識到多樣化的課程資源的重要性,沒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開發利用既存的語文課程資源。選修課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團結合作能力、積極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有積極的意義,教師只有充分重視這種第二課堂,將學生的課堂延伸到校園、大自然和現實社會中,開發利用一切有教學價值的資源才能真正實現選修課的價值。

二、免費師范生肩負的歷史使命與現狀

國家決定從2007年秋季入學的新生開始,在六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國務院指出,采取這一重大舉措,就是要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教育成為最受重視的事業;就是要培養大批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提倡教育家辦學;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終身從事教育工作。①根據上述內容,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免費師范生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提高整個國家的教育水平,特別是農村落后地區的教育水平,投身義務教育,縮短農村教育水平與城市教育水平之間的差別。因此,免費師范生應該作為教學領域的星星之火,在基礎教育領域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由于免費師范生自身的優勢,比如教學基本功扎實,教學知識豐富,熱心從教等等,非常有利于開發和利用縣城高中的語文教學資源,能夠盡己所能,發揮專業特長,將語文教學作為一項事業做終身不懈的努力。

為了進一步了解免費師范生的思想動態,我們對部分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的免費師范生進行了深入的訪談,以下即訪談結果的梳理。

(一)訪談的基本情況

調查對象: 2007級部分免費師范生、2008級部分免費師范生。

調查人數:80人(他們來自湖南、貴州、江西、山西、內蒙古、吉林、山東、山西、河南、湖北、甘肅、西藏、新疆、黑龍江、遼寧、福建、海南、江蘇、重慶、廣西、青海、四川、云南)。

調查方式:訪談

(二)訪談的內容分析

1.畢業后,你履行合同的可能性。只有57%的免費師范生做了肯定的回答。其他43%的免費師范生不確定會履行合同去中小學任教并到農村支教兩年。一部分人想繼續考研,一部人不想回縣城學校,而是想去發達地區教書。還有一部分人不想從事教育事業。

2.在免費師范生政策中,你最喜歡和最反感的條款分別是哪些。有80%的免費師范生喜歡的條款是:免學費、免住宿費、發放生活補貼。反感的條款是:今后不能報考非師范類研究生、只能報考教育類研究生;不能在大學任教、只能去中小學任教;若有違約要交納違約金;必須返回生源地任教等等。其中對于不能報考非師范專業研究生的限制,是許多免費師范生予以關注的。還有關于返回原籍的問題,也是許多農村免費師范生關注的憂慮。

3.就是否有系統的職業規劃問題。無論是處于大四的2007級學生,還是處于大三的2008級學生,他們都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即職業定位、目標設定、職業通道設計等等。大部分人不知什么是職業規劃,有些人選修了這方面的選修課,學習了什么是職業規劃及其重要性,但是卻沒能為自己做一份職業規劃。

4.就是否了解語文課程資源的問題。被采訪的07級免費師范生都知道語文課程資源這個名詞,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90%的08級免費師范生就沒聽過語文課程資源這個名詞,更談不上了解。

5.就你所在高中的語文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情況問題。我們課題組成員根據采訪的資料,總結出這樣的規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地區的語文課程資源來發利用情況普遍好于內陸經濟欠發達地區。

6.就你認為你所在的縣城(城市)有哪些可以開發利用的教學資源問題。在大城市或中等城市上學的學生都說到圖書館、公園、烈士陵園等場所,而在縣城和農村上學的學生卻認為沒什么可以再開發利用的語文課程資源。

7.就免費師范生的教師技能的訓練情況問題。90%的學生都認為針對免費師范生的教師技能訓練太少,相關課程設置吸引力不大,相關教師投如太少,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三、免費師范生從教對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重要作用

概而論之,免費師范生是一名準教師,而中文系的免費師范生就是一名準語文教師。一方面,教師是課程資源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資源,另一方面,他也影響著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情況。啟航實踐團的調研結果表明,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之間的差距,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教師之間的差別。國家決定實施免費師范生政策,一個非常重要的出發點即支援農村教育,縮減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之間的距離。但是,根據啟航實踐團的訪談結果,只有57%的免費師范生肯定畢業后會履行合約到中城鎮小學人教。那些打算考研和從事其他職業的免費師范生相較于打算從事教育事業的免費師范生,學習教育師資類課程的積極性不會太高,聽課認真程度也會差一些。前者如果最終還是投入了教育事業,他們的教育功底明顯沒有后者深厚。他們的思想、觀念會影響到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情況。

在課題組成員的訪談中,我們看到,關于能否考研和畢業后返回原籍工作這兩個問題,免費師范生是給予最大關注的。大部分免費師范生還是希望國家能修改相應的政策。現行的免費師范生政策會打消一部分人的學習積極性,因為他們這樣認為:反正以后也是要去縣城或是農村工作,學得差不多就行了。免費師范生在大學期間學得怎么樣,直接影響他當教師后的教育理念,對課堂資源的了解和認識程度,進而影響其利用和開發。

眾所周知,職業生涯規劃對一個想取得成功的人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份適合自己的、合理的職業規劃可以幫助一個人更容易取得成功。但在訪談過程中,我們發現,基本沒有人做了系統的職業規劃。甚至有些學生還在以后從不從事教育事業之間搖擺。這些都不利于免費師范生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我們課題組成員發現的第四個問題即免費師范生對語文課程資源了解認識很少。語文教學作為母語教學,相對于外語而言,有很多便利之處,同時,語文課又是所有學科中最難學、最難教的學科。我們調研的結果表明,語文課程資源極大影響語文教學。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該是一位能充分開發、利用當地語文課程資源的教師,是一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的教師,是一位能引導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的教師。啟航實踐團在訪談免費師范生的過程中發現,除了大四的學生,其他年級的學生幾乎沒有聽過語文課程資源這個詞,更不用說了解多少。大四的學生也是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這門可課上學習到關于語文課程資源的知識,但也僅限于書本。作為一名準語文教師來說,不知道自己所教課程擁有哪些資源,這必將極大局限語文教學。

四、引導免費師范生進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上文中,我已經論述了國家制定免費師范生政策的宗旨以及存在在免費師范生中的問題。啟航實踐團成員也根據免費師范生中實際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下幾點意見。

1.大力引導免費師范生熱愛教育事業。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他必須熱愛教育事業。那么如何培養這種熱愛呢?首先必須讓學生了解語文學科,大學本科的課程設置完全可以滿足這一需要;其次必須使學生喜歡語文學科的課程,這主要是針對大學教師而言。這需要大學教師不僅有較強的科研能力,還要有較好的課堂講授能力。接收免費師范生的重點師范院校,應組織優秀教師力量,對免費師范生予以重點培養,并在全社會形成免費師范生品牌,并以考取免費師范生為榮。②

2.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調整免費師范生政策。不可置否,社會、家長、學生對現行的免費師范生政策是有異議的。現行的免費師范生政策還有很多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現在的免費師范生政策屬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必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最主要的是怎樣處理這些問題。希望國家予以高度重視,深入調查高中生的升學愿望,調整免費師范生報考方式,調整免費師范生政策。我們認為制定、調整政策應依據這樣的原則:符合人的發展;符合人才的培養;有利于農村教育的改善;有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

3.對于支援西部地區師資嚴重匱乏的扶貧問題,擬另行制定專項優惠政策予以統籌解決,如提高西部貧困地區教師待遇、鼓勵應屆畢業生到西部支援初中等教育,也可以對口建立姐妹學校關系的途徑,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優秀教師互換的措施。②

4.積極完善語文教材,增添更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語文素材。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材,一方面能吸引學生目光,一方面,也利于教師引導學生學習。

5.對免費師范生進行榜樣教育,以優秀教師和出色的教學經驗感染免費師范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盡量在社會上形成以考取免費師范生為榮的氛圍,形成以是人民教師為榮的氛圍。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85麻豆|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色a在线观看| 性久久久久久| 日韩一区国产二区欧美三区|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色在线 | 国产|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全部孕妇毛片| 色狠狠久久av北条麻妃| 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亚洲色成人四虎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高潮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毛片|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 成码无人av片在线电影网站| 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 国产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97人洗澡人人澡人人爽人人模|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公交车大龟廷进我身体里视频|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日本熟妇色一本在线视频| 少妇激情作爱视频|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性色av| 欧美三根一起进三p|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波霸爆乳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 公粗一晚六次挺进我密道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 年 人 黄 色 大 片大 全|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鸭王1 | 丁香花视频免费播放社区 | 含羞草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 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电影| 国产激情内射在线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