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創新創業教育論文

創新創業教育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16 16:01: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創新創業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創新創業教育論文

篇(1)

【關鍵詞】物流管理;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一、前言

在經濟發展轉型升級與“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創新創業顯得尤為重要,在“互聯網+”行動計劃中提出,大力發展眾客空間、開放式創新,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創新驅動作用,在物流行業加強建設跨行業、跨區域的物流管理服務平臺,創新業務流程,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物流服務。“互聯網+”行動計劃對物流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提供了較大的空間與機遇,為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要求。

二、實施“分段分層、雙創貫通”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聯合合作企業創新實施“分段分層、雙創貫通”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分段即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根據物理管理專業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經濟管理通用能力培養,在校內實訓基地與校外實訓基地開展理論學習與認知實踐,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第二個階段物流專業能力培養,在校內實訓基地與校外實訓基地開展理論教學、專業能力實踐教學,鼓勵學生組建創新創業團隊;第三個階段綜合能力培養,在校內實訓基地與校外實訓基地開展綜合實訓項目、企業跟崗實踐學習、開展創新創業項目,學生達到企業準員工標準;第四個階段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在校外進行頂崗實踐學習或開展自主創業項目。分層培養即在第二、三階段把學生分成技能型學生、創新型學生,第四階段把學生分成就業型學生、創業型學生,按照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雙創貫通即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貫通學生培養的四個階段。圖1“分段分層、雙創貫通”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學生進行多形式學習,在校期間參加的各級職業技能大賽、創業實踐項目、課題研究、特長競賽、創新成果、境外交流學習等納入學分管理,建立以學生個性化發展、能力培養為中心的學分互認制度。

三、構建物流管理專業雙創型課程體系

“產學研創”一體化培養物流管理專業創業型創新人才,將創新創業課程有機融入到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包括實踐體系和理論體系,涵蓋創新思維以及創業全過程的課程體系。通過創新創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育,增強學生的創業意愿,增加學生的創業資本。在理論課程體系設計上,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開設創業導論、商業模式概論、項目管理等,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創業,物流領域創業者應具備哪些創業素質和基本能力;對有創業意愿的學生選修創業指導及創業案例研究課程,并引入創業者、相關專家進行指導;對已經開展物流項目創新創業實踐的學生,開展物流企業經營管理類課程。物流管理專業雙創型實踐教學體系由校內單項技能實訓、綜合技能實訓、創新創業實訓、生產性實訓項目實訓、校外認知實習、創新創業實踐、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組成,學生在校期間為了培養學生的商貿物流服務技能與運營能力,開展“互聯網+”高效物流技能大賽、“互聯網+”物流運營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圖2“雙創型”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體系設計上,開設創業活動課、創業模擬仿真課程等。一方面實現“做中創”,包含綜合實踐項目、應用性專題設計、創新創業競賽等,使創業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另一方面重點實現“研中創”,即依托師生工作室、名師工作室、生產性實訓基地等,開展創新創業項目。

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系列做法

(一)建立物流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工作室由專任教師與學生組建創新創業工作室,引入快遞分揀業務、物流倉儲流程優化、物流設施設備設計、特色農產品物流項目、商貿物流項目等,由師生共同選擇實施項目,通過查閱資料、社會調研、座談研討等方式完成物流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物流業務能力以及專業素養,還能夠為專業教師教學提供真實的教學項目,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革。(二)舉辦物流創新創業大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為了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提升學生在物流領域的創業意愿,每年開展全部學生均能參與的物流創新創業大賽。大賽以智能快遞、高效物流、智慧倉庫、特色產品物流項目、先進物流技術應用等模塊為題,學生根據興趣與自身優勢選擇參賽項目,通過項目計劃書的撰寫、項目的實施方案的制定、項目的講解等過程培養學生的雙創能力。(三)開設經管通用課程,培養學生經濟管理能力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融入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統計學、企業運營模擬、電子商務等課程,培養學生的經濟商貿通用能力,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除了能夠掌握專業技術技能外,還掌握經濟管理能力;除了能夠進行物流業務操作外,還懂經營、善管理,為學生創業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四)開展名家進校活動聘請物流企業老板、行業專家、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為創業導師,每個學期為專業師生開設創業指導講座。利用企業老板創業經驗、行業專家創業思想、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經營理念解決學生在創業中存在的困惑。

五、總結

物流行業發展迅速,由傳統的物流發展為一體化物流、智能物流、高效智慧物流,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了機會,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以融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雙創型課程體系為核心,開展豐富的創新創業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未來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

作者:逯義軍 單位:聊城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篇(2)

1.1創新創業教育理論內涵

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的內涵是根據創業教育的概念來確定的,創業教育加上創新,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內涵,那就是用新的思想和新的行為,進行新的創業形式和創業內容的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是從新思想出發,把創業概念融入教學中,從而營造出創業教育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不斷提升創業的自主能力。要深入理解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必須把握以下三點:首先要明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是以提升學生的能力為導向的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是提升學生創業素質,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創業的內涵,并懂得如何創業。把握的要點不是讓學生畢業就去“練攤”創業,而是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使他們具有創業精神和開拓進取的能力,能夠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思想和創業能力,提升自己的技能,為創業打好基礎;第二,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中必須有自己的特色,而不能與其他院校和社會組織的創業教育雷同。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要更突出其創業技能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對自己的技能充滿信心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我創業素質;第三,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而不是孤立的一個單學科的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要融入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從而改變教師和學生的教育理念,創業能力不僅是自主創業能力,更是崗位創業能力,因此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是通過各個學科的學習和實踐工作崗位的培養來完成的。同時創新創業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文化素養、職業素養、個人能力、創新思想等多方面的因素,創業能力是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具體體現。

1.2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

創業教育的第一大作用就是給學生傳授創業知識,創業知識是創業者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包括對各個行業的認識、經營管理知識、法律知識、財務知識等綜合性的專業知識;第二大作用是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只有通過創業教育,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并通過創業意識的不斷提升和發展,提升自我創業的能動性,從而支配學生進行創業行為;第三大作用是提升學生的創業品種,培養學生創業品質,不僅能夠引領學生正確創業,還能夠通過創業品種的提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第四大功能是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通過創業教育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業的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在課題教育中提升創業教育的理論能力,在實踐基地提升崗位創業能力,從而提升實踐創業能力。

2建筑工程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

2.1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

在通過專業學習掌握了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基礎上,進行創業精神的培養,這里精神培養需要通過兩個方面進行,第一方面是要給學生大量的各個行業成功人士的創業資料信息,通過這里宣傳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第二個方面是通過聘請成功人士、專業人士技術人員、培訓師等進行創業講座,用實際案例給學生做創業指導。培訓內容包括“現代建筑業分析”“、現代建筑企業運營模式“”什么是企業想法”、“自我評價練習”、“你最適合創辦哪類企業”“、市場調查分析”“、資金的運用”、“現代管理制度”等。通過這些方面知識的講解,使學生能夠創意的概念真實起來,成功人士的現身說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業精神。

2.2注重實踐提升崗位創業能力

建筑工程類高職院校通過建立創業培訓平臺,建立起以院校為中心的多種多樣的實踐基地,與設計工程單位、房地產公司、建設工程公司、裝飾公司等多家單位進行橫向聯合,實現請進來、走出去的教學模式,把這些單位的專業人士請進學校給學生做創業實踐講座,帶領學生走出去到這些單位進行實踐,通過崗位實際提升崗位創業能力,并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新精神,為這些單位獻計獻策,這些單位可以根據學生的創新設想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或者工作獎勵,通過實踐能夠為學生排除創業中缺乏經驗的障礙,更快地提升創業能力。而通過對實踐的實際操作,和實踐單位的現有狀況,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通過實踐崗位,實現崗位創業,進而實現創新創業。

3高職建筑工程類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思路

3.1以實踐帶動理論推動職業素養的提升

在傳統的創業教育中,必須首先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基礎上,進行創業教育的實踐。新的思路是先實踐后傳授理論知識,把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反過來,從實踐到理論的逆向探索。在實踐的工作崗位,學生積累經驗體驗崗位創業的感覺,然后再運用實踐知識來進行理論學習,探索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的內涵,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2自我創業與崗位創業相結合

建筑工程類高職院校學生通過創業教育進行自我創業和崗位創業相結合,是更有效的創業教育途徑,鼓勵學生先就業在就業崗位進行崗位創業,然后再在崗位創業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創業。崗位創業是自我創業的基礎,自我創業是崗位創業的發展和提升。

4結束語

篇(3)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基地,創新孵化

 

一、前言

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政府、高校、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以大學為平臺建設孵化創業基地,培養創業人才,可以鼓勵大學生創業,對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培養青年人的創新精神和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我國正處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浪潮中,鼓勵大學生創業能培養青年人的創新精神,激發全社會的創業激情,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有利于高校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和完善教育體系。

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是創造性地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嘗試,是一種新型的社會經濟組織,它通過為大學生提供研發、生產、經營的場地,通訊、網絡與辦公方面的共享設施,提供系統的培訓和咨詢畢業論文怎么寫,以及政策、融資、法律和市場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大學生創業企業的風險和成本,幫助初創階段或剛成立的新創企業成為能夠獨立運行并健康發展的企業。

我國部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已有一定的規模,在促進大學生創業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管理模式上仍處于不成熟階段。

我國教育部、科技部于 2001 年首批批準成立和認定了15個國家級大學創業孵化基地。其中,合肥大學創業孵化基地按照“政府引導、多元集資、市場運作”的模式實施。安徽省政府設立合肥大學創業孵化基地工作指導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對創業孵化基地實行統一領導、統一管理。并且按照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由省科技廳、教育廳、中國科技大學等 5 家單位共同投資發起設立合肥國家大學創業孵化基地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合肥大學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主體。

例如:江西財經大學的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2007年9月成立以來,入駐學生企業32家,實現銷售收入75萬元。作為江西省首個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孵化出了年營業額達100萬元以上的學生企業。

創業孵化基地建設:

2009年12月18日,浙江某校學生創業實驗基地正式啟動,該校花園東門部分商鋪已開發作為創業基地前兩期用房,選拔優秀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免費入駐“學生創業實驗基地”。

浙江某校學生創新創業基地于2009年4月啟動,總建筑面積1700余平方米,經合理規劃、布局及分割,共劃分了29個房間,其中一間設為學生創業指導服務站,由該校和工商局婺城分局共同提供創業指導全程服務,其余均作為學生的創業場所,免費提供給該校學生創業團隊使用。

二、現狀掃描

(一)良好的運營狀況

1.盈利狀況

盈利狀況良好。在接受調查的項目當中,有9%的項目取得了每月5000元以上高收入的成績。而且在前三期項目的調查對象中,并無團隊屬于“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中”的情況。較多的團隊收入屬于1000-3000元這個水平。但是處于“無盈利,收支持平”的團隊也占了將近27.3%的比例。但是從整體上來說,前三期的創業項目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項目管理制度基本健全

在接受采訪的團隊中,100%的項目人員表示店里目前的管理制度基本健全,日常工作能夠得到有效地開展,但是由于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考慮到自身學業等因素,相關的管理條例還需要不斷的完善,由此可看到該校學生的工作協調和制度管理的能力是比較強的。

3.資金周轉狀況良好

資金周轉狀況屬于良好的項目團隊占總數的81.80%畢業論文怎么寫,說明團隊在總體上在資金周轉這一方面的工作處理是比較妥當的,剩下的資金周轉狀況一般的團隊表示只是偶爾會出現緊張的狀況,但是這個問題通常是比較容易解決的。

4.項目之間交流情況

創新創業基地具有作為企業孵化器的功能,而在培養各個創業團隊,將其引進社會的同時,也是在培養大學生的收集市場信息、資源、并且能夠與人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和開拓精神。單是“各掃門前雪”的作風,并不能夠達成這個目標,因此,各個項目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也是值得我們去調研和探討的。

5.創業與學業

大學生在學習期間進行創業活動,該行為對他們的學業所造成的影響是我們需要調查研究的關鍵,下圖既是項目成員們心目中“創業對自己學業的影響程度”與他們實際的智育成績之間的關系:在浙江某校創業孵化項目中的隊伍成員里,智育成績保持良好的學生占總數的71.40%。總體的學業成績是令人滿意的。

在班上智育成績好的同學認為“創業對學業影響不大”的人占總人數的71.40%,而在班上智育成績一般或者是較差的同學認為“創業對學業影響不大”的人都只占總人數的14.3%。可見,智育成績不好或者較差的同學會把成績差的因素歸結到受創業的影響中來,而成績好的同學則不會將創業和學業兩者放在一起考慮。盈利狀況每月在3000元以上的團隊成員的智育成績都屬于較好者,這在所有智育成績不錯的學生當中占有42.9%的比例。

由此說明,項目經營狀況好的成員并沒有因為創業而影響或耽誤學業。項目成員在創業取得優秀成績的同時,也是能夠兼顧好學業的。

(二)經營困境

1.項目團隊組員選擇欠妥

因小組成員構成不合理,如同學院同專業的學生組隊的情況,導致課時一致,經常無法安排人值班。能夠達到每天安排人值班的項目組占總數的54.5%,其余的小組則是屬于“偶爾無法開張”和“經常無法開張”的狀態。

2.基地場所人氣不旺

浙江某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是學校為培養學生創業能力,鼓勵學生創業精神而為經過選的創業團隊免費提供的創業場所(水電費自付),但是由于場地位于麗澤花園(居民住所)附近,人氣低,較為冷清,因此,眾多項目至今都沒有比較充足的客源,宣傳工作也難上加難。這個情況對前三期創新創業孵化項目的運營狀況多多少少產生了一些影響。

我們了解到,81.8%的項目成員認為“基地人氣不旺”的狀況對項目運營的影響很大或是有一定影響。僅有18.2%的成員認為該情況對項目的運營狀況沒有影響,所以增添基地人氣也是創業基地建設的內容之一。

3.對創業理解的偏差

在被調查的所有的團隊中畢業論文怎么寫,100%的經營者都認為學校應該盡量提供業務的機會給他們。而不是考慮去主動聯系學校的各個業務主管部門,依靠自身的營銷能力和項目競爭力主動地開拓業務生意。并且認為基地人氣不旺的狀況對項目營業影響很大。這個觀念顯然與學校建立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初衷不相符,學校的意圖是通過免費提供創業場所和相應的管理和指導從而培育出“企業家”,而非商店“老板”,坐等生意。我們應該要明白到,創業團隊對學校的過于依賴是不利于該項目的成功孵化并走向社會的。

4.自信心欠缺

對于本項目的營銷能力和項目競爭力自評的調查當中,有將近一半的團隊表現出了自信心欠缺的弱勢。在營銷能力自評中,占總數46%的團隊認為自己項目的營銷能力一般,而在項目競爭力自評中,有占總數45.5%的團隊認為自己項目的競爭力一般。可見,他們對項目的自信心總體上來說是有所欠缺的。

(三)項目盈利影響因素分析

1.創業培訓

“創業培訓”是團隊項目是否盈利以及盈利多少的重要影響因素,在被訪問的所有團隊中,成績最好的兩個的項目(每月盈利5000元以上)里德成員都表示曾經參加過創業教育和培訓。而對于沒有參加過培訓的6個團隊中,其中的5個隊伍取得了較差的成績。在“暫時沒盈利,收支持平”的盈利狀況不理想的3個團隊中,其中有兩個團隊的成員均表示沒有接受過創業方面的培訓。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創業教育和培訓在創業的實踐中起到的作用是直接的而且是影響較大的。

2.營銷方式

除了創業教育以及培訓的因素,依靠主動開拓業務為經營方式的項目能夠獲得高收入。在所有團隊中,成績最優異的“每月可盈利5000元以上”的項目都采取的是“主動開拓業務”的經營方式。但是,屬于“收支持平”情況的3個項目,也是采用“主動開拓業務”的經營方式,說明這種經營方式的不穩定性。而采取“靠熟人介紹”等保守、常規的經營方式,收入情況則比較穩定,每月的盈利狀況均屬中等水平。

3.團隊成員心理狀態

項目需要取得好成績,團隊成員的自信心也是一個有力的助推器。不過,他們的自信心也只是建立在以往成功的經驗當中的,所以不難理解,對自身營銷能力和項目競爭力信心強的團隊往往是取得高收入的項目。而對自己沒有自信的團隊通常是盈利狀況一般或不好的情況。

4.經驗總結環節

能夠取得好成績的項目都是對業務經常進行經驗總結的團隊。

我們可以看到,成績最好的兩個項目都屬于“經常召開經驗總結會議”的類型。事實也證明了,只有經過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才能有助于該項目在營銷能力、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等各個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偶爾或是很少進行經驗總結的項目成績總是一般。

三、對策試探

(一)有效開展創業教育畢業論文怎么寫,培養正確的創業意識

大學生創業基地是學校為有創業意圖的學生建立的一個創辦企業提供服務的組織,高校在校園內建立創業孵化基地應從根本抓起,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創業氛圍,從入校起重視創業,把創業作為一個人生選擇,而不是因為找工作而去創業,不得已而為之。并且要引導學生學會創業,培養正確的創業意識,掌握創業技能,鼓勵他們創先爭優。

大學生有較好的自身素質和專業知識儲備,但是還不足以做好創業項目;有實現自我價值迫切需要,但是缺乏實現的條件和能力。有效地開展該校的創業教育不僅是系統地將理論基礎傳授給創業的大學生們,同時也努力提高創業者創業的品位和技術含量。同時能夠加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進而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計劃性和有效性,增加成功比例。開展創業教育,不僅可以增強大學生對未來世界的適應,還可以讓更多的同學系統地學習掌握創業的理論知識,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同學參與到自主創業中來。創業教育的成功開展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素質和能力,培養未來企業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

(二)加大創業基地的資源支持

作為培育“未來企業家”的學校的目標,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該具有以下功能:一是提供創業孵化場地和基本辦公條件;二是協助孵化企業辦理成立公司的相關事宜;三是提供管理咨詢、會計、法律等咨詢服務等等。

因此,除了為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的場所之外,浙江某校在基地建設中可考慮提供培訓、管理咨詢、項目申報與有關認定、投融資、對外交流等服務。也可聘請相關方面有資深指導經歷的老師為專門的創業基地建設指導老師,及時為各項目指點迷津,一同探索師范大學創業孵化基地建設之路。

(三)規定項目成員的組成結構

吸收以往的經驗教訓,以后為了項目的正常運作,有效解決困擾團隊成員的店面值班問題,在選拔創業團隊以及項目的時候,應該將團隊組員的構成情況作為考核的一個指標,并且有不同學院不同專業構成的團隊更加具有活力和學習能力,對團隊的創業目標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四)開展師生合作新模式

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培養建設途徑畢業論文怎么寫,可以通過學生自己在有指導有計劃的實踐中來完成。在當前浙江某校教師參與積極性較高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當中的師生互動模式,以老師的構想為主導,學生通過實踐事先規劃好的方案,在比較科學的理念指導下開展創業行為的方式,這樣既可以避免學生少走彎路,也給教師們一個創業實踐的機會,對師大的文化建設也可起到助推作用。

(五)發揮“大學科技園”作用

大學園區普遍聚集了豐富的知識資本,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和試驗基地,掌握著大量的科技成果。學校也應該發揮“大學科技園”的主要作用,即為大學生把科研成果轉化為高新技術企業。利用大學的人力、技術等資源,形成市場化的企業孵化器。培育更多有前景、科技含量高的項目,提高學校人才的創新能力,最后進行企業孵化,推向社會。

師范類大學,也可利用學生“師范技能強”的優勢,鼓勵學生開辦補習班、輔導班等發揮師范技能的項目,這樣便可以將專業學習和創業理想兼顧起來。

參考文獻:

[1]單曉春.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策略分析.職業技術教育,2007;

[2]張慶祝.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理論初探.遼寧教育研究,2007;

[3]何勇.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園建設戰略模式初探.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

[4]拳勝剛.創新實踐教學.對接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與就業市場需求.當代教育論壇,2005,(1).

篇(4)

摘要:以強化實踐教學,重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多樣化人才培B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中心。音樂專業的教學同樣面對著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難題,如何破冰,本文從優化專業課程體系、轉變就業觀擴大就業和創業面等方面嘗試給出答案。

關鍵詞: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就業和創業

一、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當前,高等教育的改革浪潮空前高漲,一方面是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與要求的倒逼,另一方面是學校自身的快速發展使然。但高等教育發展的進程中,對音樂專業的改革與發展的沖擊似乎不大。幾十年來,高校音樂專業繼續沿用傳統的口傳心授的教學模式,即使有所變革也是微小和執行上級命令而為之。高等學校的音樂專業隨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主動進行教學改革的力度不大。這在近兩年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互聯網+大賽等活動中可以窺見,涉及音樂專業的項目非常之少。音樂專業的教學仍在傳統的模式下運行,致使學生在面向社會的就業和創業中出現嚴重的不適應社會需求的現狀,音樂專業學生走向社會面對傳統就業方式爆滿的場面,表現出茫然和無奈,許多學生不得不改換專業,不得不在社會的大學中重新學習。

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在音樂專業亦如此,因此,音樂專業不能封閉在象牙塔內,應該加大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以滿足社會對于“多樣化音樂人才”的需求。

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重點在“多樣化”。“多樣化”不能盲目的、簡單地理解為細分多種專業方向。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既體現于制定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更表現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多樣化。

二、音樂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

推行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改革,其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是課程體系的優化,課程體系優化的落腳點在強化“實踐教學”。高校教師普遍認為音樂專業的課程實踐性本身就很強,無需再提什么加強實踐教學。特別是普通高等學校在向本科應用型轉型的階段,面對強化“實踐教學”的呼聲,音樂專業的決策者大多無動于衷。這是對于當前就業缺乏了解的表現。

音樂專業強化實踐教學應以優化課程體系為落腳點。除了需要增設與當前社會發展緊密相連的計算機音樂、數字媒體技術等課程外,對于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需要分級分類厘清并落實實踐環節,如:對于實踐性較強的“教學音樂會”課程與環節要堅持并加大覆蓋面;對于 “音樂采風”等執行難課程要認識其重要性并予以落實;對“教學實習”等課程要改變組織簡單與無序狀態;對于“畢業論文(設計)”等理解為理論性強的課程環節要加大實踐應用型選題、學生自擬選題、創新創業相關項目選題的比例。

從加強實踐教學的層面進行課程體系優化,不是簡單的增加技能課程的課時,而是要使實踐課程達到落實與有效,形成課程間的合力。

三、音樂專業的就業創業現狀及對策

人們普遍認為音樂專業的學生在校學好聲樂、鋼琴,走向社會做個音樂教師、或在文藝團體從事音樂表演就行。然而狹窄的就業路徑已經被擠滿,致使音樂專業大學生走向社會后紛紛選擇改行或投入其他行業,使得大學的四年專業培養成了巨大的浪費。

要改變音樂專業就業難問題,應該從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改革。高等學校的音樂專業教育要體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性,要優化當前的課程體系轉變教學觀念。強化實踐教學,體現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一專多能的人才,培養能面向社會多行業的人才。

音樂專業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放低姿態,投身服務社會的各類社會藝術培訓工作。大膽嘗試,積極進行音樂類的創業,成就人生的價值。

四、拓寬音樂專業就業與創業面

現將音樂專業就業創業的層面梳理如下,供大家參考。

(一)從就業的層面看,音樂專業選擇的從業單位可有:中小學校、文藝團體、文化娛樂傳播公司、演藝經紀公司、廣播電視局、地方文體局、部隊文工團、醫院(音樂治療)、廣告公司、唱片公司、電影廠、娛樂公司、文化銷售行業、各類無線增值運營公司等。

(二)從就業的層面看,音樂專業畢業從事的職業可有: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文化培訓中心教師,音樂理論研究員,文化宮、青少年宮教師,民族音樂研究者,音樂環境工程設計策劃宣傳人員,數字音樂版權管理、經營和編務人員,唱片公司的電子音樂、MV、數字影視制作等,電視節目片頭、片花、宣傳片、預告片制作,網絡音樂編輯,網絡音樂電臺主播,電影廠的音樂音響工程師 ,影視劇聲音藝術設計工程師,舞臺音響導演、聲學工程師,音樂編輯、職業編曲 。廣播電視節目策劃人,唱片公司企劃,網絡公司、音樂雜志編輯,音樂出版社、文化經紀人 ,節目主持人,新聞記者,音樂劇演員,歌舞劇團演員、民族舞團演員、現代舞團演員,影視劇配音演員,樂隊指揮,音棚樂手,職業樂手,職業歌手、歌唱家、唱作人,琴行經理,唱片行經理,品牌樂器,音樂類書籍批發銷售,琴行職員,樂器廠銷售經理,樂器廠職員等等。

(三)從創業的層面看,隨著時代的發展,音樂專業創業不再是新生事物,可有如下方向選擇:個人音樂工作室、錄音棚,音樂制作人 ,成立琴行、獨立藝術學校,自由撰稿人,自由職業藝人,傳媒公司,個人演繹公司 ,獨立唱片公司,影音廣告公司,獨立音樂廠牌 ,文化傳播公司 ,網絡音樂電臺,樂器制造廠,演出服裝、音響租賃公司等。

五、結語

從音樂專業的就業和創業方向的梳理來看還是比較廣的,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達到讓學生在今后選定方向中確立安身之本,是當前音樂專業教學改革面臨的重要問題,推進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改革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程迎接.音樂學專業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以湖北工程學院音樂學院實施專業教學動態班級管理為例[J].春暉教育論壇,2016(07):3-7.

[2]葉清.藝術院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04):36―37.

篇(5)

隨著“創客”一詞首度進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創客形式開展創意創新創業教育,逐漸成為高等教育領域的熱點議題。近年來,清華大學的創客教育蓬勃發展,建設了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客空間,成立了清華大學創客空間協會,開展了全球創客馬拉松、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國際創客教育論壇等系列有影響的活動,開出了“創業導引課一一與創業名家面對面”等系列創新創業課程,初步建立了較為系統化的創新實踐教育體系。學校為使創客文化在清華獲得更廣的受益面和更深的受益度,從去年開始,已將每年11月的最后一個周六定為“清華創客日(Tsinghua Makers' Day)”,即清華創客們的節日。創客教育已成為清華大學“三位一體,以學為主,通專融合,多樣成長”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2015年4月15日,清華大學倡議在教育部的指導下,發起成立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2015年4月25日,響應成立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的倡議,

由清華大學眾創空間i.Center牽頭的創客墩育基地聯盟先期成立。

2015年年初,《現代教育技犬》雜志邀請我做專欄主持人,圍繞“創客教育”這一議題策劃一組文章,以期反映國內外創客教育領域的最新進展。經過與學校里熱心創客教育的各位領軍教師溝通,大家積極響應,分別從創客運動與科技教育、眾創空間與生態建構、美國高校創新教育實驗室和社會創客空間發展、國內創客空間運行模式、清華眾創空間建設實踐等選題成文。我們深信當創客運動與教育發展結合碰撞,一定會迸發出教育創新的火花。我們希望通過探索實踐與分享交流,能夠與兄弟高校及社會各界攜手,共同推進高校創客教育實踐,共同推進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事業,進而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和創新型國家轉型。

摘要:全球創客運動的興起使得眾多人士開始將創意通過實踐變成現實,這一過程在大學校園中更具有獨特的內涵。該文以清華大學i.Center為例,闡述了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創客活動的內容和精神提升實踐教學水平的過程,介紹了挑戰式系列教學活動及相關創客信息平臺的建設情況,探討了開展個人實踐與團隊協作相結合的學習活動所需的必要條件與制度保障,為高校開展創客主題的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眾創空間;清華i.Center;學科交叉融合;創客活動

【中圖分類號】G40-057【文獻標識碼】A【論文編號】1009-8097(2015)05-0005-07【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5.001

一 引言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都非常重視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美國率先開展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英國、德國、日本等國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在相互借鑒中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清華大學一直引領國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SRT項目、學生科技競賽項目、挑戰性課程、創新創業課程、學生科技興趣團隊、X-Lab、清華創客等,以不同形式、層面和角度形成了較為系統化的創新教育體系。創客運動正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其核心內涵強調將想法變成現實。近年來,清華大學在校園中開展與創客相關的課內外教學活動,重點在于培養學生承擔項目任務的獨立意識、以目標為導向的契約精神以及對自身負責的企業家精神。

1996年,清華大學整合校內工程實踐教學資源,組建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全面負責和協調金工實習、電子工藝實習和其他實踐教學工作。2008年11月,基礎工業訓練中心轉變為實體單位,統籌規劃、具體實施全校工程實踐教學和相關科研工作。2014年,基礎工業訓練中心開始轉型升級為i.Center,“i”的內涵包括工業級(Industry)、學科交叉(Interdisciplinary)、創新型(Innovation)、國際化(International)和以學生為主體(I)等。1.65萬平方米的物理空間里配置著上百臺數控車床、機床、銑床以及3D打印機、三維掃描儀等工具,供創客們使用。未來,清華i.Center還將有望向校外開放,匯聚北京乃至全國的創客。

二 清華i.Center開展的活動

2009年10月,i.Center建設機電工程創新實驗室,全面向學生科技活動和科技賽事開放。

2010年9月,學生社團創新社入駐i.Center。經過幾年的發展,產生了創客明星王昊及其創業公司幻騰智能。

2012年10月,校團委創業訓練基地入駐中心,經過幾年的發展,產生了創客明星王世棟及其創業公司紫晶立方。

2013年1月14日至17日,圍繞創客活動,工業工程系顧學雍在i.Center開設“跨學科系統集成設計挑戰”課程。學生組成團隊后,圍繞特定挑戰任務主題,從提出方案、產業調研,到原型設計、宣傳推廣,最終進行項目展示。通過短時間高密度的挑戰任務,學生可以親自體驗真實項目開發過程中會接觸到的大量實用工具和方法。課程中引入專利管理模式、市場交易模式、法律模式等,讓剛剛接觸項目開發的學生就能夠體會創客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課程至今已舉辦四屆,參加的學生來自工業工程系、精密儀器系、新聞傳播學院和美術學院等20個不同院系。該課程已經成為清華大學錢學森力學班的必修課。

2013年9月初,清華大學學生社團“創客空間”開始開展創客活動,12月通過審批正式成立。該社團目前有近300名學生會員。

2013年11月4日,以“創客交叉融合空間的構建”為主題的“清華大學第24次教育工作討論分會一一創新實踐教學研討會”在i.Center舉行,重點關注以創客為代表的創新實踐和教育模式。“清華派?創客功夫”駐校創客項目同時啟動,包括全球創客空間運動發起人米奇?奧特曼(Mitch Altman)在內的10余名國內外頂級創客入駐清華。

2013年11月8日,來自校內外22支創客團隊的100余名學生匯聚由清華美術學院付志勇發起的全球創客馬拉松大賽現場,連續54小時進行設計與科技相結合的產品開發,角逐3萬美金創業大獎。

2014年3月26日晚,陳吉寧校長來到i.Center,與學生創客團隊和指導教師進行交流。

2014年4月24日,i.Center獲批并授牌“北京高校示范性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北京市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是“十二五”期間市教委推動高等教育改革,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的重要舉措之一。

2014年5月6日,“共筑夢想一一中美青年創客大賽”正式啟動。本次活動作為第五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亮點之一,其目的在于增進中美兩國青年的相互了解,深化彼此友誼,推進中美人文交流的發展。清華大學作為本次大賽承辦方,負責預賽、決賽相關活動開展,包括大賽整體策劃與過程實施、賽制流程與規則制定、品牌形象設計與運營、活動網站與數字內容設計、團隊選拔與培訓等。

2014年8月,清華大學6名教師組團前往波士頓、紐約、舊金山等地考察美國高校創新實驗室及創客空間建設。考察團先后考察了麻省理工學院、帕森設計學院、紐約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以及波士頓Artisan's Asylum創客空間、奧克蘭The Crucible社區創客空間、Autodesk公司、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等,與相關機構負責人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并詳細了解了創客空間的建設理念、運行機制、課程體系和物理空間等情況。

2014年10月22日,以“回饋母校助推創業”為宗旨的水木清華校友種子基金成立大會暨創新創業論壇舉辦。會上舉行了一系列簽約儀式,其中之一為基金與i.Center共建創客咖啡和孵化空間項目。

2014年11月20日下午,國務委員王勇到訪清華大學,并專程視察了北京紫晶立方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由清華大學創客學生自主創業的3D打印公司,該公司系今年新《公司法》頒布后的首家注冊企業,獲得了北京市首張新版營業執照,編號為00000001。

2014年11月29日,清華大學舉行“清華創客日”(Tsinghua Makers' Day)活動并決定將每年11月的最后一個周六定為“清華創客日”。首屆清華創客日活動包括國際創客教育論壇、國際創客教育基地聯盟研討會、創客馬拉松啟動儀式、創客空間體驗、學生作品路演等內容,旨在通過對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可持續的交叉學科創新、可重組的人才團隊參與機制等問題的探討,以及項目驅動的成果展示,探究創客運動如何創新教育實踐,塑造大學未來,并進一步讓創客文化融入大學教育實踐。

2015年1月,i.Center組織教師前往深圳,分別訪問了清華深圳研究生院i.Space、柴火創客空間、Techspace、深圳DIY、前海大家咖啡、大疆公司等,對深圳的創客生態進行了詳細調研。

2015年3月3日晚,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在主樓東階教室為清華300余位同學帶來主題為“什么樣的人應該創業”的講座,這是全校性選修課《創業導引――與企業家面對面>的首次課程。課程開設的初衷是讓學生與創業名家面對面,感受創業名家的魅力,激發創業熱情,培養企業家精神和首創精神,為擁有創業夢想的學生提供創業通識教育。

2015年4月24日~27日,i.Center組織承辦“創客教育基地聯盟成立暨創客教育生態系統構建高端論壇”。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60余所高校、10余家企業共同發起成立創客教育基地聯盟。

三 清華i.Center建設理念

i.Center實踐教學基地完善的硬件設施為全校學生提供了一般創客空間無法比擬的制造加工場所,這些工業級的加工設備及相關技術支持讓學生創客可以提前接觸到高水平的制造技術。此外,i.Center所開設的機械制造和電子制造實課程,隨著先進數字化制造設備的不斷更新,為學生提供了體驗當今最前沿、最主流的數控加工、3D打印、激光加工等,為日后規劃設計產品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也為學生團隊進行新產品開發提供了便利。

i.Center通過聚合學校相關創新實踐資源,聯合美術學院、工業工程系等院系以及校團委,進一步完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創客交叉融合空間。清華i.Center正在形成的實踐資源支撐平臺和社區網絡,已經從團隊組建、設計思考、原型制作和產業資源對接方面進行了成功的嘗試,有力地支持了多學科背景團隊開展的創新實踐活動。創客活動與我校已有學生“三創”教育活動具有許多互補的特性,尤其在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習空間的建設等方面,創客運動所提倡的創客空間建設模式與創客馬拉松活動模式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鍛煉其創造力具有明顯的效用。

i.Center結合自身資源和優勢,開展了一系列融入創客文化、以創新方法結合項目實踐的教學活動。教師注重在各個教學環節通過學生實踐加強學習效果。創客主題相關課程的設計,強調短時間、跨學科、重成果。活動主題通常選取機電類產品設計,例如自動化物料配送系統、低成本納米顯微鏡、物聯網產品等,學生圍繞相應主題提出解決方案并制作原型產品進行演示。

總結以往與創客主題相關的教學活動實施經驗,探索將創客精神融入教學活動的i.Center建設。在理念上,致力于“讓學生做夢想的實現家”,以志趣為導引,以創新實踐活動為手段,理工、人文、社會學科相融合,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協調發展,充分釋放學生巨大的創新潛力。在體系上,通過建設開放的創客活動服務平臺和教學體系,面向全校學生,提供孵化場地、技術培訓、產品開發、加工制作、管理咨詢等方面的支撐條件,讓同學們了解并運用最新的技術工具及創新方法,實現跨領域合作,鼓勵不同學科的同學進行思想碰撞,運用和發展現有的開源和學術研究成果將想法變成現實。在模式上,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客活動作為開展創新思維教育、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通過教育模式的創新,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在校園里營造良好的創意、創新、創業氛圍。在規模效益上,通過一系列的i.Center基礎建設以及常態性的“三創”活動,讓全校超過三分之一的同學直接參與符合創客精神的正式學習活動。這些正式的創客學習活動以創造實物、服務或內容系統為導向。在機制上,形成開放的建設機制,通過學校相關院系、教師、學生、國內外企業以及全球創客社群等的主動參與,激活清華校園成為一個更具創造力的學習空間,讓清華首創的創客教學模式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仿效的對象。

四 清華i.Center建設的探索和實踐

1 課程和活動

創客教育圍繞著創客空間展開,需要開發一系列創客教育導引課程,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創新創業類課程的設置要與專業課程體系有機融合,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要與專業實踐教學有效銜接,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i.Center課程建設特點是綜合化、跨學科和挑戰性。綜合化和跨學科教學有利于學生獲得寬闊的基礎、專業視野和較強的適應能力;挑戰性教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主動獲取新知識并綜合運用知識,在完成挑戰性任務中獲得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勇氣和自信,培養溝通、合作和創新等能力,需要對全校學生開設以下四種風格獨特但內容與形式互補的跨學科系列課程:

(1)短暫而密集的跨學科導引課:讓不同學科的混合團隊,以完成一個復雜而緊迫的共同目標為學習任務,體驗交叉學科的工作方式。在過程中引入各種團隊與社會協作的思維工具以及可支持跨學科、跨地域、跨時區的數字協同工具。

(2)挖掘具體知識內容的實驗室探究課:讓同學們依照個人或團隊的興趣,在校內外尋找可以提供具體解決方案的技術來源或學科專家,以訪談、參觀等方式,探尋本學科所不具備的專業知識及工作方法,用以拓展新的學習內容及合作對象。

(3)針對個人生涯發展需求的戰略規劃課:以個人為單位,從家庭、職業、社區、地域經濟等周邊機會逐步展開,帶領同學們一起規劃并調整個人的生涯發展戰略。同時,組織跨學科的學生團隊,以不同的視角解讀時事新聞與產業戰略分析報告;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的范圍之外,經由學科組織或專業網絡平臺,尋找合作伙伴。

(4)以產品為主軸的系統設計開發課:基于前述幾門課程的知識與人脈累積,針對特定產品(可以是內容、服務或實體產品)進行系統設計與開發,可以在經過具有相應經驗的社會人士或者學術領域專家的審核后立項。依照各項目的合理開發進程,同學們可以組成跨學科的項目團隊,依照個人貢獻程度,獲取相應的學分或者能力認證。

創客教學活動將覆蓋創客講座、創意工作坊、團隊研發項目等,主要舉措包括:

(1)開設創客教育導引項目,大力宣傳創客文化。目前,“創客”、“創客空間”的概念并未被大多數同學所熟知。通過展示各類創意產品和3D打印機、開展某些典型數字制造工具的入門培訓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同學們了解和體驗數字化設計、3D打印等高端技術,接受創客開放、分享、創新的理念,讓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享受i.Center提供的資源和服務。

(2)建立在線平臺,鼓勵創客交流。i.Center是技術、資源的分享地。為了鼓勵同學們進行交流,i.Center不僅可以提供實體空間,還應該提供在線論壇這類虛擬空間,滿足同學們的多元需求。在這個論壇上,同學們上傳自己的設計原型與他人交流,通過深層次的互動,設計者不斷受到啟發,原型不斷得到完善。通過構建在線平臺,能保證這些寶貴創意的保存和開放獲取。

2實體空間和在線平臺

創客教育是學生在i.Center自制創意作品的學習活動中,在創意作品的制作、開源和分享、設計及產品化的過程中,通過跨年級、跨領域的學習,體會創造快樂的一個過程。i.Center可以被看作開源社區創客聚集在一起分享知識、創造新事物的實驗室,任何同學都能成為i.Center的使用者,一般提供以下服務:提供各種工具和技術;方便小組交流、分享知識和資源;提供一個空間讓個人做項目;提供一個開放的環境來表達創造力和創新力。

實體空間圍繞創客主題所開展的相關教學活動,是未來空間設計的重要依據。融合創客文化與工程文化所設計的清華i.Center,將為未來創客活動提供場地支持,體現靈活、開放、促進交流、展現歷史和可持續的設計思路,主要包括:

(l)“空”間:實踐教學、挑戰式學習、創客馬拉松等創客類活動的一大特點是內容與形式的多樣性。此外,創客類活動主題往往瞄準科技前沿領域的發展和社會熱點議題進行設計開發,每次活動都會融合獨特的內容和活動形式。基于這些特點,創客交叉融合空間的主體即為完全可變的空余面積,可以快速重構,通過多樣化地布置不同類別的家具,來滿足不同活動格式的需求。

(2)創新制造坊:創客的核心精神是將想法變成現實,因此創客活動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加工制造環節。結合未來數字化制造平臺的建設,包括全校師生在內的未來創客群體,可以通過互聯網,輕松地訪問各類先進制造加工資源。在空間舉行的創客活動中,參與者可以進行諸如結合以制造為導向的制造資源設計等綜合性開發,訓練跨學科思維并培養企業實戰經驗。

(3)展示演示廳:不同內容的碰撞與交融,是創客社群內容產生并持續迭代演進的動力。尤其是在群體協同學習、創客馬拉松等活動中,內容的展示與交流會在整個過程中持續不斷地進行。因此空間會向創客提供便捷的內容展示平臺,為學生鍛煉信息傳達與表達能力提供良好的條件。

(4)文化與交流區:清華創客活動不僅要強調內容的充實性、挑戰性,還要突出文化氛圍和團隊可持續性。為此,i.Center將開辟專門區域,為創客進行人文交流提供條件。在技術內容開發之外,文化交流區可以促進提升團隊文化品位,并融合多學科的知識內容,培養學生創客跳脫學科專業的獨立視角。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將信息化系統導入基礎設施,打造在線業務平臺,是構建智慧環境、建設智慧資源、實現智慧管理、提供智慧服務的必然選擇。在線平臺包括:

(1)創客課程在線平臺:在挑戰式課程、創客馬拉松、創業認識與實踐等課程中,積蓄了大量的過程模式、標準流程等內容。這些課程資源需要進行系統化的集成開發與整合,從而形成一套具有不斷演進能力的可持續課程體系。創客群體利用這些模塊,結合具體項目內容,快速迭代開發出挑戰式學習課程主題、創客項目主題或創業實踐主題,從而形成循環往復的可持續課程內容生產體系。

(2)創客團隊項目管理平臺:在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過程中,團隊必修的技能包括一一設計思路形成初期需要進行已有知識產權的調查;中期資源外包需要簽訂合約進行交易,并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維權;后期產品推廣需要媒體內容的生產與等。因此,i.Center在線平臺將通過模板、標準作業流程等形式,結合先期創客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相關技能,為項目逐漸走向社會做好充分準備。

(3)創客活動管理平臺:清華校園內產生的由多師多生參與設計、籌備、執行的創客類學習活動,一部分將作為資源進行公開,并邀請校內外各層次人士參與。這些活動可以包括輕量化的講座、工作坊,還可以包括課程系列、專題開發項目等。創客活動的、組織、反饋等過程,由在線管理平臺引導進行,可以幫助組織方更為高效地工作,并為過程反饋提供便利。

3 創客教學活動運行機制

清華大學i.Center以“動手實現,奇思妙想,學科融合,樂于分享”為宗旨,采用課程導引、演講講座、創意周末、創客馬拉松、項目產品化、參加校內外創客活動等多種形式,最大限度的引導與釋放學生創客們的創造熱情,同時通過網絡與海報等方式進行大力宣傳,營造出“想法當實現”的創客氛圍,讓更多的師生理解科技與藝術,樂于創新與制造。

i.Center的運行模式將開放運行與統一管理相結合,遵循“交叉、實現、分享”的原則,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力求做到規范化、人性化管理,為學生的創新發展提供支持與保障,保證滿足學生創客社團的活動需求。學生社團作為創客內容生產者的主體,與空間運行團隊協作,探索運行模式和管理機制。

i.Center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從社會各界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等作為兼職教師,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創客活動需要以下三類技藝精湛并且激情洋溢的教師來引導:

(1)駐校創客:聘請國內外的知名創客、專家、企業家擔任駐校創客導師。按照學校的課程需要,讓知名的創客在校園中以3-6個月的時間,在校園的創客空間中與同學們共同參與創造產品系統的各項工作,同學們可以在這些創客的指導下近距離觀察國內外知名創客的工作方式。

(2)跨學科課程協調團隊:鼓勵學校各院系的教師,結合專業特點,組成交叉學科創客導師組。在校園中遴選愿意組織跨學科教學課程的教師,作為聯系各種不同專業教師或是技術人才的課程協調與課程設計者。

(3)技術服務人才:學生在執行具體項目的過程中,需要各種技術服務,對特別復雜或是具有危險性的器材,現場需要由專門的人員負責操作儀器。此類服務人才應依照相應基礎設施的數量與工作性質,長期聘任。

篇(6)

[關鍵詞]創業教育;教育步驟

總理2014年在達沃斯論壇上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他提出,要在中國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此后,在世界互聯網大會、國務院會議和各種公開場合中他都頻頻提出這一觀點。在國內考察中他更是每到一地,都要與當地的創客們會面,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動激發出民族的創業精神。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又提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在談及創業、創新工作時強調:“讓人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知識的創新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如何提高人才主力軍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成了當下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2015〕36號);《遼寧省深化普通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遼寧省《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的下發,讓遼東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學院的大學生管理隊伍人人都認識到今后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戰略核心———大學生創業教育。如何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著力培養他們的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創業行為、創業能力,我認為應按照以下四個步驟進行。

一、明確創業教育管理主題

技藝精進、功夫到家、創意創新、贏在創業。

二、厘清創業教育管理思路

(一)大學生教育管理中加強創業教育,創造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環境氛圍

1.轉變思想教育管理理念。要盡快轉變大學生傳統教育管理模式,從簡單的就業教育轉向創業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讓大學生樹立起既要注重就業更要有創業意識,讓大學生知道自主創業不僅是就業的初始選擇,更是將來大學生成才的重要途徑。2.鼓勵我院大學生正確認識創業。創業教育并非只是鼓勵大學生在校期間馬上就去掙錢或者畢業以后馬上就去自主創業等,而是對所有大學生都應該進行的一種創業精神、創業文化、創業基本知識的教育,對有好的創業意向和準備創業的大學生開展創業所需能力的訓練。因此,我院大學生無論畢業后就業還是準備將來自主創業都需要接受創業教育,具備創業基本能力。

(二)改革我院傳統的大學生活動方式,將大學生活動和創業教育管理相結合

1.培養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活動。由就業而創業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改革模式的落腳點。在活動組織上,對活動全過程進行整體優化整合,突出大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業能力的培養,使大學生具有寬厚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培養較強的創業意識,創造性地運用既有知識解決各種突發問題的能力。2.努力拓寬大學生創意、創新、創業實踐服務平臺。在總結既往經驗的基礎上,有目的、有方向的引導我院大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機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慧魚大賽、遼寧省本科大學生機械設計創新大賽、遼寧省物理實驗競賽、遼寧省工業設計大賽、遼寧省“挑戰者”杯、丹東市“鴨綠江杯”創業大賽、遼東學院大學生創業大賽等賽事,全面開發我院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不斷積累,從而提高我院大學生的創業能力。鼓勵并支持我院大學生走進實驗室和實習工廠,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

(三)實施全院配套服務機制,從制度上保證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推進

1.雙管齊下,在育人的同時,組織我院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培訓,尤其是創業前針對性的培訓和輔導,應擺在重要位置。2.學院牽頭,聯系相關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平臺,企業領導提供理念,設立我院大學生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基金不僅僅是為我院大學生提供經費,還要用各種政策保障其能夠有效使用經費,提高我院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并爭取早日回饋社會。3.建立專門的大學生創業實驗室、實習工廠和辦公室。目前,國內許多高校都已經利用自身優勢和已有資源,開辟了專門的場地或是成立大學生社團機構供大學生創業使用,我院也將借鑒其合理性,創建創新、創業基地,配備一定的配套設施,提供創業相關場地,加強我院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

(四)加強與同專業更高層次院校交流,學習創業先進理念并努力貫徹實踐

1.加強學院教師和同專業更高層次院校交流,學習其創業教育管理工作先進理念。目前,許多機械類高校的發展模式已經完成了從勞動型到技術性的轉變,在這一過程和轉變中,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工作的導向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學院教師和同專業更高層次院校交流機會,學習其培養創業人才的先進理念和方法,可以不斷地提高并完善我院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工作。2.加強學院大學生和同專業更高層次院校交流學習的機會。清華、北大、哈工大等全國許多知名學校的課程中都有已經有比較成熟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比如,哈工大和汽車有關的課程,不僅僅是教授一般的汽車知識,而是在學習中主要讓學生在一個團隊中合作,期末時作出一個項目研究報告。這樣的培養模式顯然是以創業為主要目標的,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早日樹立獨立思考和動手的能力,這樣將大大有益于大學生將來的創業。這是非常值得我院大學生學習和借鑒的。

三、輔導員制定創業教育管理計劃

(一)輔導員通過學生教育管理講授讓學生明確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創業實踐項目的關系,三者構成相互促進的整體。課程教學中也把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創業實踐項目構成一個整體,讓大學生明確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是基礎;創業訓練項目是過渡;而創業實踐項目則是目標。(二)輔導員要做好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和創業訓練項目的訓練計劃,從商業基本素質入手對大學生進行培訓和鍛煉,培養大學生的經營管理基本技能。可以從完成較好的創新訓練項目中篩選出優秀者和優秀團隊,由大學生本人和團隊向學院申請成為創業訓練項目。(三)專業教師在科研開發和設計鍛煉的基礎上對大學生進一步進行產品經營策略的訓練,這樣做不僅能夠鍛煉大學生面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和經營管理的基本知識,同時還可以促進大學生對已經完成的創新、創業項目進一步修改,使之和市場需求近距離接軌,幫助大學生培養社會服務的意識,并在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中鍛煉自己的創業能力。(四)經過不斷的創新訓練、創業訓練兩個階段后形成的具有獨特市場運營模式的優秀創業項目,可以作為我院創業實踐項目,進行進一步的重點孵化和重點支持。(五)把創業實踐項目孵化成模擬公司,為下一步真實創業做準備。這么做的目的是幫助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好的項目能盡早服務于社會,鍛煉他們的創業能力。

四、探究創業教育管理實施方法與途徑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要多層次、多方面。從廣泛宣傳參與,到成立團隊專門培訓,再到重點團隊重點扶持進行三個層面的教育。我院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工作中多以實驗室和實習工廠為平臺,面向全院大學生組織開展創業活動,覆蓋全學院各年級和專業的學生。通過實驗室和實習工廠為基地,面向部分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開展PPT、CAD等培訓,以講授、分組討論、團隊訓練等形式完整呈現創業全過程,培養具有較強的市場開發意識和公司經營管理能力的領導者和創業先鋒。

(二)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學院要實現從大一到大四的全程化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由輔導員和學院主管就業的書記主講,主要面向一年級學生開設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結合創新大賽和創業大賽舉辦的專題培訓講座和創業訓練主要針對大二、大三的學生,輔導員全程指導學生參與創業實踐訓練。針對創業項目的系列培訓則側重于大三、大四學生,詳細向大學生介紹創業過程中各環節的方法和知識,更明確地指向讓大學生如何創辦自己的企業。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工作,是需要一個長期的、不斷積累的過程。首先,要從理念上,要讓大學生認識到其重要性。其次,在大學生自身層面讓大學生認識到創業可以為其自身提供更多實現夢想的機會,為將來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最后,在這一過程中,增強大學生社會競爭意識,培養社會責任、公共道德,并對國情、社情要有深入、細致地了解。在學院層面,大學生創業可以活躍我院氣氛、提高我院大學生就業率;在社會層面,大學生創業將減少社會失業率,大大降低社會不穩定因素,并提高社會經濟活力;在國家層面,大學生創業將大大縮短國家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時間周期,對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將是持續的、強勁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黃兆信,曾爾雷,施永川,周敬業.地方高校融合創業教育的工程人才培養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

[2]呂振.大學生創業精神的培養與思考[A].KAB創業教育年會暨首屆大學生創業教育論壇論文集[C].2009.

篇(7)

關鍵詞:應用型研究生;全日制專業學位;培養模式改革

作者簡介:張翔(1977-),男,江蘇宿遷人,南京工業大學研究生部,助理研究員;蔣軍成(1967-),男,江蘇淮安人,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教授。(江蘇 南京 211816)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江蘇省2012年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GLX12_03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7-0013-03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研究生教育必須要增強服務于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需求的貼合度,加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國務委員劉延東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上強調,要促進教育、科研、創新的結合及產學研合作,積極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及培養單位的積極性,強化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1]而如何開展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和管理機制的改革,探索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與方法,成為各個研究生培養單位工作的重點。南京工業大學作為以工為主的地方性高校,多年來形成了“產學研結合”的鮮明辦學特色,2010年被確定為江蘇省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單位。本文結合南京工業大學應用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踐,對應用型研究生的各主要培養環節進行了探索。

一、轉變思想觀念,強化領導職責

隨著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步伐的加快,社會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某一專業(或職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但由于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比較晚,發展相對緩慢,在相當一部分人的思想觀念上形成了一些偏見,認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非主流的、低層次的,不能跟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相提并論。[2]因此必須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學生、導師、教學管理者等都需要提高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廣泛的宣傳開展多種形式的研討,為實施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提供良好的輿論氛圍和思想基礎。領導重視是成功開展各項工作的普遍經驗。開展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施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南京工業大學成立了由校級領導、研究生培養學院和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的“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強調校內各部門間的協同合作。同時邀請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負責人為廣大教師進行政策解讀,明確要主動適應國家對研究生教育結構調整的趨勢,積極推動研究生培養模式的轉型,深入開展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工作。

二、加強頂層設計,明確改革目標

應用型研究生介于理論研究者與技術操作人員之間,是企業科學技術理論與生產實踐之間的橋梁與紐帶,他們最善于把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應用到企業的技術革新與改造中,使企業創造更高的生產力。[3]因此應用型研究生在培養目標上與學術型研究生有較大的區別。應用型研究生應主要面向社會經濟產業部門的需求,具有滿足相關職業類型所需的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更要培養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校應緊密圍繞應用型研究生培養目標,實施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和管理機制改革。南京工業大學廣泛聘請工程技術大師、行業專家、企業負責人和校內教授一起組成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咨詢委員會,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探索符合應用型研究生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質量標準、監控與保障體系和管理機制,引導學校不同類型研究生的合理定位,形成學術型和應用型并重的研究生培養格局,實現研究生教育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的協調發展。并通過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協調解決改革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制定相關政策措施,以保障改革工作穩步推進。同時學校出臺《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對改革試點工作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試點工作的主要內容和具體要求、保障措施以及工作進度安排進行了確定,努力構建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具有區域特色的應用型研究生培養體系,使研究生教育更加貼近國家特別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高技能高級專門人才的需要。

三、實施培養模式和管理機制改革

1.改革招生模式,吸引優秀生源

高質量的生源是培育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基礎,吸引優質生源加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對于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學校應加大應用與實踐能力在選拔錄取中的比重,突出科學素養、綜合素質的考核,對有特殊專業專長或具有突出培養潛質的人才建立特殊選拔機制。南京工業大學采取了增加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免試推薦得比例的政策,以學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為契機,大量吸收進入“卓越工程師計劃”的本科生免試進入專業學位碩士學習,在培養體系上與本科階段教學進行有效對接,實現進入“卓越計劃”學生的本碩連貫培養。同時學校明確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全部納入應用型研究生培養體系,同時對招收的學術型研究生在本人自愿申請、導師同意的情況下也可納入應用型研究生培養體系。自2009年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以來,學校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從2009年114名到2012年625名,逐年增加。目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已經占全校碩士招生總數的41%。學校計劃在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前提下,在研究生招生規模穩步擴大的同時逐步擴大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使研究生專業學位招生規模達到研究生總招生數的50%,實現學術型和應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協調發展。

2.優化培養方案,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

應用型研究生培養需要轉變課程教學模式,從理論定向轉變為實踐定向。[4]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應構建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的應用型課程體系,突出了與學術型研究生課程的區別。南京工業大學對應用型研究生的課程體系進行了重新梳理,改革課程設置,堅持應用型研究生課程的“5個面向”:面向工程項目開設工程技術、設計類課程,面向行業要求開設職業資格認證相關的課程,面向企業需求靈活設置菜單式課程,面向創業創新開設創業教育課程,面向學生發展開設藝術、人文和社會科學類課程。在每個工程領域都設置了相應的應用型課程,明確各工程領域應用型課程的修讀學分要求,課程內容上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相結合,注重案例分析教學,加強案例庫建設。如在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設置“土木工程執業資格認證導論”、“地質工程職業資格考試基礎”,在材料工程領域設置“產品設計與制造技術”、“營銷管理”和“項目管理”等課程,在動力工程領域開設“壓力容器現代設計技術”課程等。同時對碩士生英語、數學類基礎課程進行應用性改革。對英語課程實行分層次教學,鼓勵各學科自行開設“科技英語寫作”課程,目前已經在材料工程、化學工程、機械工程等多個領域開展與學科結合的“科技英語寫作”課程教學。推動數學類課程與各學科的融合,根據各學科特點,結合學科專業教師提供的數學問題案例開設“工程應用數學”課程。

3.實行雙導師制,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

應用型研究生培養的關鍵在導師隊伍,不僅要建立懂得實踐性教學的理論型導師隊伍,而且要建立深諳理論的實踐型導師隊伍。[5]實行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的“雙導師制”可以快速有效解決實踐型導師不足的問題,不僅可以發揮校外導師的指導作用,提高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還可以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高校應建立完整的校外導師選聘標準,建設一批具有明確專業方向、能與校內導師形成穩定導師組的校外導師隊伍,實現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共同指導。校外導師不僅可以參與指導選題、完成學位論文外,還應負責研究生在企業學習和實踐期間的指導。南京工業大學本著“遴選一批、培養一批、引進一批、聘請一批”的思路,充實應用型研究生導師隊伍,提升研究生校內導師的指導能力。一方面嚴格應用型研究生導師選拔與考核,指導應用型研究生的導師必須具有工程實踐經驗和橫向研究課題;另一方面學校出臺校外導師聘任辦法,并定期開展校外導師培訓。依托學校和地方政府聯手共建的“海內外領軍人才‘三創載體’”,先后引進42名具有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普林斯頓等世界頂尖大學求學經歷及巴斯夫、杜邦、聯合利華、貝爾實驗室、通用電器等世界著名企業工作經歷的領軍人才,學校給予“三創人才”南京工業大學教授崗位,明確這些“特殊教授”具有人才培養的職責和義務,參與學校研究生指導工作,帶領研究生參與課題研究并推動成果的轉化,培養和帶動了研究生參與創新創業。此外,為探索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學校選聘一批科技企業家擔任學校的產業教授,積極推動產業教授開設創新創業系列講堂,聯合培養研究生,并與產業教授企業共建科研平臺、研究生工作站、學生實習基地,開展青年教師參與產業教授企業生產研發。

4.建立專業實踐基地,打造校企聯合培養平臺

專業實踐是研究生補充實踐經驗、適應未來職業需求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學習的成效和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抓好專業實踐環節是達成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實現碩士生培養類別成功轉型的關鍵。[6]而專業實踐基地的建設又是落實應用型研究生專業實踐的基礎。學校應加大與校外企事業單位的合作,構建應用型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三結合”體系:校內學習與企業實踐相結合、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相結合、技術研發與人才培養相結合。通過企業共建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創新中心、聯合培養基地等多種形式,加強實踐基地的建設,打造高水平應用型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平臺。目前南京工業大學已與國內大中型企業合作共建研發中心50余家,與企業聯合建立了研究生培養實習實踐近百個,其中有44個被認定為江蘇省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通過研究生創新中心和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在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的共同指導下圍繞實際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開展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了解企業的生產工藝及生產流程,鍛煉了研究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同時依托學校與多個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產業研究院,積極推動研究生導師帶領自己的研究生團隊進入研究院開展應用研究,一方面密切了教授和研究生與社會的接觸,另一方面也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同時學校進一步從制度上明確和推進了校內的大學科技園、重點實驗室、科技型企業、測試中心、工程中心等向研究生開放或設立研究生工作站,全方位推動校內資源為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服務。

5.創新評價機制,建立應用型研究生學位論文考核標準

針對應用型與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目標差別,對應用型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的要求與評價也應區別對待,建立有別于學術型研究生的評價體系。通過評價機制的改變推動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方式的轉變。南京工業大學2011年全面啟動工程碩士各領域專業學位標準及不同形式學位論文基本要求的制訂工作,組織各學科學位評定分委員會與行業專家一起從產品研發、工程規劃、工程勘察、工程設計、工程施工、應用研究、工程/項目管理、調研報告等8種論文形式,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細化、完善并制訂各工程領域不同形式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和評價指標,突出應用型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社會性、實用性價值,使應用型研究生的論文來源于實踐課題并能夠應用于企業生產實踐,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

6.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完善規章制度

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是個系統工程,要求高校應該有一套完整的過程管理模式,制訂相應的規章制度,從而規范應用型研究生培養的各個教學環節。南京工業大學先后制訂出臺了《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關于制訂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指導性意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工作基本要求及考核工作規定》、《研究生校外導師聘任辦法》、《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和管理文件。并要求各學科領域結合學科特點分別制訂了本學科領域相關文件規定,從制度上保障了應用性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工作的開展。為保障制度的有效落實,學校成立研究生教學督導組對應用型研究生教學實踐的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監督。

7.多方籌措資金,完善獎助貸體系

建立完善的應用型研究生獎助貸體系關系到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發展,有助于穩定和擴大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隊伍,更關系到教育的公平性。南京工業大學改革了研究生收費制度,逐步建立成本分擔機制,實施財政劃撥的研究生培養經費、導師承擔科研項目經費、校外企業捐助經費三者有效結合資助研究生培養的新機制。為鼓勵學生進入應用型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抓住國家對研究生教育結構調整的機遇,擴大招生規模,學校多方籌措資金,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全部免收培養費,并在生活補助、科研津貼、獎學金評定等方面享有與學術型研究生同等的待遇,體現了學術型和應用型學生的公平對待,從而打消了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心中的顧慮,提升了導師和學生的信心以及工作學習的積極性,保障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延東強調:要全面提升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水平[EB/OL].[2012-03-02].http:///xwyyjsjyxx/sy/syzhxw/274904.shtml.

[2]申長雨.抓好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 努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4):11-15.

[3]薛天祥.研究生教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94.

[4]王洪才.關于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實驗報告[J].復旦教育論壇,2010,(4):47-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69| 国产在沙发上午睡被强| 真人抽搐一进一出视频|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四虎|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a级毛片无码av| 97超级碰碰人妻中文字幕| 欧美、另类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a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免费看|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无码|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中文| 8x8ⅹ在线永久免费入口| 国产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qq号| 欧美老熟妇又粗又大|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 少妇邻居内射在线|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不卡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在线| 俺也来俺也去俺也射| 爆乳3把你榨干哦ova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freesex欧美喷水|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86|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av免费不卡国产观看|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免费a级毛片18禁网站免费 | 无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免费视频| 白丝兔女郎m开腿sm调教室|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