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依法治稅論文

依法治稅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17 18:03: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依法治稅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依法治稅論文

篇(1)

摘要:21世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日臻完善。要處理好稅收中性和稅收調控的關系;兼顧公平與效率并優先考慮效率的要求,適時轉換稅制結構模式;加大費稅改革的力度;適時開征社會保障稅,以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稅收制度。

關鍵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稅收制度稅收中性稅收調控公平與效率

一、21世紀中國經濟體制的基本格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日臻完善

1.20世紀末市場化程度已明顯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已初步建立

到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的雙重體制格局還沒有徹底改變。不過,即使仍然沿用“雙重體制”,也是非國有經濟這一新的體制成分以及與之相關的市場機制開始占據優勢,國有經濟的份額處于不斷下降的狀態,傳統計劃經濟逐步“過渡”到初級階段的市場經濟。這樣,當前的體制格局實際上可以概括為:非國有經濟迅猛發展并在國民經濟中所占份額越來越大,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已初步形成,新體制已從“邊緣”向“中心”靠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體制格局變動基本上是沿著“計劃經濟”——“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軌跡運行的,這個過程實際上可以概括為市場化進程,因而市場化程度指標可以用來表示體制改革所能達到的水平。

2.21世紀的上半葉,進一步提高市場化程度,構建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是完全可能的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經過20年的改革,中國國民經濟的市場化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由總體市場化程度近乎零到50%左右,這種變化是相當深刻的,從一定意義上說是歷史性的。對此,應當給予充分肯定。但同時也應看到,中國經濟總體的市場化程度并不理想,距離目標模式尚有不小的空間。特別是要素市場化程度(36.57%)和政府行為適應市場化需要的程度(36.6%)過低,充分暴露了我國經濟市場化進程中的薄弱環節,即使是市場化程度超過50%的產品市場領域(61.71%)和企業改革領域(51%),其內部結構也存在諸多矛盾,離市場經濟的目標模式還有不小的距離。不過,總體來講,從衡量市場化程度的五個方面(產品市場化程度、要素市場化程度、企業市場化程度、政府行為適應市場化程度以及經濟國際化程度)都可以看出,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要素已經初步形成。

在20世紀的最后20年中,總體市場化程度從近乎零到50%左右。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世紀,盡管我們要更多地觸及市場化改革中的“硬骨頭”,進入改革的“深水區”,如金融體制改革、國有企業的改制、要素市場的發育和政府職能的轉換等,但我們畢竟積累了20多年的改革經驗,現在的經濟環境也比較寬松,政府駕御復雜的市場經濟運行的能力也有了明顯提高,因此,只要我們繼續深化改革,大膽創新,就一定會加快國民經濟市場化的進程。按照20世紀最后20年的改革步伐推算,到2010年我國的市場化水平將有顯著的提高,總體市場化水平達到70%是完全可能的。在此基礎上,再經過20年,即到2030年使中國國民經濟的市場化達到比較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的程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基本實現。

二、促進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建立與完善的稅收制度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既要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又要重視宏觀調控對市場缺陷的彌補作用,具體到稅制的設計上,就是要處理好稅收中性和稅收調控的關系

稅收是一種分配方式,也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國家征稅是將社會資源從納稅人轉向政府部門,在這個轉移過程中,除了會給納稅人造成相當于納稅稅款的負擔以外,還可能對納稅人或社會帶來超額負擔。所謂超額負擔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國家征稅一方面減少納稅人支出,同時增加政府部門支出,若因征稅而導致納稅人的經濟利益損失大于因征稅而增加的社會經濟效益,則發生在資源配置方面的超額負擔;二是由于征稅改變了商品的相對價格,對納稅人的消費和生產行為產生不良影響,則發生在經濟運行方面的超額負擔。稅收的中性就是針對稅收的超額負擔提出的。稅收理論認為,稅收的超額負擔會降低稅收的效率,而減少稅收的超額負擔從而提高稅收效率的重要途徑,在于盡可能保持稅收的中性原則。由此,我們可以判斷,稅收中性包含兩個最基本的含義:一是國家征稅使社會所付出的代價以稅款為限,盡可能不給納稅人或社會帶來其他的額外損失或負擔;二是國家征稅應避免對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干擾,特別是不能使稅收超越市場機制而成為資源配置的決定因素。在稅制建設上,稅收中性的要求是:稅制結構應科學、合理,有利于平等的市場競爭,如稅制應該統一,稅負應當公平,避免重復征稅;稅制應當簡化,方便納稅;擴大稅基,合理制定稅率;稅收征管制度應健全有效率,征納成本低。

稅收中性是相對的。現代經濟發展的歷史已經證明并且仍將證明,市場是配置資源的有效手段,但市場并非萬能,也還存在著許多缺陷,市場對某些經濟現象亦常常顯得無能為力,需要由市場以外的力量加以彌補或矯正。稅收調控就是有效的外部力量之一。稅收的操作主體是國家,因而稅收政策的制定及其運用體現著國家的宏觀目標與偏好,從而國家運用稅收引導經濟發展,調節經濟運行時,有著其他各種經濟手段所無法比擬的調控力,直接有效,強制規范,成為國家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

一般認為,稅收的宏觀調控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調節經濟周期,實現經濟穩定;二是促進經濟增長;三是公平收入分配,縮小個人收入差距。在稅制建設上,稅收調控的要求是:及時、足額、穩定地取得財政收入,為政府進行宏觀調控掌握必要的財力、物力,在我國當前突出的表現應該是提高整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財政收入占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調節供求總量平衡,抑制通貨膨脹和防范通貨緊縮,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促進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的合理化;矯正收入分配不公,防止兩極分化,包括縮小地區間差距。

舉世矚目的1994年稅制改革,初步建立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稅制體系。新稅制運行兩年來,保證了稅收收入持續高速增長,促進了國民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新稅制是成功的。如果從稅收中性與稅收調控的關系分析,94稅改正確把握了兩者的關系,在稅改主要內容上體現了稅收中性與稅收調控的辯證統一。

革來看,取消工商統一稅,實行內外資企業統一的流轉稅制:增值稅的征稅范圍擴大到整個工業生產和流通領域,稅率趨向統一,這都體現了稅收中性的一面;在普遍開征增值稅的同時,對煙酒等11種消費品和石油、天然氣等7種礦產品分別開征了消費稅和資源稅,并實行差別較大的稅率,這又體現了稅收對特種消費品高額收益和自然資源級差收益的非中性的特殊調節。就增值稅本身來說,規定了基本稅率、低稅率和零稅率以及減免稅優惠規定,這又體現了它非中性的一面。再就絕大多數產品適用同一基本稅率這一中性特征來看,由于各種產品的供求彈性不同,必然會影響稅負轉嫁的程度,從而影響產品的相對價格和生產者消費者的抉擇,其稅制運行結果又會是非中性的。這反過來說明,絕對的中性稅收是沒有的,稅收中性與非中性、稅收中性與稅收調控是辯證統一的。從所得稅改革來看,通過統一內資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實行稅利分流,取消稅前還貸,取消國有大中型企業調節稅,取消企業稅后征集“兩金”,取消獎金稅等一系列措施,使所得稅向中性化方向前進了一大步。但同時仍存在非中性的問題,就企業所得稅而言,一是內外資企業仍實行兩套稅制,稅負不平;二是稅率上內資企業仍實行33%、28%、17%三檔稅率;三是無論是內資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保留了大量的減免稅優惠。從所得稅改革的整體來看,既通過稅收的中性化為企業間的平等競爭創造了必要條件,又通過稅收的非中性措施體現了對小企業、特殊行業企業(如殘疾人企業)的照顧,在這里體現了稅收中性與稅收調控的辯證統一。

與此同時,新稅制還通過統一稅政,集中稅權,理順分配關系,取消困難性減免,嚴格控制偷漏稅,強化稅收征管等方式,在有效地保障了財政收入的同時,也體現了稅收中性與稅收調控的辯證統一。

在進一步完善新稅制的過程中,仍然需要正確處理稅收中性與稅收調控的關系,例如,合并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建立統一的法人或公司所得稅制,體現稅收中性的要求。但即便是實行統一稅率,現存的內外資企業的大量減免優惠規定也很難取消或統一,有些規定甚至是很必要的,這在事實上表現為一定的非中性。再如,流轉稅中的增值稅被公認為是具有中性優勢的稅種,但仍在稅率(三檔)、進項稅額規定、小規模納稅人征稅辦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非中性。即使今后通過改進完善有關規定也難以完全避免。因此,對待稅收中性原則,應堅持相對論,防止絕對化。只有這樣,,才能把握稅收中性與稅收調控的辯證關系,也才能建立起既與國際慣例相符、又符合中國國情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稅收制度。

2.順應市場經濟體制兼顧公平與效率并優先考慮效率的要求,適時轉換稅制結構模式

長期以來,我國的稅制結構實行的是流轉稅類為主體的模式,1994年稅制改革后,這一狀況更趨強化,僅增值稅和消費稅兩個稅種,其稅收收入就占全部稅收的五成左右,如加上營業稅、關稅等其他流轉稅種,其比重高達80%左右。可以說,我國稅制結構的這一現狀,從歷史上看,與生產力水平較低有密切關系,同時也與我國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有密切關系。然而,上述兩個重要條件在現階段已有根本性改變。我國正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稅制結構符合公平原則、效率原則和社會原則,要求稅制結構有利于資源合理配置、收入公平分配、經濟穩定增長目標的實現,而所得稅制則有利于這些原則和目標的實現。人們通常說積極財稅政策下的減稅手段,則是在所得稅占主導地位條件下才有可能產生應有的效果。因為,減稅即減少所得稅收,使廠商的利潤和個人的收入增加,由此達到刺激消費和鼓勵投資的功效。為此,我國的積極財稅政策要想獲取更大的效用,必須及早轉換稅制結構模式,從流轉稅為主體模式先轉向流轉稅和所得稅雙主體模式,再轉向所得稅為主體模式。目前,我國的生產力水平已為第一步的模式轉換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從國外經驗看,一國稅制結構從流轉稅為主體模式轉向流轉稅和所得稅雙主體模式,其經濟條件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0美元左右。如日本轉換時的水平為789美元,美國815美元、英國717美元、原西德647美元。我國目前的人均GDP已達700美元左右,這還是根據市場匯率計算出來的,如果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我國的經濟實力遠超出該水平。所以,我國稅制結構模式的轉換,不僅具有從根本上解決經濟過剩下需求不足這一重大難題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備模式轉換的經濟條件。

3.現代企業制度是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微觀基礎,因而要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稅收制度

現代企業制度有三種最基本的形式,即:業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而從國外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經歷和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需要來看,公司制是國有企業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所采取的一種主要企業組織形式,也是產權制度創新的一個有效途徑。無論是有限責任公司還是股份有限公司,其共同特點都是公司資產的股份化。這便于公司拓寬融資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資主體、也有利于公司產權的轉讓和流動,促進存量資產的合理重組,實現資產的最佳使用效益。稅收作為對微觀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結果進行課征的一種分配活動,隨著企業組織形式的變化和產權制度的不斷創新,其有關政策和制度也必須作進一步完善,以更好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首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實現徹底的政企分開。但是我國目前實行的分稅制仍以行政隸屬關系來劃分所得稅的歸屬,把中央企業所得稅劃歸國家稅務局,地方企業所得稅劃歸地方稅務局,這容易造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于自己利益的考慮,用行政手段干預所屬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出現新的政企不分的局面。因此,為使政府與企業行為徹底分開,分稅制對所得稅的劃分不應以企業行政隸屬為依據,而應象增值稅那樣,以稅收收入分割為標準,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劃分所得稅收入。

其次,隨著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造的進展,公司的產權主體會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在一個由國有法人股、國家股、外資股、個人股組成的公司制企業里,所有制性質已顯得非常淡薄。所以,以單一產權主體的企業為對象所建立的企業所得稅制必須向以多元化產權為主體的公司為對象的公司法人所得稅制發展。這就要求:第一,盡快統一以所有制性質劃分的內外兩套不同的企業所得稅合并為統一的公司法人所得稅。第二,規范目前股份制企業所得稅,特別是股份上市公司的企業所得稅。無論是從公司公平競爭角度還是從稅法嚴肅性角度來看,對股份制企業都要求實行統一的稅制。但股份制企業實際執行的所得稅卻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這表現在:(1)實行新稅制后,已批準在香港上市的九家公司繼續執行15%的所得稅,以后到香港新上市則執行統一的33%法定稅率。(2)各省市在滬深兩地的上市公司,除了少數執行統一的33%法定稅率外,許多省市出于地方本位利益考慮,為增強地方企業在股市的競爭力,經省市政府批推,所得稅率有按15%執行的,也有按24%執行的,既不統一,又不公平。(3)特區企業與內地企業在所得稅上存在較大差異,影響了內地股份制公司的競爭力。所以,為建立統一的公司法人所得稅制,必須明確規定所有公司,無論是海外上市公司還是國內上市公司;無論是特區公司還是內地公司;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都應執行統一的33%法定公司稅率。只有這樣才能嚴肅稅法,進而促進股市的正常發展和公司間的公平競爭。第三,制定集團公司的所得稅規范。企業公司制改造,必然會產生大量的集團型公司,目前全國已有上百家企業集團正在進行公司制改造的試點。所以,為適應公司發展的集團化趨勢,對集團公司的所得稅必須制定專門的條款予以明確。在國外,稅法對集團公司的所得稅都有專門的規定,因為集團公司的所得稅涉及到股息抵免、納稅方式的選擇、公司綜合所得的界定、合并納稅報表的編制等比較復雜的事項。而我國對集團公司稅收問題只規定股息、紅利收入比照聯營企業收入處理,核心企業對緊密層企業資產控股為100%的,可由控股成員企業選擇由核心企業統一合并納稅等幾條比較籠統的規定,缺乏詳細的可操作性規定。第四,明確特殊問題所得稅處理規范。產權流動有利于盤活國有企業資產存量,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而收購與兼并是產權流動與重組的重要方式,對收購與兼并過程中產生的所得稅問題如何處理,目前我國稅法還沒有明確規定,對此,統一后的公司所得稅法必須盡快予以明確。

4.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而社會保障稅制又是健全與規范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性條件,所以在新的世紀要適時開征社會保障稅

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它是市場經濟運行的“穩定器”和“安全網”。但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還很不完善:不僅缺乏強有力的社會保障法,還沒有將保障資金列入預算內管理,而且由于保障基金的籌集實行“按地區、分行業、定單位”的辦法,各地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保障項目多少不一,基金籌集標準高低不同,資金管理分散,籌集成本高,調劑面窄,對資金的使用缺乏有力的監督,普遍存在資金浪費、挪用問題,無法專款專用,難以滿足保障支出的需要。較現實的解決辦法就是參照國際經驗,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制定社會保障法,開征社會保障稅。具體實施方案是:(1)在保障項目上,設立退休、失業和醫療三個必繳稅目,對工傷和生育等保障項目,暫時仍由企業或家庭自我保障。(2)結合大多數國家社會保障稅的納稅人為雇主(公司)、雇員和個體經營者的現實情況和我國國情,我國社會保障稅的納稅人原則上也應該是所有支付工薪的單位、工薪收入者和個體經營者。(3)按照國際慣例,社會保障稅的計稅依據為雇員的工薪收入(不包括資本利得、利息、股息所得等)、個體經營者的純收益額或營業利潤;在稅率上一般按比例稅率征收,并且對稅基的最高額有限定,當然限征額要根據物價指數適時調整。(4)社會保障稅可作為共享稅,由國家稅務機關征收。在分享比例上,目前可將稅款的大部分劃歸地方收入,少部分劃歸中央,供中央在全國范圍內調劑。(5)社會保障稅應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管理,稅款入庫后再撥付給社會保障部門使用支配,為此必須改變目前多頭分散管理的局面,在地方機構改革中成立專門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

5.加大費稅改革的力度,為市場經濟運行與發展提供寬松環境

在規范的市場經濟體制中,稅收是政府取得財政收入最重要的方式,稅費的界限和關系也是十分清晰的。但在我國,由于政府職能轉換的滯后和經濟利益的驅動,政府部門間、單位間、地區間的相互攀比、巧立名目、提高標準、使得非稅收入持續快速膨脹,現在已到了嚴重失控的地步。從全國的情況看,1996年非稅收入已達9798億元,比當年稅收收入的6909億元多出近3000億元,“費”與“稅”的比例高達1:0.704,“費”大于“稅”已是不爭的事實。從增長速度看,全國行政事業性收費1988年為4l5億元,1992年為600億元,1996年高達2900億元,非稅收入增長速度遠遠快于GDP和稅收的增長速度。無論是稅費之比還是非稅的增長速度在當今世界上都是極其罕見的。

為了解決稅外收費過多而又不能從總體上減輕宏觀稅負水平,2l世紀初必須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費改稅”改革的基礎上加大其改革的力度。如盡可能取消大量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嚴格批審新的收費項目;屬于稅收性質和具有稅收功能的收費應盡快并入稅收,加快費改稅進程,以減輕企業名目繁多、不堪重負的規外費負擔。這一改革的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在具體的操作實施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對“三亂”性質的、不合理的收費要堅決取締。農民、企業、單位在繳足了稅收之后,有權拒繳各種非法收費、集資與攤派。同時,要加快行政體制改革的步伐,加大政府職能轉換和機構改革的力度,從源頭上壓縮對財政性開支的需求,這才是治理“三亂”的制度保障。這也正是有的國內學者曾經提出過“費改稅”應重在正本清源的基本要義。顯然,如果治理“三亂”僅在于取消、清理一批不合理的收費項目,而政府職能轉換和機構精簡等后續配套改革又跟不上來,那么只能說這樣的“費改稅”改革是淺層次的改革,沒有祛除“三亂”的制度根源。其結果,只能是治理一陣子好一陣子,過后又會出現反彈,甚至出現更多的新的亂收費。

(2)某些具有合理性但不宜改為稅的費,可繼續采取收費的形式,但一些管理辦法和制度要完善,而且要盡可能轉為預算內的規費形式。地區、社區內的一次性集資,原則上應經過公共選擇程序決定。至于某些原政府單位“企業化”之后的經營性收費,應與政府體系脫鉤,轉入商業性資金的運作模式。

篇(2)

論文摘要:面對“收入中心說”給稅收管理帶來的負面效應、征管質量考核中指標體系不夠完善以及納稅中報方式陳舊,稅源監控管理弱化,公平原則無法在稅務管理中得以體現等問題,如何進一步完善稅收考核指標體系,實行專業化環節管理,是稅收管理實踐中亟待解決的一個課題。

要建立起一個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符合“wto”運行規則,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嚴密、規范、高效的稅收管理體系,就必須要淡化稅收收入計劃任務管理,強化稅收管理質量考核,實現信息化支持下的專業化分工、流程化操作、環節化管理,推進依法治稅。本文將就如何改進我國稅收管理工作作一初步的探討:

一、完善稅收收入任務管理,逐步建立淡出機制

“wto”運行規則,要求稅收注重體現一種“公平”與“中性”原則,強化依法行政,淡化稅收收人指標考核,正確處理好稅收收入計劃任務與“依法治稅”的關系,可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1.增強稅收收入計劃的科學性。在確保稅收收入計劃任務時,要緊密結合經濟形勢的變化,科學預測稅源,改變現行的“基數增長法”,以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原則,根據稅收收入的增長與gdp增長的相關關系,將gdp指標作參考,運用彈性系數法和稅收負擔率法,來科學合理地編制稅收計劃指標。

2.改變現行稅收計劃考核辦法,實現稅收計劃數量考核逐步向稅收征管質量考核的轉變,把是否依法治稅作為一項主要的考核內容。

3.避免稅收任務下達時的層層加碼,國家在下達稅收計劃任務時,應考慮了各種相關因素,應將其指標作為各級地方政府的參考性的指導性指標,盡量避免地方政府脫離實際,層層加碼,造成更多的負效應。

二、健全稅收質量考核體系,實行全面質量考核

順應依法治稅和信息時代的要求,現階段必須健全和完善稅收征管質量考核,實行全面質量管理,主要應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1.增加考核指標,擴大考核范圍,應制定屬于稅務機關職權范圍內,經過主觀努力可以達到的考核指標,如:增設“征管檔案管理合格率”“執法程序規范率”“執法準確率”,變“稅務登記率”為“稅務登記準確率”和“未登記處罰率”,改“申報率”考核為“申報準確率”及“未申報處罰率”考核。

2.簡化考核辦法,細化指標口徑,規范指標臺帳。要對各考核指標的取數口徑進一步細化,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統一,以體現一致與公平,同時根據各指標的不同,設計統一的標準化考核指標明細臺帳,便于考核時的人為操作,提高考核剛性,考核宜采取日常登記臺帳,季度生成指標,年度上級檢查的辦法。

3.提高各類數據采集與考核指標生成的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信息技術條件下有效的考核指標體系,科學的指標考核辦法,公平的考核激勵機制,制定嚴格的執法責任追究制度,把征管質量考核與目標責任制考核結合起來。

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征管方式改革,實現稅收管理的信息化與社會化

目前,我國稅收征管方式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還較落后,稅收征管大多以手工操作為主,手工操作的缺陷就是成本高、效率低、稅收流失嚴重。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目前稅收管理實際,筆者認為:在我國,應加快應用信息化技術,建立一套功能齊全信息共享的稅務管理信息系統,大力探索推行各級征收單位征管數據庫的集中,在市(地)范圍內建立起集中統一的征管數據庫,為稅務機關異地征收、納稅人異地申報納稅創造條件,從而便于獲取和掌握全面、正確的信息,實現正確決策,提高稅收政策實施的水準和質量。同時,在納稅人和稅務機關雙方,應加快辦稅和管稅手段、方式的改革進程。即與納稅人、金融機構進行了三方計算機聯網并通過互聯網和電話中繼線,在有條件的企業中推行了網上辦稅并對規模較小、不具備網上辦稅的企業甚至個體納稅人中推行ic卡申報、軟盤申報和電話語音辦稅等多元化申報方式,使企業和個體戶只要上網、通過磁卡或撥打辦稅電話便完成申報、繳稅、政策咨詢、涉稅舉報等項事宜,開展多元化的申報方式,給納稅人辦稅極大方便,不僅可簡化辦稅程序,降低辦稅成本,而且使申報審核、稅款征收、受理咨詢等大量事務性工作,全部由計算機進行處理,減輕了稅務人員的工作量,也實現集中征收,極大地提高了稅收管理效率。

篇(3)

(一)變更居民身份避稅法

指一個國家稅收管轄權下的納稅人遷移出該國,成為另一個國家稅收管轄權下的納稅人,或沒有成為任何一個國家稅收管轄權下的納稅人,以規避或減輕其總納稅義務的國際避稅方式。他們采取不購置住宅、出境、流動性居留或壓縮居住時間等方法來避免成為任何一國的居民,以逃避稅收。

(二)轉移定價避稅法

轉讓定價是指有聯屬關系的企業法人之間,在相互舉借貸款、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轉讓無形資產等經濟往來中,所制定的價格,也稱劃撥價格。這是目前跨國公司在世界范圍采取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國際避稅方法。其基本作法是:高稅國企業向其低稅國關聯企業銷售貨物、提供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提供貸款時制定低價;低稅國企業向其高稅國關聯企業銷售貨物、提供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提供貸款時制定高價。這樣,跨國公司的利潤就可以從高稅國轉移到低稅國。

(三)新的苗頭

其一是境外中介機構,包括承接留學、法律、會計業務的機構在國內設立辦事處的有關征稅。由于這些業務所簽訂的合同定金較少,而營業收入主要在境外結算,國內行政機構往往只能按合同金額計稅,而無法得到這些機構在境外收到的、源于境內收入的資料,所以不能征得所有應繳稅款。其二是境外公司在境內舉辦會展的有關征稅。由于境外公司未在境內注冊,而在境內提供服務所得收入也多在境外結算,加上會展期短,國內行政機構無法取得收費明細表,進行依法征稅。

二、跨國避稅在我國盛行的主要原因

(一)政策法規不科學和不健全

以分析我國目前的轉讓定價稅收制為例,我國采取了國際上通行的正常交易原則,規定了一套轉讓定價的調整方法,從表面上看,其在理論上和實踐上似乎已和國際慣例接軌。但是,面對錯綜復雜的轉讓定價的問題以及我國特有的國情,我國的轉讓定價稅制立法還是過于簡單,實踐可操作性較差。

(二)管理體制的缺陷

對轉讓定價問題的管理需要工商、計委、稅收、海關、外貿、商檢等多個部門分工協作,密切配合才行。然而在我國個部門之間“缺位”與“越位”的想象嚴重,導致有些監督管理項目部門之間相互撞車,有些監督管理項目又無人負責,形成真空。國外通過賄賂有關負責人員來達到少交稅、少交費的事情多如繁星,灰色交易猖獗。

(三)人才的缺乏

我國既欠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也缺乏專門的轉讓定價稅收管理人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由于缺乏同外商打交道的經驗,致使合營談判中中方讓步過多,一些不正當權益沒有竭力爭取,使實際支配權都在外放手里,從而使外商更容易實現轉讓定價。轉讓定價管理人員在對外商投資企業的查賬審計中缺乏熟練的技能,致使外商投資企業能輕易的避過稅務當局的查處。

三、國際避稅的影響

我國在國際避稅問題方面還存在其他一些問題,如信息的缺乏,思想上的誤區,國際稅收交流的缺乏等等,面對如此多的問題,在中國作為第二大外商投資國家(僅次于美國),反避稅手段又遠遠遜于美國的情況下國際避稅給我國帶來極大的危害。

(一)破壞稅收公平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在國際市場上,稅負公平是影響競爭勝負的一個重要因素,那些通過轉讓定價避稅的納稅人,由于其實際稅負低于一般正常稅負水平,因而獲得某種不正當的競爭優勢,這就違背了稅負公平原則,使那些誠實守法的納稅人陷于不利的競爭境地。而且,國家為了籌集足夠的財政收入,滿足國家開支的需要,不得不提高稅負或增設新稅,而加重了其他納稅人的負擔。久而久之,則會使避稅活動在社會上蔓延,使財政稅收蒙受更大的損失,最終將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二)引起國際資本的不正常流動

在跨國投資經營活動中,跨國納稅人往往利用關聯企業間的轉讓定價,控制企業利潤的流向以逃避有關國家的納稅義務,結果會造成國際資本流通秩序的混亂。這不僅損害資本輸出國的稅收利益,也使有些資本輸入國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不得不采取外匯管制措施,限制本國資本的外流,從而對正常的國際資本流動產生消極的影響。

(三)中方合資者、合作者的利潤被侵吞

合資企業的利潤分配機制本身即構成跨國公司操縱轉讓定價的誘因。即使合資企業經濟效益顯著,外方母公司最多也只能從稅后利潤中按股權比例分得一部分,其余部分歸當地合作者。因此,跨國公司往往傾向于在合資企業最終利潤形成之前操縱各種內部化的資金轉移渠道,提前獲取收益,借此從合資企業中攫取比投資股權大得多的利益份額,導致中方投資者的利潤被轉移到海外而蒙受損失。

四、對我國反避稅工作的建議

(一)提高對反避稅的認知

外商通過關聯企業間的業務往來,利用轉讓定價轉移利潤,規避稅收的現象如不有效遏制,任其繼續蔓延,就會從根本上動搖稅基,破壞公平稅負原則,不利于擴大開放,吸引外資。因此,開展轉讓定價稅收管理工作,是堅持依法治稅,維護國家權益的具體體現,有利于貫徹公平稅負原則,保護外商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二)進一步完善稅收法規

在現今法制社會,法律已成為約束人們主要行為的規范。從上面可以看到,我國在轉讓定價立法方面的缺陷,針對這些缺陷我們要逐個突破。

(三)改革管理機制,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

各級稅務機關要充分運用電視、報刊、廣播等輿論工具,從依法治稅的高度,大力宣傳轉讓定價稅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增強各級黨政領導及有關部門對開展轉讓定價稅收管理工作的認識;要主動向當地政府匯報,爭取黨政領導的支持;要主動與外經貿、海關、物價、工商、商檢、銀行、公安等部門聯系合作,共同維護稅法的嚴肅性,維護國家的稅收。

(四)加強專業人員的培訓工作,確保人才穩定

專職人員不僅要具備熟練的審計、查賬技能、較高的政策業務水平及高度的責任心,同時要掌握一定的國際經濟貿易知識,熟悉國際稅收、西方會計,具有一定的外語基礎。國家或企業應每年有計劃地組織舉辦業務骨干培訓,并逐步形成規模,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列入轉讓定價稅收管理人才庫管理。

參考文獻

[1]吳玉蓉,我國避稅與反避稅問題研究,科技創新導報,2008/14

[2]楊田華,國際避稅問題初探,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1月

[3]崔艷輝,試論國際避稅與我國反避稅法規的完善,商業經濟,2008年4月

[4]張文春,避稅地避稅及其防范,涉外稅務,2007年11月

[5]黃壽昌,國際避稅的相關風險及其防范,財會通訊,2007年7月

[6]周盟農,企業國際避稅籌劃探究,交通財會,2007年5月

篇(4)

論文摘要:稅收流失是各國政府共同面臨的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也是國內外專家學者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稅收流失不僅影響了國家的財政收入,而且損害了國家稅法的權威性與實施效果,導致政府經濟信息失真,誤導政府經濟決策,增加政府宏觀凋控難度,影響市場資源配置,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從而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不利的影響。

依法治稅與稅收流失是與生俱來的一對矛盾,只要存在稅收,就必然伴隨著稅收流失的發生。早在大約2500年前,古希臘圣賢柏拉圖就曾討論過偷逃稅等稅收流失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法治的加強,稅收流失這一現象非但沒有被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據有關專家測算,我國稅收流失的總體規模,白1995年至2000年,每個年度稅收流失的絕對額均在4000億元以上。雖然近年來我國稅收收入高速增長,但也難掩稅收流失的事實,對稅收流失的不良效應,還是要引起我們的警醒并加以研究。

一、稅收流失的不良效應

(一)稅收流失對宏觀調控的影響

稅收同時具有財政和經濟調節兩大功能,對宏觀經濟起“內在穩定器”的作用。它作為國家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之一,以“相機抉擇”的稅收政策實現其調控功能。然而稅收流失的存在,無疑會影響稅收正常的宏觀調控功能。稅收流失對宏觀調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稅收流失的直接后果是減少了國家財力,減弱了稅收對宏觀經濟的“內在穩定器”作用,使“相機抉擇”的稅收傳導機制失靈,弱化了稅收宏觀調控的效果。而且由于稅收流失,該收的稅沒有收上來,預算內的投資份額越來越少,政府投資的宏觀調控功能趨于弱化。這種變化趨勢雖然反映了市場化取向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它的內在合理性,但其后果也是很嚴峻的,使得政府作為投資主體,由于其財力的不斷下降而在資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弱化。比如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各地方政府不顧整體利益,大量重復建設,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政府財力分散化的結果。財力不足也使得國家對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投資不足,從而減弱了政府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2.稅收流失的存在,可能會影響到政府對宏觀經濟形勢的總體判斷。稅收流失的存在使得能從稅收流失中獲得更多利潤的地下經濟活動“繁榮”起來。地下經濟逃避了政府的管理和監控,其增長率、就業人數等指標都沒有納入到政府的經濟統計數據之中,這樣容易使宏觀調控部門對現實經濟的真實情況產生誤解,對包含公開經濟與地下經濟兩部分的真實經濟增長的深度和規模把握不定,容易只注意可觀察到的公開經濟的增長速度和規模,而忽視了地下經濟的影響。除了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規模外,地下經濟和稅收流失的存在,會對其他各項經濟統計指標造成扭曲。例如,由于稅收流失的存在,地下經濟吸引了不少勞動力就業,使國家過高估計失業率,給宏觀調控和決策增加了困難。

3.稅收流失對整個經濟發展產生侵蝕和破壞作用,干擾經濟的正常運行。主要包括:(1)造成稅負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在實際稅收征管中出現地方政府對國有、集體經濟管理較嚴,而對個體私營經濟管理偏松的狀況,必然導致兩種經濟成分間收入差距的進一步拉大,特別是在國有企業面臨困境、下崗職工增加的情況下,不利于社會的穩定。(2)導致產業惡性競爭。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對本地區利益的考慮,不頤本地區資源劣勢,違反國家產業政策,盲目實施減稅免稅,引起產業結構惡化、社會資源浪費和宏觀經濟嚴重失控。而對于納稅人而言,由于應向國家繳納的稅款未予繳納或未足額繳納,同類企業或同類產品的稅收成本不同,破壞了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尤其是引起市場價格失真,錯誤引導社會資源配置。惡性稅收競爭干擾了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在不正當稅收利益的引誘下,納稅人對經營地址的選擇不再完全遵循資源配置的效率原則,在正常的稅收扭曲之外,對納稅人的經濟行為產生“二次扭曲”,最后導致全局性的產業結構比例失調。

(二)稅收流失對資源配置的影響

稅收流失對資源配置的影響是指稅收流失現象對經濟體系中生產商品和提供服務的各種資源流動和組合的影響。無論是減免稅、避稅,還是偷逃稅行為,都存在對整個市場經濟的扭曲問題。理智的經濟人不僅要考慮稅收規則,而且還要考慮獲取減免稅、實施逃避稅行為的可能性及相關的稅收經濟利益的大小,市場選擇和資源配置必然因受到上述物質利益的誘惑而產生偏差,部分要素可能長期滯留在低效益但能獲取稅收流失收益的行為上,因此這種生產要素的扭曲性組合不利于資源的有效配置。稅收流失會破壞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導致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劣企驅逐良企”的市場效應。

一些質量低劣的逃稅商品以價格優勢占領市場,迫使那些守法納稅者要么轉而仿效,要么被擠出市場,從而形成“劣企驅逐良企”的市場效應。比如走私分子通過偷逃關稅及其他稅收,把遠遠低于國內市場價格的成品油走私到國內出售,從而引起了國內成品油價洛的大幅下跌,造成國內石油化工行業的全面虧損,給國家宏觀經濟運行和稅收收入帶來了巨大損失。

稅收流失還會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從納稅人來講,為了達到偷逃稅的目的,他們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研究偷逃稅的各種方案,甚至會花費大量的金錢來聘請專業顧問,對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方式進行無謂的調整。同時,他們還會利用偷逃稅的資金來囤積一些緊缺的資源。由于市場的變化和時間的遷移,這些囤積的資源就會因自然的原因而耗損和浪費。同時,對于稅務機關而言,為了堵塞稅收流失的漏洞,稅務機關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稅務征管和稽查,這無形中也就增加了稅收征管的成本,從全社會資源配置的角度來講,純粹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三)稅收流失對國家財政的影響

毫無疑問,稅收流失的存在首先直接減少了財政收入,這已經成為導致我國財政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有關統計數據表明,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斷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日益嚴重的稅收流失。雖然2002年以后由于稅收征管水平的提高使得這種局面有所扭轉,但稅收流失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負面影響仍然存在。

而且,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由于各稅種之間存在比較密切的聯系,某稅種的流失除了直接減少該稅種的稅收收入外,還會由于各稅稅基之間的聯系而連帶侵蝕其他稅種的稅基,減少其他稅種的稅收收入。比如企業偷逃增值稅的行為不僅導致增值稅收人的減少,同時也會導致企業所得稅的稅收流失。因此,政府要花費大量的人、財、物力治理稅收流失,這必然導致稅收成本增加。總之,稅收流失一方面導致了財政收入的減少,另一方面又導致了財政支出的增加,進而加大了財政赤字的規模,加劇了我國財政困難的局面。

(四)稅收流失對稅收法制的影響

1.損害稅法剛性。大規模的稅收流失會導致國

家稅收法律法規因得不到有效的執行和落實而形同虛設,從而降低稅法的剛性和權威性。例如,我國的稅收征管法中雖然賦予了稅收行政執法過程中運用稅收保全、稅收強制執行等的權力以及對違反稅收征管行為的行政處罰權,但大范圍的稅收流失所造成的“法不責眾”的結果,使得稅務機關對稅收保全、稅收強制執行等措施很少使用,對于所發現的導致稅收流失的一般稅務行政違法行為也只是以追繳稅款了事,而很少能夠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其進行處罰。即使對于一些比較嚴重的稅收行政違法行為的處罰也大多只是按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的下限或突破下限進行象征性罰款,而很少能夠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嚴厲的處罰。這就嚴重破壞了稅收征管法的剛性和權威性,使稅收征管法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

2.削弱了稅務機關的執法主體地位。在政府間的惡性稅收競爭中,往往能夠看到其他政府部門如財政部門、公安部門、鄉鎮政府甚至街道辦事處、居委會、村委會的身影,依法享有征稅權的稅務機關,有時被迫或自愿地放棄了部分專有權力,稅收執法主體地位受到沖擊。實踐證明,凡是稅收流失比較嚴重的地區,其稅收征管秩序必定極為混亂,稅收行政執法的力度與手段也就難以落實。同時,稅收流失還導致了稅務工作人員的腐敗甚至犯罪。

(五)稅收流失對納稅主體的影響

1.稅收流失導致了納稅人之間的稅負轉嫁和稅收不公,出現“鞭打快牛”的現象。本來,國家的稅收任務在所有納稅人之間的分配是大致公平合理的,納稅人的稅收負擔也是其能夠承受和愿意承擔的。但是稅收流失的存在就使得稅收流失者逃避了納稅的義務和負擔,稅收流失者所逃避掉的稅收任務和負擔就勢必轉嫁到其他愿意負擔納稅義務的納稅人頭上,從而出現了稅收轉嫁和稅負不公,加重了守法納稅人的稅收負擔。稅收流失對收入再分配產生直接影響,由于這種影響的存在會進一步使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的職能作用被嚴重扭曲,從而使稅后分配比稅前分配更不公平,結果只能是加劇收入分配的不公。

2.稅收流失易生示范效應,導致守法納稅人的心理失衡和追隨仿效,降低納稅人對國家稅法的遵從度,增大稅收行政執法的阻力,導致稅收流失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如果政府對偷逃稅行為處罰力度不強,偷逃稅行為必然會由個體發展到群體,進而形成整個社會范圍內的“稅收黑洞”。“稅收黑洞”的存在將嚴重破壞依法納稅的社會風氣,從而導致納稅人對守法遵從度降低,征管秩序混亂,稅務行政執法措施手段難以實現,稅收剛性被破壞,甚至形成“逃稅——成功——再逃稅”的惡性循環,導致更大范圍的稅收流失。

二、稅收流失治理對策

(一)以健全稅法體系為根本。實現依法治稅稅法作為調整稅收征納關系的法律規范,不僅是國家征稅的依據,也是稅務管理的一個必要前提。要治理稅收流失,根本是健全和完善稅收法律體系,推進依法治稅。我國現行稅法體系仍不完善,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必要對其進行完善。

1.堅持稅收法定主義,加強稅收立法。稅收立法,是依法治稅的核心。我國現行稅法體系中大部分稅種沒有通過人大立法,法律層次低,缺乏應有的權威性、規范性和穩定性。因此,有必要完善《憲法》中涉稅內容的規定,確立、充實稅法體系的憲法依據。如將稅收法定主義、稅權劃分的重大原則、規定等寫入《憲法》,進一步明確征納稅主體的權利義務及相應范圍等。另外,要加緊制定稅收基本法,使其充分發揮對各單行稅收法律、法規的統率作用,推動和保障稅收立法的不斷完善。

2.嚴厲打擊稅收犯罪行為,加強稅收執法。依法征稅是稅務部門最基本的職能。要加大對稅收犯罪打擊的力度,稅務人員必須做到嚴格執法,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持稅法面前人人平等;堅決制止以言代法、以權代法、以補代罰、以罰代刑等違規行為;杜絕人情稅、關系稅、協商辦稅和各種形式的包稅;杜絕以緩代欠、以欠代免的現象。一旦發現違犯稅法的犯罪行為,無論是納稅人故意偷逃稅還是稅務工作人員職務違法犯罪,都一律嚴懲不貸,絕不允許有包容、姑息的現象發生。要加強稅收執法,必須大張旗鼓地查處和嚴厲打擊各種偷稅行為。

3.建立稅務警察和法庭,加強稅法保障。建立專門的稅務警察機構是國外較為普遍的做法,其成功的治稅經驗值得我們借鑒。首先組建稅務警察,由稅務警察專門負責稅務違法案件的查處工作。以法律的形式賦予稅務警察特殊的執法機關和稅務機關的雙重權力,人員由稅務機關和公安機關抽調組成,以此提高稅務違法案件的辦案質量。其次設立稅務法院,專門負責稅務違法案件和稅務訴訟案件的審理工作。

(二)建立梯度納稅監控體系,形成完善的外部約束機制

1.加強重點稽查。一方面,制止稅收流失的重點是稽查,這是基層稅收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形勢下稅收稽查工作的核心應該是建立日常稽查、專項稽查和專案稽查相結合的分類稽查制度,借助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的監控系統,選擇并確定被查對象,按照選案、檢查、審理、執行分權制約、相互銜接的流程來操作,改變目前普遍查、盲目查的狀況,提高打擊稅收流失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一方面,要使稅務稽查機構專業化。應該借鑒國外的做法,讓稅務稽查機構從稅務機關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與稅務征收機關具有相同法律地位的稅收執法機關。同時,不僅要賦予稅務稽查機關對外(即對納稅人)的稽查監督權,而且還應該賦予稅務稽查機關對內(即對稅務機關)的監督權。

2.構建第三方稅源信息報告系統。所謂“第三方稅源信息報告系統”是指由征納雙方之外的第三方按照稅務機關要求填報專門格式的信息報告表,包括收款方姓名、納稅人識別號和支付金額等內容,一般一年匯總填報一次,在納稅年度結束后提交給稅務機關。這些第三方提供的信息報告表不僅大大豐富了稅務機關的稅源信息,也確保了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對于提高稽查水平、科學選案都是很有幫助的。

3.逐步完善各項征管制度,建立多層次、多環節、多功能的稅源監控體系。要進一步完善稅務登記制度,建立按稅種、稅目和分地區、行業的稅源監控制度,特別是完善重點稅源監控體系,使其成為稅源監控體系的主體。稅務機關要全面掌握本地區重點稅源戶信息以及稅源戶的分布、生產經營及納稅情況,隨時監控重點稅源的發展變化,包括動態信息和靜態信息,要注意從中反饋稅收的變化規模,為全面監控稅源提供資料和經驗。

(三)提高稅收遵從水平,減少稅收流失

1.規范公共收入體系。在科學界定各級政府職能和責任的基礎上,完善分稅制,確保各級政府有穩定的財源;降低政府對非稅收入的依存度,積極推進稅費改革,遏制、清理亂收費;規范制度外財政,構建以稅收為主、以規范的非稅收人為輔的公共財政收入體系。

2.科學界定財政支出范圍,消除政府的“越位”與“缺位”。首先,以市場為導向,加大財政公共性支出,主要包括基礎科研、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代表社會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的支出。其次,控制和縮減不合理的財政支出項目。一方面,要大力壓縮各種財政補貼,尤其是企業虧損補貼;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機構改革力度,壓縮行政經費支出。

3.提高財政透明度,并建立相應的公共財政監督機制。確保公共財政收入、支出信息的公開,使納稅人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獲取有效信息,了解公共資金的去向以及相對應的支出規模,接受大眾和社會輿論的監督。同時,通過財政部門的內部監督、審計監督、人大監督、新聞媒體監督以及社會公眾監督來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等情況進行約束,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保證政府的支出能夠反映納稅人的真實意愿。

4.加強部門配合,優化稅收環境。隨著經濟生活的日益復雜化,稅收征管的難度逐漸加大,面對日益增多的稅收違法案件,僅僅依靠稅務部門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實現綜合治理。

篇(5)

論文摘要:當前我國稅收管理體制與文化建設尚不健全,在稅收征納行為中存在著比較嚴重的“異化”現象。本文對征納行為“異化”的現狀、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才可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較為可行的解決方案。

 

引 言

 

稅收是政府為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憑借政治權力,強制、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稅收作為籌集財政收入、調節經濟與社會資源分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在經濟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稅收征納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異化”現象。

 

一、征納行為“異化”的現狀

 

稅收征納行為由兩個主體構成,其一為納稅主體,即為按照法律法規應該向國家繳納稅款的單位和個人;其二為征稅主體,即代表國家行使納稅權利的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據此,征納行為的“異化”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討論:

(一)納稅行為“異化”

從納稅人角度來看,其“異化”行為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納稅人的納稅不遵從行為。納稅人的納稅不遵從行為指納稅人不按照法律法規繳納稅款。其中包括偷稅、漏稅甚至騙稅、抗稅等。僅以偷稅為例,2005年我國國有企業的偷稅面為50%,鄉鎮企業是60%,外資企業是60%,個人是90%。由此可見,納稅不遵從問題是普遍存在的。 

2.對征稅人征稅不遵從行為的容忍。當前,征稅人征稅不遵從行為時有發生。但當征稅人侵害到自身合法權益時候,甚至有很多納稅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能夠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納稅人更是少之又少。 

3.對稅收違法行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許多納稅人對于稅收違法行為不以為然,非但不認為征稅人和納稅人的稅收不遵從行為違背道德與法律,甚至認為其行為對于個體和社會有著積極意義。 

(二)征稅行為“異化” 

依法征稅應該是征稅人的天職,但是在征稅過程中征稅人行為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異化”: 

1. 征稅不遵從。有些征稅人在征稅過程中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出現一些偏差,其中既包括濫用稅式支出少征稅、征稅不及時等征稅“缺位”現象,也包括不該征稅多征稅、提前征稅等征稅“越位”現象,甚至有征稅人慫恿、唆使納稅人逃稅、騙稅。 

2. 服務意識缺乏。當前許多征稅人自我定位過高,沒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工作時態度比較惡劣、方式方法簡單。其限時辦理、一窗式服務等形式也表現出了較低水平,工作呈現低層次。

二、征納行為“異化”產生的原因 

 

(一) 納稅人方面 

1. 利益驅動:我國現行行政機制不盡合理,稅、費混雜,缺乏統一、合理的標準,且名義稅負較高,負擔較重。加之當前對納稅不遵從行為的處罰力度不高,對納稅人缺乏威懾作用,使納稅不遵從行為的成本過低。納稅人在高回報低風險的利益驅動之下往往存在僥幸心理,導致納稅不遵從行為的發生。 

2. 稅法知識缺乏。我國稅收法律法規比較復雜,而普通納稅人大多對稅法知識缺乏了解,在稅款繳納時有很強的隨意性。調查顯示有90%以上的中小型企業并沒有將稅收支出作為一項剛性支出,在沒有專業人員指導時,納稅人可能會在無意識中少交甚至漏交稅。 

3. 納稅意識薄弱。納稅人對違法行為存在效仿、從眾心理的出現,可以歸結為納稅人納稅意識的缺失。納稅意識的缺失使納稅人認識不到自身納稅不遵從行為的危害,從而對這種行為產生一種不正當的攀比心理。 

(二) 征稅人方面 

1.征稅行為標準出現偏差。部分征稅人認為稅收任務的完成程度比依法征稅更為重要,因為稅收任務的完成情況是對征稅人員考評指標體系中占有很大比重,與征稅人的利益密切相關。而各地對征稅任務的分配不盡合理,往往與當地實際可以提供的稅收收入不一致,從而導致征稅人多征或少征稅。 

2.征稅人的不健康心理。部分征稅人認為自身得到的利益、權利與其職責不匹配。稅務系統相對來說比較封閉,晉升機會較少,職位、職級缺少分級,從而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征稅人在缺乏激勵的的工作環境中難免出現一些心理失衡從而造成征稅不遵從。 

 

三、征納行為“異化”的解決方案 

 

(一) 納稅人方面。 

1. 加大處罰力度。我國目前還在努力完善稅收法律法規,其中對偷、逃稅等違法行為應適當提高處罰力度,對納稅不遵從行為起到威懾作用。 

2. 提高納稅人法律意識。通過納稅人稅收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與普及,切實提高納稅人的法律意識,讓廣大納稅人真正懂法、用法,讓納稅人在自身合法權益受到危害時候能夠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同時也可以為依法治稅提供強有力的群眾監督基礎。 

(二) 征稅人方面。 

1. 增加激勵機制。在稅收機構設置方面可以考慮為稅收系統開辟“出口”,即為優秀的稅務機關工作人員開辟向其他政府機關或企事業單位的晉升通道。同時可以考慮在“職位”分配的同時設立“職級”制度,通過分級確定工作、福利等,對征稅人其到激勵作用。 

2. 提高隊伍整體素質。首先通過宣教、崗位培訓等手段,在提高征稅人業務素養的同時著力培養其服務意識,規范服務行為,定期征詢意見搞好服務監督,爭取以優質的服務感化、打動納稅人。 

3. 建立完善責任制度。責任制度的完善主要可以通過一下幾方面:一是全面推行稅收執法責任制,明確執法人員職責,規范執法程序;二是加強評議考核,建立科學、完善的評議考核體系,做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三是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對不履行職責或執法不當的行為人依法追究責任。 

(三) 其他方面。 

1. 高效用稅。在稅收的使用方面努力做到高效、透明,使征納雙方都能體會到稅收的積極意義,帶動稅收環境的好轉,優化整個稅收氛圍。 

2. 加強稅收文化建設。建設良好的稅收文化必須通過對稅法的宣傳進行。稅法宣傳不僅需要通過專項宣傳或者宣傳月的形式進行,更應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進行。此外,通過對“國學”的宣揚也可以提高征納雙方的稅收覺悟,減少“異化”現象的出現。 

3. 完善稅收制度。通過對我國稅收征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的完善可以減少法律漏洞,并且通過法律體系剛性的增強來弱化稅收征納工作的彈性。同時加強監管的力度,使稅收“異化”現象沒有生存的土壤。 

 

參考書目: 

1.《稅收行為論》,阮家福,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年 

篇(6)

Zhang Yaomin

(Shaanxi Radio & TV University,Xi'an 710119,China)

摘要:本文基于某省地方稅收“大集中”信息化工程課題,基于Web模式的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從某省稅收執法考核的實際出發,深入研究了執法考核系統中的數據資源和應用資源,以及與新一代綜合征管信息系統的整合與協作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具體研究了稅收執法考核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Abstract: Based on the "Big Focus" informatization engineering issues of local tax in one province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Web model and from the reality of tax law enforcement assessment in one province, this paper made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data and application resources in the system of law enforcement examination,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issues of the new collection integrate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 and on this basis studied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forcement assess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bout tax law.

關鍵詞:Web 資源整合 協作 執法考核 設計 實現

Key words: Web;resource integration;collaboration;enforcement assessment;design;implementation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4-0165-03

0引言

隨著Internet的應用和不斷普及,尤其是進入21世紀后,Internet技術已經應用到了各行各業,相比傳統的C/S模式,基于Web模式的應用軟件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Web模式中,將新的系統與已有系統整合,使這些系統協調工作,實現新的更高層次的業務應用,是其關鍵問題之一。

某省稅務局作為國家稅務總局確定為推行稅收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試點單位。省局黨組高度重視,成立了推行稅收行政執法責任制領導小組,確定了推行稅收行政執法責任制的目標:以統一的崗位職責和工作規程為基礎,以信息技術(新一代綜合征管信息系統)為支撐,對稅收執法行為全過程、全員、全方位監控,嚴格考核評議和責任追究,促進征管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全面提高依法治稅的水平。同時,還拓展了執法責任制的范圍,將各級局機關內部機構也逐步納入執法責任制的范圍,確定為“稅收行政執法責任制”。主要工作包括:編寫《某省地方稅務系統稅收行政執法責任制工作文本》,明確崗位職責、工作規程、考核辦法和追究辦法,開發某省地稅稅收行政執法考核信息系統,實現對稅收執法過錯行為的自動考核和責任追究。

1稅收執法考核信息系統功能模塊

稅務部門作為國家行政執法的重要部門,以依法治稅作為稅收工作的立足點和靈魂,規范稅收執法是當前依法治稅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建立以執法責任制為核心的考核管理機制對各項稅收執法制度的貫徹落實尤為重要。根據省局提出的要求,并結合稅收業務流程,“稅收執法考核”信息系統設計包括日常監控、自動考核、申辯調整、過錯追究、執法通報、綜合評比、信息查詢、系統維護、預警功能和幫助功能等十大功能。

“稅收執法考核”信息系統具體數據流與功能模塊見圖1所示,包括:①管理服務;②征收監控;③稅務稽查;④法制執行。

圖1所示的“稅收執法考核”信息系統數據流、功能模塊具體描述如下:

系統通過事先設置的過錯判定標準,對于所有通過新一代綜合征管信息系統進行的執法行為,進行全過程的實時監控。對不符合規定的行為進行提示,對發現的執法過錯按照預先設置的追究標準進行追究,并以統計表的形式將結果顯示輸出。在省級集中模式下,省局安裝一臺服務器,就可以監控到所有基層稅務機關的執法行為,極大地提高了執法考核的效率。

系統數據流描述:數據源來自新一代綜合征管信息系統,以省級局為單位數據集中。系統每天定時從新一代綜合征管信息系統中抽取數據,經過計算形成執法監控信息,并通過執行相關指令(考核指令、追究指令、執法通報指令、綜合評比指令),將監控信息與設定標準(扣分參數、追究參數等)相結合,自動生成考核追究及執法通報結果。考核結果根據業務需求分為管理服務、征收監控、稅務稽查、法制執行四大系列,最終通過系統設置的10項功能顯示出各種執法考核信息。

2系統設計

2.1 技術方案稅收執法考核信息系統體系結構圖見圖2所示,該平臺的操作系統為通用的Windows 2000 Server,接入的系統可以為Windows、Linux及Unix,接入數據庫可以為Oracle、Sybase、SQL Server、Mysql、Access/Excel等,而平臺存儲系統采用“Oracle”數據庫,在系統中可以通過注冊來為用戶分配權限,并通過注冊用戶的方式來制定用戶使用的功能模塊,各個系統通過注冊適合自己的適配器來和平臺中的適配器池進行交互,在用戶進入系統時需要經過系統的身份驗證和CA認證。進入系統后將會看到為自己注冊的功能,選擇某一功能時,此功能將會在組件池中找到和它所定義的組件,觸發相應組件,在組件中,完成和此功能的數據交換,然后返回給組件池,最后展現給調用它的用戶。在每個系統接入平臺時都需要有CA 的認證。

2.2 數據庫設計“稅收執法考核”信息系統依托新一代綜合征管信息系統和稅收管理員工作平臺,通過計算機對執法行為進行監督和考核,實現了執法考核的自動化。因此,系統的核心模塊是執法監控和考核追究,其工作流程見圖3所示。下面就申辯調整子模塊的設計做一說明。

申辯調整模塊功能是供責任人對考核發現的過錯行為進行申辯調整,主要有“無過錯調整”,“調整責任人”,“追加過錯責任人”,“加重30%”,“減輕30%”、“加重50%”、“減輕50%”等調整方式。其程序有三種流程,分一般流程,簡易流程,特殊流程。具體流程如下:

一般流程:部門審批-審核受理-調查確認-再次審核-局長審批-處理決定。

簡易流程:部門審批-局長審批-處理決定。

特殊流程:部門審批-處理決定。

根據以上分析,該模塊涉及到申辯調整和申辯信息兩個表結構。具體內容見表1和表2。

2.3 具體業務設計編號: SWZX_01;名稱: 處理、處罰決定執行率;所屬類:稅務執行;業務公式:處理、處罰決定執行率=已執行文書件數÷應執行文書件數×100%;“應執行文書件數”是按規定程序傳遞到稽查執行崗的《稅務處理決定書》、《稅務稽查結論》和《稅務處罰決定書》、《不予處罰決定書》應送達執行的件數。;“已執行文書件數”是指已送達執行的《稅務處理決定書》、《稅務稽查結論》和《稅務處罰決定書》、《不予處罰決定書》件數。

實現情況:1(1指現大集中能實現,2指經增加數據后能實現,以下同)

數據來源下述三個表(數據字典略):①T_WS_JCWS 稽查文書;②T_WS_WSSDQK 文書送達情況;③T_ZX_ZXTZ執行臺帳。

邏輯描述:①統計稽查文書中相應時間段的生效并且送達的文書。T_WS_JCWS中相應時間段的ZZ_RQ時間范圍的下列文書:文書名稱WS_MC和WSLX_DM包括《稅務處理決定書》(SL010)、《稅務稽查結論》(SL063)、《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SL060)和《不予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SL061),并且WSZT_DM ='03'生效文書,以上記錄用WS_LSH關聯T_WS_WSSDQK文書送達情況表中SDZT_DM='2' 送達完成,記錄數為M。

select count(a.WS_LSH)from T_WS_JCWS a, T_WS_WSSDQK b

where a.WSXL_DM in ('SL010', 'SL063',' SL060',' SL061')

and a.WSZT_DM='03'

and a.WS_LSH=b.WS_LSH

and a.SD_BJ='2'

and a.ZZ_RQ >='2010-01-01' and a.ZZ_RQ

②統計稽查文書中相應時間段的已送達并已執行標記的文書

T_WS_JCWS中相應時間段的ZZ_RQ時間范圍的下列文書: 文書名稱WS_MC和WSLX_DM包括《稅務處理決定書》(SL010)、《稅務稽查結論》(SL063)、《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SL060)和《不予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SL061),并且WSZT_DM ='03'生效文書,以上記錄用WS_LSH關聯T_WS_WSSDQK文書送達情況表中SDZT_DM='2'送達完成,用T_WS_WSSDQK的ZXTZ_LSH執行臺帳流水號關聯到T_ZX_ZXTZ,其結案日期JA_RQ大于統計時間范圍起,記錄數為N。

select count (a.WS_LSH) from T_WS_JCWS a, T_WS_WSSDQK b,T_ZX_ZXTZ c

where a.WSXL_DM in ('SL010', 'SL063',' SL060',' SL061')

and a.WSZT_DM='03'

and a.WS_LSH=b.WS_LSH

and a.SD_BJ='2'

and a.ZZ_RQ>='2010-01-01' and a.ZZ_RQ

and b.ZXTZ_LSH=c.ZXTZ_LSH

and c.JA_RQ>=to_date('2010-01-01','yyyy-mm-dd')

③處理、處罰決定執行率=N/M×100%

3開發環境

3.1 硬件環境服 務 器:IBM X3650-M2兩臺;開 發 機:Lenovo M啟天6400 10臺;網絡狀態:小型局域網絡100M網速。

3.2 軟件環境數據庫服務器:Linux+Oracle9i;應用服務器:Windows server 2003+IIS;數據庫:Oracle 9i;中間件: Weblogic 8.14;開發機:Windows XP、Windows2000;開發軟件:Eclipse 3.2、Jbuilder9、DreamWeaveR8.0、PhotoShop、PL.SQL.DevelopeR、VSS6(版本控制)。

4系統功能實現

“稅收執法考核”信息系統現已成功在某省地方稅務局使用,已接入的系統有新一代綜合征管信息系統,稅管員平臺;接入的數據庫類型有Oracle,Mysql,SQLServer。

現以考核追究模塊為例,闡述其功能實現。該模塊首先對稅務人員進行崗位的設定和分配。再以人工和電腦相結合,對稅務機關及稅務人員的稅收行政執法中行為進行考核匯總,并根據考核后發現的過錯行為進行相應的追究,比如:經濟懲戒、批評教育、給予通報批評。

4.1 崗位設定該模塊的功能是對稅務人員進行崗位的設定和分配。以某一管理員身份進入稅收執法考核信息系統,點擊“崗位設定指標查詢”按鈕進入設定頁面,見圖4所示。在“待選機關”點擊選擇具體的稅務機關部門,系統自動在“待選人員”欄顯示該部門的所有人員,點擊選擇人員后。在“待選崗位”欄點擊崗位拖動到“已選崗位”欄中,點擊“√”圖標進行保存。

4.2 考核設置根據設置選定的年度和月份執行考核指令,系統接到[執行]指令后會自動將稅務執法人員的過錯行為及扣分情況進行匯總分析,系統提供的時間選項會自動默認本年度、上月份,一般正常情況用戶不必再進行時間的調整。選擇好年和月后就可以點擊“執行”按鈕進行考核了,如果執行成功,系統會出現成功的提示框,如果出現錯誤就會轉到錯誤頁。注:一個月只能考核一次,若重復執行,系統會提示相應的錯。

4.3 追究設置該模塊主要是用戶根據選定的年度和月份執行追究指令,系統接到[執行]指令后會自動從考核信息庫中把過錯行為對照追究參數表的追究類型與分數的對應關系得出該稅務執法人員相應的追究類型(比如:經濟懲戒、批評教育、給予通報批評等),與此同時將匯總分析后的該年度該月份的追究情況存入追究信息庫中。窗口同考核設置界面。

4.4 人工考核人工考核則是人為地進行過錯行為的判定,選擇相應的稅務人員和其對應的過錯行為存入考核信息庫中。進入人工考核的界面后,首先選定考核的年月,再點擊“選擇執法人員”按鈕,系統會彈出選擇人員的對話框,當選擇完人員后點擊“選擇人員”確認后,再點擊“提交查詢內容”返回人工考核的主界面。然后在企業信息欄輸入“企業代碼”和“企業名稱”。在“考核指標”欄中,點擊下拉按扭可以選擇考核指標。確定考核指標后,“考核過錯”欄中列出該指標下的過錯,當選擇好過錯后系統自動生成“所扣分數”。再在“扣分崗位”下拉按鈕中選擇相應的扣分崗位。當所有帶*號內容項檢查填寫完畢后就可以點擊“執行”按鈕進行考核了,如果執行成功系統會出現成功的提示框,如果出現錯誤就會轉到錯誤頁。

5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稅收執法考核”信息系統的工作原理分析,分析了系統實現的功能,給出了系統設計思路、開發環境和功能實現。隨著“稅收執法考核”系統的完成,我們越來越感到Web模式核心支撐環境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何做好一個合理、方便、實用的支撐環境,是一件極其復雜的問題。隨著計算機軟硬件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人們思維的不斷深入。發現我們可以做的工作和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一是隨著網格計算的興起,如何能夠更好的利用網格計算這一技術,來更好的利用現有的硬件資源;二是在更好的軟件框架如Spring,更好的編程方法AOP引領下,如何讓這些優秀的元素提高核心支撐環境的性能和價值,也是需要我們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郭瑞軒.全國稅務系統創建“科技加管理”新模式.光明日報,2002,08:13.

[2]伍臨莉,張鵬祥.何浩,基于J2EE體系架構的高校教學管理系統的實現.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07,(12):96-99.

[3]任泰明.基于B/S結構的軟件開發技術.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4-7.

[4]谷和啟.中間件技術及其應用.http:// 2007-03-19.

[5]Aaron Walsh John Fronckowiak.《Java寶典》.郝志芬,林麗媛等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0.

[6]Oracle數據倉庫解決方案.ORaCLe中國有限公司,2000年12月.

[7]柴曉璐,梁宇奇.Web Services技術、架構和應用.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8]仲萃豪.中間件-構筑復雜分布式應用的關鍵技術[J].網絡世界,2000,(18).

[9]柴曉路.Web服務架構與開放互操作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10]劉亞賓,楊紅.精通Eclipse.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11]程昆山,吳慧韞.基于EJB 的組件設計及其工作原理.計算機與現代化,2004,(1) :38-40.

篇(7)

[論文摘要]當前,“以票管稅”走入了“唯票定稅”的誤區,造成了核定征收個體工商業戶稅款的減少,使發票的功能發生了異化,也嚴重偏離了對個體稅收實行核定征收的軌道。因此,稅務機關應強化發票的憑證功能,嚴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采取適當的方法,切實加強個體工商業戶的稅收征管工作。

近年來,不少地方的稅務機關非常重視個體稅收的“以票管稅”工作,認為這是加強稅收管理的一個好辦法。“以票管稅”在實施初期確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隨著“以票管稅”的進一步實施,出現了納稅人想盡一切辦法拒絕提供發票的現象,消費者索取發票難的問題日益突出。“以票管稅”的做法不僅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簡稱《征管法》)關于核定征收稅款的規定,而且影響了個體稅收的征管工作,給納稅人以可乘之機,致使個體稅收收入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僅以虞城縣地方稅務局所管理的飲食業、旅店業個體稅收為例,2007年入該局庫個體飲食業、旅店業稅收收入為97萬元,2008年下降到83萬元。通過調查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以票管稅”走入了“唯票定稅”的誤區,使發票的功能發生了異化,也嚴重偏離了對個體稅收實行核定征收的軌道。

一、個體稅收“以票管稅”的現狀

多年來,為了規范稅收管理,促進稅收公平,稅務部門在加強個體稅收征管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采取了多種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了使個體稅收征管實現查賬征收,多年來稅務部門一直在推行個體戶的建賬工作。但是,由于納稅人規模、從業人員素質、稅務機關征管手段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個體工商業戶沒有建立賬簿。對這類納稅人,稅務機關征收稅款時按照《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實行核定征收的方式。當然,稅務機關所核定的計稅依據越接近納稅人實際的生產經營額(營業額)越合理。但是,由于按照《征管法》的要求核定稅款,其工作量很大,稅務部門對具體納稅人核定稅款時往往難以取得確鑿、直接的依據,核定的稅款也往往缺乏準確性。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基層稅務機關在稅收征管中發現,一些規模較大的賓館、酒店等公務消費較為集中、消費者索要發票比重較大的服務行業,其發票的使用量與營業額規模較為接近,便以發票載明的金額作為計稅依據,提出了“以票管稅”的辦法(后來又針對實踐中存在少數消費者不要發票的情況提出了核定不開票率等措施)。經過不斷總結、推廣,到目前,稅務部門已經在多種行業、多數納稅人中推行了“以票管稅”辦法。

實施“以票管稅”的初期,稅務部門把發票作為核定稅款的一個參考工具和輔助手段,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提高了稅款核定的準確性,促進了稅收的規范化管理和稅收收入的穩定增長。但是,隨著該辦法的全面推行,一些稅務機關在核定稅款時采取了只靠發票管稅的極端做法,“以票管稅”已經步入了“唯票管稅”的誤區,嚴重背離了《征管法》關于核定稅款的要求。

二、“以票管稅”的弊端

嚴重背離了《征管法》關于核定稅款的具體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37條規定了如下幾種個體工商業戶應納稅額的核定方法:“參照當地同類行業或者類似行業中經營規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納稅人的收入額和利潤率核定;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費用和利潤核定;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等推算或者測算核定;按照其他合理的方法核定。采用前款所列一種方法不足以正確核定應納稅額時,可以同時采用兩種以上的方法核定。”當前,基層稅務機關征管力量薄弱,加之個體工商業戶的稅源零星分散,難以管理,更是增加了核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難度。因此,部分稅務機關為了減少核定稅款的難度和核定稅款的工作量,就對那些沒有建賬的個體工商業戶的應納稅額采取了“唯票管稅”的核定方法。這種核定稅款的做法嚴重背離了《征管法》關于核定稅款的具體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稅款的流失,也給納稅人偷稅以可乘之機。

發票用票戶數急劇減少。部分稅務機關對那些沒有建賬的個體工商業戶的應納稅額采取了“唯票管稅”的核定方法,直接造成了發票用票戶數的急劇減少。依據商丘市地方稅務局的資料統計,2004年全面推行“以票管稅”前,全市使用地稅發票的納稅人有4500戶,而2007年8月只有2987戶,減少了30%以上。2006年商丘市地方稅務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漏征漏管戶的清查和稅源普查工作,共清理出漏征漏管個體工商業戶4365戶,這些戶數基本上是沒有使用發票的業戶。

消費者索要發票難。實行“以票管稅”之前,納稅人很少有拒開發票的行為,所以發票的使用量對于核實納稅人的實際生產經營額的確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但是在稅務部門以發票為主要的征稅參考的情況下,納稅人盡量少開發票、不開發票甚至使用假發票,也就成了他們少繳稅款的直接選擇。納稅人常常以各種借口拒絕向消費者開具發票,或者以打折、贈物等為誘餌不給消費者開具發票。這也導致稅務機關利用納稅人的發票使用量來核實納稅人的實際生產經營額的做法失去了它應有的參考價值。

假發票增多。實施“以票管稅”,稅務機關按納稅人實際繳納的稅額供應發票,發票金額的稅負達到了6%~10%。以面額100元的定額發票為例,納稅人到稅務部門申購一本發票要繳納600元一1000元的稅,而假發票一般每本不足100元就可買到,使用假發票可以節省一筆不小的開支。與巨大的收益相比,使用假發票的風險成本卻不高。一方面,普通發票對印刷的技術設備水平要求較低,制假分子能夠很輕易地印制出足以亂真的假發票,使消費者和稅務機關無法直觀地鑒別出真假;另一方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規定,販賣假發票者,要被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使用假發票者,僅被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使用假發票的風險成本較低造成了假發票的泛濫。這嚴重擾亂稅收征管秩序,造成了稅款流失。

發票違章舉報查處難。隨著納稅人拒開發票、使用假發票等違章行為的增多,稅務機關對發票違章的查處卻顯得力不從心。在一些基層單位看來,查處發票違法違章既費時又費力,處罰難,實際執行更難,也不會增加多少稅收。在這種錯誤認識主導下,這些基層單位對舉報的案件和其他違法違章行為查處不力,使群眾舉報的積極性嚴重受挫,造成拒開發票、使用假發票等違章行為有愈演愈烈之勢。

三、走出“以票管稅”的誤區,回歸發票憑證功能。切實加強個體工商業戶的稅收征收管理工作

切實加強個體工商業戶的稅收征收管理工作,就必須走出“唯票管稅”的誤區。而走出該誤區的關鍵在于回歸發票的憑證功能,嚴格按照《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對非建賬個體工商業戶進行核定征收。強化對非建賬個體工商業戶的核定征收工作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回歸發票憑證功能,根據納稅人實際生產經營需要足量供應發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發票是在購銷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收付款憑證。可見,發票作為我國經濟交往中基本的商事憑證,是記錄經營活動的一種書面證明,其主要的功能是在經濟活動中發揮憑證作用。既然是商事憑證,就有使用的普遍性。如果作為“以票管稅”的依據,則只能管住一部分應稅收入。因為許多應稅收入和支出都用不著發票。人們離開發票,購銷行為照樣能夠實現。納稅人少繳稅,可采取不開發票、開具假發票等方法來達到目的。“以票管稅”理想化地試圖用發票鏈原理去安排社會的經濟生活和人們的行為,人為設計發票“天網”意境。這種主觀推理實際上難以達到管稅的目標。大量不開發票、真票假開、開具假發票等行為的發生不僅嚴重擾亂了稅收征管秩序,使發票失去了作為核定個體工商業戶應納稅款的主要參考依據的意義,也嚴重擾亂了國家的經濟秩序。因此,稅務機關要正確理解發票在經濟活動中的憑證作用,走出“唯票管稅”的誤區,切實加強個體工商業的稅收征收管理工作。

加強發票管理,嚴厲打擊各種發票違法犯罪活動。針對發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稅務機關應堅持日常發票管理與發票檢查相結合,管理與檢查并重。要通過發票檢查來整頓和規范經濟秩序,進一步堵塞發票管理的漏洞。對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嚴格按照《征管法》和發票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處罰,嚴厲打擊利用發票偷稅的違法犯罪行為,以維護稅法的尊嚴。稅務機關應與財政、審計、監察等有關部門加強聯系,嚴格控制違規票據的入賬;要與司法機關搞好協作,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發票違法犯罪行為,凈化用票環境,以整頓和規范稅收征管秩序。

嚴格按照《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對個體工商業戶的稅款核定征收工作。應按照《征管法》的規定對未建賬業戶使用適當的方法核定稅款,而不是僅憑用票量確定征稅數額。發票使用量可以作為核定稅款的直觀參考,但不應該成為核定稅款的唯一依據,特別是納稅人不開發票、少開發票、開具假發票等現象的出現,使發票使用量已經失去了其作為核定納稅人稅款的直接參考意義。《征管法》對核定稅款的方法做了明確詳細的規定,長期以來,稅務部門在核定納稅人稅款方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開展了有益的探索,也積累了大量關于核定稅款的好的做法。例如,深入納稅戶的具體生產經營場所蹲點守候,按照納稅人的成本、費用和國家規定的利潤率核定稅款,與納稅人座談以了解納稅人的生產經營狀況,開展典型調查、行業民主評議等。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要增強責任意識,不怕麻煩、不怕辛苦,開展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在核定稅款時嚴格按照《征管法》的要求,采取適當的方法足額核定納稅人的應納稅款,堵塞跑、冒、滴、漏,做到應收盡收。如果能做到足額核定稅款,應收盡收,納稅人的發票也就應該能夠滿足其需要。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杜絕納稅人不開發票、少開發票、開具假發票等現象的發生,才能夠使發票回歸它作為記載納稅人經營活動的憑證功能。

采用現代化的稅源監控手段,加快推廣使用稅控收款機。稅控收款機是記載納稅人生產經營活動的有效載體,更是稅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全面推廣應用稅控收款機以后,消費者在餐飲、商場等消費場所付款后,無論是否索取發票,稅控收款機都會自動打印出發票,便于稅務部門進行有效監控,堵塞稅收征管漏洞。同時,可以通過配套開展有獎發票活動,維護國家稅收利益和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平等競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雅人妻被迫沦为玩物电影bd| 小辣椒福利视频导航| 成 人 色综合 综合网站|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欧美三级| 青青草97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h在线观看| 无码爽视频|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久无码| 免费特级毛片|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看| 国产又黄又硬又湿又黄的|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 国产精华最好的产品入口| 亚洲人成人网站18禁|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三|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色戒|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波多野结衣aⅴ在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电影 |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 日韩欧美aⅴ综合网站发布| 国产免费看插插插视频| 免费看泡妞视频app| 可以直接看的无码av|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 鲁丝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漂亮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色欲av蜜桃一区二区三| 国产午夜成人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哦|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最新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版天堂资源中文官网|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