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基地建設論文

基地建設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16 16:01: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基地建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基地建設論文

篇(1)

作者:葛兆宏 陸江 盧煒 賀生中 王錦鋒 單位: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運行機制必須市場化,這樣可增加基地的經濟效益,實現基地的可持續發展。本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與江蘇省農業委員會及上海寵兒寵物有限公司和無錫派特寵物醫院(連鎖)共同組建,實行承包制度,共建共贏,取得良好效果。基地硬件設施建設基地空間布局設計布局應根據相應企業生產功能區而設計,要與生產實踐工作過程相一致。如愛牧寵物美容與保健中心是在調研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院、上海鵬峰寵物醫院、無錫派特寵物醫院等國內大型企業的基礎上設計而成。該中心分為寵物美容部和寵物醫療部2大部分,美容部又分為護理與美容、寵物用品銷售等功能區;醫療部細化為診斷室、化驗室、疫病診療室、手術室、藥房與配藥室等功能區,既滿足了學生實訓需求,又能對外服務。儀器設備配備校內實訓基地的儀器設備配備應與企業相一致,實訓過程與生產過程相一致,并要具備一定的,這就要求儀器配備要具有真實性、先進性及開放性。以江蘇省寵物繁育中心的產房為例,建設有妊娠診斷儀、產前檢查、產后護理、保暖設施、接產助產及剖宮產等儀器設備,既滿足學生生產實訓要求,又能順利完成生產創造經濟價值,為實訓基地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環境建設江蘇省寵物繁育中心坐落于泰州市農業觀光園內,所以應考慮到充分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把其建成可參觀的旅游景點。建設方案:一座座寵物圈舍錯落有致,青磚黛瓦;小橋湖水相互輝映,花草樹木映著小亭;藏獒園、中國地方犬種園、世界名犬園、訓導場及娛樂園組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深受各級領導與游客的褒獎。基地軟環境建設內涵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的內涵建設,筆者認為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訓場所,提高實訓開出率,降低實訓成本提高實訓質量。所以,校內實訓基地內涵建設應滿足學生的基本能力實訓、綜合能力實訓、頂崗能力實訓及崗位培訓、技能鑒定與技術服務等。如江蘇省寵物繁育中心的內涵建設以寵物的“養、護、防”為主線,建設有既滿足課程實訓又滿足職業崗位實訓的多功能場所。職業環境建設職業環境建設主要體現環境文化的教育功能,是一種隱性教育。建設中可以以企業文化、管理制度、操作方法、操作流程等形式展現。如在建設愛牧寵物美容與保健中心時,以“寵物是人類的朋友”為口號,在不同的科室都有相應的管理制度、突發事件處理制度等,圖文并茂地展現職業環境。管理建設實訓基地管理要與企業生產管理相融合,可按照企業“6S”(即SEIRI(整理)、SEITON(整頓)、SEISO(清掃)、SEIKETSU(清潔)、SHITSUKE(素養)、SECURITY(安全))管理原則進行,具體內容分配到個人,并與個人的經濟掛鉤,提高管理效率。素質建設實訓基地教學的實施,對教師的要求很高,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較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具備較熟練的實踐技能,更要具有教學過程控制能力。因此,我們建立了一支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過硬及創新能力較強的教師隊伍,約占課程組的75%,為實訓基地教學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基地教學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建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對教學工作的全過程進行監控、評價和反饋的系統工程,任務繁重。實訓基地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包括2個方面即縱向監控和橫向監控,縱向監控可概括為教前監控、過程監控及結果監控3個主要環節,橫向監控分為內部監控與外部監控,通過“點、線、面”的有機結合,完善基地教學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

校內實訓基地的實踐

校內實訓基地的主要功能是實施實踐教學,并不斷開發其他功能,這樣不僅可以改善實踐教學質量,而且可以提高校內實訓基地的投資效益,增強實訓基地的造血能力。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時實訓基地建設的重中之重,一個合格的實訓基地必須滿足不同層次的實訓要求。如江蘇省寵物繁育中心可以滿足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訓需求。從實訓項目看,可分為單項技能實訓、綜合技能實訓及頂崗實訓;從崗位需求看,可分為飼養技能、疾病防治技能、美容及護理技能和寵物訓導技能。該中心可1次性接納實訓學生60人次,可進行短期培訓(2周以內)與長期培訓(1個月以上),為寵物類專業的技能培訓提供實訓平臺。生產經營依托校內實訓基地開展生產經營,既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增強實訓基地造血功能,又可通過實訓與產生經營相結合,改善實訓效果。如江蘇省寵物繁育中心可進行寵物寄養、寵物馴養及寵物銷售等生產經營;愛牧寵物美容保健中心主要開展寵物美容、寵物用品銷售及寵物疾病診療等服務。其中,美容部是學生創業基地,由學生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是學院學生創業的孵化基地。但生產和實訓結合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由于在生產的同時要兼顧學生實訓,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相應地,由于在實訓的同時要兼顧生產經營,學生實訓的系統性難以得到保證。如何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科學研究為科學研究提供服務是實訓基地的基本功能之一。開展科學研究除了其重大的社會效益之外,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科研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提高學校的聲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學院高精尖的儀器設備和高水平的科研人員都比較缺乏,難以爭取到重大科研項目,但高職學院與企業聯系緊密,開展應用科學研究具有一定的優勢。依托寵物繁育中心和愛牧寵物美容保健中心,與企業本展開大量科研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藏獒繁育性能研究、絕育母犬犬糧的研制及幼犬腹瀉病因調查與防治措施的研究等。職業培訓《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八條規定:“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同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等級標準相適應,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目前,各高職學院對推行畢業證與職業資格證“雙證書”制度基本上形成了共識,職業技能鑒定的普及率也在逐年提高。與專門的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相比,依托高職學院開展開展職業技能鑒定有共享高職學院的實驗實訓設施設備;專業教師可承擔相關工種的技能鑒定工作;參加職業技能鑒定主要群體為在校學生等優勢。如寵物繁育中心就承擔國家高級寵物訓導師及寵物醫師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年鑒定400多次數。另外,社會培訓及服務、旅游資源開發等功能正在積極探索與籌備。

篇(2)

目前在我國,許多大學對實習基地的建設,采用了包辦的方法。由學校聯系工作單位,再把學生派到那個單位去實習。實習基地一般也是相對固定的。這種格局目前正在打破。近10年來,中國各大學已經開設了許多新聞專業,而新聞媒體的增長量,遠不能適應和容納這么多畢業生前來實習,學生們只有自尋門路,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分散返鄉實習,因為家鄉的媒體熟人較多,可以提供方便。這種方法常常給學校帶來了困惑,有的學校認為這不是正常的畢業實習,缺少教師直接指導,不能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但現實又告訴我們,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經過類似的實習,走上工作崗位后并非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自如面對各種復雜的社會現象,新聞業務也碩果累累,基本實現了大學新聞教育的目的。面對這一事實,我們有必要對新聞實習基地建設的問題,來一次重新定位與思考。首先要在觀念上進行更新,把新聞的實習基地建設看成是多元的、立體的、復合的系統,而不是過去那種單一的、固定的、由學校指定的某一兩個媒體。新型的新聞實習基地應有如下類型:

1.有形的和無形的。所謂有形的,就是有一個新聞實體,能讓大家看得見、摸得著,比如電視臺、廣播電臺。所謂無形的,就是除實習主體的學生之外,別人看不到這個實體,而他又實實在在地可以進行新聞實踐活動,比如網絡。有形和無形的最大區別,就在于社會或教育機構的可監控與不可監控。對學生來說,它同樣是進行新聞實踐的重要場所,而對學校來說只是有組織和無組織的區別。在我看來,有形的基地是學生畢業實習的最佳環境,因為那里的專業氛圍與工作模式,需要我們畢業生去適應和了解,以便將來走上新聞崗位可以應對自如。而無形的基地則應該貫穿學生四年的本科學習過程,成為其實踐專業課程內容的場所和有效手段。

2.固定的和松散的。所謂固定的,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實習單位,一般都由學校和媒體簽定實習協議,雙方共同承擔教育、指導學生進行畢業實習的義務。所謂松散的,就是現代意義上的實習場所,學生到了該實習的時候,學校出具派遣證明,然后由學生自尋媒體進行實習,一般返鄉者居多。這二者都可以完成畢業實習的目的,所不同的是學校監控與實習指導的手段有一定區別。前者教師可以深入媒體,對實習學生面對面進行指導,后者只能通過郵政電訊或網絡溝通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當然,這種方式是否有效,還要看學校的管理與措施是否建立健全。本校新聞系的做法是,派遣學生返鄉時,發給他們每人一本實習手冊,要求學生邊實習邊填寫,內容包括每日要寫的實習日志、每月通過網絡要發回學校的實習報告、拍攝的實習照片、采編或創作的新聞作品。實習結束后還要寫總結,實習單位須出具實習生表現的鑒定書。盡管學生與老師不見面,但彼此的溝通卻從不間斷,這就有效地實現了實習的監控與指導,效果十分明顯。

3.專業的和非專業的。所謂專業的,就是與新聞專業有直接關系的媒體,比如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媒體等。所謂非專業的,是指與新聞有一定關聯,卻不屬于新聞行業的實習單位,比如廣告公司、影視機構、企事業單位的企劃宣傳部門等。對新聞專業的學生,尤其是對廣播電視專業的學生來說,目前我國實習基地的資源(電臺、電視臺)十分有限,而畢業實習又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在這種僧多粥少的條件下,讓學生到非專業單位去實習,也是一種未嘗不可的選擇,可以讓學生把學到的新聞知識與理念帶到實習單位,以此加強和豐富這些單位的新聞氛圍與環境,提升他們宣傳企劃中的新聞含量。事實上這樣的單位往往也有自辦媒體,包括閉路電視、廣播站、報紙、雜志、網絡等,正好可以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

4,畢業的和非畢業的。所謂畢業的實習基地,就是只接待畢業生的那種媒體。所謂非畢業的實習單位,就是常年可以容納非畢業班學生進行專業鍛煉的媒體。目前,全國各地只接待畢業生的媒體已經不多,更多的媒體同樣歡迎非畢業班的學生前來實習。原因在于,非畢業生前來媒體實習,可以減輕媒體的工作負擔,記者編輯們不必忙于給他們寫鑒定,也不必向學校匯報學生的表現,同時還增加了不少無償的勞動力。這對于媒體來說,是一樁求好事。所以,學校應該鼓勵非畢業班學生深入媒體,進行新聞實踐活動。它雖沒有指定的任務,卻能把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運用到新聞實踐中。從實踐中再回歸課堂,學生常常會燃起理論學習的熱情。這也是新聞專業學習的一個特點。

5,校外的和校內的。所謂校外的,就是社會上的專業媒體及非專業的企事業單位。所謂校內的,就是學校內部創辦的可用于新聞實習的機構與實驗室,比如校廣播站、電視臺、報社、雜志社、網絡和各類新聞采編實驗室。校外與校內二者相比,前者是正規軍,后者是游擊隊;前者可按部就班完成學科課程的實踐任務,后者則只能起到查遺補缺的作用;前者的實習時間一般局限于學生大四畢業前夕,后者則隨時隨地都可成為學生專業實踐的場所。不過在我看來,高校新聞專業的實踐過程,應當貫穿全部的四個年級,從這個角度看,社會可能無法滿足學生的要求,而校內的各種媒體與機構則可提供相對便利的條件。因此,作為非常規的實習基地,校內的新聞設施應該一樣得到校方主管部門的重視。

6,主體的與非主體的。所謂非主體的基地,就是以派遣方式進行畢業實習的正規媒體,學生在此沒有對自身實習行為自由支配與操縱的權力。所謂主體的,就是以學生個體為主導的實習基地,前面例舉的網絡便是。在網絡世界中,學生參與新聞采編與創作活動,基本上無需指導教師的直接指揮,完全根據傳媒的要求來做。有時候甚至可以不到網上的注冊媒體,就可以直接進行新聞專業的實習活動。比如讓學生設立自己的新聞博客,以此作為自己創辦的媒體,在主持博客的過程中,鍛煉自己對“媒體”策劃、采編、發行(提高點擊率)的能力。事實證明,博客主持得比較出色的同學,他的新聞敏感性和新聞采編能力一般都要強一些,因為它已涉及到媒體的經營管理了。博客產生的社會效果(即點擊率與跟貼量),就是一個學生新聞實習成績的最好見證。而這一點,在非主體實習基地中是辦不到的。因為在那些媒體,學生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篩選內容,也無權改革新聞的傳播形式,更無法根據受眾需求來溶進自己的創意。它的最大意義,還在于錘煉學生的新聞從業的組織紀律性,同時有機會滲透到更為廣闊的社會生活空間,去進行新聞采編活動。以上從六個方面,對新聞專業實習基地進行了概括,目的很明確,就是改變我們傳統的基地觀念,以開放的視野看待新形勢下高校實習基地建設的多樣性與靈活性。目前,中國有許多高校正在加強專業實習基地的建設,這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應看到,實習基地的建設可能永遠也趕不上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多。我們辛辛苦苦建起來的基地,有時候面對大量畢業生,仍如杯水車薪供不應求。此外還有一個尷尬,條件完備的實習基地可能未必討好畢業生的就業需求。中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1/3以上學生與所學專業脫離,即所學非所用,學生進入媒體實習也未必將來就會從事新聞工作。從這一角度看,勢必要將基地建設看成是一個開放的多元體系,而不能只局限在某一兩個媒體身上,要把有利于學生進行新聞實踐的所有傳媒和機構,都看成是基地的一個組成部分,盡量加以重視和利用。這種宏觀視野下的“大基地”,其范疇除了新聞媒體,如電視臺、電臺、報社、網絡外,還應包括影視機構、廠礦社區學校的閉路電視和廣播站、企事業單位的企劃宣傳部門、廣告與形象傳播公司等等。還要看到,最好的新聞人才常常并不來自于新聞專業的畢業生,而是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行家里手,甚至作家、藝術家、專家教授。這說明新聞人才職業技能的構成因素是復雜的,它要求青年學生既經過相當的社會歷練,又能將其轉化成新聞的技能,這樣才能在將來的新聞報道中,把本職工作干好。

二、豐富基地建設的內涵

大學新聞教育的實習基地應當是一個多元體系,所以要真正建好這些基地,也非輕而易舉的事。單從學生進行課程實踐的角度看,可能大部分實習基地都有這一功能。但基地建設的目的遠不止于此。就實習基地的個體來看,它同樣也是一個多元的復合系統,只有完備了這一系統,充分拓展它的豐富內涵,并可利用到高校的教學、科研等各個方面,才算真正達到了基地建設的目的。下面就從“學”、“教”、“研”、“創”等方面,試分析新聞實習基地建設亟需開掘的幾個功能:

1.學,就是學生,也含有學習的意思。基地建設就是為了學生學習,學生在基地可以進行專業知識實踐。這是實習基地的主要內容,也是傳統意義上的基地應該具備的功能。在這里,實習的主體就是學生,基本環節是學生跟隨基地的指導老師(媒體員工)完成某一專業任務,從新聞的角度講,就是完成一個新聞作品的采編及發表(播出)過程。從觀摩到動手,從稚嫩到熟練,從被動到主動,從紙上談兵到學會操作,從感到滿足到產生再學習的欲望,這是學生在基地進行專業實習的必然過程,也是他們必須要完成的任務。我們對一個實習基地進行衡量,首先要看這一點,這是一個基本的標準。

2.教,就是教育學生,講授知識。講授知識一般都在課堂上,假如把實習基地也當成課堂,帶領學生面對現場的操作進行講授,這對于新聞專業的學習來說,可能會產生更直觀、更生動的教學效果。但這樣一來,就等于將基地的實習內涵拓展了,一方面讓大四的學生在里面進行畢業實習,另一方面也能將其他年級的學生帶到基地現場,使基地成為教師進行現場教學的第二課堂。這的確很有必要,新聞專業課程里有許多內容,不是紙上談兵就能完全理解的,比如策劃、采訪、攝像、主持、編輯、導演、經營管理等等,講授這些內容,教師如能帶學生深入基地,對新聞或演播現場進行觀摩、交流、學習和切身感受,就能讓他們通過感性認識升華課堂上的學習,從而形成更為深刻的理性認識,甚至可以燃起學生對專業學習的強烈欲望。

3.研,就是研究,把基地當成科學研究的對象。目前在中國,新聞研究紙上談兵的現象較為普遍,不像文學研究領域,專家學者們一般都有幾個追蹤研究的對象,資料的收集既方便也齊全,他們宏觀的研究結論常常以此作鋪墊,因此具有相當的說服力。與文學相比,新聞發展的變數較大,新聞作品每天都會更新,廣播電視的內容更是瞬間即逝,不易捕捉和收集。這就為研究帶來了困難。所以,新聞學者往往對純理論更感興趣,而對新聞現象敬而遠之。(緊轉第106頁)

(緊接第150頁)假如他們都有自己固定的研究對象,并始終追蹤其足跡進行研究,也會有成果出來,其成果可能還會對新聞事業起到直接的指導作用。但固定的研究對象從哪兒來?我覺得實習基地就是一個理想的選擇。當然,對基地媒體的研究最好是合作性質的,能與媒體相關人員共同來完成,并將其研究與媒體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所以說,實習基地的這一功能的開掘,能收到雙贏的效果。

4.創,就是創作。從媒體的角度說,就是采編新聞作品。而從廣播電視這一角度說,除采編新聞作品,還包括創作專題節目。而后者說起來容易,實際上非常困難。采編節目需要通過播出求得反饋,這在高校也不可能。專題節目的采編與制作,都有一套嚴格規范的程序與設備,這在高校也不具備,軟硬件都不夠。這就必須與媒體配合運作,相互取長補短,共同來完成創作。但這樣心甘情愿與高校合作的媒體,目前也不多見。在這種環境下的新聞采編與創作,高校只有通過實習基地來實現。一般來說,基地如能允許你進行研發,同樣也不會拒絕你與他合作節目。但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媒體必須有相應的欄目來支撐這一工作,如果不能與欄目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創作出的作品不能在相應的欄目中播出),我想無論是廣播電臺還是電視臺,都不會拿出過多的人力物力來合作,因為電子媒體專題節目的創作成本太大。所以,高校教師即使將基地當成創作室,也要充分理解媒體的苦衷與特點,否則策劃得再好,也可能前功盡棄。這是必須要理解的。

以上從四個方面,闡述了新聞教育實習基地的功能拓展問題。站在高校的角度,我們當然希望所有實習基地都具備這些功能。但現實告訴我們這只能是一種理想,因為媒體在運作過程中有它的特殊性。正是這個原因,高校對多功能基地的建設需要以點代面,以一當十,很抓重點,有條件再逐步展開與延伸。也就是說,首先對一兩個實習基地進行實驗性重點建設,取得了一定經驗與成績之后,再向外擴展。

篇(3)

創業教育基地建設應結合市場經濟體制下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和最新形勢。以筆者所在的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為例,洪澤經濟開發區始建于2001年,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目前已有投產企業近百家,在建企業30余家,特色產業為現代紡織和冶金機械。將創業教育基地建設與洪澤經濟開發區發展相結合,一方面企業需要具備先進思想和理論知識的相關人才,另一方面學校的創業教育基地建設也需要企業的配合。綜合兩個因素,本校目前已和洪澤工業區十幾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以企業為基地,定期帶領學生去企業實踐鍛煉,交流思想,考察創業機遇和行業狀況,了解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的運作模式、經營理念和發展規劃。經過長期的合作,學生不僅通過在企業實踐鍛煉而鞏固了所學知識,更了解了當前的市場形勢,對他們的創業提供了重要幫助。借助企業力量創建創業教育基地,有助于職業學校推動創業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是職業學校創業教育基地建設的有效途徑。

2.開放創業平臺,為創業教育基地建設提供保障

職業學校機電創業教育基地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不僅需要輿論導向,更需要環境和氛圍的營造以及學校通過多種途徑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第一,職業學校應開放學校實習、實訓中心,為學生提供自主設計、探索、科研和實驗的有利條件,啟迪學生的科研創新意識,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第二,職業學校應為學生創設社會實踐平臺,如校企合作,這有助于學生了解經濟社會的實際情況,使學生對成本、經營、規劃、效益等創業必須要考慮的要素產生客觀的認識,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豐富工作經驗,為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三,以產、學、研合作機制為依托,創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在實踐中,職業學校可首先整合社會資源,讓學生了解資金鏈的始建、運作和產出效益,如此,既能有效解決職業學校的師資問題,又能激發學生創業的主動性。

3.以課堂教學、教育活動和實踐鍛煉推進創業教育長效開展

篇(4)

關鍵詞:地方那個文獻:廣州十三行:學科基地:服務

中圖分類號:G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8-0141-02

一、地方文獻資源對廣州十三行研究基地開展服務的現狀

1.開展服務的優勢。廣州大學是地方綜合性大學,門類齊全的高水平學科,充滿活力的研究機構,特色鮮明的各類科研平臺,構成了廣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完備體系,為圍繞地方經濟建設開展重點學科建設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廣州大學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加強了廣州特色,如人文學院的“廣州十三行重點研究基地”的建設和發展,就是廣州大學立足本土、服務社會的重大舉措,在廣州區域經濟和文化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作為地方綜合性大學圖書館有義務收集和保存當地的史料文獻,對廣州歷史文化遺產和資源進行發掘、整理、保護、傳承、開發與利用,為學校特色性研究提供文獻保障。為此,廣州大學圖書館于2011年設立了“廣州十三行研究中心”、“廣州十三行研究中心”由“廣州十三行研究中心”與圖書館共同建設的,圖書館重視資料中心建設,積極組織人力物力,盡最大努力在短時間內完成前期建設。“中心”建設始收藏和采集有關十三行及廣州十三行相關的人文歷史圖書資料,圖書館所收集的資料現在還很單薄,不能最大限度滿足學科基地的建設研究。

2.開展服務存在的問題。①服務方式,大學的特色在于大師的匯集,在于特色學科的優勢,“大學辦學特色集中體現在學科的建設,在某些領域形成自己獨特的優勢,并具有以此確立學校的地位和影響、帶動學校整體的可持續發展的特性。”同樣,圖書館館藏十三行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是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文獻資源建設得好壞,決定了圖書館服務教學、科研工作的質量,因此,十三行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得成功與否,直接關系高校學科建設和重點研究基地的服務水平,同時影響學科建設和重點研究基地建設的質量。目前,根據對國內高校圖書館的調查,十三行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尚未形成規模,多數還是一個盲點,盡管部分高校圖書館建設地方文獻資源中心或書庫,基本上是從本館其他書庫抽出一部分相關圖書重新建立地方文獻庫,缺乏新意,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準。目前,本館“廣州十三行研究中心”所開展的各項服務中,大多數還停留在一般性借閱范圍,還未能開展針對學科建設的特色服務,在學科基地建設中,圖書館服務缺乏主動性和針對性,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不夠明確,還存在服務質量跟不上學科基地的建設發展,這些問題和矛盾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學校學科基地建設的整體步伐,應該說這也是高校圖書館界服務學科基地建設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②資料收集困難,學術的生命在于原創,學術的原創離不開資料的積累和充分占有,資料的建設是十三行研究重要的基礎,沒有這一基礎,任何有學術意義的工作都無法開展,資料的占有對研究人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但是,廣州十三行文獻資源的收集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因為十三行資料涉及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廣州十三行文獻資源收集必須面向全國、面向世界,進行多語種、多學科、多語種的搜集。先生20世紀就曾經提出,“研究這個問題有幾個困難應該克服,第一是史料的搜集,所有各種文字中關于這個問題的記載,尤其是中文材料,都應一一加以研究和批評。第二是實地訪問,除文字的記載以外,還要從商行的后人和父老的傳說遺事,和文字的記載相互印證比較。”廣州大學徐俊忠副校長在十三行學術研討會的對十三行資料收集困難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由于“廣州十三行”的大量資料散落于歐洲和北美等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核心資料的收集將會十分困難。這樣給圖書館資料收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圖書館除了需要有資金和專業人員的投入外,圖書館必須掌握核心資料的分布情況,才能掌握獲取資料的有效途徑。③一手資料的缺乏,通過對本校廣州十三行研究基地人員需求的了解,他們主要需要三方面的資料:一是與課題有關的論著;二是其他學者在此課題方面的研究成果;三是與這個課題有關的文史資料。由于出版流通的客觀原因,讀者在圖書館收集不到或收集不全廣州十三行較有研究價值的資料,這也是事實。特別是年代比較久的書刊,即便是在廣州,也較難購買到關于廣州十三行原版書刊。廣州大學圖書館讀者獲得廣州十三行研究資料的途徑,一是利用本館現有資料,二是到書店購買或者是接受同行學者、評論家、作家的饋贈。許多學者是借助參加各種學術會議,通過同行交流找到自己需要的書刊,這就大大地限制了學者第一手資料的來源。

二、地方文獻資源對廣州十三行研究基地開展服務的措施

1.加強區域文化合作。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最能吸引讀者的地方是文獻資源特色的唯一性,廣州大學圖書館設立了“廣州十三行研究中心”掛牌以后,廣州大學圖書館就開始與省、市文史研究機構、檔案館和地方志等機構建立聯系,這些機構長期從事地方文獻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他們具有豐富的經驗,如中山圖書館、廣州市圖書館和其他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源。廣州十三行檔案文獻及研究中心就是成功的范例,廣州十三行檔案文獻及研究中心是由廣州大學十三行研究中心與廣州市荔灣區國家檔案館合作建立的公益性文化推廣組織,廣州十三行檔案文獻及研究中心為清代廣州十三行的信息交流平臺,中心整合了國內外有關廣州十三行時期的各類檔案、文獻、實物等信息資源,為社會各界研究廣州十三行歷史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目前本中心提供的檔案信息資源包括清宮檔案與廣州十三行有關的部分檔案、廣州十三行研究學者信息、研究文獻和各類相關書籍、圖片等資料。其所藏文獻已為本校十三行重點研究基地所利用,為教學、科研及學科基地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加強資料的收集。本館設立的“廣州十三行研究中心”,主要收集廣州地區與十三行有關的文獻資源,在收錄范圍逐漸擴大,包括:嶺南、珠江三角洲、潮汕、客家以及港澳地區,收藏內容包括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地理、藝術、建筑等方面內容,收藏類型包括圖書、期刊、報紙、音像資料、電子出版物、數據庫和實物材料。在資源建設過程中主要側重于廣州大學學科基地建設和學術研究的重點,圖書館擬結合學科設置和重點研究基地的需要,建設六個主題庫,其中重點建設的是廣州十三行研究數據庫。

3.加強資料翻譯工作。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譚元亨向南方日報透露,國外以及中國港澳地區對十三行的研究資料比內地多一百倍不止,這些資料有英文、法文、日文等,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員收集、辨偽和翻譯,華工、中大、廣州大學的一批學者開展新的探討,尤其是翻譯了不少國外關于十三行的論文與專著,填補了很多空白,這些成果匯集在已經完成的《十三行新論》論文集中。他們現在已經翻譯出來的十幾萬字的資料里,其中有三四萬字是關于當時“家”中葉氏家族的,這部分資料也是很有價值的。廣州大學圖書館不僅承擔著收集中文資料的責任,還要加大收集外文資料,利用圖書館的人脈優勢,可以去香港大學圖書館、澳門圖書館、澳門博物館和澳門檔案館等地方,前去收集外文資料和流落在當地的外文資料,這些是目前可以做到的。協助廣州大學十三行研究基地作好文獻的翻譯工作。

4.加強資料的建設工作。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資源的重要集散地,有責任和義務加快“廣州十三行研究中心”文獻信息資源的管理、開發、利用,更好地服務學科基地建設。①廣州十三行是中國外貿史上濃墨重筆的精彩段落,廣州十三行的研究,對中國今天的改革開放和外貿活動有著非常重大的借鑒意義。但是“廣州十三行研究中心”成立后的一段時間,還是有一些積累和研究成果的,這些成果需要專職人員對中心的研究資料進行認真地、整體性梳理。②根據廣州大學教學工作、學科基地建設、廣州社會發展方向以及地方院校圖書館的特點和優勢,結合十三行研究的地域環境進行地方特色對文獻資源建設進行目標定位。③對文獻信息資源進行系統分析與研究,明確地方文獻資源所承擔的使命與責任,及時解決廣州十三行研究基地利用地方文獻資源開展科學研究所遇到的問題。文獻資源中心更好地服務學科基地建設。

5.利用電子資源。首先,利用本館電子資源和網上免費資源,建立適合本校重點學科基地建設的特色數據庫,內容包括與廣州十三行研究有關書籍、論文、報紙、圖片和視頻。具體就是,整合全館電子資源。①開發廣府文化大觀、媒體眼中的廣州、廣州十三行資源中心等已有的數據庫。②新購置與廣州十三行研究的數據庫,打造具有廣州特色的廣州十三行信息資源平臺。其次,根據學校十三行重點研究基地的需求建立具有本館特色專題數據庫,具有書籍、論文、會議文獻、學術動態、學者信息等全方位的資源整合。對于收集到的相關資源,建立詳細的目錄,提供給讀者,在特色專題數據庫中,既能提供各類文獻,還能提供學術信息。

在知識經濟時代,高質量的地方文獻信息資源對重點學科基地建設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圖書館不僅要做好文獻資源的收集和開發,而且要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地方文獻信息的傳遞工作,為重點學科基地建設提供優質、實用、有價值的地方文獻信息資源。

參考文獻:

[1]儲召生.辦學特色:大寫的必然選擇[N].中國教育報,2003-07-27.

篇(5)

關鍵詞:全日制教育碩士;質量保障;導師隊伍;基地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m2)03-115-02

一、對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特殊性的認識

學術性和職業性緊密結合是全日制專業學位教育的突出特點。全日制專業學位的學術研究是特定職業背景下的研究,更強調應用研究與實踐探究。

1 學術性要求不同。全日制教育碩士不同于學術性碩士,學生畢業后主要不是從事學術研究,而是從事具有明顯的教師職業背景的工作。學術性要求不宜過高,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向專業性,研究要緊密結合基礎教育的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培養的重點是學位獲得者較強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2 實踐體驗要求不同。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是帶有明顯教師職業特點的專業學位,是培養教師職業從業人員的教育,是一種專業教育。專業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共同之處在于實踐性,都對實踐體驗有一定的要求。然而,這種要求卻是不同的。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強調的實踐體驗是探究性實踐,即在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教育中,實踐是探究和反思的對象。實踐體驗在全日制專業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這種實踐體驗要和理論學習有機結合和融合。職業教育也強調實踐,但這種實踐更多的是訂單式的生存技能訓練,是以人才市場的需要為切入點的。

3 “2―2―3”的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根據《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以及國家學位辦相關的文件精神,圍繞如何開展“高校與行業”聯合辦學這一核心問題,提出“雙平臺、雙導師、三階段”的全日制教育碩士研究生“2―2―3”培養模式,實現高校教學平臺與基礎教育實踐平臺對接,校內專職導師與校外聘任導師共同培養,理論學習、實習實踐、論文創新三階段有機融合,最終完成職業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

(1)雙贏互利:高校教學平臺與基礎教育實踐平臺(行業)對接。作為教育管理平臺的高校與實踐培養平臺的行業深度融合,雙向合作。雙方將圍繞招生就業、實踐性教學、雙導師隊伍、實習實踐基地建設、研究課題與項目設立等進行全方位的合作。行業作為人才培養終端,有權提出人才培養規格要求,指導教學過程、測試學生能力,高校通過與行業部門共建實習實踐及就業基地,為學生實習實踐和就業提供保障和服務。高校作為教育管理平臺,擬訂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和實訓計劃,組織實施和管理學生實習實踐活動。高校吸納行業精英來校講座、授課,行業結合自身需要設立應用項目或為高校完成應用項目(課題)提供便利條件。通過促進高校專業學位教育與行業互動、互助,從而達到共建、共享、共贏,共謀發展。

(2)優勢互補:校內專職導師與校外聘任導師共同培養。張堯學院士在《新指標體系下扎實開展高職人才培養工作評估》一文中談道:“高職院校要保持少而精的專職的專業老師、加強和擴大兼職的專業課教師,要加強一點基礎課的老師。學校應加強管理隊伍建設,要像做網站一樣,只做成門戶,把不同的資源聯系起來……不斷地持續發展教學隊伍。”L2’在應對全日制教育碩士研究生人數劇增而導師及實踐課任課教師缺乏的難題時,上述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經驗值得借鑒。全日制教育碩士研究生應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參與課堂教學、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調研與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教學與指導工作。師資隊伍建設的“雙導師制”可以發揮雙方理論與實踐、學校與社會的人才優勢。

(3)科學育人:“理論學習、實習實踐、論文創新”三個階段有機融合。“理論學習、實習實踐、論文創新”三個階段,對應著人才培養中知識學習與能力增長過程中“理論一實踐一反思與升華”的科學規律,體現了專業學位的培養主旨。學生為解決實踐問題,首先進行理論學習,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經過充分的實習實踐和項目合作,在實踐中檢驗理論,提高技能,最后經過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反思,推進認識與技能的升華。以學制2年為例,在教學安排上具體采用“1+0.5+0.5”的三段式教學模式。即一學年的理論學習,一學期的實習實踐,一學期的實踐成果總結與研究創新并完成學位論文。實習實踐可采用深入行業一線“見習+頂崗實踐+調查研究+應用項目研究”等多種實踐方式綜合進行。專業學位研究生也需要撰寫學位論文,但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采用調研報告、應用基礎研究、規劃設計、案例分析、文學藝術作品等形式。學位論文必須獨立完成,要體現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位論文字數可靈活確定。在學位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應有基礎教育領域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

二、全日制教育碩士的質量保障

導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實習基地的建設水平是影響教育碩士質量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也是教育碩士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中最主要的兩個部分。導師隊伍素質制約著教育碩士課堂教學和論文研究等關鍵環節的質量。實習基地建設是教育碩士整體實踐教學質量提升和學生教師專業化雛形形成的重要的硬件保障。同時,這兩方面工作也是貫徹落實教育碩士培養工作思路和實現教育碩士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哈爾濱師范大學在這兩方面進行了如下嘗試。

1 導師隊伍建設:完善教師聘任與考核機制。為突出教育碩士培養的特點,使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優質長效發展,學校統籌了校內和校外資源,通過引進、聘任等措施努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教育碩士指導教師隊伍。

學校根據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特點,制定了《教育碩士導師遴選辦法》,規定了教育碩士專、兼職指導教師的遴選條件與程序,允許具有碩士學位的中學一線教師擔任教育碩士論文指導教師和實踐指導教師。同時,為保證教育碩士教師隊伍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學校制定了《教育碩士教師聘任考核管理辦法》,規定了教育碩士專兼職教師的聘任考核標準和教學科研評價標準,實行教育碩士指導教師單獨聘任、單列考核、掛職鍛煉等辦法,提高了教育碩士教師指導的積極性和活力,保證了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2 實習基地建設:強化管理,鞏固與開拓。實習基地是完成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環節中實習和見習任務的第二課堂,也是檢驗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場所。為給教育碩士實踐教學與研究工作創造良好的硬件環境,學校依托教師教育在哈爾濱市基礎教育學校中創建實習基地,強化“大學一中小學校”合作辦學模式,加強對實習基地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與實踐,建立一批特色鮮明、數量充足、相對穩定的教育碩士實習基地,如哈師大附中、哈三中。

在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習期間,學校也派出具有實習指導經驗的教師,同實習基地學校學科教師共同指導研究生教育實習,大學教師也會在中小學教育現場汲取鮮活的實踐智慧,反哺大學教師教育,提高學科教育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與教學科研能力。同時,研究生學院進行督察管理,協調各種關系。

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實習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就業,增強擇業的本領和能力。因此,我們在選擇實習學校的時候,不僅考慮了實習的實際需要,同時,還將研究生的實習與未來就業緊密結合。也就是說,在實習學校的選擇上不僅考慮了地域的優勢,還根據就業的實際情況,對實習學校的辦學層次和規模進行了全方位的比較。

為鞏固實習基地建設的成就,拓寬實習地區,形成穩定、持久的實習基地,學校擬與哈市以外的黑龍江省其他地區及遼寧、吉林等地地方教育機構合作建立實習和就業結合的基地,為實習基地學校教師提供免費的骨干教師培訓及校長培訓,采取集中面授、送教上門或遠程教育等方式,免費為實習基地學校在職教師提供培訓,幫助中小學教師提高學科素養與從教能力,提升中小學的教師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全日制工程碩士 課程體系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099-02

Problems of Full Time M Eng Cultivation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 Case Study o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t Donghua University

Zhu Lihua Li Dengxin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201620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situation of full 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of Donghua University,analyzes issues of their cultivation on curriculum sett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and then gives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Full Time M Eng;Curriculum Setting;Practical Ability

2009年,教育部下達文件,為了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碩士研究生的類型結構,逐漸將以培養方向從學術型人才轉變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教育變革,[1]各研究生招生單位開始面向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收。2012年,東華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招生比例已經超過1∶1,對其培養現狀進行調研,以提高將來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成為我們亟需關注的議題。2012年6月份,我校環境工程專業針對在校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現狀組織了調研,本文將調研情況做總結,并依此提出一些建議,為相關的研究生培養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此項研究以我校環境工程專業2010級和2011級全日制工程碩士的教學實踐為個案,研究目標以全日制工程碩士生為主,通過現實的狀況,發現存在的問題,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我國研究生教育培養的對策以及措施。

1.2 研究方法

此項研究采用訪談法以及問卷調查法,對象為我校環境工程專業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及導師,主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研究生入學動機、課程體系建設、教學內容選擇、實踐基地選擇和教學效果、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研究生就業等。發放學生問卷48份,教師問卷30份,全部回收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問卷的回收率符合調查的有效范圍,可以進行相關數據分析。

2 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現狀分析

通過調查,本文主要就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中課程體系及社會實踐兩方面進行分析。

2.1 課程體系與教學情況

(1)課程體系。

調查結果顯示,89.8%的全日制工程碩士生認為其主體課程應與相近專業工學碩士生課程相同,只需增加部分培養實踐能力的課程,4.6%的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認為其課程應與學術型研究生課程完全不同。這說明,學校確定的“在工學碩士研究生教學基礎上通過強化實踐環節來突出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特色”的發展思路契合了當前在讀研究生的需求,也符合了任課教師和研究生導師的培養思路與指導思想,是當前較為可行的發展方向。

但是,60%的研究生認為當前課程學習對培養實踐能力“有較大作用”,20%的研究生認為“作用不大”,甚至有20%的研究生認為當前的學習對培養實踐能力“沒有任何作用”。對于我國當前的教育工作來說,還是沒有將實踐能力落實到根本,大多數課程仍然沒有將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作為培養工作的中心任務來講授,對于目前的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傳動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因此,在全日制工程碩士課程體系中,需要重點開發實踐性強的課程。

(2)課程設置。

公共必修課中,59.3%研究生認為英語重要,33.3%認為信息檢索重要,29.6%認為工程數學重要,22.3%認為知識產權重要。對工程數學重要性認可度較低的原因,有可能是由于學生對工程課程的理解還是傳統的思維,對工程數學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認識不足,也可能是由于工程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科結合緊密程度不好,仍需改進。

從表1選修課選修情況表中可以看出大家對水處理工程及其相關課程感興趣,而這些課程內容在實踐中應用的也比較多。學生對特色課程印染廢水處理、環境綜合試驗、和環境評價方法與案例分析等課程選擇比較少,可能與課程介紹有關,也可能與這些課程教改不到位有關,仍需要教師及相關人員不斷改進。

(3)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通過表2全日制工程碩士對當前教學內容的評價可以看出,高達75%的學生認為目前的教學內容與工學碩士研究生教學方式“完全相同”或“無實質性差異”,因此,教學內容方面任課教師仍需逐漸調整。

同時,為了培養研究生實踐能力,教師逐漸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采用諸如案例教學、現場教學、任務驅動等新型的教學方式。而從調查結果來看,超過80%的同學認可目前針對全日制工程碩士生的教學方式。

2.2 實踐基地建設與實踐能力培養

(1)實踐基地建設。

實踐基地是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依托。就目前的實踐基地所發揮的人才培養作用而言,只有28.6%已進入實踐基地的研究生認為“實踐基地可以極大地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而高達44.9%的研究生對實踐基地在培養自己實踐能力中的作用“持懷疑態度”,另有26.5%的研究生認為實踐基地對培養實踐能力而言“效果不理想”。當前實踐基地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思想上不重視對實習生的培養;為實習生提供的鍛煉機會少;不為實習生安排接觸企業核心技術的機會;沒有為實習生安排高水平的企業導師;企業導師責任心不強;不能提供有效指導;把實習生只是當作勞動力對待等。

在建設實踐基地使,一方面要考慮到增加基地的數量問題,而且還要繼續開拓基地的建設,擴大總量,讓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能夠在實踐基地得到培養;另一方面,不僅要提高基地的質量,還要體現出教育的意義所在。而且,從調查結果上看,在實踐基地的建設中,“人情關系”目前仍是基地建立的關鍵因素,這一比例超過了一半。這說明,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實踐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兩者尚未形成一定的規范化,這也容易造成相關人員的離職或者調動導致基地難以存續的局面。因而,如何建設更加穩定的實踐基地,探索基地建設的規范化模式,是強化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實踐基地建設工作應重點關注的內容。

(2)實踐能力培養。

對于培養全日制工程碩士來說,主要核心在于實踐能力,這也是國家推動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著重點。然而,就調查數據來看,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工作仍然沒有引起的足夠重視,仍采用“與工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混在一起”的做法。調查數據顯示,35.3%的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認為當前的學習“對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沒有幫助”,52.4%的研究生認為“不能很好地培養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接近70%的研究生參與的是“理論性的研究項目”,或者“根本沒有參與過任何研究課題”。

3 對策與建議

透過調查數據,發現東華大學環境學院環境工程專業培養計劃基本符合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需求。同時研究生和導師也對課程教學、培養過程的管理制度建設和實習基地建設與運營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基于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現狀與問題,結合對影響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相關因素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強化適宜工程化教育的教學內容

調整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課程設置分為基礎理論、專業技術、方法工具、交叉前沿模塊[2]。校企合作,教學內容知識體系以工程為主線,從大而全改為系統工程,以工程案例或工程經驗為主線組織教學。同時邀請企業工程師參與教材建設,或到學校上課。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工程設計、工程施工、運行和管理的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全日制工程碩士生的任課教師要強化與企業生產一線人員的聯系與合作,把生產中應用的最新知識吸收到教學內容中,把教室搬到企業的生產車間,把企業的生產線搬到教室,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同時將實踐能力培養融入課堂講學[3],多采取一些研究型、自學型、總結型、考察型、演講和辯論型教學方法。

3.2 管理制度建設和優化

建立和健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制度,成立教學質量指導與監督委員會、工程實踐質量監督委員會、學位論文質量督導委員會。加強校企合作,聘請有豐富教學科研經驗的教師和現場工程技術、管理專家參與管理,采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的工程實踐、學位論文研究,對學位論文全過程進行監控。建立論文質量調查制,論文結束后,由學生對指導教師的論文指導過程進行評價,作為導師考評的重要依據。加強對學生的過程跟蹤,建立開題制度、實習日志制度、教學互動痕跡檢查制度、實習中期階段匯報制度、實習結束論文答辯和實習報告制度[4]。

3.3 多渠道推進實踐基地建設,強化校內外導師間的聯系與合作

實踐基地的建設要不拘一格,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種社會資源拓寬基地建設的渠道。實踐基地在構成上可以有校級層面的大型公共基地,也可以有院系級層面的中小型公共基地,還可以有導師通過個人關系建立的小型基地,同時可以利用國際教學資源,建立國際型實習基地,培養有國際視野的學生。同時,在保證實踐基地數量的前提下,要逐步提高實踐基地建設的質量,讓實踐基地在培養全日制工程碩士生實踐能力中真正發揮重要作用。

3.4 積極推進全日制工程碩士生培養評價標準的制定工作

眾所周知,評價是導向,有了明確的導向,大家做事才有依據和目標。工程碩士學位與工學碩士學位是兩種不同的學位類型,其差異是在于類型而非學術水平。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兩種類型的人才培養根本就不具有可比性。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評價標準肯定不同于傳統的學術型研究生,再用工學碩士生的評價標準來看待全日制工程碩士生的培養,肯定是不合時宜的。因而,盡快建立與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相適應的評價標準,積極推進標準的實施與完善,建立相配套的全過程監督機制,是我國當前有效推進全日制工程碩士生培養工作的重要任務。評價標準除對論文的工程特質評價外,還要針對學生的工程素質、企業適應能力的提高制定評價標準。

4 結語

隨著全日制工程碩士招生人數的逐年增加,總結現有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問題及經驗,從全日制工程碩士的管理體制、課程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實踐能力培養等各方面進行研究生培養制度改革,仍需相關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本文通過對東華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現狀進行調研與分析,希望能夠為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工作提出一些建議。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Z].教研[2009]1號,2009.

[2] 林軍,鄧艷,王昆.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設置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5):56-57.

篇(7)

關鍵詞:安丘模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近年來,安丘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全面提高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了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建設,這一做法得到了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論文參考。去年4月份,山東省政府在安丘召開全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現場會議,把安丘的做法確定為“安丘模式”,在全省推廣。

1.主要做法

實施區域化建設,就是從源頭控制和基礎工作抓起,從出口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建設入手,通過加強農業化學投入品控制管理,推行標準化生產,實施全過程監控,逐步在全市形成符合國際質量標準要求的出口農產品種植養殖區域,把住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道關口,從根本上確保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主要抓了“五個體系”建設:

1.1健全質量標準體系,加快規模化標準化基地建設

在嚴格實施已有國家級、省級標準的同時,研究制訂了與農產品質量標準相配套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程33個,參照出口國食品衛生標準制定了200多個生產標準,形成了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農業標準體系。按照“基地規模化、形式多樣化、生產標準化”的要求,已建成標準化蔬菜種植基地30萬畝、果品基地10萬畝、標準化養殖基地400個。對所有基地,實行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組織生產、統一質量檢測、統一收購銷售的“五統一”管理模式,保證了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個環節全部按標準化要求實施。

1.2健全控制管理體系,搞好農業化學投入品的源頭控制和規范使用

堅持把加強農業化學投入品控制管理作為實施區域化建設的關鍵措施來抓,制定出臺了《安丘市農藥管理辦法》和《安丘市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建設農業化學投入品專營專供管理辦法》。積極探索農業化學投入品供應管理體制,一方面,強化對標準化基地農業化學投入品的供應管理,建設農業化學投入品專營店。論文參考。在專營店配備專職技術人員,在基地配備植保員,指導規范使用農業化學投入品。目前,已建成市級農藥獸藥專營總店1處,鎮和農村社區直供店67家;設立市級化肥專營總店1處,鎮和農村社區專營店60家。另一方面,加強對全社會化學投入品市場規范管理,確定15家化肥、農獸藥批發企業,負責全市化學投入品的網絡建設和批發供應,凈化規范社會化學投入品使用的大環境。

1.3健全科技服務體系,為區域化管理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

一是健全區域化管理科技服務組織。整合農業、畜牧、林業等職能部門的科技人員,落實區域化管理科研課題,積極開展良種的引進選育和試驗示范,以及新農獸藥的測試和推廣應用。二是加強區域化管理的宣傳培訓。目前,已聘請檢驗檢疫、農業、外經、畜牧等方面的專家進行骨干培訓20次,培訓人員2萬多人次。通過電視臺開辟專欄、編發科技宣傳冊、開展科技下鄉等形式,培訓農民10萬多人次。三是開展區域化管理社會化服務。成立農業專家顧問組,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110免費服務熱線,建立“安丘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110”網站,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組織321個,在全市形成了以農業、畜牧、林業等職能部門為龍頭,以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為依托,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協會和生產合作社為紐帶,上下貫通,左右相連,點面互動的科技服務網絡。

1.4健全檢驗檢測體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對已有的農業、畜牧、質監等檢測資源進行整合,建設了市級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在重點蔬菜生產區和批發市場建立了快速檢測點;在外貿食品公司成立了山東省首家自有出口蔬菜檢測中心;在凌河鎮、新安街道分別建設了高標準的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市級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為依托,以農產品加工企業檢測資源為主體,農業、畜牧、質監、環保等部門檢測機構共同參與、分工協作的檢驗檢測體系。基本實現了出口農產品從農資、土壤到生產、加工各個環節全過程、無縫隙的監控和檢驗檢測。

1.5健全組織領導體系,形成區域化管理整體推進機制

在國家出口檢驗檢疫部門的指導下,建立了政府主導、龍頭帶動、部門聯動、全民行動“一導三動”的區域化管理推進機制。政府主導,發揮好政府統籌協調、行政推動作用,制定實施規劃,加強政策扶持,搞好組織協調,實施聯合執法和監管。論文參考。龍頭帶動,以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合作組織為支撐,擴大基地規模,提高基地管理水平,拓展國際國內市場,示范帶動區域化管理的開展。部門聯動,根據區域化管理的總體規劃和重點工作,明確相關部門在區域化管理中的職責,做到既各負其責、分工把關,又協作配合、執法聯動,強力推進區域化工作開展。全民行動,通過宣傳培訓,提高農民的素質和農產品安全意識,真正調動全體農民群眾參與和支持區域化管理的積極性,形成了區域化管理的濃厚氛圍和強大合力。

2.初步成效

2.1創新了管理模式,建立了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長效機制

通過組建專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協調組織和機構,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了政府部門的人力、技術和執法管理資源,形成了長期穩定、聯合協作、富有成效的工作機制。

2.2擴大了標準化基地規模,降低了基地建設管理成本

全市標準化基地由原來的6.5萬畝擴大到30萬畝,有效解決了企業基地過于分散、管理費用過高等問題,降低了基地建設管理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每建設一個300畝的標準化基地,可節約7.8%的用地,每年節約管理成本10萬元,農業化學投入品使用成本降低15%。

2.3提高了安丘出口農產品質量和知名度,擴大了農產品出口創匯

安丘區域內各類蔬菜的藥殘檢出率(含藥殘達標蔬菜)由實施區域化以前的17.2%下降到目前的2.4%。供港蔬菜從未發生投訴問題。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今日關注》、《東方時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香港《大公報》、山東電視臺等欄目對安丘市實施區域化建設的做法進行了宣傳報道。

2.4減少了污染,保護了環境

規范使用農業化學投入品,有效地控制了農業污染,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促進了全市生態文明建設。

2.5培育了新型農民,加快了新農村建設進程

通過開展區域化建設,對農民進行大規模教育培訓,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培養了大批新型農民,壯大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促進了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性裸体啪啪无遮挡动态图|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国产漂亮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 久久精品无码精品免费专区| 夜夜添无码试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老头天天吃我奶躁我的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无码gogo大胆啪啪艺术| а天堂中文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 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 欧美精品色婷婷五月综合| 国产日韩精品suv|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 又粗又黑又大的吊av| 少妇高潮喷水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免费a级毛片| 天美传媒国产精品果冻|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蜜臀|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主播|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色网址| 又大又硬又黄的免费视频 | 男人边吃奶边做好爽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