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3: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網絡輿情分析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的報告統(tǒng)計,截至2010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shù)量達到4.2億人,突破了4億人大關,使用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中國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互聯(lián)網由于具有不受時間、地域限制,開放性強的鮮明特點,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表達心聲、提出意見和建議的重要渠道。而工商機關肩負市場監(jiān)管和行政執(zhí)法重任,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百姓日常生活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lián)系,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及上網設施的日漸改善,網民數(shù)量不斷增多,互聯(lián)網中關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評論、意見及建議也迅速增多。顯然,工商機關加強網絡輿情的收集、分析工作,并積極主動地開展輿論引導工作,是在新形勢下堅持執(zhí)法為民、積極履行職責、樹立良好形象的必要手段。
網絡輿情既具有一般社會輿論的共同屬性,也具有自身獨有的一些特點
網絡輿情既然屬于社會輿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便具有一般社會輿論的共同屬性。比如,它以某個涉及人們共同利益的問題或事件為討論對象,有大量的公民對這個問題或事件發(fā)表意見,并且形成一種具有共同傾向性的意見,這種共同意見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對社會產生重要影響。
同時,基于互聯(lián)網的跨時空、開放性特點,網絡輿情在傳播方式及輿論主體等方面與社會輿論有所不同。社會輿論往往通過人們的街談巷議、口傳心授來傳遞信息和表達觀點,并以一定的意見、情緒、態(tài)度甚至行動傾向表現(xiàn)出來。而網絡輿情的產生、形成并發(fā)揮作用是通過互聯(lián)網,社會公眾通過互聯(lián)網中的新聞跟帖、論壇跟帖、博客、播客以及QQ等即時通信工具、搜索聚合等途徑,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態(tài)度和意見等。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網絡輿情主體的網民只是社會人群的一部分,網絡輿情只是反映了以網民為主的某些社會群體的意愿。因此在許多情況下,不宜簡單地將網絡輿情直接等同于社會整體的意見與情緒。
與傳統(tǒng)的社會輿論相比,網絡輿情還具有直接、突發(fā)、互動以及內容豐富等特點。
互聯(lián)網是完全開放的,它拓展了社會公眾的公共空間,給了所有人發(fā)表意見和討論時事的便利,使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網絡信息的者,使每個人都有選擇網絡信息的自由。這樣,民眾發(fā)表意見的渠道就更加通暢,往往在一個事件發(fā)生幾小時甚至幾分鐘之后,就會有相關的意見和情緒等在互聯(lián)網中發(fā)表和表現(xiàn)出來,從而使網絡輿情能夠直接表達民意并發(fā)揮作用。
在突發(fā)性方面,傳統(tǒng)的社會輿論往往需要經過一個時期的醞釀和準備才能形成,因為街談巷議等形式的局限,從事件信息傳播、公眾關注并參與討論,一直到社會輿論的形成一般需要數(shù)天甚至數(shù)十天的時間。而網絡輿情的形成則非常迅速,一個熱點事件的出現(xiàn)加上大量情緒化的意見表達,在當事人不經意間,就可能迅速成為激發(fā)網絡人群共同關注甚至共同譴責的導火索,使當事人在猝不及防的時候成為眾矢之的。
一般來說,網上輿情的討論主題極為寬泛,話題的選擇往往是自發(fā)、隨意的,任何人都有選擇主題、話題和選擇寫什么、怎么寫的自由,而網民又分布于社會各階層和各個領域,因此,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能隨時成為網絡輿情焦點,而且各種各樣的文化訴求、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生活準則、道德標準都可以充分體現(xiàn)。
在互聯(lián)網中,網民普遍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參與意識,這就使網絡輿情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在互聯(lián)網中,只要某一問題或事件被報道或者被發(fā)現(xiàn),就會引發(fā)大量網民自覺參與討論、發(fā)表意見、進行評論,并且很容易在眾多網民之間形成互動,贊成方的觀點和反對方的觀點同時出現(xiàn),相互探討、爭論,相互交匯、碰撞。這種網民之間的互動、實時交流,使各種觀點和意見能夠快速地表達出來,使討論更廣泛、更深入。
當然,網絡輿情的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許多網民受素質、學識方面的限制,或者受現(xiàn)實生活壓力的影響,在發(fā)表意見時,容易缺乏理性,比較感性化和情緒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聯(lián)網作為發(fā)泄情緒的場所,很容易出現(xiàn)庸俗、灰色的言論。如果不加以及時引導,可能引發(fā)更多情緒化的議論甚至形成有害的社會輿論。
工商機關網絡輿情收集、分析及引導工作的現(xiàn)狀
從工商機關的網絡輿情收集、分析及引導工作看,還存在不足,需要認真研究相關問題。
1.缺乏快速、有效的網絡輿情收集及日常監(jiān)測機制。
目前,各地工商機關還只是停留在人工收集、篩選階段,難以形成日常性收集能力和持續(xù)性跟蹤能力,往往只能依靠個人的感覺、經驗等收集網絡輿情信息,判斷是否出現(xiàn)與工商行政管理相關的網絡輿情熱點問題,使網絡輿情監(jiān)測面較窄,反應速度較慢。當特定事件發(fā)生后,難以從互聯(lián)網的海量信息中及時、有效地獲取深層次、高質量的網絡輿情準確信息,給科學決策以及應急處置造成困難。
2.缺乏全面、科學的網絡輿情分析機制。
網絡輿情分析是通過對網絡輿情信息的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得出一種趨向判斷和價值判斷的過程。網絡輿情分析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必須在平時打好基礎。但從實際情況看,各地工商機關在網絡輿情分析方面還存在隨意性強、方法不科學、缺乏系統(tǒng)性等不足,難以及時提交準確、嚴謹?shù)?a href="http://www.gtddz.com/haowen/30219.html" target="_blank">分析報告。
3.缺乏引導網絡輿情的管理機制。
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建立網絡輿情收集及日常監(jiān)測機制,加強網絡輿情分析工作,都是為了讓工商機關在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方面掌握主動,讓網民的意見、情緒等朝著有利于維護市場秩序、有利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有利于推動科學發(fā)展的方向轉變,及時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從而變被動為主動。但從目前情況看,各地工商機關還普遍缺乏引導網絡輿情的管理機制。
工商機關應當積極采取措施,深入研究網絡輿情課題,力爭在營造良好執(zhí)法環(huán)境、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方面掌握主動
網絡輿情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幾年才出現(xiàn)的新情況。由于網絡輿情課題的理論研究剛剛起步,關于網絡輿情的產生、傳播、處置、引導等,人們還缺乏全面的認識。但著眼于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工商機關應當積極采取措施,加強網絡輿情研究,在營造良好執(zhí)法環(huán)境、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方面爭取主動。
1.設立專門崗位和人員,切實加強網絡輿情的日常監(jiān)測、信息收集及引導工作。
如果條件允許,工商機關應當設立專門崗位,配備有專業(yè)素質的人員,負責對網絡輿情的日常監(jiān)測、信息收集工作。在網絡輿情分析方面,由于涉及范圍較廣,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成立領導小組,由相關內設機構分別派代表參加監(jiān)測組、調查組、信息反饋組,具體開展網絡輿情的監(jiān)測、評估、預警工作,并及時向本機關領導提交網絡輿情分析報告。當出現(xiàn)某種特殊情況,需要針對某一階段的網絡輿情實施引導時,應當由本機關領導進行集體研究決策,確定引導原則及實施方案。
2.實行分層管理,建立網絡輿情的信息收集和日常監(jiān)測機制。
如今,互聯(lián)網中已經按地域或者行業(yè)的不同細化出了不同的網民群體,形成大量的城市論壇、社區(qū)論壇、行業(yè)論壇等。網民根據(jù)自己所處的行政區(qū)域或者愛好等,選擇不同的論壇登載信息、發(fā)表意見。這樣,各級工商機關應當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在網絡輿情的信息收集和日常監(jiān)測方面實行分層管理,分別針對本機關轄區(qū)情況開展工作。應當根據(jù)網絡論壇或者網站的活躍程度、網民參與程度等,將網絡論壇或者網站劃分為不同的日常監(jiān)測等級,確保對重點網絡論壇或者網站實施重點監(jiān)測。
工商機關應努力建立和完善網絡輿情收集一體化平臺,加強網絡輿情分析及預警工作,切實做到反應迅速,方法科學
工商機關應努力建立和完善網絡輿情收集一體化平臺,充分運用網絡技術及信息技術手段,建立網絡輿情信息自動收集系統(tǒng),對重點網絡論壇和重點網站進行實時監(jiān)測,對海量信息自動篩選、過濾,縮短網絡輿情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時間,切實做到反應迅速,方法科學。
在加強網絡輿情分析方面,設立網絡輿情評論員是一個好辦法。應對評論員進行專門培訓,使其熟悉網絡知識,掌握統(tǒng)計學、心理學、新聞學以及危機公關方面的知識。評論員主要負責對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網絡輿情進行日常分析,預判其中的發(fā)展走向、輿論熱點、媒體關注焦點,確定網絡輿情級別和重要程度,對網絡輿情走向作出正確判斷。對一些影響面大、可能導致事件升級的網絡輿情信息,應密切關注事態(tài)發(fā)展,保證第一時間獲知事態(tài)信息。相關分析報告應當做到及時、準確、全面,對重要的網絡輿情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報告、早處置。
在建立網絡輿情應急預警系統(tǒng)方面,應當將網絡輿情管理納入工商機關的應急處置方案。可以根據(jù)網絡輿情的性質、影響程度、影響范圍等方面的不同,將應急響應等級劃分為特大級、重大級、較大級和一般級,實行紅、黃、橙、藍的“四色預警”,并建立相應的應急處置機制。
當年曾受到李嘉誠剪報啟示的王劍波也將公司命名為“東方剪報”,這里是否有對亞洲首富致敬的意義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相當明確的是,如今的“東方剪報”不再僅僅提供傳統(tǒng)剪報這一功能,更多的是新聞、廣告信息的全面收集、分析、輿情預警。當然,其渠道不再僅僅局限于報刊雜志,而是全方位覆蓋廣播、電視、網絡、微博、微信、移動、戶外等全媒體。東方剪報也早已拓寬了“剪報”的字面含義,成為了服務于政府和企業(yè)的全媒體輿情監(jiān)測的利器。而近年來,隨著與世博會、國土局信息中心、故宮、三元牛奶、首鋼集團、以及沃爾瑪?shù)日块T和極具品牌影響力的世界級公司深度合作,東方剪報已經成長為媒體輿情監(jiān)測行業(yè)翹楚。
厚積薄發(fā)的東方剪報
媒體輿情監(jiān)測,是互聯(lián)網時代的產物。百度百科上有如下通俗定義:整合媒體信息和互聯(lián)網采集技術及信息智能處理技術,通過對海量信息自動抓取剪輯、分類聚類、主題檢測、專題聚焦,實現(xiàn)用戶的媒體輿情監(jiān)測和新聞專題追蹤等信息需求,形成剪報、報告、圖表等分析結果,為客戶全面掌握自身資訊、競爭對手、行業(yè)動態(tài),做出正確的傳播與輿論引導,提供分析依據(jù)。
在海量信息洶涌的互聯(lián)網時代,媒體輿情監(jiān)測可謂生逢其時。一條負面信息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引發(fā)品牌形象的坍塌或摧毀,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不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yè)都已經意識到媒體輿情監(jiān)測的重要性。東方剪報在信息咨詢產業(yè)積蓄多年的能量在這一大時代下蓬勃爆發(fā)了。
屈指算來,東方剪報已經有十五年的歷史了。
“在公司最初成立的那幾年,盡管一直在關注著信息咨詢,盡管也在做著信息收集等相關剪報工作,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它地方,也是因為,公司成立最初那幾年,媒體輿情監(jiān)測的理念還不像現(xiàn)在這樣被廣為人知。但慶幸的是,我們的公司盡管在最初那幾年沒有擴大規(guī)模,但卻一直保持著信息收集和分析人員的積累,因此,在這一行業(yè)開始蓬勃發(fā)展的時期,我們可以迅速跟進,快速出擊?!蓖鮿Σê敛恢M言公司曾經的蟄伏期?;蛟S,也正是那幾年的蟄伏期,讓他能夠積累深廣的人脈資源,以及明曉了他對信息咨詢行業(yè)無法割舍的情懷,因而,他和他的東方剪報能在輿情監(jiān)測大環(huán)境爆發(fā)之時,抓住機遇。
幾年間,東方剪報的服務對象有政府也有企業(yè)和機構,服務的行業(yè)涉及金融、IT、通信、體育、教科文衛(wèi),服務范圍有國際重大賽事監(jiān)測也有公益事業(yè)和社會責任。它幫助政府輿情預警,也幫助企業(yè)品牌傳播,它做好媒體輿情監(jiān)測本身,也專注深挖跨媒體多模態(tài)全媒體輿情信息大數(shù)據(jù)內核的理論研究,同時更致力于全媒體輿情信息的個性化服務。
讓東方剪報在媒體輿情監(jiān)測行業(yè)嶄露頭角的案例不能不提的是世博會的輿情監(jiān)測與剪報服務。眾所周知,世博會是一次國際盛事,也是中國向國際社會全方位展示自己實力的一次絕好機會。中國又是首次舉辦此次盛會,在媒體監(jiān)測,特別是輿情預警方面自然也會以國際化高標準嚴格要求。因此,在媒體輿情監(jiān)測服務商的招標過程中,東方剪報競爭對手的實力都不容小覷,每一個參與招標的輿情監(jiān)測公司從實力到戰(zhàn)績都有著輝煌的記錄?!澳嵌螘r間,真的是壓力很大,想要打贏這一仗不容易,畢竟,這是一個國際化盛會?!蓖鮿Σɑ貞浿爸挥腥襟w監(jiān)測,才能把握輿情!”東方剪報在業(yè)內首先提出了這一響亮口號?!拔覀兂藫碛凶灾餮邪l(fā)的搜索引擎系統(tǒng),遍布全國的線下剪報人員也成為此次招標成功的關鍵。如果只從搜索引擎上摘引信息,難免會遺漏很多線下信息,而在很多線下信息還沒上網的情況下,線下信息員的剪報工作尤其重要?!睎|方剪報遍布全國,網點密布的線下信息員,成為世博會招標過程中的優(yōu)勢和亮點。而這也是東方剪報打造中國全媒體輿情監(jiān)測個性化服務第一品牌的一張王牌。
世博會的輿情監(jiān)測,招標成功只是剛剛開始,在長達五個多月的世博會運行期間,王劍波和他的團隊真可謂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一刻也不能放松。網上通過自主研發(fā)的搜索引擎系統(tǒng)日夜不停地全網采集,線下信息員從讀報識別到掃描采集,從現(xiàn)場拍攝到實時采編,及時信息,不遺漏每一個信息點。在世博會試運行期間,東方剪報及時收集參觀者的信息反饋:世博場館內的飯菜過于昂貴、場內指示標志不明晰等等狀況及時反饋給了組委會。組委會根據(jù)東方剪報提供的媒體輿情數(shù)據(jù)與分析報告,迅速調整服務。在長達五個多月的世博會輿情監(jiān)測中,王劍波和他領導的團隊打了一次漂亮的戰(zhàn)役。也充分證明了,東方剪報已經擁有了服務國際化盛會的實力,不論是在規(guī)模還是在時間上,都能經受得住考驗。
一條信息可能發(fā)生的奇跡
在東方剪報的網站上,有著這樣一句醒目的話:“我們每期提供的信息哪怕只有一條被您采用,您就有可能作出一次成功的決策 ;我們每期提供的信息哪怕只有一條被您采用,您就有可能避免一次決策的失誤”。這并非危言聳聽,有實例為證——
2008年,國產奶粉遭遇一次嚴重的信任危機,北京三元集團委托東方剪報為其做“三元媒體報道每日適時監(jiān)測”。東方剪報立即啟動了紅色危機預警。
2008年9月20日,《生活報》記者筆誤,錯誤報道了一則“發(fā)現(xiàn)蒙牛、伊利、光明、三元等知名品牌企業(yè)生產的液態(tài)奶含有三聚氰胺”的消息。當日下午4點27分,該文章剛在網絡發(fā)出,4點30分,東方剪報媒體監(jiān)測中心就監(jiān)測到了這一負面報道信息。當日正好是周末,監(jiān)測人員立即通過電話向三元報告了這一輿情信息,很快引起了三元領導層的高度重視。他們果斷的采取了緊急措施,《生活報》于2008年9月22日(星期一)在頭版公開向三元及大眾做了“誠懇致歉”,并重新刊登了正確的文章。東方剪報的危機預警,幫助三元挽回了一次嚴重的輿論損失。
同時,東方剪報媒體監(jiān)測分析專家組也高質量地完成了“中國應對‘問題奶粉’期間三元媒體監(jiān)測分析報告”等任務。為此,三元有關領導親自打電話給王劍波,表達了“衷心的感謝”。
一條信息從發(fā)出到被監(jiān)測到,僅僅不過三分鐘時間,就在這如此短暫的時間,狙擊了一條會帶給企業(yè)致命沖擊力的信息。
類似案例還有霸王洗發(fā)水。2010年11月,霸王集團因為香港鳳凰衛(wèi)視發(fā)端曝光的洗發(fā)水含致癌物質事件而成為眾所周知的危機輿情事件。東方剪報接受委托對其進行全媒體監(jiān)測并做輿情分析報告。東方剪報輿情科技研發(fā)中心采用“人機結合”模式,使得客戶信息得以全面快速準確的把握。在某次監(jiān)測過程中,監(jiān)測人員細心地發(fā)現(xiàn)了人民日報的一則題為:“‘網絡打手’如何翻云覆雨,操縱網上輿論?”的新聞——這并不是專門為為霸王寫的文章。但在這篇文章中人工甄別到了一句:霸王洗發(fā)水是網絡打手“受害者”的話,輿情分析人員敏銳地將此提煉為:“人民日報為霸王說了公道話”,成功地將霸王洗發(fā)水品牌從備受網民指責的品牌轉化為網絡暴民口中的受害者,可謂絕地反擊,峰回路轉。而這些服務,已經不再局限于輿情監(jiān)測,同時將服務外延到品牌服務中,可謂一次令人驚艷的危機公關。
2011年,故宮相繼遭遇“十重門”、“盜竊門”“錯字門”等重大負面信息的包裹中,一時間,故宮成為眾多網民口誅筆伐的對象,平日高大上的形象遭受嚴重的傷害,基于此,故宮委托東方剪報為其做輿情監(jiān)測,東方剪報為其提供了完整的輿情分析監(jiān)測分析月報,成功地將故宮從負面信息包抄的境遇中突圍。
……
東方剪報自主研發(fā)的N訊技術在國內也屬于領先水平,并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從硬實力的N訊產品到多年經營遍布全國各個角落的信息剪報員,以及核心員工敏銳的信息判斷力,東方剪報在媒體輿情監(jiān)測過程中總是能帶給客戶驚喜。
從媒體人到輿情先行者
東方剪報最近幾年戰(zhàn)績不俗,它的創(chuàng)建人王劍波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并引起業(yè)內矚目。
王劍波是重慶人,豪爽耿直重義氣也成為他身上濃重的性格特征,按照王劍波自己的話說,他是工農兵學商各個領域的工作都做過。六十年代出生的他,趕上過上山下鄉(xiāng)務過農,做過工人,也曾經當過兵,后來成為重慶某中學的政治教員,而此時又縱橫商海。不安于現(xiàn)狀的他在中國經濟改革的浪潮下,拋下家鄉(xiāng)所積累的安穩(wěn)生活,來到北京打拼。寫得一手好文章的他很快在傳媒業(yè)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曾經擔任過國務院扶貧辦《中國地區(qū)開發(fā)》雜志社副社長、人民日報《情系中華》執(zhí)行主編。主持并策劃過多項大型主題報道。在擔任《情系中華》執(zhí)行主編之時,成功策劃報道華人華僑100系列,也就是在此次大型人物報道過程中,他得以采訪長江實業(yè)集團總裁,亞洲首富李嘉誠先生。如前所述,也是在那次會面之時,他無意中看見李嘉誠桌上的剪報集錦,成為他創(chuàng)辦東方剪報信息服務公司的誘因。
“那次采訪前后歷經兩個多小時,李嘉誠先生非常平和親切,一點也沒有所謂首富的傲人架子,從他的人生經歷到他的商場經驗,都很誠懇地與我們分享?!蓖鮿Σ粗鴫Ρ谏纤c李嘉誠的合影,陷入了愉快的回憶之中,“那次采訪,受益頗深。”
與智者一席談,勝過寒窗十年。那次采訪所領受的智慧財富,成為王劍波人生重要的積累,并不僅僅限于他從李嘉誠那里獲得的剪報啟發(fā),還有亞洲首富那獨有的開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都成為他的學習榜樣。
【關鍵詞】網絡輿情;“易班”平臺;引導機制
網絡輿情是社會輿情在網絡空間的映射,是社會輿情的直接反映。通過網絡傳播的信息包含了網民對當前社會各種現(xiàn)象以及諸多熱點問題的立場和觀點,已成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相關重要領域的社會輿情晴雨表。但網絡是把雙刃劍,一些不良信息比如網絡謠言、虛假信息、惡意誹謗等也充斥其中。而且,國外敵對勢力借助其技術優(yōu)勢時刻都在進行輿論滲透。網絡輿情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對網絡傳播的熱點問題及時予以收集、分析、整理、,如何引導大學生對網絡熱點問題理性看待,增強大學生網絡輿情思想引導工作的前置性和主動性等,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問題。
一、信息時代網絡輿情的特點
網絡輿情的特點與網絡傳播方式的特征息息相關。信息時代網絡傳播方式的特征主要是:第一,傳播主體的多樣性。傳播不再是機構、媒體單位的事情,每一位民眾都可以參與其中,誰都可能是記者、編輯。第二,傳播渠道的多樣性。比如電腦、手機等都可以進行大眾信息。第三,傳播形式的交互性,信息傳播者和接受者可以相互激蕩、及時交流。第四,傳播內容的準確性和全面性難以考量。甚至有統(tǒng)計顯示,在新媒體的傳播過程中,負面信息傳播面積是正面信息的四倍。①基于網絡信息傳播的這些特征,網絡輿情的主要特點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由性與可控性
全媒體時代中個體間可以通過即時通訊工具溝通,同樣也可以在BBS、Blog和微博上自由發(fā)表言論和表達輿情。人們還可以在網絡上建立自己的網站,成本低廉,程序簡便。網絡在提供給人們前所未有的自由的同時,也隱蔽著細膩的政治和經濟的控制,它不是獨立于社會之外沒有管理者的絕對自由空間,網絡也要遵循“游戲規(guī)則”。因此,網絡的傳播自由也是有限的,它是和控制是相伴而生的,尤其是對于各種有害的網絡噪音而言,這種控制就顯得更加重要。
(二)互動性和即時性
從網絡媒體區(qū)別于傳統(tǒng)媒體的主要傳播特性來看,網絡輿情傳播具有互動性和即時性。網絡是一種雙向的交互式的信息傳播通道。網絡輿情的交互性主要體現(xiàn)在網民與政府、與網絡媒體的互動以及網民間的互動。另外,時間因素也是影響輿情價值的重要因素。在網絡環(huán)境下,輿情的傳播和表達具有了較高的時效性。通過網絡媒體迅捷的報道,網民在獲知新聞事件的第一時間內就可以在網上發(fā)表言論。
(三)豐富性與多元性
從網絡輿情表達的內容來看,它具有豐富性與多元性。豐富性是指網絡輿情信息所涉及的社會問題和事件包羅萬象。民眾同時對共同的社會問題發(fā)表意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呈現(xiàn)出輻射形態(tài)。這種多元性和分散性可以看作是公眾對一個問題持有的看法和態(tài)度的不同。此外,多元性還特指網絡輿情表達中所體現(xiàn)的意識形態(tài)的多元性?;ヂ?lián)網打破了地域阻隔,使得體現(xiàn)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網絡言論隨處可見。
(四)情緒化與非理性
目前我國正處在轉型期,社會運行機制的轉變、社會組織結構的變化、利益群體的調整,都直接影響到每一個社會成員切身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地位,使得一些人的心理結構失衡,緊張、焦慮、困惑、不滿等社會情緒浮動,浮躁心理流行。但是,公眾對現(xiàn)實的種種不滿往往缺乏適當?shù)呐沤馇?,而網絡為民眾宣泄情緒提供了最佳的渠道,各種情緒、態(tài)度和意見基本是以原生態(tài)形式得到展現(xiàn)。
(五)偏差性
網民個體所受到的現(xiàn)實壓力會直接影響到其在網上的意見表達。由于受各種因素影響,一些網上發(fā)言缺乏理性,比較感性化和情緒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聯(lián)網作為發(fā)泄情緒的場所,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挫折,對社會問題片面認識等等,都會利用網絡得以宣泄。同時,很多時候網民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因此,網絡輿情是個人情緒與群體情緒相互作用的一個結果。有時它是真實意見的反映,有時也會與人們原有的意見產生一定程度的偏離。
(六)個性化與群體極化性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匿名狀態(tài)下容易擺脫角色關系的束縛,容易個性化。②在網絡和新的傳播技術的領域里,志同道合的團體會彼此進行溝通討論,到最后他們的想法和原先一樣,只是形式上變得更極端了。實踐證明,網民中的“群體極化”傾向更加突出。網絡輿情表達的個性化和群體極化特點并不矛盾,個性化特點在Blog上體現(xiàn)得更加明顯,而群體極化在BBS、微博上可能會更加突出。
二、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認知特點
(一)認知途徑的網絡依賴性
校園BBS、微博等網絡平臺給當代大學生所提供的幾乎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網絡甚至成為他們“身體的一部分”。在上海部分高校調查顯示,約80%的大學生每天的上網時間在1小時以上。③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了解國內外形勢的途徑,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網絡(占87.3%),報紙(占65.8%),電視(占65.1%)。可見,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獲取國內外形勢的主要途徑。大學生對國內外形勢關注的方式,34.5%的學生會選擇網上跟帖。④并且經調查發(fā)現(xiàn),會在第一時間將自己認為有意思的信息進行轉發(fā)的大學生的比例在70%左右。⑤可見,無論是從網絡上閱讀信息還是以手機媒介等群發(fā)方式轉發(fā)信息,大學生認知途徑的新媒體依賴性傾向較為明顯。
(二)網絡認知內容的廣泛性
現(xiàn)今的大學生生活在全媒體的信息社會中,他們通過網絡、手機等傳播媒介,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將自身的學習與發(fā)展同社會的變化與發(fā)展相聯(lián)系,從自身已有的知識背景和價值觀認知社會中的種種現(xiàn)象和問題。如在政治發(fā)展面臨的問題中,大學生最關心分別是:反腐倡廉占90.5%,基層民主問題占64.7%,行政機構改革占49.6%。⑥ 84%的大學生最關心的經濟問題是就業(yè)問題;80.2%的大學生當前最關心的民生問題是就業(yè)問題。⑦此外,物價波動、居民收入增長、醫(yī)療保障體系建立、高房價等由媒體集中傳播報道的問題都是大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
(三)認知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與波動性
從大學生自身的特點來看,大學生在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已基本成熟,他們已經形成自己獨立的認知系統(tǒng)。我國經濟建設和現(xiàn)代化建設不斷取得偉大成就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加深,對黨的信任增強,對社會現(xiàn)象和問題形成了比較穩(wěn)定的認知。
(四)認知價值觀的一致性與模糊性
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在主導價值觀的教育和傳播下,大學生的認知價值觀在總體上與主導價值觀是一致的。他們有強烈的愛國心和社會責任感,能夠認同我國的主導價值體系。但是,大學生作為社會中有著特殊利益和需要的群體,他們多從現(xiàn)實生活、從自己實際感受到的利益中去認識、理解、分析社會問題,極易就事論事,而對政治理論學習表現(xiàn)得相對冷漠。盡管他們的主導價值觀認知是基本正確的,但是尚處在膚淺層面。
三、網絡輿情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評估
對網絡輿情傳播的熱點問題多數(shù)學生可以較理性地分析和看待
本文作者通過不同時間段與不同大學生對象的訪談和座談發(fā)現(xiàn),對于由網絡媒體頻繁傳播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熱點問題,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心態(tài)和客觀的看法,并不是一味地抱怨或者偏激地去看待,既能看到事物發(fā)展中的積極作用,又可以理性對待發(fā)展中不足和挫折,不會就事論事,而是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產生的負面影響,然后再根據(jù)自己的看法提出意見和建議,能把國家的穩(wěn)定與和諧放在第一位??梢姸鄶?shù)大學生心智是基本成熟的,學會了較為理性地看待和思考問題。
四、“易班”網絡輿情引導機制構建的意義與可行性
易班是提供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的綜合性互動社區(qū)。網站融合了論壇、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0應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已經成為全國教育系統(tǒng)的知名文化品牌。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易班”在上海各個高校的運行已經比較成熟,在當今全媒體時代,構建“易班”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義。
(一)“易班”網絡輿情引導機制構建的意義
第一,開辟大學生網絡信息認知的新平臺
網絡平臺給當代大學生所提供的幾乎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上網成為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類型繁多的虛擬互聯(lián)網世界中,惡意的信息也可以通過BBS、博客、微博、論壇、電子郵件、手機等網絡媒介,在不表明身份的情況下傳播。甚至有統(tǒng)計顯示,在媒體的傳播過程中,負面信息傳播面積是正面信息的四倍。⑧大學生面對急速膨脹的非理性信息,網絡輿情一時失控就可能引發(fā)一系列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甚至引發(fā)。因此,信息時代打造高校自己的網絡信息認知平臺,及時和分析網絡熱點問題,對學生予以及時疏解和引導意義重大。
第二,創(chuàng)造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
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使高校德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德育的主客體關系、信息渠道和載體介質都發(fā)生了變化?;ヂ?lián)網時代,大學生是網絡群體中最為活躍的部分,對互聯(lián)網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研究,就成為新時代的重要課題。針對這一新情況,上海市2009年開始在部分高校試點易班建設,通過這一平臺,大學生可以了解當下發(fā)生的熱點新聞,跟老師、同學進行互動交流。易班在教育方法上從灌輸、服從變?yōu)檫x擇、引導,不斷提高大學生自覺能動性。
第三,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性和前置性
要改變信息時代網絡環(huán)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易陷入被動的局面,及時發(fā)現(xiàn)大學生高度關注的網絡熱點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須首先置身于信息社會的前沿,始終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及時預見新事物的產生、發(fā)展,分析其利弊得失,盡量做到防范于未然。因此,打造“易班”網絡輿情引導機制,以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為骨干,建立一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組織,時刻關注國際、國內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發(fā)生的,可能對大學生思想產生沖擊、影響的熱點事件,通過收集整理和全面分析事件的原因、過程、性質和影響,提前把握事件的發(fā)展趨勢,對學生可能產生的思想困惑及時解答和疏導,可以大大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性和前置性。
第四,培養(yǎng)大學生媒體理性
當前是一個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媒體資源豐富的時代。各種媒體,如QQ、微博、微信、飛信、SNS等大眾傳媒方式,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甚至是語言習慣。然而,新媒體也如同一把雙刃劍,無時無刻不在傳播者良莠不齊的信息,在方便大學生學習生活和獲取信息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諸多的負面影響。這對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中的青年學子來說,是新媒體時代的新挑戰(zhàn)?!耙装唷逼脚_的網絡輿情引導機制,通過對網絡熱點問題的理性分析,逐步引導大學生學會用理性的態(tài)度看待網絡熱點問題,幫助學生抵制片面信息的不良思想影響,培養(yǎng)大學生對網絡熱點問題的媒體理性。
(二)“易班”網絡輿情引導機制構建的可行性
1.“易班”網絡平臺已經建立
“易班”(E-CLASS)是上海市高校應對新媒體時代的要求和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的積極實踐?!耙装唷弊?007年8月誕生,2009年正式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四所高校進行第一批試點。2010年5月,“易班”在復旦大學、建橋學院、杉達學院進行第二批試點,2010年11月在21所高校進行第三批試點,2011年11月在44所高校試點,2012年9月“易班”在上海公辦、民辦高校全覆蓋以及成都的西華大學?!耙装唷苯涍^了在上海多所高校幾年的試點和發(fā)展,從技術和操作層面來看,易班網絡平臺的運作已經比較成熟了??梢哉f,構建“易班”網絡輿情引導機制的網絡平臺基礎已經建立。
2.“易班”網絡平臺豐富的功能
易班的主要功能結構有主頁面結構,網站層次結構,班級主頁結構,個人主頁結構。每個結構都有其相對應的主要模塊和功能。易班最為主要的功能就是班級功能,他能讓每個進入易班的同學找到自己相對應的班級,并幫助輔導員管理整個班級。班級的主要功能有:話題――能讓每個加入班級的同學和輔導員(管理員)在這個版塊中事物通知、班級決策等。相冊――易班的相冊是永久無限的。每個加入班級的同學都能在相冊中上傳圖片與大家分享。網盤――易班的網盤也是永久無限的。易班還有個能突顯網友活躍度的榜單――社區(qū)榜單,能讓網友及時了解網站其他用戶的相關信息等等。這些豐富的功能能讓每個來易班的網友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
3.“易班”網絡平臺的師生共建性
“易班”從試點起至今,在上海的公辦、民辦高校已經實現(xiàn)了全覆蓋。從師生對易班的運用和掌握方面來看,各高校都非常重視對易班的推廣和使用。在易班這個網絡平臺上,學生注冊率高,有很多班級的注冊率都達到了100%。學生參與易班網絡平臺的范圍廣,從獲取信息到帖子、跟帖、發(fā)起投票、上傳共享學習資料等等,基本上可以實現(xiàn)大學生活方方面面的全覆蓋。從學校管理角度看,易班目前是學校層面對學生事務信息的平臺,是校園中與大學生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網絡教育平臺。很多高校在大學生的日常事務管理和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已經實現(xiàn)了信息全部上“易班”的管理和工作方式,“易班”網絡平臺已經成為高校師生共同交流和使用的校內唯一網絡平臺。
五、“易班”平臺網絡輿情引導機制構建的模式探索
依托于已經形成并運行多年的“易班”系統(tǒng)和高校專業(yè)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工作者,本文擬從以下幾個層次探索構建“易班”網絡輿情引導機制的實施模式:
1.“易班”網絡輿情引導組織的建立:要開展好大學生網絡輿情研判工作,就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體制。構建網絡輿情研判運轉系統(tǒng),首先要建立由高校主管部門領導、學工部、宣傳部、團委、思政輔導員、兩課教師等多方聯(lián)動的輿情引導組織,制定規(guī)章制度,明確崗位職責。
2.“易班”網絡輿情信息采集:高校的網絡輿情信息主要來自兩部分,一是內部獨立的校園網絡,二是外部開放的互聯(lián)網絡。隨著高校校園信息化建設的深入發(fā)展,校園網中網站、論壇、博客等平臺上信息資源的數(shù)量呈指數(shù)級增長,互聯(lián)網上的信息更是十分巨大。建立良好的網絡輿情采集措施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工檢索,更需要購置專業(yè)性信息采集軟件。在人工檢索方面,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讓廣大教師和高校輔導員有意愿關注相關信息,并將采集到的信息傳遞到輿情處理板塊。在利用專業(yè)軟件檢索方面,可以根據(jù)需要對軟件進行定制,在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有用信息。
3.“易班”網絡輿情信息預處理:網絡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突破了傳統(tǒng)媒體的界限,其傳播速度快以及傳播效果具有煽動性的特征,使得輿情的把握比較困難。因此要進行網絡輿情的預處理,把握其中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初步研究、分析輿情可能在大學生群體中可能出現(xiàn)的苗頭性、傾向性的意見,在有限的時間內,提供初步的輿情應對、引導措施。
4.“易班”網絡輿情信息:“易班”作為上海市大學生在線服務網站,為輿情引導提供了網絡平臺。將經過采集并預處理的輿情信息在通過“易班”網頁面向大學生群體,使大學生能夠自己在其他網頁看到的信息等都能夠在“易班”的信息中找到更為詳細的信息內容,“易班”信息界面將會成為大學生更為關注的信息源。這方面的工作的標準主要體現(xiàn)在信息的及時性和全面性方面。
5.“易班”網絡輿情分析引導:基于“易班”交流的互動性,在“易班”信息后,網絡輿情引導組織要緊密跟蹤學生的反饋信息。利用“易班”平臺,正面宣傳,口徑一致,引導輿情向好的方向轉化。要及時發(fā)現(xiàn)和控制學生群體中的苗頭性、傾向性意見,通過網絡輿情研判分析工作,使研判成果轉化為思政教育的課題和決策思想的參考。要謹慎采取傳統(tǒng)運用行政手段對信息“捂”“、堵”封鎖的策略,人為地限制和封鎖信息,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造成謠言滿天飛,從而引發(fā)師生更深層次的思想波動,失去對學校的信任,給學校的處置工作帶來更大的不便。
6.“易班”網絡輿情分析報告:根據(jù)個案的特點和個案處置中的具體過程以及方式、方法的應用,結合個案中大學生的意見,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形成輿情分析報告,總結經驗、教訓和改進方向,并公布在“易班”平臺上共享,為相關研究提供資料,為相似個案提供處理思路。
注釋:
①孟波:《新媒體的十大特征》,來源于鳳凰網:http://new /gundong/detail_ 2011_ 07/27/7980005_ 0.shtm l
②劉毅:《略論網絡輿情的概念、特點、表達與傳播》,載《理論界》,2007年第1期。
③數(shù)據(jù)來源于華東政法大學“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的當代大學生“調查問卷。
④王永智:《大學生形勢與政策的認知特點與教育對策》,載《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年第6期。
⑤數(shù)據(jù)來源于華東政法大學“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的當代大學生“調查問卷。
⑥數(shù)據(jù)來源于華東政法大學“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的當代大學生“調查問卷。
網民在BBS、博客、即時聊天程序上的對話,隨時影響著人們對企業(yè)品牌和產品的感知,密切關系到企業(yè)的盈虧。
在網絡信息影響越來越大的今天,企業(yè)要如何行動,才能獲得品牌與利潤的雙贏?
eKnow網絡營銷傳播體系,根據(jù)自有的網絡監(jiān)測系統(tǒng)和公關平臺,為客戶提供最佳的網絡營銷傳播解決方案。會對網民口碑進行深入檢測和分析,全面抓取指定信息,并對每條信息的時間、瀏覽量、回復量、轉帖量、態(tài)度方向等信息進行系統(tǒng)采集。讓客戶在最短時間內隨時掌握自己產品、品牌及其競品在網絡上的情況,有的放矢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然后通過多渠道的整合傳播影響消費者的在線討論,用網絡口碑的力量擴大品牌的知名度,最終實現(xiàn)價值的提升。
網絡診斷及檢測——偵測和識別消費者關于品牌、產品和服務的在線討論及看法,結合行業(yè)品牌競爭性分析,對企業(yè)的所有網絡傳播行為做輿情分析報告。根據(jù)網絡診斷結果,給客戶量身制定相對應的網絡營銷傳播策略。
網絡整合營銷傳播——整合適合的網絡傳播工具全面為客戶打造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使品牌及產品信息網絡傳播價值最大化。
1)搜索引擎營銷:利用目標客戶的搜索習慣,把客戶所要傳播的信息轉變成目標客戶尋找的答案。目前搜索引擎廣告有競價排名和自然搜索結果兩種形式。
2)網絡事件營銷:熱點網絡話題是網民們最關注的焦點,以話題策劃激發(fā)網絡口碑輿論,形成群體效應,擴大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
3)論壇營銷:論壇是聚集精準客戶的地方,利用論壇掌握話語權,是企業(yè)宣傳最有效的陣地。
4)博客/微博營銷:博客/微博營銷是利用博客/微博這種網絡應用形式并更新企業(yè)、公司或個人的相關概況及信息。
5) SNS社區(qū)營銷:利用開心網人人網豆瓣網這樣的社區(qū)對用戶資源進行開發(fā),進行營銷。
6)問答營銷:利用網絡的問答工具(例如百度知道、百度百科)進行銷售和信息的。
7)網絡活動:我們通過群體特征研究制定網絡活動策略方案,策劃熱點主題并執(zhí)行全程傳播執(zhí)行與管理,幫助企業(yè)與目標客戶形成積極互動,加深品牌印象,提升忠誠度。(包括網絡調查活動、網絡評比活動、網絡游戲活動、網絡公益活動、網絡促銷與團購活動、網絡征集活動。)
8)網絡新聞常規(guī):充分利用新浪、搜狐、新華網、人民網、網易等在內的數(shù)家網絡媒體公關資源,為企業(yè)客戶量身進行專業(yè)的網絡媒體策劃、撰寫和。
“詞媒體”已有定義分析
“詞媒體”這一概念最先在互動百科出現(xiàn),之后又有其他學者和機構對該概念進行了界定,筆者查閱到的關于“詞媒體”的界定主要有五種,列舉并分析如下:
第一種,互動百科中的“詞媒體”是指以詞作為核心傳播內容的全新媒體形態(tài),其利用“詞”具有的對特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進行超濃縮、利于口口相傳的特性優(yōu)勢,最大限度地提高媒體信息的傳播和記憶速度。有學者指出:“媒體”指交流、傳播信息的工具,如報刊、廣播、廣告等;“詞媒體”并非一種真正的媒體,而是一種語文現(xiàn)象,是對一類流行語特征的概括。①在互動百科首席執(zhí)行官潘海東看來,網絡熱詞概括了事件的關鍵信息,也蘊涵網友的觀點和立場,已具備了媒體屬性,不妨將其稱為詞媒體。②
第二種,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指出“詞媒體”是以全息攝影的方式將詞語“照”下來,這種方式對文化邊界的拓展有很大的意義,這是網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媒體。張頤武教授給出的概念指出“詞媒體”的創(chuàng)造主體是“網民”。
第三種,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的《2010年中國互聯(lián)網輿情分析報告》指出:“詞媒體”是指將詞作為信息的載體,將特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進行濃縮,到網上或傳統(tǒng)媒體中,以便于口口相傳。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關于“詞媒體”概念的解釋,不同之處在于其指出“詞媒體”是利用網絡或傳統(tǒng)媒體渠道進行傳播的。
第四種,2011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0年)》中提到:“詞媒體”――詞語事件化與信息濃縮化,隨著互聯(lián)網的建立,我們已進入信息時代。當一個事件或一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時,人們不再是四平八穩(wěn)地用一堆舊有詞語去講述它,而是將之概括成一個新詞。用詞語來記錄歷史、描述社會、反映生活,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詞媒體的出現(xiàn),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信息社會語言變化的特點,也反映了凸顯語言變化的新詞語的特點。③
第五種,市場營銷專欄作家張少波認為:詞媒體,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極其精簡的詞或短語,能承載足夠多的信息量,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正所謂“一詞勝萬言”,這種易于口口相傳、符合網絡標題特點的詞媒體,最大限度地加快媒體信息的傳播和記憶速度。④
通過對以上五種關于“詞媒體”定義的分析,筆者認為,“詞媒體”是指以一些極短的詞或短語對社會事件進行傳播的現(xiàn)象,這些詞或短語大多不只是對社會事件簡單直白的概括,而是內含人們對事件的認知和態(tài)度。
此外,還有幾點需要明確:首先,“詞媒體”早已有之,例如:唐山大地震,是對1976年發(fā)生于唐山的7.8級地震事件信息的濃縮;其次,“詞媒體”的創(chuàng)造主體并不局限于網民,任何人都可以創(chuàng)造新的詞語或賦予舊詞以新的含義;再次,“詞媒體”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媒體,而只是網絡時代對一種傳播現(xiàn)象較為形象的概括,雖然說“詞媒體”是以詞語作為載體,但是其真正的傳播還必須依賴各種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渠道。
“詞媒體”的語義色彩和造詞形式
從傳播內容的角度分析,“詞媒體”既包含對社會事件客觀描述的新詞語,是中性或褒義的,例如:“十”、“正能量”等客觀反映事實的新詞語,大多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能量和民族自豪感;也包含通過“異化”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詞語,這些詞語除了原有詞匯的內涵,往往帶有不滿或調侃的意味。
“詞媒體”的造詞格式主要有三類:一類是類詞綴造詞,例如:××門、××族、××奴、××黨, ××哥、××姐、××叔,被××等;一類是諧音造詞,例如:“欺實馬”、“向錢蔥”等;還有一類是直接賦予已有詞語新的含義進行傳播,例如:“俯臥撐”、“躲貓貓”等等。
“詞媒體”的特征
第一,短小精悍,易于復制。省略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反映了人類交際力求簡練的自然傾向。從語言運用的視角看,人類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總是力求用最小的麻煩去達到最大的交際效果。通過分析近幾年的新詞和熱詞可以發(fā)現(xiàn),三字詞語使用的比例最大,在2010年和2011年年度新詞語中三字詞語均占一半以上。詞語作為最小的造句單位,長度是它的一個重要特征,最短可為一個字,最長也不過五六個字,符合網絡時代網民精閱讀和快速傳播信息的需要,網民無須刻意去記就能留下印象,同時也便于復制。
第二,高度濃縮,鏈接背景。“詞媒體”雖然大多數(shù)由網友創(chuàng)造,卻是對各種真實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現(xiàn)象的折射,在反映社會生活方面特別敏感。每一個這樣的新詞語背后都有一個故事,都是一道特別的社會風景。⑤以“蒜你狠”為例,該詞被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審定為2010年年度新詞語,是網民對2010年7月份以后大蒜價格漲幅過高的一種戲謔說法,諧音為“算你狠”。除此之外,還有“豆你玩”、“姜你軍”、“蘋什么”等一系列新詞語,該類采用諧音形式創(chuàng)造的“詞媒體”,已經成為網民對某一農產品漲價幅度過高現(xiàn)象的高度概括和濃縮,通過對已有此類詞語的記憶調動,網民很快便能明白該詞所表達的含義和訴求。
第三,意見傳播與事實傳播相當。與傳統(tǒng)媒體堅持客觀公正的報道原則不同的是,“詞媒體”雖然是以特定社會事件為依托創(chuàng)造出來的,但其更多的是民眾觀點和立場的表達,而對事件的概括不見得全面、準確?;蛘呖梢灾v,“詞媒體”在創(chuàng)造之初是對事實與意見的同時傳播,但在之后較長時間的傳播中可能會僅僅代表意見的傳播,事實信息被淡化。例如:“打醬油”最先于2008年出現(xiàn)并開始流行,該詞依托的事實背景是“艷照門”事件時一位年輕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該事并不關心,現(xiàn)在該詞被廣泛使用,表達對時事不關心、不評論,只做自己的事情的態(tài)度,該詞產生時依賴的事實背景已不再被人提起。
第四,傳播的階段性和反復性。隨著人們注意力的轉移,某些“詞媒體”便隨之隱退和消亡。有些詞語反映的是當年度特有的社會事件,隨著其他熱點事件的出現(xiàn),人們的注意力很可能會轉移到對新事件的關注,而放棄對先發(fā)生的事件的持續(xù)關注,之前所形成的詞語也會逐漸消退和被代替,例如:“打醬油”(2008年)、“俯臥撐”(2008年)、“躲貓貓”(2009年)等的相繼流行和隱退。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詞語反映的是當年度特有的社會現(xiàn)象,當這種社會現(xiàn)象消失以后,由此產生的詞語也會隨之被淡忘,當社會上再次出現(xiàn)類似情況時,這類詞語還會被重新啟用,例如:2010年因物價上漲出現(xiàn)的“蒜你狠”、“豆你玩”等,在2011年曾一度沉寂,而2012年初出現(xiàn)蔥價上漲時人們調動已有記憶創(chuàng)造了“向錢蔥”一詞。
注釋:
①曹志彪:《“詞媒體”淺議》[J],《咬文嚼字》,2012年第7期
②張意軒 祝偉:《草根造詞熱 催生“詞媒體”》,《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年11月28日,第4版
③⑤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組編:《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0)》[M],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
搶灘登陸咱們原創(chuàng)有力量
2015年蚌埠市“兩會”期間,由蚌埠報業(yè)傳媒集團制作的兩條微信動畫秀風靡全城,受到網友們的廣泛追捧:它們密集地出現(xiàn)在網友們的微信里,網友在點擊收看后,總是仍樂此不疲地將其轉發(fā)到朋友圈里。
這是兩條“瘋狂”的原創(chuàng)微信,上線后幾乎在朋友圈里實現(xiàn)了“病毒式”傳播。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兩條微信動畫秀上線當天,閱讀量即超過40萬次。
什么樣的內容,有著如此魔力?其實,這兩條微信的素材來自于《政府工作報告》,分別為“2014年,城市發(fā)展亮點回顧”和“2015,我們怎么干”。清新的風格、靚麗的圖片、凝練的文字,只需只言片語,即能概括全市的工作重點和發(fā)展成果。這兩條微信動畫秀的作者正是蚌埠報業(yè)傳媒集團的新媒體中心團隊。
兩會的宣傳報道,如何利用新媒體,提升親和力,高大上的H5如何運用其中?接到社里布置的任務,面對完全陌生的H5微信自營銷技術,新媒體中心團隊積極應戰(zhàn),認真打磨內容,精心制作網頁,團隊經過一天一夜的奮戰(zhàn),既清新又大氣的微信作品出爐啦。作品一經推出,即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此次嘗試,是黨報新媒體創(chuàng)新之舉,是全媒體融合之舉。
接下來,蚌埠報業(yè)傳媒集團新媒體團隊,結合全市宣傳重點和民生熱點,陸續(xù)制作推出鬧元宵、春節(jié)七天公交免費坐、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文明祭祀等十余個清新活潑的微信動畫秀作品,受到廣大網友的青睞,持續(xù)引發(fā)傳播熱潮。
打造全媒體矩陣,延伸報業(yè)價值鏈。2014年初,蚌埠新聞網作為蚌埠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官網,在全省首家推出了黨的群眾路線集中訪談網上直播活動,并與網民互動交流。蚌埠報業(yè)傳媒集團傾力打造全媒體矩陣,立足“全媒體融合、全方位出擊,全時段播報”,開展了“中國夢?我的夢”、“重返全省第一方陣”等專題宣傳報道活動,全天候滾動播發(fā),多終端豐富呈現(xiàn),多介質深度融合。
全媒體發(fā)展,結出豐碩成果。蚌埠新聞網榮獲“省首屆文明網站”、“建黨九十周年優(yōu)秀宣傳網站”稱號,并連續(xù)兩年獲“安徽新聞獎”網絡類一等獎;“首個媒體APP客戶端―――‘掌握蚌埠’投入運營”寫入2014年度政府工作報告;“報網一體化全媒體融合”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列入2014年安徽省全面深化改革特色亮點匯編,也是蚌埠市被列入的唯一主題;蚌埠日報社探索黨報新媒體發(fā)展之路的經驗經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曹征海批示,向安徽全省推廣。
轉型融合新媒體做排頭兵
作為蚌埠報業(yè)傳媒集團最年輕的部門,新媒體中心是推進戰(zhàn)略轉型的“排頭兵”、新媒體發(fā)展的“先行者”。按照社黨委的部署,新媒體中心大膽探索、銳意創(chuàng)新,力爭在產品融合、終端融合、渠道融合、平臺融合等方面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
媒體融合的一個重要結果,是以“讀者、聽眾、觀眾、網民”細分的受眾概念被全新的“用戶”所取代。互聯(lián)網時代的競爭不僅僅體現(xiàn)在技術與內容上,核心在于“人”和“關系”。
管理用戶的核心命題在于“情感”。融媒體時代,這種“情感鏈接”除了在原有平臺上運作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新媒體平臺來運營,以便與年輕的潛在用戶產生黏度。
張懌、張智強、梅一丹是新媒體中心微平臺的幾位年輕編輯。在他們看來,新媒體時代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自己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無論在電腦前還是手機邊,社情民意、投訴報料總能通過網絡及時獲取。新媒體各個平臺及時發(fā)聲、客觀呈現(xiàn),讓網友們可以第一時間了解身邊事。
當下,新興媒體的裂變式發(fā)展,使媒體形態(tài)和輿論格局正在發(fā)生變革,網絡已從邊緣媒體變身為新聞傳播主陣地。
《2013年中國互聯(lián)網輿情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的100件熱點輿情中,由傳統(tǒng)媒體首發(fā)的不足三成,而網民和網絡認證用戶通過互聯(lián)網自媒體曝光的則接近半數(shù)。
媒體融合,特別對于地方黨報,媒體融合和轉型猶如“大象起舞”,是一項任務艱巨的事業(yè)。如果說,三年前,報業(yè)新媒體僅僅是扮演了試水者、探路者或者先行者的角色,那么,在接下來的媒體融合中,新媒體依然是排頭兵,并且擔任的角色與承擔的使命將更為重要。換言之,黨報新媒體已從過去的戰(zhàn)略布局變?yōu)榻裉斓膽?zhàn)略重點。
且融且創(chuàng)新融合轉型在路上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媒體融合發(fā)展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融合發(fā)展將是今后一個時期媒體業(yè)必須適應的“新常態(tài)”。
當前,傳媒遇到的挑戰(zhàn)一點兒也不亞于傳統(tǒng)百貨店較之于電商、傳統(tǒng)銀行較之于互聯(lián)網金融。戰(zhàn)勝挑戰(zhàn)就是機遇。主流媒體必須以改革創(chuàng)新的勇氣,主動適應輿論環(huán)境變化,遵循新形勢下新聞傳播規(guī)律,打造主流媒體融合發(fā)展“新常態(tài)”,在持續(xù)創(chuàng)新中搶占媒體融合的制高點。
針對全市中心工作,媒體融合亮點紛呈。蚌埠新聞網獨家開設兩會“微訪談”,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做客蚌埠新聞網視頻,暢聊民生話題,并進行官方微博、掌握蚌埠APP直播。另外,每場訪談1次采集生成6種產品,經過8個以上媒體平臺推送,融合傳播影響力顯著提升。
【關鍵詞】兩會微博 公共領域 公眾話語
一、微博公共領域的形成
1、公共領域概念的界定
“公共領域”概念最初由德國女思想家漢納?阿倫特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在其著作《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對其進行了充分闡釋,并產生了廣泛影響。
哈貝馬斯認為,“公共領域”是一種獨立于政治權力之外、并不受官方干預的社會公民自由討論公共事務、參與政治的活動空間或公共場所,其范圍包括團體、俱樂部、黨派、沙龍、通訊、交通、出版、書籍、雜志等等,這個“由私人構成的公共領域”是“一個松散但開放和彈性的交往網絡?!雹?/p>
由上述內容可知,在公共領域中,私人較之于各種政治權力、官方機構具有獨立性,私人就各種公共性話題與權力組織展開理性對話或批判性討論,形成某種一致性的判斷及取向(公眾輿論)。通過這一系列討論與對話,作為獨立個體的私人逐漸形成公共領域的主體――公眾。
2、微博公共領域的形成條件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p、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件個人小區(qū),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xiàn)實時分享。在后web2.0時代,微博的低準入門坎,吸引更多的私人參與到公共話題的討論中來,使得微博信息傳播更為迅捷廣泛,受眾往往能在第一時間對事件做出反應,從而加快公共性話題的提出、傳播、循環(huán)以及相關公眾輿論的形成。
在如今的網絡傳播時代,微博作為一種新興媒介打破了傳統(tǒng)媒介時代單向線性的傳播方式和嚴格的準入壁壘,其信息的易獲取性以及傳播的高效性、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點都為公共領域的形成奠定了有利條件。
二、兩會微博營造的公眾話語空間
哈貝馬斯認為,公共領域形成的最大障礙是話語平臺的壟斷。傳統(tǒng)媒體時代,公共輿論往往相對集中且具有鮮明的導向性,這是由于大眾媒介“把持”了公眾話語權,掌握了對話語平臺的壟斷,直到互聯(lián)網興起,網絡傳播媒介的出現(xiàn)才逐步打破大眾媒介傳統(tǒng)的“科層式”中央控制。隨著微博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新聞機構開通微博信息,微博成為其與公眾溝通的一種新平臺。由于微博言論具有快捷方便、匿名、不受限制等特性,通過微博平臺,公眾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微博賦予了公眾更多話語權,拓展了公眾的話語空間。
在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中,微博亦成為各種意見表達的重要渠道、公共政策的討論平臺。在2010年的全國兩會上,“微博問政”初露鋒芒,一些代表委員通過微博征集民意,曬提案議案,與網友互動交流,成為“微代表”,一時間兩會微博問政現(xiàn)象方興未艾。
眾多主流媒體也不約而同地通過微博征集兩會話題、報道兩會,微博問政漸成風潮,其中人民網作為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于2010年2月1日正式推出的“人民微博”對外開放公測,成為“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推出的第一家微博客”。
2010年兩會期間,人民網建立了“新聞專題”,其中下設的“微博報兩會”成為新聞專題最大的亮點。人民網打出“微言大事 博論兩會”的口號,開辟“代表委員微博”、“兩會記者微博”、“微博放映廳”、“博眼看會”等多個欄目,極大地豐富了網絡中的“兩會”議題。②2011年兩會期間,人民網再次以微博直播“2011,微播兩會”形式報導對兩會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兩會實時播”、“代表委員現(xiàn)場播”、“上會記者現(xiàn)場播”、“兩會微博日報”,讓公眾輕松獲取代表委員的兩會提案議案及關注點、記者兩會前方精彩播報、網友們的最新熱門評論。人民網微博的嘗試為公眾進行微博問政提供了傳統(tǒng)媒體無法比擬的便捷性和優(yōu)越性,因而受到了眾多網民的追捧。
隨著我國民主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公眾民主意識不斷增強,兩會越來越受到廣大民眾的關注和重視。兩會期間出現(xiàn)的微博問政熱潮,一方面是公眾在兩會微博營造的公眾話語空間中,利用微博參政議政,發(fā)表自己政治觀點及見解;另一方面,通過微博這一公眾意見平臺也使代表委員們,聽到了更為廣泛真實的民聲,使得民意能夠快速直達“兩會”,因而兩會“微博問政”也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政治民主和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
三、對微博傳播及微博問政現(xiàn)狀的反思
作為一種嶄新的媒介形態(tài),微博的興起,拓寬了公眾的話語空間;而兩會微博問政熱潮的出現(xiàn),使微博成為推動民主政治發(fā)展的一股“微動力”。然而,縱觀當前微博發(fā)展現(xiàn)狀,微博傳播亦存在許多問題值得反思。
1、微博傳播層面
(1)信息傳播的局限性。由于微博用戶的每條博文都必須限制在140個字符以內,超過則無法成功,因而許多微博往往較為簡短,缺乏必要的事件要素,內容呈現(xiàn)得不完整或者碎片化,微博的這種特征決定了其不能夠對某一重大事件進行較為詳盡的報道而只能著眼于對事件發(fā)展進程的及時更新。此外,這種短平快的微博信息也帶來一些問題,如內容中充斥著大量無效信息,信息的真?zhèn)坞y以辨識,從而影響公眾對信息的選擇與判斷。除此之外,微博強化了傳播主體的個性,消解了專家、權威對現(xiàn)實社會公共領域的主導權,所呈現(xiàn)的微博信息則更為多元、分散、充滿個人化色彩。
(2)傳播把關人的泛化?!鞍殃P人”理論認為,媒體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具有“過濾”的作用,它們會從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各個方面對的信息進行篩選。較之于傳統(tǒng)大眾媒介對公眾話語權的壟斷或控制,微博的高度開放性、互動性以及低準入門坎吸引眾多的公眾參與到公共話題的討論中來。“權力精英的把關人被網絡這一具有機械的角色所取代,傳播的主控權力被削減。”③具體表現(xiàn)在:微博中傳播者與受眾的界限往往較為模糊,微博的去中心化,使受眾不再局限于被動地接受經媒介選擇加工后的信息,而可以在微博搭建起的更廣闊的平臺上自由地瀏覽信息,發(fā)表見解,因而每一個參與微博傳播的人均可作為信息的“把關人”。
(3)傳播中的議程設置。網絡媒介的出現(xiàn),改變了過去由傳播者“推送”信息的方式而改由受眾主動“拉出”信息,因而議程設置的主體也發(fā)生了相應的改變。④在此前提下,微博中網民就某些重要的公共話題或某一重大突發(fā)事件進行信息交換和民意表達,相關議題的設置本質上由網民的評論轉發(fā)行為形成,這種民意的公開表達是多方公眾意見的集合,這其中便存在一種多向性的議程設置功能,它擴大了公眾信息的選取面,打破了由于信息壟斷及由此衍生的集權控制,從而促進民主不斷向前推進。
2、微博應用層面――兩會微博問政現(xiàn)狀
微博的興起、廣泛應用以及產生的重大影響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微博問政”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這其中更以兩會期間最為明顯。據(jù)統(tǒng)計,2011兩會期間,共有160位代表委員(進入代表委員微博群)在人民微博(t.省略/)開通自己的微博。代表委員通過微博與網友分享兩會新鮮事和自己的所想所思,曬提案議案、征意見建議、聽民意民聲,更有不少代表委員通過微博直播會議、討論,讓網友可以隨時微評、分享。⑤
針對兩會微博問政熱現(xiàn)象,胡泳教授分析認為,兩會微博火起來,主要是在這特定的時間段――兩會,特定的人群――兩會代表委員的一小部分人在使用。然而就2010年兩會結束后,已有許多代表委員和官方媒體放棄了微博的使用,甚至有些微博像部分政府網站那樣長期無人更新而荒廢,這不禁讓人質疑所謂的“微博問政”是否真正起到了吸納民意、促進民主的效用?從網友對眾多兩會代表委員的關注中,我們看到公眾對于微博問政寄予了一定期望,但是單單憑代表委員在微博上的寥寥評論和回復恐怕又很難兼顧龐大的網絡民意。除此之外,一些公眾對于微博問政還持有懷疑態(tài)度,因為目前看來多數(shù)政府機構、官方部門微博,更多發(fā)揮的還是信息平臺作用,而在與網友互動及解決具體問題方面,卻少有突破。⑥
四、展望微博未來的發(fā)展
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的《2010中國互聯(lián)網輿情分析報告》對2011年網絡輿情展望中提出,“微博客將成為網絡輿論的主要載體”,分析稱“預計在2011年,微博客的巨大作用將繼續(xù)體現(xiàn)在對公共事件走勢的深刻影響上。隨著微博客用戶數(shù)量的持續(xù)增長,如果這種輿論載體能解決其合法身份的問題(目前中國內地所有微博客均為測試版),無疑將在未來的網絡輿論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目前,政府管理部門對于是否允許微博客的發(fā)展,以及給予多大言論空間,還在觀望和思考?!雹?/p>
此外,針對目前微博傳播存在的一些問題,相關主管部門應當完善技術控制微博的發(fā)表內容,制定與微博發(fā)展相適應的規(guī)范體系,在微博公共領域中為公眾營造更為寬廣的話語空間和更好的意見交流平臺,從而讓公眾更好地享有知情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p>
參考文獻
①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學林出版社,1999
②張慶永,《人民網“微博報兩會”看微博傳播特點》,《青年記者》,2010年4月下
③杜駿飛:《網絡傳播概論》,福建人民出版社,P85
④彭蘭:《網絡新聞傳播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⑤省略/BIG5
/32306/184620/215340/216898/
⑥謝建偉:《“微博問政”:進展與困惑》,《人民日報》,2011-3-29,第14 版
⑦祝華新、單學剛、胡江春,《社會藍皮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