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2: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學學習體會心得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素質教育課堂主體性合作教學
我們現在所培養的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面臨著新世紀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挑戰。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培養學生精神人格和智力相適應,使之成為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其根本途徑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主體性創新學習。為此,本人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實踐了“合作教學”模式,本文就此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借以拋磚引玉,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合作教學的特征
合作教學是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師恰當的組織和有效的調控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個人自學”、“小組合作”、“班級合作”為基本教學形式,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邊互動,積極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
1、合作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合作教學是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積極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角”,教師起“主導”“導演”作用。老師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設計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全過程,自主探索學習,獲取知識,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合作教學有利于學生認知的發展
在合作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沿著前人研究、探索數學問題的路子去思維、動腦、動口、動手,親自體驗知識的發生和形成過程,這樣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學會怎樣學習。這種方法的學習遠遠比被動地接受老師講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對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3、合作教學有利于教學信息的及時反饋
在合作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信息傳遞和交流形成了雙向反饋的模式。教師能從合作過程中充分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針對認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點撥、引導,使學生順利地合作學習,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合作教學的實施策略
1、營造課堂上良好的合作氣氛
在合作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當然不民主的環境下,創造力也有表現,那僅是限于少數,而且不能充分發揮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開發人礦中之創造力,只有民主才能辦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這樣的大事。”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在分析問題、討論問題中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看法,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解放感”、“輕松感”。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形成大膽提出問題,暢所欲言,集思廣益,逐步形成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成功合作學習,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在合作教學中,教師對教材處理和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響課堂合作的氣氛和效果。如設計學習問題坡度太陡,知識過于復雜、難度高,學生接受不了,無法合作學習。因此,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教學問題的設計應難度適中,既要突出重點,又要分散難點。使學生在每一課的學習中,有一定知識坡度和難度,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如:學生在學習§2.5有理數的乘方(一)時,請同學們觀察
(1)102,103,104,105;(2)(-10)2,(-10)3,(-10)4,(-10)5;(3)(0.1)2,(0.1)3,(0.1)4,(0.1)5;(4)(-0.1)2,(-0.1)3,(-0.1)4,(-0.1)5,的計算結果,同學們發現了什么規律?請小組合作解決。這時,學生“動”了起來,沒有“旁觀者”、“怠情生”,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合作分析、討論,解答出來。難題被突破了,合作的成功體驗使他們學有興趣、輕松愉快,這樣,便營造出良好的合作氣氛。
2、合作教學課堂活動的操作
合作教學課堂活動操作的主要環節是:引、讀、議、練、結。
(1)引:教師圍繞教學內容,認真研究每節課的引入,創設情境。采用問題提出、設問引思、復舊引新等手法,為新課的導入鋪路搭橋。“引”的目的是使學生明確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2)讀:教師給出閱讀提綱,為學生自學定標定向,讓學生根據提綱閱讀教材或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閱讀教材的重點、難點,或者由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新知識后,再由學生閱讀教材,從而使學生對本節課的新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在閱讀時,要求學生對于書中概念、定理、公式、法則、性質等,一定要邊看邊思,反復推敲,順著導讀提綱的思路,弄清知識的提出、發展和形成過程,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對自學中碰到的疑難問題,小組同學可以小聲議論,互相啟發,取長補短。教師必須來回巡視,指導學生閱讀,了解閱讀效果,掌握學生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不足之處。
(3)議:對各小組自學存在困惑不解的問題以及新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教師不要急于作講解、回答,要針對疑惑的實質給以必要的“點撥”,讓學生調整自己的認識思路,讓全班學生合作議論,各抒己見,集思廣益,互相探究,取長補短,通過再思、再議達到“通”的境地,解惑釋疑。對積極發言的學生予以表揚,對有獨到見解的給予肯定、鼓勵。這樣,即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又培養了學生表達問題、展開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2.5有理數的乘方(一)這一課,我提出三個問題給予導讀導議:(1)我引入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平民為國家立了大功,國王問那個平民你要什么獎勵?平民說:“我只要在你的棋盤(國際象棋棋盤)上的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第四格放8粒米(這樣下一格所放的米是前一格的1倍)……直到第64格。”這個國王就笑這個平民說:“你只要這么點的獎賞嗎?”可是后來,國王卻拿不出獎賞給那個立功的平民。同學們這是為什么?(2)你發現有什么規律?(3)如何表示更簡單?根據反饋,學生都感到輕松,非常的感興趣的開展小組討論解決了前兩個問題,但對第(3)個問題學生感到陌生,存在疑惑。我不急于向學生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在全班上提出問題,針對要害給予點撥,讓全班學生再思再議,發揮集體智慧,合作分析解決問題。引入了課題§2.5有理數的乘方(一),指出an的指數、底數、冪。及時提出當負數、分數時如何表示?例:(1)(-2)×(-2)×(-2)×(-2),
(2)××××,小組討論歸納得出結論,教師總結,使學生深化認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體驗合作學習成功的樂趣。
(4)練:這環節的目的是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教師要精心設計練習題,突出解題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突出在練習過程所出現的難點、疑點,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共同議論,后由教師提問或學生板演的形式促進全班合作學習,創造性解決問題。例如計算:(1)(-3)2,(2)-(3)2(3)(-)4(4)(-1)11通過板演、練習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創新性。
(5)結:就是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鞏固深化所學知識。課堂小結也應師生合作參與進行。先讓學生談學習體會、學習心得,談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教師再予以“畫龍點睛”。學生之間交流自身學習的體會,往往能擊中知識和方法的關鍵點,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師單獨小結不能達到的功效。同時也體現師生合作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以上環節并非機械操作,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實際情況而定,突出重點,合理調換環節順序和合理安排活動時間,保證合作教學順利進行。如單元復習課應以議、練、結為主;概念課則以讀、議為主;練習課則以議、練為主。
3、強化人際互動,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課堂合作教學包含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互動,教師與學生小組的雙向交往,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等多種交流形式。生生互動占據了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因此重視小組內部與小組之間相互作用,使學生群體建立起一種互助合作關系,增加學生之間的信息溝通,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要做法是:
(1)組建好合作學習小組。為了取得最佳的合作學習效果,每個合作學習小組應由能力不同、性格各異的學生組成。為了使學生合作成功,還必須使學生在自己組內感到愉快。因此,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前,教師應該熟悉和掌握每個學生的能力、個性和他們之間的人際關系,應當要求學生表明愿意和那些同學在一起。分組時,教師應盡可能給予考慮照顧,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好伙伴和他同組,促進小組內部有效合作。
(2)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合作的爭論。合作必有爭論,爭論的情境和氣氛應是合作性的,而不是競爭性的。應強調整體目標,而不是個人目標。在合作的氣氛下,爭論無所謂輸贏,而是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大家在一起集思廣益,充分聽取每個人的意見,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性。最后在分析綜合各種意見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達到學習的目標。
(3)師生換位。引導學生充當小老師,讓學生到講臺上,代替教師完成一些他們能夠做到的事。如:分析解題思路、總結解題方法及經驗、評講同學板演的內容、組織全班學生對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等等,這些都是促使學生參與合作教學的有效方法。
(4)及時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通過評價激勵,使小組成員感受到他們同在“一條船”上,榮辱與共,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共同協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各盡其才。使學生之間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在課外,小組成員也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三、體會
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進行課堂合作教學的實踐,大大增強了班集體的內聚力,學生之間較為團結,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學習困難也減少了;在平等、寬松、和諧的民主合作氣氛中,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經歷成功的體驗和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在交流合作過程中,既可看到自己的長處,也發現自己的學習潛力,從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學習。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科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自立探究的學習能力,學業成績得到大面積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錠成主編,《教育社會心理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
2、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編,《面向21世紀的數學教育》,浙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