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宿新市徐公店詩意

宿新市徐公店詩意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08 15:31: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宿新市徐公店詩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篇(1)

[關鍵詞]第三學段;教學策略;古詩詞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1-075

著名詩詞教學專家葉嘉瑩先生指出:“當下詩詞教學的核心是讓詩詞從抽象轉化為具體,讓當世之人也能體悟到古人的情感、心智、意趣。”教學古詩詞,要借助詩句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悟古詩的內在意蘊,體驗詩人的內在情感。下面,筆者以《宿新市徐公店》一詩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引領學生體悟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

一、借助原始經驗,初步感知意象

小學生要體悟古詩的意境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從詩歌的意象入手,借助學生原本的經驗對意象形成初步的感性認知,從而為感受意境進行鋪墊。

如,在教學《宿新市徐公店》這首詩之前,教師為學生出示相關圖片,并引領學生背誦《池上》《小兒垂釣》等展現兒童天真爛漫的詩歌。通過對比聯系、歸納共性等方式,激活學生的原始經驗,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古詩中兒童這一鮮活的形象。緊接著,教師揭示課題,簡介詩人范成大,并告知學生范成大是古代描寫兒童最多的一位詩人,從而引領學生將注意力聚焦在兒童上,為《宿新市徐公店》的學習奠定基礎。

學生走進古詩前并不是一張白紙,已經具備了相應的認知條件。教師要依托這樣的認知經驗,引領學生從文本入手,以原始性經驗澆灌文本,從而為全面而深入地體驗意境奠定基礎。

二、聚焦韻律誦讀,整體把握詩意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呈現出較為明顯的跳躍性與凝練性、韻律性與節奏感。詩歌的韻律與節奏不僅僅是詩歌音律美的體現,同時也承載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要善于從詩歌的韻律入手,讓學生們在富有節奏的誦讀中理解詩意,為理解詩歌意境做好準備。

如,在誦讀這首《宿新市徐公店》時,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詩歌中的生字詞,同時應將平仄之法教給學生,讓學生感受詩句的節奏美,體會其活潑、跳躍的情感,理解詩歌的情感基調。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引領學生相機理解“籬落疏疏”“一徑深”“未成陰”的意思。在解決了理解的“攔路虎”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將整首詩的意思連貫起來說一說。

這樣,讓學生在誦讀中感知節奏,初步體會詩歌的大意,并形成對詩歌的整體性理解,縮短了學生與詩歌之間的距離,為學生進入詩歌的意境鋪好道路。

三、品味核心詞語,誦讀釋放情蘊

詩歌的意境是借助語言呈現出來的,尤其是一些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詞句。著名國學專家王國維曾經說過:“著一字而境界全出。”因此,要理解意境,就要關注詩歌的詩眼,借助對典型、核心語言的品味,開掘出其中的內在情感,從而真正體悟其內在情韻。

如,在教學這首詩時,教師就緊扣詩歌中的“疾走”“無處尋”等語言,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兒童的天真與活潑,理解詩人對兒童源自內心的喜愛。最后,教師引領學生嘗試以誦讀的方法來感受詩歌的情韻,讓他們的情感得到熏陶,從而獲得對詩歌的審美體驗。

在這一板塊的教學,教師并沒有對詩歌所有的語言平均用力,而是聚焦最能體現詩歌情韻的典型性、關鍵性語言,讓學生進行感知,獲取了對詩歌意蘊的深入理解。

四、創設平臺描述,聯想拓展意境

意境是詩人的內在情感與詩歌所描繪景色之間的交融。在學生理解了詩歌的大意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對詩歌展現的情景進行深入描繪,即二度創作。這種描繪的過程是對詩歌意境深入感知的過程。語言描述越具體,其意境就越豐富,學生也就越能夠沉浸其中。

在學生整體理解了詩歌的大意之后,教師借助課文中的插圖等資源,引導他們想象兒童捕捉蝴蝶的情景:“蝴蝶是怎樣飛的?孩子們又是怎么捉的?最后蝴蝶飛入草叢,他們又是怎樣的一副表情呢?”然后,教師引領學生將所有想象的細節進行描述,將兒童捕捉蝴蝶的過程豐富化、具體化,從而把詩歌的整體意境呈現在眼前,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身心都浸在詩歌的意境之中。

在誦讀理解的過程中,學生能初步體會到詩歌的內蘊;運用語言進行描述的過程是學生對詩歌內在情蘊深入具體理解、感悟的過程。

篇(2)

國學經典誦讀教案

1課

江畔獨步尋花

一.誦讀內容:《江畔獨步尋花》

二.教學目標:

1.熟讀會背這首古詩

2.了解這首古詩意思及出處。

3、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熟讀會背,理解與背誦。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指導過程:

1.談話激趣(略)

2.明確誦讀內容:《江畔獨步尋花》

3.提出誦讀的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

(2)讀、想、交流古詩意思及用處。

4.檢查效果及指導:

(1)指名讀并評議:正確、通順、有感情。

(2)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3)朗讀示范。

(4)學生自由讀。

(5)抽查理解及用處。

(5)背誦:

六、課堂小結:(略)

2課

雨晴

誦讀內容:《雨晴》

二.教學目標:

1.會背《雨晴》

2.了解這篇古文意思及出處。

3、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熟讀會背。理解與背誦。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指導過程:

1.談話激趣(略)

1.明確誦讀內容:《雨晴》

2.提出誦讀的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

(2)讀、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處。

3.檢查效果及指導:

(1)指名讀并評議:正確、通順、有感情。

(2)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3)朗讀示范。

(4)學生自由讀。

(5)抽查理解及用處。

(5)背誦:

六、課堂小結:(略)

3課

宿新市徐公店

一.誦讀內容:《宿新市徐公店》

二.教學目標:

1.熟讀會背這首古詩

2.了解這首古詩意思及出處。

3、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熟讀會背、理解與背誦。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指導過程:

1.談話激趣(略)

2.明確誦讀內容:《宿新市徐公店》

3.提出誦讀的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

(2)讀、想、交流古詩意思及用處。

4.檢查效果及指導:

(1)指名讀并評議:正確、通順、有感情。

(2)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3)朗讀示范。

(4)學生自由讀。

(5)抽查理解及用處。

(5)背誦:

六、課堂小結:(略)

4課

《增廣賢文》七

一.誦讀內容:《增廣賢文》七

二.教學目標:

1.會背《增廣賢文》七

2.了解這篇古文意思及出處。

3、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熟讀會背、理解與背誦。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指導過程:

1.談話激趣(略)

2.明確誦讀內容:《增廣賢文》七

3.提出誦讀的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

(2)讀、想、交流古詩文意思及用處。

4.檢查效果及指導:

(1)指名讀并評議:正確、通順、有感情。

(2)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3)朗讀示范。

(4)學生自由讀。

(5)抽查理解及用處。

(5)背誦:

六、課堂小結:(略)

5課

《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

一.誦讀內容:《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

二.教學目標:

1.熟讀會背這首古詩

2.了解這首古詩意思及出處。

3、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熟讀會背、理解與背誦。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指導過程:

1.談話激趣(略)

明確誦讀內容:《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

2.提出誦讀的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

(2)讀、想、交流古詩意思及用處。

3.檢查效果及指導:

(1)指名讀并評議:正確、通順、有感情。

(2)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3)朗讀示范。

(4)學生自由讀。

(5)抽查理解及用處。

(5)背誦:

六、課堂小結:(略)

6課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一.誦讀內容:《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二.教學目標:

1.會背《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2.了解這篇古文意思及出處。

3、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熟讀會背、理解與背誦。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指導過程:

1.談話激趣(略)

1.明確誦讀內容:《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2.提出誦讀的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

(2)讀、想、交流古詩文意思及用處。

3.檢查效果及指導:

(1)指名讀并評議:正確、通順、有感情。

(2)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3)朗讀示范。

(4)學生自由讀。

(5)抽查理解及用處。

(5)背誦:

六、課堂小結:(略)

7課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一.誦讀內容:《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二.教學目標:

1.熟讀會背這首古詩

2.了解這首古詩意思及出處。

3、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熟讀會背、理解與背誦。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指導過程:

1.談話激趣(略)

1.明確誦讀內容:《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2.提出誦讀的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

(2)讀、想、交流古詩意思及用處。

3.檢查效果及指導:

(1)指名讀并評議:正確、通順、有感情。

(2)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3)朗讀示范。

(4)學生自由讀。

(5)抽查理解及用處。

(5)背誦:

六、課堂小結:(略)

8課

《增廣賢文》七

一.誦讀內容:《增廣賢文》七

二.教學目標:

1.會背《增廣賢文》七

2.了解這兩篇古文意思及出處。

3、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熟讀會背、理解與背誦。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指導過程:

1.談話激趣(略)

1.明確誦讀內容:《增廣賢文》七

2.提出誦讀的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

(2)讀、想、交流古詩文意思及用處。

3.檢查效果及指導:

(1)指名讀并評議:正確、通順、有感情。

(2)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3)朗讀示范。

(4)學生自由讀。

(5)抽查理解及用處。

(5)背誦:

六、課堂小結:(略)

9課

絕句四首

誦讀內容:《絕句四首》

二.教學目標:

1.會背《絕句四首》

2.了解這兩篇古文意思及出處。

3、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熟讀會背、理解與背誦。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指導過程:

1.談話激趣(略)

明確誦讀內容:《絕句四首》

2.提出誦讀的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

(2)讀、想、交流古詩文意思及用處。

3.檢查效果及指導:

(1)指名讀并評議:正確、通順、有感情。

(2)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3)朗讀示范。

(4)學生自由讀。

(5)抽查理解及用處。

(5)背誦:

六、課堂小結:(略)

10課

三衢道中

一、誦讀內容:《三衢道中》

二.教學目標:

1.會背《三衢道中》

2.了解這篇古文意思及出處。

3、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熟讀會背、理解與背誦。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指導過程:

1.談話激趣(略)

明確誦讀內容:《三衢道中》

2.提出誦讀的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

(2)讀、想、交流古詩文意思及用處。

3.檢查效果及指導:

(1)指名讀并評議:正確、通順、有感情。

(2)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3)朗讀示范。

(4)學生自由讀。

(5)抽查理解及用處。

(5)背誦:

六、課堂小結:(略)

11課

到京師

一、誦讀內容:《到京師》

二.教學目標:

1.會背《到京師》

2.了解這篇古文意思及出處。

3、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熟讀會背、理解與背誦。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指導過程:

1.談話激趣(略)

明確誦讀內容:《到京師》

2.提出誦讀的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

(2)讀、想、交流古詩文意思及用處。

3.檢查效果及指導:

(1)指名讀并評議:正確、通順、有感情。

(2)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3)朗讀示范。

(4)學生自由讀。

(5)抽查理解及用處。

(5)背誦:

六、課堂小結:(略)

12課

《增廣賢文》九

一、誦讀內容:《增廣賢文》九

二.教學目標:

1.會背《增廣賢文》九

2.了解這兩篇古文意思及出處。

3、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熟讀會背、理解與背誦。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指導過程:

1.談話激趣(略)

明確誦讀內容:《增廣賢文》九

2.提出誦讀的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

(2)讀、想、交流古詩文意思及用處。

3.檢查效果及指導:

(1)指名讀并評議:正確、通順、有感情。

(2)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3)朗讀示范。

(4)學生自由讀。

(5)抽查理解及用處。

(5)背誦:

六、課堂小結:(略)

13課

滁州西澗

一、誦讀內容:《滁州西澗》

二.教學目標:

1.會背《滁州西澗》

2.了解這篇古文意思及出處。

3、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熟讀會背、理解與背誦。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指導過程:

1.談話激趣(略)

明確誦讀內容:《滁州西澗》

2.提出誦讀的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

(2)讀、想、交流古詩文意思及用處。

3.檢查效果及指導:

(1)指名讀并評議:正確、通順、有感情。

(2)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3)朗讀示范。

(4)學生自由讀。

(5)抽查理解及用處。

(5)背誦:

六、課堂小結:(略)

14課

咸陽值雨

一、誦讀內容:《咸陽值雨》

二.教學目標:

1.會背《咸陽值雨》

2.了解這篇古文意思及出處。

3、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熟讀會背、理解與背誦。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指導過程:

1.談話激趣(略)

明確誦讀內容:《咸陽值雨》

2.提出誦讀的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

(2)讀、想、交流古詩文意思及用處。

3.檢查效果及指導:

(1)指名讀并評議:正確、通順、有感情。

(2)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3)朗讀示范。

(4)學生自由讀。

(5)抽查理解及用處。

(5)背誦:

六、課堂小結:(略)

15課

飲湖上初晴后雨

一、誦讀內容:《飲湖上初晴后雨》

二.教學目標:

1.會背《飲湖上初晴后雨》

2.了解這篇古文意思及出處。

3、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熟讀會背、理解與背誦。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指導過程:

1.談話激趣(略)

明確誦讀內容:《飲湖上初晴后雨》

2.提出誦讀的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

(2)讀、想、交流古詩文意思及用處。

3.檢查效果及指導:

(1)指名讀并評議:正確、通順、有感情。

(2)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3)朗讀示范。

(4)學生自由讀。

(5)抽查理解及用處。

(5)背誦:

六、課堂小結:(略)

16課

《增廣賢文》十

一、誦讀內容:《增廣賢文》十

二.教學目標:

1.會背《增廣賢文》十

2.了解這篇古文意思及出處。

3、激發學生朗讀、背誦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熟讀會背、理解與背誦。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指導過程:

1.談話激趣(略)

明確誦讀內容:《增廣賢文》十

2.提出誦讀的要求:(1)讀正確,讀通順,有感情。

(2)讀、想、交流古詩文意思及用處。

3.檢查效果及指導:

(1)指名讀并評議:正確、通順、有感情。

(2)讀的方法:停頓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聲音的輕重。

(3)朗讀示范。

(4)學生自由讀。

(5)抽查理解及用處。

篇(3)

其中多數是寫景狀物、敘事抒懷、詠物寄意之作。毋庸置疑,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精美絕倫的圖畫。如何讓學生能夠心領神會呢?我認為,關鍵在于要創設出詩中的有“無窮之味,不盡之意”的意境,鑄造心靈,陶冶性情,進行審美教育。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生動的背景介紹

古詩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教者、詩人及學生三者產生了情感共鳴。要做到這一點,具體生動的背景介紹必不可少,詩人一般不可能交詩的目的和當時的社會背景,這就必須由教師作適當的介紹,為學生理解詩意,進入意境掃清認識上的障礙。了解古詩詞的寫作背景有利于學生讀懂古詩詞,體會古詩詞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梅花》一詩,就可以適當介紹一下這首詩是王安石推行變法失敗后復雜心情的表白,那么,學生對詩中梅花凌寒怒放的意境就會有更為深刻的體會:作者寫梅花凌寒獨放,身處墻角依然散發出幽幽清香,實際上是在表白自己孤芳自傲、永不屈服的志向和品格。我用了如下導語:“同學們,在冬天,當百花早已凋謝了的時候,有一種花卻在不被人注意的墻角里獨自開放,她昂首挺胸,不怕受到人們的冷落,你們知道這是什么花嗎?”如此導入新課,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學生的頭腦已經對傲雪凌霜的梅花有了初步的影響,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精彩的畫面展現

一般來說,古詩所描繪的人、事、物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距甚遠,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圖畫加強直觀性,幫助學生迅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我繪制詩意畫,放大插圖,運用幻燈片,電視錄像片,使用圖景再現詩的意境,使學生們觸景生情,融情于景。例如,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我繪制了彩墨畫,突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講《暮江吟》時,我用了兩張幻燈片:落日余暉,新月強弓;學《尋隱者不遇》,我出示了松下問童子圖……精彩的圖畫展現,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致,使他們更直接更迅速地理解了詩的大意和體驗到詩人的情感。

三、美妙的音樂陪襯

音樂美在詩歌藝術審美活動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在音樂表現力的三要素旋律、節奏、和聲音中,詩歌語言具備節奏感強的音樂性。古詩詞音律古詩詞講究格律,是有聲的畫,所謂“大珠小珠落玉盤”,即是對音樂的描繪,也是古詩詞特有的韻致。所以教學中適當運用音樂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學《宿新市徐公店》之前,教師可以灌制錄音帶,配上略帶抒情的鋼琴曲,教師朗誦,學生邊聽朗讀邊欣賞,體會清新自然的暮春景色和兒童那種浪漫的生活情趣。

四、多姿的美讀訓練

古詩詞的寫作背景有利于學生讀懂古詩詞,體會古詩詞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美讀是學生和詩人產生情感共鳴的重要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地吟誦詩歌,縷縷情思便會從他們心底縈繞而上。我國的格律詩容易調動學生情感,它講究對仗,押韻,平仄,讀來朗朗上口,嚶嚶成韻,極具音樂美,令人百讀不厭。因而更應讓學生多朗讀,細品味。

教《送孟浩然之廣陵》可先范讀,以情真意切吸引學生。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孟浩然依依不舍的深情,讀時節奏易舒緩。“故人西辭黃鶴樓”乃敘事,朗讀音調可低緩,“西”“三”各在句子中間,應讀重音。后兩句寫景,但從空闊恢弘的景象中卻渲染出作者真切濃重的感情,“孤”“遠”可重讀,表現古人獨自遠行和詩人寂寞悵惘,“碧空盡”要讀成升調,朗讀最后一句應漸慢,音調減弱,顯示舟行漸小,緩緩地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天際流”三字應讀得輕柔舒緩,如靜靜的流水,表現出綿綿情意,力求聲止而意無窮,情不盡。反復訓練,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進入情境。

五、大膽的想象力培養

篇(4)

縱觀小學語文教材中安排的古詩教學,會發現很多地方是一課安排了兩首古詩。而被編在一起的兩首古詩,要么題材相近,要么內容相似,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那么,怎么進行兩首古詩的同步教學呢?在十三年的教學摸索中,我初步歸結了以下這樣幾種方法:

一、對比法

“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即便兩首題材相近的詩也不會意境完全相同,且詩人的遣詞造句功夫各有千秋,每一首都值得我們去探索。因此,可以進行對比式的同步教學,引導學生找一找兩首詩有哪些相同之處,又有哪些不同之處?

就拿第五冊《古詩兩首》舉例來說吧,這一課收集了《山行》和《楓橋夜泊》兩首詩。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的作品,作者分別是杜牧和張繼。《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時節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而《楓橋夜泊》則寫的是一個秋天的晚上,詩人泊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憂愁的客子,使他領略了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同時也體現了羈旅者的孤子清廖的感受。兩首詩都是在描寫秋景,但體現的意境卻不同,這是為什么呢?引導學生了解心情不同,就算看到同樣的景物也會產生不同的感情,而這景物也就蒙上了不同的色彩,這就是借景抒情,把情融入景物中,情景交融。

二、自學法

自學法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此習慣將使學生終身受用。在教學兩首古詩時,可以一首詩為引做點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另一首詩則可以放手讓學生以學習第一首詩的方法去自學。《游園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是第十冊《古詩兩首》中的內容。在教學《游園不值》這首詩時,可以引導學生從了解詩題、詩人開始,然后抓重點字眼理解詩句,如“應憐屐齒印蒼苔”一句中的“憐”為“愛惜”之意;“屐齒”可聯系課文插圖來認識,而此句中最有特點的是“印”的用法,由原來的詞句用做了動詞,可以將這種用法為學生今后學古滲透。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作為重點研讀的對象,指導想象:滿園春色將是怎樣的一幅景象?而“滿園春色”,作者為何只寫“一枝紅杏”?推敲琢磨后,學生深有體會,這種寫法既體現出了這枝紅杏爭春惜春的生命力,又給讀者留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可謂是“以小見大”呀!這樣,詩的情、景、境就全都展現在了學生面前。

教師這時引導學生說一說剛才學習這首詩所用的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曉詩意,入詩境,悟詩情。而理解詩意時遇到不理解的重點字眼,可以采用聯系上下文、觀察插圖、查資料、加上想象等方法進行。

三、互補法

互補法適宜學習兩首從內容上可以是互通有無,交相輝映的詩。蘇教版小語第十冊最后一組《古詩兩首》中安排了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和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兩首詩。兩詩都是寫西湖美景,但一個是晴天里西湖瀲滟令人驚艷,“無窮碧”“別樣紅”色彩艷麗,令人遐想;而另一個則是寫雨天的西湖——令人驚奇,一場驟雨,被一句“白雨跳珠亂入船”演繹得活靈活現。教學時,將兩首詩同步教學,引導學生體會晴天的西湖如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般顧盼生輝,雨天里的西湖又如一個豪爽俠士般,斬釘截鐵。

由此還可在理解中鑒賞,而不只是簡單地理解詩句的意思,更可以由此拓展出詩人的文風特點。楊萬里的詩以風格純樸,構思奇巧著稱;而蘇軾的詩則豪邁奔放、筆力縱橫,在這兩首詩中都可窺一斑。

以這種方法教學的還可以是《望洞庭》《峨眉山月歌》這一組,兩詩都是寫秋天月夜下的山水風景,寫法上卻各具千秋。

篇(5)

傳統的講授容易讓學生迷惑,形成只會背其文、不能解其義的缺陷。在教學中,如果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的優勢,則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想象力,促進學生對于古詩的理解,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也讓古詩教學插上飛翔的翅膀。

那么,如何利用電教媒介來教學古詩呢?下面的四個維度不妨一試。

維度一:利用多媒體解題,激發興趣。古詩的題目簡潔凝練,概括全詩的內容,理解題意方能入詩境,古詩的解題一定要新穎別致,引人入勝。在教授古典詩詞時,恰當地運用聲像媒體,從解題入手,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望廬山瀑布》時,緊扣題眼———“望”,可借助音像創設情境,那凌空而下、氣勢磅礴的瀑布,使學生頓生身臨其境之感。這樣用音像生動地再現廬山飛瀑,讓學生視聽結合,整體感知詩境。題目不解自破,為進一步學習古詩、領會詩意奠定了基礎。

維度二:推敲字詞,領悟詩的含意。古典詩詞以精練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內容,詩人在字詞的使用上十分講究,力求完美。教學中可緊扣這些關鍵詞,引導學生品味、推敲,在比較中體會作者用字選詞的妙處。如在教學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時,可讓學生說說形容“春風”來到某一個地方可以用哪些詞,學生會說用“過”“入”“吹”等。這時教者可以調轉話鋒:“其實詩人一開始也選用了這些詞,但后來又一一否定了,這是為什么呢?”讓學生分組討論這幾個詞有何相同之處?“綠”又有何獨特之處?經過討論,學生會豁然開朗:這幾個詞相同之處在于把“春風”來時的動作寫出來了,但唯有“綠”字是動靜結合,把“春風”吹過江南時所帶來的變化形象貼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時借助媒介,展示“春風吹過,小草由枯黃變綠”的畫面,既形象直觀又動靜結合。

維度三:展開想象,畫出詩的意境。想象是創新的孿生兄弟,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力。因此,教師可充分引導學生大膽展開想象,并在充分想象的基礎上畫出詩的意境,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這樣學生不僅能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較快地進入美的境界,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欣賞能力和觀察能力。

在教學《宿新市徐公店》時,“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當學生理解了詩句后,教者可以播放理查德的鋼琴協奏曲《野花》,讓學生合上書,閉上眼睛,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意境。在柔美的音樂聲中,學生的想象如山泉汩汩而出,一幅幅畫面展現在眼前:在稀疏的籬笆邊,一條曲曲折折的小路;一片金黃的油菜花叢中,蝴蝶翻飛其間;一群天真的兒童在追逐著蝴蝶……在此基礎上,教者趁熱打鐵,讓他們把想象的情景用彩筆在紙上描繪出來。還可當場挑出幾幅畫得比較好的畫在投影儀上顯示出來,讓學生欣賞、評價,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

維度四:利用電教媒體,創境悟情,滲透美育。古詩詞教學中美育內容是極其豐富的。在古詩詞中,有長江的雄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黃河的壯麗: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洞庭湖的壯闊: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也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細膩;“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田園風光;更有那春的嫵媚: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夏的絢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秋的悲壯: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冬的寧靜: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大自然美的魅力真是無處不在。教者可以在大屏幕上不斷地變換這樣的畫面,再讓學生讀這樣的詩詞,感受詩詞的意境,學生怎能產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學生又怎么會不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捕捉生活中的美呢?

篇(6)

古詩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比較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古詩中所描寫的景物事件、人物與學生生活的年代有一定距離,學生們并不能很好把握它的內涵。在近十年的語文教學中,我總結出古詩教學的幾點方法:

1反復吟誦,陶冶性靈

馬克思說:"如果你想欣賞藝術,你就必須成為一個在藝術上有修養的人"。對于處在審美能力形成階段的少兒來說,短小精練、節奏優美、形象生動、內蘊幽遠的古詩正是積累審美經驗的絕佳材料。通過吟育古詩可以提高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進而增加其藝術修養。古詩是作者由生活到文字、由面到點的結晶物。而作為讀者則要通過馳騁想象,展開聯想,將這"點"再次還原成"面",甚至可以擴大,從而得到深刻的審美體驗。這種體驗在系統性的教學中通過有序、漸進的積累。就使學生的藝術修養得到逐步提高。如王安石:《梅花》"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了作者于大雪紛飛之時,因嗅到梅花的幽香而發現墻角梅花傲風斗雪、凌寒怒放的動人景象,作者心有所悟,寫下此詩。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反復吟誦,通過聯想、想象就會自然地把"墻角"、"梅花"看作是身入逆境中的品行高潔之士,將凌寒怒放理解為一個人頑強的斗爭精神的象征,由此受到堅強意識的教育。這種教育不是概念的、外在的、強加的,而是形象的、內在的、自省的,因此可以毫無障礙地接受。

2入情入境,體驗情感

對古詩的教學,葉圣陶曾經說過:"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志象;如果抓住精要之處,指導一二句話,也許就夠了,不一定需要繁復冗長的講話"。我國古代有許多優秀的詩歌都充滿了詩情畫意,它們就像一串燦爛的明珠,在世界藝術寶庫中放射著獨特的光輝。古詩的教學,一定要將學生領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感情,詩情畫意地教古詩,教出古詩的詩情畫意。

如:教學《宿新市徐公店》一詩時,我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詩意的同時,把詩句變成一幅優美的風景畫,讓他們自己動手繪出一幅彩畫,使他們在體驗創作樂趣的同時,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學生動手繪圖以后,我再引導學生演一演"獐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中的獐,讓畫面在學生面前立體化起來、活起來;學生在扮演詩中角色的時候,充分調動了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把詩句沒有繪出而生活中有的聲音動態想象出來,極大地豐富了畫面,也成功體驗了詩的意境。

3抓住關鍵,再現意境

詩歌的意境就是詩人內在的"情"(意)與外界的景物(境)有機結合而創造出來的鮮明、生動、含義深刻的生活畫面。詩人往往依靠它蘊蓄豐富的內容,寄托強烈的感情,以啟發讀者展開聯想,去領會言外之意,并從中受到感染與熏陶。在教學古詩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生通過詩句去分析其中豐富的內容,領會詩人強烈的感情,并從中發掘出詩中的深刻含義。要做到這一點,再現詩歌的意境是個關鍵。怎樣再現詩歌的意境呢?這應從分析景物入手,讓學生進入詩的意境。在頭腦中形成鮮明、完整的景象,再逐步引導學生去品味,感受意境中詩人所表達的感情。例如《早發白帝城》是李白在唐乾元二年春天遇赫,離白帝城乘舟東下時所作的。全詩采用敘述和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創造出一個富有神話色彩的藝術畫面:晨曦初露,彩霞滿天,從白帝城飛出一葉扁舟,沿著滾滾長江順流直下;兩岸猿聲,不絕于耳;層巒疊嶂,夾道迎接……好一幅長江三峽行舟圖啊!看來全是寫景,詩人是怎樣在寫景中抒發自己的感情呢?我們可以用抓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再現這個意境。詩一開頭,詩人用一"辭"字,把告別白帝城時的氣氛寫得十分自然而親切,接著用"千里江陵一日還"相對照,表現了詩人輕松愉快之情。猿聲用"啼不住"修飾,足見詩人心情的喜悅。而以"輕"飾"舟",足見詩人心情的輕松。通過這些關鍵詞、句的點染,使形象充滿了感情,意境也自然生輝,讀來流利酣暢、氣勢飛動、歡情滿紙。詩人披霞乘舟,順江東下的鮮明形象便歷歷在目,其歡快喜悅之情也溢于言表。

4見縫插針,大量讀誦

篇(7)

關鍵詞:小學古詩教學;畫面感;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3)12-0069-04

一、小學古詩教學現狀分析

古詩詞語言精練,意蘊含蓄,意境深遠,講究平仄,嚴于用韻,格律嚴謹,魅力無限,但因為歷史久遠難以考證,古今的情緒表達存在差異性,而小學生的生活體驗較為淺顯,加上對教師的基本素養要求較高,所以古詩詞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現今的古詩教學已經摒棄了過去的“填鴨式”的“一講到底”的方式,但還存在以下一些現象:

1.“放任自流”式。課改后,以誦讀為主的古詩課堂教學成為主流。尤其是低段小學的古詩教學,只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古詩中的生字,正確讀出古詩,至于對古詩情意的感悟則不作要求,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完全放棄了教師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應有的引導作用,還冠以“重誦讀,淡理解”的理由,其實是“只誦讀,無理解”,對課文的插圖等輔助資源視而不見,將“由畫入詩,詩畫結合”淺顯易懂的方法白白丟棄。

2.“高談闊論”式。有的教師對古詩詞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習慣性地把學生當成聽眾,把自己對古詩的解讀強加給學生,全然不考慮他們的年齡特點以及接受能力,沒有讓學生真正從文字中想象畫面、體悟情感,忽略了“詩畫結合,情境交融”這一最有效的教學策略。

3.“體會思想”式。古詩教學大多數有“能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這一目標。教師在設計時關注意境的體驗,但總是把意境絕對化地引向思想感情的體會。即使有情景交融的滲透,也是蜻蜓點水式地一帶而過,不能夠讓學生深刻領悟“情源于景,景觸”的二者統一的體系。漸漸的,學生也就不再去勾畫古詩所反映的畫面,只是由一種單一的文字思維來理解思想感情,而喪失了利用圖畫構建的形象思維來理解的能力,這樣不僅僅局限了作者的作品原意,更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扼殺。

二、對古詩教學中畫面感的培養的認識起源

宋朝張舜民有詩句云:“詩是有聲畫,畫是有形詩。能詩者多識畫,能畫者多知詩。”詩與畫具有某些共同的審美特性,都具有色彩美、結構美、韻律美、意境美等。[1]但是,畫是視覺藝術,可見之;詩是語言藝術,可“感”之。兩者的審美特征也有明顯的區別。畫,是用線條、色彩、形體、構圖等來表現的,具有直觀性;詩,是用語言描述的“無形畫”,具有間接性。[2]因此,讀詩、品詩,不應該只停留在文字的猜測與分析解讀這樣單一化的理解方式上面,應該把詩歌還原到其“詩畫一體”的多元化構造與賞析的層面上來。

所謂“畫面感”,從作者的角度講就是用語言文字描述一個畫面,通過一定方式的描述營造出一個意境,達到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感同身受的效果。從讀者的角度講就是閱讀語言文字,眼前能出現與文字意境相符的栩栩如生的畫面。

教師在古詩教學中,必須通過語言這個媒介,啟發學生去想象,才能使學生感受古詩的畫面美。畫面感的培養對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起著關鍵的作用。

1.畫意幫助理解詩意、感悟詩情。教師用課文的插圖、媒體的圖片、自己的涂鴉,或欣賞,或勾畫,或創作,讓學生置身于詩歌的情境之中,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而且還能引導他們更好地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歌的情感、品味詩歌的藝術美。

2.畫意促進誦讀。對于古詩所反映的圖畫的勾畫,更能夠便于學生記憶古詩內容。單一的文字形式記憶,似乎不足以輔助學生記憶內容,多一種輔助的手段,學生的記憶效果和速度都可獲得顯著的提升。

3.畫意豐富練筆。抓住詩歌中的畫面氛圍,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知識經驗,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形成鮮活靈動的詩歌形象。以此為基礎,古詩中巧妙的練筆環節能起到“可視性”的作用,使筆下的語言生動形象、豐富感人。

基于以上認識,教學中應關注“畫面感”的培養,還古詩以“詩畫一體”的本來面目,也還古詩教學詩畫相融的本真境界。

三、古詩教學中畫面感的培養策略

(一)多種創設,營造畫面感

情境是富有形象感,充滿感彩的場景或氛圍。在情境的催化下,想象被激活,枯燥的文字轉化成豐富的形象,豐富的形象又生發出更為多彩的畫面,使靜態的閱讀注入了動態的生成,使隱含的詩歌意境逐漸顯現,逐漸展示出詩的動人韻味。在古詩教學中,巧妙地創設情境,利用創設的學習情境與古詩內容相配呈現,給學生提供形成畫面的諸多因素,營造想象、呈現畫面的氛圍。

1.圖景描摹,創設形象畫面。板畫簡單易操作,師生都能共同參與,且形象直觀。如教學《登鸛雀樓》時,利用板畫就收到較好的效果。“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教師邊敘述詩句的意思邊板畫“連綿起伏的群山”和“落日”。“黃河入海流”請學生板畫,并即時點評波浪要畫得遠些,因為是“入海流”;波浪要畫出“滾滾”之勢,因為黃河水勢洶涌。此時,教師用媒體出示黃河的圖片,用“洶涌澎湃、奔騰不息、滔滔不絕”等詞語來形容,學生自然而然地懂了詩意,置身于遠眺黃河的雄偉壯闊的意境中,為理解后兩行詩作好鋪墊,透過壯麗的畫面,開闊的意境,領悟這首詩所蘊含的耐人尋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成功在于追求,事業永無止境。課堂上,把品賞到的意境情味畫出來,充滿了審美樂趣,閃耀著創造性的生命火花。

2.媒體介入,聯想生動畫面。古詩教學時借助計算機,融聲、光、色為一體,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不僅可以激發起學生濃烈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縮短了學生對古詩理解的實際距離,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特別是寫景古詩,如《望廬山瀑布》,若單憑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領會瀑布聲、形的雄偉壯觀。如果把瀑布的水勢、聲音通過畫面或視頻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立即就會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那種“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氣勢就不言而喻地在學生心目中扎下了根。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畫面的營造,能克服時空限制,有助于學生抓住詩中的重點詞語,反復推敲、理解語言文字的妙處,身臨其境,感受作者的內心思想。

3.實物展示,形成立體畫面。教學中,有部分古詩可以運用嘗試情境進行教學,把握住學生學習的動向,調動學生認識的內驅力,找到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喚起學生的經驗積累來同化新知識。如學習《題西林壁》時,為更明了地理解詩中所隱含的道理,教師用紙板做幾座小山固定在一起,上課時讓學生站在不同角度觀察,然后描述自己看到的小山是什么樣的,進而理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從不同角度來看事物,得到的答案也是不一樣的。《望洞庭》中的“白銀盤里一青螺”的比喻意境僅靠插圖很難找到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帶一個水晶圓盤和一個黛青色的海螺,把實物的展示和課文的插圖聯系起來,形成立體的可感畫面,月夜洞庭湖面的意境就能浮現于學生的腦海中了。

4.模擬表演,還原生活畫面。對于有人物活動,隱含對話情節的古詩,教師還可以鼓勵并指導學生用表演的方法,讓學生在生活場景中理解難點。如學《小兒垂釣》時,教師請學生表演問路人和垂釣小兒的動作。當扮演小兒的學生上臺時,請他對自己的外貌、動作根據詩句作一番定位:頭發要蓬亂,坐姿要隨意,神態要專注。當扮演路人的學生上臺時,離小兒的位置要遠些。特別是路人“借問”時,小兒“招手”的動作更是值得探究,學生往往會在“揮手”“擺手”“招手”幾個動作之間混淆。這樣的活動寓教于樂,表演中突破理解難點,領悟小兒意圖,表演中創作了有聲有色的精彩畫面。這些形式多樣的表演創新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提升了學習興趣,也增強了根據語言文字在腦海中形成畫面的能力。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詩的畫面美,必須創設一定的情境,或聯系生活展現情境,或運用事物演示情境,或借助圖畫再現情境,或播放音樂渲染情境,或扮演角色體會情境,讓詩詞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情感在學生腦中“活”起來,從而使學生在身臨其境、耳聞其聲、目見其形中深入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情感,最終獲得審美體驗,受到思想教育。

(二)多向感悟,豐富畫面感

體悟既是學習古詩的過程,又是學習古詩的方法,包括聯想、涵詠、揣摩、品論、對話等多種手段。在多向的體悟中,學生將開展個性的多元的解讀,而針對古詩呈現的畫面也將逐漸走向多元,走向豐富。

1.緊扣詩眼,想象畫面。詩眼是最能開拓意旨,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所以,課堂中不妨緊扣詩眼,挖掘古詩內涵,進一步想象畫面意境。如《元日》的詩眼是“暖”,抓住“暖”展開想象:“暖”從何處來?從“放鞭炮的快樂”中來,從“長大一歲的快樂”中來,從“徐徐的春風”中送來,從“屠蘇酒中微醉的感覺”中來,從“曈曈日”的希望中來,從辭舊迎新的祥和氛圍中來……在這樣的想象中,《元日》所表達的畫面越來越豐富,學生對新年的感受也越來越擴大。

2.品味詞句,勾勒畫面。古詩中的許多關鍵詞包含豐富的意象,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加以擴展,想象連綴成畫面,便能獲得深刻的形象感染。如《游子吟》的“密密縫”簡簡單單三個字轉化為這樣的畫面:昏黃的油燈下,兩眼昏花的老母親,執著一支細細的銀針,一針又一針,一線又一線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補衣服,夜已深,人已靜,但母親沒有顧得上為自己捶捶酸麻的脊背,揉揉發澀的雙眼,一針一線縫啊縫……試想,此情此景,怎不讓人頓悟到一份深深的母愛呢?

3.賞析修辭,描述畫面。古詩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張、對比、設問、反問等。如《望湖樓醉書》中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詩中把“黑云”比作“翻墨”,把“白雨”比作“跳珠”,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墨水打翻的氣勢和急雨跳躍的景象,體會墨水般的烏云瞬間彌漫天空的迅猛和夏天特有的大又急的雨。

4.關注留白,再創畫面。古詩語言精煉,總能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品讀時就需要用想象和聯想去填補這些“留白”。《宿新市徐公店》一詩中的“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兒童奔跑著捕蝶的心情怎么樣?發現蝴蝶時的滿心歡喜,撲抓蝴蝶時的緊張擔心,差點捕得時的興奮,丟失目標時的懊惱,分辨蝴蝶菜花時的急切……再現情境,你能看到這個追蝶的孩子臉上的表情嗎?黃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樣的情景,那孩子會怎么想怎么做?學生展開想象,用上“現代”的語言,讓詩意的語言盡情展現美麗的春色圖。畫面的再創讓學生們再現課文情境,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深化了詩的意境,使詩境豐滿,境入人心。

(三)多維表達,呈現畫面感

學習古詩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古代文學的基本常識和歷史,更豐富了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提高了學生的文學藝術素養,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把文字、畫面、音樂、舞蹈等藝術表現形式融入教學中,多種感官感受,多種形式表達,多元呈現畫面的美感,可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愉悅學生的心靈。

1.作畫題詩,體會畫面更清晰。既然詩歌是由詩與畫共同構成的,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該充分利用“詩畫合體”的美感,這是傳統意義上的體會詩歌的意境最好的概述。如《山行》《宿新市徐公店》等都能用畫筆描繪意境,使腦海中呈現的畫面清晰可見。“情源于景,景觸”,學生能構建圖畫,豐富作品意象,更是一種創造能力的體現。

2.誦讀吟唱,表現畫面更豐富。誦讀吟唱是古詩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形式多樣的方法能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想象畫面意境,領會詩人情感。如配《陽關三疊》學唱《送元二使安西》,用《明月幾時有》的旋律手舞足蹈地唱《村居》,《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還能插入劇本的形式表現。根據對古詩的領悟選音樂、唱古曲、吟詩句、配手勢、輔體態、編舞蹈、創劇本等豐富的表現方式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引起情感的共鳴。精彩紛呈的古詩詞誦讀表演,把古詩所蘊含的畫面表現得聲情并茂、淋漓盡致。

3.練筆創作,理解畫面更深刻。(1)靈活引用,畫面更豐富。如,上描寫春景的作文課時,我們就多提出了一個習作目標“適當運用描寫春景的古詩句”。學生們果然思緒飛揚,“春色滿園關不住”“萬紫千紅總是春”“千里鶯啼綠映紅”都運用得極為合適。在生動形象的描寫中融入詩句的吟誦來表情達意,不僅為作文增光添彩,且讓原詩句所呈現的畫面更豐富。(2)挖掘內涵,畫面更細致。《清平樂·村居》“醉里吳音相媚好”中的“媚”字把一對遠離戰亂、安享天倫的老夫妻酒后的親昵和安逸寫得淋漓盡致,可謂全詞之“眼”。那么他們正親切和善地交談些什么呢?教學中教師不妨讓學生結合全詞內容,展開想象,寫一段老翁和老媼的對話。形象的文字描述,使這幅“和美村居圖”表達的意蘊更加細膩。(3)捕捉形象,畫面更傳神。教師應捕捉詩歌中的形象,抓住詩歌中的畫面和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知識經驗,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形成鮮活靈動的詩歌形象,從中品味詩歌意境。此時,若用想象寫話代替詞語解釋、串講句意,讓學生書寫腦海中的優美意象,更能讓學生融入詩情詩境。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所見》,一首極易理解的詩歌按理應放在低年級教材,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一定要設計“寫”的訓練。教師可作嘗試:抓住詩中的關鍵詞展開想象,具體描寫其外貌、“騎牛”“唱歌”“閉口立”的動作、神態、心理以及夏日樹林的美景,把作者所見的情形寫得動靜結合、生動傳神。(4)探尋傳說,畫面更生動。許多古詩在創作背景、內容等方面有著生動的典故、優美的傳說。教學中插入與之相聯系的典故,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與作者的情感共鳴,而且往往也會形成練筆的最佳時機。如《尋隱者不遇》,學生對賈島有所了解,可根據詩中的空白補充想象作者與童子間的對話,體會作者一波三折的心情,也可以創作一個生動有趣的“文包詩”故事。(5)模仿結構,畫面更有趣。積累的古詩,有時可以成為隨時可提取的有用材料,供學生去改一改,用一用,寫一寫。如描寫春景的作文,除了引用相關古詩句外,也可以模仿《村居》《江南春》《絕句》改寫或仿寫。學生積極動腦,一首首小詩醞釀而生:路過公園圍墻時寫“春色滿園關不住,幾枝桃花出墻來”。描寫校園春景時寫“兒童上學早到來,忙趁春光勤讀書”。此外,還有“兩只山雀鳴枝頭,一群天鵝戲水中”等。學生的詩很稚嫩,但何嘗不是教學的成功體現呢?古詩原有的畫面在學生的筆下顯得更有童趣。

潛入古詩,細細推敲詩中的每一個字蘊涵的豐富的寫作內涵,挖掘其深層思想,巧妙在“讀寫風景絕佳處”練筆,更能凸顯古詩畫面的意蘊。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搡bbbb搡bbb搡aa| 被添出水全过程免费视频 | 特级毛片在线大全免费播放|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 又嫩又硬又黄又爽的视频| 黑人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 无套内射无矿码免费看黄| 免费看片a级毛片免费看|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麻豆日韩在无码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内射最近更新| 韩国理伦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播|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 | 国内少妇高潮嗷嗷叫正在播放| 国产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少妇bbwbbw高潮| 六月丁香综合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沙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猫咪av | 少妇bbwbbw高潮| 风韵多水的老熟妇| 男女性爽大片视频免费看|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视频2021|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美女|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日本强伦姧人妻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手机版| 桃色av无码| 在线欧美中文字幕农村电影|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尤物| 两女女百合互慰av赤裸无遮挡|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